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荔枝、香蕉和菠萝(凤梨)是华南四大珍果,其中龙眼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备受人们喜爱,被视为珍贵补品。龙眼为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又名桂圆、三尺农味、益智等,因其外观圆润饱满,种脐突起呈自色,与传说中龙的眼睛十分相像
不过有些朋友好奇,为什么这种水果会有一个如此霸气的名字呢?它与传说中的龙究竟有何渊源?
龙眼是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在中国南部地区原产。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在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份都能找到它。
作为一种果中珍品,龙眼含有多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富含果糖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营养成分。除了鲜食外,还可以做成果干或加工成龙眼膏,在医学上被认为是一种珍贵补品。李时珍曾经说过:“以龙眼来大补身体”,并称之为“资益之佳品”。鲜果具有开胃健脾和安神效应。
据文献记载,《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就提到了“橙桔、龙眼和荔枝”这样一个词组。可见早在南宋时期之前,人们就已经把这种水果命名为“龙眼”了。那么它跟真正的龙究竟是否存在关联呢?
故事发生在江南某地很久以前:钱员外虽然家境殷实却迟迟没有儿子。当他年过半百才得一子时,视之为掌上明珠。但让他担心的是,锦衣玉食的儿子长得十分瘦小,在十岁时看起来还像个四五岁孩童。于是钱员外向亲戚求助,并听取了王夫人介绍关于吃龙眼对身体好处的故事——哪吒闹海时打死东海三太子并取出其两颗“灵睛”,送给生病而又贫困少年海子食用后便康复,并长大变强壮活到100多岁高寿;海子去世后坟头上长出一棵树结满类似灵睛般大小形态及口感皆相似而美味可口甘甜芬芳怡人之水果——即现今所知道我们所说的“ 龙 眼 ” !龙眼,丰盈果肉,芳香扑鼻,品尝之余不禁令人陶醉,愿余生亦如龙眼之般甘美。
自此以后,“ 龓 眸 ” 的名称便流传至今!
失眠原因各不同,如何提升“睡眠力”?春节假期是放松的好时候,可一些上班族因为假期里熬夜、突然改变作息等导致生物钟紊乱,夜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节后上班之一天,昏昏沉沉、精力无法集中。
“节前和近日来康复门诊的患者中,10%至15%有失眠症状,睡不好的原因多种多样。”湖南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内科副教授谭超介绍,有的年轻人晚上明明困得不行,可每次都要刷手机、看视频才能睡着,有的上班族入睡后总做梦,起床后还是很累,这些人可能患上了“节后睡眠障碍”。面对不同的失眠问题,可以先寻找原因,对症解决。
睡不着可能是这些原因所致
“不仅春节假期,节后失眠的现象十分常见。”谭超介绍,最常见的就是放假时玩到很晚,重归工作作息时想正常入睡就睡不着了。这种原有睡眠节律被破坏而导致的失眠不是大问题,随着作息时间的调整,做到起居有常,容易恢复健康的睡眠规律。
“除生活规律被打乱造成的失眠外,导致睡不好的原因多种多样。面对失眠问题,我们可以先寻找原因。”谭超说,中医学认为失眠和心神密切相关,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都可以导致失眠。
不少朋友都受到过咳嗽的困扰。从中医角度来说,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比如假期吃了不少大鱼大肉还饮酒,就是中医学里的肥甘厚味就有可能酿生痰热,痰热犯肺可以引起咳嗽,痰热影响心神还可能引起失眠。这时,“体有内火或有湿热的人,会出现咳嗽、吐黄黏痰、口干口苦,甚至出现胸闷痛、堵塞感、恶心欲呕等情况,结合黄腻苔,基本上就可以诊断为痰热证。”谭超解释,痰热扰神,心神不安,就会睡不好觉,这是临床很常见的一类情况。严重的到疾病后期,还可能出现痰热伤阴,失眠加重,入睡更加困难,伴有心烦、口干、盗汗、手脚心热等症状,舌苔黄腻花剥或舌红少苔。
此外,身体的不适也会影响睡眠,咽痛、发热、鼻塞、咳嗽等都会干扰睡眠,甚至有患者因呼吸困难、喘促而失眠,这些属于继发性失眠,这时只要治疗原发病,解决咳、喘、鼻塞、咽痛自然能睡好觉了。
“面对失眠,还需要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有情绪问题的人,失眠更像是一场心理上的拉锯战,想睡睡不着,睡不着更加烦躁,而烦躁带来的后果是难以入睡。”谭超建议,这时候患者要放下思想包袱,不能过分关注睡眠,尤其是睡不着的时候不要想着“我怎么又睡不着啊”,这样会加重睡眠障碍;也可以使用疏肝解郁、清肝泻火的中药,轻症用逍遥丸、丹栀逍遥散合酸枣仁汤,重症用龙胆泻肝汤加味。
肺受伤了也会引起失眠
良好的睡眠是免疫力“战斗”过程中的助攻,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免疫细胞T细胞发挥更大的作用,而长期睡眠障碍可导致机体的免疫力明显下降,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可以说,“睡眠力”即“免疫力”。
“如果前期经历了高热、咳嗽、吐泻等,几番折腾下来人就像打了一场硬仗,人体的正气也被消耗掉了,如果人体正气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恢复,导致气血不能养心神,心神失养,心神不安,也会导致失眠睡不好觉。”谭超说,这时大多表现为浅眠多梦易醒,因睡眠质量不佳、睡眠时间不足,人会更加疲乏。如果咳嗽已愈,体内无邪,以虚为主,可以适当补益,气血充足既有益于身体的康复,也能荣养心神,自然也就能睡好觉。如果身体底子好,短期调治,就能快速恢复。
“肺受伤了也会引起失眠。”谭超说,在中医学里,肺不单是个解剖学部位,还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肺朝百脉”就是其重要功能之一。肺如果受损,就可能导致血行不畅、心脉失养而影响睡眠。近期,中医康复门诊就有这样的病人,他们出现了疲乏、气短、胸闷、心悸等症状,但是做心肌酶、肌钙蛋白、电解质等检查都没有问题。这种纯功能性的问题,中医治疗疗效颇佳。
市民通过学习健康科普知识可以大致识别自己的证型,但是不建议自行开方用药,应经过中医师的辨证后再开方治疗。
日常生活中如何提升“睡眠力”
“失眠可能是心神失养,可能是邪扰心神或作息紊乱,可能是器质性问题,也可能是焦虑、抑郁或其他精神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谭超提醒,对于偶发性、一过性失眠不要过分在意,如果失眠持续3至4周以上,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浅眠多梦易醒、醒后不能快速入睡,都应到医院进行诊查,对症治疗。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失眠还应注意精神调摄,患者要减少思虑,清淡饮食,睡前不吸烟,不喝酒,不饮浓茶、咖啡,规律作息,保证卧室环境舒适安静,这些对治疗失眠很重要。
节假日一定程度上打乱了个体的生物钟,要有意识地将身体的内在节律调整回来。此时,应形成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睡懒觉。例如,早上同一时间起床,即使再累、再困倦都一定要在这个时间点起床,周末也不例外,逐渐重建睡眠规律。
合理安排午休时间,小憩20至30分钟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能量,还可以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午休尽量不要超过1小时,并在下午3时之前进行。如夜晚失眠严重,白天不要长时间午睡,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同时,锻炼、饮食会影响睡眠质量。睡前2小时不要剧烈运动、进食 *** 性或生冷食物,上床后不要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尤其是刷手机等。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每天进行20至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帮助调节睡眠周期。晚餐适宜吃一些清淡、健康的食物,不宜过饱。
“临床中,很多病人喜欢药膳食疗。常常有人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改善失眠的食疗方?”谭超说,合欢花具有清心解郁安眠的功效,不但可以入汤剂还可以单味泡水代茶饮;蒸晒以后的黄花菜具有理气安神的功效,不论对工作压力大的白领还是失眠的老人,入药、煲汤食用都很合适。这两味药体现了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对于由情绪问题、肝郁气滞所致的失眠,不失为治疗的良药。
同时,龙眼肉可补心脾、益气血,适当食用,对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失眠有一定疗效。(全媒体记者 徐媛)
来源: 长沙晚报
这两种饮料,不仅容易发胖,还会导致尿酸异常?提到含糖饮料和果汁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大家可能更先想到的是——喝多了容易发胖,但实际上这两种饮品还有另外一个负面影响——升高尿酸。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果糖含量高的饮料(不论人工合成的还是天然纯果汁)及营养性果糖的摄入,都与血尿酸水平升高相关。
它俩增肥这件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含有大量的游离糖,相当于直接喝糖水,不然也就不会有“肥宅快乐水”的美誉了。在全天能量摄入已经够用的情况下,如果再来上一两瓶含糖饮料和/或果汁,催肥效果绝对不容置疑。
那么,含糖饮料为什么会导致尿酸异常呢?
为何偏偏是果汁和含糖饮料?
首先,超重或肥胖本身就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其次,这两种肥宅水有个对尿酸特别不友好的共同点:要么是含有大量的游离果糖,要么是被人体代谢后产生大量的果糖。总之就是:会给身体“输入”大量果糖。果糖,能给血尿酸值雪上加霜!
果糖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促进尿酸的生成、减少尿酸的排泄。用一个形象点的比喻就是——如同对蓄水池开源节流,一边加速往池子里放水,一边对出水口限流,导致池子里的水位上升。
含糖饮料中添加的糖,往往是果糖、蔗糖、果葡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转化糖浆等。除了果糖自己,其他糖类的代谢产物都有果糖。以蔗糖为例,1分子蔗糖经过身体的处理,水解产物是1分子葡萄糖+1分子果糖。
而100%纯果汁中的主要糖分也是果糖,此外还会有一些葡萄糖和蔗糖。如果不是100%纯果汁,额外往里添加的基本上也都是上述糖类。
总之,只要是“吨吨吨”地给自己灌肥宅快乐水,就是会让我们的肝脏在短时间内大量“接单”果糖。
果糖是如何影响血尿酸水平的?
同样是糖,葡萄糖就没办法像果糖这样“催产尿酸”。原因在于果糖代谢途径非常非常“特殊”,它的代谢过程是“没人管”的,不像葡萄糖的代谢会被人体“限制速度”(简称限速)。
人类进化过程中,为了保证野外恶劣环境中生存的身体不会很快就没有“燃料”(供能物质)可用,形成了独特的能源保护机制,即对葡萄糖的代谢进行限速。目的是让最经济实惠的葡萄糖能够源源不断细水长流地为我们提供能量,以免我们还没干啥就低血糖晕倒在地,甚至威胁生命。
果糖则不然,果糖的代谢没有限速装置(我们称之为“限速酶”)。那么,当一下子有很多果糖集中下肚,猜猜看会发生什么?
1.果糖摄入量适中时,小肠有足够能力代谢掉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身体的哪个器官主要负责对付(代谢)果糖。被我们吃进肚子的果糖,首先会被转运到小肠。当果糖摄入量适中时,小肠是有足够能力来代谢大部分果糖的。但是!如果有大量果糖集中进入小肠,小肠清除果糖的能力会被破坏,这时候,大部分来不及被小肠代谢的果糖会被转运到肝脏,交由肝脏来“收拾烂摊子”。
2.果糖如此促进尿酸生成
果糖在肝脏内,首选需要“处理”成磷酸果糖,才能完成接下来的“变身”——被转化成葡萄糖和脂肪酸,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存储能量。而果糖变成磷酸果糖所需的磷酸,单靠肝细胞里的游离磷酸盐是供不应求的,还需要从一种叫做ATP(三磷酸腺苷)的能量物质那里抢夺。这个抢磷酸的动作非常非常劲爆,会导致ATP被快速且大量消耗,以及游离磷酸盐水平的急剧下降……
关键点来了,磷酸盐本来是可以通过抑制一种酶(AMP脱氢酶)来限制嘌呤降解和尿酸生成的。当磷酸盐突然变少,等于是给嘌呤开闸放行,而嘌呤是合成尿酸的原材料。
3.果糖还会间接阻碍尿酸的排泄
除了“急性”增加尿酸,果糖还能间接阻碍尿酸的排泄。果糖的末端代谢产物是乳酸。在我们的肾脏,乳酸与尿酸的排泄是“竞争关系”:当需要排泄的乳酸增多,就会导致尿酸的排泄“被迫减排”……
果糖就是这样通过一头增加产量,一头减少销量来造成尿酸滞留,给已经血尿酸水平升高的朋友雪上加霜的。
吃水果也会造成尿酸增加吗?
适量吃天然水果,并不会出现这种开源节流现象。尤其是根本没有高尿酸血症和/或痛风的朋友。因为,天然水果中的果糖,有了膳食纤维的“裹挟”,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大量进入小肠”,可以理解为这种形式的果糖是“缓释”的。也就不会因为小肠忙不过来而甩锅给肝脏处理烂摊子,影响尿酸水平。此外,天然水果里的钾,以及维生素C和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浓度。
这也是为什么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以及有代谢综合征和/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适量摄入天然水果”是被纳入健康饮食建议的。
不过,对于已经诊断了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发作的朋友,你们虽然还是需要吃水果,但有必要适当控制果糖含量相对更高的水果的单次摄入量。
而对于没有上述问题的朋友,这边并不支持你把高果糖含量的水果好几斤好几斤地当饭吃。原因嘛,自己体会,就不苦口婆心地解释了。
哪些水果的果糖含量相对较高?
保健专业医师对46393名无痛风病史的男性进行了长达12年的前瞻性随访研究,其中755例男性发生痛风。软饮料摄入增加与痛风发病率呈正相关:与每月摄入量少于1杯的人相比,每周摄入5至6杯软饮料的人,患痛风的风险为1.29,而每天1杯的人为1.45,每天≥2杯的人为1.85。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长期摄入软饮料,可以成为男性发生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这些美国男人们饮食中果糖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橙汁(15.9%)、含糖饮料(15.5%)、苹果(14.5%)、葡萄干(5.2%)和橙子(3.2%)。
西瓜、苹果、葡萄、西梅、哈密瓜、荔枝、龙眼、枣、芒果、猕猴桃、水果干(比如葡萄干、芒果干等)——都是果糖含量相对较高的水果。
对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这些水果都是可以吃的,只不过每次各种水果的总量别超过成年女性1个拳头大小的量。
额外“念叨”一句:上述水果的果糖含量,其实也受具体品种的影响。比如麒麟瓜和京欣瓜、黄心猕猴桃和绿心猕猴桃、水仙芒和台农芒……它们的果糖含量肯定有差别。而且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口感更甜一定果糖含量更高。毕竟,就算是同类的水果,如果有机酸含量高,糖酸比更低,就算果糖含量差不多,口感也会相差较大。
不同果汁的果糖含量也是有差别的,有文献报道:100%纯果汁中,橙汁中的游离果糖含量就比苹果汁高很多。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要提醒大家:尿酸高的朋友们,体重控制很重要哦。毕竟,饮食对尿酸的影响只占20%左右的比例。
文/刘遂谦(科普工作者、临床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吃了十几年才知道,龙眼和桂圆有很大区别,看完以后别再乱买了很多人都熟悉龙眼和桂圆这两种水果,它们的口感和味道都很相似,甚至有些人觉得它们是同一种水果。
然而,当我深入了解这两种水果后,我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今天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让大家在购买时不再混淆。
外表上的区别
龙眼的外观椭圆形,黑色或红色的外皮包覆着白色的果肉。而桂圆则呈现出圆形,外皮呈暗红色,果肉也是透明的。虽然在外观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分辨出它们不同的特点。
产地和生长环境
龙眼主要生长于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南方,如广东、福建等地。而桂圆则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国家,如福建、广东、广西、越南等地。它们在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上略有不同,这也是它们味道和口感上的一个主要区别。
口感和风味
龙眼的果肉鲜嫩多汁,有一种独特的甜味,但同时也带有一点酸味。它的味道相对较淡,适合作为水果生食。而桂圆则具有浓郁、香甜的味道,果肉更加爽滑,入口即化。一些人甚至形容桂圆的味道类似于蜜糖,带有一丝丝花香,非常受人喜爱。
食用方式和功效
龙眼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果,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制成干果进行保存。吃龙眼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滋补身体,还有补血和美容的功效。桂圆则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可以生吃,也可以煮食、炖汤等。桂圆被视为滋补品,有补血益气、养颜美容的功效。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龙眼和桂圆虽然在外观上相似,但却有许多不同之处。无论是外观、产地、口感还是功效,它们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购买时,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认真区分,避免误买。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辨别这两种水果,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享受它们独特的风味和滋补效果。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大家不再对龙眼和桂圆混淆不清。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多向专业人士请教和学习,以便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们所食用的食物。
只有通过科学的认知,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和享受美食带来的乐趣。让我们学会珍惜每一种食物,探索它们的美妙之处,健康地生活。
植物,水果,黄皮,龙眼(桂圆)随着年龄增长
身体各项机能水平也在慢慢降低
所以健身和滋补非常重要
那咱们的大脑该如何保养?
如何健脑预防忘事呢?
小圈这就带你去了解一下~
本文审核专家
逯俭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针灸二区 主任医师
推荐:自制代茶饮
功效:健脑、预防忘事。
材料:桂圆5克、山药5克、黄精3克、陈皮5克。
做法:以上材料放到一起后用水煮,水开后煮5分钟,温热时喝效果更好,每周喝2次~3次。
推荐穴位:百会穴
功效:健脑益智。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 1:
点摁:每天2次,每次2分钟。
*** 2:
按揉:用拇指或中指进行按揉,顺时针20次逆时针20次,每次2分钟~3分钟。
来源: CCTV生活圈
话说本草之 龙眼【本草说】
龙眼,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纲目》:“龙眼、龙目,象形也。”北宋时期的中药学专著《本草图经》描述道:“龙眼生于南海山谷,今闽广蜀道出荔枝处皆有之。木高二丈许,似荔枝而叶微小,凌冬不凋。春末夏初生细百花。七月而实成,壳青黄色,文作鳞甲,形圆似弹丸,核若无患而不坚,肉白有浆,甚甘美。”异名:益智(《神农本草经》)、荔枝奴(《南方草木状》)、桂圆(《药品化义》)、骊珠、鲛泪等。人工栽培多于堤岸和园圃,野生常见于疏林之中。
《神农本草经》“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
《本草药性大全》“养肌肉,美颜色,除健忘,却怔忡。”
用到龙眼的方药:《济生方》归脾汤,《随息居饮食谱》玉灵膏。
【故事说】
传说很早以前,海里有条恶龙,每到中秋节那天,就出来伤人。居住在海边的村民们都非常恨它,一心想要除掉这个祸害。海边小村庄里一位叫桂圆的年轻人暗下决心,要为乡亲们除去这一祸害。
这一天,桂圆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到了中秋节那天,桂圆先和乡亲们一起,在海边挖了口很深的陷阱,陷阱周围摆上一路的用浓酒浸透过的猪肉。当凶神恶煞一般的恶龙看到地上摆满了猪肉,心中顿时开了花,它以为村民们都学得乖了,用猪肉来孝敬它。于是就毫不犹豫地一口吞下猪肉。时间不久,酒性发作,恶龙就躺在海滩不动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儿发生了,恶龙因为被村民们拿刀砍杀,一下子被疼醒后,发疯似地猛的扑向乡民。勇敢的桂圆眼明手快,挺身而出,用钢叉一下子就刺瞎了恶龙的右眼。恶龙疼痛难当,落荒而逃。桂圆猛扑上去,跨上龙颈,用全身力气一匕首又挖下了恶龙的左眼。恶龙何曾吃过如此大亏,登时紧紧箍住桂圆,发疯似地报复。在激烈的战斗中,桂圆被恶龙带着,摔进了陷阱。
当大家把桂圆救起时,他已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但他的双手仍紧紧地攥着一对龙眼。乡民们含泪把桂圆安葬,并把一对龙眼也葬在桂圆的墓边。神奇的是,没过几年,在埋葬龙眼的地方长出一棵树来,还结出了鲜甜的果子,乡民们就把它称作龙眼。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英雄桂圆,就把龙眼也称为“桂圆”。
【诗歌说】
龙眼 其二
明代 王象晋
何缘唤作荔枝奴,艳冶丰姿百果无。琬液醇和羞沆瀣,金丸玓瓅赛玑珠。
好将姑射仙人产,供作瑶池王母需。应共荔丹称伯仲,况兼益智策勋殊。
白露吃龙眼,养血又安神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在福建地区,有“白露吃龙眼,一颗顶只鸡”的说法,意思是说,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可以补身体。
龙眼又称桂圆,是药食同源之物,桂圆由新鲜龙眼晒干 *** 而成。龙眼肉甘温滋补,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功效。白露前后,正是龙眼上市的时候,这时候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了。下面给大家推荐几款龙眼食疗方。
龙眼肉煲猪心汤
原料
猪心15克,龙眼肉15克,生姜、盐适量。
做法
先将猪心剖开,去掉脂肪筋膜,把龙眼肉用清水洗净;将生姜去皮,切姜片备用;将猪心、龙眼肉、姜片一起放入沸水中;用慢火煲3小时,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补气养血、健脑益智。
小米龙眼粥
原料
龙眼肉30克,小米100克,红糖少许。
做法
将小米、龙眼肉洗净;将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加入小米、龙眼肉,先用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粥熟,调入红糖即可食用。
功效
健脾养心、补血安神。
桂圆枸杞鸡汤
原料
鸡肉400克,桂圆100克,枸杞子25克,盐4克。
做法
先把鸡肉洗净,切块,桂圆去壳,枸杞洗净后浸泡片刻;将鸡肉块放入滚水中焯烫后捞出,用热水冲净后放入锅中备用;将桂圆、枸杞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用大火煮沸;然后再改小火慢炖30分钟,待鸡肉熟烂之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气血双补、补虚养身。
来 源|老年健康报(内容来自 ***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龙眼就是桂圆?下次别人再说的时候,请这样告诉他区别!龙眼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水果,尤其在天热得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吃它。但这个水果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百年难解难题,就是桂圆和龙眼到底是不是一种水果?它们是不是同一种东西?
其实,从细化上面来说,龙眼和桂圆还真不是同一种水果,前天小编买水果的时候,问老板桂圆多少钱一斤,老板说这里不卖桂圆,我还给他指了指,他笑着说那是龙眼,不是桂圆,可把人尴尬坏了。那么,到底要怎么区分龙眼和桂圆呢?
一、外形颜色和重量不同
龙眼和桂圆的外壳有着本质的区别,看起来也非常明显。首先说桂圆,桂圆的外壳大多数是棕色的,看起来很干,没有什么色泽,用手捏的话,很容易陷下去,看起来很不美观;但龙眼就不一样了,不仅外壳鲜艳,比较有光泽,柔韧度也更大一些,根本不会轻易捏碎。
桂圆和龙眼的重量也有着本质的区别,龙眼的重量比较重,桂圆的重量比较轻,而且里面的果肉和果壳是分开的,摇晃时会听到声音。
二、食用 *** 和功效不同
龙眼是新鲜水果,主要就是直接生吃的,富含蛋白质、糖、维生素等,剥开之后里面是晶莹剔透的,跟荔枝的果肉有些相像,保质期很多,一般不超过一周时间,就会开始变质和水分缺失。
但桂圆是干果,是经过烘干处理的的二次成品,可以泡水和熬汤喝,保存时间甚至可以达到半年之久,可以养血安神、补益心脾等。
三、干果和生果的区别
很多人之所以认为龙眼和桂圆是同一个水果,就是因为桂圆和龙眼其实都可以称为龙眼,因为桂圆就是龙眼晒干之后的成品。
在古代有一种说法,刚开始是没有桂圆这个名字的,后来龙眼这两个字跟皇帝有冲突,于是就给改为桂圆了,而且桂圆的主产地在广西,广西简称桂,于是就叫桂圆了。
其实,龙眼还有一个比较靠谱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蛟龙总是兴风作浪,桂圆和蛟龙大战三天三夜,终于斩杀了蛟龙,挖出了龙眼,县官来抢夺龙眼,桂圆一个人寡不敌众,就吞下一只龙眼,另一只龙眼竟然炸开了,百姓认为桂圆是专门为百姓的好官。
他死后,百姓把桂圆葬在村子旁边,第二年桂圆的坟上长出来一嗑树,结出的果子就很像是龙眼,百姓就给这棵树起名为龙眼,为了纪念桂圆,百姓就把晒干的龙眼称为桂圆。
结语
其实,桂圆和龙眼本质上就是同一种水果,只不过把烘干的龙眼称为桂圆更加的便于大家分辨。
最后,你们那里的龙眼究竟叫桂圆还是龙眼呢?欢迎在评论区积极留言哦!
南方“人参”——中药龙眼肉龙眼别名桂圆,与荔枝、香蕉、菠萝(凤梨)同为华南四大珍果。历史上有南“桂圆”北“人参”之称。龙眼肉为临床常用名贵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言其“味甘平,主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
龙眼肉的传说
相传在哪吒闹海那年,哪吒打死东海龙王三太子,还挖了龙眼。这时正好有个叫海子的穷孩子生病,哪吒便把龙眼给他吃了。海子吃过龙眼后,病就好了,长成彪形大汉,活了一百多岁。
海子死后,其坟上长出一棵树,树上结满像龙眼的果子。人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果子,有个胆大的人拨开一个,放入口中,真是香甜可口。大家吃了这个果子,不但没有什么危险,而且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强壮。自此之后人们把这种果子当作一种补药吃,并叫它为“龙眼”。在东海边家家种龙眼树,人人食龙眼肉。
龙眼肉的来源
龙眼肉来源于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干燥,除去壳、核,晒至干爽不黏。外表棕黄色至棕褐色,半透明,外边面皱缩不平,内表面光亮而有细纵皱纹。薄片者质柔润,囊状者质稍硬。气微香,味甜。以肉厚、片大、色棕黄、味甜者为佳。
龙眼肉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龙眼肉,又名桂圆、桂圆肉、龙目、圆眼、龙眼干、元肉、蜜脾等。味甘,性温。归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临床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的治疗。
龙眼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龙眼肉中含有葡萄糖、蔗糖、胆碱、蛋白质、腺嘌呤、有机酸、脂肪、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化合物。药理研究可知龙眼肉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焦虑、抗癌、改善记忆、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及神经调节作用等活性。
含有龙眼肉的药用制剂有升气养元糖浆、归脾丸、归脾合剂、参茸保胎丸、培坤丸等,从其配伍制剂可见,符合龙眼肉补益等相关功效。
龙眼肉的使用禁忌
龙眼肉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孕妇体内多有热,不宜使用;发热、风热感冒、咳嗽咳痰、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口疮、湿阻中满者忌服。
结语
龙眼肉为药食同源类中药,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有“果中极品”的称号。龙眼味甜可口,但并不适宜所有人群,在食用或药用时注意其相关禁忌。一般人群一次进食也不宜过多,否则可引起腹胀、消化不良等不适。倘若使用其相关药用制剂,一定要在中医师辨证论治下安全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2.陈彦林,遆慧慧,张名位,等.龙眼果肉的健康效应及主要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3.胡家虎,李国平,包朗.龙眼肉的本草考证
4.沈玉彬,郝二伟,杜正彩,等.龙眼多糖化学结构、构效关系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5.张百川.龙眼肉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性研究及质量鉴别
6.刘振启,刘杰.龙眼肉的鉴别与应用
7.韩冬梅.“南方人参”龙眼
8.张馨远.龙眼的食用与保健
9.祝之友.龙眼的药物解读
10.张兴.认识身边的中药——龙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