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
承办单位: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仲景学院(仲景学府)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张仲景学术研究中心
节选《王付经方使用手册》
麦门冬汤
【导读】 ①学用麦门冬汤应重视麦冬和半夏的用量调配关系、人参和半夏的用量调配关系、人参和麦冬的用量调配关系。②麦门冬汤虽是辨治虚热肺痿证的重要代表方,但在临床中对胃阴虚证或咽喉阴虚证等病变也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方歌】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半夏与粳米,虚热肺痿夹咳逆,气阴两虚服之宜。
【方药】 麦门冬七升(168 g) 半夏一升(24 g) 人参三两(9 g) 甘草二两(6 g) 粳米三合(9 g) 大枣十二枚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功用】 滋养肺胃,调和气机。
【适应证】
1.中医病证:①虚热肺痿证。咳唾涎沫,或气喘,或咳痰不爽,口干咽燥,或咽喉不利,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②胃阴虚证。呕吐食少,胃脘隐隐疼痛,饥不欲食等。
2.西医疾病:非特异性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矽肺、慢性萎缩性或伴浅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咽炎等临床表现符合虚热肺痿证或胃阴虚证者。
【用药分析】 方中麦冬滋补阴津;半夏醒脾燥湿,降逆利咽;人参补益中气;粳米、大枣、甘草,益气和中。
植物形态
( *** 图)
① 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
② 茎很短,叶基生成丛,禾叶状,边缘具细锯齿。
③ 花茎直立,有花多数,集成顶生的总状花序。
④ 花被淡紫色或浅蓝色,长圆形或披针形。
⑤ 种子球形,花期5-8月,果期8-9月
药材性状
( *** 图)
① 呈纺锤形,两端略尖。
②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
③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
④ 气微香,味甘、微苦。
来源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f.) Ker-Gawl.的干燥块根。
产地分布
主产于浙江省慈溪、余姚、杭州者称“杭麦冬”;主产于四川省三台县者称“川麦冬”。多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
浙江于栽培后第三年小满至夏至采挖;四川于栽培第二年清明至谷雨采挖;剪取块根,洗净,反复曝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与作用
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
用法用量
6-12g。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临床应用
①治肺燥咳嗽:
麦冬15克,桑白皮15克。水煎服。(《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肺热咳嗽:
麦冬12克,北沙参12克,黄芩9克,桔梗9克,杏仁9克,甘草6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胃酸缺少:
麦冬、石斛、牡荆各6克,糯稻根9克。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④治中耳炎:
鲜麦冬块根捣烂取汁,滴耳。(《广西本草选编》)
⑤治小便闭淋:
鲜麦冬90克(干品30克)。水煎成半杯,饮前服,2~3次。(《福建民间草药》)
麦冬鉴别
麦冬原名麦门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中医常用的补阴药,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同时,也是一直被人们称为生于阶沿,用为上品的养生佳品。
优质麦冬的鉴别特征:
01看颜色
麦冬正常表面是黄白色或灰黄色,色泽自然,有点半透明的样子。颜色过白或者过黄的麦冬可能被化学加工过。
02闻气味
麦冬有着天然的清香和大自然的泥土气息,多有一股沁人心脾的味道,而如果闻起来有股 *** 性气味,这种麦冬很可能用硫黄熏过,其所含化学成分对人体有害,在选购的时候要注意。
03选产地
市场上常见的麦冬一般分四种,浙江的浙麦冬、四川的川麦冬、湖北、山东、福建等地的山麦冬和贵州、四川等地的野生麦冬。其中以产于浙江慈溪、余姚等地的浙麦冬质量更优,但因经济效益不高,产量逐年降低。产于四川绵阳的川麦冬产量更大,也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品种。如果是药用的,建议选择浙麦冬。但因为浙麦冬产量不高,市场上流通少,如果买不到浙麦冬也可以选川麦冬。
04看外形
优质麦冬呈纺锤形,两端稍尖,表面有细纵皱纹,质柔韧,断面呈黄白色,内有中柱。而劣质麦冬呈长条形或纺锤形,表面呈淡黄色或黄白色,断面黄白色,没有中柱。
05尝口感
麦冬吃起来甜中带微苦,嚼起来粘牙,有糯味,泡水是甜口的。如果味道酸涩,则是变质的麦冬。
06看质地
优质麦冬的质地相对致密,干爽、脆硬,没有须根,表面呈现脱水后的自然皱褶,泡水后马上恢复饱满感。
药材故事
天冬、麦冬本来是天上两个仙女。大姐天冬干练灵巧,爽直,性格盛于妹妹;小妹麦冬文静秀气,貌美,并喜用淡紫色或白色的花朵装扮自己。
她们在天上见到人间虚痨热病的病魔到处行凶,致使人们面簧肌瘦,燥咳吐血,口渴便秘,死者众多,十分可怜。姐妹俩十分同情人间疾苦,决心下凡解救。大姐就在我国东南、西南、河北、山东、甘肃的山谷、坡地疏林、灌木丛中生根落户,小妹麦冬就在我国的秦岭以南浙江、四川一带的溪边、林下安家落户。
( *** 图)
姐妹俩出没在偏僻地带为那些被病魔缠身的病人奉献自己,和病魔作斗争。姐妹俩虽然都能赶出肺胃阴虚、肺胃燥热、便秘的病魔,又根据两个人的性格有所侧重。大姐对火、燥二魔的清除的力度大于妹妹,直至入侵肾部的魔鬼;小妹性格文静力弱,但主攻心中燥魔不在话下。二人合作,水火既济,促人康泰。
儿童滋补水|湿热?咳咳?心火旺?没胃口?今天给大家分享几款大人小孩都很合适的养生快乐水,12月?都可以安排起来哦!平时家里煮上一大壶,一家人都可以喝,清清甜甜,滋滋润润的,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能调养身体,超适合
赶紧安排起来,把孩子们的饮料换成它们吧:
1??竹蔗茅根水(清·热)
食材:竹蔗?茅根?马蹄=20g+20g+6个
2??乌梅麦冬水(出汗多,总是口渴)
食材:乌梅?麦冬?陈皮?冰糖=3颗+10g+1瓣/2瓣+适量
3??灯心草玉竹水(心火旺,翻来覆去睡不好)
食材:灯心草?玉竹?莲子?麦冬?蜜枣=10g+7g+10g+10g+2颗
4??苹果薏米水(湿气重,没胃口)
食材:苹果?炒薏米?无花果?姜丝=1个+10g+6个+适量
5??海底椰雪梨水(热火气,喉咙干痒,咳咳)
食材:海底椰?百合?无花果?雪梨=8g+10g+5个+1个
6??三豆饮(消·暑,长豆豆、痱子)
食材:黑豆?绿豆?赤小豆=各一把
做法:食材清洗干净,加1.2L左右清水,煮30分钟左右即可(豆子类提前浸泡1小时,连同浸泡的水一起下锅煮更易出味);其中1??、3??、5??款,加鸡肉/排骨/瘦肉炖汤也很美味,清清润润的孩子喜欢,也很适合这个夏天喝~
#夏日汤水 #竹蔗茅根水 #滋润汤水 #宝宝咳嗽 #宝宝上火 #调理脾胃宝宝积食便秘口臭 #自制神仙饮品 #夏季养生 #儿童汤谱
麦冬,心脏"强心剂",与六味药合用,养心安神,提高心肺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大,失眠、心悸、乏力、爱出汗、便秘等问题早已伴随我们左右,甚至有一部分人出现了心脏问题,比如冠心病、心悸。
为什么会这样?
心阴血不足、阳气虚弱无法濡养心脏,就会心烦失眠,心悸不安。
脾虚,气血生化无力,则出现乏力,面色差,脉微,心脾两虚则加重失眠的症状。人体五脏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当久劳成虚,五劳七伤,气虚、血虚、阴虚都会找上门来。
气虚则乏力,爱出汗,脉搏无力;阴虚则热,就会烦躁不安,大便干燥,口渴盗汗。不光是心脾会出现问题,肺也会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虚咳。
今天给大家介绍复脉汤,由麦冬 炙甘草 桂枝 人参 生地 阿胶 麻仁组成组成,另外会加以少许生姜 大枣 白酒。能够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
滋阴养血:麦冬 生地 阿胶 麻仁
麦冬归心、肺、胃经。甘,微苦,微寒。故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现代药理学研究其具有调养心肺、抗炎、镇静、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本草求真》:肺朝于百脉,脉属心,心燥则肺失养而脉绝。心清则气即充而脉复。麦冬气禀清肃。能于心中除烦。
所谓肺清则水得生而心不烦。
阿胶甘,平,归肺、肝、肾经。是一个滋阴补血的佳品。
能够补血滋阴,润燥,止血。平时面色差,心悸头晕,心烦不眠,肺燥咳嗽都能用阿胶。
该品往往是烊化兑服,就是煎好药水后将阿胶溶于汤水中,或者单一的阿胶加热融化后兑水服用,当然现在很多人会熬成阿胶糕。
《别录》:"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
《纲目》:"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
生地甘,寒,归心、肝、肾经。
性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将生地九蒸九晒就是熟地。
火麻仁甘润,能够润燥滋阴,常用于体质较为虚弱、津血枯少的肠燥便秘,这里取其甘润滋阴之性。
益气健脾养心:炙甘草 人参 大枣
炙甘草甘,平,能补,归心、肺、脾、胃经 。
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故炙甘草能够益气养血健脾。
人参甘、微苦,温。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用于气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无力。人参单药即可成方,补益力强,怕上火者退而求其次可选党参、或者黄芪。
《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肺脾胃中火邪。
大枣也就是我们吃的红枣,大枣皮比较硬,难消化,平时吃大枣时要注意。大枣能补脾益气,养心安神。用于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等。
助阳通脉:桂枝 生姜 白酒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桂枝性温,善通阳气、经脉。与生姜白酒一起帮助诸药通行血脉。
总结:方中炙甘草 甘温益气,养心;人参、大枣健脾养心;阿胶、生地、麻仁、麦冬滋养阴血;桂枝、生姜温经通脉;白酒助药通脉。所有药一起,益心气而养心血;益气通脉。现常用于治疗心律不齐,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甲亢等有上述证候者。
夏季烦渴|麦冬煲水:上能养阴润肺,中能清心除烦,下能益胃生津看精彩故事?学中医中药
在东方朔编写的志怪小说《十州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一只神鸟自东海深处飞来,神鸟嘴里衔着一株草。
此草叶片绿而细长,花朵紫白相间,带着清雅的草木气味,颇有些灵气的感觉。
秦始皇获得此草后十分惊异,便立即派人携草去询问神通广大的鬼谷子。
鬼谷子见到了此草眼神中也流露出惊喜,对秦始皇的使者说:“此乃东海瀛州上的不死之药。人死后三天,用这种草盖在身上,人就会死而复生,一株草就可以救活一个人”。
秦始皇得到了这个回复,便派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乘船前往东海瀛州,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此草即为麦冬。
虽然麦冬并没有起死回生之效,但它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心腹结气,解枯燥之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补续胃中之阴气。羸瘦短气。补胃则生肌,清火则益气。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后天足则体健而能耐饥也。”
大家好,我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蔡华兵药师。
希望大家喜欢我分享的内容,对中医药和养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参与粉丝互动,我们一起学习和探讨有趣的中医药知识。
药品使用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咨询我,我会为大家解答。
麦冬(mài dōng)
麦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冬的块根。夏季采挖,除去须根,干燥,生用。
其味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胃经。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
养阴润肺
麦冬能养阴、清热、润燥。
可用于肺阴不足,而有燥热的干咳痰粘、劳热咳嗽等。
治燥咳痰粘,咽干鼻燥,可用麦冬配桑叶、杏仁、阿胶等,如清燥救肺汤;
治劳热咳嗽,可用麦冬配天冬,如《张氏医通》二冬膏。
《别录》:“疗虚劳客热,口干燥渴,……保神,定肺气,安五脏。”
益胃生津
麦冬能益胃生津,润燥。
可用于胃阴虚或热伤胃阴,口渴咽干,大便燥结等。
治热伤胃阴的口渴,可用麦冬配玉竹、沙参等,如益胃汤;
治热病伤津,肠燥便秘,可用麦冬配玄参、生地黄,如《温病条辨》增液汤。
清心除烦
麦冬能养阴清心,除烦安神。
可用于心阴虚及温病热邪扰及心营,心烦不眠,舌绛而干等。
治阴虚有热的心烦不眠,可用麦冬配生地黄、酸枣仁等,如天王补心丹;
治邪扰心营,身热烦躁,舌绛而干等,可用麦冬配黄连、生地黄、竹叶心等,如清营汤。
《本草拾遗》:“去心热,止烦热。”
中药:麦冬
麦冬常被用作绿化植物种植在园林中,亦有大面积栽培种植,您见过吗?
麦冬又叫麦门冬、家边草、沿阶草等,在你们当地叫什么呢?
建议收藏、转发、分享,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
最后记得点赞支持一下,您的点赞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谢谢!
外形似韭菜,有人大量种植,一斤25元,农民挖到不想卖虽然农村很多基础设施比不上城里,但是贵在自然环境好,绿色植物数量很多,还有大片开阔的农田,空气很清新,而且大多数农民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粮食和蔬菜自己种。如今春天到了,很多农民又开始忙活起来了,忙着耕地和播种,菜园子里也要多增加一些蔬菜。
韭菜是农民菜园子必种的蔬菜之一,韭菜好成活,产量高,很受农民的钟爱。在农村有一种野草外形长得酷似韭菜,外行人分不出来,也有人大量种植,一斤25元,农民挖到不想卖,这种植物就是麦冬。
估计很多人听到麦冬这个名字都觉得它和五谷杂粮脱不开关系,实际上麦冬和粮食一点关系都没有,它只是一种普通的植物,而且外形酷似韭菜。麦冬的叶片和韭菜一样又细又长,而且颜色翠绿,未开花的麦冬看上去就是小株的韭菜,外行人根本就分辨不出来。
不过当麦冬开花以后,就很容易分辨了,韭菜的花朵是白色的,而麦冬的花朵是淡紫色的。它的花朵数量很多,生长在一根主花茎上,在花茎的顶端绽放,淡紫色的小花优雅别致,清新脱俗,观赏价值很高,如今也是很有名的花卉,可用作绿化,不过它更大的作用还是入药。麦冬入药的部位是它的根茎,多半是纺锤状,是很优良的中药,在药材市场上需求比较大。
如今已经有农民大量种植麦冬,不过因为麦冬是一种喜温的作物,所以只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北方是见不到的。麦冬在市场上的价格比较贵,仅仅人工种植的就能够卖到一斤25元,野生的就更贵了。既然野生麦冬更贵,农民挖到了应该积极去卖才对,实际情况却是农民挖到之后不想卖,这是为什么呢?
相比人工种植,野生的麦冬价值要更高,虽然市场价格贵,但是因为数量少,所以农民挖到之后非常珍惜,农民大多都留着自家用。麦冬的味道微苦,性微寒,能够润肺养胃,消烦止渴,对生活中很多常见病症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民间也有很多麦冬的偏方,在农村代代相传,农民挖到野生麦冬之后,视若珍宝,于是就收起来,留给自家人用。
?
其实麦冬不仅可以入药,还是一种很难得的食材,是一种很特殊的存在。在闽南民间,流传着一种以麦冬为主材的传统小吃,麦冬茯苓糕,味道清甜,营养高。广州人更爱的则是麦冬骨汤,菜品精致,香气浓郁。这两种菜品都是很传统的地方美食,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还有一些人根据麦冬的味道, *** 出了更加与时俱进的美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麦冬香蕉牛奶, *** 简单,味道却很棒,最重要的是营养丰富。不知道你有没有喝过呢?
胃火是喝麦冬好还是金银花好?从快慢角度来选择
如果从降火速度来说,急着要清胃火的话,我建议选择金银花会快一些。金银花属于清热解毒药,味甘寒,归肺、心、胃经,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泻火的作用会比麦冬强,所以如果是胃火比较旺的话,可以选择金银花来泡茶喝。
如果从健康安全角度来说,也不是特别着急清胃火,可以选择用麦冬。麦冬属于滋补类的补阴药,味甘、微苦,微寒,归肺、心、胃经,能够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相对来说麦冬清的胃火倾向于虚火,而金银花清的是实火。麦冬主要是滋阴降火,生津除烦,更不会伤阳气,所以说安全健康一些。金银花主要是清实热,泻实火,把握不好,更容易伤阳气。
从合适角度来选择
真正意义上来说,金银花是清实火,麦冬是清虚火。所以如果胃有实火,建议选择金银花;如果胃有虚火,建议选择麦冬。那胃的实火、虚火怎么区分呢?
胃实火主要表现为一片真热的表现,比如消谷善饥,意思就是能吃,容易饿,或有烧灼感;容易有口臭,口干渴,牙龈红肿,或者长口腔溃疡;容易便秘,舌苔薄,或者舌苔黄,舌红,脉洪或数。
胃虚火主要表现为微微的火,不太明显。比如口渴但不会想喝水,容易饿,但吃的不多;也会有心烦,舌红表现,但没有实火那么明显。部分胃有虚火的人也有牙痛,牙龈微红但不肿;舌苔薄,脉细数。
所以如果有实火的人,可以选择金银花合适一些;胃有虚火的人,选择麦冬合适一些。当然有的人说我担心金银花伤胃,但我又怕麦冬降不下火,咋办?那可以将金银花和麦冬一起用,总量不变,这样减少金银花的比重的话,降胃火又不用担心伤胃气。
其实麦冬、金银花只是中药里清胃火中比较常见的两味药,还有很多药物是有清胃火功效的。和金银花同等性质的,还有栀子、黄连、黄芩、连翘、菊花;稍微弱一些的还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石膏、夏枯草、鱼腥草、知母等;再温和一些的,比如竹叶、芦根、白薇等。和麦冬同等性质的,还有北沙参、玉竹、南沙参、生地、石斛、百合等。可以混搭,或者调整口味,不过一些清实火的药都相对较苦,不太好喝。味道淡一些的可以选择蒲公英、菊花、芦根、竹叶等。清虚火的药基本上都是滋阴类的,一般是偏甜的,都好喝。
还有个方式,用清实火的药搭配一些甘温的药物也行,这样也不会太寒,比如金银花配枸杞、红枣;或者金银花配甘草等,都是可以的。中药就是这样,可灵活运用,寒热配,攻补配。
麦门冬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及性状鉴别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
北宋. 苏轼
一枕清风直万钱,
无人肯买北窗眠。
开心暖胃门冬饮,
知是东坡手自煎。
形态特征
麦冬,又名羊韭、马韭、羊荠、爱韭、禹韭、忍陵、仆垒、随脂,羊蓍、禹葭,阶前草,书带草、秀墩草,沿阶草,马粪草、家边草、韭叶麦冬,马鬃草、羊胡子草。
多年生草本,高12-40cm,须根中部或先端常膨大形成肉质小块根。叶从生;
叶柄鞘状,边缘有薄膜;叶片窄长线形,基部有多数纤维状的老叶残基,叶长15-40cm,宽1.5-4m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绿白色并稍扩大。
花葶较叶为短,长7-15cm,总状花序穗状,顶生,长3-8cm,小苞片膜质,每苞片腋生1-3朵花;
花梗长3-4mm,关节位于中倍以上或近中部;
花小,淡紫色,略下垂,花被片6,不展开,披针形,长约5mm,雄蕊6,花药三角状披针形;
子房半下位,3室,花柱长约4mm,基部宽阔,略呈圆锥形。浆果球形,直径5-7mm,早期绿色,成熟后暗蓝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沿阶草:形态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为:
花葶通常稍短于叶或近等长;花被片在花盛开时多少展开;花柱细长,圆柱形,基部不宽阔。
生长环境
麦冬: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阴湿处、林下或溪旁,或栽培。分布于华东、中南及河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浙江、四川、广西有大量栽培。
沿阶草:生于海拔600-3400m的山坡、山谷潮湿处、沟边或林下。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江西、河南、湖北、广西等地。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
(1)麦冬(浙麦冬):块根纺锤形,长1.5-3.5cm,中部直径3-7mm。表面土黄色或黄白色,有较深的不规则细纵纹,有时一端有细小中柱外露。
质韧,断面类白色,中央有细小圆形中柱,新鲜时可抽出。气微香,味微甘、涩,嚼之微有粘性。
川麦冬:块根较短小,表面乳白色。质较坚硬,香气小,味淡,少粘性。
(2)沿阶草:块根纺锤形,长0.8-2cm,中部直径2-4mm。表面有细纵纹。断面黄白色,中柱细小。味淡。以肥大、淡黄白色、半透明、质柔、嚼之有粘性者为佳。
饮片性状
麦门冬为扁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5mm,直径3-7mm。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纹,质柔韧。
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淡黄色。气微香,味甜微苦。朱麦门冬形如麦门冬,外被朱砂细粉;
炒麦门冬形如麦门冬,表面黄白色,或全体膨胀隆起;米炒麦门冬形如麦门冬,表面黄色或略显焦斑;炙麦门冬形如麦门冬,表面老黄色,气香,味甜。
说到山麦冬,很多朋友会有疑问:“我们都知道麦冬,怎么又来了个山麦冬?”。其实自古以来,对于麦冬的原植物,并没有很确切的定论,百合科沿阶草属和山麦冬属的多种植物,挖出来的纺锤形块根,都可作为麦冬使用。但到了现代,从1995版《中国药典》开始,山麦冬和麦冬被分列为了两种不同的中药材。
根据我国药典,麦冬来源于百合科沿阶草属的植物麦冬,而山麦冬则来源于百合科山麦冬属的植物湖北麦冬或短葶山麦冬,在原植物来源上,归属于同科但不同种属的植物。山麦冬和麦冬在药典被分列为不同药材,大抵也是源于此因。
山麦冬原植物长什么样?
山麦冬是非常漂亮的观叶植物,其植株常常丛生,条形革质的叶片从植株基部如莲座般生发出来,修长翠绿,柔韧弯曲而呈自然下垂,外形如同兰花。由于它外形秀丽又极易生长繁殖,不似兰花那般娇弱金贵,还可作为药用,故而是十分受大众欢迎的观赏植物和经济作物。
山麦冬的花外形如同薰衣草,但外形稍小,花色也略有不同,呈现淡紫色或淡蓝色,不及薰衣草花色那般亮丽纯粹。山麦冬花葶直立,总状花序顶生,常常3-5朵小花聚生于苞片腋内,整条花序梗上则密集地排列着许多这样聚生的花朵。其果实为球形浆果,未成熟时如同绿色小球,成熟后呈蓝黑色。
山麦冬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粗壮,分枝极多,靠近末端的须根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肉质小块根。这小块根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近干,除去须根再干燥后,得到的就是中药材山麦冬。
山麦冬和麦冬,在原植物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山麦冬和麦冬,在植物外形上有什么差别呢?一般认为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叶、花和果实。
& 山麦冬叶较宽而长,常具5条叶脉,中脉明显;麦冬叶较窄而稍短,常具3-7条叶脉。不过,叶的粗壮程度,特别是宽狭大小受外界生长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故以此作为鉴别特征并不稳定,重点可以看看叶脉多少和叶片中脉的形态;
& 山麦冬花葶相对较长,有些等同于叶长,甚至长于叶;麦冬花葶较短,一般短于叶;
& 山麦冬的花呈现淡紫色或淡蓝色,常3-5朵簇生于苞片腋内,苞片较短小;而麦冬的花则多呈白色或淡紫色,常常单生或对生于苞片腋内,苞片相对较长。花作为植物的生殖器官,特征相对比较稳定,可以作为物种鉴别比较可靠的依据;
& 山麦冬的果实相对较小,麦冬的果实相对山麦冬稍大。
植物外观受生长环境影响大,变化万千。山麦冬和麦冬植物外形上的差别,当然还有许多的小细节,不过细节太多亦干扰视线,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反而徒增烦恼,所以我们只抓主要细节,会更容易掌握。
山麦冬有什么用?
山麦冬这味中药,归属于补虚药中的补阴药。它味甘而微苦、性微寒,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善补肺、胃、心阴之不足。而其临床应用,也基本是围绕这个特点展开:
其一,它能补胃阴、益胃生津,用于缓解热病伤津和改善胃阴虚证,常可与天冬相须为用;
其二,它能益肺阴、润肺止咳,用于缓解阴虚痨嗽和改善肺燥干咳,配伍可考虑沙参、川贝等;
其三,它能养心阴、清心安神,用于缓解心阴虚和温病热邪扰心之虚烦不眠,可配伍百合;
此外,它有助于养阴生津而质润,故还可帮助润肠燥,用于缓解大便秘结。
在滋阴药里,如果要论养阴润燥之力,山麦冬可能尚不如天冬,但其特色在于平稳而顾全局,上至肺、中至心和胃、下至肠,一味药贯穿上下,滋养顾护比较全面。作为我国传统和沿用历史悠久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山麦冬是秋冬季滋养不错的选择之一。
山麦冬,如何挑选?
山麦冬,什么样貌的质量好呢?在购买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外皮光洁、体软质糯、个肥质重、心细味甜这几个特点,符合者质量较为上乘。
结语
麦冬植物来源多样、品种复杂的情况,古以有之。现代将山麦冬和麦冬分而列之,可能主要考虑种属和产地来源均不同。
作为山麦冬法定来源之一的湖北麦冬,虽然大规模种植的历史并不长,但在现代亦属于较为道地的产区,所产麦冬称之为“襄麦冬”,产量丰厚、品相优质,位居三大麦冬产地之首,颇受行内重视和关注。
根据我国药典的描述,山麦冬与麦冬功效作用完全雷同,区别只在植物基源。虽然湖北襄阳一带自古以来就是野生麦冬的自然分布区,且其所产麦冬于宋代唐慎微编撰的《证类本草》中便已有记载,也属麦冬传统产区之一。但现代大规模的种植品襄麦冬,是否在功效上等同于彼时之麦冬,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白开水里加2味药,一味滋阴,一味清热,赶跑身体里的湿热今天,教大家一个只有2味药的小妙方,一个滋阴,一个清热,教你如何赶走身体里面的湿热,快来一起看看吧。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天气越来越干燥了,我们身体里面的水液越来越少了,很多人整日感觉自己口干舌燥的,嘴巴上都起皮,经常晚上半夜被渴醒,喝再多水也不解渴。
除了口干舌燥,还总是感觉身上一阵一阵的发热,睡着之后容易出汗,老是长口腔溃疡。而且还总是感觉四肢沉重,乏力,大便黏腻老是粘马桶,小便黄,腹胀,
其实,这些症状大多是因为体内的阴液不足引起的,阴液不能制约阳气,就会导致体内产生一些虚火。这也虚火和我们体内的湿气纠结在一起,形成湿热。从而出现这些阴虚湿热的症状。严重的话,这些湿热还会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那要怎么办呢?
今天,就来给你分享两味药,黄柏和麦冬泡水喝,来滋阴燥湿祛热,帮你赶走身体里面的湿热。
我们先来看黄柏,黄柏味苦,药性寒凉,归大肠、肾和膀胱两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可以把体内的湿热全部给清除出去,对于湿热引起的四肢困重、大便黏腻、小便发黄、浑身乏力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其次就是麦冬了,麦冬味甘,药性微寒,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可以补足我们的阴津,还可以润肺,对于口唇干燥、口渴、皮肤干燥、潮热盗汗等症状都有很好的作用。
这2味药搭配,一个滋养阴液,一个用来清除湿热,不仅我们的身体脏腑得到滋养,还把体内的湿气和热气全部给清除出去。如果你有阴虚湿热的症状,可以参考这两味药来泡水。但是,这两味药,药性寒凉不可长期服用,会损伤我的脾胃。
好了,今天的内容,你学会了吗?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用药前一定要请医生辨证,不可私自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