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要把血糖控制好之外,还要注意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要科学的防治,了解糖尿病并发症到来的危险信号。
糖尿病并发症到来时有哪些危险信号?
1、看东西模糊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是发病率比较高的糖尿病并发症。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眼底微血管病变,会引起很多眼部疾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等。这些眼部疾病都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视力,会造成视力下降,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是有可能导致失明的。如果发现自己看东西看不清楚了,要去医院眼科检查一下。
2、手脚麻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一组以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肢体麻木,对温度和疼痛变得不敏感,还会出现一些异样的感觉,比方说烧灼的感觉、蚂蚁在皮肤表面行走的感觉、脚踩棉花的感觉等。
3、蛋白尿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关注一下自己的小便情况,如果发现自己的小便发黄,并且出现泡沫,就要引起万分的警惕,这很有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到来时的信号。糖尿病肾病是发病率比较高的糖尿病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不能把病情控制住,任由其自由发展,就有可能发展成尿毒症。
4、胸痛、胸闷、恶心、心悸
糖尿病患者还有一种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是糖尿病心血管病,包括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自主神经病变三个方面。尤其是冠心病需要特别的预防,这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非常危险的,死亡风险特别的高。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心血管的健康,科学饮食、坚持运动,调整作息,不要做那些会影响心血管健康的事。
5、脚部皮肤出现溃烂
还有一种糖尿病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噩梦一般的存在,那就是糖尿病足。这是一种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由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等引起的。糖尿病患者要警惕脚部出现的伤口,出现的溃烂、感染等问题。有这方面的问题不要耽误,要尽快去医院让医生处理。如果错过了更佳治疗时机,是有可能会截肢的,甚至会因此失去生命。
糖尿病并发症的种类有很多,如果对此不了解、不重视,是很难发现的。糖尿病并发症不仅会让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冲击,甚至会让糖尿病患者付出生命的代价。面对糖尿病并发症不要大意,先认真学习,了解各类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和预防 *** ,这样才能尽更大努力避免让糖尿病并发症找上门来。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糖尿病总是“悄悄”地来?人患上糖尿病后,这4种“感觉”很明显糖尿病所引起的并发症可直接威胁生命,尤其是酮症酸中毒和昏迷、心脑血管意外等。大部分患者偶然间做体检时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所以就猜测糖尿病静悄悄的来,其实不然。糖尿病早期会有明显症状,只不过症状并不是很典型而被人们忽略。
糖尿病早期有哪些表现?
1、皮肤发生变化
首先持续性高血糖会使得皮肤颜色发生改变,呈现潮红或灰褐色,因为血糖持续升高可影响血液循环;另外皮肤可出现顽固性瘙痒,这是因为持续高血糖可 *** 皮肤末梢和粘膜。若发现皮肤上没有皮疹或红斑等症状,却出现顽固性瘙痒,特别是私处和 *** 周围,应及早去医院检测血糖。
2、四肢麻木
正常情况下,全身血管和神经能得到足够血液滋养,四肢末端并不会出现缺血和缺氧的情况,四肢活动也自如。但血糖水平升高时会阻碍血液循环,造成肢体缺血缺氧,易出现肢体麻木,就如同一些小蚂蚁在肢体爬行一般。
3、口渴
只要补充足够水分,就不会出现口干舌燥的情况。但持续高血糖却会 *** 口腔黏膜,减少唾液分泌,使得口腔有干燥感,向中枢神经发出需补充水分的信号。总出现口干舌燥,喝水量多且夜尿多,应高度怀疑血糖过高。
4、体重下降
首先饮食和运动量没有发生改变,但体重却不明原因下降,或是糖尿病来临。由于体内糖分无法被肌肉充分利用,部分糖分跟随尿液排泄,使得体内缺乏能量,进而造成食欲亢进。另外,由于葡萄糖无法正常被身体所利用,会通过消耗体内储存的蛋白质和糖原以及脂肪来提供能量,从而引起体重下降。
确诊糖尿病需做哪些检查?
1、尿糖
当血糖浓度超出肾糖阈时就会使得尿糖呈现阳性。不过糖阈值升高时,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有可能会呈现阴性,所以尿糖并不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
2、血糖
若患者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再加上血糖检测异常,就能诊断为糖尿病,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没有任何症状的患者,只要监测两次血糖异常就能诊断为糖尿病;可疑患者不妨做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
3、糖基化血红蛋白
糖基化血红蛋白能判断血糖控制状态,这对糖尿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指标,可反映取血前两个月的血糖均值。
4、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能反映取血前1~3个星期的血糖水平均值,这也是糖尿病患者最有价值的指标。
温馨提示
由此可见,糖尿病并不是静悄悄的来临,一旦出现以上症状还需进一步去医院做血糖检查。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控制高脂肪、高糖分和高盐分食物,少吃或不 *** 制食物。多参加体育锻炼来维持正常体重,严格控制每天总热量摄入,不能超过500大卡。必要时需听从医生建议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糖尿病人手麻脚麻,是怎么回事?不能忽略这5种疾病持续性高血糖会给身体带来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肾病等。一旦患者有四肢麻木和疼痛感,说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也有可能是严重疾病的症状,需引起重视,之一时间就医。
糖尿病患者手麻脚麻是怎么回事?
1、糖尿病合并脊椎疾病
当糖尿病患者合并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时,可压迫脊髓神经,导致患者手脚发麻,有时会沿着神经根出现放射性疼痛,活动受到限制。若有明显的脊髓压迫症状,应去医院做颈椎x光片或ct检查,通过检查能看到脊髓受压位置以及程度,然后通过牵引物理治疗法,配合治疗骨质增生和神经营养的药物。若有严重压迫症状且用药后没有任何效果,需微创手术治疗。
2、糖尿病合并脑卒中
糖尿病患者持续性血糖升高,再加上高血脂、高血压以及血液粘稠等,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变得狭窄,从而导致脑出血和脑梗。大脑神经会因为受到压力或缺血而出现手脚麻木,常常伴有肢体瘫痪、活动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下需警惕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应去医院做神经内科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看看是否放置血管支架,及时清除血块,保护神经功能。
3、糖尿病合并神经炎
糖尿病病人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易受到感染。某些病毒有嗜神经性,易引起病毒性神经炎,只要脊髓和脑部受到感染,将带来不可预想的后果,患者可出现四肢麻木无力以及肌肉萎缩。患者心肌和呼吸机麻痹时,可使得呼吸和心跳停止,从而丢失生命。出现此问题时应去医院做脑脊液检查和脑脊液细菌病毒培养,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抗细菌和抗病毒感染。必要时需用呼吸机,避免心跳呼吸骤停。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持续性高血糖易使得四肢末梢感觉神经受到损伤,患者可出现四肢麻木,就如同戴手套穿袜子一般。患者应去医院做血糖和肌电图检查,若诊断是周围神经病变,需积极调整血糖。
5、糖尿病合并电解质紊乱
糖尿病患者出现感冒、腹泻、中暑或用利尿剂药物时会使得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从而降低血液中钠钾钙和镁含量,引起四肢麻木。电解质紊乱时会使得心脏跳动骤停和休克,从而危及生命。患者需根据病情做动脉血液酸碱度和电解质检查,纠正电解质紊乱和休克问题,避免心跳骤停。
温馨提示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手脚发麻时需之一时间就医,万万不能拖延,以免让病情越来越严重。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不能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正确面对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每天总热量摄入,避免吃油腻和高糖分食物,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及体重。
感染新冠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多久能康复?参考资料:
1、《糖尿病患者别把手麻、脚麻不当回事,这是5种疾病的预警信号》,糖尿病之友, 2018-05-21
2、《得了糖尿病,为什么经常手脚麻木?给你提供3个新思路》,39小心肝, 2019-05-04
出现发烧等症状是感染新冠病毒了吗?感染新冠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
针对本轮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特点和个人防护要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对热点问题做了进一步解读。
1、感染新冠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从中医来看,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呈现风热加湿加毒的中医学的病证特征。
之一个症状是发烧,感染者可以高烧到40摄氏度,可以低烧至37摄氏度左右。这个热程大概是两天左右,它可以自然退烧。若采取干预手段的话,可能会好得更快一点。
第二个症状是咽喉疼痛、咽干。
第三个表现为特别乏力。乏力的同时,有些人会在发烧前或者发烧过程中,出现全身酸痛,表现为乏力的骨节酸痛、困痛的感觉。
随着三到五天的变化,前面症状逐渐下降消失,患者开始咳嗽或者声音嘶哑。只要一开始咳嗽,或者轻微的咳嗽加重了,基本上就进入到了快好的状态了。
2、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该如何处理?
北京大学之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建议,对新冠患者要实行分层救治,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高风险人群。
当出现发热、咳嗽这一表现,首先可以对症处理,同时建议进行抗原自测。如果阳性上传报备,同时密切监测自己的症状。出现发热,可以服用一些解热镇痛药、感冒药等,同时要密切监测自己的各种表现,包括测体温,看有没有呼吸困难、气短这些表现。特别是有基础病患者,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加重,一定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3、要不要囤药?怎么选择药物?
刘清泉表示,大多数居民家中都会有些常备治疗感冒、发热的药物,现在大家没有必要再去抢购药品。一旦有密接行为,如与感染者同时吃饭,同办公室工作,可以在家里吃一些治疗风热感冒的中成药,达到疏风、清热、解表、化湿的作用。如果咽喉疼痛,可以服用一些利咽止痛的药物,一般都可以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王贵强提醒,不要滥用药物,尤其不能随便用抗生素,抗生素本身容易出现继发的菌群失调。也不要多种药混在一起吃,因为各种药物也有副作用的风险,相互作用也可能增加一些药物不良反应。
4、哪些人群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
王贵强表示,几类重症高风险人群一定要保护好,避免短时间大量的感染。
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老年人;有基础病,尤其各种严重基础病的人群;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
对重症高风险人群,还要强调去接种新冠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
5、一般来说,新冠感染后多久康复?
王贵强介绍,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后患者症状跟一般感冒很类似,往往出现发烧、疲乏无力等,大部分三到五天痊愈,个别可能一周或者十天左右。(记者袁滨 黄政龙)
来源: 央视新闻
糖尿病是“拖”出来的?身上出现“1麻3多1少”,更好查下血糖都说人体是个复杂组织,正常情况下,人体自带“调节机制”来维持身体内物质的平衡。
当身体的某种物质过多或多少,人体会发出相应反应告知大脑,予以警示。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得以满足时,“富贵病”开始层出不穷。
糖友,为何如今越来越多?
也正是因为如此,因为血糖升高而带来身体不适的人越来越多。
根据数据统计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有将近1.14亿人,占据了全球糖尿病患者的1/4。
最令人堪忧的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并不高,有将近46.5%的糖尿病并未被确诊!
糖尿病可怕之处不单单是持续升高的血糖,而是由高血糖造成的器官损伤,其并发症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包括了肾脏、心脑血管、眼睛等。
在严重情况下,糖尿病肾病最终还会发展为尿毒症,患者甚至会因此死亡!糖尿病高发率足以让每个人都对此提高警惕心理。
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糖尿病较为典型的症状就是“3多1少”,如果有以下几个表现,就需提高警惕:
一、吃的多
之所以会有高血糖症状,就是因为患者胰岛功能损伤、胰岛素抵抗,导致葡萄糖无法被转化成能量消耗,人体内缺乏能量和热量,就会导致饥饿感出现。
如果近期经常感觉饥饿,且在深夜时饥饿感明显,必须要起床进食才能缓解,那就可能是糖尿病到来的信号。
二、喝得多
近期经常感觉口干、口渴,饮水量对比之前有明显升高,甚至是深夜频频起床喝水,这也可能是糖尿病的信号。
因为患者摄入的葡萄糖无法被储存或消耗,它们不断堆积在细胞外液中,促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
这种信号传递给下丘脑后,就会产生大量的抗利尿激素,这种激素不仅会让尿液浓缩,同时还会传递给大脑,让患者产生口渴感。
三、多尿
多饮和多尿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糖尿病患者本身饮水量就比较大,肾脏过滤压力增加,尿量产生也会增多。
而且,由于自身血糖过高,已经超过了肾糖阈,经肾小球过滤出的葡萄糖并不能再次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尿液中的葡萄糖量增加,带来的水分也会自然增长,最终形成渗透性利尿。
四、体重减少
近期在没有刻意节食、运动减肥的情况下,体重却开始迅速消瘦,短短几个月就消瘦了几公斤甚至是十几公斤,这也可能是糖尿病在体内作祟。
因为患者摄入的葡萄糖无法被利用消耗,所以机体只能依靠储存的糖原、脂肪等来供能,患者也因此迅速消瘦。
这个症状,同样值得我们去重视
“3多1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症状需要人们提高警惕,那就是:身体发麻。
在糖尿病发展期阶段,持续升高的血糖会不断损伤患者的末梢神经,导致末梢神经坏死或病变,从而降低了四肢的感知能力,患者往往会有手脚发麻、间歇性跛行等异常表现。
同时,受高血糖的影响,人体末梢微血管会发生病变,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这也是手脚麻木的一大原因。
糖尿病更多是受在外界环境影响
糖尿病有一定遗传性,但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患者对糖尿病的易感性。
但遗传在糖尿病的病因中只占10%,90%的人受外界环境影响,例如: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
毕竟,最省钱、最有效的治疗 *** ,永远都是预防!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的8个征兆,吃饭时间很重要,这点要记牢!糖尿病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身体的一些表现可能是糖尿病的信号,我们要学会识别,及时发现,而且,在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糖尿病进行预防,这样大多数患者其实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
可能是糖尿病的8个征兆
1
体重骤降
要是短时间内没特别原因体重就突然减了4.5公斤以上,那么就有可能是糖尿病找上门了。
2
视线模糊
视线模煳其实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警讯,因为当血液中血糖高,就会改变晶状体与眼睛。在发现自己视线扭曲怪异时,不要觉得一切都没事,就一定要重视起来,赶紧去医院看医生!
3
胃口变大
无来由、又不断变大的胃口也是另一个怪异却常见的糖尿病症状。因为胰岛素在肌肉、脂肪与其他组织中会运作不太顺畅时,胰脏就会释放更多胰岛素,而高量胰岛素水平会 *** 头脑,让你感到饥饿。所以当你的饥饿感很重,吃得很多时就要小心了。
4
伤口难愈合
糖尿病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导致疮或伤口的愈合时间比较久。
5
疲劳感
如果你的身体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或甚至完全分泌不出胰岛素,身体就会没有能量,也会让你感觉比以往还要累。
6
脚步疼痛或麻痹
脚步疼痛或麻痹可能只是血液循环不良,但若不是这些原因,那就有可能是糖尿病的信号。因为糖尿病会造成的神经损伤,导致脚痛或 *** 感觉,这种感觉就会往上扩散。
7
尿频
如果你一个晚上就要起3次,那就要引起注意了,这可能是糖尿病的信号!因为糖尿病会造成血糖升高,身体就会想要制造更多尿液把糖分排掉,所以你会比一般人还要频繁地跑厕所。
8
常常口渴
有了尿频症状,你也会越来越口渴,就会比较常跑厕所、尿得多。因此也会变得很容易口渴,喝得多。
糖尿病可防吗?
答案也是肯定的。
国际上中国著名的大庆研究明确显示:健康良好地生活方式完全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成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不足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短短20-30年间,糖尿病在中华大地上如春笋般的滋生成长并迅猛扩散,具有泛滥成灾之势。上世纪80或90年代的糖尿病尚属于“富贵病”,然而到了2000年后,就明显平民化、大众化了。
现如今,我们亦不能回到从前了。美味佳肴能不享受吗?肯定不能!转行做体力劳动可行吗?肯定不行!
那么该如何防止糖尿病发生呢?需要做到以下十点:
1.适当调整适合自身的生活方式,避免久坐;
2.讲究“慧吃慧动”,防止体重超重与肥胖;
3.适当运动,依据自己喜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4.避免长期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5.定期释放生活工作压力,具体方式依据自己嗜好而定;
6.偶尔结伴外出旅行,放飞自己心情;
7.定期化验血糖:包括餐前、餐后与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8.定期检测血脂谱,避免脂毒性诱发糖尿病;
9.定期测血压,防止发生代谢综合征;
10.与医务人员成为好朋友,了解医学常识,交换意见与个人想法。
吃饭时间很重要
2023 年 6 月刊发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与 8 点前吃早餐的人相比,9 点后吃早餐的人,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59%。研究人员表示,因为不吃早餐会影响血糖和血脂控制,以及胰岛素水平。
研究分析了超 10 万名成年人,平均年龄为 43 岁。研究发现,早上 8 点之前吃之一顿饭、晚上 7 点之前吃最后一餐,可能有助于降低 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如果晚餐较晚才吃也会稍微增加 2 型糖尿病的风险。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时时刻刻关注自身健康。
以上图文等内容源于 *** 整理,版权归原创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 约见名医
专家解读:感染新冠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多久能康复?出现发烧等症状是感染新冠病毒了吗?感染新冠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
针对本轮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特点和个人防护要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对热点问题做了进一步解读。
1、感染新冠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从中医来看,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呈现风热加湿加毒的中医学的病证特征。
之一个症状是发烧,感染者可以高烧到40摄氏度,可以低烧至37摄氏度左右。这个热程大概是两天左右,它可以自然退烧。若采取干预手段的话,可能会好得更快一点。
第二个症状是咽喉疼痛、咽干。
第三个表现为特别乏力。乏力的同时,有些人会在发烧前或者发烧过程中,出现全身酸痛,表现为乏力的骨节酸痛、困痛的感觉。
随着三到五天的变化,前面症状逐渐下降消失,患者开始咳嗽或者声音嘶哑。只要一开始咳嗽,或者轻微的咳嗽加重了,基本上就进入到了快好的状态了。
2、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该如何处理?
北京大学之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建议,对新冠患者要实行分层救治,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高风险人群。
当出现发热、咳嗽这一表现,首先可以对症处理,同时建议进行抗原自测。如果阳性上传报备,同时密切监测自己的症状。出现发热,可以服用一些解热镇痛药、感冒药等,同时要密切监测自己的各种表现,包括测体温,看有没有呼吸困难、气短这些表现。特别是有基础病患者,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加重,一定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3、要不要囤药?怎么选择药物?
刘清泉表示, 大多数居民家中都会有些常备治疗感冒、发热的药物,现在大家没有必要再去抢购药品。一旦有密接行为,如与感染者同时吃饭,同办公室工作,可以在家里吃一些治疗风热感冒的中成药,达到疏风、清热、解表、化湿的作用。如果咽喉疼痛,可以服用一些利咽止痛的药物,一般都可以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王贵强提醒,不要滥用药物,尤其不能随便用抗生素,抗生素本身容易出现继发的菌群失调。也不要多种药混在一起吃,因为各种药物也有副作用的风险,相互作用也可能增加一些药物不良反应。
4、哪些人群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
王贵强表示,几类重症高风险人群一定要保护好,避免短时间大量的感染。
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老年人;有基础病,尤其各种严重基础病的人群;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
对重症高风险人群,还要强调去接种新冠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
5、一般来说,新冠感染后多久康复?
王贵强介绍,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后患者症状跟一般感冒很类似,往往出现发烧、疲乏无力等,大部分三到五天痊愈,个别可能一周或者十天左右。(记者 袁滨 黄政龙)
来源: 央视新闻
提醒:近期身体出现这些症状,说明血糖已超标,需及时控糖为什么确诊糖尿病时,很多患者都已经合并了并发症?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因为我国超过了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其实都属于2型糖尿病,它在临床上也被称为成人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发作,虽然有遗传基因作为基础,但更多的就是受到了后天因素的影响,比如肥胖、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爱运动等等。
在2型糖尿病出现的初期,患者症状表现并不典型,甚至是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也正因如此,虽然我国有近1.2亿的糖尿病患者,但糖尿病患者本身的知晓率却非常低,近46.5%的糖尿病患者并没有得到确诊。
且由于患者对糖尿病不重视,就算是出现了症状,也很难联想到是血糖超标了。殊不知,如果近期有以下几个症状找上你,恰恰可能就是糖尿病来报道的信号:
1、小便频繁
肾脏起到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不断过滤血液,肾组织会拦截下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将有益物质再次吸收,其他物质生成尿液。
如果患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经过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就不能再次被肾小管完全吸收,超过了肾糖阈值的上限。而葡萄糖又会锁住部分水分,最终发展为渗透性利尿,患者小便次数明显增加。且是血糖越高,尿糖排泄也就会越多、尿量越大;
2、喝水多
糖尿病患者往往会感觉口干舌燥,饮水量对比之前有明显的增加。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会导致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逐渐发展为细胞内脱水,这又会加重高血糖症状,并对口渴中枢造成 *** ,导致患者饮水量增加。
而饮水量增加,又意味着小便次数的增加,最终二者形成恶性循环;
3、乏力症状
2型糖尿病的初期阶段,患者往往会有乏力、疲惫等症状表现。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患者虽然可以正常进食,从食物中获取葡萄糖,但是葡萄糖却无法被完全氧化。
也就是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有效的释放能力,再受到组织脱水、负氮平衡等多方面影响,患者就会感觉全身乏力,精神越来越萎靡不振;
4、吃得多
随着糖尿病的不断发展,患者往往会频频出现饥饿感,进食量有明显的增加。有部分患者甚至是会在凌晨的4-5点中突然醒来,出现心绪不宁、心慌出汗等症状表现,必须要进食后才能缓解。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患者体内葡萄糖指数超标,但是组织却不能利用葡萄糖提供能量,各个细胞处于饥饿的状态,继而对进食中枢产生了 *** ;
5、体重下降
虽说糖尿病患者进食量明显增加,但是体重却不会发生改变,甚至是会变得越来越瘦。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严重2型糖尿病或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由于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提供能力,所以身体只能靠分解脂肪、蛋白质等物质供能,患者因此越来越瘦。
以上五个症状一旦出现,都可能是糖尿病已经开始发展的表现。特别是近期吃得多、身体消瘦,千万不能忽视,应当立刻就医进行血糖监测。
除此外,如果自己体重严重超标、有糖尿病家族史,那自身原本就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即便身体没有任何症状反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也很有必要。
(人民日报客户端)
“3多1少”是糖尿病的症状?带你一一揭秘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容易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如果糖尿病不进行严格的控制就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有时严重的还需要截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需要了解好糖尿病早期的表现,及时进行治疗。
糖尿病出现时会有哪些明显的症状?
1、消瘦
体型消瘦是糖尿病出现的早期表现,患者会出现没有明显诱因的体重持续下降症状,并且这种情况很难控制,即便增加营养也无法保证体重的稳定。并且很可能由于吃的东西更多导致血糖升高,让这种情况越发加重。这时就需要考虑是不是糖尿病引起的了,因为血糖过高时,即便身体持续摄入营养也无法进行正常的吸收,所以吸收的大部分营养反而会给身体加重负担,而自己的身体因为得不到营养的补充,也就会导致消瘦的情况。
2、多食
糖尿病出现时,患者一般经常想吃东西,即便是才吃过饭也会有很强的食欲,这是因为身体的代谢能力下降了,身体始终认为没有及时的补充糖分,热量不足,所以也就会让患者充满食欲。但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因为此时血糖已经有明显的上升,如果再次进食很有可能会让血糖持续升高,无法进行控制。加上此时身体并不能正常的代谢糖分,身体始终处于营养不足的状态,而血糖升高会对身体造成其他损伤。
3、多饮
除了饭量明显增加以外,糖尿病患者还会时常感觉到口渴,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血糖明显升高了,此时血液浓度也较高,就需要及时的补充水分,因此患者往往会有口渴的情况。如果糖尿病的患者长时间没有大量水分补充,很可能因为血糖浓度过高而引发身体上的不适,因此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备好饮用水,避免身体缺水。
4、多尿
糖尿病患者,一般会因为常常口渴而大量饮水,饮水之后自然也就会有明显的小便增多情况。
3多1少是糖尿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这也就是多饮、多食、多尿以及身体消瘦的症状。当发现自己身体出现这些症状时,就需要首先考虑是糖尿病,可以到医院或相关的诊所进行血糖检测,通过血糖仪检测血糖后如果有明显的血糖升高,就需要进一步确诊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识别低血糖?参考资料:
《糖尿病来临时身体有哪些信号?有了糖尿病一般能活多久?》今日头条2019-09-13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识别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是在应用降糖药治疗过程中最常发生的并发症。所以加强低血糖的管理意识,对我们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1. 什么是低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mo/L时,即为低血糖。2. 生活中应该怎样识别低血糖?低血糖的临床表现有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症状,通常糖尿病患者会有以下临床表现,比如心慌、出汗、饥饿感等。但临床上也经常遇到老年糖尿病病人,对低血糖的反应很不典型,多表现为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严重时可伴有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等问题发生。(via 北京老年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