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年年高,寓意无比吉祥,所以,全国各地都有不同风味的年糕,尽管用料和吃法都有不同,但是,普天下,春节时,人们都图个喜庆,图个好彩头,而且,年糕的香甜软糯的口感,倍受人们的喜爱。
前几天,我陆续分享给大家几款年糕的做法,很受吃货朋友们喜欢,今天,我就再接再厉,继续教大家新款年糕的做法。
通常而言,年糕多是糯口,糯糯的才好吃。但有一种年糕,糯的不是那么明显,口感比较独特,而且吃法很多,可用娃娃菜来炒年糕,可以做年糕红豆汤,也可以淋点儿蜂蜜桂花啥的开吃,不似黄米面红枣年糕那般直接上口啃。
我说的这种年糕,是用粘米粉(大米粉)加适量糯米粉 *** 而成,超市有卖,但不如自己做的放心。它的做法极为简单,把两种粉拌一拌,揉成团,整好形,上锅蒸熟就好。做一大锅,放冰箱冰冻,随吃随取,着实方便,可当零食也可做主食。
这款年糕,从准备到出锅,半小时足够,用时极短,且不用摔打,做法分享给大家。
【自制年糕】
【食材】:粘米粉(大米粉)200克、糯米粉100克、盐两克(可省略)、清水210克。
【具体做法】:
1、把粘米粉和糯米粉分别称好,放进一个大碗里,然后搅拌均匀。
2、称取210克清水,倒进上面的粉里。粉的吸水性有不同,可以上下增减3-5克。
3、用筷子,把粉搅拌成没有干粉的状态。
4、下手,粗略地把它揉成团,不需要多么细腻。
5、把这个粉团分成大小一致地小粉团,我分了十个,然后一一把它们揉圆,松弛三五分钟。
6、然后再整形成有厚度的胖而扁的小长方体的样子,码在铺好垫布的蒸锅的箅子上。因为我这一锅是准备蒸好之后白口吃的,所以,我给它降低了厚度,大家如果想炒或是煮汤,要把它整厚些。
7、继续松弛三五分钟,然后上火蒸20分钟即可。
8、取出即可食用,米香味儿浓郁。放凉切片,淋入蜂蜜或是桂花酱,就是一道小甜点了。吃不完的,切好片,装进保鲜袋,系紧袋口,放冰箱冷冻,吃时取出,用来炒娃娃菜,炒白菜之类的蔬菜都很好,或者用来煮年糕汤,都是滋补美食。
【啰嗦几句】:
1、这款年糕,吃着不是特别Q的那种,因为一它没有经过摔打上劲,二是它用到了大量的粘米粉,也就是大米粉,大米粉本身就不是特别Q的食材。
2、粘米粉,就是用大米磨成的粉,超市有售。
3、本款年糕,粘米粉与糯米粉的比例为2:1,清水量一般掌握在粉量的七成即可,可以根据粉的吸水性上下浮动三五克。
4、吃不完的年糕,就把它晾凉之后切好片密封起来放冰箱冷冻,随吃随取。
5、从 *** 到完成,半小时足够,所以,还是自己做丰衣足食,外面卖的虽然也不贵,但难免有防腐剂之类的东西,吃着不放心。
此图文作品系静默成诗原创,严禁不良自媒体搬运及盗图,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一缕炊烟从沙窑村脚下的农家小院升起,随即飘来一阵淡淡的黄米清香。原来这是李大姐家正在蒸年糕。李大姐蒸的年糕在村里小有名气,村民家中蒸年糕都请她指导。
黄米金黄色,比小米大一圈。
马拉磨,磨黄米。
春节,年糕自然是市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年吃年糕的习俗由来已久。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高。吃年糕不仅讨个好彩头,更要追求口味。如今原汁原味的农家年糕少之又少了,为了寻找这最美年味,我们多方打听,几经周折来到井陉县小作镇沙窑村,对李可莲家 *** 传统年糕的过程进行跟踪拍摄。
用箩筛黄米面。
2月7日9点,记者来到沙窑村,整个村庄静悄悄的。沿着青石砌成的羊肠小路来到村南的空地上,一匹健壮的马儿正在拉磨,石碾上的黄米已被磨成了粉状,几名妇女正用箩筛黄米面,大家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忙碌着。当天上午共有4户家庭在这个石碾上磨面,“前几年本是用驴拉磨,可是这几年驴不好找了,所以用马来拉。这个石碾距今已有80多年了,除了过年磨黄米,平时还磨谷子和山药面,特别好吃。”李大姐告诉记者。
放置大枣。
出锅喽。
蒸年糕的步骤并不是很复杂,但要想蒸出色、香、味俱全的年糕,丝毫马虎不得。李大姐说,好年糕对米面要求很高,一般市场上买的面大多掺杂了别的谷子,蒸出来的年糕不黏。而农家自制的年糕用的都是自家地里产的纯黄米,首先将磨好的黄米粉均匀撒在笼屉里,然后放置大枣,既要求透气又要保证年糕的厚度这就比较难了。但李大姐掌握的火候和撒面的速度恰到好处,让人赏心悦目。
金黄色的年糕让人胃口大开。
香甜可口。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 *** 和蒸制,年糕出炉了,金黄色的年糕在大红枣的点缀下让人胃口大开,李大姐用刀蘸水将年糕切成小块后一一拿到木板上,用手拍成型进行放置,做好的年糕先要给年龄最长的老人吃。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海强
又香又黏!井陉黄米年糕出炉啦!粘出石家庄人记忆中的年味一缕炊烟从沙窑村脚下的农家小院升起,随即飘来一阵淡淡的黄米清香。原来这是李大姐家正在蒸年糕。李大姐蒸的年糕在村里小有名气,村民家中蒸年糕都请她指导。
黄米金黄色,比小米大一圈。
马拉磨,磨黄米。
春节,年糕自然是市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年吃年糕的习俗由来已久。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高。吃年糕不仅讨个好彩头,更要追求口味。如今原汁原味的农家年糕少之又少了,为了寻找这最美年味,我们多方打听,几经周折来到井陉县小作镇沙窑村,对李可莲家 *** 传统年糕的过程进行跟踪拍摄。
用箩筛黄米面。
2月7日9点,记者来到沙窑村,整个村庄静悄悄的。沿着青石砌成的羊肠小路来到村南的空地上,一匹健壮的马儿正在拉磨,石碾上的黄米已被磨成了粉状,几名妇女正用箩筛黄米面,大家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忙碌着。当天上午共有4户家庭在这个石碾上磨面,“前几年本是用驴拉磨,可是这几年驴不好找了,所以用马来拉。这个石碾距今已有80多年了,除了过年磨黄米,平时还磨谷子和山药面,特别好吃。”李大姐告诉记者。
放置大枣。
出锅喽。
蒸年糕的步骤并不是很复杂,但要想蒸出色、香、味俱全的年糕,丝毫马虎不得。李大姐说,好年糕对米面要求很高,一般市场上买的面大多掺杂了别的谷子,蒸出来的年糕不黏。而农家自制的年糕用的都是自家地里产的纯黄米,首先将磨好的黄米粉均匀撒在笼屉里,然后放置大枣,既要求透气又要保证年糕的厚度这就比较难了。但李大姐掌握的火候和撒面的速度恰到好处,让人赏心悦目。
金黄色的年糕让人胃口大开。
香甜可口。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 *** 和蒸制,年糕出炉了,金黄色的年糕在大红枣的点缀下让人胃口大开,李大姐用刀蘸水将年糕切成小块后一一拿到木板上,用手拍成型进行放置,做好的年糕先要给年龄最长的老人吃。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海强
过年蒸年糕,到底用冷水还是热水?详细做法告诉你,软糯不塌陷过年蒸年糕,到底用冷水还是热水?详细做法告诉你,软糯不塌陷。哈喽,大家好,我是大厨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时刻了,你准备好了吗?
还有几天就要过年啦,大家有没有特别期待呢?过年除了放鞭炮、贴春联之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就是做年糕啦!每次快要过年的时候,我家都会蒸上一两次年糕吃。年糕吃起来软糯香甜,不管是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儿都喜欢吃哦。这不今天又做了一锅年糕,家里的小孩连吃了两个都不嫌多。
年糕是我们北方人这边统的一道美食了,相信很多南方人都没有吃过吧。如果你也喜欢吃年糕的话,不妨跟着我来学习一下吧。做年糕虽然简单,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的。那么我们在家里蒸年糕的时候,到底是冷水上锅还是热水上锅呢?话不多说,接下来就将详细做法分享给大家。喜欢的朋友赶紧去试一试吧。
——年糕的正确做法——
准备食材:黄米面250克,红枣26颗,面粉半碗,清水适量。
操作步骤:
1.首先准备红枣26颗将其放入碗中,然后在里面加入适量的清水没过红枣。同时在里面加入面粉半碗,用手将其抓洗干净。面粉具有吸附性,这样就能将干红枣表面的灰尘以及脏东西清洗干净了。然后放置一旁沥干水分备用。
2.红枣清洗干净之后,我们再准备一个干净的吸管。用吸管将红枣里面的枣核给它取出来。这样在吃年糕的时候,一咬一口真过瘾,也就不用吐枣核了。
3.黄米面250克将其倒入一个大盆中,然后在里面加入适量的清水。将黄米面搅拌成颗粒状就可以了。在这里和黄米面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记得用冷水。这样在和面的时候就不容易沾手了,而且蒸出来的年糕不容易变形。只要将黄米面全部打湿,能够粘成团就可以了。
4.然后再将处理好的红枣放在黄米面里面,用手将其翻拌均匀。搅匀之后,再用手抓起一把黄米面。用手将其捏成团,抓成团之后在手上抹上少许的清水,直接给它团圆。这样蒸出来的年糕表面细腻有光滑哦。然后再用手从中间给它戳一个小洞。这样一个完美的年糕就做好了。
5.做好之后再放入蒸笼中,盖上盖子直接冷水上锅蒸就可以了。将其大火烧开,水烧开之后再次蒸25分钟就可以了。时间到了之后,一道美味可口、软糯香甜不塌陷的蒸年糕就做好了。
是不是看上去特别的解馋呢?喜欢吃蒸年糕的朋友赶紧去试一试吧。用这个 *** 做出来的年糕不发面、不醒面,厨房小白一做就会哦。喜欢吃这道美食的朋友,记得要收藏哦。
你喜欢这样做的蒸年糕吗?你还对此有其他不同的做法吗?欢迎评论区分享给我们哦。喜欢本文章,记得收藏加转发。咱们下期见。
好吃的大黄米年糕教你做出来,过年吃正适合我们这属于北方,盛产大黄米,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蒸大黄米年糕。
大黄米又称软黄米,与小米不是同一种作物,是将黍子去皮加工而成的。它的营养非常丰富,不仅含有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其中蛋氨酸的含量更高,是大米和小麦的两倍。
蒸大黄米年糕做法其实很简单,用料也很简单,其主要原料就是大黄米粉和红枣。因为年糕一般都是用红糖煎来吃,所以在 *** 的时候,可以不用放糖,没有太多的调料,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其营养。
这不今年回家,母亲又开始忙活着蒸年糕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母亲是怎么做的吧。
因为年糕蒸出来会非常粘,一般母亲在蒸的时候会在蒸屉上铺上一层煎饼(煎饼是我们北方的确的一种主食,是由多种粗粮泡发后,磨成糊状,用鏊子烙至而成的),这样有利于蒸熟后取出,而不会粘在蒸屉上。
准备食材:大黄米粉1500克,红枣适量。
具体做法:
1、红枣提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2、将大黄米粉放入盆中,再放入清洗晾干水分的红枣,搅拌均匀。这是母亲的做法,也可以先和好大黄米粉后再铺上红枣。母亲的这种做法更简单呢。
3、用清水和面,边倒清水,边用手捣压,直至将大黄米捣压成团。
4、锅中添入清水,蒸屉上铺上煎饼,然后将捣成团状的大黄米面团码在蒸屉上。
5、盖锅盖,开大火,上汽后蒸60分钟左右即可。因为大黄米不易成熟,时间试大黄米粉的用量而定。
6、蒸熟取出后,稍微放凉,用盘子将年糕的表面压平整(当然如果嫌麻烦也可以省略这一步,除了颜值不高外,不会影响口感。)
7、趁着还未凉透,用刀将年糕分割成小块,否则凉透后会很硬。
8、这样年糕就蒸好了,食用时,用刀将年糕切成薄片,上锅煎软后,加入红糖,煎至红糖融化,出锅即可。
记得小时候就最喜欢吃母亲做的年糕了,每每一上桌,一家人都会抢着吃。但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大黄米粉做成糕后,吃多了不宜消化,因此不宜多吃。
小贴士
1、 大黄米粉就是大黄米磨成的粉,一般超市都会有售,如果没有,可将大黄米放入料理机中打成粉。
2、 如果购买大黄米粉,尽量选择当年的新米粉,隔年的陈米粉,做成年糕后,会略有苦味,口感会大打折扣。
3、 蒸大黄米年糕的时间要略长些,期间不要频繁开盖,以免影响年糕的成熟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家有悦味,文章是本人的原创作品,希望大家能喜欢,如果大家在 *** 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关注我,给我留言一起探讨和交流美食经验,我们共同把美食做好,让我们吃的更健康,更营养。每天都会给大家带来一样的美食分享,希望大家吃出好心情!
▲年糕做好了,回家吃年糕吧。 图/图虫·创意
-风物君语-
又到了全国人民一起吃年糕的日子
如果中国美食节界有“和平奖”,必须发给年糕。
?
在网上地图炮们的煽动下,南方吃货和北方吃货一年到头都在打仗。吃粽子为甜口咸口打仗,吃馒头为有馅没馅打仗,喝汤为餐前餐后打仗。年年从立春打到冬至,直到年底,见到年糕,才能消停。
▲桂花糯米年糕。糟了,是心动、嘴动、胃也想动的感觉。图/图虫·创意
年糕,一种神奇的食品。它既是主食,又是零食;既墨守成规,又千变万化,普遍存在于各地,让南北方吃货成了知音。那么,中国到底哪里的年糕更好吃?
东北偏北:简单味道,简单生活
诗里说得好: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年糕谐音“年高”,在中国人看来,过年吃年糕是再吉利不过的事了。东北作为中国纬度至“高”地区,做出的年糕尤其高。
年糕者,万变不离其宗,各地年糕多是以糯稻为基础蒸制而成。南方或加粳米,北方常加粗粮,然后捶打。而东北的年糕却是“撒”出来的。
▲吉林街头现场 *** 的年糕。图/图虫·创意
做东北年糕,水是关键。准备一盆新磨的黄米面,兑水,既不能出颗粒,又不能散花,还不能成团。这个分寸的拿捏,全凭手感。新手往往需要一个巨大的盆,里头放一点点面,撒水之后,面多了加水,水多了搋(chuāi)面,试验N次,方能成功。
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往蒸锅里铺一层芸豆和大枣,加热,热气上来,一层一层地撒面粉。锅有多高,年糕就能蒸多高。撒到最后一层,芸豆、大枣封顶,盖锅蒸15分钟。
东北人管年糕叫“干粮”,这称呼奠定了它的主食地位。黄米年糕金黄圆满,口感黏糯,朴实平淡,切成三角大块,最宜充饥。这感觉与东北人一样,实在、茁壮,毫不甜腻,直来直去。
▲黑龙江年货市场上待售的黄米年糕,以黄米和芸豆做成。图/图虫·创意
平心而论,东北人对饮食缺少一点想象力,在他们的手上,黄米面翻来覆去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顶着芸豆蒸糕、包着芸豆蒸糕,第二种就是粘豆包。
粘豆包的做法也简单:黄米面掺了玉米面做包子皮,芸豆或红豆煮熟捣烂做包子馅,包好蒸熟即可。讲究一点的,就过油煎一下,做成“粘火勺”。腊月时,一次做上百个,冻在院子中的大水缸里,是从前人最认可的年礼。常常过不了初一,家里的孩子们就把存货偷吃了一半。
▲黑龙江佳木斯靠山屯,刚出锅的粘豆包。图/图虫·创意
可能有人觉得,听着有些粗糙,没什么吃头。
电视剧《 *** 燃烧的岁月》中,东北小伙子离乡打仗,乡愁只有两件事,一是想吃粘豆包,二是想娶个家乡的女人,像他娘那样的,大手大脚大脸盘子,放下锄头能拿笤帚,屋里管着孩子,屋外头还能吆喝着牲口。东北人的生活态度简单、真诚、毫无矫饰,黄米面蒸糕,一顿饭吃个饱,就能让他们感到无尽的欣悦和满足。这味道诚然单调,却是智慧的味道。
东三省画风和谐统一,饮食一脉相承,唯有吉林南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能在吃年糕时展现一些另类的特色。朝鲜族人民,过年吃打糕。
▲朝鲜族打糕。图/图虫·创意
打糕是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逢年过节,从不缺席。打糕,顾名思义,是打出来的,打的过程,也是炫耀的过程。
做打糕,要先将淘好的糯米放入水中浸泡一夜,放进笼屉中蒸熟,之后将糯米饭放入木槽或石槽中,两名男子分别站在木槽的两侧,用大木槌反复槌打。木槽旁边,需要一女子不时向黏米上撒少量的水,直至木槽里完全看不见米粒。
一家打糕,常有众人围观。邻里帮忙,家中孩子拍手叫好,打糕者汗流浃背,干劲十足,不时发出“嘿呀嘿呀”的声音互相鼓劲,满脸写着劳动最光荣。有时,新婚夫妇也一起打糕,老公敲打,媳妇加水,配合默契,干活不累。一块糕打好,他们就完成了一场劳动人民的秀恩爱。
▲正在打制年糕的朝鲜族青年男女人偶。图/图虫·创意
糯米糕经过千锤万打,会变得筋道光滑。吃打糕最要紧的是三个字:趁新鲜。刚打出来,不干不硬,雪白细腻。切成小块,蘸白糖黄豆粉吃,香甜清爽,特别上瘾。要是冰冻后蒸熟,也好吃,但感觉就不对了。
在延边的各大菜市场中,夹馅打糕更有市场。豆沙、花生、芝麻、五仁,煮熟加糖,卷在糕里,好看,皆未得精髓。打糕的天选良配,唯有苏子叶——苏子叶磨粉,可以加糖,厚厚地裹住小块的打糕,卖相如同黑暗料理,入口有异常的清香。稻谷与香草的质朴结合,让香、辛、辣、甜几种味道获得完美平衡,在舌尖上出现小小的爆炸,却又毫不复杂。那味道实难形容,只能亲口体验。可惜打糕的保鲜期极短,只有本地人有此口福了。
▲当然,朝鲜族人民也常把年糕炒着吃。图/图虫·创意
西北&华北:年糕让我们快乐
华北的年糕常常以杂粮为主要原料,更适合甜口。北京的传统年糕不新奇,糖蒸糯米粉而已,但是吃得很有乐趣。
清朝外交官裕庚,有一女儿名裕德龄,曾担任慈禧翻译。她在自传中写道,新年的时候,供奉佛陀和祖先要用年糕。宫里的规矩,之一块年糕必须由太后亲自做。太监们准备好米粉、糖和酵母,慈禧和女眷们和面成团,上锅蒸。人们说,谁的年糕更高,谁的福气就更高。神奇的是,慈禧每年都是冠军。
想必当年的太监为了哄老佛爷高兴,在她的年糕里加了双份酵母,更好看,最难吃,要面子没里子,一如当年的清 *** 。
▲北京牛街白记年糕铺的盆儿糕。摄影/何嵘
如今的老北京过年,常要去年糕店、点心店买“三糕”——盆儿糕、碗儿糕、切糕。三糕都以糯米或黄米打底,盆糕和切糕有一米见方,块头巨大,质地稀松,侧面可以看到一层层的芸豆、红枣、豆沙、果仁、红绿丝、山楂条,层次丰富,甜而软糯,略微粘牙;碗糕则是放在小碗里,暄腾、松软,玲珑可爱。三糕颜色鲜艳,看着开心,又能应景,北京人很满意。
和中国其它地方的年糕相比,北京的三糕缺少坚忍不拔的劲头,却有包罗万象的架势,和北京人的性格有点像。
▲在油锅里翻滚的黄米炸糕。图/图虫·创意
北方地区的人民,口味普遍较重,从山西到河北,吃年糕往往油炸。山西的黄米炸糕颜值更高,据说是因为山西的黄小米色泽鲜亮,颗粒饱满,油炸后颜色更加诱惑。
做黄米炸糕要先蒸黄米,蒸熟后包上屉布,揉成面团,切成小块后放在锅里油炸。宽油,文火,炸到米糕上鼓起小气泡就出锅。趁热蘸白糖吃,外酥里糯,满嘴流油,热量爆表。油炸食品会促进多巴胺迅速分泌,让人愉悦兴奋,所以明知这是碳水炸弹,却一口接一口,本能地咬下去。在黄米炸糕面前,人类的自制力是那样脆弱。
大西北人民似乎没有吃年糕的规矩,但是他们常吃黄米凉糕,这种点心用糯米和黄米做成,从本质上说,也算年糕家族的成员。
黄米凉糕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经过了发酵。做年糕前,需先将酸奶加如煮开的面汤中搅拌,做成酸浆水,用来浸泡江米和黄米,并在室温下发酵24小时。浆好的米粒加糯米浆蒸熟,没有丝毫的酸腐气息,反而带着一股小清新的甜味。
▲西安北院门的黄米糕。图/图虫·创意
俏江南:干粮湿做,甜咸通吃
“家家抟粉制年糕,仿款苏台岁逐高。”苏州人常常骄傲地说,年糕是他们发明的。
江苏年糕的经典款,是白色点金的苏式桂花猪油年糕。糯米粉调成粥糊状,放在木蒸格里蒸,蒸熟的糕坯加糖桂花揉透,再加糖渍板油丁,折匀,静置12小时,自然冷却。
猪油配碳水,谁也管不住嘴。如果你在减肥,千万远离这种年糕。哪怕只是一小块,只要上锅一煎,闻到香味的瞬间你就会明白,一切都完了,哪怕拥有革命斗士般的坚定的决心,你也要度过“纵欲无度”的一天。
▲桂花年糕,也是江南地区的经典小吃。图/图虫·创意
然而浙江人不服。浙江人常常提起那个传说:战国时期,吴王沉湎酒色,伍子胥在宁波慈城作战,预感国家有难,就偷偷以糯米制砖,埋于阖闾城下。伍死吴灭,又逢荒年,百姓们挖地三尺,靠糯米砖挨过荒年。
浙江人坚信,慈城年糕是世界上更好吃的年糕。
慈城年糕就是传说中的“水磨年糕”。选上好的粳米,在清水中浸泡3—4天,用水磨成米浆,压去水分,徒手粉碎过筛,再置蒸笼中猛火蒸透,最后轧成大小均匀的条状年糕。如今,做水磨年糕的机器已经非常方便,老慈城人却仍然选择手工年糕。他们觉得机器做的年糕少了味道。
外乡人看来,机器年糕和手工年糕的差异很难分辨,慈城年糕与外地年糕的区别也不明显,他们更好奇宁波一种小吃——年糕饺。
年糕饺以年糕做饺子皮,用调好味的荠菜、香干、咸菜、笋丁、白糖、芝麻等食材做馅,可甜可咸,现包现吃,外观就像手掌大的扁平饺子。二十年前,年糕饺是大众美食,如今却过了气,成了供中年人怀旧的童年小吃。或许,如果把饺子店开到北京能火?这不就是中国版的subway吗?
江南一带的年糕多是白色,乍看之下区别不大,既能做甜点,也常做菜、煮汤。喜欢吃咸味年糕的人,不能不去上海。
老上海有一道名小吃——排骨年糕。严歌苓在小说《芳华》中写过,淮海路的“鲜得来”的排骨年糕名气极大,店堂里坐不下,大部分人都端着盘子站在马路上吃。母亲请女儿吃年糕,只买一客,自己给女儿端汤和辣酱油碟子……读者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却更好奇这排骨年糕到底有多好吃。
小说纯属虚构,可上海确有“鲜得来排骨年糕”这家连锁店,创立于1921年,一直以排骨年糕闻名。人民广场如今就有分店,一到周末就要客满。
▲排骨年糕,猪肉加年糕,年味更浓。图/汇图网
排骨年糕,用的是大块的猪脊骨或肋骨肉,腌制入味,裹上面粉、菱粉下锅炸透,厚实,金黄,外脆里嫩。年糕软糯,放在炸过排骨的油里氽熟,香脆,裹着肉味。装盘后淋汁,甜酱里带着苹果的香气;再为顾客单配一份黄标泰康辣酱油,口味甜中带辣,保证一点不腻。
上海人会吃,一盘年糕变着花样吃,上海还有一道年糕烧黄鱼,新鲜黄鱼煎到两面金黄,加炸好的蒜和高汤烧熟,撒进年糕,淋上葱油,年糕吸饱了鱼汁,味道又鲜又美,也是咸年糕界的极品。
▲当桂花遇到条头糕,馅里再加点猪油,那真是“米道交关好”。图/图虫·创意
西南&东南:小众美味的大众口味
中国越往南,人口就越复杂。汉族人、客家人、少数民族……不一样的文化,造就不一样的年糕。在各地、各族饮食文化的影响下,南方年糕界出现了几根顶梁柱,也开出了几朵奇葩。
《舌尖》导演陈晓卿说,某次他带着团队去逛厦门菜八市市场,团队里一个东北小姑娘连吃八个红龟粿,把南方人民都吓傻了。
红龟粿是福建、台湾地区的传统甜点,是祝寿、祭祀、寺庙供奉所用的糯米食品,无论从材料还是用途来看,都属于年糕一支。红龟粿巴掌大小,压着龟的花纹,内有甜馅,以植物叶为垫,是年糕中的萌神。
红龟粿的口感Q弹滑嫩,吃起来不太黏,更容易被北方人所接受。对于闽南人来说,它的象征意义远大于食用意义。
▲红龟粿,和许多食品一样,在传统年节里要先供奉给神仙、祖宗。图/图虫·创意
闽南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要供奉年糕祭拜,这叫“初九拜天公”。
从前每到大年初九,家家户户都会在凌晨放鞭炮,点红烛灯,一家大小跪在供桌前,三跪九叩,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福星高照,家人平安。每一张供桌上,都会有几个红龟粿。
如今的汉族人少有祭祀的习惯了,过年吃年糕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单纯的解馋,唯有到了南方,看到红龟粿这样特殊的年糕,我们才会意识到,年糕是一种文化,它是“人神共食“的食物。人民通过年糕与神明、祖先沟通,祈求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同样重视与神沟通的还有傣族。
在西双版纳,傣族几乎是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并保存了一些祭祀活动。在傣历新年——泼水节 ,家家户户都要端着供品敬神。傣族人也有年糕,叫象耳朵粑粑,同样是糯米所做, *** 工艺繁琐。
很多人都说,潮汕地区是中国最后的美食高地,这大概和它的方言有关。一个“自说自话”的地区,往往比较容易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潮汕人过年,吃的是鼠麴(qū )粿。
▲鼠麴粿,要用干芭蕉叶做粿垫。图/砰砰
鼠曲粿是用鼠麴草所做,将草的嫩叶和花洗净,熬熟、捣烂,加糯米粉和水揉成团,放馅、压印,就能成形。上锅蒸15分钟,放到温热时更好吃。口感像红龟粿,又多了青草的苦香,通常包了绿豆沙,甜甜的。有人爱吃咸,就用糯米香饭拌猪肉丁、香菇丁、花生末为馅,像糯米版的烧麦。对于很多北方人,这种味道实在接受无力,还是绿豆沙版本的老少咸宜。
很久以前,鼠曲粿只是清明节吃的寒食,后来不知怎么,就变成了过年所吃的年糕。网上有个视频,叫《鼠曲粿熟了,该回家过年了》,看得无数人鼻子一酸。除了与神沟通,年糕最重要的角色大概就是“计时器”吧——年糕做好了,就知道离家的人该回家了。
- END -
文丨逗逗龙
编辑 | 十四
黄米年糕是我童年过年必吃的食物。到年腊月25,母亲都蒸上一锅黄米年糕,刚出锅,稍微凉一下,咬一口,粘粘的,有时粘到牙上,满口的甜香味浸入到心里。
今天下班,路过超市旁边,看到一位老婆婆满脸慈祥目光看着我,在吆喝姑娘买粘糕,粘糕粘,好吃,尝一块,顿时儿时的记忆的闸门打开,想起童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粘糕其乐融融的情景。粘糕年糕太馋了,赶紧买一块,拿回家吃起来,还是热的。
虽然现在社会的好吃东西太多,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我们都能吃到,但是看到儿时的食物,还是禁不住就好吃这一口。今天此时吃粘糕,非童年彼时年糕。吃的感觉不一样,吃的味道不一样,吃不重要了。
年糕都是儿时满满的记忆,吃的是一种情怀,是自己的青春,青春永远是宝贵的。
黄米年糕怎么做 黄米年糕年年高
年前,恰好有点儿糯米粉,顺手做几个山药馅的大糯米团子,撒点炒熟的黑芝麻,随便炸炸,黄灿灿的,个个在锅里都冒泡鼓出个凸点,颜色浅白,没有外面卖的那么圆润好看。有了这个,家里人少,再做一锅黄米面年糕过年似乎吃不动,于是态度懒懒的。
回老家,见家母蒸了许多黄米窝头,赶紧腆着脸装几个回来,再踅摸一大包馒头、菜包和豆包放冰箱里,留着闲时磨牙。年纪一大把,还靠蹭大人家的劳动成果过年,实在不好意思。
一般年根儿底下忙,北方不比南方富庶,过年主要做面食,一次做足够大半个正月吃的主食,到正月二十五才做面布袋、面刺猬和搬的(田鼠背上带小布袋或面做的粮囤),夜间放在门框上面,寓意往家搬满仓粮食。
年二十五、六,蒸好馒头、豆包和大菜包子后,主妇们清闲点儿,舀半盆本地产的粘黄米面,加红糖,开水烫面,筷子搅啊搅,倒进煮好捣烂的软嫩豇豆和大红枣儿泥,稍晾凉点儿,挨个捏成窝头样儿,上笼屉,开水锅大火40分钟蒸熟。揭开锅时,窝头一个个瘪沓沓的,软在篦子上,颜色枣红,香甜的豆枣味儿噗噗随着锅盖溢出,卷在白色的蒸汽里扩散开。
馒头、菜包要趁热吃,这种年糕适合放凉、搁硬后切薄片,用花生油煎煎吃。脆脆金黄的表皮,焦香的嘎巴,咬一口,黏糯的米面,再咬一口,面面软的豆儿,三口两口,吃到一个枣儿,里面有硬硬的枣核儿。家父每年吃到枣核都要说一句,“等过年再煮枣时,我先把枣核给抠掉,省得垫牙。”说归说,到年底蒸糕窝时忙起来,压根儿顾不上。
不想见枣核,可以做丝糕,那个里面不放豆子,也不放枣儿。做法呢,也是开水烫黄米面,做平整后切成几大块上笼篦,不用捏窝头。蒸好后趁热搁案板上,揣进一定比例的生白面粉,做成几个长圆小棍棒形状,然后放到面粉袋子里,就那么存放。我小的时候用瓦缸盛白面,想吃的时候,踩个板凳,去缸里摸一个出来,自己切片用小铁锅煎着吃。丝糕做时不放糖,存放久了,它自己会甜。煎好后甜的能扯出丝来。
小时补完课回家过节,顺便买了一袋元宵,路上车颠人挤,到家已压成一大坨,掰开一个个捏扁搓圆,搁锅里炸元宵。家母说这个是烧心蛋,不能嘴急,捞出来晾凉才可以吃,否则会烫到嘴。那时卖元宵的很多,有现场 *** 的摊位,在一个大盆里放上许多方的芝麻花生甜馅心,搁进许多湿糯米粉,缓缓摇啊摇,滚啊滚,慢慢成型。如今市场卖的多是薄皮大馅的汤圆,似乎不适合油炸。有点想念那种厚皮大元宵了。
年初二走亲戚,收到一袋东北粘豆包,一个个明黄团团,娇小可爱,冻得梆梆硬。稀罕东西哎,从大冷地儿跨越几千里来的,难得这片心意。回家闲了,热热,掰开尝味道,黏黏的薄皮儿,丰厚干爽的豇豆馅,不甜,也没有放枣儿,跟本地的年糕窝头相比,又是一个滋味儿。
在家蒸年糕,年年蒸年年发,黏糯可口又香甜,好吃又简单。年糕,寓意“年年高”,每一种特定的美食、面点后面,都有一种特定的寓意。我每年都会自己在家蒸上几大锅北方的枣年糕,一大部分送给亲朋好友,一部分自己留着吃,这也有30多年了,年年蒸。蒸年糕,年年高,前人有诗云:“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今天我们就与大家分享年糕的做法,详细步骤,轻松学会。
准备食材:
红枣、黄米面、热水、蜜枣、葡萄干
具体做法:
1.红枣洗干净之后我们先煮一下,煮红枣的时间不用很长,直到煮到全部浮起来就可以了,煮好后过一下凉水。
2.处理完红枣之后,我们倒上400g的黄米面,少量多次的用热水和面,一直搅拌到看不到干粉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搓一搓,最后拌好的状态就是这种一捏成型,一搓就会很容易松散开的程度就可以了。
3.笼屉里我们先铺上薄薄的一层,大火蒸上10分钟,这时候再铺上一层红枣。
4.继续撒干的黄米面,又蒸了大概有8分钟的时间,这时候我们再放上一层蜜枣和葡萄干。
5.最后的时候再撒上一层黄米面封顶,用筷子扎几个小孔,这样透气性好一些,我们蒸的也快,这一次的话蒸20分钟。
6.时间到了出锅,蒸好之后我们手上蘸一点凉水开始揣。
7.然后封上保鲜膜,翻过来之后另外一面也揣一下。
8.最后用刀切成小块即可开吃。
9.如果没有大黄米面可以换成江米面,有红糖的朋友也可以放上一些,味道会更好吃,黏糯又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