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生寄生虫有多严重,鱼生寄生虫有什么办法解决-生活-

鱼生寄生虫有多严重,鱼生寄生虫有什么办法解决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13 0
寄生虫最多的夏季美味,田螺、生鱼片纷纷上榜,小龙虾也不例外

基本上每个烧烤店都会有小龙虾、田螺,很多人爱吃,可以说,没有这些美食,夏天总是少了那么点感觉,但是这些美食也会带来隐患,里面可能有虫。

老毛病12年治不好,罪魁祸首原来是虫

36岁的王先生有一个老毛病,那就是四肢经常麻木、抽搐,看了很多医院都没有找到病因,而他被这些症状折磨已经不止一两年,若细细算来,大概从零七年的时候就存在了。最严重的一次王先生甚至昏迷失去意识。

吃了很多药,也尝试过很多 *** ,但都没有帮助王先生缓解,随着时间进展,王先生觉得自己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了,他不堪其扰,再次来到医院就诊,这一次,医生终于找到了“元凶”。

那是一条蠕动着的寄生虫,王先生看到的时候只觉得头皮发麻,为啥在他脑子里会有这么长一条虫子呢?王先生想到年轻时自己在外地打工,有一段时间每天都会吃一大盆田螺,可能其中有部分田螺没有煮熟,寄生虫没被杀死,这才给它机会祸害自己。


渗人!女子脑子里长寄生虫,一直喜欢吃生鱼片

刘丽(化名)从三四年前开始频繁出现头晕头疼的症状,她一直以为是自己太累了,没有过多关注,后来她发现自己四肢总是麻木,于是到医院就诊,但是没有找到原因,试了很多调理 *** 都没有效果。

后来刘丽做了CT检查,医生在影像中看到一个肿物,不确定是什么,各项指标也是正常的,难道刘丽长期头晕头疼和这个肿物有关?但是现在检查结果是正常的,到底要不要进行手术呢?

经过多位医生商讨,大家猜测这个肿物可能和寄生虫有关,建议刘丽做手术,刘丽有点担心,但是她最后还是选择相信医生,便同意了手术安排。

医生切除肿物进行病理分析,确认这就是寄生虫,真身是猪肉绦虫,正是在寄生虫 *** 下,脑组织出现炎症,影响了脑血管循环,刘丽才出现了头晕头痛的情况。


就在本月,日本电视台报道了一则新闻,当地不少民众因食用有寄生虫的鱼类食品后出现腹痛、呕吐的情况,目前相关鱼类食品已经停售。

搜索寄生虫几个字,你会很多新闻报道,看了直起鸡皮疙瘩,这些患者吃的食物很多是我们爱吃的。

水生植物:菱角、荸荠、莲藕、鱼腥草、水芹菜

夏天很多人爱吃凉拌菜,能生吃的蔬菜拿过来洗一洗就吃了,有的甚至都不削皮,这种做法风险很大。因为菱角、莲藕这类植物生长在荷塘里,有淤泥,河水也不太干净,容易有寄生虫或虫卵,如果没有高温蒸煮,直接用嘴啃食,很有可能中招。

建议:采摘回家后用水冲洗干净,再用盐水浸泡,随后削掉外皮,去除脏污,放到锅内煮熟煮透再吃。


大排档美味担当:小龙虾、田螺、黄鳝

大排档里的龙虾通常一煮一大锅,有的可能没有熟透,里面的幼虫没有被杀死。田螺的寄生虫也很多,尤其是福寿螺,寄生虫起步三位数,说是“虫王”也不为过。黄鳝体内的寄生虫会在人体乱窜,进入大脑或眼睛,危害很大。

建议:寄生虫或虫卵在高温下会死亡,吃这类食品更好回家自己做,吃起来安心,同时还要注意分辨田螺和福寿螺,别吃错。


精致餐馆必点美味:牛排、生鱼片、牛羊肉片

为了追求口感,不惜冒险尝试三分熟的牛排,如果牛的体内有寄生虫,那么食用者也会有感染风险。牛羊肉片和牛排是一样的道理,没煮熟都有风险。生鱼片就不用多说了,除非超低温保存,否则也可能藏有寄生虫。

建议:以上食物都要做熟了吃,不要为了追求口感或猎奇心理,贸然尝试。


被感染寄生虫,身上会有什么表现?

寄生虫繁殖、幼虫成长,都需要营养,而人体就是它争夺营养的目标,时间长了人体就会消瘦、皮肤暗黄,经常头晕、贫血

寄生虫在体内移动,寄生在哪里就会破坏哪里的组织,造成出血、皮疹、肉芽增生等症状。它还会分泌有害物质,引起人体过敏和炎症,甚至会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其实很多人小时候肚子里都生过寄生虫,医生就会给我们吃打虫药,当时没有觉得害怕,反而还觉得有点好玩,为啥现在很少看到有人吃了呢?连蛔虫都很少见。

因为现在的卫生条件变好了,孩子从小就接受教育,要勤洗手,父母也很有健康意识,不像以前在农村,手上总是脏兮兮的,吃东西也不将就。而且现在很少有人喝生水,井水、河水喝的人更少,自来水本来就消毒了,煮沸后更不会有虫卵。

虽然蛔虫的问题简单了,但是其他寄生虫依然存在,大家还是要注意饮食卫生,下馆子时少点文中提到的美食,如果想吃,一定要煮熟了,这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参考资料:

<1>珠海一女子脑里长寄生虫,竟是长期吃鱼生所致?·羊城派.2022-06-16

<2>男子颅内“揪出”12厘米长裂头蚴,多年前曾每天吃一大盆田螺·南方都市报.2019-10-30

<3>这些美食竟可能含寄生虫,吃进去危害这么大,胆小勿入·科普中国.2019-08-26

<4>小心一口吃进上千条寄生虫!盘点易中招的“夏季美味”,最后一个很多人天天吃·珠海市场监管.2020-06-08



香港4人因食三文鱼中毒 专家:生鱼内寄生虫数暴增283倍

图源:《 *** 》

海外网6月18日电香港《 *** 》17日消息称,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当日表示,正调查两宗怀疑食物中毒个案,共涉及4人,他们先后在旺角仕德福酒店德福阁餐厅就餐,食用生蚝及三文鱼刺身后出现身体不适。

据报道,首宗个案涉及2名女子,年龄分别为43和52岁。她们于12日在此就餐,约6至39小时后出现腹痛及腹泻等病征。另一宗个案涉及1男1女,年龄分别为25和26岁。他们于14日在该餐厅就餐,约16至47小时后出现类似病征。中毒的4人当中有3人已就医治疗,目前情况稳定无需住院。

仕德福酒店17日在脸书上发文称,餐厅冷冻保鲜设备发生紧急故障,为确保食客安全,德福阁由6月17日至6月23日暂停供应自助晚餐。

香港东网17日援引美国华盛顿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过去38年间,在生鱼身上发现寄生数量暴增283倍,令食用风险增大。该大学水产与渔业科学学者称,暂不确定寄生虫暴增的原因,但相信与气候变化、肥料及洋流产生的养分有关。

香港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肠胃肝脏科讲座教授袁孟峰表示,生鱼内的寄生虫不止一种,各种虫进入人体后可入侵如肠胃、肝脏及肺部等器官,而各寄生虫大小不一,肉眼未必可发现细小的寄生虫及虫卵,所以不能百分百保证安全食用,呼吁民众减少食用生鱼类食品。(海外网 张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每年吃十几次鱼生,男子腹痛发黄,胆汁“爬出”数十条“虫子”!

青年患者小郭(化名)因上腹痛上医院就诊,医生为其进行治疗,在小郭鼻胆管引流的胆汁中发现了数十条寄生虫。经鉴定,这些正是俗称“肝吸虫”的华支睾吸虫。

这是怎么一回事?

“身目黄染”的小伙来就医,胆汁内“惊现”数十条寄生虫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二区近期收治了一例胆道寄生虫疾病合并胆管多发结石患者——小郭因上腹痛、全身和双眼“发黄”(下称“身目黄染”)入院,经过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胆囊管与胆总管多发结石。

由消化内科黄开红教授、陈茵婷教授、练国达副教授团队为小郭进行ERCP取石术,并留置鼻胆管引流,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就在这时候,手术团队发现小郭鼻胆管引流出的胆汁中,竟然“爬出”十多条活蹦乱跳的“虫子”!经过中山大学寄生虫检验室鉴定,它们正是俗称“肝吸虫”的华支睾吸虫!

在患者胆汁中“畅游”的寄生虫 (医院供图)

肝吸虫常常“藏”在生鱼虾中,成虫在人体内最长可呆30年

黄开红教授介绍,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俗称肝吸虫病,它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引发的寄生虫病。

肝吸虫病是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主要流行于喜食淡水鱼“鱼生”地区,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是肝吸虫病的高发地区。

人们通过进食“鱼生”或其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等食物,误吞华支睾吸虫囊蚴而被其感染,囊蚴在人或哺乳动物胃肠内经消化液作用后,幼虫脱囊逸出,继而通过十二指肠 *** 部经胆总管进入肝脏,在肝内胆管发育为成虫。从感染囊蚴到成虫成熟产卵约需1个月,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可长达2~30年之久。华支睾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内的中、小胆管内,产卵后,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

感染肝吸虫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上腹隐痛、腹泻、食欲减退和肝脏增大等,可导致营养不良、胆道结石、肝硬化,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胆管癌。

“病从口入”埋下重重隐患,专家提醒勿贪一口之“鲜”

在追问之下,小郭坦言自己平日喜食“鱼生”,每年约吃十余次淡水鱼“鱼生”,此次腹痛及身目黄染原因,正源于华支睾吸虫感染及继发胆管结石。明确病因后,小郭进行了驱虫、抗感染及护肝等治疗,顺利康复出院。

应该如何预防华支睾吸虫病?黄开红教授表示,由于肝吸虫病主要是进食未煮熟的含囊蚴的淡水鱼、虾所致,若能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就可免受其感染。

一方面,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将鱼虾彻底煮熟煮透。肝吸虫尾蚴一般侵入淡水鱼、虾体内,食用时应该煮熟煮透,不吃生鱼片、醉虾、醉蟹等生食,勿以一口之“鲜”把自己暴露在华支睾吸虫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之中。

另一方面,餐具严格生熟分开。在处理鱼虾等食材时,餐具可能残留囊蚴,用受污染的餐具进食亦可因误食囊蚴从而感染华支睾吸虫,因而需严格将处理生熟的刀具、砧板等分开,不可混用。

此外,若出现腹部不适及有相关不洁饮食史,请及时前往医院消化内科就医,不要擅自用药,避免耽误治疗时机。

(编辑:叶子 通讯员:黄睿、张阳)

爱吃鱼生30年,男子深夜因腹痛被紧急送医,胆汁引出“瓜子”样活虫

不少广东人爱吃鱼生

一口一个鲜

但也因为好这一口

广东地区肝吸虫病发率

一直居高不下

近日,广州番禺的文先生就不幸中招了!

男子深夜因腹痛被紧急送医

“医生救我,我肚子好痛。”近日,番禺文先生因急性胰腺炎剧烈腹痛,半夜被送往广东祈福医院。

检查发现,文生患有急性胆源型胰腺炎,胆红素一度高至109umol /L(正常值17.1umol /L)。

而令人意外的是,治疗过程中医生竟从其鼻胆管里引流出数十只瓜子样的“活虫”,有的甚至还在窜动。

消化内科医师刘海燕询问他是否有进食淡水鱼生史,文生非常兴奋地回答道:“当然有,我们这边的人都很喜欢吃。”文先生说他吃鱼生的习惯已经有30多年了。

文先生称,他是淡水鱼生爱好者,时不时就来几盘“捞起”。

刘海燕提醒他:“您知道鱼生有寄生虫吗?”文生不以为然:“没那么玄乎,我身边那么多吃鱼生的,都没见有什么事。”

头皮发麻!胆汁引出“瓜子”样活虫

第二天,文生忽然大声呼叫起来:“这是什么东西?我头皮都麻了!”只见其鼻胆管内,数只椭圆形、“西瓜子”大小的虫体随着胆汁流出来,有的甚至还在窜动。医生向他说道:“我想你以后估计不敢吃鱼生了。”

广东祈福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宋鸿介绍,就是这些从鼻胆管中引流出来大量像瓜子样的东西,令文先生腹痛难忍。“虫子是几毫米的,有些是黑色有些是黄色,喂得还挺肥”。

原来,这是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当人们吃了卫生不达标、或未熟透的生鱼虾时,它便悄悄潜伏进人体。医生介绍,肝吸虫可以导致胆管炎、胆管结石、肝损害,严重的还会引起胆管的恶性肿瘤,大家一定要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文先生说每逢亲友聚会,他都要点上几盘片得薄透的生皖鱼片,再跟油、姜丝、葱丝、荞头丝、薄脆片等捞起,软滑生香,停不住口。

为排出体内虫子,医生为他持续做鼻胆管引流,同时每日口服护肝药和“驱虫药”。后续2天,每天都有很多瓜子仁般大小的肝吸虫体从文先生鼻胆管里引流出来,有的还在缓慢游动着。

直至第3天,管内才没有了虫子的踪迹,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也下降至正常值,观察无恙后出院。

文生体内引出的肝吸虫

“这次真的被吓到。”连续几天看着寄生虫尸体从体内引出,文先生懊悔不已:“头皮都麻了!以后再也不敢吃鱼生了!”

误区:白酒、酱油、芥末等“杀虫秘籍”不管用

“其实我们也听说鱼生里有寄生虫,所以圈子里流传着一套‘杀虫秘籍’。”文生说,这些年来,他便是按“秘籍”一口鱼生一口白酒,抑或沾着姜葱蒜吃,以为能把虫杀死,没想到还是中招了。

宋鸿特别指出,市民对肝吸虫病存在认识误区。“白酒杀不死肝吸虫,反而加重肝脏负担。”另外,肝吸虫的囊蚴的抵抗力比较强,酱油、芥末、葱姜蒜等调味料、佐料也根本无杀虫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被带有肝吸虫囊蚴的鱼虾污染过的砧板、菜刀、盆子,再接触其他肉菜,其他肉菜也有可能会被污染。

提醒:远离肝吸虫,牢记这三点

肝吸虫主要寄生在胆管,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急性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及肝癌等。祈福医院消化内科宋鸿主任也再次提醒市民,拒绝肝吸虫需做到以下三点:

1、少吃、不吃淡水生鱼和未熟的鱼虾:食用水产品时,注意彻底加工煮熟,特别是用作熬粥和涮火锅的鱼片,更要注意适当延长烹煮时间,保证完全煮熟。只有在90-100℃的温度下持续加热15秒以上才能彻底杀灭肝吸虫。

2、刀和砧板要生熟分开,不可混用:至少,切过生鱼的刀和砧板应彻底刷洗。洗鱼、抓鱼后要洗手,处理鱼的过程中,不要用手拿熟食。盛过生鱼的各种用具也要洗刷干净。

3、及时就医:有进食鱼生史的市民,建议到医院查肝吸虫抗体及便虫卵,如发现异常需及时寻求治疗。


来源:综合广东祈福医院、南方卫视-城事特搜、南方+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贺风玲

严重可致癌!女子体内取出"活虫", 只因平时爱吃这道菜......

一到夏天

就有不少人爱上这道菜

凉凉的、薄薄的、脆脆的

入口即化,这一口可真爽了!

但是就是这样爽口的鱼生

让深圳的程女士

险些失去了性命!

可不是吓唬你的

赶紧来看看怎么回事

腹部持续疼痛还恶心呕吐

深圳一女子差点成

重症胰腺炎

深圳的程女士去年12月就查出了胆囊结石,但一直不当一回事。“又没啥症状,不痛不痒的。多喝水等它自己排出来就是了。”

本以为随着时间的流逝结石会自己消失,一天一天过去,就当程女士都忘了有胆囊结石这件事的时候,它毫无预兆地“发威”怒刷存在感。

今年3月24日,程女士突然出现腹部疼痛,同时伴随恶心、呕吐等表现。持续的疼痛迟迟不能缓解,于是程女士来到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经过了CT检查,很快就找出了原因——胆总管卡着一颗大小约4mm的“石头”。这个石头卡在胆汁与胰液的出口处,让程女士出现腹痛。

程女士的CT片子

医生表示,若再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出现进一步发展到重症胰腺炎,会有死亡的风险。

程女士经过核酸检测排除了新冠肺炎后,被收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进行了2天的保守治疗。随后,她的腹痛得到极大缓解,但堵住胆汁与胰液的石头依旧存在。

为了避免伴随而来的可能发生肝脏的损伤和胰腺炎,医生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将结石取出。3月27日,手术顺利结束。医生还在程女士的体内放置了一个“鼻胆管”,使胆汁可以直接引流到体外。

本以为程女士这样就可以康复

万万没想到,

手术后第三天

医生又在程女士的身体里

有了新的发现!

体内突然发现异物

竟然是生鱼片中的“寄生虫”

就在术后第三天,一次查房过程中,医生发现程阿姨的鼻胆管管腔中有两个又扁又小的粉色“肉片”,长度1cm,还在胆汁之中还会自由伸缩。

在程女士

鼻胆管管腔中发现的寄生虫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遇到这样的情况所有医生都高度警惕——程女士很可能不是单纯的胆囊结石,而这个会伸缩的“肉片”极有可能是一种寄生虫。

如果是这样患者便可能因为死去的寄生虫尸体,形成患者胆囊内的结石,结石落入胆总管,造成后续一系列的表现。

也就是说

程女士的“胆囊结石”

极有可能是“寄生虫尸体”

在体内变化形成结石……

经过病理科的检验也证实了医生的推断:这个会伸缩的“肉片”正是华支睾吸虫(肝吸虫),是一种存在于淡水鱼虾体内的寄生虫。

无端端的

为何会有寄生虫在鼻胆管管腔?

据程女士回忆,去年12月曾和家人一起吃过一次潮汕生鱼片。而她之一次发现胆囊结石,也恰恰是在去年12月。而就在这次病发前不久,程女士也曾一次性大量进食潮汕生鱼片。

医生推断——

程女士是吃了带有寄生虫而未经烹煮的鱼肉,寄生虫在胆道内繁殖或死亡,虫尸体就会停留在胆管里,当胆汁和虫尸体糅杂在一起,就形成胆结石。

如果不清除掉所有的寄生虫,程女士可能还会不断受到类似此次入院前的折磨,甚至还可能因为这样的病因继发恶性肿瘤。

找到了“元凶”,医院肝胆外科立刻请求感染科医生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与自身情况,感染科医生制定出以吡喹酮片口服为主的治疗方式。4月3日程女士出院了,医生嘱咐她不要再吃淡水鱼生了。

这“肝吸虫”

竟有这么大“威力”?

我们来了解下它!

鱼生里的寄生虫

可跟随宿主20-30年没感觉

严重甚至引起肝癌

肝吸虫喜欢“躲在”淡水鱼虾体内,随着人们吃鱼生、未熟透的鱼虾等方式悄悄潜伏进人体。它们在人的肝胆管内寄生产卵并生产代谢产物,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堵塞胆管。

同时,它的生命力也很顽强,一旦在宿主体内住下来,可以一直跟随20-30年。

所以...

你以为你吃的是美味的生鱼片

其实可能吃下去的是

寄生虫!

感染初期,人可能还没什么感觉,因为轻者几乎无症状;但严重的话会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肝硬化和腹水,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管阻塞等,甚至引起肝癌。

如果宿主是孩子,还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侏儒症。

所以,

还是不要冒险了!

关于吃“鱼生”,还有几大误区

误区一:

酱油、芥末等调味料能杀死肝吸虫?不能!

肝吸虫的囊蚴对调味品的抵抗力比较强,调味品短时间内无法起到杀虫功效。专家指出,肝吸虫囊蚴在醋中可存活2小时,在酱油中可存活5小时。

误区二:

喝白酒可以杀虫?不能!

喝白酒不但杀不死肝吸虫,反而会加重对肝脏的负担。

误区三:

与别人共餐时有鱼生,自己不食用鱼生,会感染吗?

有这样的可能性。因为寄生在鱼肉上的肝吸虫囊蚴可污染到筷子,交叉污染到别的热菜。

躲开“寄生虫”,你得这么吃

1

至少煮沸5分钟才能吃

不吃生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彻底煮熟方可进食,要保证至少煮沸5分钟以上再动筷子哦~

2

严格区分生熟食品用具

切生熟食品所用的刀和砧板要分开,不可混用;盛过生鱼的各种用具要洗刷干净。

3

不要用生的食物喂猫狗

不要用生的鱼鳞、鱼内脏、鱼鳃等喂狗、猫,洗鱼的生水也不要喂猪或其他家养动物。

4

勤洗手

同时也要注意手卫生,勤洗手!

小心驶得万年船。

来源:FM93交通之声

惊呆了!1条海鱼里竟检出22条寄生虫!吃进肚子后果严重……

一条冰鲜鱼中,

分竟离出22条寄生虫!

异尖线虫资料图片

据广州海关10月17日消息,近日

广州海关隶属白云机场海关

在入境旅客携带冰鲜鲷鱼、真鯵鱼中

检出我国禁止入境的二类寄生虫病

——异尖线虫!

鲷鱼刺身 *** 配图

当日,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现场关员在对入境旅客进行监管时,发现一名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过机图像可疑,经开箱查验发现行李内装有冰鲜鲷鱼、真鯵鱼等20.2公斤。海关关员立即对这批鱼进行截留处理,并送实验室检测。

经剖检发现,

鱼腹腔内寄生大量寄生虫,

仅从一尾鱼腹腔内就分离出22条虫体,

检验确认分离出的虫体为

异尖线虫。

知多D

关于异尖线虫

淡水鱼里常常有寄生虫,

要煮熟才能吃,

广报君报道过多次,

想必大家都很清楚。

至于海鱼,很多人都认为,

海鱼不会有寄生虫。

还有一种说法称,

海鱼的寄生虫到了人体内无法存活,

不会对人体有影响,

因此可以放心生吃。

又鲜又嫩的生鱼片,

可好吃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

错!

海鱼同样是有寄生虫的!

人吃进肚子也会生病!

海鱼身上的寄生虫,最常见的就是这种异尖线虫。它是一种主要寄生于海洋动物体内的蛔线虫目异尖科寄生虫,带鱼、黄花鱼、沙丁鱼、鲳鱼、鳕鱼、墨鱼等海鱼都会感染异尖线虫

人食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异尖线虫III期幼虫的海鱼或海产软体动物,如一些海鱼寿司、生鱼片等,就会感染异尖线虫病。感染的异尖线虫幼虫将可能进入人体消化道,或移行至其他组织。

资料图片

人体感染异尖线虫后,轻者胃肠不适,重者可在进食后数小时上腹部突发剧痛伴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消化道溃疡、脓肿、穿孔等。

对于异尖线虫,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要在胃镜下将虫体从胃中取出。

*** 配图

还有人认为,生鱼片蘸醋、芥末、白酒吃就可以杀虫,这些说法也是一厢情愿。实验表明,异尖线虫在淡醋中最少能存活17.6小时,在芥末中存活5.5个小时,用60度的白酒最少也要浸泡20分钟左右,而平常根本不会泡这么久。就算冷冻,也要在零下20℃冷冻24小时以上,才能杀灭异尖线虫。

*** 配图

所以,想要吃得放心,更好的 *** 还是煮熟了吃!

专家提醒:

1

尽量少吃生的鱼类或海鲜等,尤其是淡水鱼虾,一定不能生吃。

2

在处理生食和熟食时,砧板、刀具必须分开。

3

低温冷冻过的生鱼片,相比冰鲜鱼片口感较差,但感染寄生虫的风险大大降低。

4

吃生鱼片则应选择正规、卫生的餐厅,食用深水、无污染的鱼虾。

5

如果此前食用过生的鱼类或者海鲜等,且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恶心、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时,应提高警惕,及早到医院排查是否有寄生虫感染。

最后,广州海关提醒:今年以来,广州海关已在空港口岸截获入境旅客携带禁止进境物3.9万批次、共计6.2吨,同比分别增长198%、166%,其中检出有害生物60种32442批次。目前正值广交会期间,进出境旅客流量增大,切勿携带我国法律法规禁止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入境。

别再吃生鱼片了,不然你会像他一样,浑身长满了寄生虫,特别可怕

最近,广西一名男子每天都看到寄生虫从身上爬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个人喜欢吃鱼已经30多年了,发现他的肝脏里有寄生虫。医生在用导管替他"驱赶虫子"。

11月20日,在广西之一附属医院见到了黄某。他刚做了肝脏手术,身上有许多导管,其中一个是"吸虫病的特殊通道"。他说,这两天来,虫子一直从管子里爬出来。在导管连接的排水袋里,可以看到几个吸管,其大小和形状与葵花籽仁的大小和形状基本相同。

黄勇是个武鸣人,喜欢吃生鱼已经很多年了。他以为喝高度酒能杀死昆虫,但他却被它缠住了。广西医院外科主任说:人体主要通过食用生或半生淡水鱼和虾感染吸虫。这些吸虫寄生在胆管内,可导致很多的问题,比如胆结石、胆囊炎等。更重要的是,寄生虫的排泄物当中有大量的致癌物。


据报道,这些寄生虫病会给肝脏手术带来很大的麻烦,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影响愈合等。因此,为了保证手术的效果,医生会在病人的胆管内放置引流管,将寄生虫从体内抽出来,病人可以亲眼看到蠕虫从体内爬出来。

广西人喜欢吃生鱼片,所以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也很高。2001年至2005年,广西人群寄生虫病的平均感染率为3.72%。2012年,疾控中心对横县8个乡镇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寄生虫病感染率分别为41.33%和34.06%,在感染人群中,中、重度占近一半。根据疾病控制专家的说法,一条薄片生鱼中可能有数百条寄生虫。如果你运气不好,吃一片就会被它击中。


喝白葡萄酒和杀虫都是 *** 的。事实上,99摄氏度的热水能在几秒钟内杀死寄生虫幼虫。但是人们喜欢吃这种新鲜的食物,所以有一套"杀虫秘籍":喝烈酒,蘸芥末,吃大蒜。为此,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进行了实验,利用52度酒、大蒜、芥末、陈醋醋、辣椒等等,将寄生虫浸泡在其中,两小时后却还是存活的。亲,不要再相信酒能杀虫的谣言了。



提醒爱吃生鱼片的人:这种寄生虫40年来暴增283倍!几招把风险降到更低

倒些生抽、放点芥末,将生鱼片往里一蘸……在一些美食爱好者的眼中,海产品只有生吃才能尝出鲜嫩口感。


然而一项最新研究证实,有种海洋寄生虫近40年间增长283倍,生吃海产品可能给健康带来隐形威胁。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告诉你水产品中寄生虫对身体的伤害,并教你4招把生吃风险降到更低。


受访专家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主任、教授 陈舜胜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水欣

本文编辑丨王淑颖 张宇


生吃水产品带来健康隐患


3月19日,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团队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上的一篇分析研究论文揭示:1978~2015年间,全球范围内寄生在海洋生物体内的异尖线虫数量增长283倍,这无疑给喜欢吃生鱼片的人敲响了警钟。


鱼生寄生虫有多严重,鱼生寄生虫有什么办法解决-第1张图片-

目前尚不知道这种线虫大量增加的原因,但这可能给海洋生物带来威胁,也会提升吃生鱼片的风险。


异尖线虫又被称为海兽胃线虫,成虫约长7~20厘米,幼虫20~30毫米。虫卵在海水中孵化成为之一期虫蚴,其之一中间宿主磷虾类,第二中间宿主是狭鳕、鲐鱼、鲹鱼、比目鱼、金枪鱼、鱿鱼、墨鱼等海水鱼,最终宿主为鲸。


这种寄生虫在人体内无法继续发育成熟,存活2~3周后自然死去。但异尖线虫的幼虫会寄生于人体的胃肠壁,引起炎症、腹痛,以致肠梗阻、胆结石等。


这类寄生虫在世界各海区普遍存在,我国汕头、青岛、连云港等多地海域水产品都曾报告该寄生虫感染率较高。


除了感染寄生虫,生吃水产品还可能感染致病菌,比如副溶血性弧菌,可引起头疼、腹泻、发烧、肠胃炎,严重的还会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


此外,食用未彻底烹熟的海水贝类有感染甲肝病毒以及多种病毒的风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多地都曾暴发过因食用牡蛎、毛蚶等海水贝类造成的甲肝大规模感染事件。


4招降低生吃风险


建议爱吃海鲜的人,更好将水产品做熟后食用。如果实在想要生吃,建议通过以下 *** 控制风险:


1.尽量不选河鲜


生吃尽量不选河鲜,因为淡水水产比海鲜的寄生虫、病菌感染风险更大。


2.选择正规商场、市场


尽量到大超市等可信度高、信誉好的购物场所购买,其安全性更有保证。


3.放入冰箱冷冻


为保险起见,买回的海鲜建议先在零下20°C冷冻48小时,这种 *** 可以杀灭海水鱼中的异尖线虫。


4.关注海域安全


不同海区遭受污染的程度不一,建议食用前应对附近海域海鲜安全情况加以关注,避免在寄生虫或者病菌高感染时期购买。▲


来源:生命时报

鱼生有寄生虫,怎么吃才更健康?建议都要看看

有网友提问:

“我和几个好友特别爱吃鱼生,听说鱼生易感染寄生虫,所以我们吃的时候总会添加很多酱油、芥末、蒜蓉等酱料。很多人都说这样能杀寄生虫,请问这样真的有用吗?”

鱼生虽然口味独特,但吃鱼生更大的风险,就是可能感染寄生虫。酱料确实含有杀虫成分,但如果只是在吃之前蘸一下,很难起到杀虫的效果。

有实验表明,寄生虫在不同的酱料中存活的时间也不同,比如,在醋中寄生虫可存活2小时,在蒜汁中可存活2.6小时,在酱油中可存活5小时。另外,在普通酒中,寄生虫可存活时间达24小时。

由此可见,酱料若要杀虫,必须要浸泡足够长的时间,而我们平时吃鱼生蘸酱料的方式,仅仅是起到改善口感的作用。

吃鱼生最安全的杀虫 *** 是高温。寄生虫在70摄氏度的水中,只需持续5~6秒,便会死亡,在高达90摄氏度的水中,1秒钟便能死亡。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吃鱼生前,可以先用高温热水稍烫一下。

广东1岁男童体内长出活虫,肝脏被咬穿!生鱼片别喂孩子吃了

生鱼片大家听过吗?


生鱼片是广东有名的美食之一,又叫鱼生,很多人都爱吃。


图源: ***


好吃归好吃,它的危险性也不小,因吃生鱼片而感染肝吸虫的新闻不在少数。


图源: ***


肝吸虫的虫卵喜欢躲在淡水鱼虾等水产品体内。


当人们吃了卫生不达标的生鱼片或未煮熟的鱼虾等食物时,它就会进入人体内,在人的肝胆管内寄生产卵并生产代谢产物,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堵塞胆管。


肝吸虫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可以在人体内存活20-30年,如果是孩子不小心感染,会严重影响身体发育,甚至导致侏儒症!


正规生鱼片,要经过冷冻处理才能灭掉寄生虫,但有的家长会自己在家处理生鱼片,从而导致孩子感染了肝吸虫。


图源: ***


所以,生鱼片虽然好吃,但一口也不要给孩子喂!!!


给孩子吃鱼好处多,但很多家长做错了、吃错了、挑错了。


今天菌菌给大家说清!


图源:宝宝呵护团队 ***


鱼除了可以补充DHA以外,还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A等各种微量元素。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结果也曾证明:每周至少吃一次鱼的孩子,比很少吃鱼甚至不吃鱼的孩子,睡眠更好,且智商分数高出四分之一!


但是鱼的做法不对,也会导致营养白白流失不少。


图源:宝宝呵护团队 ***


这几种做鱼 *** 不建议



■ 油炸


油炸过的鱼是香,但是油炸后营养被破坏较多。


用饱和脂肪(如猪油)炸鱼,油温一高,锅内饱和脂肪会与鱼身上的脂肪交换,让我们吃进去更多饱和脂肪的同时,鱼本身的营养也少了不少,比如维生素。


如果孩子挑食,不炸吃不下去的话,菌菌建议:


用豆油、芥子油等耐高温植物油,这是为了防止高温烹煮时,油质不稳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用浅口深锅,让食物充分和油接触,减少和空气接触。

图源: ***


■ 烤鱼


烤鱼会将鱼中的DHA和EPA(不饱和脂肪酸)减少约20%。


如果非烤不可,菌菌建议:更好用文火,火焰不要接触到鱼肉,可以防止鱼肉被烤焦产生致癌物。


图源: ***


■ 腌制鱼类


腌制鱼类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不仅会破坏鱼肉中的营养,长期食用还可能致癌。


所以,尽量还是不要给孩子吃了吧。


图源: ***


菌菌最建议的做法还是清蒸或水煮。


这两种做法能更大限度地保持鱼肉中的营养物质,如DHA,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他营养素,是给宝宝吃鱼的首选。


鱼做对了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要吃对,鱼的这几个部位,更好一口也别给孩子喂!


图源:宝宝呵护团队 ***


鱼的这几个部位

别给孩子吃



■ 鱼头、鱼皮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由于食物链的原因,鱼龄越大,鱼脑和鱼皮中集聚的汞就越多,而且鱼头中的污染物还不容易排出。


所以家长更好别让孩子食用鱼头。


图源: ***


■ 鱼胆


鱼胆中毒死亡率是20%,毒性仅次于河豚。


成年人如果误食鱼胆汁,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现象,严重的话可能会危害生命,这样的新闻也是经常出现。


图源: ***


鱼胆对成年人的伤害性都这么大,更别提孩子了,所以吃鱼前,一定要把鱼胆清理干净,千万不要听信偏方给孩子吃鱼胆!


图源:宝宝呵护团队 ***


■ 鱼眼、鱼皮


鱼眼明目,鱼皮美容,很多家长都听过类似的说法。


鱼眼中确实含有利于宝宝眼睛发育和视网膜健康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和EPA。


但鱼眼就那么大,想要单纯地通过吃鱼眼就起到效果那真是太难了。


至于鱼皮,除了汞含量较高以外,还含有一定的胆固醇和脂肪,不易消化,所以尽量还是不要给宝宝吃吧。


图源:宝宝呵护团队 ***


鱼做对了,吃对了,最重要的还是要挑对。


这些鱼千万别买



■ 汞含量较高的鱼


研究显示,摄入大量的汞,会影响孩子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高汞鱼是人们摄取汞的主要来源。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联合环境保护署(EPA)就曾发布过鱼类消费“黑名单”,其中包括:


马林鱼、大鲭鱼、旗鱼、剑鱼、长寿鱼、鲨鱼、方头鱼、大眼金枪鱼。


这几种鱼属于高汞鱼,不建议给孩子吃!


图源:宝宝呵护团队 ***


■ 野生鱼


野生鱼人听起来挺纯天然无公害的,但吃起来可就不是你想的那样了。


很多家长喜欢自己钓鱼给孩子吃,但是如果鱼的生存环境不达标,鱼体内就会富集有害物质,宝宝吃了后很容易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图源: ***


■ 刺多的鱼


刺多不是鱼的错,但是容易卡嗓子就不对了。


鲫鱼、花鲢、白鲢、草鱼、鲤鱼、白鱼等,都属于鱼刺较多的鱼,如果不能保证把鱼刺剔除干净的话,尽量还是不要给宝宝吃。


图源:宝宝呵护团队 ***


其实给宝宝吃鱼,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污染小、营养含量丰富、比较容易买到。


菌菌给大家推荐几种比较适合宝宝吃的鱼,供各位家长参考。


图源:宝宝呵护团队 ***


鱼肉虽好,吃起来也要有度。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


7-12月龄宝宝,每天50g肉禽鱼;

13-24月龄宝宝,每天50-75g肉禽鱼。


因此,建议7~12月龄的宝宝一周三次左右,摄入富含DHA的深海鱼;


1岁半或者2岁以后,一周2~3次给孩子安排吃鱼,其中至少有一次摄入深海鱼。每次吃50g左右,基本就能满足孩子的DHA需求了。


30g大约是这么多:


图源:宝宝呵护团队 ***



鱼肉虽好,吃对、做对、选对也同样重要!


各位家长请将文章转发出去,让更多宝宝健康吃鱼~


同时也不要忘记关注风趣、幽默、育儿知识满满的菌菌哦~

标签: 鱼生 寄生虫 严重 办法 解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