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人类的语言,所以其他人可以听得懂自己在表达,讲述一些什么。动物也有动物的语言,比如狗,猫,牛他们就会叫,发出声音,而鸟类也会有清脆好听的叫声,这些动物之间都存在着他们独特的交流方式。但是鱼是怎么交流的?鱼不会说话不会叫,他们之间难道没有沟通吗?这期文章我们主要带大家了解一下鱼类独特的交流方式,重新认识鱼类。
依靠声音去表达情绪是动物们最常用的交流方式
鱼类其实也会说“鱼话”,也就是说鱼类也是会发出声音的,这你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很多鱼类都会依靠发出声音来进行交流。但是为啥人类不知道鱼在说话呢?鱼类发出的声音实际上是一种震动,而且在水中水会起到一个隔音的作用,声音就不能传到人耳中。并且鱼类发出的声音频率也比较低,这也加大了人类听不到的可能性。如果你生活在海边,那么海鲜市场就可以经常见到一种肉质鲜美的鱼类哦,即“梅童鱼”,长得像黄花鱼的那家伙。活体的梅童鱼是可以发出声音的,特别是你把梅童鱼拿出水面,让它暴露在空气中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肚子明显的在震动,而且可以听见一连串“咕噜噜”的声音,梅童鱼的鱼鳔构造和其他鱼类有所不同,可以通过震动来发出声音,他们之间沟通的时候就会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出来。
我们熟悉的黄辣丁,有个别名叫做黄嘎鱼。活体的黄辣丁一旦离开水后就会竖起它的刺,并且会发出像鸭子一样的“嘎嘎”声来警告你不要碰它。黄嘎鱼在水中也会发出声音和同伴交流。
还有一种鱼是大家经常听说的“鲱鱼”,这种鱼类的发声方式就有一些特别了,他们依靠 *** 排气产生气泡,也就是放屁来制造声响。听上去有些奇怪也有些不可思议,但的确鲱鱼就是这么进行交流的。
鱼类最常用的沟通方式还是以化学物质的形式出现
鱼类还可以依靠释放一种可溶水的化学物质,传播在水中,告诉同伴一些信息。鱼类发出的化学物质大致分为三种:报警物质,繁殖,组织队伍。被捕捉到放鱼类或者是察觉到了危险的鱼会率先释放出报警物质,告诉同伴这里有危险让同伴赶紧逃跑。而雄性鱼类吸引雌性鱼类的时候同样也会释放出化学物质,促使雌性鱼类与其配对繁殖。还有一种化学物质是鱼类用来组织队伍的,组织觅食的时候鱼类便会释放这种物质,招来同伴,群游去觅食。
颜色以及肢体语言是鱼类最直观的沟通方式
有一种剧毒的章鱼叫做“蓝环章鱼”,虽然它不是鱼,但是有和鱼一样的沟通方式。蓝环章鱼身上遍布了蓝色的圈圈,如果你去触碰这种剧毒的章鱼,它身上的蓝环颜色就会在一瞬间显现出深蓝色,警告你不要去打扰它,否则它会发动攻击。双色鸳鸯是一种颜色非常丰富的海水鱼,它是可以变色的,颜色非常多样化。同时颜色一般也会根据它的心情来做出改变,告诉对方自己目前的情绪或者传递某一些信息。鱼类在害怕的时候颜色会变浅,避免猎食者发现。而适应环境后则会变深色,告诉其他鱼这是谁的地盘。
鱼类还可以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进行沟通交流。比如说雷龙。两只雷龙相遇的时候难免会打一架,而且他们会边边打架边展鳍,鼓腮显示自己的威严。而斗鱼则可以直接把鱼鳃竖起来吓唬对方,让对方觉得自己更加强势。虾虎鱼在争抢地盘的时候就会进行对吼,仰天长啸,让鱼鳃上附着的花纹显露出来,展开鱼鳍蓄势待发。黄辣丁鱼在找到了食物的时候会“翻跟头”,告诉同伴这里有食物可以吃。一些鳚类也可以通过煽动鱼鳍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
鱼类还可以依靠放电和发光来进行沟通,但是为数不多,这里就不在一一分解了。总之鱼类的沟通方式远远比你想象的要多,他们也可以做到有组织的生活,觅食,鱼类的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
原创《养鱼说》,未经同意不可私自转载。
这里是养鱼说,如果你也喜欢饲养观赏鱼,不妨动动手指点个关注,所有养鱼所要知道的都在这儿。
中华地大物博,物产丰富,野生鱼不仅鱼肉味道鲜美,还可观赏中华民族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无论是辽阔的平原,还是崇山峻岭,以及江河湖海,滋养和孕育着数不胜数的珍奇食材。但是在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在肆意追求大跃进,大发展,抓经济,搞建设的大背景下,许许多多的生物在人类向大自然疯狂变态、断子绝孙的索取中逐渐走向灭亡。
说到农村,很多出生在农村的朋友应该是更加的有体会,想起小时候的生活,真的是很有趣,虽然没有多少玩具,但是过得很快乐,想起小时候在田间地头玩耍的时候,真的是无忧无虑。
鱼是我们经常吃的食物,鱼肉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中华民族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如今这些中华民族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而且价格还很贵,有些种类品质上乘的野生鱼,下面就来看看河里常见的几种野生鱼,味道鲜美,外观漂亮。
石巴子
这种鱼被称为“石巴子”。它有一个长的身体,一个凸起的背部,一个扁平的胃,一个宽的头和一个长的尾巴。它通常小5-6厘米,大10-12厘米。它以生昆虫和幼虫为食。它的肉很好吃,尤其是炖鱼。现在,这种鱼很少见。
黄刺骨
黄颡鱼(别名:黄丁鱼、黄丫头、黄刺骨、黄鸭叫、等等。黄刺鱼是河鱼的一种,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中,白天栖于湖水底层,夜则浮于水面觅食,黄颡鱼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各种矿物质和有机酸等营养成分,因其营养价值高又有药用价值而深受消费者青睐。资源极其丰富。是淡水鱼中的美味!这种鱼是肉食性鱼类,喜欢腥臭的东西,打窝买价更低的猪肺,切碎打窝不错。
鳑鲏鱼
鳑鲏鱼身体扁扁的,红蓝相间的鱼鳞光闪闪的很漂亮,以前在小河沟子的水草棵里很常见,常常捞来放在瓦盆里养着,五颜六色的很是漂亮。这种鱼有很大的苦味,很少有人爱吃,其实这种鱼小的时候和白糖,香醋一起食用,味道鲜美,好吃极了。用来观赏,价格也不便宜呢。
中国斗鱼
中国斗鱼又名叉尾斗鱼、兔子鱼,野生的中国斗鱼体呈长圆形,稍侧扁,眼眶为金黄色,体色呈咖啡色夹杂部分红色竖条纹,额头部分有黑色条纹,两侧鳃盖后方边缘各有一块绿色斑块。在我国南方水域非常常见,作为观赏鱼非常好看,性情还温和,不像泰国那种斗鱼一样,见到同类就互相伤害。
翘嘴鱼
翘嘴鱼呈柳叶形,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隆起,眼大而圆,鳞小,前部略向上弯。体背为浅棕色,体侧则为银灰色,一张突出而翘起的大嘴格外引人注目,由此而得名。广泛分布在我国各个水域,因其身体流线型,像极了银龙鱼,如今也被水族市场收入囊中,不过翘嘴鱼清蒸或者红烧是更好吃的,肉质细嫩,鲜美无比,它的生存环境对水质要求很严,水质不好就不会有这种鱼。
鲅鱼
大名鼎鼎的鲅鱼饺子,馋死多少人,鲅鱼也叫马鲛鱼,在我国的黄海、渤海一带生长,以中小鱼类为食,属于洄游性鱼类,不能人工养殖。每年的鲅鱼季,就是尝鲜的好时机。
带鱼
带鱼被山东沿海人们誉为海中四美之一,每年从惊蛰到清明是带鱼上市的旺季,此时的带鱼肉嫩体肥、丰腴油润、鱼刺滑软、味道极鲜,故称“开春之一鲜”。民间称产于山东以北沿海的为“北带”,产于浙江以南沿海的为“南带”。北带体小狭短、肉薄鲜美,南带体阔肉肥、鲜嫩质佳。
金丝鱼
金丝鱼,学名叫“林氏细鲫”,又名白云山鱼、白云金丝鱼、唐鱼。金丝鱼是三十年代初期在我国 广东省广州市北郊的白云山附近被发现的一种小型热带鱼,所以又称金丝鱼为白云山鱼。金丝鱼原产我国广东广州市郊白云山,金丝鱼的味美与其他鱼不同,味道更好的是鱼眼,其次是鱼头,然后才是鱼肉。清蒸金丝鱼,炒食金丝鱼等。
石爬鮡
农村人更常叫的是“石爬子”“爬爬鱼”,这种鱼类喜爱湿热环境,一般生活在南方流动的溪水中。鱼刺很少,适合煮鱼汤。石爬鮡拥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杂食、不爱动,所以在野外就能生活得很好,不适合人工养殖。
红尾副鳅
这种鱼叫“红尾泥鳅”。又称红泥鳅、红尾泥鳅等。它的肉很嫩,特别适合炖汤。多见于溪流、河流中,尤其是金沙江、南盘江、渭河。它对生活环境特别挑剔。水质要求清澈或无污染。只有沙子或砾石才能生存。一旦污染继续存在,就会减少。
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取年年有余鱼之吉利,则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要想捉大鱼,不能怕水深。要想摘玫瑰,就得不怕刺。
家里有孩子的这食材要多吃,刺少肉嫩,简单一做就是餐桌上的美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大家好,欢迎关注萌蒂美食说。我们每天为大家分享关于美食的知识,如何选购食材、 *** 精致美食,让你的生活因美食而活色生香、有滋有味。
导语:家里有孩子的这食材要多吃,刺少肉嫩,简单一做就是餐桌上的美味
大家都喜欢吃鱼吗?反正小编我是一直喜欢的,虽说从小在湖边长大,各种鱼虾真是没少吃,但怎么都是吃不够。相比鱼虾,那些猪牛羊肉反而不是太喜欢,或许这就是我超爱美食却怎么也吃不胖的原因吧。鱼虾属于白肉,营养价值高且脂肪含量很低,如果你想保持身材还不用担心自身营养的话,可以多吃点白肉哦。前两天妈妈从老家带回来好多条野生的黄颡鱼,这下终于吃到了我心心念念的黄颡鱼。这种鱼不知道大家吃过没有,一般吃的最多的也就是鲤鱼、草鱼什么的了。黄颡鱼的价格稍高且产量低,所以人们吃的比较少。如果家里有孩子的话,还是建议吃那种刺少且肉质鲜嫩的鱼,比如鲈鱼、黄花鱼和今天咱们要说的黄颡鱼哦。话不多说,接下来就简单的和大家聊一下黄颡鱼吧。
黄颡鱼
黄颡鱼的别名很多,像黄辣丁、昂刺鱼以及黄骨鱼等等,在湖南当地人们将其叫作黄鸭,它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虽然价格不算便宜,却挡不住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肉质细嫩且刺少,主要还是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还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对咱们人体有保护肠胃、促消化、降血脂和促进发育的作用。当然黄颡鱼的做法很多,但我特别喜欢红烧的熬汤,下面将这两种好吃的做法分享给你们:
红烧黄颡鱼
众多黄颡鱼的做法中,这道红烧黄颡鱼是我最喜欢的,吃起来很入味。如果是给孩子吃的话,建议还是清蒸或将黄颡鱼炖汤喝。
将黄颡鱼处理好清洗干净后控干水分,姜和蒜处理好。锅烧热后倒入油,油热后把黄颡鱼放到锅中煎一下,刚开始不要翻动,等稍微定型后轻轻晃动锅,然后翻面,两面都煎好后放入姜蒜翻炒,加入适量的老抽、白糖、盐,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盖上锅盖焖煮,最后用大火收汁,然后撒上香葱就可以了。
在煎鱼的时候更好用不粘锅,没有的话,可以用姜片擦一下锅底可以有效防止粘锅。喜欢吃辣的可以放点豆瓣酱,吃起来更入味。
黄颡鱼豆腐汤
红烧的黄颡鱼很入味,但要说最有营养的还是用黄颡鱼熬汤了。大家都知道鱼汤很滋补,加点豆腐后营养价值互补,这道汤很简单,只需要新鲜的黄颡鱼、豆腐和简单的调料就可以,熬好的汤汤汁浓白、味道鲜美。
将黄颡鱼处理干净控干水分。豆腐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锅中放油将其两面煎至金黄,然后放入姜片和葱花炒香,接着放入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煮开后,加入豆腐用小火慢炖十五分钟,最后加入适量的盐和鸡精调味,撒点香菜就可以啦。
做鱼汤不建议加太多调料,会掩盖鱼本身的鲜味。加入姜片和对鱼进行煎至可以起到去腥的效果。另外,做鱼汤时,水尽量一次性加够,这样熬出来的汤汁浓白。
黄颡鱼价格虽然高些,但营养价值很高,家里有孩子的更要经常吃,它的肉很细嫩、鱼刺很少。黄颡鱼做法很简单,喜欢吃鱼的可以试试黄颡鱼的做法哦,相信你一定会喜欢。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您喜欢小编的分享,就请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吧,您的支持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鱼头长这么大,这还是黄辣丁吗?还有可能是其他新品种吗?身为一个钓鱼人,想说现在鱼种受温度和环境影响实在太严重了,尤其环境因素,影响实在太大了!有些是自然环境改变产生的因素,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有些确实人为造成的因素,说起来实在让人惭愧。钓鱼的过程中,经常看到钓友分享出来的照片,里面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鱼,有的是因为电工造成的畸形,有的可能已经形成新的鱼种,有一定的形象特征,但是因为数量太少,还不为众人所知。但是不管怎么样,看到这些的时候,尤其喜欢吃鱼的朋友,看到这些“奇怪"的鱼种,想必心里是害怕的吧!肯定也不敢贸然乱吃。
新闻上经常有报道,某某吃什么鱼中毒,或者怎样怎样,这导致好多钓鱼人钓到不认识的鱼,首先是要打探一番才敢下嘴的,不然后果自负,有些后果是自身不想承担的。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种特别常见的鱼种,在我们这里一斤能卖到20元,尽管这样,大家还是争先恐后的去购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野生的特别好吃啊!尤其煮火锅的时候,放两条进去,火锅味道别提多好了!只不过垂钓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它还有一个别名叫昂刺鱼,鱼如其名,这鱼的背部长有小刺,摘钩的时候极易被刺伤,所以很多钓友不愿意钓它。
说昂刺鱼可能没人知道,但是如果说黄辣丁,大家就熟悉了吧!说起这鱼,首先大家能想到的就是这鱼的数量急剧减少,尤其野生黄辣丁,更是少见。所以近年来它的价格一直在上升。那么,这鱼到底还有什么好分享的呢?看图大家就知道了,黄辣丁属于小型鱼种,很少有很大的黄辣丁。但是大家看这条,头部这么大,看起来有点像鲶鱼,但是和那些小的黄辣丁放在一起,身体颜色一模一样啊!
刚开始我以为这就是黄辣丁呢,没有多想,但是拿回家要处理的时候才发现,这鱼和其他鱼长得不一样,除了身体的颜色外,头部特别大,而且它整条看起来也很大,身体差不多有20公分长,黄辣丁应该长不了这么大吧?我钓鱼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仔细算算,也有四五年了,很少钓到这么大的黄辣丁,钓友圈几乎也没有看到过,或许跟我们这边资源匮乏有关系吧!可是这次出钓,冷不丁钓到这么一条,这应该不是新品种吧?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本文由四海钓鱼原创,感谢钓友分享自己的钓鱼经历,欢迎更多的钓友私信分享钓鱼经历。本文图片素材来源于钓友分享,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于农村80、90后来说,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每年夏天邀上几个小伙伴到村边的小溪里去洗个凉水澡,相当的快活,而且那时候的溪水都是清澈见底的,里面的鱼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有时候边洗澡,边捉鱼,运气好的话徒手就能抓到不少的河鱼,那时候由于家里比较穷,吃得最多的荤菜就是小溪里抓的小河鱼,小河鱼的种类还不少,而且都非常的美味,过去农村廉价的4种小河鱼,比牛肉都嫩,如今卖到城里,40元一斤。
张公鱼,张公鱼又叫七星鱼,它的身上有很多灰色的斑点,表皮颜色和石斑鱼颜色非常像,而且它有一双大大的眼睛,看上去憨头憨脑的,感觉有点笨,小溪里的这种鱼非常之多,所以到小溪里捉张公鱼是非常容易的,有时候他还特意往渔网里面钻,小时候在小溪里洗个澡的时间就能抓到一两斤,虽然张公鱼个头较小,但是肉质可以说是比牛肉都要嫩,吃起来又滑又鲜嫩,如今这种鱼卖到城里高达40块钱一斤。
黄骨鱼,它是一种非常大众的鱼,它有很多别名,有的地方叫黄颡鱼,有的地方叫黄鸭叫,但人们对这种鱼还是非常喜爱的,小时候在小溪里经常捉黄骨鱼,那个时候由于水质没有受到污染,这种鱼非常多,黄骨鱼虽然主刺比较大,但其肉却非常的鲜嫩,非常的好吃,如今野生的黄骨鱼很少了,卖到城里高达40元一斤。
小河虾,小河虾的个头非常小,怎么长都长不大,而且喜欢生长在小溪里的阴凉处,成群结队的在一起游来游去,这种小河虾非常适合用网捕捉,一网下去就能捞上来很多,小的时候经常吃剁椒酱蒸小河虾,味道真是鲜嫩美极了,如今受环境污染,小溪里的小河虾很少有了,即使有卖到城里的价钱都很贵。
麦穗鱼,过去在农村的小溪里,麦穗鱼到处都是,虽然它的个头不大,但是麦穗鱼的肉质却非常的鲜嫩,比草鱼肉都好吃,但对于喜欢钓鱼的人来说,最讨厌的就是麦穗鱼在浮子旁边乱串,打扰到了大鱼上钩,由于环境污染麦穗鱼减少了,价格卖得很贵,在城市里几乎要卖到40块钱一斤。
过去农村廉价的4种小河鱼,比牛肉都嫩,如今卖到城里,40元一斤,大家喜欢吃这些小河鱼吗?对此大家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一起交流讨论。
中药材黄鲴鱼拼音Huánɡ Gù Yú
别名黄姑、黄骨鱼(《纲目》)。
出处《纲目》
来源为鲤科动物黄尾蜜鲴的肉。
原形态体形长而侧扁,腹部圆,在 *** 前有一不明显的腹棱,体长约20余厘米,头呈圆锥形,颇小。吻圆钝,口下位,成一横裂,下颌有较发达的软骨质的薄边缘,眼位于头侧近吻端。下咽齿3行,侧扁而长。鳞片中等大,侧线鳞63~68,背鳍Ⅲ7,最后一根不分枝鳍条为光滑的硬刺。臀鳍Ⅲ9~11。体背部黑灰色,腹部及体侧下半部银白色,在鳃盖的后缘有一浅黄色的斑条,尾鳍呈显着的黄色。
生活于江河、湖泊等宽阔的水域中,常栖于中下层,产卵期4~6月。
生境分部分布长江流域。山西、河北、山东、海南及福州等地亦有。
性味《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纲目》:"白煮汁饮,止胃寒泄泻。"
注意《医林纂要》:"多食令人发热作渴。"
摘录《中药大辞典》
拼音Huánɡ Gù Yú
别名黄骨鱼、黄姑子、黄尾刁、 *** 、黄尾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黄鲴鱼,生江湖中,小鱼也。状似白鱼,而头尾不昂,扁身细鳞,白色,阔不逾寸,长不近尺。可作鲊葅,煎炙甚美。鱼肠肥曰鲴,此鱼肠腹多脂,渔人炼取黄油燃灯,甚鱼鱼鯹也。南人讹为黄姑,北人讹为黄骨鱼。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黄尾鲴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黄尾鲴,体长侧扁,腹部圆,在 *** 前有一短而不明显的腹棱,个体较银鲴厚。头尖,吻钝,口下位,横裂,下颌有较发达的角质缘。鳃耙47-51。下咽具3行,长而侧扁,侧线鳞62(10-12)/(5-6-V)68。背鳍3,7。最后一根不分支鳍条为光滑的硬刺。臀鳍3,9-11。背部黑灰色,腹部及体侧下半部银白色,鳃盖后缘有一浅黄色斑条。尾鳍分叉,呈显着的黄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江河中常见的一种小型鱼类。栖息于江河、湖泊等宽阔的水域中下层,为杂食性鱼类。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甘肃、山西、河北、福建、山东,海南亦有。
性味味甘;性湿
归经胃经
功能主治温中止泻。主胃寒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注意不宜多服。
各家论述《纲目》:白煮汁饮,止胃寒泄泻。
摘录《中华本草》
本文来源:长江君说野生鱼,更多内容请关注原创作者
黄辣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南北方各地的江河湖泊里,都有大量这种底栖鱼的身影。
虽然它们在各地“别称”各不相同,但其实体型大同小异,大部人都不会认错。
然而,在湖南、湖北一带的深山里,却栖息着一种“体型瘦小”的“黄辣丁”,许多人可能从未见过……
有人半夜呆在山中只为钓这种鱼
这种“黄辣丁”体色蜡黄,鱼身瘦削细长,在水中游动时非常灵敏——因为它们似乎对水质要求极高,因此往往只有一些几乎没有人类活动痕迹的深山老林里清澈溪流山涧里才有分布。
——当地甚至有传说,这种鱼是“饮清泉而生”,不入污流。
一些痴迷钓鱼的钓鱼爱好者,甚至带着帐篷等野营装备,深入山里中日夜蹲守、探索,只为垂钓这种“山林奇鱼”。
它们夜晚活动更活跃,因此有些钓鱼爱好者甚至半夜在深山里蹲守……
这种“黄辣丁”怎么看起来有些奇怪?
长江君查阅水产文献发现,事实上,这种湖南、湖北深山里才有的“黄辣丁”同大家平常在鱼市、河里钓的黄辣丁,其实是两种不同的鱼——虽然它们外形很相似。
上面说的这种“深山黄辣丁”,是属于拟鲿科的鱼种,学名切尾拟鲿,而大家熟悉的黄辣丁,则是鲿科的鱼种,学名黄颡鱼。
这两种鱼粗看上去都是青黄色为主,体表无鳞,腹部和脊背有三根尖刺。
但如果仔细看,它们的口器形状、鱼身比例,以及体色都有不少或细微、或明显的差异……
(右边为大家熟悉的黄辣丁,即黄颡鱼)
而除了外形,两种鱼在习性上的差异更大:黄颡鱼(通常意义上的黄辣丁)是腐食性鱼种,一般潜伏在江河底部,吞食各类残骸和上层落下的碎屑;而切尾拟鲿(本文前面讲的“黄辣丁”),则是一种对水质要求极高,几乎只生存于江河上游的山涧、溪流里的杂食性鱼种,以溪石上藻类、水草为食,偶尔也会捕食小型昆虫、节肢动物等……
当然,或许对于钓鱼爱好者或者吃客们来说,是不是两种鱼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都非常鲜美,是上佳的鱼鲜食材。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山林开发和江河污染的上迁,曾经山涧、溪流里到处都是的切尾拟鲿,如今可以说非常稀少了。
这里长江君也倡导大家,如果在垂钓时碰到这种“山里精灵”,也要适度索取,只取所需才能让它们有机会继续繁衍生息……
网友们,你们见过这种奇特的“黄辣丁”吗?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请以实际情况为主。如有侵权,请原创作者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之一时间删除、修改,谢谢合作。
善待每一次平淡,好好爱一场,一抹相思情入梦,时光安然爱与共。充实过好每一天,轻轻松松钓一场,但求小鲤但求鳊,夕阳西下适时归!
心若一份爱,何处惹尘埃。珍惜每一份善缘,风雨不在乎。心若止如水,无风生涟漪。人生皆从容,静守内心那一季春花绽放,任其飘荡任其清香.......此刻周老汉双眸生辉,只要心境淡然,处处皆是最纯美最靓丽的风景!
华夏九州血脉相连,并肩风雨一路前行。冬可尽春己至,山河无恙,万物皆安!
这些时日,周老汉一直奋战在抗疫控疫防疫工作前线,争做一名勇敢直前义无反顾的“红卫兵战士”。中国红,就是雷神与火神,焚炼人间一切毒疫,斩杀世间一切邪魔,护佑地方清静平安!
显摆仍没够,再来一张图片又何妨!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一颗良心。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把点点萤光汇聚成照亮人间的星河!
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没有华丽的语言,有的,只是一颗炙热滚烫而向阳的心!
都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在此社稷多难之时,心里总有万千牵挂与思绪,难免多唠嗑几句,钓友勿喷!午饭后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如此春光灿烂的时光岂能等闲视之。哈哈,下竿的时间比较吉利,12点18分,特意提前半小时在浅水区域投下诱鱼的窝料,不求鱼获丰厚,但求来几口也就心安理得心满意足了。兴许是自己所求不多,期望值没定太高,在太阳底下等候漂尖抖动整整足有一个小时,浮漂始终如定海神针一般我自巍然不动。唯一颤动的是手机机声,因垂钓时怕来电 *** 惊走鱼群特意调为来电振动。领导一声令下今天下午上级来督查防疫工作,必须提前到岗。唉,疫情就是命令,命令必须服从。匆匆收竿,白白浪费我两大捧的谷麦底窝料,而且还名正言顺的升了官衔——空军总司令!
哇,不看图片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真的刚好一个小时,3600秒内居然没来一口,害得老汉中途换了几次漂,黄金眼长尾纳米漂换成浅水漂,又换行程漂。窝中没鱼,任你钓具再精致,任你钓技再精湛,任你饵料再精美,一切都是———然并卵!
武汉,是个英雄的城市。中国,更是个有着无数同袍力量与信念支撑着的强大国家!这场无声的战争,有的人是为了保全别人而牺牲自己,不为了责任,只为同根!每一个坚守着的普通人,正在用自己一点一点的微薄力量,修复这场灾难带来的裂痕!
匆匆忙完手中的活儿,也匆匆忙来到老家的小野河继续着中午时分的表演。其实,周老汉有一股不服输的作派和性格,想亲自摘掉中午时分扣在头顶上的这顶空军帽!
下竿没有多久,突然来了个近乎90度的大黑漂,猛然一抬竿,竿尖显示出水下的阻力还真有点大,待到提出水面定睛一看,哟呵,黄鸭叫一尾!(学名黄颡儿)这货肤色幽黄黝黄,难怪称之为保护色,肤色可与水色接近,真感叹与惊服于造物主之神奇!
这可怜的小宝宝也来张彩照,它有可能一直幼稚的认为世界就是水,全然不知世界还有大陆和天空,这回周老汉总算是带它涨见识了。当然,摘钩后随手轻抛于水中,因为它属于水的世界!
哈哈,又一尾小小的斑鳜仔被周老汉轻提出水,钓友们你得惊服周老汉的摄影技术,老汉是不是与众不同?怎么长了两个左手?当然,智商与情商高的钓友就此掠过!同样,将小斑鳜放生,让她长成超大个子再来找周老汉的麻烦,到时即使遛到爆竿也要把这大个子再次擒拿归岸!
哈哈,周老汉发现自己己经爱上了这枚温文尔雅的小鲤妹妹啦!只好将她轻躺于掌,这小妮子定是在找妈妈而误入老汉的包围圈,既然是误入,则姑且不计为错,原谅这不知世事的小懵懂,放生放生,让她长成个亭亭玉立闺中待嫁的大姑娘时再钓上来欣赏也不迟!
还有,不能扎堆去看热闹,即使凑热闹而不戴口罩者则尤如下两图的后果,后果真的很严重!要不是周老汉常怀慈悲心只怕这俩小子早就小命不保!没有偷吃也落下个盗贼的下场!
黄昏时分鱼口真的很好,黄颡鱼一条接一条的被钓上。俏皮话不多讲了,就汤下面条,周老汉就随意聊聊钓黄颡鱼吧!
其实黄颡鱼别名也叫黄辣丁、黄鸭叫、昂刺鱼。这货剌中带毒,老汉小时候可没少吃过被它刺中后的苦头。当然,中了它的毒后也有解药,就是人的尿液,就算是酸碱中和而变成水吧!下面老汉总结几点钓黄鸭叫的所谓“经验”,权当作今夜茶前饭后的看料吧!
A.黄鸭叫钟情于“晚”!此货多生活于静水或者缓流中,惧怕强光,白天栖息于水底,夜晚出来觅食,所以夜钓效果更好!如果想在白天垂钓,就选择夏天的早晨,或阴雨的弱光线天气,雨过天晴的夏天傍晚效果最妙!
B.黄鸭叫藏身之处有点“乱”!钓友们可以选择水底有乱石、树枝或其它障碍物的水域,进水口和出水口两侧、桥墩涵洞,近岸陡坎等,正因其乱,钓友们何不以乱治乱,钓他个片甲不留!
C.黄鸭叫喜爱“荤”和“浑”。荤者荤食也,浑者则水之浑浊也!荤饵首推蚯蚓,且浓腥味为上,动态诱鱼效果更佳。当然其他动物的内脏,螺蚌,小杂鱼小虾也可挂钩钓获。周老汉还有一个气死人不偿命的怪招,那就是用骨头打窝,黄鸭叫只能闻其味而不得食,只得乖乖吃钩上的蚯蚓。(当然,现在肉价飞涨,不建议用此法打窝,猪肉馒头肉价钱,得不偿失)这货爱浑水是因为怕光,它们嘴边的胡须就是触觉与味蕾,浑水不止是好钓黄颡鱼,其它鱼类同样喜欢,浑水好摸鱼也好钓鱼,哈哈哈,再浑的浑水小伙伴们也要去趟一趟哦!
D黑漂或拖漂时提竿应略“早”。这货吃食过猛且用力甩头摆尾狼吞虎咽,如不及时提竿,很容易吞钩过深而不易取出。
E.黄颡鱼喜“静”!即使被它的毒刺剌中也只能轻轻“唉哟”一声,它们受惊后的逃跑速度是很惊人的!
F.多备几副线组多备几副钩,钩多线多就不用愁。这些吃货们吃饵基本上就是一口闷,不认国戚与皇亲!钓它们没有太多的技巧,不像其他鱼类可以和你“玩心跳”!
G. .......
袅袅炊烟时,亦是岁月静好。国泰民安,都好好的热爱,各自多加珍重吧!好好爱这个世界和身边的人。好好的热爱生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在意料中!
夜己深,城嚣己经褪去,攘挤己经消停。但愿一觉醒来,春暖花己开。微风拂面,你安好,我无恙。阴霾始终会过去,碧空始终会洗来.....
2020年2月20日前打竿周老汉随笔。
野钓黄颡鱼时,这4招不得不用,不怕告诉你,错过才是更大的损失黄颡鱼有很多种叫法,地方不同,别名也不一样,它是一种肉食性鱼种,吃食凶猛,所以钓它也很简单。不像钓鲫鲤鱼那样麻烦,可要是想收获满满,有些基本技巧还是要有所了解的,下面就跟钓友们来聊聊:野钓黄颡鱼的4大基本技巧,希望您能够喜欢!
黄颡鱼
1、由于黄颡鱼长有牙齿,并且还有比较尖硬的鱼鳍,所以在钓线上,更好选用大号线。主线选择三号,长度和钓竿的长度一样即可,线径需要选得大一点,可以避免主线因持续摩擦而损耗,减少断线的可能性。而且子线选用1.5号线,长度可为十公分左右即可。
2、有不少钓友反应,黄颡鱼有吞饵的习惯,如果提竿不及时,很有可能把钩饵吞进肚子里,所以外出作钓时,更好能够多备几组钓组,以免发生吞钩时没有备用钓组,导致浪费时间。
黄颡鱼
3、都知道黄颡鱼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畏惧强光,在了解了这一点之后,钓友们就可以在没有强光的水域选择钓点了。如果岸边有生长较为茂盛的树,或者水底有不少水草,那这样的钓位就不能被错过。
4、野钓黄颡鱼的时候,如果想要钓的更多,那打打窝也是有必要的,此时不妨选用鸡肝,或者一些猪骨头做窝料。饵料的话可以选择蚯蚓,虾米,或者比较黑的蚯蚓即可,有些钓友可能觉得为什么要选黑色的呢?这是因为黑蚯蚓有很大的土腥味,所以黄颡鱼会特别喜欢!
黄颡鱼
以上讲述的正是:野钓黄颡鱼的4大基本技巧,另外在上鱼后,更好用毛巾包住鱼再进行取钩,以防止被鱼鳍刺伤。
信阳方言中对于各种淡水鱼的称呼可谓千奇百怪,如果要问它这种鱼的学名是什么,可能还真回答不上来。今天就让我们细数信阳本地这些常见淡水鱼的俗称与学名。
鯚花鱼·鳜鱼
信阳人把鳜鱼称之为鯚花。其名称的由来,在汪曾祺的《蒲桥集?鳜鱼》中曾说,是得名于罽(jì)花,用毛做成的毡子一类的东西,上面的花纹就如鳜鱼身上的黛色圆斑,后人因嫌“罽”字复杂,便写成了鯚花鱼。清代武开吉编纂的《商城县志》卷之二写道:“鳜……俗乎鯚花鱼。”1936年《重修信阳县志》在卷十二《食货三·物产》记载:“鳜,俗名季花。”
▲李思忠《黄河鱼类志》中的鳜鱼
格牙·黄颡鱼
信阳人最热衷的干闷小黄鱼,当地人称为格牙,声似“咯牙”而得名,其学名被称为黄颡鱼(学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鲿科,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最早始见于春秋时期《诗经·小雅·鱼丽》:“鱼丽于罶,鲿鲨。”,这里的”鲿”就是黄颡鱼的别名。
▲李思忠《黄河鱼类志》中的黄颡鱼
胖头·鳙鱼
鳙鱼(学名:Aristichthys nobilis)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是淡水鱼的一种,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信阳人热衷的南湾鱼头汤采用的就是这种鱼类加工 *** 而成。1936年《重修信阳县志》在卷十二《食货三·物产》记载:”鳙鱼, 俗名胖头,家鱼之亦种。”1936年的《光山县志约稿》在《物产志》中记载:“鳙,似鲢而头大,俗呼胖头鱼。”
▲李思忠《黄河鱼类志》中的鳙鱼
锅鳊·鲂鱼
锅鳊这个词语有些人可能有些陌生,但你一定知道武昌鱼,的确两种鱼都是同一种类的不同叫法,武昌鱼(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学名团头鲂,俗称鳊鱼、草鳊等,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鳞三·鲂鱼》:“鲂,方也;鳊,扁也。其状方,其身扁也。鲂鱼处处有之,汉沔尤多。小头缩项,穹脊阔腹,扁身细鳞,其色青白。腹内有肪,味最腴美。其性宜活水。故《诗》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1936年的《光山县志约稿》在《物产志》中记载:“鲂,今称鳊鱼,小首,缩顷,阔腹,穹脊,细鳞,色青白,内肪甚腴。”
▲李思忠《黄河鱼类志》中的鳊鱼
翘腰·鲌鱼
信阳人把一种翘嘴体长而侧扁的淡水鱼称之为“翘腰“,这种鱼学名为红鳍鲌(Chanodichthys erythropterus)是鲤科、鲌属的一种鱼类。体长,侧扁。腹棱完全。口上位,口裂几与身体垂直,下颌向上翘。眼中等大,眼后缘至吻端的距离小于眼后头长。另外,信阳人称呼为“参条子”的鱼也属于红鳍鲌。清代武开吉编纂的《商城县志》卷之二载:“鱎,白鱼别名……肉薄而不美,邑产大者数斤,味与鲂等,地气使然也。”
▲李思忠《黄河鱼类志》中的红鳍红鲌
草鱼·鲩鱼
草鱼(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鲤科、草鱼属鱼类,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草鱼的俗称有鲩、油鲩、草鲩、鲩鱼、白鲩、草根(东北)等。它和鲢、鳙、青鱼一起,构成了中国的“四大家鱼”。清代武开吉编纂的《商城县志》卷之二载:“鲩,今鯶鱼,似鳟而大俗呼草鱼,以其食草也。”
▲李思忠《黄河鱼类志》中的草鱼
螺蛳青·青鱼
青鱼又名黑鲩,青鲩,螺蛳青等,属鲤科雅罗鱼亚科青鱼属鱼类。其体呈近圆筒状,头阔而稍平,吻端稍尖,口端位,呈弧形,背部和鳍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多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以底栖动物为食,主要食物为螺蛳,蚬,幼蚌等,亦食少量水生昆虫和虾。不仅生长快,个体大,而且肉味鲜美。清代武开吉编纂的《商城县志》卷之二载:“鲭,形似鲩,青色,有枕骨,食螺蚌,俗名螺蛳青。”
▲李思忠《黄河鱼类志》中的青鱼
马口·马口鱼
马口鱼(学名:Opsariichthys bidens),俗称马口,隶属鲤形目,鲤科, 亚科,马口鱼属,在我国除青藏高原、新疆和台湾等地外,南自海南岛、北至黑龙江的东部江河中均有分布,其中信阳境内各水系中上游大小支流都有分布,对水质环境要求极高 。马口鱼不仅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而且其肉味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李思忠《黄河鱼类志》中的马口鱼
白鱼条·白鲦
白鲦(学名:Hemiculter leucisculus),鲌亚科?属的一种。又名青鳞子、鲦、鲷子鱼、蓝刀。为江河湖泊中习见的小型鱼类。分布于中国东部江河平原区。栖于水的中上层,在静水或流水中都能生长和繁殖。从春至秋常喜集群于沿岸浅水区水面游动觅食,行动迅速。潜藏于深水越冬。红烧白鱼条是信阳常见的做法,这种做法先把白鱼条剪开肚子去净肠子,用手抹去鱼身子上的银白细鳞,漂洗干净后撒盐腌制一刻。锅里烧热油,白鱼条一根根在锅里排好队入油煎,滋滋啦啦,鱼香盈室。清代武开吉编纂的《商城县志》卷之二载:“鲦,白鲦也,其形纎长而白,故曰白鲦,又谓白鯈,好游水上。”
▲李思忠《黄河鱼类志》中的白鲦
*** 愣子·棒花鱼
信阳人把栖息于江河岔湾和湖泊池沼中的小型鱼类叫 *** 愣子,这种鱼又称棒花鱼(学名:Abbottina rivularis)是鲤科、棒花鱼属鱼类。体稍长,粗壮,前部近圆筒状,后部略侧扁,背部隆起,腹部平直。头大,头长大于体高。棒花鱼杂食性,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端足类等,也食水生昆虫、水蚯蚓及植物碎片。
▲李思忠《黄河鱼类志》中的棒花鱼
参考文献:
1、武开吉修、周之酽纂:《商城县志》,嘉庆八年(1803)刊本
2、许希之修、晏兆平纂:《光山县志约稿》,民国二十五年(1936),开封谦记商务印刷所铅印本
3、方廷汉、谢随安修,陈善同纂:《重修信阳县志》,民国二十五年(1936),汉口洪兴印书馆铅印本
4、李思忠:《黄河鱼类志》,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2017年版
以上就是笔者整理的信阳常见的鱼类,您还知道信阳哪些鱼的方言有独特的叫法,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程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