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图片,雷公藤多苷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9 0
雷公藤的毒副作用及在肾病中的合理应用

雷公藤为我国传统中药,因其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抑制以及足细胞保护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疾病,尤其在临床治疗棘手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领域,如:膜性肾病、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和狼疮肾炎等,展现出独特优势而令人瞩目。但目前仍有不少临床医生对该药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或畏惧毒性避而不用、或追求疗效疏于监测,影响了该药的正确使用。因此,认识雷公藤的药理及毒副作用,掌握正确的防范措施及合理应用 *** ,将有助于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

味苦、辛,性凉,大毒,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根的去根皮木质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的功效[1]。雷公,原为神话中司雷之神,借以为名,以示其毒性之烈,又有断肠草之别名。不少临床医生因惧其毒性敬而远之,然大毒者大效也,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在风湿免疫性疾病和肾脏病领域,尤其是难治性肾病中都显现出其独特的疗效[2]。因此,全面了解雷公藤的药理及毒副作用对临床合理应用十分重要。

一、雷公藤成分分析

雷公藤成分有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类等100多种。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和二萜类,毒副作用主要来自二萜类化合物,其次为生物碱。雷公藤二萜类成分中研究比较清楚且最广泛的是环氧二萜类成分,该类成分具有相同的母核-环氧二萜内酯,其代表成分是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内酯二醇、雷公藤氯内酯醇、山海棠二萜内酯和13-外-19-正-迈诺氧化物-18-羧酸等。三萜类化合物则可分为齐墩果烷型和木栓烷型,该类成分中很多具有三萜羧酸结构,代表成分有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等。生物碱类成分按结构分为半萜生物碱和精眯类生物碱,代表成分有雷公藤特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定碱、雷公藤晋碱、雷公藤碱戊等。其中在肾脏疾病中应用最多的是雷公藤内酯醇(二萜类)和雷公藤红素(三萜类),故以下主要围绕这两种成分展开讨论。

(一)雷公藤内酯醇

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 TP)又称雷公藤甲素,属于二萜类,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和毒性成分之一。雷公藤内酯醇在体内代谢很快,研究发现 *** 可诱导其代谢介导物CYP3A的活性,从而加速其在体内的代谢。经 *** 预处理的SD大鼠比单用TP治疗的对照组代谢过程更快,肝毒性、肾毒性均明显降低,这也为雷公藤与糖皮质激素的联用提供理论了基础[3-4]。此外,性别也可能是影响雷公藤内酯醇代谢的因素之一,它在雄性大鼠体内代谢更快,毒性更小[5]。

雷公藤内酯醇可缓解抗GBM抗体诱导肾炎小鼠的疾病进程,改善肾病变,减少肾补体沉积及免疫细胞浸润[6]。研究显示,雷公藤内酯醇能诱导活化状态的T细胞发生凋亡,并能抑制NF-κB参与调控的许多免疫因子的表达,包括IL-2、IL-6、溶细胞性T细胞分化因子(cytolytic T cell differentiation factor, CDF)、细胞黏附因子等,能发挥抑制免疫细胞的趋化、浸润、活化和增殖、分泌作用[7]。此外,雷公藤内酯醇可上调足细胞裂孔蛋白E-cadherin、P-cadherin、NEPH1和足突骨架蛋白a-actinin-4的表达,从而抑制TGF-β1诱导的足细胞损伤[8-9] ,起到保护足细胞的作用。在被动型Heymann肾炎(passive Heymann nephritis, PHN)模型中,雷公藤内酯醇能明显减少Heymann肾炎大鼠的蛋白尿,足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足突融合明显改善,足细胞裂孔膜关键分子如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从而起到直接改善和修复足细胞病变的作用[10]。雷公藤内酯醇还可抑制氨基核苷嘌呤霉素(puromycinaminonucleoside, PAN)和AngⅡ诱导的足细胞活性氧产生,抑制PAN和AngⅡ诱导的细胞内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此外,雷公藤内酯醇还具有保护和修复肾小球基底膜涎蛋白,维持肾小球基底膜阴离子电荷屏障的完整性以及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11-12]。

(二)雷公藤红素

雷公藤红素又名南蛇藤素(celastrol),是一种醌甲基三萜。动物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口服的生物利用度差,而将其制成雷公藤片时,绝对生物利用度从17.06%显著提高为94.19%。此外,在性别差异上,雷公藤红素在雌性大鼠体内的吸收要优于雄性大鼠[13]。雷公藤红素在非毒性剂量(纳摩尔级别)能直接抑制由LPS,IFN-γ,双链RNA和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IL-6、IL-12、IL-1β等的表达,以及阻断炎症因子对内皮细胞活化所致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阻断内皮细胞和白细胞中某些成分如T细胞黏附,减少炎症反应所需的细胞进入组织[14-15]。在治疗肾脏病方面,它可以通过抑制IgA肾病大鼠肾组织中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减少血尿、蛋白尿的生成;可通过抑制NF-κB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损伤以及缺血再灌注导致的AKI[16-18]。

二、雷公藤主要毒副作用

近来一项雷公藤治疗肾脏疾病的Meta分析显示,约11.7%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事件:其中有273项研究报道了2 469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4 843例患者出现ALT升高(高于正常两倍)约占8.6%;约12.7%女性患者出现月经紊乱;4.9%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出现血液系统损害和皮肤黏膜损害的患者约占6.5%和7.8%;有43篇报道了193例病人出现肾脏损害,另有159篇文章报道了1 007例患者出现脱发、体重下降及乏力的不良反应[19]。

(一)肝脏损害

雷公藤所致的肝脏损害常以转氨酶升高为主,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动物实验发现随着雷公藤用药时间延长,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Li等[20]观察683例使用雷公藤多苷片患者,其肝损伤风险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雷公藤所致的肝损伤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在广泛肝细胞浊肿的基础上出现片状肝细胞溶解现象[21-22]。

(二)骨髓抑制

雷公藤对骨髓造血系统有抑 *** 用,对更新较快的组织和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尤其是造血干细胞,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或血红蛋白下降,偶见再生障碍性贫血,大多为可逆,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可恢复。研究显示,雷公藤甲素可引起混合培养的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其中B淋巴细胞和T4淋巴细胞对雷公藤甲素毒性作用较为敏感;雷公藤甲素还能诱导血栓性浅静脉炎,同时炎症反应又可导致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沉积而形成血栓,导致栓塞加重[23]。

(三)性腺毒性

生殖系统是雷公藤毒毒副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女性表现为闭经,男性表现为 *** 减少。其作用强度和患者年龄、药物剂量及疗程明显相关。它作为一种细胞毒性药物主要作用于卵泡细胞,引起卵泡分泌雌激素水平下降,此外它还可降低孕激素水平,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水平导致月经周期的异常,致月经紊乱或闭经[24]。动物实验发现雷公藤可通过诱导NIH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凋亡导致卵巢损伤,其所致大鼠卵巢功能下降是可逆的,停药后其功能可自然恢复[25-26]。丁樱等[27]报道52例青春期服药女性中14例(26.92%)出现暂时月经异常,与服药总量和服药时间有关,均于停药2个月内恢复,6个月后正常。也有报道加用滋阴补肾,或补肾活血中草药有助于减轻雷公藤对性腺的损伤作用[28-29]。

(四)肾脏毒性

雷公藤的肾毒性主要作用在近曲小管和间质,通过降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紧密联接相关蛋白occludin,JAM-1,ZO-1的表达与分布,影响近曲小管的跨细胞转运和细胞间转运,降低其重吸收功能[30-31]。S1P/SPK1/S1PR信号通路参与了肾毒性的产生。临床表现为逐渐发生或迅速出现少尿、水肿、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腰痛或伴肾区叩痛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理上可见肾小管细胞明显水肿,细胞颗粒样变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球囊性扩张,部分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较多管型等病理改变。其损害程度往往与剂量呈正相关。

(五)皮肤损害

常见类型有皮肤色素沉着、药疹、结节性红斑、口腔粘膜疱疹、皮肤变应性血管炎等,多无需特殊处理,多在减量或停药后消失。

三、雷公藤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黎磊石院士[32]自1977年报道雷公藤治疗肾小球肾炎以来,临床实践证实雷公藤及其制剂对多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有效,甚至可作为肾移植后抗排异维持用药[33]。Zhu等[34]采用Meta分析法分析了2000~2011年文献,发现雷公藤制剂能有效减少慢性肾脏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约628 mg/d(95%CI -736~-521),降低血肌酐水平约10.66 μmol/L (95%CI-0.17~-0.06),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雷公藤制剂可以提高病情完全缓解率约56%(95%CI 32%~85%,P<0.001),降低复发率约58%(95%CI 42%~69%,P<0.001)。

由于雷公藤具有优效的抗炎、免疫抑制以及足细胞保护作用,在多种肾小球疾病,尤其是在以足细胞损伤为主的肾病综合征,如:微小病变(minimal change disease, MCD)、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 MN)、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及以免疫性炎性病变为主的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等均表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肾病综合征:雷公藤及其制剂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与肾病理类型有一定相关性,微小病变和轻度系膜增生疗效较佳,甚至可替代激素单独用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原发性膜性肾病(IMN)在临床治疗中较为棘手,多数病人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而雷公藤因其独特的足细胞保护作用,恰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更值得关注的是,雷公藤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如难治性膜性肾病、FSGS)上具有其他免疫抑制剂所不具备的独特疗效,这与它对足细胞的保护作用密不可分。一项雷公藤多苷治疗IMN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雷公藤可有效减少IMN患者蛋白尿,与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 *** 相比缓解率及平均缓解时间相当,停药后复发率更低,治疗过程中血清肌酐倍增患者更少[35]。国内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上,雷公藤多苷联合糖皮质激素疗效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的对照组(P<0.001),且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36]。同时,雷公藤还可作为多靶点治疗膜性肾病的治疗药物之一,与其他免疫抑制剂联用达到增强疗效的作用。此外,研究发现雷公藤还可通过干预IL-13 介导的足细胞损伤,达到治疗FSGS的作用。在治疗包括FSGS等糖皮质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总有效率可达66.7%,且患者耐受性良好[37-38]。值得一提的是,雷公藤还可单独或联合糖皮质激素作为肾病综合征维持期用药。早在2003年便有学者将雷公藤用于治疗激素耐药、激素抵抗以及频发的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2个月后逐渐撤减至半量[0.5 mg/(kg· d)]时加用雷公藤总甙,服用4周后减半量维持治疗3个月,其起效时间6~15 d,总有效率达95.3%[39]。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亦常采用此 *** ,对于激素依赖的病人常可起到帮助撤减糖皮质激素、防止疾病复发的效果。

2.IgA肾病:雷公藤制剂能诱导系膜细胞凋亡,减轻系膜细胞增生,通过抑制TNF-α、下调TGF-β1等,从而减少血尿、蛋白尿,对系膜增生性肾炎、IgAN模型大鼠均起到治疗作用[40-41]。临床研究显示雷公藤制剂对单纯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IgAN的缓解率可达87.5%,对中等量蛋白尿或伴镜下血尿患者的有效率在76.9%以上[42-43] 。短期用雷公藤(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使用)治疗IgAN的疗效不亚于糖皮质激素、优于单纯使用ACEI/ARB;对糖皮质激素抵抗的IgAN患者,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疗效,且复发率低于单用糖皮质激素;其疗效以肾脏病理Lee分级<Ⅲ级者较好,Ⅳ级以上疗效较差,轻度系膜增生优于中度以上系膜增生者,且雷公藤对蛋白尿的缓解作用优于血尿[44-46]。

(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1.糖尿病肾病:自2011年起糖尿病肾病已跃居慢性肾炎成为我国终末期肾衰的首要病因[47]。对于大量蛋白尿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往治疗 *** 较为单一,仅采取控制血糖、血压以及降脂的 *** 并不能有效缓解疾病的进展。随着发现代谢性炎症是糖尿病肾病发生与持续进展的重要因素[48],雷公藤凭借抗炎、足细胞保护作用显示出令人可喜的临床疗效[49-50],其能有效减少患者尿蛋白,延缓肾功能下降速度,疗效优于ARB,且患者耐受性良好。临床常可用于24 h尿蛋白定量>1.0 g者,多联合ACEI/ARB使用。动物实验进一步表明,雷公藤多苷处理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病理损害明显改善,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明显减少[51]。

2.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以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呈肾病综合征样改变。目前临床治疗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但HSPN患者大多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多项Meta分析显示雷公藤多苷联合糖皮质激素能显著改善患者24 h尿蛋白排泄、提高血浆白蛋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并能减轻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52-53]。

3.狼疮性肾炎:以B淋巴细胞活化、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涉及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其中趋化因子介导的白细胞趋化与活化是组织损伤的基础。单用糖皮质激素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疗效,尤其是V型LN,还有部分患者对环磷酰胺不耐受,故在免疫抑制剂的选用上可考虑雷公藤制剂。临床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联合雷公藤治疗V型LN的总缓解率可达87%,随访5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维持治疗期,雷公藤与硫唑嘌呤治疗的复发率相当(25.0%与20.5%),虽然雷公藤导致月经紊乱的发生率高于硫唑嘌呤,但总的不良事件两者间并无差异[54-55]。

此外,笔者建议在以下情况时亦可优先考虑雷公藤制剂:①存在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相对禁忌症,如有精神类疾病史、合并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肥胖、消化道溃疡史等;② 对已知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肾病理类型,如MN、FSGS、DN、HSPN等,尤其老年MN患者;③ 糖皮质激素撤减过程中病情反复发作者,可在病情复发时或在糖皮质激素减量至接近复发剂量时加用雷公藤多苷片,往往有助于糖皮质激素顺利撤减;④原治疗方案对疾病控制不够满意,如糖皮质激素或合用其它免疫抑制剂情况下仍未获得完全缓解,此时加用小剂量雷公藤多苷片,可以起到类似增敏剂的作用;⑤ 患者拒用糖皮质激素;或经济条件有限,难以承担如他克莫司等较昂贵药物。

四、雷公藤的合理使用

(一)药用部位及剂型选择

雷公藤全株均有不同程度毒性,以嫩芽及叶毒性更大, 根皮次之,根心毒性相对小,因此,药用部位宜选取去两层根皮的根心木质部分。入药时须久煎,文火煎2 h以上,与其他药物配伍时,应先煎1.5 h后再放入其他药物共煎。由于生药汤剂吸收快,易引起中毒,故推荐使用雷公藤多苷片,毒性较生药小,且用量容易控制。

(二)服药剂量与疗程

雷公藤生药成人每日剂量控制在20 g以内。雷公藤多苷片成人每日1~2 mg/kg,分三次口服,初始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临床安全剂量不超过60 mg/d。建议疗程3~6个月,评估疗效,若已获缓解或部分缓解应及时撤减,建议与α-酮酸或复方氨基酸合用,有利于维持血浆蛋白。

(三)毒副作用监测与防范

1.肝肾损害及骨髓抑制:用药前了解患者肝脏基础疾患,如是否存在乙型肝炎、脂肪肝等。临床统计发现用药2周以后,尤其是4~8周期间肝损伤发生率更高[19]。故初次使用雷公藤制剂2周后应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后续治疗期间至少每月复查一次。此外应注意联合用药,尤应慎用或避免与有肝损伤的药物合用,如他汀类降脂药、环磷酰胺等。研究发现中药金钱草、白芍、甘草及复方制剂逍遥散、归脾汤等对雷公藤致肝损伤模型具有减毒效果,临床可考虑辨证选用[56-60]。若经药物干预,损伤仍不能恢复,应及时停药。

2.性腺毒性:对中年女性或有生育计划的患者用药前应慎重考虑风险和效益比。许坡等[61]基于“性味理论”回顾性检索有关减雷公藤生殖毒性的文献,分析获得其主要的中医配伍 *** 是寒温相制、辛甘相制及甘苦相制。以寒温相制者,配伍的单味药物有肉苁蓉、菟丝子及淫羊藿,复方制剂则有调经助孕方及补肾活血方。以辛甘相制者,配伍的单味药有甘草、熟地,复方制剂有五子四物瓜石汤、补肾毓麟汤及新加归肾丸。以甘苦相制者,配伍的药物有当归,复方制剂为益肾饮及六味地黄丸。

3.其他:雷公藤的皮肤损害常在停药后可缓解。此外,尽管目前鲜少报道雷公藤相关的重症感染,但由于它的免疫抑 *** 用,还应在治疗过程中监测感染情况。

综上,雷公藤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可谓目前用于治疗肾脏疾病中最有效的中药。它具有糖皮质激素所不具备的独特药效,在肾脏病领域中存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因其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不乏增效减毒的相关研究,雷公藤制剂的 *** 工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何获得高效低毒的雷公藤单药和(或)联合制剂是未来雷公藤制剂的研究方向。

(此文为转载)

风湿病患者学会这3个简单的 *** ,让雷公藤的大毒不再可怕!

雷公藤,这么霸气的名字,主要是想表现其暴烈之性。临床应用方面,确实也是一味需要格外注意的中药,因为雷公藤有大毒。

#清风计划##健康过大年#

雷公藤,也叫震龙根、蒸龙草等,性凉味辛,其根、叶、花等皆可入药,以根功效更大,当然毒性也更大。雷公藤的叶、花也有毒性,切勿泡水喝。

雷公藤的功效比较单一

在古代的药方记载中,雷公藤以祛风活络,破瘀镇痛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银屑病,麻风病,湿疹等疾病,临床疗效突出。虽然疗效比较显著,但避不开其毒性,其毒副作用也较为常见,其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肝肾功能损害、消化系统反应、生殖系统损害等。上述的这些疾病一般是以外用为主,虽然雷公藤可被用来治疗肾炎、肾病综合症等,类似于皮质激素的作用,但是它也能导致肾脏毒性。对于雷公藤的使用,要慎用之。建议局部外用,急症可内服,症状缓解则停用。

#真相来了##春季养生正当时#

《全国中草药汇编》注明,本品因剧毒,一般不内服。即使外用也要控制用量,外敷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所以如何使雷公藤减毒增效,成了医生和患者都想知道的。其实,无外乎通过药物的配伍、使用剂量和炮制等 *** 减低其毒性。

首先是药物配伍

对于雷公藤来说,有几种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减少其毒性。最典型的是甘草。甘草能加速雷公藤二萜内酯、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甲素等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转化,能显著降低雷公藤所致肝损伤。而且据夏素霞等人的研究,在使用雷公藤240 mg/kg,甘草80 mg/kg时,可以达到更好疗效,并且毒副作用更低。

第二种是白芍,李兴锐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使用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配伍使用白芍总苷治疗,可明显减低单用雷公藤导致的胃脘痛和肝损伤,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尤其针对雷公藤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效果显著。

第三种是生地黄,生地黄与雷公藤均有类激素样作用,并且都有免疫抑制的作用,所以在效应方面是有协同作用的。所以在使用雷公藤时,如果适当配伍生地黄,可减少雷公藤的药物用量。谢彤等人的研究表明,在配伍生地黄后,可显著逆转单用雷公藤导致的AST转氨酶水平升高。

其次,炮制减毒也是常用 ***

对于雷公藤来说,不同的炮制工艺,毒性大不相同,主要毒性成分生物碱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醋炙>酒炙>清炒>蒸制,即蒸制为更优炮制 *** 。虽然一般情况下,患者不会自己炮制中药,但在使用雷公藤类中药之前,不妨了解一下其炮制 *** 。选择毒性更低的,还是可以自己做主的。

不过,随着现在医学对雷公藤研究的不断深入,分离出了雷公藤的药物有效成分(雷公藤多苷),既保留了雷公藤的免疫抑 *** 用,又去除了部分毒性。即使这样,与雷公藤使用有关的不良反应还是时有发生,特别是对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影响较大。而且使用剂量越大,使用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雷公藤图片,雷公藤多苷-第1张图片-

参考文献:

<1>夏素霞,董晓茜,杨瑞,李显华,包玉龙,刘禾,王月敏,张世良,唐思,张璐,孔维钢,杜佳林.雷公藤提取物与甘草提取物配伍对肾病模型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0):2282-2284.

<2>李兴锐,陈茂红,王和融.白芍总苷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03):16-18.

<3>谢彤,李桓,陆艳,单进军,周学平.基于代谢组学探讨清络通痹方配伍生地黄和三七对雷公藤肝毒性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8):3462-3467.

<4>苏海萍,马悦宁.雷公藤减毒增效 *** 研究进展.山西中医,2018,34(09):55-56.

【不药不药】简介

此博士哥哥药学出身,却也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营养师,人帅不帅不知道,但内容一定很帅!

不良反应多,药师教你安全使用雷公藤多苷片

作者:东莞市大朗医院 主管中药师 陈光


雷公藤

雷公藤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舒筋活血等功效,是目前为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且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药之一。

雷公藤多苷片作为其代表制剂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治疗关节炎的“中国首创植物新药制剂”并被纳入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2021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但其发挥疗效的同时伴随着许多不良反应,如腹泻、呕吐、心悸、胸闷、头晕等,若长时间或过量服用还会造成肝功能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如何正确使用雷公藤多苷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尤为重要。



组成特点

雷公藤多苷片的主要成分是雷公藤多苷,为从雷公藤中提取分离的一种有效组分,含多种二萜内酯、生物碱、三萜类及苷类成分,具有独特的抗炎及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作用。


功效主治

雷公藤多苷片可以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热瘀,毒邪阻滞所致的类风湿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皮肌炎,白塞氏三联症,麻风反应,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使用特点

【规格】10毫克/片。

【用法用量】口服,按体重每1 kg,每日1~1.5毫克,分3次饭后服用。

【不良反应】

① 消化系统:口干、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黄疸、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可出现急性中毒性肝损伤、胃出血;

② 血液系统:白细胞、血小板下降;严重者可出现粒细胞缺乏和全血细胞减少;

③ 泌尿系统:少尿或多尿、水肿、肾功能异常等肾脏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④ 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电图异常;

⑤ 生殖、内分泌系统:女子月经紊乱、月经量少或闭经;男子 *** 数量减少、活力下降;

⑥ 神经系统:头昏、头晕、嗜睡、失眠、神经炎、复视;

⑦ 其他:皮疹、瘙痒、脱发、面部色素沉着。


【禁忌证】

① 儿童、育龄期有孕育要求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② 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严重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者禁用;

③ 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患者禁用;

④ 严重心律失常者禁用。


【注意事项】

① 本品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剂量用药,不可超量使用;

② 用药期间应注意定期随诊并检查血、尿常规及心电图和肝肾功能,必要时停药并给予相应处理;

③ 连续用药一般不宜超过3个月。如继续用药,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需要决定;

④ 有严重心血管病和老年患者慎用。


研究表明,雷公藤多苷片引起的不良反应中消化、生殖、皮肤及其附件等系统损害占比较高,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多数患者停药或减药后不良反应即可减轻或消失。

因此,患者不应过度担心药品不良反应而拒绝或擅自停药。


服药期间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剂量用药,不可超量使用。

如果发现漏服一次,应在记起时立即补服,如已接近下一次服用时间,则不要再服,应重新按照正常服药规律用药,切忌一次使用双倍剂量。

服药期间定期随诊并检查血、尿常规及心电图和肝肾功能,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对症治疗。


温馨提示:

① 肝肾功能不全和心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孕妇、儿童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② 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禁用。

此外,雷公藤对于生殖系统有不良影响,育龄期有孕育要求的男性、女性患者都要禁用。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 *** 药盾公益(公众号:P *** 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雷公藤治风湿病常用但大毒,学会这3个简单 *** ,可去毒增效!

雷公藤,这么霸气的名字,主要是想表现其暴烈之性。临床应用方面,确实也是一味需要格外注意的中药,因为雷公藤有大毒。

#清风计划##健康过大年#

雷公藤,也叫震龙根、蒸龙草等,性凉味辛,其根、叶、花等皆可入药,以根功效更大,当然毒性也更大。雷公藤的叶、花也有毒性,切勿泡水喝。

雷公藤的功效比较单一

在古代的药方记载中,雷公藤以祛风活络,破瘀镇痛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银屑病,麻风病,湿疹等疾病,临床疗效突出。虽然疗效比较显著,但避不开其毒性,其毒副作用也较为常见,其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肝肾功能损害、消化系统反应、生殖系统损害等。上述的这些疾病一般是以外用为主,虽然雷公藤可被用来治疗肾炎、肾病综合症等,类似于皮质激素的作用,但是它也能导致肾脏毒性。对于雷公藤的使用,要慎用之。建议局部外用,急症可内服,症状缓解则停用。

#真相来了##春季养生正当时#

《全国中草药汇编》注明,本品因剧毒,一般不内服。即使外用也要控制用量,外敷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所以如何使雷公藤减毒增效,成了医生和患者都想知道的。其实,无外乎通过药物的配伍、使用剂量和炮制等 *** 减低其毒性。

首先是药物配伍

对于雷公藤来说,有几种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减少其毒性。最典型的是甘草。甘草能加速雷公藤二萜内酯、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甲素等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转化,能显著降低雷公藤所致肝损伤。而且据夏素霞等人的研究,在使用雷公藤240 mg/kg,甘草80 mg/kg时,可以达到更好疗效,并且毒副作用更低。

第二种是白芍,李兴锐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使用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配伍使用白芍总苷治疗,可明显减低单用雷公藤导致的胃脘痛和肝损伤,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尤其针对雷公藤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效果显著。

第三种是生地黄,生地黄与雷公藤均有类激素样作用,并且都有免疫抑制的作用,所以在效应方面是有协同作用的。所以在使用雷公藤时,如果适当配伍生地黄,可减少雷公藤的药物用量。谢彤等人的研究表明,在配伍生地黄后,可显著逆转单用雷公藤导致的AST转氨酶水平升高。

其次,炮制减毒也是常用 ***

对于雷公藤来说,不同的炮制工艺,毒性大不相同,主要毒性成分生物碱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醋炙>酒炙>清炒>蒸制,即蒸制为更优炮制 *** 。虽然一般情况下,患者不会自己炮制中药,但在使用雷公藤类中药之前,不妨了解一下其炮制 *** 。选择毒性更低的,还是可以自己做主的。

不过,随着现在医学对雷公藤研究的不断深入,分离出了雷公藤的药物有效成分(雷公藤多苷),既保留了雷公藤的免疫抑 *** 用,又去除了部分毒性。即使这样,与雷公藤使用有关的不良反应还是时有发生,特别是对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影响较大。而且使用剂量越大,使用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夏素霞,董晓茜,杨瑞,李显华,包玉龙,刘禾,王月敏,张世良,唐思,张璐,孔维钢,杜佳林.雷公藤提取物与甘草提取物配伍对肾病模型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0):2282-2284.

<2>李兴锐,陈茂红,王和融.白芍总苷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03):16-18.

<3>谢彤,李桓,陆艳,单进军,周学平.基于代谢组学探讨清络通痹方配伍生地黄和三七对雷公藤肝毒性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8):3462-3467.

<4>苏海萍,马悦宁.雷公藤减毒增效 *** 研究进展.山西中医,2018,34(09):55-56.

【不药不药】简介

此博士哥哥药学出身,却也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营养师,人帅不帅不知道,但内容一定很帅!

雷公藤,以前经常用,现在不能用,发生了什么?一文说清楚


雷公藤,南方山坡背阴处多见的灌木类植物,高度多在1—3米,枝茎呈棕红色,开花是白色,又被称为“断肠草”,从名称可知此植物有毒且毒力不弱。

雷公藤在古代并未被一些大的医书收录,它的功效是近代慢慢发掘出来的,除了有大毒这个缺点外,可舒筋活络,消肿活血,杀虫止血,可缓解和对付类风湿关节炎、难治的肾病综合症。


雷公藤的化合物成分丰富,至今有超过500种成分被提取分离出来,含生物碱、木脂素、萜类等,证实有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等作用。

由于过去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繁重苦累,很多人有风湿类炎症,而且乡下条件差,大量蚊虫孳生,雷公藤是作为廉价驱虫剂使用的,医生经常开药方,较热门的中成药有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使用雷公藤及中成药,具体来说有五大功效:


一是消,消肿止痛,外用的效果好。

二是除,止痒祛湿,皮肤不适,用了能较快见效。

三是通,通络活血,对付风湿见效快。

四是杀,消灭毒虫,驱散苍蝇有效果。

五是治,对一些顽固的肾病综合症,治疗效果好。


近两年,学者研究了雷公藤的主业:抗风湿,显示明显好于西药甲氨蝶呤,引起行业关注。另外还有一个惊喜,雷公藤提取物雷公藤甲素,可抑制某些肿瘤因素,使癌细胞提前被收拾。

具体来说就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癌症基因突变,叫异柠檬酸脱氢酶,会引起白血病、神经胶质瘤等恶疾,科研人员用了很多招数并不见效,但偏偏是雷公藤甲素可阻止向癌细胞提供能量,使癌细胞饥饿消亡。


按理说,这么有用的中药,应该大力发展才是。但近几年,雷公藤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是下降的,用得不多,且《中国药典》在2015年将其移除出名录。

雷公藤本事不小,副作用也大,是近年来引起中毒事件较多的中草药之一。据统计,2004年至2011年,有关使用雷公藤不良反应的报告共201例,主要不良反应有:

肝、肾损害:引起肝中毒、肝功异常,黄疸,肾功能衰竭、浮肿、血尿。


胃肠道损害:主要是消化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乏力、腹泻、腹痛,消化道出血等多见。

生殖系统损害:男人是生育能力显著下降,女人是卵巢早衰,月经异常甚至提前闭经。

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血压异常,心律失常,休克,头晕,失眠,神经炎症,听力衰退。

血液损害:血小板和白细胞下降。

皮肤损害:外用涂敷超过半小时,皮肤易出现水泡、瘙痒。

引起中毒或不良反应的原因,多是大量、过量使用,或长期连续使用,或时机不对,出现较多毒副作用。


用药都有正反两面副作用,雷公藤身上体现特别明显,与此有相近经历的中药、草药还有砒霜、朱砂、马钱子、乌头等等。为了趋利避害,医生建议使用雷公藤时,注意三条:

一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如实告知身上病情,不要隐瞒,确需用药时,必须再三核对剂量。

二是用药期间加强检查,尤其是前两周,查一次肝、肾功、血常规,注意不可长期用药。

三是年轻患者不建议作为首选用药,避免影响生殖功能。

中药雷公藤提取药或有望为艾滋病免疫重建失败提供希望

记者 | 金淼

编辑 | 任悠悠

“从1996年到现在20多年来,鸡尾酒疗法的广泛应用,使艾滋病病人能够显著延长寿命。以前我们说感染之后8-10年一定死亡,现在可以活到接近正常人的寿命。”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在腾讯医学ME大会现场介绍到。

HIV病毒是一种传染性逆转录病毒,可感染人体免疫细胞,引起体内免疫细胞水平下降。它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易于感染多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1996年,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的联合抗病毒治疗(鸡尾酒疗法)的发明为艾滋病的治疗带来转机,通过将蛋白酶抑制剂与多种抗病毒的药物混合使用,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目前全球存活的3000万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70%正在接受有效的又可以减少传染性的抗病毒治疗。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的免费提供抗HIV病毒药物的国家。根据火石创造统计,目前国家免费药物包含20种HIV药物中的8种。

2003年起,中国针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但当时国产仿制药物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患者,毒副作用较大。李太生开始研究适合中国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方案。

李太生在腾讯医学ME大会上表示,国内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曾遇到种种困难:“最早在2003、2004年药物的毒副作用问题,2008年后长期治疗的疗效问题,以及2010年后的并发症问题,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中国科学家在 *** 的支持下们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

2005年李太生牵头“中国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研究”,确定了“鸡尾酒疗法”的3种配伍方案。2006年,其中两种方案被确定为优选配伍方案,在疗效与不良反应率与进口药物相当的情况下,国产药物一个月治疗费用为500元,为进口药物治疗方案的六分之一。

十余年来,国内艾滋病的的病死率下降了86%,中国艾滋病研究已经处于前沿水平,多个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也有基础研究向临床成果的转化。

由于目前国内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种类较少,免费治疗只有8个药物可供选择,在患者出现治疗失败或者毒副反应时,后续治疗难以跟随。

过去人们认为,感染艾滋病以后免疫功能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但自1990年代提出 HAART *** 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有效的治疗,可以促使 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重建。

免疫功能重建,是指经抗病毒、过继性免疫等治疗后,HIV 引起的各种免疫异常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可以表现为 CD4+T 细胞(后简称为 CD4)增加; CD4+恢复对记忆抗原 *** 的正常反应能力以及免疫辅助、免疫调节功能;患者体内异常的免疫激活恢复正常。

有 25%~30% 的 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显示免疫重建效果仍然不佳, CD4 数目不能提高。原因一方面是胸腺功能受限,另一方面是慢性炎症导致 CD4 涨不上来。

而李太生的团队,发现了雷公藤—一种临床上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广泛应用的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慢性期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患者的免疫激活,影响其病毒储存库,并通过与未经雷公藤治疗的免疫重建不良者进行对照,发现雷公藤能否对免疫重建不全者的CD4+T细胞计数和增长速率起到持续的改善作用。

李太生说:“最近4年,我们和上海制药总厂把雷公藤里面的有效成份羟基化变成一类化学新药,进行临床试验,有望在今年启动之一例病人入组。”

而一旦成功,国内患者的可选择药物种类将一步丰富。此前李太生团队关于雷公藤在艾滋病领域的独特作用研究已经得到国际学界的认可。

除此之外,2018年国内上市的首个本土自主研发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艾博韦泰的上市也给予患者更多选择。

图解荨麻疹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收藏)

来源:药评中心

荨麻疹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引起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肥大细胞是荨麻疹发病中关键的效应细胞。临床主要表现为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多伴有瘙痒。

一、去因治疗



(本图来自 *** )

荨麻疹的病因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

外源性原因多为一过性,如食物、食物添加剂、蚊虫叮咬、中药、化药、生物制品。内源性原因多为持续性,如慢性隐匿性感染、炎症性肠病、风湿热、维生素D缺乏、劳累、精神紧张等。

注意,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依那普利等“普利类”降压药可能会引起荨麻疹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关的荨麻疹有一定疗效。

部分慢性荨麻疹可能是鸡蛋、海鲜、吸烟等引起的。过敏原检查、食物日记、戒烟,是寻找过敏原的有效 *** 。

荨麻疹患者一般不需要忌口,但需要戒酒。洗澡时水温一般控制在40℃以下。

二、急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

对于轻中度荨麻疹患者,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在明确并去除病因以及口服抗组胺药不能有效控制症状时,可选择使用糖皮质激素。

对于重症或伴有喉头水肿的荨麻疹患者,选择静脉或肌内注射 *** 。

对于急性荨麻疹伴休克或严重的荨麻疹伴血管性水肿患者,选择1:1000肾上腺素注射液0.2~0.4ml肌内或皮下注射。

三、慢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

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天发作或间歇发作,持续时间>6周。

1、一线治疗

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见下表),治疗有效后逐渐减少剂量,以达到有效控制风团发作为标准,以最小的剂量维持治疗。

慢性荨麻疹疗程一般不少于1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3~6个月,或更长时间。

之一代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疹的疗效确切,但中枢镇静、抗胆碱能作用等不良反应限制其临床应用,因此不作为一线选择。

2、二线治疗

第二代抗组胺药常规剂量使用1~2周后不能有效控制症状时,考虑到不同个体或荨麻疹类型对治疗反应的差异,可更换抗组胺药品种,或联合其他第二代抗组胺药以提高抗炎作用,或联合之一代抗组胺药睡前服用以延长患者睡眠时间,或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将原抗组胺药增加2~4倍剂量

3、三线治疗

抗组胺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选择以下药物治疗。

雷公藤多甙片,每日1~1.5mg/kg,分3次口服,使用时需注意对造血系统的抑制、肝脏的损伤及生殖毒性等不良反应。

环孢素,每日3.5mg/kg,分2~3次口服,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只用于严重的、对任何剂量抗组胺药均无效的患者。

奥马珠单抗(抗IgE单抗),对多数难治性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推荐按150~300mg剂量皮下注射,每4周注射1次。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上述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一般建议口服 *** 0.3~0.5mg/kg/d,或相当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好转后逐渐减量,通常疗程不超过2周。

四、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

1、儿童

之一代抗组胺药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影响觉醒功能和认知功能,只能作为二线治疗药物使用。异丙嗪具有潜在的致死性的呼吸抑 *** 用,2岁以下儿童禁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也需注意年龄限制。大多数第二代抗组胺药药品说明书提示只能用于≥2岁儿童。《抗组胺药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认为,>6个月幼儿可使用西替利嗪及氯雷他定是安全的。

常规剂量治疗无效时,在患者监护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酌情增加第二代抗组胺药的剂量,需按体重调整。

2、老年人

老年人优先选用二代抗组胺药,以避免一代抗组胺药可能导致的中枢抑 *** 用和抗胆碱作用,防止由此引起的跌倒风险及青光眼、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

3、妊娠期妇女

原则上,妊娠期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组胺药。

若必须采用抗组胺药治疗时,应告知患者目前无绝对安全可靠的药物。在权衡利弊情况下,可选择相对安全可靠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和左西替利嗪。

4、哺乳期妇女

所有抗组胺药都可能经乳汁分泌。

哺乳期也首选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因为之一代抗组胺药可能引起婴儿食欲降低和嗜睡等反应,应避免使用。

桥本氏甲状腺炎可用的中成药,一文对比!建议转发、收藏

桥本氏甲状腺炎

桥本氏甲状腺炎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特点是:体内生成特异性甲状腺自身抗体和甲状腺组织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最后导致甲状腺组织结构破坏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临床上,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成药很多,需在中医辨证指导下进行使用。

免疫调节类

  • 金水宝胶囊 虫草菌发酵制成,现已经广泛用于免疫相关性疾病
  • 百令胶囊 与金水宝胶囊成分一致,可以有效降低自身抗体水平,改善免疫反应
  • 雷公藤多苷片 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中草药激素”的称号,有不良反应,老年患者慎用,用量建议在医生医嘱之下按照说明书进行
  • 火把花根片 由昆明山海棠制成,脾肾阳虚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可用
  • 右归胶囊 右归胶囊与右归丸适合肾阳虚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

散结消瘿类

  • 夏枯草胶囊

临床研究发现:夏枯草胶囊既有免疫调节作用,又能散结消瘿,促进甲状腺细胞调亡

  • 小金胶囊

小金胶囊具有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

  • 通心络胶囊

益气活血、通络止痛,说明书主治为:冠心病心绞痛经中医辨证属心气虚乏、血瘀阻络证,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也可用治气虚血瘀型桥本氏甲状腺炎

药师提醒

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结节的中成药还有很多,如桂枝茯苓胶囊、鳖甲煎丸、逍遥丸、柴胡舒肝丸、平消片等。

中成药使用的有效性首先在于辨证准确,建议在医生、药师指导下进行,用量按照医嘱或遵说明书用法用量进行。

我是小玲药师(现更名为药师杨玲),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欢迎转发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健康科普排位赛#

突破!北京协和医院团队以雷公藤改构新药治疗艾滋病

我科学家以雷公藤改构新药治疗艾滋病

记者3月21日从北京协和医院获悉,该院感染内科李太生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以中药雷公藤多苷改构研制的国家I类新药羟基雷公藤内酯醇,对于长期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佳的艾滋病患者,可有效提升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这一研究结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是针对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难题的一大突破。

过去40年,全球艾滋病防治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据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教授介绍,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CD4+ T淋巴细胞,而约20-30%患者在长期抗病毒治疗后依然无法恢复CD4+ T细胞正常计数,被称为免疫重建不全者。在既往的研究中,李太生和团队发现,人体胸腺组织受病毒感染影响而功能低下是导致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不全的原因之一,此外,患者体内慢性异常炎症,也造成了部分患者免疫重建失败。

为改善免疫重建不全,国际上曾进行过多种药物尝试,如白介素2、氯喹等,临床均以失败告终。李太生表示,雷公藤多苷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长期以来被中医用于治疗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病。针对慢性炎症导致免疫重建异常,近15年来,自己带领团队采用传统中药雷公藤多苷控制炎症,改善免疫重建,取得了初步临床疗效,对其机制也进行了深入探索。

据论文共同之一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曹玮介绍,市场上的雷公藤制剂多为天然提取合剂,成分含量不固定,为雷公藤的进一步推广研究带来了困难。而羟基雷公藤内酯醇(雷腾舒)则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来自雷公藤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由上海医药集团对其完成结构改造,在保留有效性的同时显著降低毒性,形成了成分固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类化学新药。

记者了解到,此前,北京协和医院与上海医药集团联合开展了雷腾舒治疗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患者的全国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我们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了严格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研究,全国共有9个中心共同参与。”论文共同之一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联合培养项目博士研究生刘晓笙说,结果显示,雷腾舒1mg每日1次口服,经过48周的治疗后,能够显著提升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患者的外周血CD4+ T细胞计数(63/mm3),显著高于安慰剂组(32/mm3)和低剂量0.5mg雷腾舒组(49/mm3),在45岁以上人群这一增长更为突出,CD4+增长可达96/mm3。与此同时,雷腾舒显著降低了艾滋病患者体内的炎症水平,且不同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类似。

柳叶刀子刊高级责任编辑Hema Urban高度评价这一研究成果,认为其对HIV临床和研究领域具有重大提示,在造福患者的同时,其潜在意义也很有可能为该领域带来深远影响。

上述专家表示,雷腾舒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通过严格临床研究显示有助于改善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的药物,对艾滋病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从传统中药出发,雷腾舒也完成了符合现代药物评价 *** 的研发路程,为我国中药国际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光明日报

类风湿患者福音!国内外首次证实中药雷公藤治疗有效率达76%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烜、张奉春、唐福林教授团队联合多家单位,通过对自身免疫病(AID)发病机制和诊疗关键技术长达16年的系统研究,揭示了AID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和分子、创建高敏感特异性诊断技术、创新开展靶向免疫和中成药治疗研究。

以具代表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研究为例,项目组通过严格的临床前瞻性研究证实了中成药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成功率达76.8%,高于国际甲氨蝶呤方案。

该研究在国内外首次证实了雷公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低廉有效的中成药雷公藤带入了国际社会的视野,或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几千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策略。

美国梅奥诊所首席风湿病学专家Eric L. Matteson评价说,这项研究发现雷公藤多苷的治疗效果很明确,既值得深入研究,又具有发展前景。

AID是由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攻击和破坏自身组织和器官导致功能障碍的免疫性疾病,代表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等。

AID患病率和致残致死率较高,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相当大比例病人糖皮质激素和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欠佳,往往会产生诸多副作用。因此,明确AID发病机制、提升诊疗技术尤为重要。

该项目建立和推广了AID的中国治疗方案和新技术,将我国AID发病机制和诊治研究提高至国际领先水平。日前,该项目荣获201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协和医院 李苑菁)

编辑:步雯

标签: 雷公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