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泡菜中译名定了辛奇,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6 0
韩女星发中文影片「辛奇写成泡菜」被轰!道歉:会努力维护韩国文化

记者李湘文/综合报导

南韩女星秋瓷炫曾在中国发展多年,2017年跟男演员于晓光结婚,目前同时在韩、中两地发展事业。她日前在小红书上传美食影片,吃着韩式泡菜(辛奇)却标注中文「泡菜」,被韩国网友质疑不够重视国家文化独特性,22日为此公开道歉:「我们会努力守护韩国固有文化和传统。」

秋瓷炫在影片中将辛奇标注为「泡菜」,引发韩国人不满。(图/翻摄自小红书)

过去华语地区都习惯将韩式泡菜直接称为「泡菜」,但因为中国先将四川泡菜拿去申请了ISO国际认证,韩国 *** 为了区别两国泡菜的不同,在2021年7月发出公告,将韩式泡菜的中文译名正式定为「辛奇」。对于韩国人民来说,秋瓷炫用「泡菜」来称呼辛奇,有将韩国传统文化误导为中国文化的嫌疑,因而有不少网友、学者都出声指责。

对此,秋瓷炫先是将争议影片下架,22日也正式发出道歉声明,承认自己对此不够了解,「平时我在韩国和中国同时活动,应该要比谁都更关注这个部分,却没有做到,这次事件造成大家困扰,非常抱歉。」经过查询,她才了解「辛奇」已在去年被明确列为标准用法,向周边的人谘询、商讨之后,认为有必要让大众更了解正确用法。

秋瓷炫跟中国男星于晓光结婚。(图/翻摄自微博/秋瓷炫)

秋瓷炫承诺:「以这次的事件为契机,将来我会正确地去了解、使用固有饮食的名称,也会努力让大众知道正确的用法。不只是我,所有企划、剪辑影片的工作人员也都有了责任感,我们会努力守护韩国固有文化和传统。」藉由声明向感到生气的网友道歉。

韩国正式将韩国泡菜中文译名定为“辛奇”

中新社首尔7月22日电 (记者 刘旭)据韩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2日,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通过“公共术语的外语译名规范”修正案,正式将韩国泡菜(Kimchi)的中文标准译名由此前的“泡菜”变更为“辛奇”,以与中国泡菜进行明确区分。

消息称,鉴于汉语中没有Kim或Ki这样的音节,无法进行准确的音译,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于2013年对4000多个汉语词汇的发音进行分析,比对中国8种方言的读法,并征求专家意见,提议将Kimchi翻译成辛奇。今年初,专家在对16个候选译名进行研究后,考虑到辛奇与韩语原文发音相似,且让人联想起辛辣、新奇的意思,被选定为合适的译名。

消息同时指出,修正案主要用于国家及地方自治团体的网站资料库及宣传文件里,民间可酌情决定如何翻译,非强制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等法令规定,在中国境内流通或销售的食品必须标明产品的“真实属性”(消费者熟悉的名称)。因此,韩国企业在中国销售韩国泡菜时,不能将之单独标记为“辛奇”。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将面向出口企业,规定“辛奇”用语的适用范围。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文化艺术政策室室长朴泰荣(音)表示,“在韩中文化交流年之际,期待就包括两国饮食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进行讨论和交流。”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食品产业政策室长金仁中(音)表示,希望通过修改译名减少辛奇和泡菜之间的争议,并期待辛奇的世界地位能够提高。(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华韩国艺人将韩国泡菜标为“泡菜”,那个韩国教授又不满了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频频在泡菜问题上“碰瓷”的韩国教授徐垧德21日又跳出来了,这次他将矛头对准了在中国发展的韩国艺人。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诚信女大教授徐垧德21日在社交媒体 Instagram上发文批评进军中国市场的韩国艺人频繁将韩国泡菜(Kimchi)写成中文“泡菜”的做法,并呼吁“不要再出现这种失误”。

徐垧德资料图

徐垧德特别点名了韩国演员秋瓷炫并配上了其相关图片。他称“在韩国和中国展开活跃活动的演员秋瓷炫”在中国一社交媒体平台上传了吃泡面的短视频。秋瓷炫在介绍吃泡面放韩国泡菜的时候,在字幕上打了中文“泡菜”二字。

徐垧德ins截图

徐垧德说:“本来很多在中国积极活动的艺人、网红等,宣扬国威、赚取外汇应该受到称赞,但希望不要再出现这种失误。”

他声称,“在中国最近接连出现泡菜工程、韩服工程等事件的情况下”,尤其是那些具有对外影响力的人,就应该懂得理解国家的基本情绪。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去年7月通过“公共术语的外语译名规范”修正案,正式将韩国泡菜(Kimchi)的中文标准译名由此前的“泡菜”变更为“辛奇”,以与中国泡菜进行明确区分。不过韩国《中央日报》当时称,韩国企业很难在中国使用“辛奇”一词。因为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法规中对食品“真实属性”的规范,要求企业应使用消费者熟悉的名称。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相关人士表示,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韩国企业在对华出口泡菜时只能用“泡菜”,可以在括号内标记“辛奇”或“Kimchi”,企业需要注意新修订词语的使用范围。

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于2013年对4000多个汉语词汇的发音进行分析,比对中国8种方言的读法,并征求韩国驻华使馆专家的意见,提议将Kimchi翻译成辛奇。但由于“辛奇”的说法在中国的普及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韩国2014年又将“辛奇”改回为原名“泡菜”。

而这并非徐垧德首次在泡菜问题上“碰瓷”中国,其2020年12月曾表示,自己已向中国的百度百科发邮件,就“泡菜”词条中“韩国泡菜源于中国”的表述表示 *** 。对此,辽宁社科院朝鲜韩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吕超当时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泡菜起源”问题,在中国人眼里“近乎笑谈”,但韩国人却看得很重,这与他们比较敏感的民族自尊心有关。吕超分析称,韩国生活在大国夹缝中,格外重视本民族的传统、习俗,甚至将民族自尊心提升到一种过于敏感的状态,形成特殊的民族心态。“或许泡菜在中国人眼中只是一种小菜,但在韩国人眼里是世界上重要的发明。”

韩国泡菜中文译名正式定调,商标到底有多重要?| 餐饮品牌

由于近年来韩国泡菜(Kimchi)中文被译为韩国泡菜,引发与四川泡菜的混淆和争议,

22日,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正式提出统一的译名——辛奇。

去年,由中国主导制定、四川省眉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的《泡菜(腌渍发酵蔬菜)规范和试验 *** 》国际标准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此消息立即引发韩国媒体关注,中韩民间引发了关于“泡菜”起源和文化遗产归属的争论。

而在餐饮行业,由于不少餐饮企业对自身品牌的保护意识比较欠缺,商标纠纷案例也频频出现。

今年,“茶颜悦色”就深受其中。“茶颜观色”以商标侵权为由,向法院申请上诉“茶颜悦色”。败诉后“茶颜悦色”立马起诉,并成功赢下官司。“茶颜观色”这次不正当竞争给“茶颜悦色”带来了很多麻烦,两场官司持续了半年之久。

韩国泡菜中译名定了辛奇,-第1张图片-

无独有偶,上半年曾曝出可能会上市的“绿茶”餐厅也屡陷商标侵权纠纷案。去年9月,“绿茶”餐厅正式宣布已对全国30多家“假冒”绿茶餐厅和餐饮场所供应商提起诉讼。“山寨”绿茶餐厅在全国都有,装修、菜品、服饰等等几乎都与店内如出一辙,甚至有的“山寨”绿茶餐厅还非法收取高额的加盟费。

其实绿茶餐厅早在公司成立之前,就已经着手申请43个类别的“绿茶”文字和图形商标公司,但却一直被驳回。主要是因为“绿茶”这个词是中国某一种茶的俗称。后来经过不断地驳回复审才最终取得了43类的“绿茶 餐厅GREEN TEA”商标。正是因为绿茶餐厅的商标没有注册下来,很多“山寨”餐厅都来攀亲戚蹭名牌, *** 之路步步艰辛,品牌形象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市场上还有许多类似案件,从先后两件案例的结果可以看出,提早申请商标的重要性。要是等到餐饮品牌成长后再加强这些保护意识,市场上千百家山寨品牌,会给企业带来不少的麻烦。

市场未动,商标先行。企业的品牌战略纵然有征服世界的雄心壮志,也要从小小的一枚商标开始。作为品牌建设的之一步,商标申请尤为关键,因为它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商标保护是指对商标依法进行保护的行为、活动,商标保护也是指对商标进行保护的制度(程序法或实体法)。


每个餐饮人都必须具备商标意识,特别是对于餐饮初创者来说,在创业初期建立好商标保护的壁垒至关重要,如果等到餐厅的生意做大之后才想起品牌保护,那就为时已晚了。

韩国正式将韩国泡菜中文译名定为“辛奇”

据韩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2日,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通过“公共术语的外语译名规范”修正案,正式将韩国泡菜(Kimchi)的中文标准译名由此前的“泡菜”变更为“辛奇”,以与中国泡菜进行明确区分。

消息称,鉴于汉语中没有Kim或Ki这样的音节,无法进行准确的音译,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于2013年对4000多个汉语词汇的发音进行分析,比对中国8种方言的读法,并征求专家意见,提议将Kimchi翻译成辛奇。今年初,专家在对16个候选译名进行研究后,考虑到辛奇与韩语原文发音相似,且让人联想起辛辣、新奇的意思,被选定为合适的译名。

消息同时指出,修正案主要用于国家及地方自治团体的网站资料库及宣传文件里,民间可酌情决定如何翻译,非强制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等法令规定,在中国境内流通或销售的食品必须标明产品的“真实属性”(消费者熟悉的名称)。因此,韩国企业在中国销售韩国泡菜时,不能将之单独标记为“辛奇”。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将面向出口企业,规定“辛奇”用语的适用范围。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文化艺术政策室室长朴泰荣(音)表示,“在韩中文化交流年之际,期待就包括两国饮食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进行讨论和交流。”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食品产业政策室长金仁中(音)表示,希望通过修改译名减少辛奇和泡菜之间的争议,并期待辛奇的世界地位能够提高。

(中国新闻网)

秋瓷炫发吃泡菜视频,韩国教授声称:这是“辛奇”不是“泡菜”

(观察者网讯)在关于泡菜、汉服等中国文化的讨论中,韩国教授徐炯德永远走在“碰瓷”之一线。

近日,长期在华发展的韩国艺人秋瓷炫在微博发布了一段吃泡面配泡菜的视频,字幕上出现了“泡菜”二字,这一幕深深戳中了徐炯德,今天(21日)上午,他突然在个人ins点名秋瓷炫,认为其不应该将泡菜称为泡菜,这是“错误的”,是没有考虑“(韩国)国民情绪”,他同时“纠正”称,秋瓷炫应该把泡菜叫“辛奇”。这是韩语“泡菜”的音译。

秋瓷炫,出生于韩国,目前主要在中国发展,曾拍摄了《回家的诱惑》《木府风云》《长安三怪探》等中国电视剧,2017年与中国男演员于晓光结婚。

近日,秋瓷炫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了一段配着泡菜吃泡面的视频,她表示,面是丈夫于晓光深夜为其煮的,自己非常感动,“相信我,绝了”,画面中,当秋瓷炫夹起一块泡菜时,字幕出现了“泡菜”二字。

就在不少中国网友为其点赞时,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炯德却被这段视频中的“泡菜”二字戳到了。

今天上午,他突然发帖点名秋瓷炫,批评其在视频中将泡菜标记为“泡菜”,“很多韩国艺人在中国发展,不仅宣扬国威,也赚取了外汇,这一点是值得称赞的,但希望以后不要再出现这样的‘失误’。”

在关于泡菜、汉服等讨论中,徐炯德是碰瓷惯犯,身为韩国人,他曾多次“千里追击”,盯着中国社交媒体、中国影视剧里的一些内容,一会声称“泡菜是韩国的”,一会碰瓷汉服,一些奇葩言论让人震惊到白眼翻上天。去年,一部《鱿鱼游戏》大火,他竟然称中国服装抄袭了《鱿鱼游戏》的服装,并且配上了吴京身穿“中国”衣服和《鱿鱼游戏》中主角李政宰的对比照。

当不少中国网友甩出证据,指出吴京的衣服早在2019年就穿过时,徐炯德又扭扭捏捏不愿意道歉,支支吾吾的姿态令人无语。

本次,他再次故伎重施,称泡菜是韩国的代表食品,并称秋瓷炫作为“有影响力的人”,应当考虑“(韩国)国民情绪”。在他看来,泡菜既然是韩国的,那么秋瓷炫理当将视频中的字幕改成“辛奇”。

“辛奇”是韩语“泡菜”(Kimchi)的音译,去年,韩文体部称,韩国泡菜(Kimchi)中文被译为“韩国泡菜”,引发与四川泡菜(PAOCAI)的“混淆”和争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正式提出统一的译名——“辛奇”。据报道,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对4000多个汉语词汇的发音进行分析,比对中国8种方言的读法,提议将Kimchi翻译成“辛奇”。此外,考虑到“辛奇”与韩语原文发音相似,且让人联想起辛辣、新奇的意涵,被选定为合适的译名。

在“纠正”秋瓷炫后,徐炯德还配上了一张 *** 上曾经刊登的泡菜广告图,去年年初,眼看韩国网友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嘶吼“泡菜是韩国的”,徐坰德“争气”地把这句话作为标题,跑到 *** 上自己做了个大大的广告。

对于徐炯德一番熟悉的操作,不少中国网民不禁反问,“怎么又是你?教授这么闲的吗?”

目前,秋瓷炫已将争议视频删除。

对于泡菜的争议,去年,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表示,泡菜作为一种腌渍发酵的食品,并非仅存在于少数国家和地区。中国称之为“paocai”,朝鲜半岛及中国的朝鲜族称之为“kimchi”,凡此种种,它们有相通相近之处,但在用料、口味、 *** *** 等方面又各有千秋。我们支持从美食角度对泡菜相关学术问题进行有益友好的交流,但不应带入偏见,以免引发对立,影响感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韩国泡菜改为“辛奇”,这又是韩国推手的大获全胜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将韩国泡菜(Kimchi)的中文译名正式定为“辛奇”,相关修正案从22日开始实施。报道称,此举是为了避免与四川泡菜混淆。

鉴于汉语中没有Kim或Ki这样的音节,无法进行准确的音译,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于2013年对4000多个汉语词汇的发音进行分析,比对中国8种方言的读法,并征求韩国驻华使馆专家的意见,提议将Kimchi翻译成辛奇。

2013年,韩国为申遗,曾将韩国泡菜中译名改为“辛奇”,以将其与中日泡菜区别开。但由于“辛奇”的说法在中国的普及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韩国2014年又将“辛奇”改回为原名“泡菜”。

其实这看起来是件小事,可能大家都会觉得微不足道,不过这背后我个人觉得这又是韩国公关的又一次成功!

大家可能还记得韩国申遗这样的那样的故事,比如“端午节”、“屈原大夫”、“粽子”......巴拉巴拉的,很多人一度以为“屈原”是一个韩国人......

唉.....但凡是有点文化的人应该就是有这样的常识吧?韩国这样的疯狂背后就是为了混淆视听,主要目的就是建立在人民心中的威望,说白了就是为了政治统治的稳定,获取人心。

你别看小小的泡菜不起眼,这东西在韩国的地位可是举足轻重!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韩国泡菜主要出口至日本、美国及中国香港,出口至日本7110万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49.2%;出口至美国2306万美元,出口至中国香港776万美元,出口至中国台湾587万美元。

2020年韩国泡菜出口额为1.45亿美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37.6%,创下历史新高。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泡菜等发酵食品被认为利于增强免疫力,这推动了韩国泡菜出口额增加。

韩国虽是“泡菜大国”,但由于国内可耕种面积较小,需从国外进口大量泡菜满足国内需求,2019年韩国共进口泡菜30.65万吨,90%左右从中国进口;韩国泡菜出口量也不断增加,从2016年的2.35万吨逐年递增至2019年的2.95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7.92%。

这些也只是韩国泡菜的进出口状况,单单韩国本土,在餐桌上家家都是要准备泡菜了,这就可见一斑。

所以一个泡菜的更名,不仅仅是一次命名那么简单,也是对自己重要 *** 的宣誓,哈哈哈。

你们又对这个事情怎么看?

又改名了,韩国泡菜为避免与中国泡菜混淆,再改成“辛奇”

来源:环球网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李文】据韩国媒体22日报道,为了避免与中国四川泡菜混淆,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将韩国泡菜(Kimchi)的中文译名正式定为“辛奇”,相关修正案从22日开始实施。

报道称,鉴于汉语中没有Kim或Ki这样的音节,无法进行准确的音译。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于2013年对4000多个汉语词汇的发音进行分析,比对中国8种方言的读法,并征求韩国驻华使馆专家的意见,提议将Kimchi翻译成辛奇。但由于“辛奇”的说法在中国的普及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韩国2014年又将“辛奇”改回为原名“泡菜”。

在今年年初对16个候选译名进行的研讨中,考虑到辛奇与韩语原文发音相似,且让人联想起辛辣、新奇的含义,韩国文体部最终敲定辛奇的译名。

虽然译名现在终于敲定,但对此的争议似乎并未平息。韩国《中央日报》22日称,韩国企业很难在中国使用“辛奇”一词。因为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法规中对食品“真实属性”的规范,要求企业应使用消费者熟悉的名称。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相关人士表示,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韩国企业在对华出口泡菜时只能用“泡菜”,可以在括号内标记“辛奇”或“Kimchi”,企业需要注意新修订词语的使用范围。

据悉,除了韩国泡菜的中文译名,韩国还对不少特色食品的外语译法、标记法进行了规范,韩国人喜欢吃的血肠、牛血等英文译名分别从意译 *** 的“blood sausage”和“blood cake”更改为音译的“sundae”和“seonji”。韩国方面认为这样的译名没有之前的听起来那么重口味,也就不会让外国人对这些食品产生太大的抗拒,有利于对食物的理解和推广。

对于韩国泡菜改名,中韩网友意见不一。中国网民表示还是会叫泡菜,韩国民众则指责文体部一改再改。

本文来自【环球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为“韩国泡菜”中文翻译问题,频频“碰瓷”中国的韩教授又找上谷歌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见习记者 付嘉骏】从两年前开始频频在泡菜问题上“碰瓷”中国的那个韩国教授又跳出来了,这次他的目标是谷歌。据韩国纽西斯通讯社等多家韩国媒体23日报道,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垧德近日要求谷歌翻译将韩国泡菜“kimchi”的汉译名称由“泡菜”改为“辛奇”。

据报道,徐垧德声称,现在谷歌翻译器将“韩国泡菜(kimchi)”翻译成中文时显示为“泡菜”。但他声称,起源于中国四川省的腌渍泡菜与韩国泡菜(kimchi)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食物,为此他要求谷歌方面尽快更正韩国泡菜的中文译名,将其改为“辛奇”。

报道中,徐垧德还称,在过去几个月里,他一直在纠正韩国 *** 机关及企业将“辛奇”误译成“泡菜”的行为。与此同时,他还分析了产生这种“错误”翻译的原因,最终将问题归咎于谷歌翻译。

此外,徐垧德还称,去年7月韩国 *** 已经对《公共术语的外语译名规范》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其中并明确表示“韩国泡菜(kimchi)”用中文标记时应为“辛奇”。为此,他呼吁韩国网民一同向谷歌翻译提交翻译更正意见和修改申请。

徐垧德的说法很快引起网友注意,有网友对其说法表示认同,但也有人不满道:勉强用中文同音汉字拼凑出来的单词“‘辛奇’听起来更加搞笑”。

一位韩国网友在《东亚日报》相关报道下评论说:“‘kimchi’就是‘kimchi’,勉强用(中文同音汉字)拼凑出来的单词‘辛奇’听起来更加搞笑。非要解释(字面)意思的话,就成了“又辣又神奇的东西”,谁会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儿?争端的产生完全是因那些不怀好意的学者而起。不要问责谷歌。”↓

对于韩国泡菜“kimchi”的中文译名,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曾于2013年对4000多个汉语词汇的发音进行分析,比对中国8种方言的读法,并征求韩国驻华使馆专家的意见,提议将“Kimchi”翻译成“辛奇”。但由于“辛奇”的说法在中国的普及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韩国2014年又将“辛奇”改回为原名“泡菜”。而在2021年7月,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通过“公共术语的外语译名规范”修正案,正式将韩国泡菜(Kimchi)的中文标准译名由此前的“泡菜”变更为“辛奇”,以与中国泡菜进行明确区分。

徐坰德一直主张称中国正在进行所谓的“泡菜工程”,这并非徐垧德首次在泡菜问题上“碰瓷”中国,他在2020年12月曾表示,自己已向中国的百度百科发邮件,就“泡菜”词条中“韩国泡菜源于中国”的表述表示 *** 。当时有外媒在中国外交部发布会上提问:“韩国和中国媒体在 *** 上就韩国食品泡菜的起源问题有争议。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有这方面的争议吗?我不太清楚。我认为中韩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和共享。”

韩国要给泡菜改名叫“辛奇”,结果韩国人自己先不干了





<

标签: 辛奇 菜中 韩国 译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