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竹笋,麻竹笋种植新技术视频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0 0
麻竹笋竹苗的种植技术

麻竹又称甜竹,大叶乌竹,其质嫩、味道鲜美而广受喜欢,麻竹性喜温热、湿润、肥沃的土壤,在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一带多有种植。

我的家乡是麻竹笋之乡,盛产竹笋,在此和大家分享麻竹笋竹苗的种植技术。

1. 竹苗的栽植时间

麻竹一般在3~4月发芽,6~9月发笋,栽苗造林更好在1~3月竹子“休眠”期进行;不过,在不同地区,由于温度、降水的季节性不同,造林时间也不一样;如春季降雨充沛,无春旱的地区,1~3月份均可栽植;如有明显春旱,但有充足水源灌溉的,在1~3月里任选时间栽培;而既有春旱,又不能较好的灌溉的,应在春旱及将结束,春季较大雨量的降雨期及将来临前栽植为好,这样竹苗栽植后就能很快满足体内的水分动态平衡,这是确保竹苗造林成活率提高的重要一环,并有利于当年发笋长笋。

2.竹苗的选购与处理

竹苗可以自己打竹臂或挖笋墩种育苗,也可以到竹苗公司购买竹苗。在栽植前,用锋利快刀把竹头伤口削平,除光竹头笋壳,用浓泥浆(泥浆里加入适量浓度生根粉更好,生根粉包装有说明,按说明操作)浆根备栽。

3. 栽植 ***

由于麻竹的地下茎有节间缩短的特点,在土壤中不作长距离的蔓延生长。栽苗时在整翻好的土壤上或栽植穴上面栽植,穴的空间处理很重要,要求每穴用腐熟堆肥,杂肥与表土拌匀垫底,浇足底水,然后将竹苗直立栽植于穴内,分层对竹蔸盖土,注意回土以压实为度,不要用锄头捶打覆土,栽后灌足定根水,竹苗成活走新根后才能施肥。

永福县:小小麻竹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村民在林中发现竹笋。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刘玉婷 摄

村民正在铲麻竹。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刘玉婷 摄

竹笋大丰收。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刘玉婷 摄

村民剥笋中。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刘玉婷 摄

工人在高温下加工麻竹笋。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刘玉婷 摄

工人在刨笋丝。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刘玉婷 摄

广西新闻网永福8月6日讯(通讯员 刘玉婷 实习生 孙正颐)近年来,永福县龙溪村麻竹种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龙溪麻竹产业有效稳固了龙溪村脱贫攻坚成果,助推龙溪村依靠麻竹产业致富,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据龙溪村的竹农介绍,种植麻竹比种植其他农作物更省事且投入资金更少,竹林每年只需在3-4月施肥一次,平均每亩成本300-400元,后期不用专人维护管理,收获季里每隔几天来竹林转悠一圈都有不小的收获,新鲜采收的麻竹笋直接拉到村里的合作社进行粗加工,无须额外请工人,一年下来每亩能获得4000元毛利润。

据统计,仅麻竹笋一项就为龙溪村人均增收3500多元,示范区的核心与拓展区共带动81户291人实现产业增收,成功脱贫摘帽,同时,村里的2家扶贫车间吸纳了18名建档立卡脱贫户(易地扶贫搬迁户2户)就近务工,人均务工年收入达8000多元。

浑厚、清雅质朴的马蹄笋,不凉拌不炒,就爱跟鸡腿相依“煨”

浑厚、清雅质朴的马蹄笋,不凉拌不炒,就爱跟鸡腿相依“煨”


麻竹笋,麻竹笋种植新技术视频-第1张图片-

青绿的竹林丛,枝头稍稍低垂,竹叶在风里微微飘落着,远看有些像似依依的垂柳。

几乎所有竹林都有相似的景色,城里人,只认得它是竹子,至于什么竹子产出的笋,就是盲区。

夏天有两种竹笋,可以丰富百姓的餐桌,一种为麻竹笋,粗粗壮壮,价格实惠。另一种就比较小巧可爱,矮墩墩的外型,产量较少,又需要特别照顾的马蹄笋,因此价格会略高一些。

两者是不同妈生的竹笋,口感也不相同。相等“年龄”之下,马蹄笋会胜过麻竹笋。


通常马蹄笋,因为纤维较细致,所以很多高档餐厅从产地直达,抢一口鲜,就为了将它凉拌来吃,因此运送时间,可是媲美八百加急为贵妃送荔枝。

遇上好食材,不免下手狠了一些,多买了。凉拌也吃过,总得换个新花样呀!

再怎么鲜嫩的竹笋,总是一个多纤维的食材,长辈曾告诉我们,多纤维是好食材,但也不能吃太多。想吃必须搭配一些动物性油脂的食材,才不会伤胃肠。

鸡腿肉是我家冰柜必备品,近来来受疫情影响,都会备上3~5斤,分成小袋装,随时想吃,都挺方便。

采取不切块的鸡腿,可以让每一个人都有一只完整的鸡腿,这感觉可满足啦,表现佳,今晚加个鸡腿的口号,哈哈。

马蹄笋是个不容易入味的食材,想要让它乖乖听话,先煎后煨,才能彻底激活。

只用一味黄豆酱的酱香,拉近它们俩“不熟”变“亲家” 。澄黄色泽,咸香入口,是个米饭杀手菜肴,尤其是煨出来的酱汁,浇在米饭上,光听就流下口水。一人包干一只鸡腿,不必抢,鸡肉丝毫没有过多油脂感,细致的马蹄笋块,被鸡汁、酱汁牢牢锁住,咬下后,鲜笋依然有小清新脆口,超赞。

马蹄笋煨鸡腿肉

〔材料购买〕

鸡腿3只、马蹄笋一颗(带壳约700克)、葱蒜及柠檬适量、面粉少许

调味料:黄豆酱一勺、糖一匙、鸡精一匙、胡椒粉一匙

*不用鸡腿,整鸡剁块也可以。

*如果买到比较嫩的麻竹笋也是可以啦!口感会有些差距。

〔具体做法〕

步骤1

鸡腿内侧划开,保留一小部分连接住鸡骨头。用刀剁断筋膜,防止收缩。

步骤2

撒一把面粉在鸡腿上,搓一搓,冲去面粉水,用吸水纸,吸干表面的水分。

步骤3

这下轮到马蹄笋来洗澡,马蹄笋一般种在红土或黄土山坡上。挖下来的表面有泥土也是正常现象,如果像我买的一样,泥土扒得很紧,可先用刷子,一边冲水,一边刷洗。

步骤4

从中间划开一刀,剥下笋壳,削去底部老化的部分,去掉笋尖。切成滚刀块,放入水中浸泡,防止切开后,快速老化。

步骤5

葱切段,蒜头拍裂。

步骤6

锅中放少许油,将马蹄笋煎至金黄后捞出。

步骤7

鸡腿也两面煎黄。加入葱及蒜爆香。

步骤8

煎好的马蹄笋放回锅中,加入所有的调味料,翻炒至上色后,加入一大杯热水。柠檬也加进来,大火烧开,小火煨10分钟即可。

*想拌饭,汤汁这样就刚好,想吃干一点,热水的量,可减半,煨的时候要照看,以免糊锅。

*加些柠檬可加速软化食材,增添清香。

#家庭美食大赏##我的夏天美食日记##福州头条#

产值预计超60亿!英德西牛麻竹笋丰收了

夏至过后,万物竞盛。

7月3日上午,经历一场阵雨后的英德市西牛镇阳光普照,在郁郁葱葱的山林里,陆续出现了骑着三轮车的笋农,他们带上砍刀,提着箩筐,上山砍麻竹笋。进入夏季,麻竹笋迎来采收季节,每天都有村民在忙着采笋、运笋、加工,轰鸣的货车汇入西牛镇各个主干道,将笋制品运输至全国各地。

在英德,有约8.8万人从事麻竹笋相关行业,麻竹笋种植面积达80万亩。据英德市农业农村局预计,今年麻竹笋年产量将超120万吨,产值超60亿元。

目前,英德麻竹种植面积达80万亩。

麻竹笋作为英德特色农产品,英德力争在两年内将其打造成百亿支柱产业,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全市麻竹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升优质竹产品经济价值,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

麻竹笋价格持续上涨

阵雨驱散了炎热。在西牛镇小湾村,笋农曾汉文已在自家种植的40亩麻竹笋林里忙活。他用刀背轻拍笋身,声音铿铿锵锵,“用刀背拍是为了震落笋身上的蚂蚁。”刚解释完,曾汉文横向一斩,半米长的麻竹笋应声落地,捡起后,曾汉文利索地剥开笋壳,露出碧绿的笋头和乳白色的笋尖。

新鲜砍下的麻竹笋。陈咏怀 摄

西牛镇是西牛麻竹笋的核心产区,全镇麻竹笋面积达20.8万亩,年产量约为35万吨,年综合产值超1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全国闻名的柳州螺蛳粉,其中 *** 酸笋的原材料大多来自西牛镇。此外,2022年清远出口笋及其制品合计4634吨,货值2.52亿元。其中,出口日本市场超1.9亿元,西牛镇的麻竹笋占份额超九成。

西牛麻竹笋在市场持续火爆,其价格也如同竹笋一般节节上涨。

“现在麻竹笋逐渐进入丰收期,鲜笋收购价上涨到2元/斤,而且不愁销路。”曾汉文十分看好麻竹笋的发展前景。

西牛麻竹笋迎丰收期。陈咏怀 摄

对于今年麻竹笋收购价持续上涨,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会长黎水清早有预料。“近几年螺蛳粉的热度一路飙升,作为‘灵魂’酸笋的原材料,麻竹笋自然需求旺盛。而去年麻竹笋的库存并不多,今年3月以来麻竹笋酸笋收购价大幅上涨,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除此以外,黎水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近年来清远、英德两级 *** 大力扶持麻竹笋产业的发展,在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市场主体、开拓销售渠道和金融赋能发展等方面下足功夫,农户种植热情高涨,经营主体蓄势待发。

据英德市农业农村局数据分析,6月笋季伊始,鲜笋收购价上涨到2元/斤,相比去年同期的0.8元/斤,增长150%。随着七八月旺季鲜笋大量上市,收购价或会有所回落,预计到9月笋季尾段鲜笋收购价为1.5元/斤左右,预计全年均价从去年的1.2元/斤上涨到1.5元/斤以上。预计今年全市西牛麻竹笋产业产值超60亿元,增长约50%。

企业加大投入延伸链条

最近,英德市全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启煌有点忙,今年合作社投资了600多万元,新建了一个麻竹笋深加工厂房,曾启煌与社员忙着准备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办理材料。“机械设备已经安装好,证办下来马上开干。”

该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9名社员均为本地从事麻竹笋育苗及种植的10多年的能手。曾启煌说,早些年,西牛麻竹笋大部分以生产原料或粗加工的形式销往广西、四川、重庆等地,由当地企业进行精加工后流向全国市场,在西牛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低,收购价格也会跟随市场波动。

“必须对接到市场终端,打造西牛当地的品牌,西牛麻竹笋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曾启煌在与社员商量后,决定投资建设深加工厂房,谋求更多的发展道路。

而位于西牛镇沙坝街的广东粤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在打造一套数字化深加工设备。“我们正在研究优质麻竹笋深加工制品的数据,希望通过数据化来把控鲜笋品质、产品条形、深加工时的盐碱度、湿度等数据,确保每个产品的质量。”该公司负责人钟民健介绍道。

2022年,广东粤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生产+科技+加工+农旅+营销”为方向,计划分三年投资4000万元,打造构建集种植技术研发、初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业企业。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约1.5亿元。

工人正在加工麻竹笋。陈咏怀 摄

深加工环节是许多农业产业绕不开的话题。

2023年,英德市麻竹笋产业园入选2023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西牛镇镇域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创建工作正式启动。两大产业园重点工作是助推麻竹笋企业从粗加工转向精加工,拓展麻竹笋在休闲食品、配料食材等领域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全市麻竹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英德以推进麻竹笋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用财政资金“小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大投资”,重点扶持麻竹笋加工项目,鼓励企业引进新设备、研发新产品、做深精加工,研发出竹叶茶、竹精油等产品。今年以来多个企业新建或扩建厂房、新增生产线,预计加工年产值可从2022年的8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5亿元,增长87.5%。

多举措扶持麻竹笋产业发展

企业加大投入的信心不仅来自市场的火爆,同时还有党委、 *** 背后的支持。

2022年,西牛麻竹笋迎来了高光时刻:清远将西牛麻竹笋与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列为五大百亿农业产业重点打造,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其发展。

剑指百亿农业产业的基础是种植规模。

2023年4月14日,英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亿麻竹领航,共创绿美英德”义务植竹活动,共种下麻竹苗17万多株。今年以来,英德结合实际,坚持以“以竹为特色,以竹绿美英德”的发展思路,提出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新增麻竹种植面积14万亩的工作目标。目前,英德已全面完成种植目标。

与此同时,源源注入的金融活水,也在撬动第二产业发展。清远制定出台了《清远市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贷款贴息(西牛镇试点)实施方案(试行)》《清远市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风险补偿资金(西牛镇试点)实施方案(试行)》等试点金融政策,目前已有4家企业获贴息贷款放款1550万元。

英德新出台“金竹笋”贷款,为麻竹笋产业群体授信20亿元并提供利率优惠、广东泰隆村镇银行为麻竹笋产业客群授信8亿元,截至2022年12月底,累计发放涉竹笋贷款2193笔、总贷款金额3.08亿元。

曾启煌的合作社正是受益者之一。“在政策的扶持下,银行为合作社提供了300万元的低息贷款,全靠这笔资金厂房才顺利建成。”

而针对西牛麻竹笋“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况,今年以来,英德积极组织麻竹笋生产经营主体参加推介会、展销会,并于4月组织前往四川、贵州、重庆等主销地开展考察工作,进一步提升西牛麻竹笋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走出去的效果十分显著,在考察期间英德与四川、贵州、重庆等加工企业签订了10万吨笋制品合作协议。”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多措并举大力推动下,今年西牛麻竹笋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预计今年全市西牛麻竹笋产业产值将超60亿元,增长约50%,大步加快向百亿产值迈进。

南方+记者 陈咏怀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陈咏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麻竹村长”撑起奔康梦,村民收入“节节高”

芬水村小组是英德市石牯塘镇社区的一个偏远山村,全村有150户667人。自2013年被选为村小组村长以来,该村陆世财一心一意为村里谋发展,根据该村都是旱耕地的实际,带领村民规模种植麻竹,被村民们亲切称为“麻竹村长”。

“麻竹村长”带领村民种竹致富。

芬水村的村民主要以耕山种植麻竹笋为主,全村种植麻竹超1500亩。陆世财家里也不例外,除了自家种植40亩麻竹外,他还租赁了上百亩的麻竹。

陆世财出生在石牯塘镇社区芬水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跟着父母在地里劳作。干农活、累活、脏活的经历让他深感农民的艰辛,也无形中锻炼了他坚毅的性格。和许多年轻人一样,陆世财也曾外出打工,吃了不少苦,做过搬运工、销售员。一次,他给邻镇的麻竹种植户打工,发现麻竹种植经济效益好,陆世财选择了回家种植麻竹。

“麻竹全身都是宝,麻竹自身可以用作建材;麻竹叶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是包粽子的上好原材料,用它包的粽子清香爽口、回味悠长,还寓意着竹报平安的好意头,很受省内外商家青睐;老的竹子可以变废为宝直接砍来做纸;新鲜竹笋肉厚鲜嫩、爽滑可口,粗纤维无脂肪,是绿色无污染的食用蔬菜,可凉拌沙拉,可煮可炖,纤维多,用途极广”。说起麻竹,陆世财如数家珍。

近几年,麻竹笋产业不管是生笋还是笋干的产量、销量及价格都较为可观。陆世财作为村长,一边鼓励村民扩 *** 竹种植规模。一边钻研学习麻竹种植技术,还组织乡亲们一起讨论研究,不断提高麻竹和竹笋的产量,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动员,麻竹种上了,村民们又愁没有销路,陆世财向村民承诺,他会负责找好销路;如果没找到好销路的,他将按市场收购价回收。凭着一股信念,陆世财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带领全体村民种麻竹谋发展。2019年,该村麻竹的销量创了历史新高,每亩产值超过2千元,全村麻竹产业收入规模超300万元。自从大量种植麻竹后,每年每个麻竹种植户的年收入增加近2万元,村民收入“节节高”。

对于未来,陆世财显得信心十足。他正准备顺应大势,以电商平台作为事业的新起点,实现电子商务在芬水村的普及,带动更多麻竹种植户“触网”,不断开拓经营有服务领域,实现走“产、供、销”一条龙,带动村民奔康致富。

【记者】焦莹

【通讯员】蓝文星

【作者】 焦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清远英德组团赴川渝黔考察签下10万吨麻竹笋大单

据英德透露,5月中下旬,清远市辖区的英德市组团赴川渝地区和贵州考察。期间,英德市与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市上口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共10万吨笋制品合作协议,为英德西牛麻竹笋打造百亿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德考察团在签约仪式现场。英宣供图

据悉,清远市在2022年提出了“要集中精力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围绕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麻竹笋等打造五个百亿产值产业”工作目标。英德将全力做大做强麻竹笋产业,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把麻竹笋打造成为百亿支柱产业。作为麻竹笋的主产地,英德是“中国麻竹笋之乡”,目前全市麻竹笋种植面积约80万亩,2022年鲜笋年产量约105万吨,占全国90%以上,笋干年产量为0.6万吨,出口量占日本笋干市场的95%以上,总产值超40亿元。

为扶持西牛麻竹笋企业、合作社做大做强,而英德则创新出台“金竹笋”贷款,为麻竹笋产业群体授信20亿元并提供利率优惠、广东泰隆村镇银行为麻竹笋产业客群授信8亿元,累计发放涉竹笋贷款2193笔、总贷款金额3.12亿元。同时,清远制定出台了《清远市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贷款贴息(西牛镇试点)实施方案(试行)》、《清远市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风险补偿资金(西牛镇试点)实施方案(试行)》等试点金融政策,目前已有4家企业获贴息贷款放款1550万元。

英德市考察团在企业考察中。英宣供图

此外,今年3月,英德还联合平安产险清远中心支公司推出农业产业价格指数保险,该保险对符合条件的麻竹林进行承保,当麻竹笋价格平均值低于约定目标价格时,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赔偿,极大提高了清远市重点区域麻竹笋抵抗价格波动风险能力,有效避免“笋贱伤农”事件发生,同时促进了麻竹笋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英德市副市长范志斌表示,此次调研之行除了做好市场调查,推介西牛麻竹笋以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外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举措,建立健全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完)

打造麻竹笋百亿产业,英德动起来了!


作为清远要打造的5个百亿产值农业产业之一,麻竹笋产业面对哪些发展困境?未来将往哪些方向发力?

3月2日,英德召开麻竹笋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出,英德将全力打造麻竹笋百亿产业,申报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英德生态区域优势和麻竹笋特色产业基础,布局麻竹笋精深加工产业园区。



产业带动明显但附加值不高


英德全市麻竹笋面积达62万亩,年产量约为100万吨,规模加工厂约71个,其中有11家企业(巧口、源丰、鸿德、雄盛和连樟家等)获得SC认证。据统计,英德市麻竹笋产业经济总值约32亿元,其中生笋收入(农民直接经济收益)约21亿元,按初加工平均增值600元/吨计算,可增加年产值4.92亿元,全市年加工笋产品3万多吨,产值达3.5亿元以上。


作为农业大市的清远拥有众多优质农产品,累计地理标志就达到27个,英德西牛麻竹笋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与其余地理标志农产品一样,英德市麻竹笋产业普遍存在整体产业链短,规模效应和品牌价值并没有完全挖掘的问题。



“英德从事麻竹笋产业的人员虽然多,但大多停留在收购贩卖原材料、粗加工阶段和贴牌生产阶段。”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会长黎水清表示,英德麻竹笋的原料、粗加工产品大多销往广西、四川等地,再由当地大型加工企业进行精加工制成各类麻竹笋食品销往全国各地,市场终端掌握在他人手中,导致英德当地的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发挥不明显。



规划打造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立足英德市的生态区域优势和麻竹笋特色产业基础,拟定以西牛镇为核心区,辐射水边、浛洸、石灰铺镇、石牯塘、横石塘等镇为范围,申报2022年英德市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省级产业园建设平台,加快推进全市麻竹笋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项目实施主体初定由广东千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开展实施,并在2月7日向全市发出了产业园建设项目入库申报的通知。



目前,英德已协调约232亩土地用于产业园项目建设,产业园建设规划方案和资金使用方案等申报材料也已基本编制完成,进入审批报送阶段。此外,为助推英德市麻竹笋产业规模化发展,激活特色麻竹笋品牌价值。



2月15日,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英德市农商银行三方签订了《麻竹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英德农商银行将以创新拳头产品“金竹笋”贷款,为麻竹笋产业群体授信20亿元并提供利率优惠,支持满足广大企业、农户在笋产品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资金需求。


讲好竹文化故事、做好竹产业文章


麻竹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英德市委市 *** 有信心、也有决心发展好麻竹笋产业。座谈会上,英德市委书记张杨彬表示,英德要通过注重顶层设计,加强麻竹笋产业发展研究,强化为民情怀,树立系统思维,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农业经营主体为纽带,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种植大户为基础的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存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



面对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英德要通过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把麻竹笋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来培育,力争将麻竹笋打造成为“百亿”支柱产业。同时,英德要以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建立麻竹笋研发中心,依靠高等科研院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人才进行科研攻关,组织企业制定麻竹笋行业质量标准,助推企业从粗加工转向精加工。


此外,英德要加大对麻竹笋区域公共品牌宣传推广,挖掘英德麻竹笋种植历史,讲好竹文化故事、做好竹文化文章。如麻竹笋可以与清远鸡、河鲜、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打造“笋+鱼”“笋+鸡”等餐饮、旅游品牌,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广西柳州麻竹笋丰收 全产业链发展助农增收

央视网消息:眼下,广西柳州的麻竹迎来丰收。竹林里生长着鲜嫩肉厚的竹笋,村民们忙着采笋。依靠螺蛳粉产业的发展,通过种植麻竹,村民们的收入不断增加。

这几天,柳州柳南区太阳村镇百乐村4000多亩竹林里,麻竹笋破土而出,村民在忙着采笋,加工。

作为柳州螺蛳粉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近年来,柳南区不断扩大竹笋基地规模,强化龙头引领,让农户在螺蛳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能享受到产业增值收益。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柳州竹笋基地面积已经增长到8万亩,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麻竹笋新“鲜”上市

5月以来,清远英德市麻竹笋经过雨水的润泽,逐渐从竹林中破土而出,笋农迎来收笋旺季。鲜笋按每公斤2元算,一亩竹林可收入2000元。

目前,英德市麻竹笋种植面积达62万亩,从业人员达7.29万人,产值约32亿元,麻竹笋成为村民致富的新路子,一度被当地人称为“剥皮黄金”。

英德麻竹笋主要制成笋干、酸笋、盐笋片、即食笋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据统计,日本市场上超五成竹笋来自清远,其中笋干产品市场占比达到95%以上。近3年,从清远地区出口麻竹笋及其制品达1083批次,货值6.1亿元人民币。

目前,英德正加快推进全市麻竹笋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全力打造麻竹笋百亿产业。

南方日报记者 陈咏怀

通讯员 陈晓龙 摄影报道

从山林到餐桌|英德麻竹笋亮相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大会

日前,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佛山市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广州市增城区乡村振兴驻英德市大洞镇帮扶工作队支持和帮助下,英德市大洞镇的清远市英德金丰农产品初加工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丰公司”)带着家乡特产麻竹笋产品参加本次展会。

在帮扶工作队的助推下,英德麻竹笋亮相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大会。

“我是做调味品、配餐食品批发的,听说这次有来自省内的多家农副产品供应商参展,于是过来逛逛,想采购些品质好、有特色的产品回去配送给客户。”在驻镇帮镇扶村特色农产品展区,一位来自广州的采购商驻足于此,对展位上一款由金丰公司出品的“笋童牌调味脆笋尖”饶有兴趣。 金丰公司负责人刘海云一边热情邀请这位采购商试吃,一边向他详细介绍这款产品。“笋尖品质很好,调味也不错,跟你加个微信,稍后谈谈订货的事。”试吃后,采购商很快表达出合作意向。

而另外一位来自贵州的预制菜供应商在看过金丰公司的“笋意牌脆笋尖”“笋童牌笋衣”后,当即找到刘海云当面洽谈。“英德的麻竹笋名气很高,鲜嫩、爽口、笋味香浓是它的特点。我们在酸汤鱼、火锅品类上对竹笋有很大需求量,这次过来打算物色鲜笋上游供货商进行合作。”该名供应商表示,金丰公司的笋衣、笋尖品质不错,但想要进入的供应链还需进行工艺上的调整,因此需要与负责人详细沟通。

鲜嫩、爽口、笋味香浓的英德麻竹笋。

“这次展会我是来对了!我们农民只懂农业生产,接触的企业和老板大多是珠三角范围,总担心产品打不开市场销路。没想到自己的产品还可以到这么大的舞台展示,而且谈成了生意。”刘海云在谈起这次参展经历时意犹未尽。他说,参加展会让自己开了眼界,看到了别的企业是怎样做市场,启发公司今后的经营思路。

本届大会以“中国预制,飨宴全球”为主题,汇聚全国各地预制菜代表企业,联合从研发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驻大洞镇帮扶工作队结合清远麻竹笋百亿产业发展方向和本镇实际,主动向金丰公司负责人宣传本届产业大会的有关信息,建议企业拿出几款麻竹笋拳头产品参展,引导本地麻竹笋产业走向更广阔市场。据了解,金丰公司通过本次大会与省内外共10多家采购商建立业务联系,与3家采购商达成合作意向,估算订单金额超100万元

金丰公司通过本次大会与3家采购商达成合作意向,估算订单金额超100万元。

“十分感谢工作队的帮助。我从没参加过展会,工作队员就帮我办好所有的参展手续,还提前一天带我一起去到展馆现场,帮我一起布置展位和展品。”刘海云说道。

据悉,驻英德市大洞镇帮扶工作队自2021年7月进驻该镇以来,始终将产业帮扶作为中心工作,已先后谋划、帮助各村(社区)逐步发展起红薯、水果木瓜、迟菜心等产业项目,并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工作队将认真把握省委、省 *** 关于打好广东省农业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指示要求,围绕构建广东特色优势农业品牌强省的定位,继续推动本地特色农产品对接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为农户增收,为企业增效,为餐桌增色。

【记者】陈咏怀

【通讯员】吴穗麟

【作者】 陈咏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竹笋 种植 新技术 视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