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月生白露,霜林凋清秋。
翠荷红减,苍梧叶坠,秋声渐老,霜降已至,一夕之间,季节转换了冷暖。
心事还在秋日里缱绻,指尖却已触到冬日的寒凉。
岁月洗尽铅华,季节模糊往事,一程山水一年华,一世浮生一刹那。
三首霜降诗词,不惧岁月沧桑,不管季节流转,遇见更好的自己。
1.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出自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说到元稹,很多人都会想到他和唐朝两大女诗人薛涛和刘采春的爱恨情仇。
其实抛开这些绯闻不说,元稹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他曾和白居易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两人共同所创的“元和体”曾备受天下文人推崇,争相模仿。
虽然总体而言,元稹的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不如白居易,但在中唐诗坛上也有一席之地。
他曾写了一组《咏廿四气诗》,这首便是其中之一。
诗中包含了霜降的两候,即豺乃祭兽和草木黄落,还提到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宛如画卷,堪称经典。
凛冽的西风吹散了云彩,万里长空,露凝成霜,一片迷蒙。
野外的豺狼开始捕杀猎物,用以祭拜月亮;正值重阳前后,漫山遍野开满了菊花。
万木凋零,苍凉的秋色令人伤感,多少天涯游子在鸿雁的鸣叫声,思念着远方的故乡。
此时此刻,大概只有那三杯两盏淡酒,能够消除这悲秋的惆怅吧。
荷败蝉噤,桐残叶黄,千里霜铺,鸿雁南归,时光流转处,多少往事散作云烟。
走过寒山瘦水,慢品岁月沧桑,浅尝人生悲欢
且敬往事一杯酒,惟愿余生不悲秋。
2.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出自北宋苏轼的《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众所周知,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很多脍炙人口的名作都是写于谪居黄州期间。
这首《南乡子》也如此,题目中的“徐君猷”是黄州知州,并没有因为苏轼落难而怠慢于他。苏轼的很多词中都曾提到徐君猷,可见两人来往密切。
这首词写于1082年的重阳,当时正值霜降时节,词人描写登高和宴饮这两个场景,展现了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
霜降时节,江水清浅而碧绿,微风吹过,水波荡漾,露出了沉没已久的沙洲。
词人此前和友人畅饮了一番,酒力刚刚消退,此时被风一吹,总觉得冷飕飕的。
在词人看来万事到头都是一场梦,既然如此,又何必伤感呢?
逢此重阳佳节,金菊飘香,与其悲秋,不如把酒高歌,及时行乐。
因为节后的菊花色香大减,连流连花丛的蝴蝶也为之发愁。
天涯望断梦倘徉,回首飘零叶落霜。
往事如烟,人生如梦,。
荒凉的季节里,珍惜每一场遇见,惟愿不负年华不负卿。
3.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
出自南宋陆游的《霜降前四日颇寒》。
陆游一生中写了很多爱国诗,或苍凉悲壮,或慷慨激昂,梁启超盛赞他是“亘古男儿一放翁”。
在他留下来的9000多首诗歌中,除了爱国诗,还有不少描写山水田园的诗歌。
这首《霜降前四日颇寒》便是其中之一,虽不知写于何时,但是诗中流露出的那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即使过了800多年,依然令人动容。
深秋时节,百草枯黄,树叶飘零;风云变幻,气温骤降,天地间一派苍茫萧瑟。
此时的村民们,扛着锄头到田野里播种小麦,因为要赶在霜降前,连儿童也去帮忙。
种完小麦后,又开始举行赛神祈雨活动。
秋霜欲降,秋雨将临,老鹰在空中盘旋着,水边不时传来鹳鸟的鸣叫声。
在诗人看来,无论是草木枯黄,还是露凝成霜,这些都不过是自然规律罢了。
盛衰有常,季节轮转,何必伤感?
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便是如此。
白露凝霜,草木摇落,回眸处,枫叶流丹,向前看,寒梅傲雪。
时光清浅,秋色阑珊,惟愿染尽霜华,内心温暖如初。
霜降已至秋草黄,风吹落叶舞残阳。年年秋色最深处,岁岁霜降日日寒。
几树霜枝冷,一片霜林醉,回望走过的足迹,仿佛听到了岁月流逝的声音。
行走在深秋的陌上,以落叶为笺,以清风为笔,书写一段流年清欢。
霜降时节,读读这三首诗词,看淡季节流转,余生悲欢自渡。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今日霜降|千里铺霜,叶落枯黄霜降
今天是10月23日,农历戊戌年九月十五,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意味冬天即将开始。
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
千里沃野上,白霜铺地,树叶枯黄。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
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此时豺这类动物开始捕获猎物过冬。
豺狼将捕获的猎物,
先陈列后再食用,
祭兽,以兽而祭天,
报本也,方铺而祭。
二候草木黄落。
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
三候蜇虫咸俯。
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
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风俗
霜降风俗
有些地方在霜降时吃柿子,
泉州有谚语云:
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还有的地方说,
霜降这天要吃杮子,
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
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
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赏菊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
有些地方会举行菊花会。
在霜降前就采集百盆名品菊花,
放置广厦中,前轩后轻,也搭菊花塔。
菊花塔前放上好酒好菜,
先是家人按长幼秩序,
鞠躬作揖拜菊花神,
然后喝酒赏菊,赋诗泼墨。
而北京文人多在天宁寺、陶然亭、
龙爪槐等处举行菊花会。
习战射
霜是杀伐的象征。
古人为了顺应秋天的严峻肃杀,
都在这个月操练战阵,进行围猎。
自从汉代以来,
就在季秋之月讲习武事,
操演比试射技,以进行赏罚,
已沿袭成为惯例。
扫墓
古时候,霜降时节人们还要去扫墓。
如今,霜降扫墓的风俗已少见。
但霜降时节的十月初一“寒衣节”,
在民间仍较为盛行。
为避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
寒衣节这天晚上,人们要烧五色纸,
意思是天气冷了,给先人们送去御寒的衣物。
寒衣节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悲悯之情,
也是亲人们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祛凶、送芋鬼
广东高明地区,
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
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
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
火烧得越旺越好,
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
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
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
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
人们以这样的方式避凶迎祥。
霜降养生
注意防范呼吸道疾病
秋末时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宜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
苹果、橄榄、洋葱、萝卜等食物,
搓揉迎香穴鼻翼两侧,练练呬“嘶”音字功等,
都有助于我们预防呼吸道疾病。
注意保暖,护住膝关节
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膝关节。
膝关节在遇到寒冷 *** 时,
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
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时应注意保暖,
必要时戴上护膝。
老年人运动时,
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
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霜降进补
霜降是天气变冷的季节,
也是进补的好时节。
闽南有一句谚语:
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
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
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
是这时的进补佳品。
古人一般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
每个人可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进补。
霜降寄语
霜降来了,秋天结束了
冬天来了
千里铺霜,叶枯落黄
天地一片萧瑟
寒风袭来,不论你在何方
请一定照顾好自己
因为你是这世间最可爱的存在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此时,秋尽叶枯,霜落蝶飞,雁影无踪,气肃而凝,露结为霜。
霜降·习俗
吃柿子
“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柿子,既能补充维生素,还能满足口腹之欲,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连清代学者王世雄都将它称之为“果中盛品”。
赏菊花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在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同寻常的文化意义,登高赏菊也是文人雅客在霜降时节必做的雅事之一。
菊花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很多地方在这时都会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此来表示对菊花的崇敬和喜爱之意。
送芋鬼
在广东高明一带,霜降时节有“送芋鬼”的习俗。人们会用瓦片或土块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放柴点燃,等到瓦片烧红后,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熟芋头或红薯,叫做“打芋煲”。
最后将瓦片或土块丢到村外,称作“送芋鬼”,以这样的方式,辟凶纳吉。
霜降·古诗词
山 行
唐 ·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赋得九月尽(秋字)
唐 · 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岁 晚
唐 · 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唐 · 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泊舟盱眙
唐 · 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秋怀奉寄朱补阙
唐 · 武元衡
上苑繁霜降,骚人起恨初。
白云深陋巷,衰草遍闲居。
暮色秋烟重,寒声牖叶虚。
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已制归田赋,犹陈谏猎书。
不知青琐客,投分竟何如。
商山早行
唐 ·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唐 · 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宋 · 苏轼
霜降水痕收。
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
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
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
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
宋·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
秋事促西风。
寒声隐地,
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
寥落关河千里,
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
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
客争笑,
问衰翁。
平生豪气安在,
沉领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士,
挥手弦声响处,
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
回首望云中。
本周日晚19:30,河南卫视将播出:
《梨园春》全国戏迷擂台赛
初赛第十五场
时令已到霜降,秋的颜色是那样的浓重了。回望辽野,寒秋意郁,不再听到鸟的鸣唱,许就在一夜间,就千里霜铺,万里飘叶。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深天寒,姑苏外寺庙钟声传到客船里。
横吹曲辞·关山月二首
【唐代】戴叔伦
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
胡笳在何处,半夜起边声。
边塞的军营,秋霜凝结,半夜胡笳音起。
出郭
【唐代】杜甫
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
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江城今夜客,还与旧乌啼。
霜露近晚冷凄凄,故国他乡一样景,今夜是江城客。
岁晚
【唐代】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霜降天至,风吹叶落,万物皆归本源,南迁多年未归家,可归乡未必能欢,何须自添烦恼。
秋山寄陈谠言
【唐代】王昌龄
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
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
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
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
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
山间秋叶黄,朝露已成霜,夜中未眠,独居心凄凄,若思念难归,鸿雁可南飞。
斫竹
【唐代】杜牧
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
废旧的寺院竹子已不如往昔生机,霜色深深,秋意浓,居江南,归何处?
寒夜
【唐代】孟浩然
闺夕绮窗闭,佳人罢缝衣。
理琴开宝匣,就枕卧重帏。
夜久灯花落,薰笼香气微。
锦衾重自暖,遮莫晓霜飞。
寒夜灯下补衣的佳人,倦懒稍歇,夜深灯花落,身上秋衣暖,晨晓霜满飞。
燕歌行
【魏晋】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转眼间,露去霜来,君游历在外,佳人思念不已,若那牛郎织女,只能遥相望。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来登山看红叶,白云深深 *** 家,染着秋霜的红叶比花更美。
秋词二首
【唐代】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山中空气清朗,夜里上了霜,漫山树,红中透着黄。
霜月
【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大雁声来,蝉已眠,女儿家似不怕冷,霜天里自顾玩闹。
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战场上瞬息万变,秋色里吹起号角,霜重而鼓声渐凝,愿誓死报效国家。
赋得九月尽
【唐代】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霜降后,秋将尽,莫要再赋愁绪,把握最后的秋景。
创无限精彩
积廿四年力量
梨园春官方
河南卫视《梨园春》
每周日晚7:30与您准时相约
??????????
诗词日历|霜降九月中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霜桕山鸟图(局部) 南宋·佚名
西风卷尽清云,天地澄澈,霜降之下,更为萧疏。豺狼陈列猎物,像是在祭月;菊花盛开,恰好又到重阳。看着这样的秋天景况,因为凋枯的草木感到悲伤;听着鸿雁的鸣叫,让人回忆起遥远的故乡。不如就痛饮,这一杯酒能使得百年的惆怅都去除一空。
今日霜降。霜降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再食用;树叶枯黄凋落;虫子在洞中进入冬眠状态。“野豺先祭月”说的就是之一候。
校对 李海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扬子晚报
赏红叶,观秋霜,在最美的时节,读关于霜降的诗词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已到了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气候由凉转寒,万物也逐渐萧瑟。在这落叶萧萧的深秋,赏红叶,观秋霜,在最美的时节,读一读关于霜降的诗词,一起欣赏斑斓的深秋美景!
江行无题
唐-钱珝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秋下荆门
唐-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赋得九月尽(秋字)
唐-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塞下曲
唐-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唐-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谪居黔南
宋-黄庭坚
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
京口别元孩后豋楼作
明-朱茂曙
西楼昨夜露为霜,枫叶新红槲叶黄。
愁绝江南望江北,雨铃风铎正郎当。
秋山行旅
明-王恭
客路青山外,萧条尽白云。
猿啼山寂寂,霜降叶纷纷。
野寺鸣烟磬,空林带夕曛。
望乡心未已,残笛不堪闻。
霜降日砍脍作三首 其三
明-邓云霄
快心何必荐江鲜,感物悲秋意惘然。
人羡嘉鱼鱼羡饵,霜催寒水水催年。
已看野鹤如疏鬓,且与渔郎结净缘。
寄语白龙莫轻出,抱珠潭底且高眠。
霜降日同冯欧诸君子登西台
清-李英
海燕回,塞鸿来。
千山丛桂发,三径菊花开。
逸客招携频载酒,联镳乘兴共登台。
和唐人姚伦感秋林作
清-宋荦
霜满空庭树,芳菲事已殊。
叶随千陌迥,影落四邻孤。
萧摵来秋月,槎枒集夜乌。
东皇消息近,何必怨彫枯。
霜降节风雨数日夜感而赋此
近现代-胡蕴
狂歌当哭亦何为,风雨萧条秋暮时。
百劫已难逃世变,寸衷常恐愧吾诗。
苍凉须鬓客几载,磊落襟期酒一卮。
剪烛危楼开卷坐,怕成乡梦故眠迟。
元稹《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赏析《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唐代】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译文
清风卷起清云而去,空天万里披上了早霜。
野外的豺狼陈列猎物,仿佛在祭拜月亮;仙子般纯洁的菊花恰好遇到了重阳佳节。
秋天的景色,稀疏的草木,令人悲伤;鸿雁的鸣叫,遥远的故乡,令人追忆。
谁会知道一杯酒,就能使得百秋的惆怅去除殆尽呢。
注释
1.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
2.祭月:这里指霜降物候之豺乃祭兽现象。
3.仙菊:即像仙子一样洁白的菊花。中国历来有菊花仙子的民间传说。
4.重阳:即每年九月初九,是重阳佳节。
5.秋色:秋日的景色、气象。
6.疏木:稀疏的草木。
7.鸿鸣:本意鸿雁鸣叫。后来比喻灾乱流离之民的 *** 呼号。这里取本意。
8.百秋:犹百年。喻时间长。
赏析
这是唐代大诗人元稹的一首霜降节气诗。
霜降降霜始(早霜),来年谷雨止(晚霜)。霜降的到来意味着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
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造物肃杀,大地一片萧索。
农谚则云: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霜降节气,庄稼必须收割完毕。
这样肃杀的季节,极易生发诗人的悲伤情绪。
一个“悲”字,可作全诗诗眼,贯穿全诗。
首联,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是说,清风卷起清云而去,空天万里披上了早霜。
风卷清云,是说霜降节气的一个特点。不但云清,连风也清。
《国语》里说:“(霜降)火见而清风戒寒。”
三国吴韦昭也说:“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
清风卷着清云而去,整个天空一片清朗澄澈。
天地之所以澄明,除了风卷清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植物们也褪去碧绿的外衣,准备过冬。
万物寂寂,一切都在为蛰伏做准备。
这句也可视为对霜降三候之蛰虫咸俯的侧面写照。
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所以大地才会如此澄清寂静。
清风之下,是万物肃杀之悲,是悲的起因。
颔联,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是说,野外的豺狼陈列猎物,仿佛在祭拜月亮;仙子般纯洁的菊花恰好遇到了重阳佳节。
野豺祭月,说的是霜降三候中之一候——豺乃祭兽。
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古人以为是野豺在祭月。
仙菊,即菊花。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重阳节就出现了“登高山,赏菊花”的雅事。
“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花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颈联,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是说,秋天的景色,稀疏的草木,令人悲伤;鸿雁的鸣叫,遥远的故乡,令人追忆。
疏木,这里指草木黄落之后的景象。草木黄落是霜降三候之一,此时大地上的树叶都纷纷枯黄掉落。
尾联,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是说,谁会知道一杯酒,就能使得百秋的惆怅去除殆尽呢。
在这样百无聊赖,一片萧索,令人悲伤的深秋,不如满上一杯酒,暖暖身子,将所有的忧愁与烦恼都抛之脑后,去换得短暂的快乐与宁静吧。
满目的秋色,令大诗人元稹都不能逃避悲伤的情绪,我们也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从容不迫,宁静内敛的心态迎接霜降的到来。
作者简介:严勇,文学硕士,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现任泰州晚报副刊编辑,《稻河》编辑。已出版散文集《读书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随笔集《风韵泰州》。公开发表文章三百余篇。
七绝《霜降三首》七绝《霜降》一
文/云飞云
霜降蒹葭野径丛,苇花似雪舞飞鸿。
萧萧碧水纤姿漫,瑟瑟枝头细浪风。
云飞云原创诗词!
七绝《霜降》二
文/云飞云
萧萧兼葭降寒霜,瑟瑟芦花碧水凉。
队队云空鸣雁阵,飘飘雨夜着冬装。
云飞云原创诗词!
七绝《霜降》三
文/云飞云
红枫落叶寒霜降,绿水残枝荷藕长。
遍野菊花凋北地,山风萧瑟雁南翔。
云飞云原创诗词!
时令已到霜降,秋的颜色是那样的浓重了。回望辽野,寒秋意郁,不再听到鸟的鸣唱,许就在一夜间,就千里霜铺,万里飘叶。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深天寒,姑苏外寺庙钟声传到客船里。
《横吹曲辞·关山月二首》
【唐代】戴叔伦
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
胡笳在何处,半夜起边声。
边塞的军营,秋霜凝结,半夜胡笳音起。
《出郭》
【唐代】杜甫
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
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江城今夜客,还与旧乌啼。
霜露近晚冷凄凄,故国他乡一样景,今夜是江城客。
《岁晚》
【唐代】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霜降天至,风吹叶落,万物皆归本源,南迁多年未归家,可归乡未必能欢,何须自添烦恼。
《秋山寄陈谠言》
【唐代】王昌龄
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
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
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
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
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
山间秋叶黄,朝露已成霜,夜中未眠,独居心凄凄,若思念难归,鸿雁可南飞。
《斫竹》
【唐代】杜牧
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
废旧的寺院竹子已不如往昔生机,霜色深深,秋意浓,居江南,归何处?
《寒夜》
【唐代】孟浩然
闺夕绮窗闭,佳人罢缝衣。
理琴开宝匣,就枕卧重帏。
夜久灯花落,薰笼香气微。
锦衾重自暖,遮莫晓霜飞。
寒夜灯下补衣的佳人,倦懒稍歇,夜深灯花落,身上秋衣暖,晨晓霜满飞。
《燕歌行》
【魏晋】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转眼间,露去霜来,君游历在外,佳人思念不已,若那牛郎织女,只能遥相望。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来登山看红叶,白云深深 *** 家,染着秋霜的红叶比花更美。
《秋词二首》
【唐代】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山中空气清朗,夜里上了霜,漫山树,红中透着黄。
《霜月》
【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大雁声来,蝉已眠,女儿家似不怕冷,霜天里自顾玩闹。
《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战场上瞬息万变,秋色里吹起号角,霜重而鼓声渐凝,愿 誓死报效国家。
《赋得九月尽》
【唐代】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霜降后,秋将尽,莫要再赋愁绪,把握最后的秋景。
萧萧秋风已逐渐被寒风代替,在清晨的十足含义中,我们迎来了霜降,这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之后,就要迎来冬天。
在这欲冷未冷之时,为您介绍十首有关霜降的诗词,趁着今年秋色未尽,让我们再一起感受一下深秋的美好吧。
《和陈述古拒霜花》
<宋>苏轼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这是大文豪苏东坡对木芙蓉的赞美,因为在秋风至,百花凋萎的时节,木芙蓉却在这时候开花,意赞其不畏霜冻,凌寒绽放。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唐>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路上的积水减少,沙滩露出,霜降天空之晶。 趴在栏杆远望,道路有深情。想来江山之外,看尽烟云发生。辞官是一种令人无奈和回味的经历。诗人此时写的诗,其名称中有“秋”、“晚”等凄凉的词语,诗的前两句也有积水和霜降等寒凉的意象。这些为诗定下了忧伤的调子。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秋词二首·其二》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的木桥已经覆盖上了寒霜,还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泊舟盱眙》
<唐>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冷清而萧瑟,潮水在河岸上蔓延,月光如雪,笼罩着平沙落雁、旅馆鸡鸣。而产生这种冷清萧瑟之情的原因,正是这浓厚的思乡之情。
《列岫亭》
<宋>江定斋
倚槛穷双目,疏林出远村。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天地供吟思,烟霞入醉魂。
回头云破处,新月报黄昏。
这首诗描写了霜降时节的深秋山景。倚栏远眺,可以看到村外的疏林,秋气渐深,使秋天的山也多了一份苍健之气,江上水浅。诗人感觉到天地烟霞与其融为一体,,蓦然回首,时间却已是新月黄昏。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宋>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好花难久,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大家是否还记得,你上一次看见霜,是在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