唐山饹馇(四章)
齐凤池
一、玻璃饹馇
女儿女婿回来后,妻子买来几张大饹馇,我问女儿喜欢怎么吃,她说,做一盘糖醋焦熘饹馇吧。
我把配菜的黄瓜片切好后,女儿又改变了注意,她说做玻璃饹馇吧。
我把饹馇切成寸大的菱形片,在勺里放上没用过的花生油,当油六七成热后,把饹馇均匀的撒在勺里。当饹馇飘上来后,见颜色变红了,捞出来。
把饹馇都过好油后,把炒勺刷净,放一小勺油,然后把白糖放到勺里,用小勺搅动,把糖溶化。
糖溶化后,用勺舀出一点,往下一滴,用嘴一吹,出现丝了,这时赶紧把过好的饹馇放进勺里翻炒,直到糖均匀的挂满了饹馇为止。
出勺前,先把盘子上摸上油,把玻璃饹馇倒进盘子里赶紧用筷子将玻璃饹馇分开,撂凉。
我把玻璃饹馇做好后,端在阳台外面,几分钟后,再端在桌上,我叫他们赶紧品尝。
结果一大盘子玻璃饹馇,一会就叫他们干掉了。我说,如果爱吃,明天再给你们做。
二、拔丝饹馇
拔丝饹馇的做法,首先,把饹馇切成寸大的菱形块,用干净的豆油或者花生油,菜籽油都可以。把油烧到六成热时,放少量的饹馇,不要放多了,饹馇飘起来,不要让饹馇重叠,饹馇炸透后,然后捞出。接着再炸,等把饹馇都过完一遍油,用一个勺熬糖,用另一个勺再过一遍饹馇,饹馇都过完了,正好糖也熬好了。这时,把饹馇放入糖勺里翻勺,不停的翻勺,直到所有的饹馇都挂上了糖,马上出勺。
桌上提前放好一碗凉水,吃的人用筷子夹起一块饹馇,抻出丝的有一尺长,然后往凉水里一泡,马上吃,饹馇又凉又脆又甜。
如今,拔丝饹馇的丢失,它不是技术和手艺的丢失,它是地方饮食文化的丢失。如果,中国的地方名菜,不加保护,也像拔丝饹馇一样丢失了。
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的菜系里,就会有很多有历史意义和价值的名菜走失。其中,拔丝饹馇就是更好例子。
三、油炸饹馇圈
油炸饹馇圈必须用上等的大饹馇,肉馅必须选更好的五花猪肉,绞成肉末,打上高汤,加入葱、姜、盐、味精、花椒面,再加入适当的淀粉,用鸡蛋清将肉馅拌匀,用大饹馇卷成卷;两头不封口,放入油锅里一炸,但油不要太热,等大饹馇炸到金黄色,用手一摸,硬了。就可以捞出来了。放凉后就可以吃了。
我结婚的时候,厨师做了这道油炸大饹馇圈,等凉菜上桌时,怎么数,也少一道菜。按十个凉的十个热的算,少一个不成双,可厨师怎么算也不上来。最后,拿出菜单一对,才发现,油炸饹馇圈没了。
后来,大伙都笑了,原来饹馇圈,被人们你捏一个,我拿一个,给零叼了。最后厨师说,没事,我再做一个,他把肉馅打上高汤,加入葱、姜、味精、淀粉等,用手一和,不一会,少的那道菜就补上了。
等酒席开始后,桌上撤下的之一个盘子,就是盛饹馇圈的盘子。
油炸饹馇圈,又香又脆,外焦里嫩,吃起来口感特别好,就是吃饱了再吃几个也没事。因此,在我的家乡,油炸饹馇圈常吃不败。
四、烩饹馇
饹馇的吃法很多,有白菜烩饹馇,韭菜炒饹馇,糖醋饹馇,焦溜饹馇,玻璃饹馇和饹馇圈等等等等,其实还有很多种做法和吃法。
烩饹馇的做法很简单,一学就会。买两张饹馇,切成菱形,切半棵白菜心,加入半斤猪肋板肉,用葱姜炝锅,先把肉炒熟,再放大白菜,等白菜熟了,加开水和盐,味精,最后放入饹馇,时间不好过长,只要饹馇吃进汤,入味就行。出勺点点香油。
这样烩饹馇,香喷喷,热乎乎,水灵灵,特别适合冬天吃。冬天下雪的时候,下班回家,一进屋桌上放一盆热气腾腾的烩饹馇,就是天多冷,也感觉温暖。
如果爱吃口味,可以放点香菜,辣椒油。即爽口又开胃,十冬腊月,保证吃得冒大汗。
2019--7--12
迁安
不仅有
让你想不到的美景
更有让你想不到的美食
来迁安游玩
您必须先尝尝蛤蟆吞蜜配饹馇汤
肉炖得喷香
火烧烤得酥脆
两块蛤蟆吞蜜
再配上一碗饹馇汤
是迁安当地人的经典搭配
蛤蟆吞蜜
蛤蟆吞蜜用的是芝麻烧饼!先烤好烧饼壳,再用刀从侧面切开一个口子,根据顾客要求,塞入炖好的猪头肉、拆骨肉、猪舌头、猪尾巴、猪鼻子……你能想到的猪身上任何能吃的地方,都可以用来做馅儿。
蛤蟆吞蜜的“更高境界”是烧饼壳内夹入猪眼睛,但并不是谁都敢尝试这一特色,大家常吃的还是塞入猪头肉和拆骨肉的大众烧饼,香而不腻、酥糯可口而且解馋禁饿。蛤蟆吞蜜属张家家族小吃,如“张家烧饼店”、“张二丫烧饼店”、“张三丫烧饼店”等, *** 工艺特别,秘不外传。
饹馇汤
做汤的饹馇也是“迁安特色”!将绿豆上水磨成汁,过箩去渣,经过三次去毛浆,搅成浆糊状,缓火摊制成圆形薄片,一张色泽金黄的饹馇就成了。据营养学专家讲,绿豆饹馇具有清肝合胃,泻火消暑,美容解毒,降低血压、血脂的功能。吃法也多种多样,有醋溜饹馇、烩饹馇、炸饹馇签儿等一百多种做法,买上两张切成菱形块,炝锅,放水,加菜,顷刻之间,一碗鲜美的饹馇汤就做成了。边嚼着香酥的蛤蟆吞蜜,边喝着素淡却营养十足的的饹馇汤,难怪迁安本地人都离不开这一口儿。
吃者知味,做者有心!“张家烧饼”的张老板对自家的“烧饼历史”向来引以为傲。从他太爷爷的时候,他家就以做烧饼为生了,几代人下来,终于打下了张家烧饼的品牌,赢得了无数回头客。后厨里,面团经过揉、擀、卷、压,一会儿就成了饼胚,锅上一烙,碳上一烤,外酥里嫩的烧饼就出炉了,再塞上香而不腻的各种肉丁,便成了大厨最得意的作品。
虽然成年累月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但张老板却乐此不疲。“看着客人们喜欢我的烧饼,吃得满头冒汗,我这心里别提多舒服了,老祖宗传下来的这点儿手艺不能丢啊。”随着迁安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蛤蟆吞蜜也越来越被外地游客所熟知,正如到了陕西必吃正宗的肉夹馍,游客们到了迁安,如果不吃一顿蛤蟆吞蜜,总会觉得缺了点儿什么!
(来源:唐山文化旅游)
水城美食 | 解密迁安百年老味——蛤蟆吞蜜在迁安,说到早餐,你会想到什么?蛤蟆吞蜜绝对是众多早餐中的经典。酥脆可口的蛤蟆吞蜜,再配上一碗热乎乎的羊汤或饹馇汤,那感觉就一个字“美”!街头巷尾的小店,在早餐的热气氤氲和食客的言笑晏晏中,唤醒了生机勃勃的城市。
在迁安最有名的就数百年老店“张家烧饼”了,张家烧饼的创始人名为张雨,迁安黄纸庄人,今天我们要说的“永哥烧饼店”又与“张家烧饼”有什么渊源呢?我们来一起探秘吧!
眼前这位便是永哥烧饼店的老板娘张桂君。张桂君对“蛤蟆吞蜜”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愫。20岁跟着父母学艺,在耳濡目染的生活中,张家的“蛤蟆吞蜜”不光是吃到嘴里的味道,也是张桂君记忆中的故事,更是承载着生活与爱的载体。
如果说烧饼壳是蛤蟆吞蜜的灵魂,那么内夹的熟肉就是蛤蟆吞蜜的精髓。用刀从侧面刨开一个口子,根据食客要求,塞入炖好的猪头肉、拆骨肉、香肠,再放到铁叉子上烘烤一番便可上桌了。
蛤蟆吞蜜小吃在迁安这座小城特别受老百姓的宠爱,就连唐山、北京的许多游客来迁安,都会吃上几个美味而不腻的蛤蟆吞蜜。
总有一种味道,有人在替你默默守护。一餐一饭虽然简单,但寄托着对大众的关怀和爱,也是我们一日三餐背后另外的一种温度和力量。
睢县名吃焦饹馇是这样做成的焦饹馇成品
从秦朝置县,睢州古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之称。岁月沧桑、物换星移,厚重的文化积淀凝聚成诸多有形和无形的宝贵遗产,流传至今。其中,有很多老字号,深深镌刻进每个睢县人最深处的记忆里,“老字号”焦饹馇(又称炸卷)是睢县一块蕴含浓郁乡土文化的金字招牌。
焦饹馇是睢州独有的汉族传统小吃,是一种颇具特色的素菜。入口脆香不腻,爽口宜人。适量食用,有清热解毒、怯火、降血脂之独特功效。焦饹馇历史悠久,渊源流长,至今约400年的历史。相传清朝康熙皇帝曾去过民权县白云寺(1928年前归睢县管辖),主持方丈佛定在招待康熙皇帝时,在几十道菜中有一道素菜,最受皇上称道:“这焦饹馇,真是美哉!妙哉”!
康熙皇帝在白云寺住的几天里,每天必点这两道菜。睢州知州听说皇上爱吃睢州豆腐干、焦饹馇,立即作出决定,要 *** 匠人特别为皇上加工,作为贡品,每年数次送到皇宫。自此之后,古代睢州向清朝皇宫进贡,焦饹馇是必备贡品之一。
将绿豆浸泡一夜后,脱皮
焦饹馇是由半成品“扎卷”再精心加工 *** 而成的。 *** *** :先将浸泡好的绿豆黄(去皮的绿豆)和浸泡好的小米,按等份混合,在水磨上磨成浆,再把浆摊在涂上蛋黄的平底锅上煎,制成半成品“扎卷”,即可到市场上销售。
半成品---扎卷
这种炸好的焦饹馇,可有多种吃法:一是焦吃,焦吃又可以拌不同作料而产生多种风味的焦饹馇;二是与其他荤、素菜搭配红烧;三是做杂烩汤时撒上一些;四是炸凉后装入真空塑料袋中销往外地,半年之内保持外焦里软的特色。焦饹馇是睢州人在外地的游子们最喜爱的一道家乡菜。至今县外尚无发现,只睢县独有。
早餐迁安 | 元气满满,开启一天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吃过一顿早餐了?
作为晚睡早起的当代青年,已经让“吃早餐”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但是在迁安,仍有一群人为人们的早餐忙碌着,为生活奋斗着。
蛤蟆吞蜜
煎饼、油条、豆腐脑、蛤蟆吞蜜都是迁安人更爱的早餐,永哥烧饼店的老板娘张桂君,从20岁开始跟着父母学做烧饼,做为迁安百年老店“张家烧饼”的后代,张桂君倾注了不一样的情感。
酥脆可口的蛤蟆吞蜜,再配上一碗热乎乎的羊汤或饹馇汤,那感觉就一个字“美”。从早上6点半一直到中午,永哥烧饼店门口络绎不绝,精湛的手艺必定会招来顾客的青睐,蛤蟆吞蜜小吃在迁安这座小城特别受老百姓的宠爱,就连唐山、北京的许多游客来迁安,都会吃上几个美味而不腻的蛤蟆吞蜜。
小笼包
不知何时,小笼包打开了迁安的早餐市场,蘸着辣椒油和醋,一口一个简直爽爆了。
迁安的小笼包铺子大多是南方的老板,东岗十字路口的栋锅包子铺,老板娘一家三口是湖北人,来到迁安经营包子铺已经12年了,黎明时分,栋锅包子铺的老板娘正在准备开张营业,用一屉屉香喷喷的小笼包和一碗碗稠稀适中的杂粮粥氤氲的热气中,开启迁安人忙碌的一天。
牛肉板面
对于无辣不欢的人来说,牛肉板面绝对是早餐首选,栋锅包子隔壁就是福德隆板面馆,老板是安徽人,老板娘是个实在人,做好的板面端到食客面前,老板娘一定会跟上一句“辣椒不够再给你加。”十几个深红色的辣椒泛着油光,铺在整碗面上,夹起一颗放到嘴里,汤汁已经浸入到辣椒之中,口中的辣椒像是爆炸一样,口齿留香。 *** 辣的面就像 *** 辣的生活,奋斗的路上别忘记,时常为自己加加油,打打气,吃面的时候也别忘记加颗蛋奖励自己。
豆浆油条
最最经典的早餐就是豆浆油条了,金黄酥脆的油条嚼劲十足,搭配纯白香浓的豆浆,简直就是绝配,一定要记得把油条撕成小块儿泡入豆浆里面,这样更美味哦!
在迁安,油条铺子分散在大街小巷,虽说如此,如果你想吃还得起早来,豆浆油条不像小笼包和板面,什么时候想吃都能买到,过了早晨7点半,再想吃就得明天了。美好的一天,从不错过一顿元气早餐开始。
无论是迁安人,还是奋斗在迁安的异乡人,他们默默无闻的经营着平凡、朴实却又让人感到温暖的小铺。正是这些质朴而平凡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这群有着平凡梦想并为此执着打拼的人,他们迎曦而出,沐夕而归,我们吃的是“早餐”,他们做的是“梦想”。但也正因为有了他们,让每一座城市有了晨光微熹的光芒。
家乡的美食如今我暂时回到家乡,再也不用饱受思乡之苦。曾经所有的思念和记忆里,美食不仅是舌尖上的记忆,更深藏着我对家乡浓浓的爱意。
有种家乡的美食叫妈妈的味道,妈妈是兰州人,她总爱做一种叫散饭的食物,浆糊糊的。锅里加水,倒上玉米碴子面,熬成粥之后,就往锅里加面,一边加面,一边快速搅拌,面加够了,就放成小火继续搅拌。
熬好破(玉)米粥
直至搅拌成糊状,香气扑鼻,美味的散饭就出锅了。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就用大米小米做了,熟了之后放上辣椒和各种菜,小时候更爱放茄子,能吃上一大碗。
散饭
说美食,我又要再一次提饹馇,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不仅因为它是我的更爱,更因其是家乡独有的美食。
摊好的饹馇
据说饹馇能做一百多道菜。醋溜、焦溜、糖醋、烩炸炒,还能裹成饹馇签子,做成饹馇汤等。每一道都色香味俱全,文字都跟着味蕾流出了口水。
炒路馇
再说说属于八零后的天然美食。虽不是家乡独有,却建立了对家乡深厚的情感。有一种黑色的圆圆果实,豆粒那么大,一簇一簇的很可爱。家乡话叫“狗懒子”还是“狗卵子”有待考证,后来才知学名龙葵,还是一味药材。
小时候田间地里到处可见,随手摘来便吃,甜甜的。还常常用手捏着玩儿,一手紫色的水,往同伴的脸上抹。
龙葵
还有甜杆,就是玉米杆。能挑到又甜又脆水份又多的甜杆,是很值得炫耀的。因为一块地里不是所有的都甜。用嘴剥甜杆皮也是一项技术活儿,嘴角和舌头常因此被弄伤,但仍嚼得津津有味。
甜杆
还有榆钱、满山又香又美的槐花,野酸枣、桑葚;花果子、白薯面饺子、油渣、棒碴子、炸元霄、小豆腐……此刻,我必须强迫自己关闭味蕾的记忆,否则今夜将无眠。
洋槐花
在迁安,有一道独特的食品,叫“饹馇”,它可荤可素,宜菜宜汤,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深受人们喜爱。
据传迁安饹馇为毛家洼人首创。《唐山地名志》记载,迁安毛家洼村为唐代建村,此地为滦河故道,地势低洼。毛徐二姓建村,取名“毛徐洼”,后徐姓迁走,剩毛姓人家,改名“毛家洼”。徐家后来从毛徐洼搬迁到迁安城南,取村名“挪河”,意思是因滦河改道而挪移过来的。在毛徐洼时,是徐姓人家首先将绿豆、爬豆等用石磨加工成豆汁,再用铁锅摊成煎饼状,因其熟后呈黄色,故称为摊黄饼,除作为家庭自用外,还在附近村庄换卖,很受大家喜欢,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当家菜。经历代祖辈相传,邻里交流,此项手艺一直保留下来,与时俱进,日臻完善。至今迁安将摊饹馇作为主业的村子,还是毛家洼、挪河两个村子,可见其渊源相连。
据说把饹馇汤这道菜称为“烩仙”,就与毛徐洼人有关。当年毛徐洼村人徐惠先一家闯关东,来到长白山区居住下来,遂将迁安当地 *** 饹馇的手艺也带到了东北,还开了一家名叫“会仙居”的小饭馆。这年冬天正赶上下大雪,清太祖努尔哈赤带人从此地经过。在徐家“会仙居”,努尔哈赤吃了饹馇汤后,问起那道汤的名字叫什么,而徐惠先以为是打听他的名字,就说叫“惠先”。由此努尔哈赤记住了“会仙”的菜名,每次来都点名叫徐惠先做“会仙”。从此这“烩仙”汤代替了“饹馇汤”,徐家也与满清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清军入关,徐家编入了镶黄旗。
饹馇是老百姓粗粮细做的产物。把精选的绿豆、小豆、爬豆等磨成豆瓣,用水发泡,漂去豆皮,然后上水磨成汁,再加水过箩去渣,经过三次去毛浆,待成洁白的淀粉后,再兑好汁,搅成浆糊状,用尖锅缓火摊制成圆形薄片,一张饹馇就做成了。上好的饹馇清香诱人,富有韧性,拎起来不坏,折上也不会裂纹,上锅熬煮时不碎不烂。因其熟后呈黄色,故又称摊“黄饼。
饹馇可以做成各种菜肴,饹馇炒肉、炸饹馇千、饹馇丸子、烩饹馇、飘汤饹馇……将“饹馇”切成片状,在锅里打一个滚儿,即可出锅食用的汤,叫“饹馇汤”,俗称“片儿汤”。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迁安各饭店、酒馆有一道挂牌菜,名为“烩仙”,说的就是这道菜。近年来,有人将“饹馇”真空包装,销往全国各地,很受大众欢迎。
(根据徐成宝先生相关文章整理)
说到这儿小编已经流口水了
你爱吃家乡美食-饹馇吗?
是爱吃炸饹馇千
还是烩饹馇?
欢迎下方评论哦
独特美味-饹馇饹馇,音同搁着,这东西只有唐山地区有,别的地方你基本上是吃不到的。
小时候过年更爱吃的就是奶奶做的饹馇千子了,饹馇包上肉馅放到油里面炸,要炸两次,才酥脆。
如果要我选一个最能代表唐山特色的美食的话,那非饹馇莫属。唐山有一种宴席就叫饹馇宴,各种饹馇的做法,
醋溜饹馇、烩饹馇、炸饹馇、焦溜饹馇、玻璃饹馇、炒饹馇、饹馇签子、糖醋饹馇、饹馇汤等等,据说能做一百多道菜,很有特色,摆在餐桌上,质高形异,色美味香。
饹馇,这个名字的来源也很独特。椐说当清王朝在遵化建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得皇家的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的慈禧太后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咯扎,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太后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太监就忙着往下撤。谁知,慈禧太后还没有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 咯扎’。”咯扎与搁着谐音,从此以后,咯扎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至今,咯扎的身价也大大提高。
请输入图片描述
?
从来故乡连着胃
美食总是故乡好
故乡的驴打滚儿
饹馇汤
……
都在我们的味蕾上涌动
才下舌尖 又上心头
接下来
让我们细数家珍!
蛤蟆吞蜜和饹馇汤
蛤蟆吞蜜是迁安的名小吃。早晨起了床,往张三丫烧饼馆一坐,来上两块蛤蟆吞蜜,再叫上一碗热乎乎的饹馇汤,吃的那叫一个美,就像老北京的油条豆腐脑一样,是咱迁安的经典早餐。
说起这蛤蟆吞蜜,就不能不提到老北京的小吃蛤蟆吐蜜,这一吞一吐,可是大有乾坤。北京的蛤蟆吐蜜是芝麻烧饼里边裹了豆沙馅儿,因其在烤制过程中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而得名,那口味可真是蜜一样的甜。这蛤蟆吞蜜虽然外表也是烧饼壳,里面的馅料却是大有区别,装入馅料的时间也不同,蛤蟆吐蜜的豆沙是和烧饼一起做好了烤的,蛤蟆吞蜜则是先烤好烧饼壳,然后用刀从侧面剖开一个口子,根据顾客的要求,塞入炖好的猪头肉、拆骨肉、猪舌头、猪尾巴、猪鼻子,凡是你能想得到的猪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拿来做馅儿。据说蛤蟆吞蜜的更高境界是烧饼壳内夹入猪眼睛,但极少有人挑战这一更高境界,大家常吃的还是塞入猪头肉和拆骨肉的蛤蟆吞蜜,香而不腻,酥脆可口。
蛤蟆吞蜜吃的腻了,渴了,这时候素淡的饹馇汤也做好了端上来了。热腾腾的汤里飘着黄色的饹馇、绿色的菠菜,看着就舒服,喝上一口,一直熨帖到胃里去。
这做汤的饹馇是唐山特产,周边县区百姓都会 *** 。将绿豆碾成豆瓣,用水发泡,漂去豆皮,加入姜黄,然后上水磨成汁,再加水过箩去渣,经过三次去毛浆,再兑好汁,搅成浆糊状,用尖锅缓火摊制成圆形薄片,一张色泽金黄的饹馇就摊成了。据营养学专家讲,绿豆饹馇具有清肝合胃,泻火消暑,美容解毒,降低血压,血脂的功能。吃法也多种多样,有醋溜饹馇、烩饹馇、炸饹馇签儿等一百多种做法,是唐山百姓过年过节、婚丧嫁娶,桌上必备的一道地方主菜。
饹馇汤与蛤蟆吞蜜是绝佳的搭配,这样一顿早餐下来,食客往往吃的额头冒汗,打着饱嗝,心满意足地离去。
驴打滚儿
闲来无事,便和好友去杨店子赶集。东游西逛之际,在集市的东南角看到一个摊位,上边摆放着金黄色的卷状粘食,乡间唤作“驴打滚儿”的,老远便闻到一股甜香,极是诱人。在城里,也偶尔看到走街串巷骑着自行车售卖的,6元钱一斤,按顾客要求切段称重出售。喜好甜食的我立刻拉着好友凑上去,一边买“驴打滚儿”,一边和摊主攀谈起来。
“驴打滚儿”是家乡特色美食。用粘秫米面或者黄米面蒸制而成。温水和面,粘面要活的稀软,上屉蒸熟。蒸的同时,拣饱满成熟的黄豆炒熟,再将炒香的黄豆擀成豆面。在案板上铺上厚厚一层黄豆面,再将蒸熟出锅的粘面团放到案板上,随后再撒上一层豆面,用擀面杖将粘面团擀成薄片。中间裹上红糖或者豆馅,一层层卷起来。粘秫米面蒸熟后是淡淡的红色,沾上金黄色的豆面后,一层浅红一层金黄,颜色分外漂亮。擀制过程中,豆香和着粘面的甜香,一个劲地往鼻子里钻。咬上一口,粘糯可口。
“驴打滚儿”,其实就是豆面糕。可是为什么要叫这样一个名字呢?这一点连前人也发出了疑问,《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就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
现在的“驴打滚儿”多用江米面 *** ,一是粘秫米和黄米越来越少了,二是江米面蒸制出来的“驴打滚儿”颜色更漂亮,口感也更好。人们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做来吃,或者去市场上买,不再局限于秋后粮食丰收的时候了。
缸炉烧饼
“城府千层四方方,芝麻万点心计长。奈何八卦炉中烧,纵到唇边更放香。”说的便是迁安的名小吃——缸炉烧饼。
所谓缸炉烧饼,顾名思义就是用缸炉烤制的烧饼。用缸 *** 食品是一种很独特的 *** ,它利用了“缸”的光滑、耐火和厚度,烤出的烧饼不糊不焦,吃起来香、酥、脆,且耐存放。
迁安的缸炉烧饼,要数黄纸庄的杨明烧饼最有名。别家也做,但都做不出杨家烧饼的味道来。杨明是民国初年人,到现在杨家烧饼已经传了好几代,人们依然认这个老字号,老远赶去,就为了买正宗的缸炉烧饼。
一个油亮的黑色大缸,一张三尺来长的面案,一个忙碌的老人,一个个焦黄酥脆的烧饼,以及空气中缭绕的麦香、芝麻香,便是记忆中经典的美食场景。
缸炉烧饼之所以香酥可口,主要是用料讲究, *** 工艺严格。面粉是自家加工的上等面粉,面、水、油都有严格的比例。 *** 10斤面粉的烧饼,要以6斤面粉加6两花生油及温水和成水面,再以另4斤面粉加2.2斤花生油和成油面。水面在下,油面在上,擀成纸一样薄的面片卷起抻长,揪成162个大小均匀的剂子。另秤7斤五花猪肉切成豆粒大方块,加适量葱、花椒、姜末、香菇,用1斤纯香油搅拌均匀。
四四方方的缸炉烧饼像一座四四方方的城,装满记忆和温暖,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会对这种朴素的味道心心念念。
懒豆腐
懒豆腐,望文生义,便是懒人做的豆腐。
豆腐,原也普遍,大江南北都有。豆制品自古以来就是盘中佳肴,“食中皇帝”袁枚也爱得不行,《随园食单》里豆腐做法层出不穷,其中一味“八宝豆腐”用料考究做法繁复,硬是将平常的豆腐做出了富贵味道,可谓登峰造极。在家乡,乡亲们却是将做豆腐的程序简而又简,弄出了一道乡间土食,然其美味不减,这就是懒豆腐。
懒豆腐,又叫小豆腐,是我乡独有的美食,在他处不曾听闻。言其小,主要用来和平常切成块状的大豆腐区别开来。懒豆腐和平常豆腐不同,不用过滤和卤水点制,直接加菜煮熟即食,极为简便,是以称之为懒豆腐。
懒豆腐的主要原料是黄豆,还有一味原料必不可少,那就是花生。选饱满成熟的黄豆提前泡发。然后去村中磨坊,将泡得圆润饱满的黄豆和同样鼓胀胀的花生一起,一勺勺舀进磨眼里,再推动石磨,磨眼儿不时续以清水。随着石磨“吱吱”的转动声,乳白色的浆汁沿着两扇磨盘间隙汩汩而下,豆香四溢。懒豆腐和黄澄澄的小米饭是绝佳的搭配,有了懒豆腐,饭都要多吃一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乡间旧食渐渐退出了人们的餐桌。这懒豆腐却因其简便美味,风光不减。不仅成为农家饭里的当家菜肴,还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饭店的厅堂,懒豆腐和蒜炒小米饭联袂出场,亦菜亦饭,极受食客的欢迎。
蒸菜卷儿
彭店子镇有“三把刀”,菜刀、瓦刀和砍刀,其中之一的菜刀指的是烹饪技术高,彭店子镇的蒸菜远近闻名,其中更具特色的便是一道清蒸白菜卷儿。
清蒸白菜卷儿是迁安地方名菜,荤素搭配,清淡爽口,是旧乡村逢年过节待客不可或缺的传统保留菜品。一般家庭主妇都会做,但要做得好吃,也是有诀窍的。
食材的选取。要选择饱满成熟的大白菜,去掉根部、头部,截取中间部分,切成10公分长一段。陷儿里有乾坤。选瘦肉切碎剁成陷儿,再将焯烫好的白菜边角余料切碎,混入肉馅儿之中,加香油、精盐搅拌均匀,这样调出来的馅料要比纯肉馅儿清淡柔嫩。包时有窍门。将白菜平铺在案板上,把肉馅放在一侧,从有肉馅的一侧开始卷起,将整个菜段卷成卷,再将卷从中间切成两段,两个菜卷儿就做出来了。摆放有讲究。菜卷儿全部卷好,要放到大碗中蒸。摆放时是有讲究的,为的是造型美观。先在碗底撒上几颗海米,碗底横着码放两个白菜卷儿,然后沿碗边竖着码放,一根挨一根码紧。中间部分也一层层码好白菜卷儿。全部码完后,将碗放到屉上,大火蒸20分钟。
开锅将碗取出,上边扣上一个盘子,倒过来,菜卷儿就扣到盘子里了,再淋上香油,浇上醋,清蒸白菜卷儿便大功告成了。这时,你看到的便是一盘造型美观的佳肴了,淡绿的白菜卷儿,点缀着鲜亮的海米,饱了口福之余,也饱了眼福。
这些美食
都是独属于
迁安人
记忆中的味道
各种乡味
哪种是你最惦念的呢?
快来留言吧~
唐山几十年如一日的良心美食唐山宴,一个燃爆唐山饮食文化的博物馆,在里面可以吃到唐山所有的小吃风味,特色美食,无论是多高档,或者多接地气的美食,都可以吃到,唐山宴怎么就这么火!每次去都是人挤人,停车场都是爆满,人多到宁可随便找个台阶,蹲下来,也要尝一尝唐山宴的美食!看来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一点也没毛病啊!
在唐山宴的众多美食中,有一款是最实惠,也是最吸引人的,那就是小山炸糕,物美价廉,还能填饱肚子,3块钱一块,两块就吃饱了!外酥里内,香香糯糯,真是人间美味啊,小编每次来宁可排上十几分钟的队,也要买两块尝尝,最重要的是还要多买几块,给家里的奶奶也尝尝,炸糕是老味道,还软糯,适合老人小孩吃,良心视频啊!
小编小的时候家里条件穷,那个时候到小山玩,到建国路玩就是进城了,那个时候小山炸糕就非常出名,两块钱一块,非常香甜,现在吃炸糕,就是一种回味啦!
这么多年,小山炸糕的品质不但没降,小编觉得反而有所进步,最主要的是价位始终亲民,就是这样两块普普通通的炸糕,就是最接地气的美食,两块就能填饱肚子,顺便回味一下儿时记忆,还有什么美食能够做到?小山炸糕是唐山宴必吃传统美食,很多外地游客也是一样,排几十分钟的长队,也要买几块,就着饹馇汤,酸酸甜甜太爽啦!
唐山美食众多,还有比炸糕更有良心的吗?欢迎网友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