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横财只是傥来之物
2021年6月,也门哈伊萨村中的35名渔民运开时泰,在亚丁湾附近海域发现了一具抹香鲸的尸体,他们合力将鲸尸拖到船上,随后解剖了鲸鱼尸体,在其体内找到了254斤的极品香料——龙涎香。
渔民们欣喜若狂,要知道龙涎香的价格堪比黄金,极品白色龙涎香的价格每克更是高达1600元至3000元之间,是黄金的几倍之多。
但也门渔民们发现的龙涎香品质较差,但也卖到了80元一克,最后以约合954万RMB的价格售出,本来穷困潦倒的渔民们遇天降横财,至此陡然而富。
这种事例非常多,有幸在岸边或海中拾到龙涎香的人都能大赚一笔。
10年前,时年8岁的英国孩童在多塞特海滩捡海星时,发现了一块奇异的石头,这石头看着大,但却较轻,只有450克,随后孩子的父母发现这是一块龙涎香,卖出了约合40万RMB的高价。
6年前,11岁的杰克在新西兰沿岸遛狗时,发现沙滩上一块灰白的石头,捡起发下石头散发着腥味和芳香气味。回家和爸爸一起研究后,确定这是一块龙涎香,几天后卖出了约合41000元RMB。
我国是最早发现龙涎香的国家
我国古人很早以前就发现龙涎香与众不同,价值不菲。关于龙涎香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2200年前,当时一位渔民在海中打鱼时,无意中在海中捞到一块散发着浓郁混合香味的蜡状物体。
这种类似石头的东西经过干燥和燃烧后,香味愈发浓烈,和当时能发现的所有香料都要与众不同,随着这种物质发现的不断增多,人们将其奉献给当时的统治阶层,用于炼丹、制药和制香,而这种物质就是龙涎香。
价比黄金的龙涎香
汉朝的炼丹道人认为海底龙宫中,群龙在睡觉时,会从口中淌出口水,在吸收日精月华后才会凝聚成块,这也是龙涎香名字的由来。
在近几百年中,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将龙涎香视作奇珍异宝,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极品香料。不但可以成为名贵的香水定香剂、 *** 香薰,还可以入药,中医认为可以“止心痛,助精气”。
龙涎香极难获得,所以价格不菲,所以又被人称作“海中黄金”或“漂浮的黄金”,根据品质高低,每克售价从80元至3000元不等,价比黄金。
龙涎香是什么东西?
但龙涎香的来源却让人有点难以启齿,龙涎香之所以这么强烈的浓郁气味,是因为它是抹香鲸体内的粪石或肠梗阻物质。龙涎香的内核是抹香鲸未消化的头足类骨骼和角质喙,机缘巧合裹挟的杂质越来越多就形成了龙涎香。
抹香鲸是齿鲸里的庞然大物,长达22米左右,重达四五十吨,上游下潜无一不精,为了维持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抹香鲸要四处觅食,每天大约要捕食2000多斤的食物,而它们最喜欢的食物就要属各种头足类动物了。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抹香鲸能够捕食的乌贼种类多达四十余种,大多数乌贼会被抹香鲸快速消化分解,只在胃中留下未被消化的海螵蛸、角质喙和眼晶状体,这些食物残渣会在抹香鲸的四个胃中不断挤压,变成质地较为坚硬的粪石。
这些由于消化不良产生的粪石会阻碍抹香鲸进食,所以少数抹香鲸可以将粪石以呕吐或排泄的方式排进大海中,但多数抹香鲸的龙涎香形成原理并不简单。
更大的龙涎香重达1000多斤
科学家发现乌贼的角质喙和其他杂质一同进入抹香鲸的肠道,使肠道造成损伤,从而 *** 抹香鲸的肠道分泌出一种芳香气味的脂质,将这些杂质一点点地包裹起来,久而久之形成堵塞肠道的坚硬物质。
随着肠道一点点地被堵塞,抹香鲸的粪便也在一点点堆积,肠道只能从其他脏器中吸取水分,导致粪石越发光滑和坚硬,抹香鲸的粪便也能从粪石和肠道之间的缝隙处穿过。
久而久之,抹香鲸的体内便形成了龙涎香,龙涎香除了呕吐和被拉出来,大多数抹香鲸在死亡腐烂后,龙涎香也会被排放至海中,而这种龙涎香的个头则要比吐和拉出的大很多,有人曾经发现过1000多斤的龙涎香。
龙涎香之所以被人们追捧是因为其定香特性,和麝香一样,龙涎香作为定香剂非常稳定,可以使香味持久地留在物体表面上,不受环境及其他物质气味的影响。
再者,龙涎香的气味独特,属于木香及土香类的复合味道,自然界中无法找到它的替代品。
除了形成原因复杂,龙涎香较难被人发现也是其昂贵的原因,如今所见的龙涎香都是在海岸边被发现的,而绝大多数的龙涎香还在大海中漫无目的地漂荡。
龙涎香为何如此香?
19世纪20年代,巴黎医药学会的科学家皮埃尔教授,首次对龙涎香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他使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从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技术,从龙涎香中提取到了龙涎精和龙涎香脂。
而龙涎精就是龙涎香独特的气味来源,虽然龙涎精本身无味,但进一步分解后就可以得到气味浓烈的芳香物质。
最后
龙涎香极难获得,供不应求,科学家们一直想方设法制造出代替龙涎香的定香剂,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制造出了龙涎香的替代品,但代替品无法完全仿造出龙涎香的气味,从另一方面来说,龙涎香作为定香剂无可替代。
别忙着去海边溜达捡龙涎香,能够捡到龙涎香的人少之又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天降横财,还有很多人都以为在海滩上捡到了龙涎香,但大多数人捡到的只是普通的动物脂油、腐烂植物和粪便。
图片来自 *** ,侵联必删。
20米罕见抹香鲸搁浅宁波,救援为啥非要等涨潮,它会有龙涎香吗?4月19日,宁波象山县石浦镇铜瓦门大桥外,半边山海域附近,渔民发现了一头鲸鱼搁浅。
据央视新闻报道,搁浅鲸鱼体长约20米,初步判断是抹香鲸,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进行紧张救援。
救援为啥非要等涨潮?
虽然相关部门接到消息后,立即前往当地进行救援,但多次救援方案均以失败告终,尤其是现如今潮水退去,救援团队只好等待第二次潮水上涨后组织施救。
那么问题就来了,救援鲸鱼,为何非要等涨潮呢?
这是因为这次搁浅的鲸鱼个头太大,体长约20米,体重可达20吨以上。这就意味着需要足够深的海水才能让其漂浮起来,回归大海。目前潮水已经退去,非常不利于救援。如果采用船只强行拖拽抹香鲸进入深水区,将可能会加速抹香鲸的死亡。
救援团队们只好等待第二次涨潮机会组织营救。在此期间,救援人员会给鲸鱼做好防脱水保护措施。
只是,搁浅鲸鱼如果迟迟回不到大海,死亡的可能性会非常大。这是因为鲸鱼本身体重非常大,成年个体体重可达25吨-45吨,在海洋中它们可以利用海水的浮力来保护自己,但搁浅后,身体的重量会压迫内脏,有可能会导致身体器官受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船只运输抹香鲸的原因。
专家介绍,搁浅后鲸鱼的呼吸孔可能会灌入水中泥沙,导致出现损伤,所以目前情况不容乐观,期待这头鲸鱼能够早日解困。
鲸鱼搁浅并不是一件稀罕事,罕见的是,此次搁浅的鲸鱼是体长达到20米的抹香鲸,而且,抹香鲸就是著名香料“龙涎香”的来源。
那这只搁浅的抹香鲸体内会有龙涎香吗?
会有龙涎香吗?
鲸鱼家族分为须鲸和齿鲸。
须鲸家族的代表就是蓝鲸,它们体型庞大,但却只能以小鱼小虾为食。
原因没有别的,因为须鲸没有成形的牙齿,它们的牙齿像是胡须一样,只能过滤海水,无法咀嚼食物,也就是说它们不会撕咬食物,只能将食物整个吞下。
须鲸的食道非常狭窄,无法允许大型物体通过,当它们误食到大型食物时,还会将它们吐出来。
美国马萨诸塞州科德角的一名潜水员,曾经被一头座头鲸整个吞下,但半分钟之后又将其吐出,这名潜水员被送往医院救治后,没有生命危险。
齿鲸家族就不同了,顾名思义,齿鲸是拥有成形的牙齿,抹香鲸就属于齿鲸。
和须鲸不同的是,抹香鲸可以狩猎大型猎物,它们可以利用牙齿制服对方,并将其咀嚼后吞入肚中。
不过,和虎鲸相比,抹香鲸的牙齿没那么锋利,而且因为长期捕食头足类,上颌的牙齿基本上不具备功能,下颌牙齿也比较窄小,但对付头足类动物绰绰有余。
抹香鲸的主要食物是头足类,体型可达10米的大王酸浆鱿就是南极海域抹香鲸的常规食物。
为了捕食猎物,抹香鲸每天都要下潜到深海,在这里觅食。然而另一方面,头足类虽然全身都很柔软,但喙却很坚硬,抹香鲸进食之后,猎物柔软的身体会被抹香鲸的胃液消化,坚硬的喙会留在胃肠道。
如果是陆生哺乳动物,难以消化的食物会通过粪便的方式排泄出来,但是鲸鱼的粪便是飞絮状的,它们的 *** 很难排出固体的粪便,因此一些难以消化的固体物质就会堵塞在肠道。
如果坚硬的固体物质长期滞留在肠道内,势必会堵塞粪便的排出。但好在,抹香鲸体内会分泌一种特殊的蜡状物,这种物质会将固体物质包裹起来,变得非常圆滑,其余粪便仍旧可以通过。
久而久之这些固体物质就会变成光滑的石头样物质,这就是龙涎香的雏形。
有些抹香鲸一辈子都不会形成龙涎香,只有1%左右的抹香鲸体内会形成龙涎香,而抹香鲸本就非常稀少,因此龙涎香更是非常罕见。此次搁浅的抹香鲸体内是否存在龙涎香,目前只能说不知道。
抹香鲸体内形成龙涎香之后,有些会终生携带,等到死亡之后,抹香鲸就会化成鲸落。
因为厚厚的脂肪层的缘故,死亡的鲸鱼并不会立即下沉到海底,而是会漂浮在海面上,此时食腐动物们就会前来啃食它们。
随着脂肪层以及肉质的减少,死亡后的抹香鲸密度变大,会慢慢下沉,下沉过程中它的遗体仍旧在滋养着海洋生物。尤其是沉降到海底,因为深海能量稀少,只能依赖上层“沉雪”获得能量,鲸落在深海中,将会为深海底栖生物提供大量的能量,吸引海洋底栖生物前往觅食,聚集和生活。
因此鲸落又和海底热泉口,海底冷泉口并称为“海底三大生命绿洲”。
抹香鲸死亡之后,随着食腐动物的啃食,肠道内的龙涎香就会掉落到海洋中,龙涎香密度较小,会漂浮在海洋上方,接受阳光的照射,海水的洗礼。
在海水漂浮多年后,有可能会随着洋流飘到海岸,被人们捡拾。经过长期的漂泊,龙涎香的颜色会变成灰白色,漂泊的时间越久,龙涎香的品质就越好。不同品质的龙涎香价格不同,但相对而言,同等重量的龙涎香,价格要比黄金贵多了。
2021年也门渔民在一头死亡的抹香鲸中,发现了127公斤的龙涎香,最终以 150万美元,约1000万人民币的价格售出。
现如今搁浅在宁波海域的巨鲸,初步判断是抹香鲸,尽管抹香鲸体内有可能蕴藏着价值千万的龙涎香,但我们仍旧会选择将其放归大海,原因没有别的,因为它们活着产生的效益,远比龙涎香贵多了。
昂贵的不止是龙涎香
西方国家曾经进行过长时间的猎鲸活动,尤其是抹香鲸更是成为他们的捕猎对象。这是因为抹香鲸体型大,有品质较好的鲸鱼油脂以及鲸脑油,另一方面是抹香鲸游速较慢,且死后会漂浮在海上,方便打捞。
长时间的捕杀,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鲸鱼数量大大减少,抹香鲸一度面临灭顶之灾。
好在现如今人们可以通过石油获取能量,不再依赖捕鲸业;而且抹香鲸的主要食物是头足类,并非人类渔业的主要目标,现如今抹香鲸种群才有所恢复,抹香鲸处境有所改善。
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抹香鲸,一方面是因为它是深海生态的重要一环,是许多深海生物的天敌;抹香鲸幼崽也有天敌,虎鲸就会攻击它们,捕食它们。
另一方面,抹香鲸会下潜到深海中觅食,然后返回到浅海处排便,如此就可以将深海的能量带到浅海中。
而且鲸鱼飞絮状的粪便中含有较多的磷、铁、氮等元素,这些元素就相当于“化肥”,帮助浮游植物们更好地生长。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的基石,它们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浮游植物还是海洋生物们的食物,比如:磷虾,而磷虾也是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比如;企鹅、蓝鲸等,企鹅又会成为海豹的食物,由此构成了海洋生态链。
也就是说,鲸鱼的存活,可以有利于海洋生态更加欣欣向荣。
#直击10米长抹香鲸搁浅浙江##抹香鲸##浙江象山海域一10米长鲸鱼搁浅#
皇帝也难求——嘉靖宫中的龙涎香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杨斌
变生榻寝
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10月22日凌晨,北京紫禁城乾清宫。宫女杨金英联合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等十几人将打好的绳结套在了天下一人,也就是睡梦中的嘉靖皇帝(1522-1567在位)的脖子上,然后使劲拉紧绳子,嘉靖顿时陷入昏迷。可是,这绳子打的是死结,嘉靖昏而不死。眼看事情就要败露,宫女张金莲非常害怕,就向皇后报告,嘉靖这才免一死。这年是壬寅年,这一宫闱之变便称为壬寅宫变。
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这是自秦始皇以来从未发生的事情,也是中国历史上两千年帝制空前绝后的丑闻,“当是时中外震惶”。嘉靖自知此事和“朕德不修”有关,内心三分惊恐,三分羞惭。事变之后,他派文武大臣成国公朱希忠等告谢天地、宗庙、社稷及应祀神祗,说:“群婢大肆逆谋,实变出非常。仰荷天地、祖宗、皇考妣、百神佑护,以致朕躬安宁。”
嘉靖皇帝
关于壬寅宫变,明代史料记录模糊,对于事件的起因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犯罪动机只字不提,因为这由于涉及皇帝本人的德行,故为圣人讳。其实,当时已经有人了解或推测实情,只是不能妄议。现在的学者也大致知道起因,那就是嘉靖皇帝为求长生不老,沉迷炼丹,期间虐待宫女,后者不堪其辱,采用了旁人不敢想象的反抗手段。
炼丹,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并不稀奇,为何嘉靖皇帝的炼丹会 *** 宫女呢?不妨看看明人的记录。
嘉靖驾崩当年出生的谢肇淛(1567-1624)粗略地介绍了宫女在炼丹中角色。他说:“医家有取红铅之法,择十三四岁童女,美丽端正者,一切病患残疾,声雄发粗及实女无经者俱不用,谨护起,候其天癸将至,以罗帛盛之,或以金银为器,入磁盆内,澄如朱砂色,用乌梅水及井水河水搅澄七度,晒干,合乳粉、辰砂、乳香、秋石等药为末,或用鸡子抱,或用火炼,名‘红铅丸’”。嘉靖死后十一年出生的沈德府(1578-1642)他还指出选秀和炼丹的关系,说:“嘉靖中叶,上饵丹药有验,至壬子(三十一年)冬,命京师内外选女八岁至十四岁者三百人入宫。乙卯(三十四年)九月,又选十岁以下者一百六十人。盖从陶仲文言,供炼药用也。其法名先天丹铅,云久进之可以长生”;童女进宫后,“嘉靖间,取童女初行月事,炼之如辰砂以进”。沈德府一针见血地指出:“名曰长生,不过供秘戏耳”,将房中术与长生术的关系说得一清二楚,直接批评了嘉靖炼丹求长生的同时其实也是制 *** 求床笫之欢。
“取童女初行月事”则大致指向了炼丹此事对未成年少女甚至女童的 *** 和摧残。至于细节,我们虽然无从得知,但当时朝鲜使臣说:宫女“若有微过,多不容恕,辄加棰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百余人”,可见嘉靖之暴虐。无知无识又与家人隔绝的宫女最终采取了勒死皇帝这个她们知道是大逆不道的手段,可以想见她们被 *** 到了何等地步。
因此,壬寅宫变的直接起因是嘉靖炼丹对宫女的摧残;而关于嘉靖炼丹,史学界一般谈到的就是谢肇淛、沈德府所说的红铅丸,需要童男女的小便或月经初潮以及乳粉、辰砂、乳香、秋石等材料。其实,自唐宋从 *** 世界和印度洋传入中国的龙涎香更是嘉靖炼丹的关键成分,不可不说。大约就在此事前后,嘉靖皇帝开始频繁求购龙涎香。在道士指导、辅佐嘉靖皇帝炼丹的几十年中,采办金、银、灵芝、以及各种香料便成为宫廷一大要务,数十年内动用全国之力求索孔急,而其中龙涎香因为与印度洋直接贸易的中断尤其匮乏,成为嘉靖炼丹的短板和关键。龙涎香的不来,使得嘉靖皇帝异常烦躁与苦恼,甚至大发雷霆。
龙涎香
“龙涎香十余年不进,臣下欺怠甚矣”
约1542年后,龙涎香开始进入嘉靖的视野。《明史》记载:“又分道购龙涎香,十余年未获,使者因请海舶入澳,久乃得之。”使者清海舶入澳门大致在1556年,往前推十余年,则购龙涎香就在1540年代初。又,嘉靖十八年(1539),梁材任户部尚书,“醮坛须龙涎香,材不以时进,帝衔之。遂责材沽名误事,落职闲住”,则醮坛用龙涎香在用灵芝等炼丹之前。由此看来,搜求龙涎香在1540年之前。不过,炼丹似乎需求龙涎香甚多,所以《明实录》中有关文献集中于1550年代,不妨引述如下。
“嘉靖三十年七月”(1551),“命户部进银五万两,仍论起自明年每五年一进银十万两,复敕分道遣人购龙涎香,无得枉道延扰”。这是嘉靖之一次下旨购买龙涎香;而“无得枉道延扰”不过是表面文章。
“嘉靖三十三年八月”(1554),“上谕辅臣严嵩等户部访买龙涎香至今未有,祖宗之制宫朝所用诸香皆以此为佳,内藏亦不多,且近节用非不经也,其亟为计奏?嵩等以示互户部,部覆此香出云广僻远之地,民间所藏既无,因而至有司所得以难继,而止又恐真赝莫测。不敢献者有之,非臣等敢惜费以误上供也,疏入。上责其玩视诏旨,令搏采兼牧以进。”
看来,从1551年夏下诏“分道遣人购龙涎香”,整整三年并无所获,所以嘉靖颇为诧异。他对严嵩说,内库藏龙涎香不多,自己的使用也很节俭,究竟该怎么办?严嵩把嘉靖的问话传给了户部,户部解释说:龙涎香产自云南、广东偏僻之地,民间也没有什么收藏,所以三年来买不到;此外,大家对龙涎香不熟悉,不知道真假,即使有龙涎香者,也不敢进奉;因此,绝不是户部为了省钱而不买或买不到龙涎香,嘉靖看到这个回复,十分不满,指责户部轻视他的旨意,要求“搏采兼牧以进”龙涎香。
嘉靖对户部不满,也不是没有根据。实际上,1554年距他下诏求龙涎香已经十多年了。《明实录》“嘉靖三十四年五月”(1555)记载:“先是上命访采龙涎香十余年尚未获,至是令户部差官往沿海各通番地方设法访进。”十多年来一无所获,嘉靖不能疑心户部阳奉阴违,所以在1554年的旨意一年之后,嘉靖再次命令户部派人到沿海各地寻访龙涎香。
然而,嘉靖的愤怒和户部的努力并没有带回龙涎香。到了“嘉靖三十五年八月”(1556),嘉靖大发其怒。“上谕户部,龙涎香十余年不进,臣下欺怠甚矣,其备查所产之处具奏取用。户部覆请差官驰至福建广东会同原委官于沿海番舶可通之地多方寻防,勿惜高价,委官并三司掌印官各住俸待罪,俟获真香方许开支疏入。上姑令记诸臣罪,克期访买,再迟重治,仍令差官一员于云南求之其官民之家有收藏者,许自进献给价。时采芝、采银、采香之命并下,使者四出,官司督趣急于星火。论者咸归罪陶仲文、顾可学云。”他指责户部“涎香十余年不进,臣下欺怠甚矣”,要求户部详细地提供龙涎香产地的信息,以备访买。而户部在高压之下,无计可施,也只能重复过去的措施,加大力度,请批准再派一名专任官员前往福建、广东,汇合前一年派去的官员一起,到“沿海番舶可通之地”,不惜高价,寻访龙涎香。当时明王朝仍在海禁当中,外国海船可以到达的地方其实也就时澳门——广州一处而已,而且以葡萄牙人为主。此外,“委官并三司掌印官各住俸待罪,俟获真香方许开支疏入”,也就是相关官员在获取真的龙涎香之前,待罪停薪。这样的措施之下,嘉靖稍稍安心,稍发慈悲,“姑令记诸臣罪,克期访买,再迟重治,”同时命令另派官员去云南,鼓励当地官民进献龙涎香,并提醒官府按照市场的价格购买。大概嘉靖当时炼丹到了紧要关头,所以这一年采办灵芝、天真银和龙涎香的旨意一道接一道,“使者四出,官司督趣急于星火”;于是人们纷纷怪罪挑起炼丹之事的陶仲文、顾可学。如沈德符所记:“当炼芝时,用顾可学、陶仲文等言,须真龙涎香配和,并得矿穴先天真银为器,进之可得长生。于是主事王健等以采龙涎出,左通政王槐等以开矿出,保定抚臣吴岳等献金银砂,所至采办遍天下矣。”
这样,在1556年,大明王朝出现了整个帝国采办动员的 *** 。全国总动员还是有效的,大约三个月后,“嘉靖三十五年十一月”,“广东布政司进龙涎香一十七两”;第二年(1557),“嘉靖三十六年七月”,“福建抚臣进龙涎香拾陆两;广东抚臣进龙涎香十九两有奇。”看来王健颇有作为那么,王健采取了什么新措施呢?
《明实录》“嘉靖三十六年十二月”记载:“先是,遣主事王健等往闽广采取龙涎香,久之无所得。至是,健言宜于海舶入澚之时酌处抽分事宜,凡有龙涎香投进者方许交商货买,则价不费而香易获,不必专官守取。部议论以为然,请取回奉差。”则最初王健也是一无所得,后来采取了一项新措施,要求所有外国的海船到“入澚之时”,必须先“投进”龙涎香才允许买卖;王建认为这样,不但可以获得龙涎香,而且价格便宜,同时也不用派驻专官守在当地,可谓一举三得。户部看了这个建议,也觉得可行。这样,购买龙涎香就和明王朝的海洋贸易和对外政策结合一起来,成为外国海商到中国交易的前提。这就为明王朝允许葡萄牙人入住澳门留下了伏笔。
可是,话说回来,两年的倾国之力不过搜罗了两斤多一点的龙涎香,实在说不过去。到了“嘉靖三十九年八月”(1560),“上谕户部,向所进龙涎香皆非真者,近有一二方是,其令用心采取以进。”此处嘉靖指出,此前所献龙涎香多数都是假的,只有一二快是真的,希望户部继续用心菜板。此时,嘉靖似乎已经了解到龙涎香的难得,所以对户部也抚慰为主,口气缓和了很多。
八两龙涎香换760两白银
从1540年前后到1562年的二十多年时间内,嘉靖火急火燎的下旨,动员全国力量,也不过搜求得龙涎香数斤而已。然而,1562年的一场火灾,将嘉靖所有的龙涎香和其它香料几乎都毁为一炬,即刻导致了另一场举国之力的运动。“嘉靖四十一年六月”(1562),“上谕内阁,自访取龙涎香以来,二十余年所上未及数斤,昨尽毁于火火,其示耀设法取用。于是户部覆请遣官至闽广购之。诏官不必遣,即令所在抚按官急购以进京师,商人有收得者令平价以售,有司毋得抑减;仍别购沉香、海聻香各二百斤、杂香品各二三十斤。”
其中“耀”即户部尚书高耀。大火烧掉了所有的龙涎香,嘉靖就让高耀设法急速购买龙涎香;户部便老调重弹,准备派官去福建、广东督办;嘉靖下旨说不必如此,闽广两地所在官员办理即可;并特别提醒官员,如果商人有售龙涎香,不得压价;此外,除了龙涎香外,还需要“别购沉香、海聻香各二百斤、杂香品各二三十斤”。
两个月后,户部尚书高耀“购得龙涎香八两献之。上喜,即命价银七百六十两;寻以耀用心公务,与欺怠者不同,加太子少保,耀疏辞,不允。”《明实录》此处记载颇有玩味之处。首先,户部受命寻访龙涎香,结果户部尚书也就是户部的之一长官却私人进献了龙涎香,这实在不合常理。其次,户部督办此事,动员了东南各地寻访,三个月毫无成效,反而是身居北京的户部尚书本人得到了龙涎香,这户部长官将自己掌管的部门以及东南抚臣置于何面目?而且,户部尚书又是从何人何处得到了龙涎香呢?再次,八两龙涎香,嘉靖居然回报白银760两,相当于黄金八十两以上。这个价格,比一些宋代文献推算的价格还要高,实在离谱。而按照明末严从简的记载,南巫里龙涎香的价格不过每斤(十六两)值中国铜钱九千文(九两白银),嘉靖给的价格约其一百七十倍。这或许是嘉靖千金买马骨的大手笔?此外,《大明会典》“内府估验定价例”中规定“龙涎每两三贯”(钞),这个低廉的价格当然是不可能买到龙涎香的。最后,高耀不仅获得七百六十两白花花的银子,而且嘉靖还给了他太子少保的头衔,以奖励他“用心公务,与欺怠者不同”;虽然高耀推辞,可是嘉靖不许。话说回来,作为户部尚书,寻访龙涎香是他的本职工作啊?其实其中的确大有端倪。
《明实录》接着说明了其中的原委。“初,大内灾中人有密收得龙涎香者,至是会上索之急,耀阴使人以重价购之禁中,用圣节建醮日上之,遂大称旨。云耀初以贿结严世蕃,致位八座,其典邦赋以赃秽着闻,及是世蕃既败,知不为公论所容,乃诡遇以要结上,知为固位计,盖小人患失如此。”到此,真相大白。原来高耀的八两龙涎香其实原来就是嘉靖皇帝的,宫中火灾时有太监火中取得,高耀得知后重价收购之,而后趁着嘉靖道教做仪式的黄道吉日献上,获得了嘉靖的欢心。高耀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当年的高位是贿赂结交严世蕃而来,而此时严嵩、严世蕃父子已经败露,舆论对高耀极为不利,高耀遂借机讨得嘉靖的欢心,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高耀献香三天之后,“福建布政司进龙涎香十八两”,数量虽少,却是对嘉靖皇帝是个莫大的安慰;次年(1563年)“四月七日”,广东献“龙涎香六十二两有奇”。广东一次居然奉上龙涎香近四斤,这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可谓不凡。其实,这么多数量的龙涎香是来自葡萄牙人,他们数年前已经蒙明王朝恩准居住澳门,所以愿意把从印度洋购得的龙涎香卖给广东抚臣。二十天后,“福建抚臣进龙涎香八两”;约四个月后,“福建抚臣进龙涎香五两”。福建的“八两”、“五两”都说明了龙涎香在澳门之外的稀少与难得。
可是,炼丹所需的龙涎香数量,远非数斤可以解渴。到了1565年,嘉靖皇帝再次失去了耐心,龙颜大怒。“嘉靖四十四年二月”(1565),“上谕:内阁曰累年诏户部访取龙涎香,至今未足三四斤数。此常有之物,只不用心耳。昔梁材诽为世无之者,皇祖《永乐大典》内有此品,且昨斤两不足,虚费价。耀尝加恩,如何似此忽诸?于是户部尚书高耀皇恐待罪,请遣使广东、福建趣抚按官百方购之。上曰:香品,旧例用制万岁香饼,非因斋修,梁材诽慢,尔等何为效之?其实访取真品是也,每次以三五斤进用。已耀先购一斤八两进之,云得之民间物也。”
嘉靖先指出,这几年户部访取龙涎香不过三四斤,而且斤两不足,浪费银钱;龙涎香是“常有之物”,户部不能买到,实在“不用心”;然后他拿因为进献龙涎香不及时而被免职的梁材为例来警告户部,说,过去梁材胡说龙涎香是史上罕有之物,可是《永乐大典》中就有记载,怎么会买不到呢?而后嘉靖敲打了户部尚书高耀,说他此前因为进奉了八两龙涎香而“加恩”,现在为何如何怠慢此事?高耀本来就因为担心自己地位不保,嘉靖的指责让他诚惶诚恐,回奏说再派专任官去广东、福建敦促地方官购买。嘉靖对此也没有办法,只是借机为自己辩护说,他需要龙涎香,不是因为道教的“斋修”(也就是道家仪式以及炼丹)需要,而是按照过去的惯例 *** “万岁香饼”而已,这样来防止群臣批评他滥用国库修仙炼丹。他接着指示大家用心办事,每次只要三五斤即可。而高耀早有先机,此前自己已经进献龙涎香一斤八两,说是民间得来的。这一斤八两,很可能是他利用自己的权势从广东得到,而伪称是从民间购买的。
1567年1月,嘉靖驾崩,寻访龙涎香的运动暂时告一段落。综合上述,明王朝全国动员访取龙涎香长达二十多年,这完全是因为嘉靖皇帝在宫内沉溺道教修仙炼丹的结果。《明史》总结说:“中年以后,营建斋醮,采木采香,采珠玉宝石,吏民奔命不暇……又分道购龙涎香,十余年未获,使者因请海舶入澳,久乃得之。”这不仅直接批评了嘉靖求道修仙而导致的奢靡浪费,而且隐约提到了因为分道购龙涎香而引出葡萄牙人进住澳门的故事,这和本文无关,按下不表。
抹香鲸
龙涎香香气的主要成分,王文军、陈莎、戴乾圜,《龙涎香的组成及降龙涎醚的合成研究进展》,《有机化学》,2001,167-172,转引自果壳网https://www.guokr.com/article/335533/
积习难改
嘉靖驾崩之后,新皇帝穆宗朱载坖登基,年号隆庆(1567-1572)。他马上宣布结束龙涎香的购买,《明实录》记载他执行嘉靖遗诏之命,“停止其原建斋醮之所”,停止“广东采珠买黄白蜡降真香及与福建买龙涎香”等等。不过,穆宗如同嘉靖一样,同样沉迷房中术,服用 *** ,六年之后(1572)便驾崩了,时年三十五。他服用的 *** ,里面很可能有龙涎香的成分。
隆庆期间,虽然在1567年开放海禁,允许漳州港对外贸易,中国和东南亚的海上贸易迅猛地发展起来,可是,龙涎香在中国依然极其稀缺。在现存明代漳州的两张税收货物单(分别为1589和1615年),并没有出现龙涎香。而檀香、沉香、没药、奇楠香、肉豆蔻、冰片、降真香、白豆蔻、血竭、束香、乳香、木香、丁香、芦荟等香料都在其内,并标明税率。这说明,1567年明王朝开放海禁后,并没有从海外贸易中获得龙涎香;第二,东南亚本身不产龙涎香;第三,直到十六世纪末,印度洋的龙涎香到东亚依然至稀至少。而葡萄牙人可能是唯一掌握龙涎香的势力。
到了神宗年间(1573-1620在位),龙涎香再度在官方文献中出现。神宗彷佛和其祖嘉靖如出一辙,他以九岁小孩的身份登基,年轻时异常勤政。他十五岁亲政又让人看到了中兴气象,然而,1588年之后神宗开始怠政,深居宫中,三十年不出宫门,不郊、不庙、不朝,耽于酒色,“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他身体虚弱和病逝或许和服用 *** 有关。也正是在神宗时期,广东又开始进奉龙涎香。
张燮在其1620年完成的《东西洋考》中引述了宫中购买龙涎香的事迹。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太监孙顺,为备东宫出讲题,买五斤,司札验香,把总蒋俊访买。二十四年正月进四十六两,再取。于二十六年十二月买进四十八两五钱一分,二十八年八月买进九十七两六钱二分。”张燮的说法也得到了《明实录》的证实。万历二十四年“户部题广州府照磨王应龙解龙涎香四十六两”,“王应龙解龙涎香四十六两”即张燮引述的“二十四年正月进四十六两”。如此,表明神宗至少在万历二十一年就有旨意访取龙涎香。
三年之后,“万历二十七年三月”(1599),“户部上言,典礼在迩,所需金、珠、宝石、名香等项,乞分派各省。上命俱于在京召商买办,惟龙涎香行该省办进。”则神宗皇帝知道北京是买不到龙涎香的,要买龙涎香必须到南方。六个月后,“户部进大珠、龙涎香,命内库验收,仍以大珠不堪及退出,未进者谕令精求速办毋悞典礼”。“万历四十年九月”(1612),广东廵按王以宁提议“协黔木价办龙涎香,”则说明万历年间一直还在求购龙涎香。根据以上购买龙涎香的文献,大致或者推测,神宗皇帝继承了乃祖乃父的旧习,依然到南方采办龙涎香,而且大致可以肯定是用来 *** *** 。
1620年8月,神宗驾崩,年仅56岁;一个月后,在位不足三十天的明光宗服用“红丸”暴毙。由此可见,自宪宗以来明代宫廷服用道家 *** ,特别是嘉靖首创以龙涎香 *** 金丹的传统一直在延续。
以上明代文献大致说明,自十六世纪中期嘉靖朝以来,龙涎香成为道士在宫廷为皇帝修炼金丹(无论是 *** 还是长生不老药)的关键原料。明代之前,中国对龙涎香的开发利用不过就是当作香料而已,或加热或佩戴或加工 *** 合香,并没有开发任何药物价值,所以十六世纪末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对龙涎香的药性极其陌生,不知道有什么龙涎香的成方。可是,正是在李时珍的时代,皇帝和道士在宫室之内展开了对龙涎香红红火火地试验,奠定了龙涎香在中医学中的基石。
责任编辑:彭珊珊
校对:刘威
冷知识小课堂:世界上最名贵的香料,龙涎香是什么东西?在19世纪的欧洲,那里有着世界上更优秀的冒险家,那时候航海家是一种充满冒险的职业,而且会获得超乎想象的财富,一时间航海家成为了所有人最崇拜的职业!
但是隐藏着航海家的光环之下的还有另一种职业,这种职业的危险程度完全不低于航海家,并且他们在大海上与世界上更大的生物做斗争!对方拥有着锋利无比的牙齿和巨大而富有冲击力的身体,而这些冒险者就只有长矛和弓箭!这个职业就是捕鲸人!
鲸鱼的肉实际上并不好吃,但是鲸鱼身上的油脂是非常优秀的可燃剂,并且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抹香鲸身上的油脂是会散发出淡淡的香味的,所以是各种贵族们才能够享受的高端享受!所以捕鲸人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
但是与高额的收入相对应的是他的危险!很少有捕鲸人能够在船上活上十年以上!绝大多数都被大海和鲸鱼的巨口所吞噬了!但是这都不能够阻止这些人的冒险,因为鲸鱼的价值并不仅仅如此,鲸鱼的体内还有更昂贵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龙涎香!
龙涎香是一种只有鲸鱼体内才能诞生的材料,是鲸鱼的胃部发生疾病的时候,鲸鱼体内所分泌的一种东西!
龙涎香拥有奇香,是最昂贵的香料之一,价值千金!一小块就足够买下一栋房子!并且还有价无市!常常是有钱都买不到!
但是目前已经很少有人会去猎杀鲸鱼了,为了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所以龙涎香也就非常少见了!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施雯
“有渔民发给我们几张图片和一个小视频,他在海上捕鱼捞到一块奇怪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
1月15日下午,海上通(舟山)卫星通讯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先生联系钱江晚报记者说:我把渔民发现的“大疙瘩”发到抖音上,有网友说这个东西是龙涎香(抹香鲸的分泌物),还挺值钱的,到底是不是龙涎香,希望媒体帮忙找专家看看渔民的“大疙瘩”。
随后,钱江晚报记者联系上捕捞到“疙瘩”的温岭松门渔民陈俊,得知怪石是1月15日中午,渔船在东经124.03,北纬26.22海域内捕捞时,在渔网中发现的。
“我年纪轻,捕鱼年份短,这东西从来没见过,它湿湿的,有点往外渗水,摸起来不硬,手感有点软,闻着也没有味道,估计有十几斤重。”
陈俊还特别提到,怪石的缝隙里有很多像小虫的生物在动,时不时会从怪石里面跑出来。
钱报记者联系了浙江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自然博物馆的两位专家,得到的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这块“疙瘩”应该是生物组织,可能是鲸鱼消化系统内没有消化完全的东西形成的,比如鲸鱼吃下一只大章鱼,没有消化的软骨在肠胃里形成这样一坨类似石头的东西。
生物专家说,龙涎香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相对硬度比较大,一般要锯子锯开,而且有特殊芳香气味,根据目前的情况判断,这块怪石是龙涎香的可能性比较小。
因为龙涎香是一位中药材,钱江晚报记者也就此请教了浙江中医药大学药物研究所的专家。
药物专家判断,这个疙瘩可能是太岁(一种大型粘菌复合体),并强调太岁不仅土里有,海洋里也可能存在。不过,关于太岁的功能和品质目前没有科学论证,并不建议大家食用它。
至于这块疙瘩到底是什么,海洋生物专家指出,只有切下来做DNA检测才可能有比较明确的答案。
也门渔民捡到价值1000万龙涎香,为您解答,龙涎香到底是啥味道?也门渔民捡到127公斤龙涎香
最近在也门亚丁湾海域中,有35名渔民在亚丁湾捕鱼时,发现了一头抹香鲸的尸体。
他们将这头抹香鲸尸体带回肢解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块重达127公斤的“龙涎香”!渔民们也是识货,很快就安排把龙涎香卖出,就这127公斤,卖了1000万元人民币。
这则新闻把这个神奇的物质带回我们的视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龙涎香是啥?
龙涎香,最早的记录显示,它是在中国的汉代发现的。不是我们爱争,咱们和韩国还是很不一样的,我们讲究事实说话。
当时的渔民经常在海上看到一种漂浮的石头,闻起来有点腥臭,摸起来有点滑溜。他们觉得稀奇啊,将这些石头带回村中展示,一开始也没人当回事。结果放了一段时间后,这些臭石头居然开始散发出香气。上头的官员知道了,觉得此物定然非同小可,于是组织手下将石头全部收购,准备进贡给皇上,取得奖赏。
(这张是汉代进贡图,我就示意一下)
宫里的文官们书倒也不是白读的,他们很快就给这些石头想了合理的出处:龙在天上睡觉的时候,口水会滴下来,漂浮在海上,一段时间后就会聚集在一起,形成这些石头,故命名为“龙涎香”。
龙涎香是怎么形成的,相信大家都略有耳闻,没错它可能是抹香鲸的粪便。为什么说可能呢?因为这玩意儿其实大多数时候是抹香鲸吐出来的,并不一定是排泄出来的。也有人在须鲸和北瓶鼻鲸的体内发现过,但大多是抹香鲸。
这里就要谈到惨遭零食化的乌贼了,大家做菜处理乌贼的时候,会发现它肚子里有圆锥形的白色硬块吧?这个叫乌贼骨,也叫“海螵蛸”,是它们的内壳。
乌贼骨无法被抹香鲸消化,而且有可能会划伤它的消化道。这时候为了保护消化道,鲸鱼就会分泌出胆固醇将乌贼骨团团包裹,等到这团玩意儿越来越厚重,鲸鱼就开始有异物感,会将其吐出,当然也有反射弧比较长的鲸鱼会等食物消化完了再跟着拉出来。
刚出来的时候,龙涎香还是软软的,黑色,而且带有浓郁的排泄物的味道。龙涎香不溶于水,经过海水的冲刷,颜色会慢慢变淡,待到变成白色后,就是成品了。
龙涎香到底是啥味道的?
前面讲了很多次“味道浓郁”,下面进入本期的关键:龙涎香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不同的人对龙涎香的味道描述,往往差别巨大,原因在于,不同年份的龙涎香品质和陈化程度都是不一样的。
我曾有幸蹭了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同学的课,当时请的老师正好带了一小块指甲盖大小的龙涎香,当时我去闻只闻到了微弱的甜味,如果没有老师的描述,我都怀疑他带的是冰糖了。
陈化程度较低的龙涎香,有一种甜甜的泥土味,说形象点就是:刚开始下雨的时候,雨水淋湿泥土散发出来的那种气息,再加上热糖水的味道。这种味道目前人工依旧可以模拟出来了,模拟版的主要致香成分是左旋降龙涎醚,但是造价很高,目前运用得还不广泛。
虽然自然的东西,大家比较提倡,但是我相当希望人工龙涎香可以量产,这样偷猎抹香鲸的人能少点,要知道龙涎香现在每年的产量为600公斤,而自然收集的龙涎香只占百分20!怎么来的不必多说了吧?
而完美的龙涎香味道更为复杂且细微。很多调香师将其称为:“富有海洋气息的清新味道”。具体点讲就是在木头上放被子和海草,这三样东西晒完散发出来的味道再加上一丝丝甜味。
人类对香味的追求已经年代久远,这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人文历史,我希望这个行业好好发展,但不希望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危害地球的生灵。
咱们人类和自然相处的方式,还需要尽快地协调啊。
鲸的粪便龙涎香,为什么拉出来的香且比黄金贵,人工取出来的臭?参考资料文献:
龙涎香香原料卷烟应用及降龙涎醚的合成研究发展.中国知网.2017-11-27
知乎答主:摸摸谢(龙涎香是什么(上))
苏弘毅.香道: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119
Sperm Whale(Physeter macrocephalus).ARKive
文|科学虫洞
天上不会掉馅饼,但走在路上还真有可能捡到比黄金还贵的宝贝。
2012年,英国一名8岁男孩跟家人在海边散步时,捡到一块米黄色的大石头。经鉴定,这块“石头”竟然是传说中的龙涎香,其重约600克,估算价值可能有40万元人民币。
一块一斤多的龙涎香,就能赚到40万元,真是令人羡慕。不过,这还不是更好的龙涎香,品质好的龙涎香仅1克的价值就达到了1500元以上,比黄金还贵。
大自然的馈赠:龙涎香
古装剧里经常出现龙涎香的身影,往往都是珍贵无比。我国是最早发现龙涎香的国家,早在汉代时期,渔民就从海里捞到了一些白色的蜡状固体。
这种固体闻着不咋样,但干燥之后却散发出一股非常好闻的味道,甚至比麝香还香,令人十分上头。
于是,官员们就把这些宝物献给了皇上。当时的人并不知道龙涎香的形成原理,以为它是龙王睡觉时流出的口水凝固而成的,便称其为龙涎香。
到今天,人类分析研究了龙涎香的构成成分,发现这些成分都能人工合成。但遗憾的是,人工合成的龙涎香,品质还是不如天然的龙涎香。
如今天然龙涎香的国际市场主要掌握在法国手中,一公斤的收购价为1万-4.5万法郎,加工后售价更是涨到每公斤6万-10万法郎。
价值连城的龙涎香,竟然是鲸的粪便?
人类探索未知的步伐从未停下,自然也会追溯龙涎香的来源。有人认为它源自火山喷发,有人觉得它是海鸟鸟粪风化成的,也有人说它的原材料是蜂蜡。
龙涎香真正来源的发现,跟捕鲸业有关。最开始,人类捕鲸是为了生存,获取鲸的肉果腹。后来人类发现,鲸油是一种极佳的照明材料,尤其是抹香鲸头部的“鲸蜡”。
鲸蜡燃烧时无烟无味,而且散发出的光芒比普通的灯油更明亮,因此价格很高,在当时的欧美国家一度被视为富裕的象征。
大规模捕鲸的展开,促使人们解开了“龙涎香”来源之谜——原来龙涎香是抹香鲸“生产”出来的。
那么它的形成原理是什么呢?抹香鲸体长可达18米,体重超50吨,是体型更大的齿鲸,可以进食大乌贼等动物。
海洋生物学家发现,大乌贼和章鱼口中有坚韧的颚片,抹香鲸难以消化。这些坚韧的食物残渣还会 *** 抹香鲸的肠道,使其分泌出特殊的蜡状物。
蜡状物包裹住食物残渣,慢慢地就形成了凝结块。有的凝结块会跟着粪便一起被抹香鲸排出去,有的会被吐出来,还有少部分留在鲸的体内。
为什么人工取出来的不香,拉出来的才香?
市面上的龙涎香,基本都是自然出现的,没有人工取出的。首先,并非每头抹香鲸体内都有龙涎香,如果为了龙涎香而滥补抹香鲸,那么人类迟早会为自己的残暴付出代价。
概率低,是人类无法人工取出龙涎香的一大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发现,刚从抹香鲸体内取出的龙涎香味道很臭,并没有自然界中发现的那么好闻。
为何只有抹香鲸排出的龙涎香才香,并且比黄金贵?这就不得不提龙涎香的形成全过程了。龙涎香在抹香鲸体内相当于结石,它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而这仅仅是龙涎香的初始状态。
竖直睡眠的抹香鲸
我们发现,抹香鲸体内的龙涎香都黑乎乎的,味道腥臭。这块“结石”离开抹香鲸的身体后,浮到海面上,经过多年风吹浪打的陈化过程,才会蜕变成散发香气的龙涎香。
至此,我们追捧的龙涎香才真正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它的颜色会逐渐变浅,成分也越纯净。所以通常颜色越淡的龙涎香品质越好,价格也越贵。
人工取出的龙涎香,没有经历长达几十上百年的分解和陈化,被杂质覆盖,本质上只能说是抹香鲸的肠道结石,所以就比较难闻,不值什么钱。
更宝贵的是抹香鲸本身
由于抹香鲸数量的减少,以及商业捕捞的停止,人类获取龙涎香的途径只剩下捡和捞。这非常看运气,所以天然龙涎香依旧十分珍贵,价格水涨船高。
当然,跟海洋生态系统比起来,对龙涎香的追求显得微不足道。保护动物和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抹香鲸是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它的数量如果大幅度下降,势必引发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而且,抹香鲸还是二氧化碳的重要储存库。
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碳基生物,体型越大、寿命越长的生物,储存的生物碳量越多。一头抹香鲸一生中能够储存的碳多达数十吨,为减缓全球变暖速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的存在比龙涎香更为宝贵。
————————————
本文图片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渔民在鲸鱼尸体中发现罕见龙涎香,价值竟超150万美元查证专家:@老夫科普|优质科学领域创作者
就在前几日,土耳其媒体《每日晨报》发布新闻称“35名也门渔民在亚丁湾漂浮的抹香鲸尸体中,发现了被称作‘鲸鱼呕吐物’的龙涎香,这块看似不起眼的石头状物体竟价值超150万美元”。有不少网友评论:“这些渔民太幸运了”、“这个发现可以摆脱贫困了”。
来源:环球中文网。当地渔民与龙涎香合影
龙涎香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什么这么昂贵呢?
鲸鱼可有太多神奇的地方啦,鲸鱼喷的不是水、龙涎香竟是结石,鲸鱼还拥有“世上最浪漫的死亡”......
辟谣君想在6月8日今天这个特殊的纪念日,与大家分享那些关于鲸的事儿。
「6月8日,一个属于海洋的纪念日」自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从2009年起,每年的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2021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为“海洋:生活与生计”。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占地球地球全部水资源的97%。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海洋产生了地球上至少50%的氧气,它也是地球生物多样性得以发展的家园,人类以及地球上所有其他生物的生命都依赖于海洋。
鲸鱼可不是鱼
鲸,海洋哺乳动物鲸下目中的部分生物统称,我们通常叫它鲸鱼。
哺乳动物:用肺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进行哺乳幼体而得名。
鲸鱼是世界上更大的生物。但不同种类的鲸鱼体型也不尽相同,比如毛伊海豚只有1.7米长50公斤,而蓝鲸能长到34米190吨。
鲸鱼分为须鲸和齿鲸。须鲸即嘴里没牙的品种,但它们体型庞大,至少也有6米,它们还有两个鼻孔可以在换气时喷出水柱。须鲸的种类比较少,现存仅有4科共15种,知名成员有座头鲸和蓝鲸。
而齿鲸自然就是有牙的鲸鱼,齿鲸家族的成员众多,现存有9科75种,这个大家族成员多,体型差异自然也就比较大了,知名成员包括抹香鲸以及海豚。
随着海洋科学的研究,全国各地都能发现鲸鱼搁浅的情况,已发现的鲸类成员就包括长须鲸、蓝鲸、座头鲸在内的8种须鲸;还包括了抹香鲸、虎鲸、瓶鼻海豚、白鳍豚在内的25种齿鲸。
不过,虽说它们都曾在中国海域出现过,但只有部分如小须鲸、座头鲸等鲸鱼长期分布在这片海域,如灰鲸这样的品种则非常少见了,还有一些是从周边海域偶尔漫游过来被发现的。
鲸的近亲竟是河马、牛、骆驼......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就提出了鲸鱼是由陆地上的原蹄类动物演化来的,只不过那时还没有确凿的证据。
直到1977年,密西根大学古生物学家金格瑞西在巴基斯坦找到了两块骨盆化石,关于鲸鱼起源的证据才逐渐浮出水面。
两年后,该团队在巴基斯坦北部,发现了一个不完整,但带有一些鲸鱼类特征的脑颅,同时又出土了5000万年前的带有鲸鱼类特有的耳朵特征的陆栖哺乳动物化石。
1992年,美国团队在巴基斯坦北部,还发现了一具基本完整的骨架,它介于现代鲸鱼与它们路栖祖先之间,研究人员为其命名陆行鲸,意为一种既能步行,又会游泳的鲸鱼。
至此,足以证明最古老、最原始的鲸鱼,是由陆地上的哺乳动物演化而来的。
现今,经过科学家DNA测序认定,与鲸鱼关系最近的物种就是偶蹄目动物,如河马、牛、骆驼等。
这些关于鲸鱼的传闻,竟然是真的!
01. 小鲸出生时需要“接生婆”
幼鲸出生的过程并不容易,因为它不懂得运用肺部进行呼吸。假如幼鲸头先出来,会在离开母体的之一次呼吸时被淹死;如果幼鲸尾部先出来,等它安全离开母体,这时就很需要鲸鱼爸爸像“接生婆”在一旁帮忙,之一时间将幼鲸托出水面,带它进行之一次呼吸。
此外,鲸鱼哺乳时的行为也是相当惊艳的:母鲸会在海水中将乳汁喷射进幼崽的口中,按理说,这乳汁肯定会掺杂海水,但偏偏幼鲸就能够将海水和奶水自动分离开来。
通常一只幼鲸的养育期很长,大都要超过1年,一些鲸则需要7-10年才能成熟。不过一般度过养育期,它们就会成为强大的潜水员。
它们的体温和人类差不多,大约维持在37℃,但它们的心跳频率却远低于人类,每分钟仅有10次。一些鲸鱼品种可以潜到极深的海底,凭借厚重的脂肪,在冰冷的水中保持温暖。
02. 鲸鱼“喷水”喷的不是水而是气体
我们常常在电视中看到鲸鱼喷水的动作,看起来它们好像在玩水,但实际上,这是它们呼吸的一个环节,其原理也很简单。
作为同样用肺部呼吸的哺乳动物,鲸在潜水前并不是先吸气,而是要先呼出肺内的气体。当大型鲸鱼在水面上呼气时,每秒能喷出1000公升以上的空气。
由于鲸鱼体内的温度要远高于水平面上空气的温度,于是就会形成水蒸气,当这些气体遇冷后,又会形成小水珠,于是就形成了我们眼里的“喷泉”。
03. 龙涎香其实是抹香鲸的肠道结石
龙涎香,这个名字听着就很霸气的名贵香料,其实是来源于抹香鲸的肠道结石。
抹香鲸喜爱吃乌贼,但却无法消化乌贼鞘,这个硬硬的内壳就会卡在肠道,于是抹香鲸会分泌一种物质将内壳包裹,这团物质在病理学上被称为结石。
这团物质,只有1%的机会能在抹香鲸的体内找到合适的位置,逐渐变大。这个变大的物质就是龙涎香的雏形了。
等到合适的时候,抹香鲸通过排泄的方式将其排出,刚被排出时的它比较软,还带着“屎味”,但随着它在海上漂浮,然后经历常年的风吹日晒,又会逐渐固化形成所谓的龙涎香。
随着漂浮的时间越长,其陈化过长越长,则意味品质越好。
这个过程是无法人工完成的,因此,想要得到龙涎香全凭运气,或以残忍的捕鲸获取。物以稀为贵,龙涎香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名贵的香料。
虽说有机率捕鲸获取,但龙涎香并不能通过“杀鸡取卵”的方式从抹香鲸的肚子里取出,一方面是在抹香鲸体内找到龙涎香雏形的概率只有1%,另一方面,没有经过大自然打磨的龙涎香,它的品质是很差的,就相当于一块带着屎味的动物结石,显然这结石并不会具备什么价值。
04. 自然界更大的生化武器-鲸爆
关于鲸鱼,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死亡。自然情况下,鲸鱼的死有两种,一种名为鲸落,一种名为鲸爆。
当鲸鱼搁浅,它的身体就会开始发酵,离开了海水,鲸鱼体内的温度还会逐渐升高,由于肠道各项功能停止,细菌自然开始肆无忌惮地繁殖,不到20分钟便可增加一倍的数量,这个过程还会在鲸鱼的体内产生大量的气体,于是一个巨型的定时炸弹就此诞生,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会炸了。
在我国,最著名的鲸爆事件则为2004台湾省台南市发生的那起抹香鲸搁浅事件了。
当时,人们发现这头抹香鲸搁浅,就想着将其运往解剖厂进行分解,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好不容易才将这头庞然大物抬上车,却不曾想,在运输至繁华的小夜市时,抹香鲸突然爆炸了。
整个街道瞬间就不干净了,街道暴露在外的设施无一幸免被内脏污染,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尸臭味。
后来,再发生鲸鱼搁浅,人们再也不想运输它了,但是怎么处理它,又成了一件头疼的事。
于是有人就提议,既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爆炸,那干脆直接把它炸了,但其实在1970年就有人这么干过,爆炸后的抹香鲸内脏乱飞,清理起来比它直接爆炸还麻烦,显然这是行不通的。
搁浅的鲸鱼至今也是一个让人类头疼,且未能很好解决的一个自然问题。但鲸鱼的另一种死亡方式,却被称作“世上最浪漫的死亡”。
鲸落,献给大海最后的浪漫
不久前,中国“深海勇士”深潜器搭载母船“探索一号”完成2020年首次科考任务。
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科学家们在本次科考过程中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鲸落一词迅速登上搜索排行榜,让更多人认识了这种奇特的生态现象。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基础生物特别重要,就是路边常见的花花草草和落叶,只有它们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动物们才能获得生存的能量。
在海里也是如此,但和陆地上的情况还有些不同。在海底200米的深度,海藻可以充当海洋生物的基础链。但再深的海底,就不行了。
生活在海底的生物,食物资源非常贫瘠,往往只能靠海面飘下来的食物碎屑,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然而鲸落,被视作“鲸鱼献给大海最后的浪漫”。
鲸落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在它慢慢下落的过程中,对于深度几千米的海洋来说,不同深度的生物都可以享受鲸落带来的馈赠。研究人员表示,一头40吨重的鲸鱼沉入海底,大约相当于同等面积至少2000年间自然沉降的有机质。
鲸鱼的遗骸足以让海洋许多生物衣食无忧好几代。整个过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科学角度来看,鲸落对于维系海洋生态系统平衡,有着独特而重大的意义。
一鲸落,万物生,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人们称之为“大自然最浪漫的死亡”的原因吧。
鲸落对于海洋生态十分重要,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鲸鱼搁浅数量增多、人类捕杀鲸鱼数量也增多,鲸类数目急剧下降、鲸落减少,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也被打破,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肯定会影响到人类自己。
“如果有一天,鲸类无法在海洋里生存,这也基本预示着人类社会即将走向毁灭。”中科院一名科研人员这样说道。
鲸落滋养了海洋各类生物,愿这个文艺而又浪漫的词,能唤醒更多人对海洋、对海洋生物的爱和保护。
泰国渔民发现价值21万英镑的龙涎香参考文献:
<1>《寻找早期的鲸类动物》,中国知网.
<2>《鲸的起源与演化》,中国知网.
<3> 《鲸,濒危海洋生态航母》,中国知网.
<4> 《鲸落,一种诗意而悲壮的存在》,中国知网.
<5> 《龙涎香的奢华气息》,中国知网.
<6>《鲸生鲸事》,人民网.
<7>《鲸落,地球上最壮美的重生》,新华日报.
<8>《一鲸落而万物生》,人民日报.
<9>《鲸是怎样呼吸的?》,新华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位泰国渔民非常幸运地在海边发现了一个蜡块,这个蜡块可能是鲸鱼的呕吐物,价值高达21万英镑。1月6日,20岁的Chalermchai Mahapan在松卡拉省南部的萨米拉海滩靠岸后不久便发现了这个重7公斤的蜡块。据Chalermchai表示,他当时正在出海捕鱼,天气突然大变,他不得不提前回到岸边。在把船往码头推时,Chalermchai注意到沙子里有一个白色的块状物,正被水流推向海滩。一开始他以为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仔细一看才觉得这可能是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于是Chalermchai把这块神秘的物体带回了家,想弄清楚它到底是什么。他表示,“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后来问了这里的老村民才知道这是龙涎香。” 龙涎香是一种由抹香鲸肠道胆管的分泌物形成的物质,可以漂浮在海里,也可以沿着海岸线被冲上海岸,有时也会出现在鲸鱼的腹部。龙涎香一开始有异味,但晾干后,它会产生一种甜味和持久的香味,因而成为香水行业的热门原料。?Chalermchai在打开的罐盖上点着了这个块状物,它很快就融化了,后来他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实验师证实这是真的龙涎香。Chalermchai 表示,“能在海边发现它我觉得自己真的非常幸运。”这位年轻的渔民现在正以每公斤10万泰铢(24500英镑)的价格出售这块龙涎香。他说:“我不急着卖, *** 商会帮我找到一个合适的国际买家。”2016年4月,在兰开夏郡发现的一个1.57公斤重的龙涎香以5万英镑的价格售出,而同年11月,3名阿曼渔民发现了80公斤的龙涎香,并以300万美元(2205942英镑)的价格售出。(中国青年网编译报道)
来源:中国青年网
古人以沉香、龙脑、蔷薇水仿造的龙涎香.....瀛岛蟠龙玉吐馨,轻氛飞绕博山青。暖浮蛟窟潮声怒,清彻骊宫蛰睡醒。
古时的龙涎香是极具神秘色彩的香料,古人不知龙涎香成因,认为龙涎香为海中龙的涎沬凝结而成,所以称其为龙涎香,《岭外代答》“龙涎香”条载:
“大食西海多龙,枕石一睡,涎沫浮水,积而能坚,鲛人探之以为至宝”。
*** 文学作品中的龙涎香也同样神秘, *** 中世纪文学名著《天方夜谭》中,描述了在一座不知名岛上有座“龙涎泉”,蜡般的龙涎香四溢地流向大海,为鲸鱼取食,随即喷出而在海面上凝结成龙涎香。
抹 香 鲸
在《天方夜谭》中提到龙涎香与鲸鱼有关,已经很接近龙涎香的成因了,但不是鲸鱼吞食龙涎香脂后产生龙涎香,而是抹香鲸吞食乌贼后,一些无法消化部分刮伤鲸鱼的肠道、造成 *** 后形成一种分泌物。
这固态物质随抹香鲸的消化系统排出体外,刚被排放出来时是黑色的,软到可以揉成球,但在空气中干燥后,逐渐硬化,并产生清凉的香气。
*** 海域自古即是龙涎香重要产地之一,与蔷薇水一样,龙涎香也是 *** 人通过海上贸易舶至中国的“奢侈品”,宋人张世南《游宦纪闻》中记载:
“诸香中龙涎最贵重。广州市直每两不下百千,次等亦五六十千, 系番中禁榷之物, 出大食国近海傍”。
在中国古代,龙为帝王的象征,昂贵稀少且具有传奇色彩的龙涎香为宫廷御用之香,宋徽宗时期,宫中的蜡烛中就添加有龙涎香,叶绍翁《四朝见闻录》中记载:“宫中以河陽花蜡烛无香为狠,遂用龙涎、沈脑屑灌蜡烛内......”。
古人诗词中描写的龙涎香,多是用各种香料模仿龙涎风味的合香。宋词中有几首词《天香?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均是描写 *** 龙涎香合香(按香方调制的龙涎香),宋人吕同老《天香?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冰片熔肌,水沉换骨,蜿蜒梦断瑶岛。剪碎腥云,杵匀枯沫,妙手制成翻巧。金篝候火,无似有、微薰初好。帘影垂风不动,屏深护春宜小”。
因龙涎香稀少且价格昂贵, *** 名为龙涎香的熏香产品时,也很少使用真龙涎香料,通过古人诗词与《香谱》中记载龙涎香方可知,龙涎香多以沉香、檀香、金颜香、蔷薇露等香料为主和合而成,《陈氏香谱》“古龙涎香”:
沉香六钱、香檀三钱、金颜香二钱、苏合油二钱、麝香半钱(另研)、龙脑三字、浮萍半字(阴干)青苔半字(阴干去土),右为细末拌匀,入苏合油,仍以白芨末二钱冷水调如稠粥,重汤煮成糊,放温,和香入臼杵百余下,模范脱花,用刷子出光,如常法焚之,若供佛则去麝香。
香方最后说“若供拂则去麝香”,可知在古代龙涎香也用于供佛、清修之用。
在宋代更流行的龙涎香带有花香之气,调香时常使用香花、花露,《陈氏香谱》“龙涎香”中使用“蔷薇花不拘多少阴干”;古龙涎香“素馨花半两广南有之最清奇”;“亚里木吃兰脾龙涎香”用蔷薇水浸润沉香与诸香 *** :
蜡沉二两(蔷薇水浸一宿,研细)、龙脑二钱(另研)、龙涎香半钱,共为末,入沉香泥,捻饼子窨干烧。
亚里木吃兰脾龙涎香是为数不多使用“龙涎香料”的龙涎香方,古人多以隔火熏香的方式熏焚花香味的龙涎香,隔火熏香完全没有燥气,香气舒展自然,让花香之气更为清逸洒脱。
宋人蔡伸《虞美人》:“ 觉来重试古龙涎。深炷玉炉、烧气不烧烟”;宋人陈渊《又题山寺二首》 :
“云母烧香不见烟,夜深斋阁闭龙涎。此生暇日真难得,萧寺重来已四年”。
清润的花香,也有避暑之功效,宋人避暑时常焚香或携带香物,周密《武林旧事·都人避暑》中记载,“都人仕女避暑时,常骈集炷香,并携香囊、画扇、涎花、珠佩等物”,“涎花”即为龙涎香饼,宋人习惯把龙涎香饼称为花子,《百宝总珍集》“龙涎香”条前面所冠小诗首云:
“龙涎花子有多般,此物暗昧子细看。伏古云头并清燕,三朝修合最直钱”。
古人消夏佩戴的龙涎花子(龙涎香饼)应该是素馨花香味的龙涎香,素馨花寒香清雅,能够助人驱除因暑热而生的烦躁。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素馨”条记载:“以素馨毬挂复斗帐中,虽盛夏能除炎热,枕簟为之生凉”。
宋代番禺(广州)地区最著名的龙涎香品,就是以素馨花为主要原料调制。吴曾《能改斋漫录》中说:“今之龙涎香,以耶悉茗油为主也”,耶悉茗既素馨花,是最初传入中国时的名字。
在古代,龙涎香还常用于宴客或是庆典之上,宣和初年宋徽宗在睿谟殿赏元宵,大宴近臣,参加宴席的王安石有诗记载了宴席中焚烧龙涎香:“层床藉玑组, 方鼎炷龙涎”。
劝酬交错里,款款鸭炉薰。宴席中焚香能增添饮酒时的雅趣,对香味痴迷的宋人,焚香是古人宴席中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杨万里《廷弼弟座上绝句》诗曰:
“黄雀初肥入口销,玉醅新熟得春饶。主人更恐香无味,沉水龙涎作伴烧”。
关于不同场景用香的区别,《晦斋香谱》谱序中总结道:“琴台书几最宜柏子沉檀,酒宴花亭不禁龙涎栈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