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卫生健康
最近的河豚新鲜肥美?
当心!千万别吃!有剧毒!
这种毒素0.5mg即可致死!
河豚引起的食物中毒
过去也曾发生多起
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案例
此前案例
惠州男子自行加工河豚后食用
紧急送医抢救
来自惠州的范先生是位餐馆老板,去年4月下旬,朋友送了他一条河豚。范先生自行加工后食用,觉得比较腥,仅吃了一点就放下了。半小时后,范先生感觉手脚发麻,活动不便,说话、呼吸都有点困难,忙叫家人驾车直奔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急诊医生赶紧给予范先生紧急气管插管后,直接送到ICU抢救。据医生介绍,当日凌晨患者入院时,自主呼吸基本停止,昏迷,四肢软瘫。
好在经抢救后,范先生度过了这次危机。
2016年5月
深圳一市民吃河豚中毒身亡
2016年5月,深圳宝安西乡街道发生了一起食用河豚中毒事件,虽然事发后当事人被紧急就医,但仍然不治身亡。
根据西乡街道办通报,当事人冯某从集贸市场鱼档购买河豚后至某食府进行加工处理。食用后即出现了中毒状况,一直昏迷不醒被送往宝安人民医院进行急救。到达医院时,冯某已经没有了自主呼吸,医院方面进行了抢救,但终因中毒过深,于24日晚9点离世。
令人痛心的事例
一次一次再提醒我们
千万别贪这一口
河豚毒素实在是太强了!
最快1.5小时可致死
每年初夏开始
南方沿海、沿江的人
吃河豚中招尤其多
不少网友也表示有吃河豚的习惯
但要提醒大家
河豚身上的毒素
毒性比氰化钠强1000倍
0.5毫克就足以致人死亡!
除此之外
河豚身上的毒素有以下几个特点
▼
01 河豚身上毒素
无法通过烹饪进行破坏
这种致命的河豚毒素,不管怎么清洗,或是把厨房里煎炸烹煮等十八般武艺全部用上,都不能将其毒素破坏。
再者,河豚家族很庞大(全球大约有121种,中国沿海就有40多种),品种不同,带毒的部位也不一样。
通常来说,河豚的皮肤、内脏、卵巢、肝脏全是毒素。有些种类的河豚,鱼肉里并没有河豚毒素,但被杀死后,内脏中的毒素却可能渗入肌肉。
02 中毒发病后4-6小时内就可能死亡
最快是1.5小时
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会迅速麻痹人类的神经系统,所以中毒的人会全身麻痹、瘫痪、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的会呼吸衰竭而死亡。
中毒过程急速而剧烈,潜伏期只有10分钟至3小时,发病后4-6小时内就可能死亡,最快是1.5小时。
一旦中毒,一定要尽快,1个小时内就医,通过肠道灌洗等治疗来清除毒素,千万别耽误救治的更佳时机。
03 中毒后没有特效药
此外,目前临床上根本没有特效的解毒药,医生往往只能帮患者催吐、洗胃、大量补液、导尿等,尽快地排出毒素。统计显示,河豚中毒是全国动物类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非常高。
多年来中国的政策
一直是严禁食用河豚的
不过,由于太多人“偷着吃”,到了2016 年,国家农业部和食药监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给人工养殖的“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这两个品种解了禁。
此次解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解禁,并不允许市场上售卖河豚活鱼及整鱼,只能是经过加工的河豚鱼。
养殖河豚鱼可食用部分为皮、肉可带骨。精巢(鱼白)、鱼卵、眼、肝脏等部分仍不可售卖,加工部位的废弃物需妥善处理。
也就是说
消费者买到的应该是这样的
(只有皮、肉可带骨的冰鲜或冰冻包装)
▼
也不是任何人想养就养,想卖就卖,想加工就加工,该通知对河豚养殖基地、加工企业、加工人员、安全加工技术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规定,河豚加工产品的包装上还要附带二维码,出了事可以立即溯源追踪。
除此之外,其他养殖的河豚活鱼、野生河豚,都禁止加工经营!
总之大家切记:不购买、不自行捕捞和食用野生河豚,不购买、不食用未经国家审批的企业加工的河豚整鱼。
此外
春天来了
又到了万物生长的季节
可选择的食物也越来越多
其实除了河豚之外
这些东西也不能吃!
特别提示
留心食物中毒表征
一旦出现恶心、腹痛、腹泻
发热等不适症状时
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
尽快就近就医
并保留可疑食物
如发现违法违规经营食品行为
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 ***
“12345”、“12315”
快转发告诉更多人
免得中招!
来源/人民网科普、深圳大件事、深圳疾控、广东疾控、深圳卫健委、央视新闻
上海正规超市公开售卖河豚,靠谱吗?“正规超市里有河豚,可以卖吗?”最近,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部分生鲜超市不仅销售冰鲜河豚,还有以河豚为主角的预制菜。
某生鲜超市在售的河豚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很多人印象里,河豚虽然是春菜,但鲜美只在想象中,因为河豚有剧毒,若加工不当,食用后很容易中毒并导致死亡,此前也有报道称,市场禁止河豚销售。那么,为什么有商家公开售卖河豚呢?
“国家从2016年9月起,就有条件放开河豚养殖和销售了。”记者联系到在售河豚的供应商、江苏某渔业企业相关业务负责人卢强,他提供了有关河豚养殖、加工的文件和该企业的经营资质。
记者看到,2016年9月发布的《农业部办公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实提出,符合条件的河豚可以养殖和上市销售。
农业农村部官网文件
具体来看,《通知》明确,养殖河鲀鱼源的基地要备案且养殖的河鲀要经过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后,才能销售。加工河豚企业须满足三个条件:加工企业有经备案的河鲀鱼源基地;具有河鲀加工设备和技术人员,具备专业分辨河鲀品种的能力,熟练掌握河鲀安全加工技术;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制度和卫生管理制度。
《通知》还指出,对外销售的河鲀加工产品要提前进行包装,包装上附带可追溯的二维码,并标明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等信息。
允许上市的河豚必须加工后包装销售,并附有追溯码↑
《通知》也对部份河豚说“不”:禁止经营养殖河鲀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鲀整鱼;禁止加工经营所有品种的野生河鲀。
卢强解释,《通知》里的“河鲀”正是消费者所称“河豚”的学名。河鲀外形似“豚”,又常在河口一带活动,所以在江浙一带称为“河豚”。他们通过生鲜超市销售的是《通知》所说的暗纹东方鲀,来自企业自有的备案养殖基地,“暗纹东方鲀比较适合熬汤或红烧,而红鳍东方鲀可以用作刺身。”还有,《通知》所称的“加工”,是指上市销售的河豚仅限鱼肉、鱼皮和鱼骨,其余部位要提前加工处理掉。
从卢强提供的材料看,其所在企业具备《通知》所要求的资质,在售的河豚外包装上也有追溯二维码。“扫一扫”后,能看到产品的种鱼孵化批次、鱼源基地及加工企业的编号等信息。
“扫一扫”追溯码的结果(摄于2月24日)
“符合条件的河豚确实可以销售,而不符合条件的销售行为始终处在严格监管之下。”监管部门一线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违规行为包括销售野生河豚、活体河豚、无法提供追溯信息的河豚等。此前,在市场监管部门公示的典型案例中,就包括违规销售河豚。如,2021年4月,金山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辖区一农贸市场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有摊主的鱼缸里有23条活体暗纹东方鲀在售,当事人无法出示该批次河豚鱼养殖基地备案凭证、进货记录以及销售备案凭证。最终,涉案摊主被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和涉案河豚,并处罚款12万元整。
业内人士提醒,市场上合法销售的河豚应该是经过加工的,只有皮、肉(可带骨)的冰鲜或冰冻包装,并附有追溯二维码。备案过的养殖企业名单可通过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官网查看。消费者若在市场上看到河豚,可要求经营者出示销售资质并查看包装上的追溯码,如果有资质且能追溯,可以放心选购;如果发现资质不全或无法追溯,可向监管部门举报,切勿轻易购买食用。
符合条件的河豚可以上市销售,但民间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买回家的河豚安全吗?
“国家发布《通知》的初衷,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让消费者能放心吃河豚。因为以前禁止销售河豚时,也有商家偷偷摸摸地卖。现在,通过明确条件,能从源头保护消费者安全。”卢强说,河豚鱼含有的河豚毒素确实是剧毒,但也是极具医疗价值的生物碱,可以作为高级 *** 和镇痛药物,所以在全球范围,人工养殖河豚并不稀奇。不过,医疗科研使用的河豚与供应消费市场的河豚不一样。《通知》明确,上市销售的河豚所含河豚毒素不得超过2.2毫克/千克。
他进一步解释:“以我们销售的暗纹东方鲀为例,由自己培育的种苗孵化而成。种苗经过几代培育,一直在进行控毒处理。可以说,最终养殖成熟的河豚已不再具备使人中毒的河豚毒素。这些河豚上市前又根据《通知》进行了加工,去除内脏等部位,确保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是安全的。”消费者正常烹饪即可。
拼死吃河豚?上海正规超市公开售卖河豚,靠谱吗?“盒马里有河豚,可以卖吗?”最近,有网友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询问。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部分盒马门店不仅销售冰鲜河豚,还有以河豚为主角的预制菜。
盒马鲜生在售的河豚鱼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很多人印象里,河豚虽然是春菜,但鲜美只在想象中,因为河豚有剧毒,若加工不当,食用后很容易中毒并导致死亡,此前也有报道称,市场禁止河豚销售。那么,为什么有商家公开售卖河豚呢?
能卖吗?
符合条件可以卖,已经开售近7年
“国家从2016年9月起,就有条件放开河豚养殖和销售了。”记者联系到盒马河豚的供应商、江苏中洋鱼天下零售业务负责人卢强,他提供了有关河豚养殖、加工的文件和该企业的经营资质。
记者看到,2016年9月发布的《农业部办公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实提出,符合条件的河鲀可以养殖和上市销售。
文件来源:农业农村部官网
具体来看,《通知》明确,养殖河鲀鱼源的基地要备案且养殖的河鲀要经过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后,才能销售。加工河鲀企业须满足三个条件:加工企业有经备案的河鲀鱼源基地;具有河鲀加工设备和技术人员,具备专业分辨河鲀品种的能力,熟练掌握河鲀安全加工技术;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制度和卫生管理制度。
《通知》还指出,对外销售的河鲀加工产品要提前进行包装,包装上附带可追溯的二维码,并标明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等信息。
允许上市的河豚必须加工后包装销售,并附有追溯码
《通知》也对部分河豚说“不”:禁止经营养殖河鲀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鲀整鱼;禁止加工经营所有品种的野生河鲀。
卢强解释,《通知》里的“河鲀”正是消费者所称“河豚”的学名。河鲀外形似“豚”,又常在河口一带活动,所以在江浙一带称为“河豚”。他们通过盒马销售的是《通知》所说的暗纹东方鲀,来自企业自有的备案养殖基地,“暗纹东方鲀比较适合熬汤或红烧,而红鳍东方鲀可以用作刺身。”还有,《通知》所称的“加工”,是指上市销售的河豚仅限鱼肉、鱼皮和鱼骨,其余部位要提前加工处理掉。
从卢强提供的材料看,中洋鱼天下具备《通知》所要求的资质,在售的河豚外包装上也有追溯二维码。“扫一扫”后,能看到产品的种鱼孵化批次、鱼源基地及加工企业的编号等信息。
“扫一扫”追溯码的结果(摄于2月24日)
“符合条件的河豚确实可以销售,而不符合条件的销售行为始终处在严格监管之下。”监管部门一线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违规行为包括销售野生河豚、活体河豚、无法提供追溯信息的河豚等。此前,在市场监管部门公示的典型案例中,就包括违规销售河豚。如,2021年4月,金山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辖区一农贸市场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有摊主的鱼缸里有23条活体暗纹东方鲀在售,当事人无法出示该批次河豚鱼养殖基地备案凭证、进货记录以及销售备案凭证。最终,涉案摊主被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和涉案河豚,并处罚款12万元整。
业内人士提醒,市场上合法销售的河豚应该是经过加工的,只有皮、肉(可带骨)的冰鲜或冰冻包装,并附有追溯二维码。备案过的养殖企业名单可通过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官网查看。消费者若在市场上看到河豚,可要求经营者出示销售资质并查看包装上的追溯码,如果有资质且能追溯,可以放心选购;如果发现资质不全或无法追溯,可向监管部门举报,切勿轻易购买食用。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官网公布的部分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名单
敢吃吗?
从观望到接受,销售额连年两位数增长
符合条件的河豚可以上市销售,但民间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买回家的河豚怎么吃?安全吗?
“国家发布《通知》的初衷,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让消费者能放心吃河豚。因为以前禁止销售河豚时,也有商家偷偷摸摸地卖。现在,通过明确条件,能从源头保护消费者安全。”卢强说,河豚鱼含有的河豚毒素确实是剧毒,但也是极具医疗价值的生物碱,可以作为高级 *** 和镇痛药物,所以在全球范围,人工养殖河豚并不稀奇。不过,医疗科研使用的河豚与供应消费市场的河豚不一样。《通知》明确,上市销售的河豚所含河豚毒素不得超过2.2毫克/千克。
他进一步解释:“以我们销售的暗纹东方鲀为例,由自己培育的种苗孵化而成。种苗经过几代培育,一直进行控毒处理。可以说,最终养殖成熟的河豚已不再具备使人中毒的河豚毒素。这些河豚上市前又根据《通知》进行了加工,去除内脏等部位,确保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是安全的。”
卢强说,以前养殖河豚经加工后,主要供应给餐饮企业端,三年前才通过盒马试水零售端,“我们发现,消费者对河豚充满好奇。基地直供零售后,能大幅降低河豚价格,让更多消费者尝到这一水中时鲜,也为品牌拓展市场。”三年来,零售市场的河豚销量增幅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消费者对河豚鱼等春菜兴趣浓厚
“如果加上刀鱼、鲥鱼等同期上市的春季水产,增幅更加惊人。”盒马水产采购李年泰觉得,供应商的数据还比较保守,在零售终端,河豚、刀鱼、鲥鱼这三种“春鲜”上市以来,整体销售同比去年已经增长了441%,部分门店日均销售同比去年的增幅更是达到681%。
他分析,以上增幅既与疫情过后消费全面复苏有关,也与“春菜”概念走红、预制菜业态升温紧密相连,“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不时不食’,尤其苏浙沪的消费者,对‘春菜’情有独钟。除了蔬菜,当令水产也是销售热点。一旦有新品种上市,市场立刻表示欢迎。”他发现,“春菜”概念还从长三角向全国延伸,不少北方、西部地区的消费者也对“春菜”表示出浓厚兴趣,这也成为他们推广河豚等江南春季美味的新机遇。
销量增长还与河豚的销售形式改变有关。今年,盒马除了供应冰鲜河豚,还上架了预制菜。比如,有消费者反馈不知如何将河豚熬出浓稠的白汤,盒马就与中洋鱼天下合作,在冰鲜河豚鱼的包装中增加了用河豚鱼骨熬出的鱼汤包。消费者将鱼与鱼汤同煮,能迅速获得一份热气腾腾的乳白色河豚鱼汤。另一款预制菜则以河豚与宁夏滩羊为主角,主打“鱼+羊=鲜”的概念,同样加热即食。
预制菜大大降低了河豚鱼的 *** 难度
“做成预制菜后,很多当令食材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广泛的客群。比如,我们既卖刀鱼,也卖刀鱼馄饨,前者适合精通厨艺的消费者,后者让‘厨房小白’也能轻松上手,销量都很不错。”李年泰说,希望用新产品和新形态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也为今年的春菜市场增添亮点。
来源:作者:任翀
拼死吃河豚?上海正规超市公开售卖河豚,靠谱吗?来源:上海 *** 辟谣
“正规超市里有河豚,可以卖吗?”最近,有网友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询问。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部分生鲜超市不仅销售冰鲜河豚,还有以河豚为主角的预制菜。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很多人印象里,河豚虽然是春菜,但鲜美只在想象中,因为河豚有剧毒,若加工不当,食用后很容易中毒并导致死亡,此前也有报道称,市场禁止河豚销售。那么,为什么有商家公开售卖河豚呢?
“国家从2016年9月起,就有条件放开河豚养殖和销售了。”记者联系到在售河豚的供应商、江苏某渔业企业相关业务负责人卢强,他提供了有关河豚养殖、加工的文件和该企业的经营资质。
记者看到,2016年9月发布的《农业部办公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实提出,符合条件的河豚可以养殖和上市销售。
农业农村部官网文件↓
具体来看,《通知》明确,养殖河鲀鱼源的基地要备案且养殖的河鲀要经过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后,才能销售。加工河豚企业须满足三个条件:加工企业有经备案的河鲀鱼源基地;具有河鲀加工设备和技术人员,具备专业分辨河鲀品种的能力,熟练掌握河鲀安全加工技术;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制度和卫生管理制度。
《通知》还指出,对外销售的河鲀加工产品要提前进行包装,包装上附带可追溯的二维码,并标明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等信息。
《通知》也对部份河豚说“不”:禁止经营养殖河鲀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鲀整鱼;禁止加工经营所有品种的野生河鲀。
卢强解释,《通知》里的“河鲀”正是消费者所称“河豚”的学名。河鲀外形似“豚”,又常在河口一带活动,所以在江浙一带称为“河豚”。他们通过生鲜超市销售的是《通知》所说的暗纹东方鲀,来自企业自有的备案养殖基地,“暗纹东方鲀比较适合熬汤或红烧,而红鳍东方鲀可以用作刺身。”还有,《通知》所称的“加工”,是指上市销售的河豚仅限鱼肉、鱼皮和鱼骨,其余部位要提前加工处理掉。
从卢强提供的材料看,其所在企业具备《通知》所要求的资质,在售的河豚外包装上也有追溯二维码。“扫一扫”后,能看到产品的种鱼孵化批次、鱼源基地及加工企业的编号等信息。
“符合条件的河豚确实可以销售,而不符合条件的销售行为始终处在严格监管之下。”监管部门一线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违规行为包括销售野生河豚、活体河豚、无法提供追溯信息的河豚等。此前,在市场监管部门公示的典型案例中,就包括违规销售河豚。如,2021年4月,金山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辖区一农贸市场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有摊主的鱼缸里有23条活体暗纹东方鲀在售,当事人无法出示该批次河豚鱼养殖基地备案凭证、进货记录以及销售备案凭证。最终,涉案摊主被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和涉案河豚,并处罚款12万元整。
业内人士提醒,市场上合法销售的河豚应该是经过加工的,只有皮、肉(可带骨)的冰鲜或冰冻包装,并附有追溯二维码。备案过的养殖企业名单可通过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官网查看。消费者若在市场上看到河豚,可要求经营者出示销售资质并查看包装上的追溯码,如果有资质且能追溯,可以放心选购;如果发现资质不全或无法追溯,可向监管部门举报,切勿轻易购买食用。
符合条件的河豚可以上市销售,但民间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买回家的河豚安全吗?
“国家发布《通知》的初衷,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让消费者能放心吃河豚。因为以前禁止销售河豚时,也有商家偷偷摸摸地卖。现在,通过明确条件,能从源头保护消费者安全。”卢强说,河豚鱼含有的河豚毒素确实是剧毒,但也是极具医疗价值的生物碱,可以作为高级 *** 和镇痛药物,所以在全球范围,人工养殖河豚并不稀奇。不过,医疗科研使用的河豚与供应消费市场的河豚不一样。《通知》明确,上市销售的河豚所含河豚毒素不得超过2.2毫克/千克。
他进一步解释:“以我们销售的暗纹东方鲀为例,由自己培育的种苗孵化而成。种苗经过几代培育,一直在进行控毒处理。可以说,最终养殖成熟的河豚已不再具备使人中毒的河豚毒素。这些河豚上市前又根据《通知》进行了加工,去除内脏等部位,确保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是安全的。”消费者正常烹饪即可。
卖了2条野生河豚,结果你想不到河豚味美,不过它却是一种“危险的食物”,因此才有“拼死吃河豚”的讲法。2年前在上海浦东书院镇,一个渔民将2条野生河豚卖给了一名自称“老手艺”的厨师,结果该厨师食用后中毒死亡。而这个渔民也因犯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人民币一千元;违法所得予以追缴。
1
熟客执意买河豚自称烹饪“老手艺”
2年前,也就是2017年6月23日下午,来自安徽的个体渔业从业人员高某将其捕获的鱼类等水产品运至浦东新区书院镇某农贸市场销售。
高某从事捕鱼已有10年,在该农贸市场摆摊也有二三年时间。高某说,当天他打到了2条野生河豚,“本来我要留着自己吃的,这时来了一个熟客,他是个厨师,看到有河豚一定要买,于是就卖给他了。”
那天下午,还有几个渔民和高某一起在菜场摆摊卖鱼。据他们证实,这名厨师以20块钱的价格从高某摊位买了2条河豚活鱼。
当时高某摊位旁边的另外两名摊贩曾好心问这名熟客,会不会烹饪河豚鱼?并告诫他,食用河豚鱼时要清洗干净,没有洗干净的话,是会出人命的。这名顾客答复称:“这个我老手艺了。”
2
支付15万元赔偿款获被害人家属谅解
业内人士说,初夏季节是河豚最毒的时期,特别是体内有鱼卵的雌性河豚。在这个时候,吃河豚鱼尤其需要谨慎。
张某,也就是那名购买野生河豚的厨师,当晚食用河豚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被害人张某符合河豚毒素中毒死亡特征。高某在得知张某食用野生河豚中毒后即逃离暂住地。2018年5月21日,高某主动至安徽省颍上县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庭审中,面对公诉人讯问,被告人高某称,知道野生河豚鱼有毒,是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高某说,自己吃过十几次野生河豚,并没有发生意外,之前也从来没有卖过河豚给别人。事发当天是张某执意要买,结果就发生了意外。
到案后,高某已支付15万元赔偿款,被害人家属向法院撤回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并出具对被告人高某的谅解书。
3
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一审获刑3年
法院认为,被告人高某作为渔业从业人员,明知野生河豚活鱼属于禁止销售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仍向他人销售,造成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后果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及罪名成立,予以支持。被告人高某系自首,依法减轻处罚。审理中,被告人高某对被害人家属进行了赔偿并获得谅解,酌情从轻处罚。被害人张某作为成年人,对食用野生河豚鱼可能造成的人身危险性应当有一定的主观认知,证据表明事发当天两名在场证人均对其进行过相关安全提醒,上述情节一并作为对被告人高某量刑时的酌情考量因素。据此,浦东法院作出了上述一审判决,本案目前已经生效。
提醒:野生河豚禁止销售
作为一种食材,河豚被赞为天下之一鲜,古有“不食河豚,焉知鱼味”的说法。与此同时,河豚本身又带有剧毒。这些极致的特点为河豚的食用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过去,我国禁止河豚流入市场,直到2016年,才“有条件”放开养殖河豚生产经营。
据媒体报道,农业部2016年下发的《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一是品种限制,只有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允许养殖生产经营,且养殖企业须经审核备案。二是销售限制,养殖河鲀应当经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后才能销售。加工企业也应具备规定的条件。三是经营限制,不能经营河鲀活鱼或未加工的河鲀整鱼,野生河豚更是被明令禁止经营。
专家介绍,食用野生河豚存在很大的风险,因为不同品种的河豚毒性大小和带毒的部位都不一样,有的鱼肉带毒,有的鱼皮带毒。而我国沿海的野生河豚有40多种,捕捞上来的品种多种多样,无法一一确定毒性大小和带毒的部位。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作者:王治国
编辑:吴凡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一家4口食用河鲀被送医,1人身亡!河鲀与河豚是同一物种来源:扬子晚报
3月到5月
正是吃河鲀的时节
河鲀虽然鲜美
由此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
3月29日上午,江苏南通启东人民法院对杨某、陶某、沈某犯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案作出一审判决,杨某犯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被处罚金四千元,陶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被处罚金五千元,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被处罚金六千元。
早在2019年12月16日,被告人杨某从被告人沈某经营的海鲜批发门市购进了野生河鲀300斤左右。之后,被告杨某又从被告人陶某的水产批发门市购买了多箱野生河鲀。随后,杨某来到一农贸市场门前,摆摊出售这些购进的河鲀。当地消费者张某从杨某处购买了10多斤河鲀鱼。
当晚,张某及儿子,儿媳,妹夫四人食用烹饪的河鲀后,都出现了中毒症状,一家四口随即被送医抢救。张某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他三人经过治疗脱离了危险。
经南通启东市公安局物证鉴定室鉴定,张某符合河鲀毒素中毒死亡。在庭审中,公诉人指控三名被告销售国家明令禁止加工经营的野生河鲀,此举已触犯刑法。
不少人都有疑问,河鲀与河豚究竟是同一个物种吗?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环境与资源保护中心主任王庆解释,这两个词语应当指的是同一个物种,苏东坡有句诗“正是河豚欲上时”,诗词中使用了月字旁的豚。从生物学上讲,月字旁的豚都是哺乳类的动物,包括江豚,海豚,豚鼠等。
根据2016年国家农业部和食药监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豚和养殖暗纹东方豚加工经营的通知》,目前只有养殖的红鳍东方豚和暗纹东方豚才允许加工食用。
对养殖和加工河豚的企业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加工企业应当有经备案的河豚鱼源基地,具有河豚加工设备和技术人员,具备专业分辨河豚品种的能力,熟练掌握河豚安全加工技术。
王庆介绍,我国不允许销售活体河鲀,野生、活体河鲀也不许出现在市场上。按此规定,现在饭店内吃到的河鲀应当都是宰杀好的。所谓“现场宰杀”都是违法的。
目前,还有些饭店为了逃避查处,通过小巴鱼、大巴鱼来暗指河鲀,进行出售。对于想尝鲜的消费者,务必要去往正规的餐饮店品尝河鲀。如果餐厅不能提供资质证明,千万不要冒着风险尝试。
现在正值长江十年禁捕期
切不可到江边捕捞河鲀
否则将面临法律处罚
来源 | 通讯员 倪栋威 陆春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亚运 综合 南京零距离 (lingjuli2002)
上海正规超市公开售卖河豚,靠谱吗?“正规超市里有河豚,可以卖吗?”最近,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部分生鲜超市不仅销售冰鲜河豚,还有以河豚为主角的预制菜。
某生鲜超市在售的河豚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很多人印象里,河豚虽然是春菜,但鲜美只在想象中,因为河豚有剧毒,若加工不当,食用后很容易中毒并导致死亡,此前也有报道称,市场禁止河豚销售。那么,为什么有商家公开售卖河豚呢?
“国家从2016年9月起,就有条件放开河豚养殖和销售了。”记者联系到在售河豚的供应商、江苏某渔业企业相关业务负责人卢强,他提供了有关河豚养殖、加工的文件和该企业的经营资质。
记者看到,2016年9月发布的《农业部办公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实提出,符合条件的河豚可以养殖和上市销售。
农业农村部官网文件↓
具体来看,《通知》明确,养殖河鲀鱼源的基地要备案且养殖的河鲀要经过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后,才能销售。加工河豚企业须满足三个条件:加工企业有经备案的河鲀鱼源基地;具有河鲀加工设备和技术人员,具备专业分辨河鲀品种的能力,熟练掌握河鲀安全加工技术;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制度和卫生管理制度。
《通知》还指出,对外销售的河鲀加工产品要提前进行包装,包装上附带可追溯的二维码,并标明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等信息。
允许上市的河豚必须加工后包装销售,并附有追溯码↑
《通知》也对部份河豚说“不”:禁止经营养殖河鲀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鲀整鱼;禁止加工经营所有品种的野生河鲀。
卢强解释,《通知》里的“河鲀”正是消费者所称“河豚”的学名。河鲀外形似“豚”,又常在河口一带活动,所以在江浙一带称为“河豚”。他们通过生鲜超市销售的是《通知》所说的暗纹东方鲀,来自企业自有的备案养殖基地,“暗纹东方鲀比较适合熬汤或红烧,而红鳍东方鲀可以用作刺身。”还有,《通知》所称的“加工”,是指上市销售的河豚仅限鱼肉、鱼皮和鱼骨,其余部位要提前加工处理掉。
从卢强提供的材料看,其所在企业具备《通知》所要求的资质,在售的河豚外包装上也有追溯二维码。“扫一扫”后,能看到产品的种鱼孵化批次、鱼源基地及加工企业的编号等信息。
“扫一扫”追溯码的结果(摄于2月24日)
“符合条件的河豚确实可以销售,而不符合条件的销售行为始终处在严格监管之下。”监管部门一线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违规行为包括销售野生河豚、活体河豚、无法提供追溯信息的河豚等。此前,在市场监管部门公示的典型案例中,就包括违规销售河豚。如,2021年4月,金山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辖区一农贸市场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有摊主的鱼缸里有23条活体暗纹东方鲀在售,当事人无法出示该批次河豚鱼养殖基地备案凭证、进货记录以及销售备案凭证。最终,涉案摊主被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和涉案河豚,并处罚款12万元整。
业内人士提醒,市场上合法销售的河豚应该是经过加工的,只有皮、肉(可带骨)的冰鲜或冰冻包装,并附有追溯二维码。备案过的养殖企业名单可通过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官网查看。消费者若在市场上看到河豚,可要求经营者出示销售资质并查看包装上的追溯码,如果有资质且能追溯,可以放心选购;如果发现资质不全或无法追溯,可向监管部门举报,切勿轻易购买食用。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官网公布的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名单(部分)↑
符合条件的河豚可以上市销售,但民间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买回家的河豚安全吗?
“国家发布《通知》的初衷,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让消费者能放心吃河豚。因为以前禁止销售河豚时,也有商家偷偷摸摸地卖。现在,通过明确条件,能从源头保护消费者安全。”卢强说,河豚鱼含有的河豚毒素确实是剧毒,但也是极具医疗价值的生物碱,可以作为高级 *** 和镇痛药物,所以在全球范围,人工养殖河豚并不稀奇。不过,医疗科研使用的河豚与供应消费市场的河豚不一样。《通知》明确,上市销售的河豚所含河豚毒素不得超过2.2毫克/千克。
他进一步解释:“以我们销售的暗纹东方鲀为例,由自己培育的种苗孵化而成。种苗经过几代培育,一直在进行控毒处理。可以说,最终养殖成熟的河豚已不再具备使人中毒的河豚毒素。这些河豚上市前又根据《通知》进行了加工,去除内脏等部位,确保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是安全的。”消费者正常烹饪即可。
资料:上海 *** 辟谣
编辑:王雨思
注意!舟山有人卖这种鱼,剧毒!已查获约100公斤来源:舟山广电
这种被网友做成表情包的鱼,应该很多人都认识吧?它叫“河豚”,圆鼓鼓的是不是很呆萌可爱?
但是,它们可是身带剧毒的!
如果未经过严格加工处理,吃起来可是会致人死亡的!
最近,舟山市场上竟然出现水产经营户出售新鲜野生河豚!
近日,市市场监管局金塘分局接到群众举报称,在金塘农贸市场内有个别摊位销售新鲜野生河豚鱼。
该局立即联系公安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各市场进行联合突击检查。现场检查发现有2户水产经营户正在售卖新鲜河豚鱼,数量约100公斤,且有少量已售出。
执法人员当场对剩余河豚鱼进行扣押处理。目前,该局正对该案作进一步调查。
河豚鱼是一种有剧毒的鱼类,河豚毒素是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0.5毫克就可能致人死亡。食用中毒后会出现口、唇、舌尖、手指轻微麻木等早期症状,随后出现呕吐、步行困难、言语困难,进而出现血压迅速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直至意识消失,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救治办法。中毒者一般在食用河豚后10~45分钟就会出现中毒表现,也有人延迟至3小时后发病。此季正值河豚鱼旺季,也是河豚鱼中毒事件的高发期。
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警示:
01、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制售河豚鱼。
02、公众一旦发现市场或者餐饮单位违法经营河豚鱼的,可以拨打12315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
03、已购买河豚鱼的消费者,请勿食用,并予以无害化处理。
04、如发现有人误食河豚鱼,可用手指、筷子 *** 咽后壁诱导催吐,尽快送医院催吐、洗胃和导泻,及早排除体内毒物,拨打120送医院救治。
来源: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连续多人中毒!这鱼千万别吃,尚无解药来源:FM93交通之声
河豚,
看似呆萌可爱、肉质鲜美,
实际上可是体含剧毒,
堪称“绝命毒师”!
据广东市场监管局:近来,广东连续发生因消费者自购加工河豚鱼或在餐厅聚餐食用河豚鱼,引发食物中毒事件。
广州一老人吃河豚鱼卵中毒
病情危重
10月21日,番禺区中心医院急诊接诊了一名食用河豚鱼卵的69岁患者。该患者当天中午食用了自己蒸煮的河豚鱼卵,4小时后出现说话费力、肢体发麻、意识转差,而且该患者既往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史。
“对于食用未经正规加工的河豚鱼肉后出现口唇、舌尖、指端麻木在我们医院急诊科是多见的,但对于直接服用河豚鱼毒素含量最多的内脏而来就诊的患者还是比较少见的。”医生立即开展一系列的抢救。
当天晚上7时,患者已无自主呼吸,河豚毒素已彻底抑制患者的呼吸功能。“很庆幸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该院急诊医生表示。
经抢救治疗,患者血液中的毒素慢慢清除, 深夜23时,已能自主睁眼,第二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22小时后拔除气管插管。6天后,患者治愈出院。
尚无特效解毒药救治河豚中毒
医生提醒:河豚鱼的美味人尽皆知,但河豚鱼体内的河豚毒素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若食材处理不妥当,进食后出现肢体麻木、运动障碍、失声、呼吸困难等中毒表现。如果不及时救治,很快会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在产卵繁殖期间河豚毒性强,且雌性大于雄性,内脏、卵巢、血液的毒性最强,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救治河豚中毒。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紧急提醒
日前,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品安全风险提示称,广大消费者切记不购买、不自行捕捞和食用野生河豚鱼,不购买、不食用未经国家审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的河豚整鱼或河豚鱼制品。食品经营者售卖河豚活鱼、野生河豚鱼及其制品,餐饮服务单位加工 *** 河豚活鱼、野生河豚鱼,均为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转发提醒!↓
凡鱼皆可晒!崂山海捕河豚进入丰收季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桂东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不止是生活在江河里,进入10月中下旬以后,在崂山部分海域的野生河豚也进入丰收季。渔民用拖网船一天能捕捞三四百斤。在崂山港东渔码头,渔民对河豚处理后放在门口晾晒,刚上岸就被抢购一空。
时令海鲜
野生河豚登场
最近,不少市民在崂山的港东渔码头以及仰口码头买海鲜的时候,看到随船回来的有一些颜色亮丽的鱼,这些就是生活在崂山周边海域的河豚。渔民刘先生说,河豚一般全年都是捕捞季,但是野生河豚的数量并不多。
野生河豚一般生活在水域的中心层。每年的10月中下旬到11月初,野生河豚在青岛92号海区附近繁殖。恰好这个时间段是鲅鱼比较多的季节,大型的拖网船在海里捕捞鲅鱼的时候,会捕捞上一些河豚。
河豚在附近海域停留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只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也是青岛比较独有的特色产品。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河豚,基本上是养殖的,真正野生的河豚数量并不多。10月23日,一些大船从仰口码头卸了400多斤,港东渔码头也有100多斤。跟鲅鱼、刀鱼这些常见的鱼不一样,野生河豚的数量一直不多。到11月初的时候,它们会往南方的深水区洄游,一般渔船就很难捉到了。
凡鱼皆可晒
河豚干霸气登场
进入秋季以后,在崂山的各个码头上行走,放在门口晾晒的鱼干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青岛,常见的有晒鲅鱼、晒刀鱼。然而,在渔民们看来,凡鱼皆可晒。
“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河豚的体内含有毒素,食用不当会引发中毒。但是其味道鲜美,仍吸引不少吃货来品尝。为了安全,市场上看不到出售的活体河豚,都是由专门的人员处理后再进行销售。河豚的加工销售需要有专业资质,没有经验的市民万不可自己加工,否则易引发中毒伤亡悲剧。
10月24日上午,记者在港东渔码头看到了正在晾晒野生河豚的刘先生。刘先生说,这是他从码头上收购的130多斤野生河豚。他们用特殊的刀具,将鱼从中间切开。将里边的内脏、骨头、血液等清除干净。随后又用海水反复冲洗,放在太阳底下进行晾晒,大概经过4天晾晒到七八成干,就成为了鲜嫩可口的野生河豚干。这些野生的河豚都有鲜亮的黄色鱼鳍,也是跟养殖河豚最明显的区别。河豚鱼的吃法也有很多,直接上锅蒸熟以后蘸着蒜泥,是更好的品尝方式。
晾晒以后的河豚干价格也很亲民,一斤30元左右。有不少市民是常年食用的老客户,提前订购河豚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