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是什么事件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62 0
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幸存者去世

【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幸存者去世】近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聚餐引发中毒,造成8人死亡1人抢救。今日,记者从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幸存者李女士儿子张先生处获悉,其母亲已于今天中午去世。至此,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引发食物中毒。 据悉,此前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排除人为投毒可能。 此前中毒的9人中,已有8人死亡,仅有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47岁的李女士幸存,接受治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广州日报

酸汤子中毒已致9死!十年间84人中毒,37人死亡,慎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小蒙

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此前接受治疗的李女士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

19日晚,国家卫健委发布重要提醒,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提醒中说明:

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

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

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图片来源:中新视频

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

那么,米酵菌酸为何会这么“毒”,它通常会藏匿于何处?济南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所副所长刘铁诚表示,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毒素,这种病原菌主要在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中被发现,其产生的毒素中,有一种就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中毒主要作用于肝脑肾实质性器官,中毒程度与进食量多少有关。”刘铁诚说,中毒以后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一般无发热,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其实,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我国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但在云南、广东、辽宁等习惯食用发酵米面制品的地区偶有发生,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夏季食用泡发多日的木耳后中毒的情况屡有报道。

“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刘铁诚表示,由于此类毒素耐热性极强,高温高压也不能破坏毒性,人体摄入后进入血液对人体各个脏器造成损害。

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在细菌性食品中毒中,米酵菌酸中毒是致死率更高的细菌毒素之一。

刘铁诚提醒,细菌类食源性疾病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类型,除了米酵菌酸之外,其中尤以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弧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几种致病菌最为常见。

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守世卫组织“食品安全五大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在安全温度下保持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食源性疾病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并把可疑的食物告诉医生,这将有助于病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聚餐引发中毒造成7人死亡的事件。12日,记者获悉,此前在牡丹江市红旗医院救治的62岁的李女士于11日晚不幸去世。这起中毒事故死亡人数升至8人。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到了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已造成8人抢救无效身亡。目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某还在抢救中。

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当地称之为酸汤子。

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排除人为投毒可能。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总台央视记者 郭晓光 彭海龙)

黑龙江9人家庭聚餐疑似食物中毒,7人死亡,2人抢救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一居民及其亲属在家中聚餐,疑似发生食物中毒。该事件造成7人死亡,两人仍在抢救中。

10月10日,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中毒的9人均为亲属关系,在早饭时吃了酸汤子(东北面食)后开始出现中毒反应。根据调查,已排除人为投毒可能,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

据中毒患者家属介绍,10月5日上午共有9人在家中聚餐,均为亲属关系。在吃了酸汤子后,9人均出现中毒反应。10月6日,中毒者被转至哈尔滨市救治。

该家属表示:“公安机关已经介入了,现在一切以救患者生命为主。”

据央视新闻消息,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未查出氰化物、有机磷类、呋喃丹类、安定类、毒鼠强等有毒物质,排除人为投毒可能。

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截至目前,共有7名患者经救治无效死亡,2人仍在抢救中。

目前,两名患者分别被送往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市救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上游新闻

“酸汤子”事件9人全部死亡,“元凶”究竟是什么?食用这4种常见食物也要注意

近日

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引发关注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引发食物中毒。据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

昨天(19日),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信息披露,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在患者胃液中也检出该物质,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国家卫健委紧急提示:

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

19日,公众号“健康中国” 发布国家卫健委提示:

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米酵菌酸”是什么?

大家又该如何避免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呢?

上海市疾控中心医生张红芝介绍,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谢产物,中毒后病死率极高。“2002至2016年,我国共报告此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16起,发病153例,死亡51例,病死率为33.33%,多发病于以面制品为主食的地区。”不过,目前在上海地区还未有过米酵菌酸中毒的报告。

米酵菌酸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米酵菌酸虽然名为“酸”,其实是一种脂肪类物质。20世纪30年代被首次提取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首次从酵米面中毒样品中分离出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中毒后,患者进食后的2至24小时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者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韩婷说,米酵菌酸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会在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如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等。已有报道的引起中毒的食品有吊浆粑、糯米汤圆、玉米面粉、泡发黑木耳、变质鲜银耳。”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任由煎、炸、煮、炖都不能破坏它的毒性。

专家提醒,虽然上海目前没有相关病例,但市民依旧不能对食物中毒掉以轻心。

“在食物选购上,要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

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特别是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

留意食品性状,注意辨别木耳和银耳的质量。

此外,如果家庭 *** 风味食品,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一定要保证玉米、高粱、马铃薯及甘薯等原料安全无霉; *** 完成后及时进行后期的晒干或烘干处理;成品贮存要通风、防潮,切不可与土壤直接接触。”

张红芝说,目前,对于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造成的中毒,没有针对性的抗毒素。所以,一旦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马上报告当地卫生部门,组织抢救。凡是吃过同批食物的人员,无论发病与否,一律尽快催吐或洗胃清肠,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保护受损脏器,降低死亡率。

当然,除了“酸汤子”,其他食物中毒近年来也屡见不鲜。韩婷特别指出,以下此类食物的正确饮食也需引起注意:

之一,霉变甘蔗中毒。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可从霉变甘蔗中分离出的产毒真菌为甘蔗节菱孢霉。它是一种神经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不吃霉变甘蔗是预防霉变甘蔗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甘蔗必须于成熟后收割,收割后注意防冻,防真菌污染繁殖。贮存期不可过长,并定期对甘蔗进行感官检查,严禁变质的霉变甘蔗出售。

第二,发芽马铃薯中毒。发芽马铃薯含有龙葵素,可引起咽部瘙痒、发干、胃部烧灼、恶心、呕吐、腹疼、腹泻、伴头晕、耳鸣、瞳孔散大。

为防止中毒的发生,马铃薯贮存干燥阴凉处,食用前挖去芽眼、削皮,烹调时加醋。

第三,四季豆中毒。食用加热不充分四季豆(扁豆)会出现腹泻等中毒症状,主要是由于四季豆中含有皂素、植物血凝素引起的。为防止中毒的发生,豆角烹调时应煮熟、煮透至失去原有生绿色。

第四,鲜黄花菜中毒。由于鲜黄花菜含有类秋水仙碱,直接食用可以引起,呕吐、腹泻、头晕、头疼、口渴。为防止中毒的发生,鲜黄花菜须先用水浸泡或用开水烫后弃水,炒煮后食用。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黄杨子

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是什么事件-第1张图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解放日报

中国发布丨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致死9人 官方提醒慎吃酵米面类食品

中国网10月20日讯(记者 吴佳潼)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据报道,此前中毒的9人中已有8人死亡,仅有47岁的李女士幸存。19日,唯一幸存者的李女士去世。至此,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全部死亡。

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据统计,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国家卫健委提醒,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为什么“酸汤子”会引发米酵菌酸中毒?

来源:北京青年报

图集

黑龙江一家人聚餐吃酸汤子致多人死亡 罪魁祸首终于找到了

为什么“酸汤子”会引发米酵菌酸中毒?

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一家9人在家中聚餐时疑似食物中毒,截至10月12日晚,已有8人死亡,1人还在ICU抢救。

10月12日,黑龙江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消息证实,“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其实,最开始说“黄曲霉毒素”导致死亡是非常不合理的。当时我就觉得这个事情比较诡异。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霉菌产生的毒素。而 *** 酸汤子是要用玉米面加水浸泡发酵的,这个条件可并不适合黄曲霉生长,也并不容易增殖产毒。所以,黄曲霉毒素并不是 *** “酸汤子”的时候产生的。检出了黄曲霉毒素,只能说明这家人的玉米或玉米面此前储藏不当,早就污染了黄曲霉毒素,然后用这种带毒素的玉米来 *** 了酸汤子。

而且,即使有黄曲霉毒素,一般也不会使人导致急性中毒死亡。黄曲霉毒素有苦味,如果达到导致急性中毒的致死量,会很苦,可能就被发现了。黄曲霉毒素导致死亡的案例非常罕见,而且死亡率也不会这么高。

什么是椰毒假单胞菌?为什么会这么毒?今天就来给大家聊聊这个可怕的细菌。

椰毒假单胞菌是什么?

“椰毒假单胞”最早是荷兰科学家在印尼爪哇岛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发现的,那种食物叫“tempe bongkrek”,是以大豆和椰子粉发酵 *** 的,这就是“椰毒”的来源。

这种细菌本身并不致命,但它能产生两种致命毒素,分别叫“米酵菌酸”和“毒黄素”,这两种毒素才比较致命,一旦发生中毒,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12小时,最长可以达3天。

米酵菌酸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脑、肾等主要实质性脏器。因此,中毒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伤,如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等;重症病人多呈肝昏迷, 中枢神经麻痹,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而且,它还没有特效药,病情及愈后情况与摄入的毒素量有关,一般来说,摄入的毒素越多,症状就会越严重。由于没有特效药,中毒病例的死亡率也很高,可以高达50%!

最可怕的一点是,这种毒素非常耐热,就算做熟了吃,毒素还是没法完全去掉,依然会使人中毒。

为何“酸汤子”会发生椰毒假单胞菌中毒?

椰毒假单胞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如果食品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差,就可能使食品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这种细菌的生长和产毒喜爱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由其导致的中毒多发于夏秋季节。

“酸汤子”是一种发酵玉米制品,是用玉米等谷物加水浸泡,然后发酵做成。但是在 *** 过程中,如果杀菌不彻底,就很容易被杂菌污染,椰毒假单胞菌就是一种。因此,也提醒大家还是不要随便自制酸汤子了。

实际上,从我国这些年发生的中毒案例来看,发生这种菌污染导致的中毒大多都是农村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个体食品加工者,原因也是因为缺乏食品安全知识。

哪些食物容易被污染?

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食品因潮湿、阴雨天气,贮存不当变质,从而引发中毒。

容易被污染而导致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三类:

谷类发酵制品(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

薯类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变质木耳、银耳。

怎样预防中毒?

1.尽量不要自制发酵米面制品。

比如,家庭自制发酵米面时需要经过十几天以上的浸泡,很容易造成污染,因此不建议自制该类食品。

除此之外,也提醒大家,各种自制发酵食品都可能存在杂菌污染的风险,建议大家还是不要随便自己做了。

2.要自制,先学食品安全。

实在要自制的话,应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通风干燥,不要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制备发酵米面制品;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环境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防止污染。

3.不要购买和食用鲜银耳。

4.发泡干木耳和银耳要注意卫生。

干银耳或木耳一次不要泡发太多,泡发前先洗净,泡发过程中勤换水,更好不过夜。如需过夜,应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

冷冻食品还能吃吗?

还有很多人看到新闻里说是吃了“冷冻一年”的酸汤子,才中毒的。就只看到“冷冻一年”,就认为冷冻时间久的食品都不能吃。

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冷冻的时候,温度在-18℃低温下,微生物并不能生长繁殖,也不会产生毒素,放个一年半载问题都不大,很多食品其实冷冻期都在一年左右。冷冻因为低温能抑制细菌,反而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呢,可千万不要误会了。

责任编辑: 徐宙超

“酸汤子中毒事件”9人死亡,国家卫健委发布提示,这些东西别吃

来源:齐鲁晚报

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当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

10月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陆续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伤者离世。

据了解,“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

图据@中新视频(截图)

19日,公众号“健康中国” 发布国家卫健委提示:

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

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来源:央视新闻,健康中国

并非黄曲霉毒素超标!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新调查

10月5日,黑龙江鸡西一家庭成员聚餐,9人食用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出现食物中毒。记者从家属处获悉,在牡丹江红旗医院救治的62岁李女士11日晚上不幸去世。这起中毒事故死亡人数升至8人。目前,9人中只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红艳女士还在抢救中。

10月12日晚,黑龙江省卫健委旗下微信公众号“龙江卫生健康”发文表示,该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致死原因并非此前报道的黄曲霉毒素超标。

玉米面及患者胃液中同时检出米酵菌酸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发布的最新信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否定了此前酸汤子致使多人中毒的疑似物质黄曲霉素。

据介绍,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

近几年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发生,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由发酵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还时有发生,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一100%。

为此,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处提醒,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

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

禁止出售、食用变质银耳,不要自行采食鲜银耳;

发生酵米面中毒后,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患者和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应及时就医,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

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龙江卫生健康、龙视新闻在线等

(来源:中国之声微信公号)

“酸汤子”中毒事件已致8人死亡!“真凶”原来是它

12日晚,总台央视记者获悉,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已升至8人。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此前,当地曾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

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

损害肝、肾、心、脑等器官

据介绍,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

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尚无特效解毒药物

中毒后病死率高达40%一100%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

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一100%。

新闻多看点>>

黑龙江卫健委提醒,

秋冬季预防食物中毒应做到以下几点:

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

预防蘑菇食物中毒。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当尽快催吐并前往医院治疗;患者如能携带吃剩的蘑菇,可以辅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扁豆(豆角)食物中毒。要把扁豆煮熟焖透,破坏其毒素;购买时要挑选嫩扁豆,不买、不吃老扁豆。

预防诺如病毒传播。目前尚未有疫苗可以预防诺如病毒,预防诺如病毒的传播应注意保持食物和饮用水清洁,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洗双手,要及时清洗饮食用具;做到生熟分开;食品要完全煮熟,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正确储存食品,食前重新加热。

预防自酿葡萄酒中毒。如果处理不当,自酿葡萄酒的过程中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的副产物。应选择酿酒用葡萄,控制好发酵温度,温度越高、浸渍时间越长、果胶酶用量越大,甲醇产生就越多;不宜长时间存放,酿好后应尽快饮用。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林霜

审核:余普

标签: 汤子 黑龙江 事件 中毒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