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打和食用碱是厨房中常用到的两种调味品,但是很少有人把它们和食品添加剂联系到一起。那么,食用碱和小苏打是不是食品添加剂,它们是天然提取还是化工合成的?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苏打和食用碱都属于食物膨化剂。虽然很多人并不认为它们和添加剂有什么关系,但事实上食用碱和小苏打都是不折不扣的化工合成食品添加剂。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而食用碱主要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两者都是碱性调料,但略有不同。
小苏打碱性较弱,遇热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会使得面食变得蓬松和柔软,所以人们一般都是用它来 *** 包子、馒头、面包、油条等面食;食用碱碱性较强,加热不会分解,主要用来中和面食烹饪后可能产生的酸味,同时还可以让面食变得蓬松、润滑。一般来说, *** 面条、饺子皮、馄饨皮时,常用到食用碱。
从安全性上来说,小苏打碱性较弱,也可以用来冲调苏打水直接饮用。而食用碱因为碱性较强,不可直接饮用。小苏打除了食用功能外,还可以用于清洁,比如清洁砧板、锅壶,清洗果蔬,甚至可以疏通下水道,清除地上的污垢、炊具上的油污等。(记者李建)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健康科普堂 | 关于食品添加剂,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儿【导读】很多人认为应用于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健康的,实则不然,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食品添加剂。
一、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根据《食品安全法》定义,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
二、非法添加物不等于食品添加剂
人们常常把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非法添加物混淆。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凡是不在这个标准里的,都不算食品添加剂。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均为非法添加物,非法添加物不等于食品添加剂。
三、非法添加危害大
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一定程度上是给非法添加物背了黑锅。过去一些案例,如三聚氰胺奶粉或染色馒头,三聚氰胺即非法添加物,而后者,是商家非法将“柠檬黄”这一食品添加剂用在了馒头这一食物品种上,属于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同样是违法行为。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不会出现这些问题的。
四、合理使用,好处多多
食品添加剂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例如点豆腐用的卤水、炸油条用的明矾和小苏打等。一些看似纯天然的食品,同样含有食品添加剂。比如啤酒里有二氧化碳、干红葡萄酒里有二氧化硫,这些其实是食品防腐剂。正是这些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满足了食品加工和运输存储过程中防腐、保鲜、改善食品性状和风味等需求。
食品添加剂并不是百姓印象中的洪水猛兽,相反的是,食品添加剂不仅可以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减少食品腐败,防止食源性疾病,还可以满足口味或营养的需求,形成更好的色香味。只要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添加,合理规范使用,安全性就是有保障的,我们大可不必“谈剂色变”。因此,我们需要科学地认识它,理性地对待它。食品添加剂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躲不开也无需躲开,要用它好的一面去造福人类,并通过标准防止危害的一面出现。
【本期专家】
陈昊,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营养与食品卫生医师,主要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相关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毛立科表示:“购买食品时,除了要关注食品品牌、生产日期、保质期外,也应该认真阅读其配料表、营养成分表。各种配料应该按照生产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多少进行由大到小的减序排列。在规定使用量范围内,不管是合成的还是天然的,防腐剂、色素、食品用香精都是安全可靠的,但超过一定剂量都可能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微博截图
来源: 央视网微博
扒一扒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有23类、近2000种食品添加剂。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酸度调节剂:主要有柠檬酸、磷酸、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在饮料中常见。
抗结剂:亚铁氰化钾主要用于食盐,二氧化硅、硬脂酸镁、微晶纤维素用在药片或粉剂中防潮防结块,保持物质的颗粒状态。
消泡剂:主要有乳化硅油、醚类消泡剂和二甲基聚硅氧烷,是在豆制品、制糖、发酵、酿造等食品加工中广泛使用的消泡剂。
抗氧化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应用在食用油、油炸食品中;异抗坏血酸常用于腌制肉制品。
漂白剂:二氧化硫、焦亚 *** 钠、亚 *** 钠、硫黄等。二氧化硫的还原作用,会破坏酶的氧化系统,达到防腐的目的;亚 *** 盐可以使果脯、蜜饯来保持浅黄色或金黄色。
膨松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会使面团变成有孔洞的海绵状组织,柔软可口易咀嚼,容易消化。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胶基糖基础剂是以橡胶、树脂、蜡等物质经配合制成的用于胶基生产的物质,泡泡糖、口香糖常用。
着色剂:着色剂按来源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大类。天然色素常用的如β-胡萝卜素、甜菜红、花青素、辣椒红素、红曲色素、姜黄、胭脂虫红、焦糖色等。人工合成色素包括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赤藓红、靛蓝和亮蓝、叶绿素铜钠盐、二氧化钛等。
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很多人闻“食品添加剂”色变?
“零添加”就真的健康?
今天就带大家来
科学的认识食品添加剂
人类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与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当时酿酒用酵母中的转化酶(蔗糖酶)就是食品添加剂,属于食品用酶制剂;2000多年前用“卤水”点豆腐,实质上卤水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属于食品凝固剂。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可以采用化学合成、生物发酵或者天然提取等 *** 生产制造。全球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数量约15000种,我国目前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300多种,按功能分为22个类别,常见的有抗氧化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食品用香料等。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提升了产品品质,丰富了食品种类,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主要有以下作用:
1
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2
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3
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4
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如在食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以延迟或阻碍油脂氧化;在糖果中添加着色剂,以赋予其良好的色泽。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为保障消费者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设立了专门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负责建立全球统一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原则和 *** ,并在国际层面开展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建立了国际层面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非强制)。我国作为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持国,与国际接轨,结合本国食品添加剂的实际生产、使用情况和居民食物消费数据,开展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更大使用量或残留量。
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
01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02
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03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04
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05
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应在食品标签上标识,供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但是,个别消费者担心如果每天吃的多种食品中都添加了食品添加剂,会不会造成吃进去的某种食品添加剂总量过量呢?儿童等人群食用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是否安全呢?其实,我国在设定每种食品添加剂的更大使用量时开展的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会考虑不同年龄、地区、性别的人群一天吃多种食品且长期食用的情况。因此,食品添加剂在规定的范围和用量下使用,不会造成摄入过量,也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我国还对使用中的食品添加剂实行持续的、动态的跟踪评价,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食品添加剂重新进行再评估,不断调整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并对部分物质禁止使用。
食品添加剂不等于非法添加物
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我国建立了一系列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制度。
01 上市前
对食品添加剂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02 生产时
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实行生产许可制度;
03 使用时
建立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并制定了涵盖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产品要求、生产规范、标签标识、检验 *** 等在内的700余项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此外,还建立了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及使用要求和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食品添加剂的进出口管理制度等。
食品添加剂在合法使用情况下是安全的。迄今为止,我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起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超范围、超 *** 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添加非食用物质等“两超一非”的违法行为,才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苏丹红鸭蛋”事件中苏丹红也不是食品添加剂!“毒鸭血”事件中福尔马林更不是食品添加剂!对食品而言属于非法添加物。我国《食品安全法》中明令禁止生产经营超范围、超 *** 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是完全不同的,消费者不必刻意回避食品添加剂,应科学理性看待。为进一步打击在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全国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十年来陆续发布六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目前相关名录在进一步完善中,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专家执笔人
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曹雁平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
张俭波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室主任、研究员
赵黎明 华东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食品添加剂是添加到食品中的任何物质。从法律上讲,该术语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或合理预期导致其成为成分或以其他方式影响任何食品特性的任何物质。该定义包括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处理、包装、运输或储存的任何物质。然而,法律定义的目的是施加上市前批准要求。因此,该定义不包括使用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成分(在不需要 *** 批准的情况下),在食品添加剂法律规定之前被FDA或美国农业部批准使用的成分,以及其他法律上市前批准要求适用的色素添加剂和杀虫剂。
美国fda认定糖为食品添加剂
直接食品添加剂是那些添加到食品中用于特定目的的食品添加剂。例如,黄原胶 - 用于沙拉酱,巧克力牛奶,面包店馅料,布丁和其他食品以增加质地 - 是一种直接添加剂。大多数直接添加剂都在食品的成分标签上标明。
巧克力牛奶中加入食品添加剂提升口感
间接食品添加剂是指由于其包装、储存或其他处理而以微量形式成为食品一部分的添加剂。例如,微量的包装物质可能会在储存过程中进入食品。食品包装制造商必须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证明所有与食品接触的材料都是安全的,然后才能被允许以这种方式使用。
原文:
What Is a Food Additive?
In its broadest sense, a food additive is any substance added to food. Legally, the term refers to "any substance the intended use of which results or may reasonably be expected to result -- directly or indirectly -- in its becoming a component or otherwise aff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y food." This definition includes any substance use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ing, treatment, packaging, transportation or storage of food. The purpose of the legal definition, however, is to impose a premarket approval requirement. Therefore, this definition excludes ingredients whose use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where government approval is not needed), those ingredients approved for use by FDA or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prior to the food additives provisions of law, and color additives and pesticides where other legal premarket approval requirements apply.
Direct food additives are those that are added to a food for a specific purpose in that food. For example, xanthan gum -- used in salad dressings, chocolate milk, bakery fillings, puddings and other foods to add texture -- is a direct additive. Most direct additives are identified on the ingredient label of foods.
Indirect food additives are those that become part of the food in trace amounts due to its packaging, storage or other handling. For instance, minute amounts of packaging substances may find their way into foods during storage. Food packaging manufacturers must prove to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that all materials coming in contact with food are safe before they are permitted for use in such a manner.
专家话食安|(第十九期)食品添加剂是什么?干什么用的,去哪里查标准?《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添加剂有明确的定义,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我们国家目前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500多种。
专家委员介绍
罗金文: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主任药师。任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食品检验与技术审查所所长。
个人简介: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主任药师。
擅长领域:先后从事化学药品检验及质量控制技术、化学药品质量标准、化学药品生物等效性、化学药品药学技术审评、化妆品禁限用物质检测技术、化妆品检测技术标准、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技术、保健食品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技术审查及安全风险评估等研究。擅长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技术及安全风险评估研究、食品营养成分及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技术研究、化学药品质量控制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化妆品禁限用物质检测技术研究、食品生产许可技术审查、化学药品技术审评及GMP检查、食品安全检测管理等工作。
主要成果:主持和参与科技部、国家食药总局、国家药典委、省、市各级科技项目15项,主持和参与新药质量研究、生物等效性研究、保健食品质量研究等横向课题20项。已先后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正式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2本论著编写,主持完成各类药品、食品、化妆品标准12项,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篇,获国家食药局和省食安委工作先进个人各1次。
食品中可以使用哪些食品添加剂、分别可以在哪些类别食品中使用以及在相应食品中的允许使用量或残留量等,在两个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中均有明确规定。
“
其中《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更大使用量或残留量;《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规定了食品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使用营养强化剂的要求、可强化食品类别的选择要求以及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规定。除上述两个国家标准外,国家卫计委2014年第17号以后公布的相关食品添加剂增补公告对新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及调整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等进行规定。
”
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生产加工的需要,对于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证食品质量和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只要按照相关法规、标准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危害的。超范围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属于违法行为,但不一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比如“染色馒头”使用的柠檬黄,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规定的用量下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危害的,只是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柠檬黄是不允许加到馒头里的,属于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是违规的。至于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需要根据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数据来确定。
“方便面里面全是添加剂,要经历三十几天身体才能代谢掉毒素!”
“味精里面都是化学添加剂,吃了对身体害处多,还容易致癌!”
很多人听到“添加剂”几个字可能都会下意识躲开,认为吃带有添加剂的食物无疑是在服用慢性毒药。添加剂真的对身体没有帮助吗?我们选择“0添加”的食物就是健康的吗?
食品添加剂安全危害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则新闻说某某葡萄酒都是假冒伪劣的,都是用添加剂勾兑的,某某超市里面出售的玉米面馒头都是用添加剂进行染色的,等等消息充斥在我们耳边,同时也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事实”,食品有害多是添加剂惹的祸,但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不法商贩往食品里添加的成分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答案往往是否定的,正是因为不规范的食用添加剂才会导致人们身体受害的影响。
食品添加剂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配角”
正常生活中,我们是很难摆脱食品添加剂的,它也是生活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配角。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做的馒头,为了发酵松软,香甜入口也要加入膨松剂;我们日常用的调味品,像酱油、盐都要加入添加剂来进行保鲜;还有我们常吃的豆腐,也是加了卤水后,才能凝固成形。生活中很多食物没有添加剂调配,也会很难保存或食用。
由此看来添加剂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可怕,人们错误的意识才造就了错误的思想,就拿方便面来说,添加剂是为了保证调料包的保质期可以得以延长,而吃了后难以消化代谢也无从谈起,正常面制品吃过后,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消化吸收了,也不存在说长时间排不出去的问题。
食品添加剂有毒吗?院士的回答,揭开食品添加剂的神秘面纱
孙宝国院士在《开讲啦》节目中也问道过大家这样一个问题,食品添加剂有毒吗?底下的观众学者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孙宝国院士笑了笑,说:“大家真给我面子。”随后紧跟着说了句,其实食品添加剂多是有毒的。
为什么有毒的物质还能添加到我们的食物中来,原因是添加剂的作用确实也是我们所需要的,而且只要在国家食品安全范围内,少剂量添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很小,有的时候还会对身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有种食品添加剂叫做“氯化镁”,这种物质其实对人体人健康就有保护作用,其中含有的镁元素就是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既能激活酶的活性,对血管的保护也起到积极作用。
食品添加剂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取决于如何添加
生活中,很多食物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正常情况下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添加剂对身体伤害很小或者为0,但前提是我们要分辨清楚添加剂是否符合正规标准,像以往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瘦肉精火腿肠”等等危险品也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就像孙宝国院士提到的一样,仔细回看每一项因食品添加剂出现安全事件的例子,均是因为添加剂没有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才发生很多食品安全问题。
对此,我们也要呼吁国家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的检测,利用法律规章制度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我们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在选购商品是要尽量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大品牌,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严格把控食品安全,保护国人的身体健康,才能让祖国日益状大,日益富强。
食品添加剂是什么?参考资料
<1> 《中国食药监总局副局长:食品添加剂不是“猛虎”》.中国新闻网.2016-07-10 07:26
<2> 《食品添加剂并非全是坏东西 有关食品添加剂那些事》.北京晨报.2014-10-15 09:28
<3> 《食品添加剂并非“猛于虎” 符合“国标”是关键》.新华网.2016-01-16 12:24
<4> 《食品添加剂怎么用才放心?》.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06-24 14:04
食品添加剂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为改善食物色、香、味等,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所以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的或者天然的物质。
那我们该怎么理解呢?
比如一件白色的T恤,在上面进行了染色、绘画,让这件T恤更加好看;再比如洗衣服时要加入的洗衣粉、洗衣液,让衣服能够洗干净;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时不能缺少的一种配料,就好比做饭时放盐,所以食品添加剂是不可以和有害物质划等号的。
很多食品在加工、运输中如果不添加防腐剂,就会迅速腐败,几乎所有食品中或多或少都有防腐剂的身影,比如果酱、蜜饯、酱油、饮料、果汁等等。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要通过国家许可,国家不允许在食品中添加的,例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是有害物质,添加到食品中就是违法行为,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此类添加,及时举报避免受到侵害。
然而合法添加是不可以和必要添加划等号的,例如有些添加剂,添加就是为了增加食品的适口性,或是让食品直观感受更美味一些。这些在感官上让食品加分,又不在别的方面影响食品本质的添加剂,是非必要的添加剂。
而有的添加剂却是必须要添加的。有些食品,如果不加入添加剂,其保质期将会大大缩短,就不能够顺利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这就必要的添加剂。或是为了让食物达到可食用的性状,也需要添加剂的辅助。比如对于需要发酵的面制品,为了发酵必须加入的小苏打。
我们为什么会谈添加剂色变呢,那是一位我国现在出现了许多起和添加剂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追根求源是某些不法商人使用了不是食品添加剂的物质,或是并不符合食品要求的添加剂,又或是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加上广大群众对食品添加剂认识不够全面,偏执地觉得食品添加剂都是有毒的物质,所以,正确了解、认识添加剂存在的意义,非常重要。
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该怎么避免吃到危害健康的食物呢?
首先不要去买味道、颜色太过浓郁的食品,要尽量地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不要长期而又大量食用某一种食品,半成品要严格按说明书自行加工。
我们通过对食品添加剂的了解,掌握更多科学知识,正确把握食品安全。
甜蜜素、甲醇、糖精钠……白酒食品添加剂你了解多少?记者|梅岭
12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2020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意见的公告》,甜蜜素、酒精度、甲醇、糖精钠、三氯蔗糖等被列为白酒的主要抽检项目。
界面新闻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诸多烟酒店、超市等。发现部分低端白酒配料表中,明确标明含有食用香料、食用酒精等物质。这类白酒价格普遍偏低,其中,不乏全国知名品牌旗下低端产品。
含有食用香料的白酒品牌并未标明具体含有的是哪些添加剂,那么,什么样的酒类品种允许使用食用香料?哪些实用香料可以被加入白酒中?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否会造成健康影响?
对此,界面新闻记者采访了诸多业内人士。
“实际上,白酒中加入食用香料、食用酒精是被允许的。在白酒酿造 *** 里,有一种叫做液态法,就是用食用酒精、食用香料(如乙酸乙酯)这类对人体没有伤害的香味物质混合在一起,用以增加白酒产量,这是正常的。”12月25日晚间,有白酒行业资深人生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根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可从产品标准号进行分别。
“以GB/T10XXX为首的白酒,为固态法酿造,这种是明确规定没有加食用香料的,而以GB/T20822为首的白酒产品,为固液法酿造产品,里面加了食用香料,食用酒精的产品。增加食用香料这部分物质,主要为了增香。”上述白酒行业资深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在界面新闻记者走访过程中,明确标明含有“食用香料”的产品标准号基本以GB/T20822为产品标准号。
行业内另一种主流标准——固态纯粮酿酒,则是以GB/T10XXX作为产品标准号开头。“固态纯粮酿酒里面不允许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因此,固态纯粮酿酒一般用于300元/瓶以上,价格较贵的白酒。而200元/瓶以下的酒,可能里面就会添加一些可食用的食品添加剂,令口味风格更加突出。”
另一位行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简单一点的划分就是,因工艺的区别,酱香型白酒里面是不会添加香料的;而浓香、清香的低端白酒里,则会加入。”
那么,食用香料、食用酒精等添加剂加入白酒中,是否会对消费者造成健康影响?
上述行业资深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高端酒里不能加入食用香料的原因,实际上并不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而是为了酿造工艺的严肃性和纯正性。比如白酒要求有自然的回甘,如果加入了甜蜜素,大家就无法公平竞争,这就相当于运动员吃了 *** ,不能反映真实水平。”
此前,有行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甜蜜素等物质加入白酒中,能使酒体喝上去比较丰满,有绵甜回甘的感觉。这在行业里,应该全是公开的秘密。”
“其实食用香料比如甜蜜素,在别的食品里是大量添加的,比如配制酒,药酒里面,是可以添加的,在标准要求内就可以。但高端酒不允许添加,则是为了保持传统工艺。”上述资深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根据国家标准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白酒”分类中,被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类多达几十种。功能包括稳定剂、抗氧化剂等等。
对于企业在配料中均没有注明具体的食用香料品类,上述资深人士表示:“我不是很清楚是否需要具体到每一项添加剂,但是如果企业都这么弄的话,能上货架销售,应该是通过了相关规定的要求。”
“各个厂家加的不一样,品种不一样,份量不一样,外界不太能直接知道每个企业具体加的都是什么物质,因为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一家企业去进行检测。”另一位行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另有白酒销售人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只有价格比较低,品质较差的白酒才会添加香料,成本可能只有几块钱甚至几毛钱,企业用以走量,利润也还可以。”
从上市酒企经营具体情况来看,占据公司主营收入大头的仍然是中高档酒类。以部分营收排位靠后的上市酒企披露的2019年半年报财报数据来看:
舍得酒业(600702.SH)上半年酒类营收10.29亿元,中高档酒实现营收10.01亿元,收入比例达82.05%,毛利率达82.71%;低档酒实现营收2744.70万元,营收比例为2.25%,毛利率36.86%。
水井坊(600799.SH)上半年高档酒实现营收16.06亿元,占收入比例达95.02%,毛利率83.46%,低档酒同期实现营收4359.95万元,占营收比2.58%,毛利率60.38%。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对于企业而言,收入占比并不突出,毛利率并不占优势的部分可添加食用香料、食用酒精等产品,若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对每一个企业都将造成致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