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阴虚的人不好过,这里有很好的阴虚调理 *** 。最近,全国都进入了高温状态,天气闷热,大家都觉得不太舒服。有这样一类朋友,一到这个时候比大家更难受,夏天对于他们就像就像酷刑一样。
前段时间,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患者,小伙子30多岁,小伙子特别瘦,告诉我主任,夏天太难受了。小伙子本来就爱热,夏天就更严重了,别人都不觉得热的时候,他觉得热,开空调开的特别低,开到16度,大家都冻的受不了,他还喊热。到室外出去一两趟,衣服就能拧出水来。
他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眼也发干嘴也发干,皮肤也干燥。另外,一到夏天,脾气也上来了,隔三差五就得跟别人吵一两架,吼完了媳妇吼孩子,家里人都不敢跟他说话。自己发完脾气也后悔。用他自己的话说,感觉身体里有一座火山一样。
根据我的判断,这个小伙子是典型的阴虚体质。阴虚往往伴随着火旺。通常表现就是爱热,五心烦燥脾气大,伴随皮肤干、眼睛干、嘴巴干。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人体阴阳平衡才会健健康康。如果用寒热来讲,阴代表的就是寒凉,阳代表的就是温热,阴阳调和,人体温度才感觉舒适。如果阴虚,那么人体就会感觉热热的。另外,火性上炎,内热大,消耗津液,就会出现皮肤、口鼻发干的问题。而且阴虚的朋友,还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失眠多梦一系列的问题。
阴虚的人到了夏天怎么调理才舒服一些呢?我给您推荐一款中成药麦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其实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麦冬和五味子两味药。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非常适合阴虚的朋友调理体质。额外加上的麦冬,可以清热降火,滋阴生津效果非常好。五味子略酸,酸味都具有收敛的作用,所以五味子具有敛阴止汗的功效。整体来讲,麦味地黄丸比六味地黄丸滋阴效果更好,更适合阴虚的朋友。对于这个小伙子,我又根据他自身的情况额外加减了一些药。
吃了半个月左右,小伙子明显感觉身体里的“火”降下来了,没有那么热了,脾气也好多了。小伙子挺高兴,那这里面谁更高兴呢,是他的老婆,为什么呢?因为再也不用受他的气了。
肺火鼻子热,胃火口气大,肾火腰酸痛,分享一剂中成药,去五脏火马医生, 我总是感觉鼻子冒火,火气很大,而且平时鼻子里面总是干干的,有时还流鼻血,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种情况是肺中有火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肺开窍于鼻,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脏受损,日子久了,肺中就容易生火,消耗肺中的津液, 导致肺中津液不足,鼻腔干燥,甚至冒火,流鼻血等情况。
怎么办呢?给大家分享一味麦味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和麦冬,五味子组成,里面六味地黄丸养阴清热,滋阴降火,是基础方,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养肺的麦冬和五味子,清肺降火,改善肺火大,鼻子总冒火,鼻腔干燥,流鼻血等问题。
马医生。马医生,我总是感觉口气大,有时还口臭,在人群中不敢开口,刷牙了改善也不明显,这是怎么回事呢?而且我发现自己舌头很胖,舌苔厚腻,还黄黄的,而且胃口好,很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种情况属于胃火太盛了,火性炎上,胃火大的人,消谷善饥饿,很能吃,容易饿,而吃进的食物没有经过脾的腐熟,代谢慢,在胃里面堆积,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各种酸腐味道,严重还会明显口臭,舌苔厚厚的,很难下去。
怎么办呢?介绍一个黄连清胃丸。
这个药里面主要都是清胃火的药,尤其是黄连,清中焦胃火,去湿热, 还能清心火,安眠,兼有睡眠不好的人,更加可以参考。
马医生,我腰酸腰痛,下肢总没力气,而且时间潮热盗汗,力不从心,怎么回事呢?有什么办法吗?
其实这种情况是肾中有火了,肾为先天之本肝肾乙癸同源,肝肾充盛,才能健康有力,肝肾不足,尤其是肾阴不足,生虚火,就会腰酸腿软,乏力盗汗,而且五心烦热,容易烦躁,经常力不从心,草草收工,而且夏季容易出汗。
这种情况要怎么办呢?
给大家介绍知柏地黄丸。
这个中成药中包含六味地黄丸,本身就具有补肝肾,补肾填精作用,又加上了知母和黄柏,不仅补肝肾,补肾填精,还能去火,降火,去肾火,改善肾火症状。
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去火的三种中成药,供大家参考。
当然一些其他其他问题也会有上述表现,比如腰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也会腰痛,牙龈脓肿也会口气不佳,但万变不离其宗,如果还是辩证存在上述病机证型,都可以参考上述 *** 。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您分清楚了吗?之一、六位地黄丸作为老大,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六味药所组成,它也是补泻并用的功效,适用于肾阴虚虚火导致的眩晕、耳鸣、腰痛、消渴等等。
第二,杞菊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枸杞、菊花,增加了养肝明目的功效,主要是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视物模糊、头晕耳鸣等等。
第三,麦味地黄丸,在六味的基础上加了麦冬、五味子组成,适用于肺肾阴虚,比如说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等等。
第四,知柏地黄丸,在六味的基础上加了知母,黄柏,增强了滋肾阴,泻虚火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火旺的人,比如说牙龈肿痛、口干咽痛,尿少色黄等等。
第五,归芍地黄丸,在六味的基础上加了当归、白芍,这就组成了妇科良药,适用于妇女肾虚引起的崩漏、头晕乏力、腰酸腿软等症状。
第六,桂附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肉桂、附子,加强了扶阳的功效,所以它能够阴阳双补,特别适合于温补肾阳。
熟地大补肾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脱发、早衰、糖尿病均可选用地黄常用的有生地黄和熟地黄两种,生地黄偏凉血止血,熟地偏于补血、滋阴、益精。
熟地主要用于血虚、肝肾阴虚、肾精亏虚相关病症,被称作“补肾阴要药”。
古代炮制熟地黄,常反复蒸晒九次,即“九蒸九晒”。古中医认为,蒸后得到人间的火,晒后得到天上的火,使得熟地增加能滋润、能镇、能守的作用。
熟地
熟地有哪些传统功用?
1、血虚
血虚则常导致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及眼睑色淡、头晕眼花。《本草》称熟地为“补血之上剂”,常与当归、白芍、川芎等补血活血药配伍。
如常用补血方四物汤,常用于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月经不调,女子经量少或闭经,胎产疾病等。
四物汤
肝主筋,肝血虚则筋失所养,导致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熟地常与当归、白芍、木瓜等同用。
2、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常见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白而无华、舌淡。
熟地可配人参益气补血,即《景岳全书》两仪膏。也可配伍补气补血药如黄芪、当归、白芍等,如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等。
八珍汤
3、肝肾阴虚
肝藏血,肾阴为人体阴液之根本。肝肾阴虚,常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手足心热、盗汗、消渴、遗精等症。
熟地质润善守,具有很强的滋润、宁静和制约阳热的功能。因此,阴虚而躁动、燥热者,可用熟地之静镇之。
如名方六味地黄丸,熟地配伍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滋补肾阴,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如虚火、热象明显,更年期潮热,加知母、黄柏,即知柏地黄丸。
明代张景岳曾因为常用熟地,被称为“张熟地”,《景岳全书》中左归丸、右归丸,一个用于阴虚,一个用于阳虚,都是重用熟地。
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阴虚消渴
黄药师以前文章提过,中医对于糖尿病,常从消渴病入手论治。消渴初起,燥热为主,多见多饮、多食、多尿,常用熟地滋阴,配伍石斛、麦冬等滋阴药。
现代临床也常用熟地配伍生地、天冬、麦冬等,用于2型糖尿病。
5、心悸失眠
肾阴不足,心肾不交,导致心阴不足,容易引发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盗汗等,尤其女子更年期非常常见,此时可用熟地滋肾水,降心火,常配柏子仁、麦冬、枸杞子等,如养心丸。
6、肺肾阴虚
肺肾阴虚常致咳嗽气喘、痰少,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腰膝酸软,骨蒸潮热,面红盗汗等。
如六味地黄丸合麦冬、五味子,为麦味地黄丸,滋补肺肾。
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7、肾精亏虚
中医中的肾精,对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以及人体的代谢和生理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1)小儿发育迟缓
熟地可用于肾精不足所致小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囟门闭迟,骨骼痿软,动作迟钝等。宋代的钱乙最早是将六味地黄丸用于小儿发育迟缓的。
(2)成人早衰、发白、脱发
肾精不足,成人常导致早衰、头发易落、头发白、齿摇、脱发、耳鸣耳聋、健忘、腰膝酸软、足痿弱无力等。熟地益精,常用于此类病症。
用于须发早白,熟地常配伍何首乌、枸杞子、龟板胶、菟丝子等,如七宝美髯丹。
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生殖功能低下
肾精不足,也常导致生殖功能低下,男子精少不育、滑精,女子经少或闭经、不孕。
熟地可配伍人参、五味子、菟丝子等补阴、补阳药,如《景岳全书》固阴煎,用于肝肾两亏,遗精滑泄,带下崩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止。
地黄植物
使用熟地要注意什么?
1、熟地黄性黏腻,有碍胃消化功能,所以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脘腹胀满、食少、大便稀软者慎用。
2、临床如果需长时间服用熟地黄,可用砂仁炮制,或用熟地同时服用砂仁,使其补而不腻;但如果治疗某些躁动症状,或者出血证,本身就需要熟地的静、守的特性,就不要用砂仁。也有用姜或者陈皮的,与砂仁效果相同。
本文为黄药师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自黄药师健康手记。
文中涉及处方、用法,仅供学习、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
黄药师每日更新大家最关注的中药、中成药以及健康知识,欢迎您关注、点赞、转发、留言,我们一起长知识。
一方多用,桂附地黄丸不仅可以温补肾阳,还能治疗这5种病大家好,我是刘医生,桂附地黄丸这个药大家都很熟悉了,它作为地黄丸家族中的一员不仅延续了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的功效,还可以温补肾阳。但是,你知道吗?它除了温肾补阳,它还有其他妙用。今天,刘医生一次给你讲清楚。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桂附地黄丸,它主要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制附子和肉桂这2味温补肾阳的药。可以起到一个引火归元,温阳补肾的作用。除此之外,他还能治疗肾阳不足引起的这5种疾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之一个腰酸腿痛的患者,我们常说腰为肾之府,且肾主骨。如果肾虚,不管是肾阴还是肾阳都会引起腰腿酸痛,感觉骨头里面疼,这是因为没有肾精去濡养骨骼导致的。平时还总是精神疲惫,特别怕冷。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去温补肾阳了。
第二给水肿的患者,因为“肾为水之下源”且肾主水。也就是说肾主管着我们身体的水液代谢。如果肾阳不足了,控制不住人体的水液,水液在我们身体到处跑就会形成水肿。一般在早上醒来的时候水肿特别严重,像腰部、腹部、手脚都会有,特别是两个双腿尤为明显,严重的话按一下还会有两个小坑,得好一会才能回弹。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温补肾阳,帮助肾重新健运水液。
第三个耳鸣、耳聋的患者,因为肾开窍于耳,我们的耳朵是需要肾精去濡养的,不管是肾阴肾阳亏虚都会导致肾精不足,无法濡养我们的耳窍,就会出现耳鸣耳聋等症状。很多老年人再出现耳聋耳鸣,记忆力下降等症状,都会选择从肾入手去治疗。
第四个脱发的患者,现在很多人年纪轻轻都开始出现了脱发、掉发的症状,发际线越来越高。其实,这很大一部分是和我们肾有关系的,因为“肾其华在发”,我们是头发也是需要肾中的精气去濡养、巩固的。如果肾阳不足肾气亏虚,不仅我们头发很容易掉,你还会经常感觉腰膝酸软,精神疲惫。我们也可以从补肾阳入手。
第五个怕冷的患者,阳气就像我们身体里面的小太阳一样,一直温暖我着我们。如果阳气不足了,我们就会经常感觉寒冷,手脚特别凉,怎么暖也暖不热,并且这种寒冷是从身体内部发散出来的。有时候冬天家里的暖气都开到二三十度了,还是感觉冷。这就是典型的肾阳虚的症状,可以服用一些温肾阳的药物。
好了,以上就是桂附地黄丸的5种妙用,你学会了吗?有问题可以留言。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肾虚腰酸,头晕耳鸣?教你两种中药,滋阴壮阳,补肾虚随着年纪的增长,很多人开始出现了肾虚问题,腰酸腿软,视物昏花,头晕耳鸣,有的人还有夜尿频数,潮热盗汗,四肢无力,甚至记忆力减退。很多年轻人, 由于生活不规律,过分熬夜,生活不节制,嗜烟贪酒,也逐渐出现了上述表现。出现上述表现是什么原因,该怎么调整呢?
其实上面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是肾虚了,但到底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大家往往搞不清楚,该怎么区分呢?
今天教大家简单区分一下:
首先,肾阳虚会有怕冷,肢体冰凉,四肢不温,出冷汗,畏风惧寒等表现,有的人还会有吃凉的食物腹泻,容易拉肚子的表现。再加上上面说的肾虚的表现,那就是肾阳虚了。
其次, 肾阴虚会有手脚心燥热,怕热,睡着容易出汗,晚上躺下翻来覆去睡不着,睡着了也是梦很多,兼有肺阴虚还会有干咳,甚至痰中带血,午后低热等情况。
知道了肾阳虚和肾阴虚
怎么调理呢?
中医认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肾阳虚怕冷的情况,我们就要温肾阳,祛寒湿,今天还是给大家分享中成药,温肾阳那个中成药最合适呢?当然是桂附地黄丸,这个方子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附子和桂枝,附子是一个温肾阳,祛寒湿作用十分强的中药,桂枝能温通四肢阳气,驱寒化湿,加上六味地黄丸,就能很好的解决肾阳虚,畏寒肢冷,腰酸冷痛,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问题了。
是阴虚的情况,我们应该滋阴清热,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方子叫做知柏地黄丸,是肾阴虚火旺的首选方子,这个方子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黄柏和知母,黄柏是能清下焦肾火,清虚热的中药,知母甘寒清热,清除体内虚火,与六味地黄丸搭配起来,对五心烦热,腰酸膝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盗汗午后烦热等表现就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了。
以上两种地黄丸的选择搭配,大家学会了没有呢?
肾阳虚,怕冷的情况用桂附地黄丸,肾阴虚怕热情况用知柏地黄丸。
当然如果是肾阴虚,虚火没那么旺盛,可以用六味地黄丸。
如果眼花厉害,可以用杞菊地黄丸;
如果是胃阴不足,吃饭胃胀,舌红少苔,伴有盗汗,可以参考麦味地黄丸;
如果腰酸腿软,小便不利明显,就参考寄生肾气丸。
男人常用,10大补肾丸,都在偷偷收藏男人常用的10大补肾丸,偷偷收藏起来,不知不觉让你惊艳所有人。
1.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可以用于腰膝酸软
2.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可以用于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的人
3.金匮肾气丸。补肾助阳,可以用于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的人
4.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可以用于腰膝酸冷。手脚冰凉的人
5.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可以用于腰膝酸软、眼睛发干发涩的人
6.归芍地黄丸,补肾阴,滋肝血,可以用于腰膝酸软,脚后跟疼痛的人
7.麦味地黄丸,滋补肺肾,可用于口干口渴、腰肌酸软的人
8.七味都气丸,补肾纳气,可用于腰膝酸软。吸气短浅的人
9.金锁固精丸,补肾固精,可以用于腰膝酸软,时间难以控制的人
10.二至丸,补益精血,可以用于腰肌酸软、须发早白的人。
以上十大补肾丸你都记住了吗?这是男人家里常备的十大法宝,如果你分不清自己体质,到底哪个适合自己,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帮你详细辩证,给你一个最适合自己的。
阴虚火旺用知柏地黄丸没用,教你一招,作用翻倍,建议收藏我们身边有很多阴虚火旺的人,他们症状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那为什么用滋阴的知柏地黄丸没用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知柏地黄丸,它由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那当你出现口干,喉咙痛,小便量少还发黄这个时候用知柏地黄丸就可以了。
那有的人说,我就是口干咽痛,小便短黄啊,但是用了就是没用怎么回事,那可能是你用错了。我们得知柏地黄丸它对肾阴亏虚引起的阴虚火旺有很好的凉血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阴虚火旺都是由于肾阴虚所引起的。
比如阴虚火旺出现了心阴亏虚。心阴亏虚是在阴虚火旺的基础上,不仅有五心烦热还出现了夜晚睡觉经常被惊醒失眠多梦,经常在午休或者夜晚睡觉的时候出汗。这时我们伸出舌头一看,舌尖很红,舌头上部少苔。这就是典型的心阴亏虚而引起的阴虚火旺。既然心阴亏虚我们自然就要滋补心阴了。这时我们需要在知柏地黄丸的基础上搭配一个天王补心丹来滋补心阴。
如果你除了夜晚出汗,经常烦躁闷热,还常常咳嗽,但是痰不多,面色偏白,体质虚弱,容易感到累。当我们伸出舌头会发现舌头上几乎没有舌苔,舌质变红。这就是肺阴亏虚所引起的阴虚火旺。这是我们可以搭配一个麦味地黄丸,来滋补肺阴。
要是你除了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还有两只眼睛经常感到酸涩,看东西不清楚,头晕目眩,两侧胁肋经常隐隐作痛,还容易生气。这时看我们的舌头会发现舌质偏红缺少津液。这就是典型的肝阴亏虚。这时我们需要搭配一味杞菊地黄丸。两者同用滋肝又补肾。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阴虚火旺都是由肾阴虚引起的,我们首先要判断自己属于那种情况。
但是,有人说我就是肾阴亏虚啊,为什么用了之后效果不好啊。在中医上阴阳是不能独立存在的,阴和阳是相互,有阴才有阳。所以长时间肾阴亏虚也会累及到阳,导致阴阳两虚。这时你可能会出现头晕,耳鸣,尿频尿多,怕冷手心烦热。这时单单补肾阴效果可能不太好,需要加入补阳的药,阴阳双补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这时在此基础再用一个金匮肾气丸即可。
最后提醒大家,知柏地黄丸相对寒凉,不要长期服用,如果你是肾阴亏虚得阴虚火旺。用一段时间的清除体内的火热之气之后。可以换成六味地黄丸,这样就不至于过于消耗我们体内的正气。
以上就是刘医生分享给你的关于的知柏地黄丸运用,赶紧看看自己是那一种吧。不过大家要注意,所有的用药都需要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不可以随意用药,必要的时候我们应当请正规医生的帮助。
肾阴虚必用——六味地黄丸的奥秘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大家都很熟悉,今天来探讨一下其中的奥妙。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去皮)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疲软,遗精盗汗,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失血失音,消渴淋浊;妇女肾虚,血枯闭经。
【方解】本方系将《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所组成。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 《灵枢·海论》说: “脑为髓之海”又说: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 ,故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等,皆为肾阴虚,髓海不足所致。
肾为阴阳(水火)并存之脏,肾阴虚则阳易亢,亦即所谓“水亏火旺”之类。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消渴,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症,俱属阴虚阳亢,或水亏火旺所导致。
故本方立法,以肾、肝、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为主。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是为君药。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共成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亦即王冰所谓: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义。
本方配伍的另一特点是“补中有泻” ,即泽泻配熟地而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茱萸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此即所谓“三泻” ,或称“三开”。如此配伍,虽是补泻并用,但是配“泻”是为防止滋补之品产生滞腻之弊,实际还是以补为主。
再从本方“补”与“泻”的用药量来看, “三补”的用药量大于“三泻”的用量,这也说明本方滋补是为主的一个方面。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等病,但必须具有肝肾阴虚的证候。
九阴五阳,十四种补虚中成药
【九阴】:
1、六味地黄丸——滋养肝肾,适合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腰膝酸软,自汗盗汗,耳聋耳鸣,头晕目眩,虚火牙痛,舌燥咽痛。
2、知柏地黄丸——滋阴泻火,适合阴虚火旺,骨蒸盗汗,咽喉肿痛。
3、杞菊地黄丸——养益肝肾,滋阴明目,适合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
4、麦味地黄丸——滋养肝肾,生津润肺,适合头晕耳鸣,口渴,咽喉干燥,咳嗽气喘,无痰少痰,痰中带血。
5、明目地黄丸——清热明目,滋养肝肾,适合肝肾阴亏,双目昏花,目涩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暗,双目干燥,咽喉干燥。
6、归芍地黄丸——滋阴补血,适合阴血两亏,头晕目眩,虚热盗汗,两胁胀痛。
7、玉液消渴颗粒——生津止渴,补气润燥,适合消渴病,肾亏胃燥,口渴喜饮,小便频繁,气短乏力。
8、麦门冬颗粒——生津养胃,理气降逆,适合肺阴不足,咳痰不爽,咳逆上气,手足心热,气火上炎,咽喉干燥,口渴胃阴不足,气逆呕吐。
9、大补阴丸——滋阴泻热,适合阴虚发热,潮热,盗汗,烦热,易饥饿,足膝热痛。
【五阳】:
1、右归丸——益肾增阳,养血填髓,适合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畏寒肢冷,功能减弱,大便不实,小便频繁,下肢水肿。
2、济生肾气丸——温养肾阳,利水消肿,适合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腿水肿,小便不利。
3、金贵肾气丸——温养肾阳,适合肾阳不足,腰腿酸软,下肢畏寒,少腹拘紧,小便不利。
4、四神丸——温肾健脾,止泻涩肠,适合五更泄泻,消化不良,腹痛腰痛,倦怠乏力,四肢畏寒等。
5、五子衍宗丸——养肾益髓,用于虚发早白,功能下降,夜尿增多,腰膝酸软等。
九阴五阳,14种补虚中成药,看到了六味地黄家族的强大,稍加变通功效即不相同,大家仔细看好,不要认错,九阴五阳多责于肝肾,合理应用可有助于身心健康,供有医学基础者参考!
应对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的诸多不适,该怎么选择中成药?我们前面说了,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应该是全过程中,包括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那么,恢复期该怎样选择中成药呢?我们今天就来说说。
恢复期(图源 *** )
(一)
在推荐具体的中成药之前,我们首先来看看,新冠肺炎恢复期治疗的治则治法是什么。
什么是治则治法呢?
就是治疗的原则,治疗的大法。
一个疾病,或者说一个疾病的某个阶段,具有疗效的治疗方不止一个。这些治疗方的选药、配伍、用量比例都不一样,但是从治则治法上看,这些方子的治则治法是一样的。
例如,治疗风寒感冒,可以用葛根汤合剂,也可以用荆防颗粒。葛根汤合剂是由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荆防颗粒是由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和甘草组成。可以说,这两个中成药,选药不同,配伍用量也不同。
但是,从治则治法看,它们都是以辛温解表药为主导的治疗方,以发散风寒为主要功效。
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它们都是以辛味药为主导、以酸甘为辅助的治疗方。葛根汤合剂的配伍结构是“四辛一酸二甘”,荆防颗粒是“七辛一酸二甘一苦”。或者说,两者是同构的。
而辛补肝、酸泻肝、甘缓肝,这样的组方,就是补肝为主的补泻兼施方。肝德在散,肝主阳气升,所以这些方子,都能发散,都能散寒。
大家看,这就是“汤液经法图”五味配伍理论体系,对治则治法的完美阐释。
《汤液经法图讲记》
(二)
那么,新冠病毒感染的恢复期,从药味角度看,应该是什么样的治则治法呢?
其实,这就需要我们对新冠病毒感染治疗的全过程有一个认识。或者说,需要在保证人体阴阳平衡这样一个前提下,对新冠病毒感染治疗的全过程有一个认识。
换句话说,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可以分为祛邪期和恢复期两部分,祛邪期在前,恢复期在后。
关于祛邪期的治则治法,我们在2020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从“汤液经法图”角度探讨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组方配伍共性规律》。
文章截图(图源 *** )
这篇文章研究的,就是面对当时如此多的新冠肺炎治疗有效方,我们能不能找到组方配伍的共性规律。
最后发现,还真是有共性规律,用“汤液经法图”的思路概括就是5个字:咸辛泻肺脾。
咸,就是咸泻肺的咸,葶苈子、大黄是咸,苦杏仁+甘草、桔梗+甘草、紫菀+款冬花也是咸。辛,就是辛散肺、辛泻脾的辛,麻黄、桂枝是辛,藿香、砂仁、草果、半夏也是辛。
虽然选了不同的中药来组方,但是全方的主导药味都一样,都是咸辛。
换句话说,只要掌握了“咸辛泻肺脾”的治则治法,你不选那些药,选别的药,组别的方,对于治疗新冠肺炎一样有效。
这就是治则治法的层次和威力,它是先于选药配伍的。
到了本次奥密克戎治疗,选药依然是咸辛配伍,或者说辛咸配伍为主。
好,这就是祛邪期的治疗大法。
中药(图源 *** )
从单独祛邪期的角度看,这个治疗大法没有问题。但是,从新冠病毒感染全过程来讲,从整体角度看,这个治疗大法就有问题。问题就在于,前期的泻肺泻脾,可能会造成肺虚,会造成脾虚。
肺虚有什么表现?口干、干咳和失眠。脾虚有什么表现?乏力、倦怠和食欲差。
甚至嗅觉丧失和味觉丧失,也是肺虚和脾虚的表现。所谓“肺开窍于鼻”,鼻子的嗅觉丧失,一定是肺金功能的问题。所谓“脾开窍于口”,嘴巴的味觉丧失,一定是脾土功能的问题。
肺虚怎么办?酸补肺,用酸味药食。脾虚怎么办?甘补脾,用甘味药食。
所以,对应于祛邪期“咸辛泻肺脾”的治疗思路,恢复期就应该是“酸甘补肺脾”的治疗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阴阳平衡,实其虚而虚其实。
而我们下面的中成药推荐,也是围绕着“酸甘补肺脾”来展开。
咸辛泻肺脾与酸甘补肺脾
(三)
按照“酸甘补肺脾”的思路,我们把推荐的中成药分为3类,一类是以甘味补脾益气为主,一类是以酸味补肺养阴为主,还有一类就是两者兼有的是气阴双补。
甘味补脾益气的中成药,例如黄芪颗粒、玉屏风颗粒、潞党参口服液、四君子丸、六君子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参苓白术颗粒、小柴胡颗粒、逍遥丸等。
根据功效特点,又可以再分为2类。
一类是以单纯的补气为主的,例如黄芪颗粒,潞党参口服液,主要作用就是补虚。
另一类则是在补气的同时,还兼有其他一些功效侧重点。例如,玉屏风颗粒在补气的同时还侧重于治疗自汗怕风,六君子丸在补气的同时还侧重于祛痰,补中益气丸在补气的同时还侧重于升阳举陷,逍遥丸在补气的同时还侧重于疏肝理气治胸闷。
补中益气丸(图源 *** )
酸味补肺养阴的中成药,例如二冬膏、口炎清颗粒、百合固金口服液、枣仁安神液、复方鲜石斛颗粒、麦味地黄丸、玉泉丸等。
除了二冬膏,其余都是在养阴的同时还有一些功效侧重点。例如,养阴清肺丸在养阴的同时还侧重于清热祛痰,酸枣仁合剂在养阴的同时还侧重于治疗失眠心烦,麦味地黄丸在养阴的同时还侧重于治疗腰膝酸软和头晕,玉泉丸在养阴的同时还侧重于治疗口渴心烦。
甘味和酸味联合配伍的中成药,就是气阴双补的中成药。
这一类中成药里,典型的气阴双补中成药是生脉饮(党参方/人参方),贞芪扶正颗粒等。这些中成药也是在各地的恢复期治疗方案中出现过的气阴双补药物。
除了单纯的气阴双补,在气阴双补的同时还有一些功效侧重点的中成药,也有不少。
例如,安神健脑液在气阴双补的同时还侧重于治疗失眠心烦,养胃舒颗粒在气阴双补的同时还侧重于治疗胃脘灼热疼痛,芪蓉润肠口服液在气阴双补的同时还侧重于通便,参松养心胶囊在气阴双补的同时还侧重于治疗胸闷心悸和气短。
生脉饮(图源 *** )
把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下面这个表,大家可以对照自己的症状来选用。
可以选单纯补虚的,也可以选择补虚兼有其他功效的。表里面列出来了这些中成药的功效特点,方便大家选用。
需要注意的有2点。第1点,虽然我们给大家推荐了中成药,但是每个药都每个药的特点,每个患者有每个患者的特点,所以,大家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看看自己是否是禁忌症,看看注意事项有哪些。第2点,用法用量上,可以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也可以减量使用,减少每天的用药频次。疗程一般是2-4周。
最后,我们也可以选择酸味和甘味为主的食疗方,来帮助自己恢复,具体的菜品就根据各地的美食,由大家自由发挥啦。大家有好的食疗 *** 也可以在文末留言,互相参考一下。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