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图片大全大图,鸵鸟图片大全创意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0 0
鸵鸟从泰国动物园跑了?不,这双鞋出卖了他

极目新闻记者李力力

长长的脖子、圆圆的肚子、笨拙的步态,一只“鸵鸟”从泰国清迈动物园里跑了。在工作人员追赶下,它被逼入绝境,但它看上去并不慌张,腿上的黑色运动鞋出卖了它——这是一个穿着鸵鸟服装的男子,动物园正在进行动物逃脱演习训练。

男子装扮成鸵鸟逃走 图片来源:清迈动物园脸书

据《卫报》8月26日报道,清迈动物园园长表示,这是该园的“野生动物管理计划”,他们模拟了各种紧急情况,防止动物逃脱或受伤,包括模拟鸵鸟出逃。

这位装扮成鸵鸟的男子,脸部被刷白,手臂被塞进一个巨大的布袋子里,一个假鸵鸟头扣在他长长的“脖子”上。

演习这天,“它”从鸵鸟展区出逃。动物园立即发布警报,规划抓捕路线,同时对其他园区进行警戒。

另据CNN报道,这只“鸵鸟”十分敬业,在动物园里尽职尽责四处游荡,还上下摆动身体以模仿鸵鸟的步态。

整个抓捕过程都让人忍俊不禁,视频里频频传出工作人员的笑声。

最终“鸵鸟”被三名工作人员抓获,逮捕它的是一张巨大的渔网。

“鸵鸟”被抓获 图片来源:清迈动物园脸书

尽管鸵鸟不会飞,但发怒的鸵鸟具有相当强的攻击性,一旦逃脱,会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

据《国家地理》报道,鸵鸟是世界上更大的鸟类,身高可达2.7米,体重可达350磅(约160 公斤)。

一只受惊的鸵鸟,奔跑速度可高达45英里/小时(约70 公里/小时)。不仅跑得快,它们的腿部攻击能力更是强大,甚至可以杀死狮子和其他大型肉食动物。

庆祝演习顺利 图片来源:清迈动物园脸书

据悉,清迈动物园是泰国更大的动物园,约有400多种动物,在泰国极受欢迎。

据CNN 报道,清迈动物园十分重视逃脱演习训练,以往的演习也十分精彩。2019年,一位穿着连体衣、戴着红色拳击手套的工作人员扮演袋鼠出逃。

目前该动物园还有大熊猫、河马和企鹅等颇受欢迎的动物,不知它们下次是否也会成为演习的对象。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

鸵鸟肉5种更好吃的做法,简单美味又馋人,看看你喜欢吃哪种?

说到鸵鸟肉,相信有不少的朋友都没有吃过,其实吧,鸵鸟肉在肉类上来说,可以说是上乘品质,鸵鸟肉营养丰富,鲜嫩滑润属纯红肌,汁多味鲜,口感好,无异味,且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特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品质优于牛肉。鸵鸟肉与其他肉类相比 ,其脂肪含量极低。鸵鸟肉极低的肌内脂肪含量是其最有希望的营销热点之一 ,因而对于希望控制体重并避免冠心病的人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可能你们身边没有卖鸵鸟肉的,但现在,交通这么发达,鸵鸟也很多人工饲养的,基本上在哪里都能够买到鸵鸟肉!大家接触得少,可能不知道鸵鸟肉怎么做好吃,那么这期的美食教程,天健美食坊就准备给大家分享一下,鸵鸟肉几种好吃的做法。喜欢吃鸵鸟肉的朋友们就赶紧围观吧,喜欢美食的朋友们也别忘了给我点个关注,我每天都会更新分享不一样的美食教程,相信总有一道会是你想学的菜肴哒!

做法1:黑椒煎鸵鸟肉

准备食材如下:鸵鸟肉500克,葱头50克,尖椒50克,油1汤匙,盐1茶匙,大蒜5瓣,黑胡椒粉适量,黄油适量,红酒适量,白糖1茶匙,鸡精1茶匙,淀粉1汤匙

具体做法如下:葱头切粒,尖椒切碎,大蒜洗净切碎,黄油熔化,下入葱头粒、大蒜粒炒香,放入黑胡椒碎、牛肉汤、盐、红酒、白糖、鸡精,用水淀粉勾芡,制成黑椒汁。鸵鸟肉洗净,先切成厚片,再用刀拍松鸵鸟肌肉组织,加盐、淀粉上浆,再起平底锅,加黄油烧化,然后将鸵鸟肉放锅里煎至熟透,撒少许食盐和黑胡椒粉即可,吃的时候根据口味再沾黑椒汁吃即可!

做法2:干锅鸵鸟肉

准备食材如下:鸵鸟肉500克,洋葱1个,生姜1块,小米椒5个,大蒜5瓣,食盐1茶匙,生抽1汤匙,蚝油1汤匙,淀粉1汤匙,豆瓣酱1汤匙

具体做法如下:洋葱切成丝,放入干锅中垫底,生姜切片,小米椒切小段,大蒜切片,将鸵鸟肉切成薄片,放入汤盆中,加入1茶匙食盐,加入1汤匙生抽,加入1汤匙蚝油,加入1汤匙淀粉,然后用手抓匀,抓匀后加入1汤匙食油,然后再次抓匀,接着起锅加油烧热,加入姜片,蒜片,小米椒段,小火炒出香辣味,再放入1汤匙的豆瓣酱,小火炒出红油,再将鸵鸟肉倒入锅中,翻炒至断生,盛出转移到垫有洋葱的干锅上面,然后放到酒精灯上面边煮边吃!

做法3:爆炒鸵鸟肉

准备食材如下:鸵鸟肉500克,青椒2根,红椒2根,洋葱半个,食盐1茶匙,生抽1汤匙,蚝油1汤匙,黑胡椒粉1汤匙,淀粉1汤匙,食油适量,水淀粉适量

具体做法如下:将青红椒去蒂去籽后切成小块,洋葱切小块,将鸵鸟肉切成薄片,放入汤盆。加入1茶匙食盐,加入1汤匙生抽,加入1汤匙蚝油,加入1汤匙黑胡椒粉,加入1汤匙淀粉,然后用手抓匀入味,再加入1汤匙食油,抓匀腌制一会备用!接着起锅加宽油烧热,油温7成热时,将鸵鸟肉放入锅中过油,7成熟时用漏勺盛出备用,锅内留底油,将青红椒,洋葱放入锅中,大火翻炒均匀,再加入少许食盐调味,接着放入鸵鸟肉,再加入少许水淀粉,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做法4:鸵鸟肉饺子

准备食材如下:高筋粉400克,鸵鸟肉400克,蒲公英150克,油适量,盐1茶匙,五香粉1汤匙,胡椒粉1汤匙,蘑菇粉1汤匙,葱1根,姜1块,料酒2汤匙,生抽1汤匙,老汤适量

具体做法如下:高筋粉加入适量的水和成面团,揉匀盖上保鲜膜饧着,鸵鸟肉冷水泡出血水后洗净,切碎剁成肉泥,可以用绞肉机打理,葱姜去皮洗净切碎,鸵鸟肉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再加入葱姜末、料酒、五香粉、胡椒粉、生抽沿一个方向充分搅拌均匀,然后慢慢加入老汤继续用筷子沿一个方向搅拌上劲,至老汤完全融入肉馅里,让肉馅吸满汤汁,最后加入适量的油继续沿一个方向搅拌上劲,这样肉馅就调好了!蒲公英洗净切碎,撒些盐腌制10分钟,攥掉水分,加入到肉馅中拌匀,包饺子,很简单,饧好的面团揉成长条,切成均匀的小剂子,擀成饺子皮,包上饺子馅,两手对捏就成了,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水开下入包好的饺子煮熟即可!

做法5:鸵鸟肉灌汤包

准备食材如下:高筋粉400克,鸵鸟肉400克,油适量,盐1茶匙,五香粉1汤匙,白胡椒粉1汤匙,葱1根,姜1块,白糖1茶匙,生抽2汤匙,耗油1汤匙,料酒1汤匙,老汤适量

具体做法如下:高筋粉兑适量的温水,和成面团,和好的面团盖上保鲜膜饧半小时,鸵鸟肉冷水浸泡半小时,泡出血水后反复冲洗干净,再剁碎,剁的黏黏的才好,葱和姜都去皮洗净剁碎,在肉馅中加入适量的葱碎、姜碎、白糖、白胡椒粉、五香粉、生抽、料酒、蚝油、盐沿一个方向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分多次加入老汤,继续沿一个方向搅拌上劲,至老汤完全融入肉馅里,让肉馅吸满汤,最后加入适量的油,继续沿一个方向搅拌上劲,锁住肉馅中吸收的汤汁,然后送入冰箱冷藏,凝固更好,容易包馅,饧好的面,揉至面团非常光滑有筋度为好,然后揉成长条,按照自己喜欢的大小切成小剂子,擀成比饺子皮再薄一点的皮,包上肉馅,尽量多捏褶,所有的包子都包好静止5分钟,蒸锅上汽放入包子,水开蒸8分钟即可!

好啦,朋友们!鸵鸟肉的吃法还有很多,好吃的做法暂时就先给你们分享这几种,如果你在阅读本文教程的过程中,有看不明白的步骤,请在本文下方的留言区给我留言,我看到后会马上为你解答的,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更好吃的做法,同样也欢迎你在留言区留言分享!当然了如果你喜欢这些做法,又暂时没时间做,也可以先把本文收藏起来哦!

我是天健美食坊,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吧!

还没有亲眼看过鸵鸟呢,就看看图片吧

地球上10大体型最庞大的鸟类,大鸨第九,帝企鹅第五,鸵鸟居榜首

10、王企鹅:王企鹅平均重量13.6公斤,更大重量20公斤,平均总高度92厘米。王企鹅虽然步行摇摇摆摆很笨拙,但遇到敌害时,可以将腹部贴于冰面,以双翅快速滑雪,后肢蹬行,速度很快。是群居性动物,饮食和居住都由很多个体聚集在一起。

9、大鸨:大鸨平均重量14公斤至19公斤,更大重量21公斤,平均总高度90厘米到110厘米。大鸨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十分善于奔跑,大鸨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

8、小美洲鸵:小美洲鸵平均重量19.6公斤,更大重量28.6公斤,平均总高度100厘米。小美洲鸵是美洲鸵鸟目美洲鸵鸟科的鸟类,翅发达,但不会飞行。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及秘鲁。

7、侏鹤鸵:侏鹤鸵平均重量19.7公斤,更大重量34公斤,平均总高度105厘米。侏鹤鸵属于鸵形目鹤鸵亚目鹤鸵科鹤鸵属,鹤鸵的一种。侏鹤鸵因生活在森林的深处及远离人烟的地方,所以并不十分着名。分布于新几内亚种部山区以及新不列颠岛等地。

6、大美洲鸵:大美洲鸵平均重量23公斤,更大重量40公斤,平均总高度134厘米。大美洲鸵是美洲鸵鸟目美洲鸵鸟科的鸟类,群居性,分布于南美洲。

5、帝企鹅:帝企鹅平均重量31.5公斤,更大重量46公斤,平均总高度114厘米。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个体更大的物种,群居性动物,每当恶劣的气候来临,它们会挤在一起防风御寒。主要以甲壳类动物为食,偶尔也捕食小鱼和乌贼。

4、食火鸟(Emu):食火鸟(Emu)平均重量33公斤,更大重量70公斤,平均总高度153厘米。

3、北鹤鸵:北鹤鸵平均重量44公斤,更大重量75公斤,平均总高度149厘米。

2、食火鸡:食火鸡平均重量45公斤,更大重量85公斤,平均总高度155厘米。食火鸡是世界上第三大的鸟类,它的双翼比鸵鸟和美洲鸵鸟的更早退化,不能飞。因爪子如匕首能挖人内脏,被列为世界上最危险的鸟类。

1、鸵鸟:鸵鸟平均重量104公斤,更大重量156.8公斤,平均总高度210厘米。鸵鸟是世界上更大的一种鸟类,不能飞行,也是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鸟类。生活于非洲的沙漠草地和稀树草原地带,因其羽、皮及肉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童话打假:鸵鸟把头埋土里,乌鸦喝水,鳄鱼的眼泪…

之前我们出了之一期童话打假,在评论区收到一些童话鉴定需求,凑一凑今天再给大家讲讲。


我笑着对你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目录:

1、鸵鸟遇到危险时会把头埋进沙子里。鸵鸟:那就憋死了!

2、乌鸦为了喝水往瓶子里扔石子。野生的乌鸦不会,但经过训练后也许会。

3、鳄鱼在捕猎的时候会流出虚伪的眼泪。人类才虚伪,鳄鱼那是压着泪腺了。

4、鸟嘴里叼着树枝越过大海,累了就站在树枝上休息。也不知道是鸟傻还是人傻。


鸵鸟把头埋进沙子

就没人奇怪它不会憋死吗?


童话:

鸵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把头埋进沙子里,自己看不见敌人,就以为敌人也看不见自己。

果壳编辑:知道我为什么找不到一张实拍图吗?|图虫创意

真相:

如果说鸵鸟把头和脖子戳进灌木丛还有些许可能性的话,“把头埋进沙子里”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如果这样的话,鸵鸟会被活活憋死的。而且它们的栖息地多为草原、荒漠或者沙漠地形,地表多为结实的地面。在遇到威胁时能够一下子把脑袋扎进地里的应该不是鸵鸟,而是“挖掘鸡”。

不过说起来比利时的LPLUSL工作组 *** 的雕塑倒是很有意思,在上海静安雕塑公园|fernlim.com

这个谣言是怎么来的?


这个误解很可能是因为,和鸵鸟的身子比起来,
鸵鸟的头显得特别小。所以只要鸵鸟的头贴近地面,看起来就很像是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

比如这只正在喝水的雌性鸵鸟|Kevin Schafer

鸵鸟遇到危险怎么办?
跑啊!

鸵鸟在遇到敌人时做的之一件事就是——跑。虽然它已经不具备飞翔的本领了,但凭借一双强有力的双足,鸵鸟冲刺的更大时速可以达到70千米每小时。鸵鸟所独有的只有两只脚趾的脚掌,也让他们更适应奔跑。

跑啊!不跑是傻吗?|图虫创意


而且鸵鸟
战斗力超群,它们可以施展它们的无影脚功夫与敌人搏斗——不要小看这对强壮的足,它的力量足以击退一头成年雄狮。与此同时,不能飞的翅膀也可以辅助攻击。

不信?来一脚尝尝滋味?|图虫创意

作者:鹰之舞


乌鸦为了喝水扔石子

野生的不会,训练后也许会


童话:

一只乌鸦口渴了,四处找水喝。它发现一个瓶子里有水,但是够不着,于是聪明的乌鸦把石子丢进去,升高了水位,从而喝到了水。

乌鸦喝水大概是小时候前十个故事吧|wikimedia commons

真相:

在野外没有观察到鸦科动物用石头让水面上升,但是在实验室里的鸦科动物经过训练后完全可以学会这个操作。

像童话里一样牛逼|giphy

至于什么样的瓶子什么样的石头多少水这是物理学范畴,今天暂不做讨论。今天就鸦论鸦。


2009年刊登在《当代生物学》上的一篇论文指出,秃鼻乌鸦(Corvus frugilegus)真的是懂得这个物理原理的。研究者在瓶子里装水然后放了一条漂浮的虫子,让秃鼻乌鸦够不着。秃鼻乌鸦在野外是不使用工具的,但在这个实验里所有的被试都非常快速地学会了往里丢石头。它们还很快地意识到大石头比小石头好(效果一样,但是大石头省事儿)。

实验室里的秃鼻乌鸦

2011年,研究者更进一步,对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进行了测试。松鸦在野外也不使用工具,但它们也很快学会了解决这一谜题。

它们知道往装液体的瓶子里丢东西有用,固体和空气不管用;它们还知道丢沉下去的东西有用,浮起来的没用。

鸦科的智商不容小觑。


作者:Ent


鳄鱼的眼泪

不好意思压着泪腺了


童话:

鳄鱼在吃它的猎物时会留下虚伪的眼泪,假装悲伤表示同情。

委屈巴巴|图虫创意

真相:

鳄鱼确实会流眼泪,不过鳄鱼的眼泪不是因为伤心,而是出于纯粹的生理原因:鳄鱼的泪腺可以分泌眼泪,润滑和清洁眼睛,尤其是当它们离开水里一段时间,眼睛开始干燥的时候。

流泪的鳄鱼|Wikipedia/Guiri R. Reyes

其实鳄鱼的眼泪和我们的眼泪没有那么不一样,都包含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比如钠和氯化物。更重要的是,眼泪都对维持视力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证据显示,鳄鱼进食时也会流出眼泪,它吞咬东西的时候会压迫泪腺,所以眼角会挤出眼泪。


作者:Toto


鸟嘴里叼着树枝越过大海

就离谱


童话:

鸟儿跨越大洋迁徙的时候会叼着树枝,累了就把树枝丢到海面上用来歇脚。

果壳编辑:这回我连卡通图都找不到了,我亲自给您画一个吧|鸟形象:图虫创意;作图:黑jio妹妹

真相:

首先通过简单的浮力公式计算就能得知,鸟根本叼不动能满足要求的树枝。其次,需要飞越太平洋的鸟儿已经具备了完善的飞行能力。它们要么可以御风飞行,要么有足够的体力,不需要借助树枝休息。

其实地球上的鸟类迁徙故事,远比童话里的还要精彩。


对一些远洋海鸟来说,飞越大洋不在话下。如信天翁,可以利用海浪起伏带动的气流毫不费力的滑行,累了就漂在海面睡大觉,反正羽毛是防水的。

信天翁:你算哪块小饼干?|图虫创意

2007年9月,一只代号E7的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用了8.2天的时间斜跨太平洋,不吃不喝不睡觉,连续不停地飞了11587公里,从美国阿拉斯加直达新西兰,创造了鸟类不间断飞行的最长纪录,代价则是体重减半

2006-2007年9只斑尾塍鹬的南迁路线|DOI:10.1098/rspb.2008.1142

2020年,一只代号4BBRW的斑尾塍鹬再次刷新记录,自9月16日从阿拉斯加起飞后,途中遭遇了大风,11天后才降落在新西兰,整整飞行了12200公里


这种鸟的标准体重在190~400克之间,身体像喷气式战斗机,有着长而尖的翅膀,飞行起来轻盈快速。这只雄鸟身上被安装了5克重的卫星标签,用来进行GPS追踪。它在这趟跨越南北半球的旅程中,飞行速度更大可达每小时89千米。它飞跃过了浩瀚的甚少有落脚点的太平洋;而且,虽然不能确定,但研究者认为它应该也没怎么睡觉,因为飞行途中的大部分时间它都在扑腾翅膀。

斑尾塍鹬 | Peter Harris

这些斑尾塍鹬会在每年3月返回北半球。

大自然的真实故事,远比童话更加震撼。


作者:Toto、麦麦


Guokr

上期童话打假中,有很多朋友在评论区提出了一些问题,在这里我们稍作解答。

1、我明明见过有雏鸟跳下悬崖的视频

上期童话打假中,讲到老鹰不会把自己的孩子推下悬崖的时候,有很多同学说明明记得看过有幼鸟跳下悬崖的纪录片,说果壳胡说八道

斗胆猜测你们看的应该是BBC纪录片《生命的故事》第1集中的白颊黑雁。片中白颊黑雁的父母为了躲避地面上的食肉动物,将巢穴筑在了石塔之巅。安全倒是安全了,但小雁们无法觅食,必须要在会飞之前“跳崖”。

这才是大自然中的真实故事|BBC《生命的故事》

通过纪录片学习知识是个非常好的习惯,但是请大家分清纪录片故事的主人公呀。不过也不能全怪你们,要怪就怪这些流传甚广的骗人童话,才让大家真真假假混在一起,傻傻分不清楚。


2、童话而已,取其积极寓意,何必计较?

关于动物的种种假童话不断流传,增加了我们寻找靠谱知识的难度,让我们在有需要的时候,难以寻找可靠的信息来源。比如刚才大家把白颊黑雁和老鹰张冠李戴。


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对于许多孩子来说,书中的童话和电视里的动画塑造了他们对大自然的认知。虚假的形象和不符合科学的故事情节,进一步拉大了孩子们与真实的自然间的距离,对身边的花鸟虫鱼视而不见,缺乏对本土野生动物的基本概念


与其相信非洲鸵鸟埋首沙中,不如了解一下国内常见的环颈鸻的卵有极佳的保护色;与其相信斑羚飞渡,不如知道它们其实能在峭壁上轻松行走;与其相信鸟衔着树枝飘洋过海,不如了解一下普通雨燕一生的飞行距离,可以超过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

谣言给动物打上的善恶标签,影响着公众的好恶。人们也因此对一些物种,如狼、蛇、蝙蝠产生恐惧、仇恨,为它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灭顶之灾。


如果我们带着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童话,不难分辨其中的真伪。而真实的世界往往比童话中更加神奇,正如今天给大家介绍的鸟类迁徙故事。


我们需要童话来培养真善美的心灵,更需要科学合理的童话来打开观察世界的窗口。


作者:鹰之舞、Ent、Toto、麦麦

编辑:黑jio妹妹


一个AI

上节课有同学说这张斑羚的图片就跟童话一样都是假的,都舔到屏幕了也没找到舔盐的斑羚。开什么玩笑,它就在那儿呀,那么大只。

岩壁上舔盐的中华斑羚(N. griseus)|摄影:马文虎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长见识了,原来鸵鸟睡觉还这么“有趣”

现在,农村有很多人养殖鸵鸟,有的是专业养殖的,有的纯粹是当做兴趣爱好来养殖的。说起鸵鸟,我情不自禁想说说它们睡觉的问题,之一次看到鸵鸟睡觉,我还闹了个笑话。



在农村,我们应该都见过鸡鸭鹅,或者其他鸟类睡觉,它们基本都是把头伸进翅膀下面,而且可能一睡就是一觉到天亮,但是鸵鸟不一样。


之一次看到鸵鸟睡觉实在上个月,我和几个朋友去参观专业禽苗供应平台一品苗微信公众号的鸵鸟种鸟场。刚一进门我就看到前面趴着五六只鸵鸟,其他几只都是头抬得高高的,就只有一只连头带脖子全部都摊在地板上。我一见此景,竟大声地朝鸵鸟场老板喊了起来:老板,你有一只鸵鸟挂了。



老板一听我的花,咯咯地笑了起来。原来这只鸵鸟不是挂了,而是在睡觉。接着老板给我科普了鸵鸟睡觉的知识,让我觉得很有趣,同时也涨了不少知识。


原来鸵鸟睡觉不仅全身都摊在地上,而且它们睡觉的时间也极短,几乎是我见过的动物中睡眠时间最短的了。鸵鸟一天深度睡眠的时间只有5到6分钟,只要能睡上五六分钟,它们就可以精神一整天了,这个睡眠时间仅仅相当于其他禽类或鸟类的百分之一。



另外,鸵鸟睡觉的时候一般都喜欢三五成群的,让其中几只鸵鸟先睡,其他的就在旁边警戒,一有危险就会报警,等先睡的鸵鸟醒来后就轮到它们警戒了,原先警戒的鸵鸟再睡。


从鸵鸟的睡觉时间和睡觉方式来看,除了觉得挺有意思之外,我们也能理解鸵鸟之所以能在恶略的环境中生存的原因了。


推荐阅读:

今天最新鸡鸭鹅苗价格更新:鸡鸭苗大降价

家禽养殖成活率高达98%的 *** ,原来这么简单

想养殖家禽创业但是不懂技术怎么办?这3个 *** 也许可以帮到你

东江揽胜:收集常见鸟类图谱之陆禽篇,摄鸟人自留地,建议收藏

本系列文章是按生态系统,将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猛禽、陆禽、鸣禽六个大类进行分类介绍的,本文介绍的属于六大类中的陆禽,共4393字,56种鸟类48张高清美图,全文读完约35分钟,建议收藏使用。

因为仅仅作为学习、欣赏、以及平时拍摄鸟类后的比对使用,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所以,很难像《鸟类手册》等经典一样,严谨的按照纲、科、属进行区分,都是兴致所至,想到什么就记录什么,错漏难免,还请见谅。

陆禽 —— 在陆地上栖息,体格健壮、翅膀尖为圆形,不适于远距离飞行,嘴短钝坚硬,脚强壮有力,以植物叶子、果实、种子为食,多数用树叶、草、羽毛在地面筑巢。

包括:鸡形目和鸽形目下的雉类、鸠鸽类等

陆禽类常见的鸟与难读的字:

鸸鹋<ér miáo>、鹌鹑<ān chún>、斑鸠、白鹇、鹧鸪、孔雀、红腹锦鸡、鹃鸠、鸽子、沙鸡、松鸡等,别看斑鸠和鸽虽然善飞翔,但取食主要在地面,因此也被归于陆禽,而鸵鸟,鸸鹋(ér miáo)这些有的直接归纳在走禽里。

鸽形目中,就介绍一种:原鸽,它是现在家鸽中观赏鸽、肉鸽、信鸽的老祖宗。

原鸽

原鸽头、颈、胸和上背等均暗石板灰色,颈、上胸、上背、翕具金属紫绿色光泽,下背和腰灰白色或浅蓝灰色,翅上覆羽亦为浅蓝灰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各横贯以一道不完整的黑斑,飞羽浓褐色。尾上覆羽及尾羽暗灰色,具宽阔的黑色亚端斑。 *** 石板灰色或浅蓝灰色,胸和尾下覆羽较深;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

而家鸡的老祖宗,是红原鸡,我们也放在前面,先来过一遍。至于松鸡、马鸡啥的,我们后面慢慢欣赏。

原鸡

原鸡是家鸡的野生祖先。雄鸟上体具金属光泽的金黄、橙黄或橙红色,并具褐色羽干纹。脸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红色,且大而显著。雌鸟上体大部黑褐色,上背黄色具黑纹,胸部棕色,往后渐变为棕灰色。这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哦,别当大公鸡抓了!哈哈~

陆禽中,最漂亮的,应该就是孔雀了。孔雀属实际上只有两种,绿孔雀——濒危;蓝孔雀——无危。

蓝孔雀

绿孔雀

而我们还看到的白孔雀,是蓝孔雀的白化变种,黑孔雀也是,却属于不太成功的变异,所以,反而让黑孔雀成了孔雀家族中极为珍贵的变异品种,变异率低于1/1000。

估计只有公园才能看到的---白孔雀

白孔雀一般指人工繁育下野生蓝孔雀的变异品种,数量稀少,是极为珍贵的观赏鸟。但经过人工驯养,已经达到了种群自我维持的状态。

另外,还有一种刚果孔雀属里的刚果孔雀——易危;

刚果孔雀

刚果孔雀有违鸟类世界一般规律的生理特征,雌性比雄性更漂亮。雄性通体呈紫蓝色,颈部 *** 出鲜红色的皮肤,雌性则呈红褐色,背部生有发出金属光泽的翡翠色羽毛。

说到最漂亮的是孔雀,之一个不服气的,就是锦鸡,这凤凰的原型,一身华丽的羽毛,短距离飞跃的时候,确实美轮美奂,我拍过不少,就是不好放太多相同的物种!哈哈

金鸡 -- 红腹锦鸡

红腹锦鸡雌鸟

红腹锦鸡雄鸟全长约100厘米,雌鸟约70厘米。雄鸟头顶具金黄色丝状羽冠;后颈披肩橙棕色。上体除上背为深绿色外,大都为金黄色,腰羽深红色。飞羽、尾羽黑褐色,布满桂黄色点斑。 *** 通红,羽缘散离。嘴角和脚黄色。雌鸟上体棕褐,尾淡棕色, *** 棕黄,均杂以黑色横斑。

白腹锦鸡

白腹锦鸡雄鸟全长约140厘米,雌鸟约60厘米。雄鸟头顶、背、胸为金属翠绿色;羽冠紫红色;后颈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缘;下背棕色,腰转朱红色。飞羽暗褐色。尾羽长,有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腹部白色。嘴和脚蓝灰色。雌鸟上体及尾大部棕褐色,缀满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

中国特有鸟类锦鸡,学名红腹锦鸡,民间呼为金鸡,它可能是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鸟类:提到凤凰,大家耳熟能详;提到锦鸡,大家又觉得有些生疏,其实,世界上没有凤凰,古人臆造的神鸟凤凰,它的现实原型,就是锦鸡。古人把锦鸡的模样放大许多倍,进行神话加工,于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凤凰就产生了。

鹇属在中国分布有三种:白鹇蓝鹇黑鹇

白鹇 -- 雄鸟

白鹇 -- 雌鸟

白鹇属于五品官服的补子图案。明清时代文官的朝服一律用鸟类来区别等级高低,明代时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到清代则略变为: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蓝鹇

蓝鹇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中国台湾本岛山。

黑鹇

黑鹇的种类不像白鹇那么多(白鹇有多达十六个亚种),但是黑鹇也并非是蓝鹇那样的孤家寡人。在长久繁衍的过程中,黑鹇也分化出了九个不同的亚种。虽然叫黑鹇,其实人家长得根本不黑。黑鹇雄鸟头顶至后颈以及颈侧紫黑色,头上具长而稍直的羽冠,蓝黑色而具紫色光泽;

雉科长尾雉属常见的:黑长尾雉、白冠长尾雉、铜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五种。

黑长尾雉

白冠长尾雉

白颈长尾雉

铜长尾雉

黑颈长尾雉

绿雉是日本的国鸟,绿雉也是雉科中单独的一支雉属,仅绿雉与雉鸡两种。

绿雉

雉鸡又叫环颈雉、野鸡、山鸡、七彩山鸡

环颈雉 -- 野鸡、山鸡、七彩山鸡

七彩山鸡

血雉也在雉科中独立一属---血雉属

血雉

别名血鸡、松花鸡,血雉的雄鸟大覆羽、尾下覆羽、尾上覆羽、脚、头侧、腊膜为红色,故称血雉。其别名甚多,各地皆异。

红脚鸡 --- 血雉的一种

在甘肃,因其胸侧和翅上覆羽沾绿,被称为“绿鸡”;因其羽毛形似柳叶,且沾绿,又称为“柳鸡”;因其主要栖于松林和云杉林,食松(杉)叶和种子,又称为“松鸡子”;又因其脚红色,称“红脚鸡”者最为普遍。主要分布于中国,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雉科角雉属中,有红胸角雉、红腹角雉、黑头角雉、黄腹角雉、灰腹角雉几种。

红胸角雉

黄腹角雉

红腹角雉

黑头角雉

灰腹角雉

角雉最主要特点是雄鸟头上具冠羽,两眼上方各有一肉质的角状突,故得名。喉下还有肉裾,在繁殖期里,这些肉角和肉裾,都可膨胀竖展起来,其色艳丽。多分布在我国 *** 的喜马拉雅山脉以至我国东南部的福建省。

雉科马鸡属有四种,褐马鸡、蓝马鸡、白马鸡、藏马鸡

褐马鸡

褐马鸡是马鸡中最为名贵的种类,古称“鹖”。褐马鸡为中国特产鸟类,分布范围小,据有关资料显示,褐马鸡仅在我国的山西、陕西、河北、北京4个省市有分布,其中,山西沁源县是褐马鸡种群主要栖息繁衍地之一。

白马鸡

蓝马鸡

藏马鸡

化石显示,马鸡属的鸟类起源于第三纪始新世的黄河以南地区。随着冰川期的到来,马鸡属的祖先适应了寒冷的生活而向高山迁移。而高原的隆起和气候地形的变化,是马鸡的祖先开始分化。首先产生的是藏马鸡和白马鸡的祖先,藏马鸡祖先的一支向高原腹地迁移,从而分化出藏马鸡和蓝马鸡的祖先,蓝马鸡的祖先到达高原北部,分化形成蓝马鸡和褐马鸡。

鹧鸪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主要有5种:黑鹧鸪、灰鹧鸪、沼泽鹧鸪、花彩鹧鸪、中华鹧鸪

黑鹧鸪是鸟类的一种。雄鸟羽色由黑,棕,栗和白色组成多彩的斑纹,十分醒目

灰鹧鸪

中华鹧鸪

中华鹧鸪脸部有一条宽阔的白带从眼睛的前面开始一直延伸到耳部,在这条白带的上面和下面还镶嵌着浓黑色的边儿。

沼泽鹧鸪

沼泽鹧鸪很容易区别于一般鹧鸪,更大区别是它有相对长的腿。沼泽鹧鸪,顾名思义,栖息地和其他鹧鸪不同,一般在河流附近和沼泽边缘的高草和甘蔗地。

四川山鹧鸪

四川山鹧鸪是产于中国西南地区的珍稀特有雉类,分布区域狭窄,仅限于川南小凉山等地

红腿鹧鸪

红腿鹧鸪是典型的山珍哦,养殖的很多,因为肉质非常鲜美,其体型中等,喉白,下脸部的黑色条纹过眼部和下喉部,与亮红色嘴及肉色眼圈形成对照。

鹧鸪是中国南方的传统狩猎鸟,尤其是在广东,广西一带,鹧鸪的产量甚多,在福建从海岸直至闽西山地也到处可以遇到。但一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加上大量狩猎以供出口,使得大部分地区的种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越来越少

石鸡

石鸡围绕头侧和黄棕色的喉部有完整的黑色环带。上体紫棕褐色,胸部灰色,腹部棕黄色,两胁各具十余条黑、栗色并列的横斑。

棕胸竹鸡

棕胸竹鸡体羽多为深浅不同的棕色,胸颈部有由宽阔栗色条纹形成的宽阔项围,眉纹白色或皮黄色,紧接其下有一黑纹或栗纹。

灰胸竹鸡

灰胸竹鸡俗名华南竹鹧鸪、泥滑滑、山菌子、竹鹧鸪、普通竹鸡。是中国特有品种。

黑琴鸡

黑琴鸡雄鸟全身体羽黑色,头、颈、喉、下背具蓝绿色金属光泽。雌鸟全身体羽黄褐色,具黑褐色斑;颏、喉棕白色;翅上翼镜不明显;尾羽叉状,不向外弯曲。

普通鹌鹑

普通鹌鹑在中国俗称“罗鹑”,又名“早秋”。由于它们的羽色斑驳,好像补丁很多的旧衣服,所以古人形容衣着褴褛为“鹑衣”,成语中有“鹑衣百结”,“衣若悬鹑”,

珠颈斑鸠

珠颈斑鸠又名鸪雕、鸪鸟、中斑、花斑鸠、花脖斑鸠、珍珠鸠、斑颈鸠、珠颈鸽、斑甲,是中国东部和南部最为常见的野生鸽形目鸟类,俗称“野鸽子”。

珠颈斑鸠有没有在你家阳台的花盆里住下啊?小区但凡有些树木、浆果的,你就可以看到它大摇大摆的身影。

火斑鸠

火斑鸠又称红鸠、红斑鸠、斑甲、红咖追、火鸪鹪,栖息于亚洲南部热带区,为一种小型鸠鸽,常见于平原、草地成群觅食。

山斑鸠 -- 别名:金背斑鸠、麒麟鸠、雉鸠、麒麟斑、花翼

山斑鸠嘴端膨大而具角质;颈和脚均较短,胫全被羽。上体的深色扇贝斑纹体羽羽缘棕色,腰灰,尾羽近黑,尾梢浅灰。 *** 多偏粉色,脚红色。起飞时带有高频“噗噗”声。

我拍过的一组光影下绿翅金鸠展翅的照片,获赞不少,哈哈

绿翅金鸠 *** 粉红,头顶灰色,额白,腰灰,两翼具亮绿色。雌鸟头顶无灰色。飞行时背部两道黑色和白色的横纹清晰可见。

中国雉科物种非常丰富,有21属49种,尤以西南地区为多,拥有世界近1/3的种类,其中大约1/3是中国的特产种,超过一半的种类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素有“雉类王国”之称。

鸸鹋<ér miáo>

最后介绍一个世界最古老的鸟种之一:鸸鹋,擅长奔跑,是大洋洲的特产,世界上第二大鸟类,仅次于非洲鸵鸟,因此也被称作澳洲鸵鸟

陆禽全部介绍完毕!—— 其他分类介绍,敬请移步下方链接直达!

我国是世界上盛产雉类的国家,共有49种,有许多是我们国家的特产种,如马鸡、虹雉、长尾雉、孔雀等。我们为我国有如此丰富的雉类资源而自豪的同时,更应保护它们。由于陆禽中许多种鸟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些鸟类一直是人们捕捉的重点对象,这也使它们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认识鸟类,保护鸟类,让我们的世界更美丽。


本系列文章的图片部分来源于作者多年拍摄所得,部分来源于头条免费图片库的推荐或百度百科,作为学习、研究和欣赏使用,再无其它渠道获取,更没有取自任何一篇版权文章或图集,所以,如果有任何版权方面的诉求请及时提出

本系列文章从酝酿到完成,历时一年有余,不敢说最齐最全面,但是比较 *** 纷繁复杂的信息来说,至少做到了规划与统一。一年的写作过程,资料查阅过程,也是自己一次完整的学习过程,虽然对文中的每一个词,每一种鸟都反复做了核对与检证,但是,毕竟仅是一个摄鸟的爱好者,没有这方面的基础,错误与遗漏在所难免,诸君如有发现,一望海涵,二望不吝赐教,弟比躬身受教,朝闻夕纠。

写此文,仅为自己方便收藏学习,留待后续的拍摄过程,可以随时拿出来比对、确认。

创作不易,您能看到这句话,我已经非常感谢,如蒙不弃,协助点赞、收藏、转发,以便更多同好都能看到,那必令我铭感不忘、衔环以报了!

链接:(链接需要文章发布后,通过修改才可链入,请稍后)

东江揽胜:收集常见鸟类图谱之涉禽篇,摄鸟人自留地,建议收藏

东江揽胜:收集常见鸟类图谱之攀禽篇,摄鸟人自留地,建议收藏!

东江揽胜:收集常见鸟类图谱之猛禽篇,摄鸟人自留地,建议收藏!

东江揽胜:收集常见鸟类图谱之陆禽篇,摄鸟人自留地,建议收藏!

东江揽胜:收集常见鸟类图谱之鸣禽篇,摄鸟人自留地,建议收藏!

东江揽胜:收集常见鸟类图谱之游禽篇,摄鸟人自留地,建议收藏

辟谣:鸵鸟遇到危险会把头埋进沙子里?错,这个说法太小看鸵鸟了

鸟纲的物种在分类学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即古颚类(古颚下纲)和今颚类(今颚下纲)。

今颚下纲的成员种类繁多,我们平时见到的鸟类大多都属于今颚类,鸟类的六大生态类群(鸣禽、陆禽、游禽、涉禽、攀禽、猛禽)就是今颚下纲的鸟类根据生态类型所划分的。

而古颚下纲的鸟类数量较少,现存有鸵鸟目、美洲鸵鸟目、鹤鸵目、无翼鸟目和?形目,都是不会飞但是善于奔跑的鸟类,其中鸵鸟Struthio camelus的知名度更高。

鸵鸟是现存更大的鸟类,雄性鸵鸟身高约2.1~2.8米,雌性鸵鸟身高约1.7~2.1米,比人还高。

野生的鸵鸟现如今只生活在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以前在西亚地区也有鸵鸟( *** 亚种)生存,后来灭绝了,只剩下了非洲大陆的种群生存到了现在。

鸵鸟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动物,主食是各种植物的叶片、花朵、根茎、果实、种子,如果能遇到一些昆虫、蜥蜴等能吞下去的小动物,鸵鸟也不会放过。

鸵鸟跟人类的关系很密切,非洲和中东地区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有驯养鸵鸟的现象了,古埃及陵墓中还曾经发现过阿尔西诺伊二世骑着鸵鸟的雕像。

另外,鸵鸟不但可以骑,还可以给人类提供羽毛、皮、肉、蛋等资源,是非常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所以非洲有些土著部落自古就有饲养鸵鸟的行为,到了现在更是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将鸵鸟视为经济动物进行繁育和养殖。

除此之外鸵鸟也是各地动物园、保护区、旅游景点的常驻动物,相当普遍。

既然跟人类文明有着历史悠久的、密切的关系,那么从古至今有鸵鸟参与的各种传说、寓言故事也就向来不缺了。关于鸵鸟最著名的、流传度更高的传说,是这么一条:

鸵鸟性格怯懦胆小,面对危险时常常会选择把头迅速埋进沙子里,以为这样敌人就无法发现自己了。

这个传说最初是由古罗马作家Gaius Plinius Secundus所创作的,到现在也一直流传,甚至还引申出了一个专门的词语:鸵鸟心态(或鸵鸟政策)。

很多培训机构或者企业文化中都提到过这个词,用来鞭策学生或者员工。

但实际上这根本就是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纪老谣(流传了快两千年了)。

这个说法真的太小看鸵鸟了,别的不说,如果鸵鸟真的遇到了敌人,把头埋进沙子里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真这么傻白甜的话早就被残酷的自然界淘汰了,也愧对于它肌肉发达的一双大长腿。

不过鸵鸟经常会在地面上磨蹭头颈部,也会用喙在地面上扒拉,但那都是安全状况下的觅食、蹭痒等放松行为。

那么鸵鸟遇到危险时会怎么做呢?通常来说,依次有三种策略。

1.蹲伏隐匿

首先,鸵鸟拥有陆地生物中更大的眼球,视力极佳。它们个头高、看得远,如果没有遮挡物的话,可以远在数公里外轻松发现敌情。

如果鸵鸟优先发现了敌人,会选择蹲伏到地上,将长颈也搁在地面上,只抬着头持续观察远方敌人的动态。

由于非洲白天的温度比较高,视野中远方地平线的位置会有热气蒸腾和光的折射现象,鸵鸟趴在地上以后,在远方掠食者眼中跟一团土堆或灌木丛也没什么太大区别。

2.脚底抹油

毕竟天气炎热干旱,能省点力气隐藏起来更好,但是如果掠食动物没被骗到,或者借助掩体悄悄靠近了鸵鸟,那么接下来就是鸵鸟的第二策略了——

其实单看鸵鸟粗壮的腿部肌肉和长度,我们就能得出一个合理结论:鸵鸟很能跑。

事实也是如此,鸵鸟的奔跑速度更高可达每小时60~70公里,稳定奔跑速度稍微慢一点,但也能保持在时速50公里上下,并坚持奔跑20余分钟。

单论速度鸵鸟就能甩脱绝大多数掠食者,更别说奔跑时的耐力持久了,只要掠食动物短时间内没追上它们,往往都会以失败告终。

3.致命踢击

除了奔跑之外,鸵鸟还有第三种策略——反击

虽然鸵鸟每只脚只有两根脚趾,但是内侧较粗壮的那根脚趾前端有一根结实、尖利的趾甲,当鸵鸟跳跃起来用力对敌人蹬踹时,腿部肌肉可以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根利爪能对目标造成重创,甚至可以杀死一头狮子。

但是鸵鸟只能对面前的目标进行致命飞踹,而不能向后尥蹶子,所以鸵鸟决定反击时,就必须停止奔跑、面对敌人,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气势。

特别是繁殖期的雄性鸵鸟,对鸟蛋和雏鸟的保护欲非常强,面对危险(或潜在危险)会选择主动攻击,而不是逃跑。

不过即便如此,鸵鸟还是会受到来自多种掠食动物的威胁,例如狮子、花豹、猎豹、斑鬣狗等,并且不是每次都能够成功逃脱。

#萌宠温情时刻#

32张奇葩非洲照片:鸵鸟乱入加油站,杀马特持枪逛大街

毫无疑问,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洲。但富人有富人的奢华,穷人也有穷人的自在。来一起看看非洲人民的小日子过得怎么样。

这辆老爷车也真是不容易,都快成一堆废铁了还能开,最关键的是,还巨能装!

运输活体牲畜之类的,就直接扔在车顶吧!小牛和小羊似乎并不会逃跑,看来,它们很能体恤非洲黑叔叔生活的艰辛。

带有非洲特色的狂欢节,也真是别具一格。

鸵鸟乱入加油站。难道鸵鸟也要加油吗?

早餐吃到一半,突然门里探进来一头长颈鹿,满满的惊喜。

超高难度的车载,这怕是要持续保持平衡吧?莫非,司机是马戏团出来的?

黑叔叔是这样用自行车运煤炭的,不容易,好歹弄个三轮车呀!

在国家公园的旁边,野生动物挡道那是常事。要是不想惹麻烦,就慢慢等吧!

一个颇具个性的黑叔叔,为了方便用诺基亚手机接听 *** (或者说,为了省下买蓝牙耳机的钱),选择在耳垂上开一个足以塞进手机的大洞。

千万不要惹鸵鸟!比起村口的大鹅,鸵鸟的攻击力只会更强大!要是被踢上一脚,保管要断肋骨!

霸气的迎亲车队,新郎黑叔叔亲自驾驶,新娘子羞答答地坐在他身后,最后头还有两个保镖。

神级街头雕塑,引得人们纷纷驻足观看。真是美的享受啊!

不要命的坐车法,千万不要学,万一后车不小心追尾,一排人一起见耶稣。

开车时站在车顶上,图啥?就图个拉风?

黑叔叔的脑回路实在难以捉摸,有安全头盔不戴,偏偏要戴个破油漆桶!

村头有棵树,树上有很多羊……

最拉风的自制摩托车,黑叔叔狂飙 *** 版。

黑叔叔版大力水手,一百来个油桶,二话不说扛起来就走。

窗户和门都不对齐——看来,这房子的设计师是个斜视。

在非洲游泳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游野泳,更不要赤身裸体在水里撒欢,水里有这家伙!万一一口下去……你懂的。

非洲富人的宠物——一条蟒蛇。此刻,它正躺在挡风玻璃上睡大觉,路过的行人吓了一大跳。

鸵鸟图片大全大图,鸵鸟图片大全创意-第1张图片-

像挤公交车一样挤飞机?让我想起了春运时的火车站……

黑叔叔 *** 版自制台球桌,手指真是灵巧!

好一条大鳄鱼,好像比全村人排成的队还要长。

黑叔叔的豪华婚礼,婚纱照拍摄现场。

非洲平衡王,头顶个水族缸都不是什么事儿。

非洲杀马特可不只是做做头发那么简单,他们是奇装异服+真正的全副武装。

黑叔叔表演牙齿抬杠铃,牙口很不错!

黑叔叔展示实力的方式——子弹带缠住机枪。

“来,跟我走!”

又一个为了免提诺基亚而打耳洞的超级粉丝。

真正的诺亚方舟?

从养殖场到农家乐,乌苏小伙钻研出60道鸵鸟菜,抓饭店要开张了

新疆晨报讯(文/图 记者 秦金俐)吴玉龙最近在忙一件大事,为他的鸵鸟肉抓饭店开张做准备,10月18日就要开张了,这也是乌苏首家以鸵鸟肉为食材的抓饭店,他要做足准备,一炮打响。

30岁出头的吴玉龙是乌苏市八十四户乡村民,目前他在乡里有一个鸵鸟养殖场,养着300多只鸵鸟,还开着一家经营鸵鸟肉菜品的农家乐。

创业路上磕磕碰碰

“老板,你家的鸵鸟菜每一道都好吃,留个 *** ,下次我还来!”10月10日,在吴玉龙开的农家乐,几位顾客对他说。农家乐生意非常火,每天都有几十桌客人,虽然今年1月才开张,但回头客非常多。

吴玉龙的农家乐用的鸵鸟肉全部来自自家鸵鸟养殖场。他研发出了60多道鸵鸟菜肴,没想到一经推出就天天食客爆满。“鸵鸟养殖和做菜周围没人做,一切都是摸索出来的。”他说。

吴玉龙做过厨师,做过生意,但不太在行,连连亏本,2015年9月他开始养殖鸵鸟,“刚开始干这一行可以说是逼出来的。”他说,当时的想法就是,只有做出特色才有可能翻身。一次,他看了一档介绍内地一个人养殖鸵鸟发家的节目,非常感兴趣。他又了解到,乌苏本地也有一家养鸵鸟,他四处打听前去取经。对方鸵鸟养得不多,而且是作为副业,还没见到收益,这让吴玉龙心里打鼓,经常自问,“把它作为主业,到底行不行?”

不尝试怎么会知道?最后,抱着这样的想法,吴玉龙贷款买了120只鸵鸟开始养殖。由于没有经验可借鉴,刚开始并不顺利。刚从内地买回的鸵鸟,第三天就有70只站不起来了。由于没有经验借鉴,他找了好几个兽医都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后来,他和妻子琢磨了好几天才基本确定,由于生活环境潮湿,鸵鸟得了关节炎。

鸵鸟渐渐长大,养殖逐渐成规模,可销售成了难题。如果仅靠卖鸵鸟蛋,每个月根本无法赚回成本。而因为鸵鸟是个新鲜食材,本地大多数人不了解,各个餐馆也兴趣不大。在今年1月开农家乐之前,吴玉龙已经垫进去了上百万元,“那时一度很灰心,老是想,就这么完了吗?”想起当初,吴玉龙至今还眼眶湿润,不过他很庆幸自己熬过了那段日子,才有了今天的转机。

坚持不懈努力寻求商机

后来,吴玉龙无意中加入了一个聚集不少内地鸵鸟养殖户的微信群,从中得知,一些养殖户开餐厅销售自家鸵鸟肉,效果不错。有了思路,他立即着手干起来,他借了5万元开起了农家乐,依据自己做厨师的经验以及新疆人的口味,研究鸵鸟肉的做法,自己下厨烹饪。先请亲朋好友来品尝,没想到大家都喜欢。好口碑让食客越来越多,吴玉龙的日子终于有了盼头。如今,他家的鸵鸟宴远近闻名,“看着餐厅的生意越来越好,我对将来又充满了希望。”

吴玉龙家的招牌菜红烧鸵鸟肉、一蛋三吃等几乎每桌必点。烤驼鸟肉串也很受欢迎,将葱头、鸵鸟肉、彩椒串在竹签上成鸵鸟串,撒上白芝麻和孜然粉,焦香鲜嫩。驼鸟肉馅与蔬菜汁和的面皮包成五彩饺子,一经推出就引起抢购。凉拌卤驼鸟肉口感细腻,营养丰富;驼鸟肉夹沙酥脆浓香……他研制的60道驼鸟莱品各个特色鲜明。

除了经营农家乐外,吴玉龙还在鸵鸟衍生品上找商机。养殖场里不仅有鸵鸟,还有珍珠鸡、孔雀等,每到节假日,来看动物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动物园”。

鸵鸟皮做的鞋子和包包

吴玉龙还找内地企业合作,开发鸵鸟蛋雕工艺品、鸵鸟肉包装食品,还与广东厂家合作,尝试在旅游纪念品市场上做出特色。最近,他又和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合作,送鸵鸟到公园供游客参观,这也带动了他鸵鸟衍生品的销售。

吴玉龙说,现在养殖场里的鸵鸟已经无法满足农家乐以及加工制品的需求,明年他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还将采取 *** 的方式,让乌苏以外地区的人参与到鸵鸟产业中来。

创业3年多来,吴玉龙和妻子每天早出晚归,没睡过几个踏实觉,“日子越来越好,受过的苦也变成了财富,时时提醒我,要敢闯敢干,懂得坚持才有出路。”他说。

【晨报爆料热线:0991-8801111】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标签: 鸵鸟 大图 大全 图片 创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