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糕寓意,重阳糕的做法和寓意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9 0
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习俗了解一下

九九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各地有赏菊、插茱萸、放纸鸢等传统娱乐活动。在饮食上,除了必不可少的重阳糕外,各地还有不同的重阳传统美食来庆祝这一节日,例如糍粑、柿子等。

九月九日插茱萸

茱萸树上的茱萸果。 图/IC photo

茱萸是长青乔木,浓香,它的果实可食用或晾干保存,叶子可以用作药材。旧时民间有九月九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人们会采茱萸插在头上或者佩戴茱萸制成的香囊,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邪治病,辟邪去灾。

另外,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时期,我国部分地区还有重阳节赏菊花的习俗,人们会在当天走出家门,去郊野欣赏菊花。菊花也称“长寿之花”,重阳赏菊寄托了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向往。重阳时节秋高气爽,最适合户外放风筝,因此,部分地方也有在重阳节这天放风筝的习俗。

重阳各地美食大不同

重阳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寓意步步高升。由于正值丰收时节,除重阳糕外,各种时令美食,例如柿子、螃蟹纷纷上市,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重阳食俗。

重阳糕

做好的重阳糕,上面点缀着各种干果。 图/IC photo

重阳糕是重阳节最重要的美食,人们讲究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而“糕”与“高”同音,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北方的重阳糕一般是发面花果蒸糕,也叫发糕。是用面粉发酵,加入各种花果,如红枣、果仁、蜜饯、红丝、绿丝等然后蒸熟的一种面糕,松甜软糯,十分味美。

此外,民间还流传民谣“中秋刚过了,又为重阳忙,巧巧花花糕,只为女想娘”,意思是在重阳节,已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送重阳糕,这一习俗,至今还在我国有些地方流传。

糍粑

红糖糍粑。图/IC photo

在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流行吃糍粑。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煮到半熟,然后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食用时,要班上碎芝麻、白糖等,这一类的糍粑叫做“软糍耙”,还有“硬糍耙”,这是油炸的一种糍粑。

柿子

挂在枝头已经成熟的柿子。新京报资料图

重阳时节,也是柿子上市的季节,民间有重阳吃柿子食俗。不过, *** 流传“空腹不能吃柿子”,对此,有科普专家对新京报记者称,柿子中含有单宁,如果有明显“涩味”,则说明该柿子中单宁含量高。这类“涩”柿子不宜空腹吃,否则可能导致胃部不舒服,空腹食用熟透的柿子是没有问题的。

大闸蟹

大闸蟹。 新京报资料图库

重阳期间,螃蟹成熟,正是膏黄美味,肉质细嫩时,吃螃蟹也就成了这一时期的食俗。美味的大闸蟹已上餐桌,不少人选择此时品尝美味。

菊花酒

用来 *** 菊花酒的菊花。 新京报资料图

重阳节的另一个标配就是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 同音,与“酒”也同音,民间有九九重阳节要喝酒的说法。而此时正值被称作“长寿之花”的菊花盛开时节,因此,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的“吉祥酒”。古代诗人们对菊花酒也情有独钟,晋代陶渊明有诗曰“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

古代的重阳糕


农历九月,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易经》“以阳爻为九”,将九定为阳数,故古称九月为阳月,九日为阳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称“重阳”。杜甫的《九日五首·其二》写道:“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在古代,重阳节是一个士林雅集的节日,活动内容丰富,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中记载:“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还。”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摆宴敬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扦插茱萸等活动,寄寓着古人消祸避灾、健身长寿的美好愿望。

登高的“高”与“糕”字同音,糕在汉语中谐音“高”,是生长、向上、进步、高升的象征。重阳食糕的习俗起源很早,但主要盛行于唐宋时期,并延续至今。重阳糕,唐称“麻葛糕”,宋人习称“重阳糕”,明清以后又多称“花糕”。糕不仅谐音“高”,而且重阳糕上的诸种饰物也都有着各自的寓意。如糕上置小鹿,称为“食鹿(谐音“禄”)糕”;糕上捏两只小羊(谐音“阳”),寓重阳之意。糕上的枣、栗、狮子之类饰品,都是中国传统的祈子象征物,承载着人们祈求早生、多生子嗣的美好愿望。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重阳》载:“九月重阳……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狮蛮,即重阳节蒸糕上的粉制饰物,像是南蛮王坐骑狮子的形象。北宋很流行这种形式,不仅民间如此,宫廷也这样做。

宋代及以后,人们还有意识地将一些药食两用之品加入糕中,以达到食疗的效果。如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记载:“五香糕方:上白糯米,和粳米二六分,芡实干一分,人参、白术、茯苓、砂仁总一分,磨极细、筛过,用白砂糖滚汤拌匀,上甑。”一些医家也借助糕的 *** 方式,用药物细粉与米粉、蔗糖等蒸制中药糕,以方便食用,尤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致的面黄肌瘦、不思饮食等,如八珍糕、肥儿糕、茯苓糕等。

重阳又至,清人杨静亭《都门杂咏》中有“论糕”诗曰:“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双层多枣栗,当筵题句傲刘郎。”将重阳节做糕、食糕的盛况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今天是重阳节,无论多忙,别忘给父母吃这5种食物,寓意幸福安康

重阳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等民俗活动,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所以重阳节又称为老年节

今天正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除了传统的各种民俗活动,也不能忽略了家中年迈的父母,如果有条件,记得多给父母吃这5种食物,寓意幸福安康,如意吉祥。

一,重阳糕——步步登高

重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吃发糕的习俗,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有空可以给父母做一些发糕,寓意步步高升,老人长寿。

推荐食谱:【红糖发糕】

1.锅里面添入一碗清水,先把水烧热备用,取一个小碗,倒入红糖250克,水开后把红糖倒入锅中,用铲子不停地搅拌,把红糖慢慢搅化,然后倒入小盆里面放凉。

2.等红糖水的温度降至40度左右,加入3克酵母粉,用筷子搅拌化开,再加入300克面粉,边加边搅拌,搅至面糊没有面疙瘩,呈粘稠状就可以了。

3.在里面打入一个鸡蛋,顺一个方向搅拌,把鸡蛋搅匀,搅至面糊呈拉丝状,盖上保鲜膜醒面1个小时。

4.取一个小盆,刷上一层植物油,这样更利于发糕脱模,把面糊醒发好以后,先去掉保鲜膜,再顺一个方向连续搅拌,排出里面的气体。

5.接着把面糊倒入小盆里面,撒上适量的葡萄干,放入蒸锅中,盖上盖子,二次醒发15分钟。

6.然后开火,水开后计时,开大火连续蒸20分钟,时间到了取出蒸好的发糕,用铲子从边上划一圈,用刀从中间切开,分成4半,装入盘中就可以食用了。

二,板栗——顺顺利利

板栗又名栗子,而栗与利谐音,寓意顺顺利利,其实板栗的营养价值很高,素有“千果之王”的美称,重阳节这天可以多吃一些板栗。

推荐食谱:【板栗炖鸡】

1.鸡腿3个洗净后斩成小块,青椒一个切成滚刀块,大葱半根切成段,生姜一小块切成姜片,和大葱放在一起,再放入几粒蒜子,加入冰糖10克,八角一个,桂皮一小块,红干椒4个,煮好的板栗三两左右备用。

2.炒锅烧热,添入食用油,先放入葱姜蒜和大料爆香,再倒入鸡块翻炒片刻,炒出葱姜和大料的香味,添入适量的清水,加入料酒10克去腥,蚝油5克,生抽15克,搅拌化开,盖上锅盖,改中火炖10分钟。

3.时间到了,打开锅盖,拣出葱姜和大料,倒入板栗,加入食盐2克,老抽几滴调色,搅拌化开,改小火继续炖5分钟,5分钟过后,开大火慢慢收一下汤汁,继续煮2分钟,倒入青椒,继续翻炒几下,即可关火起锅装盘。

三,花生——长寿百岁

花生是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又名“长寿果”,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能增强记忆力,延缓衰老,老年人可以适量地吃一些花生,对身体有好处。

推荐食谱:【脆萝卜拌花生】

1.白萝卜一个,削皮后先对半切开,再切成薄片,放入盆中,撒上食盐20克,白糖10克,用手抓拌均匀,腌制20分钟。

2.大葱半根切成斜片,放入小盆里面,蒜子一小把对半切开,小米椒4个对半切开,一起放入盆中,泡好的花生米一小把备用。

3.把萝卜腌好以后挤干水分,放入另一个盆中备用,在装姜蒜的小盆中,加入味极鲜20克,生抽15克,陈醋25克,白糖20克,老抽3克上底色,用勺子搅拌化开。

4.倒入装萝卜的盆中,放入泡好的花生米,用手拌匀,放入冰箱里面腌制24个小时,装入盘中就可以上桌食用了。

四,石榴——多子多福

秋天是石榴丰收的季节,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果实中含有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有机酸、糖类、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重阳节吃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幸福美满。

五,苹果——平平安安

苹果也是秋天应季的水果,营养丰富,素有“智慧果”的美誉,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苹果酸和膳食纤维,常吃对身体健康有益。

推荐食谱:【苹果荷包蛋】

1.准备红苹果一个,洗净后从中间切开,去掉内核切成小块,枸杞子一小把泡在水中,红枣8个放入盆中浸泡,盆里放入红糖20克,食盐1克备用。

2.锅中添入适量的清水,开大火烧开,倒入红糖和食盐,搅拌化开,放入红枣和枸杞子,盖上锅盖炖5分钟。

3.时间到了,打入两个荷包蛋,改小火继续煮5分钟,把鸡蛋煮熟以后倒入苹果,改大火煮两分钟。

4.把苹果煮好以后关火,一起倒入汤盆中,美味即成。

今天是重阳节,别忘了给父母吃这几样食物,也祝福天下的老人幸福安康身体棒。

大展宏“兔”!夏津:巧手蒸花糕 情满年味浓

视频加载中...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20日讯 在德州市夏津县,一直有过年蒸花糕、做花馍的习俗,人们将美好的愿望通过花糕的形式表现出来。

记者了解到,霍英新已经做了十年花糕,在传承老手艺的基础上,又根据现在人们口味的变化,进行调整。霍英新做年糕的主要食材是面粉、枣、蔬菜等。

夏津传承手艺人霍英新告诉记者:“黄色是用南瓜泥和的面,绿色是用菠菜汁和的面。造型上也更丰富了一些,有鱼有福字。特别今年是兔年,蒸了一些福兔花糕,寓意前途似锦,大展宏图。”

蒸制后的花糕造型生动、吉祥喜庆,在增加春节喜庆气氛的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新年新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望和祝福,一笼笼枣香四溢的花糕“蒸”出了浓浓年味,也“蒸”出来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闪电新闻记者 苏孟雨 夏津融媒 王帅 张雪 报道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做个不一样的重阳糕。吃出缤纷好心情

明天就是重阳节啦!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如今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大家对重阳节越来越重视了!

今年重阳,正巧和国庆长假重合,那就更没有理由不回家看看爸妈啦!

如今不愁吃喝,老人盼着我们回家,就是为了让家里多份热闹,明天重阳,今天带着孩子温习了重阳节的来历,孩子提议:给公公婆婆做个重阳糕吧!爸妈一听可开心了。

明日重阳节,不杀鱼,不买肉,给爸妈蒸个它,爸妈眉开眼笑!

重阳节吃糕,是很古老的习俗了,糕,有步步高升之意,吃重阳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传说中,爬山可以避祸。不会爬山或不想爬山的人就在家里吃蛋糕。吃重阳糕源于 "爬山 "的 "高","糕 "与 "高 "同音,象征着 "人往高处走"、"步步高"、"事事高 "的美好祝福。

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如今爸妈都老了,给他们蒸锅重阳糕,祝愿爸妈身体健健康康事事高!


蒸重阳糕的 *** 与蒸年糕的 *** 相同,但蒸出来的糕要小些,薄些。重阳糕的主料是大米,用大米磨成粉,营养高,好吸收,老人吃了对肠胃特别好,为了让重阳糕更漂亮,人们把重阳糕弄得五颜六色的,看着特别喜庆。

今儿个的这个重阳糕,用的是各种蔬果粉调色,不仅带着淡淡的清香,还特别健康。

【重阳糕】

粘米粉 300克 糯米粉 80克 细砂糖 80克 水 225克 南瓜粉 2克 紫薯粉 2克 大麦苗粉 2克 甜菜根粉 2克

做法:

食材都准备好。

粘米粉,糯米粉加入零卡糖。(没有零卡糖直接用白糖。)

加水搅拌均匀。有颗粒不要紧。

将和好的粉平均分成五份,其中四份分别加入果蔬粉。一份白色的不用调色。

用手将粉搓碎,大致搓匀,疙瘩尽量小。

分别过筛,筛子一定要用做糕点的筛子,一般12目或者14目比较好,豆浆机的筛子也可以用,但是太小了,过程很累人的。

过筛后的粉,非常细腻,不要去压它。

每过筛一种颜色,就直接铺一种颜色,均匀的把粉类铺到模具里面。

分层摆放,不要按压。可以借助勺子刮刀等刮平。模具侧面可以提前抹少许油,更容易出模。
我用的是四寸慕斯模具,您也可以用四寸加高蛋糕模具。 能做两个半。或者直接用深盘子碟子也可以。

表面轻轻刮平,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干果装饰下就可以了。

开水上锅,蒸35分钟。(根据糕点的大小来确定蒸制的时间)

小贴士:用零卡糖代替白糖做成搞定,对老人家身体更好。

每一种颜色的粉过筛完毕,筛子用毛刷刷干净即可,不用洗。

粉松松地铺上去即可,不要压,压紧了就没有松软的口感了。

七彩重阳糕、不加一滴水的枣泥糕……近日,静安老字号糕点热销


今年国庆节恰逢重阳节,重阳糕成为大家在长假里走亲访友、孝敬长辈的更好选择之一。这几天,静安各大老字号推出的特色重阳糕迎来热销,吸引不少市民排队选购。


绿杨邨
七彩重阳糕,颜值与口感兼具!上海静安

近日,在江宁路上的绿杨邨酒家内,除了招牌素菜包,不少顾客都会选择购买几盒重阳糕。正在选购的张女士告诉记者,“绿杨邨的重阳糕很好看,口感也不错,去年老人吃了说好吃,我今年再来买几盒。”



重阳糕寓意,重阳糕的做法和寓意-第1张图片-

绿杨邨酒家第三代点心传承人卓文光介绍,店里的这款重阳糕名为“七彩重阳糕”,由黑、黄、棕、粉、绿、紫、白七种颜色的糕点组成。颜值颇高,但却无任何添加剂,全凭师傅们纯手工 *** ,以及食材的天然色。比如,糕点中的黑色用的是粉碎后的黑芝麻、黄色是纯南瓜泥、紫色是将山芋紫薯进行混合……



“七色糕点组合在一起后,再撒上用猕猴桃、杏脯、胡萝卜条等 *** 的什锦碎,讨一个重阳节‘岁岁平安’的好口彩。”卓文光表示,考虑到现代人对健康的需求,这款重阳糕还进行了少油减糖的调整,更加健康。



除了七彩重阳糕外,店内还推出了南瓜、紫薯、黑米三种口味的重阳切糕,相较于软软糯糯的重阳糕,切糕口感更松软、易消化,也受到了不少市民的青睐。



王家沙
不加一滴水的枣泥糕,香!


在南京西路上的王家沙总店后厨内,刚刚从月饼季切换的师傅们每天清晨一到岗,便把黏性更高、米香更重的糯米粉和粳米粉按比例混合,加糖、加水,用手搓成做重阳糕的米粉。随后,根据不同的浸泡时间和 *** 工作, *** 成风味各异的糕团,为市民们献上一席秋日时令美味。


上海静安


“我们今年在重阳节推出的系列产品有黄松糕、白果蜜糕、定胜糕、蜜糕和枣泥糕。”王家沙总店点心部部长姚建华向记者介绍,王家沙糕团秉承甜甜软软苏式糕团的做法,手工古法当天 *** 、当天售卖,特点就是“不粘手、不粘牙、不粘上颚”



特别是今年的主打产品枣泥糕,整个打糕工艺不添加任何一滴水,全靠用若羌红枣熬煮出来的枣泥浆代替水来做面胚。最后,再添加核桃仁、瓜子仁和桂圆肉等真材实料,吃起来的口感也是糯甜香、不粘牙。



“今年我们在重阳节期间所推出的一系列品种,都是传统型、能够传承糕团一代代工艺的产品,也是希望让更多顾客在传统佳节吃到原汁原味的传统时令美食。”



记者在现场也看到,今年王家沙推出了三款重阳糕点组合供顾客选购,价位分别为32元、58元和78元,与去年基本一致。


市民张先生购买了两份重阳糕礼盒,分别准备送给自己的父母和岳父母,“重阳糕软糯香甜,寓意也好。每年重阳节前夕都会来王家沙买点糕点,然后全家老老小小一起聚在一块儿吃顿团圆饭。传统佳节,仪式感一定要有。”


来源:上海静安

过年前蒸花馍蒸花糕,寓意来年日子,锦上添花,步步高升

我们北方一些地区,尤其是晋南农村一代。在春节来临之际,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为过年准备各类食材。比如,蒸花馍,也叫蒸花糕。形状各异的花馍,雪白筋道,好看好吃。尤其是家里的孩子们,过年期间吃着花馍枣糕,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神情。


每年在春节临近,晋南农村一带,家家户户家里的老人们,就会为蒸花糕忙碌着。蒸花糕之前,准备好各类工具,刀子、剪子、筷子、梳子等等。把蒸馍馍的酵面头,用温水泡一下,倒掉上面一部分水,据说,这样发的面不会太酸。把泡好的发面头和高筋面粉,揉到一起,软硬均匀,用盖子把面盆盖好。然后,根据温度掌握好时间,开始发酵。等面盆里的面,发到和刚揉好的面两倍大小的时候,面就好了。用准备好的擀面杖擀好面皮面饼,把提前煮好的红枣和面饼放在一起,用梳子剪子筷子刀子做出各种形态的花糕枣糕,用蒸馍馍的布盖上,据说这样面皮不干。再适当发酵一下,就开始上锅蒸。然后,蒸好的花馍花糕,散开晾凉,收到竹框里,用布盖好。这样花糕枣糕就做好了,家里的老人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味道,年味浓浓。



重阳节将至,记得给家人做份重阳糕,送糕迎宁,平安健康寓意好

马上就到重阳节了,记得给家人做份重阳糕,送糕迎宁,平安健康寓意好!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这天有吃糕的习俗。吃重阳糕是由登高演变而来的,古时候传说登高可以避祸。但是有些人不方便登高,所以他们就想了个办法——吃糕。

“糕”字与“高”同音,吃了重阳糕就等于登高了,吃重阳糕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寓意着步步高升、百事俱高。

古代的时候,在重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蒸制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送糕会给自己和亲友带来好运。

重阳糕由米粉 *** 而成, *** 过程很简单,食材价格也都不贵,大家有时间时在家做一做吧。

——所需食材——

大米粉200克、糯米粉100、糖粉80克、紫薯1块、桂花糖少许。

—— *** *** ——

1,准备食材大米粉、糯米粉和糖粉,称重。大米粉和糖粉如果买不到的话,可以用粉碎机把大米和糖打碎即可。

2,把三种粉倒在一起,混合均匀,然后用面粉筛过滤一遍。

3,把紫薯去皮,切段,切的不要太厚,太厚了影响蒸熟的时间。切好后放入蒸锅,大火把水烧开后,蒸制15分钟。

4,将蒸好的紫薯盛在碗里,用勺子将紫薯压成紫薯泥备用,压的细一点,尽量不要有成块的紫薯。

5,在蒸紫薯的时候,在面粉中加入少量清水,搅拌均匀至下图颗粒状即可。用面粉筛过筛一遍,里面不要带有疙瘩或硬块。

6,把筛过的面粉分为两半,一半倒入另一个碗中。把处理好的紫薯泥倒入面粉碗中,和面粉混合均匀,用筛子过筛一遍。

7,准备模具,把白色的米粉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倒入模具,将面粉表面抹平。

8、加完白色米粉后,再用同样的 *** 铺上一层紫色的米粉。紫色米粉也是分成两份,用其中的一半。然后铺完紫色米粉后再铺一层红糖。

8,红糖上面再铺一层紫色米粉,然后把剩余的一半白色米粉铺上,轻轻的刮平。把模具放入蒸锅,大火烧开后蒸制40分钟。

9,蒸好后,拿出重阳糕,脱模,稍微放凉。

10,把重阳糕分成小份,浇上桂花糖,就可以开吃啦。

小贴士

  • 糖粉可以用白砂糖,然后用粉碎机或破壁机打碎成粉,但一定要用白砂糖,绵白糖粘度高,不容易打碎。
  • 面粉加水的时候一定要少加,一点一点的加,加至搅拌后的面粉一抓就成团,一碰就散开。做重阳糕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加水,这步没有问题了,重阳糕就没有别的问题了。

结语:天气越来越冷了,朋友门要注意适量添衣保暖哦!重阳节正值周末,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带着父母、孩子外出爬爬山,欣赏一下秋日的好风景!

我是King麻麻,曾是位美术老师,现是位80后打拼的职场妈妈,为了自己的小目标奋斗着,为了家人,空闲时更愿在灶台边打发时间,一日三餐只为健康,每天的美食都会一一更新,所有食谱的图和文字均为原创,您要是喜欢请给我点赞、收藏、转发加关注哦!

花糕香 年味浓

2020年1月17日,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山东省聊城市当地农民忙着蒸花糕、做花馍。鲁西当地有春节蒸花糕、花馍的传统习俗。寓意人们的生活步步登高、日子一天比一天美好,也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增加了浓浓的年味。(赵玉国摄/光明图片)

重阳节的三大民俗:菊花酒茱萸佩重阳糕

重阳节的三大民俗

菊花酒

菊是应时的花草,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并且由于菊之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独立寒秋的菊花,在古人眼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它在仙道方家眼中是“延寿客”、不老草。因此,赏菊与饮菊花酒成为重阳的主要节俗。晋朝隐士陶渊明爱菊之高洁,以菊明志。九月九日这天,他虽家贫无酒,但依然出门坐进宅旁菊花丛中,久之,满手把菊。突然,江州刺史王弘送来了重阳酒,陶渊明“即便就酌,醉而归”。陶渊明所饮之酒大概就是用去年菊花酿成的菊花酒。

菊花洒用菊花杂和黍米酿成,“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九日所酿的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延年益寿的长命酒,《太清记》称:“九月九日探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菊花酒虽然达不到“令人不老”的奇效,但它的确有清热解毒、明日祛风、平肝疏肺、益阴滋肾的药用价值。九月九日是传统的赏酒节,唐人王勃诗咏其事;“九日重阳节,门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直到宋时,重九时节的民俗活动依然是“饮新酒,泛英替菊”,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认为借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重阳酿酒、赏酒之俗在民间持续传承,山东滕县、临沂、日照等地,在近现代仍多于重阳造菊花酒,当地谣谚有:“九月九,九重阳,菊花做酒满缸香。”

茱萸佩

茱萸是秋季成熟的椒科植物,在古代人们习惯在这天,“折茱萸房,以插头”说是可以辟恶气,抵御初寒。侵害身体的晚秋寒气在古代常被视为鬼魅恶气,能够驱风逐邪、稍积祛寒的茱萸在民间成为驱病疗疾的巫术用品。《杂五行书》说:在屋舍旁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而悬茱萸子于室内,即有“鬼畏不入”的效果。重阳成熟的茱萸具有如此神奇的驱邪效用,人们自然会对它另眼相看,将茱萸称作“辟邪翁”。

在重阳节这天,人们或佩茱萸囊,或茱萸插头,以驱邪求吉。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记述了这一情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可见,唐时重阳节登高茱萸插头习俗的流行。茱萸是重阳节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为重阳节俗的主要标志,因此登高会也称“茱萸会”,重阳节被称为“茱萸节”。庸人张说《湘州九日城北亭子》诗云:“西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从节俗的原始意义看,茱萸与登高的结合应该是最早的。但在宋元以后,插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酒)的地位最终盖过厂“辟邪翁”(茱萸)。

重阳糕

九月食糕的习俗起源很早,“糕”之名,虽然起于六朝之末,但糕类食品在汉朝时即已出现,当时称为“饵”。饵的原料是米粉,米粉有稻米粉与黍米粉两种,黍米有粘性,二者和合,“合蒸曰饵”。黍为五谷之长,黍在古代是待客与祭祀的佳品。九月,黍谷成熟,人们以黍米为应时的尝新食品,因此,首先以黍祭享先人。重阳糕的前身就是九月的尝新食品。这也就是后世民间在重阳节,以重阳糕荐神祭祖的秋祭习俗渊源。

六朝时期登高古俗得到光大,重阳节俗形成,糕类自然成为节令食品。如童谣所谓:“七月刘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隋书·五行志上》)唐宋时重阳食糕俗流行,唐称麻葛糕,宋人已习称“重阳糕”。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述九月九日,“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订,插小彩旗簇之,名曰‘重阳糕”’。由于糕面有多种装饰,重阳糕在明清以后又多称为“花糕”。重阳花糕成为都市、乡村的应节食品。1936年《山阴县志》记重阳节俗有:重阳登高,蒸米为五色糕,剪彩旗供小儿娱戏。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糙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糕在汉语中谐音“高”,糕是生长、向上、进步、高升的象征。宋代民俗,在九月九日天亮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作三声”(吕原明《岁时杂记》)。糕不仅谐音“高”,而且重阳糕上的诸种饰物也都有着各自的寓意。如糕上置小鹿,称为食禄糕。糕上的枣、栗、狮子之类饰品,都是中国传统的祈子象征物,它们明白地表示着人们在秋收时节祈求子嗣的愿望。重阳还是出嫁的女儿回家的日子,接出嫁女儿回家吃重阳糕,是重阳的另一节俗,俗谚有“九月九,搬回闺女息息手。”所以重阳如端午一样,被称为“女儿节”。

标签: 重阳 寓意 做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关于本站

Copyright © 2023 本站由 Z-BlogPHP强力驱动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