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营养科普#
海洋是人类食物资源的巨大宝库。我国是全球鱼虾蟹贝类食物产量之一大国。现今交通方便,由于保鲜技术的应用,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也能方便地吃到新鲜海鲜了。
中央台正在热播的“远方的家-行走海岸线”介绍说,海产食物能烹制出多种美味佳肴。实际上,最为重要的是,海产品的营养价值大,其保健功能更应引起国人重视。国内外的研究都已经非常明确,常吃海产品,有利于降低日益增长的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和增进人的健康。
本文向各位做一综述,分做两部分。先谈海产品的营养与保健,与陆生畜禽肉类比较,它更适合现代人的营养需要;接着较详细的介绍了各种海产品在购买、储存、烹调与食用 *** 上该注意的问题,是各位应该掌握的。
这些知识不只很多内陆人不知道,即便不少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人也缺少了解,甚至还有些不良的食俗习惯。为此,很有必要为大家做下科普。
一.海产品的营养与保健
我国市场上常见的海产品分做两大类,一是鱼虾蟹贝类;二是海藻类。
与陆生的畜肉、禽肉比较,海产鱼虾类和蟹贝类食物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7-20%左右,所含热量大约只及猪、牛、羊肉的2/3。
除少数品种的鱼和虾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较高外,多数鱼、虾和贝类海产品的脂肪酸都以对健康有利的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海产品作为食疗和防病治病的国家。在历代中医典籍中,都有不少关于海洋生物入药的记载。《神农本草经》、《海药本草》、《本草纲目》等中医药书籍中关于海洋生物药用的记载,早于西方数百年。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将鲍鱼、海参、鱼肚、干贝、鱼唇称作海珍,用来滋补身体,将牡蛎、淡菜、海马、昆布、石决明用做治疗疾病的药物。
从上一世纪下半叶开始,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的保健功能为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和证实。同陆生的畜禽肉类和禽蛋比较,更适合现代人的营养需要。
笔者总结海产食品的营养与保健有四大优势:
1.矿物质含量丰富
海产品含有丰富矿物质碘,碘是人类甲状腺素的组成成分,能进大脑发育,提高儿童智商水平,降低甲状腺肿的发生率。人应该靠食物获取碘,海带、裙带菜等藻类食物中的有机碘在体内吸收、排泄慢,对预防癌症也有相当的效果。
我国居民普遍矿物质锌、硒的摄入不足。锌对维持人体正常免疫功能和儿童的生长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缺锌,智力低下,成年男性缺锌,会影响生殖系统功能。牡蛎、文蛤等贝类和虾、蟹等海产品的锌含量最为丰富。我国国土面积的72%属于低硒地区,这是由土壤的地质特点决定的,东北、西北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缺硒地区,由于农作物缺少硒,致使大部分居民膳食中的硒达不到需要量标准,缺硒与癌症、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等40余种疾病的发生有关。海产品的硒含量普遍高于陆生生物。
2.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
海鱼所含的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属于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中,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严重缺乏,由于近年来食用Omega-6含量高大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增加,致使油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6与 Omega-3比例严重失调,达25-100比1(正常比应是3.5-6比:1)。二者比例失调和缺少EPA与DHA,是导致我国居民近年来癌症、高血脂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上升的重要原因。
DHA是构成大脑神经细胞的必须物质,缺少DHA引起神经元突起的破坏,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对成人,则使脑功能提前衰退。充足的DHA供应还能减少忧郁症和痴呆的发生几率。EPA有升高人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与DHA一起能降低血脂水平,能保护肝脏,防止动脉硬化。
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在陆生生物中含量很少,主要存在于海鱼(特别是深海鱼)的脂肪中。
可见,国人增加海鱼的消费量,便显得格外重要。
3.氨基酸模式更适合人体需要
鱼类、虾类和蟹类海产品的肌纤维短,易消化,与中国人常吃的猪、牛、羊肉比较,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高。在鱼、虾、蟹类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中,精氨酸与牛磺酸的比例大,与畜禽肉类比较,更适合人体健康需要。
精氨酸是男人 *** 形成的必要物质,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常吃富含精氨酸的海产品能促进男性 *** 生成,改善成年男子性功能。
牛磺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最多的游离氨基酸,是促进神经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存活的必须物质,儿童缺少牛磺酸影响智力发育。膳食中充足的牛磺酸能促进胆固醇的分解,降低血脂水平,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有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健康的作用,还能恢复疲劳,增强体力。
研究表明,常吃富含精氨酸与牛磺酸的海产品,有利于调节人体免疫力,能延缓衰老。
4.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
海产食物比农作物与陆生动物性食物,含有更多的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皂甙、多肽等,这些物质有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辐射、降血糖、抗病毒、抗菌、抗癌、抗衰老等保健功能。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家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出数万种化学成分,比如,鲍鱼中的鲍灵素,海参中的粘多糖、皂甙,海带中的岩藻聚糖 *** 酯,水母与虾、蟹中的聚氨基多糖,海胆中的类激素样成分,鱼类和软体动物中凝集素和降钙素,虾和蟹中的虾青素,深海鲨鱼肝中的角鲨烯,鲍鱼、乌鱼、牡蛎、珊瑚、蛤蜊中的抗菌成分等。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对健康的有益作用,在国内国外科学界日益受到的重视。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和制备的活性物质,为新药和功能性保健品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常吃海产品有益健康的作用,已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居民证实。例如:
日本是海产品消费最多的国家,年人均消费100多公斤,每天吃鱼70克以上。除鱼虾蟹贝类外,一日三餐离不开藻类食物,用紫菜做的寿司是日本国民的主食。日本人的平均寿命男子为81.64岁、女子为87.7岁,为全球之一长寿大国,是同居民常吃海产品有关的。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在世界上居突出地位,心脑血管慢性发生率低。地中海饮食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饮食方式,其重要内容便是以海产品为常食。
我国台湾与香港地区居民的健康寿命居世界前列,也同海鲜消费量大有关。
二.吃海产品应该注意的问题
海产品在购买、儲存、烹调 *** 上不同于陆生畜禽肉类。消费者是一定要注意的,下面的一些知识能够掌握才好。
鱼虾蟹贝类海产品,俗称海鲜。
必须知道,海鲜比畜禽肉类更容易腐败。
比如,螃蟹死后1小时、鲐鱼死后2天,腐坏的体内便会生成大量的组织胺,吃后就会引发食物中毒。所以,除非是迅速冷冻,吃海鲜一定要选购新鲜产品。
螃蟹例外,冷冻也不行,应现买现吃。要选择购买肢体硬实,不掉腿的螃蟹,能活跃爬动的。不能买死蟹。不能自己动的个体往往便是死的。拿起来才勉强能动的,手感轻浮,则是濒死的,也不能买。
选购鱼类时,首先看鱼眼,眼睛呈透明无混浊状态,表示新鲜度高。再看鱼鳃和体表,鲜鱼的鱼鳃鲜红、紧贴,鱼体表面光亮、完整,鱼鳞无剥落,鱼肚无破损,质地坚实,有弹性。
选购虾时,要看虾壳是否与虾肉紧贴,新鲜虾的虾身完整、富光泽,壳色光亮。鲜鱼鲜虾,肉质坚实,用手指按之有弹性,不会深陷,体表无粘液,用鼻子闻,有特有的鲜味,若有腥臭味,即表示腐败。
新鲜的鱿鱼、章鱼的体表光滑、爪弯曲,斑纹清楚。
购买花蛤,文蛤、毛蚶、蛏、扇贝,海螺、牡蛎、海红等贝类产品时,应留意盛装的容器及养水是否清洁卫生,活的贝类外壳完整,有光泽,贝壳禁闭,偶而张开一条小缝,还能喷出水柱。
新鲜的牡蛎色泽青白,光泽明亮,不新鲜的蚝呈乳白或乳红色,没有光泽,质软,有异味。
芒刺在动的海胆是新鲜的,剖开后胆黄卵橙黄如米粒,排列呈五角星形。
市场上的海参等海产品有干品,也有发泡品。在选购发泡好的海参、鱿鱼、虾仁时,要注意识别不法商贩是否用碱水和甲醛溶液浸发。
甲醛是一种有毒化学物,用其浸泡过的海鲜,能增重,延长保质期,但对人有害。消费者是一定要注意识别,不能购买含有甲醛的产品吃。
被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参坚挺、结实,色泽光亮,嗅之有淡淡的药水味,鱿鱼质地坚韧、不易破碎,外观完整,虾仁晶莹透亮,食之脆如海蜇,缺少海鲜特有的鲜味。浸泡过甲醛的牡蛎,个体肥大,皱褶清晰,没有或很少有粘液,汤水不浑浊。鱼类若用甲醛保鲜,则鱼体较清洁、光滑,坚硬,弹性比没有浸泡过的鱼还要好,但眼珠浑浊,眼膜模糊。用浓度较高的甲醛溶液固定水发品有刺鼻的味道。
买来的新鲜鱼虾,要尽快烹调。如果不吃,为保证安全,应放冰箱冷冻存放,但存储时间也不宜超过3个月,存放时间过长,营养素也要遭受损失。
海产品的吃法有炸、煎、烤、蒸、涮、炖等。
从健康角度说,最有利于保存海鲜营养素的吃法是蒸和煮。
清蒸和水煮、炖汤的温度不会超过103℃,能保持海鲜所含的多不脂肪酸的稳定,有利于获取omega-3不饱和脂肪酸。
经过油炸、油煎和烧烤的海鲜,加热温度超过200℃,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时氧化变质,会使有益的脂肪酸遭受损失。用木碳等明火烧烤还产生3-4苯丙芘等致癌物,对人存在潜在的致病风险,应该避免。食物经过油煎、油炸,还会使人增加油的摄入量,对健康不利。因此,做红烧鱼、糖醋鱼时,如果要先要过油,则应尽量缩短时间。
蒸螃蟹和水煮贻贝、文蛤等贝类海产品时,必须加热彻底。
一般需在水开后持续30分钟,才能杀死携带的细菌。熏烤和火锅涮食海鲜时,不可过急,要注意将中心部分烧透。
必须注意,吃半生不熟的海鲜,因为虾、蟹、与贝类携带的细菌和寄生虫卵没被杀死,食用后便可能感染疾病。
应避免生吃龙虾、北极虾、海胆黄、牡蛎、赤贝等海鲜。
一些地方流行的生吃海胆黄、牡蛎和“醉蟹”的吃法,都存在感染疾病的风险。如果非要生吃,则一定要注意卫生。除要保证新鲜外,还必须保证作为食材的原料采自洁净、无化学与生物学污染的水域。食用前更好先放在4℃环境下冷冻一两个小时,然后在淡盐水中浸泡,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吃生鱼片近年在我国有流行趋势。必须知道,生鱼片的选料应该非常严格,产品以远洋深海鱼为主,如三文鱼、金枪鱼,出水后须迅速冷冻,在零下18度℃保存。消费者从超市里买来的冰鲜生鱼原料,在家庭加工时应该使用专用的刀具、砧板、容器,用前应消毒,切制好的鱼片要放置在食用冰中保存并用保鲜膜分隔,加工后至入口吃食的时间间隔,不能超过1小时。
从中医角度说,海产品多为寒性,所以,便不主张同时吃水果。因为吃了海鲜,再接着吃西瓜、梨等寒性的水果,寒上加寒,就有可能引发腹疼、腹泻,特别是体弱者与儿童。
烹调海鲜宜用姜、醋、蒜,或者,用姜未、蒜茸、米醋佐食。
理由是:姜性热,与螃蟹等海鲜同食,能抵消海鲜的寒性。而生蒜、食醋则有着一定的抑菌作用,还助消化。
应该尽量不用海鲜做啤酒的下酒菜。
这是因为虾、蟹等海产品是富含嘌呤的食物,在人体代谢后形成尿酸,而尿酸过多会引发痛风等病症。如果大量食用海鲜的同时,再饮用啤酒,会更加促进尿酸的形成。因此,痛风患者为避免痛疼发作、除当慎吃海鲜外,尤当注意不要同时饮酒。
大连居民的痛风发生率远高于内陆地区,即同有用海鲜佐饮啤酒的习惯有关,不能不警惕。
海螺、牡蛎、鱿鱼和蟹类等海产品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血脂偏高的人应少吃或不吃。
虾头、鱼卵,皮皮虾的生殖腺的胆固醇含量尤高,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在吃鱼、虾时,当忌吃这些部位。
有报导说,海带含砷高,食用前需长时间用水浸泡去除砷。其实,我国近海生长的海带含有的砷,99%以上的砷是无毒的有机砷,不足1%的三氧化二砷有毒,但也远没有超过规定的残留量标准,所以,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干海带通常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长时间在水中浸泡海带等藻类产品,还使营养成分流失太多。
参考文献
1.杨月欣,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2版(上册)
2.刘政.老年人该怎样吃.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3.刘政.家庭膳食百事通.四川卫生出版社.2015年
4.姜慕军等.适者长寿.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
5.方维忠.中老年病防控.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2018年
(图片选自 *** ;正文/康覆)
刘政 主任医师。上世纪八十年代留学日本,是我国较早从事现代营养学专家,曾任大连市营养餐工委总营养师。出版专著9部。欢迎关注头条号“营养学教授刘政”。传播健康科学知识,至善也。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营养科普##头条健康#
食物有趣的科普知识食物有趣的科普知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各种食物,作为一名吃货,我们应该多了解各种关于食物的知识,其实有些关于食物的知识是非常有趣的,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些食物有趣的科普知识。
食物有趣的科普知识1
1、辣不是味道,而是痛觉。
任何辣味食品都少不了一种叫辣椒素的物质,它是辣椒里的活性成分,正是因为有了它,你的舌头才会体验到火烧一般的热辣感觉。当辣椒素 *** 到舌部的疼痛感受器时,会向大脑发射疼痛警报,同时舌头温度升高,全身的感觉器官都会接收到疼痛信号。
2、为什么有人吃香菜的味道像香皂?
爱不爱吃香菜貌似是个人爱好问题,但研究发现,这种喜好其实跟遗传基因有一定关系。一种叫OR6A2的基因能让人感受到乙醛的存在,而肥皂里也含有乙醛,这种巧合或许能解释有些人觉得香菜有一股肥皂味。
3、鱼肉为什么又腥又臭?
鱼类的腥臭味主要来自于一种叫三甲胺的物质,很多海洋生物为了降低体液温度分泌三甲胺。动植物被微生物分解时同样会分泌三甲胺。
4、为什么曾经讨厌的食物变得好吃了?
答案是我们的味蕾在不断变化。人的味蕾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消失。有很多我们认为“品尝”到的味道实际上是通过嗅觉感受器感受到的。上了年纪之后味蕾不再重生,因此老年人对味道不再敏感,年纪越大越喜欢“重口味”的食物。
5、吃完豆子为什么想放屁?
豆类的糖分主要是大量的低聚糖,可是这种糖无法被人类消化系统消化吸收,于是它完好无损地穿过小肠,到达大肠,经过细菌分解产生难闻的硫和甲烷,被当作废气排出。
6、为啥吃完芦笋尿尿有股怪味?
芦笋里有一种特有的物质,叫做笋酸。它会进入你的尿液,所以你的尿就会有股硫化物的味道。
7、吃冷食被激到头痛是怎么回事?
夏天吃冰淇淋或喝冷饮时可能会突然头痛,这是怎么回事?调查人员称这是因为口腔突然收到冷食的 *** ,为了缓解低温的 *** ,头部和面部的血管收缩,血液冲击神经末梢,于是引发头痛。但有时吃冷食并不会引发头痛,原因是这种头痛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夏天吃冷食,人体不适应低温,猝不及防。而在冬天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8、为什么伤心的时候想吃高热量食物?
吃高热量食物时身体会释放血清素——一种能让人感觉快乐的荷尔蒙,对于调节情绪有很大作用。所以失恋的人经常会选择把悲痛化为食量。
9、吃垃圾食品是本能
不少人都觉得汉堡薯片等垃圾食品格外美味可口,这其实是人类的本能。原始人更青睐高卡路里的食物,以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虽然现代人运动量不大,消耗的卡路里也不多,但刻在骨子里的生存本能促使我们尽可能吸收高卡路里的食物。
食物有趣的科普知识2
10个超有趣的食物冷知识
1、毛肚可不是肚,而是牛的胃。
牛有四个胃,跟平常的动物内部结构都不一样,分别是瘤胃、网胃、重瓣胃、皱胃。毛肚一般指的就是牛的瘤胃和网胃,但是分开来的话就是毛肚和牛百叶了。
2、黑森林蛋糕是一道受法律保护的甜点。
黑森林蛋糕受到德国法律的保护。德国法律明文规定,在 *** 黑森林蛋糕时,至少要含有80g的樱桃酒,才能称得上是一份正宗的『黑森林蛋糕』。如果没有按照特定的工艺去 *** ,仍将其命名为『黑森林蛋糕』并作为商品尝试出售,将会面临店铺被关和牢狱之灾。
3、纯蜂蜜永远都不会变质。
世界上有些食物会永不变质,纯蜂蜜便是其中一种。这是因为纯蜂蜜本身浓度极高,渗透压大,水分含量极少,这导致细菌和酵母菌无法存活。蜂蜜之中还富含葡萄糖氧化酶,当它与其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后会产生大量的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这为预防细菌滋生增加了一份保障。所以蜂蜜的储存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剂,它也不会变质。
4、吃香蕉可以减压。
香蕉中有一种可以使人快乐的天然化学物质,该化学物质在百忧解中也存在,吃香蕉是一种天然的减少压力和对抗焦虑的` *** 。
5、皮肤长时间接触大蒜会被灼伤。
皮肤如果没有任何防护长时间接触大蒜,大蒜含有的大蒜素会 *** 皮肤严重时造成皮肤灼伤。
6、葡萄酒上标注的年份是葡萄采摘的日子
葡萄酒年份可不是装瓶的年份,而指的是葡萄采收的年份,相关法规为2008年1月1日我国葡萄酒标准规定:“年份葡萄酒”所标注的年份是指葡萄采摘的年份。
7、香蕉皮比牛奶还补钙
香蕉皮含有丰富的营养素:膳食纤维、维生素 C、维生素 B6、钾、镁、钙……每100 克香蕉皮含 240 毫克的钙和镁,比牛奶的含量还高。是不是心动了?
8、啤酒最早源于埃及
啤酒就是当年建造金字塔的工匠们每日的薪水。
9、日本豆腐是用鸡蛋做的,跟大豆没关系
日本豆腐连豆制品都算不上,因为它没有一点黄豆成分,日本豆腐也叫 鸡蛋豆腐或玉子豆腐,主要是以鸡蛋食盐水为主要原料而制成的一种食品,实则是一种商品化的鸡蛋羹,虽说吃起来口感比普通的卤水豆腐要顺滑一些,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成真的豆腐。
10、番茄酱曾经是药品
19世纪,番茄酱并不是食品而是药品。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番茄酱可有效降低人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现代改良后,它才成为调味品。
50个科学小知识
1、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用后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数是雄兔,这是它向雌兔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2、世界上更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
3、"四不象"真正的名字叫麋鹿,是我国的珍奇动物.
4、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5、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 *** 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6、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7、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8、为什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9、为什么人会打呵欠?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10、为什么蛇没有脚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可以是它们的「脚」。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平的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动呀!
11、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便会变白?
我们的头发中有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黑色素愈多头发的颜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话,头发便会发黄或变白。人类到了老年时,身体的各种机能会逐渐衰退,色素的形成亦会愈来愈少,所以头发也会渐渐变白啊!
12、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萤火虫会发光因为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发光器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使萤火虫能发出一闪一闪的光。萤火虫发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还有求偶、警戒、诱捕等用途。这也是它们的一种沟通的工具,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发光频率及颜色也会不同,它们藉此来传达不同的讯息。
13、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呢。
14、为什么驼鸟不会飞?
身型庞大的驼鸟类的一种,但它们却不会飞上天啊!这不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们的羽毛都太柔软,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适合飞行。另外,驼鸟的肌肉不发达,胸骨又平平的,对飞行都没有帮助。驼鸟生活在非洲,由于长期居于沙漠地区,身体为了适应环境,便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15、为什么罐头里食品不容易变坏?
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
16、 为什么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哭个不停?
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呱呱大哭,这不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开心,而是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之一口的空气呢!当婴儿离开妈妈身体出生时,他们吸进的之一口空气会冲到喉部去,这会猛烈地冲击声带,令声带震动,然后发出类似哭叫的声音。
17、为什么蜥蜴的尾巴断落后仍然不断弹跳着?
为了保护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护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当受到袭击时,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基于断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经活着,它会不断弹跳,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脱。别以为他们的生命会这样完结,其实只需多个月,尾巴又会重新长出来,继续生活。
18、为什么松鼠的尾巴特别大?
别看轻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的同时,它的尾巴正发挥很大的功用。它能够令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得到平衡,避免掉下来受伤。此外,这条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发挥保护的功用,紧紧围着松鼠的身躯,既方便,又实用。
19、为什么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节?
一般人有五只手指,而手指的长度各有不同。但是,有没有人察觉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节,而唯独大拇指只有两节呢? 原来,它的节数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节的话,大拇指会显得没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节,它便不能自如地与其它四指配合抓紧东西!
20、为什么自己搔自己时不感到痕痒?
当别人搔自己时,我们会倍感痕痒,而且不断大笑;可是,当自己搔自己的时候,我们不单不会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痒。基于我们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备,大脑会发出一种「不会有危险」的讯息,神经亦随之放松,所以便不会大笑起来和感到痕痒了!
21、为什么海水大多是蓝、绿色?
望向大海,很多时也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可是,当你把海水捞起时,你却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无色。原来,海水本身与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水没有大分别,也是透明的。我们所看到的绿色,其实是海水对光吸收能力而产生出来的现象。只有绿光能被海水吸收,从而反射出来;当海水更深时,绿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蓝色。
22、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
我们的皮肤表面长着汗毛,而每一个毛孔下都有一条竖毛肌,当受到神经 *** (例如:生气、害怕、受凉等情况)后,身体的温度会下降,而竖毛肌便会收缩而令毛发竖立起来,形成鸡皮疙瘩。除了有着保温的作用外,这个生理系统亦可使动物的体型看起来比实际更大,从而吓退敌人。
23、海马是由爸爸的肚里出世?
几乎所有动物也是雌性繁殖下一代,但海马却是与众不同,它是由雄性分娩出来的。于雄性海马的肚上有一个像袋鼠「育儿袋」的孵卵囊,雌性海马会把卵子排到雄海马的孵卵囊中。此后,雄性海马就担起孕育的责任,经过约三个星期,小海马便由爸爸的体内弹出来。
24、为什么树叶会变颜色?
树叶变色的原因与其蕴含的化学物质—叶绿素有关。当秋天来临时,白天的时间比夏天较短,而气温更亦较低,树叶因此停止制造叶绿素,剩余的养分输送到树干和树根中储存。树叶中缺少了绿色的叶绿素,与此同时,其它化学色素因而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多看到黄和褐等颜色的树叶。
25、为什么有落叶?
秋天来临的是时候,树叶上蒸发的水份比夏天多,但树根吸水却比夏天少了。为了减少树木的水分流失,茎部的细胞开始形成一个分离层,待养分完全离开树叶后,分离层会令树叶和树干隔离,树叶从而掉下来。
26、为什么鲸鱼会喷水?
鲸鱼是哺乳类动物的一种,可是它的鼻子没有鼻壳,鼻孔长在头顶上。在水中生活的它用肺呼吸,能一次过储存很多空气,不用经常到水面换气。但当它往水面换气时,它便会用鼻呼吸,而呼吸时连带海水喷出体外所发出的巨声浪便是由压力所造成的。
27、银河系有多大?许许多多的恒心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28、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
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
29、太阳系有那些天体?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30、蓝天有多高?
“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31、打雷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阴电和阳电碰到一起发生的自然现象。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带阳电,有的带阴电,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放电,发出很亮很亮的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很快受热,膨胀,并且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就是雷声。
32、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
答:飞机有两个机翼,像小鸟的翅膀一样,它还有推进器。机翼能产生升力,把飞机托起在空中;推进器能产生能力,把飞机推向前进。因此,飞机就能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了。
33、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更大。
34、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3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36、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37、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38、螳螂被称为“捕虫神刀手”
39、在非洲的乌干达,有一种老鼠能吃猫。这种老鼠同普通家鼠差不多,只是嘴巴上多一层硬壳,长得非常坚硬。这种老鼠能散发出一阵阵浓烈的臭味,猫闻到后就浑身瘫软、发抖,动弹不得。这时,老鼠就跳过去,用锐利的牙齿咬断猫的喉管,把血吸尽,然后再把猫拖到隐蔽的地方,慢慢吃掉。
40、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文鸟,当同伴不幸死亡,其它同类就会叼来五颜六色的花瓣、绿叶撒在同伴的尸体上,为其“花葬”,且一只只低垂脑袋,以表示对死者的悼念。
41、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时常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霞。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
源。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因此,我们看到睛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色彩。
42、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有两个相同的玻璃瓶,一个空着,一个灌满了水,同时从相同的高度落到地面上,哪个瓶子容易破?一般说重的瓶子容易破。可是,当瓶子灌满水后,瓶子里的水还有另外一个作用,能减少瓶子的形变,反而使瓶子不容易破了。玻璃瓶破裂,大多是由于形变引起的。空瓶子落地,地对瓶子产生一个压力,瓶子从外向里形变,终于破裂。瓶子装满水,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从而减少了形变,使得瓶子不易破裂。瓶子里装满水,再拧紧瓶盖,就更不容易摔破了。
43、哈喇味的食品有毒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食品腐败变质的情况。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是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分解变化过程,其程度因食品种类、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通常脂肪的变质主要是因为酸败,为食品诱变性污染的一种。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紫外线和氧可以使食品中的中性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进一步分解生成过氧化物和氧化物,随之产生具有特殊 *** 气味的酮和醛等酸败产物,即所谓哈喇味。食用因滞销而存放过久的已产生哈喇味的食品,会导致中毒,临床表现以胃肠病状为主,有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腹胀、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44、笑能使人健康,这是因为笑能使人肺部扩张呼吸量,加大血液循环:加速促进内分泌活动,快乐的情绪提高了食欲是消化液增多。
45、枫树叶子变红的原因:一是花青素的作用,二是叶绿素由于天变冷不断分解,被花青素取代。
46、科学家在海豚的启迪下,制造了水声探测器材——回声探测仪
47、生物的命名与模式标本:科学家们给每个他们研究过而又没有记载过的生物都取一个拉丁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名两个拉丁字,称为双名法,1758年由瑞典科学家林奈首创。定名所依据的标本称为模式标本,其中指定一个为正模,其余为副模。
48、维生素C有还原性,不能与海鲜类食物一起吃。
49、新家具中通常有甲醛存在,可以放上浓氨水来吸收甲醛
50、香肠、腌肉、咸菜中含有亚硝酸钠,在人体中一定条件下生成亚硝酸胺,致癌物质
编者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每个人都是食品消费者,食品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追求。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是“食品更安全,身体更健康”。
长沙市卫生健康委、长沙市疾控中心广泛开展食品安全进基层科普联合行动,通过各种宣传形式促进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如何吃的健康又安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Organization, WHO)发布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吧。
世界卫生组织提示食品安全五大要点
要点一:保持清洁
1.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准备食物和拿食品前要洗手。
2. 保持餐具和厨具的清洁,并经常蒸煮消毒。
3.做到厨房环境清洁,避免蚊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要点二:生熟分开
1.生的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冰箱中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2. 盛放生食的碗、盘等器具清洗消毒后,才能装熟食、凉拌菜等即食食品。
3.加工食物的刀具和砧板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要点三:烧熟煮透
1.不提倡生食和半生食肉类、蛋类和水产品,四季豆、黄花菜等蔬菜未炒熟会中毒。
2.正确的烹调 *** 和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烹调食物要煮熟、烧透,烹调食物的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3.剩菜剩饭及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一定要彻底加热再食用。
要点四:保持食物安全温度
1.烹调好的食物建议及时食用,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
2. 安全的温度是指不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温度。在5℃以下,60°C以上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可减缓生长繁殖的速度,或者停止生长。
3.畜肉、禽肉、海产品等,在放入冷冻层之前更好先分割成小块,分别包装。每次加工前取用小包食物,避免反复冻融而加速腐败变质,或造成营养素的破坏和丢失。冷冻食物建议在微波炉加热、冰箱冷藏区或清洁流动水解冻。
4.食物冷却后再放冰箱存放,要定期清理冰箱。“冰箱不是保险箱”,无论是冷藏,还是冷冻,食物都不要存放过久。
要点五: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
1.要在正规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选购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和原料,要学会看懂食品标签。
2.不采不食野生蘑菇,谨慎采食野菜,桐油和桐油果均不能食用。
3. 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用安全的水洗干净。
统筹:周曼
内容指导:张恒
视频 *** :文韬、覃歆雅、王轶楠、杨劲、朱逸轩
这篇关于膳食营养的科普文,千万别在夜里看!近期,随着疫情一起走进公众视野的“新晋网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因一句“早餐不许喝粥”,再次被网友拉上热搜榜,本来只是一句简单的膳食营养建议,却被一些人强行上升到了“崇洋 *** ”的高度,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人红是非多”吧。
(图源 *** ,侵删)
昨天张文宏主任再次回应了“早餐不喝粥”的质疑,并提出喝鱼汤的时候,鱼渣也是要吃掉的。很多小伙伴可能会感到疑惑:“自古以来”不就是早餐配粥吗?而且不是汤渣没有用吗?
作为一个非(xi)常(huan)负(ceng)责(re)任(du)的作者,今天春雨君就来跟大家引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饮食习惯存在营养误区,以及疫情防控期间怎么吃更能增强抵抗力。
- 这些饮食误区,你踩中几个?
?喝汤不吃肉,且汤越白越营养?
煲汤不管煲多久,能溶进汤里的营养物质都是有限的。而汤里的白色物质其实是乳化的脂肪,脂肪越多,汤颜色就越白,但里面的营养物质并不会更多,如果汤熬得太久还会破坏食材里溶解出来的氨基酸,反而使汤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所以如果有面馆、麻辣烫等店铺老板跟你说他们店的原汤颜色奶白整夜熬煮营养丰富,你可以化身“杠精”去争论一番(如果你不怕自己的汤里被吐口水的话):汤的颜色及煲汤时长可不是汤的营养判断标准!
(图源:123RF)
此外,喝汤时更好连汤带肉都吃掉,因为汤的营养成分是远不及肉块本身的。以鸡汤为例,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检测数据:瓦罐鸡的鸡汤中蛋白质含量(1.3%)仅为鸡肉(20.9%)1/16;维生素B2的含量,鸡汤只有鸡肉的1/3;钙、铁等不溶性成分在鸡汤中几乎没有。
(图源:123RF)
而且,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汤。部分重病患者或刚做完手术的人,体质都较为虚弱,肠胃功能都有所下降,不能很好地消化食物,此时适当喝汤有助于身体康复。但因汤中脂肪含量较高,对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胆固醇患者来说不宜常喝;另外,由于嘌呤易溶于肉汤中, 各种肉汤中嘌呤含量极高, 因此痛风患者也应该少喝或不喝这些肉汤(包括涮肉的火锅汤)。
?长期喝粥能养胃?
粥在我国可谓是源远流长的传统食品,最早《周书》即有文字记载“黄帝烹谷为粥”。因其清淡温软、易消化的特点,成为了许多老年人及肠胃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喝粥养胃也是一种常见的养生 *** 。
(图源:123RF)
不可否认的是,相比坚硬、油腻的食物,粥可以减轻胃蠕动研磨食物的负担,同时其温软的质地和易消化的特点也会给胃以舒适的感觉,因此在感冒发烧、胃肠道功能差、口腔疾病、外科手术后、食欲差等情况下,可以喝粥调节一段时间,但不建议长期喝粥养胃。
粥的含水量通常在80%以上,米含量少,热量低,一来无法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二来也不利于肠胃功能的正常恢复,甚至还会使胃的消化功能退化或弱化。此外,对于胃食管反流的患者来说,喝粥还会加重胃食管反流。
?多油多盐菜更香?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奶奶曾告诉我们,炒菜多放油,菜才香,多放盐,菜才入味儿。但多油多盐的饮食习惯,对健康的损害也是非常大的。根据2012年调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5g(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为5g);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42.1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标准为每天25~30g)。
(图源:123RF)
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饮食因素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到15.9%,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减少每日食用油、盐摄入量,有助于降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如果你对5g盐、25~30g油的量没有概念,可以准备一些能量化的油用勺、盐匙等,定量控制更为精准。
(图源:123RF)
随着居民膳食营养知识的普及,许多传统饮食的缺点都正在被弥补和纠正,对于婴幼儿、孕产妇、慢性病患者、手术康复期患者等特殊群体,也会有不同的膳食指导建议。但对于正在流行的各种碳酸饮料、快餐食品等,则更需保持谨慎少食的态度。
- 疫情期间膳食注意这6点
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在疫情防控期间,膳食营养也是极为重要的防护组成部分。根据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一般健康人群的日常膳食指导应包括以下6个方面: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的膳食应有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注意选择全谷类、杂豆类和薯类。
2.多吃蔬果、奶类、大豆。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多选深色蔬果,不以果汁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及其制品,特别是酸奶,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3.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图源:123RF)
4.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清淡饮食,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5.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在家也要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6.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选择新鲜、安全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总之,在健康营养的基础上,每餐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搭配即可。比如你明天早餐想喝粥,那再搭配个鸡蛋、牛奶是没啥毛病的;你想喝个鱼汤,身体情况允许的话连汤带肉都吃了也挺好的,没必要墨守成规过于死板。而且不单单是疫情防控期间这样吃,平常在生活中,也应该注意膳食营养均衡。
编辑:春雨医生
参考文献:
<1>鱼汤越白越有营养? 这些饮食误区你该知道了
<2>佘桂爵.痛风患者别陷入饮食误区
<3>本刊综合.养胃误区,当心“养出”胃病
<4> 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 2020-02-08,
http://www.nhc.gov.cn/xcs/fkdt/202002/a69fd36d54514c5a9a3f456188cbc428.shtml
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基本需求,更加注重食品安全的问题,那么对于食品中有哪些常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食品安全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变质。不能比如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异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在食堂乱扔垃圾。
二、怎样鉴别奶类食品
1、奶类及其制品是老弱妇孺和病人比较理想的食品,但是极易变质。鉴别奶及奶制品的卫生质量,可按以下 *** 进行。
2、鲜奶:我们正常感官状呈白或稍带黄的均匀混悬液体,无凝块、无杂质,有微甜和鲜奶独特的芳香气味。如果发现奶的颜*变灰、变黄或红,有异味, 出现凝块或沉淀时,说明奶已经变坏了,不能饮用。
3、奶粉:正常感官状应为淡黄、粉状,颗粒较小并均匀一致,无结块和异味。选购奶粉时,应检查包装是否严密,因为不严密时,奶粉容易潮解。另外要注意保质期,过期奶粉,其卫生质量没有保证。
4、甜炼乳及淡炼乳:正常的甜炼乳和淡炼乳为均匀的淡黄,味香甜,倒出时,乳液呈线状或带状流下。如果发现有凝块、霉斑、脂肪上浮和异味,说明其卫生质量不良,不能食用。
三、对这类问题有哪些建议呢?
1、不买不食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顾无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会危害健康。
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6、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7、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四、在我们饮食卫生中还有一些这样的误区,例如这些:
1、好热闹喜聚餐:每当节假日,人们大多喜欢三三两两到餐馆"撮一顿”, 或是亲朋好友在家聚餐,又热闹又便于交流感情。这样做不利于健康,不符合饮食卫生,特别是当前这一非常时期,更好实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对别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负责和尊重。
2、用白纸包食物:有些人喜欢用白纸包食品,因为白纸看上去好像干干净净的。可事实上,白纸在生产过程中,会加用许多漂白剂及带有腐蚀作用的化工原料,纸浆虽然经过冲洗过滤,仍含有不少化学成分,会污染食物。至于用报纸来包食品,则更不可取,因为印刷报纸时,会用许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
3、用酒消毒碗筷: 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数为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56°以下,并且白酒毕竟不同于医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4、抹布清洗不及时:实验显示,在家里使用一周后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细菌数量会让你大吃一惊;如果在餐馆或大排档,情况会更差。因此,在用抹布擦饭桌之前,应当先充分清洗干净。抹布每隔三四天应该用开水煮沸消毒一下, 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当,导致感染。
5、将变质食物煮沸后再吃:有些家庭比较节俭,有时将轻微变质的食物经高温煮过后再吃,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消灭细菌。医学实验表明,细菌在进入人体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温的,不易被破坏分解。因此,这种用加热 *** 处理剩余食物的 *** 是不可取的。
6、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时,习惯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为这样就比较卫生了。然而,微生物学专家认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烂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的部分也已通过果汁传入了细菌的代谢物,甚至还有微生物开始繁殖,其中的霉菌可导致人体细胞突变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经烂了一部分,就不宜再吃,还是扔掉为好。(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
文章来源:观品人间百态
【健康科普】食品安全知识 < 24条有趣的科学小知识,书上也不容易找到的趣味小知识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各种科学小知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只要你用心去发现,你会发现许多小知识能够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那么你对这些知识又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生活科普小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媂在词典中的注释非常特别,“主管茅厕的女神”。
2.曾有一项实验证明,鸡也是外貌协会,它们也更倾向于外表好
3.海豚在吃章鱼的时候会甩来甩去,而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让章鱼变得更松软一些,提升口感。
4.完全成熟的苦瓜,吃起来是甜的。
5.从生产工艺角度来看,罐头是最安全的食品。
6.通常来讲,男性的视力比女性更好一些,而女性的听力比男性更好一些。
7.使用铁锅炒菜以达到补铁的目的是完全行不通的。
8.巧克力曾被当成货币使用过一段时间。
9.在西班牙与葡萄牙之间有一条滑索,人们可以通过滑索直接跨国。
10.南极冰川有将近三分之一,是企鹅尿液组成的。
11.多数猫会使用同一只爪子来玩耍或者吃食物,也就是说猫和我们一样,也有左撇子和右撇子之分。
12.太阳看起来是黄色或者橙色的,是因为地球大气层的作用,太阳实际上的颜色是白色的。
13.女性平均一生会吃掉25万吨食物,喝掉3.7万升液体。
14.人身体内所有神经首尾相连长度可达75公里。
15.女人一生中哭的次数平均是男人的五倍,但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8年。
16.鲨鱼在捕食时会“翻白眼”保护眼球。
17.智商高的人头发中含有更多的锌和铜。
18.日本有着通过人为干预生长的正方形西瓜,而目的是为了方便收纳。
19.一汤匙蜂蜜需要12只蜜蜂终生劳作。
20.金枪鱼只有一直游动才能存活。
21.兔子能从掠食者的粪便中,嗅出自己同伴的味道。
22.一团云的重量大约有500吨。
23.美国和俄罗斯的距离只有4公里。
24.18世纪的伦敦动物园,游客需要为动物园中的动物带一只猫或狗当作食物充当门票。
没有评论的知识分享是没有灵魂的,评论区更精彩~感谢您点赞和关注,这是对我更大的支持,您的支持也将是我继续分享的更大动力。
10个超有趣的食物冷知识,让你做个有文化的吃货10个超有趣的食物冷知识,让你做个有文化的吃货!
1、毛肚可不是肚,而是牛的胃。
牛有四个胃,跟平常的动物内部结构都不一样,分别是瘤胃、网胃、重瓣胃、皱胃。毛肚一般指的就是牛的瘤胃和网胃,但是分开来的话就是毛肚和牛百叶了。
2、黑森林蛋糕是一道受法律保护的甜点。
黑森林蛋糕受到德国法律的保护。德国法律明文规定,在 *** 黑森林蛋糕时,至少要含有80g的樱桃酒,才能称得上是一份正宗的『黑森林蛋糕』。如果没有按照特定的工艺去 *** ,仍将其命名为『黑森林蛋糕』并作为商品尝试出售,将会面临店铺被关和牢狱之灾。
3、纯蜂蜜永远都不会变质。
世界上有些食物会永不变质,纯蜂蜜便是其中一种。这是因为纯蜂蜜本身浓度极高,渗透压大,水分含量极少,这导致细菌和酵母菌无法存活。蜂蜜之中还富含葡萄糖氧化酶,当它与其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后会产生大量的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这为预防细菌滋生增加了一份保障。所以蜂蜜的储存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剂,它也不会变质。
4、吃香蕉可以减压。
香蕉中有一种可以使人快乐的天然化学物质,该化学物质在百忧解中也存在,吃香蕉是一种天然的减少压力和对抗焦虑的 *** 。
5、皮肤长时间接触大蒜会被灼伤。
皮肤如果没有任何防护长时间接触大蒜,大蒜含有的大蒜素会 *** 皮肤严重时造成皮肤灼伤。
6、葡萄酒上标注的年份是葡萄采摘的日子
葡萄酒年份可不是装瓶的年份,而指的是葡萄采收的年份,相关法规为2008年1月1日我国葡萄酒标准规定:“年份葡萄酒”所标注的年份是指葡萄采摘的年份。
7、香蕉皮比牛奶还补钙
香蕉皮含有丰富的营养素:膳食纤维、维生素 C、维生素 B6、钾、镁、钙……每100 克香蕉皮含 240 毫克的钙和镁,比牛奶的含量还高。是不是心动了?
8、啤酒最早源于埃及
啤酒就是当年建造金字塔的工匠们每日的薪水。
9、日本豆腐是用鸡蛋做的,跟大豆没关系
日本豆腐连豆制品都算不上,因为它没有一点黄豆成分,日本豆腐也叫鸡蛋豆腐或玉子豆腐,主要是以鸡蛋食盐水为主要原料而制成的一种食品,实则是一种商品化的鸡蛋羹,虽说吃起来口感比普通的卤水豆腐要顺滑一些,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成真的豆腐。
10、番茄酱曾是药品
19世纪,番茄酱并不是食品而是药品。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番茄酱可有效降低人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现代改良后,它才成为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