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称“菌中皇后”,过去竹林里经常见到,如今收购价300元1公斤
文/农夫也疯狂
马上就要过年了,不少人也开始返乡了。这个时候南方竹林里有一种野味正大量上市,它就是冬笋。因为今年降雨偏少,多个地区从六月份以后就持续好几个月没有下雨,因此今年的冬笋个头偏小不说,而且还是冬笋的小年,所以市面上冬笋的价格偏高。往年七八元一斤,今年冬笋的收购价却要却15元以上一斤,市面上零售价格更贵,并且还常断货。其实在竹林里不仅有冬笋这种美味,还有一种野味更为珍贵。人称“菌中皇后”,过去在竹林里常见到,如今人工种植收购价却要300元1公斤,但是产量却并不高,亩产才200斤。
这种被称之为“菌中皇后”的野味就是竹荪,又名竹笙、竹参,它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因此只有在竹林里才有,野生时多生长于楠竹、平竹、苦竹、慈竹等竹林里。这种野生菌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蘑菇可不一样,它很具有辨识度,看见一次就过目不忘了。因为它的形状看起来有点像网状干白蛇皮,而且它的菌帽一般都是深绿色,圆柱状的菌柄是雪白色的,并且还有一个粉红色的蛋形菌托。由于竹笙的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因此也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等。
听完了对竹笙的描述以后,是不是感觉已经很形象了呢。这种野生菌过去在农村确实很常见,好些竹林里也有。在当时很少有人食用它,不少人还认为它有毒,不能食用。毕竟它长得就有点吓人,看起来就像是有蛇皮一样,还有鲜艳的红色,大人也说这种蘑菇是有毒的不能食用,在附近还有毒蛇出没。再加上竹荪还会有一股像鸡屎一样的臭味,好些人都是闻到这种气味掉头就走。但是对于认识它的人来说,这个可是个宝贝。竹荪的营养非常的丰富,香味浓郁,吃起来味道非常的鲜美,自古就被列为了“草八珍”之一。
如今野生的竹荪是越来越少见了,但是由于竹荪营养价值高,并且名气越来越高,像湘菜中的“竹荪芙蓉”是我国国宴的一大名菜,所以市场需求量巨大。这几年随着绿色天然食品的走俏,竹荪的需求量也是逐年递增,有些农民就抓住了机遇,开始人工种植竹荪。每年竹荪的种植面积在以超千亩的速度扩展,至今已有超过1万亩的规模,其年产值达到了1.2亿元。
但是竹荪种植的产量并不高,一亩地平均能得到干菇200斤左右,不过售价却是比较高的,收购价一般都是在300元每公斤,因此亩产值可以达到6万元左右。不过种植竹荪的成本也较高,对技术、环境要求也较高,一般要选择在林地、阳光不能直射,水分要充足,还要搭上防晒网等。
并且种植竹荪还要大量的人工成本,这是因为竹荪的采摘时间非常短,必须要赶在上午10点钟之前采摘,因为随着气温的升高,竹荪的“小伞”就会缩回去。所以种植量比较大,就需要雇人来采摘。而且竹荪还很“娇贵”,在采收回来之后就要马上拿去烘干,不然根部会发黄腐烂。如此算下来,一亩地的纯收入在一万元以上。可也是因为竹荪种植技术门槛高,还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所以即便是市场价格高,但是种植的并不多。各位网友朋友们,你家乡还有竹荪吗?有没有吃过竹荪呢?遇到了可不要错过哦!(图片来源 *** ,侵权可删除)
在农村每当大雨过后,农民都会到树林里采摘各种可食菌类,而在竹林里有一种独有的菌类,它只生长在竹子脚下,这种菌类远看像一只身穿裙子的仙子,形态十分优美,被人们称作“雪裙仙子”,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竹荪”。
竹荪是一种在竹林腐生的真菌,以分解腐烂的竹根、竹竿、竹叶为生,它的菌种基部常与枯死的竹根和竹鞭相连。它有一顶深色的布满褶皱的菌帽,呈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菌裙”才是它独一无二的标志,从菌柄顶部有一袭别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成为农村竹林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竹荪的风味十分独特,香味浓郁,口感脆嫩,被列为“草八珍”之一。野生竹荪数量稀少,农民采摘的野生竹荪,干品价格在200元/斤左右。昂贵的价格、独特的风味再加上优雅的造型,“菌中皇后”对她来说绝非虚名。
竹荪的生长条件极为苛刻,一般生长于高温高湿的竹林地区,在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5%时,菌裙才能正常生长并展开,温度过低和湿度过小时菌裙则处于萎缩状态。不过当下在农村已经摸清了竹荪的生长规律,并且开始了人工种植。如今人工种植的竹荪也已经进入了人们的餐桌。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竹荪虽是一种营养丰富,味美强身的食品,但它性偏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另外,竹荪中有一种“黄裙竹荪”,有一定的毒性,不能食用。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夏日炎炎,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也分外火热。在该县中港镇红托竹荪种植示范基地里,树林下一个个竹荪蛋密密麻麻的呈现出来,一朵朵红托竹荪在阳光的照射下,从菌蛋里破壳而出。这是江西易生智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做种自主试验栽培的林下仿野生红托竹荪。
种植户在生产基地调试喷灌设施。地方供图
据介绍,红托竹荪是一种极其名贵的食用菌,是竹荪中品质更好的一种,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其经济价值很高。公司致力于通过“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回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规范化模式,带动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人工种植红托竹荪对生态环境和技术要求比较高。该基地的红托竹荪种植从品种选择、菌棒支撑,再到技术培训,都得到了科技特派员的倾力帮扶,并通过研发试验,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新的技术和栽培模式。
种植户在采摘整理红托竹荪。地方供图
该公司在去年试种成功的基础上,今年扩种植了220亩,目前迎来大丰收,预计亩产干品130斤,每斤单价400元,探索出一条林下经济绿色惠民路径,这也让当地村民们对红托竹荪产业的发展信心更足了。
种植户采摘收获红托竹荪蛋。地方供图
近年来,宜黄县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自然生态优势,种植林下种植经济作物,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农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铺就林下“掘金”绿色发展路子。当地林下仿野生栽培竹荪的成功,为宜黄县食用菌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全县发展林下经济、做强做大林下经济文章,增强林下经济发展后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竹荪:自带仙气的稀有菌类,很多人见过却不认识,遇到记得挖回家导读:竹林的野味,被称为“菌中皇后”,很多人见过却不认识,1斤200元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可见古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竹子作为南方一种十分常见的植物,它也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既有农民在房前屋后栽种的竹子,也有大山里成片野生的竹子。
而竹子这种植物,真的是一个“散财童子”,因为它回馈给农民的可不只是竹子本身,在竹林里就能发现好多的“美食”,只是很可惜有太多的人不识货。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种竹林里面的稀有菌类,它也被称之为“菌中皇后”,但是很多人见过它却不认识,还把它当成有毒的蘑菇破坏掉了,实在是有点可惜。
因为目前野生的已经要200元一斤了,就算是种植的也要近百元一斤,你们认识它吗?这种竹林里的野味就是竹荪——一种自带仙气的野生菌。
什么是竹荪?长得仙气飘飘
听到这个名字,有些人会以为它是竹笋,或者是竹笋的一种。但实际上竹荪是一种野生菌,它在民间也叫竹笙、竹参、竹尊、面纱菌、网纱菌、仙人笼等,是一种寄生在枯死竹子根部的隐花菌类。
竹荪长得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的野生菌都有很大的区别,乍一看很像是刚脱下的白蛇皮,有点吓人。
但是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它有着颜色呈深绿色的菌帽,而菌柄是圆柱状的却是白色的,下面还有粉红色呈蛋状的菌托。在菌柄的外面更是能看到一层细致洁白的网状裙把它围起来。
长得如此与众不同,而且闻起来还有点难闻的气味,这也难免让人会误认为它是一种有毒的菌类。
记得在小时候,我家后山就有很大一片竹林,而在夏季的时候就常见到这种野生菌,可是当时不识货,都是把它当成了有毒的蘑菇破坏掉了,往往都是一脚一个。
后来在市场上见到有人售卖它,才知道它不仅没有毒,而且还可以食用,并且营养价值极高。在民间竹荪因为特殊的长相,还被称之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等,从这些称呼来看,它确实有点仙气飘飘的感觉,更不可思议的是它还被誉为“菌中皇后”。
这里需要指出来的是,竹荪的种类也是比较多的,其中多数的竹荪都是无毒的,并且食用价值还很高。
但是也有极少数是有毒的,其中有一种黄裙竹荪就不能吃,它的菌裙颜色不是白色的,而是橘黄色或柠檬黄色的,这种大家可千万不要食用。
因人工种植而走下了神坛
在过去很多地方都有竹荪分布,就连在北方一些地方也能见到它。可是当时因为很多人不认识它,都会把它当成一种有毒的菌类,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它能吃,并且还很珍贵,因为在古代关于竹荪的记载也并不多。
其实我国食用竹荪的历史非常悠久了,并且它在过去的地位也是很高的,曾经在古代还是皇室专供哦。
相信不少吃货朋友们都有听说过古代的“草八珍”,其指的就是古代满汉全席中的八味珍贵食材。而竹荪就是其中之一,这也凸显出了它皇族 *** 的尊贵地位。
在古代竹荪有如此高的地位,一来是它本来就很稀少,二来是它非常的美味,并且营养价值很高。竹荪长得就自带仙气,看起来就非常的漂亮,而且吃起来更是鲜嫩爽口,香甜鲜美,别具风味,可以说是色、香、味俱全。
再加上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不仅有大量的蛋白质、粗纤维,还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钾、镁、铁等矿物质。
特别是它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极为丰富,这也是为何竹荪味道鲜美的主要原因。在近代竹荪芙蓉更是成为了我国国宴的一大名菜,受到了国内外宾客的喜爱。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竹荪都是野生为主,但是在近代已经掌握了竹荪的人工种植技术,目前在南方很多省份都有农民种植竹荪。这也让曾经高不可攀的竹荪走下了神坛,进入了千家万户。
目前人工种植的竹荪在市场上也就是几十元一斤,贵一点的要近百元一斤。但是野生的依然价格昂贵,一般都要卖到200元以上一斤,并且还很难买到。
虽然竹荪只是比平菇、香菇、杏鲍菇、海鲜菇和金针菇等平价菌菇的价格稍微高一些,可是它不耐存储,尤其是新鲜的竹荪存储和运输的难度很大,所以一般都是把它加工处理成为了干竹荪才来售卖,这也是为什么一般在超市里难以见到竹荪的原因。
结束语
在过去,许多人因为对竹荪不了解,再加上它的长相很特别,常会被人认为是有毒的,或者是不能吃的野生菌,让很多人以为它不能吃,不敢吃,实在是有点可惜。
如今野生的竹荪已经很少见了,而它的价格也是涨到了200多元一斤了。但幸好有了人工种植技术,让这种“菌中皇后”走下了神坛,普通老百姓也能吃得起了。
如果你家也有竹林,这个时候就是竹荪生长的旺季。不妨去竹林里找一找,运气好遇到了,记得采挖回去。
各位朋友,你们在竹林里见过野生的竹荪吗?在你的家乡还多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
武陵山珍|蘑菇记~竹荪竹荪又名竹笙、竹参,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3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和红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竹荪适于生长在有大量竹子残体和腐殖质的竹林地里。野生竹荪自然生长季为初夏到中秋,多生于老竹和腐竹的根部以及腐竹叶上,多数单生,也有少量为群生。完整的竹荪子实体由菌盖、菌裙、菌柄、菌托4部分组成,一般高10~20cm,更高的可达30cm以上。
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据分析,每100克鲜竹荪中含有粗蛋白20.2%(高于鸡蛋),粗脂肪2.6%,粗纤维8.8%,碳水化合物6.2%,粗灰分8.21%,还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钾、镁、铁等矿物质。长裙竹荪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极为丰富,其中谷氨酸含量达1.76%,是竹荪味道鲜美的主要原因。竹荪的子实体脆嫩爽口、香甜鲜美,别具风味,作为菜肴,冠于诸菌,堪称色、香、昧三绝,是宴席上著名的山珍。
武陵山珍专注蘑菇养生25年 ,中国养生专家毕麦提醒您,每天养生五个一工程,一荤一素一菇一奶一笑,是合理膳食搭配的之一步。
(声明:本文中图片均来源于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名贵食用菌竹笙的选购和 *** 小技巧,以及相关美食食谱竹笙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食用菌,菌裙和菌柄作食用,是高级的素食材料,其味道非常的鲜美,被称作是“宫廷贡品”。
竹笙的营养价值非常的丰富,其中它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无氮倾倒物、菌糖、粗纤维、灰分,这些营养物质都是我们人体所需要的,而且在平时的食物中很少能够获取到,这些营养物质还能解决一定的疾病,对我们说身体健康来说是非常好的。
但因为竹荪性凉,脾胃虚寒之人吃的太多的话,对这些人的脾胃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脾胃虚寒的人适当少吃竹笙的。选购时应尽量挑形状完整,菌裙摆较长且均匀的品种,这样的竹笙品种是比较好的。竹笙在 *** 前应先用淡盐水泡发,并剪去菌盖,而且在烹饪的时候不宜放太多的咸盐,否则味道会非常的不好。
以下为竹笙搭配其它食材一起烹制的美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谢谢阅读!
【竹笙琵琶豆腐】
食材&配料:
竹笙100克、南豆腐150克,瘦猪肉末100克,鸡蛋2个,淀粉、盐水、料酒、胡椒粉、味精、葱、姜各适量,火腿丝、水发冬菇丝少许、高汤500克、
*** :
1. 竹笙提前先用淡盐水泡发并剪去菌盖,红椒及芫茜洗净、红椒切圈,胡萝卜改好花刀
2.虾去壳及肠、洗净用厨房纸吸干水分后用刀背拍烂压成虾泥
3.豆腐搅碎,加入虾肉、淡奶、1/2只蛋及盐水、料酒、胡椒粉、味精、葱、姜拌匀
4. 铁模扫油,放入红椒及芫茜,再放上豆腐及虾肉料蒸5分钟后取出放凉冷后脱模
5.锅里放入适量的清水烧开,加入适量的盐、油,把浸泡后的竹笙和芦笋、胡萝卜分别放入清水中焯烫后捞出摆盘
6.把蒸好的琵琶豆腐涂上蛋汁,煎好摆盘
7. 将芡汁煮滚,淋上豆腐上即可
【杂蔬蟹肉酿竹笙】
食材&配料:
蟹(约2000克)、野生竹笙10条、银芽500克、香芹10克、鸡蛋100克、彩椒10克、蒜蓉少许、盐、鸡粉
*** :
1.把蟹杀好,蟹身拆肉备用,蟹脚用剪刀剪开,取肉备用
2.野生竹笙泡好洗净头尾去掉,香芹、红彩椒切丝,炒香备用
3.蟹肉加鸡蛋、银芽、盐、鸡粉打匀,炒成桂花状,香芹丝、红椒丝撒面上
4.蟹脚肉酿入竹笙内,入蒸箱蒸5分钟,取出摆好造型即可。
【竹笙蒸鸡】
食材&配料:
宰杀干净的鸡一只、大枣10克、野生竹笙8条、松茸适量、姜两片、清鸡汤、蜂蜜、盐、鸡粉
做法:
1.大枣切成粒状加蜂蜜调味,做成枣蓉
2.用枣蓉、蜂蜜、盐、鸡粉均匀的涂抹在鸡肉上腌制5分钟
3.用另一半的鸡加姜熬3个小时,取清汤
4.竹笙浸泡好后清净,用清鸡汤煨3—4分钟
5.清鸡汤再加松茸炖3个小时
6.将腌制好的鸡肉酿入煨好的竹笙中,最后淋上松茸鸡汤芡即可
我是汇食,美食每天更新,点赞关注不迷路哦!
白沙青松乡:积极探索林下食药用菌复合种植模式 上百亩红托竹荪长势良好原标题:白沙青松乡:积极探索林下食药用菌复合种植模式 上百亩红托竹荪长势良好
工作人员在细心照料红托竹荪。记者 汪承贤摄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2月17日消息(记者 汪承贤)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青年农场胶林的白色大棚里,上百亩的红托竹荪长势良好。作为现今市场上热销的菌菇种类之一,红托竹荪将为当地村民带来一番好收成。
生长在白色种植大棚里的红托竹荪。记者 汪承贤摄
红托竹荪长势良好。记者汪承贤摄
工作人员在细心照料红托竹荪。记者 汪承贤摄
工作人员在细心照料红托竹荪。记者 汪承贤摄
据悉,红托竹荪素有“菌种皇后”、“山珍之王”的美誉,具有很高的食药用价值,亩产收益可达上万元,经济收益也十分可观。红托竹荪的栽培适宜生长温度为20-28℃,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栽培季节一般为4-11月。海南白沙的气候条件温和,属热带山区气候,年平均气温22.7度,相对湿度为84%,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是适宜栽培红托竹荪的季节。
胶林里的种植大棚,很是壮观。记者 汪承贤摄
白沙青松乡积极探索林下食药用菌复合种植模式。记者 汪承贤摄
今年以来,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橡胶林下较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林-菌”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积极发展红托竹荪、虎奶菇、猪肚菇等菌菇林下仿野生种植,充分带动了农户就业,实现稳定增收。(汪承贤)
很多人吃过竹荪,但是你吃过新鲜竹荪吗?新鲜的竹荪是指刚从地里摘回来,并且没有干制过的竹荪,吃新鲜竹荪的禁忌有四个,一是必须将竹荪菌盖的粘液清洗干净;二是需将新鲜竹荪的菌根剪掉;三是新鲜竹荪烹饪菜肴时,忌长时间高温烹煮,以免营养成分流失;四是烹饪新鲜竹荪尽量不要放味精,因为新鲜竹荪的鲜味很浓,放味精会起反作用。
用新鲜竹荪做菜时,一定要将竹荪菌盖上的黑色粘液洗干净,因为这是一层带有恶臭味的粘液。清洗这层粘液的 *** 十分简单,现将菌盖轻轻摘下,再用温开水(60摄氏度左右)反复冲洗,这层粘液就会逐渐被温水稀释,最后露出 *** 的菌盖。如果您觉得清洗菌盖很麻烦,也可以将摘下的菌盖丢掉。
新鲜竹荪购买后应立即贮藏,新鲜竹荪采收后老化快,几小时即可萎缩,失去食用价值。所以购买后立即烹制或用塑料膜包裏贮藏于3~5摄氏度低温下,可保存3~5天,或洗净用开水氽熟置冷藏室保存,随食随取。干品也应放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贮藏,防止因日照而失色、失味。应注意防虫、防潮、防霉。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对于云南人来说,没有什么是比夏季雨后蔓延生长的菌子,更令人值得期待的了吧!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月,如果你有幸来到云南的菌子市场,便会打开一个野生菌子的世界,对于爱吃菌子的人来说,这个时间的云南,就是味蕾的天堂。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尽管菌子的价格不算便宜,不过这也不能阻挡云南人对于吃菌的热情,季节到了,只要菌子一冒头,云南人吃菌的心就会随之萌动。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些长得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野生菌子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最地道的,不可不知的四种菌子,让我们一起揭秘美味野生食用菌的神奇世界。
“雪裙仙子”竹荪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跟常吃的香菇、杏鲍菇等相比,竹荪没有“菇”的名号,却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味的蘑菇,大家可能对竹荪不太了解。其实,竹荪不但香味浓郁、营养丰富,还有很多独特的健康功效。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瞧,这个身形俊美的小家伙就是“竹荪”啦,别看它柔柔弱弱,像是个穿着纱裙的姑娘,却特别有“实力”。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
现代研究发现,竹荪为高蛋白、多氨基酸、营养丰富的食药兼用真菌。有降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以及保护肝脏、抗辐射等作用。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可能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关。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值得注意的是,干竹荪比较单薄,泡发时间不宜太长,8分钟左右即可。竹荪的网可以吃,不必去掉。竹荪吃起来很脆,泡发后和鸡汤等一起烹煮,非常鲜美。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你去到云南赶了个市集,挑选竹荪的时候,要遵循“两看一闻”原则。“两看”,即看竹荪颜色和外形,自然烘干的竹荪颜色偏黄,形状完整、朵大肉厚,菌裙摆较长的竹荪品质较好;“一闻”,即闻起来有股特有的芳香气味。这样挑选出的才是佳品。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要注意的是,竹荪的品种很多,其中有一种“黄裙竹荪”,菌裙颜色为橘黄色或者柠檬黄色,这种竹荪会引起胃肠中毒,千万不可食用。
一晌贪“鲜” 鸡枞菌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得多年以前,在外旅行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食菌》杂志中这么一段描述鸡枞菌的话——“说到鲜,食遍世界,我觉得最鲜的还是中国云南的鸡枞菌。用这种菌做汤,极危险,因为你会贪鲜,喝到胀死。我怀疑这种菌里含有什么物质,能完全麻痹我们脑里面下视丘中的拒食中枢,所以才会喝到胀死还想喝。”
这段话,直击味蕾和灵魂,令人还记忆犹新。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人间有鸡枞,可以食无肉”。鸡枞按外皮的颜色,可分为黑皮、青皮、黄皮、白皮和花皮等,以前三者为佳,肉厚肥硕、汁水鲜甜。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可惜鸡枞一年只出一次,雨季一过,基本上就无踪无影了。人们为了更持久的保存这份美味,便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将鸡枞撕成瓣、油炸,做成更适合储存的鸡枞油。既营养健康,且一年四季都可以吃。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云南知名的米线,美味的独家秘方也绕不过这一两勺鸡枞油。柔韧、鲜香的纯野生鸡枞油,绝对是一餐饭的灵魂伴侣!
“万菌之王”松茸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松茸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菌子,它不能人工种植,而且要在天然的野生森林地下孕育5-6年,才破土而出,并且只有3天的黄金采摘期,不采便会枯萎消失。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中国古代,秦始皇苦苦寻找松茸作为药引;民间也一直把松茸称作“仙丹”。可想而知松茸的药用价值是多么珍贵。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现代,真正令大家重视起它的存在,还是因为日本核袭击事件。相传,1945年广岛遭核袭击后,废墟中存活的多细胞微生物只有松茸,其抗辐射能力令人惊叹。那之后,科学家对松茸的研究越来越多。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每年夏天,当松茸破土而出的时候,那馥郁清奇的异香,饱满丰富的口感,总能吸引很多人纷至沓来,只为一品美味。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由于松茸生长在高山森林中,寻找难,采摘更难,非专业采摘高手绝对得不到松茸。《舌尖里的中国》中就有这么一幕,卓玛为了采摘松茸,步行20公里进入原始森林,行走了近11个小时的时间!采摘时,要用小木棍轻轻翘起松茸的根部,以保持松茸的完整。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可以说,每一朵松茸都是自然孕育的奇迹,聚齐天时地利人和,方得一朵好松茸。
“荤中之素”羊肚菌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羊肚菌是一种十分珍稀的食用菌,因为它外形凹凸不平,颇像羊肚而得名。民间流传这么一句话“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若是用羊肚菌炖汤,轻咬一口,菌子里饱满的汁水瞬间漫溢在唇齿之间,鲜香激荡,而后咀嚼,牙齿轻咬微厚的菌壁,鲜香再度爆发,让人过“舌”不忘。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野生的羊肚菌一般只在每年春夏交接的时间出现,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会消失。好在如今已经可以人工种植,虽然风味略输野生,但是价格也亲民起来,在买不到野生羊肚菌的日子里,来点种植的,也可以解馋。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你的孩子免疫力差,爱生病,请常食用羊肚菌。它不仅有益肠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气、补脑提神,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气短有很大的好处,也可以滋补身体,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造物主一定格外偏爱云南,所以才会给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景致如画的江山风物,又给它吃不完的美味佳肴。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又念起汪曾祺老先生写云南的那句话——“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一片菌子气味”。我们中国人讲究不时不食,吃东西就应该顺应时令季节,到什么时候便吃什么东西。友情提示,再过不久,就要到吃菌的更佳时间啦~
图片源自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想体验一把云南人吃菌的快乐?赶快收拾行囊,为一场舌尖上的美味之旅,时刻准备着!
- END -
文案@梦青
编辑@小雨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