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鱼和黄花鱼,黄鱼和黄花鱼营养价值区别-广角镜-

黄鱼和黄花鱼,黄鱼和黄花鱼营养价值区别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47 0
黄花鱼.大黄鱼内幕,你买过吗?#染色鱼

揭秘真相黄花鱼内幕。

市场上卖的黄花鱼有没有染色的现象?大家先看一段视频。怎么那么黄?上药抹了东西。抹什么?抹黄黄的东西,冰鲜的都都得上颜色,不然没法看。这不好看。对,那个没事,洗干净就行,把鱼鳞一刮就OK了。你只要别吃鱼鳞就行,有看人家搞过是吧。

他们怎么弄?就是拿油布蹭两下,要不蹭一下的话没法看。越越黄的越新鲜是不是都是一样,都是新来的,就是我也我不明白,我怕有那个染色的,不是染色的,不是你放咱家的卖绝对你卖,那样还能卖出人吗?主要不是染染色的,不是,这种染过色的黄花鱼我买回来了。

前几天有粉丝跟我说,他购买的黄花鱼在清洗的过程当中,发现水的颜色都变成黄颜色的。我今天教给大家怎么去辨别染色黄花鱼。大家仔细看这个鱼的眼睛,这鱼的眼睛都是黄颜色的,他典型的就是染色黄花鱼。正常黄花鱼的眼睛应该是透亮的,眼睛不应该是黄的。然后你再用白色的纸巾,你就这么轻轻一擦,明显的掉黄颜色,这就是典型的染色大黄鱼。

有很多人会问,染色黄花鱼它用的什么东西染色?我跟大家说,它用的是一种工业染料碱性橙。这种用工业染料碱性橙染过色的大黄鱼,人体长期使用会有强致癌的风险。工业染料染的大黄鱼国家是明令禁止的,但是这些黑心商家依然存在。

希望大家在购买大黄鱼的时候还是多看一看。

关注驴哥不迷路,驴哥带你健康路。

大黄鱼,小黄鱼,能鲜掉眉毛的就是好黄鱼


不懂鱼的好?

是时候给你点颜色瞧瞧了


海洋给人无尽的遐想,也给人无尽的鱼鲜享受。有这么一种鱼,极鲜、金黄,从各色鱼群中杀出重围——


说到黄鱼(黄花鱼),浙江人脑海里蹦出的是鲜掉眉毛的黄鱼面,山东人想起的是个大扎实的黄鱼饺子,四川人馋得口水直流的是甜辣小黄鱼,而广东人却摸摸脑袋:我们的黄鱼,好像有刺啊?

*** 喷香的烧烤小黄鱼。

图/视觉中国

广东“黄鱼”,非黄花鱼也,其实是花鰶,今日暂且不谈。清蒸、糖醋、红烧、煎烤,来看看一条黄(花)鱼的自我修养。


囫囵吞个大黄鱼?多少有点实力噢


在中国,黄鱼的分布跨越数片海域,渤海、黄海、东海……辽阔海洋给予了鱼类绝对的自由,年复一年的洄游成长,也让这些备受人们喜爱的海鱼得以领略沿海城市的不同景致。

舟山渔场,船只静候鱼群。

图/视觉中国

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在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处,黄鱼们以各异的姿态,成为餐桌经典。


好大一条鱼,你家怎么吃?


黄鱼有着大黄鱼和小黄鱼之分,地道大黄鱼价格很是美丽,不是普通人家一日三餐能够常吃的,一个月中精心地做上三四顿,足够美美享用。

大黄鱼,鱼中“贵族”。

摄影/朱梦菲

宁波人很爱黄鱼。舟山渔场出身的大黄鱼们金黄肥壮,到了宁波,总要在“大汤”之中畅游一番。


宁波本地有句老话,“三天勿喝咸菜(雪里蕻)汤,两脚有点酸汪汪。”,雪里蕻在宁波人的餐桌上属于常驻嘉宾,做大汤黄鱼,也必然有它的参与。

黄鱼与雪菜孰鲜?

摄影/我心向阳,图/图虫·创意

大黄鱼身侧划上几道细纹刀花,猪油、黄酒加上姜片、葱结,焖煮一锅热气腾腾,切冬笋与雪里蕻丢进汤锅,等到乳白色的浓汤显形,就可以端上餐桌,细细领会这份极致的鲜香。


在宁波,大汤黄鱼常在宴席中作为上等菜出现,而说起宁波人爱吃鱼,这道菜也总是更好的代言。


隔壁的上海、江苏,人们对黄鱼的喜爱格外地“浓淡相宜”。南方人爱吃甜的印象并非误解,在沪苏地区,万物皆可糖醋,除夕夜,浓郁赤红的一条糖醋大黄鱼装进盘中,失落于城市的年味儿就可以重归原位。

想吃原汁原味的话,清蒸是首选。

图/视觉中国

平日里,清蒸则是不错的选择,干干净净的一整条大黄鱼,刮净了鳞片,掏净了内脏,抹盐、淋酒,再塞一捆翠绿的葱结,在周末闲适的上午认真而耐心地蒸到热气顶起锅盖、噗噗作响,享受美食的快乐在此刻无比单纯。


沿着海岸线向南前行,与东海比邻的闽东地区,拥有着世界级的天然深水港。作为年产大黄鱼总量傲视全国的“中国大黄鱼之都”福建宁德当地有时甚至会互相打趣,“没吃过大黄鱼,都不配做宁德人”。

靠海吃海,是很大一部分宁德人的生活写照。

图/视觉中国

从海港到厨房,大黄鱼的宁德之旅绝不单调。如果选择清炖,那就是原汁原味的欣赏,对半剖开、抹上酒糟与盐进行一番腌、晾,做成香糟大黄鱼也不赖。


不过,要说最经典的吃法,大概还是红烧。


宁德人家的红烧大黄鱼,即便是一人下厨,做起来也很有种热闹的氛围。

没有人能拒绝红烧大黄鱼的美味。

摄影/酥米,图/图虫·创意

手起刀落处理了新鲜黄鱼,立刻就要用黄酒、生抽乃至葱姜好好地腌上一番,整条鱼利落地往油锅里一扔,炸得金黄的同时,还不能忘了煸炒姜蒜、辣椒等调料,黄鱼大火收汁,需用锅铲将汤汁反复扬起,浇淋鱼身,直至最终吃到嘴里。


若是新手上阵,这一套下来总免不了手忙脚乱,在自家,则有经验老到的妈妈充当大厨。做出的红烧大黄鱼们,虽然过程就是这么个过程,各家却有各家的滋味


这条鱼,花样有点多


在美食的世界,一加一有时大于二,正如山西人的醋或贵州人的蘸水,食物之间存在着因人而异的灵魂拍档

黄鱼和黄花鱼,黄鱼和黄花鱼营养价值区别-第1张图片-

新鲜大黄鱼,怎么做都好吃。

摄影/朱梦菲

如果说,之一个“一”是黄鱼,那么在宁波,这第二个“一”既可以是年糕,也可以是豆腐


宁波人的饮食风物志中,年糕说不定要排在首页,黏黏软软、洁白而劲道的年糕们,在农村人家反复的、辛勤的捶打中诞生,承载了许多有关冬天的记忆。从小吃到大的年糕,与从小吃到大的黄鱼相遇时,那种极致的“鲜软”将不由分说地侵入每一寸味蕾。

在宁波,年糕是老老少少的共同回忆。

图/视觉中国

慢火烹制的一锅黄鱼年糕,汤汁是浓郁的暖黄,把这年糕换成豆腐,也是宁波人钟爱的美味。大黄鱼的细嫩搭配豆腐的软嫩,鱼肉与豆类不同风格的“鲜”在同一口锅里交相融合,入口也无需顾忌鱼刺,可以尽情地大吃一顿。


沪苏一带,大黄鱼和豆瓣酱经常同屏出现,超市里随手买个吃惯了的绿盒子豆瓣酱,和葱姜末煸炒一会儿,加黄鱼慢火收汁,入味后可以当作下饭神器。

咸鲜的豆瓣酱,和黄鱼相性极佳。

摄影/makingultimate,图/图虫·创意

这种豆瓣酱口味偏咸鲜,很懂豆类的精髓,和黄鱼相伴不突兀,更不会一不小心盖过鱼的风头。


除了搭配伴侣之外,大黄鱼也有些“另类”吃法。

晒干了的黄鱼别有风味。

图/视觉中国

浙江舟山,临海而居的人们习惯于将鱼 *** 成,记录故乡回荡的海潮。海鱼风干即为“鲞”,大黄鱼洒满粗盐,在双手反复的按压推挤中,将获得紧致而富有弹性的口感。


冬日低温下的自然海风是更好的催化剂,黄鱼们在临海支起的竹晒板上排列铺展,鱼皮下丰富的油脂渐渐溢出,夹杂海洋特有的咸腥,呈现出朴实、纯粹的岛上风味。

晒鲞的孩子们,童年有着海风的味道。

摄影/淡淡事淡淡人,图/图虫·创意

风干的黄鱼鲞(也叫白鲞),挂在屋檐下可以保存足足一年,加生姜清炖,或者用来烧肉,都是好滋味。


青岛甜晒黄花鱼与远在舟山的黄鱼鲞有异曲同工之妙。黄鱼在晒前要先接受盐、料酒、葱姜与花椒的洗礼,腌制时在海水中“透”一遍,背阴风干后极具风味。

黑龙江新年的饺子,哪一盘是鱼馅的呢?

图/视觉中国

山东人为首的一众北方朋友们,吃鱼不止停留在菜肴,还热衷于包成饺子。鲜香饱满的黄花鱼饺子,到了冬天怎么能不来上一碗?


冬至日以及过年时候,家家户户都吃饺子,黄花鱼饺子蘸点醋、蘸点辣椒油,饱饱地吃上一顿,虽然不见鱼的模样,鱼鲜与团圆饭带来的幸福感却是实实在在。


小黄鱼的千层套路,尝过的人才会懂


作为大黄鱼的好兄弟兼“缩小版”,小黄鱼身形小而细长。大黄鱼吃着痛快,小黄鱼吃得过瘾,变换了体型,黄鱼征服人们舌尖的姿态也多了几番变化。

一碗黄鱼面下肚,从头鲜到脚。

摄影/小七贝贝,图/图虫·创意

在吃黄鱼这条道路上,浙江人永远走在前列,面对细嫩鲜美的小黄鱼们,温州人做起了黄鱼粉,台州人吃起了黄鱼面,而宁波老乡则在黄鱼面里悠悠然加进了雪菜——单是鱼鲜已不能满足唇舌,一定要“鲜上加鲜”。


在老街略有些年头的店铺里点上一碗雪菜黄鱼面,一定不辜负期待。老师傅会用刀将新鲜的小黄鱼剔出鱼肉,腌上十来分钟,鱼骨则稍煎片刻,和黄酒以及其他配料一起慢慢煮开,煮上四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最终成为一锅充满黄鱼鲜气的汤头


雪菜和鲜笋加入熬煮,小黄鱼煎熟两面,一碗面推至眼前,浇上汤头、摆上鱼肉,就可以动筷。入口一瞬间的极致鲜美将告知来者,此番长时间的烹调绝对值得。

豪华版海鲜面,小黄鱼不能缺席。

摄影/朱梦菲

苏菜里边,小黄鱼的归处带着微醺的酒气。


江南一带都爱喝酒酿,有时自家会买来米与酒曲,在家酿造。酒酿对温度十分敏感,夏天酿造,因为气温高的缘故,经常容易过头,变成老酒,冬天则好把握得多。甜而微醺的酒酿撞上小黄鱼,做成酒糟的样式,别有一番风味。


更南一些的沿海地区譬如北海,无论是夜市上还是自家厨房,对待小黄鱼都更爱酥煎

小黄鱼往油里一过,金黄酥脆,细嫩鲜美。

摄影/lzy2012,图/图虫·创意

整条小黄鱼在滚烫的油锅中爆香,鱼皮格外酥脆,咬下一口,内部则是高温封锁的鱼鲜与细嫩鱼肉的绝妙口感。搭配上各式各样的调味,既可以当作解馋的零嘴,也能作为人见人爱的下饭好菜。

正宗乐山烧烤,鱼香四溢。

图/视觉中国

吃鱼不止是沿海城市的专利,在武汉烧烤小黄鱼的地位不输夜宵烤串,鱼肉烤得喷香泛油花,吃上十来串都不够解馋。


四川乐山甜辣小黄鱼更是有味,先炸再烧,有酥有嫩,有鱼鲜,更有叫人欲罢不能的甜辣复合滋味。


大黄鱼,小黄鱼,从沿海吃到内陆,哪一款是你心里的top1


文 | 晚风

封图来源 | 视觉中国

文章首图 | 视觉中国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怎么挑选新鲜的黄鱼

黄鱼的味道很好,黄鱼的营养价值也很高,但是鱼一般新鲜的比较好吃,那么怎么挑选新鲜的黄鱼呢,黄鱼是黄花鱼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怎么挑选新鲜的黄鱼

1、新鲜的黄鱼鱼嘴比较干净,次品黄鱼,鱼嘴比较脏。

2、新鲜的黄鱼眼球凸起,黑白分明,表面发亮;非新鲜的黄鱼,眼睛下榻,混浊有白蒙。

3、新鲜的黄鱼鳞片紧贴着鱼皮,不易掉鳞和剥皮;非新鲜的黄鱼,其鳞片松弛容易脱落。

4、用手指按压着鱼身,有硬度及弹性,手抬起后,鱼肉能迅速复原的就代表是新鲜的;反之,鱼肉凹陷深而缺乏弹性的,则表示不新鲜。

黄鱼是黄花鱼吗

1、大小不同

黄鱼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其中黄鱼的头部是有两个比较坚硬的石头的,黄花鱼头顶的石头比黄鱼要小一些。黄花鱼的大小总体来说是介于大小黄鱼之间的。黄鱼大的可以比人高,而黄花鱼最多只有大人的手掌那么大。

2、外形不同

黄鱼比黄花鱼要肥一些,它的鳞色是金黄的,食用价值很高。黄鱼的身体是扁长的,而黄花鱼比较小,有点微微拱起的感觉。

3、功效不同

黄鱼有一定的健脾胃功效,可以治疗贫血。而且黄鱼含有一种抗老化的微量元素。它可以很好的延缓衰老。黄鱼可以治疗血瘀症,含有非常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虚弱的人更好的食材。

黄花鱼的功效没有黄鱼的显著,但是黄花鱼是可以抗癌的,孕妇吃有很好的补气血作用。黄花鱼可以补身体,让人更加的强壮,可以安神,可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经常失眠贫血的人可以多吃黄花鱼。

4、生活环境不同

黄鱼主要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它是一种海鱼。而黄花鱼大部分是养殖的,它属于淡水鱼。

黄鱼大部分是不会发光的,但是黄花鱼会在夜里发光,黄花鱼的身体携带了一些荧光物质。黄鱼一般在大江河海游动,而黄花鱼仅仅在一些江河和浅水的地方生存。黄鱼和黄花鱼的生活环境是非常不一样的。

野生黄鱼和养殖黄鱼怎么分

1、养殖的大黄鱼生长在网线中,空间有限,因此尾巴短。野生的大黄鱼生活在无边大海中,尾巴自然比较长。

2、养殖的黄鱼鱼头大,野生黄花鱼鱼头小。野生黄鱼一般“涂口红”,上下颌边缘处呈现着艳红色,正所谓体黄唇红。野生黄鱼全身呈金黄色,格外好看,养殖黄鱼偏白。

3、野生黄鱼眼大,蒸出来后,鱼会凸出来,而养殖黄鱼的眼睛会凹下去。

野生大黄鱼和养殖大黄鱼,从尾巴,眼睛,身体等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还是比较容易辨认的。不过我们平时购买的,养殖的大黄鱼居多,野生的小黄鱼居多,野生大黄鱼较少。挑选新鲜大黄鱼的时候,记住三点:眼珠通透,鳞片紧实,鱼鳃鲜红。一般就可以买到肉质鲜嫩,口感细腻的新鲜大黄鱼了。

黄鱼多少钱一斤

3两内大小的是150元一斤,4两大小的一斤需要280元左右,5两大小的需要380元一斤,6到7两的需要550元一斤,8到9两的是800元一斤。价格差不多是可以以此类推的。鱼越大,价格会更贵一些。但是价格浮动比较大。当然不同地区价格也有不一样的。不同时节价格不同。不管怎样相应来看价格是很贵的。

养殖vs野生,深水大黄鱼真比不上野生的?


"每一年小暑前后左右,黄鱼在群集生卵时候传出鸣叫声。

雌鱼的叫声较低,同点煤气灯时传出的哧哧声类似;雄鱼的叫声较高,像夏日水塘里的蛙鸣。

在木帆船生产时,渔夫都把耳朵里面贴在船板上倾听鸣叫声,分辨鱼类的尺寸和聚集水平,及其鱼类的浓淡,开展打捞……"


▲网中之鱼


大黄鱼营养丰富,老少咸宜,曾经还被誉为"国民鱼"。因过度捕捞导致大黄鱼如今产量低迷,幸而人们解决了大黄鱼养殖的难题,才不至于让如此美味的食材消失不见。

那么天然的的大黄鱼和养殖的深水大黄鱼有哪些差别呢?


外形有差别

从外型上看野生黄鱼的鱼身更纤长纤细、肚小,嘴唇、眼眶会看起来大一些,鱼头整体呈现出较为尖锐的形状,且给人以一种灵活的凌厉曲线感。

▲捕捞到野生大黄鱼,渔民兴奋不已

养殖的大黄鱼的鱼头虽然很大却给人一种浮肿的感觉,圆钝且鱼唇本身也没有什么颜色。

▲养殖的大黄鱼

由于生长环境的大不相同,二者的鱼尾也有明显的差别。野生大黄鱼常年生活在大海中,进行着洄游的动作,不受拘束,其尾巴就会显得修长有力。养殖大黄鱼常年在网箱中生长,活动空间有限,所以尾巴明显显得很短。

▲野生大黄鱼

野生的大黄鱼的背鳍上有锯齿状,整体比较尖长且颜色呈透明或是微黄色。

▲养殖大黄鱼

养殖的大黄鱼背鳍呈现出灰白色,表面比较粗糙不不整齐,其鳞片也会出现倒插现象。近海网箱养殖的跟深海养殖的大黄鱼鱼鳍都很短。


颜色不一样

▲野生大黄鱼金灿灿的外表十分抢眼

野生大黄鱼全身金黄,其鱼口特别鲜红,好像是涂了口红,即上下颌边缘处颜色呈鲜艳红色。

野生大黄鱼从海里捕捞上来时,由于气压减低引起鱼鳔爆破而毙命,不大有痛苦挣扎过程。身上的鱼鳞、鱼鳍不会留下充血的红色痕迹。

▲养殖的深水大黄鱼外表的金色稍逊一筹

养殖黄鱼因为日常生活在网箱养殖里较为悠闲自在,缺乏锻练,身材较肥,鱼皮较发胀,皮肤暗黄或灰白色,鱼唇色调淡。


滋味不一般

▲大黄鱼炖豆腐

野生大黄鱼的价格之所以远远在养殖大黄鱼之上就是体现在其肉质上,大黄鱼是一种海鱼,长期活动使得其肉质紧实黏重,尤其是在炖煮的时候野生大黄鱼久煮也不会出现散架。

现阶段一些海底饲养黄鱼和天然的的黄鱼表面一些类似,但吃起来肉质地有点儿绵软,口感比不上天然的的正宗。

▲雪菜大汤黄鱼

从口感上看,野生黄鱼肉极其鲜嫩美味,肉质细腻,鱼肉有着入口即化的极致口感。吃鱼肉不泥口、不肥腻,没有腥味,没有异味。

相较野生的大黄鱼而言,养殖的大黄鱼腥味要重一些,口感差一点。但是二者的营养成分相差不大,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现如今,野生大黄鱼一条难觅,价值千金。深水大黄鱼正是为了替代野生大黄鱼,不至于使其成为历史中的美味食材。大陈岛大黄鱼口味与野生无异,价格却比野生大黄鱼便宜极多,值得尝鲜。

【END】

从4毛一斤到价比黄金,300万一条,40年来,大黄鱼到底经历了什么

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今天的故事,从18年前的一件往事说起。

回想3年前,这张天价账单的帖子一定还有不少朋友记得。

相当劲爆,8个人,吃了40万(美元6.3万,台币175万,令吉26.5万),还自带酒水。

经理说,这是迪拜王子请人吃饭。

但事实上,网友们从账单中挖出了更神奇的细节,那就是,有道菜,叫做野生大黄鱼。

和各种花胶、鲍鱼、鱼子酱比起来,它竟然是最贵的一道主菜。

7斤4两,每斤15800,总价高达11万,占整桌宴席的四分之一还多。

这真的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大黄鱼,这是江浙沿海很常见的家常菜啊,二三十块钱一斤,怎么这条野生大黄鱼就卖到了11万?

其实,这背后的故事非常有內涵。

也许,这11万吃的不是鱼,而是一种情怀。

都说,如果你要宴请老宁波或者老上海,只需要一条金闪闪的黄鱼,就能彻底让他把你当做自己人。

如果你去温州、闽北一带出差,桌上没有大黄鱼,那你赶紧回去吧,主人的潜台词是,咱们这笔生意,谈不成的。

这样看来,这位请客吃饭的迪拜王子应该是带了一位很地道的中国通,生意估计也是顺利谈成了。

但是,为什么我们吃的家常大黄鱼只要几十块,而富豪们的野生货就要十几万?

如果你在宁波、象山那一代问出这个问题。

一定会有一个老人过来,摇着头跟你说,野生大黄鱼,美味啊,40年前才4毛钱一斤……

所以,这条鱼到底经历过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的故事。


大黄鱼为什么不黄

如果你去市场买一条大黄鱼,一定会觉得老板在忽悠你。

你这大黄鱼怎么一点儿都不黄?

然后,老板会说,自己吃吃嘛,这种就好了呀。

野生大黄鱼,很贵的呀。

接着,你会很自然地认为,越是野生大黄鱼,就越黄,也越贵。

但事实上,黄不黄和野生家养并没有太大关系。

比如,这里有一段记者调查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被采访的养殖户说,同样的一网鱼,他要是白天捞上来只值2万块,但要是晚上捞起来,就能价值上百万。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大黄鱼的身体会分泌一种色素,这种色素是金黄色的,非常符合人类的审美。

在民国时代,上海人信仰金条,他们更是直接把大黄鱼叫做金条鱼……

可惜,大黄鱼的色素非常不稳定,一点点紫外线就能让它褪色。

所以,只有到晚上我们才能见到金色的大黄鱼,白天,无论野生、养殖,它们都是一样的白色。

现在的养殖户会在夜里把大黄鱼捞起来,打捞过程一定不能见光,然后,迅速用冰水速冻,摆放整齐,一层鱼、一层冰,让色素定型,再发往市场销售。

这样,一条通体金黄的大黄鱼,就可以被当做野生种,卖出几十倍的高价。

这也就是为什么白天捞只值2万,晚上捞就价值上百万的真正原因。

记者还特意拍摄了同一网鱼,白天和黑夜,颜色真的差了很多。

其实,早在800多年前,沿海的居民就已经掌握了这种让黄鱼变黄的 *** 。

比如,宋朝诗人范成大就记载过,渔民们用冰块保鲜,拿到南京去贩卖,卖相非常好。

《吴郡志·卷二十九·土物》石首鱼……以有冰故,遂贩至江东金陵以西……

而且从古到今,也有人愿意为这种金黄色埋单的。

请客、送礼,黄鱼本身并不重要,金闪闪的寓意才是最关键的。


狮吼功

大黄鱼除了会变色,还会狮吼功。

相当神奇,这竟然是它抵御天敌的 *** 。

前面我们说了,金枪鱼靠速度、鳗鱼靠猥琐、三文鱼靠人海战术,而今天这个大黄鱼实在是不按套路出牌。

这样,肌肉撞击鱼鳔,大黄鱼就能发出呱呱呱的声音。

这种声音非常大,我们从捕黄鱼的视频中都能听到。

当成千上万条黄鱼聚在一起,它们同时敲鼓,那就会在水下制造出一个排山倒海的重金属现场。

古人也早就发现了黄鱼的狮吼功,所以,很多地方把大黄鱼也叫做黄瓜(呱)鱼。

而且,古代也有科学家,他们也研究过大黄鱼为什么会叫。

他们解剖大黄鱼,发现它的脑袋里有两颗石头,就误以为是这两颗石头撞击喉咙发声。

所以,古代官方,也把这些会叫的黄鱼统称——石首鱼。

一直到今天,各种黄鱼,都叫做石首鱼科。

现代的科学家也专门调查过大西洋的石首鱼群,水下声呐测出了200分贝的惊人数据……

要知道,土星五号发射现场也就205分贝,新墨西哥州的核爆数据,也才195分贝,重金属现场的大喇叭跟前,100多分贝,就可以让你瞬间失聪、失明甚至晕厥。

所以,200分贝的狮吼功,请问虎鲸、海豚、大鲸鱼,你们谁敢靠近?

这就是大黄鱼在东海称霸的秘诀。

它们可以活到几十岁,目前已知最长寿的一条大黄鱼有29岁。

如果你去宁波的爵溪镇,当地的老渔民一定会跟你说,50年前,8、9斤的大黄鱼很常见,那个时候,每年春天,鱼群就会发发洪水一样涌过来,整个海面都是黄鱼。

呱呱呱呱的叫声很响,远远地望过去,还能看见月光反射出来的金色波浪。

但可惜了,现在已经没有野生黄鱼了。

如果你问为什么?

那么,老人一定会跟你讲这样一个故事。


1956年·福建来船

时间回到1956年,浙江温州的苍南县,来了两条福建船,他们来捕大黄鱼,但是船上并没有渔网。

福建船一前一后,船上也有听鱼师傅,但他们和浙江的听鱼 *** 不同,似乎在带着渔船绕圈子,非常奇怪。

本来,听鱼师,这是2500多年前,吴王阖闾的时代就有了的职业。

他们趴在甲板上听,就能知道大黄鱼的鱼群在哪里。

然后,带着渔船追过去,船老大下网,绝对是满满一网大黄鱼,浙江听鱼师,从来不失手。

但现在这两艘福建船的听鱼师是没学会吗?

怎么绕来绕去的?

不一会儿,福建船不绕了,船上的鱼工拿出了好几根又粗又长的竹竿伸到水里开始敲打,同时,两艘渔船也开始放网。

然后,鱼群竟然自己全部浮了上来,那些没有上浮的鱼,显然在惊慌逃窜,而逃窜的方向上,早就已经被另一艘船布下了渔网。

鱼群一网打尽,效率实在是高。

福建人说,这叫做敲罟法,是前两年他们省开始推广的一种先进捕鱼 *** 。

温州人很快就学会了,第二年,就有100多艘温州船开始北上敲罟,接着是台州人,然后是宁波人,甚至一路向北,敲罟法也传到了江苏和山东。

就连江苏、山东的小黄鱼也喜提丰收。

那敲罟法是什么原理呢?

如果你继续问老渔民,他可能会跟你这么说。


声波攻击

大黄鱼脑子里的那两块石头会和敲竹竿的声音发生共振,然后晕厥,浮出水面……

所以,敲罟法不仅适用于大黄鱼,也适用于同属于石首鱼的山东小黄鱼。

但事实上,专家们并不同意渔民的说法,敲罟法的原理不是共振晕厥,而是强直控制。

什么是强直控制呢?

原来我们在这期节目里介绍过,这是生物体碰到极度危险的信号,身体就会进入一种假死状态的本能。

比如,把鲨鱼翻过来,肚皮朝上,它就会进入强直状态,或者把猫咪的后脖颈抓住、给鸡看直线,还有把男朋友埋胸,或者强吻女友都能让他们进入强直状态。

不扯远了继续说故事,到了1960年代,敲罟法传遍南北。

大黄鱼产量直接从每年5000吨,飙升到10万吨。

同时,国家也很快意识到,敲罟,这是赶尽杀绝的捕鱼法,必须禁止。

但是,来宁波产卵的鱼群已经严重受损,到了1980年,东海再也没有渔汛了,野生大黄鱼,开始从几毛钱一斤的家常菜,变成越来越珍贵的奢侈品。

接着,老渔民都会跟你说,最要命的是1974年。

那年,东海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儿。


1974年·舟山渔场

这年的春节刚过,浙江省就组织了2000对机帆船前往舟山渔场。

这里的外海,是大黄鱼的一个主要越冬场所。

果然,这一年的黄鱼特别多,远远地就听见呱呱呱呱的叫声,船开过去,发现海面下都是密密麻麻的鱼群。

之一网下去,1万斤大黄鱼,第二网,10万斤,第三网,8万斤……

接着,2000对机帆船开始拖网捕鱼。

当年,仅仅浙江省的大黄鱼产量就达到16.8万吨,然后是全国各地,前前后后赶来了5000多对机帆船,甚至就连韩国船也跑来捞走了3、4万吨。

74年春天,保守估计大黄鱼捕捞量超过了25万吨。

当年的野生大黄鱼市场价也跌到每斤几分钱,甚至有很多渔获得不到即使的处理,堆在岸边腐烂了,只能当肥料使用……

到后来,老渔民们都说,74年,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到铺满海面的大黄鱼。

接着,产量开始锐减,1980年,2300吨,1990年33吨,1996年以后,变成了东海奇珍。

大黄鱼没了,但沿海居民几千年来的黄鱼情怀还在,再加上大家越来越有钱,追捧大黄鱼,也就让它变成了很纯很纯的奢侈品。

现在,野生大黄鱼被评定为CR等级,极度濒危的物种,比大熊猫还高两个等级。

在这个故事里,很多人会埋怨福建人,你们当初为什么要把敲罟法传到浙江?

福建人也很无奈,他们说,这是从潮汕那边传过来的先进 *** 。

而继续调查,潮汕的疍家人,至少从明朝嘉靖时代就开始使用敲罟法了。

专家们说,听鱼、敲罟,这并不是灭绝大黄鱼的真正原因,真正要命的是拖网、围网

号称死亡之墙的流刺网。

这种故事在60、70年代,全世界都在发生,就像我们聊过的金枪鱼、鳗鱼一样,它们都是现代工业化捕鱼的牺牲品。

但幸好,大黄鱼还没有灭绝。

早在1985年的时候,就有人预见了未来,及时展开了拯救大黄鱼的计划。


76条亲本

这年,一个叫做刘家富的中年人,拿着76条野生大黄鱼的亲本,开始在福建霞浦研究人工繁殖大黄鱼。

研究过程充满了曲折,但幸好,我们是一个点满了农业天赋的种族。

nni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一直到2000年,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才算是彻底完成。

接下来的十几年,福建霞浦的官井洋、温州的南麂岛、台州的大陈岛、宁波的大目洋,还有舟山的岱衢洋这都成了大黄鱼的农场。

有这种近海网箱,圆形的抗台风网箱,也有这种巨大的远海网箱。

现在刘家富被称作——大黄鱼之父,各省市每年也会把几百万尾鱼苗被放回大海,野生大黄鱼的种群正在慢慢恢复。

但也有专家悲观的说,就目前捕获的野生大黄鱼来看,它们的基因标记,都还是当初那76条亲本的后代。

原先的标本当中,5、6斤,7、8斤的大黄鱼很普遍,而现在,捕到3、4斤的野生大黄鱼都能上新闻。

也许,大自然还在酝酿,酝酿着在我们儿孙的某一个时代,再用一个金色的波浪和震天的狮吼功重新出现在东海的岸边。

据说,这是很多宁波人的心愿,甚至在1996年,野生大黄鱼刚刚绝迹的时候,花车巡游中出现了大黄鱼,很多宁波人当场落泪。

直到现在,宁波、上海,一直到福建北边的宁德、霞浦。

当地人心中,都还有这种大黄鱼的情怀。

而探究当地人的黄鱼情怀,我们又能发现这样两个故事。


前505年·吴国

时间回到2500多年前,这年,伍子胥和孙武入侵楚国,吴王阖闾镇守在国内。

东夷人见吴国空虚,就从海上来进攻,吴王阖闾亲率大军,和东夷人对峙。

吴国大军驻扎在一个沙洲上,对峙进行了好几个月,风浪越来越大,粮食运送不上来,吴军眼看着就要断粮了。

于是,吴王开始祭天。

果然,祭天仪式还没有结束,就看见海上出现了一片金色的波浪,这片波浪就像千万匹野兽在咆哮一样,声音非常响亮。

东夷军队大乱,吴军则眼看着这股波浪冲上沙洲。

原来,这竟然是无数的条金黄色的海鱼,一尝,还非常好吃。

这个时候,吴王也站在高台上说,这是天神降下的食物,大家用咸水把鱼腌成鱼干,我们一鼓作气,击溃东夷。

很快,战斗结束了,吴王班师回朝。

满朝文武都来迎接,还希望吴王能够把天神降下的鱼干也赏赐自己一些。

同时,伍子胥、孙武攻灭楚国的好消息也传了回来,吴王阖闾一高兴,就写下一个大大的美字。

群臣不解,接着,吴王又大笑着在美字下面加了一个鱼字。

然后把鱼干赏赐给所有人,还说,这就是吴国的天命——天神赐鱼,走,我们跟着天神,去称霸中原。

吴王写下的这个字,传到今天,叫做鲞xiang,2500多年没有变过,依旧特指大黄鱼的鱼干。

黄鱼鲞至今都是地道江浙人之间互相送礼的心意。

酒桌上也必须有一盘金闪闪的大黄鱼。

没有黄鱼,就谈不了生意。

没有黄鱼,也就成不了宴席。

所以,你下次去江浙谈生意,如果对方是地道的海边人,那么,一定多花点银子,点一条金闪闪的黄鱼,没准儿生意就谈成了。

逢年过节,你也可以送一种叫做爵鲞礼物给对方,他肯定很高兴。

因为,这个爵鲞,正是和黄鱼情怀有关的第二个故事。


爵鲞

爵鲞,也就是宁波爵溪镇产的大黄鱼鱼干。

鱼干中间,有一抹非常好看的黄色。

这个黄色是尊贵、尊敬的寓意。

本来,爵溪不叫爵溪,而叫雀溪,是宁波海边一个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小镇。

小镇上什么都不产,唯独海面上每年春天,都会出现渔汛。

于是,雀溪人就把大黄鱼做成鲞,贩卖全国。

从春秋一直到宋朝,1500多年,一直卖的不温不火。

但是,到了元朝,北方的蒙古皇帝来了。

雀溪人发现,这帮蒙古王公们,对黄鱼鲞简直有一种发自基因的热爱。

先是蒙古人被美味征服了,接着,又是满洲人也被征服了。

这可能就跟内陆人都喜欢吃带鱼是一个生物原理吧,长期得不到ω-3的供应,只要鱼干里的一点点鲜味分成就能让内陆人大呼过瘾。

于是,从元代开始,雀溪改名爵溪。

这抹黄色,也就成了尊贵的象征。

另外,蒙古、满洲,他们都自称是黄金家族的后裔,大黄鱼的色素,正好是他们信仰上的颜色。

所以,大黄鱼的尊贵感也就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送黄鱼、送鱼鲞,这不仅代表着吴越人之间那种期待着称霸中原的心照不宣,也代表着,尊敬和尊贵的寓意。

不扯远了,话说回来,爵鲞是真的好吃,可清炖、可吊汤、可下饭,尤其是那一碗爵鲞炒饭,我当年也有苏轼那种不辞长作宁波人的冲动……


最极品的黄鱼

最极品的黄鱼叫做黄唇鱼,它是石首鱼当中的巨无霸。

2012年的时候,福建连江的黄岐镇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50多岁的老人,他家里很穷,老婆也跑了,自己每天都一个人驾着小船出海捕鱼。

但是,就在8月14日那天下午,同村的一对夫妻开着大船,在老汉前面捕鱼。

夫妻先是远远的发现海面有一具浮尸,很大,像是一个人,丈夫开船靠近了一点,看了一眼就说,不吉利,赶紧走。

不一会儿,老汉的小船也靠近了浮尸,原来,这是一条近两米长的大鱼。

而且,老汉一眼就认出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唇鱼。

老人用渔网兜着大鱼,一点点把它拖上岸。

一过秤,有160斤,看热闹的人都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鱼。

正在这个时候,鱼竟然动了一下,接着,就开始扑腾,劲儿非常大,都没人敢上去按住它。

原来,这条大鱼是在海上被船撞晕了,这会儿上岸后才醒过来。

最后,老汉以300万(美元47万,台币1310万,令吉198万)的价格把鱼卖给了鱼贩子。

为什么这么贵?

因为,黄唇鱼的鱼鳔,就是最极品的花胶——鳘肚。

中国南方,历代富豪,都有收藏花胶的习惯,中医也是对花胶一顿吹捧,说是治疗血崩的神药。

古代产妇大出血,人命攸关的时候,中医都会用花胶来起死回生。

所以,收藏花胶,也就像收藏救命符一样。

另外,也传说,花胶可以美容养颜。

于是,中国花胶市场,近几年直接牵动了墨西哥的黑帮生意,因为,我们这边的黄唇鱼越来越少,而且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但是,墨西哥那边的石首鱼还很多啊……

结果墨西哥黑帮实在太野了,捕捞石首鱼的时候经常误伤鼠海豚,而鼠海豚这又是美国国宝级的野生动物,估计只剩下18头了。

于是,你就经常可以看到中美墨三国联手打击花胶走私的新闻。

所以,出国千万别买花胶,搞不好就被当成黑帮走私犯,关起来判刑。


大黄鱼的花胶

大黄鱼也有花胶,叫黄花肚。

本来,东海里有很多7、8斤的大黄鱼,所以黄花肚在古代也不是什么顶级奢侈品。

但现在,黄花肚也很有收藏价值了。

不过,要靠人工养殖,养出黄花肚,这个技术目前还很有难度。

因为,大黄鱼在养殖的过程中,有一个越冬的问题。

本来,野生大黄鱼,每年冬天会离开宁波,去南方和西方过冬,等到春天再回宁波来产卵,这也就是形成渔汛的真正原因。

产完卵以后,到了冬天,大鱼再带着小鱼出去越冬,这样年复一年,大黄鱼才能越长越大,长成黄花肚。

但现在,养殖大黄鱼无法越冬,就只能每年11月到春节前,全部捞上来卖了,或者冰冻起来慢慢卖。

这些大黄鱼,就是你在市场里见到的平价货。

那能不能人工模拟越冬环境,让养殖大黄鱼越来越像野生种呢?

还真的有人这么干,这里有一段记者的调查。

养殖公司到了冬天,就把宁波的鱼苗捞起来,用拖船拖到福建去过冬,第二年春天在拖回来。

相当夸张,但是,这样一来一回,大黄鱼也就有了野性,又黄又大又有肌肉,卖相相当好。

也许,再来来 *** 多折腾几年,就能折腾出人工黄花肚吧,这应该是一个比卖鱼肉更赚钱的大生意。


平价小黄鱼

带鱼、乌贼、大黄鱼、小黄鱼。

这是传统中国四大海产。

小黄鱼和大黄鱼都是石首鱼科,黄鱼属的。

只不过,小黄鱼嫌浙江太热了,喜欢待在江苏、山东和朝鲜那边的海域。

小黄鱼还有很多野生的,吃不到野生大黄鱼的时候,可以试试小黄鱼。

通常,你见到小黄鱼的时候,它是这个样子的(小黄鱼酥),或者这个样子的(烧烤小黄鱼)。

有一次和霞浦朋友吃烧烤,吃着一串小黄鱼,他突然说,自己小时候吃的野生大黄鱼,肉就跟蒜瓣儿一样,那口感,那味道。

真的,即使现在3000块一斤的野生大黄鱼都没法比。

但是,怎么吃着这烤串,恍惚间就有当年的口感呢?

这个故事真是让我有点懵,不知道有没有小时候吃过野生大黄鱼的朋友也吃过烧烤小黄鱼,口感当真如此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近几年烧烤小黄鱼一统烧烤摊,看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了。

但愿别又像当年一样,山东人民集体出海,把小黄鱼也给捕没了。


黄鱼七兄弟

除了黄唇鱼、大黄鱼、小黄鱼,黄鱼七兄弟当中,还有另外四个。

老四叫做黄姑鱼,台湾有很多,油炸、清蒸非常好吃,据说,它的口感很接近野生大黄鱼。

也有人说,它和大黄鱼的区别就是叫声不同,大黄鱼呱呱呱的叫,所以叫黄瓜鱼,它咕咕咕的叫,所以叫黄姑鱼。

老五叫做梅童鱼,号称海中洛丽塔,色素比大黄鱼稳定,满身金黄,长得又软又萌,吃起来也是很细腻,广东人很喜欢这一口。

另外,烤梅童这也是浙江名菜。

老六叫做鮸鱼,长相有点恐怖,但红烧以后无敌,春天吃鮸鱼,这是闽南和台湾的传统。

老七叫做毛鲿鱼,这也是和黄唇鱼一样的巨无霸,但稍微小一点,更大的1米4左右,一条也能价值百万。

因为,它的鱼鳔也可以做花胶,叫做毛鲿肚,也很珍贵,经常在舟山一带被捕获。


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

也许,大黄鱼,这是一个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的故事。

从4毛一斤到价比黄金,它只用了30年的时间。

但是,至少几百万年以来,它们都会在每年楝子花开的时候,准时回到宁波外海,形成铺天盖地的渔汛。

它们靠着狮吼功,在东海闯荡了几百万年,没有天敌。

直到我们开始拖网捕鱼,开始在大海里制造出蔓延几海里的死亡之墙……

但好在,我们及时纠正了这一切,让我们现在还可以期待,期待在子孙后代的某一时刻,东海上再出现一片金闪闪的波浪,它们再次踩着重金属的节奏,回到我们身边。

也许,我们都能看到那一天吧。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夫人说,下次你讲讲锅包肉的情怀,是不是也是黄金家族的颜色?


(完结)

大黄鱼这样做好吃到停不下来,喷香酥脆,是很不错的下酒菜

日常生活中,我们买到大黄鱼,通常喜欢做成红烧或者清蒸的,其实还有一种新做法,这样做出来的大黄鱼,连鱼刺都不用吐。

今天懒哥要跟大家分享辣子黄鱼的做法,比红烧和清蒸吃着更香,很适合做下酒菜。

用料:

大黄鱼,孜然,花椒粒,大蒜,红干辣椒,小葱,白芝麻,椒盐。

做法:

去掉大黄鱼的鱼鳃、内脏,清洗掉内壁的黑膜,沥水。(挑选大黄鱼的时候,要看鱼眼睛和鱼鳃,新鲜的鱼,眼睛透亮,鱼鳃是鲜红的。)

先剁下鱼尾,用刀依着黄鱼骨头片成两半,将鱼头也劈成两半。

将片成2半的鱼片,再用刀剁成小段儿。

洗净红干辣椒表面,切成小段儿。洗净小葱上的泥沙,去根,切成小段儿;大蒜切末儿。

锅内倒油,等到油温烧至冒青烟的状态,放入鱼肉大火炸制。

炸到鱼肉表面焦黄酥脆,即可捞出沥油。

倒出锅内的油,不用洗锅,留下锅内剩下来的底油,倒入孜然、花椒粒、红干辣椒段儿翻炒均匀,炒出香味。

倒入炸好的鱼块,撒上椒盐炒匀。

最后撒入切好的小葱段儿和白芝麻,炒匀即可出锅。

野生大黄鱼和养殖大黄鱼




近海养殖大黄鱼




深海放养模式半野生大黄鱼




野生大黄鱼



野生大黄鱼



野生大黄鱼与近海养殖大黄鱼对比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闽东渔场内野生大黄鱼是真多,母亲小时候家里靠海边,外公也是讨海为生!据母亲回忆,那时候,家里没什么粮食,外公每次出海回来,总是挑着一担黄花鱼回家,每条都有三四斤重,那时候一斤也就卖到几分钱,还沒什么人要,没办法,也只能将就自家吃了,什么黄鱼煮稀饭,黄鱼煮挂面的,基本上是鱼为主。吃的那叫一个壕啊,换现在,可能一家一年都吃掉一辆大奔了!也就是那时候开始,大黄鱼就一年比一年少了。不知道是哪个福建的先知发明了一种叫做敲罟的 *** ,捕捉大黄鱼,大致 *** 就是一群人开着小船,组成一排,用一根长竹筒插入有大黄鱼群的海水中,然后大力敲响竹筒,产生声波,造成大黄鱼脑震荡而浮出水面,然后一网打尽,最可怜的是连幼鱼也惨遭株连,不留活口!海面上经常飘着幼鱼尸体。因为大黄鱼头中有两颗耳石,敲竹筒发出的声波使鱼头里两颗耳石产生振动,造成了脑振荡,大大小小的黄花鱼差点惨遭灭绝。到1958年,浙江 *** 下令禁止敲罟,可1960年饥荒年代,渔民为了饱腹不得不再用敲罟的 *** 。1963年国务院下了禁令,可文革期间又第三次用到敲罟的 *** ,直到1975年才停止,那时,闽东渔场内的大黄鱼也基本绝迹了。渔民几年难得一见野生大黄鱼。还好近年来随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有了禁渔政策,加上每年的人工放流,野生大黄鱼才慢慢多起来,野生大黄鱼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正常一条一斤左右纯野生的大黄鱼都要卖到1000-1500。纯野生大黄鱼身材苗条且瘦长,嘴唇为红色、胸鳍也是较长,向嘴巴方向折正常会超过嘴巴一点,尾鳍长且丰满。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每年都会投放鱼苗到天然海域,野生大黄鱼也会慢慢增多了!

不过近年平常我们的餐桌上的大黄鱼,基本还是以近海养殖为主的!价格还是很亲民的。一般一斤重的也就20-30。近海养殖的大黄鱼体形偏胖,腹内脂肪较多,头部偏圆润些。也有少部分为深海放养的大黄鱼,与近海养殖的肉质上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形态则介于纯野生与近海养殖的之间。一斤重的大约卖到80-120之间,口感还是相当不错的哦!正常出现在较高级的酒店餐桌上。不知道大家吃过没有?

黄花鱼、黄鱼面

石首鱼,南方叫它黄鱼,北方叫它黄花鱼。当年盐业经理岳乾斋更爱吃黄鱼,到了黄鱼上市,他每餐必定有一碗侉炖黄鱼,该行副经理韩颂阁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他“黄鱼大王”,后来北平银行界都知道岳老这个外号了。为什么叫黄花鱼呢?据岳乾斋说:“黄花鱼到了菊花开时鱼汛最盛,也特别肥美,鱼黄如菊,所以北方人叫它黄花鱼。”不知此说是否可靠,只好姑妄听之。

根据《清稗类钞》记载:“黄花鱼,每岁三月初,自天津运到京师崇文门税局,必先进御,然后市中始得售卖,都人呼为黄花鱼。当卢汉铁路未通时,至速须望日可达,酒楼得之,居为奇鲜,食而甘之,诩于人日今日吃黄花鱼矣。”北平的黄花鱼都是从天津运来的,在天津火车未畅通时,北平的黄花鱼都是头一天经过冰冻的。黄花鱼上市后,北平有接姑奶奶回娘家吃黄花鱼的习俗:女儿出嫁,上有翁姑,平辈有小姑小叔,晚辈有侄儿侄女,就是吃顿黄花鱼,也轮不到做儿媳妇的稍快朵颐春暖花歼,娘家人于是名正言顺地接姑奶奶回娘家痛痛快快吃一顿黄花鱼:北方的黄花鱼更大的也长不盈尺,像金门马祖两尺多长的大黄花鱼是极为少见的二中号黄花鱼大约一斤有四条,一买须是f'斤八斤,买回家收拾十净,下锅红烧,虽然放酱油,f』味可不能太重,I列为这种鱼,要小就饼、面、米饭白嘴吃,爱吃鱼的人,一条跟着一条,吃个五六条并不算稀奇二这种红烧黄花鱼还要多放大蒜瓣儿,除了蒜瓣入味好吃外,据说这个时候,正是紫荆花盛开季节,如果不小心,}J:紫荆花掉在黄花鱼里,产生奇毒,准死没救,放入适量大蒜,就无妨碍啦!

当年名医方仃珊说:…黄花鱼含有丰富蛋白质及维他命A、B、F及磷、钙等成分,滋补身体,极为有益,对老年人消化力弱者,吃黄花鱼尤为相宜,。”《雷公药性赋》里也认为甘温益胃,对病后调理可早复元。笔者胃纳较弱,食量更差,让我白嘴吃黄花鱼,也不过是一条之量,所以我吃黄花鱼时,总是剔出鱼肉,加卤子拌面吃,比炸酱打卤面,似乎又芳鲜适口多了。北平四大名医萧龙友在舍问吃过黄鱼拌面后,他弟弟六帑有严重的胃病,他让他弟弟时不常地吃黄鱼面,后来居然久久不犯,想不到黄花鱼对于胃病还有莫大裨益呢!

1947年来台,故友罗秋原主持老正兴餐馆,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弄来一条大黄花鱼,足有三尺长,隽聪肥拧,一鱼四吃,脯脍清炒,无怪清代名将年羹尧贬谪杭垣,吃到宁波运来新鲜黄花鱼,才发现前此在北方所吃黄花鱼,远不及南方黄花鱼细嫩滑美。

1964年我到金门,住在迎宾馆,饮食丰甘,清醺紫鳞,都是金门特产。盈尺黄花鱼,台湾来者,无不视同珍品。宾馆庖人是天津西沽人,教以贴发面饼侉炖黄花鱼。一说即做,面鱼登盘,同行天津乡亲固然吃得其味醑醇,就是别省同行之人,也觉得炊饼玉绘并皆精妙,吃得碗底见青天。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赛自泉 | 味道鲜美黄花鱼

味道鲜美黄花鱼

赛自泉

黄花鱼有“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简称“黄鱼”,学名“石首鱼”,在我们威海所产尤多,每年春秋都有大量上市。大黄花鱼肉肥厚但略嫌粗老,小黄花鱼肉嫩味鲜但刺稍多。饭馆所用多以大黄花鱼为主,而家庭则往往喜欢食用小黄花鱼。黄花鱼的做法很多,有糖醋、干炸、红烧等等多种。

黄花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花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黄花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所以,我们身处海边的人们是再熟悉不过了,小黄花鱼虽说难登大雅之席,然而,它却是平民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每到春秋,是黄花鱼大量上市的季节,黄花鱼就粑粑也就成了家庭餐桌上的一道名菜。

我最早接触小黄花鱼是在1993年秋,那一年我来到了威海某接待处工作,接待处就在合庆的半月湾畔。那时候我们单位的前面就是码头,只要天气好,每天都有渔船靠岸。每当渔船靠岸,码头就像市场一样,卸鱼的、装鱼的;讨价的、还价的,人声鼎沸。由于打鱼的多是本村的村民,所以我们都很熟悉。我们买鱼往往是直奔某一条船,有时称一下,记着帐,更多时候是扔下差不多的钱,直接拿走了事。小黄花鱼在船老板的眼中不是什么值钱的鱼,有时遇到船老板哪趟出海收获的多,就白给我们一些,这时候,我们也就毫不客气地拿上,高高兴兴地同船老板一起分享胜利果实。

刚买回来的黄花鱼,我们一般是先炖上一锅,然后,再烀上一些玉米饼子,那滋味,别提有多美了。在吃上几次解解馋后,我们便会大批地买一些,那时候的小黄花鱼便宜,几毛钱一斤,最多也不过一块钱一斤。我们一买就是三五十斤,回来把鱼的内脏去掉,洗净。有时直接把鱼头也随着内脏一并去掉,然后晒到院子里。晒一天后,傍晚把鱼装到网兜里,困一宿,第二天清早再把网兜连鱼提到海水里淘一下,这样做一是为了“上盐”,增加咸度,二是冲刷杂质。淘完后,接着再晒,这样经过三天(次)冲刷、凉晒,小黄花鱼基本上就成了咸鱼干,咸度也达到了日常的口味。如果再想增加咸度,多淘一两次也就足够了。

晒好的鱼干,表面上泛着一层油。我一般都是分成好多份,除了自己留一少部分外,大多都送给了亲戚朋友,那几年,周围的人跟着我没少吃小黄花鱼干。晒好的小黄花鱼干可以炸着吃,也可以蒸着吃,母亲喜欢在冬天烀耙耙地瓜时,切一碗萝卜条,然后抓上一把我晒的小黄花鱼,每遇此饭,父亲总是饭量大增。

后来,我离开了接待处,自己晒鱼干不方便了,然而,我还是喜欢买一些晒好了的鱼干,在没有新鲜黄花鱼的时候也能享受到海鲜的美味;享受到大海的恩赐。

作者简介:赛自泉,笔名清泉,威海市文登区人,从过军、编过书。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威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于《中国青年报》《齐鲁晚报》《威海日报》《威海晚报》《威海文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胶东散文年选微刊平台等媒体。曾任《威海市环翠区军事志》主编、《 *** 威海历史图集》《 *** 威海环翠历史》(一、二卷)编辑,《故事中的威海》执笔之一。出版散文集《泉墨浅香》,有多篇文章收录于各类文集中。获“海棠杯”全国散文大赛“佳作奖”,另有十余篇文章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

壹点号胶东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野生黄鱼、带鱼不能吃了?别纠结了,给您问清楚了



北京市人大日前表决通过了《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条例从今年6月1日起施行。根据《条例》新规,对北京地区垂钓、食用野生鱼类有哪些影响,记者日前咨询了市农业农村局,就相关问题予以解答。

1、黄鱼、带鱼以及市民常见的水库鱼,还能吃吗?

答:像带鱼、黄鱼之类的海产品,不论是人工养殖,或捕捞的,都不属于《条例》规定的、列入保护名录的水生野生动物,所以可以食用。北京市民常见的青草鲢鳙鲤鲫,不论是池塘养殖或水库捕捞,也都不属于《条例》规定的、列入保护名录的水生野生动物,也是可以食用的。

2、小龙虾、皮皮虾、蟹类、贝类等海鲜是否在禁止目录?

答:市民日常食用的小龙虾、皮皮虾、蟹类、贝类等海产品,都不是列入保护名录的水生野生动物,所以这些都不在禁止食用之列。

3、市民日常在河湖垂钓是否受影响,见到哪些水生动物应当放生,违反相关规定会受到什么处罚?

答:这次发布的《条例》,没有对垂钓作出新的限制性规定,市民垂钓应在非禁止垂钓水域进行。在垂钓和捕捞作业时,如误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北京市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水生野生动物的,应当立即无条件放生。若违反将依据《条例》没收猎获物,并处罚款。

4、京郊民宿能出售野生杂鱼吗?遇到这类问题如何反映?

答:根据2012年公布的《北京市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17种(类)本地鱼类如多鳞白甲鱼、黑鳍鳈、赤眼鳟、瓦氏雅罗鱼、马口鱼、宽鳍鱲、中华多刺鱼等被列入该名录。

《条例》规定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生产、经营列入名录的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市民遇到这类问题可向所在区水生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或者12345 *** 热线反映有关情况。

5、水生野生动物能否养殖?原先养殖的想要弃养怎么办?

答:《条例》规定,人工繁育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仅限于科学研究、物种保护、药用、展示等特殊情况。对于未列入名录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条例》没有禁止养殖的规定。

弃养饲养的野生动物可能会导致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以及生物安全、公共安全问题,《条例》禁止擅自实施放生活动,否则将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有弃养想法的个人或企业,可以将有合法来源的相关水生野生动物捐赠给北京市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接收咨询 *** 。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实际可以采集到的野生鱼类只有41种,隶属于6目13科32属,为维护北京水生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保护北京野生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北京市将17种(类)本地鱼类列入《北京市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予以重点保护。本次《条例》则进一步明确,对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水生动物物种核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物种,以及北京市地方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7种物种均不得捕捞、食用。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云柯

编辑:蔡文清

流程编辑:王梦莹

标签: 和黄 花鱼 黄鱼 区别 营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