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朗诵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8 0
部编版九下第九课《鱼我所欲也》自学PPT

视频加载中...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 通 欤;乡 通 向;辟 通 避)


【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 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朗读节奏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内容理解

1.中心论点:人应当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内容结构

(1)之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

①论证过程:先通过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然后得出结论“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最后进一步论证,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②论证 ***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2)第二段 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②论证 ***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③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 *** ,所起作用?

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

四、重点问题

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 ③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 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2.文中出现的成语: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舍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更高道德准则,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

4.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⑵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⑴句意思相反,第⑵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5.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6.补充道理和事实论据

(1)道理论据

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②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 裴多菲)

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④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2)事实论据(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

①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②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泰然赴死,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

③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④闻一多面对 *** 的白色恐怖,发表最后一次演讲

7.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的?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更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8.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义:道义、大义。言行合乎道德规范,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五、理解性默写

1.哪句话体现了全文的大意: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不辩礼仪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朗诵-第1张图片-

鱼,我所欲也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乙)桓南郡①既破殷荆州②收般将佐十许人咨议③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④,而嵇绍⑤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世说新语·德行之一》

【注】①桓南郡:指桓玄,东晋权臣。②殷荆州仲堪,东晋末年重要将领大臣。③咨议:官名。晋以后诸王府设咨议参军,备咨询谋议。④嵇康:三国谯郡人。对当时掌握朝政的司马氏集团有所不满,遭钟会构陷,被司马昭(后来的晋文王)所杀。⑤嵇绍:字延祖,嵇康长子。康被杀时,绍十岁。晋武帝时经山涛推荐,征为秘书丞。官至侍中。敢直谏,不阿权贵。八王之乱时,随晋惠帝与成都王司马颖战,侍卫皆败散,唯有他以身护惠帝,被乱箭射死,血溅帝衣。

【乙文参考译文】南郡公桓玄打败荆州刺史般仲堪之后,收捕了殷仲堪的将官僚属十多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桓玄一向厚待罗企生,当他要杀一些人的时候,先派人去对罗企生说:“你如果向我认错道款,我一定开脱你的罪责。”罗企生回答说:“我做了殷荆州的官,现在他逃亡出去,生死未卜,我有什么脸面去向桓公赔礼谢罪呢?”等到已经绑赴刑场的时候,桓玄又派人去问罗企生还有什么话要说的,罗企生说:“从前晋文王杀了嵇康,但他的儿子嵇绍却成了晋朝的忠臣。我想向桓公请求留一个弟弟来奉养老母。”桓玄也按罗企生的请求赦免了他的弟弟。桓玄以前曾经送给企生的母亲胡氏一件羔羊皮袄,胡氏当时在豫章郡,当罗企生被杀害的凶讯一传到,胡氏当天就烧掉了那件羔羊皮袄。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B.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

C.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D.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

11.【答案】D【评分】选对得2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

12.【答案】桓玄一向厚待罗企生,当他要杀一些人的时候,先派人去对罗企生说:“你如果向我认错道歉,我一定开脱你的罪责。”

【评分】答对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13.【答案】示例一:(体式功用方面)甲文为战国儒家代表人物的政论文,态度明确地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批判了丧失了“本心”的不义之人。乙文为志人小说,记述罗企生重义轻生,面对死亡,言语态度坚定不移,志不可屈。

示例二:(选用材料方面)甲文作为阐明自己主张的政论文,追求观点的明确和道理的简明易懂,既有形象的比喻,也有具体的典型事例,通过相似比较使抽象深刻的道理变得形象浅显。乙文记述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逸事,表达讲究“真实”,说服力强,文笔简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示例三:(行文技巧方面)甲文层层对比、逐渐深入。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阐述了“生“死”“义”的关系,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随后列举典型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人人有“本心”的观点,最后把对“万钟”的不同态度做了对比,批判那种为利忘义的行为是失其本心。乙文故事虽短,但有首尾、有 *** 迭起的情节,桓南郡两次问话,罗企生的两次回答,最后补叙罗母焚裘,行文曲折起伏,扣人心弦。

示例四:(表达方式方面)甲文以议论说理为主,善于运用比喻来陈说事理,化抽象为形象。两两相对的事物或心态对比说明,正反论述,气势充沛,议论犀利。乙文记叙描写结合。抓住人物典型语言及细节,准确表现人物性格。如“先”“又”,表现桓南郡既傲慢又不舍的心理,而罗母“即日焚裘”,表现出罗母忠义刚烈的性格特点,也侧面表现了罗企生的大义凛然。

鱼我所欲也

早上起来练字,写到一篇美文



一直听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还有舍生取义这些词原来来自这里,特意百度了一下释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恕我知识浅薄,只能复制粘贴了!

我大体的理解是讲的一个人的抉择,你选择了鱼,那就要放弃熊掌,你是要为义而舍身,还是放弃义而继续活着?就像面对金钱,名利,香车,美女……在这种种诱惑的面前你是否还记得你的初心,坚持自己信念呢?嗯,可能在当今社会下希望自己不要一步一步的缺失掉心中的信念和年少时的那份义

先秦文言文名篇孟子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鱼杂,亦我所欲也

鱼是餐桌上的常客,在吃货们的生活中还是很有地位的。无论天南地北,鱼从不缺席。鱼,人之所欲也。一般来说,人们都吃整鱼或直接吃鱼肉,也有些人会专门用鱼头、鱼皮来做菜。除了鱼鳃味苦不能食之外,鱼全身都是宝,可无奈这些“宝贝”可不是人人都欣赏得来的。

密集恐惧引发者—鱼子

鱼身上最不受待见的“宝贝”之一大概要数鱼子了,而鱼子所含营养甚于其他部位,这只能说是不可貌相了。鱼子含有大量蛋白质和人体必需元素,有利于大脑和骨骼的生长,尤其适合发育中的儿童食用。显然老一辈的那些“小孩吃了鱼子会不识数”、“小孩吃鱼子会变笨”之类的话只是空口无凭了。

一盘鱼子上桌,闭眼不看它一口吃进去也就罢了,独特的口感,还可以算得上不错的唇齿体验,但若是搛起一块来细细端详之,正常人恐怕都会立马起鸡皮疙瘩,密集恐惧症爆发,扔下筷子匆匆逃离“饭醉现场”吧。不敢细想这一个接一个密密麻麻的鱼卵经过喉咙通往食道的场景,如果再喝点汤进去,肚子是要变成鱼塘了吗?哈哈,不要恐慌,其实话说回来,鱼子还是有其迷人之处的,一口吃进一整块,细细咀嚼,仔细体会鱼子在口腔里爆裂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吃起来好像气球—鱼鳔

鱼身上还有一个很神奇的器官—鱼鳔,它辅助鱼在水中自由沉浮。鱼鳔相当于鱼的肺,在缺氧环境中可以为鱼提供氧气。但当它出现在餐桌上,不免让人联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外星人的指套、家里小孩调皮扔上桌的气球……看来看去,它都不像食物。

爆炒鱼鳔

吃鱼鳔的感觉也是十分微妙,不知是否受了气球先入为主的形象影响,感觉它吃起来也十分像气球。“吃气球”本来不是什么忍不了的事,可谁会放着好端端的鱼肉不吃,非要去吃气球呢?本来肚里已经有两片肺叶,再吃下几个鱼肺进去,多呼吸几口空气,不是要飞起来了吗?吃的时候心理一阵障碍和浮想联翩,口腹也没有得到满足,实在有点费力不讨好。

鱼子鱼鳔火锅

而偏偏有人很喜欢吃“气球”,但凡桌上有鱼鳔可吃,便一定要将其囊入腹中,可以说是餐桌上的鱼鳔收集者。这些人在不吃鱼鳔的人眼里俨然是异类,更有甚者,在湖南长沙一带有一道很有名的风味菜——鱼子鱼鳔火锅,恐怕是要吓倒好多人。看那一块一块的鱼子和鱼鳔混合在一起,红汤底也“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好似在呼喊“来吃我呀!”简直让人汗颜。不过这个场景对那些爱好者来说却是可爱极了,也甚得人心。

拾味纪—下水才是好料

话说这鱼鳔和鱼子一样,也是个实实在在的宝物,它含有很多蛋白质和胶质,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它不仅是某些人喜爱的食材,还可以入药。若能提起勇气享受它的美味,绝对可以值回人生的票价。

鱼子和鱼鳔在鱼体里占的比例不大,却是十分珍贵的食材,真是应了“物以稀为贵”这句俗语。人生苦短,如果中规中矩匆匆过完未免有些浪费,不如放开胆子,多去尝试那些珍奇食材,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能遇上此生挚爱,然后忍不住说出“执子之手,夫复何求”这样的煽情话语呢。

享美食,乐饮食,拾味趣,一段故事,一种文化,一份传承...领略文化,品味人生,更多美味惊喜带给你!您可以评论,也可以私信,但是千万别忘记关注“拾味纪”,关注小编!如果您喜欢小编的文章,记得收藏、转发起来YOU!~

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回复,让万千网友看见您的声音!PS:求一波关注~

鱼我所欲也

作者 孟春明

昔者,平原君门下养着的食客里有一位冯锾,长期得不到重用,饮食上也寡淡得很,于是,冯先生就弹着手里的长剑唱开小调儿,出无车、食无鱼,发几句牢骚,想引起主公的重视。在冯先生看来,吃饭是否有鱼和出门是否有车,是不能小觑的级别待遇问题,万万不可马虎。日后他果然有一番建树,锥处囊中,其末立现了。孟子也曾面对熊掌和鲜鱼痛苦地无法抉择,引发了关于生死观和人生观的千古浩叹。可见,自古以来,鱼就是一道美味。梁实秋和汪曾琪先生都曾经以鱼我所欲也为题,写过饮食文章,为了向先贤致敬,我的短文也叫做鱼我所欲也吧。

清蒸鱼

我有机会去过一些地方,领略山水之余,也曾经有幸品尝各地菜品,其间,尤喜食鱼。香江边的老鼠斑名声赫赫,不少老餮多有赞誉,一年在香港,朋友招饮,席间有它,伸箸一试,不过尔尔,并不似传说般高大上。西湖边上的楼外楼上,也曾叫过西湖醋鱼,虽然酸甜适口,但鱼不过就是草鱼,而且还是洗澡鱼,即别处捕来,放进酒家门前的西湖里圈养几日,隐约带有土腥味,让人不觉有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的感觉。洛阳府的黄河鱼宴,名声远播,那黄河鲤鱼,大虽大矣,却土腥味十足,据内行人说,我见的黄河鲤鱼是西贝货,真的黄河鲤鱼绝无土腥气,话虽如此,可如今谁敢吃污染严重的黄河鱼?要说吃鱼,还是江南水乡好。清明时分的长江边上河豚的确不错,河豚皮滑过喉咙时那种有些刺嗓子的感觉很奇妙,鱼肉的特有香味,让人颊齿留香,历久不忘。二十几年前,有幸吃过一次清蒸鲥鱼,盘子里的鱼身上鱼鳞完整,并且被一片片串在一起,鱼鳞上挂着的油脂带着丝丝甜香,至今想起,似乎还要冒口水。黄山脚下的臭鳜鱼也是徽菜里的代表,可惜,咸的要命。长江三鲜里的河豚现今已经可以人工养殖,但鲥鱼已成绝响,刺如牛毛的刀鱼偶尔可见,卖出天价,难享口福。而今,许多鱼已经难见其踪,有的因为稀罕而禁止捕食,只能从前人的文字里想象而已。

虹鳟鱼

吃鱼也曾遇到两次不愉快的事情。其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京郊平谷金海湖,席间端上一道糖醋活鱼,但见那鱼在餐桌上口唇依然在翕动,掀动的尾巴拍打着盘子里汤汁四溅,看得我胆战心惊,不但不敢动筷子,连食欲也归于爪哇。另一回是在绍兴,一连两道菜让我胃口全无,一是醉虾,一个带盖子的玻璃钵子里装满河虾,居然是黄酒浸泡的活物,一掀盖子,好几只虾跳出囚笼,在桌上乱蹦,主人抓起一个丢进口中,而我连连推辞说吃虾过敏。一会,竟然又来了一个泥鳅钻洞,就是将活泥鳅与整块豆腐同煮,泥鳅因为不耐高温钻进豆腐,最后,泥鳅和豆腐同归于尽。我想象着泥鳅临终前的凄惶,不免戚戚焉,那次酒虽未多饮,人却醉了。或许,我有些虚伪,虽不茹素,但是对这样残忍的吃法,还是敬谢不敏的。

京郊有两个吃鱼的好去处,俱在京北:其一怀柔,多年经营后,虹鳟鱼已成气候。虹鳟鱼属于冷水型淡水鱼,水需活水且要低温,怀柔山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使得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虹鳟鱼之乡,虹鳟鱼一条沟在县城西北方向,道路两旁的酒家鳞次栉比,家家都是住宿、餐饮一条龙服务,打出的幌子都是各式虹鳟鱼与农家菜。我以为,虹鳟鱼的各式吃法里,以煎烤和刺身为佳。烤虹鳟鱼外焦里嫩,除去辣椒和盐以外不加其他佐料,吃的就是个原汁原味,美中不足的就是各家的烤鱼普遍口重,貌似这里的盐是不花钱的。刺身则是将生鱼片沾上青芥辣和酱油,一片入口,浓浓的芥末味由口腔直冲鼻腔,不小心就会辣的涕泪横流,的确会让人大呼过瘾。二锅头、普京(普通燕京啤酒)、饮料、热茶各自随意,微醺之后打牌聊天、游山玩水,开房小憩,十分方便。

另一处是密云水库周边,密云水库是京城的饮用水源,环保要求极高,密云及其上游的河北省各县市,严禁兴建各种有污染的工矿、加工等行业,以确保京城这盆水的洁净。水库不对游人开放,也不准随意养鱼捕鱼,以免遭到污染。每年入秋,方可开始捕鱼,水库里出产的胖头鱼、鲤鱼绝无土腥气,动辄一条就有十几斤、几十斤重。每去密云逢到饭口,总是想要往水库左近寻觅吃鱼的所在,各个酒家饭店,莫不打出侉炖水库鱼的招牌,其实,它们往往是借地利之便,有羊头狗肉之嫌。试想,一个水库能有多少鱼经的起这么多张嘴的吞食?何况还有休鱼期呢。再者,此地是严禁随便渔猎的。可是,不论怎样,鱼在水库边上吃,即便那鱼不是土著却也味道不俗,莫非也叨了山清水秀之灵光?这里的鱼一般都是侉炖,即不用油煎,直接用大柴锅煮炖,调料不外是葱姜蒜,缺不了的是一定放上黄酱。端上桌来,鲜美异常,尤其是鱼头泡饼,堪与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各种烧法的雄鱼头媲美,一南一北,各有千秋。

鱼鳞冻

有一年在国庆节期间,有同事送来一尾重达十几斤的胖头鱼,乃是密云水库所出,收拾它时,厨房的水池放不下,只好找个洗衣服的大盆清理,一片鱼鳞如一角钱硬币般大小,没有称手的家什分解它,就找来锯一点点分割之,才收进冰箱,当日,把鱼头分割几块,侉炖之,放上葱姜蒜和几味调料,加入一袋六必居的甜面酱、半袋黄酱,放进四斤装的一桶料酒,不再放水,大火烧开后微火炖了四个小时,揭开锅盖,浓香满室。配上一盘各色生食的菜蔬,约来亲友,酣畅淋漓地满足了欲望。刮下来的鱼鳞也不能浪费,洗干净以后加上些葱姜,大火煮上个把小时,滤掉渣滓,静置放凉后置入冰箱,取出改刀,就是一盘晶莹的鱼鳞冻,下酒更佳。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鱼去取得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生命去取得大义。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自己能选择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古语云厚德载物,德不厚者,必然载不了相应的物;同理厚才亦载物不忘初心,量力而行,不取捷径,一步一印,努力圆梦。

取鱼还是取熊掌,在这世间万物中,有一样东西是能让二者可以兼得的。

它就是水,鱼儿因水的滋养,繁殖旺盛,肥美的鱼群便引来了熊的垂涎,想要捕捉鱼儿,熊就必须跳入湍急的河水中捕杀撕咬,鱼熊共存与水,兼得,真是不费吹灰之力!

退一步看,水之所以能将鱼和熊掌轻易揽入怀中,是因为它有滋养万物的德性,和海纳百川的胸怀。《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

这和孟子“舍生而取义者也”的人生理念不谋而合。 做人更高的修养当如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水,虽没有熊的强大凶猛,也没有鱼的轻灵闲适,但它静可温柔如水,动亦可滴水穿石,移形换位,变沧海为桑田。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保持一颗平常心,如水般潮涨潮落,动静相宜,方能 安然处世!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古人说这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有时候应懂得放弃,这样才能得到你想要的。否则会因为贪欲,到头来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这是多好的应对之策。于是一条小鱼就让你放弃了蔚蓝的大海,一颗星星就让你放弃了浩瀚的宇宙,一株牡丹就让你放弃了美丽的田野……

鱼与熊掌真的不可得兼吗?你努力了吗?你投入付出了吗?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认准了目标并勇往直前地走下去,那么总有一天鱼与熊掌都会在你手中。

想想吧,你能说日月并存的奇观是天方夜谭吗?你会因害怕失去春天而愿意放弃秋天吗?你会因害怕失去事业而愿意放弃温馨的家吗?

我不反对适当的放弃,因为有时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得到,但我反对不尝试不努力就放弃,更反对因为害怕因为无能退缩而把放弃作为借口的人。

只要你有远大的志向、宏伟的抱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那么鱼与熊掌就完全可以兼得。

万事都有因果。不付出,就不会有收获;不懂得舍去,就不会有得到。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渔夫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无数只乌鸦看到鱼都想得到,便追逐茑鸟。茑鸟不论怎么飞,漫天的乌鸦都紧追不舍。

茑鸟无处可逃,几乎到了绝境,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啄得死无葬身之地。又惊又怕之下,鱼从嘴里掉了下来,无数的乌鸦朝着鱼落下的方向继续追逐。

茑鸟如释重负,落在树枝上休息,心想:我背负这条鱼,让我恐惧烦恼;现在没有了这条鱼,反而内心平静,没有忧愁。

享了不该享的福,终归要吃不该吃的苦。人生,注定是有舍有得,在舍与得之间,有小欢喜也有大智慧。

学会适时地舍去,能让山重水复的人生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凡是大善之人都能舍,凡是大智之人都敢舍。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两个人,一路跋涉,披荆斩棘,终于找到了传说中宝藏所在之地。没想到,那里空无一人。

正当他们疑惑不解时,空中传来了一个声音:“你们有什么心愿,说出来,我就能帮助你们实现。”

一个人激动不已,抢先说道:“忙碌了这么多年,我希望今后什么都不用干,天天都有人给我钱财和食物。”

另一个人沉吟许久才说:“我能有今天,多亏善心人相助,今后我希望我有足够的能力,每天都帮助一个人。”

没过多久,空中那个声音说:“你们的愿望都会实现的。”

故事的结局出乎所有人意料。那个不舍得吃苦、想坐享其成的人,后来成了乞丐。如他所愿,天天都有人施舍食物与金钱给他;而那个一心想着给予的人,成了一个富翁,乐善好施,专门接济别人。

你看,太过拘泥于身外之物,不舍得给予他人,不舍得抛开杂念,最后的结局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所谓“舍得”,有舍才有得。有时,你看似舍弃了眼前的利益,但得到的是未来更广阔的舞台。如果将拥有的攥得太紧,我们又怎么能张开双手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人生如海,正是有权衡过后的舍弃,有反思过后的放下,才会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畅快,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

家有良田华厦,未必使人了却恐惧;日日珍馐美酒,难保健康无病;舍去妄念,才能让人得到最珍贵的“心安”二字。

心安,东南西北都好;心安,粗茶淡饭有味;心安,方丈陋室也是大千世界。

人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学会舍与得,方是大智慧。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恩家庭幸福和谐厚德载物!

感恩万佛之祥光照耀神天共佑!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标签: 鱼我所欲也 朗诵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