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芋和芋头的区别,香芋和芋头的区别在哪里呢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9 0
冲上热搜!记住它的样子!千万别吃!有剧毒!

来源:央视财经

近日

#网友吃火锅菜品中发现蓝环章鱼#冲上热搜之一

广东一网友在吃火锅前

发了一张照片求助

竟然躲过“剧毒”!

剧毒章鱼差点下锅!

还好吃前多问了一句

1月16日

广东一网友在火锅店吃饭时

在端上的菜品中看到疑似蓝环章鱼

于是在线求问能否下锅

随后该科普博主回应

图中确实是豹纹蛸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蓝环章鱼

它们的毒素是河鲀毒素

毒性非常强而且受热不分解

即便拿回去做纪念也千万别吃!

咬中就毙命!

蓝环章鱼毒性有多强?

令人闻风丧胆的蓝环章鱼

究竟有多毒?

蓝环章鱼是一种很小的章鱼品种

体形只有高尔夫球大小

十分美丽但隐藏剧毒

因腕足上美丽的蓝色环节而得名

遇到危险时

身上和爪上深色的环就会发出耀眼的蓝光

向对方发出警告信号

这种章鱼个头虽小

但分泌的毒液足以在一次啮咬中

使一个成年人在几分钟之内毙命

由于还没有解毒剂

因此它是已知的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

章鱼有毒无毒如何辨?

看“圈”就行!

火锅店章鱼事件发生后

好多网友发出“带圈儿”的章鱼照片

并惊呼自己是不是也遇到蓝环章鱼了

为了解决大家的疑问

被求助的科普博主专门开了小课堂

给大家讲章鱼

“身上带了一个圈的章鱼大多是【短蛸】,是我国最常见的食用章鱼种类之一,眼睛下方的金色圆圈也是它们的一个识别特征。

而事件主角‘蓝环章鱼’是【豹纹蛸属】的几种章鱼的统称,顾名思义,它们全身密布着蓝色的圆圈、斑点或条纹,就像豹纹一样,而不是只有一两个圆圈。”

网友看后也做出了总结:

圈儿多的不能吃!

不过该科普博主也表示

大家提高防范意识是好的

但一盘炒菜混入少量被切碎的蓝环章鱼

实际上能吃到的量非常少

其中的毒素含量更是微乎其微

即便中毒也很难致命

所以大家不必因噎废食

八爪鱼该吃吃,别耽误!

网友:这一届吃货好博学

许多网友也表示

还好这位朋友吃前多问了一句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现实验证了“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

“这一届的吃货好博学,

关键时刻救了自己一命!”

这些易混淆食物

千万要注意

虽然诸如此类

“剧毒生物”混入市场的例子并不多见

但是“毒菜”离我们其实并不远

很多长得相似的食物容易被混淆

严重情况还会出现生命危险

下面这些易混淆食物

你都分得清吗?

↓↓

板栗VS马栗

板栗:可以称为栗子、毛栗、栗果等,主要于秋天成熟后上市,属于坚果类,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

马栗:含有人体不能降解的皂角苷,所以生食或者不当处理会造成生命危险。但是松鼠和鹿可以降解皂角苷,因此这些野生动物是可以采食马栗的。

如何区分:马栗的形状整个都是圆的,且只有一层较为光滑的果皮和少量的小刺。

芒果vs海芒果

芒果:所含有的维生素A的前体胡萝卜素成分特别高,其次维生素C含量也不低。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也是其主要营养成分。

海芒果:全株有毒,果实有剧毒,会阻断钙离子在心肌中的传输通道,少量可致死。误食引起恶心、呕吐、腹泻、手脚麻木、全身冷汗、心跳弱慢。食用后数小时内便会毒性发作,致人死亡。

如何区分:芒果是常绿大乔木,海芒果为常绿小乔木,大小的区别就是长成的树冠大小,大的就是大乔木,小的就叫做小乔木。

秋葵vs曼陀罗

香芋和芋头的区别,香芋和芋头的区别在哪里呢-第1张图片-

秋葵:素有蔬菜王之称,有极高的经济用途和食用等价值,含有由果胶及多糖组成的黏性物质,其嫩荚肉质柔嫩。

曼陀罗:与秋葵相似的一种植物,全株有毒,毒性很强,1-2颗种子可致死。中毒后,轻者主要表现为咽喉发干、吞咽困难、瞳孔散大、心率增快、谵语幻觉、行为异常等,严重者甚至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如何区分:秋葵果实萼片小,曼陀罗果实萼片大。

芋头vs滴水观音

芋头:常见蔬菜之一,营养和药用价值高,其消化率可达98%以上,尤其适于婴儿和病人食用。

滴水观音:滴水观音全株有毒,根茎毒性大,含结晶性海芋素、皂素毒苷、草酸钙和植物甾醇等,接触皮肤可出现红肿、瘙痒、疼痛,甚至全身症状。

如何区分:芋头的叶片比滴水观音的更大,叶色稍淡一些。

八角vs莽草

八角:著名的调味香料,也供药用。果皮、种子、叶都含芳香油,是制造化妆品、甜香酒、啤酒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莽草:也被叫做野八角,含有“莽草毒素”,误食后轻者(少量)很容易出现头晕、腹痛、腹泻、血压升高、高度兴奋等轻微中毒症状;如果大量摄入还容易出现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更严重者甚至还会导致心脏衰竭等问题。

如何区分:八角呈现富有光泽的棕红色,莽草的颜色浅淡,还带有土黄色。八角的个头更大,角比较肥厚;莽草果皮较单薄。八角有7~10个角,莽草的果瓣不会张开,一般有11~13个角。八角会散发浓郁的气味,而莽草基本无味

春节即将到来

大吃大喝时

一定要留心分辨有毒食物

注意饮食安全

食芋

在我家乡闽西北客家山村流传着“半年薯芋半年粮”的谚语,芋头既可充粮食,又可当蔬菜,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炎炎夏日,在家乡的田头坎尾、溪畔渠旁、田间山坡随处可见它碧盖似伞、亭亭玉立的倩影。而当稻果飘香的秋季来临时,家家户户的地窖、房角都堆满那黑黢黢的芋头和芋子。芋头是山中之珍品,能烹制出各种乡间美食。

记得儿时每至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要烹制芋头美食品尝。这天村子上空到处飘荡着浓浓的芋香。闻着那诱人的芋香,会让人口舌生津,食欲顿生。中秋这天,母亲挑选出粉质好、味鲜美、个头大、不麻口的香芋亲手烹制一锅“煨芋头”犒劳全家。只见她将芋头洗净,去皮后切成块状,放置铁锅中用文火慢慢煨。母亲吩咐我们兄妹不能随便打开锅盖,要用微火慢慢地煮上半天,这样煨出的芋头才香。我们只好眼巴巴耐心等待。当芋香如蝶,满屋翩跹时,母亲便会揭开锅盖,用盆装起芋头,撒上些白糖,端至庭院桌上。此时全家循香而至,围坐八仙桌,品尝那刚出锅热气腾腾的“煨芋头”。香喷喷、甜滋滋、粉糯糯,那滋味真让人没齿难忘,越吃越想吃。在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们一边品尝香芋,一边欣赏明月,那意境是何等惬意,至今难忘。

我好奇地问父亲:中秋节大都吃月饼,而我们家乡为何食芋头呢?父亲微笑着给我们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西汉末年刘秀起兵时,一次被王莽重兵包围在山上。几天后,粮草用尽,士兵们饥饿不堪,眼看就要遭到灭顶之危。这时王莽又发起了火攻,满山燃起了熊熊大火。在这危急之际,突然下起大雨,山火被大雨浇灭了。雨后天晴,在刚刚烧过的泥土中散发着阵阵香味,兵士们拨开一看,原来竟是烧熟了的芋头。士兵们已经饥肠辘辘,便挖出来美美地饱食了一顿。肚子吃饱后,士气也顿时振奋了起来。刘秀见状,抓住战机,下令突围杀下山去,最后转危为安,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由于这天正是八月十五。汉光武帝为了纪念这个胜利,下令每逢中秋节全军都要设宴大吃芋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演变为民俗,并流传到我们家乡。日久天长,芋头便成了家乡中秋佳节的必食佳蔬了。

芋头吃法既简单又多样,可煨可炸,可蒸可煮,可甜可咸。我所吃过的两款芋头美食风味别具,一款是葱油芋艿,将芋头洗净、蒸熟,去皮,切成片或滚刀块,再用水冲一下,然后用葱花炒熟即可,其味香糯可口。另一款是椒盐芋艿,将芋头片炸熟,蘸椒盐吃,既可佐酒又可下饭,其味又香又滑。

我喜欢吃芋头,更喜欢在中秋佳节食村民们自种的无污染的纯天然芋头,那韵致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水乡丰收丨熬过干旱和台风 兴化垛田的龙香芋熟了

中秋节过后,江苏兴化垛田上的龙香芋陆续成熟,这种芋头是兴化特有的地方品种。在历经了台风,也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未曾有过的干旱,垛子上的丰收还是如约而至。

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千百年来的兴化先民在河湖之中垒土成垛,造就了别具一格的农耕体系,也让四面环水的垛田成为现代农业耕作方式无法抵达的地方。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了,旧式而古老的工具们依然在沿用,它们承担着农业生产中的紧要任务,也成为传递祖辈坚韧、勤劳意志的重要介质。

中秋节过后,垛田上的龙香芋迎来了丰收。资料图片/吴萍 摄

丰收

每一个垛子上都会有收获的消息

9月下旬,早上不到六点,天还没有亮透,江苏兴化垛田街道高家荡村村民杨怀寿已经醒了。杨怀寿今年75岁,多年养成的生物钟,让早起成为习惯。他穿鞋,下地,简单洗漱后,便叫上老伴儿出门,偶尔还会带上老伴儿准备好的午饭。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十年了,默契萦绕在两人之间,一路上都无需多言。

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里,夫妻俩的生活总是两点一线,一头在村里,另一头在水上。江淮之间,位于江苏中部、里下河腹地的兴化地势低洼,湖荡沼泽连绵。水多地少,兴化先民们围湖造田,在水网中垒土成垛,造就了我国唯一的“垛田”景观。水上的垛子形态各异,它们密集地交织在一起,水网遍布每一块垛田,连接着它们,也间隔着它们。

杨怀寿到垛子上劳作时,自家的船就停在垛田边。受访者供图

船,是垛田农户们最主要的生产工具之一,家家户户的船就停在村子岸边。杨怀寿家的垛田距离岸边不算太近,家里用的船是十几年前从隔壁村庄买下的,日子长了,就像是个任劳任怨的“老伙计”。启动挂桨机后,船只的行进不再依靠人力,原本半小时的撑船时间,被压缩至十分钟左右。

“兴化的垛田有大有小,像我们家,目前有六亩地。更大的一块垛田有一亩四,最小的只有不到六分地。”垛田土地肥沃,瓜果蔬菜是这里普遍种植的农作物,在杨怀寿的田里,以香葱和兴化本地特产的龙香芋为主。

除此之外,杨怀寿也种了生姜,“但前几个月太阳太毒辣,温度太高,生姜刚生出芽就枯萎了。”过去的一个生产季,长江流域的干旱,以及台风梅花都为农业生产带来压力。8月份,兴化的消防人员还曾帮助高家荡村村民为龙香芋浇水“解渴”,9月梅花台风来临,防范和抢排积水也成了农户们手头最重要的事。

丰收来之不易。中秋节过后,垛田上的龙香芋成熟了。杨怀寿载着老伴儿,船只驶过一块块垛子,听到一个个丰收的好消息。

讲究

水上田边的一招一式得有分寸

距离高家荡村约10公里,在垛田街道得胜村,每天早上的五六点,村民们便起身开始劳作。73岁的村民周祝林和老伴儿,有时候起得更早,“偶尔五点钟就要出发,地里忙一上午,等中午回家吃了饭,下午再借着扫尾,到三四点钟再回来。”

与杨怀寿家不一样,周祝林和老伴儿操持着约三亩田,垛田距离岸边很近,单凭蒿子撑船,到田里也不过十来分钟的时间。在周祝林眼里,蒿子是船只的伴侣,用起来得心应手,“它是毛竹做的,还是从浙江购回来的竹子。我们这里到处都是水,没船不行,没蒿子也到不了田里。”

与杨怀寿一样的是,9月下旬起,周祝林也开始为地里成熟的龙香芋忙活起来,一天下来,他和老伴儿两个人能收两三百斤的芋头。这不是个简单的体力活儿,周祝林说,铁锹拿在手里的那一刻,就要开始掌握分寸。芋头埋在土里,挖芋头的时候,一个铁锹下去,要能轻松撬动芋头,又不伤及芋头本身,“要是挖得不好把龙香芋挖破了,那就不好卖了。”

事实上,垛田上的农活没有一个不讲究技巧。纵然垛田四面环水,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仍然需要农户帮忙补给。大块的垛子可以依赖水泵,几分地的小垛子,靠的就是人工。农户们站在垛田边,将水瓢绑在三四米长的竹竿上,双手起落间,适量的水被水瓢高高扬起,也就均匀地洒落在了作物上。周祝林说,在当地,这就叫做“戽水”,用于戽水的农具,也被称为“戽水瓢”。

以龙香芋来说,每天上下午共需浇两次水。周祝林戽水时,依靠腰部的核心力量带动双手一抬一放,动作连贯,一气呵成,让力气活儿也看起来轻巧得很,“但实际上戽水是需要全身协调的,别看只有手在动,但身上的部位其实都有自己的分工,两条腿上使的劲不比胳膊上使劲少。”

往复

除了勤劳再无别的选择

与粮食作物不同的是,垛田上的芋头、蔬菜很难做到集中收获。新鲜程度决定着收成的质量,也关乎农户的收益。也因此,对于农户们来说,每一次收获,都要在下田采收与奔波售卖之间循环往复。

头一天采收好二三百斤龙香芋,第二天,杨怀寿五点钟就要起床出发。虽然年过古稀,他的身子骨还算硬朗,带着头一天收获的芋头,骑上电瓶车,就奔赴到了七八公里外的市场上。杨怀寿到得早,这里的芋头多靠零售,销售的高峰时段多集中在上午,来买芋头的很多都是老主顾,都认准了他。“等芋头卖完,大概中午之后就回来了,第二天再去收新一拨的芋头。”

周祝林这边,选择了去附近的批发市场批发售卖,这也意味着对时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天挖回来的芋头,等到晚上就要去市场卖掉。我一般是夜里十二点钟到,等凌晨三四点钟,卖光后就可以回家了。”采收紧张的时候,周祝林也顾不上真正的休息,简单整顿后,就又带着老伴儿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到了中午才拥有了可以小憩的片刻。

这样奔波辛劳的日子,似乎也总没有头。

9月下旬,周祝林的垛子上,香葱也迎来了收获。受访者供图

龙香芋的丰收只是垛田一年中若干次的收获之一。在江淮地区温润的气候条件下,地里的蔬菜总是一季接一季成熟,一年当中,每一块垛子都经历着不止一次的生产往复,农户们的辛劳也在每一个生产季里周而复始。

“除了刮风下雨不下田,其他的日子,我们这里的农户都要到垛子上去的。”在杨怀寿和周祝林眼里,没有农作物成熟的日子里,田里也依然少不得浇水、除草、田间管理,垛子上总是天天有活的。

平原地区,现代化的机械曾解放了无数的生产力,可兴化垛田环水,农户家里的船多数只能装一两吨货物,让劳作与绝大多数的农用机械绝缘。这也意味着,所有的劳作,都依靠农户的双手来完成,除了勤劳,垛田上的农户几乎没有其他选择。

传承

时间让日复一日的劳碌成为习惯

龙香芋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埋在地里四个月才堪堪成熟,相比之下,香葱的种植不仅讲究时候,且生长周期很短,只有两个月,白萝卜用的时间则更短,40-50天即可成熟。周祝林心里有一本账,他把每块地的“档期”排得明明白白,除了年终岁尾的那段时间,几乎不给自己空闲。

在兴化的九月,除了龙香芋外,香葱也是垛田上最主要的农作物。受访者供图

周祝林知道农机的好,他说,“有机械,人就会过得舒服一些。”但没有农机,生活在垛田边的农户们,也不主动提及一个“累”字。

每一个生产季伊始,农户们要依靠耙子和铁锹,翻整土地;作物生长时,除了为作物戽水,农户们还取用河泥作为肥料滋养农田;收获时也要在市场、田间和家里,打若干个来回。每一件事都耗费力气,也消磨精力。杨怀寿和周祝林提及这些,从不说“累”,只说“已经习惯”。

时间是所有“习惯”的答案。自杨怀寿之一次拿起戽水瓢为龙香芋戽水、自周祝林之一次跟着父辈拿着蒿子踏上木船,时间已经过去了至少60年。

周祝林一辈子,就扎根在垛田上,而杨怀寿的生命中,除了年轻时做教书先生的几年时光,几乎也一辈子与水、与船、与田结缘。与他们拥有相似经历的,还有成千上万的垛田农户,每个出行的早晨和归家的傍晚,大多数的农户与周祝林和杨怀寿有着相仿的年纪,也有着相似的生活轨迹。周祝林说,“等你来看,你就知道了,我们这里每一块垛子上,几乎都有人在忙活。”

“通常再过两个月左右,就不这么忙了。”杨怀寿把自己的“档期”已经排到了两个月后,纵然农户们“全年无休”,可到了年末,天气凉了,垛子上也不再有一茬又一茬的蔬菜成熟,“到那个时候,就能休息休息,做做家务,我们还能去兴化逛逛,也算是个假期。”杨怀寿说,垛田的农户都是这样的,若不是到了冬季最冷的时候,垛子上不会有一块撂荒地,村子里也没有一个闲人。

周祝林觉得,这是因为在当地农户的观念里,家乡土地少,也就万万不能再有分毫的浪费。

2013年,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确定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在宏观意义上说,这套别具一格的垛田农耕体系,保留着古老的农耕方式,是研究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变迁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珍贵标本。而区别于广义的文化遗产,祖祖辈辈兴化人所传达给“杨怀寿和周祝林们”的生存智慧,似乎还包括着因地制宜、坚韧勤奋,以及对土地的珍视和敬重。

这样的生存智慧被垛田上的农户代代传承,千年未变,也永不过时。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

常被认作“小香芋”,全株有毒,儿时挖它去卖钱,现在价值珍贵

常被认作“小香芋”,全株有毒,儿时挖它去卖钱,现在价值珍贵

清理农田的杂草是农民们在种植时候的必备工序。除草的操作一般是放在春耕之后,万物复苏的季节也带来了万物复苏的杂草。为了防止这些存在对农作物的收成造成不利影响,对于它们的清理进程是不可避免的。


一到了这个时候,家里熊孩子们就有用武之地了。

小时候清理家中农田的杂草时,大人们就会教孩子们分辨哪些杂草是有用的,而哪些又是无用杂草,这其中的有些杂草,甚至还能被小孩子们挖了拿去卖钱,打打牙祭。


在本文中,笔者要分享的就是一种经常被认作是“小香芋”的杂草,它名为半夏,经常生长在玉米地中,整株都带有毒性,但是通过

炮制之后,它便会变为价值十分珍贵的药材,如今要是还能遇到它,那可真就是赚到了。

半夏为何不叫做全夏?

半夏的别称有很多,如守田、地文、地文、蝎子草等等,半夏的长相与香芋十分相似,但却是不能够直接食用的。


半夏的整株都是含有毒性的,即便是作为药材,也需要通过

炮制处理,将毒性去除之后才能够食用。

很多人都疑心

半夏名字的由来,既然有了“夏”字,为何它不索性

叫做“全夏”?

这里涉及一个误区。

由于除草的时间多在春耕之后,所以很多人都会认为半夏是在春天长成的植物。


而事实上,人们在春耕之后挖到的半夏,其实是去年夏至后才开始生长的,等到半夏生长出来之后,人们才开始进行的玉米种植。

如果非要论一个先来后到,其实半夏才是先到的那一个。

半夏的发展历史

半夏的药用历史十分的长,早在南北朝时期,便有人将其用于外科患疾以及痰症。

在《名医别录》中记载着半夏的功用:“主消知己

胸中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痛肿,胎堕,治痰黄,悦泽而目。”


而到了张仲景时期,半夏在医用上的开垦

已经较为完备了,不过在这段时期,半夏一直被使用于“降逆”之上。

譬如

,《药性论》中对于半夏的功效归纳便是:“消痰诞,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下肺气,主咳结。”


到了宋代之后,对于半夏的使用便进入了全新的时期,半夏的药性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开垦

,历经无数前人的知识累积,才能发展到如今的地步。

从治疗咳嗽到利便,从应对脾胃虚弱到麦冬汤的浮现,都为当代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也让半夏的价值获得

了尽可能周到的开垦

使用。

半夏的种植历史


半夏是在1958年,正式地实现了从野生到人工种植的转变的。

七十年代的半夏种植,由于科技水平的条件限制,很多种植半夏的良田都浮现了产量低、效益差等现象,这样的成果直接造成了大度的药农退出了半夏的种植市场。

这样恶毒的市场环境直到九十年代后浮现的半夏丰产技术研究成果的浮现,才得以好转。

正是这项研究,才能让半夏有了如今的发展。


在到了2000年时,由于半夏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野生半夏属性和人工培育方式浮现了相性不合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具体体现

为人工种植的半夏不仅浮现了大度的病源,还频繁浮现了死根、烂根等状况,这就导致了,人工培育的半夏质量低下,药性一般。


随着野生半夏越来越少,兼之人工半夏药性一般,便也让野生半夏的价格倍涨,变成了分外珍贵的存在。

食用半夏的禁忌

没有通过

炮制的半夏是具有毒性的,很多人对于生半夏所含的毒性没有具体的概念,笔者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半夏的毒性具备 *** 性毒性、生殖毒性、致突变毒性等多特质,除此之外,它还能抑制甚至麻木神经系统,严重时也会导致器官衰竭等重症。

所以,对于半夏本身所含的毒性,大家都不要抱以轻视的态度。

除了半夏本身含有的毒性之外,在食用半夏的时候,需要注意它不能和一些食物同食。

如羊肉、羊血、饴糖等。

半夏的疏散


半夏所疏散

的地域极广,除了内蒙古、青海、新疆、 *** 等地没有发现野生半夏的踪迹之外,其余各地都有着半夏的身影。

它是由点状疏散

,生存种群并不聚拢

,这也是它在人工培育后,质量大减的原因所在。

现在野生半夏的拉拢价依然在20-30元一斤的价格,不过现在想要挖到这样

多的半夏,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容易了。

芋头,萨摩亚的文化符号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新西兰特约记者 王 淼】萨摩亚是浩瀚的南太平洋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位于新西兰和美国夏威夷之间,属于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中心,历史上曾经是图依汤加帝国的重要岛屿。在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屿上,芋头之于萨摩亚人,就像饺子之于中国人或者比萨饼之于意大利人,其意义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成为文化符号,甚至是远离萨摩亚故土的人们乡愁的一部分。

在太平洋岛国,芋头是主要的食材。在所有岛国里,萨摩亚出产的芋头最有名。客观上来说,芋头的烹饪并不容易。芋头有棕色的纤维状粗糙外皮,剥开后里面是粉红色、白色或紫色的果肉。煮熟后果肉呈紫灰色,肉质类似番薯。

芋头并不能生吃,其所含草酸会 *** 喉咙和口腔。有些人对草酸过敏,甚至用手触碰就会发痒。不过,长期的海岛生活让萨摩亚人学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他们选用当地盛产的椰子 *** 成油脂,涂抹在手上防止因处理芋头引起皮疹。

萨摩亚人可谓烹饪芋头专家。常规的芋头烹调方式是水煮或者火烤。现代萨摩亚人学习欧洲人做薯条的 *** ,将芋头切成条状炸成“芋头条”,味道不错。萨摩亚人还把芋头蒸熟后制成芋泥,味道也相当不错。

萨摩亚人 *** 芋头以咸味为主,这主要是由于太平洋海岛环境下很难提取糖。原味芋头的优点就是易于融合盐的味道,伴以椰子奶的醇香,形成了独特的“太平洋风味”。

芋头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易于消化的特点,越来越受到营养学家的青睐。芋头比马铃薯拥有更丰富的蛋白质、钙和磷,并且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尤其适合婴幼儿和有消化问题的成年人。因此,不少乳制品企业将芋头粉添加至婴儿食品中。其实,在过去,萨摩亚的母亲们早已发现芋头有助于消化的特点,会将咀嚼过的熟芋头做成小丸子,放在手背上揉搓软化,之后喂给婴儿。毫不夸张地说,芋头丸几乎是所有萨摩亚人吃到的之一餐,也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美食记忆。

气候变化导致太平洋岛国面临生存危机。尽管在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援助下,萨摩亚的基础设施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但是,限于海岛自然条件的约束,生活依然比较辛苦,促使不少萨摩亚人选择移民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生活。据统计,萨摩亚本国人口约20万,而旅居新西兰的萨摩亚人也有20万,在澳大利亚也有近10万。在澳新两国都有萨摩亚人的聚居区,而这些区域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菜店外摆放的芋头,在牌子上会写明来自萨摩亚,突出原产地。

作为太平洋食物的代表,有关芋头与王权的神话在萨摩亚广为流传。相传远古时期,宇宙的创造者、天神塔伽罗阿与妻子乌卢弗加居住在天堂。来自萨摩亚的一对夫妇决定将他们的儿子佤阿依送上天堂,向塔伽罗阿要一些淡水与治理国家的 *** 。

当佤阿依到达天堂时,首先遇到了乌卢弗加。得知来意后,乌卢弗加让佤阿依见到塔伽罗阿时不要说话。乌卢弗加对塔伽罗阿说佤阿依是为父母的事而来,并称他们想要芋头种子来耕种。塔伽罗阿断定佤阿依父母的目的是获得芋头,进而统治世界。塔伽罗阿满足了佤阿依的要求,并派自己的儿子将芋头带给了人类,同时也赋予了佤阿依父母统治地球的权力。尽管这是神话传说,却反映了芋头在萨摩亚人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我们熟悉的芋头,居然全株都有毒,为什么还要把它当食物吃?

#头条创作挑战赛#

你们爱吃芋头吗?笔者就挺喜欢吃芋头的,尤其是香芋蒸排骨,又香又粉糯,有了它能多吃几碗饭。当然了,烤芋头也非常好吃,小时候就常把它当零食吃。


笔者还有个朋友,也特别爱吃芋头,每次他家如果来客人了就少不了芋头。听他说,他们一家人都很爱吃芋头,每年至少吃掉50-80斤的芋头。

如此爱吃芋头的你可知道,其实芋头是一种全株都有毒的植物呢?那为什么还要把它当食物来吃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全株都有毒却被很多农民当成宝的芋头!

芋头全株都有毒吗?

估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是十分吃惊的,芋头是自己从小吃到大的食物,从没听说过它有毒啊?

这里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芋头确实是一种全株有毒的植物,并且它的毒性还不小。


芋头这种植物是来自有名的“毒物家族”——天南星科,要知道绝大多数的天南星科的植物都是有毒的,比较常见的有龟背竹、观音莲、白掌、杏叶藤、、绿萝等,而它们就都是有毒的植物,当然了芋头也是一种有毒的植

之所以天南星科的植物基本有毒,这也是它们长期进化的结果,这些毒性可以有效的保护它们的植株,尤其是繁殖后代的块茎不被伤害。

芋头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植物,其在我国的栽种和食用历史非常悠久。其实在我国很早以前也就发现了芋头是有毒的。

就连鼎鼎大名的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野芋大毒,不可啖之”。意思是说野生的芋头是毒性非常强的,千万不能拿来食用。这一点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也应该很清楚,野芋头的毒性确实很强。


如果你处理过芋头,不管是它的茎秆、还是块茎,花朵等,就会发现如果被它的汁液沾到手上了,还是会使我们与其接触的部位发痒发红。尤其是要注意,千万不要被它的汁液溅到眼睛里了。

目前多数人只是知道芋头能吃的,就是它的块茎能吃,实际上这种植物茎秆、花朵和块茎都是可以吃的,并且它毒性最强的还是在花朵上。

在多数地方的芋头是不开花的,而在云南它却很常见,并且芋头花是一种很抢手的野菜,售价也不便宜。但是需要注意,芋头花的毒性很大,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中毒。

另外像生的芋头梗、芋头也是不宜生吃的,就是因为它们也是带有毒性的,其毒性物质主要就是草酸,这种物质如果经过长时间的浸泡,或者是加热就可以破坏它的活性。所以在食用芋头之前,一般都会把它烹饪熟了才行。


笔者小时候就吃过没有煮熟的芋头,吃到嘴巴里麻舌头。而且在处理芋头的时候,更好是戴上手套做保护,不然也会导致肌肤又红又痒。

全株都有毒,为何还把它当食物吃?

其实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首先,因为我们吃的芋头基本都是种植的,而种植的芋头经过了经过了千百代的选育,这也大大降低了它的毒性,只要烹饪得当不会有什么大的危害。

其次,芋头的淀粉含量高,且营养也很丰富。要知道在以前,芋头可是一种充饥粮食。在南方的农村地区以前家家户户都会种植很多的芋头,听父辈们说他们小时候就常吃芋头来充饥,早上就是吃芋头煮粥,有时候晚上就是吃几个烤芋头。

因为它的淀粉含量是十分丰富的,吃了以后也有很强的饱腹感,十分顶饿。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芋头的营养丰富,口感也不错,男女老少都适合吃。


尤其是芋头的淀粉颗粒非常大细小,是马铃薯淀粉的1/10,因此它的消化吸收率高,可以达到98%以上,尤其适于婴儿和病人食用,在古代的时候它还有“皇帝供品”的美称。

当然了,芋头除了可以利用它的淀粉以外,还能用来做菜、制醋、酿酒、分离蛋白质、提取生物碱等,用途非常广泛,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农作物。并且相比于粮食作物,它具有种植简单,管理粗放,可是产量高的优势。

最后一点,那就是古人十分的聪明,即便是知道它有毒,但却因为它充满淀粉,这个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于是就会想办法来攻克其毒性。

在我们的很多常见食物中,有不少就是有毒的,比如之前在南方广泛种植的木薯,就是一种有毒的植物。


还有南方种植的魔芋,它的毒性也不小,但在我国却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古人早就找到了去毒的 *** 。可以说,只要是能吃的,即便它有毒,聪明的人类也会想尽办法把这些毒物送上了餐桌的。

最后给大家支个招,就是在处理芋头,如果感觉手上很痒的时候,可以涂抹生姜,或者是在火上烘烤片刻,或浸泡醋水都可以止痒。建议大家更好是戴上手套,没有手套可以先倒点醋在手中,搓一搓再削皮,芋头就伤不到你了。

举报/反馈

芋头怎么做更好吃?分享4种不同做法,鲜香美味,顿顿吃光盘

进入十月,“秋冬之一菜”该吃了!作为根茎类食物,它既是粮食又是蔬菜,因其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比较高,有着“皇帝贡品”的美誉。

它就是地下宝物——芋头。作为“碱性食物之王”,芋头含有丰富的铁、钾、锌元素,调节体内酸碱平衡、解秋乏,同时还能帮助调和肠胃,养胃和气。

进入十月,“秋冬之一菜”该吃了,教你4种简单做法,营养又美味。

一、椒盐芋头

1.芋头削去外皮,先切成薄厚均匀的片,再改刀切成一厘米左右的丝。放在盆里均匀地撒上玉米淀粉。

青椒半个去籽;切成青椒粒;小米椒一个去籽,切成红椒粒放在盆里。洋葱小半个切成粒,与青红椒粒放在一起。

2.把芋头丝炸一下。锅内倒油,油温五成热,放入芋头丝。大约炸制两三分钟,把芋头丝炸透,炸出水分后捞出。这样芋丝吃起来才能外焦里嫩。

3.锅中留少许底油,放入青红椒粒和洋葱粒。炒出香味后,倒入炸好的芋头丝快速翻炒。最后撒上椒盐,翻匀后就可以出锅装盘。

一道美味可口的椒盐芋头就做好了。

二、酱汁芋头

1.准备适量的芋头清洗干净放入锅中煮15分钟。煮好后把芋头倒出来过一下凉水,剥掉外皮,切成均匀的滚刀块备用。

准备大蒜几粒,拍扁切成蒜末备用。准备半碗清水加入胡椒粉2克白糖适量蚝油5克增鲜,倒入一点料酒中和芋头的奶腥味,搅拌均匀。

2.锅内烧油,在芋头上撒上一层淀粉油温五成热时倒入芋头开小火慢慢炸,芋头定型以后用勺子轻轻地推动让它均匀受热,大约炸2分钟,芋头炸成金黄色,捞出来控油。

3.锅内留一点底油,放入蒜末爆香加入两勺海鲜酱,把酱料炒散炒香,倒入调好的碗料转大火烧开倒入炸好的芋头转小火煨2分钟,让芋头吸收汤汁的味道。

2分钟以后勾入一点水淀粉,让酱汁更好地吸附在芋头表面,再淋入一点明油提亮色泽,撒上葱花美味即成。

三、翻沙芋头

1.准备一个芋头,切掉两头,把外皮刮干净。然后把芋头切成大小均匀的菱形块,切好以后,冷水放入锅中煮3分钟。

煮至七成熟即可,把煮好的芋头倒出来,撒上一层干淀粉,然后吸干上面的水分。

2.锅内烧油,油温五成热时,抖掉芋头上面多余的淀粉。把芋头放入锅中,保持小火慢慢炸, 经常搅动,让芋头均匀受热。

炸至芋头全部飘起来,表面微微变黄时倒出来控油。

3.锅内加入少许清水,放入一勺白糖。开小火把白糖熬化,不停的搅拌,锅中会出现大气泡。当大气泡变成小气泡,倒入炸好的芋头,快速颠锅翻炒均匀。

让糖浆裹满芋头,这个时候关火继续翻炒,随着温度的下降,糖浆会变成白色的糖霜裹在芋头上面。翻炒至芋头表面干燥,糖霜就挂好了。

好了,一道香甜软糯的翻沙芋头就做好了。

四、芋头丸子汤

1.准备适量的芋头,清洗干净放入蒸锅中,大火蒸30分钟。准备猪瘦肉一块,先切成片再剁成肉粒。切点姜末、葱花和肉馅放在一起。准备一把芹菜叶,清洗干净备用。

2.芋头晾凉以后剥掉外皮,用小勺摁压成芋头泥放入肉馅中,加入适量的食盐、胡椒粉少许白糖提鲜,朝一个方向搅拌至肉馅和芋头完全融合,抓入一小把淀粉继续抓拌摔打2分钟,这样做出来的丸子更加紧实有弹性。

3.锅内烧水,水烧开以后转微小火,抓一把馅料在虎口处挤成丸子,用小勺挖入锅中。丸子下完以后放入芹菜段,加入适量的食盐、胡椒粉、鸡精调味,煮至丸子全部飘起来,再淋入适量的芝麻香油

一道暖胃暖心的芋头丸子汤就做好了。

10月,抓紧吃“秋天之一鲜”,鲜嫩营养,季节性太强,错过太可惜了。

芋——一种让人惊呼的植物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导语:

芋头,这种神奇的食材,既有着千年的历史,又承载了许多人生故事。从《说文》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窥见人们首次见到芋叶时的震撼和惊奇,这种植物如何从恐怖到被称为“芋”的奇迹。从马来西亚、印度到中国,芋头的栽培经历了漫长的驯化,变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食材。


但它并不只是一种食物,它也承载了许多人的情感和记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追溯芋头的历史,聆听它背后的故事,以及它在各种境况下的生命力。

文章:

芋头,这个名字,对许多人而言可能只是食材之一,却鲜有机会亲眼目睹它生长的全过程。山野水泽中的芋叶,它的巨大、泼辣的生长姿态,或许让人不禁想知道,“芋”的这个名称从何而来。据古籍《说文》记载:“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


这似乎在一语中道出了芋头的独特之处——大叶、实根、令人震惊。古人初次见到芋叶的庞大时,竟然发出“吁”的惊呼声,从而赋予了这种植物以“芋”的美名。

芋头最早起源于炎热的马来西亚、印度和中国的沼泽地带。然而,要知道,古老的芋头可不是我们今天熟悉的食材。它曾是一种全身都带有毒性的植物,仅仅因为人们对其淀粉丰富的根部充满了执着,才经过了漫长的驯化过程,成为了无毒品种。


我记得,祖母和父亲曾经警告我不要触碰野生芋头,那些野生芋头不仅比人工培育的要大得多,而且连叶片都带有毒性。在充足的水分下,野生芋叶甚至会滴下有毒的汁液。所以,野生芋头不仅不能食用其根茎,甚至叶片也不能触碰。

我们所能食用的芋头,都是经过人工培育的品种。中国南北各地都有长期的芋头栽培历史。最早关于芋头的文献记载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


这意味着在项羽的时代,已经有芋头的栽培。芋头喜欢高温和湿润的气候,所以在南方更加盛行。在各种葱茏的蔬菜中,芋头的身形似乎最为魁梧。它有一个独特的嗜好,那就是喝水。只要提供足够的水源,芋叶的生长程度将不可估量。在北方很难见到特别壮观的芋叶,因为那里的水源有限,无法满足芋头的需水量,因此它们生长得相对瘦小。

汪曾祺曾经在《人间草木》中讲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


1946年夏天,他离开昆明前往上海,途中经过香港,滞留了几天,住在一家华侨公寓的楼上。这是一座破旧的下等公寓,住着那些辛苦劳作的码头工人。当时的汪曾祺前途未卜,身无分文,远离故土,陷入了孤独和无助。然而,他在公寓的阳台上发现了一个奇迹——一颗芋头!在阳台上,堆积着一堆煤块,不知是哪位居民随手把一个芋头扔在煤块上,但这颗芋头竟然顽强地生长了起来。没有土壤,没有肥料,仅仅依赖一些雨水,芋头长出了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中自由摇曳。


对于汪曾祺来说,这些叶子是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让他感到欣慰,甚至为他带来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汪曾祺看到芋叶时的震撼可想而知,但这也让我想到更远的故事。公元1097年,苏东坡被贬至儋州,这个地方位于天涯海角的海岛上,是当

时的大宋疆域的极限,恶劣的天气、瘴气肆虐,这里是鲜有人烟的荒蛮之地。当地的百姓生活在粮食短缺的环境下,主食更多是薯米和山芋等充饥之物。


苏东坡初到儋州,饮食生活可以用“无米之炊”来形容,因为粮食无法自给自足。

然而,正是在这种困境下,苏东坡的小儿子苏过,为了改善父亲的生活,创造了一种新的芋头糁羹,将当地的山芋糁烹制成了一道美味。苏东坡品尝后赞不绝口,将这道山芋糁羹赞誉为: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奶更全新。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 这一美食改善了他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苏过孝顺的一片心意。

苏东坡食用芋头的经历早在他被贬谪至惠州时就已经开始。他在《记惠州土芋》中记录了一次与朋友吴远游的经历。绍圣三年除夕前两日,苏东坡与吴远游夜聊甚晚,饥肠辘辘。吴远游发现家中还有一些芋头,于是将芋头去皮,包裹在湿纸中,然后在火上烘烤。苏东坡尝到后感到甘甜清香、口感软糯细腻,于是记录了吴远游的烹饪 *** 。苏东坡还提到了当时惠州人的食用习惯,他们发现了芋头的美味,并开始创造各种芋头美食,如芋头糕、芋头粄和炸芋头,这些成为了惠州的特色美食。

从汪曾祺的芋头奇迹到苏东坡的山芋糁羹,他们都曾南下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亲身目睹漫山遍野碧绿生猛的芋叶。他们仿佛与芋叶一样,充满了生命力,总是高高兴兴地摇曳在微风中,看似轻盈,但根部却在不停地扩展,吸取着水分,静静地积累着白色的琼浆玉液。

芋头的一生如此简单,它的需求也如此朴素,只要有水,只要有泥土,它就能在任何地方茁壮成长。芋叶的大片厚实的叶子,仿佛一片绿色的大伞,在风中摇曳起舞,雨珠滴落在叶子上,如同珠宝般闪烁。

当我们想到这一切时,或许能够明白为什么汪曾祺、苏东坡以及无数人都对芋头怀有深厚的情感,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一种生命的象征。

在芋头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食材如何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记忆,如何在逆境中焕发生命的勇气,如何通过独特的烹饪方式成为美味的佳肴。从古至今,芋头一直在人们的餐桌上传承着美好的故事,它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永远值得我们欣赏和敬佩。

总结:

芋头,这个平凡而不平凡的食材,它的历史和故事令人感慨万分。

冬日吃芋头,健脾胃还补气血!推荐3种吃法,粉糯香甜、一吃上瘾

粉粉糯糯的芋头,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夹起一块芋头放入嘴里,粉粉糯糯,让人“芋”罢不能。那么,吃芋头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怎么吃更美味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说说——

冬日补身体,芋头当选“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这是苏东坡赞美芋头的诗句。芋头,不仅粉糯好吃,还是健脾胃的佳品。

《食疗本草》载,芋头“益脾和胃,润燥活血、清毒解毒、止泻消肿”。天气寒凉,稍不注意肠胃就容易容易受伤,此时吃些芋头,可润肠通便、增进食欲。

芋头这样吃,最养脾胃芋头做法有很多,可以做成芋饼、芋泥金瓜、红糖芋头等。不过,要说芋头的“绝配”,那非鱼莫属。

★ 芋头鲜鱼羮材料:鲜芋头250克,鲫鱼500克,胡椒、猪油、食盐各适量。做法:将芋头和鱼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煮至熟烂,再加入胡椒、猪油、食盐调味服食。此方载于唐代孟诜所著的《食疗本草》,具有强胃健脾之功,适于虚劳乏力者。芋头味甘,入脾经,是补脾健胃的良品。而脾为后天之本,主生血、主肉,脾胃强健,气血生化才能源源不断,才能生肌肉。鲫鱼也是补脾健胃的上选。二者合用,既能开脾胃,又能滋补血肉,使人强壮有力。如果不喜欢这个搭配,还可以试试这两种:

★芋头姜撞奶材料:芋头150克,新鲜芡实30克,腰果30克,生姜15克,鲜奶100毫升,白糖少许。做法:将芋头去皮洗净,切成小块,芡实洗净,腰果炒香,生姜取汁备用。将芋头与新鲜芡实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熬至芋头熟烂,加入鲜奶、姜汁、白糖煮沸,再加入炒香的腰果即成。功效:益肾填精、温补脾胃。

★芋头芝麻粥材料:芋头150克,黑芝麻30克,粳米100克。做法:芋头去皮切块,芝麻炒香,与洗好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至米烂粥稠,调味即可。功效:温中健脾、开胃消食。

不过,虽然芋头千般好,却也并非人人适宜——

芋头再好,两种人也不建议吃!01糖尿病人芋头所富含的淀粉种类,摄入体内后易转化为糖类,容易引起血糖升高,不利于血糖控制,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芋头。02过敏性体质者芋头含有易引起过敏的一些物质,建议过敏体质患者,如荨麻疹、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别吃芋头。

本文配图来源于壹图网。

来源/养生每日推送(FDHealth)

冬季养生少不了香芋,荤素搭配着做,营养又好吃,软糯肥而不腻

我们的古人是最讲究养生的,“不时、不食”这四字箴言,意思就是说不是时令的食材,不要去吃。


香芋具有清热解毒、健胃益脾、补脾理气、散瘀镇咳等功效。香芋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等多种营养元素。

今天教大家一道我们湖南的传统美食——香芋蒸米粉肉

【食材】香芋、米粉、五花肉、姜片、大蒜、八角、香叶、老抽、料酒、葱或蒜叶

【做法】

1、香芋削皮切滚刀块,带皮五花肉洗净去毛备用;

2、花肉切成一指宽的厚片

3、找个大点的容器放入切好的五花肉、芋头、姜片、大蒜、八角、香叶、倒入老抽和料酒

4、拌匀腌制15分钟

5、然后把每块肉和芋头都均匀裹上米粉(我自制的米粉已经调味了所以不需要再额外加盐了

6、裹好米粉的肉和芋头码入大碗中,热水上锅用高压锅压18分钟;

7、熟了起锅,撒上葱或者嫩青蒜叶即可。


标签: 香芋 芋头 区别 哪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