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奶奶早晨照常煮了两个鸡蛋,胖乎乎的小孙子把鸡蛋剥壳后,挑出外面的蛋白吃了,而里面的蛋黄却放在桌上不肯吃。孙奶奶问小孙子为啥不吃?小孙子说:“里面的蛋黄太噎人了,还是蛋白好吃。爷爷还说了,蛋黄吃多了影响胆固醇。”
孙奶奶听了小孙子的话哭笑不得,小孩子吃鸡蛋怕什么胆固醇高,她说:“蛋黄比蛋白有营养多了,吃了能让你的脑子更聪明,下次考试考一百分。”听到奶奶这样说,小孙子仔细想了想,听话地吃掉了蛋黄。
蛋黄和蛋白对比,谁的营养价值高?坚持吃鸡蛋,身体有何变化?
孩子添加辅食后,一般会先尝试蛋黄,从少量蛋黄泥到一整个蛋黄慢慢过渡,为什么不是先吃蛋白呢?
其中一个原因是蛋黄的过敏风险比较低,孩子容易接受。另一个原因是蛋黄中富含脑神经和视神经发育的营养物质,对成长有促进作用。比如说卵磷脂、脂肪、维生素、铁、磷等营养素。
而蛋白则主要是卵清蛋白,幼儿免疫系统不健全,贸然尝试蛋白容易过敏,等到吃蛋黄慢慢适应了,对蛋白的接受度也会相应提高,到时候吃全蛋就更容易接受。所以,单从营养来看,蛋黄的分数值更高。
我们平时一般都是吃全蛋,所有营养都能被吸收,早晨醒来容易饿,吃上一个能补充能量,带着到公司吃或走路上吃,都比较方便。其中还有叶黄素,能增强视力储备,平时看字、看屏幕比较多,经常吃也有好处。
吃鸡蛋,生吃好还是熟吃比较好?
有的地区人们喜欢吃生蛋拌饭,鸡蛋液混合着米饭原汁原味,口感嫩滑。但是要注意了,这样吃虽然可以让营养更容易吸收,一定要保证鸡蛋是无菌的,否则会影响肠胃健康,严重的还会感染寄生虫。
总的来说,不建议大家生吃,比较冒险。因为我们无法确定鸡蛋的来源,也无法对蛋壳和内部的细菌进行检测。但从国内市场售卖的鸡蛋来看,细菌检出率还是挺高的,更好煮熟吃。
还有溏心蛋和开水冲蛋,原则上也是生蛋的一种,都没有完全熟透,经常吃有健康风险,喜欢这样吃的人要定期检查肠胃,避免沙门氏菌感染。出现腹泻、腹痛症状时,及时就诊。
炒鸡蛋加上白砂糖,能管咳嗽?
小时候咳嗽不吃药,奶奶会用热油炒上一碗鸡蛋,然后在里面倒上一勺白砂糖拌一拌,哄我说把这一碗鸡蛋全部吃光,咳嗽很快就会好。当时觉得这甜甜的鸡蛋真是太好吃了,虽然不知道有没有效果,但是心里暖暖的。
在老一辈人眼中,鸡蛋是滋补食品,是比较珍贵的,生病是因为免疫力下降,而鸡蛋的营养对免疫力有帮助,所以他们认为吃鸡蛋能缓解咳嗽。里面放糖也是为了让鸡蛋口感更好,防止孩子不愿意吃。
但是,炒鸡蛋加糖不宜多吃,首先里面的油脂比较多,过于滋腻,而现在消化功能正处于虚弱的时候,吃多了不容易消化,还会引起恶心。而且里面还加了很多糖,糖生痰,分泌物会增加,嗓子更加不适。
咳嗽比较严重的话,要适当多喝水,早点进行检查,防止是肺炎或变异性咳嗽,尽早把体内的细菌和炎症消下去,才能缓解病症。
每天吃鸡蛋不能超过1个,否则会影响血脂?
老年人身体健康,消化好,每天吃两个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可以吃个头小点的鸡蛋,或者换成鹌鹑蛋、鸽子蛋吃。血脂异常主要和代谢有关,可能是太胖,或者遗传问题,不是鸡蛋的问题。
即便是高血脂患者,每天吃一个也不会有太大影响,重点是其他食物也要管住嘴,肥肉、动物内脏、海鲜等都要适当控制。
如果饮食上管不住嘴巴,那么行动上就要付出努力,每天增加运动量,及时将胆固醇消耗掉,这样才不会对血脂造成营养。另外,不要用油炸、拌糖的方式吃,会增加鸡蛋的热量。
如果胆固醇含量全部用蛋黄来计算,那么一天最多吃13个,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光吃蛋黄不吃其他食物,所以没有必要担心。
买鸡蛋,买超市里的鸡蛋好,还是买土鸡蛋比较好?
到哪里买鸡蛋,是大家容易纠结的问题,总是对鸡蛋的质量不太放心,近期贵州抽检到几批“兽药蛋”,让大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不会自己吃的蛋也是这样的吧!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鸡蛋,有可能是养殖户违规饲养,在鸡饲料中加了“料”,还没有等药物代谢出去就让鸡受精产蛋,所以鸡蛋也有药物成分。
但是,买土鸡蛋就安全了吗?
散养的鸡经常接触外界的污染物,鸡蛋质量更没有办法保证,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的情况。加州大学一项研究表示,散养鸡生的蛋铅污染严重,比商业化养殖品高40倍。
所以,购买鸡蛋不看是“洋”是“土”,检测合格的就是好鸡蛋,最后在正规商超购买。总之,鸡蛋的受众比较广,没太多禁忌事项,是不错的营养食品,平时可以和其他食物搭配着吃,吃一个或吃两个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鸡蛋吃多了真不能吸收吗?#鸡蛋参考资料:
<1>自家院子养的鸡蛋健康又卫生?实际含铅量是商品蛋的40倍
·cnBeta.2022-08-15
<2>鸡蛋到底该怎么吃才健康?最新研究这样说·CCTV4.2019-03-23
<3>「健康」一天吃几个鸡蛋好?3个关于鸡蛋的常识人人都该知道!·央视财经.2019-02-20
鸡蛋多吃会影响吸收吗?
源源科普。
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还能促进生长和修复组织。
鸡蛋中的卵磷脂能够营养大脑神经,增强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此外,鸡蛋还有保护肝脏和减轻肝损害的作用。鸡蛋中的卵磷脂、固醇类、蛋黄素以及钙、铁、磷等元素不仅能补充人体消耗的能量,还能作为机体的营养储备,提高免疫力。
那么,一天吃几个鸡蛋合适呢?吃多了会影响吸收吗?虽然鸡蛋营养丰富,但是蛋黄中含有一定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过多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科学研究表明,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更好不要超过300毫克,而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在180毫克左右。因此,每天吃两个鸡蛋可能会导致胆固醇摄入过量,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只能吃一个鸡蛋。
事实上,鸡蛋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不会因为多吃而影响吸收。对于血脂和胆固醇指标正常的人来说,多吃一些鸡蛋并没有问题。
总的来说,每天吃一个鸡蛋最合适的原因是保持饮食平衡。同时,生食鸡蛋可能存在感染和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应注意煮熟食用。
每天一个鸡蛋是“死亡催化剂”?提醒:要想健康,少碰这5种蛋每天一个鸡蛋是"死亡催化剂"? 这句话听起来颇为夸张,但在健康意识逐渐抬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鸡蛋的摄入量产生疑问。有人说,过多的鸡蛋摄入会增加患癌的风险,而另一派则坚信适量摄入鸡蛋能够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到底该信任哪一方呢?如何在享受蛋白质和营养的同时又不危害健康?答案并不那么简单。
首先,让我们深入了解鸡蛋的组成。每个鸡蛋约含有6克蛋白质、5克脂肪和70卡路里热量。它还富含维生素A、B、D、E以及矿物质如铁、钙等。这些营养成分对于身体发育和维持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然而,一些研究表明,摄入过多的鸡蛋,特别是蛋黄,会导致胆固醇的升高,进而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然而,请记住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是不同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每天吃一个鸡蛋是安全的。事实上,有研究显示,摄入1-2个鸡蛋每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对于那些存在胆固醇问题或家族遗传高胆固醇的人来说,他们应该限制每周鸡蛋的摄入量以保持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医生的建议是关键。
然而,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鸡蛋是其中更佳来源之一。对于需要大量运动或瘦身的人来说,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是必要的。而鸡蛋恰恰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因为它不仅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而且富含各种营养物质。这不仅能满足身体所需,同时也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减少进食其他高热量食物的可能性。
然而,除了胆固醇问题外,还有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例如,个别人群可能对鸡蛋过敏,他们应该避免摄入。此外,过多的加工蛋制品如煎鸡蛋、蛋糕等也会增加热量和不健康的脂肪摄入量。
总结而言,每天一个鸡蛋并不是"死亡催化剂",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选择。然而,对于特定的人群来说,如存在胆固醇问题或鸡蛋过敏的人,他们应该限制鸡蛋的摄入。最重要的是,遵循适量摄入的原则,均衡膳食,多样化食物选择,才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好的建议是咨询专业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以确保身体得到充分的营养和保健。
鸡蛋每天吃够这个量,可以降低这两种慢病风险,可惜很多人都吃错了!鸡蛋看起来平平无奇
但它的营养其实非常丰富~
近期的一项新研究表明
每周吃够一定数量鸡蛋的人
糖尿病和高血压风险更低
划重点
01 吃够鸡蛋,两种慢病风险降低
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营养素》(Nutrients)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表明,每周摄入≥5个鸡蛋,患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显著降低28%和32%。如果配合其他良好的饮食习惯,好处还能翻倍。
研究人员共招募2349名参与者,根据不同的鸡蛋摄入量将参与者分成3组:每周不超过0.5个,每周0.5~5个,每周5个或更多。
结果表明,与每周不超过0.5个鸡蛋的参与者相比,每周5个或更多鸡蛋的参与者发生空腹血糖受损或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降低28%,罹患高血压的风险也下降32%。
此外,每周5个或更多鸡蛋的情况下,如果同时增加膳食纤维、鱼类和全谷物的摄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降低26%~29%;保证乳制品、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则会使高血压患病率降低25%~41%。
现阶段,我国饮食指南建议每天吃一个鸡蛋,或每周摄入300~350克蛋类。
划重点
02 鸡蛋的4大好处
1. 补充营养:
鸡蛋中蛋白质含量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蛋白质质量和氨基酸构成都非常优秀,是饮食补充蛋白质的佳品。
此外鸡蛋还含有身体需要的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D、维生素E等维生素,钙、磷、锌、硒等矿物质以及卵磷脂等营养成分。
2. 保护心血管:
鸡蛋蛋黄中所含的卵磷脂,可以调节和控制血液中的胆固醇,所含的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对调控血脂、保护心脑血管都有益处。
3. 健脑益智: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都很有好处。卵磷脂被消化后可以释放出胆碱,胆碱进入血液后很快就会到达脑内,可帮助延缓老年人的智力衰退,改善各个年龄段人群的记忆力。
4. 保护视力:
鸡蛋中含有叶黄素、玉米黄素等营养成分,有助于阻挡蓝光、紫外线等有害光线进入眼睛,对于缓解眼疲劳、预防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病变有一定作用。
划重点
03 鸡蛋怎么吃更有营养?
水煮蛋好吃又健康
水煮蛋口味清淡,不需要额外加入油盐,营养保留全面,好消化好吸收,属于好吃又健康的一种做法。煮蛋时,建议水沸后,再小火煮5分钟,过久易造成蛋白质过分凝固,胆固醇、脂肪酸氧化。除此之外,鸡蛋汤、蒸鸡蛋羹、水煮荷包蛋也是不错的吃法。
这4种鸡蛋吃的时候要注意
1. 煎鸡蛋:
煎鸡蛋是不少人喜爱的做法。不过相比煮、蒸、炒的做法,煎的做法对鸡蛋中营养的破坏更严重;另外,煎鸡蛋需要油,还容易导致脂肪摄入超标,因此建议少吃煎鸡蛋。
2. 卤蛋:
卤蛋在 *** 过程中,容易受细菌污染,同时会造成B族维生素的损失和钠含量的增加。
因此,一些需要控制食盐摄入量的人,比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肾病患者,就不要经常吃卤蛋了。
3. 茶叶蛋:
茶叶蛋味道足、人气高,车站、街头巷尾等都是茶叶蛋的地盘。茶叶蛋其中所含的蛋白质、脂类等营养成分与新鲜鸡蛋相似,但它的钠含量会稍有增加。
如果真的特别喜欢吃茶叶蛋,更好可以自己做,可以把控钠的摄入;如果在外面买,也要尽量选择一些安全、卫生、有保障的地方买。
4. 皮蛋:
皮蛋在加工过程中会加碱和盐,导致钠含量上升,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损失严重。
如果是采用传统 *** 腌制的皮蛋,考虑到加了黄丹粉(氧化铅),还可能导致铅含量增加。
因此,相比其他做法来说,皮蛋并不是十分推荐的吃法,如果你实在爱吃,可以搭配新鲜绿叶蔬菜、杂粮、瘦肉、豆腐、以及醋等一起吃,偶尔来点也没啥问题。
生吃鸡蛋暗藏健康隐患
有研究表明,大约10%的鲜蛋会带有致病菌、霉菌或寄生虫卵。如果鸡蛋没有完全煮熟,那病菌和寄生虫卵就不能被杀死,容易引起腹泻和寄生虫病甚至引起食物中毒。
此外,生鸡蛋还含有抗胰蛋白酶和抗生物素蛋白等物质,抗胰蛋白酶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抗生物素蛋白能与食物中的生物素结合,影响生物素的吸收。如果人体缺乏生物素,会产生精神倦怠、脱发、肌肉酸痛等症状。想要破坏这两种物质,必须把鸡蛋完全煮熟。
如果实在是喜欢吃溏心蛋等,更好选择可生食的鸡蛋。
划重点
04 吃鸡蛋有个“更佳时间”
早餐是吃鸡蛋的“更佳时间”
一方面,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人体需要补充营养,鸡蛋能迅速补充消耗掉的营养。另一方面,早上吃鸡蛋,全天的热量摄入更低,有利控制体重。
划重点
05 特殊人群需控制量
除患有高胆固醇血症、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的人群,需要对胆固醇摄入量加以限制外,其他人群平均每天吃1个鸡蛋,或一周吃5~7个鸡蛋皆可。
即便是上述“限制人群”,也不必完全拒绝鸡蛋,可隔天吃1个鸡蛋。
●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健身增肌人士,可每天吃1~2个鸡蛋;
●疾病康复期患者,当其他动物性食物摄入不够时,可每天吃1~2个鸡蛋。
资料:CCTV生活圈、工人日报
编辑:叶嘉诚
每天一个鸡蛋,是养生还是伤身?鸡蛋怎么吃更营养?要说日常生活中争议最多的食物,鸡蛋说第二,估计没人敢说之一。
有的人觉得,吃蛋好,一天都该吃一个蛋;
也有人觉得,吃鸡蛋蛋白质过多,会加重肾负担;
还有人觉得,鸡蛋胆固醇高,吃了心血管不好。
而这些“我认为”到底是真是假?鸡蛋能不能吃,又该怎么吃?
下面就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1点
—The first—
鸡蛋养生还是伤身?
关于鸡蛋的争执之所以有这么多,是因为就连专家都还没争论出一个答案。
《美国医学会》(JAMA)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有三万名成年人参与,在研究开始前参与者需要填写一份饮食习惯,观察这些饮食习惯与17年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的关联性。
结果显示,与不吃鸡蛋的人相比,每天吃半个鸡蛋的人心脏病发作、中风或过早死亡的相对风险增加 6%-8%。
但这研究有几个缺陷:
1.参与者通过回忆填写的饮食习惯不一定可靠。
2.17年间参与者的饮食习惯不可能不变。
3.结果得出的关联性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不能肯定这些增加的风险单纯就因为吃了鸡蛋造成的。
4.研究对象到底是美国人,研究结果能不能适用于中国人还要打个问号。
相较而言,鸡蛋养生派的研究更有参考价值。
2018年,中国一项超50万人参与的研究发现,每天吃鸡蛋的人,比基本不吃鸡蛋的人,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1%,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降低18%。
这项研究中,研究的居民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平均体质指数(BMI)为23.5。研究者表示,尽管饮食中的胆固醇增加了血总胆固醇和LDL的水平,但也升高了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LDL/HDL比值。
因此吃鸡蛋,对心血管来说反而大有好处。
图源:soogif
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高胆固醇饮食引起心血管病”的说法一直以来都证据不足。
喜欢吃蛋的朋友,就放心吃吧。
不过,不同的人群每天适宜的吃蛋量是有区别的,有的人能够多吃,而有些人只能适量吃!
第2点
—The Second—
鸡蛋每天能吃几个
近10年来,各国先后取消了膳食胆固醇摄入量的限制2016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取消了对胆固醇的限制。
美国心脏协会等权威机构也都不再限制鸡蛋的摄入量。
中国营养学会从食物多样化、膳食均衡的角度出发建议一天摄入40~50克蛋类(相当于1个鸡蛋)。
对于健康人而言:偶尔一天吃两三个也没事,但再多就不推荐了。虽然鸡蛋营养丰富,但脂肪含量也不低,吃太多容易长胖。
对于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心脏病高危人群:建议每天吃鸡蛋不超过1个,主要是减少蛋黄里胆固醇的摄入,若同时还食用了内脏等胆固醇含量较高食物,则建议只吃蛋白。
对于鸡蛋过敏的人群:就不要勉强自己了,不吃鸡蛋还有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平时一个不沾更安全。
第3点
—The Third—
鸡蛋怎么吃更营养?
1.水煮是更佳吃法
水煮蛋烹饪温度低、不加油,营养保存是所有烹饪 *** 中更好的。
但一定要注意,尽量别吃溏心蛋。
鸡蛋易被细菌污染,如果不煮熟,可能感染沙门氏菌,导致食物中毒。
图源:soogif
人吃了后会导致腹部痉挛、腹泻、发烧等食物中毒的症状,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
所以煮蛋时间要足够长,建议水沸后,再小火煮5分钟。
更长时间的水煮则大可不必,以免造成蛋白质过分凝固,导致胆固醇、脂肪酸氧化。
2.不要丢掉蛋黄
图源:soogif
人体合成的胆固醇与遗传、代谢异常等相关,跟食物中的胆固醇没有太大关系。
蛋黄虽然胆固醇含量较高,但也含降胆固醇成分。
普通人每天吃1个鸡蛋不会导致胆固醇升高。
3.早餐最该吃鸡蛋
鸡蛋能迅速补充我们酣睡一晚后,消耗掉的营养。
而且鸡蛋是高蛋白食品,可以给我们更长的饱腹感,从而降低全天的热量摄入,有利我们控制体重。
相信大家关于鸡蛋的说法都听到过很多。
你还有什么关于鸡蛋想了解的内容,可以在下方留言。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请为我们点赞、转发哦~~
真的想问: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有一种超级食材,家家厨房都有,很便宜,一年四季都能买,营养价值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就是鸡蛋。
但关于鸡蛋的争议着实不少。有人说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高血脂,每天只能吃一个;还有人说鸡蛋吃多了会得胆结石等等。
那么,鸡蛋到底该不该吃?一天最多吃几个最健康?今天邀请营养师来详细说说。
鸡蛋吃多了会高胆固醇、高血脂?
先说结论:正常健康人不用过于担心鸡蛋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
首先,日常饮食中影响血脂水平的两个主要危害因素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鸡蛋中的脂肪含量的确不低,但饱和脂肪的含量并不高,且还有对调节血脂水平有利的卵磷脂。
其次,至于鸡蛋中较高的胆固醇含量,其实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因为人体内胆固醇 70% 左右都来自自身合成,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正常人体对于胆固醇水平有着相对智能的调节机制,一旦摄入胆固醇增加,则体内合成的胆固醇会适当减少。
也就是说,即便鸡蛋的胆固醇含量高,只要人体血脂代谢能力正常,吃下去的这点胆固醇,并不会影响血脂。
此外,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每天吃 1 颗鸡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每天摄入 3 个以内的鸡蛋,有利于降低健康年轻人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对血脂健康有益。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鸡蛋还是要 *** 吃吧?如果已经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还能吃鸡蛋吗?
1. 正常成年人,建议每天吃 1 个鸡蛋(包括蛋黄)
首先,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周应摄入 280~350 克蛋类,以一个鸡蛋 50~60 克计算,大约是每周吃 6~7 个鸡蛋,也就是每天 1 个蛋。
其次,再从大家担心的胆固醇的角度,来看看权威机构推荐摄入量。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共同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指出,成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不高于 300 毫克。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大概在 200 毫克左右,考虑到每日饮食中其他食物也会提供一定量胆固醇,每天 吃 1 个鸡蛋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适宜的。
2. 孕期、哺乳期、青春期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士,建议一天最多吃 3 个鸡蛋
对于孕期、哺乳期妇女,以及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来说,他们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往往比普通人更大,将鸡蛋作为补充优质蛋白的来源是很好的方式。
如果日常饮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不大,只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采取蒸、煮等少油无油方式,每天吃 2~3 个鸡蛋问题不大。
当然,如果日常饮食中已经有足够的奶、肉、鱼、大豆等食物,则不建议再额外增加鸡蛋的摄入量,依然保持每天 1 个鸡蛋就可以。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3. 高血脂人群,要注意控制脂肪总摄入量,其中鸡蛋建议一天不超过 1 个,一周不超过 5 个
对于高血脂人群来说,他们的脂类代谢已经出现了问题,对于食物来源的胆固醇和体内自我合成胆固醇的调节能力比不上正常人,因此对于胆固醇的摄入要格外敏感一些。
根据卫健委今年发布的《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高胆固醇血症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该控制在 200 毫克以内。也就是说,吃 1 个鸡蛋就可能会面临胆固醇摄入超标的风险。
如果这类人群日常饮食中其他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肝、心)、红肉(猪牛羊)、虾等不算太多,也没有摄入太多油脂(尤其是动物油脂和高油的加工食品),那么建议每天吃不超过 1 个鸡蛋。如果摄入了比较多的高胆固醇食物,那就要相应控制鸡蛋的摄入,比如吃半个,或者只吃 2/3 的蛋黄。
4. 肥胖人群,要注意控制总膳食摄入量,包括鸡蛋
对于有肥胖问题的人群来说,需要控制饮食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尽管鸡蛋的脂肪组成中饱和脂肪不算太多,但依然不建议吃太多。一项大型人群研究表明,若每周吃鸡蛋大于 6 个,肥胖人群的全因死亡率会有显著增加。
不过,对这个研究结果建议大家也要科学看待。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饮食结构有关。一些处于减重期的朋友,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用蒸、煮鸡蛋提供优质蛋白、矿物质,大量新鲜蔬果、杂粮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的方式,作为减重饮食搭配,也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血脂水平有关。如果肥胖的同时血脂水平高,那也要按照前述建议,每天摄入 1 个以内的鸡蛋。可以选择其他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如低脂脱脂奶、大豆类、低脂瘦肉等。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的是,除了关注吃鸡蛋的量,记得同时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等方式加工鸡蛋,避免煎炸蛋),以及饮食整体搭配是否合理。
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鸡蛋很有营养,记得每天都要吃!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高血脂,每天只能吃一个。我听说,鸡蛋吃多了会得胆结石……
关于鸡蛋的争议着实不少
那么,鸡蛋到底该不该吃?
一天吃几个最健康?
先说结论:正常健康人不用过于担心鸡蛋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
首先,日常饮食中影响血脂水平的两个主要危害因素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鸡蛋中的脂肪含量的确不低,但饱和脂肪的含量并不高,且还有对调节血脂水平有利的卵磷脂。
其次,至于鸡蛋中较高的胆固醇含量,其实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因为人体内胆固醇70%左右都来自自身合成,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正常人体对于胆固醇水平有着相对智能的调节机制,一旦摄入胆固醇增加,则体内合成的胆固醇会适当减少。
也就是说,即便鸡蛋的胆固醇含量高,只要人体血脂代谢能力正常,吃下去的这点胆固醇,并不会影响血脂。
此外,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每天吃1颗鸡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每天摄入3个以内的鸡蛋,有利于降低健康年轻人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水平,对血脂健康有益。
讲到这里
很多人可能会问
鸡蛋还是要 *** 吃吧?
如果已经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
还能吃鸡蛋吗?
正常成年人,建议每天吃 1 个鸡蛋(包括蛋黄)
首先,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周应摄入280~350克蛋类,以一个鸡蛋50~60克计算,大约是每周吃6~7个鸡蛋,也就是每天1个蛋。其次,再从大家担心的胆固醇的角度,来看看权威机构推荐摄入量。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共同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指出,成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不高于300毫克。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大概在200毫克左右,考虑到每日饮食中其他食物也会提供一定量胆固醇,每天吃1个鸡蛋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适宜的。
孕期、哺乳期、青春期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士,建议一天最多吃 3 个鸡蛋
对于孕期、哺乳期妇女,以及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来说,他们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往往比普通人更大,将鸡蛋作为补充优质蛋白的来源是很好的方式。如果日常饮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不大,只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采取蒸、煮等少油无油方式,每天吃2~3个鸡蛋问题不大。当然,如果日常饮食中已经有足够的奶、肉、鱼、大豆等食物,则不建议再额外增加鸡蛋的摄入量,依然保持每天1个鸡蛋就可以。
高血脂人群,要注意控制脂肪总摄入量,其中鸡蛋建议一天不超过 1 个,一周不超过 5 个
对于高血脂人群来说,他们的脂类代谢已经出现了问题,对于食物来源的胆固醇和体内自我合成胆固醇的调节能力比不上正常人,因此对于胆固醇的摄入要格外敏感一些。根据今年发布的《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介绍,高胆固醇血症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该控制在2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吃1个鸡蛋就可能会面临胆固醇摄入超标的风险。如果这类人群日常饮食中其他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肝、心)、红肉(猪牛羊)、虾等不算太多,也没有摄入太多油脂(尤其是动物油脂和高油的加工食品),那么建议每天吃不超过1个鸡蛋。如果摄入了比较多的高胆固醇食物,那就要相应控制鸡蛋的摄入,比如吃半个,或者只吃2/3的蛋黄。
肥胖人群,要注意控制总膳食摄入量,包括鸡蛋
对于有肥胖问题的人群来说,需要控制饮食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尽管鸡蛋的脂肪组成中饱和脂肪不算太多,但依然不建议吃太多。一项大型人群研究表明,若每周吃鸡蛋大于6个,肥胖人群的全因死亡率会有显著增加。
不过,对这个研究结果建议大家也要科学看待。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饮食结构有关。一些处于减重期的朋友,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用蒸、煮鸡蛋提供优质蛋白、矿物质,大量新鲜蔬果、杂粮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的方式,作为减重饮食搭配,也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血脂水平有关。如果肥胖的同时血脂水平高,那也要按照前述建议,每天摄入1个以内的鸡蛋。可以选择其他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如低脂脱脂奶、大豆类、低脂瘦肉等。
温馨提示
除了关注吃鸡蛋的量
记得同时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
(尽量采用蒸煮等方式加工鸡蛋
避免煎炸蛋)
以及饮食整体搭配是否合理
本期封面:
来源:科普中国
编辑:吴良慧
责编:张龙、李韫涵
营养丰富的鸡蛋,你知道其中的细节吗?
鸡蛋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不仅味美可口,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然而,很多人对于“每天吃几个鸡蛋才是最健康”这个问题存在困惑。那么,我们就来科普一下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
鸡蛋是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鸡蛋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鸡蛋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这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细胞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约60克的蛋白质摄入量。
但是鸡蛋中的脂肪含量相对较高,而且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如果长期摄入过多的脂肪,可能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每天摄入鸡蛋的数量更好控制在一个到两个之间。
鸡蛋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鸡蛋中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E以及锌、硒等矿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如果每天摄入过多的鸡蛋,可能会导致这些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入,反而对身体造成负担。因此,最健康的 *** 是适量摄入鸡蛋,以保证身体的营养均衡。
此外,烹饪鸡蛋的方式也需要注意。研究表明,煮鸡蛋的热量比较低,吸收率也较高,因此,煮鸡蛋是最健康的吃法之一。而炒鸡蛋和煎鸡蛋的热量会相对较高,患病风险也相对较大。
因此,在选择烹饪鸡蛋的方式时,更好选择低热量、易消化的烹饪 *** ,以保证鸡蛋中的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
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对于健康至关重要。每天吃几个鸡蛋最健康并没有固定的答案,而是根据个人的需求来决定。一般来说,每天摄入一个到两个鸡蛋比较适宜。
此外,鸡蛋的烹饪方式也需要注意,在选择低热量、易消化的烹饪 *** 时,才能更好地吸收鸡蛋中的营养物质。
希望这些科学知识能够帮助大家更科学地享用鸡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
普通人每天1-2个鸡蛋 保持免疫力很重要在这个特殊的冬天,免疫力显得十分重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曾在一档节目中,强调饮食多样化的重要性:日常饮食中,蔬菜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不能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而且对蛋白质是有要求的。2020年5月,张文宏教授曾强调:“我们上海医院治疗确诊病例主要处方之一就是每天吃3-4个鸡蛋。”
在张教授看来,抵抗病毒最有效的“药物”是人的免疫力。而要平衡自身的免疫系统,保持免疫力,摄入优质的蛋白质食物是关键。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维持新陈代谢,组成人体所需的各种免疫细胞。同时,身体在正常运行中所需要的酶和激素,也直接或间接由蛋白质提供。它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从而平衡免疫系统,提升抵抗力。
要摄入优质蛋白质食物,鸡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数据显示,每100克鸡蛋含有12.7克蛋白质,而100毫升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为3克,一个鸡蛋含有6克蛋白质,接近一盒250毫升牛奶。在营养学界,鸡蛋一直有“全营养食品”的美称。它不仅能为身体提供蛋白质,还含有钙质、铁元素和多种矿物质,以及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人体对鸡蛋蛋白质的吸收率可高达98%。
补充优质蛋白质,要选优质好鸡蛋。今年,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发布的《鸡蛋食用营养指南(2022)》中,综合评价新鲜鸡蛋、温泉蛋、溏心蛋、全熟蛋、过熟蛋等,溏心蛋以更高的蛋白质消化率、更佳的口感和色泽,以及完整的营养保留,最终被评为“鸡蛋的满分吃法”。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溏心蛋对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是更高的,能更好地为身体提供营养物质。而溏心蛋半熟做法就决定了,我们应选用不含沙门氏菌、达到可生食标准的鸡蛋。
黄天鹅作为国内可生食鸡蛋品类的开创者,引进日本38年可生食鸡蛋标准,历经多年国内的创新升级,牵头制定了国内之一个可生食鸡蛋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并严格落地执行。
在产业链条上,黄天鹅配备了严格的生产管理系统和运营标准。管理体系涵盖了蛋鸡养殖生产8大环节、24个关键控制点,形成了从鸡苗、饲料、研发、生产、销售全链路的品质保障体系。同时,先后在全国范围内投资建设六大生产基地和三大分级配送中心,从蛋品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更大限度的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以确保每一枚鸡蛋不含沙门氏菌,达到可生食标准, *** 溏心蛋更安心。
在营养和口味上,黄天鹅定制饲料配方喂养,采用以黄玉米、大豆等天然食粮科学配比的饲料,不仅更强化鸡蛋中维D、维E、锌等营养元素,还富含天然类胡萝卜素,蛋黄天然更黄,营养更均衡。没有蛋腥味,白水一煮就很香。对于我们每天都要食用的鸡蛋来说,口感、风味更佳鸡蛋,能够更好的满足饮食需求。
黄天鹅还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推出了即食卤味溏心蛋。以桂皮、白扣、草果、青花椒、小茴香等15味传统天然香辛料,采用传统低温慢卤工艺,更大限度保存鸡蛋营养。在达到口感上佳的同时,更有利于消费者在食用蛋品时的营养吸收。日常佐食、便当配饭,对于上班族等人群,即食卤味溏心蛋能够更轻松地做到随时随地补充蛋白质。
当然,提高自身免疫力,除了要补充优质蛋白质,还要保持适量运动,多样化地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和铁、锌、硒等微量元素。保证营养充足,衡量的多样化饮食,对保持免疫力来说都至关重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 *** ,报料 *** :3386405712】
每天一个鸡蛋是“死亡催化剂”?提醒:要想健康,少碰这5种蛋【编者按:本文为头条原创独家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前言·】——?
近日,鸡蛋再次成为话题焦点。
原因竟然是因为有传言称:鸡蛋是“死亡催化剂”。
那么这究竟是真相吗?
好好的鸡蛋为什么突然被人们“唾弃”?
一、“激素鸡蛋”与营养宝库
鸡蛋,这金黄的圆润,几乎是全球每一餐桌上的常客。
历史长河中,它被誉为“大自然的营养胶囊”。
一个典型的50g的鸡蛋,如同一个微型的营养宝库,其中包含的蛋白质含量高达约13%。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极高,意味着人体能高效利用其提供的能量。
不止如此,鸡蛋中的钙含量更是让其他食品相形见绌。
而且,它还是众多重要的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优质来源。
然而,关于鸡蛋,伴随着其普及的传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其中,最为人们所关注的便是“激素鸡蛋”的说法。
事实上,这个概念更多是基于某些误导性的信息和未经证实的流言。例如,有些人认为双黄蛋一定是因为激素的添加导致的。
但实际上,双黄蛋只是母鸡在下蛋过程中偶尔发生的随机事件,与激素毫无关系。
至于鸡蛋中激素的问题,确实存在少数不良商家可能使用激素类饲料来促进鸡的生长,但这并不是普遍现象。
大多数正规的农场和品牌都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标准,确保消费者得到的鸡蛋是健康、安全的。
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和食品安全,我们作为消费者应该学会区分、选择并购买那些来自有信誉的供应商或品牌的鸡蛋。
总之,鸡蛋作为人类食物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营养价值不言而喻。
但关于其周边的种种争议和误区,还需要我们理性看待,科学选择。
二、胆固醇、鸡蛋与真相的解析
在健康领域,经常有一些观点因为种种原因被放大、扭曲或过度解读,从而形成了一些深入人心的“健康迷思”。
其中,“鸡蛋是心血管的杀手”便是这样的一个经典例子。
那么这一说法的起源是什么?
它的真相又如何呢?
鸡蛋的胆固醇含量较高,而胆固醇又被普遍认为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这导致了公众对鸡蛋的恐惧和误解,认为经常食用鸡蛋会导致心血管问题。
然而,人体对胆固醇的处理是相当智能的。
我们的身体会自动调节胆固醇的合成。
当外部摄入的胆固醇增多时,身体会相应地减少自身产生的胆固醇。
这一机制保证了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
最新的科学研究早已打破了“鸡蛋与心血管疾病”的迷思。
大量临床实验证明,每天摄入一个鸡蛋不但不会增加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反而可能有助于降低中风的可能性。
这与鸡蛋中含有的多种营养成分有关,它们可以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和维护心脑血管健康。
鸡蛋,作为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品,确实为我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不少营养。
当然,平衡饮食和适量摄入仍是关键。
与其纠结于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不如更加关注整体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这才是保持健康的王道。
希望通过这次深入探讨,“心血管杀手”这一迷思能被彻底打破,让公众对鸡蛋有一个更加科学、理性的认识。
三、医学技术的飞跃与食用鸡蛋的现代指导
我们生活在一个时代,其中医学和科技已经迈向了史无前例的高峰。
从基因编辑到营养微生物学,我们对人体的了解越来越精确。
当然,食品安全和营养也随之受益。
在此背景下,我们如何看待鸡蛋,这一自古以来的食物来源?
每种食物都可能存在风险。
但是,正如购买正规的医药产品可以更大限度地减少风险一样。
购买来源可靠、无污染的鸡蛋也是关键。
在医学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对食物进行深入的检测。
包括对可能的激素、农药残留等的鉴别。
因此,选择有机、放养或其他认证的鸡蛋,会使我们吃得更放心。
其次,个体化营养已经成为新的趋势。
通过基因检测和个人健康档案分析,营养师可以为个人提供专属的饮食建议。
这意味着,与其担心“我应该吃多少鸡蛋”,不如从“我个人的健康需要是什么”来考虑。
例如,一位运动员可能需要更高的蛋白质摄入,而一位心脏病患者则需要控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
再者,对于特定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他们的身体有独特的需要。
对于孕妇,鸡蛋中的胆碱有助于胎儿的大脑发育;
对于儿童,鸡蛋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可以支持他们的生长;
对于老年人,适当的鸡蛋摄入可以帮助维持肌肉质量,减少骨折的风险。
综上,时代进步带来了我们更加精准的食品选择指导。
鸡蛋,作为一种天然、营养丰富的食物,仍然是我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在于明智地、根据个人需求来食用。
结论
鸡蛋作为天然的营养源,其价值和功效不容忽视。
但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摄入,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误信不实信息。
记住,适量和均衡才是关键。
接下来,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鸡蛋,不因为片面的信息而错过这一天然的营养宝库。
希望看完此文对您会有帮助!
对此您怎么看?
留言参与讨论
关注@仁医生说健康#我要上头条##头条创作挑战赛##秋日生活打卡季#
带您更加清楚的了解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