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深受大多数人的喜爱
但网上关于鸡肉的说法
也是各式各样:
有人说
“鸡头当中含有重金属物质,食用有危害”
有人说
“鸡皮不能吃,不然会中毒”
甚至还有人说
“鸡 *** 不能吃,否则会致癌”
那么这些说法
到底是真是假?
今天就来说清楚
1 鸡头不能吃?
有人说,鸡头不能吃,因为“十年鸡头似砒霜”,这种说法可信吗?
虽然鸡是通过嘴吃东西,但是食物必须要到肠胃,才能被吸收然后再进入血液,就算是真的有毒素物质,也需要通过肝肾进行代谢,根本不会积累到所谓的头部。
如果真要给一个鸡头不能吃的理由,只能说它的长相有一些“可怕”而已了。
所以,鸡头不能吃的说法,不能相信。
2 “鸡尖翅”里全是毒素,不能吃?
有人说,鸡类等禽肉中的尖翅是不可以食用的,因为这个部位是淋巴腺体集中的部位,食之有毒。
这里大家一定要清楚,尖翅和翅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部位,不可“一视同仁”。
翅尖是翅膀,而尖翅是鸡等禽类 *** 上端长尾羽的部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鸡 *** ”。
有人说:“鸡翅尖是给鸡打针的部位,容易蓄积抗生素,对身体有害”。
事实是,鸡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的确可能会用到抗生素,有些抗生素是注射型的,注射的部位一般会选择皮比较松的地方,一般会选择翅膀下面,而不是各位所想的“翅尖”。
鸡 *** ,因为含有两种不能吃的腺体(腔上囊和尾脂腺)所以不建议吃。
尖翅不等于翅尖,鸡翅可以吃,但是尖翅(鸡 *** )还是不吃也罢。
3 鸡脖子不能吃,否则会中毒?
关于鸡脖子不能吃的言论流传已久。
其实鸡肉体内是没有成形的淋巴结的,一般只有起相同作用的淋巴集结体(是几个或几十个淋巴小结聚集成团构成的淋巴集结体)。如果它们没有发生病变,充分加热后少量食用并不会存在问题,况且这些淋巴集结体多数分布在皮下。
所以,如果偏爱食用鸡脖子、鸭脖子等,但又不愿意吃到淋巴组织,去皮食用就好了。
4 鸡身上的这个部位不建议吃
鸡皮很好吃,是因为其中含有很大一部分脂肪物质,脂肪物质摄入过多容易增加肥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相对而言它的营养价值不高,这是不建议吃的原因,和激素等问题无关。
5 如何科学健康吃鸡?
1、安全买鸡,避免风险
买鸡要选择正规的超市和大型的农贸市场,避免买到可能存在问题的鸡肉。
2、鸡肉虽好,需要适量
任何食物都要适量,每日摄入的畜禽肉类总量建议40g—75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量)为佳,避免食用过多给身体增加负担。
3、去皮“吃肉”,脂肪摄入更少
对于以鸡肉为代表的禽肉食品来说,如果不想摄入太多脂肪,可以把皮去掉,但这其实只是出于个人口感选择和“减脂”的需求,并不是因为“有害”。
4、选择靠谱的烹调方式
拒绝煎炸炒烤,偏向选择蒸煮,还原食物本身味道,避免摄入较多的脂肪、食盐以及一些有害物质(苯并芘等)。
综上所述,吃鸡肉的时候建议尽量不要吃鸡 *** ,少吃鸡皮,而其他的言论还需科学看待,不信谣、不传谣。
鸡肉会致癌?牛津大学研究:吃鸡或会增加3种癌症风险,可信吗“我再也不吃鸡肉了,也不会再给你买炸鸡汉堡了。”老张一进门就听到老伴在发火,儿子在一旁闷闷不乐。
老张问:“怎么了这是?”
“你儿子要吃炸鸡,我不让他吃,天天就知道吃些垃圾食品。还有以后啊,我们家也不吃鸡肉了!”老伴生气地回答。
老张更加纳闷了,“这又是咋啦,炸鸡少吃点好,但是这鸡肉可是我更爱吃的肉啊。”
“我今天都看网上说了,鸡肉会致癌,还是牛津大学的研究,你说可不可信?”
听了老伴的话后,老张在手机上一搜索,还真有这么一回事。“哎呦,这不知道以后吃什么安全啊...”
近来,猪肉、牛肉等红肉、中式咸鱼都被打上了致癌的标签,那鸡肉还能吃吗?这个研究可信吗?
一、牛津大学:吃鸡增加癌症风险?
一项关于肉类摄入量与癌症风险的前瞻性分析研究刊登在《流行病学和社区卫生杂志》上,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475488名年龄在37-73岁的参与者(54%为女性)数据,在平均5.7年的随访 *** 有23117名参与者患上癌症。
经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后,结果显示:
1、红肉和加工肉摄入量较高与结直肠癌风险较高有关。
红肉摄入量每增加50克/天,患结直肠癌风险会增加20%;加工肉摄入量每增加20克/天,患结直肠癌风险会增加16%。
2、家禽摄入量与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呈正相关。
家禽摄入量每增加30克/天,患恶性黑色素瘤风险会增加20%,患前列腺癌风险会增加11%,患非霍奇金淋巴瘤风险会增加26%。
不过研究人员也指出,该研究结果只发现了这些肉类摄入量与某些类型癌症之间的关联,但是并未确定潜在的机制,并且可能会受到残余混杂因素的影响,所以这些关联,尤其是家禽摄入量增加患癌风险,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要不要继续吃鸡肉?
很多人看了部分媒体报道说“吃鸡肉会致癌”,就很担心是否以后都不能吃鸡肉了。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首先,这项研究并非只是分析鸡肉是否会致癌,还包括了红肉和加工肉。而部分媒体为了让新闻更具爆炸性,以偏概全地夸大了鸡肉致癌。
其次,这项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结论只说明了有相关性,但并未对其中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也就是说,这项研究的结果不足以证明吃鸡肉会导致患癌。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成人每周可以吃280-525克的禽畜肉类,平均每天总量建议控制在120-200克之间。而且除了禽畜肉类,鱼类、蛋类也要适量摄取,每天更好吃2类,不要只吃某一类。
总之没有必须因为这个研究,放弃吃鸡肉。另外,为了健康着想,一般建议鸡肉的加热温度要达到中心温度为74℃,鸡肉一定要煮熟透了再吃,以免有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的风险。
烹煮鸡肉的时候,也应该生熟分开。其次,鸡肉放在冰箱冷藏保存最多只能放1-2天。
三、鸡肉、猪肉、牛肉、鱼肉,哪个好?
浙江省肿瘤医院的研究团队曾将1956年-2013年的7项队列研究和10项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荟萃分析,结果发现:多吃鸡肉可将肝细胞癌(HCC)的风险降低31%,而吃鱼可将风险降低22%。而摄入红肉、加工肉类或全肉则与HCC风险无关。
研究人员解释,这可能是因为鸡肉和鱼肉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Omega-6与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而且与红肉相比,它们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含量更低。
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吃的肉类有猪肉、牛肉、鸡肉和鱼肉这四种。那我们应该怎么吃呢?这四种肉类各自的营养价值如下:
- 蛋白质平均含量:牛肉为20.8%,猪肉为20.6%,鸡肉为20.6%,鱼肉为19.2%;
- 脂肪平均含量:猪肉为7.1%,牛肉为4.6%,鸡肉为4.3%,鱼肉为3.5%;
- 每100克的平均热量:猪肉143千卡,牛肉123千卡,鸡肉122千卡,鱼肉109千卡。
从健康的角度而言,肉类摄入的量的顺序推荐为:优先选没有腿的,其次是两条腿的,最后是四条腿的。与此同时,为了均衡营养,建议要交替食用各种肉类。
四、吃鸡这件事,留意2个事情
想要吃鸡吃得更健康,以下两点多加注意。
①鸡的2个部位,建议少吃
尖翅:鸡的尖翅指的是鸡 *** 上端长尾羽的部位,这里有很多淋巴腺体,可能残留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细菌和病菌等,所以建议尽量少吃鸡 *** 。
鸡皮:因为鸡皮里大部分是脂肪物质,虽然吃起来很香,但鸡皮的营养价值不高。而且吃太多鸡皮会导致脂肪摄入过量,容易使人变胖,还会增加高血脂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所以建议尽量少吃鸡皮。
②这2种鸡,也应该忌口
炸鸡:虽然炸鸡酥脆又好吃,但在经过油炸后,不仅会增加鸡肉的油脂含量,而且鸡肉里的一些抗氧化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也容易被氧化掉。简单来说就是,炸鸡营养价值不高,还容易让人长胖。
烤鸡:烤鸡虽然油香十足,外焦里嫩,但是鸡肉经过高温烤制后,容易产生杂环胺和多环芳烃等致癌物,吃太多不益于健康,尽量少吃。
总体而言,鸡肉的营养价值高,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也不低,适量食用对身体有好处。大家无需担心正常吃鸡肉会致癌。
参考资料:
<1>Knuppel A, Papier K, Appleby P, et al. OP31?Meat intake and cancer risk: prospective *** yses in UK biobank.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19;73:A15.
<2>Luo J, Yang Y, Liu J, Lu K, Tang Z, Liu P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 *** ysis: meat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14;39(9):913-922.
<3>健康吃鸡有五大要素!这些部位不能随便吃.人民网,2018-10-0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阳了之后 三类食物少吃、四类食物要多吃!来源:北京青年报
感染新冠时应注意饮食清淡并适当忌口,尤其是以下3类食物,感染新冠时更好少吃或不吃。
1.高盐食物
高浓度食盐能抑制呼吸道细胞的活性,抑制其抗病能力,同时还可减少唾液,使口腔内溶菌酶减少,增加病毒和病菌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感染新冠时更要少吃盐,没有腹泻或大量出汗的一般成人每天控制在5克以内,这样有助于提高唾液中溶菌酶的含量,有利于机体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A及干扰素来对付新冠病毒。
2.辛辣食物
生病期间,很多人的消化功能会变弱,此时,过于辛辣 *** 性的食物会让已经一塌糊涂的胃肠道功能更加紊乱,甚至有引发恶心、呕吐的风险。
另外,新冠常伴有嗓子痛,对于本就不耐受辛辣食物的人而言,辛辣食物还会 *** 咽部,加重咽部不适感。
3.不好消化的食物
感染新冠后,很多人的胃动力较弱,吃太多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会给肠胃增加负担,甚至可能引发呕吐。此时,应少吃魔芋、芹菜、韭菜、茼蒿、红薯等食物,另外像没有煮烂的杂豆、嚼不烂的牛羊肉块等,都尽量少吃或不吃。
那么,感染新冠期间,哪些饮食对缓解病情有帮助呢?
1.每天2000毫升的水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新冠阳性期间应补充足够水分,全天少量多次进水。
平时一般成人每天可以喝1500-1700毫升水,如果没有特殊的饮水禁忌(比如心肾功能有问题等),对一般成人来说,感染新冠的时候,饮水量应该比平时更多,可以达到每天2000毫升。普通大小的一次性纸杯,一杯大概有200毫升水。
多喝水、多排尿,这样体内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就可及时排出体外,也有助于散热。注意要喝温开水,不要喝过凉的水。
2.清淡的汤和粥
生病时,人的肠胃功能变差,清淡的汤和粥相对要易于消化,同时热汤和热粥可以起到发汗的作用,可加速“自愈”进程,发汗之后更要注意水分的补充。
3.清蒸的鸡和鱼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选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各种豆类、鱼、蛋和瘦肉。新冠期间人体相对虚弱时,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有助于身体康复。
鸡肉和鱼肉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且其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清蒸的做法比较清淡,没有那么油腻,适合新冠期间食用。吃鱼肉一定注意别吞下鱼刺。
4.蜂蜜
睡前半小时,适量吃一小勺蜂蜜(10克左右),有助于缓解夜间的咳嗽不适,注意一岁以下的宝宝不能吃蜂蜜。
文/于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
病后千万别喝鸡汤!防止“食复”,建议这样吃来源:健康河南
近日,一初中生因为感冒发热、咳嗽来就诊,经过几天治疗后基本痊愈。谁知隔两天后,家长又带孩子来就诊,说孩子病情反复,又出现发热和剧烈咳嗽,但是抽血化验和拍胸片后未发现异常。我追问饮食情况,家长说看到孩子烧退了、咳嗽也好转了,想到孩子生病期间吃得清淡,于是炖了一只鸡,让孩子吃鸡肉喝鸡汤,没想到当晚就咳嗽加剧,第二天又开始发烧。听到这里,我观察孩子舌象,发现舌质红、苔白腻,便可以确定这个孩子再次咳嗽、发热就是因为吃鸡肉喝鸡汤导致的,这种现象中医称为“食复”。
食复为何会发生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对食复进行了详细描述。《素问》云:“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这段话可翻译为:“黄帝问:热病有什么禁忌呢?岐伯说:当病势稍衰退时,吃肉食,病即复发,多进食则发生遗证(即热病后期余热未清,因多食而引起再度发热的病症)。这些都是热病应当禁忌的。”可以看出古人很重视热病后的正确饮食调理。
关于食复的机理,可以这样理解:患者患病发热期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虽然经治疗后热退,但是脾胃暂时仍处于虚弱状态,消化吸收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此时如果强食或者多食油腻都会加重胃肠负担,容易造成食滞化热,导致再次发热。
这一原理在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也有相关描述:“夫病新瘥者,脾胃尚虚,谷气未复,若即食肥肉、鱼鲙、饼饵、枣、栗之属,则未能消化,停积在于肠胃,使胀满结实,因更发热,复为病者,名曰食复也。”
其实病后饮食不当不仅对发热有影响,对于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和腹泻等消化道疾病都有很明显的影响。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咳嗽患者饮食油腻后咳嗽加重,腹泻患者刚恢复后饮食过于滋补就再次腹泻的现象。
疾病初愈如何正确饮食
那么,疾病初愈后应该如何正确调理饮食防止复发呢?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故乱进食物,便是助热。惟清淡之味,与病不悖。自来热病,最怕食复劳复。举世共闻,非臆说也。”简单来说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之一,不能吃“发物”和油腻的食物。如荔枝、桂圆、榴莲、海鲜、鱼虾、蕈类、鸡鸭牛羊肉之类不宜食用,再如姜、薤、川椒、胡椒等辛温的调味品也不宜食用,肥肉等油腻之品多食后也会导致食积发热。第二,可以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稀粥、青菜等,小米粥可以养胃,食欲不振者可以放山药、山楂等一起煮。高热患者多有伤阴,可以补充一些梨、绿豆、莲藕等滋阴之品。
总之,正确的饮食调理可以促进病情的痊愈,加快患者的康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饮食不当只会加重病情或者导致病情复发,切不可忽视。
我国癌症高发,都是鸡肉惹的祸?牛津大学:吃鸡或增加3种癌风险“妈!我周末回家,我想吃你做的酱油鸡了,可馋死我了。”
“哎哟,现在也不兴吃鸡肉了,要不换个菜吧,妈都给你做!”
“咋就不兴吃鸡肉啦?从小到大不都是这么吃过来的吗?”
“我上周听隔壁的老张说,什么哈佛还是牛津大学的研究,发现鸡肉会致癌!这谁还敢吃呀”
“你这消息靠谱吗?怎么我都没听说过的”
“国外的研究还能有假的吗!”
“……”
中国人到底有多爱吃鸡呢?
根据智研咨询调查显示,国内的肉类消费中,鸡肉是国内第二大肉类消费品种。在中国,每年有70亿只鸡被“埋葬”在国人的肚子里,这也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肉鸡生产和消费国。
鸡肉是中国人非常喜欢的食材之一,但近年来关于鸡肉的争议却不少,有人说“鸡肉被打了大量激素,吃了会性早熟”、“我国现在癌症患者这么多,都是因为鸡肉吃多了”……真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我国癌症之所以高发,“祸根”是鸡肉?
食用鸡肉也与患癌风险有关?
发表在《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杂志》上,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关于鸡肉与癌症风险的相关研究,通过对2006年至2014年对47.5万名英国中年人进行跟踪调查后,结果发现:食用鸡肉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以及男性前列腺癌的风险增高有关。
那是不是证实了鸡肉真的会致癌呢?
事实上,这项研究为“关联性”研究,只是通过数据调查表明了经常食用鸡肉,罹患某些癌症风险较高,并没有说明两者之间的原理机制,也没有足够证据明确鸡肉会增加发病风险。
癌症的患病机制并不是简单的患病机理,而是众多因素共同制约造成,因此所谓的“吃鸡肉致癌”的言论并不成立,此次研究也只是一种观察性研究而已。
另外,还有说法称“鸡肉二次加热会析出致癌物质”,真的假的?网传说,鸡肉二次加热后,肉中的蛋白质经过存放会产生蛋白质降解物,这些物质对肝肾存在致癌危害。
对此,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表示,蛋白质降解物只有氨基酸和多肽,这两种物质并不存在对肝肾有伤害性。更何况已经烹饪熟的肌肉,几乎不会含有细菌等微生物,很难再发生有害反应。
二、市面上都是“激素鸡”,吃了会性早熟?
“XX岁女童吃鸡肉致性早熟”,“现在市面上的白羽鸡长的快还大只,肯定是打了激素”,类似的新闻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市面上的鸡肉中真的含激素?会导致性早熟吗?
不少人认为,现在鸡肉生长速度如此快,一定与激素催熟作用有关。早期确实也有“激素鸡”的相关报道,更让大家对鸡肉的食品安全产生疑惑。
其实现在的养鸡场,早已经不用激素催熟了,通过培育技术的改良,目前培育的白羽鸡只要40天,就能够长到2.5公斤。而给鸡打激素,只会增加它的心脏负担和肝脏负担,加速鸡的死亡,反而不利于生产。
那吃鸡肉真的会性早熟?
实际上,目前并没有权威的研究能证明鸡肉会导致性早熟。虽然动物源食物中,确实含有少量内源性激素,但对于人体会吸收多少也是未知,并不会对内分泌产生影响。
此外,导致性早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机体疾病,如垂体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环境因素,如接触塑料制品;遗传因素;信息 *** ,过早接触性信息等,都可能引起性早熟。
三、鸡脖、鸡尖翅、鸡头不能吃?
关于鸡与健康的话题,还真不少,“鸡脖”“鸡翅”“鸡头”这些部位,经常上“黑榜”,这些部位,到底能不能吃呢?
1、鸡脖
鸡脖被认为有淋巴结,经常吃会中毒。但其实鸡肉体内是没有成形的淋巴结,一般只有几个聚集成团的淋巴集结体,如果它们没有发生病变,充分加热少量食用是不会存在问题的。
2、鸡翅尖
鸡翅尖被认为给鸡打针的部位,经常食用也不利于健康。事实上,鸡在养殖过程,确实可能会利用到抗生素,但一般会选择在翅膀下面,而不是鸡翅尖。
需要注意的是,鸡在打针后,药物会扩散到身体各个部位,如果不能吃,那就不止是鸡翅尖不能吃了。
3、鸡头
民间有“十年鸡头似砒霜”的说法。鸡头虽然是负责接触外界的,但鸡吃到嘴里的东西,都是必须经过肠胃吸收,进入到血液,即便是毒素,也需要肾脏代谢,根本不会累积到头。
需要注意的是,鸡的身上,真正不建议吃的这2个部位。
一是鸡皮,鸡皮虽然爽嫩,但也含有很大一部分脂肪物质,摄入过多的脂肪,容易增加肥胖、高血脂等疾病风险;
二是鸡 *** ,鸡 *** 有一部分叫做腔上囊,主要是鸡的免疫器官,这里还有一个巨噬细胞,专门吞噬病毒、细菌的。如果吃鸡 *** ,就相当于把巨噬细胞也吃到肚子里,对健康是有潜在危险的。
想要健康吃鸡,首先要规避购鸡风险,选择正规的超市的大型农贸市场,可以避免购买到问题鸡肉。
其次,任何食物都要适量,鸡肉也不能多吃,根据膳食指南建议,禽肉类总摄入量控制在40-75克,多食同样会给身体增加负担。
参考资料:
<1>《英媒:英国专家称吃鸡肉增加患癌风险》.新华社新媒体.2019-09-10
<2>《米饭、鸡肉、蘑菇…这些食物二次加热会致癌?看完终于知道怎么吃了》.科普中国.2020-01-18
<3>《鸡肉是发物吗?肿瘤患者能吃吗?》.肺癌康复圈. 2022-08-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鸡身上到底哪个部位不能吃?终于有答案了鸡肉富含优质蛋白,物美价廉,深受很多人的喜爱。不过,“鸡红是非也多”:有人说,鸡脖子有淋巴,不能吃;有人说,鸡翅尖是打药的地方,不能吃;还有人说,鸡 *** 上有毒,也不能吃……
那这些传闻,究竟是真是假呢?
“十年鸡头赛砒霜”
不能吃?
因为鸡整天低头啄食,有人就觉得地上的垃圾、重金属物质都会被它吃进去并沉积在鸡头,年数越久的鸡所含毒素就越多。
但如果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个说法怎么都站不住脚。首先,正规途径购买的鸡,其喂养饲料、环境都需符合相关规定,鸡根本不会吃到垃圾、重金属物质;其次,就算鸡真吃进去了,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也是通过肝肾代谢,不会积累在鸡头。
所以,如果是从正规渠道购买、彻底烹熟的鸡头,大家想吃还是能吃的。
鸡脖子上有淋巴
不能吃?
鸡脖子上有一些明显的小淋巴结节,因此不少人认为鸡脖子吃不得。
的确,淋巴具有过滤病原体的功能,更好不要吃。不过,淋巴组织在动物体内其实分布得很广,并不只有鸡脖子上有。
而且,淋巴大多分布在皮下,其实只要吃的时候把鸡皮去掉,问题就能解决了。所以,大家不必因为淋巴而放弃鸡脖子这样美味。
鸡翅尖是打药的地方
不能吃?
传言说鸡翅尖是鸡打针的地方,易有药物残留,所以也不能吃。
但通常来讲,打针一般会选择比较松软、血管丰富的部位,像是鸡身上的鸡胸、鸡腿,不会选择鸡翅尖。
而且,正规的养殖场,养殖者需根据国家标准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疫苗等药物,药物被注射入鸡体内后,会扩散到全身,待度过停药期、代谢掉之后再进行售卖。
也就是说,从正规渠道买到的鸡,其打药不影响食用安全,可以放心吃。
鸡 *** 上有大量毒素
不能吃?
鸡 *** 上确实有两样东西不能吃,一个是尾脂腺,一个是腔上囊。前者是鸡身上的脂肪性腺体,鸡会通过啄取它分泌出的脂肪来滋润羽毛,可能存在炎症;后者位于鸡直肠的上部,是体液免疫的中枢淋巴器官。
不过规范化屠宰的鸡,这两个部位都会被摘掉。所以,如果你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鸡肉,那鸡 *** 可以吃;但如果是在家自己宰的鸡,那鸡 *** 还是不吃为好。
鸡心、鸡肝、鸡胗
都不能吃?
鸡的各种内脏,同样被不少人划入了“禁食名单”,原因也是“毒素”残留。
从功能来讲,肝脏是解毒器官、肾脏是排毒器官、肠道是“排污厂”,其中的一些残留物确实会超过肌肉。但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合格动物内脏,即使有一些残留物,其水平也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而且,鸡心、鸡肝、鸡胗这些内脏,营养成分不容小觑。比如鸡肝,它不仅富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也大大高于鸡胸肉,偶尔吃一吃其实挺不错的。
一般建议,普通成年人每月可吃动物内脏2~3次,每次25克左右。但也要保证渠道正规、清理干净、彻底烹熟哦~
从正规渠道购买的鸡,鸡头、鸡脖子、鸡 *** 、鸡内脏等部位都是可以适量吃的。如果担心有淋巴或是长胖,吃的时候记得把鸡皮去掉。
(CCTV回家吃饭)
在您阅读之前,点击一个小小的关注,不但能给您带来别样的融入感,更能便于您与他人的交流和探讨,十分感谢您的鼎力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爱吃炸鸡的习惯,但在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之中,有专家发现过量吃鸡肉很有可能会增加人们患上癌症的风险。
那么,这究竟是一种臆测还是事实?
不少人在听到耶鲁大学的时候,就会觉得这非常的权威和专业,但要是仔细了解过这一项调查,可能就会对吃鸡肉是否会致癌的话题有重新的认识。
原来,早在2017年的时候,耶鲁大学针对人体健康领域发起过这样一项研究,那就是他们定向对参与该实验的4万名志愿者发起长达三年的跟踪。在这之后,他们也发现长时间过量吃家禽和红肉则会有高达73.6%的致癌率。
相比之下,长期吃以水产和海鲜为主的白肉则会有远低于这个数字的致癌率。这样一来,不少媒体就会断章取义并认为吃鸡肉会致癌。虽说鸡肉属于家禽一类,但这并不意味着鸡肉不能吃,一吃就肯定致癌。
眼见越来越多的健身人士开始吃水煮鸡肉,甚至把鸡肉当作不可多得的美味,但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之中,我国 *** 明确指出吃鸡肉可能会增加患有淋巴癌、恶性黑色素瘤和直肠癌的风险不得不说,这三类癌症的致死率还是比较高的,甚至会比胃癌和肺癌的致死率高20%。
客观来说,如果保证每天摄入的鸡肉总量在100~120克之间,那么大家还是可以从鸡肉中获取充足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各种不饱和脂肪酸。长期吃鸡肉的确有减脂减重的好处。
相较于牛肉来说,鸡肉的价格比较便宜,而且比较容易好咀嚼,更容易被人消化。再者来说,鸡肉的做法比较多,无论是炖着吃,还是炸着吃或红烧,都可以带来不同的口味。
只是市面上的不少激素鸡悄然来到各家各户的餐桌,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一些家长也盲目地因为贪便宜而购买低价鸡,殊不知,激素鸡往往有着较大的体型,可能鸡腿等部位也会比正常鸡要大很多。
但仔细和正常养殖的鸡相比,这类鸡的口感普遍较粗糙,而且常吃的话,也会诱发儿童性早熟等问题。
那么,在日常生活之中,大家应该如何规避鸡肉的不利面,从而真正做到趋利避害?
1、做熟鸡肉,不吃夹生肉
首先,在烹饪鸡肉的时候,无论是厨房小白,还是经验丰富的厨师,大家一定要做熟鸡肉。因为鸡肉里面含有大量的李斯特菌以及沙门氏菌。要是长期吃没有彻底煮熟的鸡肉,这是会大大增加人体被幽门螺杆菌侵袭的概率。
尤其对两广地区人来说,那里人普遍比较喜欢吃白切鸡。就做法来说,只需要将鸡肉放在沸水中汆烫十几分钟,他们就会将带着血丝的鸡肉从热水中捞出并过一遍凉水,配上简单的蘸料,他们认为这种鸡肉吃起来口感更加嫩。殊不知,长期吃这种鸡肉则会损害身体的免疫系统,也会让消化系统不堪重负,以至于出现各种各样的肠胃病。
2、适度吃鸡肉,不可过量
另外,即便是再喜欢吃鸡肉,不少人都应该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虽然鸡肉的消化率比较高,也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但过量吃鸡肉如炸鸡块或炸鸡腿,这也可能会让人们患有脂肪肝或者是三高。
3、尽量购买新鲜的鸡肉
在挑选鸡肉的时候,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尽量挑选新鲜的鸡肉,而不是超市的冷冻鸡。一般来说,不少冷冻鸡普遍有着几十年的“年纪”,因此,它们又被称之为僵尸鸡。这类鸡大多从国外进口,在冷库中被密封保存几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长时间吃这类鸡,除了会让激素和各种毒素堆积在体内,也可能会引发胆固醇和高血脂等疾病。
4、注意鸡肉不可和一些食物一起吃
不少人都知道柿子和海鲜不能吃,否则会诱发胆结石。殊不知,鸡肉和浓茶、葡萄、猪内脏和鸭皮等食材是不能同时吃的。如果将这些食材放在一起吃,是很容易出现肠胃炎或者是消化不良的情况,更会诱发各种结节。
总的来说,就吃鸡肉是否容易得癌这个话题来看,虽然患癌人群的年纪日趋年轻化,患癌群体的数量也越变越多,但致癌的因素有很多,大家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吃鸡肉就一定会得癌。
关于鸡肉致癌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入秋之后,暑去凉来,白露降,田野里随着秋风飘出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一望无际的金黄和蓝天白云构成最美丽的画卷。告别了苦夏,我们肚子里的馋虫被唤醒,食欲大大增加,这个时候不能放纵自己,仍然要少食辛辣和油腻的食物,秋天滋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讲究应季而食,合理搭配。
俗话说“秋后吃只鸡,不用找医生” ,自古以来,鸡肉的营养价值一直都被人们重视,是生活中理想的滋补食材。鸡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0%,而脂肪含量却只有9%。另外,鸡肉中还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有助于孩子们长个。
而鸡汤融入了鸡肉的精华,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入秋后,建议多喝鸡汤,炖鸡汤牢记“4放3不放”,炖出来的汤鲜鸡肉透骨香。
炖鸡汤的4放
1放:放砂仁
砂仁又叫小豆蔻、阳春砂、春砂仁,为姜科植物的干燥果实,属于芳香型香料,呈椭圆形、刺猬身,外皮质地较韧,具有淡淡的青草芳香味,有薄荷味的清爽气息,含有较多的挥发性成分,非常适合油脂多的荤料和汤羹,炖鸡 *** 有很好的去异增香效果,并且能够更大程度上地还原鸡肉的原始香味,在香料中有“透骨香”的美誉,炖出来的鸡肉连骨头都是香的。
在广东、云南等地,经常运用砂仁来炖老母鸡,因为砂仁还是一味中药,有调理肠胃的作用。炖鸡前,砂仁需要进行预处理,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后,再拍碎放入鸡肉中炖。也许有人会问砂仁要放多少合适?假如一只3斤重的母鸡,只要放30克的砂仁即可。
2放:放姜黄
黄姜学名为盾叶薯蓣,系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的根茎,外形与生姜类似,但比生姜的分枝更多,断面呈鲜艳的橘黄色,染色效果明显,故又名黄姜。姜黄是常用的药材,具有祛湿清热,杀菌解毒等功效。
在民间,早有姜黄做菜的习俗。常见的姜黄食谱有姜黄米粥、姜黄炒饭、 姜黄排骨、姜黄瘦肉汤等等。在以隆安县为核心的桂西南地区,姜黄炖鸡是民间流传的一道特色美食,在当地被称为“月子汤”。姜黄炖鸡,无论是鸡肉还是汤汁都色彩鲜黄,香气浓郁,入口甘甜,令人胃口大开。
3放:放蘑菇
蘑菇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蘑菇的种类较多,像松茸菇、茶树菇、香菇等都适合用来炖鸡。鸡肉中的谷氨酸、肌苷酸物质,遇上蘑菇中的茑苷酸后,增鲜效果会翻倍提升,在众多蘑菇系炖鸡中,香菇炖鸡最为经典。
香菇与别的蘑菇不同,有一种特殊的香气,正是由于这种香气,使香菇与鸡成为“绝配”,彼此互相辅佐,将香菇和鸡肉的香气和谐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鲜香风味。干香菇比新鲜香菇更有营养,香菇在烘干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芳香物质,因此干香菇更适合炖鸡。
4放:放米酒
米酒是指农村用糯米蒸熟自酿的酒,又叫酒酿、甜酒,古代称之为“醴”。由于米酒口感甘甜醇美,酒精度数含量低,一般为15~25℃,深受人们喜爱。许多农村人在炒菜时用米酒代替料酒,出来的菜格外香,并且还带有淡淡的甜味。
许多人并不知道,炖鸡的时候放入1勺米酒会更香,鸡汤的鲜味得到进一步提升,鸡肉也更容易脱骨炖烂。另外米酒炖鸡还有促进血液循环、滋阴益气的作用。
炖鸡汤的3不放
1不放:不放八角
八角又称大茴香、大料,作为著名的芳香型香料,在日常餐饮中应用最为广泛,常用于烧、卤、炖、煮、酱等多种烹饪方式,具有除异味增香的作用。俗话说:“猪不椒,羊不料”,这里的料就是指的八角,意思是说猪肉不放花椒,羊肉不放八角,其实炖鸡的时候同样不适合放八角。
炖鸡之所以不适合加入八角,是因为八角吸附性很强,芳香浓郁,而炖鸡主要是要突出本味的鲜香,如果加入了八角,那么八角在与鸡肉炖煮过程中会将鸡汤内本来有限的油脂和核苷酸物质吸附掉一部分,从而使鸡汤鲜味被八角的味道覆盖,香味因此也会变淡。
2不放:不放大蒜
大蒜是辛香调味品,气味浓烈,与清香的鸡汤原本就不在一个频道,大蒜很“冲”,放入鸡汤中无疑会喧宾夺主,与鸡汤“抢味”,这个道理我们古人很早就知道,古典《金匮要略》中记载“鸡不可合葫蒜食之,滞气”的记载。
从营养角度上来讲,大蒜性辛温,具有杀菌消毒作用,而鸡肉是甘酸温补性质的,两者功效相左,如果两者混合在一起,功能相低,各自的优势功效也会随之丧失,鸡肉温补的功效大大削弱。另外从口感角度上来讲,有蒜味的鸡汤汁恐怕没有几个人想喝。
3不放:不放辣椒
辣椒是 *** 性很强的食材,适合用于口味重的菜肴。虽然辣椒有去腥除异的作用,但是炖鸡汤追求的是本味的清香,而且最终目的是达到滋补健体的效果,不适合加入辛辣的物质,给胃带来不好的 *** 。因此即使更爱吃辣椒的湖南人,在炖鸡汤时也不会放辣椒。事实上不单是炖鸡汤不适合放辣椒,炖其他的汤也不适合放辣椒。
鸡脖子、鸡尖翅、鸡皮…不能吃?真相来了大家好!我是雅倩爱美食,一个厨艺爱好者,分享各种美味以及相关的故事,传递一日三餐的温暖,让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收藏、评论,谢谢您的阅读,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更大动力!
鸡肉是很多人的喜爱吃的食物
但是 *** 上面有关于鸡肉的说法
是众说纷纭,说法是各式各样:
有的人说
“鸡头中是含有重金属物质的,食用后对人有危害”
也有人说
“鸡皮是不能吃的,不然是要中毒的,”
甚至是还有的人说
“鸡 *** 也是不能吃的,是会致癌的。
那么对于这些人的说法,到底是真是假?今天就来说说清楚。
首先
关于有人说,鸡头不能吃,因为“十年鸡头似砒霜”,这种讲法我来解释一下。
虽然呢。鸡是通过嘴吃东西,但是呢。食物必须要到肠胃,才能被吸收然后再进入血液,就算是真的有毒素物质,其也需要通过肝肾进行代谢,根本不会积累到所谓的头部。
如果说真要给一个鸡头不能吃的理由,只能说它的长相有一些“可怕”而已了。
所以讲,鸡头不能吃的说法,不能相信。
其次呢,是,有的人说,鸡类等禽肉中的尖翅是不可以食用的,因为这个部位是淋巴腺体集中的部位,食之有毒。
这里大家一定要清楚,尖翅和翅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部位,不可“一视同仁”。
翅尖是翅膀,而尖翅是鸡等禽类 *** 上端长尾羽的部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鸡 *** ”。
有的人说啊:“鸡翅尖是给鸡打针的部位,容易蓄积抗生素,对身体有害”。
事实上是,鸡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的确可能会用到抗生素,有些抗生素是注射型的,注射的部位一般会选择皮肤比较松的地方,一般会选择翅膀下面,而不是各位所想的“翅尖”。
“鸡 *** 是不能吃,否则对身体有害”的说法流传甚广。
鸡 *** ,因为含有两种不能吃的腺体(腔上囊和尾脂腺)所以不建议吃。
因此,尖翅不等于翅尖,鸡翅可以吃,但是尖翅(鸡 *** )还是别去吃。
然后呢是关于鸡脖子不能吃的言论我来总结一下。
其实鸡肉体内是没有成形的淋巴结的,一般只有起相同作用的淋巴集结体(是几个或几十个淋巴小结聚集成团构成的淋巴集结体)。如果它们没有发生病变,充分加热后少量食用并不会存在问题,况且这些淋巴集结体多数分布在皮下。
所以说,如果偏爱食用鸡脖子、鸭脖子等,但又不愿意吃到淋巴组织,去皮食用就好了。
然后呢。跟大家聊聊鸡皮,鸡皮之所以很好吃,是因为其中含有很大一部分脂肪物质,不过脂肪物质摄入过多容易增加肥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相对而言它的营养价值不高,所以不建议吃呢。
感染新冠应注意饮食 这几类食物要少吃感染新冠时应注意饮食清淡并适当忌口,尤其是以下3类食物,感染新冠时更好少吃或不吃。
1.高盐食物
高浓度食盐能抑制呼吸道细胞的活性,抑制其抗病能力,同时还可减少唾液,使口腔内溶菌酶减少,增加病毒和病菌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感染新冠时更要少吃盐,没有腹泻或大量出汗的一般成人每天控制在5克以内,这样有助于提高唾液中溶菌酶的含量,有利于机体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A及干扰素来对付新冠病毒。
2.辛辣食物
生病期间,很多人的消化功能会变弱,此时,过于辛辣 *** 性的食物会让已经一塌糊涂的胃肠道功能更加紊乱,甚至有引发恶心、呕吐的风险。
另外,新冠常伴有嗓子痛,对于本就不耐受辛辣食物的人而言,辛辣食物还会 *** 咽部,加重咽部不适感。
3.不好消化的食物
感染新冠后,很多人的胃动力较弱,吃太多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会给肠胃增加负担,甚至可能引发呕吐。此时,应少吃魔芋、芹菜、韭菜、茼蒿、红薯等食物,另外像没有煮烂的杂豆、嚼不烂的牛羊肉块等,都尽量少吃或不吃。
那么,感染新冠期间,哪些饮食对缓解病情有帮助呢?
1.每天2000毫升的水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新冠阳性期间应补充足够水分,全天少量多次进水。
平时一般成人每天可以喝1500-1700毫升水,如果没有特殊的饮水禁忌(比如心肾功能有问题等),对一般成人来说,感染新冠的时候,饮水量应该比平时更多,可以达到每天2000毫升。普通大小的一次性纸杯,一杯大概有200毫升水。
多喝水、多排尿,这样体内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就可及时排出体外,也有助于散热。注意要喝温开水,不要喝过凉的水。
2.清淡的汤和粥
生病时,人的肠胃功能变差,清淡的汤和粥相对要易于消化,同时热汤和热粥可以起到发汗的作用,可加速“自愈”进程,发汗之后更要注意水分的补充。
3.清蒸的鸡和鱼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选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各种豆类、鱼、蛋和瘦肉。新冠期间人体相对虚弱时,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有助于身体康复。
鸡肉和鱼肉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且其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清蒸的做法比较清淡,没有那么油腻,适合新冠期间食用。吃鱼肉一定注意别吞下鱼刺。
4.蜂蜜
睡前半小时,适量吃一小勺蜂蜜(10克左右),有助于缓解夜间的咳嗽不适,注意一岁以下的宝宝不能吃蜂蜜。
(于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编辑:冯筱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