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周一菜谱时间,本周的古菜叫做“燥子蛤蜊”。
蛤?这四个字怎么读?
“zào zi 葛力?”“sào zi 嘎拉?”
首先要说一下,我并没有写错字——在我们的周历中,这道菜就写作“燥子蛤蜊”。
燥子蛤蜊
图片来自:《祖宗的食谱》2019年周历
大家都知道,“燥”字念zao,干燥的燥。在古代,这个字和臊子的臊相通,也读sao。
不过现在这种用法并不怎么常见,所以为了贴合现代用法,以下就统一写成“臊子”了啊。
蛤蜊不少,正宗的不多
我们学生物分类的,更爱吐槽的就是同物异名、同名异物,最感激的人必须是林奈。
卡尔·冯·林奈,动植物的双名命名法创始者,他让每个物种有了唯一的标准名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方言丰富到没朋友,隔县都听不懂。古代的生物命名本就没有标准,再加上几千公里的地域差异、方言差异,俗名又极多极乱,所以中文世界的生物名完全是个灾区。
蛤蜊,就是更大的重灾区。头疼……
重到什么程度呢?“蛤蜊”光是读音就有五六种——葛力、噶力、葛辣、噶辣、葛乐……其实,这俩中国字的正确读音是“格梨”,然而基本没有中国人这么念。
很想打人有没有......
物种上就更无法描述了——如果你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某个小饭馆说,给我来盘炒蛤蜊,端上来的“蛤蜊”有可能涉及一百个物种,甚至更多。
别说渔民朋友,就是专门学贝类的专家,你问他哪些物种可以叫“蛤蜊”,我担保没一个人能提供标准答案。
所以我今天要说的,也只是个参考答案,和大家心中的理解或多或少有偏差,在所难免,因为“蛤蜊”本就是个“势力范围”。
软体动物门下有一个纲,叫双壳纲,也叫瓣鳃纲。这个纲里的动物我们习惯叫贝类。它们的亲戚腹足纲动,我们习惯叫做螺类。这两个纲为海鲜摊的辣炒和烧烤提供了大部分材料。
宏观上,所有双壳纲的动物都可以叫蛤蜊。“看,海边有个大蛤蜊”,只要是双壳纲,这话就不算有毛病。
当然,很多双壳纲的类群,我们还有约定俗成的叫法,比如蛏子、生蚝(牡蛎)、贻贝(淡菜、海虹、青口,它们也并不是一个物种哦,这期不细讲)、扇贝等等。这些你基本都能认得出,所以一般就不会管它们叫蛤蜊,所以我们先把它们去除掉。
剩下的,从吃货的角度理解,个体不太大的、两壳基本长一样的、扇形的、里面是不大点儿一坨白白的肉的、一嗦啦就进肚的,这样的贝类,我们在饭桌上才叫蛤蜊。
艾玛,让我歇会儿。
其实在生物学上,有个“蛤蜊科”,海峡对岸一般叫“马珂蛤科”,这个科里的物种才是名正言顺的正宗蛤蜊。餐桌上常见的比如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等等。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前者俗称黄蚬子,后者俗称白蚬子。有人还叫中华马珂蛤和方形马珂蛤,也都对。
四角蛤蜊
蛤蜊科还有个特别著名的东西,叫西施舌(Mactra antiquata)——别以为它是个菜名,它还是一个正经的中文物种名,很多地方也叫车蛤。
西施舌的肉特别 *** ,斧足特别发达,看起来确实像贝壳里吐出来的一条白皙水滑的舌头。历代文人朋友们展开了他们猥琐而高贵的想象后,于是就定名西施舌了。
西施舌
梁实秋先生曾说:“西施舌不但味鲜,名字也起得妙,不过一定要不惜工本,除去不大雅观的部分,专取其洁白细嫩的一块小肉,加以烹制,才无负于其美名,否则就近于唐突西施了。”
说的多么清雅啊!但我还是觉得猥琐。
鲁菜极品——西施舌
不正宗的非常多
蛤蜊科虽然实至名归,但是如果从数量上说,它们只是餐桌蛤蜊的冰山一角——更多的“蛤蜊”压根不是蛤蜊科的。
蛤蜊科的近亲帘蛤科是个大户,占了半壁江山。比如现在城市里更流行的夜宵小海鲜——花甲,就是帘蛤科的——然而也并不只一种。
其实花甲就是花蛤,是粤语读音的写法而已,并没有什么高明的含义,跟六十岁更是没什么关系,你尽管敞开了吃,不必负罪。
花甲粉丝
最常见的花蛤是菲律宾帘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小眼花帘蛤(Ruditapes variegatus)。
前者在历史上并不是很辉煌,不过因为近代养殖的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常吃的一种蛤蜊,欧美人如果有“蛤蜊”这个概念,大概首先会想到它。
这两种帘蛤长的比较像,在市场上通常也不区分。也就是说,你买到的一盘炒花蛤里可能两种都有,甚至还有别的种。
菲律宾帘蛤
图片来自:123rf.com.cn
另一种名气极大的叫文蛤,它们是帘蛤科文蛤属(Meretrix)的,至少也有四五个物种被吃。
文蛤是蛤蜊里的贵族,非常鲜,当然也比较贵。一般都蒸煮或者做汤,要是辣炒就有点糟践鲜味了。
文蛤蒸蛋
还有一种市场上称作大文蛤的,其实并不属于文蛤属,而是缀锦蛤(Tapes Literatus)。多数情况你买到的缀锦蛤也是混在文蛤或者花甲队伍里的,渔民一般不单分出来,饭馆老板就更不会了。
青蛤,也叫环纹蛤(Cyclina sinensis)也是常见的大宗蛤蜊,这货比较难看,味道口感也一般,属于蛤蜊当中质次价廉的一挂。
青蛤
还有小型的蛤蜊,市场一般称海瓜子,体型比较长,味道非常鲜美。北方的海瓜子通常是虹光亮樱蛤 (Moerella iridescens),南方则主要是凸壳肌蛤 (Musculus senhousei)。
山东烟台地区比较个性,管纵肋织纹螺 (Nassarius variciferus)叫海瓜子,其实根本不是贝类,一望即知。
虹光亮樱蛤,北方海瓜子
凸壳肌蛤,南方海瓜子
无独有偶,海南名产芒果螺,大名叫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一看就是蛤蜊,根本不是螺。
真是混乱。
辣炒芒果螺
图片来自:全景网
太多了,说不过来。比如蚶科的毛蚶也叫毛蛤、鸟蛤科的n种鸟蛤、紫云蛤科的n种等等,都是常见的蛤蜊。
有个广泛被北方朋友认为是蛤蜊的东西,就是鲍鱼。看鲍鱼壳扁扁的,确实有点像贝壳。其实人家是螺,完全不是蛤蜊。
吃过或见过活鲍鱼的话,就挺容易分辨的了
图片来自:123rf.com.cn
蛤蜊更佳伴侣:猪油
以上已经说了两千字,全是“蛤蛤蛤蛤蛤”的物种罗列...
关于蛤蜊的话题太多,也太深奥,照这样讲下去不是我们一贯的风格,但能稍微指导一下各位吃货,让你们了解自己吃的是啥,我们也就算达到目的了。实在记不住也没关系,蛤蜊好吃,你使劲儿吃就完事了。
接下来说点你们最关心的——蛤蜊怎么吃。
我个人理解,蛤蜊的吃法无非两种——轻口的和重口的。轻口者,蒸、煮、做汤、蛋羹等类,取蛤蜊的鲜甜,原汁原味,自然情趣。
原汁原味蛤蜊汤
图片来自:123rf.com.cn
重口就比较适合内地和北方的朋友了,比如辣炒、五香、葱姜、醋烹之类。这些做法一来是适合内地口味,不显得过于清淡;二来对于不是太新鲜的食材,也是扬长避短了。
在重口系列的做法里,有一种“蛤蜊伴侣”不得不提,就是猪油。别看猪油单看上去油腻腻白花花的,一旦放在菜里,往往有画龙点睛的奇效。
猪油
图片来自:123rf.com.cn
尤其是蛤蜊类,口感比较寡,有一点点猪油的加入来调和五味,在鲜甜的基础上还增加了香,让蛤蜊口感更加完美。甚至在南方,连蒸煮海鲜的轻口做法也喜欢放猪油,看来的确是民间普遍的认知了。
我们今天介绍这道臊子蛤蜊,是元代的菜谱。那时还没有辣炒的概念,甚至还没有辣椒,可能猪油和海鲜的配搭也不流行。
但是这道菜,一定要用肥瘦兼具的臊子,同时用酒和花椒来调味,这都是懂得烹饪道理的做法。
虽然这道菜是以煮为手法,不过从目的上看,我们完全可以把这道菜理解成元代的“猪油辣炒小海鲜”,在几百年前应该也是非常前卫的做法呢!
燥子蛤蜊
图片来自:《祖宗的食谱》2019年周历
原料:
五花肉100克、蛤蜊500克、黄酒30ml、黄酱10克、花椒5克、葱10克、砂仁5克、盐5克、淀粉5克、醋5克
步骤:
1.五花肉切成小骰子块,用黄酒腌制20分钟后,下沸水焯至变色捞出。
2.五花肉加入黄酱拌匀后,腌制10分钟,再加入花椒、葱、砂仁、盐、醋备用
3.淀粉调成糊状备用
4.将腌好的五花肉下锅煸炒,再加入少量水,水开后加入淀粉糊,等汤汁浓稠后关火备用
5.蛤蜊洗净后下沸水汆熟,捞出,去壳只留肉,码放于深盘中
6.将五花肉卤浇在蛤蜊肉上即可
在你的家乡
“蛤蜊”怎么念?
号内搜索
《博物》微信公众号开通“号内搜索”服务啦!
只要进入“博物”公众号首页,点击左下方菜单栏中的“精彩内容”,再选择之一项“号内搜索”,即可进入搜索页面。输入你想要查看的关键词,所有相关往期内容都能看到哦。
撰文 | 信浮沉
微信编辑 | 高兴
有毒,可致命,无特效药,警惕:这类海鲜近期别吃,看到了也别买天气越来越热了,夏季里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喝酒、撸串,如果点上几打海鲜,就更加幸福自在了。
然而,这个季节吃海鲜有风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送进医院,因此吃货朋友应当谨慎!
近日,网上关于“近期不食用野生毛蚶海虹”的言论传得沸沸扬扬。据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每年5-8月,河北沿海会发生赤潮,这个时节的贝类食品容易蓄积毒性,市民若吃了这些“毒海鲜”,很容易中毒,因此建议大家不要采食野生贝类。
贝类,通常指海虹、毛蚶等食物,这种食用贝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它们大都生长在海滨岩石上,很多市民为了解决口福,喜欢前往海滨进行捡拾。
本是一道平常的美味佳肴,怎么突然就宣布有毒了?
野生毛蚶海虹有毒,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野生的毛蚶海虹本身是无毒的,它们之所以突然变为“绝命毒师”,在于它们吃了有毒的藻。
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海洋会形成赤潮,而赤潮是指浮游藻类爆发性繁殖并且高度聚集的现象。赤潮是一种生态灾害,可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
赤潮中含有的毒素众多,如常见的有麻痹性贝毒(PSP)、神经性贝毒(NSP)、泻痢性贝毒(DSP)、失忆症贝毒(ASP)和雪茄鱼毒(CFP)等,这些毒素无色无味,耐高温,一般的烹饪 *** 无法将其杀死,它们会蓄积在贝类生物体内,而人一旦吃了含有毒素的贝类生物,就会诱发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肌肉麻痹、四肢无力、口唇麻木、头晕昏迷等症状,严重可致呼吸肌麻痹,令呼吸停止而致人死亡。
值得强调的是,所有贝类毒素引发的中毒,目前均无特效治疗药物。
当然,除了毛蚶、海虹外,食用生蚝、扇贝、蚌类等产品时,同样要谨慎!
夏天还能吃海鲜吗?
既然那么可怕,那么夏天我们还能愉快地吃海鲜吗?
吃是能吃,但前提是要通过大型超市、正规市场等正规渠道购买,而那些自采的野生贝类,以及海边小摊位售卖的水产品,就不要食用了。
在烹饪贝类食物时,建议先去除消化腺、性腺、裙边、腮等内脏,每次摄入少量,不要吃太多,不喝蒸煮后的汤汁,一旦食用后身体出现不适,应当立即前往医院,告知医生自己的进食史,并积极接受医生的治疗。
资讯参考:澎湃新闻、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吃一次就上瘾的香汁麻蛤锅内放水,加入姜片和盐。将麻蛤用淡盐水浸泡使之吐尼沙,刷净外壳后放入锅中,大火烧开。煮至麻蛤开口,将开口的麻蛤捞出。小米椒、妻、蒜切成末,如不能吃辣可少切些辣椒。将辣椒末、姜末和蒜末加生抽、蒸鱼豉油拌匀制成香汁。将煮好的麻蛤掰增半边壳,摆在盘中。将香汁淋在麻蛤上,撒上现磨的白胡椒。淋上热油即可使用。
生腌海鲜:冒生命危险也要吃的“潮汕毒药”,到底有多“脏”?高端的食材
往往采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而这种被人称为“潮汕毒药”的美食
却连烹饪都省去了
只需用酱油为底
加入葱姜蒜、辣椒、鱼露、芫荽、麻油等
腌制上一阵即可开吃
入口味道极为鲜美
叔用更具代表性的三种菜式举例
让大家尝尝文字美食
极具冲击感的外观
让生腌吃播的视频播放量
也得到了保证
但在这些美食视频底下
一些评论扎进了叔的眼睛
生腌海鲜的潜在危害超越你想象
1、可能携带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是一种存在于海水中的细菌
常寄生在虾、蟹、牡蛎等海洋生物内
人一旦感染
会引起四肢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外加急性肠胃炎
如果48小时内发展成脓毒性休克
死亡率超过50%
2、可能携带病毒
除了创伤弧菌外
生海鲜还可能带有病毒
如甲肝病毒
1988年,上海30万人甲肝大流行
就是由于食用了带有甲肝病毒的毛蚶
3、携带寄生虫
最后
当然还有寄生虫
如异尖线虫、贝类寄生虫、血卵涡鞭虫等
其中异尖线虫会造成胃肠不适
严重可致上腹部突发剧痛
伴恶心、呕吐
或数天后下腹部疼痛、腹胀和腹泻等症状
“杀菌”过的海鲜也不行吗?
很多人认为生腌海鲜
用高浓度的酒或醋处理过
再加上会蘸着酱油、芥末吃
就会把病菌、寄生虫杀光
一些标准更高的生腌餐厅
会选择用三文鱼刺身同款的冷冻法
以此灭菌杀虫
这些标准虽已被公认多年
但在后来的一些实验和研究中
科学家发现
即使冷冻也无法杀死鲱鱼体内的单性幼虫
这种杀虫法是否有效
取决于食物中寄生虫的种类和个数
也就是说
如果刺身中寄生虫种类繁杂数量过多
这些操作也是无用功
这时候可能又会有人说
海水中的寄生虫无法在人体环境中生存
感染了也没事
那些人肯定是吃其它东西
或通过创口感染的!
人虽然不是海水寄生虫的最终宿主
但你也不能小看这些寄生虫
这些寄生虫一旦发现
生存环境没法完成世代交替
它们就会改变生存策略
比如异尖线虫等
可能会直接尝试攻击胃壁
造成急性寄生虫病
后果可能更加严重
此外
当人们误食少量异尖线虫幼虫时
这些幼虫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免疫原
而当再次误食异尖线虫时
由于免疫反应
人体会发生高强度的过敏反应
与急性病相比
过敏性异尖线虫病的危害更为严重
如何避开寄生虫感染风险?
如果你实在想尝尝“毒药”的魅力
请尽量选择靠谱的餐厅
不要自己在家腌制
有生食习惯的朋友
一定要每半年去医院查虫
此外,怀疑自己感染寄生虫
例如出现腹痛、腹泻、
发热、肌肉无力等症状
不可自行服用驱虫药
用错药易 *** 胃肠道
引起恶心、腹痛、腹胀
还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
需尽快到医院就诊治疗
海鲜盛宴——扒一扒那些贝壳类中药参考资料:
<1>阮廷清. 我国大陆沿海海鱼感染异尖线虫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中国热带医学, 2007, 7(7):3. <2>叶丽萍. 东海鱼类异尖线虫感染调查及其幼虫对青芥辣的耐受研究
. 中国热带医学, 2006, 6(8):3. <3>马宏伟, 姜泰京, 崔明善,等. 简单异尖线虫幼虫对调味品,抗蠕虫药和中药的耐受试验
.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01, 24(3):4. <4>黄维义. 摄食海鱼与异尖线虫病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8. <5>张均和, 林启, 徐徐,等. 浙江省舟山渔场鱼类异尖线虫感染现况调查
. 疾病监测, 2010(6):5. <6>Nawa, Yukifumi et al. “Sushi delights and parasites: the risk of fishborne and foodborne parasitic zoonoses in Asia.”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 a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41 9 (2005): 1297-303 .
<7>Podolska, Magdalena et al. “How effective is freezing at killing Anisakis simplex, Pseudoterranova krabbei, and P. decipiens larvae?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time-temperature conditions.” Parasitology Research 118 (2019): 2139 - 2147.
作者: 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市之一人民医院 唐榕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很多人从这天开始走亲访友,给自己长辈和小辈送上压岁钱,出嫁的女儿也会带上自己的夫君回娘家。亲朋好友们在一年之中由于工作学习的原因很久没有相聚,都会趁着过年这个时机好好聚聚,与许久不见的亲朋好友们叙叙旧,唠唠家常!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过年的饭桌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鸡鸭鱼肉这类家常菜之外,也不乏海鲜美味了...
【美食环节】
说起海鲜,在大家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各种如下图所示的想象~~~
(以上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看完之后是不是口水都要流出来啦,哈哈哈,别光想着吃,请猜一猜,上图的海鲜美食可都各包含着一味中药呢,大家都猜出来了吗?下面就由我们药师为您扒一扒那些贝壳类的中药吧!
【科普环节】
图中的海鲜,它们的壳都属于贝壳类中药,有着各自的性状特征和功效,临床上用途广泛。是不是没想到呀?那么,接下来就由药师为您一一介绍。
牡蛎(图1)
牡蛎在南方也被称为蚝,每年9-12月份是食生蚝的更佳季节,此时的生蚝,肉肥鲜美,口感颇好。Oh No!又跑偏了,还是回到主题,牡蛎如下图所示:
牡蛎
牡蛎饮片(以上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imberg、大连湾牡蛎 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 或近江牡蛎 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贝壳。我国沿海一带均有分布,全年均可捕捞,去肉,洗净,晒干。
牡蛎 | |
饮片性状 | 本品为不规则的碎块。白色,质硬,断面层状。气微,味微咸。 |
性味归经 | 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
功效 | 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
应用 | 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阴虚阳亢所致头晕目眩、烦躁不安;四肢抽搐;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等滑脱之证;散结,如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煅牡蛎还可治胃痛泛酸。 |
用法用量 | 9~30g,先煎。 |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无热象虚火时慎用。 |
石决明(图2)
石决明
石决明饮片(图片来自原始药终公众号)
鲍科动物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羊鲍Haliotis ovina Gmelin、澳洲鲍Haliotis ruber(Leach)、耳鲍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或白鲍Haliotis laevigata(Donovan)的贝壳。夏、秋二季捕捞,去肉,洗净,干燥。
石决明 | ||
饮片性状 | 本品为不规则的碎块。灰白色,有珍珠样彩色光泽。质坚硬。气微,味微咸。 | |
性味归经 | 咸,寒。归肝经。 | |
功效 |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 |
应用 | 肝阳上亢致头晕目眩、烦躁易怒;肝火上炎致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煅石决明还可收敛止血止痛,可治胃痛泛酸。 | |
用法用量 | 6~20g,先煎。 | |
注意事项 | 本品咸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
蛤壳(图3)
青蛤
蛤壳碎片(以上图片来自原始药终公众号)
为帘蛤科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或青蛤Cyclina sinensis Gmelin的贝壳。夏、秋二季捕捞,去肉,洗净,晒干。
蛤壳 | ||
饮片性状 | 本品为不规则碎片。碎片外面黄褐色或棕红色,可见同心生长纹。内面白色,质坚硬。断面有层纹。气微,味淡。 | |
性味归经 | 苦、咸,寒。归肺、肾、胃经。 | |
功效 |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外用收湿敛疮。 | |
应用 | 痰火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瘰疬瘿瘤;胃痛吞酸;研末外用可治湿疹、烫伤。 | |
用法用量 | 6~15g,先煎,蛤粉应包煎。外用适量,研极细粉撒布或油调后敷患处。 | |
注意事项 | 本品苦咸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慎用。 |
瓦楞子(图4)
瓦楞子
瓦楞子饮片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蚶科动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泥蚶Arca gnanosa Linnaeus或魁蚶Arca inflata Reeve的贝壳。秋、冬至次年春捕捞,洗净,置沸水中略煮,去肉,干燥。
瓦楞子 | ||
性味归经 | 咸,平。归肺、胃、肝经。 | |
功效 | 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 |
应用 | 顽痰胶结,黏稠难咳;瘿瘤,瘰疬,癥瘕痞块;煅瓦楞子可治胃痛泛酸。 | |
用法用量 | 9~15g,先煎。 |
珍珠母(图5,附珍珠)
珍珠母
珍珠母饮片(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蚌科动物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ingii(Lea)、褶纹冠蚌 Cristaria plicata(Leach) 或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 Pteria martensii(Dunker) 的贝壳。去肉,洗净,干燥。
珍珠母 | ||
性味归经 | 咸,寒。归肝、心经。 | |
功效 | 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退翳。外用收湿敛疮。 | |
应用 | 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心神不宁、惊风癫痫;肝热目赤、畏光、视物昏花;研末外用还可治湿疹瘙痒、口疮等。 | |
用法用量 | 10~25g,先煎。 | |
注意事项 | 本品属镇降之品,性偏寒凉,脾胃虚寒者慎用。 |
附:珍珠
珍珠(图片来自药圈网公众号)
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 Pteria martensii(Dunker)、蚌科动物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ingii(Lea)或褶纹冠蚌 Cristaria plicata(Leach) 等双壳类动物受 *** 形成的珍珠。自动物体内取出,洗净,干燥。
珍珠 | ||
性味归经 | 甘、咸,寒。归心、肝经。 | |
功效 | 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润肤祛斑。 | |
应用 | 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视物不清;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喉咙溃烂;外用可淡化色斑、润肤养颜。 | |
用法用量 | 内服0.1~0.3g,多磨成粉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 |
注意事项 | 本品性偏寒凉,脾胃虚寒者慎用。 |
新年快乐
贝壳类中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各自有其相应的药用价值,疗效确切。通过精准辩证、合理配伍,活用巧用就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些知识点大家get到了吗?
不过要注意过年的美味太多,大家也要注意均衡膳食哦~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祝大家新年快乐!旺旺旺!
一审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市之一人民医院 卢兰芳
二审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 华成坤
编辑: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增城院区 刘稳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官方公众号(P *** China)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 *** 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秋日生活打卡季#“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秋季里的第三个节气白露,估计过几天这燥热的天气应该能够凉爽起来。
白露节气堪称一年之中风景最秀丽的时候,这个时节风轻云淡,也是各种应季食材开始大量上市的时候,尤其是这个季节正是渔民出海捕捞作业的黄金期,市场上应季的小海鲜品种很多。
白露过后,这3种小海鲜正大量上市,更低才5元一斤,肥美又下酒,遇到以后别错过。
1、万年针鱼
万年针鱼也被叫做“鲅鱼食”,这种鱼肉软骨酥,都是成群结队的海面上游弋觅食,鲅鱼把其当做主要食物,由于这种鱼长不大,所以也被叫做“万年针”,这种小海鱼的售价一般不超过5元钱一斤。
推荐菜谱:辣炒万年针
1.万年针鱼用清水多漂洗几遍,直至清洗万年针鱼的水变得清澈后,把鱼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2.锅中入油爆香葱姜蒜和干辣椒,然后下入万年针鱼,鱼刚下锅时别动,等晃动锅鱼跟着一起转动时,烹入料酒和一品鲜酱油。
3.锅中加入少许白糖,添入适量汤汁,然后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4.焖至锅中汤汁浓稠后,加入盐和胡椒粉调味,开大火收浓汤汁,撒入葱段即可出锅享用。
小贴士:万年针必须购买锃亮新鲜的,这种鱼无需去内脏,用来辣炒滋味特别鲜美,是春秋季沿海地区的一道下酒好菜。
2、竹蛏
随着海水温度的转凉,又到了竹蛏繁殖的季节,这个季节的竹蛏鲜甜肥美,体内带有白色的膏或黄,正是品尝其美味的好时候。
推荐菜谱:竹蛏炒韭菜
1.竹蛏洗净后用小刀豁开,把肉取出来后,用剪子剪开去除里面黑色的沙线洗净。
2.韭菜摘洗干净后切成段,锅中烧水,水开后把竹蛏肉入锅焯烫至略微蜷缩后捞出过凉。
3.锅中入油下入韭菜段翻炒均匀,然后下入焯烫好的竹蛏,翻炒均匀后加入盐和蚝油调味后即可出锅享用。
小贴士:竹蛏在购买时可以碰触一下,只有会动的鲜活的才能购买,而且处理竹蛏时要用剪子剪开,去除里面黑色的沙线,否则会牙碜影响食欲。
3、毛蚬子
毛蚬子是北方沿海对于“毛蚶”的别称,这种贝壳类小海鲜到了白露节气正是肥美的时候,而且价钱也非常便宜,而且其不像其它贝壳类海鲜里面可能有沙子,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推荐菜谱:菠菜拌毛蚬子
1.毛蚬子刷洗干净后捞出备用,菠菜去根摘洗干净,然后入沸水锅中焯烫至变软后捞出过凉。
2.把毛蚬子直接入锅,加入姜片和料酒煮至开口后关火捞出,去壳取肉,并且去除毛蚬子上面的足丝。
3.过凉的菠菜攥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煮好的毛蚬子肉,加入用姜蒜末、辣根、一品鲜酱油、白糖、陈醋和盐调的料汁,拌匀后即可享用。
小贴士:毛蚬子在购买时尽量选择养殖在水中,壳有些发白的购买,这样的毛蚬子比较干净,而且鲜味也会足一些。
到了白露节气,民间也素有喝“白露酒”的习俗,而且海鲜本身寒凉,因此搭配点白酒有滋有味还舒服,下面这3款白酒都是比较受老酒友欢迎的,看看有你喜欢的没有?
一,汉董大师(大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贵州茅台镇出产的醇泉大曲曾经风靡一时,而且也获得了很多奖项,这款酒也成了很多六七十岁老人的回忆。
而汉董大师(大雅)的前身就是醇泉大曲,这是醇泉酒厂更名汉董酒厂后,按照醇泉大曲的选料和工艺延续和传承下来的。
这款酒精选贵州当地的小红梁,而且酒厂对于小红梁采购要求很高,除了必须是籽粒饱满的以外,采收后也不允许在柏油路上晾晒,这样优中选优的高粱才能酿出好酒。
酒厂收购的小红梁
除了原料要优中选优外,酿造工艺也是传统的大曲坤沙工艺,每一项工序都马虎不得,因此这酒的基酒酿造就需要历时一年之久,而且基酒酿造完成后还要经历五年的陈放,最后再用十年老酒勾调后才出厂。
勾调这款酒的是在酿酒业赫赫有名的曾传政大师,曾传政曾经在茅台酒厂工作多年,并且师从“酱酒之父”李兴发,这款酒是其历经上百次实验得来的勾调比例。
这酒开瓶后香气馥郁芬芳,入口醇厚甘冽下咽顺畅,回味悠长持久,带有花果的陈香,以及粮香、曲香和窖香,层次感特别明显。
二,红盖汾酒
在酒友圈里流传这么一句话,如果说黄盖汾酒不好喝,那么会被嘲笑不懂酒,因为百元以下的白酒中,能够做到黄盖汾酒这个品质的确实不多。
不过黄盖汾酒的酒精度数比较高,因此有些人会感觉酒精味道太浓,相比较而言,只有43度的红盖汾酒更柔和一些,而且入口绵甜爽净,一清到底的风格特别受欢迎。
三,白云边
在湖北的众多白酒品牌中,白云边属于比较不错的一款,作为一款浓酱兼香型白酒,白云边的层次感更强一些。
白云边入口有浓浓的粮香味,但是回味中又有酱香型白酒的悠长持久,这酒比较甘冽,浓头酱尾的感觉也比较舒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过后正是品尝应季小海鲜的好时候,也是尝美酒享受丰收喜悦的好时候,以上三种小海鲜都好吃不贵,遇到了可别错过。
央视主持人,误吃麻蛤被下病危通知书,今64岁在农村破屋吃面条“大风车呀吱扭扭滴转,这里滴风景呀真好看~”“各位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董浩叔叔,我是金龟子姐姐!”
说到央视主持人,大家首先想起的肯定是董卿、康辉、撒贝宁、白岩松......他们都非常优秀,饱读经书,具有极强的专业素养和临危不乱的能力。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董浩吗?他主持央视少儿频道的《大风车》,是很多90后的回忆。
01
董浩,1956年出生于北京海淀,祖籍河北唐山。母亲是位画家,父亲是知名商人,父亲饱读经书,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父亲董静山与陈半丁、秦仲文并称“京城三君子”。
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董浩从小学习成绩就非常优异,文化素养高还具有绘画天赋,老艺术家梅兰芳曾到他家指点过他。
1960年,在董浩4岁的时候,父亲突患心肌梗塞离开人世,家道中落,家里的重担全放在了母亲身上,日子变得越来越苦。
董浩开始变得坚强成熟,学习也非常努力,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毕业之后成为了一名美术老师,养家糊口,补贴家用。
可董浩并不满足现在的状况,一次偶然机会他参加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面试,惊讶的是他被录取了,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成为了播音员。
开始他为北京和全国很多地方的电视剧配音,如《办公室的故事》、《阿信》、《茵梦湖》等等很多影片都有董浩的声音。
1983年,董浩和妻子张微结婚。两年后,女儿董笑笑出生。
在1989年,33岁的董浩以“董叔叔”的形象开始出现在观众面前。先后主持《乐百氏智慧迷宫》、《董浩叔叔信箱》、《天地之间》节目,其中更受欢迎的还是《大风车》,董浩和金龟子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欢迎。
董浩在孩子们心中是个“大哥哥”的形象,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童年经典,成为当之无愧的央视孩子王。
“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有勇气的人,在男主持人中,特别是中年主持人中,扮成我这样,还敢勇立镜头前蹦蹦跳跳的人,至今可能不会有第二人。”
02
在董浩事业正值巅峰的时候,一次意外的发生差点结束了他的生命。1991年,董浩去外地出差。
因为不知道当地的饮食,误食了麻蛤也就是毛蚶,吃完之后董浩的身体就出现了变化,他也只是认为自己工作太忙碌了而得了小感冒。
于是他吃了几片感冒药休息了两天就继续工作了,可之后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去了医院得知吃了麻蛤得了急性肝坏死,严重到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书,有生命危险,幸运的是董浩被医生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董浩回忆现在想起来都感到后怕,经历了生死,董浩感触很多,他决定放慢生活节奏,减少工作量,花时间去陪家人。
2016年,董浩从央视退休,之后就回到农村老家安度晚年。前不久,董浩在微博中发布了自己的生活照片。
穿着普通,端着碗,坐在破屋前的台阶凳子上吃着面条,看起来就是一个慈祥的老爷爷。
时光如梭,如今董浩也老了,但童年的回忆永不磨灭。你们喜欢董浩吗?欢迎下方评论~
中药材瓦楞子、白螺蛳壳?
?
瓦愣子(附:白螺丝壳)
【药用】本品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或毛蚶的贝壳。
【性味与归经】咸,平。入肺、胃、肝经。
【功效】散结,消痰。
【临床应用】用于症瘕痞块,老痰积结等症。
本品咸以软坚,故有消痰散结的功效,治症瘕痞块、老痰积结等症,常与三棱、莪朮、桃仁、鳖甲等配合应用。
此外,本品又有制酸止痛作用,可用治胃痛泛酸的病症。
【处方用名】瓦愣子、煅瓦愣、瓦垄子(煅,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白螺丝壳:即螺狮的外壳。性味甘温。功能收敛制酸。适用于胃痛呕吐,痰嗽等症。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钱,煎服。研粉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钱。
【方剂举例】胃甲方:煅瓦愣、延胡索、海螵蛸、广木香、甘草。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及一般胃病、胃痛。
潮汕地区沿海,海产丰富,烹饪海鲜的 *** 五花八门,饮食习惯秉承清而不淡,嫩而不生,鲜而不腥气的特点。喜欢吃潮汕美食的人,一定知道一样东西,深受潮汕人的喜欢,那就是潮汕生腌,生腌螃蟹,生腌虾姑,生腌各种海鲜产品,是潮汕人独有的爱好美食的方式,潮汕人用这种独有的烹饪方式,将海鲜的鲜字发挥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叫潮汕毒药呢?是因为生腌这种处理 *** ,更大程度地保留了海鲜的鲜味,吃过的人都爱不释手,无法自拔,犹如中毒一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道潮汕毒药,生腌血蛤。
血蛤又叫赤贝、毛蚶,血蚶,是一种贝壳类海洋生物,它的肉质非常鲜嫩爽口,有补血美容的功效。
材料准备:新鲜血蛤,白醋,酱油,小米椒,蒜头沫,香菜
步骤1:清洗血蛤:将血蛤浸泡在盐水中吐沙半个小时后,用刷子将血蛤的外外壳一个一个刷洗干净,再用100°开水将洗好的血蛤迅速烫过十秒后捞起,去掉一边壳摆盘备用;
步骤2:调配生腌酱汁:将准备好的蒜头,小米椒,香菜切成碎末状,按2比1的比例,加入酱油和白醋混合搅拌均匀;
3.生淋血哈:将调配好的酱汁,淋在清洗好的血蛤上,充分搅拌均匀后,盖上保鲜膜或锅盖,放入冰箱冷藏10分钟后拿出,即可食用。
潮汕毒药生腌, *** 完成,简单方便又快速,好吃到你流口水,潮汕生腌无论腌制什么海鲜,要做的好,做的健康,一定要选择新鲜健康的海鲜作为主要腌制对象,清洗过程也要处理干净到位,其中加入白醋作为酱汁,同时也是起到了杀菌消毒的功效。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唐山发布”消息,每年5月到8月河北沿海可能发生赤潮,贝类因赤潮中有毒藻类而蓄积毒性,消费者食用后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所有贝类毒素引发的中毒,目前均无特效治疗药物。
食用贝类中毒后,患者初期症状为口唇、手脚麻木,后期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四肢无力、伴有昏迷。
为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预防因食用毛蚶、海虹等贝类造成食物中毒,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食用毛蚶、海虹等贝类安全警示:
建议广大群众在赤潮毒素暴发高峰期不要采捕和购买食用野生的贝类,在食用其他贝类海鲜时,一定要去除内脏食用,且一次不宜食用过多。一旦食用毛蚶、海虹等贝类海产品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绞痛、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后,必须立即赶往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