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4日,美国泰森食品公司发表声明称将召回近850万磅(约385万公斤)可能感染了李斯特菌的鸡肉。
泰森公司在声明中表示,由于鸡肉食品可能接触到了一种有害细菌——李斯特菌,出于“高度谨慎”的考虑,发出召回通知。该公司表示:“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产品在装运时受到了污染,但出于谨慎考虑,公司将启动自愿召回程序。”
美国农业部(USD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其下属的美国食品安全检验局于6月9日接到通知,有两人患上了李斯特菌病——一种由李斯特菌从肠道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的感染。该机构认为有证据表明李斯特菌与泰森食品公司生产的预煮鸡肉有关。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李斯特菌引起的严重疾病症状在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后大约1到4周开始出现。症状可能包括头痛、颈部僵硬、失去平衡、意识模糊和抽搐,以及发烧和肌肉酸痛。美国农业部表示,这些冷冻即食产品是在2020年12月26日至2021年4月13日之间生产的。这些食品已经被配送到了全美各地的零售商和各种机构,包括医院、学校和国防部所在地。农业部建议消费者不要食用这些产品,也建议零售商和各种机构不要再销售该批次产品。(央视记者 许弢)
(编辑 韩咏慧)
牛津大学研究:吃鸡或增加3种癌风险,是真是假?鸡肉还能吃吗?这天晚上,小张和妈妈一起逛超市,刚走进熟食区,小张就看到了摆在货架上,刚新鲜出炉的烤鸡,而且一个烤鸡只需要25元!
“诶诶诶,这种烤鸡一看就是用激素鸡做的,不能买!”小张刚想把烤鸡放进购物车,就被妈妈制止了。
“现在哪有什么激素鸡啊,这么诱人的烤鸡,你真的不想来一口吗?”小张仍旧不死心,想说服妈妈。
“这种‘垃圾食品’我是一口都不会吃的,你要真想吃我回去给你做就是了,走走走,结账去了。”接着就把小张给拉走了。
在经常逛市场的人看来,二十多块钱一只的鸡,肯定不是什么“正经鸡”,说不定就是从小喂激素长大,尤其是市场上一些40天左右就出笼的鸡,肯定都是“激素鸡”。
那这些40天就出笼的鸡,和农村散养的土鸡,又有什么不同呢?为啥这么便宜呢?
一、四十天就出笼的鸡,都是“激素鸡”?
有说法称,这种“激素鸡”吃多了,可能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其实这种“40天出笼”、“二十多块的鸡”一般指的都是「白羽肉鸡」,不仅拥有通过人工育种筛选出的优秀基因,还生活在合理优化的环境下,吃着精心设计的饲料。
由于生活条件太好,鸡也长得非常快,一般40天就可以出栏。
而添加激素反而会增加成本。如果给鸡吃了激素,还会增加它的心血管和肝脏负担,导致鸡过早衰亡。因此,没有几家养鸡场会想不开,给鸡喂激素。
白羽肉鸡是一种羽毛为白色的肉鸡,自80年代引入中国,也是目前世界上之一大肉类消费品。白羽肉鸡的一大特点是生长周期短,一般40天左右体重就能达到2.5公斤。
很多人担心白羽鸡长得过快,营养比不上散养鸡。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表示,通过对白羽鸡及其他不同品种的鸡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发现它们的蛋白质的组成都在17%到18%之间,包括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的组成营养价值并无太大差异。
二、吃鸡会增加3种癌症风险?别被忽悠了
在中国,请客家宴都少不了“鸡”,然而“鸡”红是非多,网上关于鸡的传言众说纷纭,甚至传出吃鸡会增加3种癌症风险,真相到底如何?
吃鸡致癌,源于网上一篇名为《牛津大学新研究:吃鸡肉关联患癌风险,包括三种特定癌症》的帖子。
文中说法依据,来源于牛津大学一项47.5万名英国中年人饮食习惯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每天食用30g禽肉,其患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20%,前列腺癌也会因此升高患病率。
但其实,这则报道的试验数据过于片面,其中不光分析了鸡肉与癌症,也分析了红肉与癌症关系,文中的数据并不足以支撑鸡肉会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
鸡肉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且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且脂肪含量也比猪肉、牛肉更有优势。因此正确吃鸡肉,是对身体有益处的。
鸡肉并不致癌,真正致癌的肉类是这几种,日常尽量少吃——
1、加工肉
加工肉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列入一级致癌物。加工肉中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可在肠道内生成亚硝胺等有毒物质,增加患癌的风险。
2、腌制肉
腌制肉也是同理,像中式咸鱼、腊肉、咸鸡等,由于 *** 手法会使肉中的营养流失,而腌制时用到大量的盐,也会引起人体的血压、血糖波动,对心血管不利,更不用说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进一步 *** 消化道,增加癌症风险。
三、鸡的这几个部位有毒,都不能吃?
还有传言称,鸡头、鸡脖有毒,食用对身体不好,吃鸡到底还有哪些避忌?
“十年鸡头胜砒霜”,鸡通过嘴巴吃东西,有人认为毒素都积累在头部。其实,食物都需要经过肝肾进行代谢,即使鸡吃了有毒物质,根本不会积累在鸡头,而是随着血液流入全身。
“吃鸡脖、鸭脖会患淋巴癌”,网传鸡脖存在淋巴集结体,经常吃会 *** 淋巴细胞。
其实,淋巴结结体多数分布在皮下,并且加热后少量食用是不会存在问题的。如果实在担心,可以去掉皮再食用。
鸡肉真正要少吃的地方在哪?
一是鸡 *** ,鸡 *** 含有大量脂肪,还聚集着无数个淋巴小结,而鸡 *** 的淋巴并不分解有毒物质,算得上是一个“大毒仓”。
二是鸡皮,鸡皮虽然不含任何毒素、激素、病菌,但它富含脂肪物质,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血管、血脂等风险。
鸡具有高营养的部位,分别是鸡心、鸡胗、鸡肝、鸡腿、鸡胸肉,这些部位都是比较推荐食用的。
那如何健康吃鸡肉呢?有2点注意:
1、食用时需适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鸡肉的食用量应控制在40g—75g,避免食用过多给身体带来负担。
2、选择靠谱的烹调方式
烹饪鸡肉时,更好选择蒸煮,不仅保留了食物原本的风味,也可以避免摄入较多的脂肪盐分。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你最喜欢吃鸡的哪一部分呢?不妨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
<1>《激素鸡、速成鸡,还有多翅膀多腿鸡?央视发声,真相在此!》.肇庆市场监管. 2018-08-31
<2>《鸡的这些部位不能吃,否则会增加患癌风险?》.家庭医生在线. 2019-10-30
<3>《【健康】鸡的这些部位不建议你吃!很多人还都不知道》.CCTV生活圈. 2022-01-3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美国泰森食品公司385万公斤鸡肉被召回 疑似感染李斯特菌据海外网7月5日电 近日,美国泰森食品公司的冷冻鸡肉疑似感染李斯特菌,被指可能导致1人死于李斯特菌病,至少2人住院治疗。该公司发表声明称,将召回近850万磅(约385万公斤)可能感染这种细菌的冷冻鸡肉。
据《纽约每日新闻》3日报道,美国农业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之一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的上报时间为6月9日。而在4月6日至6月5日期间,有一人死于李斯特菌病。农业部和疾控中心经调查确定,导致这种疾病的细菌可能来自泰森公司的鸡肉产品。此外,至少两人因感染李斯特菌住院。感染李斯特菌会导致发烧、肌肉疼痛、颈部僵硬、失去平衡、意识模糊和抽搐等症状。
泰森公司表示,由于鸡肉食品可能接触到了有害细菌李斯特菌,因此发出召回通知。美国农业部介绍称,此次召回的冷冻产品是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生产的。这些食品已经被配送到了全美各地。农业部建议消费者不要食用这些产品,应该被扔掉或是退回。
编辑 辛婧
鸡肉含大量激素,易得3种癌?医生:为了健康,3个部位要少吃因为工作原因,定居广东的陈先生,经常跟着一帮本地同事约饭。广东同事们口中念叨着“无鸡不成宴”,经常带着陈先生一起品尝美食,尤其是各种跟鸡肉相关的菜肴。
在广东住了一年之后,陈先生的体重稳定上升,养成了妥妥的“幸福肥”。可惜,陈先生看似壮实的身体有些发虚。大病没有,小毛病不断。
老家的父母说他这是不服当地的水土,体质还是更适合老家。陈先生听到这种话,也就一笑了之。
有一天,可能是在网上搜索当地美食的次数多了,大数据给陈先生推送了一篇题目为《鸡肉含大量激素,吃多了容易得病,包括癌症》的文章,让他吓了一跳。
陈先生本来以为这些都只是无中生有的假消息,结果文章却说得有理有据,甚至引用了牛津大学的研究。
这下,文章内容在陈先生心中的可信度上升了不少。
仔细想想,也有一定的道理。一想到满街的炸鸡店,陈先生也觉得好奇:“这些店每天都要消耗多少的鸡翅、鸡腿啊?养鸡场养的鸡,不会都是那种打了激素的鸡?吃多了这种激素超标的肉,能对身体有啥好处!”
联想到自己移居此地之后,身体只是虚胖,实则小毛病不断之后,陈先生心里也敲起了边鼓。事实真的如此吗?
鸡肉含有大量激素,吃多了容易生病?
吃鸡肉有致癌风险的言论,确实是来源于牛津大学科研人员所发表的一篇研究。
整个研究历经9年时间,涉及到47.5万人的饮食情况,科研人员对他们的饮食及所患疾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让科研人员大感意外。
原来,结果显示;每天多食用鸡肉的人群,患上前列腺癌、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均有上升。
这意味着什么?难道是鸡肉里面有某些我们所不了解的有害物质吗?
并非如此!牛津大学的这项研究属于关联性研究,并没有研究出鸡肉致癌的机制、原理。
仅仅通过这个研究就推导出多吃鸡肉会直接导致癌症的话,是不科学的。
那么,鸡肉里含有大量激素,吃多了容易得病的说法是真的吗?
其实,一说到激素鸡、药鸡,网上相关的文章、新闻报道铺天盖地。最早的版本甚至能追溯到2008年左右。
在那时,激素鸡、药鸡的最可怕版本甚至是有着三头六臂的!在一些所谓的“揭秘爆料文章”中,一只鸡的身上长着3对翅膀、6条腿。要不然根本不够供应快餐的。
那么,鸡肉里真的含有激素吗?
答案是,肉里当然会有激素了!但是这可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动物体内的激素大多数都是含氮激素,比如生长激素、促生产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催产素、胰岛素等等。
这都是有着不同生理作用的激素,可不是什么坏东西。正常鸡肉里当然会有激素了,而且被我们吃进肚子后,也会被人的消化系统给消化、分解。
不少人以为的不法商家给鸡注射生长激素,加快生长速度。我们吃了这些激素鸡,之后容易生病的理论实则是不可能的。
一来呢,吃了这些被打了生长激素、促生长激素的鸡,激素也不会在我们人体发挥作用。
二来呢,生长激素的成本非常高,动辄大几百元,甚至千元一支。不少需要注射生长激素的少年儿童都不一定注射的起,更何况是大批养殖场的鸡呢。
而固醇类激素等性激素,早已被国家明令禁止添加到饲料里。而且,顾名思义,只有性器官才会含有较多的此类激素。除非有人特地去找这些肉,长期大量食用,不然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鸡的这些部位积累有毒物质,不能吃?
01 鸡 ***
鸡 *** 上有尾脂腺、腔上囊,这些东西尽量少吃。
02 鸡翅尖
在养鸡过程中,可能需要给鸡注射抗生素。一般来说,鸡翅膀下方皮松的位置都是适合注射的好地方。
03 鸡脖
鸡脖处会有不少的淋巴,多数分布在皮下的位置。为了健康着想,尽量少吃。
Dr.X说
鸡肉是一种比较营养的食物。激素鸡、药鸡的说法并不为真,不用过于担心。
美国一公司385万公斤鸡肉被召回:疑导致3人感染细菌 1人死亡海外网7月5日电 近日,美国泰森食品公司的冷冻鸡肉疑似感染李斯特菌,被指可能导致1人死于李斯特菌病,至少2人住院治疗。该公司发表声明称,将召回近850万磅(约385万公斤)可能感染这种细菌的冷冻鸡肉。
据《纽约每日新闻》3日报道,美国农业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之一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的上报时间为6月9日。而在4月6日至6月5日期间,有一人死于李斯特菌病。农业部和疾控中心经调查确定,导致这种疾病的细菌可能来自泰森公司的鸡肉产品。此外,至少两人因感染李斯特菌住院。感染李斯特菌会导致发烧、肌肉疼痛、颈部僵硬、失去平衡、意识模糊和抽搐等症状。
泰森公司表示,由于鸡肉食品可能接触到了有害细菌李斯特菌,因此发出召回通知。美国农业部介绍称,此次召回的冷冻产品是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生产的。这些食品已经被配送到了全美各地。农业部建议消费者不要食用这些产品,应该被扔掉或是退回。(海外网/张霓 实习编译/纪雅琪)
来源: 海外网
癌症患者绝对不能吃“发物”,吃了会复发?所谓发物到底是什么?“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干脆饿死我算了!这样肿瘤也能被饿死,省了你们的力气!”胡大爷又在向儿女们发脾气。
自从得了癌症,家人就十分关注胡大爷的饮食问题,严格禁止他吃肉跟海鲜,每天只给他青菜淡粥。可怜的胡大爷自手术后瘦了有5、6斤,还向朋友哭诉:“这每天吃得还没得癌症之前吃得好,真不知道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癌症康复期,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一直是癌症患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营养支持是抗癌的关键
有研究发现,癌细胞在氧气充足情况下,会优先通过糖分来获取能量。于是有人提出“通过节食来饿死肿瘤"的说法,导致部分肿瘤患者忌糖、忌主食,只吃蔬菜,甚至绝食。
*** 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肿瘤科刘慧龙表示,这种 *** 并不靠谱!
刘医师解释,癌细胞的生长根本不受机体调节,无论人体营养供给情况如何,它依然保持自己的节奏生长。癌细胞直到人体死亡前,都会与正常细胞争夺营养。即使病患营养不良,癌细胞照样增长。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研究将分析,癌症患者的饮食热量至少应20%,且目前没有证据证实人体养分增加,会使癌细胞增长更快。
节食或是绝食,最早影响的反而是正常细胞。正常细胞组织没有足够的营养,导致患者身体越来越差,饿坏的只有病人自己。尤其是对术后患者而言,机体的修复、创面的愈合,都有赖于充足的营养支持。盲目的“忌口”只会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足,干扰治疗效果。
二、癌症患者忌口,因人而异
肿瘤患者不提倡过分“忌口”,但人体的体质千差万别,怎么吃才能更利于肿瘤患者的康复?一般情况而言,肿瘤患者需根据自身病情和治疗阶段来定制食谱。比如放疗、化疗期间饮食就应略有不同。放疗期间,容易出现相应部位放射损伤,应以流质食物为主,增加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化疗期间,则建议饮食清淡,以高热量为主,如多吃鱼类、蛋类、禽类等优质蛋白。
对于本身属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则需要咨询专业医生制订食谱,以免误食过敏食物,影响病情控制。
不过,得了癌症,肯定不能像得癌之前那样海吃海喝,癌症治疗、康复期间,以下3种食物,建议癌症患者尽量少碰:
1、烟酒
烟、酒是已知的具有致癌性的因素。若在术后康复期间,再次碰触这些高危诱因,那么癌细胞复发的可能性就会变大。
2、辛辣 *** 的食物
麻辣烫、红油火锅等食物容易对口腔黏膜、胃肠黏膜等造成 *** ,患者康复初期,各器官尚在修复中,不宜食用过于 *** 的食物。
3、腌制烧烤的食物
腌肉/鱼、火腿、咸菜、烟熏肉等食品,本身高盐,食品安全风险高,不推荐癌症患者多食用。烧烤类食物,油脂含量高,易导致肥胖,也不推荐癌症患者多食用。
三、得了癌症,可以吃发物吗?
在肿瘤患者“禁忌食物”中,有很多关于“发物不能吃”的说法。到底什么是发物?“发物”之说有无科学依据?
所谓“发物”其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说法,指能引起旧有疾病复发或新有疾病加重的食物。在相关记载中,鸡肉、狗肉、牛肉、海鲜等都属于“发物”,因为这些食物多富含组胺,食用过量,容易导致食用者过敏。
但从现代病理学的角度来看,肿瘤并非感染性疾病或过敏性疾病,肿瘤的“复发”与“发物”的“发”并非一个概念。关于发物与肿瘤的相关性,还缺乏足够的证据,至少目前为止并没有证据表明哪个“发物”与肿瘤复发明确相关。
所以,对牛羊肉、鸡蛋海鲜一类所谓的“发物”,只要癌症患者食用后未出现明显不适或过敏现象,其实是可以适当食用的,这些食物所含的一些营养物质也是患者所需的,因此不必视它们如“洪水猛兽”,平常心看待即可。
另外,广州市之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国龙教授还分享了一个让“发物”减少副作用的办法:“将牛肉、鸭肉煮的时间延长一点,炖烂一点,能够破坏肉中的激素,并且少量进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四、得了癌症,荤素怎么选?
错误的饮食观念会误导肿瘤患者进行错误的饮食调理。对于患者而言,可以放心“吃”,但并不能过于“绝对”。“全素食、全肉食”都是一种错误的饮食方式,全素食,热量不足,蛋白质摄入不足,容易造成营养失衡,不利于癌症康复。全肉食,脂肪和热量过剩,会增加胃肠负担,同样对健康无益。
肿瘤患者的饮食原则应是: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中医学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体现了很多饮食彼此配合互相补充的饮食平衡主张,也提示偏食往往使营养失衡,不利于健康。
肿瘤患者拓宽食谱,丰富食物种类,每天建议摄入:奶类及奶制品300克,大豆类及坚果30-50克,畜禽肉类50-75克,鱼虾类50-100克,蛋类25-50克,蔬菜类300-500克。水果类200-400克,谷类及杂豆250-400克,水1200毫升。
五、提醒:患者体重下降要留心
数据显示,90%的癌症患者会有体重下降的现象。造成癌症患者体重下降通常有两个因素,一是肿瘤在消耗能量,癌细胞越多,消耗越大,体重下降越快;二是治疗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接受化疗后,会导致患者有恶心呕吐、不想进食的副反应。
当出现这些情况时,一定要及时补充营养,只有营养跟上了,身体素质才会变好,才有更多“底气”去对抗癌细胞。而面对不良反应,也要积极寻求专业帮助,不要“硬撑”。
总而言之,癌症患者朋友在饮食方面要注意:
- 饮食均衡,各类食材都应适量摄入;
- 清淡口味,少油、少盐、少糖;
- 每天保证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保持肠道健康。
肿瘤患者因为恶性肿瘤本身的消耗以及治疗带来的影响,对营养的摄取相对于健康人群要求更加细致,如果病人家属对于营养方面有疑问可以咨询正规医院专业营养师。
参考资料:
<1>《认识和控制癌症,从“忌口”说起!》.健康报.2020-01-16
<2>《癌症患者到底能不能吃发物?听听肿瘤专家怎么说》.山西省中医院.2021-06-1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此凸起非彼凸起:鸡胸与其他特殊畸形的区别【提要】胸壁前凸存在时,可能为很多具体的畸形,这些畸形都需要特殊的 *** 才能完成治疗,并不像单纯鸡胸那样简单,所以绝对不能当做鸡胸。
今天一位朋友前来就诊,说自己患了鸡胸,希望我能帮他做手术。他脱了外衣,亮出胸部,胸壁畸形明显,但并不是鸡胸,而是复合型的畸形。我把诊断告诉了他,他一脸茫然,说这个病已经很多年了,之前也看过几个医生,但大家都说是鸡胸,并没有提及其他畸形。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在平时接诊患者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情况。畸形有共同的特征,即胸壁前凸,但除了前凸外,还有明显的其他伴随畸形,这样的畸形显然比一般的鸡胸要复杂。
鸡胸是前胸壁单纯的前凸畸形,前凸部位可以局限,也可以较广,可以对称,也可以不对称,但绝对不会有凹陷畸形伴随。临床中这种单纯的凸起畸形并不是太常见,反而是伴随有其他畸形的情况更多见。比如最典型的Wenlin胸,以往一直被当做鸡胸的一种,实际上却是完全不同的畸形。再比如扁鸡胸。这种畸形可以有明显的前胸壁前凸畸形,但正中有凹陷存在,因此也不是鸡胸。还有就是Poland综合征,这种患者一侧胸壁凹陷,可映衬出对侧胸壁的相对凸起,这种畸形有时会被人当做不对称型的鸡胸。这同样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鞍状胸患者正中高度正常,但两侧凹陷,由于凹陷的存在,使正中部位呈现相对凸起,因此也有被当做鸡胸的情况。最少见的情况是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也就是Jeune综合征,这种病人的前胸壁多明显凸起,但两侧有凹陷,畸形极其复杂,有人会因为中间凸起的存在而将其视为鸡胸。除了以上的情况外,更多的情况是纯粹的复合型畸形,前胸壁除了凸起外,尚合并有明确的凹陷。凹陷位置可在凸起一侧,也可以在下方,还可以在上方,这样的畸形没有固定的形状特征,因此总称为复合型畸形。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胸壁前凸存在时,可能为很多具体的畸形,这些畸形都需要特殊的 *** 才能完成治疗,并不像单纯鸡胸那样简单,所以绝对不能当做鸡胸。
鸡胸的精准治疗与保守治疗【提要】对胸手术的理解有多个层面,最粗浅的认识是压迫,较为深刻的认识是模板塑形。但是,要想把手术做得尽可能满意,尚要考虑其他的内容,于是便有了精准治疗的概念。保守治疗是用支具进行的治疗,这样的治疗只是最初级的压迫,连模板塑形都谈不上,因此就更不是精准治疗了。
鸡胸是一种常见的胸廓畸形,主要表现为前胸壁的凸起。受NUSS手术的启发,一种专门用于畸形的微创手术被用于临床,有人将其称为反NUSS手术,又有人干脆直接称其为NUSS手术。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发现,这样的手术其实与NUSS手术没有任何关系,既不能称为NUSS手术,更不能与之相反,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种全新的手术。大家之所以念念不忘NUSS手术,也许是受漏斗胸治疗影响太深了吧。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在我们的工作中,非常幸运的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受上述观念的影响。我们的 *** 与NUSS手术不仅没有关系,甚至连材料都不受NUSS手术钢板的约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 *** 才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那便是大家熟知的Wenlin手术。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曾在国内200余家医院开展过此手术,看过我们手术的同行都知道,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手术。
Wenlin手术的操作原理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最粗浅的认识就是压迫,即用钢板将凸起部位压低的操作。这样的认识非常直观,却不能反映出手术的细节,尤其无法反映手术的优点。为了更精准地描述该手术,我们引入了模板塑形的概念。该概念的意思是,以一个形状理想的目标模板为依据,使形状异常的胸壁得到矫正。Wenlin手术之所以能完成矫形的使命,其实就是模板塑形的原理在起作用。依据这样的原理,其塑形的结果必然是精确的,更为满意的。
但是,理论上的精准并不等于实际操作中的精准。要想使实际的效果尽可能接近目标形状,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工作。其一,使模板塑形得以完美实施;其二,必须处理其他合并的问题,比如合并畸形。这两方面的工作完成了,鸡胸的治疗就满意了。我们将这种满意的治疗称为精准治疗。
在实际操作中,要想使模板塑形圆满完成,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考虑到其他的问题就更不容易了。这就是说,要想完成精准治疗,将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NUSS手术做不了,反NUSS手术更做不了。Wenlin手术可以做,但需要特殊技巧,尤其需要除Wenlin手术操作之外的附加操作,这同样是成功的关键。
在谈论精准治疗时,有人会提及鸡胸的保守治疗,有家长甚至带着所谓的支具前来就诊,让我看治疗的效果。可以说,这样的治疗是非常粗糙的弄法,如果说有作用,只能是最简单的压迫罢了,根本谈不上模板塑形。而从精准治疗的角度来看的话,差得就更远了。
矫形手术是有标准的,理想的标准是美容的标准。这样的标准是唯有精细治疗才可能达到的。保守治疗连模板塑形的标准都达不到,怎能期望把小朋友的胸脯弄得都如刘德华哥哥的胸脯那般标致诱人呢?
鸡胸患者图片概述
鸡胸指的是胸骨向前凸起的一种畸形,临床多表现为胸骨体与肋软骨向前凸出、移位,肋软骨和肋骨两侧可向内凹陷。
鸡胸的病因不明,可能由于肋软骨过度生长、胸骨向前移位所致,也可能与家族史有关。
症状
鸡胸畸形多在幼年时可被发现,在11岁左右能够被诊断,进入青春期后呈进行性发展,按照体征与X线表现可分为四种。
对称性鸡胸
表现为胸骨体中段与其两侧肋软骨的中部对称性地向前凸出,而肋软骨和肋骨的两侧向内凹陷,此型在临床上多见。
?对称性鸡胸图
非对称性鸡胸
其特点是胸骨体及一侧肋软骨向前移位、凸出,而对侧的肋软骨正常。
?非对称性鸡胸图
混合性鸡胸
一侧呈鸡胸畸形,对侧则呈漏斗胸畸形,常伴有胸骨旋转。
?混合性鸡胸图
“凸胸鸽”形鸡胸
其突出表现是胸骨柄及其毗邻的第2、第3肋软骨向前凸出,胸骨体相对向后凹陷,此型在临床上少见。这类鸡胸在婴儿出生时很明显,可见胸骨缩短,纵剖面呈逗号状,胸骨节段性及骨缝消失。
?凸胸鸽”形鸡胸图
病因
鸡胸的病因不明。可能的发病因素有肋软骨过度生长、向前弯曲及胸骨向前移位,以及胸壁畸形家族史。
诊断
鸡胸体征明显,通过望诊便能确诊。有心脏和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应做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胸部X线(CT)检査。CT扫描是诊断鸡胸的客观证据。
治疗
鸡胸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方式,尤其是鸡胸畸形严重、有临床症状以及精神或心理负担较重的患者,应予以手术矫正。手术一般建议在青春期前施行,术后一般效果良好,很少出现并发症。
美国泰森食品公司850万磅鸡肉被召回 疑似感染李斯特菌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7月4日,美国泰森食品公司发表声明称将召回近850万磅(约385万公斤)可能感染了李斯特菌的鸡肉。
泰森公司在声明中表示,由于鸡肉食品可能接触到了一种有害细菌——李斯特菌,出于“高度谨慎”的考虑,发出召回通知。该公司表示:“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产品在装运时受到了污染,但出于谨慎考虑,公司将启动自愿召回程序。”
美国农业部(USD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其下属的美国食品安全检验局于6月9日接到通知,有两人患上了李斯特菌病——一种由李斯特菌从肠道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的感染。该机构认为有证据表明李斯特菌与泰森食品公司生产的预煮鸡肉有关。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李斯特菌引起的严重疾病症状在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后大约1到4周开始出现。症状可能包括头痛、颈部僵硬、失去平衡、意识模糊和抽搐,以及发烧和肌肉酸痛。美国农业部表示,这些冷冻即食产品是在2020年12月26日至2021年4月13日之间生产的。这些食品已经被配送到了全美各地的零售商和各种机构,包括医院、学校和国防部所在地。农业部建议消费者不要食用这些产品,也建议零售商和各种机构不要再销售该批次产品。(央视记者 许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