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胆固醇,很多人将它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摄入过量会给血管添堵,诱发一系列的疾病。其实,胆固醇也分品种,“好胆固醇”有利健康;“坏胆固醇”偏高会让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聚集,血管变窄,血流不足,引发冠心病等。下面为你定制一套“调胆固醇攻略”。
不同的食物胆固醇含量如何?下面这张表,可帮助大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每100克可食用部分中的胆固醇含量。
来源:生命时报、中国食物成分表
5种食物让“坏胆固醇”难升高!照着吃,不给心血管添堵胆固醇过高,对人体健康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被称为“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就会粘附在血管壁上,引起炎性反应,造成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坏胆固醇”有安全数值
管理好“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于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根据2023年3月25日发布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普通健康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只要不超3.4mmol/L就可以;而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建议“坏胆固醇”要在2.6mmol/L以下。
具体的风险等级可以由医生结合自身状况判断。
风险等级 | LDL-C推荐目标值 |
低位 | <3.4mmol/L |
中、高危 | <2.6mmol/L |
极高危 | <1.8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 |
超高危 | <1.4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 |
“坏胆固醇”为何升高?
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1/4是吃进去的,3/4是自身肝脏合成的。
在引起我国人群胆固醇水平不断升高的因素中,“吃”这一方面,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01 饮食结构变化
饱和脂肪、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反式脂肪酸等摄入过多,但蔬菜、水果等摄入不足,会导致维生素等必须营养素缺乏,致使参与胆固醇代谢的关键酶辅助因子减少,最终使得胆固醇在体内堆积。
饮食指南
饱和脂肪来源:牛肉、羊肉、猪肉、带皮禽肉,以及黄油、奶油、芝士、全脂牛奶、椰子油、棕榈油等。
反式脂肪酸来源:一些加工食品,如面包、饼干、方便面、蛋糕、零食、薯片、酥饼等。这些加工食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在标签营养成分表上均有标示。
02 超重人群增多,活动量少
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主要是因为吃得多、动得少。
身体活动量太少,会使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运动指南
一般来说,将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相结合,每周至少保持3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代谢水平,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03 精神压力变大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一些人会靠吃高糖、高脂肪等高热量食物来缓解压力,长期如此就会导致胆固醇摄入升高。
把“坏胆固醇”吃回去!
日常饮食中,以下5类食物堪称“胆固醇克星”,在膳食中适当增加,对降低“坏胆固醇”很有好处——
01 蔬菜
尤其是绿叶蔬菜、菌藻类、红黄颜色的蔬菜等,它们富含的膳食纤维有助降低“坏胆固醇”。
02 杂粮
如燕麦、糙米、全麦粉、玉米、小米、青稞、高粱、荞麦、藜麦、绿豆、红豆等,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胆固醇排泄。
注:谷物杂粮可代替精米白面,比例达到主食的1/2即可。
03 豆制品
如豆腐、豆浆、豆腐干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甾醇,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
04 不饱和脂肪酸
多吃橄榄油、油茶籽油、高油酸菜籽油(芥花油)、亚麻油等。这类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坏”胆固醇排出。
05 鱼虾
比起红肉和禽肉,鱼肉的脂肪含量更低,且鱼肉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颇有益处。
此外,鱼虾类脂肪中含有特殊的脂肪酸——EPA+DHA,对降低“坏胆固醇”也有一定作用。
不过,鱼肉也不用吃太多,每周吃鱼2次或300~500g即可。
资料:健康时报、生命时报、CCTV生活圈、养生中国
编辑:杨军慧
这些高胆固醇食物你还在吃吗?蛋黄排第三,之一名建议少吃胆固醇又称胆甾醇,是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胆固醇是哺乳动物中主要的甾体类化合物,在基本的细胞生命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不仅可以参与形成细胞膜,还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
胆固醇经代谢能转化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7-脱氢胆固醇;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会转变为维生素D3,所以胆固醇并非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最近几年,很多人出现了胆固醇升高的问题,这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有些食物中胆固醇含量很高,不妨了解一下。
01
胆固醇过高,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高脂血症:胆固醇是血脂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胆固醇高若同时伴随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则会导致高脂血症,进一步还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冠心病:胆固醇以及血脂升高的病人可能会导致心脏动脉血管内脂质类物质沉积过多,久而久之可能使心脏动脉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可能会诱发冠心病。
脑梗死:胆固醇高同样可能会使脑动脉血管内脂质类物质沉积过多,使得脑血管出现硬化,对血管管腔造成堵塞引起狭窄,有诱发脑梗死的风险。
高血压:胆固醇长期升高的病人可能会出现血管的弹性变差、阻力增高,进一步可能诱发高血压。
骨质疏松:胆固醇高会加速骨质的分解,严重时可能会损害到骨骼,造成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
脂肪肝:血液中的胆固醇高,肝脏有可能因为过度负荷而造成慢性损伤,久而久之可能引发脂肪肝的出现。
02
这些高胆固醇食物你还在吃吗?蛋黄排第三,之一名建议少吃
猪脑:猪脑中的胆固醇含量十分丰富,每100克猪脑中的胆固醇含量约为2500毫克左右。
动物内脏:动物内脏中的胆固醇含量也相对较高,如猪肝、猪肺、猪肾等,每100克内脏中的胆固醇含量约为200-400毫克左右。
蛋黄: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也较高,每1个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约为280毫克左右。
海鲜类:如虾、蟹、鳕鱼、三文鱼等,这些海鲜中的胆固醇含量也较高,每100克中的胆固醇含量约为200-400毫克左右。
肉类:如瘦肉、牛肉、鸡肉等,这些肉类中的胆固醇含量也较高,每100克中的胆固醇含量约为50-150毫克左右。
03
胆固醇过高时,身体会有哪些异常表现?
头痛、疲乏:部分患者由于胆固醇高诱发脑供血不足时会出现头痛、疲乏的现象,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脑血管有无狭窄或闭塞。
过度肥胖:由于胆固醇高时很容易造成机体脂肪囤积,所以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过度肥胖的情况。
黄色瘤:胆固醇在皮肤真皮内沉积,可形成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的局限性皮肤凸起,通常在眼睑部,严重时会出现在除脚趾以外的其他皮肤表面,从而形成黄色瘤。
角膜环:胆固醇高时,胆固醇可在角膜处沉积,从而形成灰白色环形小丘,可呈圆形或椭圆形,通常与遗传有关。
腿抽筋:胆固醇在腿部肌肉内沉积,可能会 *** 肌肉收缩,从而引起腿抽筋的现象,且可能伴有刺痛感。
“高胆固醇”食物或公布,鸡蛋黄排最后,之一名尽量少吃我国中老年人罹患慢性病的几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普遍且趋于年轻化。
胆固醇,又称胆淄醇,是一种脂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其以脑以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胆汁中含量也高。
我们的身体吸收胆固醇,靠内部分解,还有外部饮食获取,摄取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经过代谢之后,通过我们的器官分泌,维持着生命活动,临床上医生之间常常流传着一句话“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冠心病,没有胆固醇就没有脑卒中”,这种说法是不无道理的。
01
“高胆固醇”食物榜单或公布:鸡蛋排最后,榜首尽量少吃
①动物肝脏
大多数人觉得动物肝脏非常健康,不仅能够帮助补充气血,还能起到清肝明目的作用,所以很多人当补品来食用。
100克的猪肝中大概含有400毫克左右的胆固醇,然而一个人每天摄取的胆固醇量应少于300毫克,一旦超出了正常摄取量,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和加重心血管疾病。
②松花蛋
松花蛋又叫皮蛋,有资料记载“皮蛋,味辛、涩、甘、咸,能泻热、醒酒、去大肠火,治泻痢”。
还有资料显示松花蛋对耳鸣、眼痛、牙痛等具有一定的疗效,松花皮蛋中的胆固醇含量都比较高。
人体内三分之二的胆固醇是由体内合成,三分之一的胆固醇是由外界摄取,而外界摄取的胆固醇则是由肠道吸收,吃多了松花皮蛋,会让肠道吸收更多的胆固醇,这就会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
松花蛋适量食用,一般对人体是没有明显危害的,进食过多,有可能会导致钠超标。
③肥肉
胆固醇偏高的人不可以吃肥肉,肥肉含有丰富的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如果吃肥肉,会造成胆固醇进一步升高,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而且老年人的活动量较少,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每天不会消耗太多的能量,若是老年人食用过多的肥猪肉便会引起血液内胆固醇升高。
④鸡蛋黄
蛋黄一般指的是鸡蛋里的蛋黄,其含有丰富的脂肪,如卵磷脂、胆固醇等,还含有丰富的铁元素、钙元素、磷元素以及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A等,鸡蛋黄不能多吃,正常一个人每天吃一个鸡蛋黄就可以。
如果对于本身胆固醇较高的人来说,更应当限制鸡蛋黄的摄入,如果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尽量不要食用,否则可能会导致原有高胆固醇血症的进一步加重。
02
胆固醇高是由什么引起的?
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血糖代谢紊乱,血糖紊乱后会出现血脂的代谢紊乱,间接的引起胆固醇水平的升高。
运动过少:当患者出现胆固醇过高的情况,还可能与日常运动过少有关,缺少运动会增加体内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机体对高密度脂蛋白的吸收。
年龄:总胆固醇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的升高,此时清除能力也在下降,因此,会出现胆固醇的异常增高。
肝细胞受损:胆固醇的酯化发生障碍,血中胆固醇减少,在肝硬化、重症肝炎等严重损害时,血中总胆固醇也降低,对于此类病因,需及时全面检查。
遗传因素:例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该病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与患者体内参与胆固醇合成、转运、代谢的基因突变有关。
03
胆固醇高如何解决?
之一 :调节饮食结构
如果患者只是轻微的胆固醇增高,可以及时调节饮食,尽量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肥肉等,也不要吃油腻的或油炸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粗纤维的食物。
第二:服药治疗
如果饮食和运动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遵医嘱服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降脂药物。
但是长期吃他汀类的药物的话可能会有一些肝功能的损伤,所以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以及血脂,遵医嘱使用药物,不可私自用药。
胆固醇过高,现在几乎已经是人们的一个通病了,不仅中老年人容易患上,年轻人中招的也不少。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人群十分广大,患病率也一直处于上升阶段,而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胆固醇是我们的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一种脂类物质,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合成雌性激素等类固醇激素的原料,也是合成胆汁酸的原料,胆汁酸是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一种成分。
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好胆固醇”是指高密度脂蛋白,具有保护作用,能抵御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形成,并可以减少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因而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疾病的机会。
而坏胆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之后,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所以生活中要避免摄入过多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在我们的饮食中,不同食物的胆固醇含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当我们了解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时,就会比较容易的养成健康的身体,除了食物以外,在生活中也要养成健康的习惯,保持日后的心态健康自然就来了。
“好胆固醇”正常值:
男性为1.16~1.42毫摩尔/升,女性为1.29~1.55毫摩尔/升。
在标准范围内,好胆固醇是高点好,但也不能过高,那样总胆固醇也可能相应偏高,对健康不利。
“坏胆固醇”正常值:
应该低于3.4 毫摩尔/升,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则要控制在1.8~2.6毫摩尔/升以下。
“坏胆固醇”指标也并非越低越好。低于正常值太多,可能意味着两个问题是严重营养不良
胆固醇高的食物有哪些
动物性的食物普遍含有胆固醇,以下日常的食物含有大量的胆固醇,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适当地控制其摄入。
一,猪脑,猪脑中胆固醇含量极多,堪称冠军。
二,动物的内脏,如猪肾、猪肝、猪肠、猪肺等,含胆固醇的量都比较高。
三,蛋黄,蛋黄中也含有大量的胆固醇。
四,鱿鱼,每100克的鱿鱼含胆固醇大约有268mmg。
五,贝壳类的,如鲜贝壳、赤贝、扇贝、鲍鱼、螺类等都含有较多的胆固醇。此外,奶油、黄油、猪油、牛油等动物的油脂中也含有大量的胆固醇。
常见食物胆固醇含量一览表,低密度脂蛋白高的人,建议了解一下!
低密度脂蛋白稍微有点高,这个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的,你这时问题还不严重。
建议在生活和饮食上要多注意才好,饮食宜清淡,要低盐、低脂、低胆固饮食,多吃些蔬菜、水果、粗粮等,并且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这样会比较好的。
现在的人,什么都不高,唯有“四高”。
别误会,可不是什么高收入、高情商、高智商和高颜值,而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高尿酸。
这4项指标,是体检中最常见的异常指标。
都说“病从口入”,长期吃太多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会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而胆固醇摄入过多,则会使得血液中的脂质含量过高。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餐桌上那些——“嘌呤大户”“胆固醇大户”,不想痛风、肾病或血栓、脑梗缠上你,千万嘴下留情!
“嘌呤大户”“胆固醇大户”被揪出
豆浆、鸡蛋竟排不上号
1.动物内脏
涮毛肚、烫鸭肠、熘肝尖、爆肚丝……在国人的餐桌上,动物内脏独占一席之地,很多人都对它上了头,简直是“爱不释口”。
但曾有研究测定过174种动物性食物,以及190种植物性食物的嘌呤含量。
结果发现,动物内脏是妥妥的“嘌呤大户”。嘌呤含量大于150mg/100g的食物,已经属于高嘌呤食物,而100g猪肝的嘌呤,高达275mg!
图源:壹图网
除此之外,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含量也是杠杠的,平均100g中含有200-400mg胆固醇,肝脏的胆固醇含量通常是瘦肉(猪瘦肉81mg/100g)的3-4倍。
而动物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100g猪脑的胆固醇含量竟高达2571mg。
2.鱼虾蟹贝
不少人认为,鱼虾蟹贝热量低不长肉,味道还特鲜美,因此常常可劲吃、炫不停。
其实,大部分甲壳类水产品都属于高嘌呤食物,比如贻贝、生蚝、皮皮虾、牡蛎、扇贝等,贻贝的嘌呤含量十分高,达413.5mg/100g,比猪肝还厉害。
图源:壹图网
而且,很多人不知道,鲍鱼、蛏子、鱿鱼等甲壳类和软体类水产品,胆固醇含量也相当高,新鲜或泡发的鲜鱿鱼中,胆固醇含量与动物内脏差不了多少。
尤其是其干制品,100g鱿鱼干的胆固醇含量,高达871mg,你可别再把它当作健康又低脂的解馋小零食了~
3.老火汤
很多人家庭都有饭前或饭后喝碗汤的习惯,两广地区更是“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不可谓不痴迷。
特别是炖上好几个小时,奶白浓郁的老火汤,大家都觉得倍有营养。
而实际上,汤的营养和煲汤时长没有关系,汤料中的营养并不会持续析出。老火汤虽然美味,但既补不了钙,蛋白质也不多。
图源:壹图网
奶白色的汤看着营养,其实不过是乳化后的脂肪,嘌呤和胆固醇含量都是杠杠的。而且,随着炖煮时间的增加,还可能会使汤的营养流失、口感变差。
一般来说,炖煮鱼汤更好控制在1小时以内,而鸡汤、排骨汤等肉汤,则不宜超过2小时。
尿酸高、胆固醇高的人
究竟应该怎么吃
中华医学会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已有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人群,具有代谢性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以及中老年人群,饮食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
嘌呤存在于细胞核中,任何食物或多或少都含有嘌呤,具体可以参考下表:
对于痛风和高尿酸患者而言,应完全避免高嘌呤饮食,严格 *** 中嘌呤饮食,常吃低嘌呤食物。在痛风发作期,选择低嘌呤饮食;在尿酸平稳期,则可适当吃些中嘌呤食物。
体内胆固醇过多,容易阻塞血管,导致血管硬化。
研究显示,血浆胆固醇含量每升高1.03mmol/L,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性会增加1%;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上升1%,冠心病风险就增加2%-3%,还会增加骨质疏松、肾脏病变、前列腺癌等疾病风险!
而有一种营养物质,可以说是胆固醇的“天然克星”,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誉。
它和胆固醇结构相似,可以抢占肠道内原本属于胆固醇的位置,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辅助降脂。
它就是植物甾醇,一种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有机化合物,无法在体内合成,只能额外补充。
图源:壹图网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指出,高脂血人群可适当多吃富含植物甾醇的食物,每日可摄入2g左右植物甾醇。
那么,哪些食物富含植物甾醇呢?主要有以下4类:
① 仁:杏仁、花生仁,以及部分坚果的仁。
② 谷:全麦、薏米、小米、玉米等谷物。
③ 豆:黄豆、青豆、黑豆等豆类。
④ 油:稻米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葵花籽油等。
另外,洋葱、香菇以及深色蔬菜等,也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每天吃500克这类蔬菜,即可满足植物甾醇的摄入量,能有效降低5%-10%的血液胆固醇。
3大传闻竟没有一个是真的
1. 不痛就不用怕高尿酸?
如今各地逐步入秋,也进入了痛风的高发季节。肯定有人会疑惑,如果尿酸高没有导致痛风,那是不是就万事大吉,该吃吃该喝喝了呢?
千万别侥幸!高尿酸会不会发展成痛风,因人而异,但血尿酸越高就越容易形成尿酸盐,发生痛风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图源:壹图网
更何况,高尿酸的带来危害可远不止痛风,尿酸盐或许暂时没有让你体验何为“痛不欲生”,但很可能正悄悄摧垮你的身体:
- 可能沉积在肾脏,引起痛风性肾病、尿酸结石;
- 可能 *** 血管壁,加重高血压、冠心病;
- 可能沉积于胰岛,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2. 豆浆是“痛风祸首”?
我们都知道,大豆是妥妥的高嘌呤食物,100g干大豆的嘌呤钙含量高达186-218mg。
因此,很多人担心,豆制品的嘌呤含量也会很高。
其实,大豆在做成豆浆、豆花、豆腐等过程中,嘌呤也会不断稀释、损失。豆浆属于低嘌呤食物,每100g的含量低于75mg。
图源:壹图网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明确指出,鼓励蔬菜、奶制品、鸡蛋的摄入,可以适当补充豆类以及豆制品。
尿酸高的人,无论是痛风还是高尿酸血症,都可以适量喝豆浆。
但如果喝了豆浆后诱发急性痛风,就要少吃或不吃,可能你对豆制品的敏感度比较高。
3. 高胆固醇不能吃鸡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蛋类摄入要适量,成年人每周更好吃300-350g蛋类(大概7个鸡蛋)。
此外,还特别指出了“吃鸡蛋不弃蛋黄”,毕竟,蛋黄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人体必需营养素。
图源:壹图网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则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摄入3-6个鸡蛋,可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较低。
而对于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存在这些疾病高风险的人来说,鸡蛋其实也完全可以吃,只不过要注意控制好量,每周更好不超过4个。
70种常见食物胆固醇一览表,之一名是竟然它!如何健康“吃”?目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了全球胆固醇水平研究,其中指出:中国居民的胆固醇水平,或已由世界上更低,一跃超过许多西方高收入国家。
据统计,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的发病率超过了25%,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潜在的高脂血症患者。而仅在1992-2007这15年间,我国居民高胆固醇患病率从4.9%升高至14.4%,增加了1.9倍。
胆固醇过高,其危害并不局限于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显示,血浆胆固醇含量每升高1.03mmol/L,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性就会增加1%;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上升1%,冠心病风险就增加2~3%。更是会增加骨质疏松、肾脏病变、前列腺癌等病变风险!
01
胆固醇升高的原因
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身合成(内源性),约占70%;二是膳食摄入(外源性),约占30%。
因此,胆固醇升高也包括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1)内部原因:自身身体异常
机体存在胆固醇合成过多,或是代谢障碍时,都可能引起胆固醇水平升高,比如:
◎遗传因素:由于基因缺陷,胆固醇受体缺失或不足,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相对更易患病。
◎肝胆疾病:肝脏是合成和转化胆固醇的主要场所。一旦肝细胞受损,胆固醇的代谢就会出现障碍,导致过多的胆固醇堆积在体内;而胆汁排出受阻时,会造成肝内胆固醇合成亢进,进一步增加胆固醇。
2)外部原因:长期饮食不当
①长期高脂饮食
高脂饮食以及肥胖,会使肝脏合成胆固醇更为活跃。数据显示,脂肪组织每增加10kg,胆固醇合成就会增加约200mg。尤其饱和脂肪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原料;反式脂肪会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过多食用更危险。
而像动物内脏、部分海鲜等本身就是高胆固醇食物,过多食用也不利于血脂健康。
②长期高碳水饮食
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也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促使肝脏合成更多的胆固醇,也更易引起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从而增加脂代谢异常的风险。
③长期饮酒
酒精可 *** 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使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影响血液胆固醇水平。
02
常见食物的“胆固醇含量表”
一提到“高胆固醇食物”,很多人之一反应都是肉,但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误区。
胆固醇含量>200mg/百克的食物,才是“高胆固醇食物”,而每100g猪肥肉中只含有109mg胆固醇,每100g猪瘦肉的胆固醇含量也只有81mg。
有很多食物,其实“比肉更危险”~
在生活中,除了关注不同食物的胆固醇含量,还要注意烹调方式:
胆固醇在高温下遇到油脂,氧化进程会加速,因此,日常更建议采用蒸煮炖等低温烹饪的方式。如果确实需要煎炸炒,可以先将食物煮至半熟,缩短高温烹饪时间。
另外,也要减少糖的使用量,以及高糖食物的摄入。因为高糖饮食不仅会 *** 肝脏持续合成“坏胆固醇”,还会抑制人体对“坏胆固醇”的代谢能力,导致体内“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好胆固醇”水平降低。
来源:科普中国
“胆固醇大户”被揪出,3种食物或会升高血脂,再爱吃也要管住嘴“怎么今天又吃鸡蛋,有没有把蛋黄去掉啊?”王大爷看着老伴端上来的鸡蛋忍不住开始唠叨。王大爷的老伴听了就回了句:“就你事多,我自己血脂也高,照样吃鸡蛋也没见有什么不舒服。”
原来,王大爷自从检查出患有高血脂之后,听别人说蛋黄的胆固醇含量太高,所以每次都不愿意吃蛋黄,就算吃鸡蛋也只吃蛋白。难道得了高血脂,真的就不能吃蛋黄了吗?
一、蛋黄胆固醇高,得了高血脂不能吃?
胆固醇属于其中一种脂类,也是人体内最为丰富的固醇类化合物,能够参与多种重要生理过程,对维持机体健康十分重要。
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比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是“好的胆固醇”,能够将聚集在血管中的胆固醇通过肝脏排出体外。
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是“坏的胆固醇”,能够在血管内粘附、沉淀而诱发炎性反应,增加心脑血管堵塞、动脉硬化的风险。
我们人体血液内的胆固醇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从食物中获得,二是靠自身来合成,不过从食物中获得的胆固醇是比较少的,大约只占20%~30%,所以并不是吃得胆固醇越多,血液内的胆固醇就越高。
每一百克的蛋黄中含有高达510毫克的胆固醇,称得上是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但是有研究发现,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天吃1~2个鸡蛋对健康是有益的,患有高胆固醇、高血脂的人也可以吃蛋黄,只要不过量即可。
二、这3种食物才是胆固醇“大户”,能少碰就少碰
通过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在2002年~2012年间,国人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大约增加了三倍。其中,女性以及55岁以上的居民的高胆固醇血症更严峻。
以下几种食物是胆固醇大户,在饮食中要注意尽量少碰:
肉类
比如肥肉中含有的胆固醇较高;很多动物内脏也含有大量的胆固醇,比如鹅肝、鸭肝、养肝以及动物心脏、肾脏、脾脏、猪脑、大肠等。
还有海鲜类食物比如贝类、鱿鱼等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也较高。摄入过多的胆固醇会影响体内的血脂比例,使让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快速升高,增加血液粘稠度。
烟
脂蛋白脂酶在人体内是参与脂蛋白代谢的一种重要酶,但是吸烟会抑制这种酶的活性,导致体内的甘油三酯升高,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还会破坏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引起动脉痉挛等,会严重危害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脂异常患者的健康。
酒
当酒精进入人体后,会激活脂肪组织内含有的脂肪酶,然后这些被释放的脂肪就会进入血液内。此外,酒精在进入人体肝脏后,需要氧化消耗辅酶,导致脂肪酸氧化不足,这时候就容易促进合成甘油三酯而加重病情。
除了食物之外,遗传基因、年龄、代谢异常、体力活动减少等也是导致胆固醇升高的重要因素。
三、教你3招,把血脂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胆固醇高过高对人体有不少的危害,有研究发现,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患老年痴呆的风险就会增加。
此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近几十年,我国的冠心病死亡率逐渐增加,其中77%的因素和胆固醇水平增高有关。
如果想要控制好血脂水平,可以从这几方面做起:
注意饮食
在饮食中要注意限制盐的摄入量,少吃油炸和腌制食物,多吃新鲜的果蔬。有研究人员发现,多吃鱼类、蔬菜、谷物、豆类等有利于降低高胆固醇血症;
在烹饪菜肴的时候尽量以煮、蒸以及凉拌为主,炒菜的时候要少放油,尽量不要炸、煎食物,还要少吃人造奶油 *** 的食物。
适度运动
运动能够消耗人体的脂肪和热量,降低体内的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中日医院血脂专病门诊的副主任医师马明建议:
运动方式更好以低、中强度的有节律的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游泳、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或体操等,比如可以每天步行半小时,但是患有骨关节疾病的患者要注意不能走得太多。
重视体检
体检有助于尽早发现胆固醇水平是否出现异常,对此才能尽快进行干预。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查1次空腹血脂情况;
如果是有危险因素的人群,比如超过45岁的男性、绝经后的女性以及肥胖、有家族史、吸烟等人群,应该应每半年至一年检查1次;如果患有缺血性心血管等疾病,应该每隔3至6个月检查1次血脂。
总之,导致血脂过高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注意饮食之外,平时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控制血脂水平要从多方面做起。#谣零零计划#
参考资料:
<1>《高胆固醇血症十年增3倍!4个原因值得深思!》.健康时报.2021-08-16
<2>《胆固醇高不敢吃鸡蛋?五个知识点教您饮食控制胆固醇》.武汉协和医院.2021-11-12
<3>《「坏」胆固醇高的人,老了更容易痴呆……》.生命时报.2021-09-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胆固醇"大户"被发现!常吃可能诱发脑梗!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可促进细胞膜生成,参与胆汁酸、甾体激素和维生素D合成。不过,胆固醇过多就会诱发高胆固醇血症,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中风等。一提到高胆固醇的食物,人们大脑中就会浮现猪大肠,其实不然,真正的高胆固醇食物是猪脑花。
胆固醇升高,身体会有什么“反常”?
1. 长有胆固醇肿块
胆固醇升高可增加血液中脂质含量,使得血管狭窄或堵塞,导致皮肤上长有淡黄色肿块,特别是眼睑、大腿以及手臂上。
2. 头晕和胸闷
随着胆固醇水平升高,可升高血液黏稠度,减慢血液流通速度。特别是脑血管对缺血缺氧很敏感,脑缺血易出现头晕和胸闷等。
3. 骨质疏松
胆固醇升高可扰乱机体吸收矿物质,特别是钙和磷等,久而久之造成关节疼痛以及骨质疏松。
4. 肥胖
体重指数越大,体内积存的脂肪就越多,脂肪代谢易发生紊乱,从而造成肥胖和肢体肿胀。
真正的胆固醇大户不是猪大肠,而是猪脑花?
100克猪大肠中,胆固醇含量约130~150毫克。然而,100克猪脑花中胆固醇含量达到2000毫克,高于猪大肠的6~7倍,所以猪脑花是高胆固醇食物。
吃猪脑不补脑,反而会诱发脑梗?
民间有“以形补形”的说法,所以会通过吃猪脑的方式来补脑。猪脑中含有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以及脂肪等,含有的优质蛋白质以及磷脂,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能补脑。不过,猪脑进入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后,仅有微量的氨基酸进入大脑,对大脑的帮助微乎其微。猪脑属于高胆固醇食物,经常吃会升高胆固醇水平,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诱发脑梗。
如何预防脑梗?
1. 拒绝吸烟喝酒
香烟中含有众多有害物质,耳熟能详的有一氧化碳和尼古丁,此类物质可促进血管痉挛,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脑梗,所以应拒绝香烟和二手烟。另外,酗酒可影响脂质在肝脏代谢,诱发肥胖和高血脂,提高患脑梗几率,因此应滴酒不沾。
2. 稳定血压
要知道高血压是造成脑梗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同时做好生活干预,严格控制吃盐量,保证有足够睡眠,定期监测血压,适当的补充叶酸。
3. 调整饮食
多吃五谷杂粮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能为身体提供抗氧化剂、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和叶酸等,能减少胆固醇吸收,保护心脑血管健康,降低患脑梗风险。
温馨提示
日常生活中应远离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蟹黄以及肥肉等,以免造成肥胖,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平时应保持适度运动,一星期有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提高基础代谢率,降低血脂水平,调节血压和血糖,防止血栓生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本期内容综合自健康八条、全民健康方式行动、中国医药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所等
餐桌上常见食物的胆固醇含量表,排在之一的并不是鸡蛋,别误会了“胆固醇”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身份?
也许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都认为胆固醇是危害心脑血管健康的物质,更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尤其我国人要远离高胆固醇食物,才对身体健康有益。
如果你有这样的认知,说明你是注意身体健康的。据统计数据发现,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达到3.3亿,其中脑卒中可占1300万,而几乎每5个成年人当中都有1人患心脑血管疾病,还有在每5例死亡人群中,有2例因为心血管疾病而死亡。
那么,这些都怪“胆固醇”吗?
只能说胆固醇太过冤枉了,尤其一直与高胆固醇挂钩的鸡蛋,很多人都不敢吃。实际上,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并不是更高的,对于胆固醇本身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不健康。
目前,已经被证实的,人体内有70%~80%的胆固醇都是来源于肝脏,剩下的20%~30%才是我们吃进去的,而且对于已经显示胆固醇水平高的人群,或者是高血脂患者,也并不是单纯的因为胆固醇食用多了。
不过,对于身体健康而言,始终有一句话叫做“过犹而不及”,针对高胆固醇食物还是要当心的。
餐桌上常见食物的胆固醇含量表,排在之一的并不是鸡蛋:
动物脑:还记得之一次去吃动物脑,如猪脑最为常见,已看到上面如同小肠一样就觉得内心抗拒,但从试试的心理,一吃便会爱上它,尤其很多人都喜欢食用的烤脑花,再加上辣椒面等调味品,真是人间极品,娇嫩又美味,还有非常典型的冒脑花,还是四川的特色美食。
但你知道吗?就是这样吸引人的猪脑,背后的胆固醇含量不容小觑。每百克猪脑的胆固醇含量可高达2571mg,还有人们喜欢食用的牛脑,胆固醇含量也能达到2447mg,位居高胆固醇排行榜的之一名。
蛋黄:接下来要当心的则是蛋黄,以乌骨鸡蛋黄的胆固醇含量更高,每百克乌骨鸡蛋黄的胆固醇含量高达2057mg,其次是鸭蛋黄,可以达到1576mg,最后是鸡蛋黄1510mg。
不过,根据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标准,每天吃鸡蛋的含量仅为50g左右,如果是每天一颗鸡蛋,则不用担心。
况且鸡蛋中还有帮助机体抑制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卵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对于正常人群而言一天一颗鸡蛋即可,若血脂高,可隔天一颗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