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曹镜明
题丨浙大教授:每天多吃一个蛋,会增加心脏病和患癌风险?真的可信吗
欢迎大家留评交流各自的见解!
近段时间,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章宇教授和焦晶晶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上发表过一项调查研究火了,该实验选取了美国NIH-AARP饮食与健康研究中52万名参与者的数据,以此来评估鸡蛋和胆固醇摄入与全因、特定病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个令无数吃瓜群众感到费解的结论:
每日额外摄入300mg(一颗鸡蛋内约含有186mg胆固醇)膳食胆固醇会导致过早死亡的可能性增加19%、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16%、癌症死亡风险会增加24%。
注意,章宇教授和焦晶晶教授经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额外摄入”,并不是说吃鸡蛋容易增加心脏病和患癌风险。现在 *** 上有很多性情比较急的朋友,根本就没有仔细的阅读这篇文章,只是简单的扫一扫大概内容,便自以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已经能够理解这篇论文了,从而上来就在 *** 上骂,说鸡蛋是好东西,自己从小吃到大,身体还十分健康……
鸡蛋确实是好东西,营养非常的丰富,蕴含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高生物价值的蛋白质,号称是“平价营养品”。
这个没毛病,可什么都有一个限度,过犹不及的道理,相信就不用过多的累述了吧!不要说是鸡蛋了,人参是好东西吧,可一旦要是吃多了,不也一样虚不受补,容易流鼻血吗?
那么一个正常人每天可以吃几个鸡蛋呢?
根据2016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内容,可以得知每个成年人每日应摄入蛋类40~50g(一个鸡蛋重量约为45~55g),每日摄入一个鸡蛋,每周摄入鸡蛋量不超过七个即可。换而言之,就是每天吃一个鸡蛋是属于正常量的,超出这个摄入量就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长远来看弊大于利。
这个数据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蛮难接受的,认为这个数量太少,一天才吃一个鸡蛋,这哪到哪?数量即便是翻一倍,对于身体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危害,对于一些喜欢吃鸡蛋的人来说,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远没有超出普通人对于多吃鸡蛋的概念。
可鸡蛋这个东西,除却有养成早点吃鸡蛋的习惯之外,很少有人能够按质按量的符合要求的食用鸡蛋,更多的情况是一段时间不吃,偶然间吃一顿西红柿炒鸡蛋、鸡蛋羹之类的,即便是在人口众多的前提下,一次性的打入多个鸡蛋,可分摊下来,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还远远达不到每周七个鸡蛋的标准,故而大家真的没必要过多担心“鸡蛋”事件对于身体的危害。
还有就是在章宇教授和焦晶晶教授的论述中,内容已经非常详实了,大家完全没必要在和这个多吃一个鸡蛋对于身体的危害有哪些的结论抬杠了,真没啥意义。
现在 *** 上的一些观点,还有对章宇教授和焦晶晶教授的调查采样人群提出质疑,认为采样的是美国人,并非是中国人,即便是双方都是人,可鉴于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不同,必然还是存在一些细微上的差别的,就好像在足球这项体育运动上,随便在巴西街头拎出一个小孩就能够吊打咱们的男足,试问这是男足太垃圾,海参吃得少吗?吃的都已经够多了!
不同地区的人存在体质上的差别,这点笔者是同意的,只是说这个差别真的可以动摇到人体吸收营养的根本吗?
美国人在超出合理摄入范畴以外,多吃鸡蛋是有害的,而中国人则是可以随便吃鸡蛋?这不科学,更不现实,最多也就是大家对于“合理范畴”的界定存在分歧,就好像是饭量一样,多吃了一样难受,不可能一方的胃是无限大的。
况且这个也就是一个调查报告而已,一个数据而已,又不是什么必然的真理,每个超出食用鸡蛋的人都会患心脏病啥的,完全没必要奉之为圭臬,在现实生活中,也绝对不缺少各种打脸的例子,就好像笔者之前常去的一家早点铺,经常看到一个中年男人来买早点,甭管其他的食品类型怎么变化,总会固定有至少两个鸡蛋,这是买给他九十多岁老母亲的,这么大岁数,身体还特健康,没什么大毛病呢?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抬杠没什么意思!
反正“过犹不及”的道理,笔者个人还是蛮认可的,甭管是什么好东西,只要是人体摄入的量超出了可以吸收的范畴,那么更好的结果就是顺遂的排出去,白白浪费了这份营养。然而,殊不知身体在代谢这些过剩的营养过程中,凭添了多少麻烦?
故而,笔者对于章宇教授和焦晶晶教授的研究成果的意见是可以作为一个日常养生的火线,不要过多摄入某一单类的营养物质,这对于身体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可也没必要过于信服论述中的数据什么的,就好像“为赋新诗强说愁”,具体是怎么一回事,谁也说不好!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也衷心的祝愿全天下的人都能够有一个好身体,在物质条件如此丰富的今天,更加合理的摄入每天的营养,锻炼身体,迎接未来!
作者自荐:
1)阿丘:包养2女大学生,还要替中国道歉?如今当老师,培养主持人
2)“重金培养儿子当渣男,多交往女友多生娃”,清华教授的奇葩教育
3)“靠中国女孩吸引外国人才”的陈平教授不会羞耻吗?咋培养学生的
4)女画家以“胸”为笔,在线创作引热议!网友:有孩子,别母乳喂养
5)金灿荣教授:生3胎高考加50分,生4胎保送985高校!网友:养不起
每天早上吃个水煮蛋,是“营养佳品”还是“心血管杀手”?背后科学解释,看完瞬间醒悟说到最常吃的早餐,水煮鸡蛋肯定榜上有名。确实,早上时间紧张,常常来不及准备复杂的早餐,而水煮鸡蛋方便又饱腹,谁能不爱呢?
然而,“蛋红是非多”。这些年出现了不少关于鸡蛋传闻:有人认为鸡蛋营养全面,是不可多得养生蛋;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鸡蛋是“心血管杀手”,常吃血管迟早遭殃!真相到底是怎么样?
每天早上吃个水煮鸡蛋是“养生佳品”还是“心血管杀手”?首先,鸡蛋的营养是毋庸置疑的。在营养学界,鸡蛋一直被认为“全营养食物”,有营养专家表示“鸡蛋几乎包含生命需要的所有重要营养素”。具体来说,鸡蛋最突出的好处有以下几方面:
补充营养:鸡蛋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类型和氨基酸构成都非常完美。此外,鸡蛋含有身体需要的维生素A、B2、B12、D、E和叶酸、胆碱、卵磷脂,以及钙、铁、硒等矿物质。
保护血管:鸡蛋的蛋黄中,含有保护血管的叶黄素以及铁、硫等微量元素。
增强记忆:鸡蛋蛋黄含有的卵磷脂和卵黄素,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
清热补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写到,鸡蛋蛋清性微寒,能清热;蛋黄性微温,能补气血。
不少人认为鸡蛋是“心血管杀手”,是因为鸡蛋中含有的胆固醇,让他们感到恐惧。鸡蛋确实属于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一个鸡蛋(50克)大约含141–234毫克胆固醇,其中胆固醇大部分集中在蛋黄。而在很多人印象里,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其实,健康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可以自行调节。如果摄入胆固醇多了,体内合成的数量就少,同时分解增加;摄入少了,合成就多,且分解减少。而人体出现血脂异常,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或血脂代谢失调、高血压、体胖及活动量不足等因素造成的。换句话说,没必要妖魔化鸡蛋,只要适当地吃,是不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
此外,有研究发现:每天吃一个鸡蛋,对心血管反而有益。2018年,中国一项研究对2.8万名无心血管疾病人群进行了近10年的随访发现,每天一个鸡蛋不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研究组同期进行了超过160万人的Meta分析发现,每天一个鸡蛋似乎可降低9%的中风危险。
鸡蛋怎么吃更健康?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我国成人平均每天蛋类的推荐摄入量是40~50克。换算下来,建议每天吃1个鸡蛋,每周吃鸡蛋不超过7个。为防止膳食胆固醇过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高血脂者应严格限制胆固醇摄入。因此,高脂血症者应尽量少吃蛋黄。而生长发育期青少年、哺乳期女性等需要额外补充营养的人群,可以适量多吃,每天2~3个鸡蛋。
总之,鸡蛋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体营养的宝库”,虽然存在一些缺点,但只要我们正确地食用,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最后再说说关于鸡蛋的4个小问题——
4个鸡蛋的传闻,是真是假?1.蛋黄越黄,越有营养?这主要取决于鸡吃的食物!蛋黄的黄色深浅,主要是受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多少影响,最常见的就是叶黄素。发黄、发红,说明鸡吃的食物中叶黄素含量比较高。比如,它可能吃了比较多的小米、玉米渣等食物。
但是,在饲料中添加色素,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例如,给鸡吃天然的辣椒红素,或者使用合成色素加丽素红、加丽素黄、露康定等,都可以让蛋黄变黄。而且,这些色素也都是允许添加的。所以,不要再“以貌取蛋”了。2.用密封盒装鸡蛋,更卫生?事实上,储存的鸡蛋也需要“呼吸”,并向外界蒸发水分。如果密封盒不透气,里面的环境会变得潮湿,从而使蛋壳表面的保护膜溶解失去保护作用,加速鸡蛋变质。所以,存放鸡蛋时,记得不要完全密封起来~3.鸡蛋煮越久越好?鸡蛋煮太久,不仅会导致营养流失,还会变得难消化。例如,鸡蛋在沸水中煮超过10分钟,蛋白质结构就会变得更紧密,不容易与胃液中蛋白质消化酶接触,人吃了比较难消化。煮蛋技巧:凉水下锅,水必须没过蛋,用中等火候,冷水煮沸,水开后煮6~10分钟即可。
4. 煮熟的鸡蛋,蛋黄发绿是咋回事?鸡蛋黄发绿,主要是因为煮蛋的时间过长。鸡蛋经过长时间的水煮,蛋氨酸会释放硫化物,和鸡蛋中的铁发生反应,形成深色的硫化亚铁,导致蛋黄表面发绿,但没有毒,也不会致癌,食用不会伤身。
(家庭医生)
一天三个鸡蛋,老头突发心梗!提醒:2类人吃太多蛋,反而伤身8月4日,60岁的詹先生突发胸痛,前往当地医院就诊。
据家属回忆,詹先生当天进食了3个鸡蛋熬的粥后开始胸痛,伴有背胀、冒冷汗等不适。经过检查,心血管科主任肖长江初步诊断为心梗,后续通过心肌酶学、心电图等检查进行了确诊。
随后,心血管中心为詹先生做了冠脉造影,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中段以远完全闭塞,前段支也有狭窄。
时间就是生命,肖主任带领团队立即为詹先生开通右冠急性闭塞病变,进行血运重建,并安装血管支架。最终手术圆满完成,闭塞的右冠状动脉恢复血流,患者胸痛症状缓解,生命体征正常。
图源:掌上长沙
詹先生的事很快传遍社区,邻居们在称赞抢救及时的同时,也不禁对鸡蛋谨慎起来,甚至在群里呼吁大家少吃鸡蛋。
难道,中老年人吃鸡蛋,真的会给心血管埋下隐患?
一、权威研究:吃鸡蛋或可保护血管
7月13日,吴寿岭等学者在著名期刊《营养学》上发表了相关研究,在矫正年龄、性别、总热量、血压、血脂等因素后,他们发现:与每周进食鸡蛋少于2个的人相比,每周进食3~4个蛋的人,平均每年baPWV增加的幅度最小,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baPWV可用于判断动脉硬化程度,若小于1400cm/s,则定义为无动脉硬化。
进一步分析表明,每周鸡蛋吃得多(>4个)与吃得少(<3个),其动脉硬化的风险基本相似,影响无明显关联。
哈佛大学也对此进行过研究,Frank B Hu等学者对170万参与者进行5.8年到32年不等的随访。
结果显示,每天多吃一个鸡蛋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无明显关系,并且在亚洲人群中,甚至与心血管风险降低8%有关,鸡蛋比培根、红肉等食物更健康。
二、鸡蛋营养丰富,吃越多越好?
鸡蛋的营养丰富,在营养界被称为“营养之王”,主要为人体提供以下四种营养。
蛋白质:鸡蛋的主要成分,每颗的含量约7g,其氨基酸模式均衡,十分适合人体吸收利用,可以作为人体蛋白的主要来源。
卵磷脂:卵磷脂是鸡蛋中高密度脂蛋白的重要成分,可以调节血脂,对大脑神经有重要调节作用。
维生素:鸡蛋的维生素很丰富,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黄素等,可提供日常膳食10%~20%的叶酸及20%~30%的维生素。
胆碱:每100g鸡蛋,胆碱含量约251mg,对胎儿大脑发育有利。孕期宝宝得到充分胆碱,有助于减轻出生后的压力应激反应,提高身体素质。
很多人提出疑惑:既然营养那么丰富,那每天吃8个鸡蛋可行吗?
首先,我们要肯定鸡蛋的营养,但鸡蛋营养再丰富,也仅仅是一种食物而已,不是蛋白质的唯一来源,豆制品、肉类等食物也有丰富的蛋白质,每天吃八个鸡蛋大可不必。食物多样化、均衡营养才是最该做的。
三、吃多少个,要看身体如何
- 健康人群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健康人群在肉类、奶类与鱼虾类正常摄入的情况下,每周鸡蛋摄入量不宜超过7个。
- 孕妇
鸡蛋一直是孕妇的理想孕期食品,每100g鸡蛋可提供10.8g优质蛋白其他营养物质,但每日吃鸡蛋不要超过3个,避免增加胃肠道以及肾脏负担。
- 青少年
青少年处于发育时期,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大,每天吃两个鸡蛋问题不大。除了鸡蛋,也可以考虑鹌鹑蛋等其他蛋类。
-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需要控制每日胆固醇摄入量,特别是减少膳食中胆固醇,可以维护体内胆固醇稳态,建议不要吃太多鸡蛋,每周不超过6个最适合。
- 肝肾疾病人群
鸡蛋的蛋白含量很高,肝肾病人摄入过量鸡蛋,容易加重肝肾负担。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建议咨询医生意见,来决定每日鸡蛋摄入量。
四、盘点最常见的鸡蛋误区
1、生鸡蛋更健康?
并不是。韩国、日本有吃生鸡蛋的习惯,因为他们的鸡经过专业手段饲养,产下无菌蛋,保质期仅10天。而目前国内常见的鸡蛋为普通蛋,可能受细菌污染,生吃会有健康隐患。此外,生鸡蛋不易被人体吸收,可能引起消化不良。
2、蛋黄越黄越好?
并不是。一般情况下,蛋黄颜色与蛋黄所含的色素有关系,与营养无关。不过,如今有些不法商家会通过技术手段加深蛋黄颜色,反而会增加食品安全隐患。
3、农家蛋/土鸡蛋更营养?
并不是。农家蛋的味道可能会更好,但检测后发现,农家蛋的营养成分与普通鸡蛋没有太大区别。另外,如果散养鸡的环境卫生没做好,鸡蛋还可能受到粪便、重金属污染,因此选购时要认准“检测通过标志”。
民间对鸡蛋的流言和误区有很多,其实,普通人群每天一个鸡蛋不会造成健康隐患,想要吃得健康,更重要的是营养均衡。今天,你学会吃鸡蛋了吗?
参考资料:
<1>每周吃3~4个鸡蛋,或可保护血管!开滦研究新分析.中国循环杂志.2021-07-21
<2>BMJ:中国人,多吃蛋!170万人数据分析显示,吃鸡蛋与心血管风险升高无关,中国人多吃更健康丨临床大发现.奇点网.2020-03-21
<3>每天能吃几颗鸡蛋?关于蛋的疑问,一次性解答.果壳.2018-11-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注意啦!这些食物不宜反复加热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诸如此类的烦恼,许多食物一次性做多了,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加热来吃,那么这样反复加热之后食物的成分是否会发生变化?食用后又是否会对我们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呢?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有什么食物是不能反复加热的呢?
在外面购买肉串的时候更好要现吃现烤,很多人没有耐心,觉得吃那种现烤的肉串需要等很长时间,但是我建议大家更好不要买那种已经烤好的只需要加热一两分钟就可以吃的肉串。
如果肉串放的时间长了以后变凉了,更好不要回炉了,除了肉已经不新鲜了以外,其实食用反复加热的肉串还会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一些影响。
蛋白质和脂肪在用火烤制的过程中,发生了焦化反应,和空气接触以后就会生成大量的苯并芘,如果肉串凉了以后重新回炉,就好比反复烧的水一样,脂肪变性,就会发生酸败反应,对人体健康可以说是很不利,首先就是会引起消化不良,而且还会在体内反应,伤害我们的肝脏和肾脏。
健康知识“划重点”
反复加热的肉串不仅肉质已经不新鲜,脂肪变性就会发生酸败反应,对人体健康很不利。
除了烧烤,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还有什么食物是不能反复加热的呢?
首先之一样,就是汤。我们平常煮的汤,更好是当天的汤当天要喝完,很多人家里面煮的汤都是一次性做好,剩下的第二天再加热来喝,喝不完第三天再加热,如此反复地加热会导致汤里的某些成分发生变性,这种做法我们是不提倡的。
如果汤一次性做太多了,更好的保存 *** 就是汤底不要放盐之类的调味料,煮好汤用干净的勺子取出当天要喝的,喝不完的,更好是用瓦锅存放在冰箱里。因为剩汤长时间盛在铝锅、不锈钢锅内,易发生化学反应,应盛放在玻璃或陶瓷器皿中。
第二个就是大家平时经常吃到的银耳、绿叶类蔬菜。
不论是室内栽培的银耳还是野外栽培的银耳都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类,如果银耳煮熟了以后,放得比较久,再加上你不断地反复加热,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盐会很快还原成亚硝酸盐。过多地摄入是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的,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中毒。
绿叶类蔬菜也是不可以反复加热的,因为这样会产生亚硝酸盐。尤其是菠菜,由于生长环境的影响,菠菜和其他绿叶类蔬菜的硝酸盐浓度会比较高。
虽然硝酸盐并无害,但如果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的话就会影响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建议不要二次甚至是多次加热绿叶类蔬菜。
最后一样就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说鱼和海鲜、鸡蛋还有鸡肉等这些食物更好都不要反复加热。很多人会把吃剩下的鱼放在冰箱里第二天再吃,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因为鱼和海鲜隔夜以后再加热很容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而这些物质会损伤我们的肝、肾功能,长期下去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如果鸡蛋隔夜之后再反复加热,在保存不当的情形下,营养的东西很容易滋生细菌,人们食用之后会产生一些不适的情况,比如说肠胃不适、胀气等。
还有就是鸡肉加热会有较大的问题,因为如果不能均匀加热的话,部分鸡肉会先被加热,因为鸡肉的蛋白质密度要比其他红肉高,所以再次加热时,如果蛋白质分解不一致的话,也会引起肠胃的一些不适。所以,更好还是不要一次又一次地加热。
健康知识“划重点”
汤、银耳、绿叶类蔬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更好不要反复加热。
(人卫健康)
经常吃水煮蛋,是“养肝”还是“伤肝”?提醒:吃鸡蛋3点要牢记导语:鸡蛋作为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食品,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鸡蛋中除了含有大量优质蛋白质之外,其中的卵磷脂,胆固醇,卵黄素等营养物质,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着极大的调节和辅助作用。
成年人每天早晨吃两个鸡蛋,即可满足一天对蛋白质的需求。
鸡蛋被美国某一杂志评为“世界上最营养的早餐”,鸡蛋不仅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两种氨基酸——色氨酸与酪氨酸,这两种酸可以帮助人体抗氧化,一个蛋黄的抗氧化剂含量相当于一个苹果。
也有传言说,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鸡蛋吃太多会给肝脏带来过多的代谢废物,会伤肝,那么,经常吃水煮蛋,究竟是养肝还是伤肝?
先了解水煮蛋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能够为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构成了众多免疫物质的原料,每天适当吃水煮蛋补充优质蛋白质,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的好处非常明显。
能够预防肌肉衰减症,因为水煮蛋当中的优质蛋白质构成了肌肉重要的原料,通过吃水煮蛋补充优质蛋白质,能够让肌肉的力量和数量都有明显的提高,有预防肌肉衰减征的好处。
能够为机体补充微量元素,比如锌、硒、铁,这些微量元素对于调节体内生化代谢的作用非常明显。
经常吃水煮蛋,是“养肝”还是“伤肝”?
水煮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一天一个煮鸡蛋,能够补充大量的蛋白质,让身体能够正常的消化吸收。
吃煮鸡蛋并不会导致肝脏疾病,也不会对肝脏造成危害,因此不必为此而担忧。
不过,在吃水煮蛋时,有许多的细节需要考虑,一次吃太多会加重你的消化负担。
一般来说:每天食用鸡蛋的量大约为1-2个是比较适宜的。
提醒:吃鸡蛋3点要牢记
食用数量
正常人一天食用1-2个即可,如果身体较为虚弱,可进食2-3个;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较差,每天吃1-2个即可;中青年从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一天食用2个鸡蛋较为合适;
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是消耗更多营养的人群,可以每天食用2-3个鸡蛋;
对于青春期和儿童来说,可每天食用2-3个鸡蛋,此时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快,所以营养一定要补充全面。
此外,虽然鸡蛋营养比较丰富,每天都可以吃,但是要注意控制好量,以免过量食用造成消化不良或者是营养过剩等情况。
吃完鸡蛋后不要立即饮茶
有很多人喜欢在吃完鸡蛋后用茶水解腻,特别是那些喜欢喝早茶醒神的人,但是这个时候,其实你忽略了一点,就是吃完鸡蛋后喝茶会有害健康。
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与蛋白质合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道蠕动减慢,延长了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还增加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危害人体健康。
不吃生鸡蛋
有些人会有一些怪癖,他们喜欢吃生鸡蛋,直接喝生的蛋清,他们认为这样会更有营养,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
因为生的鸡蛋里面是有很多的细菌的,如果吃下去可能会生病,而且生鸡蛋是不好消化的,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那么,对于肝脏的养护,还要提醒大家牢记这三事:
作息规律
很多人都有熬夜晚睡的经历,短期内可能只是精神萎靡、犯困嗜睡,但长期发展下去,抵抗力降低、衰老速度加快。
不仅肝脏受损,身体长期处于被透支的状态,其他脏腑功能也会降低,因此每天更好二十三点前入睡,保证有七到八小时的睡眠时间。
控制好情绪
经常生气动怒会使肝火旺盛,从而出现失眠、头痛、口臭、眼睛分泌物增多的表现,需懂得合理释放压力、情绪调节才能保护肝脏功能良好。
饮食清淡健康
选择新鲜清淡食物提供营养,既保护消化系统,又能增强肝脏功能。
而对健康不利的腌制食物、霉变食物、烧烤、油炸食物尽量避开,否则里面的某些成分还有致癌作用,为加速肝癌的到来。
结语:你了解了吗?
“开水冲鸡蛋会导致白血病,快别吃了!”
今天上午,刘阿姨正打算照常给孙子来一碗开水冲鸡蛋,儿媳妇看到后急忙喊住她。儿媳妇说开水冲鸡蛋,水的温度不能把细菌杀死,可能会导致沙门氏菌感染,从而诱发白血病。
刘阿姨疑惑了,自己吃了几十年开水冲鸡蛋,身体都好好的,怎么会致癌呢?
不少人和刘阿姨一样认为开水冲鸡蛋能更大程度保留鸡蛋的营养,对身体有好处,但是网上也有说法认为开水冲鸡蛋会因为杀菌不到位致癌,究竟哪种说法才是真的呢?
一、开水冲鸡蛋,会导致白血病?夸大了!
沙门氏菌是一种特别常见的,能够引起人类腹泻症状的致病菌,主要通过人或者动物粪便交叉传染。
好好的鸡蛋,为什么容易有沙门氏菌?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母鸡感染沙门氏菌后,细菌侵害卵巢,导致卵泡变性、坏死,那么作为母鸡体内的卵子,就被感染沙门氏菌。另一种情况是环境污染,沙门氏菌在自然界中有广泛宿主,可寄生于鸟类、哺乳类、爬行类及人的肠道中,鸡蛋接触到带菌的器具、粪便等,也可能造成鸡蛋带菌。
吃了被沙门氏菌感染的鸡蛋,会得白血病吗?
*** 上盛传:有宝宝每天吃开水冲蛋,但由于开水温度不足,无法杀死鸡蛋中的沙门氏菌,菌群在宝宝体内繁殖,最终导致白血病。
对此,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发表了辟谣文章,其中提到,白血病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孕期X光、化疗、遗传以及染色体突变等,沙门氏菌属于食源性疾病,一般症状时腹泻、腹痛、发热和呕吐,虽然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和死亡,不过该菌并不是白血病以及他其他癌症风险。
二、开水冲鸡蛋,真正的隐患,不该被忽视
鸡蛋很容易受到沙门氏菌的“侵害”,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鸡蛋及蛋制品的沙门氏菌检出率更高达43%。所幸,沙门氏菌对热耐受力较差,达到100℃高温立即杀灭,而其他温度则需要更长时间,如70℃需煮5分钟、65℃需煮15~20分钟、60℃需煮1小时,才可以杀灭它。
由此可见,开水冲鸡蛋,虽然符合高温标准,由于器皿以及鸡蛋本身温度较低,可能导致开水冲下去时,温度达不到杀菌要求,以至于1—2分钟内,很难杀灭大部分细菌。
全球每年有超一亿人被沙门氏菌所感染,不过其中很多人通过自身免疫,在短期内可恢复,但也有约15.5万人会因其死亡。对于轻症者,可能是上吐下泻,引起肠胃炎,而对于重症者,则可能是伤寒、败血病等。
郑州市营养协会高级健康管理师李京蓉表示,一般家庭鸡蛋都是从冰箱拿出来,因此冲鸡蛋前一定要搅匀,且冲鸡蛋时,更好拿个大碗,倒入滚烫的水去冲,才能保证温度够高,可以有效灭菌。
三、鸡蛋究竟怎么吃才有营养?
发表在国际期刊《心脏》,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团队带领的关于“中国51万摄入蛋类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发现,与从不或甚少摄入蛋类者相比,每天摄入蛋类(最多1个)人群的:
1、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降低11%;
2、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12%;
3、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降低10%;
4、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约25%;
5、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约18%。
从健康角度出发,每天吃一个鸡蛋,还是对人体有益的。那么怎么吃鸡蛋才好呢?
人体对于鸡蛋的营养吸收率从大到小,分别是:煮蛋>嫩炸>炒蛋>开水冲>炸>生吃,其中煮蛋的消化吸收率是100%,而开水冲鸡蛋只能被人体吸收60%,所以比起开水冲蛋,更建议通过水煮鸡蛋补充营养。
四、既然鸡蛋容易有细菌,买回来的鸡蛋,要不要洗?
鸡蛋壳可能携带细菌,那么买回来的鸡蛋,是不是应该冲洗后才进行存储?蛋壳其实包含了五层不同的物质,它的表面有一层胶状物质保护膜,起到阻挡细菌的作用,同时保护蛋类的水分不易被蒸发。
但若是用清水清洗蛋壳,很容易破坏保护膜,反而容易导致细菌入侵,水分蒸发,使鸡蛋变质。所以买回来的鸡蛋,并不需要清洗,只需要在食用前,洗干净再下锅即可。
带菌蛋并不一定会导致白血病,也并不是所有的鸡蛋都感染沙门氏菌,生鸡蛋也并不见得就比熟鸡蛋更有营养。吃鸡蛋更好的方式还是水煮,因此,从安全、营养角度考虑,更好还是少吃或不吃开水冲蛋。如果想吃,也尽量做好灭菌工作。#健康2022##健康明星计划#
参考资料:
<1>《专题辟谣丨开水冲蛋吃出白血病?危言耸听!》.中国药闻.2018-03-19
<2>《小心伤人于无形的沙门氏菌》.新华网.2018-01-24
<3>《颠覆!北大最新研究:1天吃1个鸡蛋,反而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健康时报.2018-06-2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每天吃一个蛋对健康不利?国内万人研究给出答案,怎么吃比较好?不管是在什么地方,鸡蛋好像都是人们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其中的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也有很多维生素等营养,不管老人小孩都喜欢吃。但最近总是有一些人表示,每天吃一个蛋对健康不利,生怕会因为其中较高的胆固醇而引发一些心脑血管疾病。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安徽近万人研究发现,每周吃鸡蛋确实不宜超过6个
在这项研究中追踪调查了14年,并且在随访多年后对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在这期间共有814人死亡,其中每周吃鸡蛋超过6个的人,出现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增加了35%。而每周吃鸡蛋在3-6个之间以及3个以下的人群中,并未发现全因死亡率出现明显差异。
这项研究和国内的一个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的结果呈现出基本一致。中国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曾经对我国15个省份,近10万人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也发现,每周吃3-6个鸡蛋,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都是更低的。这也告诉大家,每天一个鸡蛋确实可能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建议每周吃鸡蛋不超过6个。
北大近52万人研究显示,每天食用新鲜鸡蛋并不会增加疾病风险
国内还有很多不同的研究机构也曾针对国人吃鸡蛋这件事进行调查。在北大医学部就曾经对大约52万人吃鸡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且结果显示,每天吃一个新鲜鸡蛋的人,出现中风的风险以及死亡率降低了26%-28%,而这项研究还发现,在每天都吃新鲜鸡蛋的人身上,因为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风险也下降了18%,由此能看出,每天吃一个鸡蛋并不会对健康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人们可以放心吃鸡蛋。
鸡蛋能给人体带来哪些好处?
不同的实验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研究结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鸡蛋会给人们带来很多好的影响。鸡蛋中丰富的蛋白质能够帮助人体更好地补充营养,肠胃对鸡蛋中蛋白质的吸收率也是比较高的,和其他的肉类等相比,更加物美价廉。
而鸡蛋黄中分玉米黄素和叶黄素等营养物质,也对人们保护视力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有效地降低出现白内障的风险,不管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人都可以适当吃点鸡蛋来保护视力。
此外很多高血脂人群以及老年人不敢吃鸡蛋,生怕因为其中的胆固醇水平导致身体血脂升高。但事实上,研究并没有发现鸡蛋中的胆固醇会引发人体内的胆固醇水平升高。试验中不同鸡蛋摄入量人群中,人体内的胆固醇水平并未因为吃鸡蛋而受到影响。
吃鸡蛋虽好,也要找对 ***
很多人喜欢吃荷包蛋或者炒鸡蛋,但这样的食用方式,其中大多会混入一定的油脂和盐分,如果不留意,就会忽视这些盐和油脂,导致全天摄入的脂肪和盐分超标,比较好的食用方式是水煮蛋。这样的烹饪方式能够让鸡蛋中的营养更全面地被人体吸收。还能避免其他的油脂等摄入过量。
有的人说鸡蛋黄中的胆固醇比较高,就每次只吃蛋白不吃蛋黄,但营养大多在蛋黄中,水煮蛋做好后,还是吃一整个鸡蛋比较好,对健康也没有过多的影响。
当然也有一些人会用开水冲鸡蛋喝,这也是老一辈人常见的吃鸡蛋方式,也是比较好的,只是需要注意选择新鲜的鸡蛋,并且采用刚烧开的沸水冲,以免残留一些寄生虫或者细菌,容易给肠胃带来不好的影响。用开水冲鸡蛋或者煮成鸡蛋羹等方式更适合肠胃不太好的老年人或者久病未愈的病人吃,能够减轻肠胃消化的负担。
一天一个鸡蛋对健康有害?并没有准确的答案,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食用,如果存在高血脂等问题,也可以每周吃3个-6个左右,对健康也比较有好处,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用 *** ,健康更受益。
当心!这样煮鸡蛋容易诱发癌症?水煮蛋煮得太久,吃进去对身体会造成危害?
鸡蛋被誉为“全营养食物”,它几乎包含了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成分,味道不错、价格实惠,还能轻易搭配其他蔬菜和肉类,所以一直是大家餐桌上的常客。
但是鸡蛋的营养价值和它的烹饪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做不对不仅营养大打折扣,甚至还会伤身?真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专家都怎么说?
这种鸡蛋容易诱发肠癌?真是这样吗?
水煮蛋的消化吸收率很高,是营养专家们都非常推崇的一种吃法。
有种说法表示,鸡蛋里面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含有蛋氨酸,长时间加热会产生硫化物,硫化物导致蛋白质在肠道内堆积时间过长,从而引起发酵。发酵以后将会有一些致癌物质产生。比如甲酚、硫化氢、氨类。甚至诱发肠癌。
真是这样吗?答案是NO!
蛋黄煮久了发绿属正常现象。因为鸡蛋煮久了,蛋氨酸会释放硫化物,和鸡蛋中的铁发生反应,形成深色的硫化亚铁,导致蛋黄表面发绿,但食用不会致癌。
蛋黄知多少?
1.鸡蛋黄上那点硫化物非常少,在胃酸作用下有可能变为硫化氢和氯化亚铁,如果没有跟胃酸起反应,那它也是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并不会参与代谢过程。
2.鸡蛋黄上的硫化物并不会影响蛋白消化。蛋氨酸并不是蛋里面才有,它另一个名字叫甲硫氨酸,是食物中常见的一种氨基酸,对人体无害。
3.人的肠道消化过程就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硫化氢、生物胺等代谢废物也是很正常的。肠道中硫化氢的量远远超过鸡蛋黄上那点不溶于水的硫化亚铁,因此大家可以放心吃。
煮太久的鸡蛋黄表层的绿色物质是因加热生成的化合物,主要是在肠道当中停留的时间会长些,对于身体机能正常的年轻人来说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脾胃稍差的老年人来讲,可能会有消化困难的感觉。
不过鸡蛋如果没煮熟,蛋黄中会残留大量细菌,同样不利于健康。所以一般简易鸡蛋煮5分钟左右,先水开后煮3分钟,再关火盖盖焖2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熟度刚刚好。
这些鸡蛋同样不适合老年人吃
1.溏心蛋
鸡蛋含有沙门氏菌,在煮不熟的情况下,很可能有活菌,吃溏心蛋(尤其是隔夜的那种),可能会引起腹泻、腹胀、腹痛、呕吐;重者会昏迷、中毒。
同理的还有单面煎的、蛋黄还未完全凝固的鸡蛋。这种鸡蛋中的细菌未被完全消灭。
溏心蛋确实口感更好更嫩,但并不提倡抵抗力、免疫力底下的老年人食用。
2.虎皮蛋
虎皮蛋其实就是炸鸡蛋,它被称为“坏蛋之王”。这是因为蛋白质经过高温油炸后在肠道中会堆积很长时间,对血管不利,而且可能诱发癌症。
想要解决这种情况,更好的 *** 是搭配三叶草一起食用。三叶草中的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致癌物的摄入。
炒鸡蛋也不算是一种健康的烹饪方式,它易导致胆固醇氧化,产生糖化蛋白产物。建议炒鸡蛋的时候倒一点点高度白酒,可以预防氧化。
3.被洗过的鸡蛋
鸡蛋买回家,有人总习惯洗洗再放冰箱,但这样做反而不利于鸡蛋保存。换句话说,洗过的鸡蛋会更容受细菌病毒侵蚀,从而变质。
有机构做过相关实验,将洗过的鸡蛋和未洗过的鸡蛋,同时放冰箱保存5天再拿出来。
结果发现洗过的鸡蛋磕开后,蛋黄全部散开,并伴有腥臭味;没洗过的鸡蛋,蛋黄完好如初,都很新鲜。
因为你洗掉了它的保护膜!
鸡蛋壳上面有成千上万个细小的孔穴,蛋壳表面有一层肉眼看不见的保护膜,将那些孔穴“封闭”了。
这样,外面的细菌就很难进入鸡蛋内部;鸡蛋内部的营养物质也不易流失。
若保护膜被破坏,外面的细菌和病毒就非常容易通过气孔进入蛋内,导致鸡蛋变质,人食用后就会出现中毒的症状。
西安宝妈坐月子每天8个鸡蛋吃成胆结石?医生:鸡蛋不背锅来源:陕西都市快报
说到胆结石,
你了解多少呢?
西安的小夏是位年轻的宝妈,今天,她刚做完胆囊切除手术。
小夏告诉记者,自己在生完宝宝坐月子期间,每天都要吃很多鸡蛋,月嫂为了给她补身体,天天都给她做鸡蛋醪糟、鸡蛋饼、西红柿炒鸡蛋等,一样不落,她算了一下一天能吃七八个鸡蛋。
直到有一天,小夏突然腹部剧痛,彻夜难眠,持续了好几月,到医院一查才知道是长了胆囊结石。
小夏:“我觉得我的胆结石,肯定是月子期间一天吃七八个鸡蛋,一连吃两个月造成的,早知道不这么补了,补着补着胆没了。”
鸡蛋吃多了能得胆结石?
你信吗?
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 董顺斌:“这个锅不能让鸡蛋背,吃鸡蛋其实跟胆囊结石没有直接关系,也不会加重胆囊结石的发生。”
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 董顺斌:“晚上我们的胆囊会有胆汁淤积,到了早上,就需要吃点早餐,让胆汁释放, 如果长时间空腹,胆汁沉淀,就容易造成胆囊结石。”
所以,规律吃早餐是可以有效降低胆结石的发生率。
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 董顺斌:“我自己就是一个反面教材,我因为工作原因经常不吃早餐,也得了胆囊结石,把胆囊切除了。”
对于小夏来说,这一颗结石虽然很小但嵌顿在了胆囊颈部,所以必须手术切除。
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 董顺斌:“女性在妊娠过程中,体重增加,包括腹腔、盆腔压力增高,导致胆汁淤积, 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她胆结石的最主要的因素。”
胆囊在我们人体中起到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日常规律饮食就是对它的保护。一旦得了胆结石,千万别大意,反复疼痛发炎或增加胆囊癌发生机率。对于手术切除胆囊,大家也不用过度害怕,因为绝大多数病人术后无不良反应,也不会给正常生活和饮食带来影响。
来源:《都市快报》
记者:赵杨梅子
经常吃水煮蛋,是养肝还是伤肝?听听医生怎么说,这3点要记牢肝脏是人体内最主要的器官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排毒器官,肝脏不仅维持着人体的脾胃消化,也维持着血液的正常运转,肝脏的健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是否健康。
正所谓养肝就是养命,保护好我们的肝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好人体的健康。肝脏就像人体的化工厂,能够促进自身维持正常的功能反应,进而保护我们的健康。
21世纪,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肝病在人群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而导致人们患上肝病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许多人在生活中经常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盐类的食物,久而久之,肝脏的负担会加重,自身的平衡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危害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有许多人在网上搜索保护肝脏的 *** 时会看到这样一个信息,常吃水煮蛋会间接地诱发人们患上肝脏的疾病,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水煮蛋真的会增加人们患上肝脏疾病的肝脏的隐患吗?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您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不存在伤害肝脏的可能性
鸡蛋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蛋类物质,鸡蛋被医学者们称为全能营养品,从这个美名我们就可以得知鸡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鸡蛋中含有的氨基酸与人体内含有的氨基酸具有类似的结构,所以说鸡蛋在人体内容易被吸收,且适当的补充鸡蛋能够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的健康。
有许多人通过每天吃一个水煮蛋满足人体对于矿物质和氨基酸的需求。那么,肝脏不好的人,到底能不能吃水煮蛋?经常吃水煮蛋是养肝还是护肝呢?
有许多人表示,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鸡蛋吃太多会给肝脏带来过多的代谢废物。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虽然说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重新组合蛋白质的功能,但是肝脏也会处于蛋白质缺失的状态。这个时候,食用一些富含优质蛋白类的食物,比如水煮蛋,可以为肝脏补充充足的蛋白质。
且鸡蛋中的胆固醇主要存在于蛋黄中,正常情况下,一个普通的鸡蛋中含有的胆固醇含量不足一克,大多数胆固醇都被人体消化了,不会达到给肝脏带来负担的程度。
如果你还是认为吃水煮蛋会给肝脏带来更多的负担,你可以控制好对于鸡蛋的摄入量,或者说只吃蛋白,不吃鸡蛋黄,又或者是把蛋黄的量控制在1/3。
这样既满足了身体对于优质蛋白的需求,也不用担心胆固醇给肝脏带来过多的负担。事实上,鸡蛋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大于弊处。
如果你害怕鸡蛋给肝脏带来的负担而避免吃鸡蛋,你会在无形中错过许多营养物质和矿物质,也错过了这些营养物质对于身体的补充。
鸡蛋中有一种特殊的物质叫做卵磷脂,卵磷脂不仅能够提高生物因子的活性,还可以增进肝细胞的修复功能。
且鸡蛋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可以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加强了肝脏排出毒素,减少了毒素给肝脏带来的负担,利于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尽快的恢复自己的病情,让身体长期维持在正常的状态。
二、水煮蛋的好处
如果系统地概括水煮蛋给人体带来的好处,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肝脏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能力。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卵黄磷蛋白、卵磷脂和维生素,这些物质都可以加速肝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让肝脏保持较好的代谢。
如果你本来就伴随着肝脏类疾病,你可以用每天早上吃一个水煮蛋的方式,让肝脏细胞保持着正常的运转。
2.让肝脏维持正常的功能。
如果你有肝功能下降的明显现象,可以用每天吃一个水煮蛋的方式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合理的补充。
水煮蛋可以为肝脏补充充足的蛋白质,也减轻了肝脏运转需要的损耗负担。人体内的大部分蛋白质是肝脏在运作中合成的,适当地补充优质的蛋白质对于肝功能较差的人来说非常有必要。
三、食用水煮蛋时记牢3点
我们在吃水煮蛋时要注意正确的方式,避免水煮蛋给肝脏功能带来过多的负担。
1.用健康的 *** 食用鸡蛋。
鸡蛋的做法是五花八门的,但是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水煮蛋是最利于身体健康的一种食用 *** ,相比较于其他的做法而言,经过水煮的鸡蛋更加有利于人体的吸收与消化。
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说,他们拥有较差的胃肠道消化功能,水煮蛋降低了给胃肠道功能带来紊乱的风险。
2.在食用水煮蛋时要注意食用的量。
对于正常人来说,一天食用一个水煮蛋就可以满足人体对于蛋白质的摄入,过多的食用水煮蛋不仅会升高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还会间接地增加人们患上肥胖症和高血脂的可能性。
3.在煮鸡蛋之前反复冲洗。
大家在购买鸡蛋时会发现鸡蛋表面有很多脏东西,我们在煮鸡蛋之前要对鸡蛋表面的脏物质进行清洗,否则鸡蛋在煮的时候由于高温接触很有可能会导致鸡蛋破裂,如果不清洗的话,从破裂的缝隙渗出的蛋液就会被污染,吃了的话就会威胁我们的健康。
此外,大家还容易存在的一个误区是将鸡蛋清洗之后再放入冰箱,但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因为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鸡蛋壳的表面有许许多多的小孔,在小孔的外面还有一层膜来帮助鸡蛋抵挡细菌病毒的侵袭,如果将鸡蛋清洗之后再放入冰箱,这层保护膜就会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外界的细菌通过这些小孔进入到鸡蛋内部,导致鸡蛋变质。
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鸡蛋,且不同类型的鸡蛋也满足了不同人士的需求。如果你有选择的空间,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想挑选更好的鸡蛋,你要避开以下给你的健康带来危险的这三种鸡蛋。
1.发臭的鸡蛋。
发臭的鸡蛋内部经常存在着灰绿色或者是暗黄色的混合物,伴随着一阵令人恶心的臭味。
鸡蛋如果已经发臭就意味着已经受到了细菌和病毒的污染,内部正在很多细菌的作用下进行腐败和变质,如果你食用了这些鸡蛋,会导致消化系统出现异常,引发拉肚子,肚子疼痛等一系列表现,严重者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因此,如果我们在挑选鸡蛋时发现鸡蛋已经有味道了,应该避免购买。
2.毛鸡蛋。
有些地区的人很喜欢吃毛鸡蛋,所谓毛鸡蛋就是鸡蛋的胚胎在孵化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停止发育,使得鸡蛋处于正常鸡蛋和小鸡之间的状态。
实际上,毛鸡蛋中的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已经被消灭,大量食用毛鸡蛋不仅不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还会让人们出现一系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反复腹泻和腹部胀痛,一定要减少吃毛鸡蛋的次数。
3.笨鸡蛋。
许多人具有购买笨鸡蛋的习惯,认为笨鸡蛋中存在着更高的营养成分,价格高的鸡蛋具有更好的价值。这真的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吗?
不少科学实验证明,笨鸡蛋和普通鸡蛋中的成分差别不大,唯一的差别是笨鸡蛋中含有较多的铁元素和脂肪。但是和普通的鸡蛋相比较而言,笨鸡蛋中的钙元素和蛋白质较少。因此,面对价格高昂的笨鸡蛋,普通鸡蛋就已经可以满足我们的日常营养需求了。
四、不适合食用水煮蛋的人群
最后,让我们了解一下不适合食用鸡蛋的人群。
1.胆固醇偏高的人群。
鸡蛋中本来就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对于本来就有胆固醇偏高这种疾病的患者来说,更好不要过多地食用鸡蛋,避免胆固醇的含量升高,影响了身体的健康。
2.体温过高的人。
鸡蛋在本质上属于热性食物,进入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你本身就是火气过大和体温偏高的人,远离鸡蛋,避免身体受到影响,加重体温过高给心脏和大脑功能带来的损伤。
3.对蛋白质过敏的人群。
许多人不适合吃鸡蛋,比如对蛋白质过敏的人群,本来就对鸡蛋有过敏史的人食用鸡蛋后会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严重的时候,由蛋白质导致的过敏还会影响到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健康。
4.患有缺铁性贫血的人。
如果你是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更好不要用食用鸡蛋的方式对自己的疾病进行治疗。鸡蛋中的铁元素含量较低,不利于胃肠道内食物的吸收和在人体的转化,且鸡蛋会影响铁质在人体内的吸收,加重人们的缺铁性贫血症状。
5.患有严重痤疮和过敏性荨麻疹的人群。
对于本来就具有痤疮和过敏性荨麻疹的人群来说,他们应该避开蛋白质类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会让他们的过敏症状更加严重,除了鸡蛋外,也要远离牛奶,避免摄入大量的蛋白质类食物。
结语:
在中国,鸡蛋不是一个欠缺的食物,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所制定下的标准,成年人应该每天满足至少25克的鸡蛋摄入量。对于老年人和青少年来说,多食用一些鸡蛋不仅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反应力和记忆力。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分析,你能明白正常的食用鸡蛋并不会给你带来肝脏疾病发生的风险,水煮蛋是食用鸡蛋的更好方式,还能够为人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不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错过了补充蛋白质的较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