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行业的世界之一和美国之一走到了一起。
雀巢与星巴克在当地时间周一宣布,双方将组建一个全球咖啡联盟,雀巢获得了星巴克零售和餐饮产品的永久全球许可协议。此项协议仅涉及星巴克咖啡店以外的产品和服务,雀巢将获得在全球相关渠道推广、销售、分销星巴克、Seattle’s Best Coffee、星巴克臻选、茶瓦纳、星巴克VIA、Torrefazione Italia袋装咖啡和茶的权利,但是不涉及星巴克在全球的2.8万家咖啡店。
据彭博社消息,星巴克将会继续在北美生产咖啡产品,而雀巢则会负责其他市场上的咖啡生产 *** 。销售收入将会计入雀巢的财务数据中,但是会给星巴克支付分成。
作为此次交易的一部分,星巴克将获得71.5亿美元的预付金,而其出售给雀巢的业务每年能够带来20亿美元的营收,约占星巴克总营收的9%。此次交易不涉及任何固定资产的转移。
“这个全球咖啡联盟将通过雀巢的口碑和影响力,把星巴克的产品体验带到全世界数百万的家庭中,”星巴克总裁、CEO凯文·约翰逊(Kevin Johnson)表示,“这个历史性的合作是我们对业务持续关注和提升的一部分,希望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很荣幸能够与同心同德的公司并肩作战。”
这一联盟还让雀巢咖啡、Nespresso和星巴克这三大全球更具标志性的品牌组成了一体。
来自欧睿的数据显示,虽然在全球市场上雀巢咖啡(Nescafe)和奈斯派索(Nespresso)是咖啡行业的老大,但是星巴克一直牢牢占据着美国市场之一的位置。
据彭博社报道,雀巢CEO马克·施耐德(Mark Schneider)上任后,改变了雀巢在烘焙研磨咖啡上的策略,此前这家瑞士公司早已淡化了这项业务,认为这种同类产品太多的领域并不能带来太多的价值。去年,雀巢以4.25亿美元收购蓝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股份,是其重回该领域的举措之一。同年,雀巢还收购了美国工艺咖啡品牌Chameleon Cold-Brew。Nespresso也推出了更适合美国人饮用习惯的咖啡机。
和星巴克结成联盟,体现了雀巢对于消费者态度转变的关注。目前,美国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咖啡的品质和工艺。而雀巢在北美的发展速度,已经被德国Reimann 家族掌控的欧洲投资巨头JAB控股超越,后者耗资超过300亿美元收购如绿山咖啡(Keurig Green Mountain )和 Peet’s咖啡等资产,搭建起了自己的咖啡王国。
这次交易也是雀巢之一次和咖啡市场上的重要竞争对手进行合作。这让雀巢一下子获得了烘焙、研磨和调制咖啡领域最有分量的业务,能在北美地区提供持续增长的强劲平台,其他市场上,有了星巴克加持,雀巢也有希望获得了更多增长机会。
“和星巴克的合作,可以让雀巢拉开与JAB的距离,” 瑞士苏黎世投资银行Vontobel的分析师让-菲利普·博茨切( Jean-Philippe Bertschy )认为,虽然雀巢为此支付了不少钱,但是未来3到4年,这些投资就能获得回报。“这能让雀巢在向来比较薄弱的美国市场上一举占有优势。”
星巴克也在自我调整。今年1月,星巴克CFO斯科特·矛(Scott Maw)对外透露 ,星巴克在探索每项业务精简的可能性,希望能够集中精力于最能带来利润的业务。此前的2017年11月,星巴克将旗下的茶品牌Tazo以3.84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联合利华。
此项交易预计将于2018年底前完成,根据协议,星巴克的大约500名员工将加入雀巢。但是这些员工还是会留在星巴克总部所在的西雅图办公。星巴克计划利用交易获得的收入来加快公司的股权回购,希望能够从现在到2020财年末,通过回购和分红向股东返还约200亿美元的现金。
雀巢预计,此项交易将从2019年开始对其每股盈利和有机增长目标做出贡献。星巴克则表示,预计此项交易最迟将从2021财年开始对其每股盈利做出贡献。
雀巢星巴克要跟三顿半和永璞正面刚记者 | 刘雨静
编辑 | 昝慧昉
在诸如三顿半、永璞等中国新消费品牌的助推下,咖啡冻干粉(也称为精品速溶咖啡)在咖啡零售市场的销售势头愈发迅猛,如今各跨国咖啡企业也纷纷开始入局。
10月14日,雀巢星巴克全球咖啡联盟宣布,推出“星巴克随星杯”精品速溶咖啡。这款产品针对中国市场发售,包装采用了时下不少精品速溶咖啡常用的迷你杯设计,杯身做成了星巴克经典白底绿色logo纸杯的样子。目前,其销售渠道为星巴克家享咖啡天猫和京东旗舰店,售价为158元一盒,每盒18颗。
星巴克家享咖啡产品线,是雀巢旗下三个咖啡品牌之一。雀巢于2018年与星巴克完成交易,星巴克永久授权雀巢在全球范围内星巴克咖啡店之外销售星巴克零售和餐饮产品;二者同时成立全球咖啡联盟,此后雀巢在全球永久销售星巴克除即饮咖啡之外的所有包装型咖啡产品,试图通过星巴克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雀巢全球的渠道及供应链,进一步拓张星巴克包装型产品的全球市场。
目前,雀巢拥有雀巢咖啡、主打咖啡胶囊产品的Nespresso以及星巴克家享咖啡三个品牌。星巴克家享咖啡于2019年正式在中国上市,最早推出的产品为烘焙咖啡豆、研磨咖啡粉和咖啡胶囊这类非速溶型产品;到2020年,品牌也在中国推出了挂耳咖啡包和速溶咖啡产品。
据雀巢大中华区咖啡业务资深副总裁何文龙对界面新闻介绍,雀巢整体咖啡业务的中国增速达两位数,中国也是星巴克全球即饮咖啡产品更大的市场,不过目前星巴克家享咖啡在整体咖啡业务中占比还不高。
从雀巢过去的种种动作中可以发现,这个最早以速溶的“雀巢咖啡1+2”在中国建立认知的品牌,正在加速布局更多咖啡细分赛道——特别是那些资本和消费市场青睐的。
挂耳咖啡、咖啡冻干粉、咖啡液等便携式包装咖啡产品,在疫情带来的居家场景及咖啡市场自身增长的带动下,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速。一方面,几乎每个拥有线下门店的品牌如今都推出了自有品牌包装咖啡产品,比如Manner、Seesaw、鹰集咖啡等等;另一方面,诸如三顿半、永璞这类,起步自电商的品牌迅速抢占市场。目前居于天猫咖啡类目销售额榜首的三顿半,在今年6月完成新一轮过亿元融资,融资后估值达45亿元人民币,其2021年上半年销售额已超过2020年全年。
“今年初的电商数据显示,精品速溶咖啡在12个月中达到了300%的增长,这是非常惊人的。”雀巢中国高端咖啡市场副总监刘洋说,“所以我们认为在这样爆发式的品类增长下,我们品牌有很多空间。”她特别强调,这款新品与牛奶混合“更胜一筹”,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英敏特报告曾指出,在中国市场,消费者整体更偏好拿铁这类加入奶的咖啡,而非美式这类黑咖啡。
中国是雀巢全球第二大市场。欧睿咨询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8年,雀巢速溶咖啡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67.6%增长至72.4%,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但近几年,在第三次咖啡浪潮那些中国本土咖啡品牌的攻城略地之下,如果要保持速溶咖啡的绝对领先地位,雀巢必须加速产品和品牌的更新。
今年5月,雀巢宣布“雀巢咖啡1+2”从产品原料到包装进行升级,推出双豆拼配口味;7月,官宣雀巢咖啡品牌代言人易烊千玺,并在广告中强调雀巢咖啡是“中国大多数年轻人的之一杯咖啡”;到8月,品牌又官宣了任嘉伦作为雀巢咖啡中国感CAFE代言人——感CAFE是雀巢咖啡在中国本土孵化的电商品牌,核心产品为挂耳咖啡。
雀巢与星巴克结盟 达成71.5亿美元营销协议5月7日,雀巢与星巴克之间达成了一项在全球咖啡行业影响深远的协议,雀巢将以71.5亿美元的总价收购星巴克旗下零售和餐饮产品业务,同时将永久拥有在全球咖啡店以外销售相关星巴克产品的权力。根据双方的协议,此次涉及交易的部分是星巴克的零售和餐饮产品业务,所涉及到的是星巴克速溶咖啡及茶包等业务。市场所关心的星巴克门店业务以及即饮咖啡不在此次交易范围之内。(经济观察报)
两家咖啡巨头的强强联手,迅速引发市场热议。据新浪微舆情平台监测,截至5月8日下午15时,全网共有3190条新闻资讯关注了“雀巢与星巴克结盟”事件。从传播路径看,相关事件舆情热度从5月7日5时起开始逐渐走高,至次日(5月8日)上午8时,舆情热度达到峰值,实时舆情声量322。
从传播媒体类型看,“雀巢与星巴克结盟”事件相关舆情信息超4成分布在微博平台,31.56%分布在新闻网站,客户端、论坛和微信平台相关信息较少,分别占11.18%、2.45%、7.35%。
分词聚合显示,“雀巢与星巴克结盟”事件全网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包括“星巴克”、“咖啡”、“雀巢”、“全球”、“业务”、“营销”等。
从微博情绪反馈看,对于“雀巢与星巴克结盟”事件, *** 情绪构成以“中性”为主,占比超5成,其次是“喜悦”情绪,占31.91%。
从地域分布上看,“雀巢与星巴克结盟”事件的舆情信息集中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山东等省市。
【网友声音】
@乱拳揍死小咖喱:一块钱一条的咖啡40一杯,没毛病。
@爱之心之剧:从雀巢咖啡到星巴克咖啡,再从星巴克咖啡到雀巢,这些年的我经历了什么。
@方淑慧-:以后是叫雀巢星巴克,还是雀克?
@更晴Lian:本来玩的方向就不同,算是双赢了。
文/谢家乐
图/ ***
2020年10月20日,据《华尔街日报》称,雀巢计划将星巴克旗下的Seattle's Best Coffee品牌收入囊中。雀巢在10月19日表示:“收购该品牌将为北美产品组合增加深度。”
一、并购双方介绍
(一)收购方:雀巢公司(Nestle)
雀巢公司成立于1867年,最初是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是世界上更大的食品制造商,也是更大的跨国公司之一。有数据显示,在全球,每秒就平均有5,800杯雀巢咖啡被消费者饮用。其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产品是其旗下的明星产品,雀巢的咖啡以其口味多样、口感香醇广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
(二)被收购方:Seattle's Best Coffee
该品牌成立于1969年,于2003年被星巴克公司收购,成为其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拓美国本土市场,以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品质在美国中低端消费者群体当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被视为是“工薪阶层消费得起的咖啡”。
二、并购动因分析
1.加强市场竞争力
Seattle's Best Coffee品牌当前业务主要面向美国本土市场,在美国的20个州都设有销售点,在校园内,该品牌的身影也十分常见,在美国本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较大的销售市场。虽然雀巢是目前全球更大的咖啡公司,在全球770亿美元的咖啡零售市场的占比23%,但其在美国市场却算不上特别受欢迎。收购Seattle's Best Coffee品牌之后,雀巢能进一步拓宽美国市场,开展在美国的业务,扩大在零售市场的影响,提高在美市场竞争力。
2.获得协同效应
Seattle's Best Coffee品牌主要业务在于咖啡全豆、烘焙和研磨包装咖啡系列以及K-Cup Pods胶囊咖啡,雀巢的咖啡业务的主要优势产品是速溶咖啡,收购Seattle's Best Coffee品牌,能进一步推动雀巢咖啡产品品类的结构优化,改善其咖啡品类组合。
其次,Seattle's Best Coffee品牌的客户群体的定位在美国的中低端市场,而雀巢旗下不同的品牌,其客户定位也不同。其旗下的蓝瓶咖啡(Blue Bottle,于2017年收购)和浓遇咖啡(Nespresso)主要定位在高端市场,而我们熟知的雀巢咖啡,则定位于低收入人群。收购Seattle's Best Coffee之后,雀巢能吸收其位于中低端市场的客户群,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优化市场布局,更进一步加强全球咖啡联盟。
三、并购风险提示
(一)企业实施并购交易,要为公司战略服务。
像雀巢公司本次的交易,就是为其开拓美国业务、优化咖啡品类的企业战略而服务。早在2017,雀巢公司就已经开始了它的布局战略。2017年花了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蓝瓶咖啡68%的股份。2018年以7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星巴克旗下除门店业务之外的全球零售业务,其中就包括Seattle's Best Coffee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可见,本次交易也可以算是其开拓美国市场战略的其中一部分。
(二)在选择目标企业上要遵循公司战略。
在目标企业的选择上收购方应当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和目标企业特点为标准来筛选。通常而言,如果一家目标企业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不匹配,在并购整合阶段就很有可能不会顺利,甚至会失败。同时,并购交易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很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帮助,甚至可能会因为巨额的交易支出面临财务上的风险。
(三)确定并购对象要找对 ***
企业找寻并购目标,确定选择对象,要选对 *** 。其一企业可以依靠自己公司的资源,例如利用企业的内部人员,在平时开展业务时所能接触到的行业信息。或是由公司自身组建调查团队,进行对并购对象的调查和筛选工作;其二,企业可以寻求外部力量的帮助,利用专业的中介机构,为企业选择目标出谋划策。光靠企业自身力量可能很难准确找到合适的并购对象,因此借助一些专业的中介机构,能为企业的交易更加事半功倍。例如聘请专业的并购律师团队,他们在并购领域拥有过丰富的实战经验以及过硬的专业能力,在为企业筛选并购对象时,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还能为企业开展并购交易提供专业指导与步骤指引,让企业的交易少走弯路。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更多股权、并购法律问题,欢迎关注和资询中银广州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实战派股权与并购律师——王萍博士。
星巴克携手雀巢组建全球咖啡联盟5年 老盟友如何拓展新生意?本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梁傲男
9月6日,星巴克和雀巢全球总部共同发文宣布,两者组建的全球咖啡联盟成立5周年。文中提及,该联盟结合了星巴克品牌的实力及咖啡专业知识,与雀巢的专有咖啡平台、制造技术和市场影响力,主要目标是提升和发展星巴克在户外渠道中建立品牌的能力。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家企业的合作在咖啡领域中各自受益,星巴克利用了雀巢的分销 *** ,雀巢则通过合作提高了品牌调性,改变了大众对其速溶咖啡的固有印象。
创造16亿美元增量销售额
2018年起,两大咖啡巨头建立起“盟友”关系,雀巢公司签署了星巴克零售和餐饮产品的永久全球许可协议,并授权雀巢永久拥有在全球咖啡店外提供星巴克消费产品和餐饮服务的权利。作为交易的一部分,星巴克获得71.5亿美元的前期现金支付,而星巴克的这一业务每年销售额达20亿美元。
彼时,协议中并不包括即饮型产品以及星巴克咖啡店内任何产品的全部销售。但记者注意到,雀巢最近在东南亚和大洋洲推出了一系列即饮咖啡饮料,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了星巴克的移动业务,且显著加强了其在北美的咖啡业务。
截至目前,两家公司已将星巴克产品的覆盖范围扩大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40亿杯咖啡是在家中酿造,并通过餐饮服务渠道提供。通过全球咖啡联盟,雀巢和星巴克为Nespresso(浓遇)和NescaféDolce Gusto(多趣酷思)系统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包括星巴克胶囊、烤咖啡及速溶星巴克咖啡等。
2022年,星巴克业务为雀巢创造了16亿美元的增量销售额。雀巢2023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大中华大区的咖啡业务实现增长,主要是受速溶咖啡和星巴克产品的拉动。由于第二季度业务强势复苏,即饮咖啡业务实现增长。
坚定推动联盟业务
随着国民咖啡消费习惯的养成、市场的进一步下沉与咖啡消费的需求持续攀升,咖啡行业保持高速增长。麦当劳的麦咖啡、肯德基的KCOFFEE等连锁品牌的门店规模已达数千家,Tims、Costa等欧美企业稳稳扎根于国内市场,库迪咖啡也在9个月内开出5000家门店,并宣布开启其国际化战略。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咖啡行业基本保持25%-35%的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国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在行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星巴克的业绩也呈现出增长态势。8月份发布的星巴克2023财年第三财季(4月2日至7月2日)业绩显示,星巴克中国净收入8.219亿美元,同比增长60%(去除汇率变动影响),较上一季度增长10%。同店销售额增长46%,同店交易量增长48%,比第二季度有显著提高。
在门店扩张方面,报告期内,星巴克中国净新增门店237家,超过前两个季度的总和,创下第三季度的历史新高。截至第三季度末,星巴克中国在250个城市运营6480家门店,并计划于2025年达到9000家门店。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雀巢与星巴克在咖啡领域的合作可谓强强联合。雀巢在咖啡供应链的完整度方面拥有显著优势;星巴克则在品牌调性方面具备独特优势。两者的结合为双方带来了协同及加持效应。
全球咖啡联盟中的家享咖啡、随星杯超精品速溶咖啡等产品,自上市以来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线,在多个品类引领增长。公告中,两家公司表示,将继续加强业务,抓住由年轻消费者驱动的冷咖啡和季节性咖啡的发展机遇。“联盟将发展户外项目和解决方案,为消费者带来新的咖啡体验。”
(编辑 乔川川)
星巴克新帅去见雀巢CEO,两人为这门咖啡豪门“亲事”定调作者:小食代(原创)
雀巢和星巴克的咖啡,已经一起“煮”了5年。
今天,两家公司的全球总部几乎同时宣布,两者缔结的“全球咖啡联盟”在庆祝成立5周年。双方还发放了一张照片,显示两大巨头的CEO在瑞士的雀巢总部会面。两人面露笑容,并手握咖啡杯。
他们的身后,摆放着这个联盟的产品:带有星巴克标识的咖啡胶囊,乃至即饮咖啡。
根据双方最新说法,两家公司已将星巴克品牌产品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全球近80个市场。并且迄今为止,超过140亿杯的咖啡是在家冲泡或通过餐饮服务渠道提供的。
此外,2022年,这个联盟为雀巢创造了16亿美元的增量销售额。
方向
资料显示,2018年5月,雀巢签署了星巴克零售和餐饮产品永久性全球许可协议。这意味着,雀巢成为了指定渠道的星巴克咖啡产品特许经营者。当时的协议不包括即饮型产品以及星巴克咖啡店内任何产品的全部销售。
星巴克通过出售这块每年销售额达20亿美元的业务,从雀巢处获得了71.5亿美元的现金预付款。
5年过去了,双方的合作有哪些产品呢?根据最新拉的清单,这包括用于浓遇(Nespresso)和多趣酷思(Nescafé Dolce Gusto) 系统的星巴克胶囊、家享和餐饮服务渠道中的全豆、烘焙研磨咖啡和速溶星巴克咖啡、K-Cup咖啡胶囊、奶精等。
有意思的是,在今天两家公司共同发布的通报中,还提及到了一个在最初合作中并不包括的品类——星巴克即饮咖啡。据称,雀巢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了星巴克的这一业务,最近在东南亚和大洋洲市场推出了一系列即饮咖啡饮料。
“通过双方的专识以及雀巢的分销 *** ,两家公司共同开发了新的创新产品,推出了新的产品规格的和把品牌带到了新的市场。”通报中说。
今天,雀巢CEO施奈德 (Mark Schneider)表示,两家公司都对共同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都坚定地致力于发展这项业务。
“结果表明,两个团队之间的出色合作是基于共同的价值观,以及致力于实现供应负责任且可持续采购咖啡的承诺。”他说,期待着将两者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向新的高度。
星巴克新帅纳思瀚 (Laxman Narasimhan)今天则表示,“全球咖啡联盟”的成立使两家公司能够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优势。
“事实证明,这一点在过去五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说,相信星巴克品牌在这一领域仍然“存在巨大的机会”,并期望该业务能够继续增长,通过联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在看到两位掌舵人都为结盟的表现和必要性定调后,外界现在更关注双方下一步的“抱团”重点。
今天,雀巢和星巴克给出了一些线索。在上述通报中,两家公司表示,将继续加强业务并通过创造新的“咖啡时刻”来发展星巴克品牌,其中的一个目标是通过冰咖和时令咖啡(cold and seasonal coffees)来抓住新的机遇。
“这两个类别主要由年轻消费者驱动。”通报说,联盟将开发家外项目和解决方案,并将继续创新和带来新的咖啡体验。
落地
尽管通报没有特别提及中国,但是显然这个联盟不可能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咖啡市场中闲着。
今天,在一家头部电商平台,小食代搜索“星巴克”,结果首位返回的是星巴克运营的官方旗舰店,其次就是雀巢运营的“星巴克家享咖啡”旗舰店,前者有473万粉丝,后者则有128万粉丝。
其中,在“星巴克家享咖啡”旗舰店中,出售的产品包括了声称的星巴克“门店同款咖啡豆”、咖啡粉、速溶咖啡以及多种口味的咖啡胶囊。
这些产品以外,双方合作的另一种形态也越来越被国内消费者察觉,这就是面对中国消费者推出的,针对店外消费场景提供体验的“星巴克咖啡服务”。
资料显示,“星巴克咖啡服务”基于星巴克与雀巢的全球咖啡联盟,由雀巢开展运营。其中的经营工作据称由经过雀巢认证和监督的第三方团队进行。据该服务的官网说明,它包括了全服务模式和自助模式两种模式,并已“开放”到全国53个城市,即招徕这些市场的营业场所和公司让其进驻。
今天,小食代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不少网友也曾围绕身边的“星巴克咖啡服务”发表讨论。例如,有多地的网友晒出“学校里开星巴克”的图片,也有在公司的打工人、在医院看病的网友晒出了他们见到的星巴克饮品——在星巴克标识下方的显著位置均可见到“星巴克咖啡服务”字样。
“我们的咖啡和星巴克门店的一样,全部用同样的100%阿拉比卡咖啡豆制成。”该服务的官网说,“星巴克咖啡服务”是以咖啡角形式进入一些指定场所的,这包括了酒店、办公室、大学、4S店、售楼处、休闲娱乐等场景。
尽管并未单独披露有关业务的收入,但是可以肯定是,星巴克产品在带动雀巢在华业绩。根据雀巢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期内大中华大区咖啡实现了低个位数的增长,主要受速溶咖啡和星巴克产品的拉动。
雀巢星巴克联手开拓中国家用咖啡市场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涂端玉)昨日,雀巢宣布与星巴克结成的全球咖啡联盟正式发力中国市场,这意味着星巴克咖啡产品首次正式进入家用场景及店外渠道。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中国咖啡行业已变成‘红海’一片,巨头们采取多品牌多场景模式发展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劲敌变盟友,星巴克、雀巢联姻争夺中国市场不管是雀巢还是星巴克,都希望能够通过咖啡联盟将星巴克的产品与服务延伸到店外。
文丨《中国企业家》记者 谢芸子
编辑|徐昙
图片来源丨被访者
星巴克和雀巢虽然都是咖啡巨头,长期以来,泾渭分明地占据着现磨咖啡和速溶咖啡领域。他们的联盟,不是单纯的产品合作,更像“空间的拓展”。
2019年8月8日,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罗世德与星巴克中国董事长王静瑛共同按下按钮,咖啡豆流进了一个寓意为“家”的小房子,房间一侧随即展开一面新品陈列墙。至此,雀巢与星巴克全球咖啡联盟正式登陆中国,而双方共同推出的系列产品也瞄准了家庭消费场景。
在2018年8月花费了71.5亿美元收购星巴克门店以外的零售业务后,2019年2月,雀巢陆续在欧美、日韩地区推出了“星巴克家享系列”新品,而今,雀巢也意图将其推广至中国。从双方公布的资料可以获悉,“星巴克家享系列”共含21款产品,包括烘焙咖啡豆、研磨咖啡粉以及与奈斯派索和雀巢咖啡多趣酷思咖啡机配套开发的星巴克咖啡胶囊。
言简意赅,就是雀巢的咖啡机装上了星巴克的胶囊,而原本只能在星巴克门店内买到的咖啡豆等产品,也在通过雀巢的强大渠道官方销售。乍一看,就像是雀巢的“壳”拥有了星巴克的“内核”,当然一切并不仅限于此。
在罗世德看来,推出家用咖啡服务只是双方联手的之一步。从2019年的之一季度财报来看,家享系列也的确为雀巢带来了明显的营收,但该系列在国内市场却没有激起太大水花。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家用咖啡机依然小众,但没有人能预料到下一个争夺的场景,时间或许会使局面发生改变。
2019年6月1日,星巴克中国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将原有业务重组为“星巴克零售”和“数字创新”两大业务单元,并称要将全部的重心都放在对“第三空间”(除家庭、公司之外的另一个空间)与“第四空间”(即通过外卖更深介入消费者生活的店外业务)的发展上。而在“第三空间”的门店外,星巴克也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加大对自助咖啡机的投入,使得消费者能够在不同的场景随时享用星巴克的服务,当然这项仅限于中国的一线城市。
“通过联手,星巴克将研磨咖啡上的品牌优势和雀巢于零售业的渠道优势相结合,而中国的咖啡市场潜力巨大,这仅仅是个开始。”王静瑛告诉《中国企业家》。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对于雀巢还是星巴克,中国都是除北美地区以外不得不重视的第二大战场,而在新的战役,必须双赢。
昔日的竞争对手
2018年8月28日,雀巢与星巴克曾联合发布声明,雀巢以71.5亿美元获得星巴克零售业务(主要是包装咖啡和茶饮品牌),这个协议最初在同年5月提出,也是雀巢目前为止的第三大收购项目。
为什么是雀巢与星巴克联合?曾有不少人对双方的这一行为产生过疑问,毕竟二者总有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甚至曾是昔日的对手。
1980年,雀巢进入中国市场,并迅速在速溶咖啡领域占据领头羊的位置。“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这句广告词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也使得“1+2”的速溶咖啡抢占了中国消费者的心智。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雀巢在中国的发展也遇到了对手。1999年1月,星巴克在北京国贸开出中国市场的之一家门店,其所代表的美国文化快速捕获了一批精英白领和时尚人士,现磨咖啡也逐渐成为品味“高于”速溶咖啡的代表。
但不能否认的是,哪怕是在消费升级的大浪潮下,速溶咖啡仍然是中国咖啡市场的主流,占据近70%的市场份额。然而也正是在2017年,速溶咖啡的增长陷入停滞阶段。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咖啡市场的规模达到1628.8亿元,增长率为39.9%,然而相比势头正旺的现磨咖啡业态,速溶咖啡的增长速度仅为2%~3%,同时雀巢咖啡也在这一财年业绩不佳。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公开表示:“2017年的有机销售增长在指导范围内,但低于公司预期目标,尤其是年末的销售势头偏弱。”
这样的情况下,雀巢开始自发性寻求变革,首先就是对旗下产品进行升级。
2018年,雀巢推出“金牌咖啡”系列,称这款速溶咖啡的口感与一杯现磨咖啡无异;2019年夏天,雀巢又在金牌咖啡的基础上推出了特调果萃系列。遗憾的是,这样的升级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足够强的感知。彼时瑞幸的势头正盛,其主打的外带咖啡业务甚至倒逼了星巴克的数字化变革,而对于速溶咖啡,消费者的之一印象依然是“低端”与“廉价”,或也正因此,雀巢选择收购星巴克的零售业态。
在睿意德租赁业务中国区总经理杜斌看来,星巴克是雀巢更好的选择,至少在目前的现磨咖啡市场,星巴克老大的地位还无人可以撼动。
从整个市场的发展来看,速溶咖啡的比例减少是大趋势,杜斌认为,历史不会倒退,在未来的发展中,雀巢将面对来自更多现磨咖啡、精品咖啡品牌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收购星巴克的零售业务至少能提升产品的美誉度。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罐装即饮咖啡市场的竞争也在加剧。
2018年,可口可乐以51亿美元收购了COSTA。2019年之一季度,双方在英国联合推出COSTA首款罐装产品,其糖分减少了30%,符合健康趋势。在2019年下半年,可口可乐也计划陆续将该款产品引入更多市场。而在中国,罐装咖啡也绝对会与现磨咖啡一起瓜分速溶咖啡,也就是雀巢咖啡的市场份额。
一直以来,雀巢在即饮咖啡市场也处于领先地位,在这一领域,雀巢与星巴克似乎也是绝佳的搭配。遗憾的是,早在2016年,星巴克就选择了与另一零售巨头——康师傅合作。合作3年来,康师傅陆续推出了瓶装星冰乐、星倍醇、派克黑咖啡等系列产品,皆深受消费者喜爱。某星巴克内部人士也告诉记者,未来在罐装咖啡领域,星巴克与康师傅的合作将更加紧密。
也就是说,雀巢与星巴克依然有竞争的存在,但对于星巴克而言,罐装即饮的重要程度远低于现磨咖啡业务。或也正因此,星巴克与雀巢合作的之一步选择了家用咖啡市场,“毕竟在有竞争关系的业务领域,合作无法真正保障各自利益。”杜斌说到。
家用咖啡机的未来?
那么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家用咖啡机究竟能有多大市场?
在雀巢的回应中,胶囊咖啡的市场增速明显,且在2006年,雀巢针对轻度咖啡爱好者推出的子品牌多趣酷思,所制成的咖啡已能让消费者在家也能喝到比速溶咖啡更好喝的、口味统一的产品。
雀巢中国相关负责人也向《中国企业家》透露,胶囊咖啡是雀巢咖啡业务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其双位数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其他业务的“个位数增长”。此外,欧睿国际也曾发布报告,预计未来5年,胶囊咖啡的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9570万元上涨到2022年的1.87亿元,增幅约95.4%。
至少从数据来看,胶囊咖啡在中国的市场增长极其迅速,中国消费者对于在家庭场景中喝到口味更好的咖啡诉求已经非常明显。
“很多人认为外带咖啡、或者说外送咖啡会极大的抢占家用咖啡机的市场份额,但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在朗然资本合伙人潘育新看来,外送咖啡业务的繁荣促进了整体中国咖啡市场的发展,家用咖啡机的形式绝对不会被外卖咖啡所取代,胶囊咖啡也更加便宜,原来饮用速溶咖啡的人群也会消费升级。
“我们相信消费者在不同场景,都有消费高品质咖啡服务的需要。”雀巢相关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在她看来,不管是雀巢还是星巴克,都希望能够通过咖啡联盟将星巴克的产品与服务延伸到店外,快节奏的都市白领也已成为了胶囊咖啡机的目标消费人群。
在该人士的介绍中,雀巢的咖啡机也可以在办公室、酒店、餐厅等不同场景中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星巴克”将以自助式或服务式的“咖啡角”形式进入这些场景。有趣的是,在2019年6月,瑞幸也将触角涉及到这一领域,有相关人士曾对《中国企业家》表示,自万家门店的计划后,瑞幸也在筹备自助咖啡机项目“瑞即购”。
“我们很高兴看到行业竞争对手们进入这个市场”,雀巢认为,未来中国的快消及餐饮市场将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个例子是,在日本、韩国,人均年消费咖啡300杯,这个数字在中国大陆地区只有4~6杯。王静瑛也承认,尽管星巴克在中国已有20年的发展经验,但中国的咖啡市场仍然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也因此,星巴克中国会在未来不断加大投资,特别是在第四空间。
而在线上消费场景外,自助咖啡机或者家用咖啡机将是实现多场景服务的关键。
星巴克的图谋
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雀巢与星巴克的合作称得上是双赢,至少在门店外的零售业态,起到了资源整合的作用。
潘育新认为,对于星巴克而言,雀巢更像是一个“ *** 商”的身份,其30年积累的大量渠道是一笔宝贵财富。且与星巴克不同,雀巢更早打通了天猫、京东的线上零售,并与巨头合作,拥有一定的零售终端数据。
除此之外,星巴克将门店外零售业务(非即饮)“打包”给雀巢的主要原因,也是希望在剥离“次重要”业态后,能有更多精力在其擅长的领域上蓄力。
实际上,在全球市场,星巴克近年来的日子并不太好过。在2018年之一季度的财报中显示,星巴克的同店销售额仅增长了2%,远低于市场预期,也因为在北美市场的疲软,星巴克开始将目光更多投向中国。但在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浪潮也给予了星巴克巨大的压力,“互联网咖啡”的代表瑞幸咖啡用巨额的补贴与新的店型快速打开市场,并在两年内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截至目前,瑞幸的门店数近3000家。
这一切都使得星巴克不得不加快数字化的脚步,之一反应就是调整在中国市场的运营策略,加快开店速度,并与阿里巴巴合作,接受其数字化的赋能改造。
2018年9月,星巴克正式与饿了么合作,开通专星送服务。但星巴克一直以来“稳扎稳打”的节奏,却使其在这次自发性的变革中饱受诟病。早前,曾有消费者向记者坦言,“专星送的配送费用昂贵、骑手在线下扎堆取餐影响门店的服务”。在更多人看来,一直专攻线下服务的星巴克并不擅长做线上的配送服务。
“门店的线下运营讲究的是服务,但线上的外卖业务则讲究的是杯数、是数量。”某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段时期的沉寂与被质疑后,星巴克的数字化进程终于加快赶上。
2019年5月,星巴克正式推出“在线点,到店取”的啡快服务,并率先于北京、上海两地约300家门店试点上线。如今,这一服务已覆盖至北京、上海、杭州、南京4个城市的1300家门店,且星巴克陆续对各大门店进行改造,设置骑手休息、等餐区域,这也极大加快了配送效率。
且在组织架构上,星巴克也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将之前的业务重组为“星巴克零售”以及“数字创新”两大板块,提升了管理者的能动性。
可以肯定的是,进入2019年以后的星巴克中国,发展的速度逐步加快。最新的数据显示,星巴克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门店数已达到3900家。在2018年的采访中,星巴克相关工作人员还曾向《中国企业家》记者表示,“星巴克的专星送配送服务更多出于尝试阶段”,但从目前的成效看,星巴克2900家门店均已开通该项服务,且配送速度、服务态度并不比瑞幸差。
而在接下来,星巴克开店的速度仍需加快。星巴克曾计划于2022年之前,在全国门店数量扩张至6000家,入驻230个城市。这就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星巴克将更多下沉到三、四线甚至更低线的城市。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下沉并不容易。
杜斌认为,目前中国的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能力与品牌认知都已有了较大的提升,且从结果来看,瑞幸也已进入部分低线城市,且相比星巴克,瑞幸的门店面积更小、对人员的要求也更低,因此在下沉的过程中就会更灵活,或能先于星巴克抢占消费者心智。但一直以来,星巴克的发展都相对稳健,且在市场下沉的过程中,星巴克与雀巢的合作优势或能体现,至少在门店和产品都无法触达消费者之前,雀巢独有的供应链以及分销体系能起到重要作用,可率先布局相应的星巴克产品。
美国时间8月28日周二,咖啡巨头雀巢与星巴克在官网发表联合声明称,雀巢以71.5亿美元收购星巴克零售咖啡业务,雀巢将获得永久性的全球营销权,能在星巴克门店以外销售包装消费品等星巴克产品。
星巴克“卖卖卖”
两家公司今年5月宣布达成71.5亿美元的协议。根据协议,雀巢将获得星巴克及其子公司(Seattle’s Best Coffee、Starbucks Reserve、Teavana、, Starbucks VIA和Torrefazione Italia)产品的全球营销权。
其中,雀巢的Nespresso和Dolce Gusto咖啡胶囊系列将使用星巴克品牌。声明还指出,由于此次交易,美国和欧洲(主要来自西雅图和伦敦)约500名星巴克员工将加入雀巢。
双方于8月28日宣布完成交易,这使雀巢获得在星巴克门市以外全球行销星巴克产品的永久权利。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Kevin Johnson表示,此次与雀巢联盟,是星巴克增长的重要战略里程碑,能够帮助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品牌,并为股东带来长期的价值创造。
雀巢首席执行官Mark Schneider则称,这一协议的迅速完成为抓住更多的增长机会铺平了道路。
不涉及星巴克门店
根据协议,这两家咖啡巨头之间的任何交易都不会涉及到总部位于西雅图的超过28000家星巴克连锁咖啡店。
此前,星巴克曾向卡夫食品授权销售包装咖啡,但在2011年终止了该协议,将该业务交给了私人控股的Acosta公司。此项协议仅涉及星巴克咖啡店以外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在超市出售的包装型咖啡(咖啡豆、速溶咖啡等零售业务)和饮料业务。
雀巢将获得在全球相关渠道推广、销售、分销星巴克、Seattle’s Best Coffee、星巴克臻选、茶瓦纳、星巴克VIA、Torrefazione Italia袋装咖啡和茶的权利。
雀巢将向星巴克支付71.5亿美元的先期付款,作为全球咖啡营销协议的一部分。
星巴克零售咖啡业务年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而Cowen分析师此前表示,这笔交易可能会使星巴克税后净赚38亿美元。这是基于星巴克的营业收入,但不包括K-Cups,以及最近为Keurig Green Mountain支付的费用。
星巴克还表示,计划将这笔收益用于加快股票回购。该公司表示,目前预计2020财年结束之前将通过股票回购和派息的形式向股东返还近200亿美元。雀巢预计此项交易将从2019年开始对其每股盈利和有机增长目标做出贡献。星巴克则表示,预计此项交易最迟将从2021财年开始对其每股盈利做出贡献。
星巴克也正在展开近年来更大规模的业务精简和调整。比如:去年11月,它以3.84亿美元向雀巢竞争对手联合利华出售其茶叶品牌Tazo。此外还关闭了销售不佳的Teavana零售商店。未来,或将专注咖啡烘焙业务和中国市场。
今年以来,星巴克股价一度承压。在公布与雀巢联手后,股价出现小幅收涨。
雀巢近两年收购举动不断
对于雀巢而言,此次交易的完成不仅为它带来了星巴克在美国和欧洲的约500位员工,更是能够有力提振其北美地区的业务。
目前,雀巢是全球更大的咖啡公司。Nespresso和Nescafé是雀巢咖啡业务中两大知名品牌。2017年雀巢销售收入为898亿瑞郎,其中咖啡业务约为93亿瑞郎。
不过,其美国业务一直表现平平,令雀巢颇为忧心。早在去年,雀巢就曾同意斥资不超过5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加州Oakland的蓝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68%股份,只为巩固美国市场。
雀巢集团创立于 1867 年,总部位于瑞士,是全球更大的食品制造商,旗下拥有超过 2000 个品牌, 产品包括咖啡和茶等饮料、营养保健产品、乳制品和冰淇淋、预制食品和烹调品、宠物食品、巧克 力和糖果、瓶装饮用水等。
雀巢是全球著名的咖啡生产商,拥有“雀巢咖啡”和Nespresso两大咖啡品牌。“雀巢咖啡”是全球知名的速溶咖啡品牌,远销180多个国家,每秒钟的销量高达近5500杯。Nespresso则主要销售胶囊咖啡,拥有超过600家实体店,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每天的客流量高达465,000人次。
1938 年公司研发并推出了速溶咖啡,二战期间销量大幅增长。1947 年公司与主要生产汤料与调味 料的 Alimentana 公司合并,并在第二年推出雀巢冰爽茶。20 世纪 60 年代,公司通过收购进入冰 淇淋、冷冻食品等领域,并扩大了乳制品、咖啡等传统业务。1969 年公司通过收购法国饮用水品 牌 Vittel 开拓了饮用水业务。
雀巢近两年收并购举动不断,旨在深耕咖啡市场。
去年,雀巢以不超过4.25亿美元收购价获得加州Oakland的第三波精品咖啡代表蓝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68%股份,以加强美国业务。这一收购举动迅速成为当时坊间大热话题。
对雀巢而言:Blue Bottle Coffee的股权收购完成,标志着雀巢将凭借一个速溶咖啡与胶囊咖啡的标志性品牌,正式涉足快速增长的精品咖啡连锁店市场。拥有Blue Bottle Coffee品牌,巩固了雀巢在全球更大的咖啡市场——美国咖啡市场的地位,更依托其在日本市场的成功运作打开通向其他国际市场的通道。另外,此举还为在大规模线上销售精品即饮饮品及烘焙和研磨咖啡产品提供了良机。
平均一家蓝瓶咖啡店价值1500万美元,近亿人民币,难怪那么多“大咖”对此表示震惊。
咖啡行业的规模和吸引力
雀巢集团本身对于发展咖啡业务的决心毋庸置疑。去年,该公司就已经表明,会越来越多地将资本支出用于推动高增长食品和饮料产品类别,尤其是咖啡、宠物食品、婴儿营养和瓶装水产品上。雀巢对咖啡业务的布局坚定不移,“没有人质疑咖啡行业的规模和吸引力。”
不过在新零售发展背景下,中国不少本土咖啡品牌开始崛起。瑞幸咖啡、连咖啡等新零售品牌频获资本青睐,O2O打法,提供外卖快送服务,也改变了中国消费者对咖啡的消费方式。
10月14日,雀巢星巴克全球咖啡联盟(以下简称全球咖啡联盟)宣布,推出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星巴克随星杯超精品速溶咖啡。这一系列新品在口味、工艺、包装等方面均实现突破,已于本月在星巴克家享咖啡天猫旗舰店、星巴克家享咖啡京东旗舰店正式上市,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也能享用一杯更爱的星巴克咖啡。
近些年,中国咖啡市场增长迅速,消费者对咖啡的品质及口味提出更高要求,饮用场景也随着咖啡的日常化不断丰富。作为雀巢星巴克全球咖啡联盟的战略性新品,星巴克随星杯超精品速溶咖啡可实现超快溶解,自由搭配水、牛奶或其他饮品,让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畅享个性化美味。
据介绍,星巴克随星杯专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新品研发过程中,通过2次大规模中国消费者口味测试及精品速溶咖啡市场研究,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在瑞士和美国先后开展4次大型生产测试确定产品工艺;最后由全球资深咖啡测评专家针对99款样品进行品尝、甄选,方才确定最终口味。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新品上市,针对星巴克随星杯的“回星转益”回收项目也将同步启动。“回星转益”回收项目将在全国开启线上预约渠道,并同步入驻5个城市的25家星巴克门店。购买星巴克随星杯可获得由回收材料制成的专用回收袋,消费者可以在星巴克家享咖啡“回星转益”小程序内预约快递免费上门收取,也可将使用后的星巴克随星杯送至指定星巴克门店。每次回收行动都可累计积分以抽取礼品。回收的星巴克随星杯将由国际标准认证的环保组织进行专业再利用,获得二次生命。此项目贴心地了打通线上线下双渠道,覆盖全国范围,鼓励每一位消费者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这是全球咖啡联盟联手践行可持续发展承诺的又一关键举措。
雀巢大中华区咖啡业务资深副总裁何文龙表示:“作为首批公布净零碳排放路线图的企业之一,雀巢承诺到2025年实现100%包装可循环再生或可重复使用。‘回星转益’回收项目是助力雀巢实现这些可持续目标的重要一步。”
深耕咖啡市场多年,雀巢和星巴克共同见证了中国咖啡文化的更迭与升级。2019年,全球咖啡联盟发布关于星巴克家享咖啡的合作,此后成长迅速。2021年上半年,星巴克家享咖啡产品增长16.7%,在79个市场的销售额达到14亿瑞郎。全球咖啡联盟在华表现尤其亮眼,自上市以来陆续推出胶囊咖啡、烘焙咖啡豆、研磨咖啡粉、精品速溶咖啡、挂耳咖啡等,并在多个品类引领增长。
“过去几年,星巴克家享咖啡在中国市场成功推出了非常丰富的产品组合,”星巴克亚太区渠道发展副总裁韩大卫(David Hanson)表示,“此次通过推出星巴克随星杯,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星巴克在华业务,开发新的渠道和平台,将高品质的星巴克咖啡带给更多中国消费者。
【作者】 赵兵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