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桑和桑葚的区别,马桑和桑葚是一样的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2 0
提示 | 是“桑葚”还是“马桑果”,傻傻分不清楚?

夏季到来,各种时令水果相继成熟。有“民间圣果”俗称的桑葚,酸甜适口且分布广泛,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外形酷似桑葚的马桑果,是一种含有毒素的野果,且与桑葚的成熟期相当。在我国南方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常有儿童误食马桑果中毒。为预防和误食马桑果中毒,特做如下警示。

一、外形口感难分辨,误食后果很严重

马桑(Coriaria sinica Maxim)是马桑科马桑属植物,马桑果是马桑的果实,如豌豆大小,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每年5-6月间成熟,开始呈鲜红色,逐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马桑全株有毒,以嫩叶和未成熟的果实毒性较大,因其外形酷似桑葚,容易被误食而引起中毒,甚至造成死亡。主要从果形和叶形来区分:马桑果呈球形,叶对生,椭圆形或阔椭圆形;桑葚为聚花果,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宽卵形。

二、误食毒发时间短,中毒催吐急就医

误食马桑果青果15-60克即可致中毒,马桑果中毒发病较快,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 *** 。马桑果中毒反应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轻型患者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等症状;重型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全身抽搐等症状;危重型患者可发生脑水肿、呼吸抑制、心跳骤停甚至死亡。一旦发生误食马桑果中毒,要立即对中毒者采取催吐等急救措施,减少毒素吸收,并尽快就医,切勿乱服药物,以免延误救治时机。同时,要保存可疑果实,以备检验判别。

三、预警科普要重视,强化意识保健康

在马桑果分布较多的地区,各地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警示,并针对预防和误食马桑果中毒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尤其在农村地区,在马桑果成熟时,家长应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看管和监护,严防少儿上山玩耍时误采食马桑果。建议消费者选择在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水果,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果,避免误食有毒果实。

本期专家:

郜海燕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马冠生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教授

潘思轶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

李景明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付 萍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白 莉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供技术支持)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订阅《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酷似桑葚,羊吃了会长膘,长得诱人却不能吃,提醒农村娃要远离它

导读:酷似桑葚,羊吃了会长膘,长得诱人却不能吃,提醒农村娃要远离它

文/农夫也疯狂

小时候,农村很多的小孩子都喜欢养蚕,尤其是男孩子基本上每个都会养上几十条蚕。每天放学之后,就会去山里面采摘桑叶来喂蚕。而在桑树上,到了夏季的时候还有野果可吃,那就是桑葚。小时候可吃的水果不多,桑葚就是免费的水果,爬到桑树上总是要吃饱了才会下来。

桑葚

其实在农村里,可吃的野果很多。特别是夏季的时候,好多的野果都已经成熟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野果能吃的,有些是有毒的。今天笔者要给大家分享的这种野果,它长得酷似桑葚,看起来很诱人却有毒是不能吃,每年都有人因误食而中毒,提醒农村娃要记住它的特性,看到了要远离。

马桑果,有毒

马桑果就是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种野果,它和桑树其实是近亲,是马桑科的多年生植物,难怪果实长得很像。马桑果又名水马桑、鸭食木、鸡瘟柴、马鞍子等,在南方地区分布比较多,主要是生长在山坡或山沟中。不过和桑树不同,马桑果树是灌木,分枝是水平展开的。它的果实长得确实很像桑葚,每年的五六月份就成熟了。

马桑果一般不大,也就和豌豆大小差不多。没有成熟的马桑果是绿色的,然后就逐渐变成了鲜红色的,等到彻底成熟了后就变成了紫黑色。看起来非常的诱人,不认识的人总是会想要采摘来尝一尝,尤其是小孩子很容易被它漂亮的颜色所吸引,所以常被儿童采摘误食。但是马桑果却是有毒的,情况严重的还会直接导致死亡,而且每年我国都有因为误食马桑果而发生中毒的事件。

?现在就正是马桑果成熟的季节,在近段时间多地就发生了小孩误食马桑果中毒的事件。其中贵州安顺普定县有一名小女孩因误食山上的野果突发中毒,所幸抢救非常及时,孩子们都没有生命危险。同样是在贵州,遵义县近日也发生了一起4名儿童因误食野果中毒的事件,幸好抢救过来了,目前已经没有了生命危险。

据医生介绍,每年都会发生儿童误食马桑果中毒的时间,因为这种野果的植株不高,小孩子能轻松够到。而且马桑果的颜色很醒目,看起来有点像蓝莓,有些人也常把它当桑葚,所以很容易吸引孩子们来采摘食用,从而引起中毒事件。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它的特性,告诉家里的小孩子不要误食这种野果,它是有毒的。

不过听农村的一些放羊的老人说,羊就很喜欢吃这种植物的叶子,不但不会中毒,而且还能长膘。可能这是因为羊体内有一种物质,能够和马桑果叶子里所含的有毒物质发生了中和反应了吧。各位网友朋友们,再一次提醒大家,马桑果虽然长得似桑葚很诱人,但是却全株有毒,是不能食用的,见到了一定要远离!


这种野果似“桑葚”千万别误食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 李建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光明媚,正是踏青赏景的好时光。俗称“民间圣果”的桑葚,也到了成熟的季节,也许就在你踏青的路边会与它偶遇。桑葚酸甜适口且分布广泛,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有一种名为“马桑果”的野果,与桑葚长相相似却极其危险。近日,河北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紧急提醒,不要误食马桑果。

为预防误食马桑果中毒,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早在2019年就曾发布消费提示,外形与桑葚相似的马桑果,是一种含有毒素的野果,与桑葚的成熟期相当。在我国南方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常有儿童误食马桑果中毒。建议消费者选择在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水果,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果,避免误食有毒果实。

鉴别:区分看果形和叶形

桑葚,又作桑椹,桑树的成熟果实。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桑泡儿、乌椹等。其成熟的鲜果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也可用来泡酒。具体成熟时间各地不一样,南方早一点,北方稍迟一些。

马桑果是马桑的果实,马桑(Co-riariasinicaMaxim)是马桑科马桑属植物。马桑果如豌豆大小,圆形多肉。其又名毒空木、水马桑、鸭食木、鸡瘟柴等,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我国南方各省多见,未成熟时呈绿色,每年5-6月间成熟,开始呈鲜红色,逐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马桑全株有毒,以嫩叶和未成熟的果实毒性较大,因其外形似桑葚,容易被误食而引起中毒,甚至造成死亡。

区分二者主要看果形和叶形:马桑果呈球形,叶对生,椭圆形或阔椭圆形;桑葚为聚花果,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宽卵形。

应急:误食中毒立即催吐

一旦发生误食马桑果中毒,必须立即催吐,并及时用小苏打(碳酸氢钠)约10克溶于500克温开水饮用灌胃。如果没有小苏打,可饮用1%的温盐水催吐,直至呕吐物与饮用的温盐水一致。也可用蛋清灌胃,并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抢救治疗。同时,要保存可疑果实,以备检验判别。

误食马桑果青果15-60克即可致中毒,且发病较快,目前尚无特效解毒 *** 。马桑果中毒反应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轻型患者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等症状;重型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全身抽搐等症状;危重型患者可发生脑水肿、呼吸抑制、心跳骤停甚至死亡。一旦发生误食马桑果中毒,要立即对中毒者采取催吐等急救措施,减少毒素吸收,并尽快就医,切勿乱服药物,以免延误救治时机。

科普:重视预警强化意识

在马桑果分布较多的地区,各地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警示,并针对预防和误食马桑果中毒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尤其在农村地区,在马桑果成熟时,家长应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看管和监护,严防孩子们上山玩耍时误采误食马桑果。建议消费者选择在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水果,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果,避免误食有毒果实。

●相关案例

在河北省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紧急提醒中,除了要远离马桑果,同时提醒消费者要千万注意外形酷似金银花的“断肠草”,还有大家常用来煲汤的五指毛桃,因为跟断肠草的根纠缠在一起生长,长相也是难以辨别。此外,监管部门还搜集了有关误食野果、马桑果的相关案例,提醒人们警惕误食风险。

1.2013年5月22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放珠镇一名9岁男童在放学路上,看到树上的红色果实,便采摘食用。半小时后,男童出现呕吐、抽搐症状。家人将其送到毕节市人民医院抢救,方才脱离危险。后经证实,男童食用的野果,正是马桑果。

2.2016年5月13日,重庆崔静彭水县四名小学生,放学途中因贪食路边马桑果,险些中毒丧命。

3.2016年,湖北十堰市郧阳区先后发生了2起学生误食马桑果中毒的病例。

4.2017年6月,湖北省连发多起误食马桑果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是“桑葚”还是“马桑果”,傻傻分不清楚?

夏季到来,各种时令水果相继成熟。有“民间圣果”俗称的桑葚,酸甜适口且分布广泛,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外形酷似桑葚的马桑果,是一种含有毒素的野果,且与桑葚的成熟期相当。在我国南方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常有儿童误食马桑果中毒。为预防和误食马桑果中毒,特做如下警示。

一、外形口感难分辨,误食后果很严重

马桑(Coriaria sinica Maxim)是马桑科马桑属植物,马桑果是马桑的果实,如豌豆大小,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每年5-6月间成熟,开始呈鲜红色,逐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马桑全株有毒,以嫩叶和未成熟的果实毒性较大,因其外形酷似桑葚,容易被误食而引起中毒,甚至造成死亡。主要从果形和叶形来区分:马桑果呈球形,叶对生,椭圆形或阔椭圆形;桑葚为聚花果,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宽卵形。

二、误食毒发时间短,中毒催吐急就医

误食马桑果青果15-60克即可致中毒,马桑果中毒发病较快,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 *** 。马桑果中毒反应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轻型患者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等症状;重型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全身抽搐等症状;危重型患者可发生脑水肿、呼吸抑制、心跳骤停甚至死亡。一旦发生误食马桑果中毒,要立即对中毒者采取催吐等急救措施,减少毒素吸收,并尽快就医,切勿乱服药物,以免延误救治时机。同时,要保存可疑果实,以备检验判别。

三、预警科普要重视,强化意识保健康

在马桑果分布较多的地区,各地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警示,并针对预防和误食马桑果中毒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尤其在农村地区,在马桑果成熟时,家长应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看管和监护,严防少儿上山玩耍时误采食马桑果。建议消费者选择在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水果,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果,避免误食有毒果实。

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INCC项目办公室主办

官方网站:www.cfcpincc.com

联系方式:转2706

投稿邮箱:cfcpincc@163.com

消费者投诉热线:

警惕!这种野果与桑葚外形相似 误食可能会中毒

多彩贵州网讯(记者 李曜)5月20日,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预防马桑果中毒专题防病提示,5至6月是我省马桑果中毒事件高发期,中毒人群多为农村儿童和学生。民众应注意识别,加强对儿童的监护,不随意采食野果,预防误食马桑果中毒事件发生。

马桑果中毒是毒植物中毒的主要类型,也是造成贵州食源性疾病事件暴发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2020年4月下旬到6月上旬,贵州各地发生了多起儿童采食马桑果中毒事件。除黔东南州外,其他8个市、州均有报告,其中毕节市报告事件数最多。从暴发地点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毕节市黔西县和织金县、铜仁市沿河县、安顺市西秀区。

马桑果为马桑科。马桑全株有毒,嫩叶及未成熟的果实毒性较大。果实每年5至6月份成熟,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呈红色或紫黑色,多肉多浆,味甜略涩。我省多个市、州均有分布。由于儿童或野外作业者辨识能力弱,容易与可食用桑葚果实混淆,被误采误食而引起中毒。

马桑果主要毒性成分为马桑内酯、吐丁内酯和羟基马桑毒素等,一般在进食后0.5至3小时发病,初期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流涎、胸闷、乏力、腹部不适、腹痛等,偶有腹泻,少数患者出现全身瘙痒,严重时可出现频繁抽搐、癫痫持续状态、高热、昏迷、脑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多因呼吸衰竭、心跳骤停致死。

贵州省疾控中心提醒,要进一步落实好部门(村居)监管、家长监护等责任,尤其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学龄前儿童的监护,避免因误采误食引起中毒。

一旦发现中毒,家长应立即给孩子催吐,并尽快就近医治。

各监测机构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做好风险预警。一旦发现食用野果中毒,监测医院必须及时报告并救治;疾控机构应按要求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医院和家属应协助疾控部门开展调查,如收集患者呕吐物、保留进食剩余的野果样本等,交予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以便明确诊断。

注意!这种果子吃不得!长得像桑葚,却有剧毒!多人险丧命…

光明网 今天


随着气温升高

有一种水果开始大量上市

很受大家的喜欢

那就是桑葚


到野外采摘桑葚

成了假日不少家庭的亲子活动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

桑葚有个“兄弟”

虽然长得酷似但却极其危险


全国多地都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1

2013年5月22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放珠镇一名9岁男童在放学路上,看到树上的红色果实,便采摘食用。半小时后,男童出现呕吐、抽搐症状。家人将其送到毕节市人民医院抢救,方才脱离危险。后经证实,男童食用的野果,正是马桑果。

2

2016年5月13日,重庆崔静彭水县四名小学生,放学途中因贪食路边马桑果,险些中毒丧命

3

2016年,湖北十堰市郧阳区先后发生了2起学生误食马桑果中毒的病例报告,市疾控中心特此提醒:广大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群众到郊外游玩时,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果、野菜,避免误食有毒食物引起中毒。

4

2017年6月,湖北省连发多起误食马桑果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首先,

我们来区分一下这“两兄弟”:

桑葚

桑葚,又作桑椹,桑树的成熟果实,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桑泡儿,乌椹等。农人喜欢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也可来泡酒。具体成熟时间各地不一样,南方早一点,北方稍迟一点。

《本草纲目》等多种医药典籍中对桑椹的药用价值和用法有详尽的阐述,桑椹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燥、乌发明目等功效。桑果古来就是百姓常采用的一种利尿,保健,消暑的鲜果,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其特殊功效。

马桑果

马桑果又名毒空木,水马桑、鸭食木、鸡瘟柴等,为桑科植物,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我国南方各省多见。马桑果如豌豆大小,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每年5~6月份成熟,初呈鲜红色,后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有剧毒,外形似桑葚,所以常被当作桑葚而误食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马桑果中毒于食用后30分钟至3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头痛等症状,食用较多者,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呼吸停止或心搏骤停。(呕吐物中含紫红色马桑果汁或粉红色果渣水),上腹部隐痛等症状,轻型患者表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出汗、流涎,但神志清楚,无抽搐。重型患者呈现神志恍惚、昏睡、瞳孔缩小或扩大,反复抽搐,抽搐时口唇、肢端发绀。危重型患者呈现昏迷、呼吸衰竭以至呼吸停止。



马桑果↑↑↑

桑葚↓↓↓



中毒了怎么办?





一旦发生误食马桑果中毒,必须立即催吐,并及时用小苏打(碳酸氢钠)约10克溶于500克温开水灌胃。

如果没有小苏打,可饮用1%的温盐水催吐,直至呕吐物与饮用的温盐水一致。也可用蛋清灌胃并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抢救治疗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又是一年踏青赏花

不少人喜欢在踏青的时候

顺便挖点野菜、野草回来

尝尝春天的味道

近日,韶关有人从山上采摘了

一些植物回家煮水喝

没想到,人却喝进了ICU...



家住韶关乳源县桂头镇的一名男子

在山上发现了“金银花”

马桑和桑葚的区别,马桑和桑葚是一样的吗-第1张图片-

于是就将它采摘回家

并给妻子和另一名亲戚煮水喝


但是,时间过去将近一个小时后

两名妇女纷纷出现

头晕、呕吐的症状

于是家人紧急把她们送到医院救治

经过一个小时的抢救

其中一名妇女不治身亡

而另外一名妇女经过两天多的治疗

已从ICU转到肾内科治疗

目前暂无生命危险


话说,为什么人喝了金银花水

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呢?

原来

这一切的问题都出在药材上面

她们喝的并不是金银花水

而是断肠草

什么?断肠草?

这难道不是武侠小说里的“道具”吗?


难道世间真有此草?

真!的!有!

而且毒性不是一般的强

先来看看,它长这样



这一朵朵小黄花看上去

是不是很像金银花


医生表示

两名妇女就是

误食了这种

外形酷似金银花的断肠草

才中毒送院的


!!!

除了金银花外

大家常用来煲汤的五指毛桃

因为跟断肠草的根纠缠在一起生长

长相也是难以辨别

是不是长得很像?



大家可千万别把断肠草

直接采摘回去煲汤了!



小编再次提醒,

路边的野果、野菜你别采!!!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ctd *** *** x)、羊城晚报、广东公共DV现场、@人民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酷似桑葚,男童误食马桑果中毒昏迷 如何辨别看这里

夏天来了,路边的野果也成熟了,但是路边的野果你不要采,万一吃错中毒了,后果不堪设想!近日,四川凉山的一名小男孩采摘了路边的马桑果食用,导致导致中毒昏迷、呼吸衰竭。所幸,送医及时,男孩才脱险。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马桑果因其外形酷似桑葚,每年5~6月份成熟,常被儿童采摘误食而中毒。今年以来,全国已经发生了多起因误食马桑果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的人群多为农村儿童和学生。

那么,该如何辨别到底是桑葚还是马桑果呢?可以从果形和叶形来区分:马桑果呈球形,叶对生,椭圆形或阔椭圆形;桑葚为聚花果,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宽卵形。另外,一旦发生误食马桑果中毒,要立即对中毒者采取催吐等急救措施,减少毒素吸收,并尽快就医,切勿乱服药物,以免延误救治时机。同时,要保存可疑果实,以备检验判别。

桑葚与马桑果

男孩误食马桑果中毒昏迷

交警护送就医脱险

5月28日,凉山木里县的一名小男孩在野外玩耍时,误食了马桑果,导致中毒抽搐、昏迷、呼吸衰竭。

家人发现孩子中毒后,立即将孩子送往西昌的医院。当日19时,西昌市公安局交管大队长安中队辅警丰正全,在三丫口机动巡逻时,接到小孩家长的求助,称其小孩误食野果中毒昏迷不醒,情况十分危急。

据了解,马桑果又名毒空木、水马桑、鸭食木、鸡瘟柴、马鞍子等,为马桑科植物,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我国南方各省多见。马桑果因其外形酷似桑葚,每年5~6月份成熟,初呈鲜红色,后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有剧毒,常被儿童采摘误食而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丰正全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得知儿童的父母对去凉山州之一人民医院路线不熟悉后,怕耽误救治时间,立即将情况上报指挥中心,请求对途经路线开通绿色通道。随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丰正全开道护送他们到医院救治。

5月30日,小孩的家长将一面锦旗送到西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感谢交警在危急时刻一路疾驰护送。因送医救治及时,目前该儿童已平安脱险,已经出院回家。

家长(右)向西昌交警送锦旗

全国发生多起马桑果中毒事件

多为农村儿童和学生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四川已经发生多起因误食马桑果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2020年5月15日,凉山州木里县的两名小孩因误食马桑果中毒,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助下,两人终于脱离生命危险。近日,四川泸州古蔺县发生多起因误食马桑果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当地疾控中心发布了紧急警示。

全国多地都出现了这样的中毒事件。5月8日,贵州11岁男孩小赵因误食大量马桑果中毒,出现吐血、昏迷等症状,其家人立即驾车送医,所幸经过及时治疗,脱离了生命危险。

5月29日下午,云南宣威的两名男童误食了大量马桑果发生中毒,其家人立即报警求助。原本50分钟的路程,民警仅用30分钟就把男孩护送到医院。所幸救治及时,没有耽搁,两名孩子最终脱险。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发生的马桑果中毒的人群多为农村儿童和学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多省疾控中心都曾发布关于预防和误食马桑果中毒的警示。

马桑果

如何分辨桑葚与马桑果?

这三点一定要牢记

1、外形难分辨,误食后果很严重

马桑是马桑科马桑属植物。马桑果是马桑的果实,如豌豆大小,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每年5-6月间成熟,开始呈鲜红色,逐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

马桑全株有毒,以嫩叶和未成熟果实毒性较大。因其外形酷似桑葚,容易被误食而引起中毒,甚至造成死亡。

可以从果形和叶形来区分:马桑果呈球形,叶对生,椭圆形或阔椭圆形;桑葚为聚花果,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宽卵形。

2、误食毒发时间短,中毒催吐急就医

误食马桑果青果15-60克即可致中毒。马桑果中毒发病较快,目前尚无特效解毒 *** 。

马桑果中毒反应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轻型患者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等症状;重型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全身抽搐等症状;危重型患者可发生脑水肿、呼吸抑制、心跳骤停甚至死亡。

一旦发生误食马桑果中毒,要立即对中毒者采取催吐等急救措施,减少毒素吸收,并尽快就医,切勿乱服药物,以免延误救治时机。同时,要保存可疑果实,以备检验判别。

3、预警科普要重视,强化意识保健康

在马桑果分布较多的地区,各地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警示,并针对预防和误食马桑果中毒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尤其在农村地区,在马桑果成熟时,家长应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看管和监护,严防少儿上山玩耍时误采食马桑果。

建议消费者选择在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水果,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果,避免误食有毒果实。

马桑果

相关链接

除了野果,野蘑菇也需注意!四川疾控发文提醒……

6月6日,四川疾控中心发布最新版川渝野生毒蘑菇图鉴,提醒广大市民预防。近10年来,四川省每年都有因误食毒蘑菇而导致的中毒事件,其中不乏人员死亡,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四川省有不少山区丘陵地带,每当6-8月进入夏季,雨水增多,野生蘑菇便进入生长旺季。人们为尝鲜或是猎奇常常自己去树林里采摘,成为中毒事件的一大隐患。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大家经常是凭经验采摘或购买,于是乎中毒事件经常发生。

常见毒蘑菇 图据四川疾控微信号

那么如果真的不小心误食了毒蘑菇,有什么症状呢?比较轻的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的还有精神症状,严重的还要发生肝脏、肾脏损害,最严重的那就是一命呜呼了!

如发生误食,立即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并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同时以最快的方式送往最近的医院。患者及其家属可以携带吃剩的毒蘑菇,以辅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毒蘑菇中毒更好的办法就是:不自行采食野生蘑菇,不吃来历不明或猎奇而得的蘑菇,想吃蘑菇就去正规市场或餐馆。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西昌交警供图

编辑 王禾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这种果子长得像桑葚但是有毒,千万不能吃!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警示,提醒广大市民,有一种果子长得像桑葚,但是含有毒素,这种名叫马桑果的果子千万不能吃。

夏季到来,各种时令水果相继成熟。有“民间圣果”俗称的桑葚,酸甜适口且分布广泛,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外形酷似桑葚的马桑果,是一种含有毒素的野果,且与桑葚的成熟期相当。在我国南方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常有儿童误食马桑果中毒。为预防和误食马桑果中毒,市场监管总局特做出警示。

马桑果与桑葚外形口感难分辨,但误食后果很严重。马桑(Coriaria sinica Maxim)是马桑科马桑属植物,在南方较为常见。马桑果是马桑的果实,如豌豆大小,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每年5-6月间成熟,开始呈鲜红色,逐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马桑全株有毒,以嫩叶和未成熟的果实毒性较大,因其外形酷似桑葚,容易被误食而引起中毒,甚至造成死亡。主要从果形和叶形来区分:马桑果呈球形,叶对生,椭圆形或阔椭圆形;桑葚为聚花果,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宽卵形。

误食马桑果青果15-60克即可致中毒,马桑果中毒发病较快,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 *** 。马桑果中毒反应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轻型患者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等症状;重型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全身抽搐等症状;危重型患者可发生脑水肿、呼吸抑制、心跳骤停甚至死亡。一旦发生误食马桑果中毒,要立即对中毒者采取催吐等急救措施,减少毒素吸收,并尽快就医,切勿乱服药物,以免延误救治时机。同时,要保存可疑果实,以备检验判别。

在农村地区,在马桑果成熟时,家长应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看管和监护,严防少儿上山玩耍时误采食马桑果。建议消费者选择在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水果,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果,避免误食有毒果实。

潇湘晨报记者李姝

长得像桑葚,却有剧毒!多人险丧命,湖北人注意这种果子吃不得!

随着气温升高

有一种水果开始大量上市

很受大家的喜欢

那就是桑葚


到野外采摘桑葚

成了假日不少家庭的亲子活动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

桑葚有个“兄弟”

虽然长得酷似但却极其危险


每到春夏季,湖北省疾控中心都会发布预警

一种名叫马桑果的有毒野果成熟,因外形酷似桑葚,被当成桑葚误食后会导致中毒。而误食马桑果引起中毒在我省时有发生,需要大家提高认识和警惕。

全国多地都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1

2007年5月12日,红河的一家人进食从山上摘来的野马桑果(进食量不详),患儿呕吐1次,呕吐物为早餐所进食物及马桑果残渣,患儿突然出现抽搐,每隔20多分钟发作1次,发作时两眼上翻,口吐白沫,呼之不应。

2

2013年5月22日,毕节市七星关区放珠镇一名9岁男童在放学路上,看到树上的红色果实,便采摘食用。半小时后,男童出现呕吐、抽搐症状。家人将其送到毕节市人民医院抢救,方才脱离危险。后经证实,男童食用的野果,正是马桑果。

3

2016年5月13日,重庆崔静彭水县四名小学生,放学途中因贪食路边马桑果,险些中毒丧命

4

2016年,十堰市郧阳区先后发生了2起学生误食马桑果中毒的病例报告,市疾控中心特此提醒:广大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群众到郊外游玩时,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果、野菜,避免误食有毒食物引起中毒。

5

2017年6月,湖北省连发多起误食马桑果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首先,

我们来区分一下这“两兄弟”:

桑葚

桑葚,又作桑椹,桑树的成熟果实,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桑泡儿,乌椹等。农人喜欢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也可来泡酒。具体成熟时间各地不一样,南方早一点,北方稍迟一点。

《本草纲目》等多种医药典籍中对桑椹的药用价值和用法有详尽的阐述,桑椹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燥、乌发明目等功效。桑果古来就是百姓常采用的一种利尿,保健,消暑的鲜果,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其特殊功效。

马桑果

马桑果又名毒空木,水马桑、鸭食木、鸡瘟柴等,为桑科植物,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我国南方各省多见。马桑果如豌豆大小,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每年5~6月份成熟,初呈鲜红色,后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有剧毒,外形似桑葚,所以常被当作桑葚而误食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马桑果中毒于食用后30分钟至3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头痛等症状,食用较多者,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呼吸停止或心搏骤停。(呕吐物中含紫红色马桑果汁或粉红色果渣水),上腹部隐痛等症状,轻型患者表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出汗、流涎,但神志清楚,无抽搐。重型患者呈现神志恍惚、昏睡、瞳孔缩小或扩大,反复抽搐,抽搐时口唇、肢端发绀。危重型患者呈现昏迷、呼吸衰竭以至呼吸停止。



马桑果↑↑↑

桑葚↓↓↓

中毒了怎么办?

专家特此提醒,广大群众外出游玩,特别是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果、野菜。



一旦发生误食马桑果中毒,必须立即催吐,并及时用小苏打(碳酸氢钠)约10克溶于500克温开水灌胃。

如果没有小苏打,可饮用1%的温盐水催吐,直至呕吐物与饮用的温盐水一致。也可用蛋清灌胃,并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抢救治疗。

这种毒果酷似桑葚,误食后果很严重

夏季到来,各种时令水果相继成熟。有“民间圣果”俗称的桑葚,酸甜适口且分布广泛,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外形酷似桑葚的马桑果,是一种含有毒素的野果,且与桑葚的成熟期相当。在我国南方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常有儿童误食马桑果中毒。为此,市场监管总局发出关于预防和误食马桑果中毒的警示。

外形口感难分辨,误食后果很严重

马桑果

马桑(Coriaria sinica Maxim)是马桑科马桑属植物,马桑果是马桑的果实,如豌豆大小,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每年5-6月间成熟,开始呈鲜红色,逐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马桑全株有毒,以嫩叶和未成熟的果实毒性较大,因其外形酷似桑葚,容易被误食而引起中毒,甚至造成死亡。主要从果形和叶形来区分:马桑果呈球形,叶对生,椭圆形或阔椭圆形;桑葚为聚花果,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宽卵形。

误食毒发时间短,中毒催吐急就医

误食马桑果青果15-60克即可致中毒,马桑果中毒发病较快,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 *** 。马桑果中毒反应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轻型患者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等症状;重型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全身抽搐等症状;危重型患者可发生脑水肿、呼吸抑制、心跳骤停甚至死亡。一旦发生误食马桑果中毒,要立即对中毒者采取催吐等急救措施,减少毒素吸收,并尽快就医,切勿乱服药物,以免延误救治时机。同时,要保存可疑果实,以备检验判别。

预警科普要重视,强化意识保健康

在马桑果分布较多的地区,各地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警示,并针对预防和误食马桑果中毒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尤其在农村地区,在马桑果成熟时,家长应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看管和监护,严防少儿上山玩耍时误采食马桑果。建议消费者选择在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水果,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果,避免误食有毒果实。

这些毒果也相似度极高

  • 南天竹VS樱桃

南天竹

樱桃

南天竹整株有毒,含天竹碱、天竹苷等有毒成分,误食可引起全身抽搐、痉挛昏迷等。

误食案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诊一位心律失常严重的老人。原来,老人吃了南天竹煮的汤。

南天竹顶端有黑色的突出物,而樱桃却无。

  • 海芒果VS芒果

海芒果

芒果

海芒果叶片及果实外形,貌似芒果。海芒果含有一种被称作“海芒果毒素”的剧毒物质,其分子结构与一种强心剂相似,会阻断钙离子在心肌中的传输通道。

食用后数小时内便会毒性发作,致人死亡。

如果你到上海植物园、海南等地旅游时,看到这种类似芒果的果子,千万莫嘴馋误食。

  • 相思豆VS赤豆

相思豆

赤豆


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讲的就是相思豆。名虽美,物却毒。相思豆含有剧毒性高分子蛋白毒素,一粒果仁可致人死亡。

误食案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诊了一位姑娘。姑娘在萧山打工,煮粥时因放了两颗相思豆,差点丢了一条命。

相思豆个头比赤豆大,下端有一点黑。而赤豆外皮没有黑色。

  • 蓖麻VS毛荔枝

蓖麻

毛荔枝

蓖麻果实,含蓖麻毒蛋白及蓖麻碱,会对人体的肝、肾脏和血液造成较大危害。

中毒者有头痛、胃肠炎等症状,且常有潜伏期。发觉中毒时,一般较严重。

误食案例:广西玉林博白县沙河镇有14名留守儿童,出现肚疼、呕吐头晕等症状。原来,他们误把蓖麻当毛荔枝食用。

福州胃健康综合整理自央广网、浙江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标签: 马桑 桑葚 区别 一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