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一种叫做麦乳精的冲泡饮品,曾经风靡一时,不仅被冠上了保健品、营养品,乃至于奢侈品的名头,甚至还是人们上门送礼的首要之选。可是40年后,我们却突然发现麦乳精消失了,不仅在各大超市中找不到它的声音,很多朋友甚至没听说过这种饮品的名字,曾经名噪一时的“网红产品”,就这么销声匿迹。
到底什么是麦乳精?
很多人听到麦乳精这个名字,想当然呢就觉得这是和鸡精、味精一样,吃多了有害的调味品,可实际上并非如此。这种以炼乳、麦糠、可可粉以及乳粉为主体,添加奶油、蛋粉、维生素、砂糖以及葡萄糖等物质炼成的速溶含乳饮料,并不像名字听上去显得那么廉价,反而含有诸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也正因如此,说它是营养品毫不夸张。
之所以会具有如此高的营养成分,是因为麦乳精的研发者好立克兄弟在19世纪初研制这种产品的时候,主要面向的受众就是婴儿,给小孩子吃的东西自然要健康卫生。只不过这对兄弟也没想到,由于麦乳精良好的口感和均衡的营养配比,产品一经推出,儿童市场尚未打开,该产品就获得了成年人的喜爱,到了后来就连军队里甚至都开始大量采购麦乳精,作为一种短期应急食品来使用。
就这样,在一股淡淡的乳香味里,麦乳精征服了欧美地区,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人也开始注意到这种产品,并决定将其引入国内,于是没过多久,之一款国产麦乳精品牌诞生了。等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麦乳精更是彻底走进了千家万户,甚至还一度成为了请客送礼的首要之选,以至于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也正因如此,趁着大人不注意,悄 *** 拿勺子挖一勺麦乳精放入嘴里,感受那满嘴的乳香味,也就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如此火爆的产品,是如何消失的呢?
麦乳精的“消失”,其实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产品、市场以及客户共同影响的结果。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麦乳精一家独大的时代,早就过去了。那个时期麦乳精之所以会如此受人追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的选择非常少,由于缺乏良好的保鲜手段,所以鲜牛奶很快就会过期;由于没有脑白金、高钙奶粉等产品的诱惑,所以人们对麦乳精一心一意。
除此之外,凡事最怕的就是对比,麦乳精的口感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饮品相比,自然是一枝独秀,可是时代在进步,麦乳精的口感变化的却不多。如今的麦乳精,由于喝起来有粗糙的颗粒感,所以在口感上已经比不过鲜奶和高钙奶粉了,被逐步淘汰也是必然的结果。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麦乳精的市场竞争力逐步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人们可能会因为情怀去偶尔买一罐,但是出于理智的选择,不可能将口感、营养以及品牌力都略逊一筹的麦乳精作为日用品,长此以往,麦乳精自然越来越少。
最后,从客户的角度来看,目前市场上奶粉、冲泡饮品这类产品的购买力主要来自于90后、00后,这些人很可能都没有经历过“麦乳精的时代”,在他们的世界里,麦乳精的确已经逐步走向“消亡”了。再者说了,即使是一些80后,可能也厌倦了过去的那股奶香味,毕竟如今这个时代,这类产品的竞争太过激烈了。
那么麦乳精真的从我们的世界里消失了吗?
其实并非如此,虽然从各大榜单上,我们已经找不到麦乳精的名字,各种网红带货也很少会带这类产品,但实际上麦乳精并没有彻底退出市场,在很多超市的边角里,我们仍旧能看到那一罐罐写着“麦乳精”的饮品。大家从某宝或某东上也都能收到这类产品,儿时有过这种情怀的朋友,感兴趣的话可以去重温一下。
其实,类似于麦乳精的产品不在少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曾经风靡一时,后来又逐渐走向没落的饮品、保健品不在少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乐高、脑白金等。前者曾经是可以媲美麦乳精的“超级饮料”,而后者更是曾经因为一句“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常年霸占在保健品销售榜首位置。不过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不管是高乐高还是脑白金,如今都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了。
麦乳精、高乐高这类产品还算好的,好歹有一定理论基础,是实打实的产品,还有一些产品,仅仅只依靠概念上的宣传就能够火爆一时。比如说养生茶,这类产品的竞争就更激烈了,一不留神就会被市场抛弃。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一件产品要想始终受到人们追捧,就要做到与时俱进,从饮品这个行业来看,口感、营养等问题是一定要再三注意的,一定要紧跟潮流,站在研究的前沿,否则必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吗?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来到留言区中积极进行讨论。
四十多年前供销社卖过的31个生活日用品,全都见过的都已经老咯那时候路过供销社的代销店,远远地就能闻到一股甜丝丝的味道,那是代销店独有的味道,特别羡慕住在附近的同学,感觉他们好幸福啊,天天都能闻这个味道。供销社的商品不是想买都能买到:比如煤油:必须凭票供应在六几年的时候:想买双布鞋:没有鞋票买不到:只能赤脚去生产队干农活:洗衣服的肥皀:也是凭票供应:后来一上面有指标分配:也不是能每人都有一块:写能等几批的指拆分配:够每户一块了:才买回来分开给社员的。看着老物件,又穿越到了那个时代,回忆满满,幸福满满!
1、那时候的质量没说的,一把8几年买的剪刀,差不多四十年了,至今还在用也好用,用吨时找磨石师傅磨快了又可管两年,不是为省钱,而是现在的新剪刀也赶不上它
2、小人书就是我当年从供销社买的。那是我们小时候的更爱,三国演义千里走单骑那集就是无意中在供销社柜台里发现才凑齐一套的。
3、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跑腿帮爸爸买烟,因为每次剩下的5分钱都可以买橘子糖吃,真是人间美味啊,先开始是巨轮牌的,再后来是大鸡牌的,还有大丽花,哈德门……大钟牌香烟,六十年代的香烟还有:增产,节约,红灯。71年价9分钱。 丰收牌香烟,71年价2角8分。丰收香烟7分一包,后来涨到9分,那时候叫一毛找。
4、哈啦油,蛤蜊油是贝壳装的,二分钱使半年。用蚌壳盖装着。也叫歪歪油
5、子弹铅笔 对于自动铅笔还有子弹铅笔来说,无疑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工具,那个年代有铅笔用就不错了,能用上这些的家庭条件都是不错的。
6、草帽 即使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在五六七八十年代,农村下地干活都会戴上一顶这样的草帽,用来遮风挡雨。这顶草帽一定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现在有些农村老人们也会戴着它。
7、牙粉 牙膏在六七十年代比较奢侈,所以牙粉就是早期牙膏的替代物,当时用过牙粉对于牙粉的这种独有“清凉感”而情有独钟,老辈人用过都知道......
8、老牌雪花膏 , 以前女性也没有什么化妆品,雪花膏是以前唯一可以用来擦脸,美容的化妆品。说到当时的老牌雪花膏一定会想到友谊、紫罗兰、牡丹等。特别是友谊有很特殊的味道,是老辈人特别的感觉和喜爱。还记得当年零卖的雪花膏,一个大玻璃瓶子,买的时候售货员拿个竹片子刮到顾客带的小瓶子里面。
非常怀念我奶奶炕上的柜子,里面有过年时亲戚送的点心匣子,青红丝、沙琪玛、槽子糕……舍不得吃,一般都放长毛了再吃,也没坏肚子。你说过去人是不是皮实
9、那个时候逢年过节送亲朋好友的糕饼果子都是用一张黄色的纸包裹着的,上面再放一张红纸,写着”南北果品,四季糕点“,然后再用绳子包起来。客气一点地送桂圆干、荔枝干,一般点的送饼干、蜜角、蜜三刀、核桃酥、芝麻饼、鸡蛋糕和江米条之类的,有的地方还可以买到核桃酥,但是鸡蛋糕和江米条很少见了,真的是可遇不可求,也有里面包白糖的,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别人送家里长辈饼干啊,糕点啊,如果是桂圆干荔枝干那真是太棒了,我们能把整包东西都偷吃完了,那个礼包的形状还是完完整整的,最遗憾的就是当我们手一摸里面是碎碎的白糖,那就不能偷吃了。这几种老式糕点,80,70后的童年回忆!
10、这个是石笔,我上学的时候就用过,那时候买不起笔本就用这个,老师给每个小朋友掰一节石笔黑瓦片代替本子就在瓦片上写字,满满的回忆!还会用以前的手电筒里的电池里的碳棒是黑色,也可以用来在水泥墙上写字。七零后路过兜里有一块、一根或一片,遇到平整光滑的水泥地或水泥墙一定要写或画满才能心满意足地离开……
11、石板 童年的记忆 ,石板石笔伴我上学堂,上小学时,全部的文具,只有石板和石笔。石板唯一的缺点就是容易碎裂。当时2角买一块石板,所以那时候就因为石板摔裂了,没少挨收拾。
12、煤油灯,七八十年代的照明工具,在那个年代很多地方还没有通电,所以煤油灯就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物件了。晚上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场景,还有母亲在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衣服纳鞋底的场景记忆犹新。
13、电池 这个就是六七八十年代手电筒上用的电池,那时候一般的手电筒常用的都是二节或者三节电池,有的是自己改装的我看到过用五节的,那是老亮了,一般都是看瓜地的时候用的,但是灯泡特别容易烧坏。
14、现在还怀念麦乳精,受潮结块的麦乳精,拿来直接吃真是人间美味!想起那个味道真是美啊,又甜又香。那时麦乳精真心好吃。现在想起还流口水. ....
15、散称的煤油,一个大油桶改成的卖煤油的装置,有一两二两半价一斤4个小抽斗,售货员拉动控制线,煤油就通过控制线下到下面装好然后直接倒在另外一边,煤油顺着隔板流到旁边的出口,出口已经有瓶子放在那里,全程手不沾油。
16、好像还有一种本子 ,1角钱1个,1981左右时兴。底下红纸,上面薄膜,中间涂上猪油就可以。中间黏着油脂一样的东西 写完字一揭 字就没了可以重新写 当时同学有 觉得好高级
17、我最深刻的是红色的辣椒,那个辣椒糖真的香甜,这种辣椒糖,有根小竹签。现在的人都作假,看到有色素的还不放心。
18、二八大杠,个子小从中间掏着骑,再大点杠上其,小的时候就坐在横杠上,每次下来腿都是麻的。
19、橘子汽水 就是这个味!橘子汽水,承载着80后人的回忆 , 没有现在的汽水气足, 淡淡的橘子味。
20、小白鞋 童年比较珍惜的物价,尤其是大多数年轻女孩都非常渴望拥有一双小白鞋,也许在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才能有机会穿上吧。
21、全国统一的钢锯条蜂窝煤炉子上烤烫了粘凉鞋。水晶凉鞋 断了可以用烧红的火钳黏上去 鞋底洞洞老卡石头。
22、头绫子,小女孩子的头饰,那个年代没有啥特别头饰,算是那个年代的奢侈品了。粉的和绿的。农村小孩的小辫子上能扎个头绫子都心里都乐开花了。
23、有机钮扣,两只钮扣互相磨擦有香味这是真的
24、还有信封,信纸,邮票,那个年代都是书信传情,不会写的找人代写,一等就是十几天,虽然不方便,但收到回信的那一刻心里特别的激动!
25、洋瓷盆,洋瓷碗,洋瓷茶缸…搪瓷的年代,搪瓷的物价遍布每个家庭的每个角落。
26、记得小时候,就像现在的商场搞活动。冰糕便宜,花5角钱买了20多只冰棍儿,回家却发现没冰箱冻,全化了,最后喝的冰糕水。
27、那时候偶尔有一两分线是拼命往供销社跑,能买一两块糖幸福好几天,一块糖不会一下子吃,舔两下包好放兜里,现在想想又心酸,又幸福,又留恋
28、鞋粉 那个年代白色的球鞋洗完之后会涂一层白鞋粉,防止白鞋变黄。也是一代人的记忆了。
29、80年代本夹,那时候把散的纸张或者作业本用本夹子夹起来。
30、小时候去供销社,最神往的就是过年买年画的时刻!一进门,供销社大厅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年画:单张的、组合的、科技现代的、传奇历史的、名胜风景的、人物传记的、诗词歌赋的………其中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尤其喜欢那些人物传记的,比如《五虎上将》、《岳飞传》、《封神演义》、《十大元帅》等等,年前年后那几天只要有机会我就去看那些永远看不够的年画。
31、这个物件能区分出来真的不多了,特别是边上的锯齿,我看着像油票,你说它是什么物件呢?
这些物件,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啊。拥有这一记忆的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而今已经步入或即将步入老年。人生就是这样,一些在许多人眼里不值一瞥的东西,却容易成为另一些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回忆,正所谓:春去秋来花谢去,眺望归途待来年。
这些东西勾起了童年、幼年、青年时记忆,真的难以忘怀呀,但青春已不在,只是怀念的狠呀,那时人们虽然很穷,但穷中透着亲情味,有红白之事有钱没钱大家都能过的去,不论谁家有事大伙都是捐款捐物,由其过年过节更是走街串巷恭喜跪拜,好一个欢天喜地的氛围,乡情、亲情浓浓的年味、尊老爱幼的温馨年夜饭、透露出一家老小春节快乐,万事如意的子夜饺子浓浓的香味,而今……
不止黄桃罐头,40多年来,盘点那些生病后的“国民级食品”看望病人带点什么好?生病了吃点什么好?这对于“民以食为天”,见面就问“您吃了吗?”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且有仪式感的问题。通过观察这些年来给病人的手办礼,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人生活水平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鸡蛋&罐头
在改革开放初期,百姓的生活并不富裕,即便是购买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凭票供应,像肉蛋水果之类的副食,对平常人来说就更是难以企及了。特别是受限于当时并不发达的物流和仓储水平,使得人们也很难吃得到较远外地的水果(比如说北方人就几乎吃不到南方水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能吃到鸡蛋或者是水果罐头,相比起日常饮食来说,肯定是有明显改善的。所以如果看望病号的时候能带上点鸡蛋或者罐头,是相当受欢迎的礼品了。
80年代中后期:麦乳精
随着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在解决了日常的温饱问题之后,又对保健品等改善性食品有了更多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麦乳精成为了风靡一时的滋补品,红遍大江南北。而这个今天已基本消失的补品,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所谓“麦乳精”,就是麦精和乳制品的混合物。其中“麦精”是以二棱大麦为主要原料,将这种大麦经过发芽、焙制、糖化等工艺制取;而“乳精”则是由奶油、奶粉、炼乳等构成。再加上葡萄糖、饴糖等甜味剂,便凑成了麦乳精。如果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麦乳精在口感上不如奶粉,在功效上又不如蛋白粉,是一种相当“鸡肋”的产品。因而随着市场上产品种类和质量的进一步丰富,麦乳精也很快退出了主流舞台。
90年代初:泡面&保健品
在90年代初期,方便面开始投入市场之中。与今天人们对于方便面“垃圾食品”的刻板印象不同的是,当时方便面的价格还是相对比较贵的(90年代初,也差不多要3块钱一包,可能要相当于今天的30元钱)。因此彼时的方便面,是只有孩子们生病之后才会奖励的“珍馐美味”。这一方面说明了人们有了日益丰富的食品选择;另一方面则说明了人们对于食品的认识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
与此同时,随着票证制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鱼蛋肉等食品逐渐不再稀缺,因此铺天盖地的保健品似乎一夜之间出现在市场上,比较著名的如“中华鳖精”“太阳神”“三株口服液”“红桃K”等。当时这些保健品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疗效宣传也是神乎其神。如果放在今天来看,不少宣传显得拙略不堪,可对于当时并未见多识广的中国人来说,还是极具吸引力的。所以如果当初会拿着这些产品去看望病人,无论对送礼者还是受礼者来说,都是非常有面子的。
随着许多保健品的“内幕”“丑闻”被不断曝光,再加上人们医学健康知识的不断丰富,对保健品的认知逐渐恢复理性,使得这场保健品的热潮渐渐降温,保健品也不再成为送病人礼物的热选。
世纪之交:牛奶
随着90年代末期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崛起,“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的口号逐渐深入人心,作为健康食品的牛奶就成为了人们的新宠。
牛奶能够大火,一方面是作为“最完美的食品”,牛奶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特别对于老人孩子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是很容易摄入和消化的食品,吃起来并没有负担。时至今日,牛奶也从未被边缘化,只不过其流行地位也被其他产品所分食。
2010年代:果篮&鲜花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到了2010年代大多数家庭都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日常饮食的营养已经可以做到均衡丰富(挑食的不算);且互联网的深入,使得大家也逐渐变得见多识广,所以之前的所谓“补品思维”已经不再适用于给病人送礼了。所以,清爽的水果与代表心意的鲜花,又逐渐成为了人们的新宠。
2022:罐头:王者归来
随着2022年秋冬以来这一轮流行病呈现上升趋势,人们除了忙着囤药囤抗原之外,又有一项古老的产品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就是黄桃罐头。更有人戏称“这场疫情,让北方人对抗疾病的“秘密武器”被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其实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人们喜欢黄桃罐头,倒不如说是人们藉此回味起了小时候的那种快乐。无论手办礼如何变化,不变的是人们相互关怀的那片心意,对待疾病的乐观态度,以及对早日康复的良好祝愿。
61种童年零食有的“已停产”,吃过一半不再年轻,难以忘怀的味道对于童年的零食,很多人都念念不忘,现在有很多零食,味道也很好,但是,就是没有以前的吃后的那种感觉,可能是,我老了!这些只属于我们的童年记忆的零食,快来看看你吃过多少种?
一、童年野生天然野果系列篇
1、学名叫龙葵,我们这边叫野葡萄。我们小时候叫“天天儿”的小伙伴们有这么叫的吗?黑天天儿。这是小时候经常吃的一种野果子。现在在野地里还能看到。
2、金樱子,小时候当成零食水果吃,那时候家里太穷,买不起别的……现在好怀念那些儿时的味道!!!
3、覆盆子俗称茅梅。现如今再想吃野果子真的比登天还难,爬山涉地再找不到原生态天然的野生果子了!
4、桑葚,童年时采摘野果子的往事。当年食物匮乏只好上山下田采摘野果子充当水果吃,现在留守儿童没有父母在身边照顾,也只能上山去摘野浦子充当水果吃了。
5、灯笼果 在有的地方叫菇娘儿。野果子的俗称是满满都是乡愁!对于人来说家乡是最有感情的地方。
6、蛇莓 涩的酸中带甜……这味道爱饱了。而今,生活条件好了,野果吃的人少了,很难找得到了,渐渐被人们遗忘了。被遗忘的野果,儿时的更爱!
7、地梢瓜 ,我们那小时候叫它地瓜瓢。 小时候在山坡上,田间地头、草地上都能看见地梢瓜的身影。两头尖,吃起来,有一些微甜甜。以前和大人一起上山种地的时候,我经常采摘吃。
8、马泡瓜 有的地方也会叫屎瓜、马宝蛋、小野瓜等,我记得小时候,每次去田里割草喂猪的时候,就能在苞米地里能找到这样的瓜,成熟之后非常的香甜可口。这种瓜多是野生品种,据说它我们常吃的香瓜的鼻祖。
9、青麻果 它叫苘麻。我记得儿时经常去山上采摘这样的青麻果,打仗丢着玩。结出来的果子掰开以后是白色的种子,只有在嫩嫩的时候才可以吃,成熟以后种子变黑了,就不能吃了。吃起来有点甜滋滋的感觉
10、野葡萄 我记得应该是每年秋天的时候,在农村的攀附于山坡上或者灌木丛中,就会看到稀稀散散的一些紫黑色果实,吃起来酸酸甜甜。
二、童年冰镇系列篇
11、塔的那个,当时从头啃到尾然后我家里就是,平级的,就是我哥哥,就开玩笑,说我是干拆迁队的……而且还是从塔顶开始拆迁的……现在市面上很少见了。
12、麻将冰棒 你的童年是否和小伙伴们一起走在放学的路上,一起吃这麻将冰棒,比拼过,我八条,你九饼。
13、七个小矮人 一个塑料袋子里面装了7块,这个很适合几个小伙伴们在一起吃,不同颜色口味也不同,红色西瓜味的,黄色橙子味的。不过味道还是很值得怀念的,现在吃不到了。
14、冰块 在学校的小超市里面更受欢迎了,记得当时应该是2毛钱一袋。这一袋能吃放学的一路,边吃边敲碎,放在嘴里那个凉爽。
15、这种冰棒海燕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外面是橙色杯状的冰,里面是奶油,可以吃也可以等奶油化了喝,现在找不到了
16、绿舌头 在当时的学校风靡一时,因为形状奇特,特别的搞怪,舔一下之后就软了下来,和舌头一样。吃完之后我们真的变成了绿舌头。
17、红绿灯 这个名字挺好玩的,因为一个冰棍上有红色,绿色,黄色,红色是西瓜味、黄色是菠萝味、绿色是哈密瓜味。
18、大红果冰棍,这个冰棍是很多大人和小孩子都比较喜欢的一款了。酸酸甜甜的口感真的很好吃。
19、西瓜冰棒 这款雪糕是不是很绝,做工日常逼真,真的很像切出来的西瓜一样,红壤上还点缀着黑点。不过这款西瓜味的冰糕在市面上已经消失了。
20、小雪人 一代的经典,很怀念的味道,不过现在在市面上也能买到,可是不是以前的味道了。你心中更好吃的雪糕是什么?
三、童年经典零食篇
21、魔鬼糖,吃完了舌头变色,我家太穷买不起 只能买那些一毛钱的 五分的 我们这边还有一种情况 糖球 放在水里泡 糖球是什么颜色的 水就会变成什么颜色的 可好玩了
22、甘草杏 对那个甘草杏印象特别深,每次吃完杏肉,还要用石头砸破杏核吃里面的杏仁儿
23、动物饼干有小时候的牌子吗?我不记得了……我印象里包装袋子是黄色透明的,袋子上有大象、长颈鹿等小动物的动画形象…… 找了好久都没找到……
24、麦乳精 小时候偷吃爷爷奶奶的麦乳精,每次都干着吃以后就咳嗽,好了再去偷吃。
25、麦芽糖 以前的麦芽糖好吃不粘牙,现在的粘牙,还有早时的香巴佬肉嫩连骨头也是酥脆能咬动,现在的不好吃
26、我记得那时候最喜欢吃玉米棒,一分钱买三节,然后分给好朋友一小节。人多的时候十多个人分。只能尝点味道
27、无花果是更爱了,小小包包,首先很便宜,然后酸酸甜甜的味道挺重,一小根包在嘴巴里,都可以吃半天,谁叫小时候物质匮乏呢,偶尔吃上一次零食都要幸福半天。无花果实际是萝卜干,还是零几年工作了,学校门口购买了,然后吃出来的。
28、宝塔糖确实是用来驱虫用的,那时候蛔虫钩虫病很流行,那就是种包装成糖果的打虫药。
29、彩色泡泡糖,跳跳糖,就是价格高了,感觉没以前的味道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长大了,再也回不去的年代啊
30、义利面包有一款维生素面包,以前很好吃,现在买过几次很干巴和以前口感不一样了
31、疫苗奶丸。每次吃奶丸的时候就想多吃一颗,大人们说那个不能多吃。奶丸味道真是好极了。那个疫苗糖还真吃过。现在也有。小孩子必须接种的疫苗里面,其中就有一个是直接吃的。当时孩子吃得太快,忘记看看是什么样的。
32、小时候吃过两种辣条,一个大片片的那种一个是条挽在一起的,都不油,现在都没见过了
33、酸梅粉 如果你的童年没有吃过酸梅粉、辣子糖的80年代生人,童年是不完整的。同意吗?
34、辣椒糖 童年的时候1毛钱一个辣椒糖,80后年代人的零食,吃过的就暴露了年龄
35、纸包糖 童年更便宜的糖,1毛钱10粒的纸包糖,那是可以吃的很爽了。童年能吃上糖真的不容易,连糖纸上粘的糖都要用舌头舔一下。
36、杨梅酥 我的这个是我们童年的时候,每逢过年家里都会买上一些的必备年货。
37、猪油糖 听名字感觉这个糖是很油腻的,实际上你吃起来的话会停不下来的。
38、三鲜伊面。我现在早晨还经常吃,不爱做饭就吃它,但是没有以前的好吃,以前三鲜伊面很奢侈的。
39、薄荷糖,用糖纸包的里面有12颗,没得卖了。有没有人记得一种小时候吃的白纸包装的薄荷糖?
40、粘牙糖 形状像个大扇子,多种颜色可以选择,每种颜色的口味不同,水果味的。
41、康康饼,里面会送个降落伞小玩具有人吃过吗,我前段时间还网上搜下,没找到,好怀念
42、大大卷一卷5毛钱,当时一两毛就可以买零食的时候算很贵的了,但是很值,一卷很多,味道很好还很容易吹出泡泡;
43、钙奶饼干,童年吃过的最美味经典的饼干。那个儿童乐的饼干,我一次可以吃完一整包,形象中还有水泡饼也是我的更爱,现在也有水泡饼但总感觉不是小时候的味道了!
44、小淘气,记忆深处的东西了,特别便宜,但特别好吃,不是青春,是童年
45、春都火腿肠,春游必备啊!回不去的曾经,现在都吃不到以前的味道了,怀念以前小时候
46、高乐高到真是好东西。可以有点贵。普通家庭还是不怎么舍得买的。
47、跳跳糖和秀逗纯属整人必备品。带给我们多少童年的快乐.....
48、汽水糖,我的汽水糖呢?我小时候有一种蜜饯叫金鸡梅,
49、康乐果沾糖稀,那叫一个好吃啊!后来自己也买过糖稀块自己熬,然后卷康乐果,但再也吃不出那时候的味道了。
50、老鼠屎糖 一粒一粒黑黑的,外形和颜色比较像老鼠屎所以童年被称之为老鼠屎糖。不过味道还是不错的。
51、鸡腿面包 鸡腿的面包里还有火!腿!肠!,不过也是真的超级好吃。
四、童年饮料系列篇
52、那个猕猴桃汽水,饮料是1毛钱1袋的冰水,我小学的时候很喜欢,看到就回到了过去
53、高橙 童年比较难忘一款饮料。不过现在停产了,“再见!高橙!再见!我的童年!”再也喝不到了,
54、山海关 天津的特产饮料,有百年的历史了。有喝过的友友吗?
55、北冰洋汽水 当时记得这款几毛钱一瓶,玻璃瓶是有押金的,不知道现在瓶子还有押金不?
56、小香槟 含有二氧化碳的起泡酒,记得小时候也不知道是酒,居然给我自己喝多了,睡了一下午。
57、旭日升 一代经典,不过“旭日”最终还是退出了曾经的历史舞台。
58、少林可乐 见过的人可不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产品,不知道有喝过的友友吗?
59、汾煌可乐 爱喝可乐的友友应该听过,不过现在这款可乐已经消失了,退出历史舞台。
60、健力宝 在当年以一款运动型饮料。素有“健康、活力”的保健意义。当年红极一时。
61、麦精露 70年代一款饮料,但是含有低度酒精。小孩子们非常喜欢喝.....
儿时的零食和记忆,一股脑地闪现出来,零食没了以前的味道,人也不是以前的人,时光这个东西真的是太可怕,太残忍,怀念小时候,致敬我们回不去的曾经
40年前的“奢侈品”麦乳精风靡全国,它从何而来,又为何消失?是否还记得儿时那种叫做“麦乳精”的饮料?
许多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人都会愣神,陷入深深的回忆,这一外来食品曾经跨越国境,跨越战火,跨越时代鸿沟,成为一代人集体的记忆。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每逢过节,麦乳精会被父母从橱柜深处取出,小心翼翼地分给孩子们品尝。
朴实的麦香与鲜奶的醇厚在口中化开,仿佛一道道童话,那些偷吃麦乳精的小秘密,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难忘的美好记忆。
如今,麦乳精已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但每当谈起,都会勾起无尽的回忆与感慨。
麦乳精的百年征程
19世纪中期,母乳还是婴幼儿的唯一食物来源,如果母亲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喂养孩子,婴儿的生存将面临巨大威胁,为解决这个问题,一些科学家开始研究以其他食物 *** 的婴儿配方粉。
当时的德国,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各种新的科技发明层出不穷,李比希敏锐地发现了婴儿食品这个尚待开发的市场,他投入大量心血进行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适合婴儿食用的奶粉,这对当时的德国乃至全世界的婴儿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福音。
与此同时,英国的詹姆斯·霍立克也在致力于研究 *** 婴儿食品,他长期关注婴儿营养问题。
詹姆斯在一家主营婴儿食品的公司工作过很多年,也想要生产出专属于英国自己品牌的婴儿配方粉,但遭遇 *** 和技术瓶颈,一直没有成功。
几年后两兄弟在美国相聚,一合计在那里就成立了“J&W霍立克公司”,继续研究婴儿食品。
经过长达10年夜以继日的研究,霍立克兄弟终于研发出了一种与其他都不相同的婴儿食品,这种食品主要原料是麦芽和牛奶,以粉末状固体包装,可以快速溶解。
产品研发成功后,很快获得了美国专利号,1887年,该饮料被正式命名为“麦乳精”,命名中的“麦”代表麦芽,“乳”代表牛乳,“精”二字体现了它的营养精华。
不同于李比希研制需要冷藏的液体婴儿奶粉,麦乳精以固体粉末形式销售,重量轻便、易携带、不易变质、热量高,非常适合作为婴儿营养补充品。它克服了奶粉保存运输不便的缺点,大大延长了保质期。
1890年,他将这一发明带回英国开始进行大力推广,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麦乳精受到欧洲家庭的热烈追捧,被广泛用于喂养婴儿。
一战爆发后,为打赢这场残酷的战争,各国不惜挖掘一切资源潜力,麦乳精凭借便携性强、易于大批量生产的特点,成为英美军队重要的口粮之一。
战地医院里许多伤员也需要依靠麦乳精恢复体力,一时间,它跨越种族与国界,成为支撑战士生命的营养来源。
二战期间,麦乳精再次扮演粮草角色,见证了那一场影响世界的浩劫与灾难,战后,随着欧美生活水平提高,麦乳精也不是他们的必需品。
麦乳精登陆中国市场
并迅速占领国内奶粉市场
1930年代,在上海这座东方巴黎,洋货是地位的象征,当时从英国进口的华福(Ovaltine)麦乳精深受上流社会追捧,一罐华福足以买一顿丰盛的晚餐,仅社会精英才能享用。
翻开老照片,穿着西装革履的富家公子 *** 们手持一罐华福,是多么高贵的画面。
就在华福独占鳌头之时,华商巨头黄楚九嗅到了商机,他决定仿制一款“国货”,让更多国人也能享受速溶麦芽饮料的美味。
当时黄楚九旗下的九福制药公司业绩欠佳,这对一个商人而言是奇耻大辱,于是黄楚九亲自坐镇,组建了一支精英团队,历时两年终于研制成功中国之一款速溶麦芽饮料,起名“乐口福”。
1937年,乐口福面世,一时间轰动全城,上海滩到处津津乐道,富家少爷们精心打扮,提着一罐乐口福满街闲逛,仿佛手里捧着绅士的尊严。
就连平民百姓也兴奋不已,省吃俭用才买得起一小盒,乐口福短时间内就占据了上海半壁江山,一举打败华福,成为速溶麦芽饮料的新宠。
然而好景不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九福公司的原料供应断绝,生产陷入停滞,员工从上百人骤减至11人,黄楚九也在轰炸中不幸遇难,乐口福一度濒临消亡。
1961年,上海咖啡厂接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通过改良配方,简化品牌,乐口福逐渐找回生机,后来改名为上海麦乳精。
很多家长每次生病要养身体,或者小孩子长身体,都会特意准备麦乳精,用滚水冲泡后倒进大白粥里,作为更佳补品。
“我记得我每次感冒发烧,妈妈都是用麦乳精给我熬粥的。”
“她总说麦乳精最补,我每次喝完都觉得特别有劲儿,好像全身的力气都恢复了一样。”
麦乳精成为一辈人记忆中那个艰苦岁月里难得的“奢侈品”,心目中必然与“营养”“滋补”联系在一起。
传统“神品”麦乳精落寞
淡出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随着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麦乳精的风光不再,1996年,中国的进口额高达11557.4亿元,较1978年增长了约62倍之多。
大量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给国人带来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选择,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上也开始出现各种新型速溶饮料,如高蛋白奶粉、高乐高等。
这些产品无论从口感还是营养成分上,都对麦乳精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提高。1978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仅为184元,到1992年已提高到1070元,增长近6倍。麦乳精从最初的奢侈品,变成了平民百姓都消费得起的普通饮料。
“以前喝上一口麦乳精都觉得害羞,觉得自己太挥霍了。”有人笑言,“现在想想也真是好笑,奶茶店里的一杯奶茶都比它贵多了,生活水平确实变了很多啊。”
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改变,有了经济能力后,大家不再将麦乳精视为高端营养品,而是选择真正的高端滋补品,如燕窝、阿胶等。
此外,随着运输和储存技术的进步,鲜牛奶也变得容易购买,麦乳精作为替代品的地位不再稳固。
麦乳精自身的一些缺点也加速了它在市场中的衰退。不少人都在说:
“我记得麦乳精加水以后总有细小颗粒漂在水面上,喝起来嘎吱嘎吱的,还经常在杯底粘着厚厚一层淀渣。”“真的不像广告上那么光鲜亮丽。”
据分析,麦乳精的蛋白质含量只有奶粉的30%左右,冲泡后口感较为粗糙,在如今人们追求营养与口感并重的大背景下,这些弊端被无限放大。
所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麦乳精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被各种新型营养品取代,退出老一辈人的视野。
如今想要找到麦乳精已经不太容易,它只存在于他们对从前时光的追忆中,经济发展给中国人带来了更丰富的选择,也使一代“神品”麦乳精在时代洪流中黯然落寞。
80年代的“奢侈品”麦乳精,它曾风靡全国,为何却突然消失了?(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 ***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之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楠猫
编辑丨楠猫
前言
你还记得八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的“麦乳精”吗?
那个抓一把丢进嘴里,香甜奶味立刻在口腔里炸开的高级“零食”,如今已经难觅踪影。
甚至,在当时那个年代麦乳精一度成为了有钱人家的“奢侈品”。
它到底是什么,竟能让无数人为之疯狂?
这个神秘的“奢侈品”从何而来,又为何销声匿迹?
麦乳精——甜蜜香醇的乡愁味道
麦乳精,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
提起它,总会勾起人们无数美好的回忆。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食品,又承载了多少人们的乡愁与期待?
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取出珍藏的麦乳精,让孩子们尝上这难得的美味。
要理解麦乳精独特的魅力,就必须从它的 *** 工艺说起。
优质的二棱大麦,是麦乳精最基础的原料。
二棱大麦经过浸泡发芽后,麦粒表面会长出嫩芽,这表明淀粉已经转化为糖分。
接着,麦粒会被烘干去除水分,同时保留营养。
烘干后的麦粒将被磨成细粉,加入糖浆一同煮沸、搅拌,制成醇厚的麦芽精。
除了麦芽精,还需要加入乳制品增添奶香。
奶粉、奶油都是从新鲜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散发出迷人的牛奶芳香。
再添加白砂糖、麦芽糖等天然糖分,以及糊精等食品添加剂,配方中的各种成分交织出飘散奶香与清新麦芽香气的美妙乐章。
这些原料经过精心烘焙、微粉化处理,就成为我们熟知的麦乳精粉末。
一点热水注入,粉末迅速溶解,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你几乎可以看到奶香在杯中飘荡,闻到麦芽的清新撩人心弦。
之一口下肚,浓郁馥郁的奶味立刻在口中“炸开”,紧随其后的是麦芽独有的淡雅回味。
让人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对于过去的几代人来说,麦乳精是难得的美味佳肴。
每每品尝到它独特的香醇口感,总会令人陶醉,久久不能自拔。
它承载了太多人们的回忆与期待,几乎成为一种乡愁的化身。
那些藏匿在老照片里的笑脸,那些在岁月长河中逝去的鲜活生命,都在这甜蜜的香气中重新活过来,哪怕只是短短的一瞬间。
当然,麦乳精不仅美味,也富含营养。
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
同时添加了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可充实儿童或虚弱者的营养需求。
可以说,麦乳精既是一个味蕾的盛宴,也是健康的选择。
如今,麦乳精已然成为一种饮料和食品的代名词,承载了太多人的集体记忆。
每当我们拿起一小包麦乳精,注入热水,看着它慢慢溶解在水中,我们品尝的,其实是时间的香气,是那一串串凝结在这甜蜜中的故事和回忆。
而麦乳精却并非产自我们中国!
麦乳精:从婴儿食品到营养美食的演变历史
它很快在欧美流行开来,成为老百姓心目中一种高级的礼品。
19世纪中期,母乳仍是婴儿的唯一食物来源。
如果母亲因病无法喂养,婴儿的生存就会陷入极大困境。
为解决这个问题,一些科学家开始寻找母乳的替代品。
1867年,德国化学家约翰内斯·利比希使用麦芽汁、小麦和牛奶为原料,发明了一种名为“ *** ”的产品。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化婴儿配方奶粉,开创了婴儿配方食品的先河。
利比希通过报纸广告推向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
与此同时,英国的詹姆斯·霍立克也在研究婴儿食品。
他曾在一家英国婴儿食品公司工作,希望仿制“ *** ”,但最终失败。
1869年,詹姆斯的弟弟威廉移民美国芝加哥,4年后詹姆斯也来到芝加哥与威廉团聚。
两人成立了“J&W霍立克公司”,继续研究婴儿食品。
经过10年反复试验,1883年,霍立克兄弟发明了一种创新型婴儿饮料。
它以麦芽和牛奶为原料,以粉末状固体包装,可以快速溶解。
这项发明获得了美国专利,1887年,该产品被正式命名为“麦乳精”。
不同于需要冷藏的液体奶粉,麦乳精采用轻便不变质的固体粉末形式,营养丰富,非常适合作为婴儿营养补充。
20世纪初,詹姆斯·霍立克将这项发明引入英国,并开始大力推广。
在之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麦乳精成为士兵重要的补给品。二战时期,它甚至被列为盟军飞行员的标准逃生装备。
1937年,麦乳精进入了中国市场。
上海九福制药厂从瑞士引进技术生产国产之一罐麦乳精“乐口福”,一度成为奢侈品,大受欢迎。
改革开放后,麦乳精的品牌和厂家不断增多,口味也日益多样化。
可为何曾经风靡一时的麦乳精,会突然走向“衰败”?
麦乳精的消亡:从辉煌到衰微的品牌之路
上世纪80年代,麦乳精曾风靡中国,它是老一代人记忆中的经典饮品。
当时的中国,物质匮乏,麦乳精凭借其营养丰富,易储存等优点一时间成为人们补充营养的“救命稻草”。
麦乳精携手同时代的白兔奶糖、可乐饼、统一辣条, 是许多人童年回忆中的味道标志。
然而,历史和市场的洪流不饶任何品牌。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麦乳精的辉煌时代悄然落幕。
进口商品的涌入,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本身存在的口味问题,多重因素导致麦乳精渐行渐远,最终在食品市场上不复存在。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知名食品企业卡夫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推出旗下明星产品“卡夫果珍”,深受消费者欢迎。
“卡夫果珍”含糖量高,加上国人的甜食传统,很快在中国家喻户晓,销量大增。
短短几年内,它就取代了“乐口福”,成为90年代初中国头号固体饮料。
卡夫强大的品牌效应和营销手段,直接冲击了麦乳精等本土品牌。
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各种外来商品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
1996年,中国的进口额就高达11557.4亿元人民币,比1978年增长了约62倍。
丰富的进口选择直接挤占了麦乳精的生存空间!
不仅如此,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众消费观念也发生变化,有了购买部分进口营养品的消费实力,如当时盛行的阿胶,红参等。
这也从侧面缩小了麦乳精的目标用户群。
另一方面,运输与储存技术的进步使得鲜牛奶能大范围供应,麦乳精作为其替代品的地位也随之削弱。
各种新型速溶饮料层出不穷,如高蛋白奶粉、高乐高等,无论口感还是营养成分均优于麦乳精。
事实上,麦乳精本身也存在一些劣势,如蛋白质含量仅为奶粉的30%左右,冲泡后口感粗糙,容易出现颗粒感等。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这些短板被放大,直接导致销量下滑。
经历短暂的辉煌后,麦乳精迅速衰落,成为一代人集体回忆。
如今想找到麦乳精已不太容易,偶尔在商超能看到寥寥数罐麦乳精,但购买也多是出于回忆。
一些老人还会在网上专门订购,追忆往日记忆。
对当今社会的年轻一代来说,麦乳精已经是一个过时的品牌了,现在更流行方便快捷的现磨奶茶,以及各种口味的罐装饮料。
品牌的消长实则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
麦乳精曾经辉煌一时,但最终也难逃衰落的命运。
一切不过顺应历史潮流,在消费升级的今天,麦乳精显得过时且单一,早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要求。
每一个辉煌的品牌背后,都有它对时代的共鸣。
当这种共鸣不再,波澜壮阔的品牌之路也宣告结束。
结语
麦乳精,曾经的回忆,也许永远回不去了。
然而,当它离开的时候,它带走的不只是味道,更是一代人的记忆。
新事物会不断涌现,但过去的印记,却无法抹去。
这就是时间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珍惜当下,因为一去不复返!
《回忆麦乳精的时光:一个曾经风靡全国的奢侈品》
鲸探所报道,上海制药厂旗下的麦乳精曾经是七八十年代家喻户晓的高级营养品,被认为是有钱人家的奢侈品。然而如今,麦乳精已经从市场上消失了。鲸探所带你一起回忆一下这个令人难忘的时光。
麦乳精是什么呢?对于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这三个字可是耳熟能详。提起麦乳精,就会勾起人们对儿时的回忆。那时候,麦乳精可是非常受欢迎的高级送礼佳品。每逢节日,长辈们会从柜子深处取出珍藏已久的麦乳精,让孩子们品尝这稀少的美味。
麦乳精的 *** 过程可谓精细,它主要由麦芽精、乳制品和糖类组成。麦芽精是由优质二棱大麦经过发芽、烘焙等工序制成的。乳制品主要包括奶油、奶粉等。糖类包括葡萄糖、白砂糖等。这些天然可溶性的糖提升了麦乳精的甜度。
麦乳精更先出现在欧洲,然后在二战期间成为士兵们的重要营养补给品。在1937年,九福制药厂引进了麦乳精的生产技术,推出了国产之一罐麦乳精——乐口福。麦乳精一经推出就受到国人的追捧,甚至一度成为了奢侈品。每逢节日,人们以精致礼盒包装的麦乳精为礼物拜访亲友,彰显家世和地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麦乳精的地位逐渐下滑。新型速溶饮料的涌现和各种进口商品的出现都对麦乳精形成了冲击。此外,麦乳精本身的缺点也限制了其发展。麦乳精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口感较为粗糙,不如其他现煮现卖的奶茶和罐装饮料。最终,麦乳精退出了市场。
如今,回忆麦乳精的时光已成为过去,人们很难再找到它的身影。有些人通过 *** 购买来满足自己的回忆,但发现味道已经不同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麦乳精这样的冲调饮品已经不再受到青睐,被现煮现卖的奶茶和各种口味的罐装饮料取而代之。
麦乳精的兴衰代表着时代的变迁和消费者的口味的变化。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回忆,而麦乳精正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尽管如今我们已经不能再品尝到那种味道,但回忆却永远存在。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或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2022年还有两个月就要过去了,今年发生了不少勾起人怀旧情怀的事儿:王心凌身穿白色校园制服唱跳《爱你》掀起回忆杀;周杰伦时隔六年发布新专辑;张国荣20多年前的演唱会重映观看人数逾1700万……一个个令人怀念的片段,勾起了一票人的回忆。说起怀旧最容易承载回忆的就是老物件、老国货,每一个的背后都有一段光阴的故事。接下来小编带大家去几个好地方,帮你找寻回一些过往的记忆!
诺曼杂货铺
地址:西城区大栅栏杨梅竹斜街84号
这家位于杨梅竹斜街的小店叫诺曼杂货铺,铺内专收古旧物品,涵盖晚清、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的各个时间段。虽然店面不大,宝贝却不少,算盘、小人书、弹珠、粮票......看到这些物件,仿佛坐上了哆啦A梦的时光机,回到过去。
店老板老杨从20多岁就开始喜欢上了收集老物件,到现在,这个8平米的小房子里,早已经放不下他收集的上万件的宝贝了。走,咱们好好逛一逛,没准哪样老物件就是你的回忆呢!
在老杨这一屋子宝贝中,年代最久远的有清朝的,新一些的,也得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物件。而在这些宝贝中,更具有时代特征,展现时代变迁和发展的就是这些票证了,它们记录着过往生活的点点滴滴。
一屋子宝贝,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开开眼,看个热闹,对于喜欢淘换老物件的人来说,是看门道。但是对于更多人来说,这是他们的人生。
与其说是杂货店,这里更像是一个旧物展,可以挑一个周末,把这当作一部老电影,慢慢寻味那段美好的旧时光。
有家店叫小童年
地址:西城区大栅栏商业街32号
据说,气味是人脑中最持久的记忆,所以人们总是念念不忘曾经吃过的味道,并且时常感叹,再也吃不到那时的味道了。不过,我们发现了这家满满的怀旧风的小店,一起逛逛吧!
童年时期的欢乐源泉一定有学校门口的小卖部,那些被妈妈和老师们拉黑的5毛钱零食,永远是小孩子们心目中的NO.1美食。而这家小店,真实还原了童年中小卖部的场景,无论是外观还是格局,都像极了小时候放学必去的打卡地。
老式电视机、爆米花炉、载着冰糕箱子的自行车、搭配着红色大字的绿色窗户......看到这复古的装潢,记忆仿佛一下子被拉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走进店里,仿佛跌进了小时候梦寐以求的童话世界,入口即化的麦丽素、咸香酥脆的干脆面、七八十年代的保健品麦乳精......看到这些琳琅满目的童年零食,是谁的DNA动了!
虽然童年时期的很多记忆已经模糊,但是街边零食的味道却历久弥新。其实,看到这些小零食,不仅怀念的是味道,还有那个年代和那段时光。
除了零食,这里还有一些市面上消失已久的老牌国货护肤品,打开盖子,满满的童年回忆扑面而来,闻上一整天也不会腻。
尽管时光一去不复返,但熟悉的味道却可以被找回,不如亲自去店里解锁属于你的童年回忆吧,重温那些被童年时代小零食治愈的快乐~
福声唱片
地址:西城区冰窖口胡同德胜佳苑南门1-46号
除了味道、老物件以外,声音也是记忆的承载体。在如今数字化的音乐时代,已经退出主流的黑胶、磁带和CD还是有一种无法复制的美感,一起来逛逛这家音像店吧!
这家位于胡同里的福声唱片店从2002年到现在,已经走入第20年,与其说这里是一家唱片店,更像是一个记录收藏声音的博物馆。不仅能听到世界各地的好音乐,还能聆听来自旧时光的声音。
虽说店面不大,但老板精心地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原创音乐收集在一起,并加以细致的分类,除了流行音乐和摇滚,还有戏曲、古典、爵士乐......都贴好了标签,放置在货架中供挑选。
除了磁带和CD,店里也收藏了大量的黑胶唱片。黑胶唱片作为音乐的载体几乎占据了整个20世纪,但到了1984年CD诞生,黑胶就慢慢退出了国内主流音乐消费市场。如今,在这个容易怀旧的年代,黑胶唱片正在重获新生,重回大众视野。
逛唱片店听歌,和用手机听歌的感觉截然不同,实体唱片的温度与情怀在这里被一直保留着。
闲暇时间,来店里淘一些回忆,享受一个属于自己的惬意周末吧~
温馨提示:近期疫情反复,请大家戴好口罩,减少聚集,注意消毒,齐心抗疫!
(文章来源于BRTV迷尚北京)
说说春节走亲戚春节的必然程序之一就是走亲戚。除了姥爷姥姥家要去,大爷叔叔七大姑八大姨的都要去拜访,为长辈们祈福,祝老人们健康长寿,也祝小辈们工作顺利学习进步!
现在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走亲戚的效率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开着汽车一天就可以走个10家8家的亲戚。在每家里呆的时间一般也就在半个小时左右,问候问候老人们,聊点儿家常,谈论点国家大事就差不多了,起身道别,再去另一家。
记得小时候走亲戚都是安步当车。每天也就去一个地方的亲戚家,中午时分要在那里吃饭。因为路途远,不方便赶回家吃饭。当然了,这里面也有穷的原因。因为那时候穷,在家里吃不上什么好东西,出去做客起码能够吃上一点点好吃的食物,满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欲。
每次走亲戚时,母亲都会用包袱把馒头和1-2包的点心包好。一一嘱咐都是去谁家,然后我和姐姐或是弟弟一起去。有时候父母也会一起去,那样的话我们就会非常的轻松,不用提着那大包袱了。
每年春节走完亲戚时,那些馒头一般都裂开了花,像人们高兴地笑脸,是不是他们也因为春节而高兴呢?亦或者是为了那份亲情而高兴呢?那些点心都是用毛头纸包的,一般都会把纸油的发亮。走完亲戚时若没有碎的话,那些点心还会留作他用,那些碎了的才会作为我们的点心!
大约到了80年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我们家的生活水平也是水涨船高。走亲戚时一般不再用什么馒头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叫做麦乳精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做的我至今也不清楚。但是好景不长,麦乳精市场鱼目混珠,假货充斥其中。麦乳精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现在想来,那麦乳精的味道甜甜的,心里暖暖的,多希望能够再喝上一口啊。
继任者是水果罐头,每次走亲戚时带着水果罐头死沉死沉的,一不小心还会摔坏了。不久罐头就被生产厂家自己摔坏了,劣质产品横行,严重地坑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于是水果罐头再次被人们摒弃,逐渐的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春节前在超市里购物时看到了水果罐头,不自觉的就买了一个回来尝了尝味道还是不错的,不过价格也是不能与以前同日而语了。
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注重待客之道,讲究礼尚往来。过去一般是对方置酒,客人只需带些其他的物品。在罐头退出之后,酒却堂而皇之的代替了它,更先是带两瓶白酒再加点其他的东西,后来酒就逐渐地唱起了主角,成为了走亲访友最主要的礼品。现在走亲戚基本是带着整箱的白酒。当然这些酒的档次不一,有的只有30元,有的高达几百元几千元。不同阶层的人需要不同档次的酒水,所以价位大不一样。
其实今天的礼品真是五花八门。从烟酒糖茶到厨房用品,从奶产品到蜂产品各种各样的不一而足,其间的产品也良莠不齐。食品作为礼品的时代或许会持续很久,当食品不再作为礼品时,或许就是人们的生活达到了更好的时候。
春节走亲戚拜年的风俗,以及携带的礼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后还会发生变化,希望不变的是春节的那份喜乐,以及那份浓浓的亲情。
7种小零食,30年前特受欢迎,如今还能见到,吃过的都当爹当妈了
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感谢阅读我分享的美食文章,经验和大家一起共享,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7种小零食,30年前特受欢迎,如今还能见到,吃过的都当爹当妈了!』
自己有了孩子后就发现,现在的孩子实在太幸福了,有很多好吃的零食,糖果、奶酪棒、猪肉脯等等,都是我小时候没吃过的。
陪伴孩子成长的东西,除了动画片还有零食,每个年代的零食都具有时代的特点。八九十年代,想吃零食可不那么容易,一个是条件不宽裕,另一个是没有那么多零食。每天的零花钱只有5毛钱,买什么吃都要“精打细算”,很多零食都是美好的回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年的有些零食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还有一些活跃在市面上。
这些零食界的“老大哥”。它们在超市里不多见,却经常出现在小卖部,00后的孩子没见过的多,吃过的少,爱吃的人基本上都当爹当妈了。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当年经常吃的几种零食,看看有你吃过的没?
1、麦乳精
麦乳精产品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是一种速溶含乳饮料,用水冲一冲就能喝。80年代时,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麦乳精是很“奢侈”的饮品,都是逢年过节当做礼品送人,大人一般不舍得喝,最后都是孩子喝了。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麦乳精已经成为一代中国人共同的回忆。
麦乳精的名字取之于原材料,它含有麦精、乳粉、糊精等成分,营养丰富,所以非常贵。虽然现在还能买到它,但由于更多功能的竞争产品越来越多,想恢复往日的辉煌比较困难了。
2、果丹皮
果丹皮是京津冀、山东/山西等地著名的传统小吃,其实就是山楂卷。
其名字来源于清朝作家高士奇的《果子丹》,所谓“果子丹”就是如今的“果丹皮”。由于是山楂做的,所以果丹皮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家长也愿意让孩子吃。但要注意的是,果丹皮的糖分很高,食用后要及时刷牙漱口,不然就要长蛀牙了。
3、无花果
这个无花果是一丝一丝的,由于酸甜可口,一根就能吃好一会儿。在学校,只要谁买了一包无花果,同学都会上来说“来一根”。
说是无花果,其实和无花果没有半毛钱关系,它是萝卜丝做的,不过多吃萝卜也是有好处的。
4、小浣熊干脆面
80后、90后的学生对它印象深刻,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状态,除了因为干脆面好吃,还为了收集里面的水浒英雄卡。水浒英雄卡一共108张,要是谁能收集齐了,在同学中可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
小浣熊干脆面是统一公司生产的之一款产品,1块钱1袋,成为每个80后90初孩子童年的美好记忆啊!和同学交换自己没有的卡片,通过游戏赢得卡片,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乐趣。
5、大白兔奶糖
1959年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产品开始发售,大白兔奶糖就受到人们的喜欢。
它的商标十分鲜明,是一只跳跃的白兔。它的广告很有说服力,就是“七粒大白兔奶糖等于一杯牛奶”,所谓被人们视为营养品,成为一代人成长中的记忆。那个年代,平时是舍不得吃的,只有逢年过节买来招待客人。
6、跳跳糖
跳跳糖是一款十分有娱乐性的小零食,吃进嘴里后会噼里啪啦地“蹦跳”,那感觉妙不可言。主要是因为跳跳糖中含有二氧化碳,受热后汽化,一经推出就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那时候5毛钱1袋,吃一口还专门把嘴张开,享受它在嘴里跳跳的声音。
7、搅搅糖
搅搅糖其实就是麦芽糖,因为它的售卖方式是用2根小棍子搅一搅,所以得名搅搅糖。在学校门口特别受欢迎,一个5毛钱,放学后能搅一路,等回家后较硬了,感觉特别香甜,比肉还要好吃,现在在广场、公园还能看到。
【我们说点啥】
时光飞逝,转眼间二三十年就过去了,一些东西消失了,但它们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美好的回忆,你还记得哪些童年零食呢?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用,请给我点赞、评论、转发、关注,让更多的人看到,让大家一起学习,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