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酒精,食用酒精对人体有害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3 0
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酒驾,一定要当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自从交规变得更严格之后,老司机们都明显自觉多了,再不乱闯红灯,不飙车了,更加不会酒后驾车。

但是网上有好多「惊呆了」的说法,说是就算不喝酒,吃了某些东西之后也会被查出是酒驾、醉驾。甚至有说法是:

老公喝了酒 → 和老公接吻 → 会,查,出,酒,驾!

咳咳,这个问题嘛,丁香医生觉得警察同志是最有发言权的,可以来给大家讲讲清楚:

  • 新闻中提到的酒精测试,都是用的吹气式酒精测试仪。
  • 交警部门认定「酒后驾车」,是以血液酒精含量为最终认定标准的。
  • 吃了某些含有酒精的食品、药品,稍等片刻在吹气测酒精,指标就会显著下降或直接测不到了。

这个片刻是多久呢?要看你具体吃到了多少酒精,少则几秒钟,多则几分钟。总之,只要你不是边开车、边狂吃,就都不是事儿。

所以,如果以后路上临时检查遇到小意外,要记得好好跟交警蜀黍解(撒)释(个)下(娇),他们可都是很通情达理的哦。

那问题来了,江湖流传的酒驾食品药品,是不是真的含有酒精呢?丁香医生给大家盘点一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荔枝、杨梅、葡萄、榴莲……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很多水果的果肉中都含有比较多的糖分,存放了较长一段时间后,糖很可能被微生物利用发酵,产生酒精。

这其实就是个天然的「酿酒过程」。

蛋黄派、软面包、瑞士卷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新闻上说,有人一口气吃了 6 个蛋黄派后再做吹气测试就被查出了「酒驾」,可能确实假。

你看蛋黄派、小面包的包装配料表上都有写「食用酒精」,是为了帮助糕点加工,而且国标对酒精残留量不作要求。

豆腐乳

豆腐乳虽然含有酒精,但是酒精含量不高。大家吃豆腐乳,普遍也就只是调个味。

但如果你像吃馒头一样吃豆腐乳……那就不好说了。

酒酿、醪糟、米酒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北方叫醪糟,南方叫酒酿,实际上就是一种低度的甜米酒,它的酒精含量稍高,一般常见的是 1% 到 5%。

我们在烹调的时候普遍都会再加点水,实际吃到的酒酿(醪糟)里面的酒精含量就很低了。不过毕竟含有酒精,要是短时间内吨吨吨吨地吃就……

醉虾、醉蟹

醉虾醉蟹,虽然听上去一定是用酒把虾蟹醉倒,但是实际上有些地方的做法是不放酒的。

当然了,大部分醉虾醉蟹还是离不开白酒或者黄酒甚至葡萄酒的。

漱口水、口腔喷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漱口水和口腔喷雾(口喷)都含有酒精。大家可以去超市仔细看下包装上列的主要成分,有的并不含有酒精。

除非你漱口完、喷完立刻去吹酒精检测仪,否则也完全不用担心。

毕竟不会有人拿漱口水当水喝,拿口喷当饭吃……对吧?

藿香正气水

这个一定要重点介绍一下。

藿香正气水,确实有可能导致酒后驾车。

藿香正气水的酒精含量普遍达到 40% 以上,完胜低度白酒。喝多了……上头!

喝下一支 10 毫升装的藿香正气水,相当于摄入了至少 4 毫升的酒精。要是只喝一支问题倒还不大,如果大量地喝,那真的和喝酒没区别了。

不过现在有很多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丸、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等,买的时候注意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白酒添加食用酒精不只是降低成本,还有别的目的


说到白酒添加食用酒精,是大家非常关注且行业比较忌讳讨论的话题,对于这个话题,我来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食用酒精添加到白酒里面,添加越多对原酒风味影响越大。一些酒友认为酸酯不协调的酒添加有食用酒精;也有酒友认为有 *** 性的酒添加有食用酒精;还有酒友认为有酒精味的酒添加有食用酒精。对于这些观点,个人觉得都不准确,我们不能据此判定这些酒是否添加有食用酒精。


食用酒精调白酒,犹如被水稀释的高汤,酒精加的越多,酒越淡,只有大量添加食用酒精的纯粮酒,才会明显表现出酸酯不协调的现象。相反,一些酿造失败的白酒(比方说窖池被污染,制曲感染杂菌等),酒体有明显的不协调和异杂味,因此我们不能通过协调感和异杂味来判断一款酒是否添加有食用酒精。


对于用酒精味来判断一款酒是否添加食用酒精这种 *** 也不准确,首先对于大多数纯粮酒,只有添加大量食用酒精才能感受到酒体有明显的酒精味。除此之外,对于部分淡雅的大曲清香酒,固液法工艺的米香酒,糖化酶发酵的碎沙酒,有的原酒也带点酒精味,毕竟这类酒发酵速率快,生香弱,而白酒主要成分就是乙醇和水。因此我不建议用酒精味来判断一款酒是否添加有食用酒精。



我一般通过酒体和香气的协调性来判断一款酒是否添加有食用酒精,香气与酒体的协调不同于酸酯协调,酸酯协调主要指酒体风味是否协调,而香气与酒体的协调性指的是两种感受之间的协调,在大多数添加有30%食用酒精的纯粮白酒中,其酸酯风味往往是协调的,但酒入口后到了尾段却有香气和酒体的不协调感,其主要表现为香气往上飘但酒体表现已经结束,也有人称之为浮香。


对于这种 *** ,经过反复训练后判断一款添加食用酒精超过30%的白酒是比较轻松的,但判断一款添加食用酒精在10%以内的酒是几乎不可能的,毕竟食用酒精添加的太少,其对酒体的变化有限,对于这类酒的判定,需要用高科技的手段检测,一般的理化数据指标也难以判断,毕竟理化数据也是通过酸酯指标结合经验判断的,但这些数据是可以通过人为勾兑调整的。


说到白酒添加食用酒精,很多酒友认为其主要是为了降低原酒成本,其实这只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便于酒质分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曲清香酒酿造成本很低,但我在有些品牌几十块钱的清香酒中照样喝出添加食用酒精的感觉,其原因很简单,因为品牌酒从低端到高端酒都有产品布局,有的时候一个系列有七八上十个档次酒,如果都是纯粮酒,其很难做到相互之间品质区别明显,尤其是广大消费者并非品酒师,品质区别太小会使消费者选择便宜的酒而抛弃贵的酒。


当然现在一些大的酒厂,也会通过多种档次工艺酿造,以此来调出不同档次的酒。现在有些大型酱酒厂,分别烤碎沙酒,粳高粱四轮次清茬酒,传统工艺坤沙糯高粱酒,通过这三种档次酒的混合勾调,完成低中高档品质酒的产品设计。不过对于食用酒精完成一个品牌酒的中低端设计,也是一种比较简单易行的 *** 。



对于一些我感觉加有食用酒精的品牌低端酒,我也曾咨询过相关酒厂的朋友,他们的回答也很官方:低档酒杂味比较重,因此需要过滤,也正是因为如此,酒的风味变淡了,浮香也出来了。这样解释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么做原酒的成本也就增高了,不太符合低端酒的成本需求。除此之外,过滤的酒虽然味道变淡了,但杂味也不至于消失,一般杂味只会跟酒的风味一起变淡。

那么白酒添加食用酒精到底有什么危害呢?对于一款粮食酒,如果仅仅是添加食用酒精,尤其是过滤非常干净的高档食用酒精一般也没什么危害,但有些酒食用酒精调得过多,使得酒的酸酯数据都达不到标准,于是有些酒厂通过人为添加有机酸酯来达到标准需求,对于这类酒,其实对身体的危害较大。除此之外,有些酒厂使用的食用酒精是档次较次的酒精,酒精里面含有有害杂质,这种酒其实对身体也是有害的。比方说白酒检测时经常有些小厂酒会出现氰化物超标现象,这往往是酒厂运用处理不好的木薯酒精调入原酒所造成的结果,因此对于低档酒,个人建议选大厂,因为大厂在这类操作中规范些,尤其在食品安全中,会有更多的考量。



总的来说,对于白酒添加食用酒精,其判断起来对于酒友来说真的很难,反复练习之后往往也只能大概的判断,对于添加食用酒精量很少的酒,基本无法通过品鉴来判断。对于白酒添加食用酒精未进行标注现象,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我们也期望酒厂及行业对这方面进行规范,毕竟当前高端白酒金融化,资本的炒作、做空喜欢在舆论上找些话题,而这便是人家可以利用的把柄。


对于酒友,更多其实关心的是一款酒好不好喝,有没有危害,一般大厂这类操作都比较规范,尤其是化学添加剂,管理很严,不会随意添加,因此从食品安全角度倒是没必要过多担心。而对于一款酒好不好喝,更多需要的是尝试解惑,对于我会不定期在平台上推送品酒感受,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主观观点,因此只供参考。最后对于我对白酒添加医用酒精的风味变化及目的的观点,作为酒友的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我们一同讨论。

春节聚会小酌怡情?酒精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酒一直在节日餐桌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不得不说句扫兴的话,无论小酌怡情还是开怀畅饮,世界心脏联盟表示,任何饮酒都对健康不利。

最新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酒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长期酗酒会对肝脏和大脑造成损害,并在皮肤上留下明显的迹象。即使是轻度和中度饮酒者,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面临酒精造成的情感后果和更大的健康隐患。今天,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网站就为大家总结,酒精是如何影响人体,使其变衰老的。

酒精耐受性逐渐降低

对酒精的耐受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这是由于身体成分发生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激素的变化,比如一些与新陈代谢相关激素的减少,增加了人们对酒精的敏感性。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即使体重保持稳定,他们脂肪相对于肌肉的比例也在增加。所以,即使喝了和以前一样多的酒,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也会更高,因为与肌肉相比,脂肪从血液中吸收的酒精较少。反应时间和运动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慢,而饮酒会进一步降低这些能力。

借酒浇愁愁更愁

不可否认的是,在短期内饮酒可以减少一些负面情绪。然而,从长期来看,饮酒者的焦虑感会加重,尤其是习惯性饮酒。

美国密歇根大学调查发现,在新冠疫情期间饮酒以应对焦虑等不良情绪的老年人更有可能报告他们的饮酒量增加。把酒精作为应对机制会适得其反。

此外,老年人在失去亲人时,往往会经历沉痛的悲伤,通过饮酒来化解悲痛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诱惑。抑郁症已经在老年人中很普遍,它会因饮酒而恶化。

损害决策制定能力

喝酒会导致判断失误,饮酒误事的例子比比皆是。酒精对决策制定能力的影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剧,导致饮酒者爱冒风险,如酒驾或做出不切实际的投资决定。

加速皮肤老化

饮酒加速皮肤老化过程。酒精会使全身脱水,其中就包括皮肤。脱水和组织发炎都会对皮肤健康造成影响。皱纹、浮肿、干燥、脸颊发红和毛细血管变成紫色……酗酒会让人面相苍老。

此外,黄疸(即当皮肤和眼白变黄时)也有可能是酒精性肝病的一个迹象。

让肝脏压力山大

酗酒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肝病的一个风险因素。即使是适度饮酒也会影响肝功能。衰老的肝脏不能很快分解或代谢酒精,这就造成它在人体系统中停留的时间更长。

让已有疾病变本加厉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患上的慢性病会因饮酒而复杂化。美国糖尿病协会称,饮酒后24小时内会发生危险的低血糖,它干扰了糖尿病患者为饮食健康所做出的努力。饮酒会在短期内升高血压,而反复酗酒则会导致高血压。酗酒还会增加患溃疡的风险,并妨碍已有的溃疡愈合。

与药物产生反应

老年人可能会服用多种药物,因此了解酒精是如何干扰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是很重要的。将酒精和药物混合,要么减少,要么增强药物的预期效果。此外,有些药物已经含有酒精了。

肝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降低身体分解和去除药物的能力。饮酒也会影响肝脏,增加药物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酒精与老年人服用的药物以多种方式相互作用。治疗血压、抑郁和疼痛的药物本身就有镇静作用,当把它们和酒精结合起来时,就会造成协同或倍增效应。这种增加的镇静作用使老年人更加疲劳,增加了他们摔倒和开车发生事故的风险。

脑容量减少

酗酒和酗酒史会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长期大量饮酒会加速大脑的萎缩,脑容量的丧失是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下降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酒精性痴呆会在多年的过度饮酒后发生,这种病会导致精神错乱、焦虑不安和肌肉缺乏协调能力。

扰乱睡眠

一些人认为适量饮酒有助于睡眠,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许多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如白天经常打盹、锻炼少、户外时间少)会影响睡眠周期。饮酒会使老年人无法入睡或保持熟睡状态,从而加剧失眠。

造成身体脱水

酒精是一种利尿剂,这就是为什么饮酒会造成小便增多。因此,你需要喝更多的水来补充流失的液体。问题在于,身体感知口渴和保存水的能力逐年下降,从而更容易出现脱水的危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对天气变化的反应能力会减弱。老年人脱水的迹象包括意识混乱、语言不连贯、便秘和跌倒。

增加跌倒风险

醉酒会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包括跌倒、骨折和车祸。随着年龄的增长,平衡和稳定构成了更大的挑战。老年人更有可能因为饮酒而跌倒,伤势更严重,比如髋部骨折,恢复期也更长。酒精还会减缓大脑的活动,警觉性、协调性和判断力都随着饮酒的增加而减少。

形成酒精依赖

喝的酒越多,越有可能产生依赖。从长远来看,由于大脑发生了各种变化,这会导致更多的焦虑、抑郁和压力。随着酒精依赖性的增强,人们会在饮酒时变得极度焦虑。他们喝得太多,以至于失去了对焦虑的控制。不喝酒时,就会处于一种过度 *** 的状态,表现为精神紧张和出汗增多。

出现戒断反应

长期饮酒的人突然不喝酒会产生戒断反应(类似于毒瘾发作),表现为兴奋、失眠,甚至癫痫。年龄越大,戒断反应的危险越高。

对心脏没一点好处

美国心脏协会网站指出,尽管一些研究表明,红酒中的一种化学物质(白藜芦醇)可能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但饮酒与心脏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确定。过量饮酒会增加患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的风险。如果你不喝酒,那就不值得仅仅为了潜在的和未经证实的好处而开始喝酒。

增加患癌风险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饮酒越来越多地与某些类型的癌症有关——包括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肝癌、结肠癌和乳腺癌——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4%。为降低患癌风险,更好不喝酒。

支配社会生活

退休后有更多的社交时间,而社交生活往往离不开饮酒。从事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参加读书俱乐部和其他兴趣其实是更好的选择,此外,饮酒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改喝不含酒精的饮料,既省钱,感觉又更好。

来源:北京青年报

当你喝下一口酒后身体会有什么样的变化,酒精进入人体后怎么办?

在我们的生活中,饮酒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话题。无论是亲朋好友的聚会,还是工作上的应酬,都离不开酒的身影。然而,关于饮酒对人体的影响,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饮酒可以助兴,有人认为饮酒有害健康。当你举杯畅饮,喝下一口酒后,你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酒精作为一种常见的饮料成分,能够给人体带来愉悦感,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害性。本文将为你详细解析,当你喝下一口酒后,身体会有什么变化,以及酒精进入人体后如何消化。

一、酒精进入人体后的变化

1. 吸收过程

当你喝下含有酒精的饮料时,酒精会首先进入你的食道,然后进入胃部。胃部的胃酸和酶开始分解酒精,使其转化为更容易被吸收的形式。大约20% 的酒精会在胃部被吸收,其余的酒精则会进入小肠。

2. 分布过程

酒精一旦被小肠吸收,它就会迅速进入血液循环,随着血液流动,酒精会遍布全身各个器官。在这个过程中,酒精会优先影响到大脑、心脏、肝脏等器官。

3. 代谢过程

酒精在肝脏中进行代谢,首先通过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化为乙醛,然后通过醛脱氢酶的作用转化为乙酸,最后乙酸被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饮酒后短时间内,酒精在体内的浓度会逐渐升高。

二、酒精对人体的影响

1. 大脑

酒精会迅速进入大脑,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播。这会导致人们出现愉悦、放松、信心满满的感觉。然而,随着酒精浓度的升高,大脑的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表现为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言语含糊等。

2. 心脏

酒精会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长期饮酒可能导致心脏疾病,如心肌病、心律失常等。

3. 肝脏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长期饮酒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都与长期饮酒密切相关。

4. 其他器官

酒精还会对其他器官造成损害,如胰腺、肾脏、胃肠道等。长期饮酒可能导致胰腺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三、如何饮酒更健康

1. 适量饮酒

根据我国的饮酒指南,男性一天不超过 25 克纯酒精(约为 250 毫升啤酒、100 毫升葡萄酒或 25 毫升烈性酒),女性一天不超过 15 克纯酒精(约为 150 毫升啤酒、60 毫升葡萄酒或 15 毫升烈性酒)。

2. 避免空腹饮酒

空腹饮酒会导致酒精在胃部迅速吸收,增加对胃黏膜的 *** 。建议在饮酒前先吃一些食物,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

3. 注意饮酒速度

饮酒过快会导致酒精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体内,增加对身体的负担。建议慢慢品味,适当聊天,减缓饮酒速度。

总之,饮酒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适量饮酒并注意饮酒方式,才能让饮酒变得更加健康。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酒精在人体内的变化及影响,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喝酒后,看看酒精对你的脑子做了什么?看完再也不要多碰了

多数人可能都知道饮酒对身体有许多危害,升血压、伤肝脏……但是,可能不知道,即使是适量饮酒也会导致大脑功能变化!

9月16日,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泌尿外科医师许超在个人社交平台分享了酒精性脑萎缩和正常端脑的对比图片,图中的酒精性脑萎缩明显比正常大脑小了一半。

所以,千万别小瞧酒精对大脑的伤害,权威研究已证明:每天一杯酒,会导致大脑萎缩。

每天一杯酒,大脑全面萎缩

2022年3月,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 ,对超过3.6万多名中老年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发现: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与大脑容量的减少有关。饮酒越多,脑体积改变的程度越明显。并且喝酒让大脑萎缩的同时,也会加速它的衰老。①

结果显示,每日饮酒量从1-2个酒精单位(一个酒精单位为10毫升纯酒精,重量上相当于8克)及以上则会导致灰质和白质体积的减少。研究作者表示,这种变化不是线性的。喝得越多,情况就会越糟。

分析发现,与不喝酒相比,平均每日饮酒1个酒精单位,相当于大脑老化半年;每日平均饮酒2个酒精单位,大脑衰老2年;每天3个酒精单位,相当于大脑衰老3.5年;而与不喝酒相比,每天4个酒精单位,大脑衰老程度超过了10年。这些证据表明饮酒对大脑衰老的影响是指数级的。

而且,饮酒者大脑体积的变化并非集中在某一个特定大脑区域,而是广泛存在于整个大脑区域中,这与衰老导致的大脑变化相似。

除了饮酒,这些饮食习惯也伤大脑

1. 吃得过甜

2021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转化精神病学》(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发表的研究显示,青春期摄入过多糖分,会损害成年后学习和记忆的能力。

研究指出,这主要是因为糖会使肠道中与海马体功能呈负相关的两种副拟杆菌属物种(狄氏副拟杆菌和约氏副拟杆菌)的浓度增加。这俩细菌的浓度越高,对海马体的损害也就越强。②

2. 吃得过咸

2021年发表在《细胞报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高盐饮食会导致大脑深层区域血流量减少,引发局部缺氧微环境。

研究者谈到,如果长期摄入大量盐分,就会出现加压素神经元的过度激活。这种机制会导致过度缺氧,可能导致大脑组织损伤。③

3. 不吃早饭

有没有感觉不吃早餐,精力无法集中,脑子转得慢。广东省广州市妇儿中心遗传与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秀珍2019年在接受信息时报采访时表示,大脑细胞对葡萄糖的需求是外周组织的20倍,而脑细胞自己不能合成葡萄糖,脑细胞贮存量葡萄糖量仅供能5分钟代谢需要,因此,需要从血液循环不断的摄取葡萄糖。

经过一夜的空腹时间,如果不及时进食早餐,这时肝糖原已经耗尽,大脑只能依赖来自脂肪酸分解而来的酮体进行功能,学习认知能力都会下降。④

让大脑保持年轻,做好这些事

1. 多吃绿叶菜

2018年发表在《神经学》(Neur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虽然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衰退,但是如果每天能吃一份绿叶蔬菜可以防止人到老年之后记忆和思考能力的衰退。⑤

2. 控制好身材

肥胖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年肥胖会大大增加患病风险。2014年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30多岁发胖的人,发生痴呆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

而40岁发胖的人风险降到了70%,50岁则下降至50%。专家认为肥胖症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或许与血管硬化和高血压有关系。⑥

3. 有午睡习惯

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孙林教授和安徽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韩彩教授等人在《英国医学杂志》子刊General Psychiatry杂志上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表明,午睡能有效预防老年痴呆,并且有规律的午睡还可以提高思维敏捷性。⑦

4. 有运动习惯

运动除了让人体具有更充足体力和充沛精力外,还能让“脑力升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渝平介绍,人体通过锻炼有利于增强机体各系统功能,保持协调性,而其中也包括对脑细胞的训练。同时,当选择一些技能性运动时,运动期间需要大脑细胞不断思考,会 *** 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反应能力,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平日可多选择练习球类运动或游泳等。⑧

5. 多读书看报

*** 战略支援部队总医院干部病房赵奕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读书看报、写写算算,有规律地运转大脑,不断促进大脑神经及感官信息运动的活跃,有利于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推迟脑细胞的老化,延缓小脑萎缩的进程。⑨

6. 积极预防血管性疾病

赵奕医生表示,预防小脑萎缩,尤其是有脑萎缩遗传性家族史的患者,应该积极防治某些全身疾病,尤其是影响血管健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才能延缓和控制病情的发展,轻则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结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重则药物加以控制,当然用药应当循序渐进,持之以恒。⑨

更多精彩文章:

这些器官一旦损伤往往不可逆!千万别等“坏了”才后悔!

人有四种“衰老模式”,看看你是哪一种?想延缓衰老, *** 不同!

体检报告出现这些字眼,可能是癌症信号!千万别不当回事

医生:“忌辛辣”不只是忌辣椒,很多人都忌错了!

这些检查异常没你想得那么可怕,别自己吓自己!

本文综合自:

①Daviet, R., Aydogan, G., Jagannathan, K.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gray and white matter volumes in the UK Biobank. Nat Commun 13, 1175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28735-5

②Noble, Emily E et al. “Gut microbial taxa elevated by dietary sugar disrupt memory function.”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vol. 11,1 194. 31 Mar. 2021, doi:10.1038/s41398-021-01309-7;

③Ranjan K. Roy, Ferdinand Althammer, Alexander J. Seymour, Wenting Du, Vinicia C. Biancardi, Jordan P. Hamm, Jessica A. Filosa, Colin H. Brown, Javier E. Stern. Inverse neurovascular coupling contributes to positive feedback excitation of vasopressin neurons during a systemic homeostatic challenge. Cell Reports, 2021; 37 (5): 109925 DOI: 10.1016/j.celrep.2021.109925

④2019-12-06信息时报《不吃早餐学生成绩会变差,专家给出这样的建议》

⑤Morris, Martha,etal,Clare. Nutrients and bioactives in green leafy vegetables and cognitive decline: Prospective study. Neur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2018.

⑥Obesity in mid-life increase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dementia. Alzheimer's Society. UK. 20 August,2014.

⑦Cai H, Su N, Li W, et al 2021, Relationship between afternoon napping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ageing Chinese population, General Psychiatry , 34:e100361. doi: 10.1136/gpsych-2020-100361.

⑧2017-06-02健康时报《影响大脑的这些秘密》

⑨2018-01-02健康时报《小脑不萎缩,做好3件事》

来源: 健康时报

酒精冰淇淋,到底是酒还是冰淇淋?未成年人买得多吗?记者调查

漫画/高岳

【调查动机】

“酒精冰淇淋算不算酒?孩子能不能吃?”近日,北京市民赵女士来电咨询。赵女士称,她孩子上初中二年级,正是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年纪,今年夏天,孩子买了不少酒精冰淇淋吃,各种牌子、各种口味的都有,有的是从家附近的小卖部买的,有的是从网上买的。

“我担心酒精冰淇淋对孩子身体健康有影响,但孩子说只是有一点酒的味道,吃起来还是冰淇淋不是酒,很多同学都在吃,没问题的。我也不知道该不该阻止他吃了。”赵女士困惑道。

食用酒精,食用酒精对人体有害吗-第1张图片-

酒精冰淇淋究竟属不属于酒?未成年人买得多吗?可以食用吗?商家能否随意将酒精冰淇淋卖给未成年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年轻人的之一口茅台”“网红上线,酒精棒冰”“微醺,甜如蜜”……今年夏天,酒精冰淇淋成为社交新宠,一张张外包装上印着各类品牌酒的冰淇淋照片在朋友圈风靡,不少年轻人对此趋之若鹜,其中包括一些未成年人。

“孩子到底能不能吃酒精冰淇淋?”这成为很多家长的疑惑。《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随机采访北京、天津、湖南、山东等地数十位家长发现,他们均表示能接受酒精冰淇淋盛行,这是市场行为;但大多数人认为不应该让孩子轻易买到酒精冰淇淋吃,担心影响孩子身心健康。还有家长吐槽:孩子小学附近的小卖部就有酒精冰淇淋卖。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根据2022年6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饮料酒术语和分类》,酒精度在0.5%vol以上的酒精饮料即属于饮料酒。作为冷冻饮品的冰淇淋,如果其酒精度超过0.5%vol,则属于酒类饮品或食品,应当按照酒类法律法规 *** 和售卖,未成年人不能食用,商家也应适用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的禁止性规定。从保护未成年人角度出发,应进一步依法规范酒精冰淇淋的售卖行为。

酒精冰淇淋正热销

不少未成年人购买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品牌的酒精冰淇淋,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绍兴黄酒,以及日本清酒獭祭等,老牌冰淇淋厂家如马迭尔也推出了朗姆酒味冰棍,还有不少线下冰淇淋店自制网红酒精冰淇淋,虽然价格不菲,但颇受年轻人欢迎。

在线上购物平台、外卖平台,茅台冰淇淋、獭祭冰淇淋、马迭尔朗姆酒味冰棍等销量都非常可观,有的产品售后评价就达5万多条。“浓郁的奶味中带着酒味”“满满的酒香味,吃了有点上头”“和酒的口味非常相似,口感细腻”……类似好评数不胜数。

线下,各类酒精冰淇淋更是卖得火爆。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山东济南、枣庄等地的十多家小卖部发现,多数小卖部里都有酒精冰淇淋出售,销量不小。有不少小卖部还位于中小学校附近。一家小卖部在某重点实验小学斜对面,店家称,酒精冰淇淋在学生群体中卖得非常好。

家住山东枣庄的小帅开学后上小学四年级,今年暑假他用自己零用钱买了多次酒精冰淇淋吃。在他看来,吃酒精冰淇淋是一件很酷的事,同学间还会交流吃不同种类酒精冰淇淋的感受,“感觉自己是个大人了”。

8月16日中午,记者来到北京朝阳一家网红意大利冰淇淋店,看到多名中学生模样的孩子正拿着冰淇淋在店门口拍照打卡。此时,店家推出的朗姆酒冰淇淋已经售罄,“卖得太好了,原料没了,明天再来吧”,服务员告诉记者,朗姆酒冰淇淋的配置是4千克冰淇淋含165克朗姆酒,“给孩子吃没问题,不会醉”。

在北京西城一家网红冰淇淋店内,一款鸡尾酒冰淇淋正在热销——粉红色的液体在透明的杯中摇曳,液体上方是粉色和白色混合的心形冰淇淋,主打一个“甜到你心里”。记者观察到,购买者有带孩子的家长,也有不少初高中生。记者询问“自己上高一的弟弟想尝试下,可否把酒精度数降低些”?店家一口答应:“可以根据您的需要调整酒精度数,度数高点低点都可以。”

对于未成年人食用酒精冰淇淋,家长们态度不一。受访者中,少数家长觉得孩子吃点没问题,来自山东枣庄的丁女士经常购买酒精冰淇淋,既自己吃也给12岁的孩子吃,“味道蛮好的,是时下一种潮流,里面也没含多少酒精,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不良影响的”。

而多数家长持质疑或反对态度。山东济南的张女士是一位10岁孩子的家长,她坚决反对孩子吃酒精冰淇淋:“我吃过一款酒精冰淇淋,酒味很重,感觉和少量喝酒没什么区别,小孩子哪能喝酒呢?!”来自北京朝阳的初中生家长王女士说:“不会让孩子尝试酒精冰淇淋,感觉不安全,对孩子身体有影响,也担心孩子会因此对酒精上瘾。”

酒精含量标注不明

大多没有风险提示

那么,酒精冰淇淋中到底含有多少酒?它属于冰淇淋还是酒呢?

记者查看了近十款畅销酒精冰淇淋的外包装和线上销售的宣传页面,并咨询了其 *** ,发现只有茅台冰淇淋等少数标注了酒精含量,如茅台冰淇淋明确标注“添加2%的53%vol贵州茅台酒”;而大多数酒精冰淇淋并没有标注酒精含量, *** 称为“微量”“少量”。

“少量具体是多少?”面对记者的进一步追问,某品牌酒精冰淇淋 *** 回复说“没有准确数据”,并称“棒冰款酒精含量低些,如果是学生,建议少吃;杯装款酒味重,不建议学生食用”。

多位受访专家提出,含有酒精的冰淇淋应当标注酒精含量。酒精冰淇淋应视为食品安全许可目录中的其他酒类,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酒酿》对标签的规定,标注酒精含量。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所购买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酒精度数作为酒类饮品的核心要素,应当被消费者知悉。商家不标明酒精度数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步峰说。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飞律师告诉记者,我国《饮料酒术语和分类》把饮料酒定义为酒精度在0.5%vol以上的酒精饮料,故只要是酒精度在0.5%vol以上都属于酒,应当按照酒类商品进行管理和售卖,禁止向未成年人售卖。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烟、酒和彩票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或者彩票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不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对于不少家长关注的未成年人能否少量食用酒精冰淇淋的问题,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宗兆婧给出了否定答案。

“未成年人的大脑皮层对酒精所致的损害,比成年人更敏感。对未成年人而言,最安全的方式是滴酒不沾。摄入含酒精的食品和饮料,同样是对酒精的摄入,所以不建议未成年人食用。”宗兆婧说,人们应该对生活中“隐藏的酒精”引起重视,食用前看清产品配料表,注意有无酒精标识,避免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调查发现,仅有茅台冰淇淋等少数此类商品在产品说明或宣传页面提示了风险,如茅台冰淇淋产品说明提示:茅台冰淇淋有一定酒精含量,未成年人、孕妇、酒精过敏者等请勿食用,驾车人士请慎食用。而大多数酒精冰淇淋未提示相关风险。

此外,记者在线上线下购买酒精冰淇淋时,店家也没有进行“商品包含酒精”“未成年人请勿食用”等相关提示。有一款酒精冰淇淋包装上印有“每支仅含0.5%的白酒,未成年人、孕妇、酒精过敏者请勿食用”的提示,但当记者以“家里有小学生,能买了尝下吗”询问商家,对方回复称“小学生可以少量食用”。

强化监管规范销售

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多位家长提出,避免未成年人接触酒精冰淇淋,还得从规范酒精冰淇淋售卖入手。“现在孩子都有零花钱,冰淇淋又是他们的更爱,且酒精冰淇淋外包装和广告都很吸引人,很难阻止孩子买来吃”“一些学校附近的小卖部都在卖酒精冰淇淋,家长哪能盯得住”,受访家长如是说。

对于中小学附近小卖部售卖酒精冰淇淋的现象,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小卖部此举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具有实质性损害。酒精度超过0.5%vol的饮品即属于饮料酒范畴,应适用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的禁止性规定。

在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青少年法治素养家校协同培养基地负责人张力看来,即使是酒精度低于0.5%vol的酒精冰淇淋,根据“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也应当禁止孩子接触、食用。

“这里的0.5%vol只是国家确定的宏观管制标准,它无法准确适用于酒精对个体未成年人的健康风险判断,一次性大量食用或长期食用酒精度低于0.5%vol的冰淇淋,也可能对未成年人健康形成累积损害。”张力说,不管酒精冰淇淋的酒精度是否高于0.5%vol,对未成年人而言,都应当提高警惕。

“相比纯酒类产品,酒精冰淇淋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更强,风险也更具隐蔽性,建议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线下线上出售酒精冰淇淋时,都得明确禁止未成年人购买。”李飞提出,应加强对酒精冰淇淋销售过程的监管,强化销售商的责任,要求销售商在显著位置设置“该产品含有酒精,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的标志或在销售时明确告知此信息,线上下单时,平台强制跳出风险提示。

张步峰认为,商家在售卖酒精冰淇淋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按照国家对于含乙醇类饮品的标签标准,在包装界面标明酒精浓度、“过量饮酒有害健康”的警示语、“产品含有酒精,未成年人、孕妇以及酒精过敏者勿食用”的提示。在商铺的显著位置贴上“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的标识。

“商家想要售卖自制酒精冰淇淋,首先要取得酿酒的相关资质和许可,在具备资质的前提下,履行售卖酒精冰淇淋的相关义务。”张步峰说。

记者注意到,市面上还有一些酒味冰淇淋,商家称加入食品添加剂而具有酒味,但不含酒精。对此,张力认为,同样应该严格监管,一方面,添加剂的使用即使符合国家标准也会给未成年人生长发育带来健康风险,另一方面,酒味可能引发未成年人对酒精的好奇与向往,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诱导。

他还提出,生产者应避免在大众传媒、公共场所等对“仿酒包装”的酒精冰淇淋作宣传;应禁止学校、幼儿园周边区域的商家销售此类酒精冰淇淋;其他地方销售此类产品,应将其置于烟酒销售专区,不与普通冰淇淋混同售卖,防止未成年人接触此类冰淇淋。

受访专家认为,家长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不食用酒精冰淇淋,这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的家长对未成年人教育保护的监护职责范畴。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对酒精冰淇淋的酒精属性提高警惕,切不可让酒精冰淇淋打了冰淇淋的‘擦边球’,要教育未成年人认识酒精的危害,对大脑神经、肝肾功能等身体健康的损害,告诫未成年人‘酒后易生是非’的事实规律,使未成年人主动远离酒精及其衍生产品。”张力说。

证实了,酒精是致癌物!怎样才算适量饮酒?记住这个数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酒文化,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有喝酒的爱好和习惯,整日参加应酬。8月4日,科技部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名为《加拿大一项研究表明部分癌症和饮酒》,援引了《柳叶刀·肿瘤学》的研究结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酒精定义为一类致癌物,喝酒喝的越多,得癌症的几率越大。

这项研究指出,之所以喝酒会得癌症,是因为喝酒破坏了DNA。大家都知道DNA出现突变的情况,才有可能让人患上癌症,但是饮酒越多,对DNA的损害越多,这种损害逐渐累积,就会造成跟DNA突变一样的结果,让人患上癌症。

酒精是一类致癌物,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改掉饮酒的习惯,如果必须要喝酒,也要适量,不能喝太多。

喝酒和哪些癌症存在关系?

喝酒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酒精是一类致癌物,长期过量饮酒会让人们得癌症的几率上升。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长期过量饮酒会诱发肝硬化,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也有可能发展成肝癌。除此之外,酒精也可能在肝药酶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使维A酸浓度降低,会促使细胞过度增生,诱发DNA突变,让人患上癌症。

除此之外酒精还有一个危害,就是会影响人体的激素水平,女性患乳腺癌,和喝酒有一定的关系。综上所述,喝酒和7种癌症有关,分别是口咽癌、肝癌、喉癌、食道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尽快改正喝酒的习惯,不要过量饮酒,否则这些癌症就很有可能找上门来。

怎么才算适量饮酒?

在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推脱不过去的场合,需要饮酒,这个时候一点酒也不喝是说不过去的。为此要掌握好饮酒的量,不要过量饮酒。

很多人不知道怎样才算适当饮酒,不知道怎样才算过量饮酒。其实和酒精的摄入量是有关的,男性每天摄入的酒精量不能超过15克,女性还要少一些。想要知道自己摄入酒精量,有一个公式,那就是饮酒量乘以酒精浓度再乘以0.8,这样得出来的数值就是酒精量。

可以提前计算一下,看自己能喝多少酒,在这个范围内尽可能的少喝就可以了。不过酒精毕竟算一级致癌物,能不喝就不喝,滴酒不沾才是最健康的。

可以学习张继科独特的挡酒 ***

有的时候,在一些场合当中,周围人特别热情,总是敬自己的酒,可以用一些独特的技巧,来让自己少喝一些,最近张继科独特的挡酒 *** 这条新闻就冲上了热搜。

张继科为了躲酒,碰杯的时候,把自己的酒杯里的酒倒到了别人的酒杯里,网友称张继科是被乒乓球事业耽误的喜剧人。我们在生活当中确实可以借用张继科的这种躲酒 *** ,毕竟少喝一口酒是一口酒,毕竟酒会危害人体健康。

除了学习张继科这种躲酒技巧之外,还有一些酒场上的技巧,能够尽可能减少酒精对人体的伤害。

之一,喝酒的速度可以慢一些,不要喝太快,尽量避免一口闷的情况。

第二,在喝酒的过程中多吃些菜,不要空腹饮酒。

第三,喝酒时旁边放上一杯水,喝一口酒,多喝几口水,水有稀释酒的作用,可以减轻点危害。

喝酒不是健康的习惯,酒精属于致癌物,和7种癌症有关。在生活当中应该尽快的戒酒,如果有必须喝酒的场合,必须要控制酒量,适量饮酒。在喝酒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躲酒技巧,避免喝多。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健康明星计划#

了解了食用酒精是怎么做的,你在买酒的路上或许能少踩坑#...

食用酒精。

龙哥,食用酒精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为什么?我们说高粱产酒香,玉米产酒甜,大米产酒净,糯米产酒棉,小麦产酒冲。理论上来说一般含有淀粉的东西都可以拿来酿酒。而食用酒精一般是使用薯类,玉米类,秸秆类这种低价粮食作为原材料,加入糖化酶和干酵母,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这种一般7天就可以出酒。出酒率我说60都算比较低的了。

像市面上一些低端的碎沙酒也是这么来的,你可以算一算那个成本,它的酿造成本和周期成本你就知道你喝的酒是什么酒了。所以我一直强调没有曲的酒它不叫酱酒。

关注阿龙,喝好酒,喝沙酒。

酒精冰淇淋,到底是酒还是冰淇淋?

调查动机

“酒精冰淇淋算不算酒?孩子能不能吃?”近日,北京市民赵女士来电咨询。赵女士称,她孩子上初中二年级,正是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年纪,今年夏天,孩子买了不少酒精冰淇淋吃,各种牌子、各种口味的都有,有的是从家附近的小卖部买的,有的是从网上买的。

“我担心酒精冰淇淋对孩子身体健康有影响,但孩子说只是有一点酒的味道,吃起来还是冰淇淋不是酒,很多同学都在吃,没问题的。我也不知道该不该阻止他吃了。”赵女士困惑道。

酒精冰淇淋究竟属不属于酒?未成年人买得多吗?可以食用吗?商家能否随意将酒精冰淇淋卖给未成年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 本报记者 周斌 文丽娟

□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年轻人的之一口茅台”“网红上线,酒精棒冰”“微醺,甜如蜜”……今年夏天,酒精冰淇淋成为社交新宠,一张张外包装上印着各类品牌酒的冰淇淋照片在朋友圈风靡,不少年轻人对此趋之若鹜,其中包括一些未成年人。

“孩子到底能不能吃酒精冰淇淋?”这成为很多家长的疑惑。《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随机采访北京、天津、湖南、山东等地数十位家长发现,他们均表示能接受酒精冰淇淋盛行,这是市场行为;但大多数人认为不应该让孩子轻易买到酒精冰淇淋吃,担心影响孩子身心健康。还有家长吐槽:孩子小学附近的小卖部就有酒精冰淇淋卖。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根据2022年6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饮料酒术语和分类》,酒精度在0.5%vol以上的酒精饮料即属于饮料酒。作为冷冻饮品的冰淇淋,如果其酒精度超过0.5%vol,则属于酒类饮品或食品,应当按照酒类法律法规 *** 和售卖,未成年人不能食用,商家也应适用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的禁止性规定。从保护未成年人角度出发,应进一步依法规范酒精冰淇淋的售卖行为。

酒精冰淇淋正热销

不少未成年人购买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品牌的酒精冰淇淋,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绍兴黄酒,以及日本清酒獭祭等,老牌冰淇淋厂家如马迭尔也推出了朗姆酒味冰棍,还有不少线下冰淇淋店自制网红酒精冰淇淋,虽然价格不菲,但颇受年轻人欢迎。

在线上购物平台、外卖平台,茅台冰淇淋、獭祭冰淇淋、马迭尔朗姆酒味冰棍等销量都非常可观,有的产品售后评价就达5万多条。“浓郁的奶味中带着酒味”“满满的酒香味,吃了有点上头”“和酒的口味非常相似,口感细腻”……类似好评数不胜数。

线下,各类酒精冰淇淋更是卖得火爆。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山东济南、枣庄等地的十多家小卖部发现,多数小卖部里都有酒精冰淇淋出售,销量不小。有不少小卖部还位于中小学校附近。一家小卖部在某重点实验小学斜对面,店家称,酒精冰淇淋在学生群体中卖得非常好。

家住山东枣庄的小帅开学后上小学四年级,今年暑假他用自己零用钱买了多次酒精冰淇淋吃。在他看来,吃酒精冰淇淋是一件很酷的事,同学间还会交流吃不同种类酒精冰淇淋的感受,“感觉自己是个大人了”。

8月16日中午,记者来到北京朝阳一家网红意大利冰淇淋店,看到多名中学生模样的孩子正拿着冰淇淋在店门口拍照打卡。此时,店家推出的朗姆酒冰淇淋已经售罄,“卖得太好了,原料没了,明天再来吧”,服务员告诉记者,朗姆酒冰淇淋的配置是4千克冰淇淋含165克朗姆酒,“给孩子吃没问题,不会醉”。

在北京西城一家网红冰淇淋店内,一款鸡尾酒冰淇淋正在热销——粉红色的液体在透明的杯中摇曳,液体上方是粉色和白色混合的心形冰淇淋,主打一个“甜到你心里”。记者观察到,购买者有带孩子的家长,也有不少初高中生。记者询问“自己上高一的弟弟想尝试下,可否把酒精度数降低些”?店家一口答应:“可以根据您的需要调整酒精度数,度数高点低点都可以。”

对于未成年人食用酒精冰淇淋,家长们态度不一。受访者中,少数家长觉得孩子吃点没问题,来自山东枣庄的丁女士经常购买酒精冰淇淋,既自己吃也给12岁的孩子吃,“味道蛮好的,是时下一种潮流,里面也没含多少酒精,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不良影响的”。

而多数家长持质疑或反对态度。山东济南的张女士是一位10岁孩子的家长,她坚决反对孩子吃酒精冰淇淋:“我吃过一款酒精冰淇淋,酒味很重,感觉和少量喝酒没什么区别,小孩子哪能喝酒呢?!”来自北京朝阳的初中生家长王女士说:“不会让孩子尝试酒精冰淇淋,感觉不安全,对孩子身体有影响,也担心孩子会因此对酒精上瘾。”

酒精含量标注不明

大多没有风险提示

那么,酒精冰淇淋中到底含有多少酒?它属于冰淇淋还是酒呢?

记者查看了近十款畅销酒精冰淇淋的外包装和线上销售的宣传页面,并咨询了其 *** ,发现只有茅台冰淇淋等少数标注了酒精含量,如茅台冰淇淋明确标注“添加2%的53%vol贵州茅台酒”;而大多数酒精冰淇淋并没有标注酒精含量, *** 称为“微量”“少量”。

“少量具体是多少?”面对记者的进一步追问,某品牌酒精冰淇淋 *** 回复说“没有准确数据”,并称“棒冰款酒精含量低些,如果是学生,建议少吃;杯装款酒味重,不建议学生食用”。

多位受访专家提出,含有酒精的冰淇淋应当标注酒精含量。酒精冰淇淋应视为食品安全许可目录中的其他酒类,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酒酿》对标签的规定,标注酒精含量。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所购买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酒精度数作为酒类饮品的核心要素,应当被消费者知悉。商家不标明酒精度数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步峰说。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飞律师告诉记者,我国《饮料酒术语和分类》把饮料酒定义为酒精度在0.5%vol以上的酒精饮料,故只要是酒精度在0.5%vol以上都属于酒,应当按照酒类商品进行管理和售卖,禁止向未成年人售卖。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烟、酒和彩票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或者彩票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不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对于不少家长关注的未成年人能否少量食用酒精冰淇淋的问题,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宗兆婧给出了否定答案。

“未成年人的大脑皮层对酒精所致的损害,比成年人更敏感。对未成年人而言,最安全的方式是滴酒不沾。摄入含酒精的食品和饮料,同样是对酒精的摄入,所以不建议未成年人食用。”宗兆婧说,人们应该对生活中“隐藏的酒精”引起重视,食用前看清产品配料表,注意有无酒精标识,避免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调查发现,仅有茅台冰淇淋等少数此类商品在产品说明或宣传页面提示了风险,如茅台冰淇淋产品说明提示:茅台冰淇淋有一定酒精含量,未成年人、孕妇、酒精过敏者等请勿食用,驾车人士请慎食用。而大多数酒精冰淇淋未提示相关风险。

此外,记者在线上线下购买酒精冰淇淋时,店家也没有进行“商品包含酒精”“未成年人请勿食用”等相关提示。有一款酒精冰淇淋包装上印有“每支仅含0.5%的白酒,未成年人、孕妇、酒精过敏者请勿食用”的提示,但当记者以“家里有小学生,能买了尝下吗”询问商家,对方回复称“小学生可以少量食用”。

强化监管规范销售

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多位家长提出,避免未成年人接触酒精冰淇淋,还得从规范酒精冰淇淋售卖入手。“现在孩子都有零花钱,冰淇淋又是他们的更爱,且酒精冰淇淋外包装和广告都很吸引人,很难阻止孩子买来吃”“一些学校附近的小卖部都在卖酒精冰淇淋,家长哪能盯得住”,受访家长如是说。

对于中小学附近小卖部售卖酒精冰淇淋的现象,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小卖部此举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具有实质性损害。酒精度超过0.5%vol的饮品即属于饮料酒范畴,应适用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的禁止性规定。

在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青少年法治素养家校协同培养基地负责人张力看来,即使是酒精度低于0.5%vol的酒精冰淇淋,根据“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也应当禁止孩子接触、食用。

“这里的0.5%vol只是国家确定的宏观管制标准,它无法准确适用于酒精对个体未成年人的健康风险判断,一次性大量食用或长期食用酒精度低于0.5%vol的冰淇淋,也可能对未成年人健康形成累积损害。”张力说,不管酒精冰淇淋的酒精度是否高于0.5%vol,对未成年人而言,都应当提高警惕。

“相比纯酒类产品,酒精冰淇淋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更强,风险也更具隐蔽性,建议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线下线上出售酒精冰淇淋时,都得明确禁止未成年人购买。”李飞提出,应加强对酒精冰淇淋销售过程的监管,强化销售商的责任,要求销售商在显著位置设置“该产品含有酒精,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的标志或在销售时明确告知此信息,线上下单时,平台强制跳出风险提示。

张步峰认为,商家在售卖酒精冰淇淋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按照国家对于含乙醇类饮品的标签标准,在包装界面标明酒精浓度、“过量饮酒有害健康”的警示语、“产品含有酒精,未成年人、孕妇以及酒精过敏者勿食用”的提示。在商铺的显著位置贴上“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的标识。

“商家想要售卖自制酒精冰淇淋,首先要取得酿酒的相关资质和许可,在具备资质的前提下,履行售卖酒精冰淇淋的相关义务。”张步峰说。

记者注意到,市面上还有一些酒味冰淇淋,商家称加入食品添加剂而具有酒味,但不含酒精。对此,张力认为,同样应该严格监管,一方面,添加剂的使用即使符合国家标准也会给未成年人生长发育带来健康风险,另一方面,酒味可能引发未成年人对酒精的好奇与向往,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诱导。

他还提出,生产者应避免在大众传媒、公共场所等对“仿酒包装”的酒精冰淇淋作宣传;应禁止学校、幼儿园周边区域的商家销售此类酒精冰淇淋;其他地方销售此类产品,应将其置于烟酒销售专区,不与普通冰淇淋混同售卖,防止未成年人接触此类冰淇淋。

受访专家认为,家长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不食用酒精冰淇淋,这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的家长对未成年人教育保护的监护职责范畴。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对酒精冰淇淋的酒精属性提高警惕,切不可让酒精冰淇淋打了冰淇淋的“擦边球”,要教育未成年人认识酒精的危害,对大脑神经、肝肾功能等身体健康的损害,告诫未成年人“酒后易生是非”的事实规律,使未成年人主动远离酒精及其衍生产品。”张力说。

来源:法治日报

75%乙醇不能直接喷在果蔬和鸡蛋上进行消毒

羊城晚报记者 马灿 实习生 赵鑫娆

近段时间,部分地区在水果、冷链食品、面料等物品外表检出新冠病毒,许多市民在外采购后,回家之一件事就是消毒。如何对采购的物品进行正确消毒?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硕士、国家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技术员付淑芳,在科普中国公众号发文进行了解读。

“新冠肺炎并不是食源性疾病,我们吃食物感染的风险极低,不用过度恐慌。”付淑芳表示,新冠病毒需要寄生在机体上才能存活,自身生存能力很弱。同时,新冠病毒喜欢低温低湿度的环境,潮湿的果蔬表面不适宜新冠病毒生存。

付淑芳称,75%乙醇虽然是最常用的消毒剂之一,但它并不适合直接喷在果蔬或者鸡蛋上进行消毒。一般而言,可以对采购的果蔬外包装进行消毒,不建议使用化学消毒剂对蔬果本身消毒,可能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也会影响口感。

“如果确实需要消毒处理,可使用正规渠道购买的有蔬果备案的消毒剂。”付淑芳说,根据说明书推荐浓度浸泡10至30分钟后,使用流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液。

对于鸡蛋而言,其表面有一层水溶性保护膜,喷洒酒精会破坏保护膜,导致病原菌更容易侵入鸡蛋,虽然防止了新冠病毒却可能引起其他严重的食源性疾病。鸡蛋一般无需消毒,冷藏或者阴凉处放置,烹饪前将外壳清洗干净即可。对于冷冻食品,需要对其外包装进行消毒,食用前用慢速水流冲洗干净。

针对 *** ,付淑芳建议,收取货物时要戴好口罩和手套,在室外先用75%乙醇或其他含氯消毒剂消毒,静止10至30分钟后再拿回家。更好在通风处拆包装,同时对拆包装的工具也进行消毒,尽量将纸箱或外包装袋留在门外。喷洒过消毒剂的外包装,可按普通垃圾处理,若确定被新冠病毒污染了,需要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来源: 羊城晚报

标签: 食用酒精 有害 人体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