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v7品种简介,马铃薯v7品种干物质含量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5 0
亩产5660公斤!云南江川马铃薯种植示范片获新进展

云南江川马铃薯种植示范片获新进展。

云南玉溪市江川区是马铃薯种植的优势区和主要供应区,为进一步突破种植技术,挑选出更适宜江川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在相关技术人员与农户通力配合下,前卫镇的马铃薯种植示范片于近日喜获丰收,经测产,该示范片马铃薯亩产高达5660千克。

云南江川马铃薯种植示范片获新进展。

在各地处于春耕备耕忙的时节,前卫镇杨家咀村委会下大石小组的马铃薯种植示范片已经迎来了今年的丰收。田地中一幅繁忙景象,农户每一锄头下去,5、6个硕大滚圆的金黄马铃薯就从土里翻滚了出来,不多一会就收获了满地的金黄。农户满脸喜悦忙着将新鲜出土的马铃薯打包装箱,令人惊叹的是,个头稍大的马铃薯就有足足一斤重,比成年人的一个手掌还大。

“从我爹他们就开始种洋芋,种到我们这一代,今年农科站这些技术人员来指导我们种这个洋芋,比去年的收入好点,产量也高点,还是可观的,我们还是希望这些技术人员多来指导我们种洋芋。”洋芋种植户龚春金说。

云南江川马铃薯种植示范片获新进展。

经专业技术人员测产,此次仅挖出了1亩的马铃薯,产量竟高达5660千克,品相较好的商品薯也产出了4920千克,按收购价2.8元每千克计算,全部马铃薯总价值将近15000元。

据介绍,此次收获的早冬马铃薯品种为丽薯6号,是农户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于去年12月种下的,经过了几个月的科学精准栽种 ,此次马铃薯示范片收获颇丰。

“根据云南省现代马铃薯体系建设项目的要求,我们在下大石咀村进行了一亩的高产观光示范田,通过测产验收亩产达到了5660千克,商品薯达到了4920千克,商品薯率达到了89%,比一般农户种植的商品薯4500千克,增收400千克左右,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也比较显著。”江川区农业科技服务站高级农业师普华明说。

云南江川马铃薯种植示范片获新进展。

据介绍,江川区经过几年的科技措施到位,从2015年引进了丽薯6号在江川试种成功,现在江川的马铃薯品种主要以丽薯6号为当家品种,每亩产量基本都在3300千克到3500千克,此次马铃薯示范片种植技术获得了进一步提升,将为江川区马铃薯种植增产增收增添技术动力。

除了丽薯6号,江川区也在积极探索其他新品种的试种,在该示范片进行了展示种植,通过测产验收以及农户的反应,目前在该区具有发展前景的还有从呼和浩特引进的品种V7,该品种的各项优势让其成为农户们种植的另一个不错选择。

“我们村种植V7这个品种,生长期短,九十来天就可以挖了,芋头品质好,味道好,销量也好,在本地就可以销完。”前卫镇杨家咀村委会下大石咀小组支部书记龚赛忠说。

云南江川马铃薯种植示范片获新进展。

据介绍,江川地处滇中腹地,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气候资源也比较好,冬不严寒,更适应马铃薯的生长,特别星云湖对周边气候调节,冬天很少受到霜冻的影响,整个生育期自然灾害比较少,生产出来的马铃薯商品性比较好,市场优势明显,而做好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更新和品种的筛选工作,将为农户提供优质、高销、高产的马铃薯品种,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为江川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增添助力。

云南网通讯员 陈然 张延江 摄影报道

8年小白逆袭成老板,每天卖货55吨,27岁小伙的故事你也能复制


在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复杂产业环节中,流通是关键要素。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产业链从业人员,把农产品从产地端流通至消费市场,让处于城市端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消费又反哺生产,推动乡村重要支柱产业——农产品产业兴旺发展。


农批市场是一亩田代卖业务的场景,这里,一亩田与全国上万个档口老板合作,把一车车的农产品从产地运到这个城市端更大的中转地。档口也是产业健康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他们也在为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普通人的努力,同样有价值。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人物,就是在批发市场工作的一亩田代卖业务合作的档口老板。中学毕业什么都不懂的“市场小白”,用8年时间成长为批发行业经验老道的老手。以下为人物故事:




“土豆卖断货了,一天卖出去30、40吨,走量很好,赶紧再联系货主给我发货吧!”


在江苏常州凌家塘蔬菜批发市场,一亩田代卖合作档口戈豹正在与一亩田工作人员联系,全国协调土豆货源。


别看戈豹年纪轻轻,他做蔬菜批发生意已经有8年时间,算是一个老手了。初中毕业后,戈豹就在批发市场闯荡,艰难的打拼自己的事业。直到2020年,才开始逐渐走上了生意的快车道,现在档口日均出货量55吨,着实成了个“大老板”。



每天仅土豆发货达到35吨的27岁小哥


每天7点钟起床,8点钟到市场摊位上开始营业。验货、装货、卸货、沟通发货,一直忙到晚上12点结束档口卖货,回家休息。第二天七八点钟准时出现在档口,清点货品,开始新一天的营业。


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就是戈豹在批发市场的工作日常。在前辈的指导下,戈豹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有闯劲儿的戈豹决定去开发自己的生意。要做蔬菜批发生意,货源稳定优质是影响经营的关键因素。


“到哪里去找更加稳定可靠的货源?”这是决定扩大生意之前,戈豹思考的最多的问题。



去年恰逢一亩田工作人员在当地进行市场调研,戈豹决定和一亩田合作,先试一试


“市场最需要的是持续稳定的货源,我们自己又没办法天天跑产地,这是我们更大的问题。其实和一亩田合作前也做了很多调研,查来查去,这个平台还是全国农业种植户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卖货需求最旺盛的地方。最后还是决定先干再说。”戈豹说


日复一日地泡在批发市场,戈豹摸透了批发市场的经营门道。什么样的货在市场上好卖,货主发来的货品质如何,该卖到哪个渠道,戈豹心里一清二楚。货品到了他的档口,基本不愁卖。


现在,戈豹的档口主要经营土豆、西红柿、辣椒、莴苣等应季品类。据戈豹观察,目前市场上希森和V7品种的土豆卖得比较好,主要特点是黄心,口感绵软,此外,要想走货快,土豆形状还要饱满。



对市场需求的理解让戈豹对货源也比较挑,不仅联络一亩田业务员在全国产地协调,自己也在入驻了平台,这样全国的货主都可以很方便的找到他。


“每天至少走一车吧”,如今,戈豹的档口每天仅仅是土豆,就能卖出去一个半挂车的量,基本在35吨左右


“很有成就感啊,我们做档口的需要货不仅是挣钱,我们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帮农户把货用比较好的价格卖出去。尤其今年有些地方土豆滞销,看着也不是滋味。”戈豹说。


辣椒报价1.4元卖到1.8元,帮货主多赚近1万元


二十出头的年纪,每天在档口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几乎全年无休。戈豹说,“每当想到我是在为自己打拼,也就不觉得累了”。不像其他年轻人经常外出玩乐,戈豹最关心的事情就是怎么样把档口经营好。


闯劲足,人也年轻仗义,戈豹的档口生意渐渐红火起来,和戈豹合作过的货主都对他评价很好,货主发货的复发率也是一亩田合作众多代卖档口中更好的之一


前不久,通过一亩田为戈豹档口供应鲜辣椒的货主,就为货主多赚了很多钱,货主还很高兴地向一亩田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原来,一亩田工作人员和货主沟通时,当时鲜辣椒的市场行情更高只有1.4元/斤。货主觉得这个价格可以接受,就安排做货发车了。接货后,辣椒品质很好,恰逢市场行情上涨,在戈豹的操作下,这批货以1.8元/斤的价格卖出去了。最终,货主多赚了将近1万元钱


市场行情变动,这是不可避免的,有可能昨天沟通的时候处于高价,货到之后行情就下跌了,在批发市场做生意的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戈豹说,他曾经遇到过比这更严重的情况。有一次接货,从冷库出来的洋葱烂了一半,市场行情也低迷,当时还联系不 *** 主,他只能请人工帮忙清理了腐烂的部分,才将剩余的货品卖掉。


在行业里扎根时间久了,自然什么样棘手的情况都能遇到。关键是要和货主沟通好。说代卖和货主之间的信任关系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对人讲究诚信,及时沟通市场情况;对货品要负责。“市场行情好,货品质量好,就能把价格卖高一点,合作好了,档口的生意也能更好做。诚信经营、互相理解是最重要的。”关于这一点,戈豹看得很明白。



如今,经过8年时间,一个初中毕业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已经成长为闯荡批发市场、经验丰富的老手。戈豹对于蔬菜批发这个行业依然很有信心,“这个行业,只要有货卖,就能赚钱。希望通过一亩田找到更多的优质果蔬,让更多人吃到放心健康的绿色食品。


如今,一亩田代卖业务在全国100多个市场活跃着数千名戈豹这样的市场端带头人,他们通过市场流通枢纽的位置,和一亩田一起搭建起产地直通全国批发市场的数字化 *** ,帮助货主解决怎么卖、卖给谁、放心卖等问题,让农业生产者可以通过一亩田自由免费对接全国市场。

何为马铃薯的“三优货”?如何种出来?

科技赋农保丰收直播系列报道


《北方农资》记者 及美芳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科技赋农保丰收,依靠科技力量加快实现“藏粮于技”,《北方农资》传媒特别策划“农资大家谈”第二季公益直播--科技赋农保丰收,自3月17日开始与大家见面啦!每周二、四晚8:30,特邀行业内资深专家、学者,详细讲解土壤、肥料、植保、农技、作物种植等多方面疑难问题,共同打好科技赋农保丰收攻坚战!


主持人:

《北方农资》传媒行政总监 张博群

本期主讲:

河北卓峰化肥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全国百佳农技讲师 张鹏


本期课题:

如何生产马铃薯三优货



这几年在做服务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同样的品种、同一个时期、共同上市,马铃薯的价差有时候能达到5分钱/斤,甚至是1毛钱/斤,按照每亩产量5000-6000斤计算,每亩总价差达300-600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距?


为了弄清楚原因,我们进行长期的市场调查,得出“马铃薯种植三优货”的说法。


什么是“三优货”呢?经过仔细筛选,给出了具体的标准:一优是个头均匀,重量在8两至1斤左右;二优是牙眼浅、无畸形;三优是表皮光滑、色泽鲜亮、无青头。


三优货越多,代表着每亩单价越高,综合收益就越多。那如何种出“三优货”是马铃薯获胜的关键?

1

种植方面

马铃薯往往是7垄种植。分三种情况说明:之一,如果种植比较深,假设种植深度24厘米,这样的深度,出苗较晚,造成匍匐枝长得比较细,造成马铃薯的薯块偏小一些。第二,封垄的时候垄面开裂,有可能露青头。第三,高度不统一,深浅不一,这样出苗早晚不一样。关于马铃薯的种植,深浅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你的情况来定。


之一优:一般种植在13-15厘米的深度比较好,牙眼向上,减少了牙块的距离,如果牙块是4厘米,那就意味着匍匐枝只有7厘米;如果牙眼向右,那就是11厘米。建议大家:深度不要固定,一般建议11-15厘米,我个人更倾向于15厘米以上,这样就可以把匍匐枝压在6厘米的土层上,种出的马铃薯长相均匀,符合三优里面的之一优。种植深度不可一概而论,如果种子偏大,建议适当种深一些,适当种深2-3厘米,种出来的马铃薯大小均匀,长相好看,基本能达到6-7、7-8两。


第二优 :马铃薯畸形是怎么出来的?减少畸形其实就是减少小脑袋,在马铃薯均匀膨大的时候,随着长大表皮慢慢老化,如果这时候比较干旱,突然浇水会造成马铃薯牙眼突起,畸形就是营养不平衡或浇水不平衡造成的。因此要均衡施肥,一定要到了马铃薯突起以后再浇水,均衡施肥。


第三优:要想表皮光滑、色泽鲜亮、无青头,就要在钙肥上做文章。马铃薯对钙的吸收量主要靠匍匐枝来吸收,尽可能让匍匐枝多吸收一些。底肥硝酸铵钙、硝酸钙镁确实有用,但是追肥效果更好,对马铃薯表皮的亮度有更好的作用。

2

密度方面

以马铃薯品种226、希森6号、V7为例。


226种子不易储存,损伤率较大,一般是3米种13棵,我认为增加到3米15棵比较合理,这样即使有损伤,出苗率可以保证3米14棵;


希森6号个头大中间会有中空,经过很多验证,一般是3米17-18棵,密度增加3-4棵,真正涨到2-3斤的时候一定是空心;


V7抗病性较差,但商品价格高,果实均匀,建议3米13-14棵。

乐薯记(三)——再接再厉 鼓舞士气

好消息不断传来,每一块示范田的效果都证明了济农乐土的实力!

在乐薯记(二)中,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段家营村国内某著名种薯公司的黄金薯测产,使用济农乐土后每亩黄金薯增产340㎏。今天我们来看看同一个基地、同样的条件、不同品种的马铃薯(V7)使用济农乐土后效果如何!

施肥方案如下:

8月28日测产,V7马铃薯使用济农乐土后比使用其他厂家生化黄腐酸增产273㎏;而且坐薯率更高,使用济农乐土后每3米平均坐薯100.6个,使用其他厂家生化黄腐酸每3米平均坐薯90个。对于种薯而言,坐薯率越高,经济效益越好。

取点测产:

测产结果:

使用济农乐土后,马铃薯根系更发达,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更强,抗病能力增强,叶片更健康,光合作用强。

济农乐土,以济农矿源腐植酸为原料,通过快速补充有机质,可以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调节土壤PH,在沙壤土中能保水保肥,扩大作物根群,提高钾肥的利用率,提高作物抗性,对地下块茎的生长有明显 *** 作用,对马铃薯增产提质效果显著。

最美双江“忙种图”

时下正值冬种的关键时节,走进双江坝子,放眼望去,耕地机、碎土机、起垄机来回穿梭在田间地头,点播种子、施肥培土……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广大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引领广大群众掀起油菜、洋芋等冬季作物种植热潮,勾勒出一幅幅靓丽的冬季忙种画卷。

在沙河乡允俸村忙孝马铃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田文荣带着本村的30多个农户一起种植马铃薯。他告诉笔者,合作社采取互助组的方式种植马铃薯,加快进度的同时能节约成本,他家今年计划种植7亩,预计两天可以种完。

“从种植到采收,我们都采用互助组的方式进行,大家团结齐心、互帮互助,增进团结的同时,也促进了发展。”田文荣表示,去年他家种植马铃薯5亩,收入2万余元,今年改种了新品种,预计产量和价格比去年高。

“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我们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从种植、管护到销售,认真做好服务工作,互助组就是由党员示范带头组成的。”沙河乡允俸村忙孝马铃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宗强介绍,该合作社共有党员43名,合作社党支部从“争做探路人、贴心人和守信人”三个表率上引导党员当好排头兵,在党员的带领下群众发展马铃薯的积极性日渐高涨。

“今年合作社计划种植冬马铃薯3800余亩,推广了V7和丽薯6号新品种,估计马铃薯产值会更高,销路也会更好。”李宗强说。

据了解,合作社按照“党支部+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通过支部抓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让群众得到实惠,实现了基层党建和经济组织一体化发展。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1918户,合作社总资产达2700万元,2021年,合作社实现总收入400多万元,种植户人均收入1万元。

近年来,双江县把基层党建融入乡村振兴各环节、全链条,将冬农开发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来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群众主体作用,通过采取示范引路、基地带动等方式,不断壮大全县冬季农业发展规模,全面加强推进乡村振兴。(王明世 王以雯)

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复盘与再思考!

3月18日-19日,乌兰察布市—— “中国薯都”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会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马铃薯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优秀采购商、马铃薯产业链企业、服务商、马铃薯种植户等100多家企业、1000余名代表参加此次产业盛会!

“中国薯都”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会

本次大会以“质量兴薯、规模扩薯、品牌强薯”为主题,旨在整合全国优势马铃薯产业资源,签订生态种植订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打造马铃薯服务全产业链,扩大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影响力,努力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我国马铃薯市场形势分析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李辉尚

2018年我国马铃薯市场供需形势,2018年全国马铃薯总面积达6000千公顷(9000万亩),2018年,北方一作区马铃薯总产量达到2395.55万吨,同比减少583.08万吨,跌幅19.58%,接近2成;中原二作区:总面积较明显缩减,河南及山东新兴产区可替代性农产品种类较多,在去年价低难销的市场 *** 下,2018年种植面积出现较大幅度缩减,局部地区面积缩减近半。

湖北产区马铃薯替代性农产品主要为小麦,受近年小麦行情偏弱,加之去年马铃薯种植户存在一定微弱收益,多数种植户选择连种,整体面积较去年小幅缩减。东北、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相对较为明显;东北四省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等地,播种面积占到全国的50%。

2018年马铃薯市场价格季节性波动:全年平均价格为2.16元/公斤,同比涨1.89%,仍低于近九年来的更高水平(2016年的2.40元/公斤)低10%。总体呈前升后降的“草帽”型走势特征,季节性波动凸显。主要产区价格总体震荡运行,价格高点出现在5-7月;各个产区价格水平和波动幅度存在明显差异:如四川价格在较高位趋稳运行,内蒙古价格在较低位震荡运行。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有效供应和有效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区域性和季节性失衡。

2019年马铃薯种植仍有利可图,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种植马铃薯仍保持比较高的利润率,每亩净收益300元,亩均收益稳中有减,成本利润率持续小幅下降。后市展望——稳健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在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供需总体宽松,价格整体季节性波动,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放低期望: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稳步发展:夯实基础、稳扎稳打;品牌建设:产销携手、政企合作;转型升级:技术先行、数据助力。

马铃薯产业发展“四个面向”:面向加工需求,面向消费者需求,面向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需求,面向国际市场需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技术、产品和市场“三个对标”。

马铃薯产业发展建议: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均衡上市、适时销售,大量集中上市引起市场大幅波动和滞销卖难等现象再次发生;农业结构调整中,切勿盲目跟风种植,合理推进休耕轮作,既可促进地力恢复和疫病防控,又能减缓市场波动;延长产业链,着力做好采后加工保鲜、大力发展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粗价值链;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提升面向农户的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升市场议价能力;凝聚社会力量,扩大“朋友圈”。

复盘中国马铃薯产业与再思考

中国种薯行业推广领军人物、内蒙古格瑞得马铃薯种业董事长 李冬虎

目前,马铃薯脱毒种薯面积逐步扩大,新技术、新产品广泛应用,作为区域特色产业助力扶贫攻坚,品种日趋多样化。

但是,外来资本一哄而上,很多人做着简简单单的“发财梦”。很多人还是以小农意识做现代农场。即“小农”意识—决策的“盲”:品种“跟风”、市场“未知”、面积“超大”;“小农”思想—操作的“粗”:技术“懵”、流程“乱”、管理“差”;“小农”经济—拼命的“省”:“低价”种子、“神药”农资、“赊欠”过量。

产品只有成为商品才能创造价值,节约成本只会使得产品≠商品就是废品的增加。你想提高效益吗?怎么做呢?那就增加产值,提高成本,产量就会上升,废品率就会下降,市场价就不会有太大变化。行情可遇不可求,不要预测市场。为什么?

1.市场:市场变化太快,生产者还在闭门造车。消费者日趋成熟,由简单的生活需求提升到心理需求,需求从大小、低价,到均匀、颜色、芽眼,再到现在要求口感、皮色肉色、包装、抗氧化。

2.生产管理:如何高质优产?轮作、团队、农资、投入、管理等每一个都要做到位了。

3.商品管理:马铃薯收获之后还有仓储、精选、包装、物流、营销、市场、消费者,产业链条。目前除了消费者日趋成熟,其他环节都是我们的弱项。因此要从这条终端价值链思考我们的马铃薯产业如何发展。

4.投机短视心态:以“小”博“大”(团队小、面积大);以“少”博“多”(投入少,收益多);以“低”博“高 ”( 水平低、产量高)。

*** “搭台”,企业“唱戏”。

政策倾斜:科技平台、职教平台、融资平台、龙头企业、产业工人、专业设施。

企业“唱戏”:专业化;标准化:产业有流程,行业有标准;职业化:一批人持续做马铃薯,专业、专职、专一,以马铃薯做“饭碗”;细化产业链,培育中国的组培专家、种薯专家、仓储专家、育种专家、病害专家……资本化:马铃薯是高资本运工作的作物,具体表现“三高”,即高资产:仓储、机械(田间设备、动力设备、仓储设备)、灌溉(井、电、灌、网)、阳光温室、组培;高人工:扩繁脱毒苗、栽脱毒苗、切芽、田间操作、仓储物流;高流动资金:脱毒苗生产、微型薯生产、田间生产(管理费用、化肥、农药、地租)、种薯仓储等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

马铃薯种植业出路:匠心守正,提质增效


北京东成盛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孟宪东

一、马铃薯种植业的痛点

品种质差单一,发展模式受限,恶性竞争。相互拷贝,近亲繁殖,脱毒量小;群攻鲜食,缺乏专用;重产量不重质量,重外观不重内在。

种植体系落后,制约行业发展进步。一流设备,二流技术,三流管理,四流产品。

龙头企业弱小,占用资源多,带动力小。数量少,规模小,设施差,技术低,管理匮乏,产品单一。

储藏保鲜太差,病理及生理性腐烂常发,储藏运输不良15%-30%。自然储库——量小设施差,管冻不管烂;个人经营——技术管理差,保袋不保吨;他人所有——求利成本高,顾己不利他。

二、马铃薯种植业的出路:“匠心守正 提质增效”

匠心守正,要有匠者仁心、匠者恒心,要守正出新。

提质增效,要控规模、保质量:工作能力、员工素质、经营管理、产品质量;要抓管理、增效益:管理争效益——时令把握、项目计划,行动出效益——跑冒滴漏、执行质量,人才创效益——技术学习、买卖技巧。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推进,产业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全行业的共同课题!农业产业发展是个系统强、高技术、大资本、缺品牌、勤劳作、重模式、个性多的行业,它的进步升级,需要的是所有从业者从思想观念的创新,行为技术的革命,点点滴滴认真做起。

马铃薯产地如何聚焦马铃薯主食产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 胡宏海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是世界之一。加工转化率低,85%用于鲜食,加工转化率仅为10%左右,加工产品结构单一,传统马铃薯食品消费形势鲜食采用为主,没有进行工业化的深加工。马铃薯产地发展的机遇,我国即将全面跨入营养健康的时代,营养健康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和方向,马铃薯主食化有利于膳食营养平衡。

马铃薯产地发展主食的挑战: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理念尚未普及;马铃薯生产结构与市场不匹配,加工专用品种缺乏,不能满足主食产品加工要求;马铃薯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度不够,深加工发展滞后,产销市场衔接不畅;优质特色产品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

对策:要坚持“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科学发展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调整马铃薯种植品种结构;鲜食品种;加工专用品种(主食产品、淀粉、薯条、薯片、全粉等);特殊用途品种(彩色马铃薯);观光农业用品种(花期长、花期盛、颜色多);大力发展马铃薯主食化加工技术。

聚焦供给侧改革,推动马铃薯主食加工绿色高效科技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现产品多样化、区域化、特色化、国际化,满足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大力发展马铃薯主食加工业,形成产业集群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依托主产县域形成加工产业集群,产业链留在县域。“产学研政银”多主体推进马铃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全力助推精准脱贫。

依据《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预计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平均亩产提高到1.3吨,总产达到1.3亿吨左右;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产销对接,鲜食马铃薯的市场变化


河南万邦蔬菜批发市场 河南万邦农情田园农产品有限公司孙占民

据统计,中国每年马铃薯产量约9500多万吨,只有不到50万吨用于出口,大部分在国内消费。国内消费主要用途中,鲜食占比60%左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消费结构发展本质变化,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变,马铃薯的鲜食消费量基本处于平稳饱和状态。

一、消费需求发生变化

消费需求的提高。市场不认早、中、晚熟,只认薯形、颜色、有无机械伤。目前消费者分为两大类:高端(商超等)、中低端(学校、工地)。高端的标准:新鲜度、口感好、芽眼浅、薯形好;低端:薯形不好、眼窝深,如蓝眼窝、红眼窝。

市场上的品种变化。以前主要是夏坡地、荷兰十五、克新;目前高端品种如V6、V7、V8、后旗红、华颂7、陇7、兴佳2号、中加2号、希森6号,低端品种以226为代表。

产地问题。不少档口卖的荷兰十五和V7价格差不多,原因就是产地的问题。在山东地区,荷兰十五种植模式是大棚,一膜、二膜、三膜,可提前上市,因温度高、芽眼浅,没有机械伤,不掉皮儿,所以能进入高端市场、商超,1.7元/斤左右。但是坝上地区的荷兰十五因芽眼深、机械伤较多,所以就比不上山东地区。

在市场上,陕北土豆比内蒙土豆在市场上高2毛钱左右还好卖,为什么?因为陕北沙漠土地,颜色较好。农场主把有畸形、裂纹的都挑拣的很好,客商一般收3两以上,一些农场主可以达到3两半以上,质量相当过硬,客商愿出高价购买。

二、各主产地时间差缩短,市场无缝对接。

云南、广东、福建土豆过年前后就开始上市,2月下旬开始逐渐量大上市,3月中旬大量上市,云南在5月底结束。山东的泰安、枣庄土豆4月20号左右上市,5月初大量上市,6月初是滕州、胶州地区土豆价格更低的时候,是采购商储存更佳时间,到7月20号左右,辽宁地区的也开始上市;8月初榆林、围场上市;9月初内蒙等地区开始大量上市。

最近2-3年云南市场才凸显出来的,以前云南种植面积少,售价高,对坝上冬储马铃薯冲击不大,近几年面积逐渐增加,这对坝上储存有直接的影响。

以前北方的土豆可以卖到5月1号,现在就只能卖到3月10号左右。3月底以后,如南方马铃薯不受气候的影响,对冬储马铃薯冲击相当大。

山东冷库储存土豆近几年也不占优势,储存商大部分都亏本,因新薯无缝对接,没有储存商出货的时间。山东窖藏土豆更佳出货时间8月10号到9月10号,因辽宁、围场、榆林地区新薯上市时间早,造成山东冷藏土豆出货时间缩短。以上这些情况近三年特别突出。

无缝对接储存商出货时间短。在库里边出货不挣钱,山东有一个很好的例子,经过清洗、精挑细选、分级包装进入市场,市场表现很好。

三、对种植户和产业的建议

1.希望农场主在收获期间,在不影响正常收获的情况下,把震动调小,让链条转速慢一点,减少机械伤,避免因小失大、功亏一篑。

2.马铃薯最近几年市场行情不好,产业过剩,希望农场主眼光放长远,轮作倒茬,把自己的地养好,选优良品种,高产品种,能达到增产增收。

3.希望农业科技人员,培育一些抗病害能高产的优良品种。

马铃薯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马铃薯委员会主任委员、华颂种业董事长 刘杰

目前,我国马铃薯整个产业的规模5600亿,其中种薯90亿,未来有400亿规模,但目前过于分散急需整合,排名前十二家约占13%;中国每年6000多万吨商品薯消费土豆,市场销售1.6元每斤,总计近2000亿的市场;未来土豆标准化和品牌化是产业增值的关键突破口也是实现线上交易的关键点(欧美70%以上土豆是初加工袋装销售)。

市场缺少按消费功能分类的商品薯;马铃薯加工企业原料供应不足,成本高。

马铃薯产业存在的几个问题:生产过于分散成本高、国内商业化育种落后、产业链长交易成本高、服务体系缺乏效率低、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

那么,华颂做了什么?整合产业资源,为“种好土豆”和“卖好土豆”不懈努力,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马铃薯全产业链科技服务企业!为种植户提供优质的马铃薯种薯,重视商品薯质量和安全,增强营养、风味和品质。

马铃薯产业未来的竞争是产业链与产业链、生态与生态的竞争,没有脱离产业生态而独立发展的企业、地区、国家。因此,着力打造产业生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交易成本、提升产业价值,跳出地球看地球,整合全球资源应对全球马铃薯产业发展(创新:产品、技术、模式),打造公平公正透明的马铃薯产业发展平台(共建、共享、共赢、利他)。

李世龙调研玄马镇灾后复种马铃薯示范点建设情况

7月26日,庆城县副县长李世龙带领调研组到我镇调研灾后复种马铃薯示范点建设情况。

受5月特大冰雹灾害袭击,造成部分冬小麦、冬油菜绝收。我镇及时开展灾后生产自救,结合全县复种马铃薯试验示范点建设内容,将老庄村纳入马铃薯示范点建设,共建设复种以希森6号、陇薯7号、陇薯10号、陇薯14号、V7等品种的马铃薯230亩。

调研中,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等形式,对我镇的灾后复种马铃薯示范点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李世龙强调,要围绕品种筛选、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控等研究内容开展试验攻关,找到最适合当地的栽培模式和品种,积极利用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示范推广,建成一个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种植、科学化探索、机械化服务于一体的马铃薯综合试验示范基地;要加大农技、植保、土肥、种子方面的宣传培训,让群众及时全面掌握马铃薯复种技术,带动农户科学复种马铃薯,为全县大面积复种马铃薯推广积累可复制经验。

(来源:庆城县玄马镇)

|编 辑:刘亚妮

|责 编:刘兴存

|审 核:王亚宁

|总监制:涂文奎

好看,好吃,产量高的新土豆

#丰收中国#

新品种久恩12号(N12)简介

久恩12号(N12)是我公司独立研发的晚熟新品种,具有晚熟高产、抗粉痂病、抗茎基腐、抗叶斑类疾病、适应高温干旱气候,植株粗壮容易管理等特点。薯肉金黄美味,具有绝佳的口味和烹饪品质。经过几年的田间和区域试验,已证实在坝上地区、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和榆林周边等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适应高温环境和各种土壤条件。

基本信息

宣传画册


久恩12号相比主流品种露辛达(V7)晚熟大约10天左右,结薯及膨大较晚,适合较晚收获,坝上地区推荐在9月10日以后杀秧收获;其他地区可安排在露辛达V7之后收获。

肥料利用率高,坝上地区推荐肥量为氮磷钾(沙土地 22kg-28kg-30kg;黏土地20kg-28kg-27kg);其他地区可酌情调整肥量,比露辛达V7可节约10%-15%的总肥量。

直立性强,80cm不倒秧;植株强韧不易折断,不易得茎基腐。枝叶粗壮,对早疫病、炭疽病等叶斑类疾病抗性较强。

结薯较多,可适当降低密度或者间苗。推荐种植密度为2800-3200株/亩,主茎数为6000-7000/亩。

推荐种植深度为起垄后14-17cm(地面到种薯顶部)


相关图片

9月15日陕西定边杨总N12植株长势

久恩12(N12)薯肉品质

榆林地区田间表现(2022.9.1)

沽源地区田间表现(2022.9.6)

上蔡近万亩土豆丰产又丰收

5月27日上午,位于上蔡县邵店镇小楼村委王楼村的邵店镇土豆交易市场热闹非凡,来卖土豆的农民开着车成群结队,来收土豆的商贩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在讨价还价,市场周边的土豆地里,农民们抢天趁时收土豆,个个脸庞被晒得黑里透红。

王楼村的村民对记者说,他们村已经种植土豆很多年,一般情况下每亩地能产土豆5000斤左右,今年如果是好品种好土地,亩产可达到7000多斤。收得越早价格越高,5月20日前每斤更高能卖到1.2元,现在的价格大约0.7元,生怕价格再下跌,所以大家都想方设法把地里的土豆挖出来、卖出去。

记者获悉,邵店镇是上蔡县四十五里卧龙岗的核心地带“龙脊”处,土质肥沃排水顺畅,再加之上蔡县又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型亚湿润气候,这里非常适合土豆种植。邵店镇全镇土豆种植面积5000多亩,受邵店镇辐射带动,杨屯、五龙、黄埠等上蔡县其他乡镇的总种植面积也接近5000亩。

每年5月中、下旬,王楼村都会成为上蔡县的土豆集散地,汝南、平舆等县区的土豆种植户也拉土豆到这里交易。荷兰、西森、V7等土豆品种这里应有尽有,新疆、贵州、北京等省市的客商也纷至沓来。

在土豆交易市场,共有大型土豆收购站三个,每家都建有永久性遮阳棚防止收来的土豆因阳光暴晒而发青变质。也有不少来往十多年以上的外地客商,直接到“老客户”地里收土豆。下地收购的外地客商们认为,上蔡土豆成熟时间正处于南、北方土豆成熟期之间的空档期,品质和品相都能被全国各地农贸市场接受,“老客户”不以次充好,他们也会给出稍高的价格,长期合作本来就是共赢的大好事。

品种用途-小土豆,大梦想!

不同品种的土豆,根据薯型、皮肉色、淀粉含量等用途也不相同,主要分为鲜食类和加工类品种:

鲜食类品种:

大丰9号(露辛达(Lucinda) / V7)

大丰12号科隆巴(Colomba)

大丰3号

此类品种薯块黄皮黄肉,椭圆形,芽眼浅,结薯均匀,大薯100g商品率均在90%以上、薯皮漂亮,干物质含量16.8%-21%,非常适合炒食、蒸煮。


加工类品种:

大西洋

大丰5号(伊芙丽卢塞特(Ivory Russet)

薯型好,芽眼浅,麻皮白肉,薯块大小中等而整齐,结薯集中,淀粉含量15%-17.9%,还原糖含量0.03%-0.15%,食用 *** :烤、炸片、炸条。


文/格瑞得集团承德大丰副总经理 暴常明

马铃薯v7品种简介,马铃薯v7品种干物质含量-第1张图片-

标签: 马铃薯 品种 含量 物质 简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