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处暑,这1物要常给家人吃,香甜软糯,冰凉清爽,健脾和胃,轻松赶走“秋老虎”。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句话: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应该做的事情,而这四个季节又用24个节气细分开来,就像处暑的到来,就标志着夏天的终结,秋天的到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细分呢?就像冬天不能穿裙子,夏天不能盖棉被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一年四季都吃同一种食物。
处暑虽然送走了夏天,但是天气晴朗的午后,依然炎热,这就是我们说的”秋老虎“,早晚温差大,不能一味贪凉,中午天气炎热,又想吃一些凉爽的东西,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食物呢?当然有!今天小宁就分享大家一款可以两全其美的美食——黄米凉糕。
黄米是一种与小米相似却不是同一种米类的食材,它外表为黄色,颜色比小米要深,颗粒也要更大一些,在北方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平时用来做炸糕的多一些。黄米是一种非常有营养的食物,特别适合身体虚弱的人食用,尤其秋天天气干燥,早晚温差大,做成凉糕,即可补身体,口感清爽冰凉,还能赶走秋老虎,一起来看一下吧。
【黄米凉糕】
食材:
大黄米、糯米、白糖、蔓越莓干、葡萄干
*** *** :
1、准备半碗大黄米,多半碗糯米,清洗干净后,倒入一碗清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浸泡了一夜的米都已经吸饱了水分,颗粒变得更大,用手可以轻松碾碎的程度,我们把米都淘洗干净,再加入清水,水量以没过碗中的米半指为宜,直接放入锅中。
2、普通的锅需要上汽后再蒸30分钟左右,小宁用的是甄米折叠电蒸锅,10秒就可以出热气,不用等水开,120度高温穿透食物,可以更快蒸熟,所以只用25分钟即可蒸熟。
3、25分钟后,?糯米和黄米就熟了,此时的米粒已经变得黏黏的了。咱们首先把糯米转移到一个大碗中,然后加入1勺白糖,用铲子让糖和糯米充分融合,同时碾压出糯米的黏性。
4、准备一个比较大的模具,可以放入两碗米糕的量,模具中底部刷一层油,然后铺上油纸,方便成品脱模。然后把处理好的糯米倒进去,整理平整备用。
5、准备适量胡葡萄干和蔓越莓干,切成细小的碎粒,你也可以换成大枣、山楂糕等等你喜欢的食材。
6、把处理好的蔓越莓葡萄干碎铺满整个糯米的表面,铺满以后压瓷实,这样在吃的时候,样子好看,口感也比较满足。
7、下面来处理大黄米,把大黄米转移到大碗中,加入1勺白糖,同样的 *** ,用铲子搅拌均匀,碾压出黏性,直到可以拉丝的状态,然后倒在蔓越莓葡萄干上,整理平整。
8、为了让成品的凉糕更加入味,咱们给凉糕表面轻轻的盖上一层保鲜膜,再次放入蒸锅中,大火蒸5分钟,蒸好以后,室温度放凉,就可以直接吃了,如果放入冰箱冷藏4个小时,口感会更好。
四个小时后,从冰箱拿出来直接脱模,然后在凉糕表面淋上一层糖桂花,一份黏黏糯糯胡黄米凉糕就做好啦。
因为凉糕的黏性非常大,所以吃的时候,把它改刀切成小块,这样更方便食用。切开后的黄米凉糕,黄红白三色相间,非常的漂亮,让人忍不住想赶紧吃一块,一口咬下去,清爽冰凉,糖桂花的清甜,大黄米和糯米的黏糯,蔓越莓葡萄干的酸甜,味道非常的丰富,让人超级满足,喜欢的朋友,赶紧试试吧!
黄小米和小米的区别黄米和小米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人们会在吃腻了米饭的时候吃黄米或者小米来改善伙食,黄米和小米有很多人都分不清楚,那么究竟黄米和小米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黄小米和小米的区别
小米在没有脱壳之前叫做谷子。而黄米在没有脱壳之前叫做糜子。两者就外表来说,小米的颗粒小,糜子的颗粒大。还有,小米的外壳是黄色的,糜子的外壳是红色的。
黄米本是北方一种粮食,照字典的解释,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黄米、小米同出北方,但在北方人眼里,黄米是要高于小米的。小米是去了壳的谷子的果实。人们拿黄米当江米使,有些地方还拿它做糕待客。初加工时就能做出许多花样,再细加工,或煎,或炸。卖粽子的也常把江米的和黄米的并列,把黄米的价钱抬得和江米一般。但在人的心目中黄米又终归是黄米,他们一面抬高它的价格,又自觉不自觉地降低着它的成色,到头来黄米终不能和江米并列。 而小米经过加工后可以做小米饭。从前曾经是北方的主食之一。
再者,可以通过直接分辨 *** 在地里看长出来的穗子,小米的穗-谷穗,是一条一条的,很粗的,而糜子的穗子有很多,但是都很细的。糜子,在一开始的时候的外壳是黄色的,再脱了那层外壳才是红色的,吃的时候再把红色的壳碾掉才是黄米。
黄小米和小米哪个更有营养
黄小米的营养价值更高,含蛋白质9、2%-14、7% ,脂肪3、0%-4、6%及维生素,除食用外,还可酿酒、制饴糖。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质9、7克,比大米高。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都不低于稻、麦。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
而小米的营养价值较黄小米之后,即便如此中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由于小米不需精制,它保存了许多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米中的维生素B1可达大米的几倍;小米中的无机盐含量也高于大米。除了丰富的铁质外, 小米也有蛋白质,复合维他命B、钙质、 钾、纤维等等。 因为小米性质是碱性的,所以烹煮时,不需要加太多的盐或干脆不用盐煮。小米的淀粉含量高(约70%),是一种能量食物。和其他谷物一样,小米中钙、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含量很低。蛋白质含量在不同类型的小米中变动很大,一般介于10%—20%之间,平均为10%—12%。小米中蛋白质的质量常优于小麦、稻米和玉米,但是必需氨基酸中的赖氨酸含量低。
黄小米和小米的功效对比
黄米是黍子去了壳的子实,颜色淡黄,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黄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子实可以做年糕、酿酒等。营养成分:黄米主要含碳水化合物,还含有蛋白质、粗脂肪、赖氨酸、钙、磷等。它的蛋白质含量为11.7%,脂肪3.3%,糖类64.2%,还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保健功效: 性平,味甘。可健脾胃,有消食止泻、益肺益气的功效。黄米具有安眠功效,主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症。 黄米可滋补强体,可补中益气,肺病患者宜食。 黄米有乌发的功效。黄米可以补肝肾,疗疮解毒。
小米粒小,色淡黄或深黄,质地较硬,制成品有甜香味。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小米熬粥营养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
1、 防治消化不良
具有防止泛胃的功效。小米具有滋阴养血的功效,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小米对抗泻肚子、呕吐、消化不良及糖尿者,都有帮助。
2、减少细菌
小米也能解除口臭,减少口中的细菌滋生,还能治脚气病,神经炎和癞皮病,失眠、头疼、精神倦怠、皮肤“出油”、头皮屑增多等症状。
3、防流产能滋阴
小米的丰富氨基酸帮助预防流产,抗菌及预防女性 *** 发炎。小米中所含的类雌激素物质,能滋阴。
4、能维持生长和生殖力正常
能防止男性阴囊皮肤出现渗液、糜烂、脱屑等现象;防止女性会阴瘙痒、 *** 皮炎和白带过多。使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健全;使男性勃起坚硬、 *** 数量正常、前列腺不致肿大;使女性月经和 *** 正常;使所怀胎儿发育健全,不致畸,生长正常。
5、能维持性功能
有利于 *** , *** 数量、交配能力、生殖功能健康正常。
6、保持胎儿的正常发育
可避免胎儿痴呆或智力低下或骨骼发育延缓或成为侏儒症患者。
7、祛斑美容
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
黄小米和小米的吃法
相信大家都吃过黄小米,但是大家对小米的吃法却有些单一,只知道用黄小米煮粥喝。其实黄小米的做法有许多种,用不同 *** 做出的食口味道和营养也各不相同。假如生活中的你喜欢吃黄小米,那么就了解下妈妈网介绍的黄小米做法以及黄小米怎么煮营养价值更高吧!
1、黄小米煮粥是最简单的做法,可以直接取适量的黄小米,然后加入水煮成粥,直接食用。同时大家也可以在煮黄小米时,加入一些大米,制成二米粥,这种粥品比单一的小米粥营养价值更高一些。
2、黄小米做成绿豆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主要食材就是黄小米、绿豆和花生,绿豆的营养成分和黄小米以及花生的营养正好可以形成互补,更利于人体的健康,同时也能提高粥类营养的吸收率。
3、黄小米还可以加工成小米粉,然后制成各成食品以后食用,黄小米面的窝头和丝糕就是人们常做的食品。黄小米面在 *** 窝头时可以加入一些大豆粉和少量的牛奶蒸制,制成的味道特别诱人。另外黄小米的面粉也可以与山药粉一起混合食用,在煮制成糊状后加入白糖食用。
小米的吃法也相当多,小米是健康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用小米、百合、红枣、银耳等熬制而成的百合小米粥,可防止消化不良、口角生疮和口腔溃疡等症,还具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
小米粥做法一:
小米,亦称粟米,通称谷子,谷子去壳即为小米。
原料:小米,冷水
*** 过程:
1、米洗净,冷水烧开后放入小米;
2、煮开后,改小火煮;
3、待米粒已烂且粥掖粘稠时即可关火盛出。
黄小米和小米的适宜人群
根据黄小米的营养价值来判断适用人群,黄小米的功效主要有:
黄米主要含碳水化合物,还含有蛋白质、粗脂肪、赖氨酸、钙、磷等。它的蛋白质含量为11.7%,脂肪3.3%,糖类64.2%,还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
保健功效:性平,味甘。可健脾胃,有消食止泻、益肺益气的功效。黄米具有安眠功效,主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症。黄米可滋补强体,可补中益气,肺病患者宜食。黄米有乌发的功效。黄米可以补肝肾,疗疮解毒。
适用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尤其适宜于体弱多病、面生疔疮者食用。每餐50克。
而小米的营养价值也不容小觑,小米的功效主要有:
1、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效;
2、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呕吐的功效;
3、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
4、小米具有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
适用人群:1、小米是老人、病人、产妇宜用的滋补品;2、气滞者忌用;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少食。
△初夏时节的乌梁素海,水天一色宛如画卷。
风景优美
巴彦淖尔有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乌梁素海,这里是全球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之一,每年有200多种鸟类在这里度夏,素有“疣鼻天鹅故乡”之称↓
阴山横亘在巴彦淖尔市中部,南部为河套平原,北部为乌拉特草原↓
一半芳草连天,牛羊成群↓
一半农田交错,阡陌纵横↓
黄河冲积出了“唯富一套”的河套平原。历史上,很多山西人和陕西人“走西口”,来到巴彦淖尔定居,这里形成了晋、陕、蒙融合的独特文化。
黄河在这里达到纬度更高点:北纬42°52′24″,为“几字弯”的最顶端。
△黄河至北点航拍。
历史悠久
你一定想不到,这里是恐龙化石宝库。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带,是中国更大的晚白垩纪恐龙化石产地。
△这是之一只以“巴彦淖尔”命名的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早期,保存骨骼化石300多块,化石完整度达到97%以上,堪称“完美”,被称为“完美巴彦淖尔龙”。
△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巴彦满达呼出土的晚白垩世长形恐龙蛋化石。
这里有我国分布最广泛的阴山岩画。郦道元的《水经·河水注》中也曾记载,巴彦淖尔有岩画5万余幅。阴山岩画是世界上更大的岩画宝库之一。
△岩画题材涉及动物、人物、器物、天体等,堪称“古代北方各民族文明历程的千里画廊”。
巴彦淖尔还有保存完好的古长城。战国赵长城、秦汉长城、汉外长城南北两线共4条长城,绵延数千公里,被学界誉为“长城博物馆”。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小佘太秦长城。
这里拥有亚洲更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2019年,河套灌区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把手机横过来看)
宝藏“冷知识”
- 这里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全国风能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太阳能资源居全国第二位。
- 这里的“河套番茄”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这里的五原县,是著名的葵花之乡,中国每七粒瓜子中就有一粒来自五原。
- 这里水草丰美,是全国更大的无毛绒生产基地,有机奶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吃遍巴彦淖尔
除了美丽风景和悠久历史,巴彦淖尔作为河套文化的发祥地,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作为“中国羊都”,巴彦淖尔有着中国肉羊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肉羊数量、羊肉产量及全年分割上市量均居全国之一。
巴彦淖尔人对羊肉的情感,爱得深沉,馋得认真:
家里来客了,吃顿羊肉;心情太好,吃点羊肉;发工资了,吃顿羊肉;要去外地吃不到了,多吃点羊肉;刚从外地回来,赶紧吃顿羊肉回味一下……每天换着吃法也不会腻。
在巴彦淖尔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吃肉焙子,后悔一辈子。”
当地人把烘烤过的馍称为“焙子”,肉焙子最早由陕西人带到巴彦淖尔,做法不同于肉夹馍,肉焙子中的肉在老汤中煮好后,还需要再起一口锅,在锅底放上白糖和木屑,进行熏制,吃起来带有独特木香味。
△“焙子”里塞满了肉,代表了巴彦淖尔人的包容和大气。很多巴彦淖尔人的一天,就是从一个热乎浓香的肉焙子开始的。
还有人说,在巴彦淖尔,可以尝遍“人生酸甜苦咸”:
酸
这里有一种特殊的美食就是炒酸粥,口味偏酸,也是巴彦淖尔人招待亲朋的必点菜。
△酸粥以黄米和糯米为主料,经发酵和熬煮而成,有生津止渴、消食健胃功效。
甜
糖麻叶是当地一道特色甜品,原料来自当地河套面粉和胡麻油,焦糖色的外表泛着光亮,吃起来松软香甜,是巴彦淖尔人更爱的早餐之一。
苦
凉拌苦菜外表看起来小清新,但入口充满苦味。苦菜有很多好处,含多种营养成分,在河套地区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咸
咸奶茶:浓郁咸香的奶茶加上炒米、奶皮子、奶豆腐等辅食,这在巴彦淖尔人眼里,是绝对的美食。
巴彦淖尔的“面精”,也称酿皮,香辣解馋,清凉爽口,是当地人忘不了的舌尖味道。
巴彦淖尔的蒙古包子也是一绝。包子皮得用烫面,包子馅是全羊肉馅,羊所有部位全部剁碎,只加入沙葱、姜等,特点是馅大、皮薄、滋味鲜香,一口咬下去,“包”着草原的味道。
万能的“圪”(ge)
在“撤盟建市”之前,“巴彦淖尔市”叫“巴彦淖尔盟”,简称“巴盟”,人们称这里的方言为巴盟话。一起“叨了叨了”巴盟话(巴彦淖尔人将聊天称为“叨了”)~
巴盟话中,有一个神奇的字,它含义众多,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大不相同,那就是万能的“圪”。
巴彦淖尔的很多地名,都和圪字脱不开关系。五原县全是“圪旦”(指圆形、突起的东西),较高地形叫“圪梁”“圪堵”“圪台”,地形略显低洼的地方就叫“圪巴”“圪卜”。
听说,土生土长的巴彦淖尔人,每五句话里就必会带一个“圪”。
来学巴盟话
有一种将就叫“圪且”
有一种放肆叫“圪呲”
有一种可爱叫“圪能”
很小的颗粒叫“圪森森”
稍大点儿叫“圪渣”
再大点儿叫“圪瘩”
又大点儿叫“圪蛋”
更大点儿叫“圪堆”
高而尖叫“圪尖尖”
浅坑叫“圪卜”
深一点儿叫“圪洞”
有一种哭泣叫“圪抽”
有一种痒痒叫“圪哩”
有一种散步叫“圪溜”
手臂叫“圪膊”
膝盖叫“圪起盖”
手肘叫“圪扭子”
自己叫“圪儿”
睡下叫“圪躺”
半躺叫“圪酿”
小口喝叫“圪抿”
一下子叫“一圪蛋”
蹲下叫“圪蹴”
磨蹭叫“圪拖”
看到这里,脑子里是不是只有一个“圪”字了?
还有一段好玩的方言:
树上圪蹴着俩个麻雀儿,一个麻雀儿对另一个麻雀儿说:圪挤甚了,你往那半切圪蹴圪蹴,把我乃毛也压圪出了。另一个雀儿说:压圪出了就给你往展扑拉扑拉就行了哇!
翻译:树上蹲着两只麻雀,一只麻雀对另一只麻雀说,挤什么呢,你往那半边挪一挪,把我的羽毛也压坏了。另一只麻雀说,压坏了我帮你整理整理就行了。
沙海变绿洲
欣赏了美景,尝遍了美食,“叨了”巴盟话,巴彦淖尔还有一个地方值得关注——磴口县。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在这里,沙漠是绝对的主角,面积占到了县域总面积的近7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乌兰布和沙漠每年通过刘拐沙头向黄河输沙7000多万吨,被黄沙抬高的河床,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
△如今的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
后来,磴口人为了守护家园,开始在沙漠中植树治沙。
成年梭梭一般高1至4米,一棵能固定10平方米左右的沙漠,是当之无愧的治沙先锋。在磴口县已经治理的沙漠中,梭梭地种植面积占到了90%。
种植巨菌草也是治沙的手段之一。和种梭梭树相比,种植巨菌草的经济效益更高,它不仅可以用来栽培食药用菌,同时也是易被牲畜消化吸收的上等牧草。
截止到2022年,磴口县境内的426万亩沙漠,已经有210多万亩得到了有效治理。
守住了“绿水青山”,磴口县还把沙漠做成优势,探索发展沙产业,形成了门类多样的产业治沙格局。
如今磴口县的乌兰布和沙漠中,生活着近10万头奶牛,日产有机鲜奶1000多吨,巴彦淖尔也因此成为全球更大的有机原奶生产基地。
他们还在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开窗有景
出门见绿
碧水环绕
生物多样
逐绿前行
这就是——巴彦淖尔
(把手机横过来看)
评论区留言
一起“叨了叨了”
你对巴彦淖尔的印象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马文佳
撰稿丨张娅喃
总台记者丨宝音 张扬 王惟嘉
配音丨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 任令祺
校对丨高少卓
部分素材源自《典籍里的中国》《远方的家·天下黄河》、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掌上巴彦淖尔、遇见巴彦淖尔、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内蒙古新闻网、巴彦淖尔台、乌拉特前旗融媒体中心、视觉中国、网友@柠檬没有汁儿、@骞味等
责任编辑:张景
为什么白酒都叫“大曲”,很少有叫“小曲”的?相差不是一点半点我们平时喜欢喝酒的人,更多会去关注酒的品牌,稍微懂一点酒的人,则会多少了解一下白酒的香型,但是对于酿造工艺也是知之甚少。
比如说我们常见的白酒叫某某大曲的非常多,既然有大曲就一定有小曲,但是我们为什么很少听到有叫某某小曲的白酒呢?这大曲和小曲字面上看是大小之分,而实际上对于白酒的酿造来讲差别不是一点半点,今天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大曲和小曲到底有何区别。
酒曲的发明,是中国老祖宗们7000年来传下来的智慧,不只是应用于酿酒,对于所有发酵食品的贡献都是非常大。
酒曲最早叫作曲药,其实就是祖先们利用粮食发霉后染上空气中的微生物,再利用这部分微生物对食品进行发酵,而专门用于酿酒的曲药就被叫作酒曲。
使用酒曲酿酒,是中国的独有的酿酒传统,国外酿酒基本上就是水果或者麦芽,本身就含有糖分,只需要酵母菌进行单纯的发酵就可以生成酒精,因此也叫单发酵。
中国人酿酒以前用的是黄米、糯米,现在会用到高粱、大米、玉米等等,这部分粮食类的原料所含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为淀粉无法直接发酵生成酒精,要先将淀粉转化成糖分,多了一道糖化的工序,因此也被叫作复式发酵,而酒曲既能起到糖化作用,又能起到发酵的作用,因此对于粮食酒的酿造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酒曲的 *** ,是将小麦、大麦、豌豆等原料粉碎后加适量的水,人工 *** 成砖块的形状,然后再放入可以控制温度的曲房之内,在特定的环境之下,空气中的毛霉、根霉、酵母菌在曲块上大量的生长繁殖,酿酒真正用到的不是小麦,而是小麦 *** 成曲块上所含的微生物,这就是传统酿酒所用的大曲。
新中国解放之后,科技得以快速发展,我们借用现代科技,在实验室里就可以培养出各种酿酒所需的微生物,相比于传统人工 *** 的大曲,成本更低、发酵能力更强,所以酿酒的效率得以大幅度的提高,人工培育的曲种就叫小曲。
因为传统人工 *** 的酒曲块头比较大,而实验室培育的酒曲个头比较小,所以从体积上就被分为大曲和小曲,了解了大曲和小曲的来龙去脉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两种酒曲酿造的白酒到底有多大的区别?
大曲酿酒
大曲所含微生物的种类比较多,但是因为密度小所以发酵能力比较弱,酿酒所需要的发酵时间要更久,比如大曲清香酒需要28天、大曲浓香酒需要60~90天,而大曲酱香酒需要反反复复八个轮次的发酵,前前后后整整一年的时间。
发酵的时间和周期越久,不仅时间成本越高,这种深度发酵所产生的香味物质也更为丰富,所以大曲酒不只是成本高,酒香的醇厚度和层次感都更为突出。
小曲酿酒
小曲酿酒则是跟大曲完全相反,发酵时间短、发酵能力强、出酒率高、成本低,相对应的就是所产生的风味物质比较单薄。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茅台、五粮液、古井贡、剑南春等等,这些老牌的名酒都是属于大曲酒,而江小白、老村长、二锅头等等低价、廉价酒都是属于小曲酒。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清楚为什么有很多以大曲命名的白酒,却很少有以小曲命名的白酒,无论消费者懂与不懂,至少站在专业的角度来看,小曲酒的品质是不如大曲酒的,所以用小曲命名白酒会感觉很没面子,现在你知道小曲酒跟大曲酒的区别了吗?
“黄米”和“小米”有啥区别?口感差别大,学会别再乱买了在五谷杂粮大家庭中,小米是我更爱吃的一种。记得有一段时间,经常用南瓜和小米熬粥当早餐吃,早上喝上这么一碗热乎乎的小米粥,感觉一天都充满了能量。而说到粮食小米,相信大家也是再熟悉不过了。
说完小米,再给大家看下图,你们能说出图片中的粮食是什么吗?看上去跟小米倒是挺像的,相信有朋友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就是小米。虽然它跟小米长得很像,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粮食,它的名字叫黄米。
黄米是个啥?跟小米有什么区别?它们适合的做法又有哪些?那今天,懒喵就跟大家聊聊有关黄米和小米的话题,一起来看看。
“黄米”是个啥?
说到“黄米”,南方的朋友会比较陌生,因为它是原产自北方的一种粮食,在陕北地区,人们喜欢称其为“糜米”、“黄小米”等。糜(méi)子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粮食作物,而黄米正是由糜子去皮加工后得到的。
去过延安、榆林等陕北一带地区的朋友,应该知道一种叫“黄米馍馍”的食物,看上去有几分像黄色的馒头。黄米馍馍是陕北地区的传统面食,是将黄米碾成黄米面后,再加上“老酵头”(老黄米面) *** 而成,还分成带馅和不带馅的。
虽说名字差不多,长得也有几分相似,但黄米和小米之前的区别却不少,下面就跟大家说说它们之间的具体区别。
黄米和小米区别在哪?
黄米和小米,从本质上说,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粮食,其中黄米的初始形态是糜子(或黍子),小米的初始形态则是谷子(粟)。将糜子(或黍子)或谷子去皮加工后,前者得到的就是黄米,后者得到的就是小米。
说完本质区别后,相信大家最关心的,就是黄米和小米在外观上的区别,以及在口感、适合做法上的区别。
先来看下面这张外观对比图,大家就能很快将黄米和小米区分开来。
黄米的颗粒较大,外观颜色呈淡黄色,还夹杂点白色,色泽看上去比较黯淡。小米的颗粒则要比黄米小很多,看上去更像一小粒一小粒的,颜色要比黄米淡一些,更有光泽感,并且颜色分布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夹白。
从口感和适合的做法上看,黄米和小米也有所不同。
黄米分为软硬两种,其中硬黄米常用来蒸米饭吃,软黄米糯性较强(跟糯米有点像)。软黄米煮熟以后比较黏,可以用来熬粥,也可以拿来做馍馍、年糕、粽子、汤圆等食物,吃起来软糯香甜。小米的糯性没有软黄米那么强,但是口感要更加细腻顺滑,因此常用来煮粥吃。
像黄米和小米都可以拿来磨成面粉,再做成糕点,但是吃起来口感却很不一样。用黄米做成的黄米糕,吃起来就会感觉比较弹牙,同时口感要糙一些。用小米做成的小米糕,吃起来没有黏的感觉,口感比较细,甚至有入口即软的感觉。
说到黄米和小米的受众范围,其实小米的受众范围是要更广一些的,因为无论在北方,还是在南方,小米都是很常见的杂粮食材。而对于南方人来说,关于黄米的熟识度,并没有小米高,因此受众范围上,黄米自然不及小米。
【懒喵心得】
大家下次遇到黄米时,可别再把它当成小米了,它俩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品种。黄米在北方地区比较常见,有软硬两种,常用来做黏性较强的食物,如汤圆、粽子、馍馍等。小米的受众范围则要更广一些,常用来煮粥。
而从外观上区分黄米和小米,也非常简单,前者颗粒较大,颜色要深一些,后者颗粒较小,颜色要更浅一些。学会后,可别再弄错了。
北方独有的大黄米,南方人见都没见过,3种吃法,一个比一个香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随手点个关注噢~
北方独有的大黄米,南方人见都没见过,3种吃法,一个比一个香!
说起大黄米,很多南方的朋友会理解成平时用来熬粥的小米,其实并不是。大黄米是北方的特产黍米,是去了壳到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体积大一些,颜色比小米淡一些,呈淡黄色,也被称之为软黄米,也就是粘米,类似于南方的糯米,北方人经常把大黄米磨成面粉,用来 *** 糕类的美食。
大黄米面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且含量均高于大米、小麦等粮食,尤其蛋氨基酸含量,几乎是大米和小麦的2倍;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膳食纤维含量也非常的丰富,为大米的4倍,经常吃一些大黄米面,可以帮助消化和排便,顶饱抗饿多吃不长肉。今天小宁就分享大家这大黄米面的3种吃法,一个比一个香,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黄米汤圆】
食材:
200克大黄米面,120克开水,花生米100克,熟黑芝麻200克,糖粉100克,猪油50克。
*** *** :
200克大黄米面用120克开水烫面,然后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密封醒面20分钟;200克熟黑芝麻打成粉备用;100克花生米放入烤箱180度烤5分钟,晾凉后去掉外皮打成粉和黑芝麻放在一起,加入100克糖粉和50克猪油,下手抓揉均匀团成馅,然后搓成15克左右大小的团子,放入冰箱冷冻20分钟。
把黄米面下成大小相同的剂子,每个剂子大概15克左右,然后取一个剂子整理成小碗的形状,把冻好的馅料放进去包起来,锅中烧水,水开以后下入锅中,水再次沸腾煮5分钟即可,软糯香甜,滑溜溜甜滋滋,比糯米的还好吃。
【大黄米年糕】
食材:
400克大黄米面,100克红枣,100克红豆,50克红糖,60度温水适量。
*** *** :
红豆清洗干净放入锅中煮30分钟,煮到微微开花的状态加入红糖,边搅拌边加热,一直煮到水分自然收干备用;再把红枣去掉枣核清洗干净,放入锅中煮20分钟捞出备用;黄米面中少量多次的加入60度的温水,一边加水一边搓揉,最终搓揉成用手可以将面粉攥成团,但是一碰就会松散的状态即可。
笼屉垫上笼屉布,把面粉撒上去一层,大约2厘米厚,上锅蒸约10分钟的时间,蒸到黄米变成金黄色,撒上一层蜜豆,再撒上一层面粉,用筷子扎几个孔帮助透透气,然后再蒸10分钟,再加入一层大枣,一层面粉,再次扎孔,最终将所有食材都放进去,蒸20分钟即可,软糯拉丝超级好吃,而且比普通的年糕热量低很多,吃了不长肉哦。
【大黄米脆皮炸糕】
食材:
300克大黄米,60度温水,豆沙馅料,食用油。
*** *** :
大黄米中淋入温水,少次多量,边淋水边揉搓,最终成为看起来散散的,但是一抓就可以成团的状态放入笼屉中,水开蒸后蒸15分钟的时间,然后趁热拿出来,双手沾凉水给它揣一下,最终揣到表面光滑,给它整理成长条状下成大小相同的剂子,然后将红豆馅包进去,捏紧备用。
锅中烧油,油温6成热下锅,炸到表皮全部鼓大泡,就可以捞出来了,一份脆皮油炸糕就做好了,表皮酥脆,内里软糯拉丝,馅料香甜可口,好吃到停不下来!
以上三种大黄米面的做法,各个经典, *** 简单一学就会,还没试过的朋友赶紧戳下方链接,试一下吧!
2个元宵=1碗米饭!无糖的,糖尿病患者能不能放心吃?来源:央广网
今天
元宵节
一碗热热的元宵/汤圆
几乎是每家餐桌上的标配
不过,你知道吗?
它们可是名副其实的
热量“炸弹”
2个元宵=1碗米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元宵/汤圆一餐都吃不了太多
但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
这几个小元宵/汤圆的热量
或许会受到“惊吓”
(某品牌花生元宵,央广网摄并发)
以图中的花生元宵为例
如果吃了一碗4个元宵(重量约100克)
摄入的能量超过1300千焦
相当于吃了两碗米饭
而常见的含有坚果仁的芝麻
花生、八宝、核桃汤圆
在提供美味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脂肪
(某品牌大黄米汤圆,央广网摄并发)
图中这款大黄米黑芝麻汤圆:
100克里有13.1克脂肪
相当于人体每天所需的22%
咸汤圆是不是比甜汤圆更健康?
如果血糖不太好
吃咸汤圆是不是比吃甜汤圆更好?
还有新晋“网红”水果汤圆
会不会更健康?
在热量方面
这类汤圆的能量
相比其他口味不算很高
吃100克(约5个)
摄入900-1100千焦的能量
相当于半个巨无霸汉堡
但是部分品牌的鲜肉汤圆中
食用盐的含量较高
选购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好好看看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
无糖元宵/汤圆
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就能放心吃?
通过配料表可以发现
无糖元宵、汤圆
大多是用木糖醇代替了白砂糖
虽然在营养成分表中
标识糖含量为零
但是无糖元宵/汤圆的能量、脂肪
与普通元宵/汤圆不相上下
(某品牌无糖黑芝麻汤圆,央广网摄并发)
而且元宵和汤圆
主要原料是糯米粉
而糯米属于高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
吃无糖汤圆也要 ***
替代一部分主食
但是也不必过于担心
不管是汤圆还是元宵
甜的还是咸的
只要根据身体情况适量食用
元宵节也可以快乐一下
你今天吃几个汤圆/元宵?
来源:央广网
又是一年腊八节 记忆中的腊八粥是什么味道?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3日电(记者上官云)“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到腊月,农活早已忙完,兼有春节临近,腊八节的习俗便带上了很多喜庆的色彩。泡腊八蒜、走亲访友,更少不了的还有一碗香气扑鼻的腊八粥,既有温暖的亲情,也浸透着浓浓的年味儿。
中新社发 泱波 摄
暖意融融过个节
孙倩(化名)是北京人,她记得,从小家里就特别注重腊八节,而且过节必喝腊八粥。往往是离着腊八节还有几天,父母已经开始留心选购各种原料。
大米、小米、核桃……父母乐此不疲地一趟趟把东西买回来,准备好容器,把各种食材洗净。孙倩有一次数了数,五谷杂粮、干果蜜饯加在一起,得有十来种之多。
腊八粥的做法不繁琐,但需要些耐心。红枣去核,再剥好花生备用,尤其头天晚上要把米和各色豆子提前用水泡好,这样第二天煮出来的腊八粥,会有不一样的香味。
煮粥的时候,火候最重要。孙倩说,自己家用高压锅来做腊八粥。但讲究点儿的会用铁锅煮,那可就需要耗费很多时间,要想粥又稠又好喝,非得煮上三四个小时不可,还得时时搅拌。
大作家沈从文在《腊八粥》一文中,有过如下描述:“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腊八粥确实好喝。”一到腊八节,孙倩就特别期待和父母一起喝碗粥,“推开门闻到它的香气,总觉得心里暖暖的”。
腊八节原本啥模样?
其实,如果追溯到源头,腊八节原本不是现在的模样。
资料图:腊八节,大批的北京民众赶往北京京西古刹潭柘寺争喝腊八粥。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人们习惯把“腊八节”叫做“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原本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
它的前身是古代“腊日”。岁终之月称“腊”,上古时期,腊日是最重要的年终祭祀日,一般在岁末的几天举行,人们会用祭品来祭祀上天与自然万物之神、祖先。那时,腊日的意义相当于后来的春节。
《说文》解释:“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意思说,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从先秦起,腊八节还要逐疫。民俗学专家萧放说,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起初,腊日的时间并不固定。直到南北朝时期,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提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可见,腊八这天已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
隋唐以后,灶神祭祀与驱傩活动与腊日分离,移到了岁末小年以后。此时,腊八节兴起了一个新的节俗,那就是喝腊八粥。
一碗粥里的讲究
腊八粥的来历有很多说法,比如纪念佛祖成道、怀念忠臣岳飞等等。民间一则关于腊八粥起源的传说,则体现了老百姓的勤俭美德。相传早年有老两口非常勤劳,日子过得很富裕,但他们去世后,两个儿子十分懒惰,逐渐变穷了。
资料图:成都文殊院内工作人员正在装腊八粥。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兄弟俩没饭吃,只得找了一把扫帚,来到原来放粮食的大囤、小囤,扫出一点儿五谷杂粮,再加上几枚干红枣,煮了一顿粥。
哥俩悔不当初,第二年都变勤快了,没几年就过上了好日子。为了牢记懒惰的教训,此后每逢农历腊月初八,人们就吃这种杂粮粥,又叫“腊八粥”。
实际上,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冬至以赤豆粥祭神的习俗,腊八在冬至之后,慢慢地,“冬至粥”便移为“腊八粥”。
萧放解释,腊八粥作为节令食品最早出现的时代比较难以考证。但宋代《东京梦华录》已有记载,说北宋开封府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武林旧事》则记载了宋代杭州腊八粥的配方: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等烹制腊八粥。
一般来说,腊八粥的原料为米与果品,掺入的果品越多越好。《酌中志》提到,明朝宫中的腊八粥烹制 *** 如下:在腊八前数日,将红枣捶破泡汤,到腊八早上,加入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
不同时期,腊八粥也有不同的做法,放入的粮食、果品都不一样。到了清代,北京已经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在腊八节这天煮腊八粥喝。
资料图:甘肃张掖厨师在给市民盛免费腊八粥。王将
年味儿渐浓时,美好的寓意与温情
常言说,“送信儿的腊八粥”,这个“信儿”便是春节将要到来的消息,所以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腊八粥里浸润着浓浓的年味儿。
不管是黄米、江米、红豆、枣泥,还是榛子、花生,腊八粥的食料都包含对应的民俗寓意。放点儿桂圆,象征着团圆;放点百合,代表百事和睦;莲子象征恩爱连心,桔脯、栗子象征大吉大利。
因为有了美好的寓意,所以,按照民间风俗,有些地方煮好了腊八粥,之一碗要先祭祀祖先,以示感恩;更多的地方,除了自己喝,还要把美味的腊八粥分赠街坊四邻。
如果家里有一个小院,院子里栽着大大小小几棵桃树、枣树,那么还要把腊八粥涂一点在树上,期待来年枝繁叶茂,多结果实。
腊八节原本就是年节的前奏曲。孙倩也觉着,人们过腊八节,爱喝腊八粥,大概也是因为新年将近,让人又有了新的期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