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宝妈因孩子吃了同学生日蛋糕发飙”。
网友投稿的截图显示,有家长在群里感谢琳琳(化名)妈妈给孩子们提供的美味蛋糕,然而另一位家长却表示很生气,认为不健康。
帖子里的对话中,当事人妈妈称,自己对儿子的饮食十分讲究,只给儿子偶尔吃动物奶油蛋糕,而且几乎不碰反式脂肪的食物。因为怕托班的油不干净,没让孩子上托班。这次得知儿子吃了同学的蛋糕给儿子实施了催吐,还是没能吐出来,于是让儿子生喝橄榄油、椰子油、亚麻籽油排毒……
记者了解到,不止这位妈妈,其实现在很多市民在购买蛋糕时也会优先选择动物奶油,认为更加健康。对此,长沙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护师张利娟介绍,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动物奶油蛋糕和植物奶油蛋糕。动物奶油(淡奶油)是从新鲜牛奶中分离出脂肪的高浓度奶油,呈液状,无任何色素和化学稳定剂,营养价值介于全脂牛奶和黄油之间,对于人体比较天然健康。而植物奶油(人造奶油),其成分中没有一点奶制品成分,以植物脂肪和植物蛋白为主要成分,添加乳化剂、稳定剂、蛋白质、糖、食盐、色素、香精等辅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口感不好。并且,植物奶油含大量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以及含氢化油。其中含氢化油对身体危害较大,可以被人体吸收,但是不易代谢,会引发健康问题,对身体无益。
针对上述事件中当事人妈妈在孩子在外食用蛋糕后,在家利用椰子油、橄榄油等油类“排毒”的行为,张利娟对此表示,虽然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酚类化合物,可预防心血管等慢性病;椰子油内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月桂酸等营养物质,具有美容养颜、排毒、促进消化、杀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但长期、大量服用对身体无利,甚至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腹泻,营养不良、过敏反应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来源: 潇湘晨报
孩子的零食怎么买?这个成分不能有中国首个儿童零食团体标准出炉:少添加糖、盐、油,使用油脂不应含有反式脂肪酸
5月19日,长沙一对父子正在超市内选购零食,营养成分表中标注不含反式脂肪酸的儿童零食并不多。记者 黄亚苹 摄
物质生活的愈发丰富,让“童年必备”的零食市场快速发展。面对五花八门的可选项,购买零食的家长们究竟该如何选择?
近日,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这是国内首份“儿童零食”团体标准,它在儿童零食营养健康及安全性上明确要求,儿童零食如使用油脂,不应含反式脂肪酸,不能使用经辐照处理的原料。
5月20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访长沙多家连锁超市、母婴童零售店了解到,果汁软糖、鱼肉肠、手指泡芙、米饼排在儿童零食销售的前列。不过,在记者随机比对的10款儿童零食中,仅2款标注不含反式脂肪酸。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亚苹 实习生 王玉琼
【标准】
儿童零食要少添加糖盐油,脂肪含量有限值
作为国内首份“儿童零食”团体标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首次给出了“零食”的定义,即指正餐外,用于补充营养(或平衡营养)、放松悠闲、愉悦心情的食品;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确定不同的重点营养素需求。
记者注意到,上述标准在儿童零食营养健康及安全性上进行了明确规定。譬如,儿童零食所使用油脂不应含有反式脂肪酸,不能使用经辐照处理的原料;此外,团标提出少添加糖、盐、油的规定,并要求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
考虑到儿童在食用产品时可能会受到物理性伤害,团标还提出了产品物理层面食用安全性的感官要求,如规定产品的组织形态不能有明显尖锐突出物,产品的口感不崩牙等;在包装设计方面,需充分考虑儿童的安全性,在儿童使用过程中不应对其产生伤害,如割伤、误食等风险。
【走访】
10款儿童零食仅2款标明不含反式脂肪酸
据了解,反式脂肪酸是植物油通过人工催化加氢以后形成的,能够使 *** 出来的零食口感更好,但对人体并无益处。不过,它却是不少儿童零食较常使用的一种添加剂。
5月20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访长沙麦德龙四方坪店、卜蜂莲花富兴店等超市看到,各种卡通头像被印刷在奶片、饼干的外包装上,但对比同品类的“非儿童”饼干,在食品配方、添加剂上的差异并不大。记者随机拿起婴幼儿饼干、儿童奶酪棒、米饼等10款商品发现,仅一款奶酥片及一款多层威化饼干在营养成分表中标注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克。
“这款米饼没有香精、色素和添加剂,还有多种口味可选,要不要买一盒试试?”在孩子王泊富店,促销员拿起手边的宝力臣奇妙圆米饼介绍,厚片海苔、鳕鱼肠、米饼是消费者选购频次较高的儿童零食。
家住长沙桔洲新苑的鲁 *** 是一名新晋宝妈,她告诉记者,每次在母婴店购买儿童零食时,会首先看营养成分表,“为了保险起见,不会买添加剂和防腐剂太多的零食。”
行业
儿童食品6000亿元
市场引商家“掘金”
一份来自中国儿童产业中心的数据显示,80%的家庭中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50%,家庭儿童消费平均为1.7万-2.55万元,儿童消费市场每年约为3.9万亿-5.9万亿元。而在儿童的日常消费中,零食是一项重要的支出。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孙君茂介绍,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儿童零食的消费结构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市场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广阔的市场也吸引了不少商家竞相角逐。5月20日,零食品牌良品铺子就发布了旗下首个儿童零食子品牌“良品小食仙”。据良品铺子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品牌主要做3-12岁儿童零食,目前发布的42款儿童零食主要包括饼干、糖果、海苔、鱼肠、肉松、牛奶等。据悉,目前,已有阿尔卑斯、百吉福、亿滋、伊利、旺旺等品牌涉足了这一领域,占据着大部分市场。
对此,天猫大食品休闲零食行业总监秋玥表示,儿童食品有6000多亿元的市场容量,其中,健康零食需求将近千亿元市场的规模,但是,行业缺乏代表性儿童食品品牌,“这是巨大的生意机会。”
当心!甜蜜“陷阱”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傻傻分不清楚 营养专家为您支招原标题:【当心!甜蜜“陷阱”】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傻傻分不清楚 营养专家为您支招
奶油“陷阱”
如/何/分/辨/动物/植物/奶油
观察奶油的颜色性状
溶水或者涂抹的 ***
动植物奶油融点不同
吃甜食会让人觉得快乐,尤其是奶油类的甜品深受大家喜爱,但是咱们也要当心奶油“陷阱”。你平时会买哪种奶油蛋糕,知道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有什么区别吗?
#植物奶油冒充动物奶油奶油“陷阱”要当心#
市民:奶油我不爱吃,相当于都是反式脂肪。
市民:孩子喜欢吃动物奶油,不油腻,选择的时候告诉商家要动物奶油。
市民:普通老百姓不好分辨动植物奶油,一般比较良心的商家会直接给你说明这是植物的还是动物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好多都不会说明。
//奶油的区分//
买蛋糕的时候,大部分市民会有意识地选择动物奶油,但也有一些市民表示,尽管知道动物奶油好,但是真的走进蛋糕店的时候,就很难分辨了,只能根据商家的说法进行选择。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大部分蛋糕店的工作人员都会告诉记者蛋糕所用的奶油种类,但是也有一些商家对自己销售的奶油并不了解,把植物奶油当作动物奶油进行销售。
动植物奶油的区别有多大?
难分辨
据了解,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的价格相差较大,这也就使得有的商家为了节约成本,在蛋糕 *** 过程中往动物奶油中掺入植物奶油,却以动物奶油的名义进行销售。部分消费者对植物奶油中的添加成分有过敏反应,一旦误食,将会影响身体健康。
#如何辨别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营养专家为您支招#
01.
观察奶油的颜色形状
动物奶油:
主要指的是从牛奶当中提取的油脂的部分,是纯天然的食物。因为是乳制品中提取的,是稍微偏黄一点的奶油色,闻起来奶味比较重。
植物奶油:
属于一种人工奶油,里面除了饱和脂肪酸,还有对人体危害比较大的反式脂肪酸。颜色是冷白色带点青,闻起来有一种香精的味道。
溶水或者涂抹的 *** 对奶油进行区分
02.
植物奶油:
有乳化性,容易溶在水中,水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植物奶油是一种复合物,当涂抹在手的表面上后,形成一层感觉抹不开的东西。
动物奶油:
放进水里,水就是水,油就是油。动物奶油涂抹的时候,因为它是油脂的,相当于把油脂擦在手上,它会很快地化掉,皮肤会有吸收,所以不会在手上停留很长时间。
03.
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的融点有所不同
动物奶油常温状态下很快就会融化
植物奶油常温状态下会维持原有形态
记者将购买来的动物奶油蛋糕和植物奶油蛋糕放在常温下静置12小时后,观察到蛋糕上的动物奶油有明显塌陷,而植物奶油的形态基本没有改变。
正因为如此,植物奶油经常被用于西式糕点的塑形或裱花中,以达到特定的形态。所以营养专家提醒大家,每个人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营养价值方面
04.
动物奶油:
主要就是油脂,对人体没有什么害处,主要的危害就是你不要摄入过多,能量过剩。
植物奶油:
主要是反式脂肪酸危害比较大,对于人们的心脑血管或冠心病、糖尿病会有一些不利影响。人工奶油也不完全是摒弃的一类产品,它有它的优势,只不过在摄入的时候控制量就可以了。
(河北经视)
早上起床时,这四种食物再好也别吃,身体会很受伤我们早上起来都会起来吃早餐,但是有些人又比较懒,吃了早餐也会比较随便,所以他们就会吃了早餐也会比较随便,所以他们就会觉得有什么吃什么就好了。
但是有健康的早餐才能有健康的身体,所以在早上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注意,千万不要选到一些不适合在早上吃的食物,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吧。
我们都讲究早餐要吃好,所以我们在市面上常见的早餐类型都是不同的,人们的选择也不同,但是早餐不能随便吃,不然会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下面这几种食物。
之一种,油条
就是油条,在我们国家还是很受欢迎的,很多人觉得油条作为早餐,泡着豆浆吃会特别舒服,而且也能够保护,最重要的是一根油条并不贵。
但是油条是使用油炸的,大早上的吃那么多油炸食品会对身体不利里边因为含有大量的油脂,会导致它的热量特别高,所以吃多的话会使人肥胖。
而且油条里边可能会被一些黑心商家添加了一些明矾,这种明矾里边会含有铝元素,如果吃多了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大家早餐的时候尽量还是少吃油条。
第二种,茶叶蛋
早上来一个鸡蛋,可以补充体内的蛋白质,也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但是茶叶蛋是浸泡过茶叶和其他调料的吃起来会比较咸,而里面的调料过重也会影响茶叶蛋的口感。
最重要的是泡茶叶蛋的调料放久了很容易释放出一些其他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是亚硝酸盐。
那长时间吃到这种物质对身体也是不利的,有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所以早餐的时候尽量还是少吃茶叶蛋,多吃水煮蛋。
第三,燕麦片
有很多人为了减肥或者保持良好的身材,早餐都不会选择吃太油腻的,而是选择自己冲泡一些燕麦片来吃,现在燕麦片里边现在燕麦片里边并不只只含有燕麦片,还会含有其他的白砂糖,香精以及各种反式脂肪酸浓的,如果吃多了,这种类型的麦片对健康也是百害而无一益。
第四,零食和饮料
有些朋友不爱吃其他的早餐,反而会去买一些零食吃,尤其是一些油炸的零食或者是膨化食品,吃多了也会饱腹。
但是这种食品属于垃圾食品里的一种,吃多了也会导致肥胖,这种食品属于垃圾食品里的一种,吃多了也会导致肥胖,长时间下来也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而且这种饮食里边营养会特别低,早上只吃这些类型的零食和饮料,是对身体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我们都知道早餐要吃好,但是更好也要清淡饮食,不可大鱼大肉,所以我们的早餐的时候可以喝一些粥,或者吃一些比较清淡的食物,这样会对身体更好。
喜欢吃上面这几种早餐的,一定要留意,小心让自己的身体出问题。
辛吉飞多次推荐的生椰拿铁,口感和香味特别好,0反式脂肪...辛吉飞多次推荐的生椰拿铁,口感香浓,0反式脂肪无糖无防腐剂。
我多次推荐这个品牌,它的口感和香味都非常棒。这款南国生椰拿铁,是超过30年的海南老品牌,没有添加白砂糖。这个品牌历史悠久,是我们海南当地的一个品牌。它选用海南老椰子,原产地咖啡,0反式脂肪,即冲即饮。这款咖啡不加白砂糖,如果您喜欢加糖,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蜂蜜。
作为声音拿铁,我推荐您购买这款咖啡,因为它的价格非常实惠。这款咖啡的价格不到外面奶茶店的一半,非常划算。这款咖啡不含植脂末,没有反式脂肪酸,也没有科技与狠活。您只需要用温水冲泡,搅拌均匀即可。这款咖啡是深夜拿铁,即冲即饮非常方便,也可以搭配您喜欢的下午茶。您可以搭配小点心或蛋糕一起享用。这款咖啡的颜色和质地都非常好看,您可以用透明的塑料杯享用。这款咖啡的香味自然,没有添加香精和色素。每15克咖啡粉中包含22包,不含色素、香精、防腐剂,也没有反式脂肪酸、脂肪、植脂末和科技与狠活。这款咖啡使用椰浆粉和速溶咖啡粉 *** 而成。速溶咖啡粉的原料来自海南兴隆的本地咖啡豆,只加了少量食用盐调味。如果您喜欢喝甜咖啡,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糖。
很多人都是“零食控”,每当休息日在家追剧、看球赛的时候,是必不可少的。
看电视时来包薯片、嗑嗑瓜子,喝着饮料,可谓是人生的一种“享受”。
图片来源 ***
零食可以给很多人带来“幸福感”,但是选错了零食,却可能增加疾病风险。
有些零食又香又脆,吃起来口感很好,甚至是很多人的更爱,却可能不健康!一起来看看你是不是也中招了?
营养师的零食“黑名单”
1、带“脆”字的零食——油炸
典型代表:果蔬脆片、脆皮花生、干脆面、妙脆角……
为了达到香脆的口感,一些食物经过油炸。
不仅水分少,油脂含量还极高,常吃容易引起肥胖及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
有些香脆小零食还会加入大量的盐、糖,食用过多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甚至加重骨骼中的钙质流失。
2、带“干”的零食:要谨慎选择
现在脱水果蔬干零食卖得特别火,而且种类多种多样,常见的就有菠萝蜜干、苹果干、香蕉干、秋葵干、地瓜干……
水果、蔬菜干只能说是一种相对健康的零食,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果蔬干指的是真正的果蔬干,是水果或蔬菜干燥脱水之后,没有额外添加食盐,食用油,糖等等添加剂物质, *** 过程一般是风干,烘干,冷冻干燥,晒干等,如柿饼,桂圆干等等。
但是有些“果蔬干”是额外添加糖、油、盐等成分的脱水果蔬干,例如,低温油炸过的果蔬脆片中就含有不少的脂肪。
新鲜果蔬中脂肪的含量通常低于1%,果蔬脆片的脂肪含量可高达 10%~20%。再加上干燥后浓缩了大量的糖分,如果吃太多,会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这样的脱水果蔬干不属于营养健康的零食。
3、带“味”的零食:糖+香精
典型的代表:香草味饼干、芒果味月饼、草莓味饮料......
现在的食品口味越来越多了,一种食品往往有多种口味。这些食物尝起来有水果味,往往不过是加了一些香精。
例如,水果味饮料是在一定分量的果汁(5%~10%)中加入糖、甜味剂、酸味剂和食用香精调制而成,它的味道主要是由香精调配出来的,其中果汁成分很少,甚至可能一点都不含。
再例如,市面上卖的带水果字样的月饼,其实大都是“冬瓜蓉+食用香精”制成。香精只是一些化学合成物质,并不能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如糖、脂肪、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多吃没有好处。
这些带“味”字的食品往往还含有很多糖分,容易让人摄入过多的糖和热量。
4、带“派、酥”字
典型代表:苹果派、榴莲酥、花生酥......
各种“派、酥”类食品,都是美味的代言词,要不酥脆可口,要不酥软香甜。因为要产生酥脆香甜的口感, *** 过程中必须要加入大量黄油等油脂,不但脂肪含量高,还含有较多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为了调节口感,还需要加入大量糖。
以榴莲酥为例,很多榴莲酥中并没有真正的榴莲成分,多数独特香味只是来自于榴莲香精。就市面上常见的酥类甜点来说,糖、脂肪及能量含量普遍较高,大部分产品的脂肪含量能达到20%-40%,多吃必然有害健康。
除了酥类点心,牛角面包等起酥面包也是重灾区,虽然是口感更好的面包,但脂肪含量一般都在30%左右,不宜多吃,尤其不能给孩子多吃。
此外,蛋黄派、巧克力派、苹果派等名字里带“派”的食品,营养价值高的天然成分比例也较低,而糖、脂肪、香精和多种食品添加剂是它们迷人口感的主要原因。
5、带“柳”的食物
鸡柳、猪柳、牛柳……要注意,它们可能不是真的肉,对于颜色红得不正常、口感嫩得有点奇怪的牛柳,要提高警惕。
同时“炸”的做法,很不健康。速冻后煎炸的牛柳、猪柳、鸡柳等,外面裹了厚厚的面粉,一口下去可能半口以上都是吸了大量油的淀粉,长期吃非但对人体没有好处,反而可能增加肥胖的风险。
炸得香酥金黄的鸡柳,都是靠面粉吸了超级多的油,也不再是低脂的、更健康的白肉选择。
蟹柳,也就是蟹 *** ,其实不是蟹肉做的,而是一种冷冻鱼糜的「仿生食品」。外层当面的红条也是用食用色素染的色。
猪柳,就是块肉饼。一般都是是猪肉绞碎之后再加工做的。为了口感,甚至会添加肥肉、淀粉等,而不是 100% 的猪肉。
6、带“薯”的零食
薯片,绝对是很多宅男宅女们煲剧打机、熬夜加班,居家旅行必备零食。可你知道吗?薯片经过油炸后不仅里面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被破坏,而且会产生丙烯酰胺。
另外,油炸薯片的营养价值很低,还含有大量脂肪,是高热量的食品,多吃容易导致肥胖。油炸薯片中还含有大量的盐,长期过量食用,会增加肾脏负担,埋下高血压隐患。
而且,薯片的脂肪中还含有不少的反式脂肪酸,所以薯片才松脆可口,让我们越吃越上瘾。
7、劣质火腿肠
好的火腿肠一般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但有些劣质的,真正的“肉”含量很少,而且还含有焦磷酸钠、山梨酸钾、亚硝酸盐等多种食品添加剂。
高盐、高热量、防腐剂等特性,让劣质火腿肠成为了不健康的零食,还是少吃为好。
在我国,火腿肠按照GB/T 20712-2006执行,《火腿肠》标准中根据火腿肠的蛋白质、淀粉、含水量的不同,将火腿肠分为了4个等级,分别是“特级,优级,普通级,无淀粉级”。
特级:水分<70%,蛋白质>12%,淀粉<6%;
优级:水分<67%,蛋白质>11%,淀粉<8%;
普通级:水分<64%,蛋白质>10%,淀粉<10%;
无淀粉级:水分<70%、蛋白质>10%、淀粉<1%。
在实际购买中,应尽量选择质量等级高、蛋白质含量高、淀粉含量低的火腿肠,具体的还是要看配料表。
病从口入,上面几种零食,不是说吃了就会出问题,而是说不应该作为常常吃的东西。
健康零食选这些
总是嘴馋想吃点零食,那怎么选到健康且营养价值高的零食呢?
1、牛奶、酸奶以及其它奶制品
奶类是一种营养成分齐全、蛋白质组成比例适宜、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高的天然食品,可以为人体提供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2、钙以及乳糖,是各年龄组健康人群及特殊人群的理想食品。
每天在两餐之间可以喝一袋牛奶,补充所必需的优质蛋白以及钙质,对于喝完牛奶不舒服的人群,可以用酸奶代替牛奶或者吃一片奶酪(注:因奶酪里面钠含量较高,高血压患者少食)。
2、低糖水果
像蓝莓、梨、西柚、猕猴桃等含糖量较低的水果也可以在嘴馋的时候吃。不仅热量低,还能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建议每日摄入200-350g水果,不宜过多。
3、坚果
一般常见的坚果有:葵花籽、核桃、杏仁、松子、花生、榛子、腰果、南瓜子、西瓜子等。
坚果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必需不饱和的脂肪酸、大量的维生素E、叶酸、镁、钾以及膳食纤维,可以及时补充一天营养素的不足尤其是矿物质,坚果是矿物质的一个良好来源。
坚果虽好但也不要多吃,因为其中的油脂含量丰富,每天食用量不要超过一把(10g-20g),以免增加肥胖风险。
另外,购买坚果更好选择原味的,以免额外增加了糖或盐的摄入。
4、水果干
这里的水果干不是经蔗糖腌制的蜜饯、糖水罐头,而是水果经过脱水干燥的水果,保留了水果的特有风味,损失较大的是维生素C和叶酸,大约导致10%-50%的维生素C的流失,
但其中的矿物质得到了浓缩,例如葡萄干、杏干、干枣、猕猴桃干等都是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跟其他加工食品比较,水果干相对比较健康,偶尔吃一点水果干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由于水果干的糖分较多,一次吃两三片就可以了。
虽然提到这么多健康的零食选择,但是零食一定不能“喧宾夺主”代替正餐,适量的零食可以补充正餐的不足,恰到好处的零食是为健康添砖加瓦,相反反而有弊。
来源:高质量生活家
被拉黑的“反式脂肪”,就藏在你常吃的这几种食物里如今在生产和生活中,各种添加剂、调味剂的种类越来越多,极大地丰富了食物的口感,给人们的味蕾带来了满足。
香精、食用色素、氢化植物油......在食品生产线上变得普遍,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反式脂肪。
什么是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又叫反式脂肪酸,它分为两类:
1
天然食物
主要是反刍动物,如牛羊肉以及乳和乳制品。因为在反刍动物的胃里有很多细菌参与消化过程,会发酵产生反式脂肪。数据显示,每100克生鲜牛羊肉含反式脂肪0.40克,液态奶0.08克。
2
加工食品
主要包括部分氢化的植物油、精炼的植物油、长时间的高油温烹饪。
经过部分氢化的植物油,常温下是半固体,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能增添食品酥脆口感、易于长期保存等优点,因此被大量用于加工食品中。
总体来说,反式脂肪酸在天然食物中较少,主要来自氢化油。人造的反式脂肪的坏处已经有充足证据,世卫组织呼吁全球停用的也正是这种人造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是怎么来的?
根据世卫组织提供的数据,每年有50多万人因过量摄入反式脂肪而死于心血管相关疾病,这项数据一发出,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到底反式脂肪是怎么来的?
若烹饪时将油脂加热至冒烟,或用同一锅油反复煎炸食物,就会因高温而提高食物中反式脂肪的含量。
除此之外,反式脂肪更普遍的来源是油脂的氢化反应。此时油脂会和催化剂混合升温,当温度上升至140℃以上时,油脂就会和氢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人造反式脂肪。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合理结论:各类加了油脂的烘焙食品,比如说蛋糕、饼干、巧克力制品中,就可能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而在高温煎炸的食物,如炸鸡、薯条等食物中,反式脂肪的含量肯定也不低。
另外,一些标有“人造奶油”、“起酥油”、“植脂鲜奶油”等字样的添加物中,更是反式脂肪的“重灾区”。
学界的共识是,反式脂肪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健康有明显的潜在危害。总得来说,反式脂肪对健康的危害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只要不多吃,对健康的风险是可控的,关键是要控制量。
做对两点,减少摄入
为避免过量摄入反式脂肪带来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反式脂肪的供能比应低于1%,如果每天摄入2000卡路里,相当于每天反式脂肪摄入量应限制在2.2克以内。
建议大家在这个前提下,来计算、控制每日的反式脂肪摄入量。具体应该如何做,饭小二来教您两招:
01
识破反式脂肪的“伪装”
虽然光用肉眼看可能无法得知食品的真实成分,但是通过食物成分表就能了解很多信息。
一般来说,在包装中出现“trans fat”字样的产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另外,看到“氢化”、“精炼”、“人造”、“起酥”等字眼时也要提高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食品特别是食用油的外包装中会有“0反式脂肪酸”的字样,很多消费者认为这些食物中不含反式脂肪,就直接选购。
但实际上,只要每个产品中含有0克到0.5克的反式脂肪酸,可以称之为0反式脂肪,这并不代表这类食物不含反式脂肪,还是需要通过成分表具体分辨。
因此,商场购物时要格外注意配料表,尽量选择不含有反式脂肪、或低反式脂肪的食品,减少摄入。
02
注意生活中的“油使用”
避免反复使用煎炸用油
上文已经提到,油脂在煎炸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而加热时间越长,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就会越多。因此,煎炸用油不建议重复利用。
做菜要注意油温
油脂在超高温下更易产生反式脂肪,因此在烹饪时更要注意油温的控制,不建议等到油开始冒烟的时候再开始炒制。可以在油锅中立一根干木筷,当筷子边沿产生气泡时,就可以开始烹饪了。
控制用油量
一般油脂越多,在 *** 时可能产生的反式脂肪也会更多。建议大家可以通过一些小工具,比方说喷油壶等,控制每日的摄油量在5克以内。
来源: CCTV回家吃饭
蛋糕店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植物奶油和动物奶油,你会分辨吗从业多年,社会上还是有一大部分人对植物奶油有些误解,以为植物奶油是植物提炼的奶油,是比动物奶油更健康的!<捂脸>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植物奶油?
植物奶油是以大豆等植物油和水、盐、奶粉等加工而成的。它的配料有:水,玉米糖浆,氢化棕榈仁油(氢化油,人造奶油,是反式脂肪酸),白砂糖,食用香精,食用盐。
而氢化油在面包、奶酪、人造奶油、蛋糕和饼干等食品焙烤领域广泛使用。超市中售卖的巧克力、冰淇淋、奶油饼干、方便面、蛋黄派、和奶油面包等速食食品大都含有哦。传统工艺的植物奶油会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食用后会产生低密度脂肪,会使心脏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几率大幅上升,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那什么是动物奶油呢?
动物奶油,也叫淡奶油或稀奶油,是从全脂奶中分离得到的,有着天然的浓郁乳香。在分离过程中,牛奶中的脂肪因为比重的不同,质量轻的脂肪球就会浮在上层,成为奶油。奶油中的脂肪含量仅为全脂牛奶的20%-30%,营养价值介于全脂牛奶和黄油之间,价格较为昂贵。
动物奶油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发热量高。动物奶油的脂肪是天然脂肪,即使含有反式脂肪酸也是天然的,对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远低于人造植物奶油。
那平时我们在购买蛋糕或相关商品是怎么区别呢?
1、动物奶油: 它本身不含糖,所以包装上都写的是淡奶油,是从牛奶提炼出来的!味道上有一股香醇的奶香或奶膻味。色泽偏淡黄色,打发后受高温容易融化。
2、植物奶油: 属于人造奶油。多由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等植物油加工而得。自带甜味,且普遍甜腻。香味带走香精的那种不是纯天然的香味。颜色便白,耐高温,不易融化。
常识拓展:市面上还有一种叫做乳脂奶油的,其实乳脂奶油是动物奶油的别称,但市面上的乳脂奶油是指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的结合体,有一些奶油生产商家生产出了两种奶油的结合体。一些不良商家会拿这种乳脂奶油来当动物奶油售卖。
两者的区别与分辨:
1、看颜色。动物奶油偏淡黄色,植物奶油一般雪白雪白。还有一种含乳脂奶油,是两者的结合体,颜色跟动物奶油接近,这个也要注意。
2、看口感。动物奶油本身是淡淡的,木有甜味,使用时需要加糖,口感上富含香醇的牛奶香,入口即化。而植物奶油自带甜味,口感上是加香精的那种香味,糊口轻飘。
3、看受热。动物奶油受温度影响很大,温度一高容易融化,稳定性差,一般做蛋糕和造型简洁素雅。植物奶油比较耐温,稳定性高,适合做各种造型。
4、看价格。动物奶油的价格一般是植物奶油的2-4倍。
5、一般人我不告诉的哦!点击关注收藏加转发!——要分辨这两种奶油,最直观的 *** 就是用手搓来判断:将动物奶油、植物奶油分别涂于掌心,进行揉搓,动物奶油会很快消失在掌心,手掌内只剩余少量油脂,像涂了护手霜;而植物奶油揉搓很久后仍在掌心,随着揉搓时间的加长,植物奶油甚至会在掌心成形。
你学会了吗?
#蛋糕##烘焙##植物奶油和动物奶油有什么区别##美食食谱##瑶零零计划#
零食控注意了,这5种零食应该要少吃,很多人不一定知道很多人都是“零食控”,
却不知道选错了零食,
可能一口一口吃来疾病。
哪些零食属于被人忽略的“垃圾零食”?
哪些又是好零食呢
小布这就带你去了解一下!
01哪些属于被忽略的“垃圾零食”?
1.酥脆型曲奇饼干
大多数饼干都以油、糖、淀粉为主料,即使奶味饼干所含的牛奶也极少。其蛋白质含量远低于馒头等主食,且口感越脆的蛋白质越少。为了达到理想口感,酥脆型饼干中含油量至少在20%~30%,且所有用油均含有大量不健康的饱和脂肪,对血管影响极大。
2.薯片类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基本以淀粉为主料,在高温高压膨化处理后,喷上油脂及各种调味品。这种处理会使主料的蛋白质质量下降,维生素也受到一定损失。膨化食品越松脆,越有可能含有过量的膨发剂,若膨发剂中铝超标,还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3.即食营养麦片
市面上的麦片多为数种谷物混合而成,其中燕麦片只占一小部分,有的甚至根本不含燕麦。经过加工的快熟麦片、一冲即食的免煮麦片以及“营养麦片”更是大行其道。有的完全是用其他面粉或者淀粉 *** ,还有的为了口味,加了不少糖和油,容易摄入高热量。
4.爆米花
传统工艺的爆米花通常不会放油,脂肪含量很低。现在超市中卖的爆米花中很多都加入了氢化植物油,其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5.糖果
很多糖果产品都可以被列入没营养的行列,它们的含糖量都超过90%,其他配料则是香精、色素等。一些奶味糖里面根本就没有奶,口感也是奶精兑出来的。而少数含奶的糖果,因为含糖量仍超过含奶量,其营养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01哪些是好零食?
1.坚果
坚果是出色的营养“冠军”,不但含有高质量的植物蛋白质,还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但坚果脂肪含量高,是一种高热量食品,不可过量食用。如果不小心多吃了,就要减少一日三餐的用油量和饮食量。
2.酸奶
酸奶不但能预防饥饿、补充营养,还可以预防下一餐食欲过盛。作为零食,一次喝100克(1小杯)就可以,再搭配其他水果、坚果一起吃更好。高血脂的中老年人可以选择低脂酸奶,糖尿病人和肥胖者应选择无糖酸奶。
3.糖葫芦
山楂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特别是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健胃消食,有助于调控血脂。但糖葫芦并不是最健康的零食,所以关键是要控制好量,一次最多吃一串,每周最多吃两次。除了山楂 *** 的糖葫芦,麻山药的糖葫芦也比较常见,建议大家交替着吃,这样营养更为丰富。
4.苹果
苹果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多酚及黄酮类营养物质,并且容易消化吸收,被科学家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有体重负担的人更好在餐前吃,这样可以带来饱腹感,减少正餐的饭量,有助于控制体重。一般一天吃一个,或每周三四个,再穿插吃些其他时令水果,可做到饮食多样化。
5.花生
花生的蛋白质含量可高达30%左右,营养价值可与动物性食品媲美,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且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花生仁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比例适宜,还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B族维生素、维生素E,以及多种必需的矿物质等元素。但婴幼儿更好别吃,因为花生容易塞住气管。由于花生含油脂多,所以不要吃太多,带壳花生一天吃50克~100克(一小把的量)即可。
资料:CCTV生活圈
来源:浦东发布
您吃的巧克力真的是巧克力吗?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 李建
感细腻甜美、香气浓郁迷人,体积小、发热多……花样繁多的解馋零食中,巧克力就是这样一种诱人的存在。然而,尽管巧克力被不少人认为是“健康营养的甜点”,但营养学家的科普却提醒我们,想要确保一颗巧克力以“正确的打开方式”在您的舌间融化,必须谨记两点:一是要弄清您剥开的巧克力是不是真正的巧克力;二是即使是真正的巧克力,也绝不能贪多。
科普 巧克力为啥特给力
最经典的美食,往往来源于最质朴的乡野。巧克力(chocolate)就是如此。
采撷自中美洲热带雨林中野生可可树的果实可可豆,先捣豆为浆,而后再以可可浆和可可脂为主要原料,添加混合多种原料,就可以制成口感层次奇妙丰富的巧克力。
苦、涩、酸、滑、香,这些听上去并不都很美妙且凑在一起显得十分矛盾的字眼,恰恰可以概括巧克力那复杂迷人的风味。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阮光锋解释道,巧克力令人愉快的苦味来源于可可豆中含有的可可碱和咖啡碱,淡淡的涩味与可可中的单宁物质有关,而咀嚼时肥腴滑爽的口感则有赖于可可脂的奉献。
仅靠可可独有的滋味,还不能让巧克力更加可口。 *** 一颗丝滑香浓的巧克力,还需要借助砂糖或乳粉、乳脂、麦芽、卵磷脂、香兰素等辅料,以及现代食品科学精湛的加工工艺。
巧克力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但脂肪含量却十分高。因此,巧克力属于高热量食品,能够较快地补充人体所需能量。不过,较高的脂肪含量也让很多人对巧克力始终保持戒备和疏远。
事实上,适量摄入巧克力这种奇特的美味其实有益健康。
研究表明,巧克力的抗氧化潜力巨大,能够维持和促进心血管健康。
尽管巧克力的确是一款对舌尖和心灵都有抚慰作用的美食,但阮光锋提醒消费者,面对巧克力香浓丝滑的诱惑,保持节制是关键。
一般来说,巧克力中糖和油的总量大约在80%以上。即使是黑巧克力,也有很多的脂肪和糖。吃一块100克的巧克力,就会摄入500大卡以上的能量。因此,如果食用过量,肯定无助于减肥或保持健康的体重。
释疑 有些巧克力为啥不是巧克力
并不是所有标有“巧克力”字样的巧克力都是真正的巧克力。
这句拗口的提醒其实源于您可能忽略的一个细节,就是巧克力食品原料表中“可可脂”的前面是否有个“代”字。
按照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巧克力必须是用可可制品和(或)白砂糖为主要原料 *** 成的产品,这里的可可制品就是可可豆做成的含有可可脂、可可块等成分的原料。而可可脂,其实就是可可豆中的脂肪。
代可可脂则是用其他植物油经过氢化工艺做成,然后通过添加色素香精等,让它具有口感上的巧克力风味。
阮光锋介绍,一般来说,可可豆、可可脂要比代可可脂平均贵5到10倍。这是因为传统用来做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是一种对环境很挑剔的植物,只能在潮湿的热带气候和雨林环境中种植。
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讲,经过国家批准生产的巧克力与代可可脂巧克力都是安全可靠的食品。但以代可可脂做成的“巧克力”,并没有可可豆中的那些抗氧化物质,因此对健康禆益不大,更多的是满足口腹之欲。
更重要的是,用植物油氢化制成的代可可脂还可能会产生反式脂肪酸,而如果反式脂肪摄入过多的话,就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阮光锋提醒说,虽然现在的氢化工艺已经可以生产出“零”反式脂肪的氢化产品(按照相关标准,只要产品中每100克的含量低于0.3克,则可以不标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不过,一些小工厂生产的氢化植物油中,可能依然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
我国标准规定,巧克力成分不足25%的制品不应被称为巧克力制品,代可可脂添加量超过5%(按原始配料计算)的产品应命名为代可可脂巧克力,而不能叫巧克力。
支招 如何挑选一颗真正的巧克力
市面上巧克力种类繁多,如何选择一颗高品质的巧克力?
从健康角度来讲,如果条件允许,阮光锋建议消费者应优先选择用天然可可脂做的巧克力。
一般来说,黑巧克力会更好一些,偶尔吃巧克力的话可以优先选择黑巧克力。但是可可含量越高,味道也会更苦,这点就要看个人的口味接受能力了。
具体挑选巧克力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看好包装上可可脂的含量,不建议购买可可脂含量低于25%的“巧克力”。配料里更好只包含可可脂和糖等一些常规的成分,尽量不买带果仁或是酒香的巧克力。不仅因为果仁可能不新鲜,而且加果仁的巧克力中糖的含量也高,不利于健康。
其次,一般来说,可可脂含量越高,质地越硬,口感越苦,放在嘴里越易融化;好的黑巧克力在掰开时会发出清脆声,断面比较平滑;而由代可可脂加工成的巧克力在融化后会有油腻感。
最后,购买巧克力及制品时,要看清包装及标签。一般来说,包装要无破损、无糖屑粘连。标签要端正,内容应完整。产品应标注品名、净含量、厂名和厂址、标准号、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 *** 和QS标志等。
相关链接
如何保存巧克力
吃不完的巧克力该如何保存呢?阮光锋建议大家要注意三点:
注意密封。巧克力容易吸潮吸味,因其味道甜,也很招周围环境中的虫子、细菌。所以,一旦拆开,注意要放在密封的容器中保存。
控制温度和湿度。巧克力最适宜的储存温度大约在 15~17℃之间,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即可。很多人会习惯把它放入冰箱保存,但其实这样非常不好,因为一旦环境温度太低,巧克力就很容易发生脂肪析出,出现白霜,虽不影响口感但样子不太好看。
避光。巧克力中有很多可可脂,光照会加速脂肪的氧化,导致哈喇味的产生。如果巧克力发生了脂肪氧化,味道会很难吃,甚至可能产生有害物质。所以,应注意把巧克力存于没有强光照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