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醋,那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不可多得调味品,据有文献记载我国的酿醋历史已有三千年以上。而作为烹饪界的大师,大爷二伯用过的醋可以说不计其数,今天让他们给大家讲讲醋区别。
中国有名的醋非常多,具体可分为四大类:比如有北京的米醋、山西的陈醋、镇江的香醋和大红浙醋。除了这几类,还有比较出名的一些地方醋:保宁醋、天津的独流醋、福建永春老醋等等也是非常不错的。那其中的保宁醋,在 *** 宫保鸡丁中就是经常用到的一款。
而白醋和醋精是外来的品类,色调也偏向纯白,味道上醋精也是非常酸的。在烹调过程中,如果掌握不好用法,做出来的菜品特别呛鼻子。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做糖醋汁儿一般都会用到醋精,但是用它呢,需要早点熬上,让它把呛鼻子的醋味挥发出去。后来又出现了一款上海白醋,白醋比较稳定,也不是很酸,在成菜出锅前放进去,稍微的囤一下就可以了。
醋在发酵过程中是需要时间的,和酒一样也是有度数,有8度的,11度的,13度的,有的能达到15度。那为什么山西老陈醋,给大家感觉比较有名呢?因为它要囤三年五年八年十年,醋越陈越好。而它的颜色很重,不适合做菜,适合调汁儿调味儿。
那香醋怎么使用呢?它适合吃闸蟹,一般大闸蟹都用的是香醋,有个别的也会用到大红浙醋。香醋在味道上会有些偏甜,不是很酸,醋的味道比较稳定,一般吃饺子、吃馅饼我们都会用到它。
随着烹饪文化的交流,涌入的外来产品也很多,苹果醋就是其中一种,一般在做大拌菜的时候会用到。苹果醋相对来说比较稳定,酸味特别润,也不是很呛鼻子,在做菜过程中不会失味儿,所以现在做一些凉拌菜的时候都用它。
而说到地方醋,像山西的陈醋,重庆、四川的地方醋,它是根据某一个菜来使用的。例如保宁的醋,做出来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比较好。醋的颜色好看,味道也很稳定,经过加热以后挥发的不会那么快,香味儿也很不错。
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都不错,稍微适合颜色重一点的菜。比如做北京菜乌龟蛋汤,必须得使用北京米醋。虽然说香醋味道很好,但味道太重,就不能在这道菜中使用。包括做糖醋鱼的时候,可以用米醋,也可以用白醋,是一定不能用颜色深的醋。
再比如杭州菜西湖醋鱼,它就可以用香醋。但现在西湖醋鱼也改了,不仅用镇江香醋,为了柔和颜色,香气够,还是用米醋和香醋调和出来一起使用,所以它的味道就会更好。
总体来说,醋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还是地域区域文化。每个地域都有它喜欢吃的东西,做颜色重的菜品时,可以使用颜色深一点的。有的醋是增香的,有的是提鲜的。香醋就是香,而米醋的香度就是不够,它只是提酸味儿的,可以让菜品的颜色更好看一点。比如我们做的炒豆芽菜,在烹制中就只能用米醋,如果使用其他醋,颜色就会比较深,味儿也会太重。
吃了这么多年的醋,亲爱的小饭骨们,这下是不是很容易区别了呢?欢迎和四弟一起来讨论吧,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谁能告诉我,白菜!到!底!是!什!么!东!西谁能告诉我,
白菜到底是什么东西?
当了二十多年北方人,我从没想过自己会被这个问题难住:
“什么是白菜?”
这还能有争议吗?《藤野先生》里根上系着红绳大头朝下挂在水果店里的“胶菜”,能汆丸子能炖豆腐能做成白菜猪肉大饺子剁下根来泡水里还能开出小黄花的白菜嘛!
在我心里,这就是最标准的白菜了。 图/视觉中国
别急,咱们现在就做个实验:多找几个来自南北方不同地区的人,讨论一下什么是白菜、小白菜、油白菜、奶白菜、娃娃菜、青菜、油菜、小油菜、瓢儿白、莲花白、洋白菜、高丽菜……用不了半小时,谁也别想再拍着胸脯说自己认识白菜。
抢答:哪盘是小白菜,哪盘是油菜? 图1、图2 图虫创意 图3 视觉中国
不怪大家分不清。白菜的家谱,实在是太乱了!
白菜的南北奇幻漂流史
咱们先从最没有争议的“大白菜”说起,这个名称基本不会产生误会:叶大,没梗,菜帮脆硬,一层一层卷起来长,北方过冬必囤,甚至可以说是个战略物资。请注意——
这个北方人熟得不能再熟的东西,是!从!南!方!来!的!
事情是这样的。唐朝以前,中国还没有白菜,北方人常吃的是芸薹属的“芜菁”。这东西很像萝卜,会把丰富的淀粉储存在地下膨大的根里,十分耐寒;把它引种到南方,天气不那么冷了,一部分芜菁类的芸薹植物开始尽情长叶子,最终在唐宋之间分化出了最原始的白菜——“菘”。
扬州的“大菜”很像古代的菘菜,可以腌菜,也可以烧芋头吃。 图/《舌尖上的中国》
后来,种在江浙一带的菘菜,又重新遇到北方的芜菁,杂交出叶子又大,又卷心抗寒的“黄芽菜”。人们把黄芽菜重新引向北方,终于在乾隆年间闯出名号,变成一统北方餐桌的大白菜。
留在南方的菘菜也很努力,生长出肥厚的梗,变成了上海青、苏州青、矮脚青……等一系列青菜,与菜薹、菜心、塌棵菜等芸薹亲戚一同成为菜市场的头号势力,也把“小白菜”这个名字扎进了人们的心里。
这一家子的关系,现在理清楚了吗? 制图/鱼一条
白菜家族如此庞大,以至于不同地区的人聊起天来时常两眼一抹黑,最能统一认知的,倒还是长相最憨厚的大白菜。在北方,它的江湖地位不必多说;在南方,它也并不是平平无奇的背景板。人人都说川菜的特点是麻辣,偏偏就有“开水白菜”这样清淡的菜品登上国宴;江南婉约,有烂糊白菜的温柔,可冬天腌白菜的劲头一点也不输北方;粤菜精致,最善煲汤,对这种北方味道一样欲罢不能。
北炖菜南煲汤,烹煮白菜各有所长
冬日里的幸福感,莫过于天寒地冻之中独享一方小小的温暖,所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柔最动人心。然而我是个俗人,总觉得那火炉子上热的若不是酒,而是一小锅白菜汤,就更暖和了。
冬天还有比白菜丸子汤更暖和的东西吗? 图/视觉中国
夜晚深寒,大雪将至,而锅里的汤汁已经“咕嘟”起来。白菜叶又软又嫩,随着开锅的气泡震颤着,再过一会儿,连帮子也要变得软烂鲜甜。锅里必须有豆腐,这是南北方人都能达成共识的,但用什么豆腐,又有些许不同——南方用白豆腐,细嫩鲜香;北方爱用冻豆腐,细密的小孔里吸饱了汤汁,更有滋味。
白菜豆腐汤=冬天的幸福感。 摄影/bestview,图/图虫·创意
再复杂些的吃法,就很能看出南北方习惯的不同:北方更爱肥厚的口感,追求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情;南方则风格多变,平添不少温柔。
猪肉炖粉条是东北名菜,其实“白菜猪肉炖粉条”才是更常见的形态。白菜清清淡淡的,可是特别能吸油水,还容易入味,粉条保证了汤汁的浓厚,搭配大块的五花肉,这样肥而不腻,每一口都不寡淡。
一定要用油水大的肉来炖才过瘾。 图/图虫创意
山东淄博,冬天必吃酥锅。汁水丰富的大白菜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锅中水分的主要来源,也为整道菜提供了鲜甜的底味。锅底放藕片,免得粘锅,然后铺上大白菜,接下来就是厚厚的一层猪蹄排骨五花肉外加鸡鸭鱼,海带冻豆腐也不可或缺。食材满满当当地放进锅里,早就冒了尖,可是不用担心,小火炖上几个小时,白菜出了汁,而肉已经熟至酥烂。趁热吃,是痛快吃肉的豪迈;放凉了吃,汤汁结成冻,就更爽滑醇香。
淄博酥锅,只要放了鲜嫩的大白菜,炖锅连水都不用加。 图/鲁菜纪录片
四川大厨要捧出一道国宴汤菜天花板——开水白菜。汤清如水,中间汪着一颗细嫩的白菜心。别看它表面清淡,实际上融进了猪骨火腿鸡架的精华,又要用猪肉蓉、鸡肉蓉反复扫汤,吸附杂质的同时增香提鲜,实在是吊汤的顶级功夫,轻抿一口,就是超乎想象的美味。
清澈如水的汤汁却有醇厚的肉香。 图/老饭骨
江南炖汤也有自己的风情。入冬的日子里,一锅白菜排骨年糕汤的温暖无人能够拒绝。烂糊白菜更不能错过。先炸点鸡蛋酥,面粉炒一炒再熬汤,把白菜、蛋酥、肉丝都放进汤中煮到软烂成糊。一勺勺吃,入口即化,绵软稠润,好像有热气在顺着经络蔓延,浑身都浸没在软绵绵的熨帖之中。
没有人能在冬天拒绝烂糊白菜。 摄影/jaykyyu
广东煲汤,用青梗白菜干更多些,但随手煮一些白肉丸子配大白菜,不需要太多调味,一样汤鲜味美。潮汕的家常吃法,是用鱼肠来煮白菜。处理好的鱼肠没有腥味,异常肥美,加一点鱼肝,独特的鲜味在白菜的衬托下格外浓厚,什么山珍海味都不如它亲切。
离开潮汕,这样的家乡味道还真不好找。 图/潮菜叶飞
花样百变,纵横南北
冬天,白菜与汤汁最配,但这绝不是白菜的全部魅力。几百年来,南北方的人们一直在努力变着花样地拿白菜开刀,切成块儿、剁成馅儿,生熟荤素样样来得,如此才成就了它“百菜之王”的名号。
北醋溜南炝炒,哪盘是你的心头好?
在北方,想吃炒白菜可比炖白菜容易得多——炖汤之前,人们习惯加点猪油提前炒香,炒完别加水,端上桌就已经是一盘好菜。
要把白菜炒得有滋有味,还是得有点讲究,真正一统北方的要数“醋溜白菜”。炖煮白菜时,人们更爱的是柔嫩的菜叶,这道菜的精华却在“帮子”上。别嫌白菜帮的纤维太粗,斜着“抹刀”切块,就能斩断“菜筋”。接下来就是大火煸炒,把白玉一样的菜帮煸到半透明,然后才能加醋勾芡,略点香油,一盘又漂亮又脆嫩的白菜就出了锅。
加点肉同炒,还能更好吃。 摄影/我大意了啊没有闪,图/图虫·创意
都是“醋溜”,风味倒也不同,东北人习惯干煸辣椒提味,京津一带则爱多放花椒油,芡汁勾得也重,陕西的“金边白菜”就更独特——飞火炒菜,颠炒翻勺,酸辣鲜脆,五味俱全。
炒这盘白菜,掌控火候的功夫要练到极致。 图/《舌尖上的中国》
到了胶东,白菜要与对虾同炒才对味。鲜香肉紧的青岛对虾,虾膏丰满,稍稍煸炒就能释放出油脂丰富的鲜味,又尽数融进白菜之中。闻一闻这炒出来的成品吧,白菜的清甜与大虾的浓香交织在一起,鲜,香,浓,不是一般的下饭!
虾头别扔,留着下酒。 摄影/tsihua,图/汇图网
再往南些,到了西南地区,炒白菜的脾气就要火爆很多。“鱼香”是川菜的一大特色风味,吃惯了鱼香肉丝、鱼香茄子,也不妨来一道“鱼香白菜”。用稍嫩一点的菜帮,配上经典的鱼香汁,大火翻炒,酸辣微甜。湘菜厨师则惯用剁椒炒芽白,爆锅炝炒,又鲜又辣,也是下饭的一大杀手。
剁椒芽白,鲜辣诱人。 图/大叔的湘食记录
北方爱剁馅儿,南方爱卷皮儿
在北方,没什么东西是不能拿来做馅儿的,大白菜是最百搭的一种:撒点盐,快刀剁碎,屉布一包,攥出水分,搭什么都好吃。猪肉白菜饺子、羊肉白菜包子、牛肉白菜火烧、白菜虾米皮馅饼……就算不放肉,加点焯了水的豆芽菜木耳,白菜素馅儿一样让人欲罢不能。
猪肉白菜饺子,怎么都吃不腻~ 图/视觉中国
往南走,吃法又多了些花样,比如江浙一带做塌饼,不用草头,用黄芽菜,剁碎,混上糯米粉,蛋清调匀,油炸装盘一样好吃。谁说白菜剁成馅儿就非得包在皮儿里的?
更适应南方口味的做法,是把白菜做成皮儿,更大限度发挥它的柔嫩。“白菜卷肉”,本是一道川菜,现在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蒸熟的白菜卷,皮儿吹弹可破,馅料已经扎扎实实地团成了小丸子,一口咬下去,筋道弹牙,还带一点儿回甜。南方朋友又对它各有改良,加马蹄、加豆腐,不一样的馅里是不一样温柔。
白菜卷肉,让人忍不住想“啊呜”一口。 图/图虫创意
要说北方不爱用白菜做皮儿,那也不绝对,只不过更爱白菜的生嫩——东北的“饭包”就是鲜明的例子。新鲜的大白菜叶子,裹上大米小米混合焖出来的“二米饭”,加鸡蛋酱,拌土豆泥,来点小葱香菜,打成豪爽的大包,俩手捧着吃,要多香有多香,不吃到撑都不舍得撒手。
这种吃法也传到了北京,作家梁实秋就是忠实爱好者。 图/东北婆媳
能终结南北之争的,也就只有腌白菜了
酸菜,可以算是东北名片一样的重量级食品了。深秋,“冬储”的工作还没展开,腌菜已经拉开了帷幕。秋白菜,肥厚多汁,鲜嫩清甜,腌出来的酸菜也远非现在超市里买来的货色可比。酸菜最能吃油,炖肘子、炖五花肉、炖大棒骨,一个赛一个的酸香解腻,烤肉的时候添一筷子也能让你胃口大开。
酸菜白肉的搭配最解腻,为了能多吃几口肉也是拼了! 图/《沸腾吧,火锅》
受延边地区影响,辣白菜也是东北的一大特色。辣椒面、姜蒜和虾酱提供了层次丰富的咸辣味,苹果和梨则提供一抹轻快的甜。明艳靓丽的辣白菜看着就特别有食欲,用来炒五花肉、拌饭、熬汤,都是一等一的香辣酸爽。
辣白菜甜甜的,不吃辣人士也很容易接受。 图/视觉中国
南方自然也腌白菜。周作人在《鲁迅的故家》中,就写过绍兴人腌菜的大缸。秋末冬初,晒干的大白菜斩掉菜头,一层菜一层盐地码到缸里,每码一层,就要由人使劲踩踏一番,踩到微微出汁,才继续码下一层。码好了放上一星期,再踩一次,压上石头,静等个把月,白菜腌熟,就能与黄豆芽、豆腐干丝、笋丝、香菇、木耳同炒,变成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八宝菜”。
臭腌菜,用来炒春笋也很棒。 图/图虫创意
潮汕人很爱“冬菜”,煲汤要用,煮粥也用,蒸花蛤、煲“脚鱼”(甲鱼),去腥增香,与各种食材融合都有别样的鲜美。这种蒜头味的腌白菜,最初是由天津厨师带到澄海,而这大名鼎鼎的“天津冬菜”又是起源于沧州。大白菜的美味一统南北,由此可见一斑。
煮粥,煲鱼,冬菜为潮汕餐桌增添了独特风味。 上图 鱼片粥。 图/潮汕集锦 下图 冬菜午笋鱼。图/南煮觉美食
大白菜,平平淡淡的,不管用多少精美的材料去衬它,它总是谦虚地摆摆手,不乐意当主角。可也就因为这份平淡,它包容了千百种滋味,大江南北,没有哪个餐桌能与它绝缘。
或许,下一次南北方开启“饮食大战”时,大家只需要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吃一顿白菜。所谓南北差异,无非是一样的人,吃着不一样的菜,没有什么鸿沟是白菜抚平不了的。
如果抚平不了,那就再吃一顿吧!
炖白菜去咯! 摄影/热风摄影 图/汇图网
编辑 | 猫骑士
图片编辑 | 猫骑士
制图 | 鱼一条
首图 | 文一书绅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蔬菜史话》史军
《从图画资料看中国结球大白菜的性状演化》龚珍
《大白菜产生时间和地点的史料分析》罗桂环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36氪获悉,新消费品牌“老饭骨”于近日完成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A股上市公司全时天地在线。据了解,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新消费产品研发和品牌打造。
老饭骨是新媒体公司夏熵烐打造的美食烹饪类视频IP,上线于2019年,目前在抖音拥有超过900万粉丝,全网粉丝量合计超过1000万。老饭骨以“流传的中国味”为核心搭建老饭骨新消费品牌,希望借助实体产品和多样化服务走进更多消费者生活。
网上美食烹饪类视频多种多样,有以李子柒为代表,以美食烹饪为元素展现特色生活场景的形式;有纯粹展示型的美食烹饪类节目和视频,用正向视角展示做菜过程和美观的成品。老饭骨烹饪视频的灵魂人物是被粉丝亲切称呼为“大爷”、“二伯”的两位国宴厨师,拍摄背景是国内普通家庭场景里最常见的“小厨房”。
(图片来自老饭骨)
区别于抖音平台常规几十秒的短视频形式,老饭骨的视频长度在10-15分钟。视频质感朴素,没有编剧、导演提前策划台词、剧情。内容主要依靠“大爷”和“二伯”基于自身专业的自由发挥,在轻松、逗贫的氛围里将传统烹饪技法展现给用户,用硬核烹饪场景还原中国传统烹饪文化,传递贴合普通人生活场景的烟火气和幸福感。
夏熵烐CEO胡立文总结说,老饭骨的视频内容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之一个阶段“以我为主”,烹饪菜品主要是宫爆鸡丁、鱼香肉丝、清炖狮子头等知名度较高的“大菜”;第二个阶段被称为“回归小厨房”,团队开始展示家常小菜 *** ,比如拍黄瓜、西红柿鸡蛋等;目前,老饭骨选择菜品的角度偏向场景化,会从早餐、营养餐等角度出发,展示油条、鸡汤、甜点等特色饮食的烹饪过程。
常规短视频收获的是流量,而如何让流量成为可转化的用户,并产生商业价值是KOL和IP面对的挑战。老饭骨基于自己的视频特色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提高了用户的情感体验和信任感。团队曾自主研发并推出一款专业炒锅,定价199元/个,目前销量已经超过5万口。
短视频成为了消费品牌发展的新阵地。夏熵烐作为老饭骨IP运营方也正在尝试从IP孵化走向新消费品牌孵化,希望从新餐饮和新零售领域出发,打造全场景产品,满足不同消费人群在不同场景下的个性化需求。
(图片来自老饭骨)
老饭骨的产品逻辑围绕“吃的到、用的到、学的到、看的到、赚的到”五个目标展开,先后推出了佛跳墙、酸梅汤、小花碗等线上零售产品和刀具、案板等烹饪用具。作为短视频IP,老饭骨已积累起大量忠实粉丝。但想成为消费品牌,还需要借助更多样的渠道触达更大众的消费群体。
“走向线下”是老饭骨的解决方案之一,目前老饭骨已经在杭州落地 *** 模式的外卖品牌“老饭骨·一鸡一味”,孵化期过后将启动全国招商连锁,借助线下门店向线下消费者传递产品和品牌价值。接下来,老饭骨将围绕中国传统美食建立研发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制定可输出、可量化、易执行的行业标准。
从公司的角度,夏熵烐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按照老饭骨的发展模式,继续打造健康养生、法律等垂直领域的IP,进而发展新消费品牌集群。
“我再也不说自己是美食博主了” | “营养召唤师” 致谢系列二餐妞妞 免费午餐志愿者 今天
截至2020年4月底,免费午餐基金联合多方力量累计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1282所学校开餐,累计帮助超过33万名师生吃上营养美味的午餐。
近千所现开餐学校,厨师们每天菜品pk。曾经,餐妞妞很骄傲地说自己是个“美食博主”,每次转发学校微博:鱼香肉丝、土豆炖肉、莴笋炒肉、茄子炒肉、炒红烧肉、青椒炒肉、花卷、馒头,烧豆花、红烧豆腐、青椒炒肉、辣椒炒鸡蛋、木耳炒肉、炒上海青、烧土豆、土豆炖鸡胸肉、土豆烧排骨……
直到!免费午餐基金开展“有爱有fan,就不一样”9周年系列活动,真正的美食博主出手了!上微博 #520复刻午餐# 挑战“5人份午餐,只花20元”;在抖音 #520爱心便当# 挑战“4元做一道菜”,都没难倒他们!
餐妞妞只是美食的搬运工,他们才是“真厨神”!(嗯,溜了溜了,餐妞妞还是老老实实做“公益博主”吧!)。
每个学校食堂都会有的“土豆丝儿”,到了博主@不点外卖先森 手中,相同的食材好像有了那么点不同,他用20元挑战做出了“下饭神菜酸辣土豆丝儿和降本不降美味的糖醋鸡胸”。嗯,反正看着他盘里的就是香,最后露了一手硬核的打饭手艺!
广东选手@菜菜美食日记 也来了,她挑战做出了“肉末蒸蛋+包菜+米饭”。肉末与鸡蛋的完美结合,健康又美味,可为小朋友提供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
突然,有一丝理由怀疑,做得太好吃往往是很容易挑战失败的,因为“太好吃了,一人吃了5人份……”
特喜欢看小朋友们吃饭的博主@香喷喷的小烤鸡 则挑战做了两道菜,甜辣可口简单实惠的辣炒年糕和软软糯糯的红烧鸡爪,戳视频,码食谱吧!
@表弟森浩 则挑战用20元做了5道菜,糖醋豆腐、创意手抓饼、土豆火腿早餐饼、蔬菜杂粮饭团、酱油蒸鸡蛋。
博主@肖瑶_、@梨与橙 默契地用4元挑战做出了“番茄炒鸡蛋”。看似最普通的一道菜,对于他们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
博主@肖瑶_ 分享说,最喜欢姥姥做的西红柿炒鸡蛋,小时候下课一回家一份西红柿炒鸡蛋搭配大米饭,吃完能快乐一整天。长大了才知道,一份健康营养美味的午餐只需要4元,她号召更多的 *** 妹一起支持免费午餐,关注学生营养健康!
博主@梨与橙 则借着这次挑战,分享了他与免费午餐的故事——
大概是一年半以前接触到了@免费午餐 这个公益活动,因为一张小朋友笑着吃饭的照片毅然决定开始月捐。我不知道这一年半以来,是哪些小朋友吃到了我请他们的午餐,我也没见过他们吃饭的样子,但是只要想到每天会有几个小朋友因为我的帮助而不饿肚子,就觉得挺暖的,感觉自己是超人。我做这期视频不是想号召你们也跟着一起出钱做公益,因为我知道有好多粉我的你们都还是学生(那些叫我叔叔的比较可恶),我的影响力也很微小,能帮助的小朋友不多,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视频随机播下一些种子,等将来当你们也有能力照顾别人的时候,能够萌芽,让你们也拥有挺身而出的勇气与责任感。我相信所有的安排都有它本身的意义,我这个十八线小博主能够被大家发现并且认可(超感恩!),不管将来我能陪你们走到哪里,其实是你们陪伴我,那至少在相聚的时候,通过我的账号能鼓励大家给社会贡献一些力量就是一种莫大的荣幸(玩归玩,闹归闹,梨哥认真的时候别开玩笑)。
——博主@梨与橙
*** 妈妈@阿雅小厨 每天坚持为家人做一日三餐,同时拍下视频和网友们分享,能每天陪在家人身边,能亲手为家人做营养美味的饭菜,这是她更大的幸福。这一次她接力挑战用4元做馄饨,“作为一位母亲,我希望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健康快乐的,希望大家一起支持@免费午餐。
而在这次挑战中,很多博主也默契地选择了“米饭”,送上完整教程,看看他们是如何把米饭做出花样来!想不到吃什么的伙伴,就跟着学起来吧!
@好润好润的郝润
【番茄烩饭】
“今天我也挑战一下20元 *** 5人份午餐。因为做多了怕浪费,所以我只做了2人份的,食材大概是4块多一点,可能会再多一些。加上其他的配料费和米饭的成本,可以控制在8元钱以内~勉强完成挑战,可能这个不算特别丰盛,不过真心希望在大家的行动下,每一位小朋友都可以吃的饱饱的~”
@可可的布朗尼
【老干妈炒饭】
挑战20元预算做五人份午餐,听起来不可思议,其实很简单!!!!
食材:火腿肠,鸡蛋,任意蔬菜,剩米饭
能吃三碗的【老干妈炒饭】超级香!加上火腿青菜青菜真的是太丰富了!
更好是隔夜米饭,米饭一定要炒均匀分开(不能结团)
@开箱少女
【番茄鸡蛋火腿烩饭】
首先我们得煮一锅饭!想吃多少煮多少~饭快好了,记得保温。
然后我们来做饭的浇头!
2根火腿+2个鸡蛋+2个番茄+番茄酱外加水淀粉
该切丁的切丁,该打散的打散,就准备热油下锅噜!
番茄下锅炒+一点盐可以更容易出水~
接着+水+2番茄酱&1耗油&1生抽煮煮+火腿肠&鸡蛋液搅搅+水淀粉收汁!盛饭浇上去就完成啦!
@单单吃不胖
【酱油鸡丁炒饭】
准备材料:玉米粒、胡萝卜丁、豌豆、鸡胸肉、米饭 调料:淀粉、生抽、老抽、耗油、盐、白胡椒粉、料酒
做法:
把鸡肉切丁,加入两勺料酒,少许盐,一勺耗油,少许白胡椒粉,一勺淀粉,抓匀腌制十分钟
调酱汁:一勺老抽,两勺生抽,两勺耗油搅拌均匀
锅内倒适量油,倒入腌制好的鸡丁,翻炒至鸡肉变色,盛出备用
锅内倒适量油,放入蔬菜丁,翻炒至八成熟,然后倒入米饭炒散,倒入鸡丁翻炒,倒入酱汁翻炒均匀,最后撒上葱花,翻炒一下,关火出锅!
博主@猛鱼不吃鱼
秘制蛋包饭
博主@邓噔噔
爱心炒饭
有米饭,当然也少不了“面”,@大胃王朵一 挑战做出了和初夏超配的“糖醋麻辣鸡丝凉面”!
凉面
@沪漂男孩康乐哥哥 挑战了“番茄鸡蛋面”,最熟悉的味道~
“在陕西主要是以面食为主,4块钱能做的东西太多了”,坐标陕西的爷爷@陕西老乔 用一道“炒细面”接受挑战,油热后下辣椒葱,翻炒后再下所有的配菜,依次加入各类调料-盐、五香粉、辣椒面、酱油、孜然粉,倒细面,翻炒均匀,出锅!
做菜其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开餐学校,老师们也曾组织过“小小厨师体验日”活动,孩子们跟着厨师们一起学习包饺子、包包子、处理食材等等,参与 *** 一顿午餐。
这一次,美食博主们也给以后的“小小厨师体验日”贡献了不少美食素材,孩子们可以学习做手抓饼、三明治、鸡蛋饼、饭团……
博主@麻辣德子
爱心三明治
@老饭骨
手抓饼
@大野蜜探·背锅侠
【用2个馒头做成鸡蛋饼】
馒头切片切成小丁
油热下入馒头丁小火煎至金黄
放入葱花火腿肠
鸡蛋加盐打散,放入鸡蛋液,小火煎成鸡蛋饼
十字划开,完成
@小马吃了咩
【饭团】
将午餐肉切厚片,加点油煎香
米饭中倒入1-2勺寿司醋和适量海苔碎,搅拌均匀
在午餐肉罐头空盒里铺上保鲜膜,倒入拌好的米饭
用勺子压实后放入午餐肉
今年520,不一样,博主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带给孩子们温暖。
一直以来博主们通过“做饭”这件事情治愈着一群喜欢他们的网友,唯爱和美食均不可辜负,而在这次活动中“公益+美食”结合,很多网友也因为博主们的挑战视频开始关注到“原来,520不只是情侣的节日,也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从关注到行动,他们也开始加入支持“免费午餐”,一起帮助孩子们吃饱吃好!
网友评论
感谢@不点外卖先森、@大胃王朵一、@日食记、@菜菜美食日记、@魔力美食、@香喷喷的小烤鸡、@好润好润的郝润、@可可的布朗尼、@小马吃了咩、@开箱少女、@单单吃不胖、@表弟森浩 、@麻辣德子、@老饭骨、@大野蜜探·背锅侠、@肖瑶_、@陕西老乔、@王小潮、@王豆豆爱逗逗儿、@你的茜茜上线啦、@邹小和、@阿雅小厨、@沪漂男孩康乐哥哥、@梨与橙、@预存幸福、@爱做菜、@不二厨神、@圆梦精灵、@万食夫、@灵魂美食、@邓噔噔、@猛鱼不吃鱼、@日食料理 等博主们。
谢谢你们助力支持,成为有爱有fan的营养召唤师,一起为“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发声,倡导公众参与支持免费午餐,帮助孩子们吃饱吃好!
四方时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愿这份爱,一直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免费午餐项目学校孩子们吃饭
-End-
【免费午餐基金】
2011年4月2日,邓飞联合500名记者、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免费午餐基金公募计划,倡议每天捐赠3元(由于物价上涨,自2015年秋季学期起餐标提升为4元/餐),帮助孩子们免于课间饥饿,享有热腾腾的免费午餐。
图文来源:免费午餐基金
转发编辑:陈璐
审核:免费午餐基金品牌审核
“国宴大师”拍短视频教年轻人做饭:懂你的胃,更懂你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大爷”郑秀生,从16岁入行到66岁退休,在北京饭店干了50年,做过数不清的国宴,获中国烹饪大师终身成就奖。他20岁时曾给周恩来总理做狮子头,担任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总厨。大煮干丝、响油鳝糊、拆烩鱼头、红烧马鞍桥、蟹黄鱼翅……都是他的拿手好菜。
“二伯”孙立新,24岁就是华都饭店的总厨,获得商务部颁发的“十大中华名厨”,也是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崇礼菜单计划任务总顾问。“二伯”做菜,喜欢不按常理出牌,传了600年的烤鸭,到他手里改成了用蔬菜汁腌制;如今餐厅常见的蓝莓山药,也是他发明的,当初只是为了不浪费山药的下脚料。
做了大半辈子“国宴”,大爷和二伯都退休了。退休后干点啥?他们都想把多年来总结的经验技巧、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一拍即合,“老饭骨”由此“出道”,他们在2020年9月入驻腾讯看点,拍摄短视频教做饭,如今粉丝过百万,全网粉丝过千万。尤其是疫情期间,很多年轻人开始自己在家做饭,“小饭骨”们跟着“老饭骨”的短视频教学,居然真能复刻出一道道美食。
“大爷”郑秀生(左)和“二伯”孙立新正在拍摄做菜的短视频。(照片由被访者提供)
“国宴大师,是大家给了我这么一个称呼,首先我们得热爱这个行业。”回忆起自己刚入行的时候,郑秀生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做饭的,“从基本功开始,掏鸡肠子、鸭肠子,择菜,切葱姜蒜,切辅料,再到切丝、丁、块、片等各种形状的主料……”一刀一刀,是郑秀生的成长之路。
学了8年,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郑秀生开始觉得这个行业有可深挖之处,“不单单是做一道菜,还关系到人的健康、文化的传承”。当时,北京饭店还承担着国家的接待任务,一顿饭、一道菜里承载的东西就更多了。
“我们把自己的经验、经历和小饭骨们分享,让他们感觉得到厨师不仅是做饭,还会给你的家庭、生活带来喜悦。”郑秀生说。
“老饭骨”有个口号:传承技法,毫无保留。在几分钟的短视频中,他们把做饭的每一个细节都交代得明明白白,让“小饭骨们”学起来容易;不仅如此,他们手中的菜还都有故事。孙立新学过川菜、粤菜、淮扬菜、鲁菜……可以说,凡是粉丝问的,几乎没有他不知道的,粉丝不仅学做饭,还长知识。
网上教做饭的短视频内容不算少,除了“国宴大师”的身份加持,“老饭骨”的优势还在哪里?孙立新觉得,是人生经历,“经历越丰富,最后呈现的东西越好”。
有时候,一起做着一道菜,“大爷”和“二伯”还能讨论起来。一道宫保鸡丁,传统的味道是胡辣咸鲜,现在流行的是“小甜酸荔枝口”,为了让粉丝更好地了解这道菜的渊源,孙立新索性一次演示了两种做法,让粉丝们随便挑随便选。
“大爷”郑秀生(右)和“二伯”孙立新正在拍摄做菜的短视频。(照片由被访者提供)
做饭和拍短视频哪个更难?两位大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后者。为了满足年轻人的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会认真地去看评论,还特别开设了“老饭骨叨叨叨”的栏目,来回应评论。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又有显著的地域差异,连“甜粽子”和“咸粽子”都能每年引起热议,“老饭骨”有时候也感觉众口难调。
“为了让网友理解一道菜的做法,我们有时甚至得把手里50年前的老菜谱翻出来作为证据,来给大家普及。”郑秀生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做腊八蒜,要把蒜剥好、洗净、晾干,在醋里发酵20天才算好。现在有一些 *** 视频,称只要把醋煮开了泡蒜,3天就能吃。类似这样的误导,让“老饭骨”看着特别着急,急着在自己的短视频里纠正“怎么做”,还得摆出“为什么”的证据。
他们的粉丝大多很年轻且活跃的用户,不少是25岁。“老饭骨”懂年轻人的胃,更懂年轻人的生活:排骨好吃,可是下了班的年轻人哪有时间花几个小时来炖,于是,“老饭骨”教高压锅做排骨的 *** ,一小时之内排骨和米饭一起熟;年轻人爱吃甜品,二伯就做了一个醪糟水蛋;甚至连方便面,在热爱创新的二伯手中,都成了一道诱人的焦炒面;还有宫保鸡丁的汁、鱼香肉丝的汁、糖醋鱼的汁……“老饭骨”都提供了精准的配方,让中餐烹饪中神秘的“适量”都可复制。
让年轻人在家也能吃上“国宴菜”,让年轻人在辛苦的工作之余也能温柔地抚慰自己的胃。“做美食是件高兴的事。我和大爷就是想通过短视频,把人间的温暖传递给千家万户。”孙立新说。
在已经发布的242期短视频中,有一道菜颇受“小饭骨”们追捧。其实那只是一道“平平无奇”的炸酱面,但那是大爷40年前做给大妈吃的。年轻人学到了一碗面,还吃到了一大碗“狗粮”。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鱼香茄子的正确做法,太香了,技巧全在这,开胃解馋超下饭{"rich_content":{"text":"鱼香茄子的正确做法,太香了,技巧全在这,开胃解馋超下饭","spans":null},"video":{"vid":"v028b0ed0000c19o5jggvkvjaitmo16g","duration":173.407,"width":720,"height":406,"file_size":928,"thumb":{"web_uri":"tos-cn-p-0000/291d805173fa4b30a910dd3ebcde480c","width":638,"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173.407,"file_size":21308351,"w":720,"h":404},"normal":{"duration":173.407,"file_size":18906129,"w":638,"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