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组数字。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值多少钱 历年成交记录如下:
斗彩“五色祥云”图长颈撇口--成交价:RMB19,307,200---成交日期:2010-04-08
薄胎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清防)一--成交价:HKD3,500,000--成交日期:2014-04-04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成交价:HKD281,240,000---成交日期:2014-04-08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成交价:RMB281,927,000---成交日期:2014-09-09
斗彩鸡缸杯----------成交价:HKD1,980,000---成交日期:2012-01-08
明成化斗彩葡萄杯-------成交价:HKD318,500,000---成交日期:2014-06-08
薄胎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成交价:HKD2,800000000---成交日期:2014-04-04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对)---成交价:HKD2,500,000---成交日期:2015-04-06
清雍正斗彩水波寿石团花纹天--成交价:RMB45,120,000---成交日期:2010-04-08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成交价:RMB13,815,000---成交日期:2012-10-02
2014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举行重要中国瓷器拍卖会,上海土豪收藏家刘益谦以2.8124亿港元拍下了这只大明成化鸡缸杯,从而,斗彩鸡缸杯进入人们视野,备受茶友关注和喜爱。
12月18日于龙美术馆举行“朱见深的世界:一位皇帝的一生及其时代———成化斗彩鸡缸杯特展”,进一步让大家了解鸡缸杯背后的文化,同时也创造了鸡缸杯未来更广阔的价值空间。
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看到这里我们不仅惊呼,这是什么样的杯子,它居然这么值钱,不就画了一只老母鸡,几个小鸡吃米么,再加几多玫瑰花,明朝人真会玩,就烧个这玩意…… 很多人说,这是我这一辈子,不,可能是几辈子见过最贵的鸡。。果然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那么这只杯子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是被炒作还是有什么高深的历史价值或者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下面就听小编讲讲关于这只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传奇历史。
斗彩鸡缸杯由来?
斗彩
今年是2019年;1477年,是明朝成化(1465年~1487年)十三年,也是农历丁酉年。传奇的“鸡缸杯”,就诞生在542年前的那个鸡年。
斗彩又称逗彩,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斗彩瓷器 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彩"或 "青花间装五色"。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按照专家陈万里先生的意见,成化斗彩又可以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成化斗彩除个别的大碗外,多数造型小巧别致,有盅式杯、鸡缸杯、小把杯等。还有一种绘有海马或团花的盖罐,底有一青花"万"字。
高3.4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4.3厘米。
胎质细腻,胎体轻薄,扣之声音清脆入耳。白釉莹润、甜美,犹如凝脂。外壁绘雄鸡率领雏鸡觅食,辅以湖石、兰草图案,以青料勾勒花纹边框,填以红、黄、绿、赭诸色。这类斗彩瓷器,先绘青花轮廓,入窑高温烧造,取出后填绘其它色彩,再次入窑低温烘烧而成,工序复杂, *** 十分精细。整个器物小巧玲珑,极为可爱,因其形状似类似缸,而绘鸡的图案,故名“鸡缸杯”。底有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双框方形楷书款。
鸡缸杯的图案代表着“吉祥”,上面画了两组8只鸡。一组里的公鸡头向前看,显得安详自信;另一组的公鸡正在回头看,有一只小鸡飞起来了,它好像很诧异。更大的难点在于母鸡的翅膀,是带点红色的,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能在青花上烧出其他颜色来便是巨大的突破,而烧出红色来更是天大的难题。鸡缸杯上的母鸡翅膀颜色是姹紫红,这种颜料配方后世已经失传。
其实一句话,就是这种工艺复杂,是各种颜料经过一定配比调和而成,然后各种阶段的不同温度烧制,在经过一系列筛选形成的。 这种工艺对颜料要求高,烧制繁琐,成品率低,难度大,是明朝皇宫的官窑才有能力完成的。
鸡缸杯内容
成化斗彩鸡缸杯外壁以牡丹湖石和兰草湖石将画面分成两组,一组绘雄鸡昂首傲视,一雌鸡与一小鸡在啄食一蜈蚣,另有两只小鸡玩逐。另一组绘一雄鸡引颈啼鸣,一雌鸡与三小鸡啄食一蜈蚣,画面形象生动,情趣盎然,后世多有仿制。
鸡缸杯是指大明成化年制的斗彩小杯子,因为上面的图案是鸡公鸡带着一群母鸡小鸡在野地里觅食的场景,再加上杯子形状口大底小,如果放大了看像一口水缸,所以被称做鸡缸杯。在收藏界这只杯子有一个很长的全称:大明成化斗彩群鸡觅食纹杯。
鸡缸杯的图案代表着“吉祥”,上面画了两组8只鸡。一组里的公鸡头向前看,显得安详自信;另一组的公鸡正在回头看,有一只小鸡飞起来了,它好像很诧异。
成化鸡缸杯具体产于哪一年,其实是后人推测臆断的。因为万贵妃属鸡,所以很可能是专为生肖属鸡的万贵妃而 *** 的。成化时期有两个鸡年,成化元年乙酉年和十三年丁酉年。成化元年乙酉年,成化皇帝刚刚即位不久,尚无生育,应该不会联想到公鸡、母鸡和小鸡这样的画面;到成化十三年时,皇帝已经有了好几个皇子,所以出现鸡缸杯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为什么这么贵??
这得从几个方面说:
1.内容工艺上:
相关的瓷器方便的考古专家考证过,大明成化以前这种群鸡觅食的纹饰从来没有出现过,其历史文化价值相当高,而且艺术价值也是非常了得,绘画水平和意境都是非常高雅,很有可能是成化皇帝御笔所绘。斗彩瓷器在古董瓷器收藏行业,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做明看成化,清看雍正。古语有云“首成次宣次永次嘉”,成化的瓷器在粗旷的大明瓷器圈里,可以讲是鹤立鸡群,独树一帜。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其历史文化价值相当高,而且艺术价值也是非常了得,绘画水平和意境都是非常高雅,很有可能是成化皇帝御笔所绘。斗彩瓷器在古董瓷器收藏行业,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做明看成化,清看雍正。古语有云“首成次宣次永次嘉”,成化的瓷器在粗旷的大明瓷器圈里,可以讲是鹤立鸡群,独树一帜。
工艺难度大,颜料配比配方已经失传,多次烧制 *** 已经失传。成化鸡缸杯历年来都是特别受追捧的一个品种,它为什么能拍出2.8亿的高价呢?据说当时宫廷有个规定,比如这段时间宫廷需要5个,烧了20个,15个打碎,5个上供。可能又过几年,宫廷又定几个,所以它的产量就很少。就在当地景德镇御窑的时候就毁掉了。所以鸡缸杯才会这么珍贵。
比如杯子上的鸡,更大的难点在于母鸡的翅膀,是带点红色的,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能在青花上烧出其他颜色来便是巨大的突破,而烧出红色来更是天大的难题。鸡缸杯上的母鸡翅膀颜色是姹紫红,这种颜料配方后世已经失传。
成化斗彩鸡缸杯是汉族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属于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是在直径约八厘米的撇口卧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细线淡描出纹饰的轮廓线后,上釉入窑经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成胎体,再用红、绿、黄等色填满预留的青花纹饰中二次入窑低温焙烧.现在的烧制技术还是达不到这种效果。
2.出处上:
1999年这只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拍出了2917万港币的天价,在当时刷新了全世界中国瓷器的拍卖纪录。这个纪录一直到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拍卖的时候才再次被打破。这次上拍的这件就是当年破纪录的这只。出处很好,玫茵堂出品,这是为数不多的高山仰止的大藏家了。就收藏成就来说,现存的和将来的藏家应该很难超越玫茵堂了。玫茵堂也是那一代收藏大家中间的最后一位(或者说两位,兄弟两么,他们也长寿,同时代收藏家都已经不在了)。
玫茵堂由在菲律宾的瑞士藏家斯蒂芬和吉尔伯特·裕利在知名古董商仇炎之(仇国仕的祖父)和桂斯·艾斯肯纳奇的协助下历经50余年而成就。以其艺臻技绝的御制瓷器举世闻名,为史上最精炼的私人御制瓷器收藏之一。收藏囊括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历朝瓷器中最上乘珍品,被认为是仍在西方私人手中的更好的中国瓷器收藏。
但是,这个只是鸡缸杯显赫出身的很小的一个注。关于它的出版记录和传承方式,可以有很长的一个单子,光看这些人名:仇炎之、坂本五郎、ESKENAZI、玫茵堂。
如果你了解近代的收藏家历史,你就知道这些人的眼力和水准了。普通东西只要是这些大家经手过的,就要高看好几眼了。对传承感兴趣的,可以参照苏富比官方说明,这里就不多说了。
3.数量稀少:
最早载有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的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另据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中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其中十万之值与白银百金相近,“值钱十万”应指鸡缸杯的价值等于当时流通用的铜制十万枚制钱,“十万”是形容多的虚数。
成化斗彩鸡缸杯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烧造时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因而流传到民间的数量极少。
传世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并不多,总数不会超过二十件.其中大部分为世界各大博物馆所收藏,少数为著名私人所有。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是收藏大户,其共收藏有成化斗彩鸡缸杯11件,其中六件用于长年展出。
4.有故事的杯子:
相传万贵妃十分喜爱瓷器。也正是因为万贵妃对瓷器的钟爱,促成成化帝对瓷器的制造十分重视,有传成化皇帝为博取万贵妃欢心曾在景德镇烧制大量精美瓷器。
成化皇帝下令景德镇烧造了许多小巧的瓷器。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斗彩鸡缸杯,作为成化皇帝与万贵妃爱情的见证。在这些器物的底部,都有双蓝方框的底款,内书“大明成化年制”。这些字是成化皇帝亲手所书,与他朝款识绝无类同。
成化朝上下官员,为讨好万贵妃也纷纷效仿,对瓷器的制造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明成化年间瓷器制品,质精秀雅,无与伦比。其胎质莹润,造型秀奇,青花斗彩淡雅幽静,上承永宣雄健精粹,下开嘉万彩绘风尚,影响甚为深远。成窑制品传世不多,素为历代鉴古收藏家所珍,故在明末时已有“成杯一双,价值十万”之说。也正是因为成化皇帝对瓷器的要求严格,对万贵妃的宠爱,成就了稀世珍宝,价值连城的成化瓷器。
综上所述,一个器物要有好的价格,要符合以下几个要素:
硬实力方面:品质要高、而且不可再生,审美情趣讨巧、数量不多;
软实力方面:有好的出处、出版记录,更好是收藏大家的收藏记录;
G点:动听的故事,更好是某个帝王朝思暮想的故事,或者在很早以前就有价值概念的故事。
大明王朝无论是铁、造船、建筑,还是丝绸、纺织、瓷器、印刷等方面,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
明王朝的鼎盛时期,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复兴的文化都透过遗存的文物闪耀出璀璨的光辉。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瓷器、漆器、金属器等各门类工艺美术创作取得的非凡成就,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地,它的瓷器是世界瓷器艺术史上最为辉煌和璀璨的明珠,是中国人的骄傲。
欢迎关注我,点赞收藏,转发本文。
鸡缸杯这一个大名在收藏界来讲可以说是一震三尺,没有收藏的实力,没有收藏的眼力,一脸的收藏家根本不敢碰它。
明成化的鸡缸杯少之又少,真正确定的也不过那么几只,都是在顶级的收藏家手里。
下面我们一起来聊到的是关于几只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窑的斗彩鸡缸杯。同样是鸡缸杯,但它相比成化年间的鸡缸杯却少了很多价钱。这几只鸡缸杯估价超过8000万,只是它是乾隆时期的。
成化的价值2.8个亿,但到了乾隆就不破亿了,只有8000万,如果是赝品呢?那连100万都不值。
也正因为斗彩鸡缸杯的特殊性,因为它在收藏界如此的神话,所以很多玩家不敢碰它,甚至形容如今的收藏家手里的鸡缸杯都是赝品,但拥有者却不服气。
比如下面这一组乾隆年间的鸡缸杯,高7CM的小鸡缸杯,整个造型其实是一种敞口,但与成化鸡缸杯的区别就是它是深腹,还是卧足。
说实话,光看这一组造型的话,够漂亮,而且似乎也是符合乾隆年间的 *** 特点。尤其是底书的青花“大清乾隆仿古”篆书款,就更有意思了。
既然是仿古,它自然是写明白了,可见鸡缸杯在乾隆年间的影响也足够大的。而整个鸡缸杯最精彩的地方,也是大家最期待看到的地方就是整个鸡缸杯的外壁。上面其实是绘画了一男童在山石牡丹花丛中与鸡群玩耍的情景。
既然是鸡缸杯,肯定是在画面上看得到鸡的,公鸡与母鸡在一起,另外配合着孩子的神态,这也是大家质疑它是赝品的原因。
画的小孩子是符合乾隆时期儿童的生动形象,但那一只雄鸡,站在地上引吭高歌的样子一点也没有气势,尤其是看着如病鸡一样。如果是古人 *** 的杯子,而且还是仿古款式,是不可能出现这一种现象的。
另外画面上还有雌鸡与四只小鸡在觅食嬉戏,整个杯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太过于清秀,而且太过于认真,所以很多玩家形容这是赝品,不是真货。
再看器身上面所镌刻的乾隆丙申年说明文字,一共是一百三十二个字,字的形式也似乎不太正规。出于种种考虑,它的身份被质疑,大家觉得这组鸡缸杯是真的吗?
鸡缸杯魅力何在?盘点中国拍卖成交价前十2.81亿元人民币,一位风头正盛的收藏家,与一盏小小的茶杯联系在一起,就打造了一个 *** 报端火热的话题。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及中国瓷器及工艺品部国际主管仇国仕(Nicolas Chow)表示:“明朝以降,成化鸡缸杯备受帝王与文士咏赞,千金难买,一器难求,乃任何中国瓷器收藏家梦寐以求的极品。”那么,鸡缸杯的魅力究竟来自哪里?
一、话说帝王心头好
鸡缸杯,成就于明成化官窑,在“无大器”的成化瓷中是颇具代表性的属于“成化”的创新造型,也是御用酒器。
这种饰有子母鸡图案的盛酒小杯,它的来历传说,基本上都离不开成化帝。有史书上说,成化皇帝热衷书画,有一次他欣赏宋代人画的《子母鸡图》,看到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的温馨场景,非常有感触,就在这幅画上题了一首七言诗,诗表达了母鸡对小鸡的爱护之情,也许正因为如此,成化皇帝萌发了要做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心愿。另有学者分析说,画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成化元年是鸡年;再一个就是“鸡”和“吉祥”的“吉”谐音。2.81亿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就展现了这样的画面。一幅描绘雌鸡觅得红翅昆虫,雄鸡回望,幼雏追看,左方另有小鸡一双,草丛前后捉迷藏。一幅描绘公鸡红冠绿尾,昂首高鸣,一母率三雏紧随其后,觅食于野地,牝鸡羽翅朴色,凝神啄食,幼雏玩耍,一稚振羽立母背上。图1而这款鸡缸杯底心青花双方栏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也颇有说道。有学者针对成化一朝体例始终如一、稚嫩略显笨拙的年款研究认为,“成化年制”款在成化四年就已定型且一直未变,“极可能出自少年成化帝之手”,也印证了成化帝对成化瓷的研制、设计、烧造自始至终都亲自干预,终于在成化十七年以后形成了这一中国古瓷空前绝后的“艺术神品”。
斗彩鸡缸杯自诞生之始一直备受世人百般赞咏,如此殊荣当之无愧,绝非虚言,遍览成窑现存近二百种名品,绘画传神,精眇入于毫芒者仍首推鸡缸杯。清乾隆时期梁同书《古铜瓷器考》:感叹“古瓷彩画,成窑为最,画手高,画料精,其点染生动,有出于丹青家之上者。”乾隆朝唐衡诠《文房肆考》说:“成窑以五彩为上,酒杯以鸡缸为最,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
明成化后,鸡缸杯在康熙、雍正和乾隆朝多有仿制,有落当朝年款者,如康熙、雍正、乾隆款,但也有署成化仿款者,或伴书堂款。以康熙朝的仿制技术更高,几可乱真。在明末及早清康熙雍正时期的仿古制品中,发展出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在诠释公鸡尾巴的画法上,可分为自然写实,如本拍品,同时也比较接近成化原作,另一种则为比较夸张的表现 *** 。而在仿古中又以乾隆粉彩御题诗仿古鸡缸杯最为有名,改斗彩为粉彩技法,刻意强调乾隆皇帝的个人趣味,时代特色极其明显,可谓是继成化斗彩鸡缸杯之后的一大创新。乾隆粉彩御题诗仿古鸡缸杯,图绘唐玄宗时代的“神鸡童”贾昌驯鸡的场景,配合乾隆帝御题诗“李唐越器人问无,赵宋官窑晨星看。殷周鼎彝世颇多,坚脆之质于焉辨。坚朴脆巧久暂分,立德践行义可玩。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对雄鸡绚。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乾隆丙申,御题”。诗尾落红彩“三”(干)圆印文、“隆”篆书方印文。底部有《大清乾隆仿古》六字款。两岸故宫博物院和北京首都博物馆等都藏有乾隆粉彩题诗鸡缸杯。
二、话说 一器难求
成化瓷器精益求精,大多质佳量少。成化斗彩鸡缸杯更是千金难买,一器难求。主要原因在于这是成化皇帝御用的酒杯,官窑瓷器不做商品流通,好的进贡,次的砸碎、掩埋,民间流传几率极低。也因如此,鸡缸杯历来深受历代皇帝及鉴赏收藏家钟爱,且宝惜珍存,咏言颂赞。清代康熙时期,成化斗彩鸡缸杯极受重视,文人笔记内多有记述,如程哲所著《蓉槎蠡说》、刘廷几《在园杂记》、孙承泽《砚山斋杂记》、高士其《高江村集》等,其中高士其更作有《成窑鸡缸歌》赞咏。在此社会风气影响下,仿古鸡缸杯也备受推崇,景德镇御窑厂督窑官郎廷极督烧的郎窑鸡缸杯名重一时。
成窑鸡缸杯存世稀少,最早载有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的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由此可见,鸡缸杯在明代,从成化朝到万历朝仅仅经过100余年,已经极为珍贵。康熙年间,成窑鸡缸杯,更涨价至超越高古宋瓷。不过自成化之后,成化斗彩鸡缸杯一直深藏内府,流散在外的极少。据了解,现存于世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只有十九只,其中四只在私人藏家手中,其余均被博物馆收藏,目前以两岸故宫典藏最多,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有六件用于长年展出,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对,伦敦大英博物馆、英国大卫基金会、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剑桥费兹威廉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及日内瓦鲍氏东方艺术馆也有收藏。
此次香港苏富比成交的2.8亿元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就是流传有序的私人藏家手中的四只之一。早于五十年代已为海外藏家珍存,曾先后为伦敦收藏家 Leopold Dreyfus夫人、坂本五郎、桂斯·艾斯肯纳奇(Giuseppe Eskenazi)及仇焱之旧藏,后被玫茵堂收藏。玫茵堂由在菲律宾的瑞士藏家斯蒂芬和吉尔伯特·裕利在知名古董商仇炎之和艾斯肯纳奇的协助下历经50余年而成就,以其艺臻技绝的御制瓷器举世闻名,为史上最精炼的私人御制瓷器收藏之一。收藏囊括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历朝瓷器中最上乘珍品,被认为是仍在西方私人手中的更好的中国瓷器收藏。自2011年4月春拍,香港苏富比推出之一个“玫茵堂珍藏”专场开始陆续在春秋两季拍卖中推出五个专场拍卖。今年春年,苏富比更为玫茵堂珍藏成化鸡缸杯更单独设立专场,也可见这只鸡缸杯在“玫茵堂珍藏”体系以及苏富比的市场平台上的重要性。
除这一只外,康蕊君文《玫茵堂珍藏成化鸡缸杯》中提到,知名古董商和收藏家仇焱之旧藏两只鸡缸杯,其中一只1980年11月25日在香港苏富比上拍,另一只则在1981年5月19日在香港苏富比上拍,现为区百龄所藏。还有一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属Leopold Dreyfus夫人收藏,1971年3月2日在伦敦苏富比上拍。
三、话说千金难买
成化鸡缸杯,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令人惊叹的市场价值。翻一番故纸堆,明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明朝文学家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提到:“至于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琖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则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予为吐舌不能下。”可见,鸡缸杯在明代已是价值连城,小小的一只鸡缸杯可以达到令人禁不住"吐舌"的程度。
而时过五百年,附加上文物属性的鸡缸杯,市场价值又有几何?1949年,香港古玩收藏家仇焱之以的千元港币价购得一只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传为香港收藏界的识宝美谈。但这并不是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真实价值,只是"捡漏儿",1980年11月在香港苏富比举办的拍卖会上,这件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了528万元港元。
二十世纪的成化鸡缸杯拍卖,有资料显示只有七次,且都是出自苏富比,六十年代有一次,七十年代有两次,八十年代有三次,九十年代则仅仅有一次。八十年代仇炎之旧藏两件成化斗彩鸡缸杯分别在香港苏富比1980年秋拍“太仓仇氏抗希斋珍藏瓷器专场一”和1981年春拍“太仓仇氏抗希斋珍藏瓷器专场三”出现,除了拍岀528万港币的"捡漏儿"鸡缸杯之外,另一件成交价也达到418万港币。而香港苏富比1999年春拍第409号拍品就是其中一件,再次上拍,成交价达到2917万港元,成为当时中国古代瓷器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更高纪录。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这只1999年创纪录的“斗彩鸡缸杯”正是今年春拍再次出现在香港苏富比的玫茵堂藏品。
2000年以后,中国拍卖市场上出现的各类鸡缸杯有四百余件,相比每年各类拍品几十万件的拍卖市场规模而言少之又少,而成交价超过百万人民币的有36件,半数都是以港币计算的交易。在这些拍品中,主要为清康熙、雍正仿古鸡缸杯和清乾隆粉彩题诗鸡缸杯,流传有绪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极为罕见。2014年4月8日,玫茵堂珍藏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2014春拍现场正式举槌。这件欧洲最重要的御瓷收藏──玫茵堂珍藏鸡缸杯,现场以1.6亿港元起拍,经过近6分钟的争夺,最终以2.5亿港元落槌,加佣金2.81亿港元成交,由程寿康手中的 *** 委托竞得。日前,风头正盛的上海收藏家刘益谦高调交接这只鸡缸杯,现场拿之品茶的图片一时之间抢占诸多业内媒体的版面。话说,"千金难买,一器难求"的成化斗彩鸡红杯真正用来品茶的时间有多少,又让多少人禁不住手抖?
近年鸡缸杯中国拍卖成交价前十位(RMB)
排名 名称 成交价(万元) 拍卖时间 拍卖公司
1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22217.96 2014-4-8 香港苏富比
2 斗彩鸡缸杯 7396.8 2014-6-8 澳门中信
3 清雍正 斗彩鸡缸杯 (一对) 2619.64 2014-4-8 香港苏富比
4 明 斗彩鸡缸杯 2205 2009-8-22 澳门中信
5 清雍正 斗彩鸡缸碗 805.2392 2012-10-9 香港苏富比
6 清雍正 斗彩鸡缸杯 786.7155 2008-5-27 佳士得
7 清乾隆 粉彩御题诗鸡缸杯 759 2014-6-4 北京保利
8 清雍正 斗彩鸡缸碗 470.4 2010-6-4 北京保利
9 清雍正 斗彩鸡缸杯 368 2012-12-5 北京保利
保利瀚海除了瓷器字画,也征集竹雕木雕佛像等,以及珠宝手表等贵重精品,欢迎藏友有需要联系。
本公司专业承接征集北京保利瀚海2018年春拍藏品,美国缪斯拍卖藏品,必须经过我们和保利的初审复审,要求明清官窑精品,字画古籍。
提前说几点,征集只征集明清官窑,字画古籍等精品
送的就是你知道那个保利瀚海,不会忽悠你送乱七八糟的香港保利香港瀚海之类的
需要经过我们和保利瀚海的初审才行
有较低费用,无流拍费,无鉴定费,送不进去全额退款。
本人不代表我个人送,是代表我们公司送,有正规资质合同,如果不放心,欢迎去警察局备案。
别自己不能送就声称所有人都不能送,谢谢。有想了解详情,欢迎关注小编会回复
在2014年4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中,一件绘有公鸡、母鸡领幼雏于花石间觅食“天伦”图、小如掌中物的鸡缸杯以总成交价2.8亿港币拍出,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买家便是业内名声赫赫的上海大藏家刘益谦。
时隔3个月,上海藏家刘益谦拎着一只拷克箱,把成交价超过2.8亿港元的明成化鸡缸杯从香港苏富比带回上海,经海关专用通道办完手续后,直接进入徐汇滨江的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在接受相关记者采访时,刘益谦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并表示自己很荣幸成为内陆之一个拥有它的人。
据说,在香港苏富比公司,刘益谦在办交接手续的过程中,用这件价值连城的鸡缸杯喝了口茶,轰动一时!事后他解释:“这杯子距今有600年了,当年皇帝、妃子都应该拿它来用过,我无非是想吸一口仙气。”
刘益谦用鸡缸杯喝茶。
据他说,这2.8亿港元的杯子“光滑得不得了,又糯又温和,语言都无法形容”。
虽然在成化年间,鸡缸杯本是一只酒杯,但用鸡缸杯喝茶,刘益谦并不是之一人。马未都也曾用它喝过茶。
我们先从刘益谦拍下的鸡缸杯曾经的主人开始算起。价值2.8亿成化斗彩鸡缸杯的收藏历史
仇焱之 1949年,仇焱之赴香港发展,香港古玩市场上,一对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一商贩的地摊上摆了很久,都无人问津,恰好有一天被仇焱之发现,就出价1000港币将它买回。
仇焱之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他买的是假货、仿古的,由此还受到不少非议,但他不为所动,始终相信自己的眼力。后来买回家后,他又拿这个宝物对照史料不断研究,并且还专门为它定做了一个包装盒,上面落上了自己的姓名笔迹。这个宝物他一直带在身边,珍藏了近半个世纪之久。后来就转手给伦敦收藏家LeopoldDreyfus夫人,还因此大赚了一笔,在收藏界引起极大的震动,被誉为收藏界“捡漏”的典范!
伦敦藏家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LeopoldDreyfus夫人;
坂本五郎 1980年11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只鸡缸杯拍出了528万港元的高价,竞得者为日本著名藏家、有“小拿破仑”之称的坂本五郎;
玫茵堂主人 1999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只品相完好的鸡缸杯以2917万港元落槌,成为当时中国古代瓷器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更高成交纪录,竞得者为玫茵堂主人、瑞士银行家Zuellig兄弟。
刘益谦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七十层的办公室接受采访
'……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明成化斗彩鸡缸杯鉴赏与拍卖晏。<1>'
从这首清代乾隆丙午御题仿古鸡缸杯诗中,可以知道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在成化以后二百多年的清代乾隆时期还能依稀见到,并被尊为成化制瓷中的最成功之作,乾隆皇帝不仅让当时的景德镇御窑仿制,还题诗作志<2>。
'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在景德镇御窑烧制的雪白的瓷器胎体上,用成化时期特有的釉下淡雅的青花作轮廓线,再以艳丽的红、绿、黄、紫等诸色填在釉上,入窑经低温二次烧成,姹紫嫣红、交相辉映<3>。
有史书上说,成化皇帝热衷书画,有一次他欣赏宋代人画的《子母鸡图》,看到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的温馨场景,非常有感触,就在这幅画上题了一首七言诗,表达了母鸡对小鸡的呵护之情。也许正因为如此,成化皇帝萌发了要做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心愿。另有学者分析说,画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成化元年是鸡年;再一个就是'鸡'和'吉祥'的'吉'谐音。
最早载有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的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另据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中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其中十万之值与白银百金相近,'值钱十万'应指鸡缸杯的价值等于当时流通用的铜制十万枚制钱,'十万'是形容多的虚数。
鸡缸杯是饮酒用具。器足和底心都有碎开片,整体精巧秀隽,从上到下以一定弧度缓慢内收,不争夸张而求内敛,线型宛转流畅,工匠 *** 时别具匠心使其更具实用性。口沿的设计为侈口,饮用甚为方便,浅腹,卧足。因杯身以斗彩描绘线鸡啄早哺雏,姿态栩栩如生,辅以牡丹、兰花、柱石纹,故名。据《成窑鸡缸歌注》:'成窑酒杯,种类甚多,皆描画精工,点色深浅,瓷质莹洁而坚。鸡缸、上画牡丹,下有子母鸡,跃跃欲动。'《陶说》载:'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各朝均有仿制品。
成化斗彩鸡缸杯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烧造时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因而流传到民间的数量极少。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存成窑,不苟富贵。'另在《万历野获篇》中则有'成窑酒杯,没对至博银百金。'成化官窑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见一斑。
自明代以来,鸡缸杯便被视为千金难买。成化鸡缸杯曾于1980及1999年拍卖,均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类似在1999年在香港苏富比上拍出2917万港元,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鸡缸杯,即饰子母鸡图之盛酒小杯,环绘公鸡偕母鸡领幼雏觅食。子母鸡图,早兴于宋朝,然画于瓷上,则从成化开始。由于鸡缸杯色彩缤纷鲜明,绘画率真可人,被业内称为神品。
2014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举行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会,估价为2-3亿港元的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成为本次拍卖的焦点。此次明成化窑鸡缸杯估价为2亿至3亿港元,为目前估价最贵的中国古代瓷器拍品。该鸡缸杯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伦敦收藏家 Leopold Dreyfus 夫人收藏,此后被玫茵堂珍藏。此件拍品从中午12点20分左右开拍,起拍价为1.6亿港元,在经过八口竞价后以2.8124亿港元成交,买家为上海藏家刘益谦。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拍卖结果
LOT号: 0001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28,124.00万
拍卖公司: 香港蘇富比(香港)
拍卖日期:2014-04-08
小杯上宽下敛,斜壁含蓄,敞口圆转,卧足雅致。瓷胎雪白细腻,釉料均净莹亮,薄如卵幕,润若琼玉。外壁淡勾青花,以黄、深浅草绿、矾红二种等敷色填廓,通绘子母鸡图。一面见公鸡红冠绿尾,昂首高鸣,一母率三雏紧随其后,觅食于野地,牝鸡羽翅朴色,凝神啄食,幼雏玩耍,一稚振羽立母背上。另一面雌鸡觅得红翅昆虫,雄鸡回望,幼雏追看,左方另有小鸡一双,草丛前后捉迷藏。两面间饰浅黄萱草、艳红月桂,枝叶茂密,皆自青花寿石而出,发色淡雅恬静,浅青柔绿甚相宜。底署成化六字双行双方框款。釉聚卧足,蓝款略蒙胧。
来源:Leopold Dreyfus 夫人收藏,1957年,一对之其一(传)仇焱之收藏
坂本五郎收藏
香港苏富比1999年4月27日,编号410(29,170,000 港元成交,世界中国瓷器拍卖纪录)
Eskenazi,伦敦
展览:《The Arts of the Ming Dynasty》,东方陶瓷学会,伦敦,1957年,编号175(一对之其一,图见《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卷30,1955-57年,图版46,编号175 左)
玫茵堂珍藏成化鸡缸杯
康蕊君
鸡缸杯,即饰子母鸡图之盛酒小杯,环绘公鸡偕母鸡领幼雏觅食。其色彩缤纷鲜明,抚之柔润如玉,绘画更是率真可人,堪称神品。数百年来享负盛名,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天下慕向,诚中国瓷器收藏家梦寐以求之品。成化一朝,瓷作精益求精,质优量寡,时至如今,成化真品更是一器难求,仅另三鸡缸杯尚存私人珍藏,尤如凤毛麟角。过往成化鸡缸杯拍卖,悉由苏富比领理,首回见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又先后两回,八十年代三回,九十年代仅一(现拍品),此后绝迹,如今复见,极为难得。
成化鸡缸杯,无论胎质、塑形、绘饰、窑烧,皆一丝不茍,臻埏埴之巅,诚希世之珍、亘古重宝。然鸡缸杯奥妙并不止于斯。百载春秋,故为明清帝王、明鉴文士惜藏颂赞,鸡缸杯早已超尘拔俗,堪称中国瓷器传奇,永垂不朽。
宪宗一朝,御窑厂烧瓷登峰造极,巧绝天工。成化早中期,景德镇以先帝治下巧工佳瓷为范,尤尚宣德高风。至末年,始见如鸡缸杯一类独辟蹊踁、艺臻技绝之品。刘新园与蔡和璧均认同此论点,参阅二人就成化瓷发表之两篇重要文章(刘新园,〈景德镇出土明成化官窑遗迹与遗物之研究〉,刊于展览图录《成窑遗珍:景德镇珠山出土成化官窑瓷器》,徐氏艺术馆,香港,1993年,页18-87,以及蔡和璧,《传世品成化瓷》,台北,2003年)。二人虽没有就烧造新品的确切时间及原因达到共识,但均指向万千宠爱之万贵妃。成化二十一年(1485),御窑厂耗费庞大,有上书劝止烧造瓷器之录,是以此类珍品之 *** 年代,应为二十一年以前十载左右。
成窑以其晚期瓷器着称,多为小巧静谧之品,乍看谦逊,不为陈列而制,却宜于把玩掌中,惟精品鉴者,观之抚之,始能体会个中真髓。当时朝廷对御窑厂监控严谨、要求缜密。是以成化瓷质较前朝大大提升,实在不出为奇。艺匠在这样的前提下,仍能绘制如此率真纹饰,诚甚难得。成瓷绘饰,少了数分先朝惯见之工整拘谨,却添了数分前所未见之幽雅婉柔。刘新园认为成化年款以宪宗少时墨迹为范,而斗彩上惯见之双方框款,则为成化晚期创新。
鸡缸杯精制妙造,从拉坯到窑烧,谨慎至微,巧作卧足,安置手中尤为宜适。成窑以其细滑瓷胎流芳,成化鸡缸杯也不例外。成化晚期御窑对胎釉慎选严控,论精细明净,诚景德镇历朝官窑之冠。对比宣窑,成化瓷胎含较高氧化铝但较低氧化铁,故火度更高,是以胎质白晳致密,瓷釉又含较低氧化铁及氧化钙,是以细腻均净,莹亮渗和光。
斗彩,萌于宣德,臻于成化。斗者,凑也,斗彩即色之凑合,既是以红、绿、黄原色为主之彩釉相拼,也是釉下青花勾勒兼装釉上诸色。宣德彩瓷雏本,乃梵文祭器,用于 *** ,艳彩鲜色合宜不过。为宫廷专制之彩瓷,出现年代较晚,显然乃择选之故。成窑尝于葡萄及鸡缸杯等绝品上添加新色,如鸡缸上见红彩诸色、深浅二种草绿(深绿乃以绿黄重迭而成)、黄彩,配以釉下钴青浓淡相宜。鸡只身披翎毛彩釉迭施,丰富多色。如此彩瓷,须二次烧成,烧造极艰,是以成品更罕。
子母鸡图,早兴于宋,然瓷上画公鸡偕母鸡,率幼雏于园中觅食,则始于成化。宪宗曾为宋人画子母鸡图,撰诗御题,详见参考蔡和璧文章,刊于《The Emperor’s broken china. Reconstructing Chenghua porcelain》,苏富比,伦敦,1995年,页22,图1(图一)。
周知万历帝尤对成化鸡缸杯珍慕不已,拱之如璧,让当时鸡缸杯身价更高。康熙年间,成窑鸡缸杯,更涨价至超越高古宋瓷。乾隆帝则曾题诗咏赞鸡缸杯,当时得一成化斗彩杯,如获羡财。在曹雪芹(1763年卒)的《红楼梦》中,刘姥姥无意从成窑茶杯喝过茶,妙玉嫌秽,不愿再用,宝玉遂主张送予这位贫妇人,好让她变卖度日。
台北故宫博物院存成化鸡缸杯数器,且有后代仿例,悉录于《故宫瓷器录》,台北,1961-6年,第二辑:明(甲),上编,页253-5,其中成化六例,又见于《成化瓷器特展》,故宫博物院,台北,2003年,编号132-7。
另有五所博物馆珍藏成化鸡缸杯:伦敦大英博物馆戴维德基金会旧藏,展于《Flawless Porcelains. Imperial Ceramics from the Reign of the Chenghua Emperor》,戴维德基金会,伦敦,1995年,编号22;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珍存,图见于 John Ayers,《Far Eastern Ceramics in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伦敦,1980年,彩图50;剑桥费兹威廉博物馆Evill旧藏,收录于该馆1965年年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W.W. Winkworth旧藏,曾先后售于伦敦苏富比1973年11月27日,编号308及纽约苏富比1984年12月4日,编号332,
图刊于 Suzanne G. Valenstein,《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纽约,1989年,彩图24;日内瓦鲍氏藏杯,乃George Eumorfopoulos 及 Walter Sedgwick 夫人旧藏,曾售于伦敦苏富比1968年7月2日,编号135,图刊于 John Ayers,《The Baur Collection Geneva:Chinese Ceramics》,日内瓦,1968-74年,卷2,图版A14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二杯,刊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香港,1999年,图版177,书中定代成化,但已故成化瓷专家朱汤生却质疑其真伪,且相信中国内陆并无成化鸡缸杯传世。
除此品外,私人珍藏成化鸡缸杯仅三。仇焱之旧藏两鸡缸杯,其一售于香港苏富比1980年11月25日,编号31,图见 Jessica Harrison-Hall,《Catalogue of Late Yuan and 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伦敦:大英博物馆出版社,2001年,页159,图2及3中。另一杯则售于香港苏富比1981年5月19日,编号429,现为区百龄所藏,曾展于《100 Masterpieces of Imperia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Au Bak Ling Collection》,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伦敦,1998年。还有一杯,曾与此品同属Dreyfus宝蓄,1957年一同收录于东方陶瓷学会展览,图见《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卷30,1955-57年,图版46,编号175右,后售于伦敦苏富比1971年3月2日,编号166。
刘益谦用2.8亿港元鸡缸杯喝茶
鸡缸杯乃稀世宝珍,即使是景德镇明御窑厂遗址,也鲜有破片出土,仅成化地层三期及末期见有少量未施彩釉之半完成青花残杯,应属成化晚期之物,展于《The Emperor’s broken china. Reconstructing Chenghua porcelain》,苏富比,伦敦,1995年,编号23。由此清晰可见,罩釉窑烧以前,匠人先于涩胎上用淡雅青料勾勒,部分青花后或为彩釉遮蔽。近见较多已施彩之鸡缸杯残器出土,图见〈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7年,第5期,页25,图版78。伦敦佳士得 1999年11月16日也曾拍出一以残片重组之例,编号195。
此鸡缸杯属玫茵堂珍藏。玫茵堂乃私人中国御瓷收藏翘楚,二十世纪中期开始藏宝集珍。此器早于五十年代已为海外藏家珍存,来源有绪,曾为伦敦收藏家 Leopold Dreyfus夫人雅蓄。Dreyfus夫人之中国瓷器珍藏,鲜为人识,当中却有不少精品重器。直至八十年代,她一直乃东方陶瓷学会会员,并曾屡次借出珍藏予该会展览。此杯配有由著名收藏家兼古董商仇焱之订制的锦盒,相信曾属仇氏珍藏。仇焱之藏瓷多不胜数、琳琅触目,有指除于香港苏富比1980及1981年售出之两杯外,还曾拥有其他鸡缸杯。
清初大量延烧斗彩鸡缸杯,有落当朝年款者,如康熙、雍正、乾隆款,但也有署成化仿款者,或伴书堂款。清朝鸡缸杯,纹饰细部略异,但大多以明代器为范本,仿其器形,公鸡皆绘尾毛三簇。对比仇焱之旧藏明代典型、康熙及雍正款鸡缸杯,可见后朝仿品忠于原作,刊于 Cécile et Michel Beurdeley,《La céramique chinoise》,Fribourg,1974年,彩图71及72。直至雍正之时,鸡缸图饰在十五世纪范例基础下翻陈出新,始见较大变化,参考一杯,曾同属玫茵堂藏,图见康蕊君,前述出处,编号1745,及页218-19,图19b及20b,售于香港苏富比1989年11月14日,编号230。
成化斗彩鸡缸杯是汉族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属于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是在直径约八厘米的撇口卧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细线淡描出纹饰的轮廓线后,上釉入窑经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成胎体,再用红、绿、黄等色填满预留的青花纹饰中二次入窑低温焙烧。外壁以牡丹湖石和兰草湖石将画面分成两组,一组绘雄鸡昂首傲视,一雌鸡与一小鸡在啄食一蜈蚣,另有两只小鸡玩逐。另一组绘一雄鸡引颈啼鸣,一雌鸡与三小鸡啄食一蜈蚣,画面形象生动,情趣盎然。
款识为“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书写时多用藏锋笔法,笔触遒劲,柔中带刚,字体沉稳,以拙取胜。传世的成化斗彩瓷器数量极为稀少,到万历时已经是价值连城,故《明神宗实录》中有“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双,价钱十万”的记载。目前仅见40多个品种,大约有250多件。
鸡缸杯是饮酒用具。器足和底心都有碎开片,整体精巧秀隽,从上到下以一定弧度缓慢内收,不争夸张而求内敛,线型宛转流畅,工匠 *** 时别具匠心使其更具实用性。口沿的设计为侈口,饮用甚为方便,浅腹,卧足。
成化斗彩鸡缸杯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烧造时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因而流传到民间的数量极少。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存成窑,不苟富贵。”另在《万历野获篇》中则有“成窑酒杯,没对至博银百金。”成化官窑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见一斑。
2.8亿不贵?马未都道出鸡缸杯的辉煌历史,那时才叫价值连城1995年1月17日凌晨5时的大阪,还在酣睡中的人们哪里知道灾难就要降临了。
大地开始震动,房屋开始倒塌,最终造成6千余人丧命,4万多人受伤。
而就在震中位置的大阪博物馆,还出展着一只从瑞士借来的成化鸡缸杯,它没有逃出被损毁的命运,幸好由于修复工作顺利,最终官方承认了第17只世存的鸡缸杯。
鸡缸杯的传说典故
明朝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发生了著名的“土木之变”,英宗朱祁镇败于瓦剌,自己也被掳走。此时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才两岁,叔父朱祁钰临危受命,次年更换年号为景泰。
已非皇帝的朱祁镇还算走运,北狩一年后,回到了故土。奈何景泰帝与变成太上皇的朱祁镇貌合神离,表面上欢迎其归来,实则展开了锦衣卫对他的监视,甚至将南宫大门佩带枷锁并灌注铅水,就这样朱祁镇过上了被软禁的生活。
之后景泰帝又把名正言顺的皇太子朱见深废掉,让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做了太子之位。小小的朱见深在幼年时期就经历了多次权势斗争。
人在做天在看,谁也未料太子朱见济随即夭折。景泰八年,皇帝也突然一病不起,太上皇派系借着混乱的局面撞开了南宫大门,解救了被软禁的朱祁镇,史称“南宫复辟”。
成年朱见深
怒气未尽的朱祁镇又立即将年号改为了天顺,所以就有了朱祁镇跨越三个年号的事实,接下来终于要收拾“景泰帝”朱祁钰了。
朱祁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景泰帝软禁于西苑,死的时候只有30岁。
此时朱见深10岁,已经两次登上皇太子的座位,10年的内忧外患和争权夺利让这个孩子背负了太多的精神压力,在恐惧的笼罩下,好像生命永远处在危险之中,心理不断扭曲着,反应日渐迟钝,还患上了口吃的顽疾。
天顺八年明英宗驾崩,朱见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年号为“成化”。自此,在瓷器圈儿响当当的成化二字,开始了它的演出。
朱见深一直贪恋万贵妃
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朱见深,选择了自己一直心理依赖的万贵妃(35岁)。此人最初是个宫女,19岁的时候就开始伺候年幼的朱见深。
《万历野获编》描绘的万贵妃是个“胖美人”,而且偏爱“武装”,总是表现的英姿飒爽,如此女汉子的形象也进一步说明朱见深可能有很深的恋母情结。他需要保护,需要大龄夫人的强硬保护。
朱见深对万贵妃有求必应,宠爱有加,由于万贵妃钟爱小巧的瓷器,皇帝决定以宋代名画“子母鸡图”为蓝本,烧制属于他们的瓷器。
朱见深题诗的宋代“子母鸡图”
这更加明确了朱见深对于家庭和睦圆满的期盼,鸡是文人圈和百姓崇尚的动物,所谓鸡有五德:文武勇仁信!《韩诗外传》有云:
首戴冠者,文也;
足搏距者,武也;
敌前敢斗者,勇也;
得食相告者,仁也;
守夜不失时,信也。
朱见深在原画上提的七言诗,也是为了表达母鸡对小鸡的百般呵护,并且“鸡”也是“吉祥”的谐音,诸多寓意融汇到一个瓷器上,其意象也算非常的饱满。
而今鸡缸杯穿越到我们的眼前,也让今人感受到了它浓浓的温情与亲历的沧桑。
马未都:中国有4次比较大的收藏热潮,财富需要浓缩
历史的演变永远是社会发展变化的底层规律,在中国经历了更大的四次收藏热潮分别是:北宋徽宗年间、明万历神宗年间、清代康雍乾盛世、清末到民国初年。
前朝或者皇帝积累出来的盛世硕果,总要有人去消化和挥霍,以上四个时期或是国库充盈,或是贪官盛行,或是商业崛起,总之那些腰缠万贯的人们,希望财富可以通过某种形式浓缩,那么收藏品就成了更好的载体,只要你敢定价,它就可以浓缩大量财富。
清末商业街
比如明朝晚期的社会特点是生产水平面临新的挑战,慢慢涌现出了经济与文化交融的特点,也导致了扩大生产服务的商业需求,明末清初的文化圈还涌现出了一批文人墨客。
马未都:鸡缸杯之一次价值提升是在万历年间,而非成化本朝
《神宗实录》:
“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
这里的十万应该是十万贯钱,相当于十万两白银。从赵士锦的记录中了解到,明朝末期的国库穷的只有1千两白银和3千两黄金,折合3万两白银,真不如多留几个杯子值钱。
有人换算过明朝的一两银子如果放到现在差不多价值500元,换算可知当时的鸡缸杯这和现在人民币5000多万元,当然说的是一对,所以每只杯子价值2500万元。好像比2.8亿便宜很多,不过我们忘记了通货膨胀的参考:
按照一两银子置换500元人民币为基础,万历年间1两银子能换378斤大米,一天吃一斤,也能吃一年,5万两够吃几辈子饭就不说了。现在500块钱也就是几个人去饭馆的一顿饭钱;
50两银子能买正房3间,厢房3间,门面3间。5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3万块。可是现在的3万块能买一线城市中心房子的一平米么?
如此说来当时的十万两银子,购买力远远超过直接换算的人民币,这也是鸡缸杯之一次被商界和文化人捧到了风口浪尖。
到了康雍乾盛世,瓷器圈内开始大量仿制鸡缸杯,皇帝更是对成化鸡缸杯喜爱有加,在仿制之外又开始了自己的二次创作。
自此成化鸡缸杯的价值内核再次提升,一直到清末西方列强进入中国,他们听说鸡缸杯价值连城,便大量开始搜罗,使得鸡缸杯商业价值继续提升。
瑞士大收藏家鲍尔在中国得到了一只鸡缸杯后回到瑞士,在1995年还把藏品借给日本在大阪的博物馆展出,才有了我们开篇的故事。
“斗彩”技艺成型与明代,但是名字出现与清朝
如果我们仔细品味鸡缸杯的图案,会发现所有画面最终都由细细的“青花”沟边,这就是斗彩技艺的特点,一些初学者也可以先从这个特点大致将“斗彩”技法与“五彩”技法简单区别开。
明代的这种技法没有准确的名字,是到了清代以后人们将这种技艺从五彩中分列出来,冠名以“斗彩”。
随着瓷器种类的增加,文人更加青睐于青花,而商人更喜欢彩瓷,到了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常规的青花品种的确卖不过彩瓷,也可见商业气息的浓重盘活了彩瓷市场,前几年拍卖的成化鸡缸杯更以2.8亿成交,收藏于刘益谦手中。
不过马未都也指出,虽然是2.8亿成交,其实这个价格不算什么大事。
在明朝没有多少人能拿出十万两银子购买鸡缸杯,但是当代有几个亿资产的人比比皆是,从这个角度来说,2.8亿也不能体现鸡缸杯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
刘益谦买的这只杯子从哪里来的?
上世纪50年代,收藏大鳄仇炎之(仇英的第十四世孙)曾经用1000元港币在香港的一家古玩店“捡漏”了一对成化鸡缸杯,后来转手卖给了英国的藏家。
这里的其中一只在99年拍卖了2900多万港币,又在2014年,以2.8亿最终落锤,刘益谦将其收入囊中。
虽然几经易手,但跨越时间的器物仍然在收藏者的手里诉说着它的历史。
如果拿来把玩,不仅能体会到与古人对话的神交之感,也能慢慢遍历它的沧桑之感。
不论价值几多,一个真正能体悟其中韵味的收藏者,必然走向那个神秘莫测的文化古门,打开一个又一个文化意象的古韵之锁。
本站文章为@骁之寒也所有,未经同意,转载必究。
图片来自 *** ,联络必删!
成化斗彩鸡缸杯凭啥值2.8亿?它不只是个酒杯,还是皇帝的爱情明成化鸡缸杯
什么样的杯子能值2.8亿元?
这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几乎是不敢想象的事情,而明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却做到了!2014年4月8日,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拍卖会上被中国上海收藏家刘益谦以2.8亿元的天价买下,直接引发人们对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的好奇。它到底凭什么能值这个价?
一、只是个杯子吗?
乍一听“鸡缸杯”这名,大家可能会以为这个杯子很大,其实这个杯子很小,它就是成化皇帝朱见深用来喝酒的杯子。既是酒杯,能有多大呢?之所以叫鸡缸杯,是因为器型较为矮小,但又是敞口、浅腹、卧足,上宽下窄的特点使它从外型上看就像一口迷你版的水缸。
那这么小的酒杯怎么就值2.8个亿呢?
首先从它的 *** 工艺上来看,斗彩鸡缸杯的烧制十分困难,它要经历两次不同温度的入窑烧制。
之一道工序叫釉下青花,工匠们先在瓷胚上用耐高温的青花料勾勒出小鸡的形状,然后再涂釉,涂好之后放到1300度左右的窑里烧制。
第二道工序是把烧制好的瓷器涂上彩色的矿物颜料,这叫釉上彩。然后再放到低温的窑里二次烧制。正是因为经历了两次烧制,所以斗彩鸡缸杯的成品率非常低。而且这只斗彩鸡缸杯的成功 ***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同于成化以前单一的青花钴颜料和铜红釉为主的单色纹饰,我国的瓷器从此开始拥有了彩色纹饰!
2018年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一档文化纪实类真人秀节目《天工开物》,就记录了5个年轻人学习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的故事,他们历时3个月 *** 了58只精美的青花鸡缸杯,但都以“颜色不均、有气泡、起釉不干净”等等原因而全部不合格。
光是 *** 传统青花鸡缸杯就如此困难,更别提 *** 一只完美的斗彩鸡缸杯有多难了!且瓷器属于易碎物品,成化斗彩鸡缸杯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时间,流传到今,实属不易。目前现存的斗彩鸡缸杯只有20多只,“物以稀为贵”,这只成化斗彩鸡缸杯能卖出如此天价也就不足为奇了!
综艺《天工开物》
二、皇帝的爱情
这只斗彩鸡缸杯值钱,除了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外,还因为它背后所蕴含的成化帝与万贵妃的那段“忘年恋”,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这段恋情跨越身份、跨越年龄,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是很不般配的,更别说是发生在皇家了,所以这段恋情也注定遭到群臣的反对。成化帝本来想册封万贵妃为正宫皇后,但万氏年纪太大,身份又卑微,加上群臣与太后的极力反对,朱见深只好立万氏为贵妃。那这万贵妃究竟是何许人也,竟然能让一个皇帝对她如此钟情?
万贵妃
公元1449年,明王朝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朱见深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带领50万大军去征讨蒙古瓦刺,结果50万大军全军覆没,朱祁镇也做了蒙古瓦刺的阶下囚。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稳定国家政局,在皇太后的主持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继承了皇位,是为景泰帝。
既然朱祁钰当了皇帝,那自然是册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所以朱见深这个正经的太子就不再是太子。在这段灰暗的时光里,朱见深真正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作造化弄人,什么叫作世态炎凉,就连曾经服侍过自己的宫女、太监们,也都一个一个离开了自己,只有一位比他大17岁叫万贞儿的宫女,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照顾自己,两人就在这朝夕相处中互生情愫。
一年之后,朱祁镇被瓦刺放了回来,却被景泰帝遥尊为太上皇,软禁了起来。但是几年之后,景泰帝册立的太子病逝,他自己也久病缠身,这时太上皇的旧部趁机发动了夺门之变,再次拥立朱祁镇为皇帝,朱见深才得以重回东宫之位。
荣光复现,但年少时那段相依为命的凄苦经历,早已使朱见深对万贞儿产生了深深的爱恋,可以说万氏就是照进他晦暗岁月里的唯一的一束光,所以在自己当上皇帝之后,他就有了立万氏为后的念头,这也就出现了上文所提到的内容。
万贵妃虽然年纪大,但是在佳丽三千的后宫中却享有皇帝的专房之宠,所以不久后就诞下一位皇子。可是没过多久,这位小皇子就夭折了,万贵妃悲痛万分,整日以泪洗面,借酒消愁。成化帝为了安慰自己心爱的女人,就令工匠们 *** 了这一套精妙绝伦的斗彩鸡缸杯。
你可能不太理解,一套杯子怎么就能哄妃子开心?其实仔细观看这对成化斗彩鸡缸杯,就会发现成化帝的良苦用心。杯上彩绘了两组子母鸡图,另有牡丹、兰花和石湖相隔。图中公鸡、母鸡率领小鸡野地觅食,整个画面象征着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父母子女其乐融融的氛围也暗示着成化帝对天伦之乐的向往,而这小小的斗彩鸡缸杯也成为了二人爱情的更好见证。
朱见深
三、万贵妃的形象存疑
随着对万贵妃了解的深入,笔者发现历史上对万贵妃的形象大多形容她是一个心狠手辣、阴险歹毒之人。明清两代的史料更是有文字记载,说她恃宠而骄、谋害皇嗣、害死纪淑妃等等。但是真相果真如此吗?
说万贵妃恃宠而骄,根据史料记载可信度比较高,鲜活的例子就是成化皇帝的皇后吴氏因不满自己的丈夫专宠万贵妃,遂动用中宫的权威杖责了万贵妃。后来万贵妃为打击报复皇后,向皇帝谄媚说尽皇后坏话,导致皇后最终被贬入冷宫,这件事情证据确凿。
但要说万贵妃谋害皇嗣,致使后宫伤堕无数,可能就要再三斟酌了。要知道在明朝朱见深的孩子数量仅次于朱元璋,有14个皇子,如果万贵妃真的谋害皇嗣无数,怎么可能会让这么多皇子存活下来?所以就连乾隆皇帝也对此产生质疑,还亲自写了一篇文章《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加以反驳。
至于纪淑妃之死,就更值得商榷了。《明史?万贵妃传》中写到“纪淑妃之死实妃为之”,但《明孝宗实录》却记载“孝穆太后既有娠以疾逊西宫”,也就是说纪淑妃是病死的,这两处记载就明显存在矛盾。
后来纪淑妃的儿子孝宗皇帝即位,他并没有处罚万氏,甚至在万氏一族勾结奸佞问题上都是宽容处理的。按理来说,面对自己的杀母仇人,孝宗皇帝应该恨不得杀之而后快才对,怎么还会宽容她呢?所以,对史书上记载的万贵妃害死纪淑妃一事,我们应抱有怀疑态度。
随着越来越多明宫剧的播放,万贵妃的人物形象也越来越标签化,阴毒、冷酷,成为她给人留下的刻板印象,这实则对她不公。可能在未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发现,她的形象能得到公正的对待。
一件文物就是一段感情,一段历史就是一段人生。几百年前的一对斗彩鸡缸杯凝聚了当时中国更先进的制瓷技术,拔高了人们审美的新高度,也诠释了一代帝王与宫女之间那段跨越身份和年龄的“忘年之恋”,使人们感慨不已。
所以当我们欣赏一件文物的时候,不仅要看到它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更要关注到它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从多个维度去了解它,明白这件文物究竟是因何 *** 出来的。带着这样的疑问,一件文物才重新有了它的生命。
参考文献
纪海龙:《〈明史·万贵妃传〉的史源及考疑》,《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2.8亿的成化鸡缸杯,到底贵在哪里2014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举办了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拍。拍卖会上,一只玫茵堂珍藏的明朝成化斗彩鸡缸杯引起了买家的关注,最终被上海收藏家刘益谦以2.8124亿港元的价格纳入囊中,创造了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各大媒体纷纷聚焦这只高3.4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4.3厘米的瓷杯,其身世逐渐被世人熟知。
上图_ 以2.8亿港元成交的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 鸡缸杯的由来
鸡缸杯烧制于明成化年间,敞口收底,平底卧足,杯体小巧,轮廓隐曲。杯口用青花细线描出轮廓线,杯身用斗彩描绘鸡群打鸣、啄虫、哺雏、嬉闹的画面,辅以牡丹、兰花和湖石,姿态栩栩如生,传神别致,其乐融融。
对于鸡缸杯的来历,有三种说法:
一是成化元年是鸡年。
二是“鸡”与“吉”谐音。
三是成化皇帝欣赏宋画《子母鸡图》,有感于于母鸡对小鸡的哺育之恩,萌发烧制鸡缸杯的想法。
历史上,成化皇帝对大17岁的万贵妃有严重的恋母情结,因此,第三种说法有一定的依据。
上图_ 《子母鸡图》是宋代佚名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名贵的成化斗彩
斗彩,始于宣德,是一种釉下青花加釉上彩相结合的瓷器品种。清中期瓷器专著《南窑笔记》首次提及斗彩的 *** :“关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预制釉下青花,入1300℃高温窑烧制成器,再施矿物颜料填彩,复入800℃低温窑烘烤。经过两次烧制,瓷器釉色绚烂夺目,鲜艳老辣。
由于宣德斗彩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市场供不应求,促使其身份倍增。相较之下,质精色绝的成化斗彩后来居上,在风格、釉色、瓷胎等方面更胜前朝,另外,它一改宣德资源的大器稳重,专攻小巧精良,尤以杯、碟、碗、盘、罐居多,精工细做,广受好评。
上图_ 雍正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
万历年间,王士性分析了宣成斗彩:“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宣窑之青,真苏泥勃青也,成窑时皆用尽,故成不及宣。宣窑五彩,堆填深厚,而成窑用色浅淡,颇成画意,故宣不及成。然二窑皆当时殿中画院人遣画也。”一番话道尽了两者的差别。
明朝文学家沈德符在《敝帚斋剩语》中称赞:“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贵成窑,出宣窑之上。”清朝文人王棠亦赞:“其品之高下,首成窑,次宣、次永、次嘉,其正、弘、隆、万间亦有佳者。”可见,社会公认成化斗彩质量上乘。
作为成化斗彩的一流精品,鸡缸杯上品朝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流向社会的更是少之又少,导致有价无市,千金难求。《明史》明确提出:“(弘治三年)冬十一月甲辰,停工役,罢内官烧造瓷器。”由此推断明朝斗彩瓷器最多烧制了64年,最后曲休人散,终成绝响。
上图_ 朱见深(1447年—1487年),即明宪宗
- 高贵的御用酒器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17岁的朱见深即位,改元“成化”。《明史》对他的评价出现了两个极端,前期“恢恢有人君之度矣”,后期“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埋下了宦官专政的祸根。
朱见深和万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为后世诟病。万贞儿,青州诸城(今山东潍坊诸城市)人,19岁时做了两岁朱见深的保姆。朱见深登基后,封她为才人,不久晋封为贵妃,故称“万贵妃”。两人感情甚笃,如胶似漆。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春,万贵妃暴卒。八月,朱见深悲伤过度驾崩。鸡缸杯作为朱见深和万贵妃御用的酒器,自然比其他成化斗彩高一个层次。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段,“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这里说的成窑五彩就是斗彩,“一个”和“一色”之间突显其尊贵地位。
上图_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京藏)
- 金贵的一杯难求
早在明朝,鸡缸杯成了社会追捧的对象。清乾隆年间,进士朱琰在《陶说》中感叹:“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值钱十万。”目前存世的鸡缸杯仅有17只,其中台北故宫有8只,大英博物馆、戴维德基金会、瑞士大藏家阿尔弗雷德·博尔、大都会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各1只。
收藏界真正流通的鸡缸杯只有4只。目前,1只已经被大英博物馆收藏,1只由香港大藏家区百龄收藏,1只在1971年3月2日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成交后,去向不明,1只在2014年创造了瓷器天价。正因流通数量少,鸡缸杯每次现身拍卖,各大收藏家必定倾囊相争,成交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上图_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台藏)
- 珍贵的历代追捧
在史籍文献中,鸡缸杯受宠的相关记载屡见不鲜。明嘉靖年间,文人郭子章坦言:“成窑有鸡缸杯,为酒器之最。”《万历野获编》称“至于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琖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则成窑洒杯每对博银百金,予为吐舌不能下。”官修史书也对鸡缸杯着墨不少,《神宗实录》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
清初文学家程哲在《蓉槎蠡说》中亦载:“神宗时尚食御成杯一双已值钱十万。”“十万”是个虚数,表明了不菲的价格。清朝词人朱彝尊也为鸡缸杯点赞:“万历器索金数两 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以陶器而得玉之上价,其贵重如此。”从中可以窥见鸡缸杯的“珍贵”。不只是文人,乾隆对鸡缸杯也钟爱有加。他曾题诗曰:“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
上图_ 斗彩夔凤纹八吉祥纹盘 清雍正
其实,虽然鸡缸杯在不同时期屡受瞩目,但欣赏它的受众却在不断变化。明清时期,以文人为主的知识精英,看中了鸡缸杯非凡的出身和复杂的工艺。到近现代,商人投身文物收藏的行列,外国收藏家竞相参与其中,鸡缸杯简洁明快的色彩契合了他们的审美标准,故此,雄厚的资金推动了鸡缸杯价位的攀升。
《成窑鸡缸歌注》云:“成窑酒杯,种类甚多,皆描画精工,点色深浅,瓷质莹洁而坚。鸡缸、上画牡丹,下有子母鸡,跃跃欲动。”斗彩是传统彩瓷的基础上创新而来,成化时期达到了高峰,鸡缸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明清两朝多有仿制,佳品足以乱真。至今,鸡缸杯依旧热度不减,拥趸无数。
作者:计白当黑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王士性 《广志绎》
【2】王 棠 《知新录》
【3】郭子章 《豫章陶志》
【4】朱彝尊 《曝书亭集》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益谦斥资2.8亿拍下鸡缸杯,反观马未都一番砍价,200元买了5个刘益谦是一个收藏大鳄,他名下的收藏品,可谓是五花八门,基本上每一件都是大手笔。刘益谦在收藏界如同大神一般的存在,可与收藏界另外一位大佬马未都相媲美。刘益谦的诸多藏品中,得意之作首推鸡缸杯。刘益谦为了鸡缸杯,也是下了血本,斥资2.8亿拍下。相比之下,反观马未都一番砍价,在地摊上买了5个。马未都手里的鸡缸杯什么来路?与刘益谦的鸡缸杯又有什么不同?
说起鸡缸杯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成化时期。成化皇帝虽然是一个昏君独宠万贵妃导致朝纲崩坏,可他在艺术追求上还是有几分造诣的。成化特别喜欢宋代经典画作《子母鸡图》,萌生了一个烧制鸡缸杯的想法。值得一提的是,成化皇帝烧制鸡缸杯的动机,也与万贵妃挂钩了。不管怎么说,鸡缸杯的烧制是在成化授意之下烧制的,自然是不计成本的投入。
物以稀为贵,目前存世鸡缸杯仅仅有3件,刘益谦2.8亿拍下的鸡缸杯也算一件。那么,大家可能会抬杠了,世上只有3个鸡缸杯,马未都怎么会冒出来5个鸡缸杯?且听笔者细细道来其中奥妙。话说鸡缸杯由于器型精美烧制工艺高超,为后世所推崇。尤其是清代出现了烧制鸡缸杯的高峰期,在底款上也会留下“大明成化年制”。所以,马未都收藏的鸡缸杯属于清代仿制品,称其为鸡缸杯并不为过。
至于马未都如何通过一番砍价,200块钱买5个鸡缸杯,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话说马未都在逛地摊的时候,看到有人在卖鸡缸杯。马未都相中了就问人家价钱,对方开口就说5个鸡缸杯一个50。马未都一听,这怎么也不对,250多不好听,这听着实在不是那个味。于是,马未都一番砍价,将价钱压到了40块钱一个。
于是,马未都200块钱买了5个鸡缸杯。对此,马未都表示在地摊上跟对方讲价,也是对卖家的尊重。究竟值多少钱,马未都也没透露,人们也就不得而知了。大家未免会觉得,刘益谦收藏的是正品,马未都收藏仿制品,这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啊!实则不然,仿制品也能够体现当时的制瓷工艺。譬如明清烧制的仿汝窑瓷器,往往也会卖出千万级甚至上亿级。
从这个角度来说,马未都收藏清代仿制鸡缸杯,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了,刘益谦2.8亿拍下鸡缸杯,背后的故事也是很曲折动人,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不可否认的是,刘益谦以一己之力令国宝回到祖国的怀抱,这种家国情怀还是值得肯定的。
马未都脱口秀《观复嘟嘟》第125期:鸡缸杯,清粉彩御题诗文鸡缸杯
2.8亿港元鸡缸杯交接:刘益谦上海将办展览.京华时报
《收藏马未都》 20171216 鸡缸杯传奇(三)
发财有门儿?1000元捡漏鸡缸杯,收藏60年卖出2.8亿上世纪50年代,某香港藏家在古玩市场上,花1000元买下一只小酒盅大的杯子,这只摊位上的杯子久未问津,别人都以为是假货,60年后却拍出2.8亿天价,开创瓷器拍卖价格记录,堪称收藏界拣漏的典范。
该杯在上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末两次拍卖中,都打破当时中国瓷器拍卖价的世界纪录。
1980年12月,伦敦苏富比藏品专拍,这只1000元收的杯以528万港元成交,之一次打破中国瓷器的世界纪录。
1999年4月,香港苏富比,该杯再次拍出2917万港元,第二次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进入21世纪,该杯价格涨得像一匹野马,拉都拉不住。2014年4月,上海藏家以超过2.8亿港元成交价,豪夺1000元杯,第三次刷新纪录,后从香港苏富比带回了上海。
为什么一个小杯子竟如此值钱?里面难道还有什么弯弯绕?
因为这就是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其存世真品不到20只,比汝窑都少得多。国内外虽均有存藏,但大多在博物馆,流通很少,而这1000元收的杯子,算市场流通的一个。
要知道,成化斗彩瓷器,基本为官窑,明代已获极高评价,万历《野获编》: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
鸡缸杯是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御用酒杯,高约3cm,底径约4cm,口径约8cm,上面画一幅小鸡啄米图。它敞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卧足,一周无釉,整体风格端庄婉丽、清雅隽秀。
清初,大收藏家《成窑鸡缸歌注》曰:成窑酒杯,各式不一,皆描画精工,点色深浅,莹洁而质坚,鸡缸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
由此可见它造型新颖,装饰清新,工艺匠制,一派初春吉祥景象,极其精美,也因此被收藏界称为“神品”。
瞧瞧,1000块变2.8亿,多少倍了都,这漏捡的真值。
玩儿收藏,要想发财,亘古不变的门道,俩字:捡漏。
捡漏之前,人得先在道上。这道是不是王国维三境界,倒不必较真,但起码要天天开张支应着,即便鬼都不上门,说不定哪天风来捡个漏,就发了。要不说“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最早就一古董收藏的行话吧。
近来看《深夜古董店》——一套关于瓷器古董的悬疑小说。民国初年,古董店老板,玉树临风道行深,堪称现象级捡漏高手,值得膜拜。
从头到尾,顶级古瓷各种捡,有道行,瓷器对他似乎就是烂大街白菜,不捡都不成。唐至清各代名瓷,皇上用的,大族藏的……豇豆红瓷的大红袍、美人醉、娃娃脸,唐代竹林七贤瓷罐第二组、第三组等,随着惊心动魄的情节发展,俯仰皆拾。
还有,创于明初永乐年间的祭红釉瓷,用料精,釉色绝美,烧制甚难,确珍罕之物,到嘉靖、隆庆便已绝迹,直至康熙之后才有烧制,其釉色与明代略不同,但深沉光润,凝重肃穆。
话说一天傍黑,古董店老板就这么悠悠从外边应酬回来,突然1个雍正朝祭红釉玉壶春瓶,摆在他面前。
整得跟天上掉馅饼似的,事情也是赶巧,大户人家里出了事,大 *** 不懂瓷,急用钱摆平那破事,慌不迭拿出床底下祭红玉壶春瓶,直奔古董店,到店开口支支吾吾,三十块给收不?
敢情这瓶在大 *** 眼里,就值二三十块呀?还低三下四恐怕人不收你的。
亏老板人好,知道这瓶万代名瓷首冠,了不得的,明白怎么回事儿,就说了,给你200块大洋吧,来我这儿从不让吃亏的,啥时赎回,还是200,好吧。
感动天,感动地,老天不遂小妹儿愿,夜里大 *** 稀里糊涂的竟然被人杀害了,这漏算是生生给古董店老板捡到手。送上门的还,不捡对不起人呐。
至于其他名瓷怎么捡的漏,这古董店老板展开他那抚陶的内家神功,顺水推舟,解悬案的同时,明明白白,详详细细,书中都有原委,且情节蹊跷,悬疑突生,惊险 *** 带着幽默好笑。
这套书为瓷器古董研究者撰写,里面还有丰富的名瓷古董收藏知识,1套厚厚2本,现在做活动,原价98元,今天1套2册全,仅29.9元,就能将名瓷、青铜、钱币、古玉等古董文物一网打尽,可以说是收获满满。
点击下面链接即可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