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里面有2个大品种,一个叫“健脾丸”,一个叫“人参健脾丸”。根据国家药监局的统计,人参健脾丸有196个不同的厂家品种,健脾丸有134个不同的厂家品种,都不少。那么,人参健脾丸和健脾丸有什么区别呢?
健脾丸
人参健脾丸
由于都是常用品种,人参健脾丸和健脾丸都是药典收载品种。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的记载,人参健脾丸由11味中药组成,分别是人参、炒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炒酸枣仁和制远志。而健脾丸由6味中药组成,分别是党参、炒白术、陈皮、炒枳实、炒山楂和炒麦芽。所以,人参健脾丸并不是比健脾丸多一个人参而已。
从成分角度看,两者的异同点在于:
(1)人参健脾丸的补气成分包括人参、炒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和炙黄芪,健脾丸的补气成分包括党参、炒白术和陈皮,二者相比较,人参健脾丸作用更强。
(2)除了补气药,人参健脾丸含有理气导滞的木香和砂仁,补血活血的当归,安神敛汗的酸枣仁和远志,所以,人参健脾丸功效上比较发散,除了健脾理气之外,也能养血安神。
(3)除了补气药,健脾丸还含有炒枳实、炒山楂和炒麦芽,都是理气消食的中药。所以,健脾丸在功效上比较专注,主要就是脾虚伴有食积的问题。
人参健脾丸与健脾丸的组方不同
但是,实际上,这两个药的说明书,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它们之间功效的差异。
人参健脾丸: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健脾丸: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从这两个药的功效记载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功效描述几乎是一样的。都有“健脾”,都能治疗“脾胃虚弱”和“便溏”。其他的主治症,人参健脾丸的“脘闷”类似于健脾丸的“脘腹胀满”,人参健脾丸的“不思饮食”类似于健脾丸的“食少”。因此,这两个中成药的功效描述是非常接近的。
从目前的文献报道来看,人参健脾丸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荨麻疹、肝脏疾病等疾病。而健脾丸常用于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厌食症、小儿疳积、肠易激综合征、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从文献报道出来的主治症角度来看,二者均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但人参健脾丸还有在皮肤科和肝脏疾病的治疗经验。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人参健脾丸和健脾丸的区别,不只是有没有人参。从组成和功效上看,虽然两者都用于脾气虚证的治疗,但是健脾丸侧重于健脾消食,而人参健脾丸则在健脾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养血安神的作用。
【小金药师说药事】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众所周知,人参健脾丸是典型的补脾虚的中成药,是一种常用中成药,原方出自明,《景岳全书》,可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临床如出现身体虚弱、精神倦怠、面色萎黄、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或肠鸣腹泻、舌淡胖苔白、脉虚弱等症状时,均可选用本品。
先来分析下它的组成:
组成:
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炒)、远志(制),辅料为赋形剂蜂蜜。
组方分析:
君药:
人参、山药,益气健脾。
臣药:
茯苓、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当归活血养血。
四药合用,助君药健脾益气,利水除湿止泻。
佐药:
陈皮、砂仁,健脾和胃。
木香,理气健脾,调理中焦气机。
使药:
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
诸药共奏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之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它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但最近好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吃了没多大作用?或者说用了后反而感觉不舒服?下面我们来看看:
为什么脾虚吃了后却无用?
人参健脾确实补脾虚,但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脾只是这个身体机体的一部分。除脾外,身体还有肝、心、肺、肾四个脏,这四个脏与脾脏构成人体的五大脏。这五大脏气相辅相成,相生相克。除五脏之外还有六腑,经络,如果不找出根本原因,还是无用。
当脾虚时,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一个补脾的事。还要注意这些问题:
1、身体是否有气郁
气郁主要跟肝气郁结有关,肝主疏泄,调肝气的主要手段就是疏肝理气。肝主藏血,涉及到问题是活血、养血。气郁的问题普遍存在。
若身体存在气郁,身体的各个脏腑、经络运转的都不会太顺畅,比如常见腹胀。如果某一处有气的郁结,时间久了,很可能更严重。所以,在调理身体之前首先要看身体的气运行的通不通畅。
虽说气郁是无形的,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诊舌和观察日常情绪变化判断出来。需要注意的是,疏肝理气的药物多耗气动血,在调理时还要考虑补气补血。
2、身体是否有湿浊
营养过剩。吃的太好、太多,是造成体内湿浊太多、身体积滞过重的主要原因。简单点说就是体内垃圾太多,典型的症状就是高血脂症。
解决湿浊,就要除湿化浊,这涉及到的脏腑就是脾胃。所以,看脾胃功能是否正常,就要看腑气是否通畅,看浊气的轻重,然后再根据判断选择相应的药物。
3、身体是否有瘀血
当身体气运行不通畅时或湿浊重时都可以阻碍血的流通,很容易在体内形成瘀血,形成的瘀血反过来又会阻碍气和血的运行,解决瘀血的 *** 就是活血化瘀。在活血的同时还要考虑对自身气、血的消耗,相应的要配上补气补血的药物,这样才好。
4、虚不受补
气郁、湿浊、瘀血这三个因素若是不清除掉,即使身体虚弱,气血精津液也不会顺畅地补到身体里去。而且营养物质也很容易堵在某个位置变成郁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不受补。
所以,要想进行调理,一定是要先看身体的气、血是否运行通畅,体内是否有阻碍气血运行的湿浊。市面上销售的大多数中成药都是偏于作用在 某一个方向,有的偏于理气,有的偏于活血,有的偏于祛湿,有的偏于排浊,不能简单地对照说明书服用,需要综合调配。
我们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要询问医师后再正确选择,中医讲究辨病论治,五脏属于一个整体,一脏不安都会引起其它气脏的不适,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糊涂,使身体造成伤害!
大家好,我是沈医生。脾气一衰,湿气自来,今天沈医生就送你一个益气健脾中成药大总结,脾强湿自除,快来点赞收藏吧!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好好吃饭,不是暴饮暴食,就是节食减肥,或者因为工作压力,饿一顿饱一顿,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都会造成我们脾胃的虚弱。
“脾胃为水之中源”,在运化身体的水液环节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脾胃虚了,就会导致我们身体里的湿气重,出现身体困重,昏昏沉沉,舌苔厚,齿痕重的症状。
现在沈医生就把这8个益气健脾中成药送给你,脾胃功能被我们补强了,身上的水湿自然就被脾胃运化掉了。快来结合自己的表现看看你适合哪种吧!
之一个,参苓白术丸,可以健脾益气。主要是通过健脾益气,来化湿止泻,中医说“泻责之湿”,如果你是因为脾胃虚弱导致的湿气不能运化,表现在经常拉肚子,大便很稀,,很容易粘在马桶上冲不下去,精神疲惫,不爱动,舌头很湿润,伸出来时间久了像要滴水一样,就可以参考使用了。
第二个,香砂养胃丸,可以温中和胃。脾胃气虚久了,就会耗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阳虚,“阳虚则寒”,如果平时总是觉得胃里冷疼,吃饭很难消化,总感觉有东西堵在胃里,还会肚子胀,有时候还会呕吐酸水,同时还精神疲惫,不想吃东西,有口气。这就是胃阳不足了,可以参考香砂养胃丸来温阳和胃。
第三个,香砂六君丸,可以益气健脾和胃。香砂六君丸主要是针对脾虚气滞,导致的肚子胀,爱打嗝,爱放屁,大便还会好几天解一次,但是大便不干,还是溏稀不成形的。这都是因为气不够,气机运行不畅了,同时还会消化不良,精神疲惫等等,这个时候就可以参考香砂六君丸来补脾益气,养胃和胃了。
第四个,补中益气丸,可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气宜升”,就是说,脾气应该往我们的人体上部走,有提升脏器和身上清气的作用,如果脾气下陷了,提升的作用就下降了,我们就会出现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等情况,同时还会精神疲惫,不想吃饭,经常拉肚子,吃啥拉啥。这个时候就可以参考补中益气丸了。
第五个,人参健脾丸,可以健脾益气,和胃止泻。方子里用了大补元气的人参,说明补气的作用是很强的。如果你脾胃虚弱,气虚更明显,经常觉得气短,稍微运动一下就喘不上气,身体很弱,容易感冒,懒懒的不想动,不想吃东西,还经常肚子胀,犯恶心,想吐,大便溏稀不成形,就可以参考这个了。
第六个,附子理中丸,可以温中健脾。主要是针对脾阳虚弱,脾胃虚寒有很好的作用,如果你经常拉肚子,尤其是吃了凉的,手脚冰凉,总是暖不热,还很怕冷,感觉整个肚子都是发凉的,很不舒服,这个时候就可以参考附子理中丸了。
第七个,四君子丸,可以益气健脾。如果是刚刚开始有了脾胃虚弱的症状,比如精神疲惫,不想吃饭,大便溏稀,舌头有齿痕,就可以参考这个中成药了,因为四君子丸作为一个益气健脾的基础方,只有四味药,病情简单的时候可以参考,生病时间久了,症状多了,还是要加减一下其他的药物配伍。
第八个,黄芪健中丸,可以散寒益气,健胃和中。如果是在脾胃虚弱的情况下,又感受了外界的寒邪,比如吹了冷风,空调间呆久了,吃了凉的东西,突然出现了怕冷,肚子疼的症状,而且身体很虚弱,只想躺着不动,这个时候就可以参考使用了。
最后跟大家说一下,所有的用药都要建立在辨证的基础上,如果看了医生的分享,还是对自己的情况拿不准,就不要随便用药了,更好还是寻求正规医生的帮助。你学会了吗?
药店中常见的人参养荣丸,补气血、养心脾,还能治疗这4种疾病!经常有患者是气虚、血虚,脾也虚,以至于浑身无力,对什么都提不起来兴趣,这种体虚在老中医眼里其实无处可藏!这时就需要补气血、养心脾。
有一个经典中药补方非常适合这种情况,它就是【人参养荣丸】,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此方最被人熟知的是在《红楼梦》中,病美人林黛玉长期服用的药中就有人参养荣丸。
这个方子究竟怎么样?我们从它的配方中研究一下。
首先用到的之一组是人参、黄芪的组合,它们是大补元气之物,而“气”又是人体活动、脏腑工作的重要动力;
再看熟地黄+当归+白芍的组合,它们都是滋阴养血的。血液是人体营养的源泉,有了血液的濡养,各脏腑才能稳定工作;
五味子、远志这是养心安神之品,浑身乏力、对生活没有兴趣,这些也都离不开心气不足的问题,而滋养了心脏、安稳了心神,人才能更好的生活;
接着就用到白术、茯苓做益气健脾之效,也就是补益身体内中气,提高脾的工作能力;
此外,再加入肉桂温肾、暖脾,陈皮理气和中、醒脾,炙甘草补脾和中,还能辅助诸药发挥药性,全方位的助力脾的工作。
而之所以如此强调脾的作用,就是因为脾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的工作正常、工作能力好,人体的气血状态才能不断地改善。
总的来说,人参养荣丸是一个很全面、很优秀的补气血、养心脾的方子,既然方子这么好,大家都吃点补补行不行?这显然是不行的。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人参养荣丸呢?
之一种,气血两虚的朋友。
这类患者就是动不动就浑身乏力、只想躺着,还会有面色淡白的、头晕、耳鸣的情况,人参养荣丸就能帮助补充身体活力的作用,滋养身体。
第二种,经期频繁延迟的女性朋友。
月经延迟的原因多发生在“寒凝、气虚、痰湿、血虚”这四个方面,也就是说气血运行不畅了,人参养荣丸能很好的补充气血、活跃气血运动,也就能帮助解决问题了。
第三种,久病体虚之人。
中医常说:“暴病多实,久病多虚”,这就像前面说的林黛玉一样,一个常年生病的人,身体各处都是“漏洞”,人参养荣丸就是很好的填补缺陷,只有恢复了气血,人才能更好的恢复精神。
第四种,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慌心悸患者。
这类患者经常发生心慌、心悸,感觉心脏总是乱跳,其实就是我们的血液中心—心脏,动力不足了。因此,我们可以用人参养荣丸来补充心血来濡养心脏,也强健气血生化之源—脾,更好的供应心脏的正常工作。
而要是身体阳气亢盛、阴虚内热的患者,甚至身强体壮的健康朋友,如果使用了人参养荣丸,则容易助推阳火,使人发生头晕、头痛等问题。
所以说,人参养荣丸虽然是一个很好的中成药补品,但并不能随意使用,该有的注意事项也是不能忽略的。
而且,也由于中成药兼顾较广的使用范围,仅依靠中成药并不能直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如有需要,还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避免贻误病情。
脾胃虚弱怎么办?常用4种古方专调肠胃不适,该如何选择?中医上讲脾胃乃后天之本,可能很多人还是感受不了它的重要性,中医认为“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一旦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临床上常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药材健脾益气,但须科学配伍,辩证用药。
今天介绍4种最常用的健脾胃中成药,并详解适宜症状。
1、人参健脾丸
主要功效: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重点说明:人参健脾丸重用黄芪、山药,着重健脾益气,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体弱倦怠。
2、人参归脾丸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重点说明:人参归脾丸也是针对脾虚,但更侧重于心悸失眠,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人参归脾丸不是安眠药,而是重用人参、当归养血益气,从而改善失眠。
3、参苓白术丸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
重点说明:参苓健脾丸是补脾药中最平和的,它能通过补脾而利消肿。这个药可以健脾也可以利水,相当于因脾虚水肿的人的“瘦身剂”,因为药性平和,可以长期吃。
4、补中益气丸
主要功效:调补脾胃,益气升阳,甘温除热。
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1次9g,大蜜丸1次1丸,1日2至3次。
重点说明:针对身体消瘦、面色发黄、易疲劳的人,总觉得有气无力,下午症状更明显。这种人适合把“补中益气丸”当保健药吃,每天吃一次,可以坚持吃到虚弱症状改善。
健脾胃的中成药众多,不同药物在功效上也细微的不同,而且脾胃虚弱通常表现为不同的症状特点,所以药物的选择必须结合患者自身的症状,只有辩证准确,方能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或者不规范使用。
在我国的中医理论中,脾胃是消化五谷,疏布精微的重要器官,开创脾胃学说的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指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因此,如果脾胃不够强健,脾胃虚弱,就会造成身体各种各样的不适问题,营养吸收不良,睡眠不好,气血不足,食欲不振,身体乏力,大便溏稀,腹痛恶心,面色萎黄等症状和问题,都有可能是因为脾胃虚弱所导致。
人参健脾胃和人参归脾丸是我们在调理改善脾胃虚弱问题时常见的药物,这两种药物,名字上只有一字之差,在药物组方上,也有很多成分是一致的,具体这两个药物有什么差别,今天就来和大家简单的探讨一下。
人参健脾丸和人参归脾丸的相同之处
先来看下两个药物的组方:
人参健脾丸共含11味中药:人参、炒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
人参归脾丸含有10味中药:人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炙黄芪、当归、木香、远志、龙眼肉、酸枣仁。
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中成药中,重复的成分有8味之多:人参,白术、茯苓、黄芪、当归、木香、酸枣仁、远志,这些药物中,人参,白术,茯苓这三味药物都是主药,人参是大补元气的补药,不但能补脾,还能够补肺气,具有生津安神之功效;白术、茯苓都具有健脾益气,渗湿利水,益胃和中之功效,这三味药物,再加上黄芪补气,当归补血,木香理气,远志,酸枣仁安神解郁,这些药物的功效组合起来,其补益脾胃的效果自然也就出来了。
这8味药物可以说涵盖了补养脾胃、安神宁心、去除湿气,补血理气等方面的功效,这也是这两个中成药物能够起到的类似的药物作用,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这两个中成药,虽然名字上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应用人群却也有一定的差异。
人参健脾丸和人参归脾丸的不同之处
从前面列出的药物成分来看,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两个中成药的组方,不但成分上有一定的差异,而在各类药物的先后顺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先后顺序代表什么,一般代表了方中药物用量的大小,也就是说,因为组方的不同,方中类型相同药物,在不同的成药中的用药量也不同,其药性上,药物应用人群范围上,自然也就有所差异了。
人参健脾丸中,比人参归脾丸多了山药、陈皮、砂仁这三味药物,有点中医药知识的朋友都知道,这三味药物,都是健脾理气,和胃生津的重要药材,配合人参,白术、茯苓等药物,人参健脾丸的主要作用方向,在于增强脾胃对于饮食的消化能力,改善饮食消化不良带来的一些不适症状,同时还具有补益气血,安神宁心的功效,如果您有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乏力气短,大便溏稀等问题,服用人参健脾丸来补益脾胃,改善这些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系统以及全身症状,则是更为对症的。
而人参归脾丸中,比人参健脾丸增加了甘草、龙眼肉这两味中药,甘草能够补脾益气,调和诸味药性,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增加这两味中药材的同时,人参归脾丸中还重用了黄芪和当归,补益气血,因此,人参归脾丸的主要适用人群则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气血亏虚,心脾两虚的朋友,如果您因为脾胃虚弱导致气血严重不足,从症状上可能表现为面色萎黄,心悸失眠,乏力少食,月经量少等问题,对于上述症状和问题的朋友,服用人参归脾丸,则是更好的选择。
简单来说,人参健脾丸的主要用药方向是调理脾胃虚弱,改善饮食的运化以及相关的消化道不适症状;而人参归脾丸的作用方向则偏向于脾胃虚弱所导致的气血不足的情况,在补益脾胃的同时,还有更强的补心养血,补气安神的功效。朋友们在选用这两种药物时,一定要确认自己存在脾胃虚弱的情况,在这个病理基础上,再结合两个药物各自的特点,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药物服用即可。
两成药,一字之差,人参归脾丸和人参健脾丸,你可知区别在哪?有些药虽只一字之别,但适用的人却大不同,如人参归脾丸和人参健脾丸就只有一字之差,可别用错。
一、用药相同
两者所用的中药材,均有人参、白术、茯苓、木香、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这八味药,这八味包揽了补气化湿、补血和安神的功效。
二、用药差别
1、人参归脾丸
是在这八味基础中药之上又配伍了龙眼肉和甘草。
其中甘草具有补气的功效,而龙眼肉在临床常用于养血安神,也就是说人参归脾丸在补气养血、健脾养心的基础上,又具有了养心安神的作用,
这就适合出现心慌,健忘失眠,吃得少,便溏、身体倦怠、面色微黄这类患者。
2、人参健脾丸
在这八味中药材的基础之上又添入山药、陈皮和砂仁这三味中药材。其中,山药起到了补气的功效,像陈皮和砂仁,是具有燥湿化痰,行气的中药材,
所以人参健脾丸,主要以补气健脾为主,还具有理气、消食、祛湿的功效,适合于脾胃功能不足,如消化不良导致的腹泻、精神倦怠、面黄肌瘦、恶心呕吐等症。
3、应用人群
①.人参健脾丸以益气健脾祛湿为主,适用于腹胀、不思饮食等,脾胃虚弱的患者;
②.人参归脾丸则侧重于补益心脾,适宜没食欲、有心慌感、还睡不着、便溏等心脾两虚症的患者。
出现类似症状的,不要自行用药,还需在中医的辩证指导下,正确加减配伍组方。
健脾丸、人参健脾丸、保和丸的区别健脾丸、人参健脾丸和保和丸丸是常用的中成药。3种药物均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但因组方有别,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在具体应用时,还需区分对待。
健脾丸
组方:党参,炒白术,陈皮,枳实(炒), 炒山楂,炒麦芽 。
功效: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方解:
① 方中党参、白术益气健脾,以补脾虚,共为君药。
② 山楂、麦芽消食化滞以消食积,为臣药。
③ 枳实、陈皮理气和胃为佐药。
诸药相合,共奏健脾开胃之功。
适用人群:用于胃下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属于脾虚食滞证候者。
用药提示:脾虚食少,内无积滞者禁用健脾丸。
人参健脾丸
组方:人参 ,白术(麸炒), 茯苓,山药, 陈皮, 木香 ,砂仁, 炙黄芪, 当归,酸枣仁(炒),远志(制)。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方解:
① 黄芪、白术补脾胃气虚,为君药。
② 人参增强黄芪、白术补气健脾之力,茯苓加强白术健脾渗湿止泻之功,山药健脾止泻,共为臣药。
③ 木香、砂仁、陈皮理气和胃,助运消痞,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
④ 当归养血和营,协助黄芪、白术、人参补气养血,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共为使药。
诸药配用,共奏益气健脾、和胃止泻之功。
适用人群:用于厌食症、消化不良性腹泻、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属脾胃气虚者。
用药提示: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保和丸
组方:山楂、六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麦芽。
功效: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方解:
① 方中重用山楂,能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为君药。
② 神曲消食健脾,善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下气消食,长于消谷面之积,同为臣药。
君臣相配,可消一切饮食积滞。
③ 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渗湿健脾,和中止泻;连翘清热散结,均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奏消食、化积、导滞之功,使食积得消、胃气得和、热清湿去,诸症自愈。
适用人群: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婴儿腹泻等。
用药提示:保和丸药性平和,以消食和胃为主,若腹胀痛,便秘者不宜使用。
三者的异同点
三者相同点
健脾丸、人参健脾丸、保和丸均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均可用于消化不良,食积证。
三者不同点
① 健脾丸适用于脾虚食积证,消补兼施,补重于消。
② 人参健脾丸,重用人参大补脾气,以补为主,通过补脾气,达到脾健胃和、消食的目的,更适宜食少难消者。
③ 保和丸重用山楂,能消一切饮食积滞,特别适宜消肉食油腻引起的积滞,,以消食和胃为主,补脾功效相对较弱。
一句话概括:
吃多了不消化,用保和丸。
素体虚弱,吃一点也难消化,用健脾丸。
脾虚严重,食欲不振,饮食不消,伴有慢性腹泻者,宜用人参健脾丸,重补脾气。
70多岁的老方患有慢性胃病多年,每天都是茶饭不思,身体疲倦乏力,经人推荐后到药店买了点健脾丸,服用一段时间后果然有所好转,食欲增加了,身体也比以前有气力多了,于是乎他将这个治疗 *** 告知了和自己一样症状的老李,老李去药店买了几盒健脾丸后,发现自己确实是能吃得下多些东西了,但是失眠多梦的症状仍然没有缓解,这让老李有点奇怪。
“都是服用的一个药物,为啥他能治好,我却治不好?” 带着这样的疑问,老李去了家附近的诊所,医生在了解老李的症状过后,得知他有冠心病,建议他将健脾丸改成归脾丸,再配合一些益血活心的药物一同服用,坚持了一月有余的老李病情大有好转,吃嘛嘛香,晚上也能很早入睡了。
短短一个月,就能有如此大的变化,其实都和这之间的用药奥秘有关。
健脾丸,归脾丸,一字之差有何区别?
我们先来了解下归脾丸为何叫归脾,很好理解,也就是把原本脾所管理的水、血等物质,都重新归脾管理。从中医角度来看,脾的功能有很多,如帮助吸收食物精微物质、运化水液、统血等;所以当假设脾虚、气不足,那就会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多梦、不想吃饭、饭量减少、肢体无力等表现。
而归脾丸和健脾丸,从整体来看,都是治疗脾虚的药物,可补气、健脾胃,也就一个字的差别,但是它们之间可有大大的不同,包括药物组成、治疗作用以及适应症等都是不一样的。
像老方服用健脾丸后之所以管用,主要是因为这款药方当中含焦三仙、消食药物、黄连、肉豆蔻等,可有效缓解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所以对于老方这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饮食积滞的慢性胃炎患者就很有效果。
而归脾丸,是由黄芪、龙眼肉、枣仁、党参、茯苓、当归、白术、远志、灸甘草、生姜、大枣、木香等药材水煎制成的蜜丸。其中,党参、黄芪有补脾胃之气之功效;白术、茯苓可健脾和胃;龙眼肉、远志、枣仁有养心安神的功效,所以更适合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神经衰弱、失眠多梦以及冠心病等患者,就比如老李。
所以,虽然就一个字的差别的,但是用起来确实很有讲究的,大家可一定要分清楚了在使用。说完了归脾丸,我们再来聊下健脾丸。
那么健脾丸是针对什么症状的呢?
想要了解一个药物的治疗作用,首先要看的就是它的组方,而此药药物的组成主要包括人参、白术、陈皮、炒麦芽、山楂、枳实等。其中,前3味药有健脾、祛湿之功效;后3味药有消积、导滞的作用;所以,健脾丸是消补兼施,标本同治的一个健脾、消食的方子,更适用于脾胃虚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积食的人群。
而说到这两剂药方,不得不提到人参健脾丸和人参归脾丸,也就是在原有的组方上添加了人参这一味药之后,这两种药物又有何差别呢?
人参健脾丸≠人参归脾丸
·人参健脾丸的组方
此药方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等组成。
·人参归脾丸的组方
此药方由人参、黄芪、龙眼肉、枣仁、党参、茯苓、当归、白术、远志、灸甘草、生姜、大枣、木香等组成。
可见两者要放都含有人参、茯苓、白术、黄芪等来益气健脾;含木香理气健脾;含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含当归养血活血。
但是不同的是,人参健脾丸还含有山药、陈皮、砂仁等加强健脾和胃作用的药材;而人参归脾丸有龙眼肉、灸甘草来不学合营;同时相同的药材的使用剂量也不同,人参健脾胃侧重点在于黄芪、山药,更注重健脾益气;而人参归脾丸重用当归、人参,更注重养血益气。
所以,因这些差异,导致两者的药效也是不一样的,人参健脾丸更适应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不思饮食、体弱、疲劳无力等病症;而人参归脾丸更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健忘、吃的少、身体疲倦、面色萎黄以及脾气亏虚引起的便血、崩漏、皮下出血等病症。
虽然这些药看起来差不多,有时候就一个字、一味药的差别,但是就这点差异带来的作用可是大不同,所以,为了安全、疗效起见,建议大家还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服用,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
参考资料:
<1>罗大伦.滋补心脾的妙药——归脾丸
.家庭科学,2010:34-35. <2>刘德泉.健脾丸、归脾丸不是一种丸
.家庭健康,2013:28-28. <3>居正.归脾丸与现代应用
.《家庭中医药》,2015:37-37. <4>祝建材.“健脾”“归脾”要分清
.家庭科技,2014:28. <5>无.人参健脾丸与人参归脾丸有区别
.健康必读:乡村医生,2011:27-2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2个健脾益气的中成药,补脾胃、益肺气,改善胃肠不适、体弱乏力总是胃口不佳、四肢乏力、精神倦怠、腹泻、大便不成形、全身总是“懒懒的”或经常腹胀,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和学习。可能是脾胃虚弱所致,脾虚当以健脾主治疗。
参苓白术散 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等10 味中药组成,方中人参甘苦微温,人脾肺二经,擅补脾肺之气,白术甘温而性燥,既可益气补虚,又能健脾燥湿,茯苓甘淡,为利水渗湿,健脾助运之要药,三药合用,益气健脾,共为君药。山药甘平,补脾胃而益肺肾,莲子甘平而涩,既能补益脾胃,又可涩肠止泻,二药助人参、白术以健脾益气,兼以厚肠止泻,扁豆甘平微温,补脾化湿,薏苡仁甘淡微寒,健脾利湿,二药助白术、茯苓以健脾助运,渗湿止泻,四药共为臣药。砂仁芳香辛温,化湿醒脾,行气和胃,桔梗辛苦而平,可开提肺气,宣肺化痰止咳,二药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补脾胃、益肺气之功。
主要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现用于治慢性结肠炎;治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消化功能减退:如慢性胃肠炎、贫血、肺结核、慢性肾炎等消耗性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症;用于脾虚湿阻证黄褐斑。
注意事项:服用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吃萝卜;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 *** 有下坠感者忌服;宜饭前或进食同时服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其他疾病患者、孕妇以及正在使用其他药品者,使用本药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人参健脾丸 源于《证治准绳》,由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黄芪、木香、陈皮、砂仁、当归、酸枣仁(炒)、远志(制)组成。 方中人参、白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为君药。茯苓健脾渗湿止泻,山药补脾益气止泻,黄芪甘温,能补脾肺之气,且能升阳益胃,共为臣药。木香行气止痛,陈皮理气和胄,砂仁和中开胃,三药芳香化湿,和胃醒脾止泻,当归补血活血,行气止痛,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以上均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之功。
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1.泄泻: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所致,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恶心呕吐,脘腹疼痛,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2.痞满:脾胃虚弱,气机阻滞,运化不行所致,症见胃脘痞闷胀满,午后为甚,矢气则舒,纳食减少,嗳气泛恶,大便时溏,神倦乏力,面色白或萎黄,荅薄,脉缓弱。
3.纳呆:脾胃虚弱,胃气不和所致,症见纳呆,食少,或不思饮食,脘腹痞塞,胀闷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时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
注意事项:人参归脾丸与人参健脾丸,两药虽一字之差,但功效侧重不同,健脾丸重在治疗脾虚挟湿泄泻、顽固不化、食少乏力等症;而归脾丸重在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两亏引发的诸症。 使用时应辨证施治,不可互相代替。需要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