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一直存有榛蘑,以前很少买整鸡,也就没敢尝试小鸡炖蘑菇,最近有幸弄到一只不错的小鸡,所以炖起来喽......
By 无声铃铛
用料- 土鸡 1只
- 野生榛蘑 100克
- 八角 1个
- 葱 1段
- 姜 2片
- 生抽 1勺
- 盐 1勺
- 老抽 1勺
- 料酒 1勺
- 十三香 1勺
- 油 1汤匙
1、先把榛蘑泡上,泡软泡发后清洗干净。 把小鸡切成块,我们家人少,一只吃不了,我就把两只鸡腿单留下来了,下次做别的菜。 鸡块凉水下锅放点料酒烧开汆水。
2、准备好葱段,姜片,八角
3、鸡块汆水煮出血沫,再把血沫撇出去
4、待水清后把鸡块捞出备用
5、锅洗干净放入底油 姜葱八角入锅煸香
6、鸡块入锅煸炒至稍稍泛黄放一勺生抽,一勺老抽上色
7、待上色后加入清水炖煮20分钟 炖煮过程中处理蘑菇,洗干净后攥成团挤干水份
8、我把炖煮好的鸡肉放到了砂锅里便于后续长时间炖 把挤干的蘑菇加入
9、放一勺盐,一勺十三香
10、在砂锅中水开后炖煮近一个小时就可以吃啦
小贴士技巧一:鸡要土鸡小鸡 技巧二:水要一次放够,免的炖到一半水干了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近期增多!味道鲜甜,有人吃完被“放倒”!柳州医生紧急提醒来源:柳州晚报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报告一起较大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云浮市罗定市报告的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病15例,死亡5例,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连日来,柳州下雨不断,农作物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生长,这其中也有一种许多人非常喜欢的美味——鸡枞菌。不少市民自行到山里采摘鸡枞菌,医生再次提醒,野生菌的种类繁多,市民难以鉴别是否能食用,不建议自行采摘,食用后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
鸡枞菌售价在百元左右
鸡枞菌又称夏至菌,很多柳州人也将其称为“鸡肉菌”。鸡枞菌的菌杆肉厚肥硕,菌盖表面光滑,顶部灰褐色或灰白色,呈伞状。长老后辐射状开裂,有时边缘翻起,在夏至前后较多生长。
端午节假期期间,记者在柳北区沙塘镇农贸市场看到,不少人都将找到的鸡枞菌拿来售卖。菌盖已经开裂的每斤售价50元~80元,形状像子弹头的菌每斤售价基本都在120元~150元。“鸡枞菌煮的汤非常鲜甜,像子弹头那种更脆,口感更好!”菜摊老板黄女士说。
没有经验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菌
鸡枞菌价高味美,吸引不少人前去寻找采摘。6月25日上午,记者跟随有多年找鸡枞菌经验的“找菌人”陈义泽上山采摘。他说,鸡枞菌大多成片生长在密林里,由于没裂开的鸡枞菌菌盖颜色和旁边的枯枝腐叶颜色相近,所以很难被人发现。“我刚开始采摘鸡枞菌也是有人带着一起去,等有经验的人确认过才敢采摘。”他说,如果没有经验,更好不要去自行采摘,以免食用到有毒的菌。
“鸡枞菌是野生的,无法人工种植,物以稀为贵,所以价格比较高。”柳州市农田建设指导站副站长黄日保介绍,鸡枞菌是一种和白蚁共生的可食用菌,以白蚁的粪便为营养生长,白蚁一旦弃巢而去,鸡枞菌就无法生长,所以无法人工培植。鸡枞菌的生长对空气等环境要求较高,尤其是土壤环境,经过高温高湿后长得特别快,生长周期约1~2天。“鸡枞菌味美鲜甜,但从安全考虑,不建议大家去采摘野生菌。”黄日保提醒道。
菌虽好吃但要谨防中毒
初夏雨水充足,除了鸡枞菌,还有许多野生菌、蘑菇正旺盛生长。菌虽鲜美,在食用时还是要注意鉴别,谨防中毒。去年,柳州就有人采食蘑菇被“放倒”。
32岁的罗先生在柳南区一木材厂工作,2022年5月30日,他像往年一样采摘了约2斤的蘑菇解馋,不到半天时间便出现了呕吐及腹泻症状,当时他还不以为意,认为没多大问题,在家人的催促陪同下才到市工人急诊科就医。医生根据病史迅速明确诊断:蘑菇中毒。入院治疗4天后,罗先生出现了血氨急剧增高、胆酶分离等急性肝衰竭表现。约10天后,因病情严重,罗先生不幸身亡。
市工人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钟雨介绍,蘑菇中毒也称毒蕈碱中毒,中毒患者会出现各系统损害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头晕、精神错乱等精神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表现等。像上述的病例就是毒蕈中所含的生物碱类毒素、肽类毒素导致肝细胞大面积坏死,对肝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损害,且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假愈期”,造成患者麻痹大意,不及时就医。总之,毒蕈碱中毒发病时间短,部分毒素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钟雨提醒广大市民:应从正规渠道购买菌类食用,避免采摘、食用野生菌类。若不小心误食野生菌且出现不适症状,可保留呕吐物和菌类样本,及时到医院就医。
来源/全媒体记者 陈静 李汶璟
“四大名菌”之一鸡枞上市调查:因气候减产市价200多元一斤,商贩称十年涨价逾十倍鸡枞,中国四大名菌之一,因其纤丝结构状似鸡肉,食用时又有鸡肉的肥美香味而得名,是我国西南云贵川一带特有菌类,又被誉为“菌中之王”。其因味道鲜美,深受美食家喜爱。
汪曾祺曾在《昆明食菌》中说:“鸡枞是菌中之王。味道如何,真难比方。可以说这是植物鸡,味正似当年的肥母鸡。但鸡肉粗,有丝,而鸡枞则极细腻丰腴,且鸡肉无此一种特殊的菌子香气。”
↑市场上售卖的野生鸡枞
现在,又到了鸡枞上市的季节。连日来 ,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4月以来,云南及四川攀西地区的鸡枞开始上市,最贵时卖到上千元一斤。目前,市场上的鸡枞价格下降,但仍卖到两三百元一斤。
高企的价格背后,是近年来人们对鸡枞的追捧,加上产量减少,致其价格一路走高。鸡枞商贩们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十多年前,鸡枞也就卖十多元一斤,近两年价格飙升到两三百元一斤,价格至少翻了十多倍。而今年鸡枞价格走高,主要是受气候因素减产,干旱少雨导致鸡枞产量较小。
走访:
市场上鸡枞卖200多元一斤
“一斤鸡枞可买十多斤猪肉”
攀西地区是四川省内鸡枞的主要产地之一。7月2日早上,在四川西昌市长安菜市场,买菜的人络绎不绝,卖野生菌的摊位摆满了各类菌子,有鸡枞、见手青、毛菇、牛肝菌、青头菌等。
价格最贵的是鸡枞,比其他杂菌高几倍甚至十倍。“鸡枞好多钱一斤?”询问价格的人很多。“没开的220一斤,这种小根的卖150一斤。”商贩回答鸡枞价格,让很多问价的市民直呼:“太贵了,吃不起!”
资料显示,我国食用鸡枞有着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通雅》等古籍也都有记载。鸡枞有许多不同叫法,《七修类稿》称鸡宗,《五杂俎》称鸡踪,《滇南新语》称鸡枞……此外,民间还有伞把菇、白蚁菇等众多俗称。
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价格比较贵,但依然有不少人购买尝鲜。一名购买鸡枞的顾客告诉记者,每年她都会买点鸡枞尝鲜,但价格一年比一年贵,“现在买一斤鸡枞,可以买十多斤猪肉。”红星新闻记者在该菜市场看到,当日猪肉价格为十二三元一斤。
↑市场上的各类野生菌,鸡枞价格最贵
商贩:
今年气候干旱致减产严重
目前市场上鸡枞大多来自云南
王文权是一名鸡枞商贩,他从事野生菌行业已经十多年。王文权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今年,云南及四川攀西地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天气,高温少雨导致鸡枞产量少,“像往年这个时候,鸡枞已经很多了,但今年还少得很。”
据介绍,鸡枞的吃法很多,可以单料为菜,还能与蔬菜、肉类搭配。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还可以使用菜籽油将鸡枞炸干,做成鸡枞油,用坛子装着可存着吃一年半载,无论吃面条或做蘸水,放一点,奇香无比。
“今年5月,鸡枞刚上市的时候,我们最贵的卖到了七八百一斤。端午节之后,价格有所降低,但价格依然保持在两三百元一斤的高位。”王文权介绍,由于鸡枞产量较少,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高。
7月2日,红星新闻记者走访西昌的多个农贸市场发现,鸡枞的价格大多在两三百元一斤,部分品质稍差的在一百多元一斤。虽然购买的人不少,但鸡枞商贩感叹,“吃的人是不少,但最近货很少。”
当天,王文权拿了几十斤鸡枞到菜市场售卖,不到上午十一点就销售一空。“现在很多餐馆都要货,多的时候一天要送两三百斤。”王文权说,今年,四川攀西产地的鸡枞产量少,他只有从云南进货补充,“目前,国内市场主要的鸡枞都来自云南。”
背后:
今年最贵卖到上千元一斤
鸡枞价格十年涨了十多倍
位于昆明的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是中国更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旺季一天最多能卖几百吨野生菌。该野生菌交易中心市场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市场一天交易的总量在100吨左右。
↑市场上售卖的野生鸡枞
该市场多名商贩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今年鸡枞刚上市的时候,卖到了上千元一斤,目前大多在两三百元一斤,品质好的鸡枞也能卖到四五百一斤。“今年天干,菌子少了很多,产量少自然价格就高。”
据云南媒体报道,3月24日,云南木水花野生菌市场出现了今年的之一朵鸡枞,重量有一两多,被上海的一名顾客以350元买走。“鸡枞刚上市的价格都比较高,差不多3500-3600元一公斤。”
王文权等商贩介绍,十多年前,鸡枞也就卖十多元一斤,知名度并不高。随着人们对鸡枞的追捧,吃的人越来越多,加上产量越来越少,鸡枞价格逐渐走高。“到了近两年价格飙升到了两三百元一斤,价格十年已经翻了十多倍。”
鸡枞商贩张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随着各地雨水增多,野生菌数量明显增加,鸡枞的价格也在逐步下降。“每年7月到8月是产量的高峰期,价格也会降到更低点。”
风险:
国内出现多起野生菌中毒事件
多地发布中毒风险预警
据商贩们介绍,鸡枞菌是属于无毒的野生菌类,但其他野生杂菌或有一定毒性,没炒熟食用可能会中毒。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6月以来,云南、贵州、四川等多地发布了关于野生菌中毒防控预警的通告,强调不要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
↑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菌
近日,贵州省盘州市有4人一起采食了不少杂菌,导致急性野生菌中毒,跨省转运到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救治。医生介绍,经辨认,这4人采食的杂菌中包括了亚稀褶红菇、牛肚菌、新苦粉孢牛肝菌等,其中亚稀褶红菇含有剧毒,通过烹饪也无法分解其中的毒素。
据云南媒体报道,6月29日,云南一女子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出现幻觉,在病床上隔空做出“捋线”的动作;6月17日,周先生一家10口人食用了刚从山上采摘的“黑木耳”食用,10个人里面有9个人中毒,年龄更大的68岁、最小的12岁……
医生提醒,不摘、不买、不吃来历不明的野生菌,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摄影报道
编辑 何先锋 责任编辑 魏孔明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它常常躲在松针丛中,戴着青绿色的“帽子”,若发现了赶快摘回家春天既有看不完的花红柳绿美景,也有摘不完的野果,还有采不尽的蘑菇,一到春季,植物都在拼命发芽生长,动物也在拼命繁殖后代,各种各样的菌类也偷偷地从草丛中冒出来,长成美味的蘑菇,野生蘑菇可以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人间野食。
农村到了春季,人人都在忙,大人忙着准备种早稻谷,小孩忙着采集野果,油茶树长出的茶苞,野生覆盆子,牛 *** ,除了这些,清明节一过,还有多种味道鲜美的野蘑菇等着我们,松树菇,牛屎菇,鸡肉菇,猴头菇,榛蘑等。
如果略懂一些蘑菇采摘的知识,那么春夏季节去农村或郊外踏青游玩的时候,不仅可以采摘那些吃不完的各种野果,还可以随手采摘一些能吃的蘑菇,品尝一下春天馈赠给人类的人间美食,相信到时一定赞不绝口。
野蘑菇有的只需要等到4、5月份就可以采摘,有的需要等到9、10月盛夏季节才可以采摘,而一种名叫青头菇的野生蘑菇要等8至9月份才可以采摘,不过它通常躲在深深的松树林下,被松针覆盖,要想找到它着实得下一番功夫,若发现了赶快摘回家。
青头菇又名青头菌,是一种喜欢生长在松树林或针叶林下的菌类植物,每到夏秋季节,开始大量生长,并且成双成对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如果找到一朵,那么另一朵一定在不远处,如果找到三朵,那么第4朵也就不远了。
青头菇,顾名思义,是一种戴着青绿色“帽子”的野蘑菇,有人将青头菇形容成是“青玉”,青头菇常常躲在松针丛中,成年后,蘑菇头表皮往往长出斑状龟裂,老后,边缘部分会长出条纹,撕开外表,就会露出雪白菌肉,纹理细密,这也是为什么青头菇十分美味的原因。
青头菇是一种非常很难发现的野生蘑菇,它的颜色与大自然的绿色非常接近,长在看不见的土壤中,上面又掉落了一层厚厚的松针,完全覆盖了起来,大家在寻找的时候,小心将它踩成碎片。
青头菇在我国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跟大多数菌类一样,青头菇喜欢雨水充沛,气候温和的地区,所以对南方地区情有独钟,不过北方也有,湖北、湖南、江西、云南、重庆、广西、福建、广东、贵州、四川、河南都有发现。
青头菇不光好吃,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丰富的蛋白质、植物纤维、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2、尼克酸等,老人和小孩都适宜食用,尤其是那些肝火旺盛、用眼过度、患有轻微忧郁症的人群,具有恢复作用。
科学研究发现,野生青头菌含氨基酸总量为1.39%,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0.58%,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为41.8%。总之,野生青头菇是一种含优质蛋白质和各种矿物元素的野生菌,有机会一定要多吃,对身体大有裨益,若发现了赶快摘回家。
当然,野生蘑菇不能乱吃,确定了能吃才可以食用,要不然有可能会出现中毒现象,因为一些野生蘑菇中含有剧毒,小时候多次听大人讲过,某人家采摘很多不知名的红色蘑菇,吃起来味道鲜美,结果一餐饭却搞得全家人中毒了。
一种被称为青褶伞的毒蘑菇,是我国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益生菌,看起来颜色鲜艳,可口而又美味,但实际上有毒,截至到2021年1月,青褶伞在我国安徽、重庆、广东、湖北、湖南等地至少造成122起中毒事件,254人中毒,所以野生蘑菇不能乱吃。有趣有料的科学内容请关注唯一的微信公众号:有趣探索
雨后的树桩下,阴暗的树林里,到处都是鸡肉菌 男子为一尝美味险丧命,事后仍回味无穷,毒蘑菇真的这么好吃吗?你知道吃货的更高境界是什么吗?那就是命都可以不要!广西一男子将“死亡帽”煲汤,喝了个精光,之后抢救了三天,事后还在回忆“死亡帽”的美味!
“死亡帽”是啥?这可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
你看着它外表人畜无害,毒性却无可救药,不小心误食它,相当于一只脚直接踏进了鬼门关,杀人于无形!
事情是这样的:
18年,广西贺州的一名男子闲来无事到楼顶查看自家的百香果树,于是看到了长在角落里的蘑菇,一直听闻野蘑菇很美味,他自认为自家院子长的这种蘑菇是无毒的,就将其采摘了下来。
为了一尝其美味,男子没有多等,当时就将蘑菇煲了汤,喝了个精光。
结果可想而知,两个小时后,他便出现了呕吐、腹泻的症状,被紧急送往就医。
之后又出现了无尿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在晚上8点的时候,甚至出现了顽固性的休克。
家中还有少许剩余的蘑菇,医生在看到这些蘑菇时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居然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死亡帽”,30毫克就可以致命。
男子被转入ICU抢救了三天,保住了一命,事后他称:“基本上都喝完了,很甜,比鸡肉菌那些煲的汤还好喝”!
而误食死亡帽的可不仅仅他一个,也不只局限于我国。
2006年,一个三口的波兰家庭因食用死亡帽中毒后,一名逝世,两名幸存者则需要肝脏移植。
2014年,美国加州的唐娜.戴维斯在树林里采蘑菇,因为死亡帽的欺骗外形,她误认为其是可食用的草菇,幸好送医及时,与死神擦肩而过。
同年,也是美国加州,出现了两例“死亡帽”的致死事件。
据不详细统计,在人类因为蘑菇中毒而死亡的案例中,有一大半是因为食用死亡帽造成的。
甚至有传说,罗马的皇帝克劳狄乌斯也是死于死亡帽之手!
“死亡帽”
死亡帽又被称为毒鹅膏、死冒蕈、鬼笔鹅膏等,是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一种真菌。
它含有鬼笔毒素与鹅膏蕈碱两种毒物,仅仅30毫克便足以致人以死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
死亡帽为一种剧毒的担子类真菌,在全球的范围内,这种看似无辜的真菌可是多数与蘑菇有关的死亡事件的罪魁祸首。
有权威人士建议要避免接触毒鹅膏。
此外,毒鹅膏的毒性不能通过煮、冷冻或风干的 *** 来减低。
死亡帽中毒的表现:
事实上,死亡帽的毒性发作并不是在食用后立刻就出现的,一般都是在食用8~12小时后才出现,换句话说,你能够有8~12小时的充足时间来写遗嘱!
其毒性发作时,最早会出现呕吐、腹痛的现象,进而使血压断崖式的下降,浑身抽搐,脸色狰狞,毒素随后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并集中攻击肝脏和肾脏,从而让人陷入昏迷,肝肾功能也逐渐衰竭,从而不知不觉中“见了上帝”!
刚开始仅出现在欧洲的死亡帽,怎么就肆虐全球了?
死亡帽最初仅出现于欧洲,如今却在世界范围内肆虐,它是怎么“杀遍”全球的?
这可就要说到它的传播方式。
死亡帽的传播方式与其他蘑菇一样,直接将数十万的孢子射向空中,然后随风飘散附着在大树的树根上,再慢慢地长出真菌细丝,从而建立牢不可破的菌根关系,短时间内生长成型。
之后你也想到了,这些跟死亡帽有着菌根关系的树木,有些漂洋过海被移植到了他国。1930年,死亡帽就这样从欧洲混进了北美地区。
最后逐渐分布到了全球各地,而我国的南方地区也成为了它的“大本营”!
毒蘑菇真的这么美味吗?
在蘑菇界,外生菌根菌几乎就是美味蘑菇的代名词。
因此“毒蘑菇多数美味”这个命题是成立的,这不仅来自于食用毒蘑菇的人的亲身体验,还是研究机构研究得来的结果。
像什么大门顶顶的毒蝇伞、致幻牛肝菌等等,味道都很鲜美。
有日本研究机构曾水煮油炸毒蝇伞,称其可以降低毒素,然后去品尝这种鲜美的毒蘑菇。
而牛肝菌也叫“见手青”,是云南最著名的毒蘑菇,具有致幻性,但它分辨起来非常简单,就像名字说的一样,用手一捏就会变青。
既然如此好分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云南人吃了见手青而中毒呢?
这不得不说,见手青真的太好吃了,美味程度不亚于鸡枞。再说,吃见手青也未必会中毒,只要将其彻底煮熟了就没事。
因此云南人疯狂追捧见手青,每年都要吃掉一个天文数字,把这种毒蘑菇的价格更是给捧到了本地每公斤75~120元,外地更是高达每斤100元!
但可不要因为云南人吃见手青,到了云南你就疯狂地吃它。
毕竟每个人对毒蘑菇的耐受性不同,服用的频率越高,抵抗力就越强。同一锅毒蘑菇,云南人吃了没事,不代表外地人吃了没事。
四川人喜欢对你说这个菜不辣,
云南人喜欢对你说这个菌子没毒,
或许他们并没有骗你,但你更好不要信。
至于死亡帽到底好不好吃?这我可不知道,我也不想不敢去知道啊!
写在最后
野蘑菇虽然美味,但也不可轻易尝试。我们要分辨其“是非”,千万不要误采误食毒蘑菇!
野外采蘑菇,更好能有经验丰富的人员的陪同,获取野生菌的同时,还能学习相关的知识!
白蚁培育出来的2种稀有菌类,很多人只知道鸡枞菌,若遇到是福气导读:白蚁培育出来的2种稀有菌类,很多人只知道鸡枞菌,若遇到是福气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群岭和山冈……”
这是我国妇孺皆知的一首儿歌了,而现在又到了采蘑菇的季节了,你的家乡还有蘑菇可采吗?
蘑菇是大自然馈赠的美食,它不光是非常的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尤其是一些比较稀有的蘑菇,更是让无数人为之痴迷。
其实我国的蘑菇种类众多,有些生长在树下,有些生长在树上,还有些则是藏在地下。而这些野生的蘑菇中,有些更是要依靠其他的动物来培育,比如让农民讨厌的白蚁,野生培育蘑菇的高手。
有两种野生菌就是靠白蚁培育出来的,估计有些人已经猜到了鸡枞菌,其实还有一种比它更珍贵的,它被称之为菌界的“大熊猫”,大家如果在野外遇到了是福气,可不要错过了。
之一种:鸡枞菌
说起白蚁培育出来的野生菌子,估计很多南方人都比较熟悉的就是鸡枞菌了,这可是自古以来就很受欢迎的菌中珍品了。
鸡枞菌也叫伞把菇、鸡肉丝菇、鸡肉菌、鸡脚蘑菇、白蚁菌、荔枝菌、鸡油菌和鸡性菇等,因为这种野生的蘑菇长得很像鸡腿,而吃起来也有鸡肉的香味,所以而得名。
众所周知,鸡枞菌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的野生菌,而且它的生长环境还很特殊,必须是生长在白蚁窝附近,因为它是和白蚁共生的一种菌类。换句话说,它就是靠白蚁培育出来的一种野生菌。
白蚁的巢穴对于白蚁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它也是鸡枞菌共生的理想生态环境。白蚁的巢穴中聚集了无数的生物群体,它们在建巢穴的时候就为鸡枞菌传播了菌种,从而能繁殖出鸡枞菌。
而鸡枞菌在生长过程中又为白蚁提供了各种营养和抗病物质。同时鸡枞菌在生长过程中,又需要从白蚁巢菌圃及周围环境获得营养源,所以这两种是一个共生的关系。
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因为白蚁的分布较多,所以野生的鸡枞菌也比较多。而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采挖鸡枞菌是要掌握 *** 的。
一般都是在早上出发,而且采挖鸡枞菌的时候,是不能大声喧哗,同时要小心翼翼地采摘,千万不要破坏了鸡枞菌下面的白蚁巢穴。
这样的话,今年采挖了,到了明年还能继续采挖。只要这个白蚁的巢穴没有破坏,它们没有搬走,以后年年都有鸡枞菌采摘。
可一旦破坏了百元的巢穴,它们就会搬走,这样明年就采不到鸡枞菌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些有经验的人一天就能采摘数十斤的鸡枞菌。
因为运气好,发现一个大的白蚁窝,在旁边就可以找到一大窝的鸡枞菌,数量多的一次就能采摘上百株鸡枞菌。
目前鸡枞菌在市场上都能卖到上百元一斤,并且还是供不应求。试想一下,一天采挖十来斤,那么一天的收入上千元。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些农民一年卖鸡枞菌就能上万元。
这是因为鸡枞菌不光是好吃,还美味有营养。同时它还目前基本是靠野生采挖,就是由于人工培育鸡枞菌技术还没有取得大的突破。马上就要进入6月份了,又到了鸡枞菌上市期了。如果你家乡有,记得去山里转转哦。
第二种:黑柄炭角菌
这同样是一种靠白蚁培育出来的珍贵野生菌,只是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它。有些人见过它,也挖到过,却因为不认识而把它随手丢弃了,实在是可惜。
黑柄炭角菌在民间还有另外一个更霸气的名字,它叫乌灵参,有些地方也叫它雷震子,或者是鸡茯苓、吊金钟,其中云南地区一般称它为“鸡枞蛋”。
乌灵参和鸡枞菌不同,它是藏在白蚁的巢穴里面的。在地下的部分像极了一个烧糊了的土豆,而地上会有细长的如同鹿角一样的菌柄。所以这种野生菌要比鸡枞菌更为难寻找,并且比它更为稀有。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鸡枞菌一般都是废弃的白蚁窝里面才有的。这是因为乌灵参是属于腐生菌,它们主要是依靠吸收废弃蚁穴中的有机物,再进行分解形成鸡枞蛋。
往往是白蚁窝被废弃了以后,菌种掉落在这里了,然后它们当中的菌丝体会发生集结,从而形成菌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乌灵参。
不过鸡枞菌是美味的野生菌,而乌灵参却是不能当蘑菇来食用的,它的主要价值体现在药用方面。
在古代很多的医学书籍都有对乌灵参的记载,其中在《灌县志》中就对乌灵参的特征和药用价值有详细的记载,指出了它有健脑、安神益气的作用,同时兼具了虫草和人参的作用,是一种十分稀少且名贵的中药材。
而且现代医学也证实了,乌灵参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除了有17种氨基酸以外,还有大量的蛋白质、谷氨酸、赖氨酸,以及钙、镁、铁、锌等许多的矿物元素。正是因为这些营养成分的存在,才对于多种疾病都有效果。
但是由于乌灵参对生长的环境要求极其苛刻,又是生长在白蚁的巢穴里面,非常难以发现,又无法实现人工种植,目前基本都是靠野生为主。能不能发现它,就真的是靠运气,所以它的价值非常高,也被一些专业人士称之为菌界“大熊猫”。
目前在市面上乌灵参的价格也是从几百到几万元一斤不等,这是因为乌灵参也是按照等级售卖的,不同等级的乌灵参品质不同,价格自然也就有区别了。优质的都已经比黄金还贵,要卖到上万元一斤,但却极其罕见。
结束语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大家也都知道了吧,靠白蚁培育出来的珍贵野生菌,除了鸡枞菌以外,还有一种比它更珍贵,它就是和白蚁相生相伴的菌界“大熊猫”—乌灵参。
这两种野生菌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遇到了就是福气。希望大家记住它们的特性,免得到时候遇到了也错过了,那就太可惜了。
各位朋友,你们认识这两种野生菌吗?欢迎留言!
鸡枞菌,唯有白蚁才能“种出”,云南人心中排在“钱”前的山珍近日,据央视财经报道,昆明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已有鸡枞菌及其它野生菌上市,但由于云南多地缺乏有效降水,影响了野生菌的生长,目前上市的野生菌相较于往年同期在品种和供应量均较少。
由于供应量较少,近期鸡枞菌的价格颇高,据市场商户介绍鸡枞菌菌伞没开的售价高达1800元——2000元/公斤,菌伞开了的也卖到700元——800元/公斤。
1000元一斤的价格,如果你没吃过、不了解鸡枞菌,定是很难理解。
不过只要吃了,我想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再没有人能拒绝鸡枞菌的美味吧!
另外在我看来当前鸡枞菌供应量较少,季节、气候因素也不一定是主要原因,估摸着有不少一部分被上山捡菌子的云南朋友自己吃了。
早前就看过一个报道,2022年鸡枞菌上市量较大时,普洱镇沅县坊村村民捡到一株巨型鸡枞,本来打算卖个高价(至少值1000元以上),结果没忍住自己吃了。
也确实,毕竟对于痴迷菌子的云南朋友来说,钱啥时候都能挣,这么大的鸡枞菌可不常见,咋能因为钱让别人享了这份美味。
云南好吃的野生菌有很多,我这个外地人尤爱鸡枞,味甚美,且完全不用担心“见小人”。
好东西,就该被更多的人了解,今天来聊一聊鸡枞菌。
白蚁“种出”的食用菌
鸡枞菌是一个俗称、统称,在我国还有鸡肉菇、鸡肉菌、荔枝菌、白蚁菌、蚁枞等诸多别称,指得是伞菌纲离褶伞科蚁巢伞属多种真菌。
鸡枞菌在全球范围内分布比较广泛,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云南、贵州、广东、广西资源较为丰富。
目前全球已知的鸡枞菌有70余种,我国分布有34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全部可以食用。
鸡枞菌和普通食用菌更大的区别在于它是由白蚁“种出”。
白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分类学家根据白蚁肠道内有无原生动物将白蚁分为低等白蚁(有)和高等白蚁(无)。
能“种出”鸡枞菌的是高等白蚁,由于高等白蚁缺少原生动物的帮助,为消化植物纤维素,一些高等白蚁进化出了结构复杂的肠道,另一些高等白蚁(大白蚁亚科)能够在蚁巢内建立菌圃培育真菌协助它们消化植物纤维素,我们称其为培菌白蚁。
这些培菌白蚁培育的真菌就是鸡枞菌,培菌白蚁和鸡枞菌是一种共生关系,白蚁为鸡枞菌提供生长所以的环境和养分,鸡枞菌在蚁巢内形成的球状菌丝是白蚁的食物(培菌白蚁和鸡枞菌之间的共生关系相当复杂有趣,本文就不扩展聊了)。
在自然界中白蚁和鸡枞菌相互脱离后均不能生存,所以我们在捡鸡枞菌时如果向下挖,一定能发现蚁巢,不过不建议大家这样做。
因为从5月份开始,一个蚁巢一般可以出4——7次鸡枞菌,而一旦蚁巢被破坏,培菌白蚁被惊动,可能以后就不会再出鸡枞菌了。
味鲜美、用途广、至今难以规模化人工培育
鸡枞菌从古代起便是难得的珍馐,近年来,因季节、品种、品质的不同,价格基本再100元——1000元/斤。
售价如此之高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本身优良的基础品质;其二是至今难以规模化人工培育。
鸡枞的口感味道,难以用文字诠释清楚,唯有亲自尝试后才知其美,就我个人而言,吃一次还想第二次。
它不仅受我国食客喜爱,在欧洲鸡枞被称为“上帝的食品”,在日本被誉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
除了鲜美的味道外,鸡枞菌营养丰富,所含酚类、多糖类物质具有诸多功效,研究表明这些物质能起到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降血脂、镇痛等诸多功效,开发实用后大有可为。
黑鸡枞菌
鸡枞菌至今难以规模化人工培育的主要原因是它与培菌白蚁复杂的共生关系。
事实上几十年前,科研人员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人工培育鸡枞菌了,虽然相关科学研究较多但人工培育鸡枞菌的方向目前只有两个。
其一是以腐生菌的栽培模式培育;其二是以扩繁鸡枞菌培菌白蚁及蚁巢的模式培育。
两种 *** 确实也培育出了鸡枞菌,但是到目前为止,远远达不到商品化的程度,要么成本高、要么品质差。
估计在完全搞清楚鸡枞菌和培菌白蚁复杂共生关系前,要吃鸡枞只有野生,鸡枞菌的价格很难被“打下来”。
卵孢小奥德蘑
叫你一声“鸡枞菌”你敢答应吗?
相信很多朋友对鸡枞菌不能被人工培育持怀疑态度,这主要是因为市场上有规模化上市的黑皮鸡枞菌。
事实上黑皮鸡枞菌只是一个商品名,该真菌真正的名称为卵孢小奥德蘑也称甘蓝色膜褶菌,早在2006年就能人工栽培了。
虽然卵孢小奥德蘑也有长长的菌柄,但与真正的野生黑(青)鸡枞在形态上相聚甚远,只要两者皆见一眼便能区分,商家以卵孢小奥德蘑冒充黑皮鸡枞,只不过是欺负大家没见过真正野生黑(青)鸡枞罢了。
说实话,卵孢小奥德蘑的味道虽然比不了鸡枞菌但也属实不错,本本分分做小奥德蘑就好,攀高枝的行为反而让人生厌。
油鸡枞
另外除了卵孢小奥德蘑外,小奥德蘑属的其它真菌也常被用来“忽悠”外地人,比如被称作水鸡枞的长根奥德蘑,以及被称作草鸡枞的鳞柄小奥德蘑等等。
当然这两种野生真菌的味道也不错,若是平价购买算不得忽悠,但若是以真鸡枞的价格买到那属实是上当受骗了。
往后,云南菌子会陆续上市,据说已经有云南的朋友收到提醒短信了,作为过来人,我建议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云南。
不为别的,就那一口正宗的鸡枞菌也绝不虚此行,但提醒一下,别自己去采,云南人自己都认不全,别说外地人了。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喜欢有关三农,农业、农民、农村、植物科普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头条号@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搬运!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野生菌种类大科普之谷熟菌谷熟菌又名松乳菇,为红菇科乳菇属的一种野生美味食用菌。它生长在松树林,冬瓜树等阔叶林地上,尤以初秋稻谷成熟之时最多,故称谷熟菌。
谷熟菌口感浓郁,食味鲜美,营养丰富。其质脆嫩,味美可口。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清肺胃、去内热的作用,是名贵的食药用菌之一。
猛然一看会觉得谷熟菌跟铜绿菌很像,小编一度认为谷熟菌就是铜绿菌,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谷熟菌和铜绿菌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谷熟菌的菌盖等这个菌子都是同一个颜色(因为各个地方的生长环境不一样,湿度、每天的日照时间不同,谷熟菌的颜色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铜绿菌的菌盖菌柄以及菌褶上会有些许绿色;谷熟菌的菌柄要比铜绿菌的长一些;谷熟菌的菌褶向内卷曲度不是特别大,铜绿菌菌褶会比谷熟菌卷曲得多一些,谷熟菌菌盖表面有一点褶皱,铜绿菌菌盖的表面是光滑的。
谷熟菌的营养功效:
谷顺菌的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质地脆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还有丰富的抗癌活性物质,是一种名贵的食用用菌之一。经常食用此菌,可以有效的增强身体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还具有清肺胃、去内热的功效。是一种理想滋补保健食用菌类。
谷熟菌的食用 *** :
谷熟菌的香味芳香,滋味甜美,食用 *** 有很多,不同的做法的最后结果都是非常的好吃,比如可以烧、炒、炖、蒸、馏、拌、扒烩、煮汤均宜。谷熟菌炖汤的话,一般是和鸡肉、骨头、甲鱼等一起搭配。如果你不喜欢那么腻人的肉类,那么也可以单独的用谷熟菌来做汤,直接加水,加葱加盐加油调味即可,味道也是异常的鲜美的,食用具有清肺胃、去内热、提神醒脑的功效。
云南人心目中的好吃野生菌排行,我更爱吃第二种,你呢?夏天的云南是菌子生长的季节,也是我们云南人大饱口福的季节,在云南不吃野生菌的夏天不是完整的,即使我们知道吃野生菌有中毒的风险,但是云南人为了尝鲜,还是要冒着中毒的风险去尝试,如果你夏天来云南游玩一定要尝一尝菌子才不虚此行。
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人,认识可食用野生菌是必备技能,云南有句老话吃菌要“三熟”:对菌子种类要熟,菌子要炒熟,去医院的路要熟。
吃菌子是有讲究的不能乱吃,同样捡菌子也是有讲究的,这份常见食用野生菌“图谱”请收下呦~掌握好了可以亲自上山打野呢,即使打不了野,也可以随便找个菜市场练练手呢!
1、牛肝菌
牛肝菌是野生而可以食用的菇菌类,其中除少数品种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种均可食用。
牛肝菌最经典的烹饪 *** ,是放大蒜和辣辣的本地小米辣高温爆炒,口感脆嫩爽滑,非常的下饭。
但是吃牛肝菌一定要煮熟,因为牛肝菌都是带点点微毒的,吃了不熟的牛肝菌容易看见小人儿……
2、鸡枞菌
鸡枞菌是四大名菌之一,在食用野生菌中为珍品。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非常清甜爽口的,为菌中之冠,烹饪小白都可以轻松拿捏。鸡枞菌是一种无毒的野生菌,可以放心食用。
3、青头菌
青头菌是云南最常见的一种野生菌之一,本身具有与青草一般的保护色,表面有一片青褐色鳞片,不容易发现。但是在林子中经常是成片生长,只要发现一朵,你仔细寻找,再旁边肯定许多它的同伴,发现一片基本就够一餐了。
青头菌也是整株都无毒的可食用野生菌,烹饪 *** 也是非常简单,烧、炒、炖、蒸、熘、拌、烩……想怎么吃就怎么做,而且很百搭,和其他什么鸡肉、猪肉一起烹饪都是很提鲜味的,口感清脆鲜甜,入口很细嫩,香味很悠长,有浓郁大自然清香气息。
4、鸡油菌
鸡油菌也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名菌之一,全身均为鲜艳的橘黄色,呈喇叭花形状,也是无毒野生菌。鸡油菌在烹制时菇体很吸油,吃的时候一口咬下去,和了蘑菇液汁的油水被挤压流出来,如鸡油一般, 故此得名,闻起来有明显的杏香味。鸡油菌的烹饪 *** 主要是煲鸡汤或者作为配菜炒肉,吃起来口感鲜甜有浓郁的肉香味。
5、奶浆菌
奶浆菌更大的特点就是,它身体的任何部位破损后,都会流出像牛奶一样颜色的乳白色液体,所以得名奶浆菌。一般常用的烹饪 *** 是炒、炸、炝、炖、拌、煸、爆等皆可,口感比青头菌更脆,菌香也比青头菌更浓,咀嚼时略有可口舒适的辣味,食之难以忘怀。
6、干巴菌
干巴菌是云南名贵野生菌之一,一年生丛生珊瑚状,分枝,叶片扇形新鲜时青格制夏秋季养生于松林中地下,肉质干脆,具酷似腌牛肉干的浓郁香味,故此称干巴菌。尚未实现人工养殖,市面上销售的干巴菌均为野生资源,所以价格有点偏贵。
干巴菌最简单最经典的烹饪 *** ,只需锅中放入适量食用油,油温七成热,倒入清洗干净的干巴菌,再倒入提前准备好的青辣椒一起翻炒,大概五分钟即可。最后放入一勺盐,简单调下味。炒熟之后闻起来似一股牛肉的香味,回味无穷,但是有轻微的苦味。
7、红菇
红菇的颜色非常鲜艳,菌帽通红,所以称红菇。红菇一般群集而生,山中蛇虫常有毒涎染菇上,为免中毒,鲜菇煮食时应同时置以米粒,倘米粒呈蓝色,则菇有毒,弃之勿食,但可烘干的红菇无毒。红菇通常制成干品保存,晒干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不仅久不变质还会放出阵阵芳香,使人心旷神怡。干红菇通常与鸡、鸭等各种肉类同烹味道更佳,味道醇厚鲜美,清香爽口,汤色清红。
8、乌纵菌
乌纵菌是一种比较名贵的野生食用菌,我们本地通俗叫法铜绿菌,因为菌株成熟后,有的地方跟铜绿的颜色非常相似。味道柔和,口感较脆,香味浓郁,在烹饪时很远都可以闻到香味,是这种菇的特点。因为它肉质地细嫩,口味细嫩味道特别好,因此平常喜欢吃的人也许多。
9、珊瑚菌
珊瑚菌顾名思义,因为它们长得特别像海里的珊瑚,近看非常漂亮。我们这里通常把珊瑚菌称为“扫把菌”,也是因为它们长得也像我们平时扫地的扫把。
珊瑚菌是我从小特别爱吃的一种菌,珊瑚菌口感香脆,可以与各种荤素食品原料相搭配。既可炒、烩、爆、炸、熘,也可煮、拌、烧、煨、蒸、瓤、炖等。但是烹饪的时候先要焯水,因为珊瑚菌带一点酸味,焯一遍水可去除。
10、喇叭菌
喇叭菌因为长得极其像喇叭而得名,色泽鲜明,糟香,葱香,菌香结合,非常诱人,带有柠檬和番茄的果酸味和清香味,滋味鲜咸微甜,层次丰富。喇叭菌菌肉稍干,柔中有脆,味美可口。吃法多以炒、煎、炸、煮、火锅等为主。
你还认识哪些可食用的野生菌呢?你更爱吃哪种菌子呢?有哪些菌子好吃的隐藏吃法?记得留言告诉我哟,有机会我们一起去山里捡野生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