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糖醇液月饼,麦芽糖醇是什么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10 0
“无糖月饼”都是健康的味道?不要掉进消费陷阱

来源:工人日报

中秋佳节临近,种类繁多、口味甜软的月饼又上市了。作为传统美食,传统的月饼往往含糖和脂肪偏高,普通人吃多了容易变胖,糖尿病人吃了影响血糖。所以无糖月饼作为一种自带健康光环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南京市第二医院营养科营养师王霞提醒,无糖月饼并非真的无糖。(见9月9日《扬子晚报》)

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 0.5克/100克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如果不添加糖但想保持甜味该怎么办?很多商家因此选用了木糖醇、麦芽糖醇等甜味剂来代替传统蔗糖。

这类甜味剂虽然热量比一般蔗糖低但也有一些副作用。比如麦芽糖醇吃太多会导致腹泻甚至引起胃痉挛和腹胀,出现肠鸣、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早在几年前,“低糖月饼吃了拉肚子”的话题就曾引发热议,涉事厂商道歉称其初衷是提供更健康的低糖月饼,忽略了麦芽糖醇可能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再如,此前有调查显示,一些“低糖月饼”总体油脂含量高。可见,一些打着“无糖”“保健”等字样的月饼不见得就真健康。

对类似情况,监管部门应有所作为,加强对月饼市场的监管,对其中“挂羊头卖狗肉”、虚假宣传的商家,对不符合相关标准甚至有违法违规问题的月饼,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商家制售“低糖月饼”“无糖月饼”时,也应注明相应的消费提示,明确添加剂成分、禁忌事项等,让消费者明白消费。

同时,消费者要多一份清醒,理性看待商家的一些促销行为以及 “保健”“无糖”等营销概念,要认识到“无糖”与减肥甚至健康并无直接关系,摄入任何食物都要适可而止,更不要掉进“无糖”消费陷阱,因为“无糖”便忽视了月饼主要原料、保质期等基本品质信息。

应该明确的是,“无糖月饼”不能言过其实,不能逾越食品安全红线,更不能只是看起来很“香”。规范食品工艺流程和营销方式,严把食品安全关,让月饼市场真正实现秩序与健康,才是过中秋的正确姿势。(戴先任)

「无糖月饼」真的无糖吗?营养专家教你看清月饼的真“面目”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受访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毅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李丹妮

中秋临近,月圆团聚,怎能少了吃月饼这一环节。以前,大家都是忍不住每个口味都品尝一下,但随着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的提升,普通人担心吃多了容易变胖,糖尿病人害怕多吃两口影响血糖。为了能让大家“安心”吃月饼,一些号称“无糖”的月饼深受消费者追捧。“无糖月饼”真的无糖健康吗?是不是商家的营销噱头?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由此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

朱毅表示,“无糖月饼”并非绝对无糖。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低于 0.5克,就能标为无糖食品。但如果只用这么一点点糖,做出的月饼绝对不好吃。为了保持月饼的口感,商家要么会放很多油,之前就有调查显示,一些“低糖月饼”总体油脂含量非常高;要么使用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阿斯巴甜等甜味剂代替糖,它们虽然热量比蔗糖低,但会产生一定健康风险。比如,有些人对麦芽糖醇不耐受,吃多了会致腹泻、引起腹胀、胃痉挛、出现肠鸣等肠胃不适;赤藓糖醇虽然是较为理想的低热值甜味剂,可避免普通糖品带来的高热量,但据最新研究显示,摄入过多的赤藓糖醇,比如10克以上,可能会给特定人群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比如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血糖升高等风险。此外,月饼本身是淀粉类食品,不管有糖无糖,饼皮的原材料就是面粉,内馅也可能通过增加油脂和果脯的用量,让糕点变得更好吃,摄入过多同样会引起血糖升高。由此可见,一些打着“无糖”“低糖”等字样的月饼不见得就是真的健康。

为了吃月饼没有“健康负担”,朱毅建议做好以下几点:1.一个普通大小的月饼切成4~8块,普通人群细嚼慢咽、“少食多餐”,糖友建议每天吃1~2小块,并且不要连续食用。2. 吃了月饼要减少其他热量的摄入,比如在用餐时食用,应减少饭、肉、菜的摄入,把它作为这顿饭整体热量的一部分,避免消化不良。3. 购买无糖月饼时学会查看配料表,避免选择标注淀粉糖浆、麦芽糖浆、果葡糖浆等成分的产品,选择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较少的。4.不宜搭配油腻食品,比如肥肉、辛辣食品等,以及果汁、水果、粥等糖分高的食物,否则血糖会招架不住。可以搭配清淡的茶水、低热量的水果,如柚子、橙子等,不仅解腻,还助消化。5.进食不要过快,容易导致消化不良。6.“三高”人群、胆囊炎和胆石症患者、冠心病患者、年老体弱者及幼儿对月饼要“口下留情”。

朱毅最后强调,“无糖”与减肥、健康并无直接关系,摄入任何食物都要适可而止,不要因为“无糖”噱头,便忽视了月饼主要原料、保质期等基本品质信息,掉进消费陷阱。

责编:赵子莹

主编:屠丽美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麦芽糖醇液月饼,麦芽糖醇是什么-第1张图片-

“无糖月饼”都是健康的味道?不要掉进消费陷阱

中秋佳节临近,种类繁多、口味甜软的月饼又上市了。作为传统美食,传统的月饼往往含糖和脂肪偏高,普通人吃多了容易变胖,糖尿病人吃了影响血糖。所以无糖月饼作为一种自带健康光环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南京市第二医院营养科营养师王霞提醒,无糖月饼并非真的无糖。(见9月9日《扬子晚报》)

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 0.5克/100克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如果不添加糖但想保持甜味该怎么办?很多商家因此选用了木糖醇、麦芽糖醇等甜味剂来代替传统蔗糖。

这类甜味剂虽然热量比一般蔗糖低但也有一些副作用。比如麦芽糖醇吃太多会导致腹泻甚至引起胃痉挛和腹胀,出现肠鸣、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早在几年前,“低糖月饼吃了拉肚子”的话题就曾引发热议,涉事厂商道歉称其初衷是提供更健康的低糖月饼,忽略了麦芽糖醇可能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再如,此前有调查显示,一些“低糖月饼”总体油脂含量高。可见,一些打着“无糖”“保健”等字样的月饼不见得就真健康。

对类似情况,监管部门应有所作为,加强对月饼市场的监管,对其中“挂羊头卖狗肉”、虚假宣传的商家,对不符合相关标准甚至有违法违规问题的月饼,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商家制售“低糖月饼”“无糖月饼”时,也应注明相应的消费提示,明确添加剂成分、禁忌事项等,让消费者明白消费。

同时,消费者要多一份清醒,理性看待商家的一些促销行为以及 “保健”“无糖”等营销概念,要认识到“无糖”与减肥甚至健康并无直接关系,摄入任何食物都要适可而止,更不要掉进“无糖”消费陷阱,因为“无糖”便忽视了月饼主要原料、保质期等基本品质信息。

应该明确的是,“无糖月饼”不能言过其实,不能逾越食品安全红线,更不能只是看起来很“香”。规范食品工艺流程和营销方式,严把食品安全关,让月饼市场真正实现秩序与健康,才是过中秋的正确姿势。(戴先任)

来源: 工人日报

低糖月饼吃了拉肚子?!看看你买的月饼里,有没有这些成分

中秋节快到了,一年一度的“月饼大战”拉开帷幕。

近日,一条关于“吃月饼拉肚子”的消息上了热搜,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以前从没听过说吃月饼拉肚子啊,不会是食品安全问题吧

吃月饼居然也会变喷射战士

……

后来,赠送月饼的平台就发出声明:会召回这些让人拉肚子的月饼,并且对月饼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解释,并非食品安全问题,而是配料表中的糖醇过量。

大受欢迎的“低糖月饼”怎么就变“问题月饼”了?买月饼要注意什么?经常食用代糖食品有危害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月饼中加入大量糖醇

容易导致腹泻

近几年,随着“减糖”意识的加强,很多食物都掀起了减糖热潮,月饼也在其中。为了达到减糖不减甜的效果,一些月饼厂家会选择“糖醇”来替代原本的果葡糖浆、白砂糖、冰糖等,这些糖醇其实也被叫做“代糖”。

糖醇是啥?糖醇本身是一种“多元醇”。它可以从植物中天然提取或通过其他糖来人工合成,比如从白桦树中提取出的天然木糖醇,或者是通过麦芽糖氢化反应制成的麦芽糖醇。

糖醇因为有着热量相对低,甜度又很接近蔗糖、果糖这类简单糖的优势,所以被当做糖的替代品使用。

目前开发出来的就有——山梨糖醇、甘露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木糖醇、异芽酮糖醇等,细心的小伙伴可能早已注意到它们。

虽然糖醇有优势,但大量摄入是容易造成胀气、放屁、腹泻的。

为什么?

其实主要原因是它们不像葡萄糖、蔗糖这类单糖、二糖,能被我们人体快速吸收或转化。

人体小肠中缺少能直接分解糖醇的酶,所以大量摄入糖醇的话,就可能会让糖醇成群结队地在我们的大肠处排排坐,吃果果。

但是,大肠中的食物残渣通常是“等渗物”,而成群结队到来糖醇,却是个“高渗物”。

造成这样的局面,就会让组织液往肠腔中吨吨吨地补液,肠道中的排泄物水分越来越多——

最终结果就是让你变身“喷射战士”啦。

前面说到的这款让人拉肚子的月饼,配料中就是用的麦芽糖醇 + 赤藓糖醇,并且糖醇大约占月饼总重量的 20%……

经常食用代糖食品

有危害吗?

零糖、无蔗糖、零卡食品受追捧,但代糖是否真的健康无害呢?

代糖的来源有三种,一种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代糖,比如罗汉果糖和甜叶菊糖;一种是部分天然存在、部分人工合成,比如木糖醇等;一种是纯人工合成,比如安赛蜜、阿斯巴甜。代糖的甜度浓度很高,但是升血糖指数很低,甚至不影响血糖波动。

摄入较多代糖会破坏肠道菌群,例如木糖醇,部分人吃多了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不少文献表明,吃无糖食品同样会影响胰岛素和激素分泌。还有研究表明,无糖饮料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代糖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添加是安全的,但是健康与否都与摄入剂量相关,消费者还是要控制摄入量。

所以糖醇一次,能吃多少?

我们根据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法规做了一个参考。其中表明,人体对于糖醇的耐受程度大体可以分成两档:

较高耐受度——每 100 克食品中含有 25 克以内的糖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葡聚糖)比较适宜。

较低耐受度——每 100 克食品中含有 10 克以内的糖醇(乳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甘露醇)比较适宜。

但注意,这不是指你只吃一个食品糖醇含量低,就万事大吉了。如果你一次叠加着吃好几样,也可能会有不适反应噢。

比如说,周末躺在家煲剧,摊开一大桌零食,喝饮料摄入 5 克的糖醇,吃月饼摄入 20 克的糖醇……诶,发现自己还好好的,但是再痛舔一大根代糖做的棒棒糖,拉肚症状立马就来了!

这其实就是一段时间内各种食物中的糖醇叠加起来导致摄入过量,从而引发的反应。

图片来源: ***

另外还需要提醒大家,上面说的这个剂量并不是一个安全剂量,而是一个提醒剂量——提醒你达到这个量的糖醇,就可能会让你身体出现腹胀、放屁、拉肚子等情况的哟。

每个人对于糖醇的耐受程度差异可大可小,兴许有人狂吃下去一点事儿没有;也可能有人吃了小几口,身体就开始发生剧烈的反应。

所以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地控制。

来源: 扬子名医团

知乎为月饼道歉!“麦芽糖醇不耐受”突成“热知识”……

中秋节临近,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定制月饼赠送给员工、客户或合作伙伴。

近日,知乎给用户和大V们邮寄的定制月饼导致了腹泻问题,引发了关于月饼用料的讨论。

9月8日晚间,对于月饼导致的用户腹泻问题,知乎官方微博进行了道歉,并解释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初衷是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中选购更健康的低糖月饼,忽略了用来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

此外,对于已经发出的月饼,知乎表示将进行召回。

截止目前,知乎平台上“如何看待此次知乎采购的「月饼」导致腹泻的事件?”已经有超过800个回答,被浏览量超过300万。在这一话题下,有收到知乎月饼的用户现身说法,也有用户表示“自己还好”,没有腹泻。

昨日,“知乎月饼吃了拉肚子”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原因在于,陆续有 *** 大V在试吃了知乎邮寄的中秋月饼之后,出现腹泻拉肚子的情况。

众所周知,知乎的“谢邀”文化传播甚广,有知乎用户在此次月饼事件相关的话题下调侃道:不愧是“谢邀”(泻药)。

知乎页面截图

事件引发大量讨论之后,知乎官方账号“知乎小管家”在平台上发布致歉信表示:“此次月饼我们委托业内口碑较好的成熟企业进行生产,选择了厂家提供的低糖配方。出厂产品经过生产方和独立第三方机构检测,符合食品行业相关质量标准。但忽略了用来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造成身体不适,这是我们的失误。”此外,知乎官方微博及此次月饼采销负责人也对此事进行了道歉和解释。

知乎页面截图

知乎官方微博

月饼导致腹泻事件,除了引发网友们对知乎的调侃之外,也引起了一场关于“麦芽糖醇”与“腹泻”的讨论。

多位收到知乎中秋月饼礼盒的用户所晒的图片显示,配料表中,麦芽糖醇等多种糖醇类物质频繁出现。在“如何看待此次知乎采购的「月饼」导致腹泻的事件?”等相关话题下,不少食品、营养、美食等行业相关的大V发文进行科普,大多回答均提到了此次月饼问题在于代工厂所使用的糖醇类物质过多,而糖醇有可能会引起渗透性腹泻。

例如,春雨医生旗下健康媒体“春雨医生”在该话题下的科普文提到:“糖醇类甜味剂的甜度均小于蔗糖,热量也大多低于蔗糖,因此用作低甜度、低热量的甜味剂或高甜度甜味剂的填充剂。同时,它们一般都不受胰岛素的制约,不会引起血糖值的升高,故常用作糖尿病、肥胖症患者的甜味剂。在口腔中,这类甜味剂不受微生物作用,不产酸,故无龋齿性……但是,糖醇还有一个特点:不被胃酶分解,在肠中滞留时间比葡萄糖长。这也就决定了它们还具有一个作用:润肠、缓泻。糖醇类食物不能多吃,否则会形成生理性腹泻或轻度腹胀肠鸣现象(赤藓糖醇是个例外,它不参与代谢,所以不产气)。”

另一位传播食品科学、食品安全知识的答主钱程在其回答中分析称,月饼吃了以后拉肚子,无非是两种情况——要么月饼在 *** 过程中卫生情况不好,被微生物污染了;要么配方中加的某种成分引起了腹泻反应。

而此次知乎月饼的出厂检测报告显示,所测试的3个常规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以及2个致病菌指标(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结果显示正常,基本上排除了“微生物超标”的可能性。

钱程在回答中表示,如果是配方中某种成分导致的腹泻,那更大的可能性就是各种糖醇类物质。在知乎的月饼里,麦芽糖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确实在配料表中频繁出现,而过多的糖醇类摄入,确实是会导致渗透性腹泻的。这才是知乎月饼导致腹泻的主要原因。

知乎官方微博

作为中秋佳节的必备品,月饼早已不是一种吃食,还承载着一定的社交功能,由此也催生出一个规模不小的细分市场。

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月饼市场与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月饼市场销售规模已超200亿元,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国民对传统节日重视提高,走亲访友的需求将继续复苏,预计2021年中国月饼销售规模将达218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月饼作为中秋节必备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民众对于传统节日重视程度的加深,消费者对月饼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将推动市场持续扩大。

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市场消费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月饼的口味越来越多元化;消费者对月饼的包装造型更加注重;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加深,低糖控卡月饼逐渐走俏;节约粮食和保护环境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选择和担当,因此迷你月饼、环保材质包装也成为新的卖点。

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商家们也看中了其中的商机。艾媒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月饼 *** 企业分类中,主要有三种,以杏花楼、香港美心等为代表的拥有成熟供应链、渠道资源的餐饮企业;烘焙、糕点企业将月饼作为应季产品推出,代表企业有稻香村、好利来等;还有一些品牌会跨界推出月饼业务,这些品牌在食品或饮料赛道较为受年轻人关注,例如喜茶、星巴克、肯德基等。

但是,随着月饼产业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此次知乎所赠的月饼虽然是合规产品,但的确导致了一些对糖醇类物质不耐受的用户身体不适,不少知乎答主建议,可以在月饼包装上贴上相关标签,以提示那些对特定物质不耐受的消费者谨慎购买和食用。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记者表示,随着新生代人口红利不断叠加,以及消费升级、大健康意识、体重管理、颜值管理等因素的推动,中国月饼市场也进入了网红化、时尚化、高端化、个性化、童趣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相应的原有标准已经不能够匹配和满足目前月饼的创新,政策端的政策制定赶不上产业端的创新速度,这是目前更大的矛盾。

扩大到整个食品行业,最近一段时间,与食品相关的各种问题频现,梦龙“低配高价”,钟薛高虚假宣传,蜜雪冰城、奈雪的茶、胖哥俩、华莱士、杨国福麻辣烫等等都遭遇过食品安全的质疑。朱丹蓬认为,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处罚力度不够。

吃得放心是人们对食品安全最基本的要求,艾媒咨询报告显示,近年来国家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执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同时完善行业标准和规定,规范相关月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2020年,中国食品安全相关执法记录显示,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全年共查处视频安全违法案件28.62万件,全国罚没款共计27.62亿元,吊销许可证776件,从业资格限制74411人。

<

传统月饼是主流 无糖新品受欢迎

临近中秋节,市民到超市选购礼盒水果。 本版图片均由 深圳晚报记者 张焱焱 摄

低糖月饼也成为市民购买的热门商品。

市民选购礼盒月饼。

深圳晚报讯 (记者 李超) 中秋临近,节日氛围越来越浓。近期,不少市民开始忙于采购月饼、水果等应节食品。节前市场供应情况如何?今年市民偏好哪种口味月饼?市面上又有哪些新口味月饼?近日,深晚记者走进多个大型商超及农贸市场,看看市民都有哪些“心头好”。

部分月饼价格上浮

传统口味月饼受青睐

在市区多家大型生活超市,商家早已将月饼、酒水等应节食品整齐摆放在一起,打造月饼“一条街”或月饼专区,供消费者选购。9月15日,在位于梅林的家乐福门店,深晚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正提前选购月饼。据家乐福相关采购人员介绍,今年8月底,各类月饼逐步上市各大卖场,各品牌月饼今年以流心口味作为主打,推出各类流心口味月饼,如莲蓉拔丝月饼、轻闲流心月饼、黑松露流心奶黄月饼等。

家乐福后台销售数据显示,深圳市民最喜爱的月饼品牌仍为奶黄流心、双黄白莲蓉等,近两周月饼销售达到高峰,环比上涨超50%,整体销售同比去年略有上涨。

深晚记者走访时了解到,受原材料涨价因素影响,今年,市面上部分品牌月饼价格较往年有所上涨,上浮8%至10%不等。不过,中等价位的月饼礼盒依旧是市民的首选。华润万家方面就透露,门店200元左右价位的月饼礼盒被消费者选择的频率较高。

无糖代糖月饼走俏市场

消费者偏好预售购买

传统口味月饼受青睐,新口味月饼也吸引了不少市民选购。深晚记者走访时看到,香芋、紫薯等近两年的新口味依旧走俏市场。

此外,随着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市民青睐,今年,部分商家还推出了以木糖醇、麦芽糖醇、代糖等为原料的无糖、低糖口味月饼,受到不少年轻顾客和老年人的喜爱。在某电商平台,有月饼商家推出七星伴月广式无糖月饼礼盒,近期月销量就超过3000盒。据商家透露,这类月饼,利用木糖醇或多元糖醇代替易被人体吸收的蔗糖,使得糖食物既有糖味,又不会引起血糖过高。

而在销售渠道上,今年,不少消费者也更倾向于通过线上渠道购买月饼。华润万家方面透露,门店线上销售占比相比往年有所增加,消费者更喜欢直接通过线上选购、社区拼团、预售等方式去订购月饼、酒水及其他应节商品。

水果礼盒销量倍增

应季食品销量喜人

除月饼外,各类水果礼盒也成为节前市民购物车里的“香饽饽”。深晚记者在走访各大商超及农贸市场时就了解到,近期水果门店果篮、水果礼盒销量倍增,整体增长了两倍左右。其中,葡萄、柚子、李子、桃子等应季水果最受青睐。家乐福相关负责人就告诉深晚记者,近期门店奇异果礼盒、阳光玫瑰葡萄礼盒等备受市民欢迎,几乎供不应求。

秋风起,蟹黄肥。中秋前后,大闸蟹陆续上市。深晚记者走访时了解到,各大商家近期大闸蟹也有较好的销量。在天虹线上商城,深晚记者看到,商家推出了数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的大闸蟹礼盒或礼券,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

此外,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一站式”消费,部分商家还在节前推出了定制礼盒套餐。比如华润万家就推出“美心月饼系列+马爹利洋酒” *** 尊享礼盒,满足消费者家庭聚会及亲朋好友之间馈赠佳礼的需求。

来源: 深圳晚报

“无糖月饼”真能敞开吃吗?吃月饼这六点很重要

中秋佳节临近,种类繁多、口味甜软的月饼又上市了。作为传统美食,传统的月饼往往含糖和脂肪偏高,普通人吃多了容易变胖,糖尿病人吃了影响血糖。所以无糖月饼作为一种自带健康光环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许多健康人群也开始选购无糖月饼,认为这样对健康有利。南京市第二医院营养科营养师王霞提醒,无糖月饼并非真的无糖, 大家在吃月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节制,学会读懂食物成分表。

甜味剂代替传统蔗糖

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 0.5 克 /100 克即可标注无糖。按此标准,市面上能达标的月饼几乎没有,因此,很多商家就选用了甜味剂来代替传统的蔗糖。麦芽糖醇作为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甜度的 80%-95%,在很多食品中都作为甜味剂使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也允许麦芽糖醇、木糖醇等糖醇使用。

糖醇吃多易导致腹泻

不过,所有的糖醇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吃太多了会导致腹泻。因为糖醇在我们肠胃内只能被部分消化且吸收率极低,大部分不被吸收的糖醇就会积聚在肠道内,提升了肠道内的渗透压,导致水分不易被肠道吸收。因此,如果人体过量摄入麦芽糖醇, 会引起胃痉挛和腹胀,出现肠鸣、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尤其是患有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人群的糖醇吸收不良发生率相对更高,出现的症状也会比较严重。

月饼主要成分是淀粉,也会转化成“糖”

月饼主要成分是淀粉,在人体中会被转化成麦芽糖,葡萄糖等,而且在 *** 过程中还添加了大量的食用油,所以它的热量也很高,吃月饼的时候,不要一看见“无糖”二字就放心多吃。

吃月饼的六大注意事项

选对月饼种类很重要,从含糖量分析,一般来说广式月饼比苏式高,双黄莲蓉和豆沙馅的尤其高。为了健康,选择月饼更好根据成分表选择低碳水低糖月饼。

月饼和正餐应灵活调配,食用月饼后,更好减少当天正餐主食,保证饮食平衡,而且月饼更好不要当正餐哦。

过早和过晚都不宜食用月饼,主要是避免给肠胃增加过重负担,影响身体健康。

听说月饼与好茶和美酒更搭配哦,不仅能够解腻,赏月时还可以带来独特韵味。

月饼开封后尽快食用,因为开封后的月饼在空气中会逐渐发生油脂氧化,食用后会增加肠胃负担。

特殊人群需注意,三高患者、老人、肠胃肝胆病患者、肥胖人士等特殊人群,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月饼,并严格控制摄入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图源 视觉中国

无糖月饼真不含糖吗?

中秋佳节临近,种类繁多、口味甜软的月饼又上市了。作为传统美食,传统的月饼往往含糖和脂肪偏高,普通人吃多了容易变胖,糖尿病人吃了影响血糖。所以无糖月饼作为一种自带健康光环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许多健康人群也开始选购无糖月饼,认为这样对健康有利。南京市第二医院营养科营养师王霞提醒,无糖月饼并非真的无糖, 大家在吃月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节制,学会读懂食物成分表。


甜味剂代替传统蔗糖

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 0.5 克 /100 克即可标注无糖。按此标准,市面上能达标的月饼几乎没有,因此,很多商家就选用了甜味剂来代替传统的蔗糖。麦芽糖醇作为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甜度的 80%-95%,在很多食品中都作为甜味剂使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也允许麦芽糖醇、木糖醇等糖醇使用。


糖醇吃多易导致腹泻

不过,所有的糖醇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吃太多了会导致腹泻。因为糖醇在我们肠胃内只能被部分消化且吸收率极低,大部分不被吸收的糖醇就会积聚在肠道内,提升了肠道内的渗透压,导致水分不易被肠道吸收。因此,如果人体过量摄入麦芽糖醇, 会引起胃痉挛和腹胀,出现肠鸣、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尤其是患有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人群的糖醇吸收不良发生率相对更高,出现的症状也会比较严重。


月饼主要成分是淀粉,也会转化成“糖”

月饼主要成分是淀粉,在人体中会被转化成麦芽糖,葡萄糖等,而且在 *** 过程中还添加了大量的食用油,所以它的热量也很高,吃月饼的时候,不要一看见“无糖”二字就放心多吃。

“代糖”概念玩砸了 知乎月饼成“泻药”

“知乎月饼吃了拉肚子”相关话题持续发酵。9月8日晚,针对网友指出知乎月饼“为追求低糖,把原本占月饼总重约20%的糖分全都换成了糖醇,引起腹泻”等问题,知乎官方账号发布道歉声明,并表示已经联系召回所有月饼。

眼下,在大健康消费风向下,“低糖”“无糖”概念产品备受消费者追捧,但不少产品屡屡“翻车”,而披上“低糖”“无糖”外衣的食品真的更健康吗?

谢邀=泻药?

“没想到‘知乎谢邀’以这种方式上了热搜。”一位网友调侃道。据悉,知乎月饼是知乎为优质用户赠送邮寄的中秋月饼,但不少用户收到食用后出现腹泻等症状。知乎用户“KellyWeaver”发文称,知乎月饼“为追求低糖,把原本占月饼总重约20%的糖分全都换成了糖醇,引起腹泻”。

包装显示,知乎月饼由中粮丰通(北京)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产品使用了麦芽糖醇液、赤藓糖醇、山梨糖醇液等糖醇代替糖。

名为“一只煮鹅”的科普博主发文称,加工厂设计的低糖月饼配方有问题,糖醇添加太多。“一般麦芽糖醇吃20克就能让敏感的人腹泻。”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联系采访了中粮丰通(北京)食品有限公司和知乎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中粮丰通(北京)食品有限公司 *** 并未接通。知乎相关负责人则发来知乎致歉的相关链接,未做其他解释。

而在前一晚,知乎官方账号发布回应称,此次知乎月饼委托业内口碑较好的成熟企业进行生产,选择了厂家提供的低糖配方。出厂产品经过生产方和独立第三方机构检测,符合食品行业相关质量标准。但忽略了用来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造成身体不适,是知乎方面的失误,已经联系召回所有月饼。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麦芽糖醇是一种代糖,肠胃较弱或一些特定人群食用后易引起腹泻。知乎的月饼配方中麦芽糖醇用的量太多,会导致不适应人群出现腹泻。

业内人士指出,糖醇不被胃酶分解,直接进入肠部。在小肠中因其分子结构和糖不同,所以吸收时间比葡萄糖慢,有一定润肠作用。有一部分进入大肠,被细菌利用,产生气体而腹胀肠鸣,有的人还会产生腹泻。应该说,这些均为正常现象。只要控制食用量或有几天到一周的适应期,肠鸣腹泻会自行消失。

“代糖”真的健康吗

如今随着大健康消费风向,市面上逐渐兴起各类“代糖”食品,这些食品的特点是不加糖(如:白糖、砂糖、蔗糖、葡萄糖等),而以代糖成分代替,并以“健康低糖”为主要宣传卖点。那么,人人追捧的“低糖”“代糖”真的健康吗?

今年8月,上海疾控发布的关于代糖食品的文章中提到,代糖食品不等于健康食品,食用含代糖食品可能会扰乱新陈代谢。经常食用代糖食品的危害包括扰乱肠道菌群平衡、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高、肥胖风险增高。

业内人士认为,糖醇类虽然不是糖,但具有某些糖的属性。由于各种糖醇均有一定耐受性,且个体之间有差异,对于消费者来说,应注意根据自己的体质耐受程度,选择和控制进食量。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目前健康少糖成为社会上一种饮食文化,受这样的风气形成的需求影响,食品企业纷纷开始推出以代糖或低糖取代白糖的产品。

在独立经济学家、财经评论员王赤坤看来,“低糖”概念或许是商家的又一种营销噱头。如今,食品行业经过高速发展,已经高度繁荣,现在处于成熟阶段,行业红利期已过,躺赢时代不复存在,大家只能挖空心思拼运营,“低糖”概念等各种花样别出的概念或营销噱头会陆续出现。不过,“低糖”概念等短暂性选择性需求的市场生命周期非常短,其形成、成长、成熟、衰退期特别短。

事实上,还有部分宣称低糖、无糖的产品问题突出。2006年1月,四川省工商局对15家经销企业销售的30个批次低糖、无糖保健食品进行了监测抽查,经检验,不合格的有28个批次,不合格率为93.3%。监测结果表明,部分无(低)糖食品中蔗糖、总糖超标问题突出。抽查中发现主要质量问题为蔗糖、总糖超标;超范围超 *** 使用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不规范。其中,有23个批次标签不规范,如声称“低糖”却不按规定标注相应的含量,标示“无糖”实为“无蔗糖”等,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无法分辨。

“法律、监管和行业规范等历来走在市场的后面,‘低糖’概念被诸多商家引入,针对‘低糖’概念法律还不健全,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特殊营销的法律法规,针对‘低糖’概念等产生的不良行为或违法行为只能采取临时监管措施,无法建立长效机制,甚至有的无奈放任。未来,随着行业发展到成熟阶段,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将会慢慢建立,从道德层面和规范层面对行业企业行为进行约束。”王赤坤称。

四川省工商局提醒消费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在选购无(低)糖保健食品时,首先不仅要看是否标注“无糖食品”的字样,还要注意看其配料表,对于标注“无蔗糖”的食品,应看其是否含有葡萄糖、麦芽糖、白砂糖等,同时要考虑食物本身是否含糖;其次还应当提防有些小厂用糖精等保持甜味,因为过量食用糖精会影响健康。

北京商报记者 白杨 实习记者 张函

原标题:“代糖”概念玩砸了知乎月饼成“泻药”

来源:北京商报

低糖月饼变「泻药」?该留意月饼的配料表了

大家选购、食用月饼时,切记留意配料表上糖醇的含量,不然进食后容易变成「喷射战士」。

具体可参考因月饼过量添加糖醇而致腹泻的事件。

*该月饼中的糖醇大约占月饼总重量的 20%



1

月饼添加过量糖醇

容易导致腹泻

随着减糖意识的加强,传统美食月饼也加入了减糖热潮。

于是,一些厂家为了达到减糖不减甜的效果,会使用糖醇(亦称代糖)替代果葡糖浆、白砂糖等

采用了低糖配方的月饼,因热量相对低、甜度又接近蔗糖等优势,能减少影响血糖波动,备受高血糖/糖尿病人群,有减重需要人群的青睐。

然而糖醇虽好,却不如葡萄糖、蔗糖等糖类能快速被人体消化吸收

因为我们人体缺少可直接分解糖醇的酶,一旦大量摄入容易带来胀气、腹泻、放屁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本身肠胃就不好的朋友,一定要留意配方表的糖醇含量并少食,避免腹泻。

那每次食用多少糖醇,才能避免胀气、腹泻等不适呢?


2

每次能吃多少糖醇?

除了提及的月饼,不少食品都可能用到糖醇。

  • 糖醇家族:

①山梨糖醇、②甘露糖醇、③赤藓糖醇、④麦芽糖醇、⑤乳糖醇、⑥木糖醇、⑦异芽酮糖醇等

烘焙食物可能会用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等糖醇,再搭配其他甜味剂以替代等量的蔗糖,所以糖醇不耐受人群大量食可能引起不适。

此外,零食、饮料、糖果为达减糖效果,也会添加糖醇:无糖/低糖饮料,0糖巧克力,木糖醇口香糖,木糖醇八宝粥等食品。

生活中很经常接触到糖醇,那我们要如何控制摄入量呢?

研究显示,人体对于糖醇的耐受程度以及糖醇类型因人而异:

较低耐受度 — 每100克食物不宜超过10克糖醇,乳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甘露醇更适合这类人群;

较高耐受度 — 每100克食物不宜超过25克糖醇,梨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葡聚糖更适合这类人群。

不过,提及的摄入量并非安全剂量,而是当摄入这个量时,或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

一段时间内叠加摄入多种糖醇,也容易引发不适。请大家根据自身情况控制摄入量。

健康君提醒,糖尿病人或高血糖人群不可轻视淀粉、糖醇产生的血糖波动,吃月饼要控量,并相应减少主食量

健康人群亦如此,100克月饼的热量,约等于三两米饭!所以,尝月饼,莫贪嘴,更好搭配茶饮享用。

祝大家中秋团圆快乐,过个健康节~

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

部分图片来源:pixabay

如有侵权,请告诉我们

标签: 糖醇 麦芽 月饼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