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的介绍词,鲁菜的特点油乎乎咸乎乎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13 0
鲁菜位居八大菜系之首,这八大经典菜品,你都吃过吗?

鲁菜起源于齐鲁山东,是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鲁菜历史悠久、技法丰富、难度高、功力深,居八大菜系首位。

春秋战国时期,齐鲁肴馔便崭露头角,以牛、羊、猪为主料,还善于 *** 家禽、野味和海鲜。在西周、秦汉时期,鲁国都城曲阜和齐国都城临淄,都是相当繁华的城市,饮食行业盛极一时,名厨辈出。加上儒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神的浸润追求,终成鲁菜系洋洋大观。明清时期大量山东厨师和菜品进入宫廷,使鲁菜雍容华贵、中正大气、平和养生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得到升华。

鲁菜讲究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突出本味。大葱为山东特产,多数菜肴要要用葱姜蒜来增香提味,炒、熘、爆、扒、烧等 *** 都要用葱,尤其是葱烧类的菜肴,更是以拥有浓郁的葱香为佳,如葱烧海参、葱烧蹄筋;喂馅、爆锅、凉拌都少不了葱姜蒜。海鲜类量多质优,异腥味较轻,鲜活者讲究原汁原味,虾、蟹、贝、蛤,多用姜醋佐食;鱼翅、海参、干鲍等高档原料,质优味寡,必用高汤提鲜。够吃到地道的鲁菜,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下面给大家介绍八道经典鲁菜

1)葱烧海参

葱烧海参是鲁菜经典名菜,以水发海参和大葱为主料,海参清鲜,柔软香滑,葱段香浓,食后无余汁。是“古今八珍”之一,葱香味醇,营养丰富,滋肺补肾。

2)油焖大虾

在鲁菜中,油焖是主要以调味油和调料汁进行焖制成菜的一种 *** ,山东海域所产对虾占全国总产量的2/3,鲁菜油焖大虾选用正式这种大对虾,身长15至20厘米,晶莹饱满、体形硕大、头部长满虾脑,滋味更佳,成菜色泽浅红油亮。

3)九转大肠

九转大肠原名为红烧大肠,是山东省济南传统名菜。清朝光绪初年,由济南九华林酒楼店主首创,将猪大肠经水焯后油炸,再灌入十多种作料,用微火爆制而成。成菜后,酸、甜、香、辣、咸五味俱全,色泽红润,质地软嫩。

4)德州扒鸡

鲁菜经典德州扒鸡,从创制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传统烹制 *** ,锅上旺火加清水,放入炸好的鸡和五香料包、生姜、精盐、口蘑、酱油,烧沸后撇去浮沫,移微火上焖煮半小时,至鸡酥烂即可。捞鸡时注意保持鸡皮不破、整鸡不碎。色泽红润,鸡皮光亮,肉质肥嫩,香气扑鼻,味鲜美。

5)糖醋鲤鱼

糖醋鲤鱼是山东济南传统名菜,济南北临黄河,黄河鲤鱼不仅肥嫩鲜美,而且金鳞赤尾,形态可爱,是宴会上的佳肴,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酸甜可口,香鲜味美。《济南府志》上早有“黄河之鲤,南阳之蟹,且入食谱”的记载。

6)清汤柳叶燕菜

燕菜又名燕窝,清汤柳叶燕菜,经典鲁菜之一,用于高级宴席中的头菜登席,是一道集美味、营养于一身的菜肴。燕窝色白如雪,质地软滑,汤清澈晶莹,口味鲜醇,沁人心脾。

7)四喜丸子

四喜丸子为鲁菜的代表菜之一,四喜丸子其实最为普通,不过是五花猪肉、冬菇等材料拌在一起做成的肉丸子,吃起来感觉也并不像菜名那样让人喜悦。淮扬菜里面也有一道类似的菜,叫“红烧狮子头”。不过“四喜丸子”讨了名称的好,因象征着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四件喜事,而成了鲁菜中的一大名菜。

8)坛子肉

坛子肉是济南名菜,始于清代。据传首先创制该菜的是济南凤集楼饭店,大约在一百多年前,该店厨师用猪肋条肉加调味和香料,放入坛中慢火煨煮而成,色泽红润,汤浓肉烂,肥而不腻,口味清香,人们食后,感到非常适口,故名坛子肉。

关于鲁菜,你知道多少?

“鲁菜”顾名思义,乃是发源于齐鲁大地的菜系,齐鲁大地自古人杰地灵,乃是孔孟之乡,鲁班故里,墨子在这里挥洒过汗水,奚仲在这里打造过车子,春秋五霸的齐国曾在这里称雄,战国七雄的齐国曾在这里扬名......在如此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下,孕育出的鲁菜,怎能不让人痴醉着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八大菜系之鲁菜的前世今生。

鲁菜,在传统四大菜系,现如今的八大菜系中被誉为唯一一个自发型的菜系,也是历史最为悠久,技法最为高超,最为见功底的菜系。在儒家来讲“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起于儒家发源地的鲁菜完美的契合了这一点,“精细”就是鲁菜的更大的特点之一,而烹调的精细的食物从养生上来讲,这样的食物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人体更容易摄取其中的营养。

齐鲁大地位于黄河下游,这里临山靠海又有大湖相伴,这样的地貌地形,给鲁菜提供了丰富的食材,各种食材取长补短,相互搭配,因而造就了鲁菜菜色异常营养的均衡,大海提供的海鲜,山林提供的禽畜,水果,湖泊提供的各式淡水鱼吓,平原地区的各色蔬菜,各种特色杂糅在一起,经过经过“九蒸九煮,煎炒烹炸,焖溜熬炖”,造成了鲁菜“百家争鸣”的气象。

鲁菜自古传承至今发展出了四大特点:“咸鲜为主,精于制汤,火候精湛,善烹海鲜”,山东人味重,在烹调上,鲁菜喜欢以盐提味,增加食材的鲜味,因而咸与鲜永远是鲁菜的主色调,在鲜咸的同时,鲁菜也喜欢用“葱姜蒜”三宝来提味,这三种调味菜蔬几乎每道菜都要用的上,但是要注意鲜咸的同时要注意身体对于盐摄入量,过多的摄入盐,会造成血压升高,不利身体。

精于制汤,要说“汤”大家可能首先想到广东,哪里的煲汤的技术确实很高,但是殊不知鲁菜也是精于制汤,食材的丰富造成鲁菜再汤上面的种类繁多,“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或许就是对齐鲁大地人们的爱汤的更好概括,鲁菜在制汤上讲究“清浊分明”,讲究奶汤与清汤的烹调,著名的菜色有“清汤银耳,奶汤蒲菜”等。

火候精湛对于任何一个菜系都是都是极为重要的存在,“煎炒烹炸,焖溜熬炖”无一不考验一个厨师对于火候的讲究,以“精细”为特点的鲁菜对于火候的考究就更加严苛,因此鲁菜大师,那么他对火候的掌控一定是殿堂级的。

善烹海鲜,山东临近渤海,优质的地理位置,使山东具有极佳的海产资源,各色鱼类,虾蟹类,不胜枚举,海洋食材独具有的各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极大的作用,因此在长久以来的漫长时光里,鲁菜中的海鲜地位一直是不可撼动的,比较著名的就有:“扒原壳鲍鱼,清蒸加吉鱼,三丝鱼翅等”,这些都是鲁菜中的极佳美味。

怎们样,听了小编的介绍大家是不是食指大动,恨不得快点去大吃一顿??其实小编也早就饿了,那好让我们相约大吃一顿吧!下期见!

八大菜系排之一,这就是鲁菜

文 | 二毛

编辑 | 闫宝


所谓菜系,就是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而自行形成的一套体系,其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且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

比如一颗白菜,东北人拿来腌渍成酸菜,就有了杀猪菜;四川人淋上高汤,就成了开水白菜;浇上蚝油,就是一道广东人爱吃的蚝油白菜;将白菜取嫩芯,然后和泻好调好味儿的麻酱拌匀,就是一道老北京名菜乾隆白菜……

由此可见,菜系的发展源远流长,而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又具备一定的地域特征,指的是在一定区域里,由于气候、历史、物产以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时期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特色体系的烹饪技巧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接受的地方菜肴。

中国在膳食文化,最早可以追溯至商周时期,代表人物是太公望,及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桓公,中国的饮食中南北菜肴风味的差异已有雏形。来到唐宋时期,南北方各自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而到南宋时期,南甜北咸的格局形成。

到了清朝初期,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成为当时更具影响力的地方菜,被称为“四大菜系”;而清末时期,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品菜系崭露头角,与之前的四大菜系,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

在这“八大菜系”中,又往往以鲁菜为首,为什么鲁菜能够力压七大菜系,坐上这头一把交椅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的齐鲁风味,是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相对于淮扬、川、粤等影响型菜系而言,鲁菜的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更高,也最见功力。

和其他菜系一样,鲁菜不只是美食,背后更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含义,比如各种场合的上菜顺序、摆放位置、菜品搭配,这些皆与齐鲁大地的礼仪风气密切相关。儒家学派极为注重饮食,甚至有“文明始于饮食”之说。孔子提出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饮食观念,可以说为追求精细、厚重的鲁菜做了一个强有力的注解。这是其他菜系不能比的。

鲁菜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它的“宫廷菜”头衔。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发源地和它的历史地位。

传统的四大菜系分别代表了全国各区域的饮食文化,其中鲁菜代表的正是我国北方。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国自春秋时期起,政治和经济中心就基本位于中原,这就导致鲁菜的覆盖范围与我国的政权中心非常接近,代表着说当时的贵族们接触和吃的最多的就是鲁菜,就是这样,鲁菜慢慢发展了起来——也就是说,这里最开始并无菜系,只是由于中原地区物产富饶,人口众多,受人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慢慢地菜系也就变得相对丰富起来,从而给鲁菜的诞生创造一系列的先天优势条件。

除了上面的历史因素,鲁菜能够位列首尊当然也有客观原因——那就是齐鲁大地的位置和物产。众所周知,山东半岛是一个宝库,拥有菜类、海鲜、水果、农畜等各种食材,其富饶程度几乎为全国之首。即便是在交通闭塞的古代,山东厨子也不用为缺少优质食材而发愁,他们能够就地取材,做出诸如葱爆海参、红烧鲍鱼、炸虾仁等实实在在的“硬菜”。有如此富饶的“家底”支撑,鲁菜自然能够发展得很好。

鲁菜,和谐中庸,醇厚香浓,回味悠长,“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它的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的考验,如今的鲁菜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同时,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已经蜕变成全新的模样,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几种鲁菜菜系中的几道精华菜品。

糖醋鲤鱼是山东省经典的汉族名菜之一。相传,这道菜最早起源于黄河重镇的泺口镇。济南府北临黄河,黄河鲤鱼不仅肥嫩鲜美,而且金鳞赤尾,形态可爱,是宴会上的佳肴。黄河鲤鱼的肉味纯正,鲜嫩肥美,《济南府志》上早有“黄河之鲤,南阳之蟹,且入食谱”的记载。

糖醋鲤鱼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香甜酸醇,具备一定的营养价值,老少皆宜。尤其是外表面的生粉糊酥软的感觉,吃完后半天还在回味。而且造型好看,取“鲤鱼跃龙门”之意,表达期望和祝福——奋发向上,连年有余!

四喜丸子是由四个色泽金黄、香味四溢、形态栩栩如生的丸子组成,寓意人生福、禄、寿、喜。常用于喜宴、寿宴等宴席中的压轴菜,以取其吉祥之意。丸子风味独特,入口醇绵,肉质鲜滑,具有嚼劲,吃了还想吃。通常人们认为四喜丸子就是红烧狮子头,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九转大肠原名红烧大肠,是鲁菜的传统名菜。清朝光绪初年,由济南九华林酒楼首创。口味甜、酸、苦、辣、咸五味兼有,烧成后再撒上香菜末,增添了清香之味,盛入盘中红润透亮,肥而不腻。有一次九华林酒楼老板杜氏宴客,酒席上了此菜,众人品尝这个佳肴都赞不绝口。有一文士说,如此佳肴当取美名,杜氏表示欢迎。他说道家善炼丹,有“九转仙丹”之名,吃此美肴,如服“九转仙丹”,可与仙丹媲美,举桌都为之叫绝。从此,九转大肠之名声誉日盛,流传至今。

经过多次饮食改进的九转大肠,结合相关科技工艺 *** ,今天的人们吃上了纯粹由素食 *** 而成的九转大肠。

以猪腰为主料的家常菜,经过爆炒制成,其特点是鲜嫩,味道醇厚,滑润不腻。鲁菜对刀工的要求也极高,一方面为火候和入味服务,一方面使得成菜造型更加大气典雅,符合鲁菜气质,从传统鲁菜爆炒腰花中就可见一斑。

葱烧海参是中华特色美食,鲁菜经典名菜,基本上每一名鲁菜师傅,这道菜是必会菜式。袁枚《随园食单》载有:“海参无为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重,断不可以清汤煨也。”海参清鲜,柔软香滑,葱段香浓,食后无余汁,是“古今八珍”之一,葱香味醇,营养丰富,滋肺补肾。

锅塌豆腐是山东经典的特色名菜之一。锅塌是鲁菜独有的一种烹调 *** ,它可做鱼,也可做肉,还可做豆腐和蔬菜。正宗做法是将炸豆腐浸在调味汁儿里,开中火后将塌至汁儿倒入豆腐里,做法简单,味道独特,新鲜有营养。

芫爆肚丝是山东省传统的地方名菜,属于鲁菜系。爆菜是山东代表菜式,清代文士袁牧曾描述到“滚油爆炒,加佐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该菜品菜色白绿相间,口味鲜咸微辣。肚丝柔韧,香菜味浓。

山东人性情豪爽,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鲁菜中有三肘,锅烧肘子、水晶肘子、冰糖肘子。水晶肘子营养丰富,含较多的蛋白质,特别是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皮冻滑凉,肉糯鲜香,色泽明亮,而且口感紧致。配上酱油、醋、香油调和的三合油蒜泥料,最是好吃。

拔丝菜在鲁中地区十分流行,淄博一带家家能制,有拔丝地瓜、拔丝苹果、拔丝香蕉、拔丝山药,甚至还有菠萝等等。原料虽不同,做法基本一致。把需要拔丝的食材裹上淀粉入油锅炸至金黄。然后放进熬好的糖浆里滚匀。成品金黄香甜,外脆内软,挟取的时侯,有金丝拉出很是美妙。

鲁菜以汤为百鲜之源,讲究"清汤"、"奶汤"的调制,清浊分明,取其清鲜,用"清汤"和"奶汤" *** 的菜品繁多。奶汤在鲁菜中实则是高汤,《齐民要术》中提及山东烹饪技艺时写道,“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取汁,掠去浮沫,停之使清”,便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奶汤”的前身。奶汤鸡脯以荸荠为主要材料。“清汤”清鲜见底,“奶汤”醇厚乳白,营养价值丰富,入口有鲜香的感觉,值得回味,适合产后或术后恢复食用,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一定作用。



鲁菜十大经典代表名菜的做法

山东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Kung Pao Chicken),是一道闻名中外的特色传统名菜。鲁菜、川菜、贵州菜中都有收录,原料、做法有差别。该菜式的起源与鲁菜中的酱爆鸡丁,和贵州菜的胡辣子鸡丁有关,后被清朝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改良发扬,形成了一道新菜式——宫保鸡丁,并流传至今,此道菜也被归纳为北京宫廷菜。之后宫保鸡丁也流传到国外。

菜品特色:

宫保鸡丁的特色是辣中有甜,甜中有辣,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入口鲜辣酥香,红而不辣,辣而不猛,肉质滑脆。

宫保鸡丁入口之后,舌尖先感觉微麻、浅辣,而后冲击味蕾的是一股甜意,咀嚼时又会有些“酸酸”的感觉,麻、辣、酸、甜包裹下的鸡丁、葱段、花生米使人欲罢不能。

鲁菜版的宫保鸡丁更多采用鸡腿肉。为了更好地突出宫保鸡丁的口感,鲁菜还添加了笋丁或者马蹄丁。宫保鸡丁的做法和川菜做法大致相同,但是更注重急火爆炒,目的是保留鸡丁的鲜嫩。

食用价值:宫保鸡丁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具有温中益气、滋补五脏、健脾胃、壮筋骨的功效。食之可养身滋补、增进食欲、促进人体健康、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 *** :

1. 将鸡脯肉去筋膜,油脂后洗净,切成1.5厘米的马牙丁;

2. 将黄瓜一劈两半,去瓤洗净,切成1.5厘米的丁;

3. 取碗一只,放入鸡丁,下精盐、蛋清、水淀粉上浆抓匀;

4. 另取碗一只,放清汤、味精、料酒、精盐、水淀粉、葱末、蒜片、姜水,兑成调味汁;

5. 炒锅上旺火,放油,烧至五成热,下入鸡丁滑开;

6. 色变白时下黄瓜丁,用热油氽一下,随即倒入漏勺,沥净油;

7. 原勺上旺火,将鸡丁、黄瓜丁回勺,稍颠;

8. 倒入调味汁,急颠几下,使汁均匀地裹在肉丁、黄瓜丁上,打明油出勺装盘即成。

山东胶东风味名菜 - 红烧大虾

*** 材料:大对虾四对(约重1000克),白糖75克,鸡汤150克,醋、酱油各5克,精盐0.5克,味精1克,绍酒15克,葱2克,姜1.5克,熟猪油500克(约耗50克)。

做法:

1、将对虾头部的沙包去掉,抽去虾肠,留皮,用清水洗净。葱、姜切成片。

2、炒锅内放猪油,在旺火上烧至八成热,放入对虾,炸至五成熟捞出。炒锅内留油50克,下葱、姜炸出香味,再放入鸡汤、白糖、醋、酱油、精盐、绍酒、味精及大虾,用微火(火烤)5分钟,取出大虾(捞出葱、姜不用),整齐地摆入盘内,然后将原汁浇在大虾上即成。

菜品特色:胶东半岛海岸线长,海味珍馐众多,对虾就是其中之一。据郝懿行《海错》一书中记载,渤海“海中有虾,长尺许,大如小儿臂,渔者网得之,两两而合,日干或腌渍,货之谓对虾”。对虾每年春秋两季往返于渤海和黄海之间。对虾以其肉厚、味鲜、色美、营养丰富而驰名中外。据分析,每百克对虾,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钙35毫克,磷150毫克,还含有维生素A等营养成分。

*** 提示:要用新鲜对虾,必须洗刷干净,否则会有异味。烹制时卤汁要浓厚,紧包对虾,以便入味。

*** 步骤:

1.准备食材

2.大虾冲洗干净后,剪去虾枪和虾须。

3.用牙签在虾背部第二节处挑出黑色的泥肠。

4.锅中放油烧热,放入葱、姜、蒜、辣椒爆香。

5.放入大虾翻炒至8分熟。

6.放入一勺料酒去腥。

7.入二勺生抽炒2分钟。

8.放二勺白糖拌均匀,将汁收干即可!

*** ***

主料:青虾

辅料:油、辣椒油、蒜、盐、葱、姜

1. 虾清洗干净,用剪刀在虾背部从头剪到尾,挑出虾线。清洗干净,控干水份备用。

2. 生抽2汤匙(30ml),黑胡椒粉1/2茶匙(2g),料酒1/2茶匙(2ml),水2汤匙(30ml),糖1茶匙(5g),淀粉1/2茶匙(2g)调成红烧汁,备用。

3. 锅里热油,放葱姜爆香。倒入处理好的虾,翻炒至虾体开始变红时,倒入调好的红烧汁,拌匀盖盖焖2分钟。

4. 大火翻炒收汁,这时根据口味烹入盐。加入蒜瓣,辣椒油,翻炒均匀后再关火。

小贴士:

1 放了生抽,盐就可以不放了。

2 烹制虾的时间不能太长 ,否则虾肉会发老。

经典特色名菜 - 一品豆腐

据说汉朝刘邦之孙刘安,袭父封为淮南王,他“为人好书”,多才多艺,曾召集方士苏非、李尚、田由等“八公”在北山(即后来的八公山)大炼灵丹妙药,以图长生不老,多年以后,丹是没炼出来,却意外地点出了豆腐。后来人们尊奉刘安为“豆腐神”。

做法:

原料:豆腐750克,水发口蘑、冬笋、荸荠、火腿各25克,水发干贝、水发海参、猪肥瘦肉、鲜虾仁各50克。 制法:干贝、海参、口蘑、冬笋、肥瘦肉、荸荠、火腿切丁,同虾仁一齐焯水控干; 加料酒,精盐腌渍;肘子切片; 将豆腐片去皮,在片一块作盖,中间挖洞填入馅,盖好盖儿,四周放肘子片装沙锅内,加入高汤及调料,慢火烧1小时扣入钵内; 原汤烧开勾芡,浇在豆腐上即成。

*** 一

一品豆腐是天津风味传统菜品,其传统制法是:将豆腐配以高档配料,包入鲜豆皮内,蒸好,再浇上卤汁而成。咸菜鲜嫩无比,滋味极佳,营养丰富,清口不腻。红旗饭庄在继承传统制法的基础上,对一品豆腐做了改进。使用“山海关豆腐、用粉碎机制咸豆腐茸,放入蛋清及少量猪油,食盐、味精和八种珍品原料(虾肉、海参、干贝、蟹黄、笋、鲜蘑、鸡肉、青豆),制成扇状,然后点缀图案(梅、兰、竹、菊),上屉蒸熟,浇上玻璃汁即成为一道工艺菜品。此菜不仅保留了传统一品豆腐的特点,而且更显高贵典雅。在1999年天津市“茅台液杯”津菜烹饪技术比赛上,获得热菜项目金奖。

*** 二

菜谱介绍:鲁菜一品豆腐的 *** ***

菜谱原料:家常豆腐2盒、冬菇70克、笋片50克、姜末1/4茶匙、青江菜6颗、蛋皮1张、胡萝卜40克、蛋清1个、盐1茶匙、香油1茶匙、太白粉2大匙 、 蚝油1大匙、香油1大匙、胡椒粉少许 、高汤1杯、盐1/2茶匙、太白粉水1茶匙、香油1/3茶匙、味霖1茶匙

*** 过程:

豆腐压干水分,切去四周硬皮,加入调匀之调味料,拌搅均匀备用。

将作法1过筛。

冬菇置于温水中泡发,去老根、杂质、洗净后与笋同切小丁,加姜末拌匀;入炒锅炒香后,加调味料(2)拌炒出香味即可。

保鲜膜置于模型上,均匀涂上麻油备用。

将作法2之1/2豆腐铺于模型上。

续将作法3,铺放于豆腐上,再将作法2剩余之1/2豆腐平铺于上。

蛋皮切细丁,于豆腐饼上摆"一品"二字。

再将胡萝卜切末,撒于豆腐边。

入蒸笼中以中火蒸15分钟取出,以烫热之青江菜围盘,并淋上调匀之调味料(3)即可。

*** 三

材料:内脂豆腐一块,蒜头半个,香葱二根,浓醇高汤或鲍鱼汁10毫升,香油10毫升,盐、生抽适量。

豆腐均匀切成约一厘米厚的片,摆放到盘上,静置片刻后把盘底多余水倒掉。

蒜头去皮切成蒜蓉,香葱洗净取葱白切成末,混合后加入香油、高汤浓缩汁、盐、生抽拌匀。

将混合好的调料均匀摆放到豆腐上,水烧开,入炉蒸10分钟左右。

蒸好后撒上葱花即可。

所属菜系:孔府菜是我国典型的官府菜﹒其做工精细,善于调味﹑讲究盛器﹐烹调技法全面,在诸多技法中﹐尢其以烧 ﹑ 炒 ﹑ 煨 ﹑ 炸 ﹑ 扒、 见长 ﹐ 其风味特色清淡鲜嫩,软烂香醇,原汁原味,自制的 “ 三套汤 ” ,对孔府菜的鲜香味醇,有着重要的功力。

菜品特色:一品豆腐汤是一道著名的传统菜肴。 味鲜嫩,色黄白。夹起一块,表皮酥脆,弹性十足当唇齿刚一咬开外面的酥皮,里面雪 *** 滑的豆腐就一溜烟的和着酱汁滑到了肚子里满嘴咸香微辣,略有回甜的浓郁的酱汁香美妙。

营养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还说:“豆腐能宽中益气、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清热散血”。

山东名菜 - 糟溜鱼片

据说明朝隆庆年间,兵部尚书郭忠皋回乡探亲,从老家福山将一名厨师带回京都。适逢穆宗皇帝朱载垕为宠妃做寿,宴请文武百官,郭尚书便推荐福山厨师主持御宴。那厨师使出全身技艺,令御宴一扫旧颜,满朝文武无不开怀畅饮。朱载垕至翌日日上三竿,方才酒醒,品之口中仍然美味不绝,对福山厨师深为叹服。数年后,那位厨师告老还乡。一日,朱载垕龙体欠安,不思饮食,甚念那福山厨师做的“糟溜鱼片”,皇后娘娘派半副銮驾赶往福山降旨,将那名厨师和两名徒弟召进宫来。那名厨师的家乡被后人称为銮驾庄,至今犹在。

糟是指用香糟曲加绍兴老酒、桂花卤等泡制酿造而成的香糟卤,所以烹制出的鱼片,香郁鲜嫩,味美无比。如“糟溜鱼片”就是以调料命名的佳肴。香糟虽然是调料,却在菜肴中占有一席之地,缺它不可。

原料:连皮黄鱼肉250克,水发木耳25克,鸡蛋清1个,绍酒10克,香糟酒25克,白糖15克,精盐4克,味精2克,白汤200克,葱姜汁15克,湿淀粉50克,猪油750克(耗约50克),鸡油10克。

做法:

1、黄鱼洗净去骨,切成薄片,加精盐、蛋清、干淀粉拌匀上浆,放冰箱中涨发片刻;木耳用开水烫过,摊在碗里;

2、放猪油,烧至三成热时,将鱼片散落下锅,当鱼片浮起翻白时即用漏勺捞起,沥去油

3、原锅放鲜汤、精盐,将鱼片轻轻地放入锅里,用小火烧滚后,撇去浮沫,加糟卤、白糖、精盐、味精后,轻轻地晃动锅,再慢慢地将水淀粉淋入勾薄芡,提锅将鱼片翻个身,淋上热猪油10克,出锅装在盛有木耳的碗里即可。

四喜丸子

四喜丸子属于鲁菜,是由四个色泽金黄、香味四溢、形态栩栩如生的丸子组成,寓意人生福、禄、寿、喜。常用于喜宴、寿宴等宴席中的压轴菜,以取其吉祥之意。通常人们认为四喜丸子就是红烧狮子头,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菜品特点:色金黄,鲜咸酥嫩,芡汁清亮,味道适口。

家常做法

材料准备:五花肉500g,荸荠150g,葱姜蒜适量,鸡蛋2个,花椒十几粒,八角1个,大葱半个 盐1茶匙,有机酱油3大勺,热水1碗,鸡精少许,白胡椒半茶匙,料酒1勺,淀粉1勺,白糖1勺。

*** 步骤:

1、五花肉剁成馅后加入葱姜蒜 。

2、继续把肉剁的细些。

3、花椒用温水泡下。

4、在碗里打两个鸡蛋。

5、然后打散。

6、把花椒水和鸡蛋液倒入肉馅里。

7、再加入料酒,盐,淀粉搅拌。

8、直到肉馅上劲。

9、把荸荠切成小丁。

10、倒入肉馅里。

11、搅拌均匀。

12、在手里揉成稍大些的丸子。

13、锅中倒入大量的油烧热,然后下入狮子头。

14、炸制成金黄色捞出。

15、另起锅,倒入有机酱油,热水,八角,葱段。

16、倒入狮子头。

17、盖上盖子,中小火烧制,最后大火收汁就好。

做法一

主料:猪肉馅500克,鸡蛋3个约150克。

辅料:植物油1公斤(实耗50克),香油6克,精盐10克,酱油50克,料酒10克,味精5克,姜8克,水淀粉60克,高汤(或水)1公斤。猪肥瘦肉300克,南荠50克,酱油60克,清汤750克,湿淀粉50克,大葱白3根,花椒油10克,水发玉兰片50克,精盐12克,绍酒10克,鸡蛋清2个,葱姜末10克,姜片10克。

1.准备工作:将猪肥瘦肉切成4毫米见方的丁;南荠削皮,与玉兰片均切<span>成3毫米见方的丁,一起用沸水氽过;大葱白从中劈开,切成长6厘米的段。碗内放肉丁、南荠丁、玉兰片丁、葱姜末、酱油15克,精盐5克,绍酒5克搅拌均匀,用手团成4个大丸子;鸡蛋清、精盐、湿淀粉35克放在另一碗内调成蛋糊待用。

2.烹调:炒勺放中火上,加白油烧至五成热,将丸子逐个蘸满蛋糊下油,炸至八成熟时用漏勺捞出。砂锅内放大葱白垫底,丸子放上面,加清汤、酱油、姜片,在中火上烧沸后,撇去浮沫,移至微火上炖至汤剩一半时,取出葱姜不要,把丸子捞至汤盘内。炖丸子的原汤倒入汤勺内,烧沸后用湿淀粉勾芡,加入绍酒、花椒油搅匀,浇在丸子上即成。

*** 过程:

(1)肉馅及肉丁、虾仁、笋丁、海参丁同放一起,加入酱油、面酱、料酒、盐、味精、葱米、香油拌匀,做成大丸子。鸡蛋液加面粉和成糊。

(2)锅放油烧五成热,丸子挂蛋粉糊,入锅炸硬,捞出。

(3)将丸子放容器中,加入酱油、汤、盐、葱段、姜片、大料上锅蒸约20分钟,捡出葱段、姜片、大料,滗出原汤入锅烧开,加水淀粉勾芡,浇在丸子上即可。

*** 关键:拌肉馅时不要加淀粉,炸丸子时要将蛋粉糊挂匀,火不要太旺,油不能热,以免将蛋粉糊炸糊,而影响色泽。

做法二

主料:五花肉

辅料:玉兰片、荸荠、香菇(干)、火腿、葱、姜、鸡蛋白(鸡蛋清)

调料:香油、鸡精、料酒、酱油、花椒油、食盐、花生油、淀粉、高汤

做法:

1.葱花在1大匙温水中浸泡10分钟,滤去葱花,剩余的葱花水备用。

2.干香菇在另一个碗中用温水泡发,切成小丁。

3.玉兰片、荸荠、熟火腿肉也切成小丁。

4.用刀将猪肉剁成4mm的见方丁。

5.将剁好的肉末与姜末和四种丁混合在一起。

6.倒入香油。

7.用手朝着一个方向搅拌肉馅,使其上劲儿、起腻。

8.然后倒入葱花水、姜末,搅匀。

9.加入蛋清。

10.最后加入牛肉粉、盐和2小匙料酒调味。用手掌来回地摔打几下肉馅,再团成丸子。

11.待锅中的热油烧至5、6成热时,小心地放下去炸至表面金黄。

12.用笊篱将丸子捞出来沥油。

13.沙锅底部垫上姜片和葱白。

14.码放好丸子,倒入高汤、酱油、1小匙料酒和少许盐。

15.中火烧开后转小火炖20分钟,然后捞出丸子盛盘。

16.沙锅里的原汤过滤掉葱姜,倒在净锅里烧开,加水淀粉勾芡,淋入花椒油后关火,趁热浇在丸子上即可。

做法三

1. 材料:猪肉馅、鸡蛋、莲藕、油菜、胡萝卜、红彩椒、 调味:老抽1勺、料酒1勺、生抽2勺、盐、水淀粉、花椒、大料2颗、葱姜末、葱姜片。

2. 肉馅中加入剁碎的莲藕、葱姜末、少许盐、蛋清、少许清水沿一个方向搅打至上劲。

3. 将肉馅团成丸子。

4. 油菜、胡萝卜、红彩椒分别洗净,放入加盐的沸水中氽烫。

5. 氽烫的油菜底部打十字刀,将胡萝卜条插入。

6. 锅置火上油烧至六成热,放入丸子炸至表面金黄后捞出沥油。

7. 锅入加适量水,放入炸好的丸子、葱姜片和花椒大料,调入老抽1勺、生抽2勺、料酒1勺,煮开后转小火炖至汤汁见少,捞出丸子。

8. 锅中剩余的汤汁继续烧开,调入水淀粉勾芡至浓稠,淋上香油。

9. 汤汁浇在丸子上即可。

做法四

1.猪肉剁成猪肉馅,葱一半切成末一半切成小段,姜一半切成末,另一半切成片

2.把葱姜末、鸡蛋、2汤匙淀粉、1汤匙酱油和1茶匙盐都倒入猪肉馅中,沿同一个方向搅拌上劲

3.然后再往肉馅中加入白胡椒粉和面包糠,沿着刚才搅拌的方向继续搅匀

4.将搅好的肉馅用手团成圆形的丸子

5.锅中放入油,大火烧至7成热时放入丸子,改成中小火炸至表面金黄定型后捞出

6.锅中留少许的底油,放入葱段、姜片、八角、花椒粒和桂皮爆香

7.然后倒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水量能没过丸子的一半就行,不用太多

8.水开后,调入1汤匙酱油、1/2茶匙盐和1茶匙白糖,改小火慢慢炖40分钟

9.最后捞出丸子,用1汤匙淀粉加1汤匙的清水,勾芡淋在丸子表面即可

故事典故:

话说有一年张九龄参考朝廷的开科考试,结果受到皇帝赏识并招为驸马。而此时正巧是张九龄的家乡遭遇水灾,父母不知音信,直到大婚那天,张九龄刚好得到父母的下落,马上派人把父母接到京城居住,喜上加喜,张九龄便让府上厨师 *** 一道吉祥喜庆的菜肴,于是厨师就 *** 了这道四喜丸子,也就是当时的四圆。

张九龄看到这个菜的时候有些不解,就问厨师这何含意,聪明的厨师答道:“此菜为‘四圆’。一喜,老爷头榜题名;二喜,成家完婚;三喜,做了乘龙快婿;四喜,合家团圆。”

张九龄听了哈哈大笑,连连称赞,说:“‘四圆’不如‘四喜’响亮好听,干脆叫它‘四喜丸’吧。”从那以后,逢有结婚等重大喜庆之事,宴席上必备此菜。

油爆双脆

“油爆双脆”是山东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菜。相传此菜始于清代中期,为了满足当地达官贵人的需要,山东济南地区的厨师以猪肚尖和鸡胗片为原料,经刀工精心操作,沸油爆炒,使原来必须久煮的肚头和胗片快速成熟,口感脆嫩滑润,清鲜爽口。该菜问世不久,就闻名于市,原名“爆双片”,后来顾客称赞此菜又脆又嫩,所以改名为“油爆双脆”。到清代中末期,此菜传至北京、东北和江苏等地,成为中外闻名的山东名菜。

“油爆双脆”始于清朝中期,是久负盛名的传统鲁菜,以 *** 原料讲究、烹饪技艺精绝、风格独特而为世人推崇。在鲁菜名品众多的山东济南,人们一向对美食近于苛求。在激烈竞争之中,极富创新精神的厨师便想到了有异于通常肉食菜馔的思路,选用人们平时不予看重、而以脆嫩突出的猪肚和鸡肫来 *** 菜肴。

只因这两种东西所含水分相当多,故有“双脆”的美称。清代著名文人袁枚对“油爆双脆”给予了极高评价,他在《随园食单》中是这样说的:“将猪肚洗净,取极厚处,去上下皮,单用中心,切骰子块,滚油爆炒,加佐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可见其时,人们已经相当精于此道了。有经验的厨师将猪肚和鸡(鸭)肫同烹,则味道更加鲜美。此馔的绝佳之处还在于颜色呈一白一红二色,交相辉映之下更显美不胜收,可以大大 *** 食客的食欲,真不愧为色、香、味、形兼备的特色美食。

“油爆双脆”原名“爆双片”,从创出之日起便一鸣惊人,吸引了众多的达官贵人先品为快。因厨师将猪肚和鸡肫切成薄片,入旺油即熟,口感既脆又嫩,所以人们便习惯称它为“油爆双脆”了。后来,南来北往的客商、美食家们便将鲁菜美馔“油爆双脆”的大名传到了京师重地,北京很快也有这种美肴上市了。如今,东北和江浙一带的著名餐厅、宾馆均有这道极为著名的鲁菜风味菜供应,使“油爆双脆”更成为名噪海内外的中国鲁菜代表之一了。类别:健脾开胃食谱 气血双补食谱 消化不良食谱。功效:补虚养身调理 壮腰健肾调理 健脾开胃调理。

做法:

主料配料:猪肚(200克) 猪腰子(250克)

调料选用:大葱(10克) 大蒜(5克)生抽(5克) 白砂糖(10克) 醋(20克)淀粉(蚕豆)(10克)味精(3克) 香油(10克)花椒(3克) 花生油(50克)

*** 步骤:

1.猪肚尖剔净油、内膜,剞十字花刀,每只肚尖切6 块,猪腰剖2片割去筋膜,放清水中加花椒浸泡1 小时去臊昧后剞十字花刀,每三刀切1块;

2. 锅置旺火上,下花生油烧八成热时,肚尖用少许干淀粉抓匀一下,下油锅过油,再腰花过油,迅速倒入漏勺沥干油;

3.酱油、白糖、米醋、香油、味精、湿淀粉调匀成卤汁;

4. 锅留余油,回置旺火上,先用葱段、蒜米煸出香味,倒入卤汁,烧沸后,倒入肚尖、猪腰,翻颠二下即成。

工艺提示:

1.牛肚可剞刀为菊花形与鸡肫相同,也剞刀为窗户花或其他花刀以增加形态花色。

2.牛肚、鸡肫用碱水浸泡一定要清洗干净,还可用80度的温水焯一下,但不能过久。

3.牛肚、鸡肫放油锅时,如果水分太多可用干净白布吸净再下。

4.牛肚分为百叶、肚仁和肚领。本菜若选用牛肚领其味道更佳。

中华特色美食 - 葱烧海参

葱烧海参是山东省经典的传统名菜,中华特色美食,属于鲁菜系。从山东源入,以水发海参和大葱为主料,海参清鲜,柔软香滑,葱段香浓,食后无余汁。是“古今八珍”之一,葱香味醇,营养丰富,滋肺补肾。

葱烧海参以水发海参和大葱为主料,海参清鲜,肉软香滑,葱段香浓,葱香味醇,营养丰富,食后无余汁。

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参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现代研究表明,海参具有提高记忆力、延缓性腺衰老,防止动脉硬化、糖尿病以及抗肿瘤等作用。

海参可分为刺参、乌参、光参和梅花参等多种,山东沿海所产的刺参为海参上品。海参之所以名贵,还另有一个原因,就是海参生于浅海礁石的沙泥海底,喜在海草繁茂的地方生长,在采捞时需人工潜水逐个捕捞,费力而且得之很少,故物以稀为贵。

烹制:烹制葱烧海参时,先将海参解冻后洗净,然后切条焯水,在锅内放少量油,烧热后加入葱段,爆香后将葱段装起备用。原锅中加入海参,再加入适量盐、料酒、蚝油、生抽、冰糖、上汤,然后盖上锅盖焖至汁收,加入之前爆香的葱段,翻炒后埋入稀芡即可。烧出海参色暗汁宽,味薄寡淡,让人食之不忘。袁枚《随园食单》载有:“海参无为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重,断不可以清汤煨也。”有鉴于此,北京丰泽园饭庄老一代名厨王世珍率先进行了改革。他针对海参天性浓重的特点,采取了“以浓攻浓”的做法,以浓汁、浓味入其里,浓色表其外,达到色香味形四美俱全的效果。

传说:袁枚《随园食单》亦载有:“海参无为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重,断不可以清汤煨也。”有鉴于此,北京丰泽园饭庄老一代名厨王世珍率先进行了改革。他针对海参天性浓重的特点,采取了“以浓攻浓 ”的做法,以浓汁、浓味入其里,浓色表其外,达到色香味形四美俱全的效果。

做法:

原料:水发海参1000克。

调料:精盐2克,大葱105克,味精3.5克,青蒜15克,湿淀粉10克,姜末5克,鸡汤700克、姜汁27.5克,糊葱油50克,白糖27.5克,熟猪油150克(约耗75克),酱油12.5克,绍酒15克。

1、将水发嫩小海参洗净,整个放入凉水锅中,用旺火烧开,约煮5分钟捞出,沥净水,再用300克鸡汤煮软并使其进味后沥净鸡汤。把大葱分别切成长5厘米的段(100克)和末(5克)。青蒜切成长3.3厘米的段。

2、将炒锅置于旺火上,倒入熟猪油,烧到八成热时下入葱段,炸成金黄色时炒锅端离火中,葱段端在碗中,加入鸡汤100克、绍酒5克、姜汁2.5克、酱油2.5克、白糖2.5克和味精1克,上屉用旺火蒸1至2分钟取出,滗去汤汁,留下葱段备用。

3、猪油加炸好的葱段 、海参、精盐、清汤、白糖、料酒、酱油、糖色、烧开后移至微火煨两到三分钟,上旺火加味精用淀粉勾芡,用中火烧透收汁,淋入葱油,盛入盘中即可。

提示:

1、糊葱油的制法:将熟猪油500克放入炒锅内,烧到八成热时下入葱段100克、姜片75克、蒜片50克,炸成金黄色,再下入香菜段100克,炸焦后,将以上原料捞出,余油即为糊葱油。

2、芡汁下锅,不要马上搅动,稍等三四秒钟,再将其搅匀,淀粉糊化,使之明汁亮芡。

鲁菜代表菜品之一 - 糖醋鲤鱼

《诗经》载:岂食其鱼,必河之鲤。《济南府志》上早有“黄河之鲤,南阳之蟹,且入食谱”的记载。据这些史料推测,说明早在3000多年以前,黄河鲤鱼就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食了。

据说此菜最早起源于济南泺口,后逐渐流传至山西、河南等地。在河南时,形成了糖醋熘鱼、鲤鱼焙面等菜品。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鲤鱼焙面在市场上已流行。鱼肉色泽枣红,软嫩鲜香;焙面细如发丝,蓬松酥脆。

菜品 *** :

食材:鲤鱼750克,白糖200克,酱油、料酒各10克,清汤300克,花生油1500克,葱、姜各2克,醋120克,蒜茸、精盐各3克,湿淀粉100克。

步骤:

1.鲤鱼去鳞、内脏、两腮,鱼身两侧每2.5厘米直剞后斜剞成翻刀,提起鱼尾使刀口张开,料酒、精盐撒入刀口稍腌。

2.清汤、酱油、料酒、醋、白糖、精盐、湿淀粉对成芡汁。

3.在刀口处撒上湿淀粉后,放在七成热的油中炸至外皮变硬,移微火浸炸3分钟,再上旺火炸至金黄色,捞出摆盘,用手将鱼捏松。

4.将葱、姜、蒜放入锅中炸出香味后倒入对好的芡汁,起泡时用炸鱼的沸油冲入汁内,加以略炒迅速烧到鱼上即可。

爆炒腰花

爆炒腰花是山东省特色传统名菜,属于鲁菜。是以猪腰、荸荠等为主料的家常菜。其特点是鲜嫩,味道醇厚,滑润不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爆炒腰花 *** 的难度为臊味是否去除干净,口感是否鲜嫩带脆。配菜和佐料因地而异,口味也随之有偏甜、酸、咸、辣之分。

*** *** :

主料:猪腰子(350克)

辅料:荸荠(70克)

调料:大葱(10克) 大蒜(10克) 姜(10克)酱油(10克)白砂糖(5克)白醋(10克)淀粉(蚕豆)(5克)胡椒粉(2克)香油(5克)花椒(2克)花生油(40克)

步骤:

1. 猪腰洗净除去膜,平刀对半开,除去中间的筋,然后浸泡在清水里(加几粒花椒)3至4 小时,除去臊味。

2. 将泡好的腰子,在光面剞上十字花刀再横切宽2.5 厘米的腰花块。

3.马蹄(荸荠)切片。

4. 葱切鞭炮葱、蒜瓣切米。

5.酱油、白糖、蒜米、葱、味精、胡椒、香油、白醋、湿淀粉,调成卤汁待用。

6. 锅置旺火上,热锅倒入食油待八成热时,倒入切好的腰花,爆油后倒入漏勺沥干油。

7. 锅留余油,回置旺火上,投入调好的卤汁,顺同一方向搅动一下,立即倒入泡油的猪腰,翻锅后淋上明油即装盘。

*** 二

材料:鲜猪腰子两个,约250克,红辣椒3个,生姜,盐,鸡粉,植物油,醋,料酒,葱,生粉各适量。

步骤:将猪腰子平切成两半,片去腰臊,切成花状,姜、红辣椒切丝,葱切粒。将腰花除去血水,加生姜、生抽、料酒、醋、盐、生粉、鸡粉腌上。热锅放入红辣椒,炒至八成熟盛出。锅内放植物油,烧开后倒入腌好的猪腰子花大火爆炒,八成熟的时候放红辣椒,并加少量油,辣椒,盐,起锅前加少许鸡粉和生葱。在湖南这个菜中加入一点酱辣椒味道更佳。

*** 三

材料:猪腰子400克,木耳10克,冬笋片25克,油75克,酱油10克,葱5克,姜汁5克,料酒8克,味精3克,蒜片5克,汤,淀粉各适量。

步骤:猪腰子中间片开去腰臊,剞麦穗花刀,再切成块。木耳洗净,冬笋切成略小于腰花的片。 碗中放入汤,酱油,料酒,姜汁,味精,蒜片,淀粉对成芡汁。先将腰花木耳分别用开水焯后控水。炒久上火放油烧至7-8成热,投入浆好的腰花,稍滑迅速控油,勺留底油,下入葱花,煸香,下腰花,木耳,冬笋,倒芡汁旺火急炒,淋熟油出久即可。

*** 四(黔味(宫保)腰花)

1、用当天新鲜的猪腰两个(即买即用,一定不要放进冰箱),从中间切开,把中间深红色的部分切除。

2、洗净後,把它切成菊花条,再准备贵州干辣椒10克(其它产地的也可以,不过味道要差一点),蒜苗(或蒜头)姜丝适量。

3、在锅裏放上油,等油温九成时马上把切好猪腰入锅,不停翻转,待猪腰表面看不到血色就好(猪腰下锅时间长了会影响口感),出锅备用。

4、把干辣椒放进油裏(油温八成左右),炒一下,颜色略深之後(不能炒焦了),出锅备用。

5、如果你准备的是蒜头(不是蒜苗),把青椒和红椒,蒜头,姜丝放下锅(油辣),炒香後放入之前炒好的干辣椒,再把猪腰放进锅裏,放盐和味精,一点点老抽(上色),再放一点点糖(改善口感,不能吃出有甜味),快速翻炒出锅。

6、如果你准备的是蒜苗,那在起锅之前放就可以了。至于辣味的轻重(即干辣椒用多少)就由你自己控制了;要去掉腰花的天然腥骚可以加一点料酒或是白酒,但一定要注意不要放进冰箱,否则猪腰会严重腥骚。

*** 五

主料:猪腰300克

辅料:尖椒1个、红尖椒1个

调料:色拉油适量、食盐适量、酱油适量、醋适量、花椒适量、料酒适量、淀粉适量、胡椒粉适量

步骤:

1.腰子改花刀然后洗净,切小块,用料酒浸泡一刻钟;

2.泡好的腰花再洗洗,然后用盐、酱油、醋、料酒、胡椒粉、干淀粉抓匀;

3.热锅下油后,放入腰花快速翻炒,断生后盛盘;

4.锅里放少许油,花椒炝锅后,放入辣椒段翻炒,再倒入腰花一起炒几下后出锅。

清淡做法:

主料:腰花、辣椒段

辅料:油、花椒、盐、酱油、醋、料酒、胡椒粉、干淀粉

*** 步骤:

1.腰花洗干净,切小块,用料酒浸泡一刻钟;

2.泡好的腰花再洗洗,然后用盐、酱油、醋、料酒、胡椒粉、干淀粉抓匀;

3.热锅下油后,放入腰花快速翻炒,断生后盛盘;

4.锅里放少许油,花椒炝锅后,放入辣椒段翻炒,再倒入腰花一起炒几下后出锅。

九转大肠

相传,九转大肠是清朝光绪初年,济南九华楼酒店创制的菜品。开始名为红烧大肠,后经过多次改进,红烧大肠味道进一步提高。

许多名人在该店设宴时均备“红烧大肠”一菜。一些文人雅士食后,感到此菜确实与众不同,别有滋味,为取悦店家喜“九”之癖,并称赞厨师 *** 此菜像道家“九炼金丹”一样精工细作,便将其更名为“九转大肠”。

菜品 *** :

做法一

食材:熟大肠750克,熟猪油、花椒油、清汤、白糟、盐、味精、料酒、葱、姜、蒜、香菜、醋、胡椒面、砂仁、肉桂、豆寇各适量。

步骤:

1.将大肠切成2厘米的段,香菜切1厘米的小段。

2.勺内加入清水,开后放入大肠余透,捞出沥净水份。

3.炒勺上火加熟猪油、白糖,将糖炒至发红时,放大肠上色,下姜蒜未,烹上醋、料酒,加入清汤,开后下盐、白糖、昧糟、三种药材的一半。

4.然后移至小火,烧至汤汁发浓时,加入药材的另一半,淋上花椒油,出勺摆在盘内,撒上香菜段即成。

做法二

食材:猪大肠3条,油500克,葱末5克,蒜末5克,姜末2.5克,醋54克,酱油25克,白糖100克,清汤、精盐各适量,绍酒10克,胡椒面、肉桂面、砂仁面各少许,花椒油15克,香菜末1.5克。

步骤:

1.猪大肠在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沥干。

2.炒锅内倒油,至七成热时,将猪大肠下锅炸,直至金黄微红时捞出。

3.锅内留些油,放入葱末、姜末、蒜末炸出香味,烹入醋,再加入酱油、白糖、清汤、精盐、绍酒。

4.放入猪大肠翻炒,微火烧至汤汁收时,放胡椒面、肉桂面、砂仁面,淋上花椒油翻炒均匀,装盘,再撒点香菜末即可。

做法三

食材:熟猪大肠500克,生抽1大勺,老抽1茶勺,醋1大勺,绍酒1大勺,清汤适量,糖2大勺,鸡精适量,胡椒粉1/2茶勺,肉桂粉1/2茶勺,砂仁粉少许,花椒油适量,葱姜蒜末各1大勺,盐1茶勺,植物油适量,香菜末适量。

步骤:

1.将熟大肠切成2厘米长的段。

2.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沥干水分。

3.锅中倒入植物油,油温7成热时下大肠炸至金黄,捞出沥油。

4.锅中留底油,下葱姜蒜末爆香。倒入清汤。加入生抽酱油、老抽酱油、盐、糖、绍酒、醋、鸡精。再倒入大肠,大火烧开,转小火将大肠煨透。

5.待汤汁收粘稠时,加入胡椒粉、肉桂粉、砂仁粉。

6.最后淋入花椒油,起锅前撒上香菜末即可。

做法四

食材:猪大肠3条(重约750克),香菜末1.5克,胡椒面、肉桂面、砂仁面各少许,葱末、蒜末各5克,姜末2.5克,绍酒10克,酱油25克,白糖100克,醋54克,熟猪油500克(约耗75克),花椒油15克,清汤、精盐各适量。

步骤:

1.将猪大肠洗净,用50克醋和少许盐里外涂抹揉搓,除去粘液污物,漂洗后放入开水锅中,加葱、姜、酒焖烧熟,捞出切成3厘米长的段,再放入沸水锅中焯过,捞出沥水。

2.炒锅上中火,倒入猪油烧至七成热,下大肠炸至呈红色时捞出。锅内留油25克,放入葱、姜、蒜末炸出香味,烹醋,加酱油、白糖、清汤、精盐、绍酒,迅速放入肠段炒和,移至微火上,烧至汤汁收紧时,放胡椒面、肉桂面、砂仁面,淋上花椒油,颠翻均匀,盛入盘内,撒上香菜末即成。

做法五

食材:熟猪大肠约400克,大葱白2条约100克,酱油2茶匙,甜面酱50克,花椒盐5克,蒜适量。

步骤:

1.将锅置火上,加清水、盐、熟大肠,用大火煮滚,捞出滤干水。每根大肠插入插入葱白,大肠外面抹上酱油。蒜捣成泥

2.烧热锅,下油,至十成熟时,放入大肠,炸至呈枣红色时捞出,滤干油。抽掉葱白,改切成1厘米宽的斜刀块,整齐地摆入碟内。将甜面酱、蒜泥、花椒盐分别放入小碟内,蘸食即可。

做法六

食材:猪大肠750克,酱油15克,味精5克,醋30克,白砂糖30克,胡椒粉1克,料酒50克,肉桂1克,盐4克,砂仁1克,大蒜5克,香油15克,香菜6克,小葱5克,鸡油15克,姜5克。

步骤:

1.将肥肠洗净煮熟,细尾切去不用,切成2.5厘米长的段,放入沸水中煮透捞出控干水分。

2.炒锅内注入油,待七成热时,下入大肠炸至金红色时捞出。

3.炒锅内倒入香油烧热,放入30克白糖用微火炒至深红色,把熟肥肠倒入锅中,颠转锅,使之上色。

4.再烹入料酒、葱姜蒜末炒出香味后,下入清汤250毫升、酱油、白糖、醋、盐、味精、汤汁开起后,再移至微火上煨。

5.待汤汁至1/4 时,放入胡椒粉、肉桂(碾碎)、砂仁(碾碎),继续煨至汤干汁浓时,颠转勺使汁均匀地裹在大肠上,淋上鸡油,拖入盘中,撒上香菜末即成。

做法七

鲁菜的介绍词,鲁菜的特点油乎乎咸乎乎-第1张图片-

主料:熟猪大肠500克

辅料:葱姜蒜末适量,生抽适量,酱油适量,老抽适量,盐适量,糖适量,绍酒适量,醋适量,鸡精适量,胡椒粉适量,肉桂粉适量,砂仁粉适量,香菜适量

步骤:

1、将熟大肠切成2CM长的段。

2、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沥干水分。

3、锅中倒入植物油,油温7成热时下大肠炸至金黄,捞出沥油。

4、锅中留底油,下葱姜蒜末爆香,倒入清汤,加入生抽酱油、老抽酱油、盐、糖、绍酒、醋、鸡精。

5、再倒入大肠,大火烧开,转小火将大肠煨透。

6、待汤汁收粘稠时,加入胡椒粉、肉桂粉、砂仁粉。

7、最后淋入花椒油,起锅前撒上香菜末即可。

菜品特色:九转大肠成菜后,色泽红润,通体半透明,柔韧异常,层层相叠又层层相分。吃起来质地软嫩,兼有酸、甜、香、辣、咸五味,肥而不腻,鲜香味美,异常适口,久食不厌。

营养价值:

猪大肠又名肥肠,含脂肪等营养物质,有润燥、补虚、止渴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弱口渴、脱肛、痔疮、便血、便秘等症。

香菜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钾、钙和挥发油、苹果酸钾、甘露醇、黄酮类以及正癸醛、壬醛和芳樟醇等营养物质。

注意事项:

猪大肠烹饪前,需洗净,避免有异味;烹饪时需注意火候,注意油温。

香菜虽营养丰富,但需注意:服用补药和中药白术、丹皮时,不宜服用香菜,以免降低补药的疗效;容易患感冒的人,却应该避免食用香菜;癌症患者忌食;虚体弱及胃溃疡的人不宜多食;慢性皮肤病及眼病患者忌食。

历史文化:

典故一

济南九华楼是富商杜氏和邰氏所开。杜氏是一巨商,在济南设有9家店铺,酒店是其中之一。这位掌柜对“九”字有着特殊的爱好,什么都要取个九数,因此他所开的店铺字号都冠以“九”字。九华楼设在济南县东巷北首,规模不大,但司厨都是名师高手,对烹制猪下货菜更是讲究,红烧大肠就很出名,做法也别具一格:下料狠,用料全,五味俱有, *** 时先煮、再炸、后烧,出勺入锅反复数次,直到烧煨至熟。所用调料有名贵的中药,包括砂仁、肉桂、豆蔻,还有山东的辛辣品大葱、大姜、大蒜以及料酒、清汤、香油等。口味甜、酸、苦、辣、咸兼有,烧成后再撒上芫荽(香菜)末,增添了清香之味,盛入盘中红润透亮,肥而不腻。

有一次杜氏宴客,酒席上了此菜,众人品尝这个佳肴都赞不绝口。有一文士说,如此佳肴当取美名,杜表示欢迎。这个客人一方面为迎合店主喜“九”之癖,另外,也是赞美高厨的手艺,当即取名“九转大肠”,同座都问何典?他说道家善炼丹,有“九转仙丹”之名,吃此美肴,如服“九转”,可与仙丹媲美,举桌都为之叫绝。从此,九转大肠之名声誉日盛,流传至今。

典故二

相传,清光绪年间济南县东巷北首有一处“九华楼”饭庄,杜姓老板是个富甲一方的商人,一生信佛,非常崇拜佛家的“九九归一”之说。有一次,他去一个做肉食朋友的家中去喝其孩子的满月酒,酒后朋友回礼并额外送给他一挂猪下水。回到九华楼,杜九龄找来于姓大厨,让他做个肥肠尝尝。厨师回到厨房,左思右想反复试做,都不好吃,他又去肉铺买了一些大肠回来继续做,反复试制多次,终于做出了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大肠菜。杜老板听到消息,立刻赶过来,见到盘中油亮金灿的猪大肠,夹起一块送入嘴中,连声称香极了,于是决定第二天宴请生意场上的朋友尝此菜并为之定名。

次日,宾客们来到九华楼,店小二张罗着先上一些别的菜,就在客人们翘首以待的时候,大肠上了桌。人们品尝过后,纷纷称赞好吃,但未知其名,席中一位老朋友,了解杜老板信佛,酷爱九字,提议就叫“九转大肠”吧,此提议引来掌声,也使杜老板十分中意。此后,此菜声名鹊起,风靡济南府,并遍及山东各地,成为名菜。

鲁菜虽然位列八大菜系,但是颇有争议的是,它到底有几个分支?

鲁菜的发源地到底是哪里?


大部分的说法是,鲁菜发源地是山东烟台的福山区,根据是,在清朝末期,宫廷里的很多御厨都是来自于烟台的福山,民国时期,北京大小鲁菜馆的厨师也大部分来自福山,所以说鲁菜的发源地就是烟台福山。


有的人认为这个说法太牵强,不符合实际。烟台福山我多年前去过,当地的海鲜确实不错,但是仅此而已,至于其他的普通菜品,别管是小炒还是家常菜,没听说有什么特别的。至于鲅鱼水饺之类的,说到底还是海鲜。


所以说,鲁菜的发源地是烟台福山,这个说法太牵强,烟台、青岛、威海三地的菜,常被称为“胶东菜”,而胶东菜的特色,就是以海鲜为主罢了,比如说葱烧海参,溜虾仁,雪花丸子。

鲁菜到底有几个分支?


这个也有很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鲁菜共有两个分支,一个是上面提到的胶东菜,另外一个就是济南菜。胶东菜有各种海鲜,济南菜有九转大肠,爆炒腰花,糖醋鲤鱼等等,食材是非海鲜。


这种说法其实可以这样来理解,胶东菜代表了山东的海鲜菜,济南菜代表了山东的内陆菜,一个是以海鲜为主,一个是非海鲜。这样按食材不同来分,虽然也可以接受,但感觉还是有点“粗”。

关于鲁菜分支,还有另外一种比较靠谱的说法


这种说法把鲁菜分成了四个分支:1,福山帮的海鲜;2,博山的内陆菜;3,曲阜的孔府菜;4,微山的湖鲜菜。福山帮的海鲜,就是上面说的胶东菜,以海鲜为主,下面三个就很有意思了。


淄博博山的内陆菜,说白了食材、做法跟上面提到的济南菜系差不多,就是内陆菜。以前有句老话,“吃了博山饭,围着天下转”,形容博山菜好吃,哈哈。菜品以清香鲜嫩、味纯为主,但是博山菜还以“四四席”著称,我以前专门介绍过。


“四四席”八人一桌,四平盘,四大件,四行件,四饭菜,凉菜、热菜、汤菜、主食全部包括在内。四四席还有一个特点,酒桌上主陪、副陪、主宾、副宾有着严格的座次排序,主人陪客人喝酒,有着严格的敬酒规矩,表示对客人的尊重。正宗的四四席我也吃过,价格比较高。

曲阜的孔府菜,有点偏重于“官府菜”,一般注重于宴会饮食,比较正规,受众小,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一个就是微山的湖鲜菜了,这个对美食不太专业的人来说,还真不知道,哈哈。微山的湖鲜菜,说白了就是济宁地区微山县的菜,以微山湖里的湖鲜为主,尤其擅长做鱼。


多年前去过几次微山县,印象很深,当地人对吃喝非常讲究,有句话这样形容当地人的吃喝,“山东吃喝在鲁南,鲁南吃喝在微山”,哈哈。当地的四个鼻孔的大鲤鱼,全国独有,炖好的大鲤鱼端上来还能活蹦乱跳,也只有当地的几位老厨师会做,这菜我吃过。

微山人做鱼的手艺,据说外地人是学不来的,即使是学会了做法,也做不出那个味,就比如说其中的漂汤鱼丸。在济南等地开的很多大型鱼馆,大部分厨师都来自微山县,很有点当时福山厨子在京城开鲁菜馆的感觉,哈哈。

去山东必点的6道鲁菜,是“鲁菜之魂”,老板还以为你是山东人

“齐鲁大地,齐带山海,沃壤千里”。也正是如此,造就了山东省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特点。

早先山东人民秉持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神,历经2000余年,终于将山东省得天独厚的物质食材加工成一道道中正大气,平和养生的美食。后来鲁菜又在明清时期流入宫廷,再次使鲁菜雍容华贵的特点得到升华。

鲁菜可谓是八大菜系中最考验功夫和技法的菜系

接下来就让笔者为你们在洋洋鲁菜大观中介绍几道最经典的美食。看看它们究竟有何魅力。

1、九转大肠

这道菜以“大方高贵而不小家子气,堂堂正正而不走偏锋”的特点成为了国宴常客。

九转大肠又名红烧大肠,由清光绪年间在济南的九华酒楼首创。这道菜十分考厨师对火候的精湛把握以及厨师做菜的功力。

九转大肠要将大肠折叠反转,重复数次,就像九转金丹一般需要精工细作。

成菜看上去色泽红润,并且大肠层层相叠紧实饱满。吃起来也是鲜咸可口,肥而不腻,韧性十足。它将酸,甜,香,咸做到很好的结合。不愧是国宴上的常客。

2、葱烧海参

鲁菜以善于烹饪海味而闻名。而葱烧海参更是将鲁菜的典雅大气体现得淋漓尽致。

葱烧海参选用章丘大葱和烟台刺参 *** 。章丘大葱有食之不辛,回味甘甜的特点,再加上烟台肥硕饱满的刺参以及厨师的精心烹饪。可谓是三剑合璧,驰名中外。

又因为刺参质优味寡,厨师在烹饪的时候会加入一勺高汤提鲜。因此这道菜看上去色泽亮丽,吃上去鲜美无比。真是将色,香,味,形做到了独一无二的境界。

3、爆炒腰花

俗话说“食在中国,火在山东”。鲁菜对“用火”十分看重,这就演绎出了“火爆”这一技法。而爆炒腰花则充分体现出对“火爆”这一烹饪手段的尊重。

爆炒腰花以青红椒和猪腰为原材料。先油锅中放入各种佐料爆香,再放入青红椒待青红椒微微金黄起虎皮的时候迅速倒入改刀好的腰花。这时转为大火,腰花在大火的猛烈攻势迅速蜷缩,这时快速翻炒颠锅。过三两分钟便可出锅。

成菜看上去色彩鲜艳,而且闻上去香味扑鼻,吃起来鲜嫩爽滑,味道浓厚。

这道菜不仅是一道对男人很友好的滋补菜品,也是一道下饭神器。

4、布袋鸡

这道菜相传创始于元朝,是地道的官府菜。但是在乾隆年间,夏津知县爱吃这道菜并且经常拿这道菜孝敬父母。百姓纷纷效仿他的做法,这样布袋鸡便流传开来。

布袋鸡 *** 特别考验耐心,它需要将整只鸡进行脱骨。也正是脱骨后的鸡软塌如布袋一般,故名曰布袋鸡。

布袋鸡里会塞上各种馅料,经过繁琐工序 *** 后的布袋鸡十分软糯鲜嫩,而且将鸡肉切片可薄如蝉翼,切丝细可穿针

这道菜老少皆宜鲜香美味也是人们来山东游玩回家不可多得的伴手礼。

5、糖醋鲤鱼

糖醋鲤鱼是热情好客的山东人宴请会上的一道硬菜。

讲究排场的一般会以黄河鲤鱼为原材料,这种鲤鱼不仅肥嫩鲜美,而且金鳞赤尾。形态外观上高端大气,典雅古朴。

这道菜做法也十分简单,将处理好的鲤鱼改刀抹上一层蛋液或生淀粉入锅煎制。等到煎至金黄的时候再将调好的糖醋汁淋上去便大功告成。

成菜整体看上去色泽金黄,吃上去也是酸甜可口。是馋哭小朋友的一道美食。

6、孔府一品锅

孔府一品锅属于鲁菜中的孔府菜系,是清朝皇后皇帝经常会光顾的一道美食。

因为是 *** 给 贵族的菜品,这道菜的用料极其丰富。有海参,母鸡,猪肚,鱼肚等等。

这道菜看上去造型美观,色彩艳丽。汤汁吃起来也是鲜香四溢,十分爽口。

因为富含鱼肚,海参等珍贵食材,因此这道菜具有很好的滋补养颜的作用。是现在许许多多女士都会去吃的一道美食。

以上就是笔者为大家介绍的六道经典鲁菜,它们无不将鲁菜的注重精细,讲究中和,高级审美,精于技法表现得淋漓尽致。雍容华贵但又平淡的家常是对鲁菜更好的品鉴。

希望朋友们可以去山东游玩,感受山东人民的热情和品尝品尝笔者介绍的美食。

中国名菜:鲁菜概述

鲁菜,又叫山东菜。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 *** 精细享誉海内外。古书云:“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

鲁菜

齐鲁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美好地域,为烹饪文化的发展、山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齐桓公的宠臣易牙就曾是以“善和五味”而著称的名厨;南北朝时,高阳大守贾思勰在其著作《齐民要术》中,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烹饪术作了较系统的总结,记下了众多名菜做法,反映当时鲁菜发展的高超技艺;唐代,段文昌,山东临淄人,穆宗时任宰相,精于饮食,并自编食经五十卷,成为历史掌故。到了宋代,宋都汴梁所称“北食”即鲁菜的别称,已具规模。明清两代,已经自成莱系,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所及已达黄河流域、东北地带,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

山东古为齐鲁之邦,地处半岛,三面环海,腹地有丘陵平原。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海鲜水族、粮油畜牲、蔬菜果品、昆虫野味一应俱全,为烹饪提供了丰盛的物质条件。庖厨烹技全面,巧于用料,注重调味,适应面广。其中尤以”爆、炒、烧、 ”等最有特色。正如清代袁枚称:“滚油炮(爆)炒,加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瞬间完成,营养素保护好,食之清爽不腻;烧有红烧、白烧,著名的“九转大肠”是烧菜的代表;

鲁菜

塌煎是山东独有的烹调 *** ,其主料要事先用调料腌渍入味或夹人馅心,再沾粉或挂糊,两面 煎至金黄色。放入调料或清汤,以慢火煤尽汤汁,使之浸入主料,增加鲜味。山东广为流传的锅塌豆腐、锅 菠菜等,都是久为人们所乐道的传统名莱。

鲁菜还精于制汤。汤有“清汤”、“奶汤”之别。《齐民要术》中就有 *** 清汤的记载,是味精产生之前的提鲜佐料。俗称“厨师的汤,唱戏的腔”。

经过长期实践,现已演变为用肥鸡、肥鸭、猪肘子为主料,经沸煮、微煮、“清哨”,使汤清澈见底,味道鲜美。奶汤则呈乳白色。用“清汤”和“奶汤” *** 的数十种菜,多被列为高级宴席的珍馔美味。

鲁菜

烹制海鲜有独到之处。对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堪称一绝。在山东,无论是参、翅、燕、贝,还是鳞、介、虾、蟹,经当地厨师妙手烹制,都可成为精彩鲜美的佳肴。仅胶东沿海生长的比目鱼(当地俗称“偏口鱼”),运用多种刀工处理和不同技法,可烹制成数十道美味佳肴,其色、香、味、形各具特色,百般变化于一鱼之中。以小海鲜烹制的“油爆双花”、红烧海螺”、“炸蛎黄”以及用海珍品 *** 的“蟹黄鱼翅”、“扒原壳鲍鱼”、“绣球干贝”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海鲜珍品。

善于以葱香调味。在菜肴烹制过程中,不论是爆、炒、烧、熘,还是烹调汤汁,都以葱丝(或葱末)爆锅,就是蒸、扒、炸、烤等菜,也借助葱香提味,如“烤鸭”、“烤乳猪”、“锅烧肘子”、“炸脂盖”等,均以葱段为佐料。

鲁菜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经济、文化、交通事业的发展,鲁菜又逐渐形成了济南、胶东两地分别代表内陆与沿海的地方风味。

泉城济南,自金、元以后便设为省治,济南的烹馁大师们,利用丰富的资源,全面继承传统技艺,广泛吸收外地经验,把东路福山、南路济宁、曲阜的烹调技艺融为一体,将当地的烹调技术推向精湛完美的境界。济南菜取料广泛,高至山珍海味,低至瓜、果、莱、蔬,就是极为平常的蒲菜、芸豆、豆腐和畜禽内脏等,一经精心调制,即可成为脸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济南菜讲究清香、鲜嫩、味纯,有“一菜一味,百菜不重”之称。鲁菜精于制汤。

鲁菜

则以济南为代表。济南的清汤、奶汤极为考究,独具一格。在济南菜中,用爆、炒、烧、炸、塌、扒等技法烹制的名菜就达二三百种之多。济南饮食业历来十分兴盛,原有的聚丰德、燕喜堂、汇泉楼等曾久负盛名的老店,均以经营山东传统风味菜闻名遐迩。

烟台菜属胶东风味,以烹制海鲜见长。胶东莱源子福山,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福山地区作为烹饪之乡,曾涌现出许多名厨高手,通过他们的努力,使福山菜流传于省内外,并对鲁菜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烟台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山青水秀,果香鱼肥,素有“渤海明珠”美称。“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是历史上对烟台酒楼之盛的生动写照。山东风味独特的海鲜菜,以烟台为代表,仅用海味 *** 的宴席,如全鱼席、鱼翅席、海参席、海蟹席、小鲜席等,构成品类纷繁的海味菜单。著名的风味饭店有蓬莱春、会宾楼、松竹林、天鹅饭店等,都以经营传统胶东风味菜而著称。

鲁菜

青岛不仅有景色秀丽的海滨风光供人游览,也有佳肴供人品尝。青岛也以善烹海鲜驰名,基本属于福山风味,但又不乏本地特色,口味注重清淡、鲜嫩,讲究花色造型。随着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青岛市为数众多的宾馆饭店争相开业;一些历史名店、老店,经过装饰改造,也获得新生。著名的春和楼饭店、被誉为岛上明珠的青岛饭店,均以其设备整洁典雅,菜品精细味美,服务热情周到而著称。

出于曲阜的孔府菜历史悠久,用料讲究,刀工细腻,烹调程序严格、复杂。口味讲究清淡鲜嫩、软烂香醇、原汁原味。对菜点 *** 精益求精,始终保持传统风味,是鲁菜中的佼佼者。原曾封闭在府内的孔府菜,80 年代以来也走向了市场,济南、北京都开办了“孔膳堂”。

鲁西、鲁北禽蛋菜、泰安以豆制品为主要原料的素菜,以及鲁中地区具有齐国遗风的肉、鱼菜,各具特色。山东莱正是集山东各地烹调技艺之长,兼收各地风味之特点而又加以发展升华,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化而形成的。80 年代以来,国家和 *** 将鲁莱烹饪艺术视作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采取了继承和发扬的方针,从厨的一代新秀在茁壮成长,他们正在为鲁菜的继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去山东必吃的6道鲁菜,是“鲁菜之魂”,老板以为你是本地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山东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巍峨、雄伟、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山东有着最为厚重的历史:孔子故乡、孟子故乡、秦始皇泰山封禅之处,这里是权利和文化交织的地点。

就拿山东的名菜来说,拿出去也是威武豪迈的,像九转大肠、红烧大虾、油爆双脆等。

山东菜也叫鲁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别的菜系都是从外边传过来的吃法、做法,鲁菜就不一样,她是自发型菜系是历史最为悠久、技法最为成熟、最见厨师功底的菜系。

今天就来为您介绍鲁菜中更具特色的六道,道道都是经典,全吃过的一定是地道山东人。

之一道:九转大肠

外地人来到山东,去鲁菜馆不知道点什么,闭着眼点这道九转大肠就没错。

而且山东本地人都是按锅吃的,要是和老板熟悉的人来到店里,往那一坐,嘴里喊着:“老板,一锅大肠”,店老板不一会儿就会端上一锅红彤彤的九转大肠上来,好吃过瘾,十分满足。

九转大肠原名叫红烧大肠,是山东济南的一道传统特色菜。据传,这道菜发明于清朝光绪年间,滋味“香、甜、酸、辣、咸”,色泽红润,香软爽口,吃起来让人念念不忘。

第二道:油爆双脆

油爆双脆原来叫“爆双片”,这道菜相传是清朝中期才有的,最初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吃到,没有特别的原因,因为这食材实在是珍贵。

有经验的厨师,为讨贵人们欢心,用猪肚尖和鸡胗片为原料,加上细腻的刀工,用沸油爆炒,最后得到的油爆双脆,又薄又脆。

这道菜在普通的菜馆根本吃不到,因为它很考验厨师的厨艺,火候少了,菜就不熟;火候要是过了,双脆也就不脆了。

您吃过这道油爆双脆吗?味道怎么样?

第三道:汆西施舌

汆西施舌在山东胶南、日照一带很是常见,西施舌肉质洁白鲜嫩,外形舌状,营养丰富,很受当地人喜爱。

汆西施舌主要原料就是西施舌,搭配上香菜梗,真正应证了那句话:最精美的食物,往往选用最简单的食材。

山东人是把西施舌当“涮羊肉”来吃的,把洗干净的西施舌清洗干净装盘,然后切一些香菜装盘,调一些小料,像胡椒粉和醋。

然后弄一个锅底,有人喜欢吃清汤,有人喜欢吃麻辣,等到锅底开时,将西施舌放到锅里面汆烫,随涮随吃,还可以准备一个勺子,将汤汁舀在碗里面,汤汁鲜美,西施舌爽口,很受人欢迎。

第四道:黄焖鸡块

这道菜是山东、河南一带的名菜了,还记得大学时候最喜欢点的就是黄焖鸡,很是好吃。

黄焖鸡块主要用到了鸡肉、笋肉和木耳,汤汁浓厚,味道甘甜,鸡肉入口软烂,色泽呈淡酱色,老少皆宜。

这道名菜主要用到的厨艺就是“焖”,鸡块鲜嫩,吃起来口感鲜美。您爱吃这道黄焖鸡块吗?

第五道:雨前虾仁

雨前虾仁是孔府的一道名菜,这道菜和雨前茶叶有关,虾仁是用“雨前”这种茶叶烹煮而成的,经过茶叶煮过的虾仁,没了腥味,反而多了几分清新淡雅,在炎炎夏日吃上一口,解暑解腻,很是不错。

雨前虾仁这道菜主要用到鲜虾仁、水发海参、和雨前茶叶,做这道菜要准备好虾仁,鸡蛋清和豆粉,烹调后将虾仁放在油锅里面煎一下,最后出锅前淋上一些鸡油,让滋味更鲜美。

做这道雨前虾仁的食材都是比较清淡的食材,做法也简单,您喜欢这道雨前虾仁吗?

第六道:乌鱼蛋汤

乌鱼蛋汤也叫“台汤”,是一道钓鱼台菜,这道菜最开始是鲁菜中的烩乌鱼蛋,后来经过人改良才变成了今天的“精选乌鱼蛋”和清汤。

乌鱼蛋汤成菜后,乌鱼蛋成色奶白,薄如蝉翼,润滑可口,滋味鲜美。

以上就是去山东必点的六道鲁菜,你喜欢吃哪道?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其实山东之大,还有很多美食等待发掘,欢迎你来补充。

看到这里的朋友,喜欢我的文章就点个赞吧,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山东的美食。

八大菜系之首-鲁菜

八大菜系之首-鲁菜

中国有八大菜系,在中国传播最为广泛的是川菜,不管是北方菜馆还是南方菜馆,川菜的身影总是会神出鬼没。虽然川菜传播最为广泛,但是八大菜系之首的确实鲁菜。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菜,看看鲁菜为什么会是八大菜系之首。

油焖大虾。油焖大虾是经典的鲁菜,主要是选材为晶莹饱满、体形硕大、头部长满虾脑,滋味更佳,是虾中精品的海捕野生大对虾经过煎烧而成。菜品色泽枣红亮丽,味香鲜美,鲜嫩微甜,油润适口。鲜美的菜品广受人民大众的喜爱。

油焖大虾

葱烧海参。经典鲁菜,营养价值高,中华特色美食。以水发海参和大葱为主料,海参清鲜,柔软香滑,葱段香浓,食后无余汁。是"古今八珍"之一,葱香味醇,营养丰富,滋肺补肾。

葱烧海参

扒原壳鲍鱼。经典鲁菜,这是一道高大上的菜品。这道菜主要是把做好的鲍鱼在放到原来的鲍鱼壳中,造型美观,有食欲。此菜色香味俱佳,鲍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再浇以芡汁,透明油亮。

扒原壳鲍鱼

三丝鱼翅 。经典鲁菜,主要以鱼翅为主。鱼翅晶莹色黄,三丝黑、白、绿相间,色彩丰富,口味咸鲜,醇厚不腻。

三丝鱼翅

白扒四宝。经典鲁菜,满汉全席菜品之一。主要食材有水发广肚、炖鲍鱼、鸡脯肉和龙须菜。营养丰富、食材珍贵、美味可口。

白扒四宝

通过以上菜品终于知道为什么鲁菜能作为八大菜系的榜首了,而且不宜推广的原因也有了。鲁菜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更高、最见功力的菜系。而且鲁菜食材珍贵,不易获得等特点,使鲁菜成为了雍容华贵、中正大气、平和养生的八大菜系之首。

臻品生活 | 八大菜系排之一,这就是鲁菜

文 | 二毛

编辑 | 闫宝


所谓菜系,就是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而自行形成的一套体系,其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且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

比如一颗白菜,东北人拿来腌渍成酸菜,就有了杀猪菜;四川人淋上高汤,就成了开水白菜;浇上蚝油,就是一道广东人爱吃的蚝油白菜;将白菜取嫩芯,然后和泻好调好味儿的麻酱拌匀,就是一道老北京名菜乾隆白菜……

由此可见,菜系的发展源远流长,而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又具备一定的地域特征,指的是在一定区域里,由于气候、历史、物产以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时期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特色体系的烹饪技巧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接受的地方菜肴。

中国在膳食文化,最早可以追溯至商周时期,代表人物是太公望,及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桓公,中国的饮食中南北菜肴风味的差异已有雏形。来到唐宋时期,南北方各自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而到南宋时期,南甜北咸的格局形成。

到了清朝初期,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成为当时更具影响力的地方菜,被称为“四大菜系”;而清末时期,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品菜系崭露头角,与之前的四大菜系,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

在这“八大菜系”中,又往往以鲁菜为首,为什么鲁菜能够力压七大菜系,坐上这头一把交椅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的齐鲁风味,是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相对于淮扬、川、粤等影响型菜系而言,鲁菜的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更高,也最见功力。

和其他菜系一样,鲁菜不只是美食,背后更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含义,比如各种场合的上菜顺序、摆放位置、菜品搭配,这些皆与齐鲁大地的礼仪风气密切相关。儒家学派极为注重饮食,甚至有“文明始于饮食”之说。孔子提出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饮食观念,可以说为追求精细、厚重的鲁菜做了一个强有力的注解。这是其他菜系不能比的。

鲁菜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它的“宫廷菜”头衔。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发源地和它的历史地位。

传统的四大菜系分别代表了全国各区域的饮食文化,其中鲁菜代表的正是我国北方。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国自春秋时期起,政治和经济中心就基本位于中原,这就导致鲁菜的覆盖范围与我国的政权中心非常接近,代表着说当时的贵族们接触和吃的最多的就是鲁菜,就是这样,鲁菜慢慢发展了起来——也就是说,这里最开始并无菜系,只是由于中原地区物产富饶,人口众多,受人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慢慢地菜系也就变得相对丰富起来,从而给鲁菜的诞生创造一系列的先天优势条件。

除了上面的历史因素,鲁菜能够位列首尊当然也有客观原因——那就是齐鲁大地的位置和物产。众所周知,山东半岛是一个宝库,拥有菜类、海鲜、水果、农畜等各种食材,其富饶程度几乎为全国之首。即便是在交通闭塞的古代,山东厨子也不用为缺少优质食材而发愁,他们能够就地取材,做出诸如葱爆海参、红烧鲍鱼、炸虾仁等实实在在的“硬菜”。有如此富饶的“家底”支撑,鲁菜自然能够发展得很好。

鲁菜,和谐中庸,醇厚香浓,回味悠长,“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它的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的考验,如今的鲁菜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同时,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已经蜕变成全新的模样,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几种鲁菜菜系中的几道精华菜品。

糖醋鲤鱼是山东省经典的汉族名菜之一。相传,这道菜最早起源于黄河重镇的泺口镇。济南府北临黄河,黄河鲤鱼不仅肥嫩鲜美,而且金鳞赤尾,形态可爱,是宴会上的佳肴。黄河鲤鱼的肉味纯正,鲜嫩肥美,《济南府志》上早有“黄河之鲤,南阳之蟹,且入食谱”的记载。

糖醋鲤鱼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香甜酸醇,具备一定的营养价值,老少皆宜。尤其是外表面的生粉糊酥软的感觉,吃完后半天还在回味。而且造型好看,取“鲤鱼跃龙门”之意,表达期望和祝福——奋发向上,连年有余!

四喜丸子是由四个色泽金黄、香味四溢、形态栩栩如生的丸子组成,寓意人生福、禄、寿、喜。常用于喜宴、寿宴等宴席中的压轴菜,以取其吉祥之意。丸子风味独特,入口醇绵,肉质鲜滑,具有嚼劲,吃了还想吃。通常人们认为四喜丸子就是红烧狮子头,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九转大肠原名红烧大肠,是鲁菜的传统名菜。清朝光绪初年,由济南九华林酒楼首创。口味甜、酸、苦、辣、咸五味兼有,烧成后再撒上香菜末,增添了清香之味,盛入盘中红润透亮,肥而不腻。有一次九华林酒楼老板杜氏宴客,酒席上了此菜,众人品尝这个佳肴都赞不绝口。有一文士说,如此佳肴当取美名,杜氏表示欢迎。他说道家善炼丹,有“九转仙丹”之名,吃此美肴,如服“九转仙丹”,可与仙丹媲美,举桌都为之叫绝。从此,九转大肠之名声誉日盛,流传至今。

经过多次饮食改进的九转大肠,结合相关科技工艺 *** ,今天的人们吃上了纯粹由素食 *** 而成的九转大肠。

以猪腰为主料的家常菜,经过爆炒制成,其特点是鲜嫩,味道醇厚,滑润不腻。鲁菜对刀工的要求也极高,一方面为火候和入味服务,一方面使得成菜造型更加大气典雅,符合鲁菜气质,从传统鲁菜爆炒腰花中就可见一斑。

葱烧海参是中华特色美食,鲁菜经典名菜,基本上每一名鲁菜师傅,这道菜是必会菜式。袁枚《随园食单》载有:“海参无为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重,断不可以清汤煨也。”海参清鲜,柔软香滑,葱段香浓,食后无余汁,是“古今八珍”之一,葱香味醇,营养丰富,滋肺补肾。

锅塌豆腐是山东经典的特色名菜之一。锅塌是鲁菜独有的一种烹调 *** ,它可做鱼,也可做肉,还可做豆腐和蔬菜。正宗做法是将炸豆腐浸在调味汁儿里,开中火后将塌至汁儿倒入豆腐里,做法简单,味道独特,新鲜有营养。

芫爆肚丝是山东省传统的地方名菜,属于鲁菜系。爆菜是山东代表菜式,清代文士袁牧曾描述到“滚油爆炒,加佐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该菜品菜色白绿相间,口味鲜咸微辣。肚丝柔韧,香菜味浓。

山东人性情豪爽,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鲁菜中有三肘,锅烧肘子、水晶肘子、冰糖肘子。水晶肘子营养丰富,含较多的蛋白质,特别是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皮冻滑凉,肉糯鲜香,色泽明亮,而且口感紧致。配上酱油、醋、香油调和的三合油蒜泥料,最是好吃。

拔丝菜在鲁中地区十分流行,淄博一带家家能制,有拔丝地瓜、拔丝苹果、拔丝香蕉、拔丝山药,甚至还有菠萝等等。原料虽不同,做法基本一致。把需要拔丝的食材裹上淀粉入油锅炸至金黄。然后放进熬好的糖浆里滚匀。成品金黄香甜,外脆内软,挟取的时侯,有金丝拉出很是美妙。

鲁菜以汤为百鲜之源,讲究"清汤"、"奶汤"的调制,清浊分明,取其清鲜,用"清汤"和"奶汤" *** 的菜品繁多。奶汤在鲁菜中实则是高汤,《齐民要术》中提及山东烹饪技艺时写道,“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取汁,掠去浮沫,停之使清”,便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奶汤”的前身。奶汤鸡脯以荸荠为主要材料。“清汤”清鲜见底,“奶汤”醇厚乳白,营养价值丰富,入口有鲜香的感觉,值得回味,适合产后或术后恢复食用,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一定作用。



标签: 鲁菜 咸乎乎 油乎乎 特点 介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