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小知识大全,食品安全小知识教育平台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20 0
食品安全宣传来了!这些食品安全常识必须知道!

民以食为先

那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

注意我们的食品安全呢?

▼ ▼ ▼

保持清洁


01

勤洗手

加工、制备食物之前,制备食物过程中,处理生的肉、禽、海产品、蛋和菜之后,如厕之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以及处理熟食之前和吃饭前,都要洗手。洗手时要使用流动安全的水,然后用纸巾或干净的毛巾擦手。


02

餐具和厨具要清洁

清洗餐具和厨具时,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晾干,并经常蒸煮消毒。


03

厨房环境要清洁

保持厨房空气流通,地面、洗菜池和冰箱内外要清洁;洗碗布、抹布用后,要及时彻底清洗,并经常更换。


生熟分开


01

生熟食物要分开

生的肉、禽、蛋、海产品、蔬菜等要用塑料保鲜袋、纸袋或适宜的容器装好后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底层;可以直接食用的乳制品、熟肉制品、罐头、饮料和水果等要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的上层;冰箱中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02

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

处理食物的案板、刀具要分开使用,用后要分别清洗干净。


生熟食物要分开





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


01

烹调要煮熟、烧透

正确的烹调 *** 和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烹调食物的温度达到70℃有助于保证食用安全。因此,加工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时要煮熟、烧透,尤其是烤肉、肉馅、大块的肉和整只鸡等。如果用小火,由于温度低,就必须延长时间,即“小火慢炖”。


02

再次食用要彻底加热

熟食室温放置后再食用,要二次加热;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别是剩饭剩菜,也不能直接食用,一定要彻底加热,蒸、煮、热透。重复加热剩菜剩饭,更好不要超过一次。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安全的温度是指不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温度。在5℃以下,60℃以上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可减缓生长繁殖的速度,或者停止生长。即5℃-60℃,是食物不安全的危险温度。


01

室温不安全

在室温下,熟食存放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熟食和易腐败变质食品应冷藏存放(5℃以下);烹调好的食物在食用前要保持在60℃以上。室温放置时间越长,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风险就越大。从安全角度考虑,食物出锅后应立即食用。


02

食物冷却后再放冰箱存放

如果把温热的食物直接放入冰箱冷藏室,会导致冰箱超负荷运转,食物中心温度无法快速下降,致病菌可能会趁机大量繁殖达到足够引起中毒的数量。因此,要待食物冷却至室温再放入冰箱冷藏室存放。


03

生肉类不要反复冻融

畜肉、禽肉、海产品等,在放入冷冻层之前更好先分割成小块,分别包装。每次加工前取用小包食物,避免反复冻融而加速腐败变质,或造成营养素的破坏和丢失。


04

定期清理冰箱

“冰箱不是保险箱”,无论是冷藏,还是冷冻,食物都不要存放过久。时间一长或包装破损易造成交叉污染,或食物腐败变质,失去更佳食用价值。家庭自制食品在冰箱冷冻室的存放时间不要超过1个月;预包装食品即使在保质期内,更好也不要超过3个月。先买的先吃,时间过长的食品更好不要食用。


05

不买、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01

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没有霉变的主粮、豆类和花生等,适当清洗、削皮,降低风险。

02

食品 *** 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包括清洗果蔬、加工食物、清洁烹饪用具和餐具,以及洗手。

03

不用未经处理的河水、雨水和雪水加工食物,避免因环境污染引起食源性或水源性腹泻等。

节约粮食、杜绝舌尖浪费的“食尚”新风

提倡培养节约粮食的文明习惯

节约粮食

看看他们怎么做

最后, *** 请记住这个食品安全投诉举报 *** !




来源: ***

食品安全知识学起来!

转自:科普吴忠

转自:大田县人民法院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我们每个人都是食品消费者

更是食品安全守护者、监督者



2022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为






“共创食安新发展,共享美好新生活”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

食品安全知识学起来!

快收藏!食品安全知识必备40条!



<

生活贴士| @所有人,这27个食品安全常识你必须知道!

食品安全是大事!食品安全的很多问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品标签的内容有哪些?选购食用油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识别变质酸奶和变质罐头?误食野生蘑菇怎么办……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7个食品安全小常识,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

我们还需做好预防工作

以下10点小知识

需铭记于心

食品安全小知识大全,食品安全小知识教育平台-第1张图片-

↓↓↓

责编:tang

来源:人民日报、广州市场监管

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你做到这几点了吗?

十一假期无论外出旅游

还是家庭聚餐

都应注意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科学饮食消费

以下这几点你做到了吗?

↓↓↓

海口日报记者 康登淋 摄(资料图)

1

采购食品时应在证照齐全、诚信规范的市场、超市或其它销售单位选购,不在无证照摊贩处购买食品。

2

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查看品名、产地、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号、保质期等,不购买和食用“三无”(无生产日期或保质期、厂名、厂址)食品,不购买有异色异味或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要食用过保质期的食品。

3

外出就餐应选择食品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证照齐全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照摊贩处就餐。

4

外出游玩时不要采食野生蘑菇,谨防毒蘑菇中毒。目前还没有简单易行的毒蘑菇鉴别 *** ,在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毒蘑菇的 *** 和经验并不可靠,更好的避免毒蘑菇中毒的 *** 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

5

家庭烹饪时养成良好卫生操作习惯,处理生、熟食物及其包装前后要勤洗手,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食物加工前要认真清洗,清洗时注意防止水花飞溅。烹调加工完毕后及时清洗和消毒台面和厨具。

6

家庭制备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加工和盛放生肉、水产品和蔬菜的器具要与熟食分开,使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特别处理畜禽肉类和水产品类食品时更要注意,在冰箱储存时也要分隔存放。

7

家庭烹饪菜肴要烧熟煮透。做好的食品尽快食用,常温下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不能及时吃的食物要冷藏或者冷冻存放。剩余食物要及时冷藏,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少吃或不吃生食水产品。

8

注意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家庭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

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售、不食用酸汤子、吊浆粑、湿米粉等发酵面米食品。

9

合理饮食, 杜绝浪费。假日期间尤其要注意平衡膳食,保持注意食物多样性,多吃蔬果、奶类、大豆、杂粮,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切忌暴饮暴食,控糖限酒。

10

用餐时倡导使用公筷公勺,杜绝浪费。

11

学校要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和《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加强学校食堂等场所的食品安全管理。

12

遵守各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有距离,少聚餐。

来源: 海口日报

这些食品安全教育知识要点请牢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你要怎么辨别

每天吃的食物是否安全?

你又知道哪些食品安全知识?

我们来了解一下食品安全知识

把好食品安全关!



食品安全小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购买三无食品。

2、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4、用餐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少吃零食、油炸、烟熏食品。

6、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物或喝水。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建议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

3、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4、不随便吃野菜和野果。

5、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未煮沸的自来水。

6、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常见因素及应急措施



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因素主要有: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

5、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彻底或低温长时间加热)。

6、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8、不适当地解冻食物(在室温条件下解冻)。

9、食品加工或 *** 人员有感染并且有不良卫生习惯。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泻,有的伴随呕吐、发热,甚至可致休克。食物中毒发生后,千万不要恐慌,应及时拨打120,同时报告老师。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处理: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如果无法取得样本,也可保留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有关草鸡蛋、奶酪、酒……这些食品安全知识你知道吗?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格外重要。今天,就跟着市市场监管局来学习几个相关的小知识吧!

有专门针对草鸡蛋的国家标准吗?

答案:没有。

草鸡蛋又叫“土鸡蛋”“笨鸡蛋”“山鸡蛋”等,一般是指散养鸡所产下的蛋。

我国至今没有草鸡蛋的国家标准,现行有效的有关鸡蛋的国家标准是GB/T 39438-2020《包装鸡蛋》和GB274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蛋与蛋制品》,其中:GB/T 39438-2020《包装鸡蛋》规定了包装鸡蛋生产流通等方面的要求,GB274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蛋与蛋制品》对包括草鸡蛋在内的鲜蛋与蛋制品的质量提出要求。因此,虽然我国尚无专门针对草鸡蛋的国家标准,但消费者可以根据上述标准等购买质量合格、安全可靠的鸡蛋。

酒和糖是膳食组成的基本食物吗

答案:不是。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共分5层,分为5大类食物,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和坚果类以及烹调用油盐。同时为居民提出了6条建议:

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②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③多吃蔬菜、奶类、大豆

④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⑤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⑥杜绝浪费,兴新时尚

酒和糖是我们饮食中常见的调味品,但它们并不是膳食组成的基本食物。酒中含有乙醇,长期饮用会对肝脏和其他器官造成损害;糖会增加能量摄入,容易导致肥胖。因此,在烹调使用和单独食用时都应尽量避免,过量摄入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应控制酒和糖的摄入量,尽量避免单独食用。这一建议的实施有助于保持平衡健康的膳食结构。

再制干酪使用的干酪在比例不得低于才能称其为再制干酪。

答案:50%。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GB25192-2022),按照原料干酪比例分为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再制干酪的干酪使用比例需大于50%,干酪制品的干酪使用比例在15%~50%之间。

再制干酪是以干酪(比例大于50%)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经加热、搅拌、乳化(干燥)等工艺制成的产品。常见的再制干酪有切达干酪、马苏里拉干酪和蓝纹干酪。

而干酪制品即以干酪(比例为15%~50%)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经加热、搅拌、乳化(干燥)等工艺制成的产品。干酪制品包括诸如干酪酱、干酪饼干、干酪球等。

食物在冰箱中应该如何储存

*分类存放:冰箱内的食物要按照不同种类进行分类存放,避免食物之间相互污染。例如,生鲜食品与熟食应分开存放。

*温度控制:冰箱内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适当温度不仅可以保持食品的新鲜度,还可以防止细菌滋生。一般来说,冰箱内的温度应该控制在0至5摄氏度之间,生鲜食品的存放温度应低于5摄氏度。

*食品保鲜:冰箱内的食品应该密封存放,以避免食物的气味相互渗透,影响口感。

*储存时限: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储存时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储存。例如,熟食应在3天内食用完毕,生肉类应在24小时内食用完毕,蔬菜和水果则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先进先出:在冰箱内存放食品时,应该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将较早存放的食品放在前面,可以减少食品过期或变质情况的产生。

常见食品冰箱存放小知识

①鸡蛋在温度不超过15摄氏度时保质期约30天

鸡蛋是一种易受温度影响的食物,若想让鸡蛋保持较长时间的新鲜度,其存放温度应不超过15摄氏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鸡蛋的品质和安全性。

②常温奶可以不放冰箱保存

常温奶通常经过超高温灭菌和密封防光包装处理,在未开封的情况下在室温环境下存放一至两周而不会变质,一旦开封,则建议尽快饮用。

③速冻食品解冻后,用不完的不宜放入冷冻室

速冻食品一旦被解冻,其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会重新活动,因此解冻后的食品应尽快食用,不应再将其放回冷冻室。冷冻再解冻会导致食品质量下降,细菌滋生的风险也会增加。

④豆腐、豆浆等生鲜豆制品应冷藏存放

豆腐、豆浆等生鲜豆制品是易受微生物感染的食品,应该冷藏存放,通常温度为2~4摄氏度。请注意,一旦开封,豆制品的保存时间会缩短。因此,建议尽快食用。

⑤食物应趁热放冰箱

食物在刚煮熟时,细菌总数较少,这是因为高温会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将热食物迅速分装并放入冷藏,可以防止细菌的繁殖,从而延长食物的保质期。不宜将食物在室温下过长时间后再放入冰箱,这会加速细菌滋生,缩短食物的保质期。

这些食品安全常识你必须知道!

古话说得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寒从脚下起,病从口中入

由此可见

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食品的污染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例: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

二是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如: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配剂、介质以及辐射食品、转基因食品等。

三是滥用食品标识。例:伪造食品标识、缺少警示说明、虚假标注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标识(进口食品)等。

食品外包装上的标识要求

① 有食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② 有中文标明的食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③ 有中文标明的食品规格、重量、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④ 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⑤ 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还必须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

⑥ 销售散装食品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明示食品名称、产地、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因素及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因素主要有: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

5.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彻底或低温长时间加热);

6.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8.不适当地解冻食物(在室温条件下解冻);

9.食品加工或 *** 人员有感染并且有不良卫生习惯;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甚至可致休克。

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食物中毒发生后,千万不要恐慌,剧烈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自乱阵脚,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处理: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

之一招:防“艳”

在选购食品时首先要看颜色。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水果表皮像蜡果一样又鲜又亮、果脯颜色鲜艳异常、熟肉制品红亮诱人、瓶装的果蔬鲜亮不褪色等,这些食品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虽然很多添加剂与人工色素是无毒的,但是这种合成色素还是少吃为好。

第二招:防“白”

食品呈现出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如面粉、银耳、粉条、大米等,这样的食品十有八九会含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制品,这些添加物会对消化系统和肝脏造成损害。

第三招:防“长”

选购食品时要查看外包装上打印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尽量选用当天或生产时间不长的食品。同时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因为保质期过长意味着防腐剂含量可能超标。此外,食品保质期越长,营养成分流失越多。

第四招:防“反”

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第五招:防“小”

要提防小作坊加工的食品,这类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更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通常发生在这些小作坊 *** 的产品上。

第六招:防“低”

就是指食品价格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这类食品大多有“猫腻”。网上购买食品,由于降低了中间环节的费用,价格比普通商超便宜。但如果价格低于平时购买价格的一半以上,就要警惕了。

第七招:防“散”

尽量不要采购散装食品,特别是集贸市场上销售的散装熟食制品及酱菜等,它们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世卫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 *** 五大要点

来源:食药法苑

编辑:桂法瑄

@所有人,这27个食品安全常识你必须知道!

食品安全是大事!食品安全的很多问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品标签的内容有哪些?选购食用油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识别变质酸奶和变质罐头?误食野生蘑菇怎么办……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7个食品安全小常识,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

我们还需做好预防工作

以下10点小知识

需铭记于心

↓↓↓

(来源:人民日报)

转自上海市场监管

食品安全科普小常识

1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



2生活中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下面这4个食品安全小常识,教你怎么在生活中保证食品安全!



3校园食品安全小常识



4食品安全宣传之选购妙招




5食品安全宣传之预防食源性疾病建议




6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





主管| *** 平南县委宣传部

出品| 平南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 揭阳疾控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编辑| 谢献芳

责编| 卢昱冰

审核| 韦挺松

签发| 余世昌

【转载需征得出品单位同意,转载时不得删减和更改原文内容。所有媒体平台首发权属于原作者】


标签: 食品安全 知识 教育平台 大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