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草赤小豆煲猪骨汤,鸡骨草赤小豆煲鲫鱼的功效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0 0
发现深圳(音频)|天冷了,来喝碗本地老火汤

——深圳7000年,有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https://image.netwin.cn/cms/2020/12/08-19-05-42708.mp3

【主播】

刘悠扬(读创/深圳商报首席编辑)

【栏目介绍】

《发现深圳》是读创/深圳商报旗下一份有影响力的文化周刊,致力于挖掘深圳不为人知的历史,开设以来深受市民欢迎。现在我们将《发现深圳周刊》的内容声音化,每天5分钟,给你讲讲关于深圳历史、民俗、文化的小知识。

【本期内容】

广东人爱喝汤,一年四季都根据天气的情况而决定喝什么汤,合理地用汤水来调养身体。所以,当地人有句俗话:“饮汤好过饮药”,也就是民间养生说的“药疗不如食疗”。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广东人的煲汤大法。

春夏秋冬话煲汤

◎廖虹雷

喝汤,广东人说“饮汤”,深圳广府人说“饮汤水”,客家人说“食顺”。把汤水说成“顺”,不知道前人是否形容饭前喝碗汤后,感到吃嚥“顺畅”而取名之?笔者找不到有关文字记录,只晓得是客家人祖祖辈辈的口头传承说法。

近日报载,某权威卫生部门调查披露“北肥南瘦”的统计,说南方人特别是广东人少胖子,其中一个因素与饮食习惯有关。也就是广东人爱喝汤,一年四季根据天气情况而决定喝什么汤,合理地用汤水调养身体。所以,当地人有句俗话:“饮汤好过饮药”,也就是民间养生说的“药疗不如食疗”。

春天,阴雨绵绵,人体湿气重,容易气滞,乏力,无胃口,此时当地人喜欢煲葛薯赤小豆(或眉豆)猪骨汤,或者硬饭头土茯苓蜜枣扇骨汤、黄豆鸡骨草猪尾汤祛湿。夏天,骄阳似火,流汗多,体内消耗大,民间由煲老火汤改作煮清淡的“滚汤”,比如“滚”(煮)芥菜豆腐咸蛋汤、紫菜虾皮杂鱼汤、冬瓜冬菜肉片汤、瑶柱节瓜痩肉汤、咸菜花蛤肉粒汤、枸杞叶猪肝汤和西红柿蛋花汤等,补充营养和水分。冬天,为“冬藏”时节,是一年中更佳滋补养生时机,所以深圳人重视“食补”。比如煲党参北芪枸杞老鸡汤、竹丝鸡花旗参炖汤、鱼肚鲍鱼红枣猪腱汤及水鱼(甲鱼)草鸡瘦肉汤,甚至炖龙(蛇)虎(猫)凤(鸡)汤等等。

秋天呢?秋天喝什么汤水?民谚云:“立秋之日凉风至”,这个节气预示着由酷夏向漫长的冬天转换与过渡。在这段转换和过渡的日子里,天气变化较为复杂,因而,深圳人根据天气情况来决定秋季的汤水吃法。

从立秋到处暑,“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这个节令,意味着暑气逐渐消退,暑天即将结束,故所以许多地方有“处暑寒来”的谚语。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地处亚热带的深圳,实际上天气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甚至有时炎热的气候不亚于大暑天。从立秋到秋分这期间的45天里,仍然会持续高温天气,空气湿度大,人们不仅感觉不到凉爽和秋燥,相反时常感到闷热。这就是民间常说的“秋老虎猛过虎”。因而中医学称这段日子为“长夏”。清代顾铁卿《清嘉录》曰:“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明确地指出处暑后还要经历大约18天的流汗日。

农谚“秋老虎猛过虎”,除告诫人们不要轻视“秋暑”外,在饮食方面亦要格外注意:一则汤水要带“祛暑热”的成份,但又不是盛夏那种“寒凉汤”,喝的较为温和的汤,比如五指毛桃瘦肉汤、淮山枸杞排骨汤、莲藕花生龙骨汤、蚝豉菜干扇骨汤、玉米红萝卜骨头汤和西洋陈肾筒骨汤等。二则,秋天真凉了,干燥了。《饮膳正要》曰“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中医认为人体和大自然一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气温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同时,乡间习俗认为经过夏季强劳耕作的支出,这时恰好将收获季节中的鸡、鸭、鱼、羊和稻米瓜菜,做些丰富的菜肴和煲一些滋补之汤水,补充营养,强健身体,以便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

为适时令,民间习惯吃一些既易消化,又能调理秋燥、平衡身体阴阳之汤水,比如煲木瓜花生蜜枣凤爪汤、沙参玉竹茨实红枣猪腱汤、瑤柱黄豆猪尾(脚)汤、菜干蚝豉红枣扇骨汤和椰子炖鸡,等等。笔者在本文拟介绍两款经济实惠、家庭常吃用的本地老火汤,以抛砖引玉,求得吃货们的点赞指教。

西洋菜陈肾蜜枣龙骨汤

在市场或超市买西洋菜1000克,去老叶须根,洗净备用;猪龙骨(或筒骨)500克,斩件,用开水焯去血腥水,备用;陈肾(干鸭肾)一个,热水泡洗净,备用;蜜枣1颗,红萝卜一根去皮斩段,干瑶柱3粒或八爪鱼干1条(虚寒的人加一小块生姜或一块果皮,咳嗽者可加5克南北杏)洗净后,一起和龙骨放进烧开的瓦煲(约4升水)里,大火煲至10分钟,转文火煲1小时,当骨汤飘香时再放进西洋菜,再大火烧10多分钟转小火煲约1小时,闻到特有的西洋菜骨头汤的香味了,最后放少许盐和干贝素调味,即煲成一锅老火西洋菜龙骨汤。

西洋菜土名叫水芹菜,因为菜的叶子像豆瓣般大小,故又名“豆瓣菜”。据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一位广东商人在葡萄牙带回的种子,随便撒在水田里,很快蔓生,广东人摘煮吃之,生津润燥,非常适合当地气候和当地人的口味,后来一下子在珠江三角洲传种开来。广东人称葡萄牙人为“西洋人”,这种水芹菜便被叫做“西洋菜”。西洋菜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钙、铁、磷等多种元素,营养丰富,清热凉血,具有祛火、滋润心肺功效。作为汤料,经烹煮时又能吸附和缓解猪骨的油腻。煲好的汤是黄绿色的,汤味独特,既甘香、鲜美、好喝,又起祛火润躁作用,是深圳人在秋冬时节很喜欢选择饮用的时令汤水之一。

菜干蚝豉红枣扇骨汤

蚝豉,是著名的沙井蚝晒干的海味,它的肉营养丰富,含蛋白质45~57%,脂肪7~11%,肝糖19~38%,此外还有多种的维生素等,特别是蚝豉中所含的牛黄酸,有明显的保肝利胆作用,素有“海底牛奶”之称。常吃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脂、降血压。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生蚝,治虚损,壮阳,解毒,补男女气血,令肌肤细嫩,防衰老。

注意,这款菜干蚝豉汤,不能用“咸菜干”代替白菜干。“咸菜干”是用芥菜晒干的,这种芥菜干在晒制时加了少许盐,所以它专门用作清热、消咽炎的煲“咸菜干茶”,当凉茶饮用,而不能用作煲肉汤喝。

菜干,是深圳农家自种的奶白菜,经开水烫成半生熟后,拿到太阳底下晒足十天半月的“干白菜”。菜干富含维生素和高纤维,和蚝豉煲汤后成为极有地方特色的一款汤水。现在社区较少人种菜和晒菜干,可以到超市或者农贸市场购买;偶尔,遇见东莞、淡水、增城一些农妇挑着农家瓜菜来卖,亦可以买到比超市正宗的菜干。

菜干蚝豉汤的具体做法:选取新鲜上好的菜干三四棵(约50克,菜干太多,汤会涩味),用温水泡半个多小时,泡软的菜干去除杂质,备用;拿七八个(约100克)干蚝豉、3颗干瑶柱及2个红枣(去核),洗干净备用;买瘦肉或猪扇骨750克斩块,在开水中淖去血腥水。然后,用瓦罉盛3000至4000升水烧开,把以上5项食材放进,大火烧开10多分钟后,改为文火煲90多分钟到120分钟,见汤汁烧得金黄色、香气四溢时,放少许海盐和干贝素调味。此汤由于菜干吸附了扇骨溢出的油脂,汤水清香,不油腻;汤渣吃时,将一寸一寸长的菜干和扇骨肉、蚝豉蘸着酱油吃,格外具家乡风味,齿颊留香。菜干蚝豉汤益脾健胃,平脂降压、延年益寿,是深圳人传统的一款食疗汤品。

(作者为深圳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民俗学者)

审读:喻方华

广东经典老火靓汤,不要再说你不会煲汤啦

广东人会养生是众所周知的,一般港剧里都能看到上了年纪的人给年轻人煲汤,饭前一碗汤,不仅对胃有好处,也能强身健体。小伊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款广东经典靓汤,快学了给家人煲汤吧。

鸡骨草煲猪横脷

食材:猪横脷一条,排骨200g,陈皮1/3片,鸡骨草35g,赤小豆35g,蜜枣2个,食用植物油适量,盐适量。

做法:

1. 鸡骨草用清水洗净,沥干;

2. 赤小豆洗净 ,泡水,陈皮泡发;

3. 猪横脷以及排骨都洗净沥干,切姜三片;

4. 煲中煮开水,水开后下猪横脷和排骨,姜片,再次煮开时撇掉血沫;

5. 倒入赤小豆,陈皮和蜜枣;鸡骨草等,用煲汤模式煲约两小时;

6. 食用时加盐调味即可!

鸡骨草的功效:鸡骨草性微寒味甘、淡,具有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用于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急、慢性肝炎,乳腺炎。

猪横脷即猪胰功效:健脾胃,助消化,养肺润燥,泽颜面色。性味甘、平。

鸡骨草煲猪横脷煲汤汤,更具清热、利湿、舒肝、健脾的功效。此汤也是广东民间有名的中药食疗汤品,同时亦能辅助治疗膀胱湿热引起的小便疼痛以及急、慢性肺炎等。

玉米胡萝卜煲脊骨汤

食材:玉米一根、胡萝卜一根、猪脊骨5块、姜片和大葱断、盐、胡椒粉

做法:

1、玉米、胡萝卜切断。

2、脊骨飞水捞出洗干净。

3、把洗干净的脊骨放砂锅中,加适量清水、葱断、姜片,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一小时。

4、放入玉米和胡萝卜断,再煲一小时即可。喝时放点胡椒粉和盐调味。(不用放味精也很鲜)

玉米:能止血、利尿,又能降胆固醇

胡萝卜:宽中行气、健胃助消化,补充维生素

猪脊骨:补阴益髓又健筋骨

玉米胡萝卜煲脊骨汤有益肠胃、润肺燥的功效

黄豆猪手汤

食材:猪蹄半只;黄豆1把;红枣4颗;淮山药18克;花生1把;蜜枣2颗;枸杞少许;生姜4片;盐适量。

做法:

1.准备好材料,猪蹄洗干净剁成块。

2.黄豆和花生提前泡40分钟,其他材料洗干净备用。

3.锅内加水烧开,放入猪蹄块和4片姜,用大火煮去猪蹄的血水,捞出备用。

4.除了枸杞外,所有材料和猪蹄连同4片姜一起放进锅中,加适量的水。

5.用大火把汤烧开,转小火慢炖2小时左右,出锅前5分钟调入枸杞火和食盐即可。<2>

黄豆猪蹄汤是一道药膳,营养丰富,适合秋冬季滋补,具有通乳、气血双补、补虚养身等功效。

党参山药猪肚汤

食材:猪肚250克、党参20克、山药20克、黄芪5克、枸杞子3克、 姜片10克、适量的盐和鸡精

做法:

1、把猪肚洗干净,党参、山药、黄芪、枸杞子洗干净。

2、锅中注入适量的水烧开,放入猪肚沸煮5分钟。

3、把 所有的材料和姜片放入砂煲里,加入清水淹没材料,用大火煲沸,改用小火煲3个小时,加入适量的盐和鸡精即可。

党参山药猪肚汤益气补虚。适合气虚所见的内脏下垂患者;面色无华、气虚自汗、食欲不振、便稀腹泻的患者以及贫血、营养不良、低血压的人食用,效果会更加。

【注意】感冒患者、内火过盛者、热毒化脓性疾病患者不宜食用。

西洋菜猪骨汤

食材:猪骨、西洋菜、胡萝卜、甜玉米、蜜枣、食盐

做法:

1、西洋菜,胡萝卜洗净,将胡萝卜和甜玉米切大块。

2、猪骨买的时候让档主切大块,回来洗净。

3、锅里加水,加入猪骨烧开,撇去浮沫。

4、再将所有材料入锅烧开,文火炖2小时。

5、炖好后加点盐调味就可以了。

西洋菜又名豆瓣菜、水芹菜、水田芥,可治疗肺病和肺热燥咳等疾病

西洋菜猪骨汤是一道广东省传统的名菜,属于粤菜系,此菜清热、祛肝火、滋阴的效果。猪骨除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磷酸钙、骨胶原、骨黏蛋白等。骨头汤中含有的胶原蛋白,能增强人体制造血细胞的能力。

爱喝汤的你赶紧收藏这篇文章吧,给你的家人和朋友都煲上一锅汤。看了小伊的文章别再说自己不会煲汤了。

春季全家祛湿汤谱

今天给大家分享适合春夏季调理脾胃,赶走湿气的食谱,煮粥、煲汤、煮水、打豆浆/米糊的食谱都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搭配:

?破壁机食谱

①四神露(茯苓也可以换成扁豆)

②红豆薏米露


③山药薏米露

?煲粥食谱

①薏米绿豆粥

②山药薏米瘦肉粥(新鲜山药更好,加盐调味)

③养颜红豆除湿粥

?茶汤食谱

①通用版除湿茶

②四神茶汤

③黄芪芡实茶

④茯苓陈皮茶

⑤葛根茶

⑥常用版除湿茶

?煲汤食谱

1??五指毛桃土茯苓汤

(五指毛桃15g、土茯苓12g、赤小豆20g、薏米20g、边莲10g、芡实10g)

2??粉葛扁豆除湿汤

(新鲜粉葛200g、胡萝卜1根、薏米15g、赤小豆15g、炒扁豆15g)

3??鸡骨草赤小豆汤

(鸡骨草20g、赤小豆20g、薏米20g、茯苓10g、蜜枣2颗)

4??四神汤

(莲子20g、淮山20g、芡实15g、茯苓15g)

5??五指毛桃淮山汤

(五指毛桃15g、淮山12g、香菇8g、党参6g、薏米20g、红枣20g)

6??冬瓜薏米汤

(冬瓜200g、薏米30g、芡实20g、姜2片)

这些都是营养丰富,味道好,适合日常健pi除湿气的膳食,老少皆宜,回南天潮湿天气,快快马住给家人们安排吧~


#回南天#广东靓汤#祛湿气#脾胃虚弱#调理脾胃#健脾祛湿#养生粥#破壁机食谱#儿童汤谱#春季养生#广东回南天#宅家美食不重样

春天易怒上火?几招教你“浇灭”它

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主管中药师 梁文辉

我们的老祖宗很早的时候就总结出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经验,形成了今天的四季养生理论。春天是一年新旧交替、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的特点是生长、生发,天气忽晴忽雨、忽寒忽热,变化大。因为人体和自然界密切相连,自然界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人体产生相应变化,即人体一身的阳气会随自然界阳气的生长生发来平衡五脏六腑。如果阳气不足,身体就容易发困、精神倦怠,老百姓常将这种症状称为“春困”。如果阳气生发过盛,就会出现一些上火症状,比如心烦失眠、皮肤干、口干口苦、干咳、头晕脑涨等。针对春季极易发生的上火问题,中医调理能有效“灭掉”身体里的致病火,大家不妨学一学。

口舌生疮。这是心火盛的一种典型症状表现,平时饮食可多吃些绿豆芽。现代药理学证明,绿豆芽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促进伤口愈合。

心烦失眠。这也是心火盛的一种症状,可以用莲子心、绿茶一起泡水喝。另外,由于小孩稚阴稚阳之体特别容易受天气影响,如果晚上哭闹睡不着,可取麦冬5克、灯芯草1克、淡竹叶5克、猪瘦肉50克,一同煲汤服用。

皮肤干燥。可以喝点柠檬蜂蜜茉莉花茶,具体做法是,鲜柠檬一个榨汁、蜂蜜适量、茉莉花茶10克,加1000毫升温开水浸泡10分钟即可。

干咳。干咳的人群,手边应常备红糖干姜水。具体做法是,干姜粉10克,红糖粉适量,加100毫升温水冲服。

口干口苦。口干就是我们常说的肺热,可以用沙参、玉竹、海底椰煲猪骨汤,具体做法是,沙参30克、玉竹30克、海底椰15克、猪骨500克,一同煲汤即可。口苦是肝火盛,可用菊花泡水喝,菊花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还可以用赤小豆、鸡骨草煲猪骨汤。具体做法是,赤小豆30克、鸡骨草30克、猪骨500克,加水煲2小时。

春雨多湿气重,建议多喝八道祛湿汤,祛湿排毒改善肠胃,老少皆宜

大家好,这里是邱哥说美食,俗话说得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因此,接近二十四节气的清明时节后,雨水越来越多,几乎天天都会来上一场春雨,到处都是湿答答的,空气的水分含量非常大。我们一直身处于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难免会身体湿气重,肠胃不适,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清明时节宜祛湿,建议大家多喝八道营养祛湿汤,祛湿排毒,改善肠胃,健康轻松过春天。接下来,我分享一下这八道营养祛湿汤的做法,喜欢的朋友,跟着我一起来学习吧。

一、山药薏米炖鸡汤

食材准备:山药、玉米、薏米、芡实、茯苓、鸡肉、姜片、葱段。

做法流程:

1.鸡肉剁成小块,清洗干净,然后冷水下锅焯水,加入料酒姜片和葱段去腥,煮开以后,撇去浮沫,再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炖锅中。

2.玉米清洗干净,然后切成小块放入炖锅中,接着清洗干净薏米、芡实和茯苓,然后一起放入炖锅中,再加入一块姜片。

3.倒入适量的清水,中小火炖煮一个小时,再把山药去皮,清洗干净,然后切成小块,放入炖锅中一起炖煮。

4.再炖煮一个小时后,接着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即可出锅开吃。

二、五指毛桃芡实猪骨汤

食材准备:五指毛桃、芡实、薏米、茯苓、胡萝卜、无花果、蜜枣、姜片、葱段、猪骨。

做法流程:

1.猪骨头剁成小块,清洗干净,然后冷水下锅焯水,加入料酒姜片和葱段去腥,煮开以后,撇去浮沫,再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炖锅中。

2.把胡萝卜去皮,清洗干净,然后切成小块,放入炖锅中,接着清洗干净芡实、薏米、茯苓、五指毛桃、无花果,然后和蜜枣一起放入炖锅中。

3.倒入适量的清水,中小火炖煮两个小时,再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即可出锅开吃。

三、五指毛桃土茯苓排骨汤

食材准备:五指毛桃、土茯苓、薏米、红枣、排骨、姜片、葱段、芹菜。

做法流程:

1.排骨剁成小块,清洗干净,然后冷水下锅焯水,加入料酒姜片和葱段去腥,煮开以后,撇去浮沫,再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2.清洗干净五指毛桃、薏米、 土茯苓和红枣,然后一起放入炖锅中,红枣需要去核,然后倒入适量的清水。

3.中小火炖煮两个小时,再撒入一把清洗干净的芹菜,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继续炖一分钟,即可出锅开吃。

四、花胶山药排骨汤

食材准备:山药、花胶、薏米、排骨、姜片、葱段。

做法流程:

1.排骨剁成小块,清洗干净,然后冷水下锅焯水,加入料酒姜片和葱段去腥,煮开以后,撇去浮沫,再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炖锅中。

2.山药去皮,清洗干净,然后切成小段,放入炖锅中,接着把花胶和薏米一起清洗一下,一起放入。

3.往炖锅中加入一块姜片,倒入适量的清水,中小火炖煮两个小时,再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即可出锅开吃。

五、茯苓麦冬猪骨汤

食材准备:茯苓、麦冬、玉竹、芡实、扁豆、赤小豆、无花果、蜜枣、猪骨、姜片、葱段。

做法流程:

1.猪骨剁成小块,清洗干净,然后冷水下锅焯水,加入料酒姜片和葱段去腥,煮开以后,撇去浮沫,再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炖锅中。

2.扁豆和赤小豆提前泡开,然后和玉竹、茯苓、麦冬、芡实、无花果一起清洗干净,放入炖锅中,接着加入一颗蜜枣,倒入适量的清水。

3.中小火炖煮两个小时,再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即可出锅开吃。

六、五指毛桃牛大力猪骨汤

食材准备:五指毛桃、牛大力、胡萝卜、猪骨、姜片、葱段。

做法流程:

1.猪骨剁成小块,清洗干净,然后冷水下锅焯水,加入料酒姜片和葱段去腥,煮开以后,撇去浮沫,再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炖锅中。

2.清洗干净五指毛桃、土茯苓、牛大力,然后一起放入炖锅中,接着把胡萝卜去皮,清洗干净,再切成小块一起放入。

3.倒入适量的清水,中小火炖煮两个小时,再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即可出锅开吃。

七、鸡骨草土茯苓排骨汤

食材准备:鸡骨草、土茯苓、白扁豆、薏米、赤小豆、蜜枣、猪骨头、姜片、葱段。

做法流程:

1.猪骨头剁成小块,清洗干净,然后冷水下锅焯水,加入料酒姜片和葱段去腥,煮开以后,撇去浮沫,再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炖锅中。

2.白扁豆和赤小豆提前泡发,然后清洗干净,放入炖锅中,接着清洗干净鸡骨草、土茯苓、薏米,再和蜜枣一起放入。

3.倒入适量的清水,中小火炖煮两个小时,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即可出锅开吃。

八、猪腱子肉祛湿汤

食材准备:猪腱子肉、土茯苓、白扁豆、眉豆、赤小豆、薏米、芡实、蜜枣、姜片、葱段。

做法流程:

1.猪腱子肉清洗干净,然后切成小块,接着冷水下锅焯水,煮开以后,撇去浮沫,再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炖锅中。

2.白扁豆、眉豆和赤小豆提前泡发,然后清洗干净,放入大碗中,接着清洗干净土茯苓、薏米、芡实,然后和蜜枣一起放入炖锅中。

3.倒入适量的清水,中小火炖煮两个小时,再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即可出锅开吃。

以上推荐八道营养祛湿汤,你学会了吗?道道祛湿排毒,改善肠胃,老少都适合吃,喜欢的朋友,收藏起来慢慢学吧,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

春季易肝火旺,我家常用这树根煲汤喝,祛湿又养肝,喝完有回甘

春天虽然气候很温暖,但是湿气很大,气候的原因加上环境的因素,体内容易上火,尤其是我们的肝,稍不注意,就动了“肝火”。如果肝上火了,就容易莫名的烦躁和焦虑。这时候,我们日常多煲一些清热祛湿护肝的汤水尤为重要,我推荐给大家一道鸡骨草薏米汤,这是以一种野树根为主料,配以赤小豆、薏米为辅料煲的汤,为春末夏初的周末家居靓汤,男女老少皆宜。

鸡骨草又名黄头草、猪腰草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多生长于两广地区的山林边,由于岭南气候多温热潮湿,因此人们喜欢用它煲汤,以调理身体。鸡骨草汤可以清热利湿、清肝去火,喝起来有股淡淡的甘味,对于经常熬夜、经常喝酒应酬的朋友,能够减轻肝脏的负担,对身体健康极为有益。再搭配赤小豆和薏米这“祛湿双雄”,对于调理脾胃、清热祛湿有很好的作用。

鸡骨草薏米祛湿汤

【食材】:鸡骨草 适量、猪骨 350克、赤小豆 30克、薏米 30克、姜 2片、盐 适量(家庭煲汤是件灵活的事,按人口适当下料就好)

【做法】:1、赤小豆和薏米提前浸泡一会,有利于发挥赤小豆和薏米中的营养成分,没有赤小豆可以换红豆,但赤小豆祛湿效果好一点;

2、我买的是新鲜的鸡骨草,捆成一坨坨的,把鸡骨草拆开泡水五分钟清洗灰尘,然后绑好,避免煮出来的汤全是汤渣。

3、猪骨指定动作冷水下锅汆水,煮沸2分钟后撇去浮沫,捞起猪骨备用。

4、将洗干净的鸡骨草放进汤锅,放入泡好的赤小豆和薏米,加入焯水的猪骨;

5、倒入适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煲汤的时间段1.5小时~2小时。

6、最后记得加盐调味,除鸡骨草,其他的材料都可以吃的;

喝上一碗亲手煲的靓汤,感觉特别不一样,清香回甘,如果放点蜜枣,会更加好喝。

【小提示】:

1、注意,新鲜鸡骨草如果有豆荚,要摘除扔掉,不可食用,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买干货,药店都有售。

2、与鸡骨草一起搭配煲汤的食材,可换成蜜枣、猪横利、土茯苓等,不仅口感好,对养肝护肝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入秋前,无论多忙,别忘记喝这汤,补足营养,让秋天过得安稳!

转眼就要结束七月了,每年的七月份到八月底,是今年夏天最炎热的时候,现在天气实在太闷热,由于身体很容易出汗,汗液带走部分的营养,让全身都无力,四肢都没有力气,抵抗力越来越,很多疾病都会找上门。8月8日要迎来立秋,到了八月中下旬,我们就结束三伏天,夏季就要结束了,我们要趁着季节交替的时候,适当给身体进补,让身体更强壮。虽然还没有入秋,我们也要为入秋储备能量,平常多吃猪肉牛肉,多喝一些鲜美滋补的汤品,比如说这款土茯苓五指毛桃猪骨汤,许多人没有喝过这款鲜汤,一起来瞧一瞧哦。入秋前,无论多忙,别忘记喝这汤,补足营养,让秋天过得安稳!

【土茯苓五指毛桃猪骨汤的具体做法】

食材清单:选购几个蜜枣(或者选择红枣),挑选新鲜的猪骨(个人选择猪排骨,排骨的价格贵一点,肉和骨头可以分离,肉质鲜嫩,适合用来炖汤),赤小豆30克,莲子20克,五指毛桃少许(也可以选择鸡骨草,都可以用来煲汤),薏米30克,冷水和温水适量,纯净水800毫升左右,土茯苓少许,适量料酒,少许食盐,6克白胡椒粉,老姜少许,大葱半根,其他佐料。

正确做法:

1:提前准备好排骨,五指毛桃,薏米,赤小豆和其他食材,先把赤小豆用清水冲洗2遍,用冷水浸泡2个小时,最后捞出备用。

2:把干莲子放在碗里,用温水泡发一会儿,土茯苓用清水洗净,薏米提前泡发一会儿,几个蜜枣洗干净,五指毛桃洗净,生姜全部洗净切片,大葱切成若干葱段,备用。

3:提前将猪排骨剁成小块,排骨里面有一些血丝,用冷水漂一漂,冲洗干净,锅中放入一些猪排骨,加上葱段,姜片和少许料酒,逼出排骨的腥味,温水反复冲洗,准备好处理好的排骨和其他食材,开始烹饪这款土茯苓五指毛桃猪骨汤。

4:锅底调入少许油,倒入排骨迅速煸炒1分钟,加上姜片和葱结,加上料酒去腥,放入纯净水800毫升,放入土茯苓,赤小豆,莲子,薏米,蜜枣和五指毛桃,大火炖煮至沸腾,舀掉一些白色浮沫。

5:记得要先大火焖煮,小火继续煲40分钟,让排骨炖至软烂,汤汁慢慢变色,出锅前加上一丢丢食盐和白胡椒粉调味。

6:煮3分钟左右,出锅食用,这款土茯苓五指毛桃猪骨汤就烹饪完成了。

土茯苓五指毛桃猪骨汤是不错的汤品,老少皆宜,食材非常丰富,简单易学,好喝不油腻,滋补身体,补肾祛湿,健脾和胃,对身体有很多好处,早食早受益、

你们知道如何烹饪这道土茯苓五指毛桃猪骨汤?(上述配图都出自 *** )

春季养肝护脾汤谱!附穴位 *** ***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因此,春季养生以养肝护肝为先

如何知道自己的肝胆好不好呢?三个地方可以简单看出。

1、看眼睛:如果肝气不通,肝火太旺了的时候,眼睛就开始出现问题,就会容易发干、发涩,建议您要特别留意自己的眼睛,是不是有发干发涩,这就属于肝火太旺的一个表现 。

2、看嘴巴:我们把嘴巴闭住,上下嘴唇之间,往里边一点这一条,是干的还是湿的。如果我们感觉到嘴唇的内侧发干的时候,这一般就属于肝火太旺了,肝气浮动。

3、看虎口:我们的虎口,也就是我们拇指和食指指根的中间点。这个位置一般是粉红色、红润的。在手掌的反射区里面,虎口对应的这里就是肝区,如果这里发青的话,一般代表肝气不通,是肝火肝郁的表现。

肝胆调理不好,会引发肝炎、胆囊炎、高血压、高血脂、脑溢血、脑中风。

春季人体肝气旺盛、脾胃阳气虚弱,所以,养肝药膳选择的主要原则是“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喝以下养生汤,养肝护脾,增强免疫力。

1. 鲜灵芝清肝汤

做法:鲜灵芝100克切片(或干灵芝片50克)、猪骨500克、干鸡骨草100克、赤小豆10克、鲜姜2片。

功效:灵芝自古就有“仙草”“瑞草”之称,药用方面,灵芝单味煎服或与枸杞子、麦冬、菟丝子、黄精、白术、甘草、茯苓等配伍,可养心安神、益气补血、养肺补肝。灵芝中的多糖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和护肝的作用。此汤可清热解毒、清利肝胆湿热。

2. 猴头菇鸡汤

做法:选取猴头菇60克,以温水浸软后,切成薄片;鸡块适量,加水煮汤即可。

功效:猴头菇具有降低胃酸的功效,能通过降低胃酸从而保护胃黏膜,因此,猴头菇对胃溃疡、慢性胃炎、胃酸高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此汤稍加黄酒服用效果更佳。黄酒实际上又称米酒,具有补中、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3. 四神汤

做法:1. 取茯苓10克、山药20克、莲子10克、芡实10克和猪肚一个;

2. 猪肚洗净,煮一锅水,加入3片姜和半碗米酒,沸腾后放入猪肚,煮几分钟至猪肚变硬,捞起冷却后切好备用;

3. 煮沸清水,放入猪肚、上述药材,适量的姜、葱和半碗米酒,武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两个小时,加入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山药可以健脾胃;茯苓含有蛋白质、葡萄糖、茯苓酸等成分,有利于营养特质的消化吸收,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的功效。芡实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而脂肪含量很低,因而很容易被人体吸收;莲子可养心神、益肾气、健脾胃、涩大肠,对胃虚不欲饮食有疗效。这几样材料汇集在一起制成的汤水具有健脾润燥、补益脾阴、厚实肠胃等诸多益处,再搭配猪肚,效果更佳。

除了煲汤,大家日常可试下“穴位养肝法”。

曲泉穴

穴名:曲,即屈曲之义;该穴于屈膝取得,且经气在此如泉水般涌出,故名曲泉。

穴性:曲泉穴,为足厥阴肝经腧穴,具有滋阴养肝、通络止眩之效。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中,春季为肝当令,肝主生发,与春季万物向荣相应。曲泉为肝经合穴,具有水的特性,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水能生木,故其能滋养肝木,为肝脏提供气血,保证肝脏的新陈代谢,也可使肝脏不至于生发太过而出现心情急躁、头痛头晕等症状。

取穴法

屈膝取穴,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摸到一骨性突出(股骨内侧髁),该骨性突出后缘凹陷中,即是曲泉穴。

*** 法

行指揉法,将拇指腹置于对侧穴位,其余四指于大腿后固定,拇指稍用力按揉,以微觉酸痛感为度。每次可按揉约5分钟,每日可行多次。

编辑|波比

广东电视珠江频道

微博:@珠江频道

微信公众号:GDTVZJPD2013

给小珠子加鸡腿,点个好看!

吃一口等于10斤塑料袋?医生提醒:不想肝受损,快撤下餐桌

大家好,这里是薇姐美食厨房!人吃五谷生百病,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本来可以避免,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天天都在吃,不想肝脏受损的,尽量少吃以下三种食用油,吃一口等于吃10斤塑料袋。

一、开封3个月以上的食用油

超市里售卖的食用油,有大小之分,大的有4、5升之多,小的从400毫升到900毫升不等,相对而言,大桶油的价格要更实惠一些,因此大桶油受到很多人青睐,但大桶的油开封3个月后,里面的氧化值会高于规定标准,所以,无论是什么油,开封后尽量在3个月内吃完。

二、反复油炸的油

食用油经反复使用和高温加热后,可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如黏度上升、起泡增加、颜色变深、风味变劣、油烟增加等,使得油的品质降低,其中还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会增加患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三、地沟油

地沟油这个名字就注定了它的不卫生,地沟油是从酒店、餐馆收来潲水和地沟油进行加工提炼,去除臭味后流入市场的成品油,很多黑心外卖小作坊用的就是这种油,为了避免吃到地沟油,建议大家尽量自己在家做饭吃。

以上这3种油吃多了,对肝脏损害非常大,建议大家能不吃就不吃,除此之外,平时可以多喝一些养肝茶,或者养肝的食物,下面给大家分享一道的“养肝汤”,常吃疏肝排毒,肝脏一天天变好!

推荐食谱:鸡骨草猪骨汤

主要食材:鸡骨草、赤小豆、茯苓、蜜枣、猪骨

做法:

1.首先准备一把鸡骨草清洗干净,鸡骨草是一种清肝解毒的中药材,具有清肝利湿、疏肝止痛的作用。

2.接着再准备一些赤小豆,注意不是红豆哦,还有茯苓和蜜枣,赤小豆和茯苓有祛湿的作用,加蜜枣可以减轻鸡骨草的苦涩味,将赤小豆和茯苓用清水淘洗干净,再用水浸泡30分钟,更容易煮烂。

3.接着将猪骨冷水下锅焯水,洗净后放入锅中,再将所有食材放进去,倒入没过食材的清水,盖上盖子,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2个小时。

4.2个小时过去,打开盖子,放食盐调味,继续煮3分钟,即可出锅享用,这道汤清香回甘,味道非常不错,想要清肝养肝的朋友,可以去试试,每周喝2次,连睡眠都变好了。

结语:俗话说:“肝不好,百病生”,一定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吃垃圾食品,作息要规律,养护好肝脏少生病!

祛湿热、保肝护肝,岭南家庭常煲这个汤


▲绵茵陈 图片来源:药用植物图鉴微信公众号

▲绵茵陈药材 图片来源:药用植物图鉴微信公众号



▲花茵陈饮片 图片来源:药用植物图鉴微信公众号

薏苡仁绵茵陈鲫鱼汤

材料:薏苡仁15g,绵茵陈15g,鲫鱼500g,瘦肉100g,蜜枣2颗。

做法:瘦肉飞水,放入先行浸泡好药材,加入适量水,开武火煮滚文火煎煮1小时,鲫鱼洗净,用油煎鱼两面微金黄色,再加入先行已煎煮药材同煎1小时便可。

赤小豆绵茵陈煲鲫鱼

材料:赤小豆25g,绵茵陈15g,鲫鱼500g,蜜枣2个,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用清水洗净,绵茵陈洗净用煲汤袋包起扎好,热油锅下洗净的鲫鱼两面煎黄,把准备好的各材料放入汤锅,加上足够的清水煲1.5小时即可,可放适量盐调味。

茵陈扁豆茯苓粥

材料:茵陈25克、扁豆20克、茯苓2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

做法:茵陈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洗净的扁豆、茯苓、粳米同煮,待粥将熟时,放入白糖稍煮即可。

功效:健补脾胃、利胆退黄,适用于湿热内蕴,胃口差、大便溏者。


广东盛产的鸡骨草是一味很好的保肝药,有“保肝的岭南奇药”之称,具有清热祛湿保肝的作用。鸡骨草如果使用得当,对健康很有帮助,真可谓药食皆宜。


在春夏潮湿季节,广东人常用鸡骨草来煲汤养生或煲凉茶当饮料喝,比如鸡骨草煲猪横脷即是广东民间有名的食疗汤品。



鸡骨草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主产于广东、广西地区,多生于海拔200米左右的山坡草丛中或小灌木林中。全年均可采挖,是两广地区百姓常用来煲汤的一种中药材,因外形细长脆硬弯曲似鸡骨而得名。


鸡骨草根、茎、叶均可入药,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鸡骨草的种子有毒,不能服用。因此,采收鸡骨草时,除去杂质和荚果,不能混入种子。如误食种子,会出现喉咙灼烧感、腹痛、呕吐等症状,应即时就医。


▲鸡骨草饮片 图片来源:药用植物图鉴微信公众号


鸡骨草是岭南常用中草药,《中国药典》记载,鸡骨草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胃经,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湿热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等。


其他有关鸡骨草的记载:


1、《南宁市药物志》:消炎解毒,治传染性肝炎,跌打驳骨。叶:捣绒敷乳疮。


2、《中国药植图鉴》:治风湿骨痛,跌打瘀血内伤;并作清凉解热药。


鸡骨草赤小豆煲猪骨汤,鸡骨草赤小豆煲鲫鱼的功效-第1张图片-

3、《岭南草药志》:清郁热,舒肝,和脾,续折伤。


4、《中医良药良方》:清热利湿,舒肝止痛功效,主要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


▲鸡骨草药材 图片来源:药用植物图鉴微信公众号


鸡骨草是粤菜常用的汤料,广州的大小餐馆,很多都会有鸡骨草的汤水出售,其实这些汤水 *** 并不复杂,在家也能煲出美味靓汤。


鸡骨草煲猪横脷汤


材料:鸡骨草20克,猪横脷1条,猪排骨300克,生姜3片。


做法:

(1)鸡骨草抢水洗(即将鸡骨草投入清水中,经快速淘洗,并及时取出);猪横脷去白脂;猪排骨斩件,汆水;生姜切片;

(2)所有材料一同放入汤锅中,加水2L;

(3)大火煮开,再小火煮30分钟,加盐适量调味即可。


功效:汤中鸡骨草清热利湿;猪横脷健脾胃,消积滞;生姜性温,制约鸡骨草的凉性,还能祛腥;诸物相合,能疏肝清热,祛湿消滞。


鸡骨草煲生鱼汤


材料:鸡骨草20克,生鱼一条(约600克),瘦肉200克,生姜3片。


做法:

(1)鸡骨草抢水洗(即将鸡骨草投入清水中,经快速淘洗,并及时取出);生鱼去鳞片、内脏,切块;瘦肉、生姜切片;

(2)生鱼加生姜煎香,转入汤煲,加入鸡骨草和瘦肉,加水2L;

(3)大火煮开,再小火煮30分钟,加盐适量调味即可。


功效:汤中鸡骨草清热利湿;生鱼补脾益胃;生姜性温,制约鸡骨草的寒凉,还能祛腥;诸物相合,能清热利湿,补脾保肝。


鸡苓猪骨汤


材料:鸡骨草100克、土茯苓30克、猪脊骨200克、蜜枣3个。


做法:先将鸡骨草洗净,用水煮20分钟后,倒出水去渣。再将倒出的水与洗净的猪脊骨和茯苓放入砂煲中煮。再将蜜枣加入,先用武火煮20分钟,再用文火煮1小时左右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祛湿。鸡骨草清热舒肝利湿,土茯苓健脾祛湿,鸡骨草偏凉,蜜枣可适当中合其寒性,适合肝经湿热、消化不良者食用。


鸡骨草瘦肉汤


材料:鸡骨草30克、红枣30克、猪瘦肉100克、生姜适量。


做法:鸡骨草洗净后切断备用,红枣去核,猪瘦肉切块;先往瓦煲内加清水适量,再把上述材料全放进瓦煲内,武火煲滚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点评:此为广东人常用的清热利湿功效汤谱。


鸡骨草茶


材料:鸡骨草60g。


做法:水1000ml煎至500ml代茶饮用。


适用人群:对于风热感冒初期、肝经湿热引起的症状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此外,对于乙肝患者而言,有明显的保肝护肝效果。


鸡骨草消积饮


材料:鸡骨草30克,鸡内金10克,山楂10克,荷叶10克。


做法:上述材料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煮30分钟即成。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消积;适用于湿热内蕴的消化不良或脂肪肝者服用。


鸡骨草使用注意


●服用期间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不宜与滋补性中药同时服用。

●鸡骨草性寒凉,平素有畏寒喜暖、手脚冰冷、少腹冷痛、大便溏薄等的虚寒体质人群应慎用。正常人群也不宜长期不间断服用。

●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市面上买到的大多数的鸡骨草一般都是毛鸡骨草,与《药典》中的鸡骨草还是有些差异的,怎么辨别呢?


▲毛鸡骨草 图片来源: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鸡骨草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拍摄 徐晔春 广东省 广州市 天河区 广东: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


鉴别要点


看根

鸡骨草的根呈圆锥形,上粗下细,有分支,须根少,表面灰棕色。毛鸡骨草的根多为细长圆柱形,须根多,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具有像根一样的根状茎,膨大呈瘤状,分生众多的茎枝。


看茎

鸡骨草的茎丛生,直径较小,灰棕色至紫褐色,小枝纤细,柔毛稀疏。毛鸡骨草的茎长在膨大的根状茎上,粗壮,紫褐色至灰棕色;小枝黄绿色,纤细,柔毛浓密。


看叶

鸡骨草的叶子矩圆形,下表面有毛,表面网格状样纹理明显。毛鸡骨草小叶两面密被长柔毛。


毛鸡骨草虽不如鸡骨草正宗,药性也有所不及,但同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日常煲汤。如毛鸡骨草赤小豆猪胰汤,这个汤好喝,还能生津止渴、健脾益肺、清热祛湿。■

【来源:广州市之一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典》等】

<

标签: 鸡骨草 赤小豆 鲫鱼 功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