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立夏之后,许多钓鱼人把目标鱼定为鲤鱼,草鱼,鲢鳙等等!虽然在这三类鱼中,就数鲢鳙鱼的挣扎力较小,但若是选择用手竿作钓的话,遛鱼感觉也很爽。虽然本人钓了半辈子鱼,但我觉得只要有以下这套鲢鳙鱼钓法,不吹不黑,天气一热,一个星期至少要钓五次。
鲢鳙鱼
钓具搭配需要注意:
在钓鲢鳙的过程中,由于需要频繁抛竿和扬竿,并且鱼竿长度要在5米4以上,因此有人觉得钓这种鱼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曾多次提醒钓友,钓这种鱼首先就要挑选轻细的长竿,然后钓组方面,选择主线2.0以上,子线1.0或1.5左右,这样搭配,只要耐心遛鱼,在夏季钓5到6斤的鲢鳙应该绰绰有余。
遛鱼
正确挑选钓点位置:
正因为鲢鳙鱼属于中上层的大型鱼类,钓点处离岸边近,而鲢鳙恰好对声响很敏感,它们有时只要发现微小的声响,就会及时进行躲避。
所以这时挑选钓位一定要在安静的地方,比如一些突出的桦尖位置,以及下风口,因为下风口处有较为丰富的藻类食物能供鱼儿们食用,当然风太大也不行,否则会影响观漂。
饵料选择
调整钓饵与找鱼层:
虽然钓鲢鳙可以不用打窝,但在前期一定要高频率抛竿,饵料雾化要快,因为鲢鳙鱼对雾化大的饵料特别感兴趣。根据我多年的作钓经验,一般鲢鱼喜欢酸性饵,而鳙鱼就更喜欢腥臭味的饵料,当然在气温非常高的盛夏时期,它们也偏爱于果香味饵料。
当然鲢鳙鱼并不是随随便便都可以钓到的,在诱鱼进窝后,需要根据温度变化来找鱼层,通常情况下,气温高时,鲢鳙就会在浅水层进食,而气温低时就刚刚相反,因此这时就可以选择钓离底。
鲢鳙鱼
综上所讲述的正是:在夏季天热的时候,户外用手竿垂钓鲢鳙鱼的一些钓法技巧,当然如果您对此有不同的观点,还请多多指教与提醒。
鲢鳙这种鱼分布较为广泛,在夏季天一热,据说底层鱼种不好钓的时候,十有八九是钓鲢鳙更好的时机。钓它的 *** 有很多,比如单钩钓,双钩钓以及弹簧钓等等!但钓友们为了享受遛鱼的 *** ,通常都会选择手竿钓。可要想钓的多,以下这些秘诀才是连竿上鱼的关键!
鲢鳙鱼
钓组搭配:
曾经钓鱼界有过这样的说法,称钓鲢鳙是最考验鱼竿了,由此可见,野钓鲢鳙鱼对于钓竿的选择尤为重要,在夏天钓鲢鳙鱼时,鱼竿可选4米5或5米4的手竿。而且钓线长度一定要与主线相平,可以比钓鲤鱼时的线组粗一点。鱼钩可选新关东的两到四号钩即可,而且钩距至少保持3个以上,浮漂尽量选用大号的鲤鱼漂。
钓位选择:
虽然鲢鳙鱼嘴大,吃食也比较凶猛,但它也是很谨慎,稍微一点声响是就很敏感,因此钓友们在一些水库或者池塘选择钓位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尽量挑选在突出的位置作为钓点,另外还有一处钓位也不错,那就是水域中的进水口位置。可若是作钓当天风力比较大,这时钓位一定要选在能避风的地方更好。
鲢鳙鱼
饵料搭配:
众所周知,鲢鳙鱼一般都比较喜欢酸或臭的食物,所以在窝料的搭配上也一定要突出这两大特点,可以在窝料中加些醋或者各种发酵物等,并且在和饵的时候,一定要加大饵料的雾化效果。
注意事项:
1、由于在大风天不易觉察到浮漂的细微动作,所以这样的天气非常不适合钓鲢鳙。
2、因为鲢鳙鱼适量大,个体也大,并且中鱼后的挣扎力也比较强,所以在钓鲢鳙的时候,更好在鱼竿是佩戴失手绳。
鲢鳙鱼
以上讲述的正是:天热之后,在户外野钓鲢鳙鱼的一些基本技巧,若是您对此有不同的观点,还请钓友多多指教与提醒!
鲢鳙的常见钓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手竿垂钓,也就是悬坠钓。二是抛竿水怪,也叫吊篮。三是弹簧饵托,这个手竿和抛竿都可以使用。虽然钓组、钓法完全不同,但是垂钓的原理却是相同的。鲢鳙是淡水鱼中生长极为迅速的一种鱼类,更大的特点是“滤食性”,通过过滤水中的藻类获得食物,每次呼吸都是在进食,这也难怪鲢鳙生长如此迅速了。
正因为进食特点的不同,才导致了钓鲢鳙跟钓其他鱼类完全不同。比如说钓鲤鱼,鲤鱼把鱼钩和饵料一起吃进去,从而造成了漂相,提竿时鲤鱼就被钓到了。比如爆炸钩钓法,使用的糟食在水底散开,鱼钩上未必有饵料,但是鱼在水底进食时依然可能把“埋伏”在食物中鱼钩吃进去,从而被钓到,这个原理就跟钓鲢鳙有点类似了。鲢鳙被钓到,并非是因为吃鱼钩上的饵料。因为鲢鳙是滤食性鱼类,不存在咬住饵料或者鱼钩的情况。而是在过滤悬浮颗粒时,把鱼钩也喝入了口中,这才是鲢鳙被钓到的本质。
所以在抛竿水怪钓法中,子线是分布在吊篮下方的,鱼钩距离吊篮至少20厘米左右。当吊篮中放满食物,从缝隙中雾化下沉时,鱼钩所在水层就会有很多的悬浮颗粒,鲢鳙在这个水层过滤食物时,就会把鱼钩也喝入口中;比如说弹簧饵托钓法,这种钓法的钓组其实很好理解,把台钓线组中的铅坠换成弹簧饵托就行了,饵料捏在更好附着饵料的弹簧上,入水之后饵料雾化下沉,食物会在鱼钩所在的水层,当鲢鳙过来过滤食物时,会把鱼钩喝进去,从而被钓到。这个就是鲢鳙被钓到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
比较常用的其实还是手竿钓法,虽然钓法有点不同,但是原理绝对是一样的。钓鲢鳙时,需要加大钩间距,并且只在上钩挂饵,上钩的饵料雾化下沉到下钩所在的水层,当鲢鳙进窝进食时,也会把鱼钩吃进去。为了确保鱼钩更容易被鲢鳙喝入口中,子线的选用是非常有讲究的。首先是子线要长,较长的子线入水之后摆动幅度更大,有助于形成较大的诱鱼窝点。更长的子线会更加柔软,并且有更好的延展长度,不容易挡口也不容易断线。需要增加钩间距,确保鲢鳙更方便进食。钓鱼老手认为,钩间距至少半个鱼头大小才行。
其实钩间距一定要大,还可以考虑风力大小,饵料比重大小,合理选择。风大、比重大,钩间距还可以更大一些。子线要柔软一些,如果目标是较大体型的鲢鳙,需要使用比较粗的尼龙线,这明显偏硬,可以更换上更加柔软的PE线。鱼钩的选择也有讲究,不能太小,因为鲢鳙的嘴巴很大,鱼钩小的话会勾不牢,如果鱼钩大而且重,又比较难被鲢鳙喝入口中,所以要选择钩条不是太粗的鱼钩。新关东之类的鱼钩就是不错的选择,比较锋利钩条不算粗,强度又足够。
只要是钓浮,其实都涉及到水层的选择,根据鲢鳙喜欢高溶氧又比较耐高温的特点。气温越高,深水层越是缺氧,鲢鳙所在水层就越浅。气温不高,深水层不缺氧时,所在水层就会深一些。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钓鲢鳙的五个技巧精华,掌握了敢和邓刚大师PK今天的内容是钓鲢鳙的经典 *** 和技巧,掌握了这些 *** 和技巧就敢和邓刚大师一起比高低了。因为这些 *** 和技巧都是精华。邓刚大师运用这些 *** 和技巧钓过无数的鲢鳙,屡试不爽。只要按照这个 *** 去做,就能够在有一定密度鲢鳙的水域钓到爆护。
一,选钓位,要选面对大水面的深水区,水深在四、五米以上。一般水库大坝两侧都能找到这样的钓位。
二,选鲢鳙钓饵。鲢鳙饵厂家和品牌很多,这里就拿金版浮钓鲢鳙举例,鲢鳙饵更好单开,0.8的水比 ,快速搅拌后就不要动了,五到十分钟就可以挂钩了。
三、钓竿线组的选用,杆子7.2起步,选腰力好、一九调的钓竿。线组根据鱼的大小选3+2,4+2.5,5+3,6+4等
鱼钩选新关东3至6号。钩距5公分左右。浮漂5克左右。
四,上饵 *** 。挂饵只挂上钩,下钩空钩不挂饵。饵捏成核桃大小。上饵步骤是: 先在饵盘里扣一团饵,大约核桃大小,用几个手指捏饵。根据需要的雾化时间,决定捏饵的次数。比如,刚开始抽窝时,只捏三四下就可以了,大约在水中雾化10秒左右。饵雾化的快便于聚鱼。当有信号以后,把饵捏五六次,大约雾化2、30秒左右,这时就可以看吃口信号逮口了。当鱼聚的比较多了,捏饵可以捏七八次了,让饵雾化时间稍微长一点,便于稳稳当当看信号逮口。
饵团捏紧后,把上钩拉进饵球中间,然后再捏两三下,把钩捏紧在饵球中就可以抛竿了。
一般情况只要水域里有鲢鳙,半个小时之内都会有鱼进窝出现吃口信号。而且有一个普遍规律,就是前期上的鱼会小一些,越往后,鱼越钓越大。
五,找到更佳鱼层。一般来讲,从水深一米五左右开始往下找鱼层。当有信号上鱼了,并不能说明钓的水深合适了。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看给口的快慢。二,看有没有口不中鱼现象。三,看锚鱼现象多不多。如果鱼口快,说明所钓的鱼层正合适。如果鱼口慢,说明所钓的鱼层不对,不是深了就是浅了。如果常出现有口不中鱼现象,说明钓浅了。如果常出现锚鱼现象,说明钓深了。所以只有不断试探,把鱼层找准才能上鱼快,上鱼多,最后才有更佳的鱼获。
填补空白!水生所联合华大揭示四大家鱼之鲢鳙进化史科教武汉【填补空白!水生所联合华大揭示四大家鱼之鲢鳙进化史】日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团队联合华大基因等多家单位在英国期刊《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短读长测序技术,结合遗传图谱辅助挂载染色体的组装策略,获得连续性较好、准确度高的染色体水平的鲢鱼和鳙鱼基因组,同时对鲢鱼20个野生样本(珠江7个,黑龙江4个,长江9个),鳙鱼22个野生样本(珠江8个,黑龙江4个,长江10个)进行群体重测序分析,揭示了东亚鲤科鱼类的进化历史,并进一步探讨了鲢鱼、鳙鱼物种形成和群体分化的遗传学基础。 鲢鱼、鳙鱼是典型的东亚特有鲤科鱼类,是我国更大的经济鱼类养殖群体,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水产蛋白资源。何舜平研究员团队联合华大基因等多家单位发表的论文,结合短读长组装和群体重测序技术,研究了鲢鱼、鳙鱼两个基因组和多个野生群体,重点关注东亚鲤科鱼类的进化历史与染色体改变、物种形成与群体多样性、基因功能与环境适应等内容。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对鲢鱼和鳙鱼的基因组进行了高质量的测序组装,并为新品种开发打下坚实基础,对全国各大水系的鲢鱼和鳙鱼开展了比较种群基因组学研究, 为遗传育种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数据,而且也为物种形成、分化、环境适应及物种入侵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模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武汉发布
「2022」野钓鲢鳙总结:这三款是我最满意的对于2022年来说。这一年的总结总体来说钓鲢鳙是最多的。在这一年来说,我也迷上了钓鲢鳙。在我们这边因为工作也不能走远,这边也是没有太好的资源,也没有黑坑来掉鲢鳙。还是主要野钓?
作为钓鱼人来说。都喜欢钓大鱼。鲢鳙鱼是一种体型大,比较好钓的一种大型鱼类。也是2022的网红鱼种。
22年我在渔具上一共花了多少钱?总体来说。也得有一两千块了吧。说真的,真是没有什么统计过。
买了多少根鱼竿?作为一个老钓鱼人来说,今年没有入手鱼竿。因为去年后半年就入手鱼竿了,今年就没有新的入手。因为是主钓鲢鳙吗?去年后半年就开始掉了。
买了多少包饵料?我的饵料消耗也就是,鲢鳙鱼饵为主。因为之前上班原因也是随钓。当时买。后来看了咱们的王者比赛。李振老师用咱们的2022浮钓鲢鳙,钓的很不错。掉的成绩也非常好。就开始用2022浮钓鲢鳙。后来发现用2022浮钓鲢鳙加天元邓刚效果更完美。后来也就一直在用。有很多人问我你的添加剂量是怎么添加的?我是一份2022浮钓鲢鳙加一份天元邓刚。我就是1:1的比例。后面钓的也还不错。
因为。在下面鱼具店经常买到假货,后来也就开始在咱们平台下单囤货。因为平台也有活动,力度也挺大,大平台值得信赖。
掉了鲢鳙鱼经常会遇见切线跑鱼的情况,后来咱们平台又新出的新型线组,对钓鲢鳙鱼,或者大型鱼种都有一定的针对性。我就开始用咱们平台新出的。新型线组。这款新型建筑大家也看了,他主要原理下面有一个缓冲的八字环。不容易切线。较大型语种也对县组有更精细的要求。要想用更小的线,钓更大的鱼,也有很多技巧,当然了也要好好的装备来辅佐我们。
之前买的鱼护也是掉了几次鲢鳙鱼。鱼护太小。也不结实。就在平台下单买的大鱼王的鱼护。入手这个鱼护也是我比较满意的一个。渔具了。在做工方面都是很完美,也是我很喜欢。价格也非常给力。我也看了很多鱼护,最后还是入手了大鱼王的鱼护。
我对三个产品是最满意的。一个是2022浮钓鲢鳙。
应为2022浮钓鲢鳙。在2022王者比赛里钓鲢鳙鱼,鱼获最多的一款饵料。单开或者添加到别的饵料里都是非常的完美。
第2个就是新型线组。因为你要想小线组博大鱼,就用这一款新型线组。用更精细的线组来钓更大的鱼。他用的鱼线也是动力比较知名的品牌的鱼线。再就是他安装了缓冲八字环。对鱼线有保护作用。
第3个就是大鱼王鱼护。应为他的做工包括都是非常精细。结实耐用的一款鱼护。有需要的钓友建议你使用这一款。
今年最满意的促销活动就是双十二,因为之前的活动他已经过去了。在双十二到来之际,大家赶紧囤一些好物。备战2023年。
在新的一年里祝平台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壮大。在这里也祝广大钓鱼人。大鲫大鲤,钓大鱼。
野钓鲢鳙绝杀技巧:两张图,看懂钓鲢鳙核心招数,手竿抛竿都适用随着气温的升高,鱼是越来越难钓了,此时“坚强”的鲢鳙成为很多钓友的选择。鲢鳙耐高温,就连无风的夏日中午也能钓得到。无其他鱼可钓的时段,选择鲢鳙也是一种好选择,至少比拉白条更有挑战性。随着钓鱼技术的发展,对于钓鲢鳙的招数钓友是用共识的,不管钓法如何变化,但是原理、核心技巧,都是这些招数。
一、两大核心技巧
以手竿钓鲢鳙为例,聊聊钓鲢鳙的两大诀窍,其他钓法最后也会介绍下,估计您也会发现,原理基本就是一样的。
1、饵料
鲢鳙其实是非常馋的鱼类,或者说是嗅觉极大发达的鱼类,有食物的地方就会迅速出现。最开始我们认为鲢鳙喜欢酸臭的味型,但是在野钓中发现,不管使用何种味型的饵料,只要饵料雾化好都容易闹鲢鳙,所以更多的钓友意识到,钓鲢鳙的饵料状态比味型更加重要。酸臭的饵料人类闻起来味道非常重,但是对于嗅觉发达的鱼类来说,清淡的饵料也未必不是重口味。所以钓鲢鳙的饵料,可以用比重轻、颗粒小(粉末)、雾化好来描述,达到这个标准,味道其实是其次的。在饵料中加入一些增白的物质,可以让饵料悬浮的诱鱼带从视觉上也极有冲击,毕竟鲢鳙的视觉还是不错的。
2、钓法
饵料搭配得当,就是钓法的问题了。其实钓鱼嘛,钓法的核心应该就在于鱼怎么把钩吃进去,这个才是核心所在。其他鱼类的进食是吞、吸、啃、刮等,都可以理解为把带有饵料的鱼钩吃进去,所以被钓到。但是鲢鳙跟这些鱼类的进食完全不同,滤食性是鲢鳙的更大特点。通过大口喝水,过滤水中的营养物质,藻类、枝角类、悬浮的粉末饵料等。所以鲢鳙被钓到,并非是吞了挂饵的鱼钩,而是大口喝水的时候把鱼钩喝进去。明白了这个原理,鲢鳙基本就成了更好钓的鱼。
子线要搭配长一些,更好是pe线,因为这样的线更加的柔软,鱼钩可以大但是更好不选择太粗条的,这样鱼钩比较轻。子线软,鱼钩轻,在鲢鳙大口喝水的时候,就容易把鱼钩喝进去了。为了保证鲢鳙喝水的水层,正是鱼钩所在是水层?饵料雾化后缓慢下沉,鲢鳙会在下沉雾化带中进食,所以增加钩间距,只在上钩挂饵,就能达到下钩埋伏在饵料雾化带的目的,鲢鳙只要大口喝水,就难免把鱼钩喝进去。这个就是钓鲢鳙的两大精髓所在,不但手竿是这个原理,抛竿其实也是。
二、其他钓法
抛竿钓鲢鳙,主要两种 *** ,一种是吊篮的使用。吊篮中加满雾化好,比重轻的饵料,鱼钩分布在吊篮的下面,随着饵料从缝隙中慢慢下沉,悬浮的颗粒跟鱼钩在一个水层,鲢鳙来进食,自然就被钓到了。第二种 *** ,有点类似爆炸钩,把饵料捏在弹簧中,抛竿入水后饵料雾化下沉,掩盖了下方的鱼钩。下图是抛竿钓鲢鳙的两种常用钓组,水怪会更简单一些,第二种饵料状态比较难搭配,不太适合新手。
所以说,鲢鳙其实很好钓,只要 *** 得当。毕竟这种鱼是在太馋了,只要窝点有食物,死活不离窝。所以钓鲢鳙,还需要注意频率,尤其是手竿钓法。喜欢请收藏关注,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钓鲢鳙的5种“佐料”,效果好还便宜,最后一种很多人想不到一转眼四月就快结束了,接下来天气就会越来越热,很多钓友估计都开始准备钓大鱼了。说到大鱼,那肯定绕不开鲢鳙,鲢鳙个体大、拉力猛,手感是杠杠的。
钓鲢鳙大多数钓友选择商品饵,然后就是通过抽频率诱鱼。这种是常规 *** ,可以用,但如果钓鱼人比较多,大家都用这种 *** 就没啥优势了,这个时候咱们就需要想一些办法。
比如说在饵料里加点小药之类的添加剂,增加饵料的味型,扩大诱鱼的范围。当然,不一定要加小药,只要味道重的东西都可以,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几种我认为不错的东西。
之一种:阿魏
阿魏是一种中药,相信很多钓友都听过,但是对于阿魏,不少钓友都有误解,网上乱七八糟的传言很多,还有说“黄金无假 阿魏无真”的。
其实没有那么玄乎,阿魏有两种,一种是印度阿魏,黄色颗粒状的,价格便宜、味道相对没那么重;另一种是新疆阿魏,价格比较高,味型重点。
咱们钓鲢鳙用哪种都可以,我一般是用新疆阿魏比较多,使用 *** 有两个,一个是拿水泡,另一个是拿酒泡。拿水泡泡出来是乳白色的,拿酒泡是黄色的。像拿酒泡的话,一斤酒放个二三克就够了。
泡出来的溶液,咱们可以直接加饵料里,不需要多一斤饵料加个几毫升就行,算下来成本也不是很贵。注意,如果是钓鲫鱼鲤鱼,那不能放那么多!
第二种:臭鸡蛋水
这个 *** 是李大毛老师那里学来的,前几年看《游钓中国》时他在节目中有讲过。臭鸡蛋水的 *** *** 很简单,找个瓶子,打两个鸡蛋进去然后加水摇晃均匀,闷个几天就臭了。
但是用这个东西要有点勇气,很多钓友说受不了阿魏、觉得太臭,那你是没试过这个臭鸡蛋水,要是用了,你就会觉得阿魏其实挺好的。
我个人是建议,臭鸡蛋水的威力实在太强了,所以还是加窝料里面比较好,去菜场搞点新鲜豆渣,袋子装起来放太阳下晒两天,然后掺入臭鸡蛋水,到钓点直接打窝即可。
如果加饵料里,一定要带橡胶手套操作,不然钓完以后手都不想要了!
第三种:臭豆腐水
相比臭鸡蛋水,我还是比较能接受臭豆腐水,虽然都是臭的,但后者的威力稍微小一点。所以后者可以加饵料里面去。
如果你出钓率比较高,用饵比较费,我建议大家可以去网上搜“臭豆腐卤水”,这玩意儿便宜才几块钱一斤,直接用它开饵就好。
第四种:黄酒/白酒
酒在水中的扩散能力是很强的,咱们 *** 窝料时就经常加酒,比如泡酒米对吧。但通常只是在窝料里面加,饵料里是不怎么加的。
不过鲢鳙比较特殊,这种鱼属于滤食性鱼类,需要雾化+大味道,而加入酒以后,味道能更好的扩散出去,同时鲢鳙的警觉性没有鲫鱼鲤鱼那么大,不用担心加了酒影响吃饵。
如果是加白酒,那量不建议放太多,多了影响饵料状态,我比较喜欢放黄酒,多加也没关系,我经常是用黄酒+醋来开饵。
第五种:发酵失败的玉米
以上说的都是添加剂,主要是辅助用的,但这最后一种是可以直接打窝的。我想应该有很多钓友想不到,玉米打窝还能钓鲢鳙吧,因为在大部分人的眼里,玉米是钓鲤鱼草鱼的,鲢鳙喜欢雾化,应该用雾化好的粉饵才对。
鲢鳙是喜欢雾化,但不止是喜欢雾化,味道大的东西它们也喜欢,像上面说的几种东西都不是雾化好,而是味道大。
咱们很多人平时钓个鲤鱼草鱼都喜欢自制发酵玉米,但是呢又总做不好,要么是酸了、要么是臭了,做失败以后感觉没法钓鲤鱼草鱼了,于是全丢垃圾桶。
下次可别再丢了,不要管他酸的还是臭的,你就继续放着让它慢慢发酵,让它更酸更臭,什么时候想钓鲢鳙了,就拿他打窝,效果杠杠的。
我记得有一年,我也是自制发酵玉米打算去一个农庄钓草鱼的,但玉米煮好没把水沥干,结果就发酸了。我没舍得丢,还是拿去用了,结果草鱼没钓到,胖头倒是钓了一个,而且还是底钓上的,用的还是草鱼饵(发酵型的草鱼饵)。
有钓友会问:玉米打窝是沉底的,而鲢鳙需要钓浮,那玉米打窝有什么用,不是把鱼诱到水底去了吗?
完全不要担心,咱们用饵料钓,饵料是有雾化的,鲢鳙就算在水底,发现饵料雾化的碎屑还是会上来咬钩的。
而且酸臭的玉米入水以后会一直释放味道,留鱼性很好,鲢鳙进了窝就不肯走。
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以上分享的这些东西,虽然味道有点受不了,但是价格便宜、效果也不错,关键是不伤手。
钓鲢鳙的很多小药,包括饵料中的一些添加剂,我感觉都是工业级的,用多了会伤手的,脱皮、起水泡等等。我不是敏感体质,用其他饵料都还好,从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但某些鲢鳙饵料就不一样,几个小时用下来,手就会很干,有点痒,甚至脱皮。
所以这里也是给钓友们提个醒,更好还是用天然一点的饵料,比如豆渣、油糠,然后咱们自己加添加剂。以上说的这些就可以,或者买一些食品级的香精,例如草莓香精、榴莲香精、大蒜香精等等,这样要好得多,起码不会伤手。
讲讲我钓鲢鳙的心得与故事,千字干货送钓友我有一个很喜欢钓的鱼种,鲢鳙。
对我来讲,鲢鳙可以满足我对于手竿博大鱼的所有幻想。
鲢鳙不光是体型大,冲击力强,还有就是独特的习性造成的吃饵不确定性,非常的有魅力。
我一般钓鲢鳙,喜欢用手竿,所讲的,也大多是手竿适用的一些手法。
以下是我这些年钓鱼的一些经验和故事,多少会有问题,会有一些偏见,请各位高手,大师多多指教。
钓一种鱼,与其说去寻求钓鱼的手法,饵料的配方,还不如说是去了解这种鱼的习性。这应该是一个比较直接的切入点。
鲢鳙,其实是两种鱼,鲢为白鲢,鳙为大头(花鲢)。这两种鱼,习性基本一样。我钓的时候都是混着来钓,很少有主攻那种的钓法,也可能是我的能力所局限,如有大师能够主攻鲢或鳙,愿闻其详。
有高手说,看一个鱼的嘴巴,基本就能知道这个鱼怎么去钓。其实这句话是有一定的依据。
看看鲮鱼,鲤鱼,嘴是朝下的,所以钓的时候,是以钓底为主的。而鲢鳙,翘嘴一类的,鱼嘴朝上,眼睛长在嘴下面,所以钓这类鱼是以钓浮为主。
要钓到鲢鳙并不难,但是要钓好鲢鳙,我认为得具备几个条件。搓饵要好,抛竿要准,观标要稳,抬竿有度,体力要好。
为什么搓饵要好呢?因为鲢鳙的饵料一般会比较松散,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而且更好准备一盆水洗手,一条毛巾可以擦手,手粘太多的饵料时就可以处理一下,以便保证饵料搓出来的质量。随着鱼的进窝情况,也可以随时的调整鱼饵的状态,钓深钓浅,要久要快等等。
为什么抛竿要准好,这种鱼是一种滤食性的鱼类,我们如果抛竿准确的话。很容易把鱼聚到一块,鱼也会比较容易朝着饵料来的方向吞吞吐吐,容易聚窝。那么饵料放到嘴边,自然好抓口,自然也容易中嘴。如果到处乱抛,鱼就会容易游来游去,容易锚鱼。
还有一点就是别抛得太满,钓的水层通常比较浅,如果太满容易拔河。
还有一点就是这种鱼一般都是钓浮,鱼接近水面。我们的铅坠饵料较大,容易让鱼受惊,有时候不小心吓到鱼,鱼就四面八方的逃窜,这个时候再想聚鱼,难。更好抛竿就像蜻蜓点水。
为什么观标要稳呢,因为这种鱼的标象比较复杂。鱼体也比较大,所以很容易就会锚到,锚鱼非常容易断竿切线。
所以一定要观标比较稳,主抓有力的顿口和那些沉稳的下沉。尽量做到不锚鱼。
为什么要抬竿有度呢,因为这个鱼通常都比较大。如果用力过猛,那么十有八九就要弓不住了,还有一点就是容易惊吓到窝里的其他大鱼。刺鱼怎么讲呢,就是有点像抖动竿稍刺鱼,更好的状况是刺到鱼,鱼没有什么挣扎,竿子慢慢的弓起来,可以为后面的遛鱼做准备。
为什么体力要好呢。是因为我们钓这个鱼,通常用的竿子比较长,饵料大,频率也会比较快。
有时候大鱼也会比较多,如果体力跟不上,是很难钓好鲢鳙的。
接下来是关于钓鲢鳙的一些问题的探讨。
之一是关于饵料的雾化问题。那是不是雾化越快越好呢?以前一开始学钓鲢鳙,接触的最多的是饵料的雾化,雾化,雾化。特别是网上的一些内容,看来看去也只是雾化,或者说饵料的状态多好。
我依稀的记得,学钓鲢鳙之前,在网上找资料,都是饵料的雾化至上。所以之一次钓鲢鳙饵料雾化很快,抛竿频率很高。除了把周围的一些鲢鳙鱼搞的很兴奋之外,就只钓到几个鱼鳞。初学也只能懂得雾化而得不到其中的窍门。
慢慢钓过一两次之后,发现这个鱼肯定是在窝子里,那是不是应该等一下让鱼能够吃到饵呢?
一开始听人家说,这个鱼吃饵很轻,有口就得抽。但是越钓越有一种感觉,这个鱼这么大,绝对不会像冬天鲫鱼吃饵那么轻吧,鲫鱼我都能抓到口,别说这个了,或者是不是 *** 不对了。
慢慢懂得了鱼进窝后,可以把饵料搓的粘一些。这样可以有机会让鲢鳙来就饵,不至于鱼还没来饵就散开。
总结起来,鱼饵的雾化,应该和鱼情结合起来,鱼没进窝,饵料可以松散一些,如果鱼进窝了,可以用得粘一些,具体可以粘到什么程度,大概就是能等到鱼儿来吃,等到能让鱼刷刷口都不会掉就可以,这是一个度,可以自己控制的。
那拉饵为什么在下钩效果容易出来,是因为入口容易,饵料的附钩性更强。所以上钩搓饵下钩拉饵,诱钓结合效果好。当然拉饵更适合小鱼不多的水域。
上钩带饵,下钩空钩,也有许多人这样钓,无非就是利用鱼往上吸雾化的饵,然后吸到下钩。如果有水流或者风大,鱼层上移,效果就不显著了。钓法有多种,各有优缺点,只要按照鱼的习性和水情结合分析,都容易出现答案。
关于饵料的味型,草莓,蛋奶,猪母奶,发酵,酒香,蒜香,酸臭等等。
我个人觉得大头更加喜欢腥臭,偏向动物蛋白的,白鲢喜欢过香甜酸。这两种鱼的饵料重口味一些也没有问题,一般我都综合起来钓。
当然主攻大头,我会加多一些赤尾青,虾粉,或者把饵料提前发酵两天,效果也还不错。但是鱼是活的,吃什么饵都有可能,很难挑鲢鳙来钓。
如果有时想主攻白鲢,我的线组通常会小一些,因为鲢鱼嘴小,动作也小一些,当然这些都不是千篇一律的。适当的准备工具,多点应变总是好的。
关于鲢鳙鱼的水层,这个一直是一个讨论比较多,也非常难掌握的一些点。有一种理论,就是找水层。简单点讲就是通过浮标感觉鱼在上层,就钓浮一些,如果感觉鱼在下层,就钓深一些。一开始,我也觉得这个理论是很对的,按照鱼的钓棚来确定鱼饵的位置,相当于把鱼料放进鱼的嘴巴旁边,漂亮的想法。
但是,越钓久就会越发现,这个想法好像不是很全面啊。可能钓一条半条有效果。但是不是忽略鱼会游动的,忽略了饵料会雾化的呢?
鱼为什么会游动,是不是被饵料吸引,被饵料的雾化所吸引。换句话讲,饵料是不是可以控制鱼的水层的?就像是鱼在一个池塘里,被窝料集中了一个大面积的窝点,然后由大面积的窝点集中到饵料抛投的小面积钓点里,这种集中有效。同样的,深浅水层的集中是不是有效?
根据这种想法,一般我喜欢先通过饵料来调整鲢鳙的钓棚。如果想要改变钓棚,我也会先调整饵料的状态。
所以我个人更加倾向于调整状态来改变鱼的钓棚。
关于闹小鱼的探讨,鲢鳙饵料的雾化很快,基本上常见的鱼都会被吸引,我钓鲢鳙很经常钓到大非,草鱼,白鲫。钓到这些其实也不错。其实最怕的是遇到成群的白条,成群的小罗飞,小麦穗。
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通常会加大窝料的量,不断的打,饵料也会搓得比较大,比较硬,这样做可以分散小鱼,小鱼来吃动作也不会明显,也可以更好的引诱到大鱼进窝。大鱼进窝,一般都是会有一些预兆,例如小鱼从窝子里串出来,水面有两个明显的涟漪,有两个明显的小漩涡,有鱼星,这些都是大鱼进窝的征兆。大鱼进窝,小鱼的会少很多了。小鱼多的时候,可能比没口的时候更需要耐心。
还有就是可以选择夜钓,这样小鱼也会减少很多。
关于天气和钓点的问题。有人说大风天好,有人说下风口好,有人说气压低的好,众说纷纭。
我个人觉得,钓鲢鳙,还是要气压高些的好,这种鱼非常容易浮头,缺氧,气压太低其实并不适合。
风太大也不适合,风大肯定带有水流,鱼就不容易集中,而且观标没有那么容易,所以风太大也不适合。如果需要作钓,那么钓深一点的水层,深水受的影响小一些。
下风口,迎着风抛竿,饵料落点不容易准,而且雾化容易向岸边推,会比较难吸引到别的地方的鱼聚窝。
我认为更好还是晴天,更好是微风或者没有风,这样能让饵料扩能散得更好也容易观标。如果是风大,更好找一个背风的位置,这样饵料会传向远方,更利于聚鱼。
关于钓点,钓这种鱼,我都会选择比较深的位置,鱼儿不容易受到惊吓。有突出的位置更好,因为可以钓得更远,更接近鱼道。有时候早上够早,可以去作钓的水面观察,能看到哪个地方水面鱼嘴多,就在那附近设钓点,一般也不会太差。
还有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在老家那边,有一个很大的池塘(黑坑),收费3个小时50块。这个池塘的面积有60亩大小,岸边水深最深有4米多。里面有许多的鲢鳙。
在一年多前,听说那边有7,8斤大头鲢鳙。也新撒下了许多的鱼苗,大概有两斤多一条,这个鱼非常的贪吃,用个3米6的战斗竿子,半个小时钓了8条,大鱼一条没钓到。我对这么小的鱼实在提不起兴趣,所以这事情告一段落。
就这差不多过了一年,又是到了春季钓罗非的时候,我在钓罗非之余,我一定会去旁边的深水区打窝,看能不能钓到。也一直没有口,连小鱼都没有。这么高的密度,钓了这么多次,很奇怪,就是没有钓到。
密度肯定有,钓点也没问题,会不会是鱼没有怎么被人钓过,鱼不容易开口呢,或者是气温还不够高,鱼不开口。我想,一直钓下去,会有一个好结果的。
直到盛夏的一个早上,罗非也没有钓到,准打算再去喂喂鱼,就扔了一些窝料。准备线组的时候,发现水面居然有涟漪,莫不是鲢鳙进窝了。
之一竿下水,浮标就开始晃动,好兆头啊,棒啊。接下来就是顿口,这个是标准的鲢鳙吃口啊。每一竿下竿就有顿口,而且是漂亮的顿口,但是,就是没有钓到鱼,除了锚到几个鳞片之外,什么都没有搞到,直到钓了一条5斤的白鲢。
这一下,我似乎懂的了什么。我分析了一下,这些估计是白鲢,那为什么会钓不上呢,这种鱼的嘴小,吃口会比较轻,不容易入嘴。
线组2.5的子线,3号新关东会不会偏大?搓饵会不会偏大?
分析过后,我马上拿出了点鲢鳙饵,开成了拉饵,子线换成了1.5,1号新关东。准备上钩搓饵,下钩拉饵。
此番调整之后,开始有鱼陆续上钩,但是,命中率还是偏低,我又特意的多放几口,主抓连续顿口和有力的黑标,效果很好,基本一直在遛鱼。在3个小时内钓了二十多条白鲢,基本都在5斤左右,更大有7,8斤。
估计钓了一百多斤鲢鱼。要不是中午还没吃饭体力透支,我肯定会继续干下去。
从那以后的一两个月里,几乎每天都去,感觉每一次去都是爆护,真好。
钓鱼,有时候需要长时间的坚守,相信自己的饵料,相信自己的判断。坚持总会有回报的。
故事二: 接着上面的那个故事,延伸出另一个故事。
一年多以后,我又再一次去到那个钓点钓鲢鳙。
鲢鳙还有,但是已经不是之前的小体型,最小的白鲢鱼也有7,8斤。一般的大小都是10斤起步。大头更是14斤打上,但是口会很少。
了解了之后,我打了重窝。鲢鳙这种鱼是滤食性的,窝打得再多,也不容易吃饱。饵料也容易消散,所以一般钓这个鱼要打重窝。
我的窝料一般用几斤鸡饲料加水加一包大包的鲢鳙饵发酵一天,有些发酸就可以。用的时候再加一些干粉鲢鳙饵下去搅拌,用饵料勺一勺一勺打下去。这个效果谁用谁知道。
打完重窝之后,用5米4的超硬鲤竿配4号主线,2号子线,3号新关东,配合失手绳来钓。效果其实不错,3个小时钓了4条鱼,一条11斤左右的白鲢,一条15斤的大头,2条七八斤的白鲢。
那次遛鱼遛到我怀疑人生。因为在钓鱼的地方,后面4,5米左右,有一条 *** 线,刚好挡住我后退遛鱼。大鱼都要遛半个小时左右,手真的很累,抽筋。
第二天,我考虑了一下,想用了一根巨物竿,这个竿子6米3,500克左右,挺重,对于钓鲢鳙这有点疯狂。抬竿,有频率的抛竿,都需要解决,但我有办法。
首先这么重的竿子,一个手挥起来很重,所以我把6米3的线组缩成了5米4,长竿短线,抛竿的位置握到了之一节和第二节交界处,这样抛起竿子来轻松,省力。
一个手抬竿刺鱼也不科学,所以人侧着坐。双手撑开抬竿刺鱼,迅速而控制。
子线也从2号换成了3号。钩子由3号新关东换成了6号千又(夹掉了倒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东西准备好,果然很给力。7,8斤的鲢鱼,半分钟搞定。十几斤的大头,鲢鱼,也是一二分钟的事情。
最后凭着这个装备,4个小时,钓了十几条大鲢鳙。很舒服,只是两个人抬鱼的时候略重。
合适的利用自己的工具,钓鱼会变得更简单,高效。
故事三,几年前,有去过一个半山的水库,这个水库小鱼极多,多为蓝刀和小罗飞。
基本上这个鱼是立体全水层分布。通常我过去都是以钓大鲮鱼和大罗非为主。从来都没想过钓大头,直到有一次,看到水库管理人员,用粘网抓到了3条十几斤的大头。这一下引起了我的兴趣,便咨询了一下,原来大头已经放下去好多年,基本都有十几斤打上。这下差点流口水了。
这个水库小鱼特别多,白天肯定钓不了。又不给夜钓,怎办。找管理人员软磨硬泡,送了两条烟。终于晚上收20块就可以夜钓了。
让我没想到的是,白天小鱼多就算了,晚上小鱼还是特别多。之一次去钓,除了小鱼,连个鳞片都没有搞到。
我总结了一下,鱼肯定有,但是没有过来,是不是诱鱼有问题呢,窝量需要增加。鱼很大,饵料一般大小,很容易被小鱼消饵,所以饵料一定要大,硬,逐层雾化。小鱼吃饵不会有太多动作,还有就是观察好入窝的前兆。
第二次去,准备了很多窝料,饵料钓的时候,搓得很大。小鱼也是闹,但是小鱼的吃口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从6点到钓到8点多,慢慢感觉小鱼明显少了,而且有小鱼串出水面,在蓝光灯下很显眼,莫不是大鱼进窝了。浮标开始晃动,接下来就是一个顿口,黑标。一抬竿,像是在半水挂底,鱼很大,弓起竿子后发力,水库的鱼很猛,手很酸爽。
那天晚上,钓了3条,超过了50斤。
钓鱼应该多考虑一下鱼情,如果应变方式对了,事半功倍。
在我们老家,有一个农科所,收费10块一天。那里之前有放大头,但是小罗飞过多,夏天基本很难钓到这个鱼。
直到有一年的冬天,我弟去那个地方钓,用的是钓底的料,主要钓鲮鱼和鲤鱼之类的。但是,硬是被切了几次,从1号一直换到了2.5号,最后钓上来3条鱼,两条十二三斤的白鲢和一条快二十斤的大头。据说还有更大的巨物。
我一听,当然坐不住了。准备和我弟去大干一场。准备了5号主线,1号大力马,6号新关东,目标就是以大体型鲢鳙。去到了那里,才发现,冬天鱼口很轻,但是就是起起伏伏,钓上来一条是小罗飞。钓了两个小时就没有耐心了,我就开始不想钓了,心里想着,10块钱不能白花了,发农科所里面逛一下。看了各类的花果蔬菜之类的,的确有意思。
回到钓点,我弟还在坚守,我看他那边有阳光,就准备转移过去,顺便可以吹吹牛。没想到,下去第二竿,就出现了一个大顿口,一打,差点没被拉下去,我死命的弓着,就在那一瞬间,鱼回头了,有戏。在我暴力操作下,不到两分钟,鱼出水了,看着鱼背,好像也不大。上岸才发现,是条巨物啊,26斤的大头。
我弟在旁边都直了。
没办法,技术再高,饵料再好,还不如运气。三分钓技,七分运气不无道理。
钓过了许多的水域,钓过了许多鲢鳙,每一次可能垂钓都不一样。按照鱼的习性来垂钓,一般都不会太差。
遇到问题,我总是会想办法去应变,有时候会不错,有时候也空军,都很正常。能利用手头上的工具,尽量发挥好,提高钓获,这或许就是钓鱼中更大的乐趣。
还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由于记忆力有限,所拍的照片也不全,未能发多一些,深表遗憾。
钓鱼有些时日,但是终归能力有限,也有一些地方没有做到位,讲明白,请各位高手,大师多多指点。
老钓友无偿公开:钓鲢鳙鱼心得钓鱼作为一项古老而受欢迎的活动,让人们结合了自然与宁静。而其中一种备受钓鱼爱好者喜爱的鱼类就是鲢鳙鱼。鲢鳙鱼是一种身姿优雅、口感鲜美的淡水鱼类,它们生活在湖泊和河流中,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饵食习性。
那么,要如何钓鲢鳙鱼呢?本人咨询多位老钓鱼人,集思广益整理出实用内容。以下将介绍一些关于鲢鳙鱼的习性以及钓鲢鳙鱼的技巧,希望能帮助您成功地垂钓出这美味的鱼种。
关于鲢鳙鱼
温度适应能力
鲢鳙鱼对于温度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可以在较广范围的水温中生存。一般来说,鲢鳙鱼最适宜的生存水温为18°C至28°C之间。但它们也能够在较高的水温下生存,甚至可以在高温的夏季温度达到30°C左右的水域中活动。
群居性
鲢鳙鱼喜欢群居,常常以大群的形式出现。在水域中,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的群体。这种群居行为不仅有助于鱼群互相保护,还能提高觅食的效率。
活动时段
鲢鳙鱼倾向于在黎明和黄昏时段活动较为频繁,这通常是它们觅食的更佳时间。在白天或夜晚,它们的活动会相对减少。
觅食习性
鲢鳙鱼是杂食性鱼类,以植物性饵料和小型水生动物为主食。在觅食时,它们常常在浅水区域寻找水草、浮萍等植物作为食物来源。此外,它们也会捕食浮游生物、昆虫和小型水生动物。
季节性迁徙
鲢鳙鱼在不同季节会进行一定的迁徙。例如,在繁殖季节,雌鱼会选择适合产卵的场所,而雄鱼则会进行寻找和筑巢的行为。
总体而言,鲢鳙鱼是适应性较强、群居且具有一定温度适应能力的淡水鱼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助于钓鱼者更好地选择钓点、鱼饵和钓位,从而提高钓获率。在钓鱼过程中,请遵守当地的钓鱼规定和法律法规,并保护环境资源,做到文明钓鱼。
垂钓技巧
静态垂钓:在钓点投放合适的饵料后,静静等待鱼咬钩的时刻。可以使用浮漂、鱼竿顶部的指示器或铅块作为鱼咬钩的指示工具。
漂流钓法:将饵料随着水流漂流的垂钓方式。使用浮漂和适当的铅块来调整饵料的漂流速度和深度。这种垂钓方式可以更广泛地覆盖水域,寻找鱼群的活动区域。
抛投钓法:将鱼饵远投到离岸较远的位置,然后缓慢收线的垂钓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较大的水域,通过距离更远的投放,吸引鲢鳙鱼前来觅食。
趴窝钓法:是将钓点投放在岸边的水草丛生区域或者其他有遮蔽物的地方,鲢鳙鱼喜欢在水草或遮蔽物下寻找食物和栖息,这种垂钓方式能提高钓获率。
纵向垂钓:是将钓竿直接伸入水中,将鱼饵放置在桨叶附近或船底等位置,以吸引鱼咬钩。这种垂钓方式一般在船上进行,适用于湖泊、水库等深水域的钓鱼。
点击垂钓:是使用特制的点击装置,通过点击鱼线来引起鲢鳙鱼的注意。点击装置一般由一个小节棍和一个弹簧组成。在饵料附近固定点击装置,当鲢鳙鱼咬钩时,它会触发点击装置,产生声音以引起钓者的注意。
亮光垂钓:鲢鳙鱼对光线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垂钓时,可以使用亮光源(如LED灯、荧光棒等)作为诱饵或放置在钓点附近。亮光可以吸引鱼群靠近钓点,增加咬钩的机会。
多级漂浮垂钓:垂钓利用多个浮漂的设置,使鱼饵可以在不同深度的水域中漂浮。在钓线上设置多个浮漂,使饵料可以在不同的水层中自由漂浮,以提高钓获率。
高速抛投钓法:是将钓饵迅速抛投到水面上并快速收线的垂钓方式。这种垂钓方式模拟了鲢鳙鱼觅食时的快速攻击,可以吸引鱼咬钩。
靶心垂钓:是在水面上 *** 一个目标圈,在圈内放置鱼饵,然后通过调整浮漂位置将鱼饵引导到圈内。这种垂钓方式可以让鲢鳙鱼更容易发现和咬钩,并增加垂钓的乐趣。
个人心得
我是一个热爱钓鱼的人,最近经常在湖泊和河流中垂钓鲢鳙鱼。通过多次实践,我深知想要钓到鲢鳙鱼,必须掌握它们的饵食习性。而在钓鲢鳙鱼的过程中,饵料味型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首先,鲢鳙鱼是一种比较谨慎的鱼类,在觅食时会十分警惕,稍有不慎就会逃走。因此,选择合适的饵料味型对于钓获鲢鳙鱼至关重要。通常来说,鲢鳙鱼对臭味和酸味都有一定的喜好,所以可以尝试使用此类饵料。
如果你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饵料好,那你在饵料上边简单一些,只要把味道提升,一样可以钓到鱼!比如用炒过的麸皮加一些玉米粉和白面,加水打揉成团就能钓!刚刚说了,得加味!可以按照我上边说的味添加,也可以试试:集结鲢。
它可以提升饵料的味道,对鲢鳙鱼诱惑性很强,同时不仅诱鱼能力好,也可以长久的把鱼聚集起来!而且使用起来特别的简单,倒入饵料直接搅拌即可。一瓶可以用很久,有了它省去你不知道怎么选饵料的烦恼,如果你经常钓不好,推荐大家试试!
其次,如果对渔获要求比较高,还可以在加入集结鲢的同时,在配合饵料味型的同时,改变饵料的颜色。一些鲢鳙鱼的喜欢食用色彩鲜艳、鲜红色或深绿色的饵料,这样能够更加吸引鲢鳙鱼的注意力。
总之,钓鲢鳙鱼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饵料味型,利用饵料的味道和颜色来吸引鱼群。在垂钓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多种不同类型的饵料,并根据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搭配方案。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遵守当地钓鱼规定和法律法规。只有做到合理钓鱼,才能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