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无论是由于意外事故还是慢性疾病,都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骨折患者能够成功地接受手术并进入康复阶段。然而,康复并不仅仅意味着物理恢复,更包括心理、社会和职业等多个层面的全面回归。重庆治善堂中医馆(中医骨伤专科中医馆)将为您详细介绍骨折术后康复指南,帮助您从痛苦中找回健康与活动能力。
骨折术后康复指南
疼痛管理
骨折术后,疼痛是大多数患者需要面对的之一个挑战。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疼痛管理技巧:
遵医嘱服用止痛药。
使用冰敷或热敷来减轻疼痛。
借助弹力绷带或支具固定受伤部位。
避免剧烈运动或活动。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骨折术后康复的关键。根据您的具体情况,专业理疗师会为您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理疗法措施:
主动运动:在疼痛范围内进行肌肉的主动收缩和伸展,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被动运动:借助理疗师的帮助进行关节活动,以维持关节灵活性。
渐进负重:随着骨折愈合,逐步增加体重对骨折部位的负荷,以促进骨痂形成和骨骼愈合。
心理支持
骨折术后康复过程中,心理支持同样重要。面对疼痛、限制和不确定性,许多患者会感到沮丧、焦虑或抑郁。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沟通,寻求情感支持。
与医生、护士和理疗师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康复计划并积极配合治疗。
倾听自己的身体,关注需求,适当休息和放松。
参加病友分享会或康复小组,互相鼓励、分享经验和建议。
骨折术后康复指南
回归社会与职业康复
回归社会与职业是骨折术后康复的一个重要目标。以下是一些建议:
借助助行器或拐杖等辅助器具,逐渐恢复日常活动能力。
与职业顾问或就业辅导员保持沟通,了解回归工作岗位的计划与支持措施。
参加社交活动,重建社交 *** ,保持社交联系。
调整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以适应身体状况。
生活方式的调整
骨折术后康复不仅关注生理功能的恢复,还需要关注生活方式的调整。以下是一些建议:
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或瑜伽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戒烟限酒,避免对骨折愈合产生不良影响。
骨折术后康复指南
总结
骨折术后康复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家人、医生和理疗师的共同努力。通过疼痛管理、物理疗法、心理支持以及回归社会与职业等方面的综合康复指导,您将更快地从骨折痛苦中恢复过来,重新找回健康与活动能力。请务必遵循医生建议,安全有效地进行康复训练,以确保更佳的康复效果。祝您早日康复!
文字图片来源于重庆治善堂中医馆,转载请说明出处
骨折愈合需多久?提醒:愈合速度存在个体差异,做好这些护理即可骨骼看似十分坚硬,但如果受到大力的撞击,一样会受到损伤,严重时可出现骨折,一旦发生骨折,不仅会引起患处的疼痛感,严重时还可能造成瘫痪,因此,发生骨折要,要之一时间到医院治疗。
对于骨折患者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骨折要多长时间才能愈合了,其实,不同的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是有一定差异的,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骨折的愈合呢?
1、年龄
儿童与老年人发生骨折的愈合速度是不同的,年龄越大,骨折愈合的速度会越慢。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的生长速度快,骨折后也更快生成新骨痂,而老年人经常合并骨质疏松、营养不良等问题,因此骨折愈合的速度也会更快。
2、营养的供给
骨折之后想要快速愈合,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如蛋白质、脂肪酸、钙、维生素等,因此患者要多吃牛奶、鸡蛋、豆制品、瘦肉、虾皮、蔬菜水果等,如果营养提供不足,必然会影响骨折的愈合速度。
3、吸烟、喝酒
骨折患者要避免吸烟。烟草在燃烧之后可生成大量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这些物质可 *** 血管收缩,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并最终影响到骨折的愈合速度。
因此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戒烟至骨折愈合。此外,喝酒也会影响血液循环,还会影响药物的效果,因此也要避免喝酒。
4、疾病因素
患有某些特定疾病的患者发生骨折后,愈合速度也会受到影响。比如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症,都可能影响到骨折的愈合。此外,肿瘤患者若是使用化疗药物,也可影响骨折的愈合。
那么,骨折后应如何做好护理呢?
1、饮食护理
上面也提到了,充足的营养对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十分关键,因此,在骨折恢复期间,患者要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适当补充钙质,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2、避免石膏固定太紧
骨折术后需要用石膏或夹板固定患处,患者要观察石膏、夹板的固定是不是太紧,如果发现骨折部位远端的手脚有肿胀、皮肤发紫的症状,要及时请医生处理,以免影响病情的恢复。
3、抬高患肢
若是下肢骨折,平时应尽量抬高患肢,可以用枕头将下肢垫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骨折部位发生肿胀而影响骨折的恢复。
4、加强功能锻炼
骨折之后,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患者应适当下床活动,即使是不能下床,在卧床期间也要经常做一些肢体的活动,这样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骨折的愈合也有很大帮助。
总之,影响骨折愈合速度的因素很多,如果骨折后愈合速度较慢,患者应积极寻找原因,如果是疾病原因引起,应积极治疗,如果是由于护理不当而造成,要注意纠正护理方式,此外也要坚持做康复训练,如此才可以使骨折更快愈合。
腰椎骨折,中药调理帮助加速恢复腰椎骨折,中药调理帮助加速恢复
一位网友给自己64岁的母亲咨询,说之前有次意外摔倒后,当时先在家躺了半个月,虽然疼痛有所缓解,但还是疼。后来就去了医院,检查说是腰椎骨折,让回家养着。但这都快两个多月了,还是疼,现在右侧腹部肌肉用力会有拉扯感,紧绷一下会痛,垫腰枕会好点,后背腰部肌肉也会有点酸胀。
看了我的文章后,想咨询一下有没有更好的 *** 改善。通过与患者具体沟通,并查看相关报告,属于轻微骨折,或者称之为骨裂,但部位有点特殊,所以可能恢复起来较慢,加上在康复中可能伴随有炎症、水肿等压迫 *** 神经根,出现一些类似腰椎病的症状。
我建议用中药汤剂来调理,由药引直到病灶,帮助加速恢复,并适当配合热敷和锻炼,改善和调整可能出现的粘连情况。通过一个月的积极配合治疗,反馈症状得到很大改善,已经可以下地正常走路了。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康复治疗指南(2022版)来源:中华创伤杂志2022年11月第38卷第11期
通信作者:郝定均,程黎明,贺宝荣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可导致患者腰背部疼痛,严重者可伴发侧后凸畸形、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椎体强化术是治疗OVCF的有效 *** ,但椎体强化术并不能纠正骨代谢失衡,无法改善骨质疏松状态,术后常发生腰背痛、脊柱活动受限及椎体再骨折等并发症。
术后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可提高疗效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降低椎体再骨折发生风险、增加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目前缺乏针对OVCF椎体强化术后康复治疗的相关临床治疗指南,导致治疗 *** 混杂、治疗效果参差不齐。
为了规范OVCF椎体强化术后的康复治疗,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牵头并组织相关专家,借鉴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公布的相关临床指南,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制订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康复治疗指南(2022版)》,针对OVCF患者椎体强化术后康复治疗的相关重要问题提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建议。
骨质疏松症常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造成患者腰背部疼痛、日常活动能力受限,严重者可伴发脊柱侧后凸畸形、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和家庭负担。
椎体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plasty,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plasty, PKP)是治疗OVCF的有效手段,可以即刻稳定脊柱、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快速缓解疼痛,使患者早期恢复正常活动<1-2>。
但是椎体强化术并不能纠正骨代谢失衡,无法改善骨质疏松状态,术后常发生腰背痛、脊柱活动受限及椎体再骨折等并发症<3>。因此,椎体强化术后仍然需要进行术后康复、抗骨质疏松等治疗。系统、规范的术后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疗效,降低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和风险,增加患者依从性,提高生存质量,节省医疗成本,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4-5>。
国内外仍缺乏OVCF椎体强化术后康复治疗的共识和指南,无法对椎体强化术后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导,影响了治疗效果。为此,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牵头并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 *** ,借鉴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公布的相关临床指南<6>,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制订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康复治疗指南(2022版)》(以下简称“指南”),针对OVCF患者椎体强化术后康复治疗相关的多学科管理问题提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建议,供广大临床医师参考。
*** 学
1.1 文献等级评定标准与推荐强度
本指南采用的文献证据等级评定标准参考AAOS所使用的标准<6>:Ⅰ级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Ⅱ级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Ⅲ级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Ⅳ级为病例系列报告。
推荐强度分为3级,1级更高,3级更低。
1级:(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高质量Ⅰ级证据研究,或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信区间很窄的高质量Ⅰ级证据研究;(2)Ⅰ级证据研究的系统性综述(前提是这些纳入的研究结果具有同质性)。
2级:(1)质量稍次的Ⅰ级证据研究(如随访率<80%、非盲法对照、随机化分组不合适);(2)Ⅱ级证据研究;(3)研究结果不同质的Ⅰ级证据研究的系统综述;(4)Ⅱ级证据研究的系统综述。
3级:Ⅲ级或Ⅳ级证据研究。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研究内容为OVCF患者;(2)研究结果为定量资料;(3)随访人数需超过50%,若随访人数超过50%而小于80%,则该研究的证据等级下降一级。
排除标准:(1)研究形式为非全文的临床研究,如会议摘要、信件、评论等;(2)PVP/PKP 之外的外科治疗患者;(3)每组患者10例以下的研究。
1.3 文献检索及纳入过程
以“(脊柱or椎体or胸椎or腰椎or胸腰椎)and(骨质疏松)and(压缩骨折)and(恢复or康复or治疗)”或“(spine or vertebral or thoracic or lumbar or thoracolumbar)and osteoporosis and(compression fracture)and(recovery or rehabilitation or therapy)”为检索式,从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对相关中英文文献进行检索。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31日,共获得中文文献20242篇,英文文献9329篇。专家组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通过题目排除、摘要排除、全文排除、参考文献追踪等方式,排除与本议题不相关文献。如果对同一文献的理解存在分歧,则扩大讨论范围进行讨论直至80%以上专家意见一致。最终共纳入文献78篇,其中中文13篇,英文65篇。
椎体强化术后康复治疗推荐意见及依据
2.1 疼痛管理
推荐意见1:对残留腰背痛患者行相应的疼痛控制管理(推荐强度:1级)
椎体强化术后仍有部分患者残留疼痛,甚至术后可再发疼痛<3>。术后腰背痛的原因较为复杂,除了肌肉软组织损伤,还包括术中二次损伤、术后再发骨折及不良精神心理因素<7>。
此外,骨质疏松也是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骨密度增加,疼痛会逐步缓解<8>。术后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后续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对该类患者有必要进行疼痛控制管理。
2.1.1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止痛效果不佳时,可短期使用弱阿片类药物(推荐强度:1级):共纳入1项Ⅰ级证据<9>。
药物止痛是一种普遍干预措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止痛阶梯治疗原则,对于轻度至中度疼痛,术后可短期使用小剂量NSAIDs,不建议长期口服NSAIDs<10>;若无效,可考虑使用阿片类镇痛药<11>。
1项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表明,骨折术后使用弱阿片类药物镇痛疗效并不弱于强阿片类药物<9>。因此,术后NSAIDs止痛效果不佳时,可短期使用弱阿片类药物。
2.1.2 帕米膦酸、降钙素和特立帕肽可作为术后疼痛控制管理的有效药物(推荐强度:1级):共纳入7项研究,包括3项Ⅰ级证据研究<12-14>、2项Ⅱ级证据研究<15-16>和2项Ⅲ级证据研究<17-18>。
椎体强化术后疼痛与患者骨质疏松密切相关,一些治疗骨质疏松症类药物可用于疼痛控制管理,如双膦酸盐类药物帕米膦酸、降钙素、特立帕肽。
帕米膦酸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钙吸收,并能有效缓解OVCF患者的急性和慢性疼痛<12,17>。
降钙素被认为是治疗椎体骨折后急性疼痛的有效 *** ,也是其他药物治疗失败后的替代方案。研究表明,降钙素可有效缓解OVCF患者腰背部疼痛,并且疗效优于双膦酸盐<15>,其机制可能与改变体内内啡肽浓度、降低前列腺素、控制周围神经钠离子通道有关<19>。有学者比较降钙素和NSAIDs等药物治疗OVCF患者急性腰痛的疗效,发现每周注射1次降钙素可更有效治疗急性腰痛并改善活动能力<16>。2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表明,100~200IU降钙素可显著缓解疼痛,改善OVCF住院患者的早期活动能力<13-14>。
特立帕肽(20μg/d)也可显著缓解中、重度腰背部疼痛并降低再骨折发生率<18>。
因此,帕米膦酸、降钙素和特立帕肽可作为术后疼痛控制管理的有效药物,但药物治疗的选择需要考虑疼痛性质、患者年龄、身体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因素。
2.1.3 关节突关节阻滞术可缓解疼痛,巩固疗效(推荐强度:2级):共纳入3项研究,均为Ⅱ级证据研究<20-22>。
关节突关节阻滞术可通过阻滞关节突关节内侧支神经缓解腰背痛。椎体强化术联合关节突关节阻滞可以更好地缓解术后疼痛<20>。采用麻醉剂(联合或不联合类固醇药物)行关节突关节阻滞术,可缓解OVCF椎体强化术后残留疼痛,提高疗效<21>。
Xu等<22>的研究表明,联合利多卡因和布 *** 进行关节突关节阻滞也可有效缓解椎体强化术后患者残留腰背痛,改善身体机能,提高治疗满意度。因此,对椎体强化术后残留腰背痛患者进行相应的疼痛控制管理,可以更好地促进康复、提高治疗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2.2 抗骨质疏松治疗
推荐意见2:规范应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可提高椎体强化术后患者骨密度,降低再骨折发生率(推荐强度:1级)
椎体强化术仅是稳定、强化了骨折椎体,但是无法改变患者的骨质疏松状态。因此,抗骨质疏松药物是OVCF椎体强化术后康复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2.2.1 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序贯应用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推荐强度:1级):共纳入12项研究,包括8项Ⅰ级证据研究<23-30>、3项Ⅱ级证据研究<31-33>和1项Ⅲ级证据研究<34>。
骨形成促进剂治疗结束后,建议序贯应用骨吸收抑制剂,以更好地维持疗效<35>。骨吸收抑制剂主要包括地舒单抗、双膦酸盐、雌激素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巴多昔芬、雷洛昔芬),骨形成促进剂主要是甲状旁腺激素(如特立帕肽)。
地舒单抗可以增加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安全性高<36>。1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每年皮下注射2次地舒单抗,持续3年,可显著降低椎体再骨折发生率<31>。3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地舒单抗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可显著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密度<23-25>。
需要注意的是,停止应用地舒单抗后,应立刻序贯应用其他骨吸收抑制剂,以防止骨密度快速下降,降低椎体再骨折发生风险。
双膦酸盐可抑制骨吸收,有效促进骨愈合,降低椎体再骨折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6,34>。
雌激素可抑制骨量流失。1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雌激素加孕激素可提高骨密度,并降低骨折风险<32>。
巴多昔芬和雷洛昔芬对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转化标志物具有积极影响<29-30>,可以有效降低老年女性椎体再骨折风险<27-28>。
甲状旁腺激素可加速骨骼重塑,改善骨骼的生物力学特性。1项纳入1637例绝经后妇女的研究表明,甲状旁腺激素可降低椎体骨折风险,增加椎体、股骨和全身骨密度<33>。
特立帕肽临床应用推荐剂量为20μg/d<37>,治疗时限2年。需要注意的是,在序贯应用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的同时,应联合使用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因为干预措施有效性是基于该药物与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的联合用药。
2.2.2 补肾健脾、补益肝肾类等中成药治疗可提高疗效(推荐强度:2级):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4项Ⅱ级证据研究<38-41>和2项Ⅲ级证据<42-43>。
补肾健脾、补益肝肾类等中成药具有强筋壮骨、改善骨代谢作用,有助于OVCF椎体强化术后患者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改善骨质疏松状态,并且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效果会相应增强<42>。临床常用中成药有仙灵骨葆胶囊、金天格胶囊等,服用仙灵骨葆胶囊能缓解疼痛和增强椎体骨密度<38-40>。
服用仙灵骨葆胶囊3个月后,患者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及血钙、血磷水平高于鲑鱼降钙素联合阿仑膦酸钠<41>。此外,椎体强化术后应用金天格胶囊也可有效提高骨密度,进一步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生活质量<43>。
综上所述,规范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是OVCF椎体强化术后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提高骨密度、降低再骨折发生率。具体治疗方案建议在骨质疏松科或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2.3 物理疗法
推荐意见3:物理疗法可促进患者康复(推荐强度:2级)
共纳入5项研究,包括4项Ⅱ级证据研究<44-47>和1项Ⅲ级证据研究<48>。虽然椎体强化术使得骨折椎体获得了即刻稳定,但是肌肉软组织损伤、全身骨质疏松状态并未获得解决,适当的物理疗法可以促进软组织、骨骼的修复,并可提高患者骨密度,主要方式包括脉冲电磁场(PEMF)、体外冲击波(ESW)和全身振动(WBV)。
PEMF采用共振效应改变人体生物磁场,与运动相结合可显著提高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可有效抑制骨吸收标志物水平<44>。椎体强化术后PEMF治疗1个月时患者的心理评分、6min步行试验、坐姿和伸展功能均显著提高,治疗3个月时,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HRQOL)、背痛和身体功能显著改善<45>。
ESW兼具声、光及力学特性。高能量ESW疗法能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47>。OVCF椎体强化术后应用中能量ESW疗法可获得更好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并能减少镇痛药的应用<48>。
WBV疗法安全实用、成本低,特立帕肽联合WBV治疗可显著改善骨密度<49>。目前,尚未发现使用WBV的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但不适当的应用可能会导致肌肉的慢性损伤<46>,需持续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物理疗法对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具体的治疗参数设置、能量大小及安全性系数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2.4 综合康复护理
推荐意见4: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推荐强度:2级)
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4项Ⅱ级证据研究<50-53>和2项Ⅲ级证据研究<54-55>。由于椎体强化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综合护理从生理、心理、认知等多个维度帮助患者康复,可有效降低再骨折发生率,提高患者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生活质量<54>。
对OVCF椎体强化术后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效果良好,可显著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0-51>。心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减轻OVCF患者术后疼痛、提升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53,55>。
2.5 肌肉功能锻炼
推荐意见5:肌肉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肌肉力量、减轻疼痛、降低再骨折发生率(推荐强度:2级)
肌肉功能锻炼时肌肉收缩可产生对脊椎的机械应力,有助于促进骨形成、抑制骨破坏,改善骨质疏松状态<56>。尤其是背部伸肌的锻炼对OVCF椎体强化术后康复极为重要,伸肌力量的提高可以有助于纠正后凸畸形、降低跌倒和骨折风险<57>。
2.5.1 尽早、合理进行腰背肌锻炼(推荐强度:2级):共纳入4项研究,包括3项Ⅱ级证据研究<58-60>和1项Ⅲ级证据研究<57>。椎体强化术联合腰背肌康复锻炼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57>。
Deng等<59>前瞻性研究152例OVCF患者,发现腰背肌锻炼可显著降低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系统性、渐进性腰背肌强化锻炼有助于改善腰背部肌肉力量,缓解疼痛,减少雌激素缺乏对女性椎体骨质的长期影响,降低再骨折发生率<58,60>。
2.5.2 OVCF腰背肌辅助训练支具可有效促进腰背肌功能康复(推荐强度:2级):共纳入4项研究,包括3项为Ⅱ级证据研究<61-63>和1项为Ⅳ级证据研究<64>。
目前,OVCF腰背肌辅助训练支具越来越多地用于椎体强化术后康复。传统刚性支具可导致躯干肌肉萎缩和呼吸受限,不利于患者康复。介于软、硬质支具之间的腰背肌辅助训练支具(Spinomed支具)由允许患者适度屈伸的支撑背板和两组带尼龙搭扣的皮带系统组成,可以固定躯干、保护胸腰椎,起到锻炼腰背肌的作用。
研究表明,术后佩戴Spinomed支具3个月,腰背部伸肌力量增加50%,腰背部疼痛缓解33%<64>;佩戴6个月,腰背部伸肌力量增加73%,腰背部疼痛缓解38%,日常活动限制减少27%<62>。此外,2项前瞻性研究表明,该支具可减少脊柱后凸畸形,提高身体平衡性和步态稳定性<61,63>。
因此,腰背肌辅助训练支具可以提高患者肌肉力量、减轻疼痛及提高步态稳定性,降低再骨折发生率。
2.6 运动训练
推荐意见6:运动训练有利于增加骨密度,提高肌肉力量(推荐强度:2级)
共纳入7项研究,包括6项Ⅱ级证据研究<65-70>和1项Ⅲ级证据研究<71>。运动训练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力量阻力训练和多种运动联合,包括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多种方式。
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增加骨密度,降低绝经后妇女跌倒风险,从而降低折发生率<71>。抗骨质疏松治疗结合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缓解疼痛,且安全性较高<65>。运动训练还可有效改善绝经后妇女的雌二醇水平<66>,渐进式、高强度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肌肉力量<67>,每周进行2次力所能及的训练可维持腰椎骨密度<68>。
对于不能耐受高强度运动的患者,建议多模式多种运动组合锻炼。林丽勤等<69>发现,核心稳定训练有助于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部疼痛,提高其下肢肌力和平衡功能。此外,渐进式阻力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策略,可显著提高肌肉力量<70>。
总之,OVCF椎体强化术后患者积极行运动训练获益多。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并经专业评估后,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采用恰当的个性化多模式运动训练方式。
2.7 综合治疗
推荐意见7:成立“康复治疗团队”,预防再骨折,改善患者预后(推荐强度:2级)
共纳入7项研究,包括2项Ⅱ级证据研究<72-73>和5项Ⅲ级证据研究<74-78>。康复治疗团队由相对固定的医疗、护理和康复等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脊柱专科医师、内分泌或骨质疏松专科医师、老年病科医师、物理治疗师、康复治疗师、护士从业人员、药剂师、放射科医师、营养师及心理医师等,主要职责是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随访评估、康复治疗指导,包括患者的膳食营养情况、病情变化、康复训练计划、骨质疏松症的规范治疗、不良反应及日常护理注意事项等。研究表明,多学科患者管理是预防OVCF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的有效 *** ,通常采用骨折联络服务(FLS)形式<79>。
康复治疗团队通过综合评估、综合治疗、综合康复等措施,从而预防OVCF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改善椎体强化术后患者的预后,降低术后护理成本,节省医疗费用,增加患者依从性,降低病死率<5,79>。
1项多中心研究表明,建立有效的FLS可使再骨折发生率降低约30%、严重再骨折发生率降低40%<74>。Inderjeeth等<72>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接受FLS管理的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更为深刻,依从性更高,跌倒率和再骨折发生率显著下降。为此,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曾发起促进实施多学科模式、以预防再次骨折的倡议<80>。实施FLS可有效预防OVCF椎体强化术后患者再骨折的发生<75-78>,采用 FLS 后抗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药物利用率可提高14.9%<81>,增加骨密度<73>。
康复治疗团队有利于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以增加患者依从性、提高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再骨折发生率。
2.8 预防 ***
推荐意见8:预防跌倒,防止再骨折(推荐强度:2级)
共纳入2项研究,均为Ⅱ级研究证据<82-83>。预防跌倒是降低再骨折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与健康人相比,OVCF患者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步态不稳,跌倒风险增加。
对于OVCF椎体强化术后患者,首先应提高肌肉力量并改善平衡性,恢复患者信心和身体协调性以预防跌倒<82>。股四头肌渐进式力量训练与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平衡性,预防跌倒<83>。
其次,跌倒与营养不良、骨骼肌功能下降有关。营养不良时,机体通过分解肌肉和脂肪来增加能量,从而导致体重下降和骨骼肌质量减弱。因此,有必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满足骨骼肌的需求。
第三,一些药物尤其是精神类药物的使用会增加跌倒风险,临床上对椎体强化术后患者应加强药物管理,降低跌倒高风险药物的使用,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苯二氮卓类药物、袢利尿剂、抗癫痫药和阿片类药物<84>。
此外,防止地板湿滑、减少障碍物、改善照明、增加扶手等安全措施可明显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和跌倒风险<85>。
因此,对于OVCF椎体强化术后患者,应该评估其跌倒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跌倒,包括改善运动功能、营养状况、加强相关药物的监督管理和改善周边环境设施。
2.9 营养治疗
推荐意见9:优化饮食结构,可改善患者骨骼质量,促进康复(推荐强度:1级)
优化饮食结构可提高肌肉力量、改善骨骼质量,包括合理的膳食搭配、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以及避免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吸烟、饮酒、大量喝咖啡、喝碳酸饮料及高钠高脂饮食。
2.9.1 合理的膳食搭配,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推荐强度:1级):共纳入3项研究,包括1项Ⅰ级对照证据研究<86>、1项Ⅱ级研究证据<87>和1项Ⅲ级证据研究<88>。
合理、充足的膳食搭配,摄入诸如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有助于骨骼健康,从而降低OVCF风险。维生素D是一种关键营养素,骨质疏松症患者通常缺乏维生素D<89>。每天补充700~1000IU维生素D可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90>。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浓度是监测患者体内维生素D的更佳指标,通常认为20~30ng/ml是足够的<89>。
有学者评估钙、维生素D补充剂及钙补充剂加多种维生素对髋部、脊柱和前臂骨质流失的影响,发现治疗组在1年、2年时腰椎骨密度显著增加<86>。Saadeh等<88>对884例年龄≥50岁的绝经后妇女进行横断面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与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的摄入减少相关。
国内外指南推荐术后患者钙剂摄入量为1000~1200mg/d<91-92>。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大量钙剂存在肾结石及髋部骨折等相关不良反应,高钙血症和高尿酸血症患者避免使用。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对于维持肌肉骨骼系统的质量和功能是必要的,可以减少老年患者OVCF的发生风险和跌倒风险<87>。欧洲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临床经济学会(ESCEO)推荐更佳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为1.0~1.2g·kg-1·d-1<93>。
对于OVCF椎体强化术后患者,应优化饮食结构,膳食中应注意补充营养物质,包括丰富的钙、维生素D及优质的动物蛋白,当膳食中钙、维生素D含量不足时,应采用药物补充。
2.9.2 避免不良饮食习惯(推荐强度:3级):共纳入8项研究,包括1项Ⅱ级证据研究<94>和7项Ⅲ级证据研究<95-101>。大量摄入咖啡对骨骼质量有危害,每天摄入超过330mg *** 时,机体钙吸收减慢、钙排出增加,骨密度小幅降低<95>。摄入量≥200mg/d会降低女性雌二醇浓度,不推荐椎体强化术后患者摄入大量咖啡<102>。
吸烟是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对骨密度具有负面影响<96>,与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呈正相关<97>。大量酒精摄入危害骨骼健康,一旦饮酒超过20ml/d,骨密度明显下降、再骨折风险显著增加<98,103>。1项横断面观察性研究表明,碳酸饮料的摄入会导致骨密度减低,增加骨折风险<99>。
高钠摄入对钙代谢有不利影响,是公认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Devine等<94>开展的1项2年纵向研究表明,绝经后妇女钠摄入量与髋关节骨密度呈负相关,钠摄入量<92mmol(5.4g/d)时骨密度没有变化。当钠摄入量≥2000mg/d时,腰椎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发生风险明显增加<100>,故不建议大量摄入钠。全身骨密度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呈负相关,建议日常饮食中减少高脂食物摄入(<15g/d)<101>。
2.10 辅助措施
推荐意见10:适当阳光照射有利于提高骨密度(推荐强度:2级)
共纳入3项研究,包括1项Ⅱ级证据研究<104>和2项Ⅲ级证据研究<105-106>。大多数人可以依靠阳光来满足其对维生素D的需求,并且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骨密度显著增加<105>。每周2次,每次15~30min的阳光照射,有利于维生素D形成<107>。每天暴露在阳光下一定时间可降低老年人脆性骨折发生率<106>。
阳光照射的时长和强度与老年女性症状性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呈负相关,阳光照射时间的延长可明显减少骨折的部位(椎体、髋部、前臂、肋骨及肱骨)和发生次数,因此,长期的阳光照射是影响老年女性骨骼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104>。适当强度的阳光照射,对改善患者骨密度和预防骨折是有益的。但是照射具体的强度和时长由于缺乏临床证据,不做详细推荐。
总结与说明
本指南适用于OVCF椎体强化术后患者,可规范其术后康复治疗,并提高疗效,降低再骨折发生率,提高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推荐意见是根据已发表的国内外文献总结得出,并根据不同的证据等级对推荐强度进行划分。
由于康复治疗过程中相关干扰因素较多,如不同地域、人种、性别、运动偏好、饮食习惯、不良嗜好、依从性及家庭经济情况等,对OVCF椎体强化术后高质量康复治疗研究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在阳光照射强度和时长,运动训练的具体 *** 、强度及频率等均未能作出进一步阐述。随着研究 *** 的改进、对疾病病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的出现,相关推荐意见将会不断完善。
本指南并非OVCF椎体强化术后康复治疗的“金标准”,仅作为学术性指导意见,也不作为法律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当地实际卫生条件来制订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指导方案。
参考文献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骄阳似火的8月,让人无法心静自然凉,风风火火的老张骑着共享单车赶往地铁站,一不留神和汽车来了个“亲密接触”。
△图片来源: ***
只听“咔嚓”一声,怎么也起不来了,全身哪儿哪儿都痛,特别是左手腕和左踝部。
△图片来源: ***
和汽车“亲密接触”是要付出代价的,老张被送到了医院,拍了X片,结果显示右桡骨骨折、右踝关节骨折。
一只手,一只脚,上了夹板,打了石膏。
老张真是着急: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真不小。
老张:这到底是怎么个伤啊?怎么样才能快快好起来?
护士:老张呀,你这是发生了肢体骨折。
↓↓↓
?什么是四肢骨折?
四肢骨折,是因为外力撞击或者自身存在骨疾病骨质脆弱等原因,使四肢及四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
骨折局部会出现疼痛、肿胀、瘀斑以及功能障碍,还会出现受伤肢体的畸形、异常活动。
骨折可能发生在各个年龄层,一个不小心摔倒或者碰撞,就很有可能骨折,其中小孩与老人发生骨折风险更大!
△图片来源: ***
老张:啊?我真惨,四肢就占了两肢,五成啦,换成股份该多好!我要以形补形,每天喝骨头汤,快快长骨头。
护士:不不不,不着急,不着急喝骨头汤。听我来给你解释解释。
↓↓↓
?骨折期间吃什么?
骨折可分为三期,包括骨折早期(伤后2周内)、骨折中期(伤后3周~4周)、骨折后期(伤后4周以上)。
骨折早期患者常见为血瘀气滞;骨折中期多为营血不调证;骨折后期则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每期各不同,我们食补的 *** 也不同哦。
【骨折初期】
即伤后或术后1~2周,这段时间骨折部位肿胀、气血不通畅,所以主要以行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便、清淡的食物为主。比如以白粥或瘦肉粥、面条、素包子为主,加以鲜奶、香蕉、豆奶、蜂蜜水等,不要吃生冷、辛辣 *** 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蛋类、鱼类等。
食疗方推荐:
- 三七陈皮瘦肉汤(体质好者):三七10g、陈皮5g、瘦肉150g;
- 黑木耳瘦肉汤:黑木耳10g、瘦肉150g;
- 黑木耳小麦粥:黑木耳10g、小麦50g、瘦肉150g、粳米50g。
△图片来源: ***
【骨折中期】
即伤后或术后3~4周,这段时间是以合营止痛、接骨续筋、健脾益气养血的食物为主,要吃清淡有营养的食物,比如:去皮鸡汤、排骨汤、黑鱼汤、红豆粥,再加以酸奶、山楂茶等等。
食疗方推荐:
- 续断和营汤:续断30g、丹参30g、无花果3个、瘦肉250g;
- 猪蹄薏米汤:薏米50g、赤小豆50g、陈皮5g、猪蹄2只;
- 益气生肌汤:太子参10g、云苓15g、甘草5g、丹参20g、牛膝20g、猪肚一个(或加排骨250g)。
△图片来源: ***
【骨折后期】
即伤后或术后4周以上,这段时间骨痂已经生成,主要以补益肝肾,调养气血,强筋壮骨的食物为主,比如骨头汤、核桃煲脊骨、花生猪脚汤、黑豆、黑米、大枣、桂圆、枸杞、骨碎补、巴戟、杜仲等等。
食疗方推荐:
- 千金拔牛大力黄精鸡汤:千金拔20g、牛大力30g、黄精30g、圆肉30g、鸡一只(术后用排骨或瘦肉250g);
- 玛卡补肾汤:玛卡30g、黄精30g、人参20g、圆肉30g、鸡一只(术后用排骨或瘦肉250g);
- 黑豆猪尾汤:黑豆(炒)100g、圆肉50g、陈皮5g、猪尾一条。
△图片来源: ***
老张:好吧,反正也有脂肪肝,还是先清淡吃吧。骨头断了,手和脚就老实放着不动了。
护士:老张,你又错了,“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你不动不代表不会痛,也不代表骨头就长得好,相反,功能锻炼是骨折后肢体获得满意功能和疗效的保证。没有正确而积极的功能锻炼,即使复位、固定得很理想,也不能很好地恢复功能呢。所以骨折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哦。
老张:天使妹妹,你快教教我!
△图片来源: ***
护士:别着急,请听我继续介绍。
↓↓↓
?骨折期间怎么锻炼?
【骨折早期】
受伤后1~2周是骨折整复固定初级阶段,这期间伤肢肿胀疼痛,局部反应比较明显,肿胀达到更大限度,骨痂还没有形成,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
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在不活动关节的情况下,锻炼伤肢肌肉,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周围粘连,锻炼上肢肌肉的 *** 是: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以舒经脉、消肿止痛;下肢整复固定后,就可以做脚趾自主活动、踝泵运动等,每日3~4次。
△图片来源: ***
【骨折中期】
伤后3~7周,局部的肿胀消退,疼痛有所减轻,骨折端已经比较稳定,骨痂开始生长。这段期间的锻炼形式除了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还要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加大关节活动的幅度,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但还是要注意限制不利于骨折连接和固定的活动,比如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上肢骨折需要我们握紧拳头,做自主性关节屈伸活动,可以先从一个关节开始,然后几个关节协同锻炼。下肢骨折可以双手支撑床面,抬高臀部,同时挺胸;髋、膝关节动作要缓,伤肢逐渐用力。这段期间锻炼每天不少于5次,每次5~10分钟,进行整体调整,以增强抗病能力及愈合能力。
【骨折愈合期】
骨折后8~10周是临床愈合到骨痂再造整形阶段,这期间的骨愈合已经坚固,骨折已经达到了临床愈合,所以要抓紧时机加强伤肢的自主活动,继续进行中期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关节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的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此期间鼓励上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使关节得到全面的锻炼。受伤下肢负重力大小以不引起疼痛为原则,每天4~6次,每次10~20分钟,扶拐杖行走者,先用双拐,适应后改成用单拐,用单拐时伤肢持重根据病情来定,行走距离和时间要逐日增加。
△图片来源: ***
另外,骨折后进行的功能锻炼要特别注意:积极活动,循序渐进,随着骨折稳定程度的增加和自身状况的改善,功能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不做不利于骨折稳定的活动,如:桡骨骨折就不要提重物,不做腕关节的旋转动作。
总之,要记住:进行所有功能锻炼时都不要心急,要遵循医生指导进行,任何练习都不应引起剧痛,并且锻炼以不引起疲劳和疼痛为佳。
相信遵循上述所说,我们的骨折会早日愈合的。
骨折:原因、预防和治疗,早日恢复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法律瞬间!
你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组织,它的硬度比钢铁还要高,它的弹性比橡胶还要好,它的重量比水还要轻,它就是我们的骨骼。骨骼是我们身体的支架,它不仅支撑着我们的身体,还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参与着我们的运动,储存着我们的钙质,甚至还能制造出我们的血液。可以说,没有骨骼,就没有我们。但是,骨骼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骨骼也会受到损伤,甚至断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骨折。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疾病,根据最新2023年5月份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约1.5亿人发生骨折,其中有约3000万人需要住院治疗。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便,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甚至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那么,什么是骨折呢?为什么会发生骨折呢?怎样才能预防和治疗骨折呢?
什么是骨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骨折。简单地说,骨折就是指骨头断裂或变形的现象。当外力作用于骨头上超过了它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会导致骨头发生断裂或变形。这种外力可以是直接作用于骨头上的力,如跌倒、碰撞、挤压等;也可以是间接作用于骨头上的力,如扭伤、拉伤、肌肉收缩等。根据外力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不同,骨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完全性骨折:指断裂线完全穿过了整个骨干或横断了整个关节面。不完全性骨折:指断裂线只穿过了部分骨干或部分关节面。
开放性骨折:指断裂端穿破了皮肤和软组织,与外界相通。闭合性骨折:指断裂端未穿破皮肤和软组织,与外界隔绝。简单性骨折:指只有一个断裂线或一个断裂点。复杂性骨折:指有多个断裂线或多个断裂点。粉碎性骨折:指骨头被碎成三块或以上的碎片。绿茶性骨折:指骨干弯曲而不断裂,多见于儿童。压缩性骨折:指骨头被压缩变形,多见于脊椎。螺旋性骨折:指骨头沿着螺旋线断裂,多见于长骨。骨折脱位:指骨折伴有关节脱位。当然,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分类 *** ,实际上,骨折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部位、方向、形状等进行更细致的区分。不同类型的骨折,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 。
为什么会发生骨折?
一般来说,发生骨折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外因和内因。外因是指外界对骨头造成的损伤,如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暴力袭击等。这些原因通常会导致突发性的、严重的、局部的骨折。这类骨折往往伴有明显的症状,如剧烈的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这类骨折也更容易发生开放性骨折和复杂性骨折,增加了感染和出血的风险。内因是指体内对骨头造成的损害,如营养不良、代谢紊乱、药物副作用、遗传缺陷等。这些原因通常会导致慢性的、轻微的、广泛的骨折。这类骨折往往伴有不明显的症状,如轻微的疼痛、不适、僵硬等。这类骨折也更容易发生不完全性骨折和压缩性骨折,增加了畸形和压迫的风险。在内因中,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和微结构损害为特征的全身性骼质疾病,导致了骨质密度下降和骨强度减弱,使得骨头更容易发生断裂。根据最新2023年5月份数据显示,全球有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中有约8000万人发生过至少一次由于轻微外力引起的低能量性骨折。这些低能量性骨折主要发生在脊椎、股骨颈和远端前臂等部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那么,什么人容易患上骨质疏松呢?有哪些危险因素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FRAX模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一个人患上骨质疏松
怎样才能预防和治疗骨折?
让我们来谈谈怎样才能预防和治疗骨折。对于骨折,我们有一句俗话说得好:“防患于未然,胜于治疗于已然。”也就是说,预防骨折比治疗骨折更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骨折呢?我给大家提供以下几点建议:增强骨质密度和骨强度。这是预防骨折的根本措施。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均衡营养。
我们要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钙、磷、镁、锌等对骨骼有益的元素,以及维生素D、维生素K、蛋白质等对钙吸收有利的物质。我们可以通过食用牛奶、奶制品、豆制品、坚果、绿叶蔬菜、水果等食物来获取这些营养素。同时,我们要避免过量摄入对骨骼有害的物质,如 *** 、酒精、尼古丁、盐分等。适度运动。我们要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以 *** 骨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加骨量和骨质。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的运动,如走路、跑步、跳绳、爬楼梯、太极拳等。但是,我们要避免过度或不适合的运动,如重量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高风险运动等。保持健康体重。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体重,避免过轻或过重。过轻会导致骨量不足,过重会增加骨头的负担。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达到理想的体重。检查药物影响。我们要注意自己是否在服用一些可能影响骨质密度和骨强度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利尿剂、抗癫痫药等。如果有必要,我们要咨询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定期检查骨密度。我们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了解自己的骨质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或其他影响骨质的疾病。一般来说,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两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减少外力损伤。这是预防骨折的直接措施。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遵守交通规则。
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等,以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同时,我们要佩戴安全带、头盔等防护装备,以减少发生事故时的伤害。注意运动安全。我们要注意运动安全,不要进行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运动,不要在危险的地方或条件下运动,不要在运动时分心或玩笑等,以降低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同时,我们要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以增加运动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防止跌倒摔伤。我们要防止跌倒摔伤,不要在湿滑或不平的地面上行走,不要在黑暗或视线不清的地方行走,不要在楼梯或高处行走时分心或急促等,以降低发生跌倒摔伤的风险。同时,我们要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工具,以增加行走的平衡和支撑。避免暴力袭击。我们要避免暴力袭击,不要与他人发生冲突或争执,不要参与打架斗殴或其他暴力活动,不要招惹或挑衅他人等,以降低发生暴力袭击的风险。同时,我们要学习一些自卫技巧和法律知识,以增加自己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上这些,就能有效地预防骨折的发生。当然,如果不幸发生了骨折,我们也不必过于恐慌和绝望。因为骨折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只要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恢复,我们就能重新站起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和恢复骨折呢?尽快就医。这是治疗骨折的之一步。当我们发生骨折时,我们应该尽快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和加重损伤程度。在就医前,我们应该尽量保持骨折部位的静止和固定,以免引起断裂端移位或刺伤周围组织。如果是开放性骨折,我们还应该用干净的纱布包扎伤口,并用冰敷止血和消肿。接受诊断和治疗。这是治疗骨折的关键步骤。当我们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我们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来诊断我们的骨折类型、程度和部位,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治疗方案可以分为两大类: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指通过外部手段来固定断裂端,并促进骨折愈合的 ***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石膏固定:指用石膏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固定器包裹骨手术治疗:指通过切开皮肤和软组织,直接固定断裂端,并修复周围组织的 ***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钉板固定:指用钢钉或钢板等金属器械将断裂端牢牢固定在一起的 *** 。髓内钉固定:指用长形金属器械从骨干的一端穿入,沿着骨髓腔将断裂端连接在一起的 *** 。外固定架固定:指用金属杆或环等器械从皮肤外部穿过骨头,将断裂端固定在一个外部支架上的 *** 。
关节置换术:指用人工关节代替受损的关节,恢复关节的功能的 *** 。坚持康复训练。这是治疗骨折的最后一步。当我们完成了治疗后,我们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以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和形态。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理疗法:指通过物理因素,如热、冷、电、光、声、磁等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减轻疼痛,增加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等。功能锻炼:指通过有目的地进行各种动作和姿势,如伸展、弯曲、旋转、抓握等来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功能和协调性等。
心理辅导:指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教育等来帮助我们调整心态,克服恐惧和焦虑,增强信心和自尊等。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们需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放弃和气馁。我们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也可以在家里自己进行康复训练。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辅助工具,如弹力带、哑铃、球类等来增加训练的效果和趣味性。总之,骨折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愈的疾病,只要我们注意保护自己的骨骼,及时就医并积极康复,我们就能重新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身体。
总结
骨折是一种让人痛苦和无助的体验,它可能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甚至危及我们的生命。但是,我们不应该因此而气馁和绝望,因为骨折是可以被战胜和治愈的。只要我们掌握了骨折的相关知识,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接受了及时的医疗救助,坚持了规范的康复训练,我们就能够重获健康,重拾信心。
帮助骨折患者找回康复信心,已顺利愈合帮助骨折患者找回康复信心,已顺利愈合
一位34岁的男性脚踝骨折患者,由于骑车摔伤,CT影像显示右后踝骨皮质断裂,诊断右后踝骨折,打了石膏保守治疗,一个月后拆了石膏,自己买了护踝一直戴着。一直到现在已经3个月了,第4次复查后医生说正常,但患者总感觉走路时会牵拉到韧带,比较痛,很多人说三个月可以会恢复,但自己总是担心能否顺利康复,经常因此睡不好。
了解了患者详细病情,他的体质和症状情况无需特殊治疗,最主要的是要树立康复信心,这个对身体恢复有积极作用。
我跟他讲了骨骼愈合的常识,并安慰和鼓励他,让他尽快调整心态,积极康复训练,循序渐进的恢复关节功能,并注重饮食,多吃蛋白质,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以多晒太阳等。经过一个月左右,患者反馈说自从和我聊天后,按照我说的去做,感觉有了明显的改善,对恢复也有信心了,现在基本已经恢复正常,非常感谢我。
一个预防骨折的简单 *** :每天多吃25克蛋白质蛋白质对生命来说有多重要?
它是人体最重要的三大能量营养素之一,我们身上的毛发、皮肤、肌肉、骨骼等都由它组成,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和免疫器官也都是由它构成。
近日,一项研究证实,人体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可以使骨折风险降低。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如何在日常饮食中补足。
受访专家
中国人民 *** 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武汉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 许淑芳
多吃蛋白质可防骨折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的能量来源,细胞更新和修复的必备“原材料”,是维持良好免疫力不可或缺的生理基础之一,此外,人体正常运行离不开酶和激素,两者都直接或间接与蛋白质有关。
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大约2.6万名35-69岁的女性进行了追踪观察和分析。他们发现,对女性来说,每天增加25克蛋白质的摄入可将髋关节骨折风险平均降低14%。
此项研究发表在《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表示,这种保护作用对于体重过轻女性更为显著,她们每天多吃25克蛋白质可使骨折风险降低45%。
蛋白质可以是任何形式:肉类、乳制品或鸡蛋,也可以从豆类和坚果中获取。比如,三四个鸡蛋就可以提供大约25克蛋白质。
平时怎么吃够蛋白质?
蛋白质被称为“生命的基石”,在身体成长的各个阶段,若摄入不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 儿童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体重过轻等;
- 成年人可出现疲乏无力、体力下降、水肿、伤口愈合慢、皮肤黯淡粗糙、脱发、免疫力不足等症状;
- 老年人可能引起肌肉衰减综合征,出现步履蹒跚、平衡障碍等情况。
想要补足蛋白质,可以从以下几个生活细节入手:
1 每天都要吃够量
每人每天应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畜禽肉类40~75克、水产品40~75克、蛋类40~50克,大豆和坚果类25~35克,奶及奶制品300~500克。
建议将每天需要吃的鱼禽肉蛋均匀分布到三餐之中。
2 优先选择“高质量”
优质蛋白质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且比例跟人体相近,易被吸收利用。
平时可将膳食中的优质蛋白质占到30%~50%,并同时补充动、植物不同来源的蛋白质。
中国营养学会选出了排在前十名的“优质蛋白质十佳食物”,分别为:鸡蛋、牛奶、鱼肉、虾肉、鸡肉、鸭肉、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和大豆。
3 搭配吃能“互补”
提倡多种食物混合、搭配食用,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动物蛋白(如禽肉、鱼虾等)、大豆蛋白和植物蛋白(如坚果、米面等)搭配在一起,比单纯食用植物蛋白要好得多。
建议主食增加全谷物、薯类等粗粮的占比,蔬果要新鲜丰富,适当增加菌藻类的摄入,适当控制红肉、加工肉类等的摄入量。
4 不要依赖蛋白粉
蛋白质只是我们身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不能替代其他营养素。如果不好好吃饭,只依赖蛋白粉,免疫力反而会降低。而且,过量食用蛋白粉,可能对肾脏和肝脏造成严重负担。
正常饮食的健康人群无需额外补充蛋白粉。肝肾正常的情况下,运动员和健身人群、风湿病患者、体重过轻的人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
几类人群各有补充“重点”
有些特殊群体在补充蛋白质时要有所讲究,不能一概而论,以下几类人需要尤其注意。
体质较弱者
成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消化能力减弱的老年人、免疫力差或虚弱的人、手术后康复期的病人,要尤其重视蛋白质补充。
如果日常饮食无法满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蛋白质补充剂。
爱吃素的人
素食者饮食中缺乏蛋、奶以及动物性蛋白等优质蛋白质,建议多吃大豆或豆制品、坚果、菌菇等,以增加蛋白质摄入。
谷类加豆类,两者搭配食用对素食者尤为重要。
健身增肌的人
健身人群为提高肌肉中蛋白合成效率,往往需要增加蛋白质摄入。需要注意,额外补充剂量更好不超过每公斤体重0.25克的标准。
有基础疾病者
对于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怎么选择蛋白质关乎到机体健康以及病情。
- 肾功能不全者,应采取低蛋白饮食,并尽量减少植物蛋白质,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猪肉、鱼虾等。
- 痛风病人,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从而减少嘌呤的摄取。建议摄入量按每千克体重0.8~1克计算,首选牛奶和鸡蛋食用;限制肉、鱼、禽、虾及干豆类的摄入。
- 糖尿病饮食标准中,蛋白质摄入量应当占总热量的12%~20%,其中2/3可从豆类、豆制品和粗粮中摄取,其余1/3应为优质动物蛋白质。成年患者可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克的标准来摄入。对于营养不良、消瘦的糖友,可适当增加到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
- 肥胖超重、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群,应尽量选择鱼、虾、鸡、蛋、奶、大豆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 肠胃不好的人群建议少吃或不吃豆类及豆制品,因为它们在消化过程中会产气,可能引起腹胀。▲
本期编辑:王晓晴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什么时间吃钙片,补钙效果更好?吃钙片后,能饮酒吗?如何补充?年轻时骨头很坚硬, 从日常饮食中就能获得足够的钙,每天又跑又跳,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偶尔没注意骨折了,一两个月也能恢复,从来不用担心骨头上的问题。
而到了五六十岁以后,骨骼就像被蛀空了,怎么补都觉得腿脚不利索,要是遇到骨折这种意外事件那恢复起来就更慢了,每天还要吃钙片才行。
为什么体内的钙会流失?为什么会缺钙?
食物中有各种各样的饮食,我们每天都在补充,可是,相较于其他营养问题,似乎缺钙更为常见,尤其是孕妇、老年人这类特殊群体,往往情况更严重一点。
这是因为在某些年龄段和特殊状态下,对骨量需求比较大,而且骨量流失比较快,所以,针对易缺钙的人群,要适当增补,由营养师制定补钙套餐。
另外,饮食模式也会拉开每个人的差距,让一部分缺钙。
例如爱喝甜饮料,包括各种碳酸饮料、果汁、奶茶等,甜的东西吃多了会影响食欲,变得挑食,而且肚子容量就那么大,被饮料装满了哪里还有食欲吃饭。饭量减少直接导致摄入的营养减少,其中就包括钙质。
相较于饮料,牛奶的味道没那么好,儿童更愿意选择前者,牛奶补充不够也会影响钙质进入骨骼。还有一部分人虽然喝牛奶,但是喝的里面加了很多糖,和饮料差不多,补钙效果十分有限。
最后一点是户外运动时间不够,这句话要分两个点来看,一个是户外时间较少,一个是运动时间不足。
户外时间较少意味着很少照射太阳,导致皮肤合成的维D含量减少,一部分钙质缺少维D的引领,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补的钙都浪费了。而且太阳还能减轻关节上的炎症,对缓解关节疼痛也有帮助。
运动时间不足是成年人的通病,每天不是工作就是躺着玩手机,骨骼没有得到充分 *** ,成骨细胞数量减少,骨质就慢慢疏松了,这一点在绝经后和65岁后表现较为明显。
于是很多人就说了,既然缺钙,那我就补钙好了,可是,什么时候吃效果更好呢?为啥我吃了没有效果,有时还会便秘呢?这是因为你没有摸到其中的窍门。
补钙效果不好,是因为时间没吃对?到底应该啥时候吃?
从药物吸收角度来说,吃饭中途或饭后都可以,区别不大,因为食物对钙片的应该不大,如果你的胃比较敏感,在饭后吃比较好,趁着胃酸比较多吸收会更快一点。
晚上吃血钙浓度低,正好吃的钙片可以对血钙和骨钙进行补充,这样一来两边都不缺,晚上睡觉也不容易抽筋。
白天吃的好处是吃完后可以到户外走一走,晒一晒太阳,在维D的帮助下吸收率更高,但是如果吃的钙片里面本身就添加了维D,那就不用在意白天还是夜晚了。
吃钙片后,能饮酒吗?
很多人觉得钙片不是药,它就是一种营养素,喝酒没什么影响。但是在说明书上“药物相互作用”一栏里明确表示,“大量饮用含酒精和 *** 的饮料以及大量吸烟,会抑制钙剂的吸收。”
虽说一起吃不会出现严重的醉酒反应,但是依然不建议饮酒,以免给身体带来不适。除了酒,茶水、咖啡、奶茶等也是如此。
不吃钙片,还可以通过什么办法补钙?
成年人一般每天需要800毫克,这是在身体健康,机能没有衰老的情况,如果超过50岁了,就要再增补200毫克,才能跟得上钙质流失的速度,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怀孕的女性因为关节的负担增大,营养和胎儿分享,所以也要额外补充。
原则上来说,如果饮食上吃得够多,是不用额外补的,但是,很多人对膳食不了解,所以并不能吃到点子上。想达到800毫克的量,首先要来杯300克的牛奶,其次是半斤蔬菜和二两豆制品以及水产类。
不爱喝牛奶的人,可以用豆浆代替,依然要喝到300克,再补充半斤绿叶菜,这样就能摄入300毫克的钙质。现在大家应该心中有数了,食补是比较安全的 *** ,能食补就不要吃补充剂。适当增加蛋奶肉的摄入量,一天的补钙任务很容易就能完成。
但很少吃乳制品和蔬菜的人,要引起重视,可能会缺乏,还要考虑到吸收率这个问题,蔬菜、豆制品、奶类的吸收率比较高,但是肉类、谷物可能达不到如此高的吸收率,老年人若缺钙情况比较严重,已经出现骨痛、变形、牙齿松动等情况,就要辅助补充剂,才能快速让钙质恢复回到正常值。
最后,钙剂种类比较多,建议选择钙含量少的,可以随时调整摄入次数,避免出现摄入过多的情况,对身体相对安全。液体钙和钙片形式区别不大,在胃酸里很容易分解,但是最后能不能被肠道吸收,要看溶解度,选择溶解度高的不容易便秘和胃胀。
大家出出主意,食补该怎么补?爸爸骨折后,认真聊天的第五天今天是7月13日,周四,是正常工作日。认真聊天的第五天。
由于手术做完不久,妈妈好心让爸爸每天进行食补,鱼虾等高蛋白,还有每天的鸡蛋羹,就是常态。除此之外,每天还要进食一勺蛋白粉,两个修复型钙片,一勺壮骨粉。每天也在坚持,之前我也觉得很好。但后来深入了解了之后,就觉得不应该这样进行食补。因为人体每天代谢是有限的,爸爸之前还在床上没有怎么活动,只靠日常的身体代谢,加上年纪大了,代谢不掉会加重肾的负担。
看了一些专家的介绍:之一,可以喝些汤。鸡汤、排骨汤之类。第二,可以吃一些含钙量高的豆制品和奶制品。第三,吃一些维生素D。还有维生素C,促进骨骼生长和痊愈。不知道是真还是假?
主要还有一个问题爸爸血脂有点高,之前就有血栓的地方,有的肉类的食物,我们还是比较害怕给他食用的,尤其是鸡肉汤或者排骨汤之类的,肥肉也不敢给他吃。
前面一段日子补了补,时间长度差不多一个多月,后面因为了解了相关情况,在复查以后,有几天都不敢给他进补。又加上开始康复型运动,消耗体力比较大,几天前视频的时候看着人明显就很憔悴。还是要把蛋白粉每天吃半勺,要不身体受不了。
就在写稿子的时候,老舅送来了两条大白鲢。可以晚上切成块红烧了,就可以吃一阵。
我现在还在迷惑应该给爸爸吃点什么进行食补?大家也给出处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