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6 0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除了理头发,还有哪些习俗呢?

二月二,“龙抬头”,又称春耕节,春龙节,是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日,“龙抬头”源于人类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在古时文献记载颇多,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寓意春耕开始,自古以来,人们将这一天作为祈福纳祥的好日子。

二月二,龙抬头,关于这一天的禁忌,你知道多少呢?我记得往年到了这一天,理发店生意爆满,人们认为在这一天理发,会像龙一样,从睡眠中醒来,开始活动,所以这一天理发很重要,龙抬头,走好运,图个好彩头,家中有小孩子,不能外出理发的,家长还会拿剪刀,给孩子轻剪几根头发下来,寓意理发完毕,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撒灰引龙,至今我家还保留这个习俗,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要开始行动了,用簸箕装着草木灰,沿着自家院子外墙撒一圈,形似传说中的龙,寓意把象征吉祥的龙,引到自己家中,给自家带来好运,粮食丰收,财源滚滚。

说一说我们家乡的习俗,在山东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熟悉,炸油糕,炒糖豆,吃猪头等习俗,放学回家之一件事,就是现吃炒糖豆,用糖水活好的面团,放进沙土中翻炒,出锅晾凉后,酥脆可口,小时候可指望这个解馋呢。

二月二,哪少的了糖豆美食,酥脆可口,现在特殊时期,外面也买不到,自己在家做,营养美味,干净卫生,给孩子解解馋也好。

炒糖豆

食材:面粉、白芝麻、酵母粉、鸡蛋

调味:白糖


1、碗中加入300克中筋面粉,2克酵母粉,10克白糖,打入2个鸡蛋,用筷子混合均匀,准备适量的温水,边倒边搅拌。

2、等搅成大面絮的样子,加一把白芝麻,10克猪油,用猪油可以更酥脆,也可用其他油代替。

3、下手揉成光滑的面团,更好偏硬一些,放置温暖的地方,饧发半个小时。

4、取出饧好的面团,并不需完全饧发,揉搓上2分钟,擀成一张长方形面饼,竖着切成细条。

5、再横切成四方块小丁,手也别悬着,为了美观,尽量搓得圆一些,

6、电饼铛提前预热,放入搓圆的生胚,无需放油,开中火加热,要用筷子不停的翻动,避免糊掉,等变成金黄色,即可关火,利用余温,再翻动2分钟。

7、这样做的炒糖豆,外酥里嫩,因为加了白糖,香甜可口,非常的好吃,两个小朋友,上桌瞬间就扫光了。

技巧总结

开头和面时,喜欢吃甜味的可加白糖,喜欢吃咸的可加椒盐,假如有烤箱,可调上火180度,下火160度,烤上30分钟。

仅供参考、收藏转发,谢谢点赞

原创图文,禁止抄袭,我是食味菜谱,热爱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面食的做法,关注我每天学习做菜,总会给你惊喜。

说一说你的家乡习俗吧!

二月二吃龙食,二月初一更讲究,牢记1拜、2忌、3吃,莫忘老传统

转眼间,正月已经过完了,我们的新年也正式结束了,马上就要到年后最重要的节日“龙抬头”,根据民间传说,此为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之日,意味着在此之后雨水会渐多;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从这天起就没有过年的禁忌和习俗。

二月初一作为正月与二月的过渡,这一天也是很重要的,这一天也流行着很多的习俗,是民间传统中太阳神的诞辰,也是中和节,二月初一,记住“1拜2忌3吃”,预祝一年吉祥好兆头。

二月初一中和节

“节应中和天地晴,繁弦叠鼓动高城。汉家分刺诸侯贵,一曲阳春江水清。”这首诗展示了唐代过中和节的盛况。中和节源自唐朝贞元四年(788),是唐德宗李适提出来的,经过大臣李泌的设计,最终创造了这个节日。

从前每到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朝廷百官都有大型的宴会活动,但是上巳节往往和寒食节容易在时间上重合,古代和现在一样,有大型活动,官员就要放假,重合之后假期就要变长,所以会影响到公会。所以就在二月初一增加了一个中和节,与上巳节、重阳节一起成为朝廷认定的三个节日,这些节日的时候官员们就可以放假一天。

这一天也有很多的庆祝活动,大臣进献春服,借此表达对皇帝的忠诚和关心。献生子,也就是邻里之间互相赠送粮食,瓜果种子,酿宜春酒等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

1拜

二月初一也是太阳的诞辰,是太阳的生日,老话说:万物生长始于春,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太阳的诞生之日便是非常重视。这一天民间就会祭拜太阳神,并且有一个习俗,“男不拜月,女不祭日”,这一天要把家里打扫干净,在院子中放上祭品,由家里男性长辈带着男丁来祭拜太阳神,感谢太阳带给天地万物的福泽,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正所谓“万物生长靠太阳”,旧时,人们在这一天要在家设立香案祭拜太阳。按照男不拜月,女不祭日的说法,由家里的男性长辈带领家里的男丁祭祀太阳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忌

一:不吃大鱼大肉

二月初一是太阳的生日,也是中和节,这一天的主要任务是和农耕有关,这一天要多吃五谷做的食物,不吃大鱼大肉,表示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同样这也寓意着不能过度奢靡,要懂得节约粮食,祭祀 太阳神的时候要用肉食,叫做社肉,但是当天是太阳神的食物,到了二月二,老百姓才可以分着来吃。

二:不杀生

二月初一这一天要护生,不能杀生的,这一天是太阳神的生日,以免惹怒了神灵,给自己带来麻烦,并且民间传说这一天是又逢天庭的勾陈大帝和地府秦广王的诞辰,两人一个掌天,一个管地。为免不小心得罪二人,人们在这一天都不杀生,并且会放生鸟和鱼祈求福报,这一天太阳神孕育了万物,树木花草也是生命,这一天不能伐木,好让鸟类繁衍后代,也寓意着繁衍生息。

3吃

一:太阳糕

在《燕京岁时记》中也记载“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在二月初一这一天,老百姓要吃用糯米做的糕点,并在上边装饰上太阳的图案,以此来象征太阳,将其命名为太阳糕,当天的祭品也会有太阳糕,希望吃了太阳糕,全家人在新的一年步步高升,日子可以蒸蒸日上。

二:五谷饭

太阳节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重要农耕日,并且这一天也是中和节,为了农耕创造的节日,很多地方都会用五谷杂粮来做五谷饭,用不同的谷类大豆等,熬成一锅五谷米饭,来寓意五谷丰登,也是祈福春耕能够顺利开展,新的一年能获得大丰收。

三:吃春饼

在这一天很多地方也会吃春饼,春饼是圆形的,里面放上喜欢吃的菜,形似太阳,然后给它裹起来,也象征着太阳可以带来足够的食物,也希望新的一年生活富裕。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你们那边有什么不同的习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二月二龙抬头讲究禁忌有哪些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习俗忌讳

在民间的一些地方对于龙抬头是比较重视的,并且在龙抬头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可以做的事情,那么二月二龙抬头讲究禁忌的事情是什么呢?

二月二龙抬头讲究禁忌

禁忌一:女子结婚后,切忌勿在娘家过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之日不能回娘家的原由,主要是在古代因为小媳妇新婚后,到二月初二的时候便不能住在娘家了,而婆家人为了让小媳妇早日回婆家而流传出来的俗话。演变到后来,若是小媳妇一直在娘家住,婆家人会在二月初一就把小媳妇接回家去。按照旧社会的风俗,刚新婚的小媳妇年前年后都必须在婆家伺候公婆与丈夫,到了正月十六以后的日子可以暂时回娘家住,当作是休息日,但只能住到正月底,过了正月必须回家。因为二月二以后就是民间的春耕了,还得下地干活。

禁忌二: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在古代重男轻女的社会思想下,在古人看来,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就等于是男方的人。而妇女生小孩肯定是要见血的,产后还会有一些恶露排出体外,所以在古人看来是非常污秽的事。女人回娘家生小孩等于把“霉运”带回家,而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等于把好运带回家的,与之相冲,所以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禁忌三:不动针线,不用剪刀;

在我国古代,龙被古人看作是神圣的象征。“龙头衔”这天因此多了些禁忌,以防伤害到苍龙,影响全年的运气。妇女们在这一天是禁动动针线和剪刀的,因为苍龙在这一天会抬头观天下,使用带针带利刃的东西会刺伤龙眼。而在妇女起床的时候,嘴里一般都会念叨这么一句“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禁忌四:忌说“吃醋”,改叫“用忌讳”;

在我国中原诸省的方言中,因为“吃醋”都被看作是“妒忌”层面的含义,到了二月二因为本身这个节日就是喜庆的,所以当时人怕小心眼儿影响吉利,于是就把“忌讳”叫做“醋”,而用忌讳就是吃醋的意思。

二月二“龙抬头”,这些习俗和禁忌你一定要知道

视频加载中...

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俗话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其实在农历二月,除了剃头等各种各样好玩的习俗,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禁忌,一起来看看吧!(来源:中新网、兴安日报、国学生活等)

二月二龙抬头,牢记“1忌、2做、3吃”,尊重老传统,好运当头来

2月21号就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了,二月二也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在民间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风俗饮食习惯,人们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福新的一年开个好头,行大运。二月二龙抬头,牢记“1忌、2做、3吃”,尊重老传统,好运当头来。

这天在民间也有一些相关的禁忌,有些事情需要做,有些事情则尽量避开,尊重老传统,新的一年好运来。二月二龙抬头,无论贫富,牢记“1忌、2做、3吃”,平安行大运。

“1忌”

忌针线

在农历二月二这天有一件事是需要忌讳的,那就是尽量别碰针线,不要去缝缝补补的。在清末【燕京岁时记】里有记载,说“二月二,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说是这天动针线,容易伤到了龙眼睛,惹来灾祸不太吉利,所以尽量把针线活的事情往后延放。

“2做”

1、剃龙头

二月二剃头这件事很多人都并不陌生了,直到如今这个习俗依然流传到很多家庭,而且这天基本上理发店都是人爆满的,大家都想着赶在这一天理发,这一天理发被称为“剃龙头”,大人小孩这一天都要去理发,焕然一新,新的一年抬起头来迎好运,新的一年开个好兆头。同时还能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出人头地。也是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期盼和愿景。

2、祭社(土地神)

在部分南方地区,二月二还有祭社(土地神)的习俗,在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二月二祭祀土地神,内容非常丰富,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祭社活动也象征着:财运滚滚,一年比一年旺。

“3吃”

二月二这天除了一些民俗活动,还有一些传统美食也是这天必不可少的。

1、吃饺子

饺子虽然是北方人的食物,但现在南北人都爱吃饺子,饺子的形状就像元宝、又像耳朵,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人们把饺子比喻成“龙耳”,这天吃饺子也叫“食龙耳”,而且这天吃的饺子要是肉馅的,肉菜谐音“有财”,也是一种非常吉祥的寓意,寓意新年财源滚滚。

2、吃龙须面

细长的面条被习惯称之为“龙须”,二月二这天吃龙食,“吃龙须”就是其中之一,长长的面条也代表着“长寿”的意思,很多人在生日的时候吃一碗“长寿面”其实就是差不多的意思。二月二吃龙须面,也寓意着身体健康,跟龙王爷一样长命百岁。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龙须面必须整上一碗,吃光光的那种。

3、吃猪头肉

龙抬头吃猪头肉这是二月二这天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在过去人们过年杀年猪,先把其它的肉先吃完了,把猪头特意留到到二月二这天,用来供奉龙王爷。把猪头做成美食供奉龙,先给龙吃,然后再给人吃,也叫作“吃龙头”,龙王是掌管雨的,这天吃猪头象征着吉祥,保佑平安,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庄稼好收成。

Lily美食谈有话说:

以上就是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一些传统习俗和饮食习俗,再过不久就是二月二了,大家可以提前留意一下,到了这天老传统还是要讲究一下的,新的一年祈平安行大运。

“二月二,龙抬头”这些习俗你都了解吗?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人们都熟知这一天要剃头换发型。除了这一习俗,“二月二”民间还有哪些习俗?点击视频,为您解答。(记者:马莎)

二月二,龙抬头:抬起三种精神头,一年鸿运正当头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头节,这一习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二月二与惊蛰节气相近,这一天百虫醒来,龙也不例外。

龙在秋分的时候潜入深渊,静静蛰伏。

越过冬天之后,随着天气转暖,在二月二这天,龙在深渊抬头。开始活动身体,准备在春分登天。

所以,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龙是远古图腾,后来逐渐演变成中华民族的象征。全世界的华人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农历二月二,中国人用“龙抬头”的说法,暗示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人们舒展筋骨,振奋精神,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



抬起“能屈能伸”的头——更好的姿态


曹操曾说: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乘时变化……

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

龙之所以是龙,是因为它懂得适时低头。

在冬天蛰伏在深渊,在春天才开始抬头登天。

顺应天地,顺应时势,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默默修炼,积攒力量,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一飞冲天。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政权。

曹爽讽刺司马懿说:你用一天的时候,夺取了我们曹氏四代君臣建立的江山。

司马懿则感叹到:我挥剑只有一次,但是我磨剑却用了十几年啊。

当初新帝登基之后,面对曹爽的步步紧逼,司马懿步步退让,隐忍不发,很多人都觉得司马懿老了,已经失去了雄心壮志。

司马懿却一边装病来骗取曹爽的信任,一方面却积极训练军士。

默默蛰伏,等待机会,最终一飞冲天。

人活世间,行龙蛇道,当曲则曲、当伸则伸。能屈能伸、屈伸自如,才是更高明、最从容的姿态。



抬起“自强不息”的头——更大的修行


二月二,龙抬头。

龙头节,又叫春耕节。

龙王震慑百虫,让庄稼免遭虫害,另一方面行云布雨,保证民间风调雨顺。

所以,过去二月二这天,北方人总是喜欢在院子里撒上灶灰,再放上五谷杂粮。

希望一年五谷丰登。

在古人的世界观中,“龙抬头”五行属木,卦象为震,是生发之象。

木,对应着万物生长,借着春天的阳光雨露,天地之间生机勃发。

万物勃发,人要效法天地,努力奋斗。

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来为自己拼搏一个未来,

范仲淹年少家贫,在寺庙借住,每日划粥而食,坚持学习。

王羲之努力勤奋练字,馒头蘸墨却浑然不知。

司马光以木头做警枕,夜晚惊醒,便起身读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正是因为不懈努力,他们才最终获得了惊人的成就。

人生百年,弹指而过,努力向上,奋勇向前,未来必然可期。


抬起“知进知退”的头——更高的境界


《易经》云:亢龙有悔。

孤高在上的龙,早晚会出事。

无论是什么事,一旦过了头,就会带来灾难。

知道进退,才能避免祸患。

汉朝的时候,大将军卫青带兵出征。

路上,一位副将吃了败仗,抛弃部下,自己跑了回来。

别人都劝卫青,可以杀掉副将,以立军威。

卫青却说:威严不是我的,是皇帝的,回京请示皇帝之后,再做决定。

回京之后,皇帝出乎意料赦免了副将。

卫青在外带兵多年,皇帝却从来没有怀疑过他。

知道进退,不居功自傲,这是卫青得以规避祸患,得以善终的原因。

很多人一旦发达了,就容易飘。

一富贵就容易忘掉自己姓什么,得意忘形,最终一定会招来祸端。

水满则溢,月圆则缺,一定要懂得敬畏天道。

在风光的时候,能够察觉危机,学会谦退,是大智慧,更是大魄力。

易经六十四卦,唯有谦卦六爻全吉,这正是古人所暗示我们的终极智慧。

亢龙有悔,飞得越高,越需要懂得谦退之道。


儒风君说:

这三种抬头,其实是低头、抬头、回头。

低头,是为了更好地抬头;头抬高了,还要懂得适时回头。

人生须往前,回头才是岸。

愿大家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不忘初心,坚定前行,不负这融融春意,不负人生的大好旅程。

二月二龙抬头,老人说:注意“5习俗,1禁忌”,抬起自家好运势

导语:二月二,龙抬头,一场春雨贵如油,老人说:注意“5习俗,1禁忌”,抬起自家好运势!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农历二月初二,春风笑,千树万树梨花开;春雨来,场场春雨贵如金,每年的二月初二,是我国传统的“龙抬头”日子。老人常说:二月二这天正是苍龙“登天”之日,俗称“龙抬头”,这就意味着龙抬头后已经离开潜伏的状态,出现在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因此在农耕中标志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所以二月二又叫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龙是我们东方人的图腾,因此每年的二月二,人们为了沾上龙的气息,就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以显示对龙的尊敬,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对于这些老传统、老规矩最为讲究的人就是家里的老人,因此二月二龙抬头,老人说:注意“5习俗,1禁忌”,抬起自家好运势。

【五习俗】

习俗一:吃龙食

所谓“龙食”,就是指二月二这一天所吃的食物,这一天饮食是有讲究的,为了讨个吉利,所吃的食物都是以龙命名的:吃春饼叫做“龙鳞”,吃水饺叫做“龙耳”,吃面条叫做“扶龙须”,吃馄饨叫做“龙眼”,吃猪头肉叫做“龙头”,所有的一切都是人们对于美好明天的期许和为了抬起自家的好运气。

习俗二:采龙气


所谓“气”就是指精神气,老人常讲:二月二这天一大早,人们要早早出门,面朝东方,深深地呼吸新鲜的空气。因为传说中,二月二这一天龙会从东方升腾,一般早上5点到7点之间,面向东方,也就是青龙所在的位置,吸收龙气,就是所谓的“采龙气”,寓意一年都有精神头,生龙活虎。

习俗三:剃龙头

俗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所以要说二月二最忙的地方无非就是理发店了,因为正月里有许多的禁忌,首先就是不能剃头,另外很多人也希望二月二剃头沾一沾龙运,争取一年都有好兆头。二月二要理发,也就是“剃龙头”,这样才能扬龙威,寓意一年百事百顺,好运常来。

习俗四:挑龙担


“龙司水,水润而生财”。在农村,二月二这一天讲究把家里的水缸装满,因此这一天都早早去井里挑水,也叫“挑龙担”,也有的地方叫“引钱龙”,寓意新的一年里盆满钵满,财运旺旺。

习俗五:围粮囤


二月二又叫春耕节、农事节,是农村很重要的农耕节。民谚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所以这一天农村人习惯早早起来用煤灰或草木灰在地上画一圈,把粮食放在中间,寓意新的一年大丰收,财源滚滚来。

【一禁忌】

忌动针线:传说二月二这一天龙要抬头观望天下,如果一不小心动了针线很有可能会伤到龙的眼睛,龙王就会发怒,从而无法布雨,引发干旱,所以二月二禁忌动针线,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龙文化对于中国人可谓是根深蒂固,每年的二月二则是中国“龙文化”的具体彰显,因此有人说是迷信,有人说是传统,虽然没有任何的理论依据,但是很多民俗给予人的是精神希望和美好祝愿,一代一代传承,该讲究还是要讲究的,因此二月二龙抬头,老人说:注意“5习俗,1禁忌”,抬起自家好运势。我是晓峰,喜欢晓峰分享的美食,不要忘记关注吃货峰子哦!

本文由吃货峰子原创,欢迎关注与您一起交流,让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月二,龙抬头,按照传统习俗,要牢记4件大事,才能好运一整年

不知不觉已是2月中旬,再过几天便是“龙头节”,所谓的龙头节,其实也叫龙抬头,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从表层意思来分析,“龙头节”其实就是卧龙苏醒的日子,它的侧面也预示雨水的到来,因为雨水跟龙有关,所以二月二以后,降雨会慢慢增多,是万物复苏的表现。

在老一辈心中,二月二也叫农耕节、春耕节等,是比较吉祥的节日,毕竟“龙”在中国来讲是吉运的象征,二月二这天要是有所收获,那也算是对龙的敬意。

二月二,龙抬头,按照传统习俗,尤其要牢记4件大事,这样一年下来才能好运连连,咱们一起来看看。

之一件事:采“龙气”

老话说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而咱们这里说到的“龙气”,其实就是在二月二这天早上,一般是天刚微微亮,树叶上还有些许露水,这时候爬起来出去走走更好,注意一定要面向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深深的吸一口气,这一口气在民间也叫“龙气”,把这口气吸进肺,预示今后的身体就像龙一样,活力满满,身强体壮。

第二件事:剪“龙头”

很多人以为,新年以后,就是一个新的开始,这种理解看起来没什么错,但是按照农历节气来看,其实只要还在正月,那都不算结束,而一年真正的结束,要从二月开始算起,其中二月二便是一个重要标志,关于这天箭头民间有个解释:新的开始,一切都要从头做起。主要就是给孩子箭头,有剃“喜头”的说法,希望孩子今后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三件事:喝“龙酒”

第三件事在南方比较少见,在北方比较讲究,所谓的“龙酒”其实就是白酒,二月二这天要喝酒,不过只说要喝酒,对什么时候喝、喝什么酒这类的问题没有规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酒水上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不过你会发现总有几款受偏爱的产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纯粮酿造。

谈到这里,我得跟大家好好掰扯掰扯,如今的白酒市场,劣质酒有很多,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擦亮眼睛,要是不会选择,可以看看下面我常喝的这2款,都是纯粮不错的酒水,你们喝过吗?

缘得仿台酒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款纯粮酒,而且选择的原料是地区特产红缨子糯高粱,这种高粱品质极高,同时还是很多一线酱酒的选料。

喝过这款酒的人基本都会反映:具有浓郁的茅香味,口感惊艳,醇厚细腻,甘润丝滑,仅仅100出头的价格,性价比极高。

之所以有茅香味,是因为这款酒产地在茅台镇,不光是原料跟茅台酒一样,就连工艺几乎也是如出一辙,它们都是大曲坤沙,一套程序下来周期都是1年时间,而且这款酒还需要经过整整7年的陈放才面市,这样的品质,如此实惠的价格简直少见。

叙府大曲

这款酒产自四川宜宾,属于一款浓香型白酒,也是采用纯粮酿造,口感是典型的川派浓香风格。

叙府大曲采用了5种粮食酿造,工艺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形式,成酒喝起来绵柔细腻,沉香幽雅,拿来做口粮相当不错。

第四件事:吃“龙面”

看起来很玄乎,其实所谓的“龙面”就是大家日常吃面条,不过多数指的是龙须面,因为毕竟是有关龙的节日嘛,所以在饮食上尽量跟龙扯上关系,以此来表现对龙的重视。吃的“龙须面”,长相跟龙的胡须一样,寓意一年下来有龙马精神,事业蒸蒸日上,爬上龙头位置。

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第1张图片-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二月二,龙抬头,按照传统习俗,要牢记4件大事,才能好运一整年”的分享,大家还知道哪些传统?评论区分享一下吧,我们下期见。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福州有哪些习俗?

<海峡网>

二月二这一天被认为是龙抬头的日子,你认为只是理发?其实没那么简单!那么,福州人在这天有哪些独居地方特色的习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包春卷

春卷是福州地方特色小吃。二月二,在福州很多市民都会去 *** 卷皮。春卷皮是用面粉或者米浆 *** 而成,往春卷皮里放入虾皮、瘦肉、包菜等馅料,稍微卷一卷,咬一口鲜香爽口,十分美味。

喝拗九粥

一些福州人喜欢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拗九粥,拗九节是福州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正月廿九煮了粥,到了二月二再食用。 大家煮拗九粥祭祀祖先,已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过“花朝节”

福州一些地方喜欢将二月二作为“花朝节”。相传在花朝节这天是“百花生日”,天气渐渐转暖,这个季节百花齐放,市民们结伴踏青赏花,乐趣十足,年轻女子还喜欢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标签: 风俗 抬头 哪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