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近期笔者从微信用户上传的求诊视频及图片得知,鳜鱼苗出现一种大面积闭口消瘦的怪病。根据调查发病池塘水质及病鱼镜检情况怀疑,是一例较少见的卵甲藻病,由嗜酸性卵甲藻寄生鱼体表或鳃组织引起。
根据用户描述,病鱼主要表现体黑、消瘦、闭口、停食。据调查,其它患病鱼苗患病初期会在池中拥挤成团,体表的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和背部先后出现白色小点,随后白点逐渐向尾柄、身体两侧、头部等处蔓延扩大,以致连接重叠,全身像涂了一层粉一样,故叫打粉病。
流行情况
嗜酸性卵甲藻(打粉病)具有发病时间长、感染快、死亡率高等特点,以夏、秋两季流行最盛,草鱼种最易感染。今年在广东,鸭嘴鱼、叉尾出现大量跳水闭口现象,罗非苗、鳜鱼苗也发现感染嗜酸性卵甲藻,夏花和刚入池培育的“冬片”鱼种最容易发生此病。
防治 ***
1、鱼池要彻底清塘消毒,在鱼种培育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把池水的pH调节到8左右;
2、将病鱼转到水质为微碱性的鱼池内饲养;
3、特效处理 *** 是高锰酸钾1.5PPM全池泼洒,个别品种可以使用铜铁合剂泼洒。此病多由水质引起,但品种对药物敏感不一,建议少样品测试后使用。
嗜酸性卵甲藻小知识
嗜酸性卵甲藻是一种适合生活在酸性水质中的浮游植物,身体呈肾脏形,体外有一层透明的玻璃纤维壁,体内充满淀粉粒和色素体,中央有一圆形的核。
嗜酸性卵甲藻用纵分裂法形成裸甲子,在水中自由活动,碰到鱼类就附着于鱼体上,开始过寄生生活,发育为嗜酸性卵甲藻。池塘水呈酸性(pH5——6.5),水温22——32℃的条件最适合它的生长繁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水产前沿”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中国水产频道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我本将米向奶翘,奈何鳜鱼争抢咬上个月有幸获得钓鱼王玉米饵料,每天刷视频看到大师们用玉米钓翘嘴,看得人血脉喷张,恨不得立即杀到水边,爽拉一把。
可惜钓鱼这事,资源才是王道,没这资源,也就只能望水兴叹!
不过有位大师也曾讲过,抛钩入水,总有一半的概率上鱼,所以竿还得抛,鱼还得钓,下一竿说不定就有惊喜,我的惊喜也在这下一竿……
台风烟花过境时,河道水位大涨一米有余,虽然说随后几天,河水退去,但是原先的老菜地水位还是涨了不少,我知道那地方有不少的奶翘和红尾,于是心想用玉米来试一试钓翘嘴,试试新的钓法,也算是学习了。
早上道路边小摊买玉米,四根玉米4.9元,给了摊主五元说不用找了,谁知摊主大娘爽快至极,立马又给了我一只小颗的玉米,果真豪气……
快速开车杀到水边却发现河水退了很多,岸边的斜坡全是湿泥非常滑,那就只能坐在远岸钓五米四试一试。
取出钓鱼王鲜玉米饵料,打开包装里面有两袋,拿出其中一袋,打开倒入盆中,然后将买的五颗玉米削成细颗粒,混合在一起,钓鱼王玉米饵料,果然精选产品,玉米粒大饱满、味道浓郁,不错不错,如果有资源能钓大翘嘴和草鱼,这饵料可就是顶好的了,只可惜我们没有资源,只能拿来钓小翘嘴,略显大材小用,玉米粒太大,用来钓小翘嘴有些偏大,索性取出一些,用刀一分为二,用来挂钩,于是一钩新鲜玉米一钩钓鱼王玉米,垂钓红尾,小翘嘴正式开干。
学着大师们的样子,开竿。先打一勺玉米粒,然后抛一竿,全飞铅,抛满竿,饵料到位,就拿起重新抛竿,如此机械操作,循环反复。今天的河道鱼还是很多的,只见水面不停有浪花翻涌,小翘嘴一群一群的在岸边追逐,玉米饵料打出去,小翘嘴争相来吃,水面热闹。只是,个头偏小,玉米吃不下去。这也不是我的目标鱼,至少也得筷子翘吧。
河道里不停有大鱼追小鱼的打水声,甚是动听,可惜不会路亚,不然怎么也得耍几竿。老老实实的钓玉米吧。不知道是我的钓法问题,还是鱼太小,快2小时了,窝子里不停有大鱼逐,小鱼逃散的状况,可就是没有鱼上钩,就连鲤鱼都在窝子里跳水好几次,邪乎。
好在努力总有回报,用小小粒的玉米终是上了一条白条大小的小奶翘,和一红尾。
不过更大的惊喜也随之而来,这一次抛竿之后,窝子里一群小鱼突然向外窜逃,本以习惯,可浮漂却随后加速冲出,白刺瞬间变成大弯弓,差一点脱手,还在抗住了之一把攻势,弓了回来,水浅,鱼也就在附近打转,能够应付,就是那一道大黑影让人迷糊,不是翘嘴的苗条身姿。几番搏斗,终得出水,是一花纹身的黑膀大个,鳜鱼一尾,绝对的惊喜,惊喜,惊喜。
小心翼翼的溜鱼,不一会鱼累了,眼疾手快,一网抄起,搞定。。。
惊喜到手,还钓个毛线,赶紧撒了饵料收拾回家,中午吃大餐。。。
后记:
有幸获赠新饵料,生鲜玉米钓奶翘。
粒大饱满味道好,诱得鱼群窝里闹。
凶猛大货窝外绕,惊得小鱼四散逃。
我本将米向奶翘,奈何鳜鱼争抢咬。
错把玉米当佳肴,铁钩挂鳃大网抄。
剖干洗净大锅烧,边吃边吹乐淘淘。
缺货,黄颡鱼价格暴涨!过完春节+疫情影响,鳜鱼黑鱼鮰鱼掉价这段时间对水产市场不太有利,一方面春节消费旺季已经过去了,终端需求量大幅减少,拿货的批发商持续减少,估计要到2月底,另一方面是疫情的影响,截止20日24时,本土新增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江苏11例,辽宁7例,广东6例,山西5例,四川4例,云南4例,黑龙江2例,这对广东江苏等主要消费市场的影响很大。
上述两个不利因素导致很多鱼价都在下滑,但黄颡鱼、鮰鱼因为缺货,价格呈现上涨的态势,尤其是黄颡鱼缺货厉害,价格持续上涨,有流通商估计黄颡鱼价格会全年持续维持高位态势。疫情终会慢慢得到控制,节后的萎靡也会慢慢得到缓解,预计2月底3月初,市场需求会慢慢回暖。
---------鳜鱼---------
目前广东地区鳜鱼养殖户压力越来越大了,首先是成鱼价格连续两周下滑了,今天清远更好的规格跌到了38.5元/斤,比上周又降了1块钱,佛山肇庆等地鳜鱼的价格也基本降到了差不多的水平,高的也不过就是39元/斤,低的还有38元/斤,“价格下滑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哪怕现在想卖鱼,收购商也收不动了,市场销量都在下滑”。
其次是饵料鱼价格连续上涨,今天清远麦鲮鱼价格涨到了6.8元/斤,土鲮鱼涨到了7.3元/斤,分别比上周涨了3毛和1毛钱,“这两天广东温度比较低,一些塘口麦鲮鱼和土鲮鱼冻死了,预计这波寒潮之后,鱼仔的存量户更少,价格有可能还会继续上涨”。另外随着饲料价格的上涨,鳜鱼养殖成本肯定会继续升高。
鳜鱼要么是通过市场最终大多数进饭店,要么就是通过加工厂做成臭鳜鱼,现在臭鳜鱼加工厂已经基本不收鱼了,绝大多数鳜鱼是要通过市场流向饭店的,但这阵子消费量很大的广东和江苏都有疫情,对市场的打击可想而知。
---------加州鲈---------
“目前江苏苏州地区因为疫情的影响,吴江一带加州鲈是没人装的,水车不是到湖州菱湖,就是到扬州的高邮收鱼了”,经常在吴江收鱼的南京批发商告诉水产养殖网,一方面吴江的鱼卖不出去,另一方面菱湖和高邮的鱼开始涨价了,今天高邮8两以上占七成多统货收购价格已经涨到了12.5-13元/斤,湖州菱湖镇8两以上也涨到了14.5元/斤。而与此同时,过完节的南京市场里,销量一路下滑,跌得非常厉害。
湖北8.5两以上加州鲈还是维持在15元/斤,“上周走货量就减少了,这周继续减少,这是每年过完节的正常情况,现在价格看起来还可以,但交易量很小”。湖南华容8两以上也维持在15元/斤,省内省外收鱼的老板都少了,大鱼比例小的塘口价格还微跌了一些。广西8两以上收购价格是15元/斤,四川9两以上是16.5元/斤;广东佛山8两以上是14.5元/斤,6两以上是13.8-14元/斤,“虽然各地加州鲈的流通量都减少了,但大鱼相对来说比较好卖”。
---------黑鱼---------
春节期间在市场的拉动下,2斤以上大黑鱼价格持续高涨,元宵节过后大黑鱼价格一路下滑,水产养殖网了解到,2斤以上3多斤头的降到了10.5元/斤,4斤多头降到了11元/斤多点,5斤头降到了12元/斤,“之前大鱼涨得厉害,所以现在降价也是很厉害的,无论是广东省内省外,上次销量下滑得太厉害了”。目前广东地区存量更大的是温棚鱼,由于价格掉得厉害,养殖户也就很少卖鱼了。
而与此同时,随着加工厂陆续开工了,1-2斤中鱼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价格也比上周涨了两三毛钱,报价7.7-7.8元/斤。据流通商估计,这段时间走市场的量小了,很多水车都开始转而增加了给加工厂的送货量,不过由于价格透明,水车老板也就是挣运费钱,“想赚差价的话,还是要靠大鱼。而且加工厂对鱼质量的要求比较严格,如果运气不好出了问题也是麻烦”。
---------黄颡鱼---------
“之前是鮰鱼价格疯了,收购商捧着钱都收不到鱼,现在轮到黄颡鱼价格疯了”,以广东佛山为例,4两头涨到了12.5-13元/斤,5两头涨到了13.5-14元/斤,炮头达到6两差不多有15元/斤的价格,黄颡鱼出现了好几年没有的好价格。广西6寸以上黄颡鱼涨到了13元/斤左右,四川5寸以上的涨到了12.5元/斤;湖北枝江5.5寸涨到了12元/斤,6.5寸涨到了13元/斤;浙江湖州地区黄颡鱼涨幅也很明显,3.5两头差不多涨到了13.5元/斤,比上涨最少涨了2块钱。
关于黄颡鱼这波涨价,不同区域的流通商都反映,缺货是最直接的原因,“现在黄颡鱼可以说非常缺货,尤其是大规格鱼非常稀少”。在广西和四川等地从事黄颡鱼苗和成鱼流通的陶涛告诉水产养殖网,2021年的放苗量估计只有2020年的一半,再加上这几年病害也比较厉害,养殖过程中损苗不少,导致现在各地存塘量总体偏少,“根据去年放苗量的大概数字,我们在9月份的时候就预估到今年要涨价,但没想到涨得那么厉害”。
湖北枝江黄颡鱼流通商表示,去年发病比较普遍,部分地区还很严重,哪怕是活下来的黄颡鱼,生长速度也比较慢,规格普遍偏小,“2022年枝江等地会有很多养殖户放弃养殖黄颡鱼的,上半年价格可能会持续上涨,哪怕到了下半年,价格应该也不会便宜的,原因就像去年草鱼鲤鱼疯涨那样”。
---------鮰鱼---------
“今天广东标鱼大概是11元/斤,统货是10元/斤”,广东地区鮰鱼成鱼和鱼苗流通商丁伟民表示,现在广东的鮰鱼价格是回涨,因为之前鮰鱼价格有所下滑,现在回到了之前的水平。过完节之后,市场里处了3斤以上大鱼好卖些,别的规格掉量很厉害,不过据江苏鮰鱼收购商介绍,之前3斤以上价格涨得太厉害了,更高突破了14元/斤,现在基本都回到了13元/斤的水平,“主要是大鱼涨价之后,像广西等地网箱鱼出的多了,弥补了市场的空缺,但大鮰鱼总体还是缺货,能维持在13元/斤的价格,也算是很不错了”。
离端午节还有三天,市场流通情况稍微有点好转。这几天鳜鱼鲈鱼价格继续上涨,但鮰鱼黄颡鱼价格就不行了,连续掉价;黑鱼价格暂时稳定,“端午节肯定会对市场销量有一定的 *** 作用,但是和往年同期相比,市场档口的备货积极性还是要差一些的”。
不过考虑到五一节五天假期的时候,市场消费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这次端午节到底能给鱼价带来多大的 *** ,也不好说。最近疫情的影响还是不容小视的,上海疫情对整个华东的影响逐渐减小了,但北京等地的疫情给带来的冲击也不小。
最近南方连续多雨天气,以及很多鱼产卵结束了,很多病害都开始抬头了,鳜鱼鲈鱼黑鱼黄颡鱼鮰鱼都是如此,尤其是黄颡鱼鮰鱼受病鱼冲击得很厉害,养殖户积极性受到影响。
---------鳜鱼---------
“昨天江苏鳜鱼开始涨价,前两天标鱼塘口价格38块,现在都涨到40块了”,目前由于江苏扬州等地鳜鱼存量很少,这两天档口备货有所增加,收购商提价 *** 养殖户卖鱼,但是条形不好的呆子鱼价格还是不好,27-31元价格不等,“上半年江苏很多市场鳜鱼都跑不动,收购商对条形的要求卡的比较紧,由于档口销量不行,今年一些收购商还零零散散地往垂钓场供货,价格略高一些”。
广东最近鳜鱼价格继续上涨,但规格越大的鱼越不好卖,偏小鱼更好走市场,2成中鱼涨到36元/斤左右,1成中鱼37元/斤左右,“主要看小鱼比例多少,条形好价格高一些,鱼头太大的塘口,养鱼成本越来越高,养殖户压力越来越大,有些等不及了。”目前各地鳜鱼苗供应量也在不断增加,价格总体下滑,四五公分苗价大概5毛钱左右。
---------加州鲈---------
持续缺大鱼,这是最近各个主产区的共同特点,这也是为什么加州鲈价格能持续往上涨的根本原因。预计6月份缺货还会严重,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大。但目前南方阴雨天导致一些塘口水质维护有些难,再加上养殖户喂料总体都上来了,发病情况有所增加,“很多养殖户养殖年份不长,经验欠缺一些,病害防控遇到了一些问题”。
自从四川鲈鱼价格涨到20元/斤以后,最近保持稳定;不过其他产区价格跟着上涨了,广东佛山8两以上涨到17.5-18元/斤;河南郑州9两以上涨到17.5-18元/斤;江苏吴江9两以上涨到15-15.5元/斤;浙江湖州统货维持在12元/斤左右,看鱼头比例定价;湖南华容等地8两以上涨到15.5元/斤;湖北8.5两以上涨到15.5-16元/斤,9两起抓的话报价16元/斤。
---------黑鱼---------
黑鱼价格波动不大,过去一周内价格也就是一两毛的波动幅度,市场流通还受到疫情的影响,炮头太大的鱼有些乏力,2斤以上5斤头最多也就是能卖10元/斤,4斤头的大概是9.3元/斤;中鱼价格维持稳定,1-2斤中鱼走市场的8.2元/斤,走加工厂的7.9元/斤。浙江湖州地区黑鱼价格总体稳定,目前上海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价格上涨乏力,3斤以上占4成的收购价格是10元/斤,占3成的是9.5元/斤。
预计6月鱼价有回调的空间,目前大鱼价格相对往年同期比较好,这还是在疫情影响下的,如果疫情继续好转的话,市场消费量肯定会释放的,“6月鱼价上涨可能性较大,但温度回升之后,养殖户一定要多重视改底调水拌料,卖鱼之前要更好要停料4天以上,要不然运输损耗会增加”。
---------黄颡鱼---------
本周黄颡鱼价格继续下滑,主要就是因为几个主产区发病都增多了,主要是烂身出血等问题比较多,很多收购商收病鱼都收不过来,导致健康鱼的价格也被拖累得很厉害。水产养殖网了解到今天佛山4.5两头的黄颡鱼收购价格是10-10.2元/斤,5-5.5两头是11元/斤,珠三角以外区域的价格还要最起码便宜5毛钱。
湖北枝江地区6.5寸黄颡鱼降到了12元/斤,6寸降到11.5元/斤,5.5寸降到10.5元/斤。武汉荆州等地价格也都下降了,“最近市场很难走,而且还卖不上价,前几天装4两多头的大鱼到徐州市场,一车亏了三万多”。浙江湖州地区4两头降到了11.5元/斤左右;四川地区4寸鱼降到了10.8元/斤。
最近黄颡鱼水花供应量也多了,价格也连续下滑,目前四川眉山地区杂交黄颡鱼水花降到了60元/万尾左右,“水花供应量上来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今年一些养殖户弃养黄颡鱼,导致育苗户对下一个周期苗价有些担心”。
---------鮰鱼---------
今年三四月份价格暴涨的鮰鱼,最近也深受病害困扰,价格下滑得很厉害,其中河南江苏等地是发病重灾区。河南一个鮰鱼收购商告诉水产养殖网,再加上北京市场销量大幅下滑,河南等地鮰鱼价格掉得最厉害,现在2斤以上降到了11.5-12元/斤,而5月上半月的时候更高接近14元/斤。
江苏盐城地区2斤多的鮰鱼收购价格降到了12.5元/斤;湖北2斤多的降到了11元/斤;四川乐山1.5斤以上的降到了11.5元/斤;广东江门统货是10元/斤,标鱼11元/斤,“目前各地鮰鱼都掉价,养殖户想卖鱼的话,收购商还不一定随叫随到”。
春季钓黑鱼,民间“野路子”最是简单实用,没钓过黑鱼一定要试试气温逐渐回升,杂鱼、虾、青蛙等食物变得丰富,也就到了肉食性鱼类大量进食的阶段了。在晚春阶段,黑鱼、鳜鱼不但肥美而且比较好钓。其实凡是肉食性鱼类,在垂钓的思路都都有类似的地方。比如黑鱼、鳜鱼,都可以用路亚钓法。当然,流传最广的还是民间的一些“土 *** ”。
一、插杆钓法
插杆钓俗称懒人钓法,这种钓法简单异常,但是也是有“主攻”鱼的,通常的目标都是钓肉食性鱼类。比如晚上钓黄颡鱼或者鲶鱼,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完全不必照看。用来钓黑鱼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黑鱼的主要食物是水中的鱼虾蛙,这些食物也主要分布在浅水,所以黑鱼的觅食往往都是在浅水,或者说黑鱼栖息的水面,一般都是静水小水面,往往多水草、浮萍较多的野塘,或者是江河的小支流,里面往往除了黑鱼很少有其他鱼类,那插杆钓就有了用武之地。相对于找鱼而钓来说,这种钓法更加简单,只要水中有黑鱼,往往就能钓到。
准备2米左右的小竹竿,一定要多准备一些,以扩大垂钓目标。竹竿一段绑上2米左右的pe线,另外一段绑上长柄锋利的大鱼钩,饵料可以使用白条、青蛙、泥鳅等等,比较推荐买点泥鳅垂钓,因为泥鳅的生命力最为旺盛,在水中可以存活很长的时间。挂钩时用鱼钩穿过背鳍,一定不要伤到泥鳅的身体。因为这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才会有收获的钓法,饵料持久保持鲜活,对垂钓才比较有利。选择岸边有水草的地方,挂好饵料之后抛到水草周边,然后把鱼竿插在岸边。
二、毛竹钓法
这种手竿钓法是钓黑鱼的绝佳钓法,技术要点就是“找鱼而钓”。不管钓什么肉食性鱼类,好像都不是太适合打窝垂钓,找鱼而钓才是比较通用的 *** 。黑鱼的繁殖期很长,从晚春开始,一直持续到秋季,不管是黑鱼筑巢、护子,在任何阶段都容易暴露行踪,这让钓黑鱼变得简单了很多。黑鱼喜欢在水草区域筑巢,如果发现水草区有脸盆大小的草洞,形状比较规则,甚至有水草被咬断的痕迹,那一定是黑鱼的巢穴;当鱼卵孵化之后,一对亲鱼一定会在这群小鱼附近保护。所以找草洞、找小鱼,都容易找到黑鱼。
找到了黑鱼钓法就容易了很多,准备毛竹一根,绑上结实的pe线,鱼钩要大而且锋利,因为黑鱼的嘴巴异常坚硬,更好使用长柄钩,可以防止黑鱼中钩之后咬到鱼线。挂蚯蚓、小青蛙、黑蚯蚓等活饵,在黑鱼的巢穴逗钓,或者在小黑鱼群附近逗钓,这都会引起黑鱼的攻击。通常来说,先中钩的会是更加暴躁的雄性,再次逗钓另外一条也不会跑。之所以使用毛竹,是因为皮实耐用,黑鱼咬钩之后一定要快速飞出水面,否则钻入水草区域就比较难处理了,普通鱼竿基本达不到这种强度,所以用毛竹就比较合适。或者有老式的玻璃钢鱼竿,也可以试一试。
在春季时,气温逐渐回升的时候,黑鱼还有晒太阳的习惯,民间老手还会使用鱼叉来叉鱼;黑鱼需要频繁出水吞食空气辅助呼吸,所以是否有黑鱼,往往都能看出来。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夜钓到凌晨一点,收获两条大鲶,一条黑皖,黄颡一盆我正值而立之年,经常独自夜钓底钩,钓场多数在三阳河边。每当暮色降临,河边只剩下我一个人活动,连一个下网打鱼的人都见不到。
不过我胆气壮,夜钓后半夜回家经过路边的坟头也不觉得害怕。我夜钓的品种多是嘎牙子(黄颡)、鲶鱼,有时也能遇到鲫鱼、和鳜鱼,午夜咬钩高峰一过我就收家伙了,每次都小有收获。
黄颡又名黄辣丁,是诸多江河中常见的一种小型凶猛肉食性鱼类。它生性怕光,喜阴暗,喜欢生活在水底多石罅的地方。白天躲在水底的石缝里或石头下,夜晚出来觅食。
根据它的生存习性特点和觅食习惯,夏季的夜晚是钓黄颡的大好时机。钓点:三阳河一条支流的一座桥,5只2.4米阀杆,自制串钩。
晚上的鱼很好钓,只要是荤腥的东西,剁碎,都能打窝。如:买10包蚯蚓,把蚯蚓剁碎或剪碎连同蚯蚓土一起打窝子,过一会用蚯蚓挂钩钓。或者用生龙虾壳,捣碎和原塘淤泥打窝,用龙虾肉施钓。
杆子已经连续抖动,有戏,提杆收线,黄货上岸,又肥又大,200克以上。黄颡往往成双成对活动,有相对固定的领域。在一个点钓上一条后,往往还有一条在等你。
玩到凌晨1点,又收获了两条大鲶,一条黑皖,黄颡一盆,收杆回。
来源:【中国食品报】
春风不解意,三月桃花寄。阳春煦暖时节,草长莺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风拂面,岸边挂满了碧绿的杨柳枝条,随风摇曳。河面碧波荡漾,活泼的鱼儿欢快地在水中觅食嬉戏。
唐人张志和《渔歌子》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在桃花盛开的春天,正是江南水乡鳜鱼肥美的季节。作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鳜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乃鱼中佳品。
从古至今,鳜鱼备受人们的喜爱。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品鳜鱼、饮美酒,不啻为人生一大享受。由此也衍生出与鳜鱼相关的饮食文化。
墨藓点衣鳞细细
经过漫长冬季的蛰伏,开春后气温回升,又到了鱼类繁殖的季节。这时正是鱼儿体硕膘肥之时,鲥鱼、鲫鱼、鳜鱼都是当令鲜味。俗话说“正月沙螺二月蟹,三月鳜鱼四月蚌”,三月正是吃鳜鱼的时节。
鳜鱼,又称桂鱼、季花鱼、花鲫鱼、鳌花等,是鲈形目鮨科鳜属的一种肉食性有鳞鱼类。它的身体较厚,但是也长得比较扁,眼后背部显著隆起,嘴巴长而尖大,鱼身呈青黄两色,还常有黑色的、不规则的斑纹交错其间,背鳍、尾鳍和臀鳍都有黑色的斑点。
鳜鱼喜欢栖息于江河、湖泊、溪流、水库等水草茂盛较洁净的地方,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处活动觅食。鳜鱼生性凶猛,幼鱼以小型鱼类、虾类及蝌蚪等为食;成鱼主要摄食鲤鱼、鲫鱼等鱼类。鳜鱼嘴巴较大,并且长有锋利的牙齿,背鳍上有12根坚硬的利刺,身体表皮有条纹型和不规则形状的黑斑。
鳜鱼的亚种很多,大体可分为翘嘴鳜、大眼鳜、斑鳜、白头鳜、波纹鳜、暗鳜、长体鳜、高体鳜、柳州鳜。在我国,鳜鱼不仅分布广泛,而且种类很多,如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地均有出产。据地方志记载,仅湖南常德境内所产之鳜鱼就有翘嘴鳜、斑鳜、暗鳜、长鳜、波纹鳜等数种,尤以翘嘴鳜、大眼鳜、斑鳜为多,产量颇高。
鳜鱼肉多刺少,肥满度高,肉质丰腴细嫩,味道鲜美可口,内部无胆少刺,营养丰富,历来被认为是“鱼中上品、宴中佳肴”。一句“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道尽鳜鱼之味美。春季的鳜鱼最为肥美,曾与黄河鲤鱼、松江鲈鱼、兴凯湖大白鱼共享华夏“四大淡水名鱼”的盛誉,并名列“春令时鲜”前茅,历来被作为宴席的首选。
唐人将鳜鱼称为“龙肉”,以示珍贵;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则称其为“水豚”,认为其味鲜美;在清代,鳜鱼曾作为八大贡品之一进贡皇宫。最常见的做法是清蒸。由于肉比较紧致结实的缘故,苏帮菜里显刀工的松鼠鱼,常用的便是鳜鱼。此外,红烧、水煮等做法也相当不错。
鳜鱼的“鳜”是值得玩味的。在南宋笔记《梦粱录》与《武林旧事》中,鳜鱼称鯚鱼。“鯚”是从“罽”而来,罽是毛织物,罽锦丽且坚,古人认为鳜鱼身如罽锦,故称其“罽鱼”,因为“罽”字难写,于是就写成了“鯚”。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鳜”的理解是形体上的:“鳜,蹶也,其体不能屈,曲如僵,鳜也。”同时,他还解释“昔有仙人刘凭常食石桂鱼,桂鳜同音,当即是也”。后来鳜鱼与桂鱼经常混用。现代人们将“鳜”谐音为“贵”,因此鳜鱼也有了“贵族鱼”的美誉。
徽菜名角臭鳜鱼
因为一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季的鳜鱼便名闻天下了,不知倾倒多少古今河鱼爱慕者,许多鳜鱼名馔于是竞相登场:如满汉全席中的翡翠鳜鱼、苏帮菜中的松鼠鳜鱼、上海菜中的三丝鳜鱼、北京的锅塌鳜鱼……让老餮们垂涎三尺。其中,比较特别的吃法当属徽菜的代表作——安徽徽州地区的臭鳜鱼。
臭鳜鱼是徽州地区的传统民间菜,流行于歙县、休宁、黟县、绩溪一带,以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而著称。其实,臭鳜鱼的本名应该叫作“腌鲜鳜鱼”,有一种发酵过的、似臭非臭的气味,绝非臭鱼烂虾的腐烂味道。
在徽州方言里,“腌鲜”与“臭”接近,表达着徽州人对“鲜”的追求。这是用盐腌制,依靠盐和食物产生化学反应,发酵出的一种味道。在过去,新鲜食物不便长期储存,徽州人养成了“盐重”的传统,徽菜的风格也由此奠定。
徽州人爱吃鳜鱼,但徽州并不盛产鳜鱼。对鳜鱼的追捧反映了徽州文化里的江南属性。于是,徽州的鳜鱼严重依赖“进口”,从长江沿岸的安庆、铜陵、池州等地贩运。古时鲜鱼保存不易,当桃花盛开、鳜鱼鲜肥之时,鱼贩用盐腌,以防止鱼肉变质,属于不得已而为之。木桶之内,一层鱼,一层盐,运输途中经常翻动,可以保持几日不腐,只是微臭而已。
鳜鱼属肉食鱼类,味极鲜,徽州人烹饪腌鲜鳜鱼,就是要充分发挥鳜鱼味鲜肉嫩的特点。整鱼先煎后烧,用笋、肉、辣椒、葱姜蒜等味道十足的食材搭配,不会喧宾夺主,反倒像是“激将法”,充分调动了鱼肉的鲜。夹一筷子鱼肉,弹牙多汁,细嚼起来满是鱼肉特有的鲜甜,丝毫没有半点臭味。经过石头压制的鱼肉也更加紧实,不散的质地成就了臭鳜鱼独特的口感。
作为徽州人的一大发明,臭鳜鱼的出现并非偶然,徽州菜里的腊八豆腐、毛豆腐同样以“臭”闻名。因此, *** 了徽州的地理、气候与徽州人饮食习惯的臭鳜鱼,很轻易地成为徽菜的当家菜。
在美食纪录片《鲜味的秘密》中,谈到臭鳜鱼等“臭类”美食时,特别提到腐鲜的概念:“臭味的食材是保鲜失败的结果,叫腐而不败。腐,香出来了,这叫腐鲜,鲜出来了。”
臭鳜鱼的制法在唐代《太平广记》中有详细记载,将新鲜鳜鱼用木桶加淡盐水腌渍,以青石压住,经六七天发酵,便可产生似臭非臭的气味。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将鱼肉中丰富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一部分氨基酸产生鲜味,一部分氨基酸进一步分解为有不良气味的胺类。也就是说,臭鳜鱼的“臭”是微生物发酵过程中,鱼体内酶原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鱼肉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被降解生成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和核苷酸等小分子鲜味物质时释放出来的味道。最后通过煎炒烹炸,臭味飘散,鲜味犹存,鲜香入骨。
尽管和咸鱼一样,臭鳜鱼也经过用盐腌制的过程,但与咸鱼更大的不同是盐量的控制。一步之遥,臭鳜鱼的咸鲜味便会转变为咸鱼的咸香味。如果盐量过大,就变成了咸鱼,发酵不出来。不过,不同人家对口味的偏好不同,腌臭鳜鱼的用盐量和腌制时间往往略有差别。
一般来说,腌臭鳜鱼的标准通常是选一条1.2—1.5斤的鳜鱼。有经验的大厨在腌之前不洗鱼,不沾生水,也不动鱼鳞、鱼鳃,仅把内脏去掉,目的就是保鲜。先用手把盐揉进去,里外都要涂抹均匀,鱼腹和鱼鳃里面也要多放一点盐,然后将其放入木桶中。使用木桶的好处是透气性好,发酵过程更为缓慢。将鱼一条条码好之后,用鹅卵石压紧,这样可以把鳜鱼的血水逼出来,让盐充分渗进去,从而使鱼不会太腥。大约腌制半个月,看到鳜鱼有点发红就可以了。起缸的时候,再把鱼鳞、鱼鳃等部位用水清洗干净,晾晒一两天,然后放到冰箱里保鲜。
腌好的鲜鳜鱼,并没有明显的臭味,而是发出一股淡淡的腥味。将鳜鱼清洗之后打上花刀,先把咸肉丁、冬笋丁、香菇丁、姜末、泡椒末下锅爆香,再将鱼放入锅中,加酱油、黄酒和适量的水,然后盖上锅盖烧制15分钟左右便大功告成。当一盘鲜美的徽菜臭鳜鱼缓缓上桌的时候,你会惊叹于它的臭,品尝之后,更会惊叹于它的香,巨大的反差形成了极深的心理印象。
恰到好处的烹煮让鱼肉几欲外翻,红椒、白蒜、青葱各种食色相得益彰,汁紧芡亮,异香扑鼻,鱼肉粉润。举箸轻挑,鱼肉就像蒜瓣一样,一片一片分开,肉质犹如新鲜鱼一样鲜美,又多了一些韧性和嚼劲。在重石的压力下,鱼肉中水分变少,本来鳜鱼的肉质就很紧实,这么一压,更有嚼劲和弹性,因此吃起来,在口中会有回弹的感觉。而微生物的作用,也让这道河鲜变得愈加爽滑。鱼肉在微辣微咸的汤汁的浸润下,充满了滋味,一种新生的咸鲜由此产生。辛辣把残余的丝微腥气赶走,而臭味在热力的作用下,早已荡然无存。吃完鱼肉,剩下的黏稠汤汁,还能再拌上一碗白米饭。如此看来,无论是下酒还是下饭,咸香辣爽的臭鳜鱼都属实是上品,也难怪吃过的人都对这种味道念念不忘。
以往吃到一份好吃的臭鳜鱼需要些运气,这是因为臭鳜鱼的腌制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师傅的经验、温度、湿度、腌制时间都可以决定一条臭鳜鱼的品质。因此,臭鳜鱼成为一种口味随机性很强的食物,一千个师傅可能会做出一千种臭鳜鱼。香臭之间,始终是一门“玄学”。
臭鳜鱼诞生于无法冷冻、不便运输的年代。如今,吃到新鲜鳜鱼对安徽人来说已经毫不费力,臭鳜鱼不但没有退出,反而越来越香,并且从地方美食流行到全国各地,在各地饮食文化中擦出更加多元的火花。
(王宁 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3年03月24日06版)
(责编:王 宁)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汉江巨物横行,你们偏偏不信,这是朋友刚刚钓获的,给大家解解馋前几天正在拍一场婚礼,老伙计打来 *** ,一时忙,也没顾上接,忙完一看,微信上发来的图片和视频,不看还好,一看就上头,心血澎湃, *** 都快坐不住了。
到底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么激动啊!其实了解我的朋友,不用猜,都知道肯定是钓鱼,哈哈,老黄我可是一个忠实的铁杆,家当一般般,东西可不少,出了本职工作以外,那就是钓鱼。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月底刚好老姐的店要开业,回去要庆贺,当然顺便也可以钓钓鱼,一想到能在汉江钓鱼,我这心里那个激动呀!真的是没法形容,用我老婆的话来说,起的比鸡还早,回去坐火车永远都是早上最早的一趟,天不亮就走了,哈哈!想法不用言语表达,大家心里都明白。
有人会问我,老黄,你怎么不开车回去呢?有车不开怎么回事!驾照还没有拿到手,我的任务,争取在年底争取自己能驾车外出钓鱼。
给大家看看这是我老家好友发来的照片,前几天他在旬河汉江口路亚上的巨型鲶鱼,遛了一个半小时才拉上岸的,人都快虚脱了,岸上的路人找超市称重三十二斤重,后来买了五百元,大家看牛不牛,长度和一个成年人差不多一样。
在水里耐力十足,和人展开拉锯战,能钓获这么大的鲶鱼。
真是考验个人的体力和遛鱼技巧,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断竿断线跑鱼,几百米的线,泄力根本都刹不住,蹭蹭的不停要线,一个半小时才出水,露出庐山真面目,佩服!下午天快黑的时候,鳜鱼连拔。
好戏连连,相隔一天,我的侄子也是在旬河和汉江交汇处,又擒获一尾巨鯰,具体情况我没有询问,看到这么大的鱼,那种手感一定让你终生难忘。
我这几天,又是买线组,又是添鱼食窝料,就是想回去试一试,看一看,能否路亚开竿,也想钓一钓汉江的鲤鱼,再听一听那种和巨物战斗的鱼竿和线发出的美妙声音。 各位钓友们,如果你们和我一样,喜欢户外钓鱼,如果有时间可以相约,欢迎去我的老家钓鱼哦!一定好好招待你们,记得关注我哦!
欧洲梭鲈侵入中国,一次能产30万枚卵,如今变成“高端货”?梭鲈(Sander lucioperca)是一种性情凶猛的外来鱼种,在国内的自然水域中几乎没有天敌。和加州鲈、鳜鱼相比,梭鲈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算高,在新疆地区一般被称为“十道黑”(也有人称之为“九道黑”)。梭鲈的原产地位于欧洲的黑海、里海以及波罗的海水系,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境内并没有野生梭鲈的分布。
梭鲈模式图(Sander lucioperca)
梭鲈不仅生长速度快,适应力强,而且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甚至还有“淡水鱼王”的称号,深受消费者追捧。其实早在苏联时期,梭鲈就已经风靡海外市场了,后来还被开发成了重要的商业鱼种,被移植到了众多的水库中,比如新西部利亚水库、伊尔库茨克水库等等,创造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梭鲈能够在国外市场走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鱼肉中基本没有肌间刺,蛋白质含量也明显高于普通的淡水鱼。梭鲈的这些特征高度迎合了欧美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几乎就是为国外吃货们“量身定做”的。有了市场的认可,梭鲈很快就成为了欧美市场的“明星水产”,这也为后来引入到中国奠定了基础。
梭鲈
据资料记载,60年代初梭鲈首次从国外引到了新疆的伊犁河水系。梭鲈属于亚冷水性鱼类,而伊犁河的水质非常适合梭鲈的生长,野生梭鲈的种群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后来,梭鲈的分布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额尔齐斯河流域。如今,黑龙江水系的下游、乌苏里江以及兴凯湖中也有野生梭鲈的分布,数量也都不少。
为了评估新疆地区的梭鲈种群,1982~1983年新疆水产科研所的工作人员专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资源调查。结果发现,捕捞上来的梭鲈大多在34~57公分左右,体重0.9~2.2公斤不等,3公斤以上的大规格梭鲈也有很多。
国外钓手钓获的巨型梭鲈
据资料记载,在80年代捕获到的梭鲈样本中,体重更大的达到了12公斤——这样的体型足以成为“水中霸主”,不少专家对此表示十分担忧。在国内,由于移植和引种而引发的物种入侵事件不在少数,而梭鲈作为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引发生态危机的风险比普通淡水鱼明显更高。
在幼龄阶段,梭鲈主要以小型的鱼虾为食,在饥饿时甚至能吞食掉相当于自身体长2/3的鱼苗。随着体型的不断增大,梭鲈的威胁性也会明显升高。一条体长30公分的梭鲈就能够吞掉一条16公分左右的贝加尔雅罗鱼或者湖拟鲤,对新疆土著鱼种的威胁很大。
梭鲈虽然性情凶猛,但在种群扩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竞争对手。新疆的河流湖泊中还生活着另一种从欧洲“偷渡”而来的淡水鲈鱼——赤鲈(Perca fluviatilis),在国内俗称“五道黑”。
赤鲈(Perca fluviatilis)
1968年,额尔齐斯河流域的赤鲈被引到了博斯腾湖,结果差点给博斯腾湖的土著鱼带来了灭顶之灾。仅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赤鲈就“强势上位”,成为了博斯腾湖中的绝对优势种。物种数量更高的时候,博斯腾湖渔获物的78%都是赤鲈。而在此之前,扁吻鱼(博斯腾湖的土著鱼,俗称新疆大头鱼)才是湖中唯一的顶级猎食者,妥妥的“老地主”。
赤鲈在博斯腾湖中“反客为主”,将扁吻鱼逼上了绝境。后来,新疆的渔业部门投入了500多万元的“救护资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终于在2005年攻克了扁吻鱼的人工繁殖技术。截止到2020年,扁吻鱼的累计放流量达到了33万尾,但是效果依然不太明显。
扁吻鱼
在上世纪60年代,扁吻鱼的年产量一直稳定在300吨左右;如今,扁吻鱼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量想要恢复如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总之,渔业部门为了拯救一条土著鱼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无异于是在为当初盲目引种的行为“买单”。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了,梭鲈的引入和推广会不会引发和赤鲈相似的惨剧呢?
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毕竟和赤鲈比起来,梭鲈的潜在风险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从体型上看,梭鲈更大能长到130公分,记录在案的更大体重则为12公斤。相比之下,赤鲈就小得多了,更大体长只有60公分,更大体重则为3.75公斤。另一方面,研究人员曾在梭鲈的消化道中发现过赤鲈的尸体,这也表明赤鲈是梭鲈的目标猎物之一。
其次,从繁殖周期来看,梭鲈最快只需要2年时间就能达到性成熟。在水温较高的南方地区,梭鲈的性成熟时间更快,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当地的梭鲈只需一年半的时间就能发育成熟。此外,梭鲈的怀卵量也相当惊人,一条2~3公斤重的雌鱼就能产下30~40万粒卵,繁殖能力可以说是非常强悍了。
粘附在草叶上的梭鲈受精卵
此外,在过去的20多年里,梭鲈被当作养殖品种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如天津、北京、山东、湖北、广东等地区。早在1992年,国内就突破了梭鲈的人工繁殖技术,梭鲈的养殖产量也跟着突飞猛进,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梭鲈逃逸到自然水域中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梭鲈却凭借着自身的“硬实力”获得了国内消费者的青睐。梭鲈没有肌间刺,鱼肉的蛋白含量超过20%,营养丰富,鲜味十足。有不少消费者都反映,梭鲈的食用口感比鳜鱼还要好——这些口碑进一步提高了梭鲈的知名度,市场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梭鲈幼鱼
2017年的市场调查显示,梭鲈的塘口价格已经飙升到了70~80元/公斤,高端水产品的地位已经坐实。梭鲈的价格比加州鲈、海鲈都要高,但养殖的难度并不算高。梭鲈不需要驯化就能够适应国内的水域环境,而且在当年就能长成5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属于典型的“短平快”养殖项目。
巨大的利润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风养殖梭鲈,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确实是一个“福利”。在封闭的环境下开展梭鲈的养殖倒也无可厚非(生态风险较小),但是将梭鲈移植到天然的湖泊、水库以及河流中就需要高度警惕了(风险很高)。
总之,单纯从营养和口感的角度来说,梭鲈确实是一条“好鱼”,但是盲目的引种和推广也可能使其成为“生态杀手”,银鱼、池沼公鱼以及赤鲈就是 *** 裸的教训。
对于梭鲈的引种,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有涨有跌!黑鱼鳜鱼加州鲈黄颡鱼鮰鱼差异大,养殖户需防多雨天气
7月之一周,几个特种鱼的表现差异太大了,6月份一度强势飞涨的鳜鱼没撑几天又掉价了,加州鲈价格连续上涨之后也连续疲软下滑,黑鱼价格最近连续上涨、一天一个价,黄颡鱼价格暂时维持稳定但市场销量不好,鮰鱼价格稳中有跌、估计短时间高温对市场的影响也很大。
一、鳜鱼
这两天广东地区鳜鱼价格又掉了,3成中鱼的塘口收购价格暴跌到了53元/斤,“现在广东地区每个流通商都亏本,差别就是亏的多少罢了,之前高价订鱼的流通商亏得最厉害”。水产养殖网了解到,目前广东地区存塘鱼不少,但小鱼偏多,“大鱼数量不多,但市场消费乏力,再加上8月中旬早鳜要上市了,养殖户看到鱼价下滑那么厉害,害怕鱼价再次下滑,想卖鱼的人多了很多”。
目前鳜鱼市场消费乏力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再加上广东鳜鱼掉价,导致湖北江苏等地鳜鱼价格也下跌了一两块,江苏标鱼大概是53-54元/斤,湖北标鱼大概是58-60元/斤。目前广东以外区域存塘鱼很少,新鱼上市也要有一段时间,所以广东以外的价格还会相对高一些,预计9月份新鱼上市的时候,广东以外鱼价也会明显下滑。
二、加州鲈
“最近湖北病鱼太多了,很多养殖户干脆清塘了,导致鱼价持续下滑”,湖北地区一个加州鲈收购商告诉水产养殖网,近期本地花身鱼比较多,8两以上正常鱼价格只有18元/斤,病鱼太多导致鱼价比较混乱,“湖南的发病的情况相对好些,病鱼没有那么多,鱼价也比湖北贵5毛钱,8两以上一般是18.5元/斤,不过最近市场上鱼太多,生意不好做”。
“最近浙江发病的鱼很多,主要是身上有小红点小红斑的鱼多了。以前价格好的时候是车找人,现在很多养殖户想卖鱼,变成了人找车”,收购商告诉水产养殖网,目前湖州正常7成鱼收购价格大概是15-15.5元/斤,8成以上更高也就是16块出点点头,这两天湖州加州鲈(9成鱼)发到武汉市场也不过就是18元/斤,“这价格估计已经彻底跌下来了,很难再涨上去了”。
广东佛山地区8两以上加州鲈报价有些混乱,低的塘口只有17元/斤,高的也有18元/斤,“现在质量好的话优势体现出来了,不好的鱼卖不上好的价格,因为外地都有鱼,广东鱼都是要拉出去卖,即便是质量特别好的鱼,价格也很难卖得起来,预计下面鱼价还会跌”。
三、黑鱼
“最近黑鱼价格涨得很不正常,每天都在涨价,3号到5号,每天涨5毛钱,跟疯了一样”,水产养殖网了解到,6月28日的时候,广东佛山2斤以上大鱼收购价格大概是9.7元/斤,到了7月2日普遍涨到了10元/斤,7月3日涨到了10.5元/斤,7月4日涨到11元/斤,昨天(7月5日)涨到了11.5元/斤,“不过目前能装到鱼的手里基本都有点量了,够用一阵子了,价格再往上涨有些难度”。这次涨价的就是大鱼,而1-2斤中鱼价格只涨了两三毛钱左右,大概是8.4元/斤,“走市场的价格稍微涨了点,进加工厂的价格没有变化”。
这次大鱼涨价,收购商认为主要是一些大户联合起来了,“现在手头有鱼的基本都是中大户了,6月底价格涨了,大户就开始攀比价格了,低了不想卖,价格就这么被抬起来了”。不过从市场的情况来看,这几天黑鱼价格上涨之后,东北西北华中等几个主要大市场的黑鱼销量都有所下滑,“沈阳前当堡市场2-5斤广东黑鱼批发价格涨到了12.5元/斤,涨价之后销量明显掉了”。
浙江湖州黑鱼价格也不好,大鱼3-4成的塘口收购价格大概是8.8-9元/斤,“现在湖州也有鱼涨价,涨价的是喂冻鱼养出来的质量好的鱼,而大多数塘口喂的是鸡肝鸭肝等,夏天的时候拉到档口必须当天卖掉,而且这种鱼的味道和冻鱼饲料喂出来的鱼明显不一样,不太受市场欢迎”。
四、黄颡鱼
本周黄颡鱼价格保持稳定。湖北枝江2两多头杂交黄颡鱼收购价格是10.5-11元/斤,3两多头是12元/斤,4两头大鱼是13元/斤,市场走鱼比较慢;广西6寸杂交黄颡鱼收购价格是11.5-12元/斤,7寸是12.5元/斤,近期梧州等地网箱鱼死了不少,对局部市场有影响;四川眉山5寸以上杂交鱼是11元/斤,6寸以上是12元/斤;广东佛山5两多头是13.5元/斤,4两多头是12.5元/斤,价格暂时稳定,销量目前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
近期各地黄颡鱼发病的也不少,主要是高温多雨天气,水质变化大了,而且养殖户喂料很猛,出问题的塘口多了,未来一两个月里高温多雨的天气还会更多,养殖户要注意防范。
五、鮰鱼
鮰鱼价格近期有些下滑,主要还是温度高了,收购商不想太冒险,有的地方鱼价涨了之后也影响收购商装鱼的积极性。目前广东江门1.2斤鮰鱼是7.5-7.7元/斤,湖北仙桃2斤鮰鱼收购价格是9元/斤左右,江苏2斤鮰鱼也是9元/斤左右,河南郑州2斤以上黑鮰鱼是9.4元/斤左右,四川乐山1.2斤以上鮰鱼是10元/斤,广西地区1.3斤以上池塘鱼是7.5元/斤,网箱鱼是9.5-10元/斤,“这几天广西梧州网箱鮰鱼死的比较多,对当地鱼价有些影响”。
六、小结
7月和8月天气相对比较差,虽然说温度很高,适合各种鱼生长,但这个时候又很多高温,再加上暴雨及台风等恶劣天气,天气变化剧烈会导致水体变化很大,容易让存塘鱼受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养殖户要多调水改底,适当拌料喂一些保健类产品预防疾病。
部分地区还会因为降雨太猛而出现漫塘、逃逸的情况,养殖户一定要根据天气情况做适当调整,如果感觉有风险,可以考虑提前卖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