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油是什么油图片,麻油是什么制造的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36 0
香油、麻油不一样!营养师揭冷知识:差了1成分

营养师分享麻油和香油的差异。(示意图/ETtoday资料照)

记者杨晏琳/综合报导

料理中加入香油或麻油,能让食物别有风味。但你是否曾疑惑过,香油和麻油到底差在哪、价格为何如此悬殊?营养师表示,其实香油就是调和麻油,由芝麻油及沙拉油组成,两者是不一样的。

营养师曾筱庭(Ting)在分享一则有趣的营养冷知识。她说,以前刚开始学习煮饭,采买香油和麻油时,发现两者价格差异非常大,最后才发现,其实香油就是调和麻油。而根据卫福部食品营养成分资料库,香油确实由白沙拉油+芝麻油组成,其食品分类为调味料及香辛料类,沙拉油是大豆、玉米、菜籽油的通称。

曾筱庭表示,现代人的饮食油脂摄取很容易过量,但必须脂肪酸却时常缺乏,「说到底其实也是一种饮食不均衡。」她说,即使坚果、酪梨等好油吃再多,但若一般人定义的坏油吃更多,也似乎于事无补。因此,应把重点放在平衡「必要」和「非必要」的脂肪摄取。

根据国健署每日饮食指南建议,油脂类的建议摄取量为3~7茶匙,并鼓励选择健康油如芥花油、橄榄油,少用饱和脂肪,并可多食用坚果种子类,一天约一汤匙的量,因为坚果种子含单元不饱和脂肪数。

不过曾筱庭提醒,额外油脂添加量不易计算,因豆鱼蛋肉和乳品也都有脂肪,很容易导致总油脂不小心摄取过量,要格外注意。加上油脂品质攸关健康,油品裂变易产生有害物质,推荐较低温度以及短时间的烹调,如:蒸、煮、烫、凉拌等。

营养师许育祯也建议大家,煮菜时选用富含Omega-9脂肪酸的油脂来作烹调,如苦茶油、酪梨油或橄榄油,这些油脂富含单元不饱和脂肪酸,稳定性高,不易氧化酸败,对心血管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许育祯表示,发烟点较高的苦茶油和酪梨油可用来煎、煮、炒、炸,适合各种烹调方式;橄榄油发烟点稍低,适合炒菜、淋沙拉、抹吐司、或是淋在浓汤上,至于到底能不能拿来油炸?「其实只要不是长时间的久炸,橄榄油是可以当作油炸用油的。」

厨房用油怎么挑?这3种油劝你别用,吃错了小心疾病找上门!

吃饭做菜,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食用油。它不仅改善菜肴口感,还能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脂肪酸。但食用油的品种多种多样,我们究竟该如何挑选适合的呢?

选对食用油

主要看这3方面

1看成分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一般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同油之间的脂肪酸成分比例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特点按需挑选。

①饱和脂肪酸

多存在于牛、羊、猪等动物油脂中,一些热带植物油如棕榈油、椰子油中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

适量摄入饱和脂肪酸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过量摄入容易引起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堵塞等疾病。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多富含饱和脂肪酸,因此在挑选油时更好少用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品种。

②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两种类别。

橄榄油、菜籽油、茶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都较高。单不饱和脂肪酸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油酸,它可以帮助降低体内的甘油三酯和稳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

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深海鱼油中则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人体提供了两种必需但又无法自身合成的物质——亚油酸和亚麻酸,有助于预防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看质量等级

食用油依据精炼环节分成四个等级。刚刚压榨出来的油叫毛油,毛油经过脱胶后即为四级油,经过脱酸后即为三级油,经过脱臭后即为二级油,经过脱蜡后即为一级油。

这一系列精炼过程主要为了净化油脂,去除杂质,从而得到纯净和相对无杂质的优质食用油。

总的来说,三、四级油营养成分相对保留完整,不适合高温加热,但可用于做汤、煮菜或者调馅。一、二级油的杂质含量少,可用于较高温度的烹调,但不适合长时间的煎炸。

3看使用场景

①高温油炸

油炸更大的问题就是油温,因此要选用耐高温、烟点高的油,例如花生油、猪油。

②普通炒菜

炒菜温度不要过高,油的选择范围也较广,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均可。

③凉拌菜

做凉菜时可以选用橄榄油、芝麻油或者茶油更有益健康。

这几种油健康隐患大

尽量避开

一般来说,只要是质量合格的食用油都是可以安心食用的,但注意以下这几种油真的不建议吃,健康隐患很大。

1反复煎炸的油

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习惯,就是炸完食物之后,会用剩下来的油继续炸东西,或是炒菜等。

但反复煎炸的油很容易产生如苯并芘、丙烯酰胺、杂环胺等致癌物,长期食用会给健康埋下隐患。

此外,食用油反复使用还会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它不仅会导致发胖,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概率。

2小作坊自榨油

自榨油相对来说存在更大的健康隐患。

早前曾有多个粮油店被查出自榨油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用的原材料可能是已发霉、变质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生产环境很差,而且油没有经过精炼,无法彻底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

3酸败油

食用油如果储存不当,就容易氧化酸败。比如油壶不清洗就直接倒入新油,残留的大量油垢也会“污染”新油,加快新油酸败速度。

已经酸败的食用油会出现“哈喇味”,若闻到此类气味,则不宜继续食用,否则可能直接引起食物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拉肚子等症状。

而且酸败的油经加热容易生成一种叫环氧丙醛的致癌物质,威胁人体健康。

【食用油这样储存,酸败风险更低】

①大桶的油更好装入深色玻璃或者陶瓷材质的小油壶中分批使用(油壶需每个月清洗一次),当然,直接购买小瓶装的油更方便。

②将油桶、油壶的盖子盖紧,避免里面的油和外面的空气接触;同时要放置在远离灶台、阳光的地方。

③桶装油中可以放一粒维生素E软胶囊或加点丁香、桂皮等物质,能减缓氧化速度,减少醛酮等有害物质的生成。

用油的正确姿势

你学会了吗

食用油究竟怎么用、怎么吃也有讲究,牢记以下3点,让食用油吃起来更有益健康。

1控制用量

不管是哪种食用油,过量摄入都会提高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人们的每日植物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30ml,将近3汤勺的油量,而幼儿的每日推荐摄入油量为15-20毫升。

2控制油温

很多家庭习惯等油锅冒烟了再放菜,但此时油温很可能已超200℃,容易产生丙烯酸、苯等有毒物质,因此烹调时油温应尽量控制在150℃~180℃。

【油温控制 *** 】

①锅里放油的同时,可以把筷子插在油里,或者放一小块葱丝,当筷子和葱丝周围冒出很多小泡泡的时候,就可以下菜了。

②采取热锅冷油的做法,即先将锅烧热再倒油。

3交替用油

所谓的交替、多样化用油,是指按照脂肪酸结构换成不同品种,从而使营养补充更全面。

①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的脂肪酸结构类似;

②花生油、稻米油类似;

③茶籽油、杏仁油、橄榄油类似;

④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类似。

因此大家购买时可以在这四个大类之间选择替换。

(CCTV回家吃饭)

别总用一种油炒菜!选食用油看这 2 点,很多人都做错了

平时家里做菜,肯定少不了用油,但做菜到底用什么油更健康,很多人搞不清楚。

毕竟食用油的种类实在太多了,花生油、葵籽油、玉米油、大豆油、猪油、黄油等等,完全摸不着头脑。

食用油,到底应该怎么选?其实答案很简单,只需记住两点:1.优先选择植物油,时常换着吃 ;2. 看烟点。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为什么食用油

建议时常换着吃?

一句话总结:时常换着吃能摄取更多种类的不饱和脂肪酸,更健康。

我们平时用的食用油可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

  • 常见的植物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橄榄油等;
  • 常见的动物油:猪油、牛油、羊油、奶油(黄油)等。

脂肪的化学结构是甘油三酯,就是一个甘油分子上连接着三个脂肪酸。根据结构的不同,脂肪酸又分为两大类: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不同的食物油,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这些脂肪酸的组成会有所不同。根据我国《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22)的推荐,饱和脂肪酸需要控制摄入量,不饱和脂肪酸反而应该适当多摄入一些。

翻译一下:动物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建议优先选择植物油。

由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常见的食用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差较大,很难找到完全符合三种脂肪酸组成的单一油脂,而长期食用单一油脂,可能会影响营养平衡。

总结一下,食用油建议优先选择植物油,并时常换着吃,这样可能达到比较完善的结构。但有两种植物油不要选,椰子油和棕榈油,他们的饱和脂肪比动物油还高,接近或超过 80%。

为什么选食用油

要看“烟点”?

平时用油炒菜的时候,很多人还有一个直观且让人头疼的感受——冒烟。

在油的加热过程中,开始冒烟的温度叫做“烟点”。油冒烟的时候,油烟里会含有丙烯醛,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强的 *** 作用。除此之外,油烟跟空气中的那些雾霾颗粒一样,也会增加肺癌风险。

在做饭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不同的做法,选择不同烟点的油。比如,爆炒煎炸的时候温度高,选择用烟点高的油,凉拌温度低,可以选用烟点低的油。

常见油脂的烟点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要问了,这么多种油,烟点都不一样,根本记不住呀,怎么办?

教大家一招,直接选用烟点高的油,烟点越高,可使用的场景就越多。

另外,食用油烟点的高低跟油脂的加工工艺息息相关,通常“精炼”过的植物油烟点更高。这是因为油脂经过精炼之后可以去除其中可能存的杂质,大大提高烟点。比如大豆和花生的粗油烟点在 160°C 左右,而精炼之后能够达到 230°C 以上。

如果看到“初榨”“特级初榨”“冷榨”字样的油,就不要用来炒菜、油炸等温度比较高的烹调了。因为他们没有经过精炼处理,油里有很多的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味道很香,但烟点就比较低,用来凉拌还是不错的。

最后,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尽量不要爆炒

因为爆炒时的温度通常在 180℃ 到 240℃,基本上常见的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葵籽油等烟点都不超过 240℃。这就意味着,爆炒容易产生大量的油烟。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最后的最后,再总结和强调一下选油的重点:

1、优先选植物油,时常换着吃,保证不饱和脂肪酸的多样摄入,更健康;

2、平时炒菜和油炸较多,优先精炼植物油,烟点较高;平时凉拌较多,可选用初榨、初级冷榨、特级初植物油。

参考资料

<1> 孙长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48

<2> 中国营养学会编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3> 杨月欣, 葛可佑.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4>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简本.营养学报,2021,43(02):102.DOI:10.13325/j.cnki.acta.nutr.sin.2021.02.001.

<5> 膳食总脂肪、饱和脂肪与健康关系的科学认识.营养学报,2022,44(04):313-315.DOI:10.13325/j.cnki.acta.nutr.sin.2022.04.014.

<6> Total fat intake for the prevention of unhealthy weight gain in *** s and children:WHO guideline.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73654

<7> Saturated fatty acid and trans-fatty acid intake for *** s and children: WHOguideline.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73630()

策划 ***

作者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审核丨钟凯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

街边现磨的芝麻酱、芝麻油,到底是不是健康骗局?这几种油别买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什么食物入口绵,到口光,嚼后香,吃后香?打一个常见调味品!你有猜到是什么吗?

没错,它就是深受男女老少喜欢的芝麻酱,更是麻辣烫、冒菜等经典小吃的灵魂,不仅单吃很香,在与任何食物搭配上,都能体现它独有的风味十分诱人。

尤其每次经过街边小巷,还有充分发挥香味作用的芝麻酱、芝麻油,看得见摸得着,又以“现磨”、“绿色”、“健康”等卖点,吸引不少人前来购买。

其中,商贩们也非常会做生意,只需要买个小型的榨油机、研磨机,再有少许的芝麻,在不断运转过程中,就会有芝麻油、芝麻酱流出,看起来十分新鲜。

并且,这样的街边现磨芝麻油、芝麻酱,或者是十分类似的香油,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不仅深深受到香味扑鼻的影响,在价格上也十分低廉,可这样的食品,对身体健康而言是好是坏?

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为了避免不良商贩在其中做手脚,尤其是大家在不清楚现磨机器卫不卫生,以及是否添加了安全无忧的原材料,以及食品添加剂等等。

若在多种因素不确定的情况下,则很有可能诱发食物中毒,其健康隐患很大。尤其是拿已经有食品安全问题的芝麻,其食物残渣一直残留,经过时间的沉淀,还有可能增加致癌的危险。

况且,这样的食品保质期也不确定,若储存时间过长,也可能出现氧化反应,油脂酸败后,人长期食用也会威胁身体健康。综合考虑,建议大家更好不要购买街边小商贩现磨的芝麻酱、芝麻油、香油,应去正规地方购买。

而对于芝麻酱本身,香纯的外表也有大大的营养,更有很多人认为吃芝麻酱可以补钙,预防骨质疏松。

从每百克芝麻酱的钙含量来看,能够高达1170mg的钙,但它也具有高热量、高油脂、高碳水的特点,还需大家控制量,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控制总量来食用。

至于芝麻酱中丰富的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等,都有助于控制血脂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还有芝麻酱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与肉相当,适量吃为宜。

还有芝麻油、香油,都建议大家控制量,按照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每天不超过30g。

食用油怎么选、怎么吃才健康?选油用油有讲究!今天一文讲清

“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橄榄油、菜籽油......怎么这么多种油啊!该怎么选?”

王大爷站在超市食用油货架前,看着各种各样的油,只觉得眼花缭乱。年过六旬的王大爷和老伴都患有高血压,医生嘱咐两人都要清淡饮食。说到清淡饮食,王大爷的老伴做饭更爱重油重盐,王大爷觉得自己家需要换点健康的油。可是,那么哪种油最健康?每天需要吃多少油呢?

今天王药师就来给大家讲讲食用油该怎么选、怎么吃才健康。

一、哪种油才是健康好油?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食用油,除了风味不同以外,不同食用油更大的差别就在于所含脂肪酸的种类与构成比例不同。

脂肪酸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猪、牛、羊的动物脂肪和乳脂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猪油、羊油等。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会增加人们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有研究表明,摄入过量的饱和脂肪酸是我们体内血清胆固醇升高的重要原因,而血清胆固醇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诱因。世卫组织建议,我们日常膳食中摄入的饱和脂肪酸量应低于总摄入能量的10%,也就是说平时要少吃猪油、羊油这些动物脂肪。

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用油有花生油、橄榄油、菜籽油等。有研究表明,当血液中的坏胆固醇过多时,会损坏我们的血管壁,甚至引起动脉阻塞等严重后果。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清除我们血液中的坏胆固醇,起到预防动脉阻塞和动脉硬化的作用。

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被称为“心脏的保护神”,摄入适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起到预防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它是人体的必需脂肪酸,我们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其中玉米油、亚麻籽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可以选择食用。

日常用油建议减少饱和脂肪,尽量以不饱和脂肪为主。

二、食用油该怎么选、怎么吃?

吃油其实也是一门学问,正确的烹饪 *** 加上合适的油才能让我们吃得更加健康,否则很容易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1. 炒菜时

花生油和米糠油比较适合炒菜。这类油含有的脂肪酸比较平衡,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最为丰富,而且耐热性较好,所以适合炒菜煎炸。最常见的就是花生油,花生油风味好,耐热性也不错,很适合炒菜煎炸。

2. 炖汤时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很适合炖汤、煮菜。这类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亚油酸含量比较丰富,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适当使用有利于身体健康。但由于其耐热性较差,所以不太适合煎炸等烹饪 *** ,更适合炖煮。

3. 凉拌时

橄榄油、芝麻油和茶籽油用来凉拌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但耐热性一般,不适合高温烤炸等烹饪方式。

三、健康吃油的4个注意事项!

1. 不要长时间食用一种油

长期只吃一种油对人体的健康是不利的,摄入均衡的营养才能保障人体的健康。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建议不同种类的油换着吃,这样可以摄入多样的不饱和脂肪酸,保持营养均衡。

2. 开封后建议在3个月内用完

开封后的食用油应在3个月内用完,而且食用油的存放要远离灶台,并且避免阳光直射。因为在高温和阳光直射的情况下,油的氧化变质速度会非常快。

3. 不要重复使用油炸用油

很多人觉得炸过食物的油倒掉比较浪费,因此会再次使用,但这种做法是很不健康的。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后,会产生反式脂肪酸、油脂氧化产物等有毒物质,如果继续食用这种油,会危害人体健康。

4. 减少食用油的量

食用油摄入过多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我们平时在烹饪的时候需要控制摄入量,做到少吃油。专家建议成人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应该为25-30g。

花生油、橄榄油、葵花籽油……到底该买哪种?一文说清!

本文作者:曾心月,科普创作者

审核专家:阮光锋,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食用油应该怎么选、怎么吃?各个品种的食用油之间有什么区别?哪种油更好?长期只吃一种 *** 不行?这些问题,我们来一一解答。

不同食用油应该怎么选?

1. 大豆油

优点:富含维生素 E、维生素 D 和卵磷脂,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而且价格是更便宜的。

缺点:容易氧化酸败,保质期最长只有一年。

适合:炖煮、炒菜。

不适合:高温爆炒、煎炸。

2. 玉米油

优点:且富含维生素 E、胡萝卜素、谷固醇和磷脂,对防治“三高”及并发症有一定辅助作用,价格也相对便宜。

缺点:耐热性较差。

适合:炖煮、炒菜。

不适合:高温爆炒、煎炸。

3. 花生油

优点:具有独特的花生香味,并且维生素 E、胆碱、甾醇、磷脂的含量丰富,可预防皮肤皲裂老化,改善血液胆固醇代谢,防止形成血栓,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改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缺点: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毒素,土法榨制的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很容易超标。

适合:日常炒菜、炖煮、凉拌、短时间煎炸。

不适合:长时间煎炸。

4. 菜籽油

优点:具有独特的清香,并且富含维生素 E、胡萝卜素、磷脂等,具有一定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作用。

缺点:可能含有一定量的芥酸,芥酸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毒素,应当优先考虑购买无芥酸或芥酸含量低于 3.0% 的菜籽油。

适合:日常炒菜、炖煮。

不适合:高温爆炒、长时间煎炸。

5. 葵花籽油

优点:富含维生素 E,还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绿原酸。

缺点:不耐热,在煎炸或反复受热之后容易产生有害物质。

适合:炖煮、炒菜。

不适合:高温爆炒、煎炸。

6. 橄榄油

优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

缺点: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并且价格很贵。

适合:精炼橄榄油适合炒菜、炖煮,初榨橄榄油适合凉拌。

7. 芝麻油

优点:香味浓烈,还含有芝麻酚、芝麻素等天然抗氧化剂。

缺点:香气不能经受高温加热。

适合:凉拌、蘸料,或者做汤时添加几滴。

不适合:炖煮、炒菜、高温爆炒、煎炸。

综合考虑下来,每个品种的植物性食用油都有自己独特的营养价值,所以食用油要换着吃,不要长期吃同一种。

健康时报图

食用油选购和烹饪记住这些

1. 食用油选购时

(1)看质量等级

食用油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4个等级(橄榄油是个特例,分为初榨橄榄油:特级、中级、精炼、混合)。无论是哪个等级油,只要符合国家的标准,都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一、二级食用油纯度高,杂质少,颜色澄清,香味和口感较淡,烹饪时油烟较少,适合高温爆炒、油炸。但缺点是精炼程度太高了,造成油脂里的营养成分有所损耗。

三、四级食用油刚好相反,它们纯度低,杂质多,颜色较深或有适当浑浊,香味和口感较浓,烹饪时油烟较大,更适合低温烹饪。但它们的优点是更大程度保留了油脂里的营养成分。

(2)看加工工艺

很多人喜欢压榨油,觉得这样更健康;不喜欢浸出油,觉得会残留化学物质。实际上不用过于担心,只要是符合国标的食用油,选择正规商超的大品牌购买,就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不要选购来历不明的散装油,不要选择小作坊土法压榨的油。

(3)看生产日期、保质期

生产日期越近的越好,保质期越远的越好。一般食用油的保质期都是18-24个月,要在阴凉、干燥、避光、密封保存。

(4)尽量买小包装

食用油开封后,会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加速油的变质。所以尽量买小瓶包装的食用油,每次用完油都要盖好盖,开封后更好在3个月内使用完。

2. 食用油烹饪时

(1)控制总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推荐,居民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需要控制在 25-30 克之间。

(2)控制烹饪油温

不要等到油冒烟时才放食材进去烹调,因为一些食用油,像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特级初榨橄榄油、核桃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紫苏油、葡萄籽油等,都不适宜高温烹饪。

(3)控制烹饪方式

少使用油煎、油炸等烹饪方式。烹饪方式应尽量以蒸、煮、焖、炖、炒为主,少油煎、油炸,可用空气炸锅代替油炸。

(4)每次都使用新油

不少家庭都会把炸完食物后的油保存起来,继续炸别的食物或者用来炒菜。但反复煎炸的油很容易产生致癌物,如反式脂肪酸、苯并芘、丙烯酰胺、杂环胺等,长期食用会带来健康隐患。无论用什么烹调方式,油都只建议使用一次,每次都要使用新油。

(健康时报)

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哪种油更健康?为了健康,不妨来看一下

食用油是我们厨房当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很多家庭为了摄入足够营养物质,更是各类食用油变换着食用。

根据2003年标准,食用植物油以单一原料名称命名,禁止在产品名称中使用与用途、工艺相关的词语。

按食用油质量由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相当于原色拉油、高级食用油、一级油、二级油,消费者只要看产品标定的等级就能知道食用油的质量。

食用油可以分为Q和GB标准,Q是企业标准,GB是国家标准。

另外,GB/Q是国家强制性标准,GB/T是国家推荐性标准,T是推荐性标准,GB/Z是国家指导性标准,Z是指导性标准。所以,GB/Z或者GB/T标准是比较好的选择。

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哪种油更健康?为了自己的健康,不妨来看一下

1.花生油

花生油是从花生当中榨出的,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0%以上,此外,花生油当中还含有硬脂酸、花生酸、棕榈酸等。

花生油脂肪酸比例好,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后,还能促进胆固醇分解成胆汁酸,可降低胆固醇水平。

麻油是什么油图片,麻油是什么制造的-第1张图片-

花生油当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胆碱、维生素E、磷脂等,这些物质能防止皮肤老化,保护血管,防止血栓形成,有效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2.菜籽油

菜籽油在生活中很常见,它是由油菜籽制成的,一般为金黄色,含有大量磷脂。这种物质可以提高脑细胞的活性,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菜籽油当中的胆固醇含量相对较低,经常食用菜籽油还能促进胆固醇的分解,有效预防高血脂的出现。但是,菜籽油中芥酸含量高,过量食用会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冠心病患者要少吃这种油。

3.玉米油

玉米油又称玉米胚芽油,玉米油当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能溶解血液中的胆固醇,软化血管,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玉米油当中还含有糖、脂肪和蛋白质,可以改善皮肤弹性,延缓皮肤衰老。同时,这三种物质也是健康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

综上所述

其实每种食用油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平时要量力而行,也要注意适量摄入,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如果油脂摄入过多,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浓度增加,也会加重对肝脏的损害,使肝脏中的脂肪含量增加,容易导致脂肪肝的病症出现。

如果摄入过多的油脂,还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导致身体无法代谢脂类物质,从而使血管变窄,容易引起高血压和冠心病。

医生:这6种油建议少吃些

1.自榨油

自榨油是经过物理压榨的原油,烟点低,做饭时容易吸入有害烟雾,因为没有经过提炼,不可能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另外,小作坊当中的花生在仓库存放容易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高温精练时还会产生有害物质,对身体有害,自榨油容易出现酸败变质的情况。

生产出来的正规花生油会有一个“碱炼”过程,可以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还会按照国家标准添加抗氧化剂,以延长保质期,食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棕榈油

棕榈油是加工棕榈果后榨出的油,非常耐高温,高温加热很难冒烟,价格相对便宜。

因其稳定性好,常被用于工业食品的安全生产,如油炸薯片、油炸鸡翅、油炸鸡排等。但是,棕榈油分子非常不稳定,而且,它还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不容易被身体代谢掉。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长期食用棕榈油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梗塞等急性疾病。所以,在平时应尽量避免食用这种油。

3.转基因油

与食用油相比,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油的特点是价格低廉,在其生产过程中,转基因动植物被用作基本材料,虽然经过压榨过滤处理,但表层的有效成分并不能完全被杀死!

摄入人体后,紊乱的机制和生理基因链导致持续腹泻和腹痛。在妊娠期长期服用转基因油的女性,也容易出现胎儿先天畸形和流产的风险!所以,在平时一定要注意。

4.地沟油

市场上的地沟油主要是在地摊使用,一些企业为了降低自身的利润成本,通常会从“脏”厂家购买地沟油产品使用。在煎炸肉的烹饪过程中,反复使用,是培养大量油脂成分和甘油三酯的主要措施。

摄入人体后,大量低密度脂蛋白成分堆积在血管表面,同时也加重了患癌风险,不利于身体器官的健康。

5.反复油炸的油

事实上,反复煎炸食用油的成分发生了许多变化,如热水解、热聚合和热氧化等,其油的透明度会随着持续使用而降低。

这个油的“质量”变了,尤其是路边的一些油炸食品,有很多安全隐患。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在平时必须少吃些。

6.过期油

现在,很多家庭都会买大桶食用油,但其实,食用油也是有保质期的。如果在保质期内不吃,存放时间越长,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微生物、阳光等,通常会与食用油发生反应,导致食用油中的油脂酸败。

过期的食用油当中产生的酸、醛、酮及各种氧化物,可能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食用油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摄入量要注意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做饭的时候不再不舍得放油,反而喜欢多放一点油,这样菜吃起来好像更香一点,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大量的油摄入到身体里面,对于心血管方面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会诱发一些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所以,为了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着想,要注意控制好量。

2.按照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烹饪方式选择

烹炒和油煎时应选择稳定性较好的食用油,就像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等;在做油炸食品的时候更好选择的是棕榈油;做炖菜和炒菜不冒烟的,这种情况下更好选用大豆油和玉米油;如果是做凉拌菜和水煮类菜品的时候,尽可能地选择芝麻油,也就是香油和亚麻籽油来进行搭配食用。

3.不要长期只吃单一品种的油

专家建议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时间用一种油,下一段时间换另一种油,因为很少有一种油可以解决所有油脂需要的问题。

4.不能用高温油炒菜

用高温油炒菜不但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还会在热炒的过程中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人吃了这样的菜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专家建议人们,在炒菜时应先把锅烧热,然后再倒入食用油并马上开始炒菜,这样炒出来的菜才有利于人体健康。

食用油的更佳食用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正常人每日食用油的摄入量为25-30克之间。

日常生活中,油脂可以维持身体血脂代谢、保持皮肤弹性、促进身体中维生素D、维生素A的吸收,所以,油脂是个好东西。但如果摄入过多就会引发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一系列慢性病!每人每天摄入的油量更好是25克—30克。

食用油作为人体70%的脂肪酸来源和人体重要的基本营养素之一,当饱和脂肪酸过多,就会引起胆固醇增高。这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也就会相继造访。

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会降低血脂,防止血液凝聚,但不饱和脂肪酸过多,会妨碍身体吸收其他营养成分,对健康有潜在的不良影响,应控制食用油的摄入量。

这种“假香油”好多人在吃,牢记香油“3辨法”,一碗清水现原形

滴滴余味绕齿香,面食菜食皆可尝。恒古已有香余味,今日依旧万飘香。香油,又名芝麻油、麻油,是咱们中国传统的调味植物油,由于香油的味道醇香且耐回味,所以是家庭烹调中,常用的调味食用油。

不仅如此,香油还富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芝麻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常吃香油对人体有很多益处。但是,不少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买到一些“假香油”,别的不说,老于举个例子,小区门口10元一斤的香油很多朋友都买过吧!

估计很多朋友会说:老于,10元一斤怎么就能买到假香油了!这么说吧,一斤生芝麻现在的行情大概就在8元至14元之间,熟芝麻那就更贵了。而一斤芝麻大约能榨油4两左右,所以,一斤香油大约需要两斤半芝麻,想想两斤半芝麻的成本,更低都要20元了!

所以说,10元一斤的香油,不含包装,老板都得赔10块钱,怎么可能会卖给咱们真香油!其实,这种“假香油”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识别,毕竟价格这么低,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怕的是,哪些价格贵、味道香,依然让人分辨不出来的香油。

所以,今天老于不讲厨艺,也不说菜谱,就讲一讲,如何分辨“假香油”。老于把这个 *** 总结为“3辨法”,下面就一起看看吧。

一、清水分辨法

如果是遇到小区门口有卖香油的朋友,老于建议有条件的端一碗清水,或者带一瓶没喝完的矿泉水,然后把香油滴一滴在清水中。如果是假香油,那么香油在滴入水中后,基本上扩散得很慢,如果不是手动摇晃清水,几乎还是一滴油。


反之,如果是真香油,那么在滴入水中后,香油会快速分解,并且形成更加细小的油花。所以,买香油的时候,如果不确定老板的香油是真是假,那么条件允许就带碗清水,实在不行就带瓶没喝完的矿泉水,这样就能快速辨别真假了。

二、光照分辨法

如今,大部分朋友的手机都带有手电筒,所以在买香油的时候,恰好可以用的上!一般来说,香油都是用玻璃瓶装的,打开手机的手电筒,直接贴到瓶身上。如果是真的香油,那么在手电筒的强光照射下,光线会很通透。

反之,如果是假香油,那么你用手机的手电筒照射后,你会发现油质中有很多的杂质,并且油层浑浊。注意,就算是没有杂质,但是油层不通透,感觉就像隔了一层东西似的,这样的香油也是勾兑出来的。

三、香味分辨法

最后一个分辨香油的 *** 就是闻一闻它的气味。一般来说,如果是假香油,当你打开香油瓶后,会有一股浓郁的香油味扑面而来;别急,此时多等一会,如果这种香味在开盖后迅速变淡,那么这就是用香精勾兑出来的。

反之,如果打开香油瓶后,香味不浓不淡,但十分的持久,这样的香油就是真香油。所以,买香油的时候,别光听老板说什么,更好自己拿起瓶子用手机的手电筒照一照,再打开瓶盖闻一闻,这样才能分辨出真假香油!

——老于说——

香油看似用的不多,但是,几乎大部分的菜肴都需要香油来“画龙点睛”,可以说香油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所以,老于认为入口的东西,不管吃的多还是吃得少,质量一定要高,毕竟是吃到肚子里的东西!我是馋嘴老于,感谢大家的观看,谢谢!

香料植物之——芝麻

野生芝麻原产于东非草原,后来向北越过撒哈拉沙漠,传入北非的埃及、摩洛哥,然后被引进到欧亚,成为 最古老的世界性香料之一。

芝麻有超过百种的香气成分,散发出特殊的香味,经烘烤后香味更浓郁。芝麻可添加到各式各样的菜肴中,如黎巴嫩的“芝麻烤鱼”,土耳其的“芝麻面包”“芝麻烤饼”,以及流行于中东地区的“蘸酱胡姆斯”等。

芝麻在中餐的用法也非常多。将炒香的芝麻撒在咸菜、泡菜和凉拌的蔬菜上,有如画龙点睛般的口感和香气;将碾碎的芝麻与盐混合,可做成芝麻盐调味蘸料;还可粘在烧饼表面,放入烤炉烤成芝麻烧饼;裹在糯米面团上,入油炸成麻团;与砂糖混合,可制成汤圆馅、芝麻糊、芝麻酥糖和其他点心。还有很多以芝麻 *** 的名菜,如“麻香鱼卷”“芝麻桂鱼”“芝麻鸡”等。

将芝麻研磨成芝麻酱,添加在凉菜、凉面、拉皮、花卷、烧饼等食品中,可以增添风味。在北京风味涮羊肉的调料里,芝麻酱是非常重要的原料。芝麻含油量大,产油率高,用其压榨的油称为麻油或香油,香气扑鼻,沁人心脾,在中外烹调中广泛使用。芝麻叶也有特别的香气,可作为蔬菜食用,清炒、做汤、做泡菜都别具风味。

人类使用芝麻的历史很悠久。在埃及金字塔和法老陵墓遗址里,都曾发现过芝麻。据说,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常用芝麻油涂抹在身上保养肌肤,并用芝麻油调和孔雀石以及其他矿物粉末作为眼影颜料使用。在巴比伦创世神话中有这样的记述:创世之神是喝了用芝麻酿成的酒后,才有力量创造了世界。因此,人们在生病或者遇到灾难需要祈求神明帮助时,常常以芝麻酒、芝麻饼作为祭神的贡品。在距今4000多年历史的古印度哈拉巴遗址上,考古学家发现大量碳化的芝麻化石。印度教认为芝麻代表永恒与吉祥,举行祭祀仪式时印度教徒会将黑、白两种芝麻与米粒混合在一起,敬献给众神与祖先。

芝麻外形细小,每克约有250—300枚。早期生活在两河流域的人类认为芝麻虽小却拥有神秘的力量,其在宗教信仰中的地位远远凌驾于小麦、燕麦、豌豆等其他作物之上。

芝麻的蒴果熟透后会自动爆裂,弹出种子,这种奇异现象被形容成“宝贝意外地出现”。因此,在 *** 民间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中,“芝麻开门!”成为启动藏宝洞大门的咒语。芝麻的英文“sesame”就源自于 *** 语。

在中国,芝 *** 称胡麻,与胡瓜(黄瓜)、胡荽(香菜)等一样都是经由西域传入,逐渐得到中国人的青睐,并被广泛栽培。中国人常常以“芝麻开花节节高”来表达生活越来越好的愿景。

芝麻除供食用外,亦供药用。中医认为,芝麻性平,味甘,无毒,可补肝肾。

原载“物种库(全国数字标本资源库)”,作者孙英宝。




夏天开胃消暑,少不了这3款粉!

大口嗍粉,是对粉家族的绝佳尊重。一个“嗍”字不由得让人口舌生津,味蕾大开。

我们现在常见的粉家族主要有两大派系,一派是以米为原料的米粉系,另外一派是以其他作物,比如红薯、土豆、绿豆提取的淀粉为原料的粉丝、粉条、粉皮系。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烹饪后顺滑爽口,酸甜辣咸鲜五味俱全,嗍的一瞬间一口入魂,神清气爽,暑气全消,可谓是炎炎夏日的绝佳搭配。

本期两位嘉宾,一位是擅长做粉的美食爱好者万春玉,另一位是京鲁菜大厨许世全,一起教饭团们做夏日必备的3款粉。

民间高手菜:百香果牛肉拌藕粉

果香果酸齐聚 清爽开胃

这款粉低卡无负担 味道倍儿棒

-01-

煮牛肉

锅中加入清水、泡好的牛肉、干辣椒、山楂片、白芷、香叶炖煮。

窍门:煮牛肉时少放香料和调料,便于后面再次调味。

-02-

*** 藕团

碗中加入白藕粉、40℃左右的温水澥开,加入开水烫芡,搅打均匀,加入盐、红藕粉(白藕粉和红藕粉的比例为1:7),搅拌上劲后用手和粉团。

窍门一:用40℃左右的温水澥白藕粉,可使其筋度恰到好处。

窍门二:打好的芡中加入盐,可以增加其筋度。

-03-

将藕团压成条并煮熟

用饸饹机将藕团压成条下入温水中,开锅煮3-4分钟,捞出过凉水。

窍门一:藕粉要温水下锅煮制,可保证其外形完整,口感筋道爽滑。

窍门二:煮好的藕粉过凉水,冷却后更筋道。

藕粉做三角条的原因

①更容易挂汁,入味;

②更有弹性;

③口感好。

-04-

煮好的牛肉撕成丝

将煮好的牛肉撕成丝。

窍门:将煮好的牛肉撕成丝,更易吸收料汁

-05-

*** 秘制料汁

石臼中加入百香果、蒜、柠檬片捣碎,制成料汁。

-06-

拌藕粉

碗中加入沥干水分的藕粉、牛肉丝、洋葱、香菜、芥末油、白醋、芥末膏、红油、芝麻、花生碎、黄金豆、白糖、生抽、盐、料汁搅拌均匀,最后加入小米辣即可。

百香果牛肉拌藕粉凉爽又开胃!

《回家吃饭》小课堂

消暑佳粉 绿豆粉皮

这种看似又圆又大的薄片,就是在我国南北方均流行食用的干粉皮。最常见的粉皮是用绿豆经水磨加工而得到的淀粉作为主要原料,用水搅拌成糊,倒在一个铜旋子里后放在滚开的水锅里转动旋子,等淀粉糊熟后,将铜旋子置于凉水中冷却,取出后在竹帘子上晾晒再压制,粉皮就制成了。

选用绿豆淀粉做粉皮,是因为其黏性大,筋力大,不回生;易消化,无豆腥味;柔软滑嫩,色泽好;而且在夏季有助于解暑降温。

接下来就看许大厨如何用它做出夏日美味吧!

特级厨师菜:粉皮辣鱼

有粉皮有鱼肉

几乎失传的老菜重现 让您吃不够!

-01-

干粉皮掰碎用热水浸泡

干粉皮用水掰碎后用热水浸泡。

-02-

鲈鱼改刀

取鲈鱼鱼肉切成指甲盖大小(干粉皮和鱼肉的比例为2:1)。

-03-

腌制鱼肉

切好的鱼肉中加入盐、料酒、干辣椒、藕粉抓拌均匀腌制。

窍门:腌制鱼肉时加藕粉或淀粉,防止煸炒时炒散了。

-04-

煸炒鱼肉

锅中加入油、鱼肉煸炒至鱼肉发白即可。

-05-

炖煮

锅中加入油、蒜片、葱花、姜末、干辣椒爆香后加入老抽、料酒、热水、鱼肉、泡好的粉皮、胡椒粉、盐、鸡精炖煮,最后加入青蒜、香油即可出锅。

粉皮辣鱼,粉鱼搭配,相得益彰。

特级厨师菜:怪味儿凉粉

一碗凉粉解暑又过瘾

秘制怪味儿拌啥都好吃

-01-

绿豆凉粉改刀

绿豆凉粉改刀成条。

-02-

黄瓜切丝

黄瓜切丝。

-03-

调制怪味儿汁

碗中加入炒熟的辣椒面、花椒面、蒜末、姜末、葱末、花生酱、芥末、酱油、米醋、白糖、香油、芝麻、红油搅拌均匀。

-04-

淋入怪味儿汁

在凉粉上淋入怪味儿汁,加入小米辣、小香葱。

怪味凉粉辣、咸、甜、酸、冲,夏天吃过瘾又解暑!

作者:饭小二

来源: CCTV回家吃饭

标签: 麻油 什么 制造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