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
你囤的谣“盐”吃完了吗?据报道,这两天,不少消费者开启了“囤盐模式”,很多超市的食用盐专柜被扫荡一空,一些 *** 平台相关店铺也显示食用盐“缺货”、“补货中”。
有网友谑称,盐又不能当米饭吃,那些动辄跟风,喜欢瞎囤盐的人,“该囤的不是食盐而是智商。”话虽然尖刻,但也道出一个常识,不要囤盐,更不要跟风囤盐。
囤盐有必要吗?答案是否定的。一来,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简言之,国人大都吃的是井矿盐,国家供应充足,根本就没有必要囤。二来,食用盐有保质期,囤多了吃不完,会造成浪费。
每有囤盐热出现,总让人费解,这究竟暴露出什么问题,囤盐怎么说热就热起来?应该说,现实中确有一些人容易轻信,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语境中容易产生恐慌心理,当有消息传出食用盐不安全时就忙不迭囤盐。对此,可以善意提醒,但不必嘲笑,更不必挖苦。
囤盐频现,问题出在哪?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人带节奏。有网友称,昨晚(8月24日),一些直播平台,“十个直播间,九个在卖盐”。这有些夸张,但不少直播间卖力撺掇受众买盐则是不争的事实。比如,“主播大肆推销湖盐或井盐,声称这些产品更安全,建议消费者‘按箱囤’”。
这样的主播难道不是囤盐热的推手?他们在畸形利益驱动下,见利忘义,炮制紧张情绪,让大家铆劲,自己从中渔利。在炮制紧张情绪的过程中,夸大其词,甚至夹杂传言,这是不道德的,是该受到惩处的。
此外,一些微信群中也有煽乎囤盐的声音,不管是不是恶意,如果在不掌握实情的前提下就劝大家囤盐,同样是不负责的。与那些发昧心财的主播相比,微信群内这种煽乎,同样恶劣。
何以消除囤盐热?首先要相信权威官方信息,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盲目跟风,要知道盲目跟风可能引发焦虑和恐慌情绪,甚至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转,给社会秩序带来负面影响。其次,要积极劝阻身边人,不要听信谣言,盲目轻信很可能让自己受到损失。而对于权威部门和相关企业来说,也要积极发声,给大家吃下定心丸。
值得一提的是,中盐集团已经迅速发布声明称,“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请社会各界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抢购”。
有网友说:“当年,老妈抢的盐到现在做咸菜都吃不完。”吃一堑长一智,不要再入坑,不要被某些无良之徒忽悠。不囤盐,不信不传不造谣,从我做起!
买食盐时,要区分“2721”和“5461”,只是数字不同,差别却不小进入腊月,好多人都开始陆续囤货了。除了会选择一些米面油,干果之类;好多人还喜欢多买些食用盐放在家里。一是避免到年底涨价,二是进入腊月之后,好多地方都喜欢 *** 腊味。这个时候避免不了就需要好多食用盐。并且食用盐的保质期也比较长,多买一些放家里,随用随取也比较方便。
现在买食用盐不像以前,直接就是到小卖铺上散称几斤,放自家盐罐里;而现在基本都是成袋包装的。并且食用盐的种类也非常多,价格从1元袋,到十几元一袋的都有。虽然种类繁多,但很少有人去关注盐袋上面的,食用盐执行标准号。市面上常见的食盐执行标准号有两种:“GB2721”和“GB/T5461”,这里小厨提醒大家:买食盐时,要区分“2721”和“5461”,只是数字不同,差别却不小。
“GB2721”和“GB/T5461”具体是什么意思?
我们都知道GB,指的是国家强制性标准。而GB/T指推荐性国家标准,"T"在这里理解为"推"。推荐性国标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
通俗来讲,也就是说市面上售卖的食用盐,其国家执行标准号必须达到GB2721才可以。否则在法律背景下是无法流入到市场的。而GB/T5461,则是需要满足GB2721国家强制标准前提下,在进行推荐选择使用。
“GB2721”和“GB/T5461”分别都有哪种食用盐?
刚刚我们说的,市面上食用盐的种类非常多,像常见的碘盐,精制盐,日晒盐等等,虽然名字有好多种,但其实这些食用盐都可以归类到“GB2721”和“GB/T5461”下,那么“GB2721”和“GB/T5461”分别又都包含那些食用盐?
GB2721
“GB2721”是食用盐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号,那么在国家强制执行标准下,其实包含了市面上5大类,我们经常食用的食用盐。
精制盐:精制盐指原盐经净化、加工提炼精制的盐。精制盐技术要求较高,氯化钠含量一级不得少于99.30%,二级不得少于98.50%。精制盐因为经过深加工处理,所以精制盐不仅,盐粒精细,洁白如雪,而且基本不带任何杂质。
食用盐:与精制盐对比,食用盐就没有那么精细了,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日常我们大部分食用的就是普通食用盐。其中还含有少量水分和杂质及其他铁、磷、碘等元素。
日晒盐:顾名思义就是以海水或地下盐卤水为原料,直接滩晒、加工 *** 而成的绿色食盐产品。因为没有经过深加工,所以日晒盐盐粒粗大,掺带杂质,而且味道也带杂味。
低纳盐:是以加碘食盐为基础,添加一定量氯化钾(含量约30%);从而改善体内钠(Na)、钾(K)、镁(Mg)的平衡状态,预防高血压。所以对于三高人群来说,比较适合选择使用低纳盐。
粉碎洗涤盐:以海盐、湖盐为原料经过1--3次机械粉碎、水洗、筛选、烘干等工艺得到的食用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洗盐。
GB/T5461
而在GB/T5461国家强制执行标准下的食用盐,只包含了GB2721国标下的3中食用盐:精制盐,日晒盐和粉碎洗涤盐。
所以从以上信息来对比,在食用盐国家强制执行标准下,GB2721食用盐种类比较多,并且日常我们食用的食用盐其必须是达到国家强制执行标准号才可以流入市场推广。所以买盐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看下外包装袋上是否写有国家强制执行标准号。
加碘和无碘盐,到底该选择哪种?
一般我们买食用盐,看到比较多的就是加碘盐,和无碘盐;那么这个时候就会有人疑惑了,到底该选择加碘,还是不加碘。
我们先来说加碘盐:
加碘盐是食用盐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碘酸钾(KIO3)和适当的稳定剂而制成的含碘盐,可以防治缺碘类疾病的发生。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如果相对饮食单一,那长期如此就会非常容易缺碘,所以对于加碘盐来说,也是适合我们大部分人群的。
而无碘盐:与加碘盐对比,无碘盐自然是不含有碘化物的精制食盐。对于一些爱好食用海产品,或长期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来说,因为食用的海产品中,像海带,海虾等等。都含有一些碘,所以对于这部分人群就不需要再额外选择加碘盐了。
所以两者对比来说,像我们一般的人群,并且长期生活在大陆内地;日常饮食也比较单一,那更好是选择加碘盐,这样可以预防,像我们小时候经常说的“大脖子病”,就是碘缺乏导致的。所以在碘盐和无碘盐之间选择哪种,大家还是有必要了解清楚的。
食用盐有保质期吗 如何保存食盐摘要:我们经常吃的食盐,有些外包装上只标注有生产日期,而没有保质期,那么,食用放置时间过长的食盐,会不会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呢?其实,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规定显示,食用盐是可以免标保质期的,但添加钙、铁、锌和硒等微量元素的盐,则需标有保质期。当然,不管食用盐有没有保质期,还是要注意保存。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食用盐有保质期吗
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化学性质很稳定,只要防潮、避光储藏就行了。因此无添加物的纯盐是没有保质期的,只要保证不受潮不受污染即可。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规定显示,食用盐是可以免标保质期的,但添加钙、铁、锌和硒等微量元素的盐,则需标有保质期。
日常生活中,我们平常食用的加碘盐,是有保质期的。加碘盐中的碘酸钾比较容易受热、光和风等的影响,很容易氧化分解而失效。因此,生活中常见的食盐是有保质期的,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食盐不标注保质期并非表示它们就可以放上几十年,盐容易吸湿,受潮就会影响食用,也有可能受到污染,所以更好随买随吃。建议在购买食用盐时,应多注意包装袋上印着的出厂日期,要尽快吃完。
食用盐的保质期是多久
根据国家有关《食品标识管理规定》规定,食用盐、食醋、固态食糖类,在正常条件下不会变质,可以免除标注食品保质期。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质量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因此生产企业在生产时进行了标注,一般精制碘盐保质期为5年,低钠盐等食盐保质期为3年。钙、锌、硒、铁等营养盐都会有相应的标注保质期。当然没有标注保质期并不是假盐,因为食用盐化学性质十分稳定,食用时对新鲜度也没有要求,即便免标保质期也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危害。
一般来说,加铁食用盐保质期是1年,加硒盐、加钙盐、加锌盐保质期都是8年,而加碘食用盐则保质期是18个月,纯食用盐没有保质期,即使受潮只要不被毒素、放射线污染就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食盐、食醋等食品无须标注保质期,但为了保持较好的口感,更好在1年之内用完。
如何保存食盐
1、密封保存
碘盐受热、光和风等影响,容易氧化分解而使碘失效,故碘盐应存放在加盖的有色密封容器内。放于干燥、阴凉处,避免日光暴晒和空气吸湿。要随买随吃,一次不要购买太多而长期存放。
2、防潮
不仅仅是加碘盐,普通盐也很容易吸潮,就容易粘连,普通盐粘连没别的影响,就是用起来不方便,所以还是要防潮,用玻璃瓶或瓷罐更好,不怕盐的腐蚀。由于盐本身不含有机营养物质,又有强烈的脱水作用,所以不怕细菌滋生变质。
3、防止过于干燥
若空气过于干燥,食盐本身有正常的含水量,会导致因其内部水分蒸发而干缩,使食盐易结块,尤其是碘盐,所以食盐应放置在有盖的盛器内。
4、防止侵染
食盐忌被水分或其他液态调味料浸染,食盐若被浸染,应尽快将其浸染的部分盐分拣出来,以免在保存过程出现潮解,降低食盐的食用价值。
5、不要用金属容器存放
食盐的化学成分为氯化钠,用金属容器存放易发生化学上的原电池反应,使金属盛器被腐蚀,盐分受影响,所以盛放盐的容器应选用带盖的缸、罐等陶瓷盛器,或有保护层的电镀金属盛器等。
又开始“抢盐”了?市面上主要是哪种盐?有必要囤吗?8月24日下午
日本福岛之一核电站
核污染水排放入海
我国国内多地出现“抢盐潮”
甚至网上的食盐都被抢光了
当天下午
上海多个生鲜电商平台的食盐
显示“缺货” “补货中”
全国多地的线下超市
食盐销量也比往日明显增多
据扬州新闻广播报道
当天早上
扬州市的大润发等超市里
购买食盐的市民明显增多
不少购买食盐的市民表示
虽然知道食盐保质期只有3年
但是看到其他人买了
也就“跟风”囤一些
那么,“囤盐”有必要吗?
我国的食盐供应和品质
未来有保障吗?
中国盐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小青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国家有严格的食品安全规定,国内的产盐量也满足需求,所以不建议民众囤盐的做法。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海事大学黄渤海研究院院长张晏瑲表示,我国食用盐与韩国不同,主要来自井盐,不会涉及污染区域,居民不用过度囤盐。
区卫生健康促进中心表示,近年来,我国食盐年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年消耗量不到一半,而海盐主要作用在工业上面。目前,我国市面上供应的大部分都是井矿盐,占全部盐产量的50%以上。另外我国的盐还有湖盐、竹盐等多种类型。
同时,我国食盐生产会经历初、中、高三级严格的化验和检测,达标后才会进入成品盐生产环节,成品盐经过标准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进入市场的食盐都会确保安全,所以专家呼吁公众保持冷静,我国的产盐量满足需求,不要盲目跟风抢购食盐。
编辑:吴百欣
资料:新闻晨报 新闻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盐过期了还能吃吗?你可能不知道的盐的秘密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它可以增加食物的美味,也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钠元素。但是,你有没有注意过盐的保质期?你有没有发现过你家里的盐已经过期了?你有没有想过过期的盐还能不能吃?
一般来说,盐是不会变质的,因为它是一种无机物质,不会被微生物分解或者氧化。所以,即使盐已经过了保质期,只要没有受到污染或者潮湿,它仍然是安全可食用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盐可以永久保存。因为盐中可能含有一些杂质或者添加剂,比如碘盐中的碘化钾,或者海盐中的微量元素。这些成分在长时间存放后,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盐的颜色、味道或者营养价值发生变化。所以,如果你发现你家里的盐已经变色、变味或者结块,那么更好还是换一包新鲜的盐吧。
另外,盐也要注意妥善保存。更好将盐放在一个干燥、阴凉、密封的容器中,避免阳光直射或者潮湿空气的侵入。这样可以延长盐的保存期限,也可以保持盐的品质和口感。
总之,盐虽然不会轻易变质,但也不是永久不过期的。我们在使用盐时,还是要注意观察它的外观和感官特征,如果有异常,就及时更换。同时,也要注意正确保存盐,避免造成浪费或者危害健康。
你对于盐的保质期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和经验!
盐保质期3/4年#为什么总抢盐##日本核染水排海#?#核污水会造成哪些影响#?
盐保质期3/4年,抢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虽然我没有抢,但我不反对别人抢
人家防患于未然没错吧
台风已经形成,随时准备攻击小日子
盐放久了到底会不会过期呢?盐是一种化学稳定的物质,不会像食物或其他易的物品那样过期。它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不失去其化学性质和功能。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不受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因此,从微生物污染的角度来看,盐不会过期。
然而,长时间储存的盐可能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湿气和污染物。当盐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时,它可能会结块或吸湿,这可能会影响其质量和易用性。结块的盐可以通过轻轻敲击或用工具分解,但有时候可能需要一些努力。
为了保持盐的更佳质量,请将其存放在干燥、凉爽且密封良好的容器中,远离水和湿度较高的地方。这样可以避免湿气进入盐中,并保持其干燥状态。
总结来说,虽然盐本身不会过期,但储存条件可能会影响其质量。正确储存盐可以延长其保质期并确保其一直可用于烹饪和其他用途。
食盐保质期三年:是否值得大规模囤积?近日,日本核污水排放的消息引发了一轮食盐囤购热潮,迅速掀起了一股囤盐热潮。无论是超市还是便利店,购物者纷纷围绕食盐货架,争相购买食盐,场面热闹非凡。然而,在这个食盐购买热潮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思考。
情绪引导的囤盐行为
囤盐行为的兴起,与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在面对日本核污染的消息时,许多人因为对核辐射的担忧而选择囤积食盐,认为食盐可以用来“防辐射”。这种担忧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的囤盐行为,使得一些人产生了错觉,认为囤积食盐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份安全感。
不同群体的参与
囤盐现象中,不同群体的参与呈现出多样性。老年人因为他们更加敏感于核辐射的风险,更倾向于采取防范措施,因此囤积食盐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必要的行为。然而,有些年轻人和宝妈也加入了囤盐的行列,这背后可能有着更为复杂的因素。有的年轻人或许是因为社交媒体的影响,感受了囤盐的热情;宝妈可能考虑到家庭的安全,也选择了囤盐。
历史经验与学习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类似的囤盐现象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11年,类似的抢购风潮曾在中国兴起,但最终也只是短暂的现象。这次囤盐现象是否会重演历史?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过去的那些囤盐者如今是否还在食用那些囤积的食盐。食盐的保质期只有三年,而在中国产盐能力强大的背景下,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时的恐慌而大规模囤积食盐。
理性的应对与科学知识
面对食盐囤购潮,更为理性的做法是充分了解科学事实,对事件进行科学分析。相较于过度囤积食盐,更为有意义的是采取合理的健康饮食,多摄取富含营养的食物,保持均衡饮食。对于来自日本的水产品,可以采取合理的检测和 *** 措施,以确保食品的安全。
年轻人的责任与教育
现代年轻人承载着更多社会责任和信息接受能力。他们往往更加关注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拥有更高的科学素养。然而,年轻人也需要继续加强自身的信息辨别能力,不盲从、不轻信,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社会现象。作为社会的未来,年轻人需要积极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引导更多人摆脱盲目囤积的误区。
理性思考引领未来
“盐潮”现象再次彰显了情绪和社会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理性的思考变得尤为重要。科学知识和合理的判断应该引导我们的行动,不被过度的情绪和恐慌所左右。只有在理性思考的带领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保持冷静的头脑,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为明智的未来。
人民网评:囤盐有必要吗?究竟谁在发谣“盐”财?你囤的谣“盐”吃完了吗?据报道,这两天,不少消费者开启了“囤盐模式”,很多超市的食用盐专柜被扫荡一空,一些 *** 平台相关店铺也显示食用盐“缺货”、“补货中”。
有网友谑称,盐又不能当米饭吃,那些动辄跟风,喜欢瞎囤盐的人,“该囤的不是食盐而是智商。”话虽然尖刻,但也道出一个常识,不要囤盐,更不要跟风囤盐。
囤盐有必要吗?答案是否定的。一来,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简言之,国人大都吃的是井矿盐,国家供应充足,根本就没有必要囤。二来,食用盐有保质期,囤多了吃不完,会造成浪费。
每有囤盐热出现,总让人费解,这究竟暴露出什么问题,囤盐怎么说热就热起来?应该说,现实中确有一些人容易轻信,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语境中容易产生恐慌心理,当有消息传出食用盐不安全时就忙不迭囤盐。对此,可以善意提醒,但不必嘲笑,更不必挖苦。
囤盐频现,问题出在哪?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人带节奏。有网友称,昨晚(8月24日),一些直播平台,“十个直播间,九个在卖盐”。这有些夸张,但不少直播间卖力撺掇受众买盐则是不争的事实。比如,“主播大肆推销湖盐或井盐,声称这些产品更安全,建议消费者‘按箱囤’”。
这样的主播难道不是囤盐热的推手?他们在畸形利益驱动下,见利忘义,炮制紧张情绪,让大家铆劲,自己从中渔利。在炮制紧张情绪的过程中,夸大其词,甚至夹杂传言,这是不道德的,是该受到惩处的。
此外,一些微信群中也有煽乎囤盐的声音,不管是不是恶意,如果在不掌握实情的前提下就劝大家囤盐,同样是不负责的。与那些发昧心财的主播相比,微信群内这种煽乎,同样恶劣。
何以消除囤盐热?首先要相信权威官方信息,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盲目跟风,要知道盲目跟风可能引发焦虑和恐慌情绪,甚至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转,给社会秩序带来负面影响。其次,要积极劝阻身边人,不要听信谣言,盲目轻信很可能让自己受到损失。而对于权威部门和相关企业来说,也要积极发声,给大家吃下定心丸。
值得一提的是,中盐集团已经迅速发布声明称,“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请社会各界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抢购”。
有网友说:“当年,老妈抢的盐到现在做咸菜都吃不完。”吃一堑长一智,不要再入坑,不要被某些无良之徒忽悠。不囤盐,不信不传不造谣,从我做起!
来源:人民网评
流程编辑:TF060
“柴米油盐”中的盐也有保质期看到一个新闻说家里盐过期了,要丢掉。特地去看了看家里没拆封的盐,还真有保质期,保质期五年。关于盐保质期的问题,特地搜了一些相关资料。
保质期5年
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化学性质是十分稳定的,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分解。我们吃东西感到咸咸的味道,就是氯化钠带来的。随着我们生活的水平的提高,有一些厂家会往食用盐中添加化学元素,比如碘、钙、枸杞、柠檬等,这种食用盐就有保质期啦,如果我们购买的食用盐没有添加其他化学元素,只有单纯的氯化钠,这种就没有保质期。
所以在我们购买食用盐的时候可以重点看看,标注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配料表,看是否包含其他化学元素,从而避免长时间的存放食用盐,使用上过期食用盐。毕竟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盐是百味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